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护理病例分析范文

时间:2023-11-13 17:51: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内科护理病例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内科护理病例分析

篇1

[关键词]病例分析;内科护理学;教学;应用

现代护理观念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已发生了重大变革,由过去的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转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病例导入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方法。O’Neill等人认为,结合临床分析并进行讨论的学习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效率。目前,病例导入式教学在发达国家的医学教育中应用较为普遍,我国也有报道应用于内科教学。

1 病例分析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作用

1.1《内科护理学》教学,单靠课堂上的理论讲授无法达到能力培养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紧密结合临床实践,不同的病例讨论,可以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学生小组讨论,可以锻炼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及自信心的培养,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1.2内科护理学主要从理论上分析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护理评估、辅助检查、护理诊断及医护合作问题、护理目标、护理措施、护理评价、健康教育,内容较抽象,再加上一些学生对基础学科与临床医学及今后工作上密切关系缺乏认识,对已学过知识的淡忘,使学过的知识出现脱节,从而形成学生学习难的问题。根据学生反馈,“内护难学、难记、容易忘”的信息,我校曾多次举行改革教学方法,经过改变教学模式,由过去的教师讲、学生学、变为以病例为示范,讲述临床表现、护理评估、护理措施,学生参与,把过去的被动学习、死记硬背转为现在的主动学习,活学活用,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病例分析可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类比、推理的能力

2.1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病例造成悬念,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又能使学生认识到内科护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要求学生在理解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的上,运用评判性思维能力,解决临床实际问题。

2.2

内科护理学各论的各个章节都可以穿插病例讨论式教学。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教学目的准备适当的、有代表性的,同时体现整体护理理念的病例,教师在上课前将病例分析交给学生,并提出问题,比如:(1)可能的临床诊断是什么?(2)进一步确诊需做的实验室及其他检查有哪些?(3)该病人为什么会出现上述临床表现?还有可能出现哪些临床表现?为什么?(4)主要的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有哪些?哪一个是目前最主要的?(5)目前主要的护理措施是什么?(6)如何做好病人的健康教育计划?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并在课前先阅读、理解,查阅相关资料。在课堂上,教师先简单介绍病例,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一般根据具体情况,以4―8人为一组。重点强调在讨论中,每位学生从自己理解的角度提出主要的护理诊断,并就选择的护理诊断做出合理的解释和详细的说明,自己是怎样在选择、分析、判断、推理、综合的基础上,加以精炼并作出的预测以及预测的理由等。此环节是病例讨论教学过程的关键。通过此种创设临床问题情境的教学方法,体现了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和对这一过程的反思,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实践中,拓展了思维的深度和宽度,加强了知识间的纵横联系,锻炼了他们主动思考,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课堂气氛活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2.3病例分析是以问题为中心展开教学,紧密结合临床,因此,学生就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大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加深记忆,提高了学习效果和临床思维辨别能力。

3 病例分析教学,启发学生思考。促进知识能力转化

3.1病例分析是缩短教学情景与现实情景之间的距离。沟通学习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桥梁。病例描述的是完全真实的特定的现象,可以把抽象的疾病具体化,将学生置于一定的实际情景之中,学生就可以清楚地认识到所学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从而结合学习过的健康评估内容,病例生理内容,可以推断病人要做哪些相关检查、主要的护理问题是什么?然后确定护理措施,增进其学习兴趣和动力。比如,何女士,42岁,农民。半年前不全流产,此后月经不正常,20~25日一次周期,每次持续10日左右,月经量多。1月来头晕、乏力、食欲下降伴稀便。体检:慢性病容,眼结膜苍白,皮肤干燥、无光泽,心率98次/分。血红蛋白大小不一、中心淡染区扩大,血红蛋白60g/1,血细胞和血小板正常,骨髓铁染色(一),血清铁蛋白11g/1。请思考一下问题:(1)如何评估病人?(2)医疗诊断?(3)主要的护理诊断?(4)应对病人采取什么主要护理措施?(5)如何做好此病人的健康教育?给学生10~20分钟时间,4―8人一组进行讨论,然后由学生上台回答以上问题,待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师针对学生回答问题时存在的不足,再系统地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

3.2病例的运用反过来促进了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因为阅读和分析病例要求有理论知识的基础,要求学生们运用理论,去分析、讨论和解释病例中提出的问题,作出合理的“决策”。这就要求学生具有医学基础知识,对学过的基础知识加以应用。

4 病例分析教学可以提高师生的教与学能力

4.1在病例教学中,教师必须对所讲病例进行设计、收集,通过多种方式促使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该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具有渊博、高深的基础理论知识,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在教学中不断学习医学知识外,还要学习人文学科知识(如心理学、高等教育学、人际沟通、行为学)等知识,转变传统的教师角色,扮演学生的“导演”、“顾问”等角色。

篇2

方法:把我院内科病房中2009年1月~2010年1月1890例作为对照组,2011年1月~2012年1月2576例进行护理管理措施的作为干预组,分析院内感染的临床特点和有效的护理预防,得出结果。

结果:干预组中的院内的感染率为4.92%明显比对照组中的1.86%降低,两组院内感染分布的内科科室均主要为呼吸内科,其次为消化内科和泌尿内科。

结论:加强护理管理能有效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内科病区 院内感染 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335-02

院内感染为患者在入院时无感染或有潜伏存在的感染,经入院48h后便发生感染或出现败血症的情况[1]。因院内感染多为环境和认为因素所造成的,故需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以减少对患者不必要的伤害[2]。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年经加强护理管理的工作后,对防治病区发生院内感染,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把我院内科病房2009年1月~2010年1月的1890例(男1023例,女867例)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2011年1月~2012年1月的2576例(男1670例,女906例)的临床资料,作为干预组的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只进行常规的护理,而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加强护理的管理。其中对照组有93例发生院内感染,干预组有48例出现了院内感染,符合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3]。其中住院7~10天发生的有54例,住院>10天发生的有72例。

1.2 方法。对我院各个内科在2009年1月~2010年1月和2011年1月~2012年1月内出现院内感染的人数进行总结和分析,并对比各个内科室中出现院内感染的情况。其中,院内感染率为院内感染人次数占住院总人数的百分比。

1.3 统计学数据。采用SPASS13.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计数的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以P

