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创意设计范文
时间:2023-11-13 17:50: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文化创意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尽管文化创意为消费者提供的多是创意产品以及文化服务,但是说到底文化创意企业也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因此,文化创意企业与其它类型的产业一样,需设有相应的会计管理制度,以确保企业能够正确建账、科学核算、合理地编制会计报表。通常情况下,我们所见的文化创意企业在会计核算系统中往往会设置五大类的核算科目:第一类是资产类。企业中的资产核算,无非是对企业中的现金、银行存款、投资项目额、应收回的款额、无形资产以及一些固定资产等的核算。第二类是负债类。企业在长期的运转过程中不可能只有存款,不存在负债,每个企业都会有一定量的负债,文化创意创意也是如此。企业中负债主要涉及企业的短期借款、长期借款、需付的账款、工人的工资、应付的税以及企业运转的各种费用等等。第三类是所有者的权益类。这类型的核算主要包括对企业中实收资本的核算、资本公积金的核算以及企业的年度利润的核算等等。第四类是成本类核算,主要核算企业的业务成本。第五类是损益类核算。该类主要核算企业所获得的收入与企业的成本以及企业支出之间的差额。
2文化创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的研究
经过长时期的发展,文化创意企业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存在有一些问题,其中内部控制问题是一项重要的问题。一些文化创意企业未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对内部控制问题存在一些误解,下文从几个方面对文化创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进行了研究。
2.1企业控制环境的失败实践证明,控制环境是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的核心,控制环境能够决定其他控制要素的发挥,对企业的控制目标有着直接的影响。当前,我国文化创意企业内部的控制环境比较薄弱,致使文化创意企业的经济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调查研究显示,控制环境从某种程度上讲是一种氛围,是内部控制其他要素发挥作用的基础。从思想上分析,当前我国文化创意企业中的管理层对内部控制问题的理解存在误区,企业中的内部控制意识未能从根本上引起领导者重视以及关注。从组织上分析,文化创意企业的组织有趋于扁平化以及复杂化的倾向。需要注意到的是扁平化的组织虽然能够缩短信息传递的距离,但是会给内部控制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具体体现在弱化了管理者的监督力度以及控制效果。
2.2企业内部的风险管理机制不完备文化创意企业的管理者在进行内部控制时,通常会对存在风险的环节进行定性分析,但是我们需要明确的一点是即使是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中,对风险环节的分析也只能局限于定性分析,能够进行定量以及概率分析的情况很少。根本原因是企业未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可行性强的风险识别系统,在风险管理机制上仍然处于“救活式”的状态,长此以往,企业管理层中的风险意识显然变得不足,因此也不能够很好地应对来自内部以及外部的风险。
2.3组织内部信息沟通不畅文化创意企业是一项服务性比较强的产业,各个环节的工作都需要全体工作人员全力配合。该企业中会计制度的实施,无论是经济业务的统计,还是各项财务信息的核算都需要相应的部门通力合作,这就需要企业在内部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渠道。但是当前的实际状况显示,我国很大一部分的文化创意产业内部组织混乱,沟通不畅,致使企业中的整体工作效益比较低下。这种现象的存在说到底是由企业内部控制工作不到位而引起的。
3加强文化创意企业会计制度设计与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3.1可以有效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从一定程度上讲,会计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性、综合性强的管理工作,这项工作对职员的要求也比较高。对于文化创意企业而言,加强对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管理以及做好控制工作,能够促进文化创意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无论是文化创意企业还是其它企业,其内部都必须建立一套系统的管理制度,以使会计工作合理地渗透到企业内部管理的各个环节中,进而为发挥会计工作的职能奠定基础。总而言之,做好文化创意企业会计制度设计与内部控制工作,不仅能够改善企业内部的管理经营状况,还能提高文化创意企业的经济效益。
3.2适应了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的要求文化创意企业发展到现在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会计制度,进而为做好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奠定基础。实践证明,会计制度的建立以及内部控制工作的良好进行将有利于文化创意企业科学地进行管理,企业中的经济效益无形中也能够得到提升。现代化企业要想真正成为一个独立自主、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就必须建立完善的财产核算制度、内部管理制度以及会计审核制度等。文化创意企业中会计制度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企业做好政企区分工作。
4结语
篇2
“文化+产业”促进其他产业品质提升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文化元素已渗透并贯穿于经济社会各领域各行业,呈现出多向交互融合、全面渗透态势。“十三五”时期,应突出文化元素作为重要新兴生产要素的功能,以文化创意拓展“中国生产”的可能性边界,提高经济潜在增长率,为此,要深入挖掘中华文化、地方特色文化、流行文化、生活文化和域外文化,大力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把文化旅游业、创意设计业、休闲体育业、创意农业等培养成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创意、设计和品牌培育等手段全面提升一、二、三产的发展质态和产业核心竞争力。
以产业融合塑造先进制造业新优势。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积极丰富制造业、加工业等行业产品的人文内涵。坚持以发展绿色、节能、环保、智能、可靠和时尚等高品质生活消费品为重点,推动消费品工业向创意创新创造转型。把先进设计思想和理念融入于产品和服务研发设计之中,着力加强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需求、新营销等设计应用研究,加快促进工业企业与设计服务业的对接合作。培育品牌文化内涵,健全品牌价值体系,形成一批综合实力强的国际知名自主品牌。
以产业融合深化旅游文化内涵。加强对传统文化、民间艺术的研究挖掘和开发,积极探索文化遗产利用的新形式、新途径,鼓励对文化遗产、工业遗产、农业遗产和文化景观等进行合理保护和开发利用。丰富创意和设计内涵,积极开发养生、运动、娱乐、观光等多样化、综合性旅游休闲产品,着力建设一批休闲街区、特色村镇、旅游度假区。
以产业融合培育农业新业态。挖掘传统农耕文化、农村生活方式和农业生态资源发展创意农业。通过土地规模流转和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运用创意设计助推特色农业和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推进现代农产品专业市场的升级换代,促进特色农产品的推广交流。推进地理标志产品、道地药材、民俗文化、农林园艺、农事科普深度融合,发展创意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和科技农业。
以产业融合拓展体育产业新空间。加快推进体育与创意、旅游、会展、休闲娱乐、地域文化的融合发展,把文化、创意、科技等元素引入体育场馆和健身服务企业建设。创新场馆运营机制,发展集体育培训、竞赛表演、休闲娱乐、健身旅游为一体的体育综合服务。培育和引进国际国内一流品牌赛事,着力打造影响力大、参与度高的体育精品赛事和节庆体育活动。加快体育用品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研发,提高体育衍生品的创意和设计水平。
“文化+互联网”助推文化数字革命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基础设施强势突破,“互联网+”的分工体系使大规模社会协同成为可能,推动传统行业加速拥抱互联网。“文化+互联网”就是要主动链接互联网,更加注重基于网络的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的创意创新。
“十三五”时期,要用“文化+互联网”,做活存量、做足增量,向上云化和大数据化,向下O2O化;用“文化+互联网”,激发文化消费意愿,打通文化产业链,推进跨界融合;用“文化+互联网”,加快推动文化创意产品和设计服务的生产、传播、消费的数字化、网络化进程,打造内容集成和数字传输综合平台,加快双向深度融合,推动文化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业态创新和服务方式创新。一是高度重视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可穿戴设备等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文化生产工艺、业务流程、服务手段、营销渠道和消费方式创新。二是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挖掘整理消费者特征数据、规模数据、情感体验数据和定价数据,实现精细化内容与用户的无缝联结,推进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模块化生产,改进文化产品定价机制。三是引导文化企业树立数据理念,开展数据经营和管理,培育大数据入口、数据存储和加工文化企业,以满足个性化社会消费和创意设计产业需求为导向,支持C2B、O2O、众包、众筹等电子商务模式创新。
“文化+资本”培育文化金融产业
