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思维的训练方法范文
时间:2023-11-13 17:50: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逆向思维的训练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 要:本文先简要阐述逆向思维的基本概念,然后着重介绍了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关于逆向思维的训练与应用。
关键词:逆向思维;艺术设计教学;思维训练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设计行业的步伐与效率也在不断加快,各大高校也开设了艺术设计课程。在艺术人才培养方面,教学的关键是对学生进行思维方法的培养,因为只有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设计人才,才是当前社会急需的人才。逆向思维方法作为一种有效的思维模式,具有提升艺术设计创作水平的实用价值,在艺术设计的训练与应用上都有重要作用。
1.逆向思维的基本概念
1.1 逆向思维的内涵
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具体而言就是改变人类常规的思维方式,从另一种角度去思考问题[1]。逆向思维表现的事物发展往往与正常事物发展对立统一,这种思维方式让人们可以从事物的反面去深入探索,从而树立新的思维与新的思想,创造新的事物形象。这种思维方式正是利用了大多数人常规思维方式的缺陷。
1.2 逆向思维的基本原则
逆向思维包含四种原则:专业性原则、目的性原则、适用性原则、导向性原则。专业性原则指的是在设计的各个领域中,创新逆向思维方法时一定要积淀一定的专业知识,设计人员只有充分掌握设计专业的相关理论,才能把握好逆向思维的方向与尺度,进而形成有创造力的艺术作品;目的性原则指的是进行逆向思维时一定要明确设计的目的,逆向思维也要有一个具体的指向,不能偏离,这也是设计策划与进行创意设计的重要环节,明确了逆向思维并不是漫无目的的创作与想象;适用性原则指的是设计师在创作过程中可以从对象的不同属性出发,进行合理的创作,因此在进行相应的创作前,设计人员一定要深入剖析设计对象的各种属性,了解产品的使用群体;导向性原则指的是在进行设计创作的过程中不能一味的为了达到创意的个性效果以及视觉效果而摒弃正确的情感或者价值导向。
1.3 逆向思维的特点
逆向思维具有普遍性,在设计过程中的普遍性指的是可以在作品的结构与位置上进行上下或者左右互换,或者进行高低对立位的转换[2]。
逆向思维具有批判性,在艺术创作中,当所有人都以赞扬的态度去表现事件时,逆向思维者往往会以批判的心态去看待事件,这是对人们习惯性、常识性以及传统性的批判。
逆向思维具有独特性,常规思维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很多人都能想到的,而逆向思维则能够打破这种僵化的局面,往往能让人耳目一新。
2.艺术设计教学中逆向思维的训练
2.1 创新意识的培养
进行艺术教学时,教师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意识,要求学生深入研究创造主题,找出对象的不同属性,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逆向思维,使设计专业学生的设计水平不断提高。另外,在进行设计创作活动中,教师也应积极引导并提倡学生进行探索,找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法与新方式。创新意识的培养往往是基于学生文化知识的积累量,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化内涵,教师在平常上课时应积极鼓励并督促学生多读书,多欣赏一些大师的作品,培养学生逆向思维。
2.2 鼓励学生积极创作与实践
为了满足日益变化的社会需求,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打破常规思维,创新教学理念,摒弃以往固化的教学方式,尝试用逆向思维进行教学,并鼓励学生利用逆向思维进行创作。具体的实践中,鼓励学生将生活引入到创作中,联系实际,将逆向思维运用到实际的工程建设中,对比用逆向思维创作出的作品与常规思维创作作品的差异,通过找出常规设计的不足,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
2.3 构建创新型的教学氛围
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教师应做好教学环节、教学环境与教学方式上的转变,通过搭建创新型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主动投入到逆向思维的训练中。运用逆向思维教学方法时,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小组作业,让学生自动组队,推举组长,通过分工合作的方式进行设计创作,由学生自己宣讲成果,创作互动交流的课堂学习氛围。
2.4 激发学生的创造个性
逆向思维训练的关键是帮助学生打破传统思维的束缚,从反方向去思考问题。初步训练时,教师可以借助词汇来训练学生,让学生从正反两方面理解,对比两种方式的不同,在初步训练有一定的成效后,引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让学生运用逆向思维解决,进行不断的创新设计,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
