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时代的基本特征范文

时间:2023-11-13 17:51: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经济时代的基本特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新经济时代的基本特征

篇1

论文摘要:随着现代通讯与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已形成新经济的雏形,目前它正在向发展中国家扩展。关于科技在劳动力就业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历史上不同的阶段有所不同。它对就业的影响,在西方经济学家中也见仁见智。本文研究表明,就业问题实质是人类工业文明的产物,在技术进步较快条件下,人力资本积累在经济增长与就业中的作用得以凸显,劳动力转移呈现出新特点,一些知识密集行业投资于劳动的份额相对于物质资本增加更快,从而造成这些行业资本有机构成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这样机器大工业时代的资本有机构成有提高的趋势,就可能将演变为新经济条件下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与下降并存的态势。

关于新经济的定义,目前学术界尚未形成一个明确、统一的概念。有些学者指出,“新经济”存在“宽”、“窄”两种含义,“宽”的含义是指起源于美国、扩展于世界的新技术革命引起的经济增长方式、经济结构、以及经济运行规则的变化;“窄”的含义只是指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美国经济的持续增长①。目前较多的观点属于前一种,即从知识经济角度来对新经济进行定义,认为新经济是以知识为载体,以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为主要手段,以技术创新为动力,面向全球化竞争的新经济形态。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现代通讯与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网络技术为当代世界经济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已形成新经济的雏形,目前它正在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扩展。从我国的情况来看,伴随着新经济时代的日益临近,知识、技术因素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企业对劳动力的雇佣及使用方式也在发生根本性变革,如分散生产使企业走向小型化、扁平化,企业对“知识工人”的需求激增等等,经济运行中的这些变化客观上要求新的就业理论来予以解释。

1早期关于技术进步对就业影响的观点

关于科技以及知识因素在劳动力就业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历史上不同阶段的看法有所不同。一般认为,在机器大工业的初期,劳动者人力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作用较小。机器是作为劳动力的替代物出现的,因此当时的技术进步是偏向物质资本型的。对于知识、技术因素在劳动力就业中的作用问题,新古典增长理论、结构增长理论等早就有所研究。其中,新古典增长理论从生产函数的角度进行了分析,通过对资本、劳动、技术等不同生产要素之间比例关系的研究,来推断技术因素对劳动力就业的效应。该理论把技术进步视作独立于劳动、资本等常规要素之外的一个单独要素。在存在技术进步的条件下,技术进步会引起总产量的增长。如果总产量增长了,技术进步就不一定使得就业人数减少,技术进步对就业的长期积极效应会抵消其短期负面效应。这是新古典理论的基本观点。而对于技术因素在劳动力就业中所起的作用间题,结构增长理论则仅限于从生产函数角度来分析,它更加侧重于从产业结构角度进行分析,即通过对若干产业部门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来说明技术进步的种种效应。该理论的代表人物库兹涅茨认为,技术进步从两个方面对产业比例产生影响:一是技术进步导致产品需求的变化。就是说,技术进步使得某些产品的需求增加,某些产品的需求减少,从而使整个产业结构发生变化;二是技术进步不仅提高了已有产品的生产能力,而且还开发出全新的产品,使经济中出现了新的产业部门。由这两方面因素引起的产业结构变化必然影响到就业结构。从新古典增长理论、结构增长理论的这些观点中可以看出,在一个相对长的时期内,技术进步因素对劳动力就业的效应未必是消极的。

1965年D.J.罗伯逊在《技术变革的经济影响》中阐述技术进步对就业的作用,川他分析道,采用新技术,只要它意味着能够节约生产成本,就会被认为是正当的。而在节约生产成本方面,通常只指节约劳动成本而言,而对于资本的节约却被忽视。假定单就劳动成本来说,技术的进步会引起失业,而且这是从企业角度来考察的。从节约资本来说,技术进步就不一定会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而很可能会增加就业机会。这是因为:第一,技术进步需要采用机器,也就是要生产机器、操作机器、维修机器,这都会增加对劳动力的需求。第二,技术进步中,所减少的主要是非熟练工人和半熟练工人,但熟练工人和职员的需求人数则是增加的。第三,如果技术进步引起的社会总产量的增长大于社会人口的增长,那么实际收人会增加,而且工时亦会缩短,从而导致服务业就业人数的增加。罗伯逊的上述分析价值体现在,考察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不能只就个别企业而言,而应从整个社会再生产过程来分析。

后来美国经济学家哈维·布鲁克斯对技术进步的长期效应和短期效应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指出,在考察技术进步的效果时,不能只看到或者夸大其短期效应,从而忽视其长期的积极效应。在论述技术进步有利于增加就业时,他写道:“如果投人物中劳动成本的节约会在产品的消费者价格中反映出来,此种节约就会导致购买力的解放,这反过来将对需求,由此对就业,以致对经济发生作用。

与就业有关的问题不在于提高了生产率的公司或产业会失去多少工作岗位,而在于由此解放出来的购买力所提供的工作岗位比失去的工作岗位是更多还是更少,在于新创造的工作岗位比失去的工作岗位是更好还是更坏。”f21布鲁克斯的分析创新之处在于,他是从技术进步释放出的购买力,即增加社会总需求的角度对技术进步的客观效应作出解释。

关于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在西方经济学家中也存在着一些悲观的观点,例如将机器人摆在与工人对立的位置,认为机器人夺走了工人的工作,工人只得接受低的工资。对此,理查德·维德予以驳斥[[3],他指出:机器人所替代的工作通常是那些“从事单调劳动的工人,这些工作对体力的要求多与对智力的要求”。机器人有时所做的工作还是对人们有危险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被替换下来的工人最后会把机器人作为一种解放自己而去做高报酬工作的手段予以欢迎的。可见,机器人的使用实际是对人力资源配置方向的调整。而且他进一步指出,体现技术进步的机器人的使用,对就业的积极影响主要不是表现在其初次的就业效应,而是表现于二次就业效应,他对此做了举例说明:当一个企业增加一名工人时,每天增加2个产品。如果每个产品价格为30元,那么,该工人一天为企业增加60元收人。但是,如果企业增加一个机器人,每天可以增加5个产品,因此一个机器人每天为企业可增加150元收人。同时,由于企业使用了机器人,就需相应增加修理工。机器人与修理工的产值必然大于原来工人的产值,企业与工人的收人都会增加。这一例子说明了技术因素的二次就业效应,只是理查德·维德在此是就企业内部的岗位而言的。如果推而广之,从全社会众多产业来讲,技术进步、知识作用加大将会拉动一系列生产行业及服务行业,从而使社会的就业人数维持在较高水平。

2新经济条件下劳动力就业的特征

考察当代主流的经济增长理论,就会发现:新古典经济学以生产为核心,以均衡为目标,建立在完全信息的假定基础上。它采用生产函数这一基本分析工具,来描述和研究经济增长。该理论把劳动、资本、土地等视为主要的生产要素,而把知识或技术进步视作外生于经济系统的变量。这说明在新古典理论基础上,研究和讨论知识经济条件下的就业问题存在着先天不足。以罗默等为代表的新增长理论,改变了新古典理论的传统,把增长理论建立在了知识内生的基础上。以该理论的观点看,知识增长是经济增长的关键,知识是一种特定商品。它既不同于公共物品,带有私有物品的性质,但是又与一般私有品有着区别,即它具有与人共享的性质。因此,知识可以在低成本条件下进行扩散,具有无界增长性,这使得知识具有良好的外部性。由于知识的这一属性,经济增长就出现了报酬递增、劳动力就业结构改变的情况,而且经济系统也具有了长期增长的可能性。罗默的新增长理论证明,一个长期的、均衡增长是存在的,其增长的发动机是知识的不断积累。从实际的情况看,根据有关资料[,,从1970-1994年间,在OECD所有国家的整个制造业中,熟练工人的就业数量增加了10%,而不熟练工人的就业数量则下降了70%;与高技术相关的高工资就业增加了20%,中等工资就业下降了20%;按受教育程度分,中学毕业以下的人员失业率为10.5%,而有着高等教育背景的人员失业率则仅为3.8%。这种情况说明,知识经济条件下的失业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劳动力知识结构与产业结构匹配程度的问题。象美、日等经济与科技发达的国家,同样面临着失业的困绕,其原因就在于结构调整。例如在现代计算机、电子及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情况下,与机器大工业时代相适应的劳动力出现大量过剩。这些简单劳动力在机器大工业条件下容易实现互换,而在新经济环境下,知识本身发展迅速,劳动者技能变化较快,劳动力就业岗位就难于象传统工业经济中那样进行替换。这是由知识本身的特征决定的,是人类跨人新经济时代初期不可避免的结构失业难题。