产业发展需要金融机构助推、资本市场支持。推动“文化+资本”,实现文化产业与资本对接,是解决文化企业融资问题的内在要求,是有效配置资源、增强发展活力和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是实现规模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十三五”时期,应重点关注以下领域:一是互联网金融和艺术品金融化发展,积极培育文化众筹、文化众创等文化互联网金融工具,支持股权众筹平台和众筹项目企业登记注册;二是推动社会化文化金融创新发展,包括机构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融资模式创新和服务模式创新等;三是重视构建文化金融产业链,形成集服务平台、信贷、信托、基金、担保、评估、产品设计、交易、专业服务等为一体的文化金融分工协作体系;四是完善文化金融发展政策,包括支持金融业扶持文化企业发展的政策、无形资产抵押政策、互联网金融发展政策、鼓励文化企业直接融资政策和文化金融机构扶持政策等。
“文化+科技”抢抓新科技革命机遇
文化创意与科技创新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科技创新为文化创意提供载体和手段,文化创意为科技创新提供舞台和空间。
篇3
论文关键词:工学融合;办学模式;课程教学改革;工作室;创新能力
近20年是我国建筑装饰业迅速发展的20年,根据《中国建筑装饰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建筑装饰行业到2015年工程总产值力争达到3.8万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2.3%左右;行业从业人员将达到1800万人以上。到2015年,建筑装饰行业从业者队伍中,受过系统高等教育的人数力争达到250万人,比2010年增加100万人,年平均增加20万人。每年新增从业者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员争取占到50%左右。”建筑装饰行业的迅猛发展要求全面提高行业整体素质,迫使从业人员不断更新知识和观念,提升业务技能,也为高职教育发展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建筑装饰工程类专业已经成为热门专业,如何办好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是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和大胆探索的工作方向,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在过去三年里,对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发展做出了一些探索与实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工程类与艺术设计类专业办学模式的融合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属于土建大类设计小类专业,与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设计技术等专业同属于这个小类,国内开办这些专业的院系主要分两类,一类是工科类院系;一类艺术设计类院系,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办学模式与文化,工科类办学模式参照工科专业实践模式,以技术操作为主,缺乏创意教育环境与手段;艺术设计类办学模式重视对造型与表现的教育,缺乏行业技术标准、工程管理意识,均有较大的局限性。另外,两种类型都缺乏对行业环境的认识,对设计与施工业务流程、工作成本、团队合作、客户沟通等职业素养也难以在实践性课程中充分体现,因此,高职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必须走两种办学模式融合的道路,并不断创新,形成适合于当前建筑装饰行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两种模式的融合首先反映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学生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的定位,课程设计与实践体系的建设均要依据于此,教学团队与行业专家共同通过工作分析会的方式对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进行讨论,将设计师助理和工程监理助理作为该专业毕业生首次就业岗位的目标,对岗位技能与素养进行提炼,设计方面的技能与素养和工程管理方面的技能与素养将会得到具体化,在比重上可能每个学校会有所不同,但是两个方面的能力培养必须并行,这是建筑装饰行业普遍的要求,也是建筑装饰行业又便于土建工程行业的区别所在(土建行业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分离)。按照柳州城市职业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在第五学期分为设计与施工两个模块,即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发展情况选择不同的岗位发展方向,但是基础技能与素养是均需要具备的,只有按照这样的设计思路才能保证两种模式的融合。
其次是实践性环境构建,即满足于设计、创意、表现的实践环境与满足于施工工艺实践的环境同步发展,不能偏废一方,我们在很多院校看到的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实训室均以设计类实训室为主,施工工艺实训室的建设相对滞后,更多的院校的是把施工实践寄托于校外企业和实际的施工场地,稳定性不够,学生应该在校内就能够经常接触到装饰工程中常用的装饰材料和施工技术,具备了一定的施工技术知识才能完成行之有效的设计方案,所以实践性环境构架的合理性是确保两种模式融合的关键点之一。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在2010年获得了自治区示范性实训基地-建筑装饰工程实训基地的建设项目,构架了由六个实训室组成的大型实训基地,包括建筑CAD实训室、三维造型实训室、工程制图实训室、创意模型设计与制作实训室、建筑装饰工种实训室、灯光照明系统设计与展示实训室等,涵盖装饰工程中设计与施工的主要工作流程,教师与学生在该基地即能完成人才培养中的主要技能实践工作。
第三,师资队伍的综合性构架与建设是保障两种模式的核心工作,由于两种办学模式自身的历史背景,往往工科类的院校缺乏创意设计类教师;艺术设计类院校缺乏工程技术、工程造价、营销与服务等类型的师资,教学团队的中教师专业来源的单一化严重制约专业建设的发展,并影响整个团队的发展与办学方向的决策,形成一个,结构合理,专业来源广泛的教学团队十分重要,是今后专业发展的根基。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建筑装饰教学团队经过三年的发展,形成了一个包括有建筑空间设计与表现、水电路设计、工程施工与管理、工程预算等专业领域的教师,80%的专任教师具有室内建筑设计师、景观设计师、计算机辅助设计AutoCAD高级应用工程师、高级装饰美工、建筑行业工种考评员等行业资质。
缺少其中一个方面都有可能使得两种模式的融合成为纸上谈兵,难以实施,只有将以上三个方面落实才能保障两种办学模式的融合,为今后的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以课程教学改革落实工学融合的办学理念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办学理念的真正落实体现在每个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如何体现工学融合的办学模式,首先要从课程标准修订入手,构建适应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突出实践操作能力,融入岗位职业规范,在考核方式上,推行校内考核与企业考核、岗位资格标准与课程内容相结合的考核体系;在教学方法上坚持以真实任务项目为主,开展项目式教学法,以精品课程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教学改革。
为了推进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全面实现工学融合的教学模式。柳州城市职业学院艺术与传媒系提出了“教学内容真实化、教学形式项目化、专业技术标准化、创意风格多元化”的教学改革理念。并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找到突破。
(一)坚持“项目进课堂”的教学改革
常见的设计类专业学生实训可以分为“假题真做”、“真题假做”、“真题真做”,大部分院校的课堂实训基本上以“假题真做”和“真题假做”为主,“假题真做”一般由教师命题,要求学生完成一个不具有商业意义和行业要求的设计项目;“真题假做”是把一个已经用于商业市场的已有项目让学生重新体验设计的过程。这两种实训模式是学生专业实践初期阶段的必要实训模式,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不能按照企业所要求的典型工作任务的完成时间、方案质量和技术指标来要求学生,这是造成学生日后进入企业以后难以适应岗位要求的原因。因此必须扩大“真题真做”实训项目的比例,我院艺术与传媒系的改革尝试是在设计类专业学生进入二年级开始,所有技能型课程均要求实训项目的全真实任务实训课时不少于整个课程实训课时的80%,让学生在毕业实习之前就完成了20个以上的真实实训项目,对企业在设计项目中工作时间、工作效率、设计和制作质量以及相关技术指标有切实的体验,通过真实的项目训练形成企业工作的方式。
(二)积极推进“企业文化进班级”
学生职业素质不高与学生对企业文化的体验和理解不足有一定的关系。创意设计类企业由于是知识型企业,所以比较注重员工自身的发展,企业对员工个体的创造性能力和文化素养有一定的要求,平时工作的组织形式和员工管理形式也与一般生产性和经营性企业不同,学生在校内课堂上提前体验企业文化对今后进入该类企业有较强的优势。
企业文化的教育主要从平常的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入手,对学生的着装、语言、礼仪,以及课堂环境进行具体和规范化的要求和改造,以建筑装饰工程企业为典型,将这类企业的企业文化要素引入课堂。首先,对常规的教室和实训室进行企业化氛围营造,突出创意交流和任务管理功能的设计,使得学生进入课堂犹如进入企业。其次,对学生的着装提出要求,适应创意性企业的特点,形式上不要求统一,但要求庄重而有亲和力,可以适当施展个性和品位,以及作为知识型企业相应的礼仪素养要求。第三,将创意性企业工作形式引入课堂,改变常规课堂教学师生台上台下的关系。
(三)将职业素养融入学生专业成绩评价体系
