理疗知识点范文
时间:2023-11-13 17:51: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理疗知识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9世纪中叶,就有心理学家通过实验提出,“所有动物和人类行为实质上都是反射”。其后,苏联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证明反射有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之分。我们知道,食物引起的唾液分泌是属于无条件反射,是本能行为,不是由后天学习所获得。例如婴儿出生后即有吸允行为,这是无条件反射。而条件反射是通过学习所获得。巴甫洛夫在对狗进行的条件反射实验中发现,如果食物同另外一种与唾液分泌原本无关的铃声总是结合在一起出现,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这个无关的中性环境刺激便会由于食物的强化作用而逐渐成为食物的信号,继而出现单独铃声刺激时,也会引起狗的唾液分泌,这就是条件反射形成的过程。
条件反射一旦建立之后,又能作为“无条件反射”引起第二级条件反射。例如,当狗已经形成了听到铃声便分泌唾液的条件反射之后,在响铃的同时又给它看一个彩色的图形,反复多次后,只以这个彩色图形作为视觉刺激,就同样会引起狗的唾液分泌,从而建立起第二级条件反射。以此来解释人类的行为建立,包括行为的改变与消退。
随后,心理学家们又进行了操作性条件反射实验。在一个实验箱中,安放一根杠杆装置和一个食物盘,如果按压杠杆,就会有食物落入盘中。将一只饥饿的小白鼠放人箱中,它在寻求食物时可能会因偶然碰压了杠杆而获得了食物。如果这种偶然重复几次,小白鼠便会主动去按压杠杆以寻求食物。也就是说,它学会了以按压杠杆来获取食物的行为。
篇2
认知治疗以治疗者为主导,采用会谈为主的方式,一般每周1次,每次30~60分钟,持续数次至十数次为1个疗程。治疗过程可按重点的不同分为初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
治疗初期其主要任务是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找出和确定病人的主要问题所在。良好的治疗关系是治疗成功的基础,治疗者应以真诚、温暖、理解和接纳的态度对待病人,与其建立一种相互信任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产生最佳治疗效果。与此同时,按照认知疗法的理论找出和确定病人的主要问题,使病人了解到其情绪和行为与认知之间的关系,特别是自动式思想与情绪变化和行为不适之间的关联。
治疗中期 由于个体早年经历所形成的功能失调性假设会在一定的刺激下被激活,产生消极的自动式思想;这些自动式思想又导致了个体产生情绪和行为方面的问题;而情绪与行为方面的问题又会反过来加强了消极的自动式思想。这种消极的情绪、行为和认知的交互作用,形成恶性循环,使问题更加严重。故此时期的重点是:采用各种技术方法改变病人的认知,帮助病人矫正其消极的自动式思想,应用新的观念行事,以改善其症状。在此基础上,还需帮助病人认识那些消极的自动式思想背后的功能失调性假设,从而改变病人的某些歪曲的认知,建立、学习和掌握新的、合理的思维方法和认知模式。并通过不断地反复学习与合理应用,改变那些失调性思想
治疗后期 当病人的症状趋于缓解,情绪与行为问题获得改善时,治疗开始转入后期的工作。此时期工作的重点由病人在对待特殊问题时所具有的假设(如对某事的任意推断)转向改变被病人当做规律的假设(如由于某事未取得成功,认为我永远也不可能得到我所向往的成功)上来。这些具有普遍意义的假设往往是形成病人各种问题的结症所在,与其经历和体验有关,是病人在其成长发育过程中形成的。认知疗法就是要抗拒这些适应不良的似设,以新的更为现实的认知系统来取而代之。随着病人的认知更为趋近现实,治疗会淡的次数逐渐减少,在病人症状改善并学会了自己去认识、拮抗其自动式思想和适应不良的假设时,即可结束治疗。
认知治疗过程中最为关键的问题是识别和检验自动式思想,识别和改变功能失调性内部假设,这也是治疗中经常采用的技术和方法。
1、识别和检验负性自动式思想
大多数病人不能意识到这些思想的存在及其与自己情绪和行为的关系。故在治疗过程中首先要让病人学会识别这些想法,特别是在产生愤怒、焦虑、抑郁等异常情绪之前出现的那些思想。治疗者可以采用提问的方法,帮助病人识别和发掘这些想法。例如将所遭遇的事件或情景作为A,所产生的情绪和行为作为C,那么所应寻找和识别的其间的想法(病人脑中的信念即自动式思想)作为B,B犹如一座桥梁连接A和C,心理治疗学家将之称为ABC技术。如果这样做仍不能查出自动式思想,可以采用让病人想象当时的情景或角色扮演的方法来寻找那些想法,并分清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随后,治疗者和病人一起将不合理的或负性的自动式思想作为一种假说加以检验。通过尖锐的提问,如:“你这样想有什么证据?”“是否有其他可供选择的思路?”“如果事情真的像你所想象的那样发生了,它是不是有你想象的那样严重?”以此使病人重新考察自己想法的正确性,促使其负性自动式思想发生改变。也可以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与病人一起设计出治疗作业,让病人在实践中体验其想法是否合乎实际,是否真有道理。