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可以改变学生的思维结构,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灵活,在思考问题时也能从正反两方面考虑,这样使学生处理问题是更加全面,也让学生设计出的作品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达到出其不意与吸引注意力的功效。
3.逆向思维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3.1 “错觉”逆向思维的案例
逆向思维在艺术设计中的成功案例数不胜数,其中“错觉”就是很多艺术家设计时常用的技巧,这种方法就是借助了逆向思维。如图1,是非常著名的鲁宾杯,我们第一眼看到的是杯子,而将背景调换,我们能看到两张相对的脸,这个由格式塔心理学家爱德加・鲁宾设计的图形被人们广为流传。
3.2 “解构重组”中的逆向思维案例
解构重组与事物固有的图形有一定的差异,学生们可以将非常规的图形重新结合起来,打破图形原有的局限,设计出全新的作品,使学生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通过逆向思维的创作,让学生的作品更加具有吸引力[3]。比如在际的课程讲解中,在选择“保护自然动物”为主题的创作中,学生可以用各种贴近主题的事物进行重组在一起,如在实际的设计教学中,有学生就设计了一个画面下放是动物牛与鹰的头像,而画面的上面则是人的手臂以及捕杀动物的工具,该图片表示的意义是提醒人们保护野生动物,吸引了其它同学的注意力。
4.结语
随着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高校在培养学生上更加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逆向思维作为设计专业学生的能力组成之一,是学生创造力的的核心体现,在实际教学中,通过逆向思维方法的训练,能够有效挖掘学生的潜能,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培养高素质的艺术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徐向东.职业学校艺术设计基础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与训练[J/OL].科技与企业,2013(17).
篇2
关键词:初中生;物理;错误思维
一、导言
通过调查发现,初中生在物理学习中,约有40%的学生普遍存在物理成绩不理想,要么同其他学科相比成绩偏低甚至偏低幅度较大,学科发展显著不平衡;要么是物理考试成绩呈较大起伏,甚至是较大幅度的下降。他们中的大部分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表现都比较好,效果与动机的为什么会出现明显反差呢?这就促使我们不得不从学习方法尤其是思维方式、方法上寻找原因。下面是调查整理后的初中生物理学习中的几种主要思维错误加以剖析,并提出在物理教学中进行克服物理学习过程中的思维障碍的教学基本原则。
二、初中生物理学习中的几种主要思维错误
一是比较思维中的运用不当。比较思维是初中物理学习中最常见的一种思维方式,按理说初中学生应能较好的掌握比较思维的方法进行比较推理、比较分析、比较论证。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调查表明近一半的学生在比较思维中不善于通过比较来认识事物的本质,有的完全不理解两种事物的可比性,有的不理解比较的一般作用在解题中的特殊作用,不善比较两种事物的共性和个性,不善于舍同求异或舍异求同。如回答直流发电机与交流发电机在主要结构上有何不同时,很多学生先直接回答直流发电机的特点以后,再回答交流发电机的特点,而不去比较两者在结构上的差异。同样,有相当多的学生在实际应用中不能区分相邻、相近的物理概念、物理量等。如压力和压强,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功和功率,功率和机构效率,左手定则和右手定则等。
二是惯性思维定势引出的错误。思维定势在习惯上也被称作思维上的“惯性”。在物理学习中,思维定势还有着相当程度的影响作用。有这样一道调查测试题:一人站立在平面镜前,然后慢慢后退,则人在平面镜中的:A.像越来越小,像离平面镜越来越远;B.像越来越大,像离平面镜越来越近;C.像的大小不变,但像离人却越来越远;D.像的大小不变,像与人的距离也不变。错选A的比例竟占40%。进一步的分析发现,这么多的学生之所以错选,是因为在解该题时凭借视觉的通常经验,而没有根据问题的需要进行必要的思维活动,忽略了“像的大斜与中看到你的大斜是两回事。由此可见,思维定势在人们接受新思想、新知识时,在对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时的影响是消极的,也是学生学习物理的思维过程中的一个不利因素。