2.1就业问题实质是人类工业文明的产物

在农业经济时代,劳动者的主要活动是从事农产品生产,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社会经济的基本单元是家庭或庄园,生产成果是在家庭以及庄园成员之间平均分配,劳动者实际上获得的是“制度工资”而非“劳动或就业报酬”,因此农业经济时代不存在现代经济学意义上的就业问题。人类进人工业化时代后,大量采用机器进行生产,通过“资本雇佣劳动”的典型形式,大批劳动者进人工厂从事规模化生产活动,并且逐渐形成了劳动要素对资本要素的依附。由此出现了资本积累进而影响整个经济增长的结果,而经济增长反过来又决定劳动力就业以及相应的收人分配问题。

进人工业化后期,尤其是新经济时代以后,人力资本要素逐渐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人力资本载体的劳动者,其就业模式开始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对创新劳动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劳动者与资本两要素的相对价格已因供求状况的改变而发生了实质的改变,创新性劳动在与资本的结合过程中获得了更加主动的地位,而且在一些情况下出现劳动雇佣资本的局面。在传统工业经济条件下,劳动者就业增加的速度与规模,一般须依赖于资本(物质资本)的积累与扩张情况。这也就是为何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劳动力就业率仍主要依赖于经济总量增长速度的原因。在新经济条件下,劳动力(尤其是创新型劳动力)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工业化就业模式的束缚,反而物质资本在与这一要素的结合中居于从属地位,这些特征在知识创新集中行业已非常显著。

2.2人力资本积累在经济增长与就业中的作用凸显

工业经济时代,劳动者主要从事体力或以体力为主的集体活动,此时劳动力在对生活资料的消费过程中,只要能恢复必要的体力与脑力就可以了,个人人力资本投资居于无关紧要的地位。在新经济条件下情况则大不相同,整个劳动力群体就业的规模、劳动力个体对就业的依赖程度、甚至宏观经济的增长都取决于人力资本积累及其投资。可见新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增长是以人力资本为源泉的增长,而与人力资本有关的消费与投资是经济系统运行以及经济总量扩张的重要方面,劳动者的个人消费不是独立于生产过程的个人私事,而是与投资有了相同含义。广义上讲,劳动者的消费与投资是等价的,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在W.舒尔茨之前,历史上曾有一些杰出的经济学家关注人力资本,一位是亚当·斯密,他在当时大胆地把全体国民后天获取的有用能力视作资本的一部分;另一位是H.冯·屠,他进一步主张将资本概念应用于人;欧文·费雪则“明确而令人信服地提出了一个完整的资本概念”〔,。人力资本理论的奠基者W.舒尔茨充分地研究了来自人力资本的经济增长,并进一步界定了人力投资的范围和内容,他指出,“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这类资本(指物质资本一一引者注)与收人相对而言使用得越来越少了。……然而,人力资本则无疑是在按照一个比再生产性(非人)资本高得多的速度不断地增长着。”tz}。经济学家的上述研究思路说明,人力资本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增强是一个历史趋势。

由于人力资本的重要作用,教育的地位将在新经济条件下日益突出。当然,这里所说的教育不仅是传统的学校教育方式,而是指现代整个教育制度,其中包括正规学校教育、网络教育、在职培训等等。从前面关于创新劳动无限需求模型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要在新经济条件下实现以人力资本为源泉的持续经济增长,其中一个必要条件就是要具有完善的人力资本投资机制,它保证前一阶段经济增长的剩余通过人力资本投资而扩张,呈现出递增趋势。由此可见,教育对就业的影响有两个方面:一是教育作为增加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途径,通过经济总量增长扩大了对劳动力的需求,提高了就业率。另一方面,教育作为一项产业,发展教育本身亦将吸纳大量劳动力就业。这表明在新经济条件下教育与劳动力就业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直接,并且教育通过就业进一步影响不同劳动力群体的收人水平。

2.3劳动力转移有了新特点

众所周知,在工业化时代,世界各国劳动力流动都存在这样一个趋势,即劳动力由第一产业转移到第二产业,等到第二产业有了一定发展后,大量的劳动力又由一、二产业转向第三产业,这种现象在理论上被称作“配第一克拉克命题”。然而新经济条件下,劳动力流动一方面仍保持这一基本流动趋势,但另一方面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例如一些代表新经济特点的行业象信息技术、计算机、高新技术等领域,其劳动力需求尽管也需要从第二产业转移一部分,然而更多的却是依靠新增劳动力群体中的高学历、高技能人才来填充,而不是象过去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那样,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主要由第一产业的劳动力转移来实现〔3;。在新经济条件下,劳动力在就业过程中将充分享受到信息、网络技术带来的便利。如果劳动者更换就业岗位,不一定严格依赖于就业场所的改变,他甚至完全可以在家里受雇于千里之外的一个厂商,因此劳动力在就业空间上将呈现出分散化趋势。

3结论

篇2

 

关键词:新经济  财务管理  财务资本  知识资本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高新技术的发展,新经济时代已经来临,并带来了许多全新的机遇和挑战。目前,理论界提出的新经济是指以信息为主的新技术革命带来的高增长、低失业、低通货膨胀的新的经济发展态势。其时代特征是:以知识为核心资源。新经济依靠知识来创造财富,知识经济成为新经济的基本特征;新经济首先实现了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效益递增的人类社会发展目标;知识经济推动了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创新。信息资源形成了企业新的财富观。信息技术扩大了企业的理财环境,为企业理财提供了更多的机遇。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必须与新经济的基础相适应,这使得传统的财务管理必须有新的发展。

     1产权结构的变革

     企业经营离不开资本,资金是资本,知识也是资本,新经济拓宽了资本的内涵,知识成为发展经济的重要资本。在新经济时代,企业产权结构将由以财务资本为主的一元产权结构向以知识资本为主、知识资本与财务资本并存的多元产权结构转化。工业经济时代,出资者投入资本形成企业,企业是出资者的企业,出资者享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这种一元产权结构的理论基础是资本雇用劳动。在新经济时代,企业间的竞争是知识的竞争,是知识产品开发与使用的竞争。仅有财务资本的投入,即仅靠企业有形资产的数量和规模,而无知识资本的投入,这种低技术含量的粗放型生产经营,必然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新经济时代,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不是财务资本,而是知识资本。有先进技术及创新能力而无资金的企业尚可生存,有资本而无知本的企业必然衰败。资本雇用劳动将逐渐被知本与资本共同雇用劳动所取代,知本所有者成为企业最重要的产权主体.知本所有者与资本所有者一样成为企业收益的最终享有者和风险的最终承担者。如许多高科技企业的技术人股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适应新经济时代产权结构的变革,企业融资的重心也从单纯的财务资本的融资转变为融资与融知的结合。

    2投资重心的转移

     知识资产通常被划分为4类:一是市场资源,即与企业所拥有的市场份额相关的无形资产,如商誉、品牌、顾客满意度、营销网络等;二是知识产权,即与企业所拥有的技术和专有权相关的无形资产,如商标、专利权、专有技术、土地使用权等;三是人力资源,即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职业道德与能力的总和。如管理者和员工的敬业精神、技术专长、创新能力、团队精神等;四是管理资源,即与企业经营管理相关的无形资产,如企业文化、管理思想与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等。新经济时代,知识资产对经济增长起着决定性作用。据测算,2O世纪初,知识资产对美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为5%~2O%,如今已达到6o%~8O%。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开通,预计将达到90%。由此导致企业投资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以新技术和创新能力为基础的无形资产的投资比重上升,有形资产的投资比重相对下降,企业投资的重心转向知识资产。