过去的学生专业成绩多以作品和技术论英雄,以设计类课程为例,我们常见的学生专业成绩考核形式是以学生在每个专业技能课完成的最后一个设计作品或者项目方案作为该门课程的期末考试成绩。为切实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就不能以最终“文本式”的作业作为学生专业学习结果的唯一评价指标,而是要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意能力、沟通意识和表达能力、团队协作意识等指标纳入学生专业成绩的评定,而不是将这些职业素养的教育和考核单列出来,应该融入到每一门课程之中。柳州城市职业学院艺术与传媒系在每门设计类课程中不同程度的改造了学生专业考核的指标,促进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以《住宅装饰设计》课程学生成绩考核体系为例,学生综合成绩总评由实训项目平均分和职业能力分组成,前者占80%,后者占20%,职业能力考核指标包括行业意识与学习态度、实训项目完成量、工作效率、信息收集能力、团队合作、沟通与表达等,事实上在这样的考核体系中获得优异成绩的学生一定得到企业的青睐,在职场中占有一定的优势。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作为突破点,在每个阶段确立几门专业课程作为重点建设课程,通过课题研究带动教学改革,以校本教材开发为课程改革固化成果,扩大影响,推动其它课程的改革。
三、通过创意型工作室实践方式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与创新能力
创意型工作室是校内学生专业实践进一步拓展、自主承接项目和创业实践的舞台,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也做了大量的研究与实践,但依然存在很多认识上的误区,事实上高职教育所倡导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设计和专业实践模式并没有真正在这些工作室中得到体现。要切实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将真实任务和企业文化有效的融于工作室的专业实践中,工作室环境的专业实践模式改革与探索是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十分重要的途径。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艺术与传媒系近年来积极推行创意型工作室建设与专业实践模式的研究,大部分专业教师参加了广西教育厅新世纪教改工程项目课题《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创意型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开发与研究》,主要改革成效体现在解决了传统创意型工作存在的缺乏企业环境创设,缺乏对业务流程、技术岗位、技术标准的设计与管理,缺乏创意思维激发的手段与过程,缺乏企业文化环境构建等问题,有针对性的设计和开发了一批创意型工作室,为学生提供企业化或企业模拟的专业实践基地。
篇4
【关键词】海报设计 视觉语言 文化表达
海报设计艺术的兴起和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欧洲,艺术家主要通过视觉影像和图形设计,以纸质印刷为媒介向社会大众传达公共信息和思想观念。设计内容涵盖社会生活中的商业、政治、文化和艺术等层面。海报不仅引起人们的关注和理解,更是一种艺术语言载体,记录着一个国家的民族传统与社会文化,凝聚成一个时代的缩影。历经一个多世纪的演进,视觉艺术的形式和传播媒体呈现多元化,数字影像与网络平台的普及,使得图像和文化信息的交流更为直接和快捷。海报已然成为传统的平面设计艺术形式,但新的设计媒介并不能完全取代海报,它仍以能够让人们亲近的尺寸和距离、鲜明的视觉表现力和相对低廉的制作成本继续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着传播文化和艺术的角色。
一、海报设计的视觉语言
海报设计艺术是通过平面的视觉语言传达特定的主题和信息,即图形与影像、文字字体、色彩三大视觉设计元素。海报设计是根据主题内容将文学语言转换成图形语言的艺术,在转换过程中必须要构建与主题内容相对应的视觉符号,形成从文学叙述到图像表达意义的视觉语言。早期的海报设计以绘画插图为主,随着数字影像技术的发展和图形设计软件的应用,海报的视觉形态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图形创意设计呈现出大胆的想象和逼真的视觉表现,各种“蒙太奇”式的设计手法打破了平面图像的维度和时空的局限。现代海报设计传达给大众的是更新奇、变幻的视觉效果。全球化的经济体系和网络信息的快速传播,要求视觉设计可以满足跨越国家、地域文化的障碍。追求国际化的设计语言和电脑软件合成的视觉效果一度成为平面设计的主流,地域特色和民族性的视觉符号却被一些设计师所忽略甚至排斥。海报设计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缺失民族个性和地域文化就会缺乏独立的审美特性和持久的艺术生命力。
二、海报设计艺术的文化表达
依据海报传播信息的分类,可分为商业性海报与文化性海报两种类型。文化性海报设计的内容触及社会文化生活的丰富层面,如大型文体活动、社会热点文化事件、社会文化新思潮与观念、文化与艺术展览等信息的传播。恩斯特·卡西尔提出文化论,“人是符号化的动物,人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是由符号形成的,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又都形成了文化。人类不仅生活在一个自然的世界中,更生活在‘文化的世界’中。从建筑到器物,从抽象的道德到具体的法律,从艺术宗教到科学技术。文化就是人类的生活方式!”海报是为“人”的社会生活服务、向人们传达“美”的设计形式。海报设计师依照主题内容发现和提取相对应的文化符号并转化为海报设计的视觉语言。视觉语言是海报设计固有的组成部分,主题意义与文化符号之间存在的关联性是海报设计视觉语言的支撑点,也是设计的创意思维所在。忽略了深层的文化属性,一味追求“全球共通”的视觉语言只会让海报设计流于表面的时尚潮流,缺乏深刻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商业海报是商业广告体系中的传播媒介,企业文化和品牌形象的传播通常是商业海报设计所要解决的问题。隐喻和象征的诉求方式普遍存在于现代广告创意设计之中,设计师应该通过对企业文化或品牌个性的准确理解,在社会生活和人类行为中找到相关联的文化符号并转化为商业海报的视觉语言,最终完成广告的诉求。
三、中国海报设计艺术的文化传承与表达
近年中国保持着经济高速发展、城镇化快速推进的态势,建设“国际化都市”的目标深深影响着城市建设的理念和社会生活的状态。“国际化”的潮流同样影响着中国创意设计行业的发展方向。中国的海报设计师也一度追求国际共通性的视觉符号和设计风潮,削弱甚至忽略中国本土文化的视觉语言。我国拥有悠久、丰厚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传统,设计师应该根植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发现对现代设计视觉语言有意义的文化符号,创造出真正的“中国设计”,才能在全球化的融合与交流中树立鲜明的民族个性,完成文化的传承与拓新。
值得借鉴的是,在东方文化背景下的日本设计大师们已经实践出了一条注重本土文化的传承与表达又兼具国际化的设计之路。以龟仓雄策、田中一光、福田繁雄为代表的平面设计大师,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将日本传统图案和浮世绘艺术融入现代图形创意设计中去,追求简洁素朴、宁静空灵的美学意境,对现代日本海报设计带来本质性的影响。面临国际化的潮流,以三木健、原研哉、佐藤卓为代表的新世代设计师,秉承了将日本传统文化元素与自身个性化设计语言相结合的设计理念。三木健将日本古建筑中的格、柱、壁、段等结构元素转化为海报设计中的创意图形,在平面之中创造出兼融二维和三维空间的个人化的视觉图形语言。原研哉结合日本传统和室中“空”的审美趣味,在海报设计中营造出虚空之境和禅意之美。
靳埭强是华人世界中较早尝试将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和传统艺术符号应用在平面设计之中的我国香港设计大师。他是最早把中国传统水墨画法融入现代海报设计中去的设计师,浓淡相宜的笔墨意趣传达着中国文化艺术的生动气韵;他还独创将中国“器物之美”换化为海报的图形语言,化物为意、以物载艺。平日收藏的顽石、古砚、断尺等器物都被他顺手拈来,自然天成出海报古朴、凝练的视觉语言和高雅的艺术品位。
结语
在世界文化趋于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如何保持艺术设计的独立性,创作具有审美个性的作品是中国设计师面临的课题。来自不同地域和民族的设计师应该接受多样化的视觉语言,并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的表达方式。在本土传统文化中探寻与设计主题相关的符号并转化为视觉语言,创造出具有民族审美观和文化内涵的海报设计作品。“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民族文化的传承与表达应该成为现代海报设计艺术的精神追求。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现代平面设计史[M].广州:新世纪出版社,1999(4).
[2]朱锷.日本海报设计的形态[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1(1).
篇5
一、文化营销的理论基础
1. 马斯洛需求理论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的需求可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随着消费者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消费者的购买能力、生活需求、生活质量也不断提高,人们的对产品的需求将要从满足基本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上升到尊重需求、精神需求。消费者从看重商品的使用价值慢慢向看重商品的文化价值转变,消费者在选购商品时越来越重视商品造型、包装、色彩等外观美,注重商品式样是否流行,是否有个性,是否有品味等文化内涵。文化经济时代,产品的文化价值和文化内涵是一种标志,是消费者追求文化精神满足的重点,而不简单地满足于物美价廉。
2. 顾客让渡价值理论
欲将取之,必先予之。菲利普・科特勒提出的“顾客让渡价值”理论,是文化营销的又一重要理论基础。顾客总价值与顾客总成本之间的差额就是顾客让渡价值。其中,顾客总价值指顾客购买某一产品与服务所期望获得的一组利益。它包括产品价值、服务价值、人员价值和形象价值等。顾客总成本指顾客为购买某一产品所耗费的时间、精神、体力以及所支付的货币资金等,顾客让渡价值的大小决定了顾客满意度的高低,从而决定了顾客忠诚度的强弱。顾客让渡价值理论的意义在于,企业必须构造完整的产品价值链,从整体顾客价值着手,在顾客心中实现准确定位。在顾客总成本不变的基础上, 可以通过增加产品价值、服务价值、人员价值、形象价值, 从而提高顾客的让渡价值, 来增加顾客的满意度。而产品价值、服务价值、人员价值、形象价值正就是国际贸易营销中的文化因素。