三是不敢打破常规,不会运用逆向思维带来的错误。逆向思维是从对立的角度去考虑问题。逆向思维解题的显著特点就是以未知为起点,运用有关概念、定律、定理找出有关物理量方面的联系,层层推理,确定解题路线的分析途径。由于受平时大量的从已知到未知解题方法的思维定势的影响,加之有的教师没有注意进行逆向思维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很多学生不善于甚至不知道运用逆向推理、逆向论C、逆向分析。如一半以上的学生总认为抛出去的物体受到重力和抛力共两个力的作用,其原因除受“抛”字的干扰外,更主要的是不善于进行逆向分析或逆向论证,假如抛力存在,这个抛力的施力物体是谁呢?反过来想一想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四是具象思维能力较差因而出现错误。具象思维在初中学生的物理学习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如果学生对特定条件下的物理现象和过程,在头脑中没有建立起正确的物理形象,不会利用物理形象进行思维,就难以把文字叙述、数学表达式和现实过程联系起来,也就难以正确地进行分析、推理、判断等逻辑思维活动。例如:学生头脑中因为没有物质原子结构的初级模型的正确形象和电子运动的动态过程的正确图景,则对于摩擦起电的理解、对于电的中和的理解、对于带正电与带负电的理解都产生了困难;又因为学生头脑中没有建立起光线的鲜明正确形象,没有建立起光的直线传播的物理图景,就难以理解和分析影子形成、小孔成像等许多具体的物理问题。
五是理论与实际脱离带来造成的错误。事物的因果联系总是受着条件制约的。对条件的认识是一种较复杂的思维过程,一些思维能力不强的学生难于进行这类思维;对教材不理解或理解不透的学生也无法对一些条件进行分析和选用,从而使得在有条件关系的习题面前一些学生显得无能为力。如关于功的定义及计算方法,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流畅地表达出来,但解答具体问题时,很多学生又往往不自觉地把“在力的方向上”这一限制条件抛在脑后,从而出现错误。究其根源,第一,物理知识本身抽象程度高,与实际联系紧密,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灵活多变;第二,教材的编写比较原则,缺少形象化的说明;第三,缺少训练学生思路的典型范例。
三、克服物理学习过程中的思维错误或障碍对策
一是注意主体性。在进行针对学生物理学习过程中的思维障碍教学过程中,所有教学计划的进行都必须以学生的物理学习的思维现状为基础,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在制定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
二是重视物理教育与思维训练统一。物理思维训练要求教知识和教思维的辩证统一,学知识和学思维的辩证统一,物理训练和思维训练的辩证统一。物理知识的教学与能力训练和思维训练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思维训练要在物理知识教学与能力训练中进行;同时,在思维训练中使受训者加速获取物理知识,提高物理能力。物理教育与思维训练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提高,最后达到提高物理学科的学科能力和发展思维的双重目的。
三是训练量要适度。物理思维训练要遵循适度原则。根据皮亚杰儿童思维发展阶段理论,中学阶段(16~18岁,约为高中阶段)青少年思维迅速发展,抽象思维尤为突出,但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还是经验型的,高中生的抽象思维则进入理论型;初中生可初步理解辩证逻辑思维,高中生可基本掌握辩证逻辑思维。物理思维训练要求根据思维发展各个阶段表现的不同特点,适度安排训练内容,确立训练要点,编排训练程序,选择训练方法和评估策略。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 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即原始性的科学发现和原始性的技术发明,是指在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领域取得前人所没有的发现或发明。创新是国家竞争力的源头。我们已身处知识经济时代,而知识经济的核心就是创新,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取向,全面推行的高中新课程改革,为创新教育有效的推进奠定了基础。数学教育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相比数学知识的传授更重要,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以及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能力。
一、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在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
费赖登塔尔说过:“数学知识不是教出来的,而是研究出来的”。教学即研究,而不是现成知识技能的传递,哪怕所传递的知识是很好的,教学的核心就是催生学生新观念的产生,学生不是装知识技能的“容器”,教师也不是“填装人”,更新了教育观念,教师才会从“指挥者”走向“引导者”,由重“传递”向重“发展”转变,由重“结论”向重“过程”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这个意义上理解,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施以引导和影响,促使他们去认识数学领域各种观念、思想、规律、方法的发生成长过程,(简接的)体验数学家是怎样发现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新问题、归纳总结成一般规律,再回到实践中去检验规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影响、引导学生,而教师首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