资产的价值在于其未来现金流入的现值,相对有形资产来说,知识资产所引起的未来现金流人的不确定性要高得多,其投资价值的确定具有更高的风险性,这就对企业管理者的投资决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成本理念的更新

工业经济时代,企业主要靠资源的节约和生产规模的扩大来降低成本,竞争主要体现在成本与价格的降低上。这是一种低层次的竞争,因为在没有技术与管理创新的条件下,成本与价格的降低空间是有限的,竞争的结果导致行业平均利润率的降低。新经济时代的最显著特征是创新,企业闯的竞争不在生产规模和生产消耗上,竞争是围绕着产品中的“创新”而展开的,企业通过产品仓9新来降低成本,提高产品附加值。具有“创新”的产品没竞争对手,价高、本低、利大。并且,随着企业间竞争的加剧,产品的技术更新周期缩短,企业要在竞争中发展,只有不断创新,永远领先,才能取得市场竞争的有利地位。如:江苏春兰凭借其空调器产品的核心技术,使其产品成本远低于同行业,成为空调器行业的“龙头”。因此,新经济时代应确立创新型成本管理理念。

篇3

    论文摘要:新经济下的产业以很大范围产出上的平均成本递减、相对于新企业在全球资本市场上可以获得的融资而言不算太大的资本投入、非常高的创新率、迅速而频繁的进入和退出、消费的规模经济为特征的,满足这些特征,要求在标准设定方面实行垄断或者企业间的合作,纵向一体化在新经济中往往更为普遥。而这些特征都把新经济推向垄断,同时也推向竞争。“波斯纳的这段话简洁扮炼地概括了新经济时代垄断的一些新特征,而正确认识网络经济条件下垄断的新特征利于更好地把握新经济下的垄断现象,而在规制的对象、认定、标准和手段上应时而变,使反垄断法更好地服务于市场。

    一、新经济条件下垄断市场的形成

    1.网络外部性、正反馈效应和需求方规模经济

    网络外部性作为新经济最基本特征,是指某一信息产品对一用户的价值随着采用相同产品或者可兼容产品用户的增加而增加的现象。因用户数目增加而增加效用是产品的直接外部性,而由于用户数目的增加导致更多互补产品供给而实现效用增加则是产品的间接外部性。网络外部性是网络规模扩大过程中的一种规模经济。产生于市场需求,是一种需求方规模经济。需求方规模经济的存在,导致某一特定网络产品用户越多,该产品具有的价值越大,从而吸引更多用户,由此形成网络扩张的正反馈效应。在此效应作用下,信息产品市场迅速扩张,市场占有份额提高,市场垄断性加强,可能形成独家垄断性市场结构。

    而工业经济下亦存在的正反馈效应,也有规模经济效应。但是这种来自供应方规模经济导致的正反馈效应,在产品达到一定产量便进入”边际收益递减”阶段,负反馈将发挥支配作用。因此旧工业经济时代,厂商很难将规模扩大到垄断整个市场的地步,单个公司主宰市场的现象难以出现。

    2.兼容性与标准化竞争

    产品的兼容性指一个“系统”中两种组件结合并工作的能力。两种产品结合并共同提供服务但没有成本时,就说是兼容的。这种产品之间的兼容性程度直接影响网络规模大笑,从而影响产品的应用速度和市场地位。如果产品兼容,拥有的网络价值相同,以成本竞争优势地位。但是如果产品之间不兼容,而网络外部性较强,如果厂商采取先发优势进入市场并形成行业标准,在正反馈效应作用下,可以获取巨大的超额利和市场控制力,甚至垄断市场。由于标准选择中的锁定效应,使得信息市场中,消费者预期对产品的市场垄断地位具有重要影响。在信息市场上,新生产品想要进入时,除了自身技术优势,还要通过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差异化竞争等手段来积极引导消费者,通过正反馈效应来形成和扩大市场垄断地位。

    3、产品或市场进入壁垒

    进入壁垒是导致市场垄断的重要因素。在信息市场上,先入者的技术标准构筑起后入者的市场进入壁垒,从而导致市场垄断。归根结底是因为信息产品的网络外部性。从网络外部性和消费者惰性产生的锁定效应来看,消费者是进入壁垒的设立者,虽然并非自己选择。但是,信息市场上,技术创新是动态过程,创新而带来竞争的持续不断,竞争可以打破垄断形成新的垄断,技术标准也会不断更新。这些竞争围绕技术标准化展开,先入方用作进入壁垒的技术标准成为后来者进入市场的障碍,竞争也就以此为关键,由此,信息技术不断被替代和升级,也出现了网络经济时代垄断的一方面特征:高竞争和高更替。

    4、知识产权和专利权保护

    知识产权是为了鼓励知识产品生产而授予知识产品生产者的一定程度的垄断权,对促进技术持续创新十分必要。传统工业经济时代己经如此。企业是要从创新的利润中汲取创新动力的。而利润才通过发明专利加以保障。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知识产权是法律赋予的一种合理垄断。在新经济时代,知识产权保护和网络效应更使得企业在信息技术快速变化发展的情况下保持一定市场垄断性。比如微软公司的操作系统市场地位,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本国的知识产权保护。

    二、网络经济条件下垄断市场的特征

    1,垄断市场的技术性

    新经济时代的竞争主要是技术创新的竞争,技术垄断是企业在市场中占据垄断地位的关键因素。尤其是信息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和灵魂。由于有知识产权和专利法的保护,技术的不断扩散和难以仿制的特点,创新企业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技术垄断,对企业的市场垄断地位具有直接的决定作用。这和旧的工业经济时代不同,工业经济时代影响竞争的决定因素在于资本,企业只有拥有足够购买生产资料的资本才能在竞争中胜出。因此,竞争的积累主要是资本积累的竞争,垄断的企业多是资本雄厚的大企业。而网络经济时代占有市场垄断地位并不一定开始都是大企业,垄断地位不能单凭市场份额来判断。

    2.垄断市场的易变性

    在新经济时代,垄断是以技术为主导的垄断,技术创新是形成市场垄断的关键性因素。由于创新技术的不易性和进入壁垒,以及知识产权和专利法的保护,再结合信息产品的网络外部性特征,垄断企业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有较强的优势和稳定的市场垄断地位。一浪高过一浪的创新活动也使得信息技术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使得新经济下的垄断具有很强的世时期性和脆弱性,更是暂时性的垄断。熊彼特指出:任何一种垄断地位都不可以高枕无忧的,在公共事业领域以外,一个独家卖主的地位,一般只能在他行动的不像一个垄断者时,才能够争取到并在几十年内保持住。美国着名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曾说过:高科技的竞争本来是也必然是一场接一场的“胜者通吃”游戏。通吃垄断只是暂时的,一旦有好的东西降临它就会消失。要获得垄断利润,垄断厂商必须靠不断创新,来维护竞争优势。

    由此可见,新经济下的市场垄断稳定性和变动性并存,造成了整个市场的易变性。

    3,垄断市场的竞争性

    新经济下垄断与竞争的关系特征也发生了不同于旧工业经济时代的变化。不复是交替性关系态势,而一定程度上互为强化。伴随着技术创新速度加快,技术产品生命周期虽短,创新频率提高。另外创新的风险投资机制完善,减小创新的障碍,所以信息市场,垄断企业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比尔·盖茨就已在警告员工,微软离破产只有18个月。而竞争和垄断之间呈现了交替性,并互相激发。