2、识别和改变功能失调性假设
由于负性自动式思想的产生源于功能失调性假设,因此在治疗中一旦病人能够较熟练地识别和检验其自动式思想,治疗的重点就应转向对功能失调性假设的工作上来。这些假设虽然影响病人的行为规则,却常常不为意识所察觉,多需采用推论的方法。一是从其经常出现的自动式思想中查找,因为同一类负性想法多源于相同的假设。二是从自动式思想中反映出来的逻辑错误发现功能失调性假设,因为自动式思想中的逻辑错误常常来源于有关的假设。也可以采用“盘问追根”的方法,一层一层地追寻其想法背后的一般信念。如某位由于未能做好某件事而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病人,经反复询问最终发现他的功能失调性假设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做事都必须做好,否则他就是一无是处。
篇3
一、资料和方法
1.临床资料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共收治100例小儿癫痫患儿,依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50例。对照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为2-13岁,平均年龄为(6.3±1.4)岁,病程为3-8年,平均病程为(5.1+1.2)年;观察组中,男25例,女25例,年龄为4-12岁,平均年龄为(6.5±1.5)岁,病程为4-9年,平均病程为(5.3+1.5)年。两组患儿的基本资料如性别、平均年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可进行组间对比研究。2.方法两组患儿一经诊断,便需即刻进行对症治疗。患儿病情发作时,由于伴有意识障碍和全身抽搐等症状,所以需要注意避免其发生外伤,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药物治疗。在临床上,苯妥英钠和地西泮可以有效预防癫病的发作,而患儿发病期间的常用药物包括卡马西平、丙戊酸钠以及苯妥英钠等。治疗期间,两组均行常规护理,主要包括药物指导、生活护理、健康宣教以及病情监测等,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应用全面护理,具体如下:(1)饮食护理。指导家属督促患儿规律进食,并要注意及时补充营养成分,注意补充高蛋白以及高纤维等食物的摄入量;针对伴有意识障碍的患儿,需借助于胃管进食;针对呕吐患儿,需进行静脉输液。(2)心理护理。癫痫患儿容易遭到歧视,可对其心理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因此,护理人员要耐心地为患儿及其家属讲解癫痫的可控制性,帮助其树立战胜病症的信心和勇气;嘱咐家属督促患儿养成科学的生活习惯,以有效地保持患儿情绪上的稳定,预防复发。(3)发作期间的临床护理。当患儿的病情发作时,要及时地转移各种容易造成损伤的物品,以免其受伤;然后取患儿的平卧位,并使其头偏向一侧,若其口腔内的液体较多,则需借助于吸引器进行相应的处理;解开其衣领,对其进行经鼻导管吸氧治疗;将纱布包置于患儿的上下牙齿之间,以免其咬伤舌头;若患儿有严重抽搐,则要注意避免其发生骨折或者关节脱臼;加强对患儿病情的观察,尤其是在用药后,要全面监测其生理反应。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4.疗效判定标准显效:发病次数有大于或等于75%的减少;好转:发作次数有25%及以上的减少;无效:发作次数无明显减少,或仅有24%以下的减少。5.统计学分析本研究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所得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比较,使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对比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表示,应用X2检验,若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护理后,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观察组要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三、讨论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32例患有心律失常的病患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25~78岁。确诊为器质性心脏病者30例。阵发性房颤12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9例,持续性房颤11例。