3. 产品理论
产品理论也为文化营销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菲利普・科特勒在《营销管理》中指出,产品分为5个层次, 分别是核心产品、基础产品、附加产品、期望产品和潜在产品。生产技术的迅速推广和竞争激烈的市场迫使厂商的生产流程标准化、产品定型化,核心产品的差异性越来越少。因此,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就不能仅靠核心产品本身,而要提升产品层次,增加附加产品和心理产品,如品牌、形象和质量保证等,这些有形或者无形的东西所承载的就是文化的力量,是企业获得并保持竞争优势的主要方面。同时,企业对于产品文化价值的发掘与创造所花费的成本远远低于技术创新与改造的成本, 并且产品中的文化价值也很难为竞争对手所模仿。
二、国际贸易文化营销的内涵和特点
1.广义的文化营销
文化营销从广义来讲,就是利用企业文化力进行营销,内塑文化营销理念,外塑文化营销形象,使两者在具体的市场运作中,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营销模式。它通过激发产品的文化属性,构筑亲和力,把企业缔造成为文化沟通的主体;通过与消费者与社会文化的价值共振,将各种利益关系群体紧密维系在一起。它不是通过优惠或让利的方式推销自己的产品,而是借助文化的力量达到营销的目的,在对消费者的文化引导中最终影响人们的购买行为,使顾客在享受文化熏陶的同时完成购物过程。
文化营销的核心在于寻找为顾客所接受的价值观念作为立业之本,从而促进顾客对整个企业包括其产品品牌的认同,它寻求的是顾客与企业价值的共鸣,使顾客在购买、消费产品的过程中体验到与众不同的物质和精神的双重享受。
2.国际贸易文化营销的内涵
国际贸易文化营销则重点强调,在开拓海外市场,从事国际营销活动的过程中,外贸企业以文化力作为营销利器,结合本国的历史文化特征,赋予产品一定的文化符号并延伸出品牌的文化内涵,并且在产品的设计、生产、包装、仓储、运输、市场推广、销售渠道等各个贸易环节进行有效地贯穿和体现。国际贸易文化营销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它应当包括内外两个链条的同时发展和融合。
一是内部经营体系包括:产品文化营销、品牌文化营销、企业文化营销三个层次。其核心是企业根据长期的贸易和经营经验所确定的企业核心价值观,这种核心价值观念或文化理念是在特定国外市场环境中,以企业文化、国外消费文化为根本,运用企业创新能力构制的一个复合体。企业通过把核心价值观贯穿到营销的各个环节,构筑一个企业整体形象,让国外消费者从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到对企业的信赖再到对产品的忠诚,最终达到占领目标市场的目的。
二是外部贸易体系包括:产品的设计与包装、产品的仓储与运输、产品的市场推广与销售渠道三个层次。文化在上述主要贸易环节中成为创造价值并获得价值最大化的关键要素,贯穿于整个国际贸易活动中。其中,不仅生动地体现着产品文化的创造力、品牌文化的吸引力以及企业文化的生产力,同时也反映出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凝聚力、向心力以及与他国文化的融合力。内外部两种文化营销体系的有效结合和相互推动,将为外贸企业在国家贸易价值链中的价值增值以及变比较优势为竞争优势创造最大的动力。
3.国际贸易文化营销的特点
(1)时代性。文化营销作为一种价值性活动总是反映和渗透着自己的时代精神,体现出时代的新思想新观念。国际贸易文化营销只有不断汲取时代精神的精华才能把握住社会需求和国际市场的商机,才会赢得国外消费者的青睐。
(2)地域性。 国际贸易文化营销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其营销实践应以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文化特征为依据,采用不同的文化营销模式。不同国家的消费者长时间感受本土文化熏陶,具有不同的社会文化特征,并在语言文字、传统习俗、价值观念等方面规范着消费者的行为。外贸企业在营销活动中一定要考虑到跨文化的特点,做好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交流,消除文化障碍,才能较好地推行文化营销的策略。
(3)互动性。文化营销实质是企业与消费者互动的文化交流。国际贸易文化营销的目的是以企业核心价值观念沟通企业与消费者,降低二者文化冲突,达到价值共识。企业在传递某种价值观念影响消费者的同时,消费者的文化需求与行为也会影响企业文化营销的策划,即企业与消费者在文化层面上相互作用。所以,有效的文化营销能体现外贸企业、国外消费者、国际市场环境的三方诉求,实现外贸企业与国外消费者的“双赢”。
三、国际贸易文化营销在开拓海外市场中的重要作用
1.建立自有品牌开拓海外市场
我国外贸企业进行海外市场开拓时最突出的问题是缺乏自主品牌,没有自己的特色。文化营销有利于品牌的建立传播,帮助企业形成独特的品牌文化,提升企业品牌价值。营销离不开文化,品牌经营则更主要的是文化价值的发掘与传递,文化营销是市场营销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结合的纽带,利用文化营销可以加强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人文联系,拉近品牌与公众的距离,强化品牌在国外消费者心理上的认同感并产生共鸣,使其能快速而持久地认可并接受企业的产品,从而赢得顾客群和提升顾客的品牌忠诚度。在不输产品功能品质的同时又具有强烈的文化色彩和情感承载的品牌,才能使我国的出口产品具有竞争力和生命力。
2.满足高端市场消费者需求
现代的产品观念已突破了传统的产品观念,它不仅仅是一种有使用价值的有形物质, 满足消费者物质上的需求,还是一种高附加值的无形产品,给予消费者心理和精神上的满足。越是高端市场中的国外消费者就越看重产品所赋予的承载的文化内涵和附加价值,文化营销正是适应了这种产品概念和消费趋势, 使产品有可能超越其物质意义而成为某种精神的象征,从精神方面充裕和丰富产品的价值,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情感需求。
3.实现贸易价值链拓展
所谓产品价值链,是指产品进入最后消费领域前所经历的阶段或环节,多数产品的价值链通常包括研发、生产、营销三个阶段,一般来讲,越是处于价值链两端的生产环节,附加值通常越高,即价值链的上游和下游具有较高的附加值,而中间部分的附加值较低。我国主要处于价值链中的生产阶段,缺乏创新和营销力度,被动接受海外加工订单,产品同质现象严重。我国玩具产业研究小组于07年1月完成的一份报告中显示,虽然全球75%的玩具在我国生产,但由于缺乏品牌支持,国内大多玩具厂商是以为跨国公司巨头们“打工”为“生”,很多玩具都以贴牌加工生产的方式才能进入国际市场。开展文化营销可以促使企业准确定位市场开发出具有差异性的特色产品,摆脱为他人做嫁衣的尴尬境遇。
综上所述, 实行文化营销可以给消费者和企业同时带来价值增值,实现消费者和企业的双赢,在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文化营销是我国外贸企业的必由之路。具体理论概括如下表1所示:
四、国际贸易中成功文化营销的策略
1.深入研究国际贸易客户所在国家和地区的文化
外贸企业在进行海外市场推广时,应对目标市场进行深入调查并对企业和企业产品文化内涵的发掘,找出企业及其产品与目标市场消费文化的契合点, 这个契合点决定了企业在文化营销中的文化定位,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进行识别文化差异,只有独树一帜才能引起消费者的兴趣; 然后从企业的形象及企业产品的各个层次赋予企业产品消费者认同的文化价值, 这样的产品也才能真正被消费者所接受。由于国外消费群体文化背景的多样性,充分的市场细分和文化差异的识别能够帮助外贸企业针对不同的目标采用有针对性的、差异的文化营销渗透方式。
2.推行文化创意,提升进出口环节中的价值
产品是企业文化营销的终极载体,没有好的产品再好的宣传都将是徒劳的。在产品的设计、生产、包装、经营的活动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发挥文化在产品创意设计中创造价值的能力,即文化创意力。创意力特别是在广告创意设计、艺术产品、网络游戏产品、工业产品设计和娱乐产品拥有强大的优势,是这些文化产业产品的财富源泉。而在欧美发达国家创意早已成为涉及众多领域产品更新换代和提高产品附加值的产业。因此,在国际贸易中我国进出口企业应注重发挥文化在产品创意设计中创造价值的能力。同时,企业要充分发挥文化在贸易领域创造价值的作用力,包括商品储存运输、包装、渠道等等方面。特别是包装文化在提升商品价值方面非常重要。包装设计是体现产品核心价值理念的重要手段,也是进行文化营销的重要策略。如国内的“石头记”从字义、字形、商标设计、色彩选用等使消费者产生联想,把《红楼梦》的浪漫与古典融入现代饰品文化,在消费者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获得较好的市场。
3.塑造传奇故事,让产品成为传说的主角
外贸企业提升品牌文化内涵以及产品文化价值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塑造传奇故事,有时一则产品本身的小故事比硬性广告更让消费者印象深刻。例如我国的名茶“雾里青”,它的名声大振与200多年前轰动欧洲的一起沉船事件密切相关。1738年,远洋商船“哥德堡号” 在欧洲瑞典哥德堡建成下水。每次返航,“哥德堡号”都会满载着来自东方的珍珠、香料、丝绸、茶叶归来,而茶叶中最为珍贵的就是雾里青,其价与珠宝相当。1745年,满载着货物的“哥德堡号”在返航途中不幸触礁,沉入海底。200多年后,瑞典的海洋考古专家对这艘古商船进行打捞后发现,被海水淹没了200多年之后,这些用锡纸严密包装、在海底与空气隔绝的已经失传的茶叶仍然能饮用。随后瑞典人重造哥德堡号,再次踏上海上丝绸之路,而“雾里青”经专家的努力也终于重返人间,哥德堡号与雾里青得以续写历史传奇,让雾里青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名茶,更是历史的见证,从而轻松打入国际高端市场。
4.结合民族文化和传统,用品牌的历史积淀增强国外消费者的信赖感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而从未间断过的国家,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近年来,我国的民族音乐、民族戏曲、民族武术等在海外大受欢迎,充分显示出了中国民族文化在国际市场上的独特魅力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事实上,外国人历来对神秘的东方文化充满好奇和向往,这为中国民族文化通过文化营销推向世界提供了坚实而又庞大的市场基础。最有这方面优势的应当首推中华老字号,可是国内有一千多家老字号,却只有不到10%蓬勃发展,很重要的一点是他们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品牌优势进行文化营销。