2 结果

两组院内感染的比较,干预组的院内感染率为4.92%,明显比对照组的1.86%降低,具体见表1。

3 讨论

经总结发现院内感染的好发科室依此为:呼吸内科、消化内科、泌尿内科、皮肤科,这些科室的患者患病部位都是向外开放的,故需加强对外面环境的管理。

院内感染的分析,我院的内科住院患者多为年龄偏大的老年患者,其组织器官功能已有衰退的征象,其机体的防御能力开始下降,且其住院时间长,且所患的基础疾病多,加上患者长期使用抗生素和较长时间卧床,从而易导致院内的感染发生[4]。另外,因医院医疗条件的局限,检验的设备不能满足具体分离病原菌的要求,导致内科病房内无法合理且规范化地使用抗菌的药物,再加内科的患者多长期使用激素类的药物,使得损伤机体的免疫系统,抑制正常的免疫功能,这也会增加院内感染的发生率[5]。还有,在医疗技术的操作上,若护理的工作做得不到位,也会使院内的感染率增加,侵入性的操作会增加细菌进入人体的机率,如插尿管和留置导尿管等会引发泌尿系统感染。

护理的工作管理质量高低会直接影响院内感染的预防效果,故需做好内科护理工作的管理,以预防院内感染,具体措施有:①做好基础的护理卫生工作,严格遵循医院的规定对病房的环境进行消毒,对于出院的患者,要做好床位终末消毒,随时保持病区的环境整洁。在使用各种的医疗器械前,检查器械的灭菌情况,使用结束后要严格进行消毒处理再存放在无菌柜内[6]。②护理过程中,加强护理人员手的消毒,以切断病原体的传播途径,护士在出入病区、接触患者的前后、进行每项护理操作的前后均应严格进行正确洗手消毒,以防发生病区的交叉感染。③对于一次性医疗器具,要积极加强使用管理,首先进货的部门必须严格核对并检查每次购入的医疗器具,保证其无菌干燥。各科室在输血抽血或注射时,要单独使用一次性的器具,以防出现交叉感染。④严格执行院内感染报告制度,做好监测院内感染的工作,能直接减少发生院内感染。应对正在感染的或可能感染的病人,要进行前瞻性的监测,及时发现并及时隔离,在传染源中阻断院内感染发生暴发性流行。所有的医务人员,要对院内感染引起重视,并有极力控制院内感染的责任感,提高对院内感染监护的认识和重视,临床的医护人员要及时汇报院内的感染卡。

由此可见,内科住院患者获得的院内感染多为患者本身的因素和医源性的因素引起的。作为护理人员,需在日常工作中,严格执行预防院内感染的相关规章制度,积极做好预防感染的措施,进行规范的护理操作,并且做好消毒、隔离的工作,还要对病区内的出现感染疾病的患者进行监测,积极提高护理的质量,以消除院内感染传的播途径,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从而降低内科病区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于素英.内科病区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对策[J].职业与健康,2003,19(11):120

[2] 畅明,樊寻梅,杨永弘.对机械通气条件下院内感染性肺炎的认识[J].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2001,28:144-147

[3] 王枢群,张邦燮.医院感染学[M].重庆:科学技术出版社重庆分社,1990.258-260

[4] 花宅贺.石连仲,乇新利等.157例老年患者医院感染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5):519-520

篇3

【关键词】神经内科患者;肺部感染;危险因素;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4-0347-02

由于神经内科患者大多数为老年人,多处在瘫痪状态,意识也较为不清楚等特点,导致患者容易患上肺部感染,,神经内科患者并发肺部感染严重影响了其原发病的愈合。本文就我院对2011年6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125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的调查方式。对神经内科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做了分析,并总结了对神经内科患者预防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护理对策。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1年6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1254例神经内科患者,其中肺部感染患者例数为62例,发生率为4.94%。这62例肺部感染的患者中,男性41例,女性21例,年龄35~97岁,平均年龄63.2岁,>65岁的患者43例,住院天数12~210d,平均42.3d,入院时肺部均无发生感染,

1.2院内判定标准

参照1998年由中华医学会颁布的《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指南》,胸部X线检查片状,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改变,是否伴有胸腔积液,同时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了咳嗽、咳痰,出现脓性痰,伴有或不伴有胸痛、发热湿性音等呼吸道等异常情况[1]。同时参考患者痰液中培养出来的病原菌生长作为细菌学诊断的依据。

1.3方法

以回顾性的调查方式,对院内62例神经内科患者并发肺部感染进行统一的表格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病症、入院时的情况以及住院时的治疗护理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

2结果

2.1院内感染率

2011年6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1254例神经内科患者,其中发生肺部感染患者例数为62例,共发生65次感染,院内神经内科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为4.94%,例次发病率为5.18%。

2.2感染时间

患者发生感染的时间在住院后5~75d,其中重症神经内科患者包括脑血管病重者和伴有意识不清的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在入院后一周内有47例,症状较轻的患者在入院两周以内发生15例。

2.3危险因素分析

3讨论

瘫痪与卧床的神经内科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概率最高,占67.74%,这主要是因为瘫痪与卧床的患者长期处的不到很好的锻炼,全身各个器官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衰竭,免疫力也开始下降,身体大多处于的带菌状态[2]。因此对能够活动的患者应鼓励其积极适量的运动。对不能运动的患者,应给与更多的照顾。

在被调查的患者中病例中,年龄>65岁的肺部被感染患者占41.93%可知:年龄越的神经内科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几率就越大,原因是因为年纪大的患者它的全身各个器官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衰竭,免疫力也不及年轻人开始下降,因此年龄偏长受感染的概率就出现了比较高的情况。针对老年人容易受到感染的情况,医务人员在对老年患者的护理上要格外的注意。对年老的患者要给与更多的关心,可以增加对年纪大患者的护理包括每日的体温检查,对患者细微的异常都要保持高度的警惕。对患者给与更对的关心,使患者心情愉悦,从而更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住院日大于平均值的肺部受感染的患者,占总比的50.00%,由此数据可推断,住院日越长,患者患肺部感染的概率就越大。其次,长期的住院治疗对患者的家庭经济上也会带了不少的压力,即浪费了国家资源又增加了患者的受感染情况,因此对于可以出院的患者建议尽早的出院在家中修养[3]。

其次,对医务人员在医疗器械的规范使用以及消毒上,也应格外的注意,减少给患者带来受感染的风险,并对患者加强宣传教育,让患者对自身的护理有一个很好的认识。

参考文献

[1]李映会.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医学信息(上旬刊). 2011, (01):64-66.