1.2 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入院在胺碘酮治疗前后15~30 d检查动态心电图。对急性心力衰竭并发房颤,急性心梗,阵发性,频发室性心律失常者立即静脉胺碘酮150 mg+20 ml0.9%氯化钠注射液。
2 结果
32例患者中23例心室率得以有效治疗或转为窦性心律,其中3例出现严重窦性心动过缓(心率<50次/分)。
3 讨论
胺碘酮,属于σ抗心律失常药物,其电生理作用主要是抑制以来ATP酶的Na+和K+,并阻滞慢向Ca2+内流,从而延长动作电位2相和3相的时间及绝对不应期,非竞争性抑制A和B肾上腺素能受体[1]。心律失常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处理较复杂而需要个体化。其抗心律失常药物处理目的:(1)恢复窦性心律并保持窦性心律;(2)控制心室率(简称室率)。阵发性房颤的治疗目前有药物治疗和射频消融两种方法。胺碘酮主要电生理及药理作用有:(l)达到控制心律失常的作用;(2)钠通道阻滞作用,减慢膜除极速率及兴奋的传导;(3)非竟争性的对Q和p肾上腺能受体阻滞作用;(4)抑制钙离子内流。由于,引起心律失常的主要病因是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包括先天的或后天的心脏病变,致使心脏的窦房结和传导系统受到损害。或者神经、内分泌系统发生紊乱,水、电解质失衡致使心脏的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紊乱。胺碘酮是广谱抗心律失常药,可用于各种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如用于心房颤动可恢复及维持窦性节律,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也有效。对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动过速及心室颤动可静脉给药。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有效,它不仅可以控制心律失常、改善心功能,还可显著降低心律失常死亡的危险。它还能扩张外周血管,并且能降低心脏做功,降低心肌耗氧量,对缺血心肌有保护作用[2]。
如何能迅速、有效的控制并纠正心律失常事件的发生一直是广大医疗工作者致力攻克的一大难题。目前应用于临床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众多,但大多具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胺碘酮作为一种广谱抗心律失常药,具有I、II、III、IV类抗心律失常药作用及扩血管、抑制交感兴奋、改善心肌缺血、减少猝死机死亡率,疗效确切。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对病态心肌、重症心功能障碍和缺血性心肌特别敏感,易诱发致命心律失常,胺碘酮属于II类抗心律失常的药物,静脉注射早期主要通过抗交感、钙通道阻滞而发挥作用,后期阻滞钾离子通道[3]。胺碘酮可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减少心肌的耗氧量,一般认为胺碘酮是预防控制致命性室性心动过速,特别是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动过速最有效的药物之一[4]。同时胺碘酮有效改善心脏功能。由于胺碘酮阻滞延迟性整流外向钾流(Ik)而使心房和心室肌纤维动作电位时程(APD)延长。Ik可表现为延迟整流(Ikr)和慢延迟整流(Iks)的特性,胺碘酮对Ikr和Iks都有阻滞作用。还能延长预激综合征的旁路前向和逆向传导,因而对预激综合征所引起的快速心律失常有独特的疗效。由于胺碘酮对平滑肌有直接作用,对钙通道及Q受体有阻滞作用,因此,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血供。心律失常容易引起心脏的血流动力学发生紊乱,特别是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尤其要尽快终止心律失常,否则将导致心肌缺血,诱发心力衰竭,增加死亡率。
总之,胺碘酮是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快速心律失常是安全有效的,但还要严格掌握其适应症,提高其效益/风险比值,同时,长期使用胺碘酮需定期检测患者的肺、甲状腺及肝功能。在防治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中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及对猝死高危患者列为一线抗心律失常药物[5,6]。
参考文献
[1] 施大为,陈涛,杨有文.胺碘酮治疗快速心律失常60例临床观察.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3,7(2):181-182.