二、数学学科的创新教育要突出在创新能力训练方法的引导上
需教无定法、学无定法,但在学生的创新能力训练方法上加以引导是十分必要的,我的做法是:
1、努力提高自学能力
阅读自学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人的一生不可能都有教师辅导的,很多知识还是靠自己钻研,积极思考,主动学习,不断积累得来的,所以我们的老师应鼓励学生自学,并给予必要的指导,使学生不断提高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表明,自学能力强的同学,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自觉性强,学习的深度,广度就强,学习悟性就强,学习技能就强。
2、反弹琵琶、引发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是指采用与通常情况下的普遍习惯的单向思维完全相反的思路,从对立的、完全相反的角度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思维。这种思维方法,看似荒唐,实际上是一种打破常规的,非常奇特而又绝妙的创新思维方法 。
我们的学生长期以来形成了思维定势,提不出与众不同的见解,吃别人咀嚼过的东西,毫无新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打破传统的、常规的思维的束缚,大胆地反弹琵琶,从问题的相反方向深入地进行探索和挖掘,得出与众不同的见解。
3、旁敲侧击、引发侧向思维
侧向思维,是指在特定条件下,通过旁敲侧画、曲径通幽的方式另辟蹊径,将思维流向由此及彼,从侧面扩展,从新的角度探索被人们忽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它与逆向思维的区别在于,侧向思维是平行同向的,而逆向思维是逆向的。其特点是不受消极定势的影响,对一个问题从侧面进行换角度思考,随机应变地将思路转移到别人不易想到,比较隐蔽的方向去,以求突破现有的论证和观点,提出不同凡俗的新观念,获得新的结果,产生新的创造。画家齐百石说过:“画人所不画,不画人所画。”道出了他作画出新的秘诀。画画如此,数学亦然。引导学生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注重学生运用侧向思维。
4、纵横驰骋、引发多向思维
多向思维实际上就是上述两种思维的形式和其它发散形式的综合,它要求发挥思维的活力,从正反、上下、内外、前后等多方面去思考问题,寻求解答问题的答案,它能散发出众多新颖独特的信息来。
创新是人类发展永恒的主题,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21世纪的通行证。我们教学时,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就能诱发学生的创新灵感,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跨世纪人才奠定基础。
三、创设宽松氛围、营造创造新思维的环境
只有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新能力。为此,建立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优化课型结构,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既要学习和实践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实践学习等学习方法,又要吸收传统的教学学习方法,针对具体探索问题的特征,将其综合应用,灵活恰当应用。
充分应用教材中的研究性学习素材,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创新能力常常是在探索实践过程中习得的,靠背诵和记忆是学不到的,研究性学习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产生积极情感,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欲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统计知识时,让学生调查统计本校学生周体育锻炼时间的分布情况,本班同学家中每月开支情况。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分享和合作,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培养科学态度和道德。
四、爱护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持续发展的关键
篇4
关键词:创新能力 素质教育 数学课堂
创新即原始性的科学发现和原始性的技术发明,是指在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领域取得前人所没有的发现或发明。创新是国家竞争力的源头。我们已身处知识经济时代,而知识经济的核心就是创新,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取向,全面推行的高中新课程改革,为创新教育有效的推进奠定了基础。