篇4

[关键词] 风险管理;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价值分析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1(b)-0156-02

对于风险管理的定位是:风险管理是一种意识上的管理程序,风险管理的作用就是对于先存在的和一些潜在存在的医疗风险事件进行评价和处理。在呼吸内科的患者中存在的普遍特点是:患者的年龄都偏大、自身对于健康问题的保护意识偏低、病情的症状有反复发作的症状、病毒的发展变化比较迅速等等。由于呼吸内科的一些特殊的原因,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发生意外变故的可能性比较大,这就导致了呼吸内科的护理工作需要承担很大的责任与风险。为探索呼吸内科中护理风险管理的具体实施措施及在实际中的效果显示,该院的呼吸内科自2010年1月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以后,有了良好的改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3―6月该院呼吸内科共接收患者782例,患者中相对危险的患者473例,其中抢救次数高达526次,经抢救无效死亡的患者有23例。该院呼吸内科的现有床位有50张,护士23名,主管护师5名,护师2名,护士16名,年龄在20~45岁之前,平均年龄为21.34岁。学历为:本科3名,大专18名,中专2名。

1.2 方法

对该院呼吸内科病房管理中发生的各种风险事件的一些客观原因进行系统的分析,从经验教训的总结中寻找一般的风险的影响因素与一些特殊情况的特殊因素,从而对于我院的呼吸内科的病房管理制度做以完善和整理。对风险管理实施前后的病房管理、基础护理质量、消毒隔离的质量以及患者的满意程度方面进行分析。当然主要的存在的风险的因素有:护士的专业素养、患者的自身情况、药品的使用情况、病毒本身的情况、病房环境的情况等等一些因素。通过对于风险的因素分析来制定相关的措施,对于风险的管理的强化来对于数据进行整理,从而使护理中的风险降到最低。

1.3 护理中风险管理的具体措施

1.3.1 医护人员风险防范素养的提升 呼吸内科的患者的病菌的存在形式一个极其活跃的病菌分子,在对于护士护理的专业要求素养就相当的严格,护士护理的专业知识结构也是患者恢复的主要影响因素,在这个整个的护理过程中护士的护理风险预防的知识是护士职业风险的客观认证具有决定性因素。因此对于呼吸内科的护士加强职业风险的预防培训,包括防护使用物在护理中被应用的重要性、打针、输液过程中国的医疗器材使用的规范性与损伤所要处理的环节等,通过这些来提高护士在护理过程中的防护意识,安全意识、具体操作工程的合理科学性。

护士护理专业素养的提升也是对于院科护理风险管理制度的考验,呼吸内科的护理风险的防范的意识是受制度的影响的,因此的制度的健全对于护士的护理过程的规范性与科学性就要有了一定的参考价值,制度的规范就要求护士的护理的过程中善于利用制度,来保证护理过程中对于一些患者的提醒与健康知识的普及讲解。

1.3.2 对于患者的不同情况采取的措施 患者的自身的疾病预防的意识、患者的健康教育的关注度、患者自身素质等等一些因素是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对于医护人员配合的主要影响因素,只有不断的去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识,在整个治疗的过程中就减少了风险的出现。当然除此之外最关键的就是。由于呼吸疾病的主要发病群体的年龄偏大一些,这就给护理的过程增加了难度,患者的行动,身体安全等一些原因也是存在风险忧患的,针对这一问题需要采取的措施是,对于年龄大一点的患者,我们要采取特殊的管理,例如要求这样的患者必须有家人的护理,她们的一些外出的行为医护人员要进行一定的约束,保证其不再受到交替的感染。

1.3.3 对于医药用品的使用的风险措施 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药品的使用是风险发生的主要原因,用药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对于药品的使用情况的风险分析主要是关于患者对于药物的过敏的症状表现、由于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人为的原因所造成的风险的出现,这些都是呼吸内科护理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这就要求护士要对于患者的平时的用药要以详细的记录,导致出现一些误差而造成一些医疗事故的发生,采取专门的医药用品的监管政策,保证每一位患者的药物的使用正确。

1.3.4 对于病房的环境所采取的措施 病房的环境也是相当主要的,呼吸内科是一个病菌传染比较密集的地方,患者之间的交替的感染等等一些方面都是问题的关键因素。当然对于这一问题上,护士平时的护理工作中就要主义对病房的消毒情况,要保持病房的空气的流通。并且护士要在自己的护理工作的范畴内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的教育,要提醒他们对于病毒的预防,以免造成交替感染的情况,对于恢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采取的具体措施就是医护人员要每天定时定点的对病房进行消毒处理,对于病房的管理要加强例如一些家属的探望要进行一定的登记与检查,保证没有新的病毒危害病房的再感染。

当然除此之外,在出现一些风险纠纷问题的时候,医院方面首先要及时的去和患者的家属进行沟通,患者的家属也要积极的配合医院的工作。对于一些纠纷问题的出现一定要按照正常的程序进行解决,要明确细化每一个责任的承担。

1.4 统计方法

所得数据采用的是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进过一些具体的方法的实施,对于该院呼吸内科的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后的结果进行合理的统计,在风险管理实施前后的病房管理的评分、消毒隔离的质量、基础护理的质量包括患者的满意程度都有明显的上升,具体的情况显示结果。

3 讨论

护理风险主要是指将一些可能导致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出现的死亡或者伤残的一些影响的因素进行一定的规避,风险管理的终极目标是为了防止或者预防风险的发生,因此医护人员要在护理的过程中尽可能的发现一些存在的因素,及时的进行一些处理的保证工作的顺利。同时医护人员要掌握一定的风险处理的应急方法,要了解医院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正确的面对风险管理的保障也是重要的问题,一是要对于风险要进行防范;二是要对于风险发生的时候对于风险进行一些合理的处置。将风险管理的防范,要提高日程上来,提高医护人员的法律责任意识,除此之外在护理中的风险管理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例如在药物的使用中,建议要第一时间与患者进行沟通,并保证患者的用药情况要做不断的更新记录,因为医患纠纷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就是用药的问题。期望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有价值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爱英.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3(7):13-14.

[2] 钱维建.浅谈呼吸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J].中国临床护理,2013(2):21-23.