[2] 郭林妮,黄元铸,蒋文平,等.胺碘酮抗心律失常治疗应用指南〔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4,18(6):401.
[3]王婷,杨少清,李月惠,等.胺碘酮治疗老年人心律失常110例疗效分析.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9,6(5):344-346.
[4]Bramah N,Singh MD,Steven N,et al.Amiodarone versus sotalol for atrial fibrillation.N Engl J Med,2005,352:1861-1872.
篇5
【关键词】 胸腔镜;自发性气胸
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是一种全新的微创技术。自2007年11月至2009年5月,我院通过电视胸腔镜完成自发性气胸手术55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男46例,女9例,年龄17-65岁,平均年龄31.5岁,),所有病例均由 X线及CT确诊,39例是经过胸腔穿刺或胸腔闭式引流手术术后复发而手术,16例是初次发病手术,其中单侧气胸51例,双侧同时发作气胸4例。
1.2 手术方法 术前准备同常规开胸手术,备开胸手术器械。均采用双腔管气管插管加静脉复合麻醉,术中健侧肺通气,取健侧卧位或折刀位。双侧同期手术采取平卧位,摇手术床呈30度,胸腔镜切口一般选择在腋中线第七肋间,长度1.5-2.0cm,置入Trocar,导入胸腔镜观察,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另外两个操作孔的位置,我们一般选择在肩胛下线与腋后线间第六肋间和腋前线旁第四肋间,探查使用海绵钳,胸膜粘连使用吸引器及电钩分离,较粗的条索状粘连使用钛夹处理。较大的肺大疱组织使用Endo-GIA切割处理,小的肺大疱组织使用推结器结扎处理,广泛多发的小的肺大疱组织采用小功率电凝处理。术后冲水吸痰膨肺,肺复张良好,所有手术均使用电刀摩擦片行胸膜摩擦固定术,手术切口使用4-0可吸收线皮内缝合
1.3 手术结果 手术全部成功,无中转开胸,所有病人均痊愈出院,术后平均拔除胸引管时间为4天,其中有两例双侧气胸患者拔管时间7天,无肺漏气,拔管之前均有胸片证实肺复张良好,随访半年无复发。
2 讨论
自发性气胸是一常见病,既往对保守治疗无效者均需行剖胸手术处理肺大皮包。手术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且恢复慢。随着近几年来VATS在我国的迅速发展,该技术已用于许多胸内疾病的诊治[1]。自发性气胸多由肺大疱破裂引起,其次为炎性粘连带撕裂肺组织漏气所致。自发性气胸经内科保守治疗后复发率为29%,经胸腔闭式引流后复发率为21%,70%在2年内复发[2]。所以原发性自发性气胸应首选VATS治疗[3]。
关于胸膜固定的问题。有文献报道,在处理完肺大疱以后,应常规行胸膜固定术。原因在于肺胸膜下肺大疱术中难以发现,而弥漫性肺大疱术中也不能逐一结扎和切除,因此部分病人术后复发。我们认为,对气胸患者术后常规行胸膜摩擦固定术对预防术后复发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陈鸿义,王俊.现代胸腔镜外科学[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社,1997:14-18.