我国的老字号中也有成功的案例――同仁堂。如今同仁堂在其落户的9个海外国家和地区,几乎都是当地最大的中药店,装潢讲究,体现出中华传统中医药文化的气息。作为一个生产中药产品的中华老字号,同仁堂将海外开店、中医药史展示、中医坐诊与售药相结合,通过给消费者一个直接了解中药的环境,增强其对中药的信任和用药习惯。它带给消费者的不只是一种产品,而是一种文化―― 重义、爱人、厚生的文化。值得一提的是强调历史传统并不代表一成不变,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以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导向才是重点。国内企业在进入国外市场时更要尊重目标市场文化传统,以同仁堂为例,若要进入欧美市场,除了要让患者药到病除,心服口服以外,更重要的是通过权威的国际认证(如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认证)从法律和科学的高度为中药进入国际市场扫清障碍,增强目标市场文化认同感。
篇6
关键词:构成 图形 创意 创新
Abstract :Raising of innovative idea in graph teaching The key of the graph creativity teaching is the innovative idea, and the innovation is the graph design’s soul. It mainly discusses three aspects including intuitive thought, radiation thought and abstract thought. It further analyzed methods of the graph creativity design, which are Association and imagination. At the same time, it pointed out the important use. Finally, it elaborated the raise way of the innovative design, so that it would better serve for the teaching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Keywords: Graph; Innovative; Creativity
一、引言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跨文化信息传播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应用方式,跨文化应用给图形创意设计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也从侧面说明了图形创意的意义所在。世界各国的平面设计家无不都是图形创意的大师。如:日本的福田繁雄与德国的岗特•兰堡(Gunter Rambow)及美国的西摩•切瓦斯特(Seymour Chwast)等都创造了无数优秀的图形作品,作品中透漏出的独特的创意点,或给人以反思、启发,或给人轻松、幽默,引人斟酌与体味,他们都力图通过设计创意表现个人独特的艺术思想、意识观念和形态立场。因而,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也应当把它作为教学的重点,努力加强学生图形创新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强烈的创新意识。
二、图形创意教学中的创新思维
图形就是具有文字语言的内容、类似绘画影像的形态,在传播领域传递信息的视觉形象,而图形创意就是以图形为元素,通过一定形式的构成以及规律性变化,赋予图形本身深刻的寓意和更宽广的视觉信息的创造。也就是说图形的内涵或外在形式要具备一定的创意、创新性,而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就应该培养创造性的思维。一般来说,图形创新思维主要包括直觉思维、发散思维和抽象思维等。
1.直觉思维。直觉思维是指不受某种固定的逻辑规则约束而直接领悟事物本质的一种思维形式。直觉思维是图形创意思维很重要的一种,在他的指引下,往往是直接捕捉形象,没有明显的分析活动和严密的逻辑推理,而直接将某一抽象的概念进行物化,转化为图形符号,比如多子多孙这一抽象含义常常用百籽石榴图形来进行设计,而佛手就可以表达多福的含义,这也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具有中国文化厚德载物的包容精神。
直觉思维是我们中国传统思维的核心,我们可以从很多中国银行机构的天圆地方的铜钱造型及民航标识中鸟文化图腾的崇拜中看到,都是由中国的直觉思维习惯造成的,直觉思维根植于中国文化传统。
2.发散思维。发散思维也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扩散思维、求异思维等,发散思维是指通过对信息的加工,从已有的信息产生多种多样的信息,如:采用头脑风暴法来进行设计构思。其特点是敞开思维,将各种设想在相互碰撞中激起脑海的创造性风暴,产生尽可能多的想法,甚至产生一些奇思妙想,如:靳埭强先生为香港福多多餐厅设计的标志,是一个笑眯眯的卡通形象,为了配合各种促销活动,将形态进行发散思维的提升,设计了一系列不一样的笑脸,有不同的形象,如:设计成父亲、母亲形象等,新鲜、有趣味,带给人们更多的欢笑,深化了企业文化内涵。发散思维可以使设计思路活跃,思维敏捷,设计方法多而新颖,能提出大量可供选择的设计方案建议,使问题奇迹般地得到解决。
3.抽象思维。抽象思维是人们在认识活动中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对客观现实进行间接的、概括的反映的过程,属于理性认识阶段。科学的抽象是在概念中反映自然界或社会物质过程内在本质的思想,它是在对事物的本质属性进行分析、综合、比较的基础上,抽取出事物的本质属性,使认识从感性的具体进入抽象的规定,形成明确的概念。 也就是说抽象思维是以概念包括语言、文字、数字、符号等为起点去进行思维,进而再由抽象概念上升到具体概念,是用抽象的概念、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不同于形象思维,它是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来解决问题,因此,创意设计中形象思维是主导的,信息和概念、理论都要由具体形象表现出来,但这绝不是说不需要抽象思维,最初对信息的理解,象征图形形象的开发、挖掘都离不开抽象思维这一关键性的过程。
培养良好的抽象思维能力需要我们积累丰富的感性的形象、具体的材料,这对抽象思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们是抽象思维的基础,也是检验抽象思维结果是否正确的重要尺度。
三、图形创新设计思维的方法
图形创意设计思维的方法分解开来说主要包括联想和想象,它们是图形创意思维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首先,通过联想我们可以获得图形创意的基本元素,也就是获得了创意的素材这是创意过程的前提,在联想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对现有的素材发挥想象进行处理,创造出符合创意要求的形象,进而完成图形创意。
1.联想。联想是根据一定的相关性从一事物推向到另一事物的思维过程,联想可以是由点及面的联想,也可是由点及线状的联想。比如由圆形联想到圆盘、圆脸等的形态。这是面状的发散联想,或者由圆脸想到圆盘再由由圆盘联想到食物,再由食物联想到做饭的师傅及餐厅等,而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线状的联想方式。图形的联想也有很多方式,比如相似性联想、连带性的联想等,在进行联想的课题训练时就可以通过多渠道来进行作业,培养学生丰富的联想的能力,挖掘出尽可能多的素材以便设计。这是创意设计的第一步,为想象提供了前提。
2.想象。想象是头脑对已储存的知觉材料进行加工改造以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在图形创意中,将已有的联想材料按照人的感觉和意图对素材进行新的加工、结合,重新塑造新的形象的过程。它是人类特有的对客观世界的一种反映形式,它能打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任思维驰骋,达到“思接千载”“神通万里”的境域。在想象的过程中,可以是对现有的语言材料进行形象的构筑,也可以是完全的从无到有超现实的形象创造。但是创造的形象要有一定的寓意或者新意,是新颖的,前所未有的创意图形,并且带给人们全新的视觉享受和视觉冲击力。
四、创新设计思维的培养方式
1.正确的引导。创新设计思维的培养关键在于创新意识,没有创新意识就谈不上有创新思维。而创新思维的培养要从创造力的培养开始,创造力的培养则要从想象力和“非常规思维”的培养开始。过去,我们经常听到要实行“启发式教学”的呼喊,所谓“启发式教学”就包含了我们今天所说的对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的萌芽思想。课堂讲授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有时候,教师以非常规思维方式对专业知识的解析不仅能使课堂气氛变得生动活泼,而且会把学生的思路引入想象的天堂。图形创意思维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要积极的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有意识的观察世界,发现生活中的元素,加深对图形语言重要性的认识,学会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创意的不凡点,为专业设计打下创意基础。
2.实践能力的强化。针对学生课业中缺乏思维训练的状况,选用思维训练性的课题,并及时地展示丰富的优秀案例,同时,在进行训练的过程中要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强化对理论的认识,以便更好的引导设计实践。
五、结束语
图形创意设计作为视觉传达设计的重要基础,在整个平面设计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果把平面设计师比作一棵大树,图形创意就如同大树的根。任何一门平面设计的专业课都离不开它,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我们也应该学会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图形创意设计,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地利用新的媒介,接受新的咨讯充实发展自己,培养良好的图形创意能力,为以后的专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江 明:《图形创意基础》,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6.11。