    4,垄断市场的合作性

    旧工业经济时代也存在企业之间合作,但多以价格和产量的合谋形式存在,损害了消费者福利而为反垄断法所规制。但在新经济中,企业合作大大加强。网络外部性的存在,使得企业合作的价值更大。另外,消费者导向的市场之形成也成为企业合作的必须选择。此外,网络技术为企业合作提供了良好的信息交流条件。新经济时代因产品技术性和开发风险的提高,封闭式创新模式已不再适用。

篇4

论文摘要:新经济是指以信息技术为主的新技术革命带来的高增长、低失业、低通货膨胀的新的经济发展态势。为了适应新经济时代的发展要求,企业财务管理必须有新的转变。从8个方面论述了新经济时代财务管理的趋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高新技术的发展,新经济时代已经来临,并带来了许多全新的机遇和挑战。目前,理论界提出的新经济是指以信息为主的新技术革命带来的高增长、低失业、低通货膨胀的新的经济发展态势。其时代特征是:以知识为核心资源。新经济依靠知识来创造财富,知识经济成为新经济的基本特征;新经济首先实现了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效益递增的人类社会发展目标;知识经济推动了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创新。信息资源形成了企业新的财富观。信息技术扩大了企业的理财环境,为企业理财提供了更多的机遇。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必须与新经济的基础相适应,这使得传统的财务管理必须有新的发展。

1产权结构的变革

企业经营离不开资本,资金是资本,知识也是资本,新经济拓宽了资本的内涵,知识成为发展经济的重要资本。在新经济时代,企业产权结构将由以财务资本为主的一元产权结构向以知识资本为主、知识资本与财务资本并存的多元产权结构转化。工业经济时代,出资者投入资本形成企业,企业是出资者的企业,出资者享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这种一元产权结构的理论基础是资本雇用劳动。在新经济时代,企业间的竞争是知识的竞争,是知识产品开发与使用的竞争。仅有财务资本的投入,即仅靠企业有形资产的数量和规模,而无知识资本的投入,这种低技术含量的粗放型生产经营,必然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新经济时代,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不是财务资本,而是知识资本。有先进技术及创新能力而无资金的企业尚可生存,有资本而无知本的企业必然衰败。资本雇用劳动将逐渐被知本与资本共同雇用劳动所取代,知本所有者成为企业最重要的产权主体.知本所有者与资本所有者一样成为企业收益的最终享有者和风险的最终承担者。如许多高科技企业的技术人股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适应新经济时代产权结构的变革,企业融资的重心也从单纯的财务资本的融资转变为融资与融知的结合。

2投资重心的转移

知识资产通常被划分为4类:一是市场资源,即与企业所拥有的市场份额相关的无形资产,如商誉、品牌、顾客满意度、营销网络等;二是知识产权,即与企业所拥有的技术和专有权相关的无形资产,如商标、专利权、专有技术、土地使用权等;三是人力资源,即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职业道德与能力的总和。如管理者和员工的敬业精神、技术专长、创新能力、团队精神等;四是管理资源,即与企业经营管理相关的无形资产,如企业文化、管理思想与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等。新经济时代,知识资产对经济增长起着决定性作用。据测算,2O世纪初,知识资产对美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为5%~2O%,如今已达到6o%~8O%。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开通,预计将达到90%。由此导致企业投资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以新技术和创新能力为基础的无形资产的投资比重上升,有形资产的投资比重相对下降,企业投资的重心转向知识资产。

资产的价值在于其未来现金流入的现值,相对有形资产来说,知识资产所引起的未来现金流人的不确定性要高得多,其投资价值的确定具有更高的风险性,这就对企业管理者的投资决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成本理念的更新

工业经济时代,企业主要靠资源的节约和生产规模的扩大来降低成本,竞争主要体现在成本与价格的降低上。这是一种低层次的竞争,因为在没有技术与管理创新的条件下,成本与价格的降低空间是有限的,竞争的结果导致行业平均利润率的降低。新经济时代的最显著特征是创新,企业闯的竞争不在生产规模和生产消耗上,竞争是围绕着产品中的“创新”而展开的,企业通过产品仓9新来降低成本,提高产品附加值。具有“创新”的产品没竞争对手,价高、本低、利大。并且,随着企业间竞争的加剧,产品的技术更新周期缩短,企业要在竞争中发展,只有不断创新,永远领先,才能取得市场竞争的有利地位。如:江苏春兰凭借其空调器产品的核心技术,使其产品成本远低于同行业,成为空调器行业的“龙头”。因此,新经济时代应确立创新型成本管理理念。

4财务管理主体的转变

财务管理主体是财务管理为之服务的特定组织实体,是一定的社会经济形态下具有独立的物质利益的经济实体,这种实体是有形的、相对稳定的。但是在新经济时代,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的日益推广,出现了网上虚拟公司这样的企业形式,而这些虚拟公司往往只是一种动态的、短期的战略联盟,合作目标完成后迅速解散.从而使财务主体显得虚拟化、模糊化。

5利润分配的转变

在新经济时代,人力资源将成为决定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也是决定社会财富分配的最重要的因素。现代劳动者是一种知识型的员工,他们成为企业的员工实际上是给企业带来了人力资本。所以,用“计时工资”“计件工资”“按岗付酬”已无法度量员工对企业的贡献,衡量贡献的唯一尺度就是业绩,而业绩的大小是按投入资本包括知识资本的大小来衡量的。这种做法有利于调动人力资本所有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在新经济时代既然知识资本拥有者是企业的产权主体,知识资产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最重要的资产,那么知识资产本理所当然地与财务资本一样,成为企业净利润的分配依据。因为根据资本产生剩余价值的原理,知识资本同样具有增值性,并且财务资本的增值程度主要取决于企业对知识资产的有效运作。所以,新经济时代的利润分配模式应是按资分配与按知分配并存。

6财务管理观念的转变

新经济是以知识、信息网络来发展经济的,附着于人力资源的和以知识、信息等形态独立存在的知识资源,将成为经济发展的首要经济资源。所以,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知识资源的拥有量是竞争成败的关键因素。企业应把知识看作企业效益增长的源泉,树立知识效益观念。同时,企业只有拥有了人才,才能创造、拥有并运用知识。重视人的发展与管理是新经济时代的基本趋势和客观要求。当今社会,人不仅是作为劳动力存在于企业中,而是在于人自身拥有的知识成为企业的重要要素在生产中起关键作用,但与其他生产要素不同,拥有知识的人是否愿意发挥其才能则是关键。因为拥有知识只是有了创造更多财富的可能,要使这种可能变为现实,还需要做很多的工作。这就要求企业决策层与财务人员应当建立有效的激励措施和制度来激发员工的热情、潜能,并提高员工工作中的满意度、提高工作业绩。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这将决定企业能否生存。因此,企业要牢固地树立起“以人为本”的理念,财务管理要把“人”作为核心,加大对人才的投入,加强对人才价值的计量与信息反馈。

7存货管理的转变

工业经济时代,企业储存货物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生产和销售的连续性。但在新经济时代,决定产品价值的主要因素是产品的技术含量,而不是产品所消耗的物质资料的价值,如电脑软件的价值构成中,物质消耗价值相对于其技术价值是微不足道的。因此,企业储存货物不是为了储存其物质实体的价值,而是为了储存并利用存货的技术价值。由于存货中的技术价值一旦被企业所拥有,便可反复使用。所以,依附于其所包含的技术价值的存货是无需大量储存的,如企业需要某种软件,只需要备份一份即可。这就使得存货数量减少。另外,随着网上交易的发展,使得企业零库存成为可能。因此,存货管理目标逐渐从对存货量的管理转变为对存货质的管理,即对存货的知识技术含量的管理。

8财务管理的风险

篇5

 

关键词:新经济;挑战;金融业;对策

 