篇6
[关键词] 老年人;室性心律失常;胺碘酮;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 R541.7[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4(b)-154-02
Reasonable application of amiodarone treatment of senile ventricular arrhythmia 66 cases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analysis
WANG Yan'ou1, XU Kai2, ZHAO Bin3, ZHENG Haining4
1. Department of Cardiac Internal Medicine, Tianjin First Central Hospital, Tianjin 300192, China; 2. The Sports Center Hospital of Tianjin Nankai District, Tianjin 300381, China; 3. Clinical Medicine Department of Graduate School of 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0, China; 4. Xiangyang Hospital of Tianjin Nankai District, Tianjin 30011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reasonable application of amiodarone in the treatment of senile ventricular arrhythmia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analysis. Methods: 66 cases with ventricular arrhythmia by giving reasonable amiodarone treatment after four weeks were observed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analysis. Results: During hospitalization and after follow-up 18 months, no patients of treatment groupdied. During hospitalization and after follow-up 24 months,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group after antiarrhythmic treatment was 94.2%, that of control group was 53.1% (P
[Key words] The elderly; Ventricular arrhythmia; Amiodarone; Rational drug use
胺碘酮(商品名:可达龙)为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对恶性心律失常有较好疗效,如无禁忌证是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首选药物。近年来完成的一些前瞻性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大规模临床实验,为胺碘酮抗心律失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提供了可靠的临床依据[1],目前已证实胺碘酮可降低心律失常患者的病死率(特别是对难治性心律失常患者)。为进一步研究合理应用胺碘酮治疗老年室性心律失常中的作用,笔者对130例老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给予胺碘酮进行疗效观察及安全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9月~2010年9月,笔者经治本院老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30例。全部患者均经心电图确诊,临床诊断标准符合文献[2]。年龄60~79岁,平均(63.3±2.5)岁。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早搏(30次/h)且有心悸等症状,心率>60次/min。病因主要包括冠心病、心肌病、肺源性心脏病等[3]。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6例,对照组64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因、肝肾功能及电解质情况上无统计学差异(P<0.01),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行心电图、肝功能、X线胸片等检查,积极给予常规基础治疗,病情稳定后行超声心动图、24 h动态心电图等检查。试验前两组均停用原抗心律失常药物至少10 d。对照组实施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胺碘酮,100~200 mg/次,2次/d。治疗期间根据心率和QT间期变化调整剂量(心率<60次/min或QT间期≥0.44 s者减量,心率<55次/min或QT间期≥0.50 s时停药),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定期复查心电图、电解质、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等,密切注意观察不良反应。记录治疗前后QT间期延长程度与室性心律失常控制情况[4]。
1.3 疗效标准
参照《胺碘酮抗心律失常治疗应用指南(2008)》[5]、《全国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标准》。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无死亡,室性早搏减少;随访18个月后复查4例患者死亡。治疗组患者住院期间及随访18个月后无死亡。住院期间及随访24个月后2组患者治疗后抗心律失常有效率:胺碘酮组为94.2%,对照组为53.1%(P<0.01)。
2.2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检查电解质,肝、肾功能及胸片等未见异常改变。胺碘酮组中3例(4.54%)于用药4 d后出现窦性心动过缓,分别经给予减量、停药处理后恢复正常,1例出现纳差,8例(12.12%)出现甲状腺功能异常。对照组10例(15.62%)出现窦性心动过缓;8例(14.06%)出现甲状腺功能异常。
3讨论
胺碘酮是一种常用的Ⅲ类抗心律失常药,为多通道阻滞剂,其抗心律失常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心肌细胞内钾外流,从而影响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2、3相;具有扩张周围及冠状动脉,减少心肌耗氧量作用,能终止多种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室性快速心律失常,对自律性增加及触发活动或折返激动均有效,能够延长心肌及传导系统动作电位过程和有效不应期,并抑制窦房结及房室结传导功能及旁路传导[5]。
本文结果显示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后取得疗效,半年后复查无死亡病例,故合理使用胺碘酮是安全的。由于该药半衰期长且具有脂溶性,长期应用可在脂肪组织和血液灌注大的器官(如肺、骨髓、肝、心、肾等)产生蓄积,造成严重不良反应,如引发和加重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等)。根据其药理学特点,笔者根据患者病情变化调整用药剂量,以保证较稳定的血药浓度维持疗效,降低发生毒副作用的几率。本文结果表明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疗效满意,安全、副作用小,治疗期间未发现尖端扭转、肺毒性反应等严重并发症,故笔者认为合理应用胺碘酮仍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陈张虎,王晓明.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96例[J].2006,27(2):192-193.
