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重点知识范文
时间:2023-11-13 17:51: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八年级生物重点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第一阶段:
先有刘xx老师执教复习示范课,被子植物的一生,学案导学,整节课分为四环节,第一环节学生依托学案,回顾基础知识,第二环节,教师精讲点拨,整合这一单元知识形成知识网络,第三环节,典型题例分析,结合往年中考题,分析考察的知识点和方式,指导学生针对性解答。第四环节,训练。
第二节课是十中的刘xx老师的执教的示范课,生物和生物圈,教学流程和刘xx老师大同小异,注重学案的设计,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训练,注重学为主体,注重重点知识重点复习。
第二阶段姜老师安排了白沙埠的一位老师做了发言,发言老师分析了近5年中考考察的内容,并得出了以下结论:
1、着重于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考察
2、注重对学生实验、演示实验、探究实验的考察
3、联系生活、联系社会热点问题的考察
4、突出对生物的图形、图表的识别和解读能力的考察
5、体现试题的选拔功能
发言老师并对复习过程提出以下建议
1、重视基础知识,掌握基础知识,课本是基础
2、正确处理课本和课外辅导材料的关系,适当练习
3、要重视课本插图
4、重视实验,不仅要会操作,还要求学生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姜老师对本学期八年级结业性考试出题做重要指示:
1、考试意图:
(1)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考核,(2)注重实验的基本方法、技能的科学分析和探究,(3)重视核心概念的考察,(4)对生物图形、图表的分析能力的考察
2、本次结业性考试的变化:
(1)难度适当增加,(2)命题思路的变化:注重初高中的衔接,注重重要概念,注重能力测试,加强实验考察
3、复习建议:
(1)科学制定计划:4月15日初三毕业考试不要影响复习进度,复习过程要扎实有效,第一轮复习到5月初完成,第二轮复习以专题复习为主。
(2)全面把握教材,夯实基础
(3)要求学生要俯视教材
(4)注重引导中考题的分析
(5)全面使用好同步
4、对本学期教研活动的安排
3月,区实验优质课评选,优质课程资源征集, 创新实验大赛
4月,市教学研讨会
7月,市课程资源征集
篇2
关键词:初中科学;板书;技巧
板书是指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的需要,在黑板上用文字、图形、线条、符号等再现和突出教学重要内容的活动。是教师最基本的教学技能之一。主要是根据教学内容,抽取其关键词句按一定的逻辑关系和逻辑结构方式组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板书整体的过程。板书是直观性教学原则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体现,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既有效又经济的手段。一个精心设计的板书应该是符合教学内容的,是简明扼要、关键点突出、拥有良好逻辑系统结构的,是使教学内容条理化、系统化、具体化的板书。下面通过对几个板书实例的分析谈谈有关板书设计的技巧。
一、提纲式板书
提纲式板书是指按照教学内容,用科学概念或规律中的重点词语,分层次编排出教材的知识结构提纲或者内容提要。它的特点是:能紧扣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条理清晰、从属关系分明,能直观地给学生呈现出完整的内容体系,启迪学生的思维,便于学生对教材内容和知识体系进行理解和记忆,而且还能培养其分析概括的能力。
上例所示的是初中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4节“配制溶液”第一课时新授课的板书。教学内容为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用质量分数来表示溶液的组成,并进行相关的运算。这是最常见的提纲式板书。语言精练、中心内容突出;主副板书的区块清晰,层次分明;主板书部分内容有长效的提醒和帮助作用,这是PPT所不具备的;第一标题配制溶液与具体的内容不相符,教师只是把该章节的大标题复制下来,没有考虑本课时的教学内容。这是教师经常会犯的错误。建议改为“一、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第二部分板书图文结合,很好地体现了溶液稀释的过程以及稀释时溶质质量不变的规律,这个规律也是进行相关运算的关键。同时,在下方有了公式以及教师解题的详细过程,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这符合板书设计的规范性原则。
二、图解式板书
图解式板书是指教师运用图形、线条、箭头、符号等并配合必要的文字来组织教学内容的板书方法。在所有的板书形式中图解式最具直观形象性,这种板书能一目了然地把教学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其饶有兴致地探求学习内容,理解内容中的逻辑关系和深层含义。此类型板书特别适用于有一定难度的教学内容和低年龄段的学生。在初中科学的教学过程中利用实物图形进行边构图、边教学、边板书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上面所示的是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第4章第2节“细胞”第2课时的教学板书,教学内容为认识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能识别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