0引言

社会是历史和现实的啮合,既有历史的影子,又是现实的折射。对于历史,人们在回味总结中更多的是汲取,对于现实,人们在感知实践中更多地是品味,对于未来,人们则更多地是基于对历史的汲取和对现实的品味,而理性地推测和分析、把握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这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对于知识经济的定义,却有着不同角度、不同研究视野的解释和陈述:“后工业社会”、“信息经济社会”、“高技术经济社会”、“新经济社会”等等,不一而足。同样,现行的金融经济学也受着新的经济事实的挑战和冲击,呼唤新经济时代新理论研究的衍生,以解释现实,预测未来,递解可持续发展的描绘曲线。

对于“新经济社会”和新经济的阐释,最早是美国《商业周刊}1996年12月30日发表的一组文章所提出。文章指出,“新经济”是以信息革命和全球化大市场为基础的经济。1997年l1月17日,《商业周刊》重申在美国确实存在“新经济”,并指出:“新经济”概念并不意味着通货膨胀的消亡和永远不会再出现衰退,也并不意味着经济周期已经不再存在。对于“新经济”来说,它同传统经济的主要区别在于产业结构的进一步高级化和软化,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表现为高技术产业特别是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

而新经济条件下以信息技术为主的技术革命带来了全新的高增长、低失业、低通胀的经济发展态势。如果注意一下近30年来国民经济生产总值一直居世界首位的美国,其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的比例已由30年前的33%减少到1%7,再过10年将降到12%,到2020年可能不到2美国的信息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从1977年的4.2%上升到1997年的8.2%,而信息产业对经济净增长的贡献率在过去5年中超过了25%,1997年更是达到47%。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20世纪初的20左右,到70年代、80年代的60%~70%,90年代后更是提高到了90%。诚如托夫勒《创造一个新的文明》中所说,“人类正面临巨大的飞跃。它正面临着有史以来最深刻的社会巨变和创造性地重建”,一个“以信息为中心”的新经济正在悄然取代“以产值为中心”的传统经济。

1新经济时代及其基本特征

经济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而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新经济首先表现为经济运行的新形态就西方发达国家来说,虽然基本上已经陆续完成了工业化过程,但客观地说,真正进入新经济的目前还只有美国,因为只有美国的经济运行状况明显表现出了与传统经济状况下不同的特点。美国自20世纪9O年代初、中期以来所表现出的持续多年的高增长、低通胀、低失业率的状况,已使经济学长期以来描述失业率和通胀率反向关系的“菲利浦斯曲线”不再适用,而

这种经济运行新状况的出现正是新经济的最初涵义。

新经济以新兴产业为支柱。新经济出现之时,正是以信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的时期,因此新经济与信息技术、互联网络的高速发展及高科技企业股票的飙升紧密相交织,它的出现确实是以象IT产业这样一些新兴产业的成长壮大为基础的,这些产业构成了新经济的支柱。但是需要指出,新兴产业并不等同于新经济,虽然新兴产业的发展能使国民经济结构和经济运行状态发生根本变化,但这并不意味着已经进入了新经济时代。当前资本市场出现的从新经济角度对新兴产业的追捧,只是表明投资者对这些产业前景的认同和良好期待。

新经济大大降低了对自然资源的依赖。自1999年3月以来,国际油价持续上扬,近日原油价格已升至10年来最高点。面对高油价,虽然欧美国家叫得最凶,但真正受到冲击的乃是发展中国家,其承受能力如何,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以美国为例,其经济自1972年以来已增长了130,而石油消费量仅增长了16%,这与美国新兴产业的崛起和新经济的出现是密不可分的。实际上,以网络、信息和高新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新经济,其发展已摆脱了大规横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传统模式,而更加关注利用业已存在的信息资源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大大降低了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

新经济的根本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从根本上说,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配置问题。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劳动力、土地和资本等都曾被当作是最稀缺的资源。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外部世界认知程度的不断加深,人们日益认识到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同时对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以网络、信息和高新技术为象征的新经济之所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人们对新经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认同以及对这一前景有美好的期待。我们说,社会经济结构在向新经济迈进的过程,也就是资源配置效率不断提高的过程。

综上所述,我们概括新经济时代,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基本特征。

(1)以科学技术和知识为核心资源。新经济区别于传统经济之处就是科学技术和知识在经济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在经济发展中,占主导地位的资源和生产要素,不再单纯是资本、土地或一般劳动力,而是知识——先进的科技、管理方法和有价值的信息。那种传统的劳动密集型模式和规模效应已无法拉动经济跃上更高的层次。知识密集性产业将取代劳动密集而成为带动经挤增长的龙头。在这种状态下,人的作用比历史上任何经济时期都重要,可以说新经济就是人的经济,“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经营思想在新经济时代将大有用武之地,对以服务为主的金融业来说更是如此

(2)新经济强调经济效率而不是单纯追求产值,首次实现了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效益递增的人类社会发展目标。从国内外的实践来看,单纯的产值已不能带来直接的利润,而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可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避免迂回运输和无效劳动等,在产值不一定增加的情况下经济效益却可以有大的增长。这就是科技对经济的贡献,这就是新经济秩序所产生的巨大威力。

篇6

论文摘要:当前世界经济已进入新经济时代,它具有知识技术型、运作网络化和管理智能化的基本特征,这必将对市场营销产生深刻的影响。为此,在新的时代应采阳新型的营销对策,首先应转变营销观念,也须导科新型营销模式和推广策略,还要充分利用电子商务以觖决营销渠道的通畅和扩展问题。

一、新经济对市场,销的影响

新经济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从狭义范围讲指以技术为动力的经济,从广义范围讲指以技术、创新、进取精神为推动力的经济。当今世界正以势不可挡的趋势朝着经济全球化、企业生存数字化、商业竞争国际化方向发展.以互连网、知识经济、高新技术为代表.以满足消费的需求为核心的新经济迅速发展,新经济使企业营销处在一个高度竞争、瞬息万变的环境中,要求企业营销必须善于识别现实和潜在的顾客需要,设计适当的产品、服务和计划方案来满足这些市场的需要。

新经济有三个基本特征。其一知识技术型。企业越来越重视知识、技术等无形资产的价值,并通过对无形资产利用和控制,使企业获得快速增长其二,运作网络化。企业将彻底改变传统的商业方式,全球网络供应链将取代传统的推进式供应链,客户经营将取代产品经营,客户与供应商的关系将从产品销售转向客户服务。拥有客户资源成为更重要的竟争目标,为每个客户服务,将取代传统的目标市场理论,其三.管理智能化。企业可以通过数据管理.将正确的信息及时流到相关人手中.管理者可据订单生产,产品完工及时交货,达到准时生产和接近零库存,从而降低营销成本,为顾客创造更多的价值。这些特征,使新经济必然对未来的市场营峭产生深远的影响。

首先,传统的市场营销模式将被街的经营模式所代替。网络技术已成为重要的竞争争武器.今天的竞争已经不是靠产品.经营模式才是最关键的.正如思科公司1992年转变经营摸式.靠信息化、网络化来武装企业二经过8年的努力,把竞争对手远远地抛在后面。年销售额2001)年高达121亿,预计2001年将达到180亿。全球化的营销已经成为大多数企业的重要的经营思想,例如.思科公司利用网络进行全球的客户服务,极大地降低了成本。他们还建构全球虚拟供应链,即把生产环节上的40余家一级工厂、1000多个二级工厂的相关设备连到公司的网上.所有工厂、所有产品的一举一动看得很清楚,达不到要求,产品不能离开工厂,而工厂却是别人的,成本也是别人的,是一个虚拟的供应链。有一个全球的生产基地,企业不必局限于某一个地方,谁的成本低.质量达到要求,企业就眼谁合作。

其次,创新营销已经成为企业走向成功的推动力。新经济的出现使市场营销的周期性变化呈现复杂化的趋势。随着科技的进步,新的消费群体正在形成,新的消费群体的文化程度偏高,拳握信息的量也大,理性化的消费倾向强,个性化消费明显。因此,传统的产品生命周期策略在实践中难以奏效。尤其是网络经济的发展,消费者越来越需要物美价廉的商品:任何一家企业都必须在提供物美价廉商品的同时.尽可能缩短产品的上市时间,才能满足顾客的需要。