[3] 李由.呼吸内科病房院内肺部真菌感染50例临床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64-65.

[4] 胡原.临床护理保护在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的运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7):87.

[5] 杨翠英.呼吸内科老年患者护理风险及管理对策[J].医院管理论坛,2013(2):32-33.

篇5

【关键词】 糖尿病;内分泌科;胰岛素注射;管理;专科护士

DOI:10.14163/ki.11-5547/r.2016.10.209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高血糖主要是由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引起, 对患者的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等各种组织具有很大的慢性损害[1]。本文特选择内分泌科糖尿病患者(243例)和非内分泌科糖尿病患者(143例)进行调查研究, 探讨内分泌专科与非专科护士对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管理的差异, 为后续改近对胰岛素注射管理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12月在本院住院采用胰岛素注射治疗的患者386例。入选标准:①满足糖尿病诊断标准[2];②年龄>18岁;③开始规律胰岛素注射治疗。排除标准:①胰岛素注射治疗时间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均不实施任何药物干预, 仅对患者进行胰岛素注射情况进行调查, 调查采用自制的胰岛素注射情况调查问卷, 问卷内容包括:①一般信息:年龄、升高、体重、病程、使用胰岛素治疗时间、胰岛素种类等;②胰岛素注射技巧的掌握情况, 具体包括是否混匀胰岛素、每次注射是否均进行皮肤消毒、注射部位的选择及是否注意轮换、是否隔着衣服注射、注射场所的选择、进针方式和角度是否科学、针头停留时间合适等;③胰岛素注射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具体包括是否有疼痛及疼痛的频率、程度、原因, 是否有出血情况及出血频率, 是否有漏液及漏液频率;胰岛素注射教育情况, 具体包括教育来源和随访期间教育情况。调查方式均采用当场填写, 即刻收回问卷, 患者若对某些问题有理解困难, 调查人员仔细解释清楚, 386份问卷均为有效问卷(病例入选时已经将未能完成或不认真完成本研究中的相关调查者排除)。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①两组患者对胰岛素注射技巧的掌握情况:根据患者所填的问卷进行统计, 参照胰岛素注射国际规范[3]对胰岛素注射技巧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 患者注射胰岛素情况完全符合国际规范为全部掌握, >85%符合为大部分掌握, >70%符合为基本掌握, 符合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对胰岛素注射技巧掌握率比较 内分泌科组患者对胰岛素注射技巧总掌握率为94.24%高于非内分泌科组的81.82%(χ2=14.969, P

2. 2 两组患者注射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注射胰岛素疼痛频率、注射胰岛素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37, P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主要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引起,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疲乏无力等, 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毒素多、脂肪多、血黏度多而水分太少的“三多一少”症[4, 5], 对患者的眼、肾、心脏多、血管、神经等各种组织具有很大的慢性损害。糖尿病患者通常需要采用胰岛素进行治疗, 如2型糖尿病患者, 当发生β细胞功能衰竭时, 往往需要补充外源性胰岛素;而1型糖尿病患者, 在初诊期即需要进行胰岛素注射治疗;其他特殊类型的糖尿病如妊娠糖尿病, 胰岛素是唯一推荐的治疗药物。

本组调查结果显示:内分泌科组患者对胰岛素注射技巧总掌握率较高, 因而患者注射胰岛素不易发生疼痛、出血等胰岛素注射相关不良事件, 而非内分泌科组患者对胰岛素注射技巧总掌握率较低, 因而患者注射胰岛素更容易发生疼痛、出血等情况胰岛素注射不良事件;两组患者均能从护理人员处获得相关知识, 患者获得胰岛素注射教育的途径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而内分泌科组随访期间对患者注射胰岛素部位的检查做得不足。

综上所述, 内分泌专科护士对胰岛素注射管理较非内分泌专科护士更充分, 但随访期间对胰岛素注射部位的检查不足, 需要改进。

参考文献

[1] 陈露文.评估胰岛素分泌及胰岛素敏感性选择降糖药物的临床多中心研究.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4, 29(24):104-109.

[2] 谢席胜, 艾娜, 王宝福, 等.糖尿病肾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3, 14(10):937-940.

[3] 王海鹏, 侯志远, 孟庆跃.中国9省(区)2000-2009年糖尿病与非糖尿病居民医疗费用比较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3, 34(9):911-913.

[4] Leiter EH, Schile A. Genetic and Pharmacologic Models for Type 1 Diabetes. Curr Protoc Mouse Biol, 2013, 3(1):9-19.

篇6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7)09(a)-0183-03

Effect analysis of high quality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revention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in“rooming-in”in obstetrical department

HU Hui-ying

Department of Gynecology,Shangrao People′s Hospital in Jiangxi Province,Shangrao 334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icacy of high quality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revention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rooming-in”.Methods A total of 71 delivered puerperae from January 2014 to August 2015 in “rooming-in”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According to the order of admission and a random number table,all participant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n=35) and observation group (n=36).In the control group,regular nursing was used,whil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high quality nursing intervention was adopted.The incidence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 incidence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including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uperficial incision infection,and urinary system infection,etc. was 8.3%,much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ccounting for 34.3% (P

[Key words]High quality nursing intervention;Obstetrics;Rooming-in;Nosocomial infection

母?胪?室主要是指产后产妇与新生儿在24 h内同处于一个房间,且之后每天与产妇分离的时间≤1 h,是加强母婴情感、增强母乳喂养以及母婴健康的有效方法。但由于产妇与新生儿身体较为虚弱,同处一室容易发生院内感染,会增加护理安全事故的发生风险,因此做好母婴同室护理干预工作至关重要[1-2]。本研究以71例母婴同室分娩的产妇为例,主要探讨优质护理干预预防院内感染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我院2014年1月~2015年8月收治的产妇中选取71例母婴同室分娩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进行编号并利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36)与对照组(n=35)。对照组产妇年龄22~32岁,平均(26.2±3.1)岁;其中剖宫产14例,自然分娩21例;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学历14例,初高中18例,小学及文盲3例。观察组产妇年龄23~33岁,平均(26.6±3.5)岁;其中剖宫产15例,自然分娩21例;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学历15例,初高中19例,小学及文盲2例。两组患者年龄、分娩方式、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产妇予以常规护理,遵照医嘱机械性执行护理措施,定时进行巡房,询问了解患者的恢复情况;常规进行生命体征检测,出现异常要及时向医生反馈;根据患者情况针对性进行用药指导等。观察组产妇在此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干预,主要措施如下。