[2]张定宝,马跃华.稳心颗粒治疗老年室性心律失常98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9,30(9):45-47.
[3]李学林.小剂量胺碘酮维持治疗在抗老年室性心律失常中的应用[J].四川医学,2008,29(9):1158-1161.
[4]郭永红,蹇在金,陈琳.小剂量胺碘酮治疗老年室性心律失常QT间期与疗效关系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17(14):1777-1782.
篇7
采用能获强烈气至病所针感的针刺手法结合脉冲电刺激,治疗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65例。结果显效8例,有效38例,总有效率70.8%。针刺疗效与患者年龄、病程、基础视力、视野有关。本法能促进眼底和眼球周围的气血运行,疏通眼底脉络,起到濡养作用。
主题词 电针 视网膜色素类 视网膜变性/针灸疗法 气至病所
视网膜色素变性是一种具有明显遗传倾向的慢性进行性视网膜损害的疾病,属中医"高风雀目""高风内障"范畴,是眼科中主要的致盲疾病之一,西医迄今尚无特效疗法。笔者从1994年2月以来,对本病采用针刺方法进行治疗。现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共观察65例门诊患者,计130只眼。男27例,女38例;年龄5~69岁,平均39.2岁;病程(从夜盲出现算起)最短1月,最长30年,平均12年。基础视力从只有光感到裸视1.0,大多在0.4以下,其中以0.1~0.4最多,占57只眼;视野大多有不同程度的缩小。上述所有病例均经眼科确诊。
2治疗方法
2.1取穴
主穴:新明Ⅰ(奇穴,位于翳风前上5分,耳垂后皱折中点)、球后、上睛明、新明Ⅱ(奇穴,位于眉梢上1寸,外开5分凹陷处);配穴:风池、翳明。
2.2操作
主穴每次均选,配穴每次取1对穴,2穴轮用。耳后的新明Ⅰ,以28号1.5寸针快速破皮后,缓缓向外眼角方向进针0.8~1寸左右,在进针过程中应用轻巧的手法反复仔细探寻,以求得针感向眼眶内或外眼角放射。然后提插加小幅度捻转手法运针1分钟,捻转频率160~180次/分,提插幅度1~2.mm。球后、上睛明穴用30~32号1.5~2寸针刺入,垂直缓慢进针至眼球出现明显酸胀感为度,不捻转。新明Ⅱ,以28号1寸针垂直进针0.5~0.8寸,手法及针感同新明Ⅰ穴。风池穴针尖向同侧目内眦方向进针,翳明穴则针向外眼角方向,两穴经反复提插捻转均至有针感向前额或眼区放射。针后新明Ⅰ、新明Ⅱ穴为1对,接通G6805电针仪,用连续波,频率200次/分,可见眼睑有跳动,强度以患者可耐受为宜,通电30分钟。去针时非眼周穴再按上述手法操作1次。每周2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一般不作间隔,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3疗效观察
3.1疗效标准
显效:视力由光感提高到0.02,或由0.02提高到0.1,国际视力表提高3行或以上,周边视野扩大15度,管状视野扩大10度以上。有效:视力由光感到指数,或由0.02提高到0.05,国际视力表提高1~2行,管状视野扩大到5~10度,周边部盲区重新出现岛状可见区。无效:视力、视野无改善或未达到有效的指标。
3.2治疗结果
本组病例经上述方法治疗,显效8例16眼,有效38例76眼,无效19例38眼,总有效率70.8%。
在所有获效患者中,裸眼视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视野及暗适应的改善却只是少数。多数病人眼底改变不明显,视网膜电图a、b波仍降低,但a、b波呈小波的患者疗效好,而a、b波熄灭的则疗效略差。同时随着疗程增加,针刺疗效也随之提高,增至一定程度后,则维持在这一水平,停止治疗,疗效将会下降。所以坚持长期不间断的治疗也是获效的关键。疗效与年龄、病程、基础视力、视野的关系,见表1~表4。
4典型病例