其三,新经济使企业之间以及企业同客户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传统的经销模式下,企业之间是一次性的推广式的伙伴关系;在新经济时代.由于信息技术、网络化的普及,使企业之间发展为数据库伙伴关系,同时关系营销受到重视。由于网络的技术应用,企业可以设立客户成本数据库,对潜在的顾客和实际的顾客进行有针对性的互动营销,吸引他们参与,主动向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的要求:

其四,新经济的发展使企业更加关注产品的推广,一方面,由关注产品品牌开始关注关系品牌;由于网络营销的开展,信息传递的速度加快,企业间竞争加剧,企业如何与老客户建立稳固的长期的关系.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存亡。另一方面,力求使广告功能由单一功能变为多功能。由于网络广告的运用,广告的功能由推广式变为互动式:传统的广告是告诉人们产品的效用,让你来买。网络广告是劝你要产品手册.录像带,要你买变为我要买。广告功能由广而告之,变为具有提高企业形象、营业推广、公关、数据库的功能。再者,对服务营销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从电信业、金融服务业、旅游业到批发、零售业,都需要转变传统的服务方式.引人信息服务技术.为消费者提供更切合实际的服务。沃尔玛的成功,正是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结果。

二、新经济时代的营销对策

1,转变营梢观念

在新经济时代,营销观念有几个重大改变。改变之一、树立创新营销观念,新经济使得创新情神成了主流价值,创新失败已不是耻辱;不创新才是耻辱;经验被贬值,继续学习被视,经验反而是负担。改变之二,树立快速反映观念。以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营销技术为基础的新产品、新服务、与汹涌而来的新经济浪潮结合在一起,使得产品从进人市场到退出市场的周期大大缩短。如果说,过去大多数顾客限于种种条件只能在生产厂商提供的范围内选择商品,那么今夭的信息技术,尤其是因特网将使顾客以独特的消费方式获得快速满足;为此.营销部门必须跟踪顾客,找出顾客需求并给以快速满足;改变之三,树立全球营销观念.由于因特网成为商品销售的主要工具,网络成为全球大超市.这个超市省时省力,面对全世界,产品的价格,品质、售后服、交货能力,都要赶上全世界的快速脚步因此,企业不再面对单一的地区或单一的国家竞争,而是与全世界的企业竞争。企业只有树立全球营销观念,才能在世界市场的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改变之四.树立不断学习的观念,企业营销人员必须具备不断学习的观念,才能掌握新的营销技能,如电子商务、网络营销.在这个变革的年代,知识好像牛奶一样有保鲜性,如果不能保证不断学习的话。知识就会过时,尤其是网络时代,有许多东西是不能积累的,甚至有的昨天还是正确的、今夭就成了错误,重要的是不断学习。

2.企业导入新的营销模式,使之与传统的营销模式相配合

在新经济时代,要充分发挥互连网的优势.推进企业向网络营销迈进,必须采取以下营销模式:(1)电视直销。在新经济时代,产品更新速度加快,利用电视直销可以使个业以最快的速度将产品从市场导人期推向市场成熟期,杜绝假 冒产品,最大限度便利消费者购买。当然,电视直销一般适合科技含量高、构思新奇、不宜被竞争对手替代的产品。(2)数据库营销:企业建立客户关系管理数据库,在数据库中存储每一位客户的消费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总结,从中可以得到消费倾向和消费特点,据此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甚至个性化的服务。数据库营销的目的,是巩固老客户.不断扩大市场份额。(3)网络营销:即电子商务,在新经济时代。电子设备将作为传统营销模式的重要补充,一方面要使老客户通过网站获得公司最新的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通过网站的宣传策划来吸引新客户.并最终使他们成为现实的消费者: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关键是建立一个有吸引力的网站,使顾客访问网站,并最终成为企业忠实的消费者。(4)整合直接营销。即企业使店铺营销与无店铺营销相结合,以无店铺营销为主。通过店铺营销满足顾客体验的需要:通过无店铺营销,满足顾客节约消费成本、购物便利的需要。(5)全球营销:互连网的运用使产品的销售没有了国界,因此企业必须视全球市场为目标市场,设计一套标准化的营销方案在全球运作,以节省成本、统一形象、但必须与本地化营销相结合,企业采取全球化的思想、地区化的行动,使产品或服务适合当地消费者的需求。(6)电子邮件营销。即企业通过电子邮件向客户或潜在客户发送关于企业产品和服务的信息.以期得到顾客正相反应.扩大销售渠道二但须与数据库营销相结合.即当客户接到公司的电子邮件时,请其填写详细的个人信息,放到公司数据库,以便进行个性化服务。(7)交叉营销。即通过寻找和企业服务同类顾客的其他企业。建立双方能合作的方式,可以更好为现有和潜在的顾客服务。例如.微罗的合作,使软件、硬件产品获得更广阔的市场:

3.导入新的营销推广策略,使之与传统的推广策略相互配合,相得益澎

(1)在新经济时代,传统的广告媒体如报刊、杂志、内部印刷物,仍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因其具有价格低保存时间长的优点,同样也能使企业节省费用:(2)充分利用网络广告。在网络媒体上做广告,其优点是覆盖面大,受众日益庞大,易了解广告效果,且广告费用低,受众层次高、购买力强。(3)与兄弟站点交互连接;即对互补性强的行业内企业,相互传播对方,实现注意力资源共享,达到互相促进的目的。(4)通过良好的服务引导顾客。为顾客服务的关键是通过建立客户数据库对其需求分析,提供个性化服务:

篇7

关键词:新经济时代;管理人才培养;教育改革

一、经济形态演变与管理学科发展的理论分析:历史的观点

管理学科与经济发展之间有着内在的互生规律与联系。管理学的发展,不仅与经济水平的提高有关,而且与经济形态的更替有关。从管理学发展的历史主线看,每一次新旧经济形态的更替,都能促进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并进而带动管理学科向前发展。但与此同时,新经济形态本身也往往对管理学提出特殊要求,成为引导管理学发展的另一动因。

迄今,人类社会已经历了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两个阶段,目前正处于向新经济过渡的时期(又称为后工业社会时期)。在农业经济社会,庄园经济对管理学发展的影响虽说是初期的但却具有重要意义。这时的管理主要是为庄园主服务的,是庄园主的“管家”。其管理的重心在于财产物质本身的保管,以及各种往来款项的收取等。由于经济活动比较简单,不涉及投资、融资等业务内容,因此对管理者的素质要求也不高,只要有些文化,会书写和做事精细即可。这时的管理只是雕虫小技而已,并非现代意义上的科学管理。当然,管理科学也不会在这种经济环境下产生。

现代的管理科学是以产权管理和管理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特征的。这是资本主义经济充分发展之后的产物。资本主义经济大体上有两个发展阶段:产业革命之前以贸易经济为主的时期和产业革命后以工业经济为主的时期。在资本主义经济社会中,财产物质及其交换只是一种形式,其根本的目的是要通过交换而实现增值和赚钱。因此,人们不仅关注财产本身,而且更加关注财产的归属关系,即财产交换所反映的产权关系或权益。权益思想的出现和其概念(资本)上的普及化对管理学科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它使得管理工作由对财产本身的管理而转向对企业产权结构、管理组织形式的管理。自此,产权结构的调整、组织结构优化成为企业管理的中心之一。而同期发展起来的经济学,以及嗣后产生的制度经济学则为这种管理提供了理论和思想基础。

与产权管理相对应,侧重于生产过程的管理技术也在迅速发展。在资本主义初期的贸易经济阶段,管理技术是不重要的,也缺乏完整的方法体系。工业革命后,在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经济占据了社会经济的主导地位,纺织、冶金、煤炭等工业由于大量采用先进的机器设备而使生产规模和生产效率得到了很大提高。但是工业经济的发展也给管理学科带来了一系列新问题:如何合理地组织生产过程;如何科学地使用各种设备;如何对费用和成本进行有效地控制等。面对这些新问题,靠传统的管理方法是无法完成管理工作的。现实的需要促进了管理科学的发展。于是,工程师与管理者联袂努力,共同创造了一系列旨在解决生产过程控制和成本控制的管理方法。