数学教育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相比数学知识的传授更重要,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以及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能力。
一、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需要教师更新教育观念
费赖登塔尔说过:“数学知识不是教出来的,而是研究出来的”。教学即研究,而不是现成知识技能的传递,哪怕所传递的知识是很好的,教学的核心就是催生学生新观念的产生,学生不是装知识技能的“容器”,教师也不是“填装人”,更新了教育观念,教师才会从“指挥者”走向“引导者”,由重“传递”向重“发展”转变,由重“结论”向重“过程”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这个意义上理解,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施以引导和影响,促使他们去认识数学领域各种观念、思想、规律、方法的发生成长过程,(简接的)体验数学家是怎样发现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新问题、归纳总结成一般规律,再回到实践中去检验规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影响、引导学生,而教师首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
二、数学创新教育要突出创新能力训练方法的引导
需教无定法、学无定法,但在学生的创新能力训练方法上加以引导是十分必要的,我的做法是:
1、努力提高自学能力
阅读自学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人的一生不可能都有教师辅导的,很多知识还是靠自己钻研,积极思考,主动学习,不断积累得来的,所以我们的老师应鼓励学生自学,并给予必要的指导,使学生不断提高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表明,自学能力强的同学,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自觉性强,学习的深度,广度就强,学习悟性就强,学习技能就强。
2、反弹琵琶、引发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是指采用与通常情况下的普遍习惯的单向思维完全相反的思路,从对立的、完全相反的角度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思维。这种思维方法,看似荒唐,实际上是一种打破常规的,非常奇特而又绝妙的创新思维方法 。
我们的学生长期以来形成了思维定势,提不出与众不同的见解,吃别人咀嚼过的东西,毫无新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打破传统的、常规的思维的束缚,大胆地反弹琵琶,从问题的相反方向深入地进行探索和挖掘,得出与众不同的见解。
3、旁敲侧击、引发侧向思维
侧向思维,是指在特定条件下,通过旁敲侧画、曲径通幽的方式另辟蹊径,将思维流向由此及彼,从侧面扩展,从新的角度探索被人们忽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它与逆向思维的区别在于,侧向思维是平行同向的,而逆向思维是逆向的。其特点是不受消极定势的影响,对一个问题从侧面进行换角度思考,随机应变地将思路转移到别人不易想到,比较隐蔽的方向去,以求突破现有的论证和观点,提出不同凡俗的新观念,获得新的结果,产生新的创造。画家齐百石说过:“画人所不画,不画人所画。”道出了他作画出新的秘诀。画画如此,数学亦然。引导学生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注重学生运用侧向思维。
4、纵横驰骋、引发多向思维
多向思维实际上就是上述两种思维的形式和其它发散形式的综合,它要求发挥思维的活力,从正反、上下、内外、前后等多方面去思考问题,寻求解答问题的答案,它能散发出众多新颖独特的信息来。创新是人类发展永恒的主题,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21世纪的通行证。我们教学时,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就能诱发学生的创新灵感,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跨世纪人才奠定基础。
三、创设宽松氛围、营造创造新思维的环境