该板书构图简洁合理,体现了直观性原则;在这个板书里,红色的文字表示两种生物细胞的不同结构,白色文字是共同结构,黄色文字加虚线框表示的是细胞结构的功能。语言高度精练,突出重点,体现了概括性原则;归类清晰,通过比较归纳将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非常直观地呈现在一个画面中,图文结合,有利于学生辨析、理解和记忆。
三、辐射式板书
辐射式板书是根据教学内容的各部分,紧扣中心话题这一特点而设计。通过图文并茂的板书将文字、图片围绕中心问题展开,教学内容更清晰,教学重点更突出,学生学习的要点更明确。辐射式的板书既有利于学生的知识归纳和整理,又有助于学生聚焦性思维的发展。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有一个中心,也可以有多个中心,这主要由教学的内容而定,辐射式板书一般多用于复习课。
上例所示的是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册第5章“电和磁”复习课的板书。教学内容有了解简单的磁现象,并通过奥斯特实验、法拉第的电磁感应实验、安培力实验等揭示电和磁这两个现象具有本质相关性。
该板书以电和磁两个重点知识为核心,多方位联系相关知识,形成辐射知识网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结构式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构建知识体系。通过电磁本质相关的两个实验将电磁现象中的概念、原理和应用融为一体;从磁这个中心概念辐射出的几个内容就具有并列的关系,其中磁场的方向就是磁场的一个属性,在逻辑上应该是从属关系,而不能与磁场处于并列的位置。所以建议去掉磁场方向以体现板书的逻辑性原则。
四、表格式板书
表格式板书是将教学内容的要点与彼此间的联系以表格的形式呈现的一种板书。表格式板书一般用于知识性强并可以明显进行分类的内容。可以是教师设计出表格,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填写;也可以由教师边讲解边把关键词语填入表格,或者先把内容有目的地按一定位置书写,归纳、总结时再形成表格。这类板书能将教材多变的内容梳理成简明的框架结构,增强教学内容的整体感与透明度,比其他形式的板书更利于学生参与,更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使其进行高层次的认知加工,加深对事物的特征及其本质的认识。
上例所示的是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册第4章“电与电路”的专题复习课,主要内容为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及注意事项以及在简单电路中的应用。重点在于通过两个电表分别在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不同作用的比较来了解电表使用的规律。
篇3
首先要注重有效的课前准备,包括明确指向精准的教学目标,设计高质量的导学方案,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等。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 有了充足的课前准备,上课才能紧扣重点与难点,向课堂要效益。
一、创设有趣的学习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初中生注意力难以持久,容易分散,一分散就影响课堂教学效果。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应能及时吸引与合理转移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听讲中,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在实际教学中,一定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心理特点来创设学习情境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如我在上七年级下册“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这一节时,由于以前没有涉及这方面的知识,肺内与外界的气压差又比较抽象,为了让同学们体验呼吸运动过程中胸廓的变化,我插入了这样一个体验活动:在班长的带领下,同学们双手按在胸前随着口号一起做呼吸动作,看着课堂气氛上来了,我就此引导同学们:吸气时,你感觉胸廓有什么变化?呼气时,感觉有什么不一样?胸廓的扩大或缩小导致肺内的气压有什么变化?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简单的体验活动引入课题,使同学们在轻松学习情境下,化难为易,饶有兴趣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二、适当运用多媒体是实现有效课堂的重要手段