施××,女,8岁,学生,1997年3月14日初诊。主诉:3岁发现夜盲,1月来视物不清,视力明显下降。无家族史。舌淡、苔薄白、脉细弱。眼科检查:双眼裸视力0.15,外眼(-),晶状体及玻璃体亦无异常。眼底:视神经颜色略淡,黄斑中心反光尚可,视网膜血管狭窄,少量散在的骨细胞样色素沉着。视野正常。视网膜电图(ERG)示a、b波降低呈小波。在用上述方法治疗5次后,复查视力,右眼0.3,左眼0.25。经2个疗程治疗后复查,左右裸眼视力均为0.4,视野正常,眼底象无明显改变。继续治疗,视力视野保持,夜间视力提高,暗适应有所改善。2年后复查ERG仍示a、b波呈小波。
5讨论
本病是目前现代医学颇感棘手的难治性疾病。
临床体会到本病虽是慢性病症,但要求针感强烈,刺激宜由中至重。手法运用要素有二:一是气至病所,使针感达到眼区四周;二是强烈的得气感,即在气至病所之后,立即施较强的提插捻转手法,使患者感到有强烈的酸胀感。如新明Ⅰ、新明Ⅱ、风池、翳明虽不是眼周穴,但针刺时必须要求"气至病所",使针感到达眼部。在此基础上,立即施以小幅快速提插捻转手法。新明Ⅰ穴个体差异较大,有的只须进针5分,有的则要刺入1.5寸才能获得满意针感。针感以患眼或患侧太阳穴局部热胀为主,亦有眼肌出现抽搐的。其次在留针期间,要求给予脉冲电刺激,用连续波,频率200次/分,强度以患者可耐受为宜。通电后应随患者对强度的适应,而适当增大强度。在电针时,须观察到眼睑按脉冲电频率跳动,如无此现象,宜适当调整针尖方向。
眼周穴针刺时宜选用30~32号毫针,迅速点刺进针后,应缓慢送针,如针尖遇阻或患者呼痛时,应略略退出,稍转换方向,再行刺入,直到出现满意的得气感为止。如得气感不明显,也不宜提插捻转,而应停针待气。眼穴得气感为扩散至整个眼球的酸胀感。在留针期间,一般不运针,如因治疗需要,为加强针感,只可作轻微的捻转,但不能提插。出针时,应缓慢退针,以分段退针为好。出针后,注意针孔有否出血,然后用消毒干棉球按压半分钟,如针孔有血,更应延长按压时间,避免眼周血肿。
篇8
【关键词】电视胸腔镜;胸外伤
【中图分类号】R6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668-01
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是现代胸部微创外科手术的新技术。VATS技术较传统开胸手术具有简便、安全、微创、手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恢复迅速等优点。我院从 2007 年9 月~2012年5月期间共完成胸腔镜胸部外伤手术45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患者45例,其中男40例,女5例,年龄17~56岁。胸部刀刺伤15例,多发性肋骨骨折伴血气胸20例,肺挫伤伴部分肺不张10例,其中合并反常呼吸、失血性休克15例,外伤性膈肌破裂6例。
1.2 方法 本组病例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侧卧折刀位,多以健侧卧位。患侧在上,多采用三孔法,单纯血胸也有采用2孔法,应用吸引器、电凝钩、施夹器,腔镜用切割缝合器等器械,结合腔镜下缝合技术。处理出血,肺组织修补,术后常规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其中中转开胸7例,同时行肋骨骨折内固定术。
2 结果
全组无死亡病例,7例中转开胸,行行肋骨骨折内固定术。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明显减轻,置管时间3 天左右,平均住院时间6天(4-12天),均较常规开胸手术明显缩短
3 讨论
当前,VATS 因手术创伤小、痛苦轻、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符合美容要求、疗效可靠等特点,已逐渐代替常规胸部手术,且手术范围不断扩大,较传统开胸手术指征相对放宽[1]。本组资料显示电视胸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相比,手术进胸及关胸时间短,30度胸腔镜视野清晰无死角,对出血和漏气的处理比较方便,特别适合闭合性及开放性胸部外伤导致的血胸及气胸,使用吸引管吸除积血后可进一步探查肺、心包、纵隔及膈肌,明确伤情及是否有活动性出血,使用电凝配合钛夹处理出血比较容易。当前临床工作中对于少数急性胸外伤患者做出正确诊断和处理并非易事,而电视胸腔镜诊断胸外伤有明显优势[2]。