1.2.1组建优质护理小组 组建优质护理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但任组长,组织小组进行优质护理服务学习,增强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意识,通过小组讨论制定适合科室的优质护理方案,同时做好工作部署,缓解护理人员身心超负荷的工作状态[3]。可采用APN排班制度,落实双班制、护士分级管理制度,有助于保证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减少护理风险[4]。建立赏罚分明的奖惩制度,实现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的融合,针对违反规定的护理人员要严格按照制度进行惩罚。

1.2.2加强院感知识培训 定期组织全科护理人员进行院内感染管理制度学习,要求护理人员严格遵守无菌原则。据资料显示,99%的院内感染主要来自非芽孢细菌,与护理人员的洗手行为息息相关[5]。培训中,要让护理人员认识到遵守手卫生制度的重要性,自觉完成规范的洗手程序,并做好手部消毒护理;侵入性操作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实施,并指派专人进行定期检查,对于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整改,最大程度阻断感染源[6]。

1.2.3基础护理做到位 明确院内感染的常见诱发因素,在此基础上制定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方案,由组长将工作流程进行细化,责任护士负责护理措施实施,每天在早晨、晚上定时对产妇进行洗头、洗脚等生活护理,组长可每天进行质控检查,将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与绩效考核挂钩,同时做到惩罚分明,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7];传统的“捂月子”做法,即产妇一切治动全在病房,实际上会增加产妇发生院内感染的概率,再加之母婴同室生活,生活用品多、地面不干净,空气洁净度也较低,如果陪护人员中患有传染类疾病,会明显增加发生院内感染的机会[8-9];护理:产妇保持半卧位,可适当调整床头高度,以最大程度使产妇感受舒适,新生儿科躺于产妇裸露乳房之间,目的在于促使母婴皮肤接触面积最大化,同时注意保暖。医院要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并完善陪护制度,护理人员要及时开窗、通风换气,定期对地面进行清洁和消毒,每天采用消毒液对床头柜等进行擦拭,新生儿所用的毛巾、被褥应保持洁净,与患者及家属建立信任关系,有助于降低家属陪护率[10]。

1.2.4心理护理 转变产妇被动接受治疗以及护理的传统工作模式,主动与产妇及其家属进行沟通,采用有效的沟通技巧引导其进行主动倾诉,针对其提出的问题耐心进行解答,在了解其心理症结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能使产妇心理得到尊重以及满足,加强医患之间的了解和信任,对于缓解产妇的心理情绪具有积极意义[11]。另外要主动与产妇家属进行沟通,指导其多予以产妇关怀及鼓励,建立良好的家庭支持系统,以最大程度改善产妇以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参与度[12]。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产妇上呼吸道感染、表浅切口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院内感染的发生率。采用百分制自制问卷调查对比两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主要从护理人员的技能操作水平、服务态度以及护理环境等方面进行评价,分为满意(>85分)、较满意(60~85分)、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产妇院内感染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产妇院内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相对传统产后护理而言,采用母婴同室形式具有诸多优势,其能够促使产妇更加熟悉了解自己的孩子,同时可参与护理人员每天对新生儿的喂养等护理工作,提升自我护理能力以及对新生儿的护理能力,另外可提升母乳喂养概率以及促进新生儿身心发育,而产妇的表情、言语等则能够锻炼新生儿的视听能力[13-14]。但是医院是各种病原菌、微生物聚集的场所,而病房是医院内发生院内感染最严重的地方,产妇分娩后身体免疫力明显较低,再加之与婴儿同室,会降低病房内的卫生清洁度,增加发生院内感染的概率。经过分析,发现母婴同室容易发生院内感染的原因主要如下:①产妇由传统“捂月子”思想的影响,不开窗、不洗澡,使得产后恶露不能及时清洁,会增加产妇自身以及空气中的细菌含量[15],再加之探视人员过多、新生用品消毒不严格均会造成交叉感染;②护理人员责任意识不强及工作积极性差,对护理制度落实不到位,与产妇及其家属沟通较少;③护理人员临床经验不足,工作强度大,身心常处于较为疲倦的状态[16]。

篇7

关键词:内科护理学;考核方式;行动导向教学法

内科护理学是一门知识丰富、系统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它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以及综合应用能力,在护理学课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传统考核方式一般以一次性闭卷理论考核为主,考核的主要内容是专业理论知识。这与现行的“以能力为本”的教育观不符[1],也不能全面检测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及水平。为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为临床培养实用型、技能型护理人才,我们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行动导向教学理论认为学习是个体的行动,学生是学习的行动者,而教师是学生学习行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咨询者,最终使学生较快地掌握专业技能和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应用了行动导向教学法中的任务驱动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在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方法的前提下,我们进行了内科护理学考核方式的改革,在传统笔试的基础上增设了内科护理学操作考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仿真的工作场景中进行职业态度、专业技能的全方位演练并进行考核,教师以一定的评判标准来衡量学生的操作情况和综合能力。本文即探讨新的内科护理学考核方式在内科护理学中的应用情况,并对新的考核方式进行效果评价。

1内科护理学操作考试的实施

在实施内科护理学操作考试前,必须改革教学方法。传统的内科护理学教学多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中以讲授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课堂互动较少。同时,理论授课与实践练习不同步,一般是教师先讲完理论知识,再组织学生到内科实训室进行相关技能操作的实践练习,往往是到实践练习时,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已遗忘,理论与实践不能完美结合。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知识掌握不牢固、护理技能操作不熟练、综合职业能力较差、进入临床实习或工作后适应能力较差、不能快速完成由学生到护士角色的转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新审视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适合中职护理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行动导向教学法以职业实践活动为导向,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通过行动来学习,以使学生较快地掌握专业技能和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主要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中完成教师所布置的典型病例讨论、健康教育角色扮演、对模拟人实施抢救等任务,任务设计与典型的护理职业行为相结合,并将护理工作程序融入课堂教学中。在实施行动导向教学的前提下,进行内科护理学考核方式的改革。