目前的管理思想、理论和方法体系是在工业经济时代产生、发展起来的。当知识经济这种全新的经济形式开始出现并迅速发展壮大时,其对管理学及管理者素质所带来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这意味着新经济对管理学科的教育和管理者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1)管理者应掌握最新的管理工具和技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现代的管理技术已非常丰富,已有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被应用于管理领域。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信息技术和工业科技向管理学方面的渗透。如ERP和电子商务就是这方面的典范。

(2)管理者必须具有深厚的经济学基础。管理是以经济学为基础的。如果离开经济理论的支持,管理就会走入歧途。这就要求,管理者必须掌握经济学尤其是新经济的一些理论,并以此为基础来研究和分析管理中所遇到的间题。

(3)管理者需要具备较强的语言沟通能力。新经济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企业的网络化和业务的国际化。尤其是我国加人WTO之后,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会进一步加快。因此要求企业管理者必须具有一定的语言能力,以便与世界各国的企业开展业务。

(4)管理者要有深厚的人文社科素养。企业管理有信息管理、资金管理、物流管理等之分。

二、管理学科教育的变革之途

(一)加强“双语”教育

在语言教育方面,目前有两个值得重新认识和反思的间题:一是重视英语教育,强调四、六级的过关率,而对汉语教育重视不够。尤其是一些大学的管理类专业至今没有开(大学语文)或(汉语写作)课程。现在看来,这种教育指导思想是有偏颇的,因为这会影响学生表达自我思想和与人沟通能力的培养。二是在英语教育上,重视大学英语而对专业英语重视不够。主要表现是,与大学英语相比,专业英语的课时少,而且多是选修课。

(二)重点培养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

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是学生的基本素质,尤其对有些管理类专业如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更是必须具备的。目前的问题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对此间题尚无良策。现在很多学校侧重于到企业生产经营实践中去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应用能力,但根据我们掌握的资料判断,效果并不理想。

(三)突出专长,兼顾全能

全才与专才是一对矛盾。在学校教学课时既定情况下,如何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恰当地配置课时资源,是各校制定教学计划时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目前,比较通行的做法是强调全才、通才培养,课程按照宽口径、淡化专业的精神设置,增加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课时,压缩专业课的课时。通过近几年的实践,现在有必要对这种做法进行反思。因为有一个现象已经出现,而且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这就是专业之间界限模糊,学生专业不精,没有特长。该掌握的看家本领学而不精,其他相关知识似懂非懂。表面看来,好像学生的知识面广,适应性强,其实这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

我们认为,在目前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必须学有所长,学有所专,“一手仙,吃遍天”的信条在当前社会仍然适用。基于这种理念,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该加大各专业课程的比重,尤其在必修课中要体现这种思想。

篇8

关键词:新经济;会计创新;会计规范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一、会计规范需要创新

(一)新经济的时代背景。新经济,也称知识经济,在经历了约300年的工业经济之后,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迈进知识经济的新时代。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即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而知识经济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柱、以智力资源为主要依托、以知识经济和技术创新为核心、以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化为基本特征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经济。

(二)知识经济对传统会计规范的挑战

1、对会计目标的挑战。从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看,会计规范就是会计标准,直接地看是会计行为的标准,从最终的效果来看,会计规范实际上就是会计信息标准。在知识经济时代,高科技是企业发展的制高点,创新的企业才具有活力,网络和通讯技术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国际资本的流动范围更广,资本市场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在这种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将是面向决策的,要求它能提供各类决策所需的各种会计信息,从而为决策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的目标得到更好体现。

2、对会计手段、内部控制及外部审计体系的挑战。会计手段的信息化、自动化,导致会计人员工作重心的转移,业务过程和会计过程将进行重组和整合。基于手工会计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外部审计制度体系已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面对计算机病毒、硬件资源的毁损等,会计信息的安全性、真实性、一直性、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将有全新的内涵。如何设计知识经济环境下的内部控制和外部审计体系,防止会计错弊,防范会计风险,实现对会计信息的有效控制和监督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3、对会计组织机构、会计人员的挑战。知识经济时代,电子商务、网上公司及其他新的经济现象的出现,使得企业的业务流程及会计程序、会计组织机构要进行重新设计。财会部门的规模将缩小,会计岗位也将进行调整。会计人员的工作不再是简单的收集、整理会计信息,而是要使会计信息增值和创造更高的效能。知识经济对会计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经济的信息化与全球化,对会计产生较大影响的新经济环境不断出现,它们都对会计信息有着新的不同的需求,国家原先制定的会计规范相对显得滞后。由于会计信息的载体与处理技术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对于会计人员行为结果的主要内容与标准也应当有些变化,其相应的法规体系也

要进行必要的补充和调整。可见,在新经济环境下出现了会计规范的严重不适应性,因此会计规范需要创新。

二、会计创新需要规范

(一)会计制度创新的目的。会计制度是处理会计业务时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会计对象所必须遵循的规则、方法和程序的总称,是从事会计工作的规范和标准。从会计制度的实质来看,会计制度就是解决会计规范问题,它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会计规范方式。会计制度的创新就是要解决如何实现新的会计目标问题;会计的目标既然是为投资者、债权人等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会计规范的最终目标就是为了能够提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

(二)会计制度创新的要求。会计制度的创新是为了实现会计规范的目标,因此绝对不能脱离规范而空谈创新,必须建立在规范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制度的创新必须满足规范的要求。

1、合规性要求。合规性是设计会计制度的第一要求。会计制度是我国特有的会计规范形式,具有较强的政策性和强制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重要保证。因此,合规性要求所设计和制定的会计制度必须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把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现在会计制度当中。

2、体现会计准则的要求。会计准则是制定会计核算制度和组织会计核算的具有法规约束力的基本规范。设计

会计制度时必须体现会计准则的要求,否则会计记录及根据记录产生的会计报表,不被会计信息使用者所接受,也不具有法律效力。因此,会计制度设计时应当体现前面所述的会计准则创新的要求,在新经济环境下,应当扩展会计核算制度的范围,并在会计报告制度方面进行创新。

3、符合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信息质量与会计信息有用程度息息相关,是实现会计目标的前提条件。在会计目标创新的前提下,建立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产生机制是会计制度设计的起码要求。衡量会计信息质量高低的标准主要包括相关性、可靠性、重要性、及时性、可理解性、可比性、一贯性等。

会计规范的作用是指会计规范在―定的环境和条件下产生的对会计行为及其结果的影响或变化的功能。会计规范作为会计行为的指导,它能指导应该怎样正确、科学合理地进行会计创新,即可对会计创新进行制约、约束、指导功能。会计创新需要会计规范做引导,沿着正确的方向,使创新真正落到实处,完成其使命。

三、两者的逻辑统一

(一)会计创新与规范本质的统一。会计源于实践活动,随着实践活动的不断提升,会计需要创新,而创新后的会计理论和会计制度又要回过来指导会计实践、服务于会计实践,并接受会计实践的检验与评判,而会计实践的检验与评判的标准就是会计规范的要求。

不论会计理论创新还是会计制度创新,都不能完全脱离会计实践,必须紧扣社会经济生活的时代主题,把握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脉搏、旋律与趋势,从引导、规范和改进会计实践的高度来进行创新。

(二)会计创新的继承延续性。会计创新不能建立在空想的基础上,或者依靠毫无渊源的突发奇想,它应当是建立在已有的会计理论和会计规范的基础上,是从原有母本系中裂变和发展而来的。原有会计理论和会计规范体系是会计创新的对比客体和原始参照物,新的理论是在旧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完全抛弃原有的理论基础,异想天开地去创造所谓新的会计理论学说,既是不现实的,也是不科学的。会计创新的过程是渐进的,其结果是带有继承性的。

知识经济已经渗透到社会和经济的各项领域,由于会计信息的载体与处理技术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对于会计人员行为结果的主要内容与标准也应当有些变化。因此,其相应的法规体系也要进行必要的调整。只有在会计规范的基础上进行会计创新,才能更好地为利益相关者服务。会计创新必须与会计规范结合起来,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作者单位: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尤静.知识经济条件下会计变革[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1.7.