适当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使得宏观与微观、静态与动态、抽象与直观能够轻易地实现相互转化,通过声音、图画、视频等多种刺激,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落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如我在上七年级上册“开花结果”一节,很难用常规教学解释清楚授粉过程,但通过多媒体课件,模拟花粉如何长出花粉管、如何释放,如何来到胚珠与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之后受精卵发育成果实的什么结构,胚珠发育成什么结构。形象、直观、生动地向学生展示其生命活动过程,假如放一次未能充分理解,还可以重复播放,有利于突破难点。当然,多媒体的使用要精当而不可过多过滥,防止喧宾夺主。
三、巧设课堂提问是实现有效课堂的重要途径
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的提问,教师富有趣味的提问,让学生有效参与课堂教学的生成中来。问题的有效创设,是突破教学难点的策略。教师所提的问题不能太难,否则,学生难以直接回答,造成冷场的现象。当然,问题也不能够太简单,只要求学生回答“是或不是”的问题就不能够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思考空间。问题的指向性越具体,学生思考就越明确,教学效果就越好。
例如,我在上八年级下“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时,我设置了具有一定难度梯度的问题串,把难点分散,逐个突破。当我讲完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后,我设置了以下问题串:(1)为什么子一代都是高茎而没有矮茎呢?(引出显隐性性状概念)(2)为什么子二代中矮茎性状又出现了呢?(引出性状分离概念)(3)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是偶然的吗?(引出规律性遗传现象及其实质)这些问题串能够使学生更好理解孟德尔的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发散思维。
其实,教师提问的关键在于启发学生思考,并对全班学生要有吸引力,让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开动脑筋,积极思考问题、钻研问题,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千万不要追求表面上、形式上的热闹与活跃。
四、紧抓当堂练习或检测,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由于生物课课时相对较少,课时间隔时间长,所以要降低遗忘率,就要做到每节课所学到的知识当堂消化、当堂巩固,要有针对性地做一些基础练习和拓展训练,重点知识要重点记忆。生物课堂教学中安排学生练习的时间可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灵活掌握,可安排在刚上课时,也可以穿插在新知识的传授过程中,还可以在课堂内容完成后以小测形式进行。如在学习完“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一节后,我就安排了十道有代表性的选择题当堂检测学生,以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五、坚持有效的教学评价,使教学效益上台阶
评价会通过影响学生的信心、兴趣和动机等因素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我们当前经常期望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来促进学生学习。通过及时的评价反馈,老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进步状况及达标程度,并针对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学生也可以了解自己在多大程度上达到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所规定的目标,激励自己学习。如大型的考试,我会及时全面改卷,这样学生就会更重视;一般的小测完后,我通常采用同桌互评,及时了解学情;平时的课后练习,以小组长检查的方式进行评价。
基础差的同学有进步,要及时表扬;基础好的学生做好了,也要激励。让各层次的学生都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学完一个内容后,有时我还会让学生写小结,如:本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感觉最难理解的是什么?有时我也会让学生评价老师,看看老师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这样也可以促进师生交流,教学相长。反正教学评价应以《初中生物课程标准》为依据,根据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来进行,要客观、公正、合理,以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提高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激发学习的动力。
篇4
【关键词】初中生物;会考;复习策略
初中生物总复习是生物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系统总结前期所学内容的必要方法之一。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知识调理,建立知识网络或框架,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识之间的联系,是复习的宗旨所在。就生物复习课来说,只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潜心设计,努力使“重复”变为生动积极的“再现”,同样可以更好地体现新课标精神,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然而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好复习工作,做到针对性强,复习效率高,确实不容易,要取得好的效果,就必须深入研究与探索。结合实际,浅谈自己的一些复习策略及方法:
一、制定复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
会考在六月下旬举行,内容涉及初中四本书,初二学生的功课本身也比较繁忙,在初二的下学期,学生要用一个多月时间学完八年级下册的内容,还有两周时间用于初中生物实验考查的复习,所以用于复习的时间不会太多,在复习前,一定要制定复习计划,这个计划可以从时间上进行合理的安排,对内容可以结合学生平时出现的问题做相关调整,做到突出重点,具有针对性。复习的过程可以结合实际采用两轮或三轮复习法。一般在四月中旬左右进入会考总复习,时间的安排大致如下:
第一阶段(四月中旬--六月初)归纳知识要点,形成知识网络,辅以基础训练;
第二阶段(六月初--六月二十左右)进一步夯实基础,完成会考复习指南资料;
第三阶段(最后一周)学生查漏补缺,落实知识。教师精心选题,学生做各县的质检试题。
当然有些老师在初二年上学期就结束所有功课,这样最后一个学期的时间都用于复习,时间充裕,复习更到位,学生也能更轻松地面对会考。
二、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改进传统复习模式
新型复习课则让学生亲身经历梳理、自主建构知识网络,给予他们充分展示自己个性、独立思考的空间,使他们人人参与学习过程,情感、态度、学习能力才能得到培养和发展。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不仅要掌握科学知识,还要学会学习方法,在复习的过程中,凡是学生能够做到的,就尽量让学生完成。学生自己能够整理的知识,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从而形成知识结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地位,要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引导作用,只是在学生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时我们再出手引导、帮助,从而形成学生主动、教师引导的复习模式。
三、采用科学方法,分阶段进行复习
1.巩固基础阶段。这一阶段所要达到的目的是复习基础的知识,要求面要全。重点就是明确考点,梳理知识,从知识点形成知识网。历年来会考基础题面广量足,而一些综合题也是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综合应用,因此抓好基础是关键。做到定时间、定内容,明确会考对各章、各知识点的能级要求、变化情况、考试新动向。重点、难点、学生的薄弱点在哪里,就设置怎样的典型性例题和针对性练习,做到心中有数。在复习中,要指导好学生根据考点,整理知识,归纳分类,掌握重点,并通过针对性训练,将单一的知识点形成知识链,构建知识网,使知识系统化。
2.专项训练阶段。纵观近几年来的会考综合题,多数是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综合应用,因此要通过重点知识的专题复习,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阶段所要达到的目的是根据第一阶段中比较重要的学生出错多的问题,通过概括、归纳和总结,进行强化训练,选择典型的习题,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将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再次呈现,进行讲评,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技巧,将知识转化成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和应试能力。这个阶段主要采取“练——评——讲”的复习方法,坚持以学生综合练习为主体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教师通过学生的综合练习,获得学生知识“盲区”的信息,在有针对性的开设专题训练,达到深化知识、扩充知识的目的。
3.查漏补缺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是经过了系统的强化训练之后,对于学生存在的个别问题进行的。这一阶段要以学生自学为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教师个别输导。对学生复习中普遍存在的难理解的共性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题”复习,释疑解难,补缺补漏。特别在复习的后阶段,还要注重各种信息的收集、筛选、整理并及时反馈给学生,还要做好考试前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让学生充满信心。指导学生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将学生的状态调整到最佳状态。
四、精选科学复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
1.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复习记忆方法