1.1实施内科护理学操作考试的过程

内科护理学操作考试以角色扮演的形式来完成,教师扮演患者,学生扮演护士,以典型病例讨论为中心,对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4~5人,每组选出一名学生作为组长。小组在操作考试前一天进行抽签,对所抽到的病例进行讨论分析、查找资料、列出护理用物、制订护理方案。每个病例都有相对应的医嘱单,在操作考试过程中,每个小组作为一个护理小团队,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对病例中的患者进行护理。护理操作包括执行医嘱、一般护理、对症护理、病情观察、用药护理、健康指导等。教师在考核中扮演病例中的患者,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与教师扮演的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学生实施操作的对象为模拟人。下面以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为例,介绍整个操作考试的过程。小组抽到该病例后,针对病例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并分配任务。在操作考试过程中,小组进行角色扮演,实施对该患者的护理。针对该患者,学生需要实施安置卧位、病情观察、执行医嘱(雾化吸入、静脉滴注抗生素)、拍背排痰、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等护理措施。小组操作考核完成后,教师进行提问,提问方式为教师随机选择小组内的两名成员进行提问,提问的内容与病例中患者的病情及疾病知识有关。教师根据小组完成护理的情况给予一个平均分数,再根据小组的分工任务,给进行不同操作的学生打分,操作较好的学生在本组平均分数的基础上给予适当加分,操作较差的学生在本组平均分数的基础上给予适当减分。

1.2注意事项

1.2.1收集各系统典型病例

教师在操作考试前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最重要的一项就是需要到临床中收集各系统的典型病例。由于每个病例的信息量、复杂程度、难易程度不一,而操作考试所用的病例复杂难易程度要大体一致,所以教师要对所收集的病例进行分析讨论,删除不必要的信息,并对病例的复杂难易程度进行调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对每次内科操作训练和考试所用的病例都进行了讨论和调整,所选择的病例均为内科各系统常见的典型病例,所选的病例复杂难易程度也基本一致。

1.2.2分步进行操作训练

整个教学过程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让学生先对内科护理学操作考试有一定的认识,再进行相应训练,最后才能进行考核。首先,教师在课堂上要针对操作考试中涉及的内容进行示教,让学生熟悉考试的步骤和程序。其次,安排相应的内科护理操作考试模拟训练,每次操作考核之前安排操作实践课。在训练过程中,学生一方面熟悉了操作的环境及各种物品的放置位置,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的内科护理操作及基础护理操作能力。最后才是实施内科护理学操作考核,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对患者的护理。

1.2.3评分标准的制订

由于操作考试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所以在制订评分标准时,不仅要考虑学生个人的操作水平,还要考虑小组的分工及合作情况。另外,在评分标准中还要体现护士的综合素质。整个评分标准分为四大部分,分别是护理素质12分(包括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2分;进行自我介绍2分;注意保护患者隐私2分;操作中注意关心体贴患者2分;操作过程中注意和患者沟通交流2分;有一定的应变能力2分)、护理措施73分(包括用物准备齐全并放置合理5分、操作过程正确合理60分、护理方案合理安全5分、操作后能够正确处理用物并交代注意事项3分)、小组团结协作以及小组成员分工合理5分、提问10分。其中护理措施中的操作过程评判较为复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考核,每位学生完成的操作内容都不同,教师针对不同的病例制订相对标准的护理措施,每项护理措施都有相应的分值,教师针对学生完成情况给予评定。

2内科护理学操作考试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影响

在整个教学和考核过程中,我们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为自行设计,并经专家评定,主要调查学生自身各方面能力的提升情况,包括临床处置能力(内科护理操作能力、基础护理操作能力、制订护理方案能力、配合抢救能力、实施心理护理能力、用药指导能力)、沟通能力、健康教育能力、应变能力、职业价值观(职业价值认识能力、关爱患者的意识)。

3讨论

3.1临床处置能力的提高

我们在教学和考核过程中注意模拟真实的护理工作场景,围绕一些典型病例进行讨论和考核,注意锻炼学生的临床处置能力。学生抽到病例后首先对病例进行分析判断,针对患者的护理问题进行讨论,制订合理的护理方案。操作考试时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锻炼了学生的内科护理操作能力及基础护理操作能力。有些病例中的患者需要马上抢救,例如急性肺水肿患者,在抢救过程中学生要执行医嘱,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这使学生的配合抢救能力及用药指导能力得到了提高。问卷调查的结果也恰好说明了我们实施的新举措能够提高学生的临床处置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实习和临床护理工作都有所帮助。

3.2沟通能力的提高

学生接到病例后,首先要对病例中患者的问题进行讨论,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操作训练过程中,学生要相互扮演患者,不断练习,讨论的过程需要小组成员之间相互沟通。学生在内科护理学操作考试中注意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操作中能够关心体贴患者、保护患者的隐私,通过每一次的训练和考试,学生在和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

3.3健康教育能力的提高

护士在临床护理过程中要扮演很多角色,健康教育者的角色就是其中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疾病谱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来对人类威胁最大的传染病、寄生虫病和营养不良等已得到有效控制,而与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密切相关的一些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等呈逐年上升趋势,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4]。护士作为一名健康教育者的角色越来越得到强化。学生在训练和考试中,利用各种方式查找资料,自行制作宣教海报、PPT、模型、道具,运用各种健康教育手段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认真细致地为患者进行讲解。训练和考试的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健康教育能力,还发挥了学生的创造力,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

3.4应变能力和职业价值观的提高

在操作考试过程中,教师所扮演的患者对“护士”提出了各种问题和要求,学生要利用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应变能力也得到了相应提高。我们在操作考核评分标准别对学生操作过程中是否体现了护士的综合素质及职业价值观进行了评价。另外,学生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训练和考试的,小组内成员分工合作体现了团队精神,这对提高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有所帮助。

4结语

在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前提下,我们进行了内科护理学操作考试改革。改革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我们边改革边完善。此种考试方法比单一的笔试更能检测出学生的综合学习水平,通过内科护理学操作考试及训练,学生的护理核心技能、综合职业素质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为学生进行临床实习和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从学生到护士的顺利过渡搭建了桥梁。通过模拟情景练习和考核,强化了学生的护理操作技能,使学生熟悉了临床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尽早适应了护士角色,缩短了与实习岗位的距离,进而顺利完成了实习任务。

参考文献:

[1]钟衍汇.中等护理专业开展行动导向教学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12):92.

[2]陈启琛.浅谈行动导向教学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2):32-33.