尤其是合并伤多、年老体弱及肺功能差的患者,使用VATS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笔者认为,VATS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功能影响小、并发症少等优点,改变了传统开放性胸部外伤的诊疗原则,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先进方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临床医师经验的积累和手术器械的不断改进,胸腔镜在胸部手术中更具可行性和优越性。
参考文献:
篇9
一、多面体
由若干个多边形所围成的封闭的几何体,叫做多面体。围成多面体的各个多边形叫做多面体的面,相邻两个面的公共边叫做多面体的棱,若干个面的公共点叫做多面体的顶点。一个多面体至少有四个面,多面体依照它的面数分别叫做四面体、五面体、六面体等。把多面体的任何一个面伸展为平面,如果其它各面都在这个平面的同侧,那么这样的多面体叫做凸多面体(如图1)。通常研究的多面体,都是凸多面体。
注意:各面都是平面的立体图形称为多面体。像圆锥、圆台因为有的面是曲面,而不被称为“多面体”,我们统称其为旋转体。
1.棱柱体
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的多面体叫做棱柱。两个互相平行的面叫做棱柱的底面,其余各面叫做棱柱的侧面,两个侧面的公共边叫做棱柱的侧棱,相邻两个侧面与底面的公共点叫做棱柱的顶点,两个底面间的距离叫做棱柱的高。侧棱不垂直于底面的棱柱叫做斜棱柱,侧棱垂直于底面的棱柱叫做直棱柱。底面是正多边形的直棱柱叫做正棱柱。棱柱的底面可以是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它们分别叫做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如图2)。底面是平行四边形的四棱柱叫做平行六面体,侧棱与底面垂直的平行六面体叫做直平行六面体(如长方体、正方体等)。
2.棱锥体
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是具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的多面体叫做棱锥。这个多边形叫做棱锥的底面,其余各面叫做棱锥的侧面,相邻侧面的公共边叫做棱锥的侧棱,各侧面的公共点叫做棱锥的顶点,顶点到底面的距离叫做棱锥的高。棱锥的底面可以是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它们分别叫做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如图3)。如果一个棱锥的底面是正多边形,并且从顶点向底面引垂线,垂足在底面的中心,那么这样的棱锥叫做正棱锥。
3.正多面体
每个面都是全等的正多边形,并且各个顶点上汇聚的棱数也相同的凸多面体,叫做正多面体。正多面体只有正四面体、正五面体、正六面体、正八面体、正十二面体、正二十面体五种(如图4)。
二、旋转面和旋转体
一条平面曲线绕着它所在平面内的一条定直线旋转所形成的曲面叫做旋转面。这条定直线叫做旋转轴,这条曲线叫做旋转面的母线。
如果母线是与旋转轴平行的直线,那么形成的旋转面叫做圆柱面。如果母线是和旋转轴相交的直线,那么形成的旋转面叫圆锥面,这时母线和轴的交点叫做圆锥面的顶点。
由封闭的旋转面和垂直于旋转轴的平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旋转体。圆柱、圆锥、圆台、球都是旋转体。
篇10
1、是电视剧《聊斋先生》中的剧情。
2、《聊斋先生》是胡胜明执导,张铁林、常远等主演的鬼狐、奇幻、悬疑电视剧。该片于1998年上映,可在爱奇艺,华数TV,优酷观看。
3、该剧再现了蒲松龄坎坷曲折的人生轨迹与《聊斋志异》的创作过程。
(来源:文章屋网 )
免责声明
公务员之家所有资料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写作和网友上传,仅供会员学习和参考。本站非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