面对初中生物会考,每个教师和学生都在找寻一些切实有效的复习记忆方法,结合会考的要求,确保学生能达到较好的复习效果。常用的有理解记忆法、结构体系记忆法、比较记忆法、口诀记忆法、分类记忆法、联想记忆法、联系生活记忆法、化整为零记忆法等。如《绿色植物》这一章中藻类、苔藓、蕨类、裸子、种子植物从生活环境、结构特点、与人类的关系是可采用列表格比较分析,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记忆也深。又如在复习三种血管时,我们从三种血管功能、结构特点、血流速度、分布情况、出血颜色等方面对比。还有在记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时,总结为“一擦、二滴、三取、四浸、五盖、六染、七吸”,大大提高了记忆效果。在实际的复习过程中,有利记忆知识的方法很多,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应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师也应通过研究自己学生的特点,来找出适合他们的好方法。掌握了好的学习记忆方法,可以提高学习兴趣,化繁为简,既能完整地记忆生物课的基本知识,又能提高记忆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重视落实,提高学生的知识积累
为了学生更快的全面掌握全部内容,复习中要注意及时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可以把重要知识点印下来,分发给学生,做到人手一份,要求背会记牢,并安排小组长检查督促,将情况及时向老师汇报。老师则有针对性地抽查,每天抽1--2个人,使复习落到实处,从而提高复习课的效果。
3.重视书本上的插图,指导读图作答
从历年的生物会考试题来看,看图作答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些图像直接或间接来自于课本,这就提醒我们在复习时应重视课本插图的复习。在现行的初中生物课程教材中,有大量的插图。这些插图概括性强、生动直观,是对课本内容的高度浓缩,其作用是语言、文字无法代替的。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重视对图像的复习,指导学生读文对图、看图释文、文图活用、读图解题,使图文结合,提高学生对图像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并要求学生拿起笔,边画边记。尽管学生画出的图不会像生物系的学生那么专业,但在边画、边说、边注的过程中,学生对图中的各种结构印象会深刻许多。
4.通过练与测,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练习题的训练是提高成绩重要手段。在学生练习时,要求学生分三步走:首先学生独立,闭卷完成,对于自己没有把握的在题号前作记号;第二步学生讨论,开卷解决,把问题弄明白,如还不明白,在题号前在再作一次记号;第三步问老师,解决掉后,抽空把这些题拿出来再做,把这些原不会,不懂的题目,弄懂,弄通。每次检测题,基本上都是近来的会考题,并要求学生45分钟内必须完成,以提高学生解题的速度,技巧,提高他们理解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从平时考试情况看,学生的失分原因,除基础不扎实,缺乏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外,相当一部分学生是由于缺乏良好的应试习惯和方法,如审题不清,粗心大意,马虎不规范等原因而造成一些基础题黄金分的丢失。针对这种情况,在复习训练时,采取一些措施,把方法指导,培养良好应试习惯作为一个关键点来抓,如要求学生在任何练习中要做到:能做的会做的题一定要一次性做对;在试题订正中,要求错误答案保留在卷面上,把订正过程写在旁边,说明理由;在试卷评讲中,不断渗透各种题型的审题方法,解题思路等,把不良习惯纠正过来,挖掘其最大潜能,把失误降低到最小限度。
五、关注命题热点方向,及时调整复习对策
面对课程改革的新形势,分析近几年的会考试卷,在复习中应关注以下几个问题:一要关注题目的改装和嫁接,关注课本的插图,联系生活实例来深化知识,提高用生物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要设计适度开放性试题,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来应对开放性试题。三要在复习中渗透课改精神,要重视生物与社会热点事件,初、高中衔接的知识点,来应对创新的素质型新题。如传染病、免疫的知识点常结合当前社会上的传染病出题。
六、面向全体学生,重视临界生转化
一个成绩较好学生要想再提高成绩,难度较大。而提高一个成绩不太突出的学生成绩,只要我们少下功夫就能达到目的。所以在复习过程中要重视这部分学生,可以开展学生结对子的方法进行“一帮一”活动,定期检查,及时通报表扬,激励学生。千万不要把成绩较低的学生当成负担、累赘而抛弃。
七、落实课改理念,重视培养学生能力
篇5
关键词:公开课; 标准; 学案导学; 好课
Open class is equal to "?" Class
Pang Jin-dong
( Shandong Province Lingxian County No. 1 middle school attached school , Lingxian County Shandong 253500 )
Abstract: How to evaluate an open class? Open class for the current existing problems, the author conducted a detailed analysis, and finally make a public class should be a good lesson, and that good class standards.