只有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新能力。为此,建立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优化课型结构,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既要学习和实践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实践学习等学习方法,又要吸收传统的教学学习方法,针对具体探索问题的特征,将其综合应用,灵活恰当应用。充分应用教材中的研究性学习素材,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创新能力常常是在探索实践过程中习得的,靠背诵和记忆是学不到的,研究性学习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产生积极情感,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欲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统计知识时,让学生调查统计本校学生周体育锻炼时间的分布情况,本班同学家中每月开支情况。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分享和合作,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培养科学态度和道德。
四、爱护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持续发展的关键
篇5
一、前途光明而道路曲折――创意训练在素描教学中的探究之路
艺术创意的形式多种多样,素描也不例外,其训练创造性思维的形式语言也是丰富多样、十分灵活的,常用的如异形同构、打散重组、矛盾图形、时间延续、多视点构图等等。在设计素描教学课程中,怎样把探索到的有关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概念性知识渗透到教师的课堂教学实验和学生的实践练习中去,以此来指导教学实践并通过实践再次检验这些概念的可行性,是一项极其艰巨的教学任务。
对于中职院校的学生来说,每一课题的完成过程都是一个思维转换的过程,在日常课题练习中,学生应该多一些自我观察、自我发现、自我分析、自我表达等能力的训练,用自己充满个性的眼光去揭示客观存在的规律,充分表达自己对客观世界的理解,在表达自己内心的同时培养其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
二、窥一斑而知全豹――设计素描中的创新训练
设计素描作为素描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其思维的创新训练也一直引人关注,下面结合设计素描的思维创造训练来做探究。
1.创意训练之异形同构
异形同构的训练方法是利用图形之间形式或含义上的相同或相似性,将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完整的具有视觉冲击力的新形象。异形同构可以说是对信息的互换与借用。找到图形之间相同或相似点的同时,找出其内在的联系和逻辑关系,才能产生同构关系,因此,这种训练方法有利于发散思维、聚合思维以及想象力的培养。
2.创意训练之打散重组
打散重组是指将完整的图形进行切割、打散,然后按一定的方式重新组合,或将打散后的图形与其他图形重新组合,创造出崭新的视觉形象。训练目的是通过对自然物象的切割、打散,打破正常人的观察视角和空间概念,并根据自己的喜好与特长,利用一定的形式要素重新构成,赋予表现对象以新的视觉魅力,有利于发散思维、逆向思维、聚合思维能力的发展。
3.创意训练之矛盾图形
矛盾空间是指在二维平面中表现一种不合理、反科学、反透视的矛盾空间。这种图形大部分看似合理、无懈可击,但当我们用逻辑推理时,就会感到它的矛盾性和无理性,只不过是它表现得很隐蔽,只在画面中出现,而在现实生活中则无法实现。训练的目的是通过对司空见惯的二维空间的反常描绘和对二维和三维空间的互混练习,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并充分体验到创造的自由、表现的自由。
三、众说纷纭――中职素描教学中的思维创造训练
在大多数人的思想中,中职院校的学生文化素质普遍偏低,行为规范差,其想要进行创新简直是无稽之谈,创新离他们是比较遥远的事情,甚至有些教师也有同样的观点。那么这种观点是对还是错呢?
从中职学院的角度来说,要生存和发展,必须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这个重任自然就落在每一位职校教师身上。作为教师一定要摒弃上述错误的观点。中职学生的文化水平是差一点,但是其智力水平并不比考上高中的学生低,他们同样对未来有美好的憧憬,一样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只要教师引导得当,也能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其创新能力是不可低估的。所以,教师要紧跟艺术市场的要求,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可见教授知识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教会了学生如何思考,如何创新更重要。
人们对艺术的追求是无止境的,对视觉艺术的欣赏更是横亘整个历史,然而,如果人们只沉湎于历史难免会造成审美的疲劳,不及时地推陈出新,就很可能让素描这门艺术退出大众的舞台,尤其是中职院校的素描创造性训练,学生们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描绘出更贴近生活、更贴近实际的作品,在艺术的长廊中,留下自己最灿烂的一笔。
参考文献:
[1]范桂英.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J].赤峰教育学院学报,2000(2).