篇9

一、新经济环境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经济环境是指人类环境和社会经济活动之间存在的各种关系。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全球经济开始进入高速增长期,实现了“低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经济学家认为新时期经济规律与传统经济存在着较大差异,因此将之称为“新经济”。新经济环境概念是美国学者阿尔文在一九九零年提出,他认为二十一世纪,人类经济将发展到以知识、信息为基础的新经济阶段,未来经济将以知识经济为主体。新经济概念一经提出,立即引起了学生界广泛关注,新经济浪潮正在席卷全球经济。新经济环境已影响到了全球经济发展格局,新经济开始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主流形态。新经济环境下,人才将成为创新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新经济环境的主要特征是:以知识经济为主干、以信息技术经济为标志、以经济全球化为基础、以创新为核心。

二、新经济环境下对企业会计人才素质的要求

新经济环境使产业结构从物质经济转向了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在新经济环境中信息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影响下企业边界变得模糊,不仅实现了企业生产、销售信息化,且企业管理也将走向信息化,企业会计管理自然也不例外。新经济环境下企业会计工作需要运用到更多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会计人员不仅要具备较强专业会计理论知识和技能,还要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和具备一定创新能力及创新意识。创新是新经济环境的灵魂,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想要适应新经济环境,就要在工作中不断创新,改革工作手段和方法,所以当前会计领域也面临着创新。新经济环境下对会计人才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从思想素质方面来讲,会计人员必须要具备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指会计人员要具有一定思想认识水平和政策水平,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政治观点,若会计人员政治观点存在问题,便会做出盲目、错误的行为,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另一方面,职业道德素质也非常关键,直接决定着会计人员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以及基本价值尺度,并影响、支配着会计人员行为。若会计人员缺乏职业道德可能会做出伪造会计数据、挪弄公款、公款私藏等行为。此外,在文化素质方面,要求会计人员具备学习能力,能够接受新事物和新理念,具备职业判断能力,在工作中能够凭借自身经验和知识,圆满完成工作任务,保障企业财产安全。另外,在信息素质方面,会计人员要具备计算机操作能力和信息处理加工能力,熟练掌握通讯、信息交流、信息共享等操作技能。只有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才能保障企业会计工作质量。

三、新经济环境下企业会计人培养的措施

(一)加强对会计人才的在岗培训

会计人才思想政治素质低下、职业道德缺失和缺少会计职业教育有着直接关系,职业道德并非自发形成,而需要经过后天教育。职业教育在企业会计人才培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是会计人才培养的起点,对于健全会计人才职业道德,帮助会计人员树立正确价值观起着积极作用。因此,在企业会计人才在岗培训中,应强化职业教育,建立职业教育体系,以提高会计人员道德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另一方面,应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对其诚信记录进行登记,真实记录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情况,以约束会计人员行为,提高会计人员思想觉悟。此外,还应建立通报批评制度,对不遵守会计职业道德的行为给予批评和处罚。

(二)加强岗位培训和后续教育

想要使会计人才适应新经济环境发展需要,就要尽快完善人才培养方案,针对新经济环境对会计人才培养策略做出调整。岗位培训中应加强对新技术、新知识、新概念的传播,更新会计人才知识结构,从而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使其能够更好的适应新经济环境下会计工作需求。

四、结束语

篇10

当前,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充满创新的世界里,创新层出不穷,无时无刻不环绕在我们的周围,由创新产生的大量信息充实着我们的生活,可以说创新无所不在。不仅如此,创新正加速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生存方式。芬兰图尔库高等商业学院未来学研究中心主任马尔库·维莱纽斯曾发表谈话认为,在今后一二十年,以创新为基本特征的新经济将以锐不可当的势头蓬勃发展,世界将因此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凯恩斯同时代的经济学大师熊彼特对资本主义的运转曾经做过深刻的观察。他认为,“创新”是资本主义中最重要的一个元素,而企业经营者将创新和生产手段结合,正是资本主义经济飞跃向前的主要原因。在熊彼特心中,“创新”可能是技术的新发展,熊彼特所处的经济时代从现在看来应当算是以对物质性资源进行配置和优化为主的“旧经济时代”,最主要代表就是工业革命带来工业生产。但是,他所提出的“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动力”的见解,在目前以知识为基础,以对知识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为主的“新经济时代”仍然适用。网络是新经济的主力,而将网络和生产手段相结合,发展出创新的企业运作方式,正是不少企业得以创造高获利产品的重要原因。

在当今经济迅猛发展和知识急速更新的时代,加快国有林场创新,对我国林业改革及经济发展将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创新是国有林场获得核心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形成,随着我国买方市场的形成,国有林场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国有林场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从知识经济的要求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出发,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在调整过程中进行一系列的创新。其内容包括技术、管理、制度、市场、战略等诸多方面的创新,其中技术创新是核心。可以说,在今天企业外部环境激烈变动的形势下,只有进行创新,国有林场才能达到调整与发展的目的。也只有这样做,国有林场才能真正获得竞争的优势。因为只有创新,国有林场才能不断地向市场推出新产品、不断提高产品价值中的知识含量和高科技含量,这不仅能大大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市场竞争力及市场占有率,还可以开拓出新的市场领域。正因为如此,国际著名大企业都纷纷确立以创新开发为主导的经营战略,不断加大对企业的创新投入,由此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综观国内外成功企业发展史,就是一部企业的创新史。只有持续不断地创新,国有林场才能在竞争中取胜。

二、创新是国有林场求得生存和发展的灵魂

国有林场是一个具有一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跟生物一样有生有亡。林场工作无论是困难的,还是实力雄厚的,都感到危机潜在,忧患意识袭来。在外部环境并不宽松、市场竞争尤为激烈的态势下,国有林场要想得以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要改革、要变化,这个变化就是创新。因为社会在发展,只有创新才能赶上时代的新潮流;科技在进步,只有创新才能站到科技领域的前沿;产品在更新,只有创新才能占领市场。由此可知,变、创新才能使林场能够更好的生存,并由此而得到发展。不要说产品更新更快,生命周期更短,就是国有林场生命周期也发生着变化。国外有的大企业生命周期只有30年,有的小企业生命周期只有几个月。20世纪80年代的卓越企业,到了90年代有1/3风光不再,为什么?因为竞争激烈,缺乏应变能力和创新精神,因循守旧、故步自封、无所作为、停滞不前,自然就失去了生存的基础。而有了变的思想、变的精神,就会去创造新的产品、新的市场,开拓新的领域,企业也就有了生存的基础和发展的源泉。这也是国有林场所应遵循的生产与发展之道。

三、创新是国有林场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源泉

创新在国有林场持续发展中处于核心地位。国有林场持续发展是讲国有林场不仅能在特定的条件下实现发展,而且能在变化的条件下发展;不仅在短时间内实现发展,而且能在较长时间内实现持续发展。国有林场能否实现持续发展,关键在于能否不断调整自身行为,跟上时代的潮流。如果环境发生了变化,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而国有林场不思进取,不进行相应的变革与创新,则必然难以生存,更谈不上发展。世界上众多的成功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发展成为具有长久生命力的大公司、大集团,无不是以不断创新来实现的。国有林场发展离不开创新,创新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国有林场不仅要能在顺境中实现发展,而且要善于在逆境中实现发展。为此,只有通过创新达到与国有林场生存环境的协调,从而在竞争中取得胜利,并获得发展。国有林场只有在持续不断推出并实施新的思想、新的管理方式、新的工艺、新的产品、新的市场战略,才能不断地实现创新的经济效益,带来国有林场的持续不断的发展。

四、创新是国有林场提高整体效益的根本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