篇7
[关键词]服装区域品牌;北京;文化创意产业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2)6-0114-03
从2005年起,在建设“时装之都”的战略目标引导下,北京服装区域品牌的建设跨入了新阶段。北京服装区域品牌的发展依托于北京服装产业基础与城市氛围,具有鲜明的发展特色。依托文化、人才、信息传播的中心优势,强大的市场为服装区域品牌提供了发展空间,而加强品牌实力、突出设计的引领带动作业,也成为发展建设的重点。
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与服装产业升级的双重推动下,北京服装区域品牌的建设也在发展中不断创新。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有利于推进首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突破首都资源、能源瓶颈的制约,最大限度地实现环境保护,有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为首都可持续发展增添强大后劲,有利于实现北京城市功能定位,有利于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北京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战略决策,先后出台了《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制定了《“十一五”期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并连续四年举办了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创造了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首都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和城市形象的新符号,也为北京服装产业向时尚创意的提升提供了极好的舆论氛围和政策环境。同时,自2005年以来,北京市通过支持服装产业结构升级整合,着力培育时尚氛围,提高服装品牌文化内涵,增强对时尚市场的扶持引导等手段,积极推动服装区域品牌的发展,并始终坚持以“文化创意”为内在动力,以“服装设计”为突破点,服务“时装之都”建设稳步推进。
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下,北京服装区域品牌建设的发展创新主要体现在政府和行业协会的导向性指引、服装产业的创意转型及企业品牌提升等方面。
1 政府机构和行业协会对服装区域品牌建设的导向性作用
政府机构的培育是服装区域品牌发展的关键因素,而北京服装区域品牌的提升正是在相关机构对产业的明确定位与导向之下形成的。从目前北京服装产业的发展政策来看,培育企业品牌、推广北京的整体形象与品牌,是服装区域品牌建设的一个明确方向。
对于服装区域品牌的建设重点――企业品牌,北京市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进行了多层次,多梯队的培育策略。将北京现有的服装品牌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是已经具有比较大的美誉度有市场影响力的品牌;第二梯队是有较好影响的成长性的品牌;第三梯队是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而且有很好的发展潜力的品牌。针对不通梯队的品牌,采取不同推进方式有重点的培育和支持。
北京服装的整体品牌推广活动是建设服装区域品牌的重要措施之一。每年一度的“国际时装品牌推广周”活动,有北京十几家亿元商场作为商业协办,有多场品牌的专场,而借助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这一专业平台,从2009年起,以北京重点服装品牌为主,北京服装纺织行业协会连续两年推出了“北京时装之都”主题展,在展会上整体亮相,共同打响北京服装区域品牌形象。时尚北京活动已成功地举办了六届,活动始终坚持为品牌企业搭建宣传推广平台、大力营造时尚氛围的宗旨,通过作品、文艺表演等多种表现形式的结合,展示北京服装创意的新风采、品牌企业的新形象。爱慕、李宁、雪莲等品牌先后承办并冠名。该活动已成为推动时尚创意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时装之都建设,建立产业特色品牌的创新平台。
而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以及北京服装纺织行业协会等建立起以《时尚北京》、《北京服装产业发展白皮书》和《TRANSTREND潮流报告》为主的平面信息平台;以时装之都网、中国国际服装纺织网为主的网络信息平台,既为业内企业提供了大量政策法规、市场行情、流行趋势、资源物流等方面的资讯,同时也成为企业和行业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进一步扩大了北京“时装之都”建设的影响力。
2 服装区域品牌引导服装产业集群的创意转型
服装区域品牌的基础在于服装产业集群。服装区域品牌的升级必须以产业集群升级为基础,产业集群的创意转型势在必行。北京服装区域品牌的发展以文化创意产业为引导,全面提升服装创意水平,以创意贯穿服装产业链各个环节,进而推动产业实现升级。
2.1 传统加工型产业集群和商贸区的创意升级
按照区域功能定位和现有的产业基础,北京将服装产业确定为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并作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实途径,聚集服装企业,大力培育服装产业基地、服装商贸核心区,积极建设物流配送、生活设施等产业配套项目,使北京服装产业的集群效应日渐明显。北京的服装加工产业主要聚集在大兴、顺义、通州、平谷、密云和延庆6个区县,正在形成各具特色、功能配套的东部服装产业带。产业带内集中了260多家企业,产值达83.81亿元,占全行业的53.05%。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以及北京时装之都的建设,这些传统加工型服装产业集群都在逐步进行着创意转型。
作为传统服装加工产业集群所在地的大兴区,共有服装纺织企业600余家,有雪莲、滕氏、威可多、派克兰帝、朗利夫、巴比龙、杰奥、杰西卡等20多个知名品牌,拥有500余名专业设计人员对自主品牌进行研发设计,年研发设计服装近2万套件,销售收入近15亿元。强大的研发队伍、知名的品牌企业,为大兴区发展高端服装时尚产业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基础。通过整合资源、科学规划,大兴沿南中轴路延长线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依托文化创意产业,大兴服装产业也逐步向设计创意转型,大兴区将建设一座集服装科技研发、展示、生产加工、仓储物流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服装产业园,聚集一批包括国际、国内知名品牌在内的服装生产厂家及配套企业,使大兴成为引领首都服饰潮流的“时尚之都”。此外,密云经济开发区,亦庄经济开发区等也都在逐步建设有特色的服装文化创意产业园,将打造从服饰设计、、展示、新品展销到尾货销售完整的服装文化产业链。
传统服装商贸区也在进行着创意转型。丰台区大红门商贸区与20世纪80年代京南“浙江村”的形成有密切关系,一开始依托市场初步形成以服装加工贸易为主导地位的“支柱产业”,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已经具备中、低档服装贸易基地雏形。2008年,大红门服装商贸区被北京市认定为服装服饰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开始由传统的服装加工、商贸、物流等低端产业向设计、会展、品牌培育、流行信息等高端产业挺进。目前,大红门地区拥有日用百货交易市场39家,营业面积100余万平方米,经营商户2万余家,经过20余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以批发流通为主,带动产销的商品流通市场体系,构成了较大规模的服装商业圈。大红门地区服装交易量约占北京市服装总交易量的54%,交易额约占北京市总交易额的40%,其交易商品中约有80%进入三北地区。2008年,大红门服装服饰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为更好地向服装产业价值链高端发展,启动了“CBC服装设计师走廊”项目,建成后的设计师走廊将引进国际国内著名设计师工作室以及服装纺织品检测中心、服装院校专业培训基地等,为服装品牌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技术支持。
2.2 新型时尚产业聚集地的兴起
工业资源是记载工业发展历史和轨迹的载体,也是一个时期建筑风格、社会人文的体现和标志。利用原有的工业资源打造创意产业聚集区,有利于传承产业发展的历史,有利于挖掘工业遗产的新价值,有利于为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空间,也有利于促进传统产业的调整升级,可以说是一举多得。北京市在实施工业布局调整和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注重将二者紧密结合起来,专门出台了《利用工业资源,打造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指导意见》,并实施了具体支持政策,起到了重要引导作用。北京服装纺织行业抓住这一机遇,积极打造具有服装产业特色的聚集区。服装创意产业基地有效形成了对市场、企业与创意力量的成长都有利的创意研发体系,有利于北京服装纺织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加强了对现有工业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各具特色的服装创意产业聚集区,给古老的北京带来了五彩缤纷的艺术创意空间,这些艺术新地标也给北京城增加了新的文化内涵。
由原电子动力厂751部分辅助设施改造的北京时尚设计广场,目前已汇集了时装设计、配饰设计、广告艺术、网络传播、创意设计、策划咨询等60多家企业。2009年,北京市相关部门加大力度,加快推进了该项目的实施。10位著名时装设计师和30多位优秀青年设计师已入驻广场,吸引了一批与时尚设计相关的知名模特经纪公司和会展设计公司。进驻企业主要涵盖时装服饰设计、配饰设计、广告艺术、网络传播、创意设计、策划咨询、配套服务等领域。与此同时,资讯传播、职业培训、时尚会所等公共服务平台,也为更多时尚设计精英的集聚和创意提供专业环境,该广场已经成为每年两届中国国际时装周作品的重要场所。京棉集团的京棉二厂是北京全行业唯一保留下来的标志性锯齿形厂房,正在改造成为以传媒、时尚设计展示为主题的国际化特色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经整体规划设计改造,其低密度、花园式、独栋形态的格局已初步形成;由原朝阳酒厂改造的当代国际艺术区已聚集了多家艺术及设计公司,原酒罐改造成名为“菲”的设计师工作室,已承接了诸多电视节目主持人、青歌赛选手等演出礼服的定制。