[3]周国忠“.行动导向”理念下的高职景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7(7):18-20.

篇8

【关键词】内科护理;病例教学法;临床思维训练;问题;对策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284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038-01教育是以人才培养为根本目标,而培养人才是建立在社会需求的基础上,对于内科护理教学来说,构建丰富的课堂内容教学体系,凸显内科护理临床思维训练,增强学生的服务理念和创新能力,必然需要从课堂教学问题中来探索出有益的策略,切实解决内科护理教学实际问题。本文将结合内科护理教学现状和常见问题,从影响护理教学质量的各类因素中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1内科护理教学常见问题探讨

内科护理是重要的临床学科,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结合临床思维来营造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学方法上较为单一,缺乏灵活性,教师为了完成课程教学任务,在教学方法上多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机械的灌输知识内容,学生“吃不饱”、“吃不消”现象偏重,对学生课堂被动学习局面难以改善。在教学效果评测上,书面考试侧重于知识点的识记,学生往往临考前进行强化复习,考后对知识体系遗忘殆尽,再加上部分课堂测试不规范,对于学生的基础知识考察相对狭窄,技术操作考试上,以考前实验为主,从而导致学生知识与能力明显不足。在提倡“以病人为中心”的新教学理念下,传统以功能制为框架的护理教学机制,过分强调疾病与技术之间的分工,对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层级与现代医学护理差距较大,尤其是对病人服务理念的落实上,更是当前教学缺位的关键。教学反馈上,学生对任课教师往往存在隐藏,不能客观地对教学实践提出积极的建议,很多教师在表扬声中忽视了改进自身教学方式的重要性,也使得教学过程缺乏有效性。2“引、论、评、导”四步教学模式探讨

2.1内科护理教学中对“引”的体现课堂教学是以吸引和维持学生的有意注意为前提的,而精彩的病例教学法能够很好的发挥“引”的效果。将“引”作为教学的基础,从“引”中来阐述“论”的发展,从而分析多种因素间的关系,挖掘出课堂教学问题的根本原因和宗旨。如在学习甲状腺功能亢进护理知识时,引入某一患者双侧眼球突出,食欲亢进,脖子增粗,出现失眠、暴躁、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从而提出探讨的核心是围绕患者的身心状况得出诊断要求,并从预期护理上制定相应的措施。

2.2内科护理教学中对“论”的体现讨论是针对问题发表相关建议的分析活动,通常是以问题为前提,并从教学“引例”中来分解探讨的任务,如分析患者的身心健康、提出相应的护理诊断,得出预期目标和制定护理对策等。从课堂教学结构来看,“论”是“引”的关键,从相互探讨中来分析和综合各方意见,并形成课堂教学实录,从而鼓励学生从问题中锻炼思维,并激发学生展开具体的学习实践。

2.3内科护理教学中对“评”的体现“评”是“论”的推进和深化,也是在讨论的基础上,将各类见解和意见展开评价和分析,对于有争议的问题结合辩论和探讨,如对于“消化性溃疡并消化道出血”问题的探讨时,结合讨论小组的诊断汇报,有的学生指出“体液不足”,有的学生提出“潜在出血并发症”,有的学生提出“组织灌注量的改变”等,从多种评价和补充中,有力的培养了学生对病理、病例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训练,从而养成探讨和分析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2.4内科护理教学中对“导”的体现“导”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也是实习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组织、引导和协同的关键。对于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讨论的难点和疑点的及时疏导,是把握课堂教学重心,促进学生形成问题意识和实现对新知识学习的重要环节。一方面教师可以从精讲和点拨中来启迪智慧,帮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另一方面从病例教学和讲评中,来实现对问题的纵横阐述,让学生能够从知识点的联系上来开阔视野,培养思维辩证能力。如在学习呼吸系统疾病病例探讨中,对于气体交换受损和低效性呼吸型态的阐释上,从其临床表现和相关因素的探讨中指出,前者是个体所经受的在肺泡和微血管之间的氧和二氧化碳交换减少的状态,后者是指“个体的吸氧和呼气的型态不能使肺充分的扩张或排空,并从具体的病理特点分析中,对肺组织实变、交换面积减少,以及个体对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能力的诊断,从而得出肺气肿病人是由于肺泡弹性减弱引起,符合低效性呼吸型态的临床诊断特点。3内科护理教学对策分析

从“引、论、评、导”四步教学模式的探讨中,我们结合内科护理教学需要,将理论与实践进行全面联系和融合,并层层推进到教学实际过程中。引入实例来展开讨论,并从讨论实践中融入课堂评价,从而引导学生用已有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也促进了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探讨中,在交流和分析中实现对自身沟通能力、辨析能力的综合训练。

3.1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教学观念内科护理教学应该体现素质教育的需要,打破传统知识结构模式的不足,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和技巧,特别是对于学生主动性的体现和引导。在“引、论、评、导”四步教学模式中,能够从师生共同参与的有效展开中,实现对师生思想撞击和升华,并真正从“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护理教学理念和教学原则中,突出整体护理理念,以实现护理教学目标。

3.2设计教学方案,精心准备病例课前病例的选择、收集是一件繁重的工作,教师在开展“引、论、评、导”教学时,要从病例选择上突出吸引力,并贯穿到整个教学的始终。为此,对于病例内容和分析方法的设定上,一要体现内科护理专业需要,不能照搬医疗病例;二要从病例的典型性上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能够让学生从感知中获得全面的护理认知;三是对病例探讨需要由足够的讨论空间,能够让师生从精心设计的案例中,了解各相互因素之间的关系和作用,并从疑问、难点中把握案例的发展和整体关系。

3.3强化对思维场及临床思维能力的训练从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构建上,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动机,激发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从思维场的意象性来看,用从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上来增强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的衔接,丰富教学环境。如在学习肺炎思维场力,可以从病例启发上来学生探讨和分析临床症状,结合学生对可能存在的诊断分析结果,如是否高热、寒颤、咳嗽,以及有无胸闷、肺实变体征等,从而将学生的思维建立在新旧知识的联系上,既可以巩固已有知识体系,又能够从临床疾病症状表现上来加深对肺炎的理解和记忆,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需要强调的是,对于思维场的训练过程中,要把握学生的心智特点,做好课堂调节和控制。如何给病人提出健康教育计划等一系列问题,并在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实践过程中,多从学生的心智活动上加以启发,以真正促进学生能够从思维训练和引导中增强探究和创新能力。