Key words: Open class Standard Case study guide Good teaching
每年各级教委都要组织不同学科的公开课评选活动,经过评委评选逐级往上推选。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公开课的评选标准也在不断多样化了,正像我们的考试一样,什么样的考试会产生什么样的学生,什么样的评选标准也会产生什么样的公开课,评选标准决定着教师的课堂方向。在这里,我根据平时的上课和听课经验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下公开课的标准问题。
第一,公开课等于彩排课吗?一般每次进行公开课评选之前,老师们都会精心准备,这一点应该是无可厚非的,对教材的熟悉,对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把握,对教学环节的设计,甚至提前试讲,训练自己的语言和前后知识的衔接,这些都是符合常理的,但是,为了增加课堂的精彩环节而做一个课下“彩排导演”就有失偏颇了。有的老师也确实处心积虑、煞费苦心,在课下经过多少次表演练习,然后课堂上也能让学生过一把演员瘾。然而对于听课的老师和评委老师来说,这种演习的感觉实在不怎么舒服。当然,如果设计小品或其他活动,为了不使课堂过于尴尬,提前让学生做一下准备也是应该的,然而在我们追求精彩课堂的时候必须分清主次,不能为了追求华丽而失去课堂改革的本意。笔者认为在这一问题的处理上应该在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和表现欲望。二是通过课堂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比如,我在讲八年级思想品德课《面对发展变化的社会生活》时设计一个学生课下准备的活动,让他们课下搜集近年来我们身边社会生活的变化,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如图片、歌曲、数字对比等,而且要求他们以小组形式在课堂展示时进行比赛,这样,课堂效果很好,而且也没必要再课下反复彩排。三是我们对于新课如果在课下做过多的表演和讲解的话,学生很可能就不会对新的内容有一种期待感和新奇感,课堂上也不会有更大的兴趣了。四是我们不提倡对一堂课在课下做过多的“彩排”,就是为了防止一堂课加入更多的表演成分,只有一节真实的课堂才能真正激发起学生的探究疑惑的欲望,进而实现解决疑惑的目标。
第二,公开课等于电教课吗?我们都知道多媒体课件具有形象直观、内容丰富、动态呈现等特点,它可以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片和图像等多媒体要素的优势,创设与讲解内容先适应的环境气氛和特定的教学情境,起到激发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实效的作用。但是说到底,多媒体教学毕竟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如果我们过分的依赖他,反而会失去传统教学的一些优势,比如减少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机会,减少学生们的动手、动脑的机会等,更何况少数老师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挖掘教材不深,设计问题不合理,单纯地追求好看的画面和视频,导致学生们一节课只对一些画面和视频有较深的印象,在知识、能力、情感方面没有什么收获。其实公开课应该根据其内容来选择一种更合适的教学手段,如果适合多媒体就用,不适合就不用,一旦用了应该充分发挥它的优势。首先,要做到精选幻灯片或视频否则会影响学声自主学习的时间。例如,我在讲《面对发展变化的社会生活》这一节课时,为了节约时间并能充分激活课堂,引发学生的讨论,我截取了一段冯巩小品的视频,课堂效果很好。其次,制作课件一定要为教学目标服务,不能只为了吸引学生的眼球或追求热闹。再次,设计问题要合理,注重引导学生思考,而不应给学生设计过多的固定答案。例如,还是在这一节课中涉及到了盲目从众的问题,我在播放了杨丽娟的视频后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1、你也追星吗?以什么方式追?2、你认为该不该追星?说明自己的理由。(辩一辩)3、应该如何认识和对待?(我来主持)。这样,很多学生在这方面就有话可说了,课堂气氛也随之激活了。