2006年12月,最早自发形成的北京798艺术区被列入北京市第一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2008年3月北京时尚设计广场、惠通时代广场以及大红门服装服饰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被列入第二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对提升北京服装设计创意的新颖性与实用性,提高北京服装产业竞争力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由于中关村与798艺术工厂的影响力不断加深,美国《新闻周刊》先后把北京评为“最具活力的新兴文化及创意城市”和“世界风尚城市”。
除了对原有的工业资源的改造与重新规划之外,相关机构还大力推动了一批时尚创意产业基地的新建。恒基时尚中心和融合体育精神创意设计的李宁体育服装研发创意中心的落成,成为北京服装品牌企业发展、和推广交流的专业平台。被誉为中国北方重要面辅料基地的方仕国际轻纺城等,充实和完善了服装产业链。2011年3月,北京市人民政府与中国恒天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所建设的“国际时尚创意中心”是北京时尚产业聚集地的又一突破。该项目已经被列入北京市“十二五”规划重大文化创意产业项目,一期总部基地落成后将增加1.5万个就业岗位。国家时尚创意中心――北京(宋庄)时尚创意产业园,将以聚集时尚创意为主线,建设成为包括时尚创意总部基地、时尚艺术博物馆园区、时尚创意孵化园、新丝路时尚公园、时尚传媒中心、高度舒适浪漫之城为依托的创新性综合型园区。届时园区内打造的1000余栋会聚近千个国际大品牌的独具风格建筑楼宇,也为北京营造了新的城市景观。
3 企业品牌在创意中升级
品牌是服装创意产业发展的基础之一,文化创意的融入大大提升了产品附加值,可以使服装品牌在争夺高端市场时更具竞争力,对品牌拓展、传播和上游价值链的延伸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北京的众多服装品牌已经开始走向了以服装创意产业为核心的品牌发展之路。通过逐步创新产业模式和商业模式,将创意贯穿整个服装业的产业链,将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优秀资源串接连通,进而推动品牌和产业高端在市场上最终实现升级,时尚创意正成为北京服装品牌发展的助推器。
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和北京“时装之都”建设的逐步推进,国内外大量服装设计创意人才不断进入,各服装品牌企业也逐渐加大对创意设计的投入,服装设计研发也在文化创意中不断提升。设计师郭培“一千零二夜”高级定制时装会、北京服装学院的“中山装概念”创意时装会、“莲裳”邹游秋冬时装会、白领2010春夏“幸福6号”会、“爱慕•绽放2010春夏会”等服装时尚会以及“白领艺术空间”、“爱慕时尚空间”、“依文LOTUS4设计师空间”等建成项目以及“滕氏罗兰城时尚主题公园”、“恺王国际服饰研发基地”、“嘉曼童装设计中心”、“木真了中式服装与传统文化研发基地”、“赛斯特研发设计中心”、“京棉集团文化创意产业园”等在建项目,均体现了北京服装品牌正在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设计”的改变。
同时,建设企业文化与挖掘品牌内涵也越来越受到北京服装品牌企业的重视,在加之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入研究与提炼,企业的品牌形象不断提升。例如中国原创的内衣领军品牌――爱慕。不断挖掘品牌文化内涵、全方位开展文化推广一直是爱慕品牌的发展重点。从2002年开始,爱慕品牌有计划有系统地将文化导入营销。2002年的“爱慕•敦煌”会第一次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内衣时尚融合在一起;2003年在全国推出的“在禁锢与释放之间”的大型内衣文化展览,向消费者普及了鲜为人知的百年内衣文化历史知识;2005年的爱慕“新丝绸之路”将中国品牌内衣带入时尚主流舞台;2006年的“爱慕――美丽中国行”活动,掀起了“内衣艺术视觉体验”的新风潮。而爱慕时尚空间更是将内衣文化通过博物馆的形式巧妙的展示出来,让观者身临其境的体验到不同历史时期,中西方内衣文化所折射于生活中的不同感受和内衣发展呈现于各个时期的“不同使命”,同时感受到自己就是顶级内衣时尚会的创造者或演绎者。作为中国内衣产业的一员,爱慕主动地承担起了品牌建设和文化建设的责任,努力开拓和打造产业升级的空间,将内衣行业带入服装产业的主流门槛。成功的文化建设也使得爱慕的市场销售成绩斐然。
不少原创服装品牌都意识到文化与设计、企业发展息息相关。白领在华贸、蓝色港湾和太古的专卖店,把时尚与文化融为一体,让顾客在选购的同时,体验一种高雅的文化享受。依文企业总部大楼的各层均由设计师自主完成设计装饰,体现了企业文化的特有风格。恺王公司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国际研发中心即将竣工,中心集研发设计、新品、品牌展示、高端制造、酒店会所等功能于一体,相信这必定将使企业形象登上新台阶。蓝地公司新开业的金百合酒店,在其内部装饰的细微之处都体现着服装的产业情结:古老的缝纫机、服装版片组成的装饰、上了墙的设计师工作台、由不同颜色纱线布置的装饰墙,以服装为源泉的创意无处不在。品牌形象的不断提升,也改变着人们对服装业的传统概念,树立了今天定位为创意产业的服装行业新形象。
4 结 论
经过五六年的快速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北京服装区域品牌在品牌文化内涵、时尚创意能力、品牌营销手段等方面的建设已经取得一定成绩,为促进北京服装产业发展和国际“时装之都”建设起到积极推进作用。而由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带动的行业转型也在日趋深入,服装产业发达地区之间的竞争也在逐渐加剧,在现有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背景下,北京服装区域品牌应该在提升设计营销、加强各个品牌内涵建设等方面加强力量,才能使得区域品牌的影响力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 蔡赴朝. 北京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实践与思考[J]. 中国城市经济,2008(10):18-19.
[2] 杨雪.创意产业与北京时装业发展研究[D]. 北京:北京服装学院,2009.
[3] 李永晖. 中部文化创意产业带崛起大兴[N]. 北京晨报,2008-4-22(B4).
[4] 新华网北京频道. 京南城将现“时装之都核心区”[EB/OL].[2009-11-09]. bj.省略/bjpd_sdzx/2009-11/09/content_18181635.htm.
篇8
一、广告设计专业中包装设计课程的收集分析
在包装设计课程的开始,在学生们掌握了必要的包装设计的发展、概述等基础知识后,本着深入市场、了解市场的原则,要求学生调研,对搜集的素材进行包装设计的收集分析。让他们作为包装设计的设计学习者,同时又作为市场的消费者,带着这种双重角色的身份,对市场中的商品形象,进行分析、思考、归纳。在调研总结阶段,要求同学们把调研的结果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用ppt的方式在课堂上分别进行展示,教师在全部展示完后再进行总结。这样既使教师与学生之间达到了很好课堂上的互动;而且同时也使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的学习,学习调研观察的视角和调研资源的共享。
二、广告设计专业中包装设计课程的视觉元素创意设计
在现代的商场中,包装已经成为“无声的推销员”,包装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促进销售,视觉形象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此商品品牌的形象价值和产品的销售,所以,在包装设计课程中,对包装设计的基础视觉元素形象设计的把握学习,开发学生在此类形象上的创意性设计思维,也就成为了广告设计专业中包装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又一探讨要点。首先要探讨到的包装基础视觉元素就是标志,标志作为一种视觉语言符号,在我们现代市场化的经济社会中,它已成为一种浓缩的形象语言,成为产品、品牌或企业的精神象征,消费者也逐步习惯了“认牌购货”的消费行为模式。在包装设计课程的实践环节,学生们可以结合广告设计专业中的另一课程VI设计中的企业理念、企业文化等知识,本着不脱离企业理念、文化的宗旨,制作出简洁明了、内涵丰富、易识易记、与众不同、创意性强、并能促进产品终端销售的包装品牌logo。其次,图形创意设计也是包装设计课程中的重点创作部分。包装设计中的图形,意在创造能够迅速传达有效产品信息,瞬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从而促进所包装商品的销售。她是广告设计专业进行视觉传达的最主要部分,是传递视觉信息不可或缺的焦点。包装设计课程图形实践练习中,学生们可以通过产品的形象,标志的形象,消费者的形象,卡通、借喻、字体变化、辅助装饰等形象展开创意构思,制作图形,从而能够在瞬间向消费者准确传达出产品的购买信息。第三,包装设计中的字体设计,又称为文字形象设计,它和图形是包装信息传达的主要两大媒介,只是,字体文字的传达效果没有图形更直接快捷,但字体文字的图意传达比图形更加准确明了,并且在包装设计中,又赋予了字体文字特殊的功能,图形可有可无,可虚可实,可以变化,而字体文字是必需的传达促销的信息。因此,学生们在包装设计的字体文字创意练习中,需要把握字体文字设计要符合产品包装的属性,注意寻找字体笔画之间的关联,提炼出简练的形与笔画,并注意把握整体性和统一性。最后,要介绍的是广告设计专业中包装设计课程的视觉元素——色彩。人在观察或者购买商品时的惯性是“远看颜色,近看形”。也就是说,一个产品首先能不能先把消费者的目光吸引过来,很大程度是色彩起到的作用,这也正是包装设计中色彩的重要性,能否在玲琅满目的竞争产品中脱颖而出、并且清楚象征着商品内容的易识别性。
三、广告设计专业中包装设计课程的人性化设计
篇9
广告创意文化因素影响在广告的运动过程里面蕴含着文化,它是慢慢被消费者所认同和接受的一些风俗习惯或者价值的观念等生活各种方式的总和。广告中文化的常见载体就是广告本身,广告存在的主要动力就是它能够帮助商家进行产品的推销。决定广告是否成功的关键在于广告创意的主体、客体和背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企业、商品和人的文化因素。