3.4优化课堂教学计划,提高课程教学实践性护理是建立在临床实践基础上的,对于护理服务提供者,需要从临床护理岗位职责和护士角色扮演中来促进自身能力的提升。为此,在护理课程教学中,要进一步做好护理学教学大纲与实践实习之间的计划,凸显课程教学的实践性原则,并从时间和见习机会上,给予必要的倾斜,以帮助学生能够对基础常规性护理技术和知识的训练和掌握。

3.5完善课程教学考核制度和措施全面、科学、有效的考核是促进内科护理教学的关键,考试不是教学的目的,只是推动学生学习效果,督促学生掌握必要的护理技能的一种手段。为此,在考核方法的制定上,既要强调对护理学基础知识点的掌握,还有从学生的能力发展需要出发,兼顾重点与次重点之间的平衡。如对技术操作环节的考察时,要体现在平时的课程实验上,以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考核。

3.6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护理思维和工作方式体现在正确的护理观上,培养学生树立系统化整体护理能力,不仅需要从基础理论上来渗透,还应该从实践教学中来帮助学生来认知。“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服务理念,将护理思维建立在为“病人”服务上,并从换位思考上来增强学生对自身角色的把握和理解,假如我是病人,我需要什么样的医护服务?从而将护理服务所应有的基本心态在学生的心底慢慢建立起来。4结语

内科护理教学是集“护理诊断”、“预期目标”和“护理措施”相统一的综合学科,针对患者疾病特点,探讨护理对象的具体诊断对策和措施,实现对理论知识与实际的全面联系,又突出不同护理对象的个性特征。为此,加大内科护理教学创新,融入具体、针对性的教学实例,从而开启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性和解决实际临床问题的能力。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 探究式方法;内科护理;护理教学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55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862-02

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以探究为特征的一种特殊的教学模式,其主要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在带教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独立思考和互相讨论为前提,以基本教材为探究的主要内容,学生为主体,提供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自由讨论的机会,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本研究主要探讨探究式方法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校2011年1月-2011年12月进行内科护理学习的护理学生110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受试者的一般资料如下:实验组组(n=55):男26例,女29例;年龄19-21岁,平均年龄(20.3±0.7)岁;对照组(n=55):男27例,女28例;年龄18-22岁,平均年龄(20.8±0.9)岁。经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学生的受教育程度、教学教材、授课教师及课时安排也基本一致。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55名学生,采用传统的讲授法进行授课,课后安排学生按时完成,老师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讲评,在此过程中注意教学相长。

1.2.2 实验组 实验组55名学生,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其主要操作步骤如下:①确定主题[2]:根据教学要求及学生的主要兴趣,将部分内科护理的相关问题设计为多个主题,包括有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等,要求学生按照不同的主题进行自主探讨学习;②搜集相关信息[3]:将实验组55名学生分为5组,每组11名学生,每组学生根据其主题广泛搜索相关的信息和资料,并对搜索的相关信息进行整理归纳;在讨论整理信息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掌握教学的一些原理,对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巩固总结,提高学生的效率,老师在此过程中应该积极了解学生遇到的障碍,及时提供学生需要的相关知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③模拟教学过程:各个小组学生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归纳,进行模拟的教学活动,包括有制定教学模式,设计课程内容,制定考试内容,设计护理操作技术评分内容及相应的评分标准,对所承担的主题进行多方面考核[3];④学生讨论:对于上述的教学过程,全组同学进行积极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发言,最后每组推荐一名同学代表发言,其它同学可以进行提问;⑤老师总结:待全班同学汇报结束后,由老师进行总结归纳,对各个小组的教学情况进行点评。

1.3 评价标准 待教学结束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进行同时考试,考试成绩包括有理论成绩和病例分析成绩两项,其中理论考试主要是以闭卷考试为主,包括有主观题和客观题,以主观题为主,主要考察学生对于内科护理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病例分析考试主要是开卷考试为主,考察学生对于内科护理基本知识的应用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若为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χ±s)的形式表示,统计学分析采用两组间的t检验进行,若是定性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秩和检验进行分析,本次研究中对于两组学生的理论成绩和病例分析成绩进行比较,采样两组t检验进行分析,当P

2 结果

2.1 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理论成绩比较 实验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平均为76.2分,对照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平均为60.2分,实验组学生理论成绩高于对照组学生,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病例分析成绩比较 实验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平均为73.5分,对照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平均为58.4分,实验组学生理论成绩高于对照组学生,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探究式方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其自动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对于学生的组织能力具有一定的提升作用,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性,提高了学生对于书本上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使其自己具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本文主要探讨探究式方法对于内科护理的应用效果。

本研究对于110名内科护理的学生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学生应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实验组学生应用探究式方法,其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平均为76.2分,病例分析考试结果为73.5分,对照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平均为60.2分,病例分析考试结果为58.4分,实验组学生考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学生,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使用探究式方法在《内科护理》教学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在护理教学工作中应用。

参考文献

[1] 周清.关于运用探究式方法进行物理实验教学的探索[J].大学物理实验,2002,15(1):74-75.

[2] 王丽珍,.信息技术课程探究教学模式的学习评价[J].教育探索,2003,(3):36-37.

篇10

待教学结束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进行同时考试,考试成绩包括有理论成绩和病例分析成绩两项,其中理论考试主要是以闭卷考试为主,包括有主观题和客观题,以主观题为主,主要考察学生对于内科护理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病例分析考试主要是开卷考试为主,考察学生对于内科护理基本知识的应用情况。

统计学处理若为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χ±s)的形式表示,统计学分析采用两组间的t检验进行,若是定性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秩和检验进行分析,本次研究中对于两组学生的理论成绩和病例分析成绩进行比较,采样两组t检验进行分析,当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统计软件应用SPSS13.0进行分析。

2结果

2.1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理论成绩比较实验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平均为76.2分,对照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平均为60.2分,实验组学生理论成绩高于对照组学生,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结果,见表1。

2.2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病例分析成绩比较实验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平均为73.5分,对照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平均为58.4分,实验组学生理论成绩高于对照组学生,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结果,见表2。

3讨论

探究式方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其自动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对于学生的组织能力具有一定的提升作用,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性,提高了学生对于书本上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使其自己具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主要探讨探究式方法对于内科护理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