公开课等于活动课吗?公开课的一个重要看点就是学生活动,一节课中如果设计几个学生情境表演,确实能激活整个课堂,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和探究问题的兴趣。不过,现实也存在这样的现象,有的老师为了追求课堂的华丽,追求所谓创新,设计了较多的学生活动,不断的制造课堂里的笑声,却忽视了问题的设计,也忽视了挖掘教材内容,学生和老师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如何表演上了,一节课下来学生收获了什么呢?对于其他听课老师来说,如同看戏一样,过后,没有什么值得回味的。这种注重“形式”而不注重“内涵”的课堂置换了目的和手段的关系,失去了教育的本来意义和价值。我们都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公开课也是如此。一节课采取什么手段和方法,取决于教材的内容和教学的目标,我们只能选取较为合适的,更能充分实现目标的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而不是单纯追求热闹。而且,一旦选取了学生活动方式,无论是小品还是学生情境表演、组织辩论会、小游戏等方式,都应该精心准备。比如小品的形式,虽然小品表演的同学可以有自己的发挥,显示自己的表演特长,但在细节的处理上,教师应该做好精心安排,而不应该全部放手或草率处理。如我曾在《做一个聪明的消费者》中设计了一个小品《如此经营》。在学生表演几个小商贩卖羊肉串时,我为学生设计了这样几个情节:1、他们相互指责对方的产品出现的质量问题。2、不允许挑选,强买强卖。3、消费者有的忍气吞声,有的及时举报,有的大打出手。4、有的商贩贿赂工商人员,暴露质量问题。这样,学生在表演时就感觉既有意思又有内容,同时,教师还可以顺理成章地设计了本节问题,如经营者侵犯了消费者的什么合法权益?经营者应该怎样规范自己的行为?我们作为消费者应该选哪一种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些问题基本贯穿了本节内容。而对于同学们来说,只有认真阅读课本,又要细心观察小品才能解答这些问题。最后可以让表演者现身说法,揭示答案,这样,这堂课加入了学生活动却没有乱而无序的感觉,学生们既体验了活动,又收获了知识,还提高了能力。
公开课等于学案课吗?利用学案导学是现在课堂改革的一个很好的尝试,也是一些地方搞得比较成功的特色。首先,学案导学能够让学生在课前有效的预习课本,把握教材的主要内容,因而,既能让老师从过多的课堂讲授中解放出来,思考血案如何发挥更大的作用,让学生真正有所收获,同时,也把学生从课下繁重的作业中解放出来,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其次,学案导学最主要的成功之处就是及时检测,及时反馈。当然,学案导学也存在着较多的问题,特别是作为一节公开课,设计好和利用好学案,既能够让学生有所收获,又能够激活课堂,应该是较理想的效果,如果达不到这种效果,不如放弃这种形式。比如,我听过一节生物公开课,这节课主要采用学案导学的形式。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学生能做到边听课边做学案,学生收获的知识也很多,能基本掌握本节的知识点。但唯一不足的就是学生没有兴趣,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沉闷。如果对这节课做一个客观的评价,算不算好课呢?显然不算。所以,公开课不能单纯的等同于“学案课”,关键问题是,如果我们是用学案,应该怎么使用?
我认为在公开课中使用好学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使用学案绝对不能设计成同步练习的形式,否则,整节课就陷入了为做题而做题的课堂练习。学案设计的理念直接关系到学案的教学质量。在学按设计中,进行一些巩固练习是必须的,但是,他不同于同步练习。问题探究是学案的关键,知识结构的梳理是学案的重点,阅读思考、质疑是学案的特色,这些都是在学案设计中不能忽略的;同时,针对所学内容指导学习方法,也应该恰当的体现。
2.学案是课本重点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如果体现这一点,就应该需要准确理解和把握教材,无论复制课本还是脱离课本都是不恰当的。
3.学案的利用并不仅仅为了“导读、导听”还应该有“导思、导做”,也不应该排斥课堂活动丰富多彩。所以,使用学案教学不应陷入单一的知识课堂,不能因为使用了学案就在走上知识传授的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