一、企业文化对广告创意的影响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通过长期的努力,逐渐形成的公司人员可以共享的核心价值观念和一些行为准则,往往是企业自己特性的表现。所有的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所不同的就是企业文化被员工所接受的程度,它可以在员工平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得到体现。通过对做公告企业的企业文化进行非常好的理解与把握,才能够创造出优秀的广告创意。
企业经过自己的努力,把产品做成名牌是一项非常不容易的工作。名牌既是公司的精神财富也是公司的物质财富,既是公司的一种文化现象也是公司的一种经济现象。“名牌”作为一种文化,它能够非常好的促进企业建设。
二、商品文化对广告创意的影响
我通常所说的商品文化的要素一般是六个方面,即:商品的商标、商品的色彩、商品的产品、商品的品名、商品的包装和商品的美感。商品文化最起码的要素就是商品的产品。单单从商品文化来看,有形的实体是物质文化,无形的特质是某个意义和价值。这些都已经超出了人们最基本的商品需求,是我们社会各种文化进行相互作用而积累在相关产品概念上的拓展。
企业生产的产品的名称就是商品的品名,它是商品文化的基础。商品的名称是可以具有声音的一部分,一个好的品名可以引起人们对商品美好的想象,消费者通过商品的名称能够理解商品所能提供的价值和意义。
商品的包装可以对商品文化的使用价值进行很好的体现,俗话说得好,“七分货色,三分包装”,这就能够很好地对商品包装重要性进行说明。在进行包装的设计时,一定要以人为本、货真价实。
三、“人”的文化对广告创意的影响
人是所有广告进行的接受者和发生者,也就是说人既参与广告创意的设计,也是广告效果的体验者,所以人在广告中是一个非常活跃的因子。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每个人都是广告人,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些产品的消费者,每个人都是广告投放宣传的对象,广告的效果是任何人都不开小视的。要想对公众对广告创意的影响进行很好的研究,最先要做的就是学习它里面的文化因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民大众的文化性格、价值观和民俗等。
1.价值观对广告创意的影响
价值观能够对广告的创意进行非常大的影响,广告创意通常跟主体文化的价值观一起存在,广告创意的基础是主体文化的价值观,能够非常好的对主体文化价值观内涵进行拓展,所以广告创意一定带着主体文化价值观的影子。
世界上的各个国家有自己的价值观念和发展的历史,在进行国际广告的创作时,一定要选择一些好理解、有名的题材,尽量避免跟广告投放区域人们的生活习惯和价值观相背离的题材。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选择这个国家著名的文学家、舞蹈、音乐,甚至一些国家人们都非常熟知的神话故事和传说。只有非常好地理解了各个国家的传统价值观,才能够创作出效果好的广告创意。
2.民族文化性格对广告创意的影响
现实主义是我们民族一个非常明显的文化性格。现实主义思想的发展使得我们国家的人民更喜欢安于现状,追逐实际利益而不是未来的一些理想与诺言。具有现实主义的人民都很排斥跟自己实际利益没有关系的事物。具有现实主义的人更加注重把自己的精力花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现实利益冲突,思考怎样才能平安幸福的享受天年。根据我们国家人民的这种现实主义想法,在制作广告的过程中,一定要使广告的承诺实惠些。非常夸张的说法,不如实实在在的广告词更有说服力。比如汰渍洗衣粉的广告用词,就简单的说洗衣粉的去污能力强、价格低,反而能够更加打动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3.民俗对广告创意的影响
广告的创意和民族习俗是密不可分的,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有各自不同的生活习惯和风俗,这些不同的民族习惯对人们的消费习惯有着重要的影响。广告创意时一定要尊重民族习惯和风俗,否则会给商品的销售带来非常消极的影响。
(1)语言习惯因素
文化的重要载体就是语言,不一样的语言在广告表达方式上也不一样。比如:江铃汽车的广告中的唐诗“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非常明显“江陵”与“江铃”是谐音词,能够给人们留下非常好的印象。通过少年的吟诵,就可以证明江铃汽车的口碑很好,连小孩都知道,即使有千万里的路程,江铃也可以一天回来,也说明了江铃汽车的质量好、速度快、性能稳定。一种语言的广告词可能会非常具有美感,而在另外一种语言中有可能就会非常不好。比如:LG在我们汉语中是垃圾的字母简写;TCL也可以是太差了的第一个字母组合。这让很多企业觉得很无奈,在无形中降低了品牌应有的严肃性。
(2)审美习惯因素
我们国家的人民喜欢含蓄美,强调唯美和缠绵,在广告创意的时候要向伦理教化方面进行倾斜。但是在西方国家的广告往往重视人性的释放和自然的真实。美女与野兽的广告,很适合他们的口味,但是换成是在中国的话就会起到相反的效果。由此可见,受众的审美观才是广告创意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消费者在使用产品的实用功能中享受产品的美感。
(3)民俗宗教因素
地球上不同地方的人,由于长期形成的民族风俗不同,慢慢地他们的也会不同,这同样会对广告的创意和效果有很大的影响。比如,东方的国家大多都是信佛,从而产生了“善”和“禅”,他们非常注重个体的修身养性,不能够杀生,无论任何事都“以慈悲为怀”;西方国家是基督教的天下,他们信奉“上帝”,相信人生来就是苦的,只有死后到了极乐世界才是甜的。还有就是颜色的喜好不同,我们国家把红色作为喜庆的颜色,结婚时都是红色为主,白色代表不吉利;而西方更喜欢白色,认为白色的婚纱是忠贞不渝的象征。据不完全统计,地球上一共有2000多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的喜好与习惯,在进行广告创意设计时,一定要注意民俗的无形力量,综合考虑民族的喜好与忌讳,合理取舍,已达到广告效果的最佳。
四、结语
广告创意的过程要综合考虑地域和民族的风俗习惯,区别对待。侧重文化的学习与研究,提升广告创意者的内在素质,提升广告的内涵。广告中的文化因素影响着广告创意制作和传播的每一个环节,广告与文化之间的相互不可分离的作用,已经被很多成功的广告所证明。
参考文献:
[1]赵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代广告创意中的应用[J].新西部(下半月),2008,(10).
篇10
关键词:艺术染整;现代扎染;信息化技术
长期以来,我国面料在设计创意和工艺创新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面料后整理不能满足中高档服装的需求,低档化和同质化的现象十分严重。国内很多面料厂家缺少原创及其对国际流行机制的深层次理解,已经成为制约设计师创造和走进国际市场的瓶颈。
首先:艺术染整工艺要领导服装流行趋势。艺术染整在充分发挥自身工艺比较优势的同时,依靠现代印染科技和数码技术的支持,突破传统手工印染的局限,广泛应用于真丝、棉、毛、麻、天丝、大豆纤维、腈、锦、涤、粘等各种面料或成衣。同时,艺术染整能够对市场最新的流行预测实时响应、迅速反馈,运用互联网获取全球性资讯,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进行最新的配色方案优化和图形创意;运用现代扎染技法等独特的工艺技法,借鉴平面构成和现代绘画艺术丰富的表现手法,对国产面料进行“整容再造”和艺术再现,创造出“有意味的形式”。它具有浮雕般的质感、泼彩晕化的写意效果和出神入化的抽象构成,使国外高档纺织印染面料难以效仿显现出别开生面、跨界综合、兼容东西方文化的艺术个性。艺术染整的差异化工艺语言,也因其中国原创的民族性而具有世界性,并且获得了引导时尚流行的发言权。
其次:艺术染整工艺要满足服用个性需求。马斯洛设计需求的三个层次告诉我们,人们在生理和心里方面的要求,是按照一定层次排列的,生理需求范畴: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心里需求范畴:社会需求――自尊需求――自我表现需求。生理的需求是最基本的,而心里的需求是最有个性和最高级的,作为艺术染整核心工艺的现代扎染,灵活多变的工艺表现,图案花型大同小异而件件不同的视觉唯一性,适应并满足了人们对于着装的个性需求。同时,设计师为了满足现代人追求自我、追新求变的消费心理。在创意设计时亟需探索新的艺术语言,以研究型实验性的工作态度,“不择手段”地采用非常规的染整手段来创造特殊的肌理效果,极大地促进了传统手工技法的工艺文化复兴。在南通一带的艺术染整生产企业,完成一些时尚服装新款的扎花工艺,有时甚至需要同时组织上百人协同操作。这种独特的纺染活动及其行为方式,不仅创造出了独具视觉审美风格的个性产品,也传达出人文染整特有的手工温情,展现出艺术染整迷人的工艺魅力。
艺术染整工艺创新,具有艺术与科学、民间艺术与时尚相互交融和综合创造的跨界特征。作为新的时尚创意文化,现代扎染适应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符合现代人的价值取向,响音最新国际纺织流行趋势,已经成功地将传统扎染等民间工艺精神,继承、扬弃并发展成为一种能够满足现代人对流行服饰、面料后整理的个性需求,对高附加值产品卓越品质精神追求的现代时尚产业。其丰富的工艺文化内涵和外延,呈现出动态、开放的态势,因而具有广阔的潜在市场。
现代扎染为时尚纺织服装进行艺术染整的定位,要求我们在学习与实践中,注意探究西方现代艺术和前卫流行艺术对纺织服装审美价值形成的影响。我们在研究和应用推广艺术染整时,尤其需要在设计理念方面,打通思路与西方文化相融。
作为艺术染整核心工艺的现代扎染,与工业印染、手工印染最大的区别在于图像抽象味浓,摹形写意因“女红”、“画师”们的手工特征,使点、线、面等造型元素于“传神写照”外,独具“形式美”,耐人寻味。
艺术染整产业的健康成长与课持续发展,与国家纺织工业“十一五”规划的发展方向一致。以纺织高端市场为目标,以科技创新和时尚创意做先导,以原创设计和品牌文化做底蕴,产品开发积极实施差别化战略,产品风格主动与工业印染拉开距离,形成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同时,艺术染整在运用信息化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知识经济提升管理平台、熔铸现代企业文化理念、打造现代扎染工艺品牌实施绿色环保战略等方面,应该自觉地与国际纺染标准趋同,促使该产业进入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的健康轨道。艺术染整的企业运作,亦需迅速融入信息化程度很高的欧美时尚圈,并在商务方式、企业管理、生产计划、设计理念、工艺研发等方面,全方位导入网络化管理,在国际时尚纺织产业信息流的吸纳与释放中,紧握市场这一“无形的手”。
参考文献:
[1] 顾鸣.从艺术染整谈我国服装设计差别化[C].2005“中华杯”国际服装论文集,1-6.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企业盈利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