篇6
【关键词】初中化学;解题思维;逻辑推理;探究性思维;发散性思维;讨论
一、联想拓宽思路,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思维能力
对相似或相近事物的特征进行联想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比较归纳思维能力,是拓宽初中生化学解题思路的重要方法,一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开展联想,首先是对所学到的新知识与以前接收的旧知识进行相似联想,寻找新旧知识点之间的相似或相同之处,以便于在对旧知识点加深记忆和理解的基础上更加容易消化和吸收新学到的化学知识;其次是对相关知识进行整理提炼,分析比较其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从而对相关联新旧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和理解巩固;最后是通过新旧知识点的差异性来比较和加深对新学到的化学知识的理解,总之,利用联想学习方法可以有效拓宽学生的化学解题思路,帮助学生更加容易找到化学解题方式和方法,同时对于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思维能力十分有效。例如:由氧化联想到碳化、风化等相关知识点,由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联想到具有相似现象的氢气还原性及可燃性;通过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等相反化学机理来加深相关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加强学生比较归纳思维锻炼,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初中化学解题能力。
二、定性加定量,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思维能力
化学是一门十分严谨的学科,需要学生在解答化学试题时,运用较强的逻辑推理思维能力来对化学问题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试验研究,教师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就需要正确引导学生的逻辑思维,根据问题的已知相关信息来推断问题的设计目的和命题方向,最终寻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这样不断进行定性推理和定量推理的分析和训练,将较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初中化学解题中的定性推理主要是通过对问题现象、特征变化、反应过程等进行细致的观察,进行层层分析和推理,最终得到较为完整的所需结论,然后通过相关试验来进一步验证推理所得到的结论,确定相关结论的科学性、严谨性及正确性。定性推理分析主要是通过化学实验来开展的,在对试验现象和特征抽象、分析的基础上来提取出事务的本质,很多化学推断题、图框题、实验题、数据分析题都是运用定性推理思维模式进行解答的。定量推理区别于定性推理的地方在于它是由已知具体数量的信息来进行运算和推理,并联系各信息量与命题的联系,结合定性推理对问题的要求进行综合判断,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化学试题的计算题和判断题形式主要应用的就是定量推理思维能力。
三、遵循科学,转换思维角度,加强学生的有序思维和逆向思维能力训练
初中化学试题都是遵循客观存在的科学原理来设置的,符合科学发展客观规律,学生在思考和解决初中化学问题的时候需要注意遵循科学规律,按照特定的线索以及一定的解题顺序和步骤来探究试题的本质,积极应用有序思维能力考虑问题,并遵照常规的具有普遍规律的解题思维顺序来进行问题的解答,同时练习并强化学生的有序思维能力,帮助学生熟悉掌握基本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教师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训练,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全面能力的提高,并且帮助学生建立转换思维角度考虑问题的意识,因为有些化学问题通过正向思维虽然可以得到最终结果,但是过程繁琐并且复杂,影响初中化学解题效率,引导学生灵活改变思维方式从逆向角度来看待和分析问题常会起到事半功倍、柳暗花明的效果,同时对于打破传统思维束缚和加强思维灵活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通过开放性习题的练习,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为进一步提高同学们初中化学的解题思路和解题能力,并有效推进初中化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效,化学教师必须向学生们布置大量的开放性化学习题,通过开放性习题的练习,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大家都知道,开放性习题具备材料新颖性、解题方式灵活性与答案多样性等诸多特点,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摒弃循规蹈矩、人云亦云的学习习惯和解题思路,大胆创新、勇于创造,积极探索出创新性的解题方法。每一个学生的能力不同,思考问题的角度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那么,每一位学生的初中化学解题思路也必然存在迥异性,化学教师必须及时认可并鼓励学生在化学解题过程中的多样性和创新性,进一步激发同学们的创新精神和求知欲,进而大大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全面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创设新颖、有效的化学教学实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性思维
众所周知,初中化学是一门具有较强探究性的实验学科,化学教师在课堂授课过程中需要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精心设计新颖、有效的化学教学实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性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与广阔性。一方面,化学教师在课堂授课过程中,必须一切从生活实际出发,寻找化学教学的探究点。化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显而易见的化学实例,将生活中的化学实例真正引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对于化学的探究兴趣。化学教师可以引用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制作松花蛋的实例,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活跃思维和认知欲望。另一方面,化学教师还可以创设悬疑、新颖的化学教学情境,运用提出问题的课堂授课导入方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化学教师可以导入“松花蛋蘸醋吃鲜美可口”这样的化学情境,让每一位同学真正参与到化学课堂问题情境的过程中,从而展开一系列激烈的课堂讨论,促使同学们产生强烈的探究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性思维。
参考文献:
[1]叶永珍.初中化学解题能力训练方法[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5,(S1).
[2]徐庆贵,李方荣.初中化学计算题巧解方法举隅[J].考试(中考版),2005,(02).
[3]罗小敏.初中化学思维训练中问题设计的策略[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9,(06).
篇7
(一)什么是即兴讲话
即兴讲话,也叫即席说话。即兴讲话者事先未作准备,是临场因时而发、因事而发、因景而发、因情而发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
相对来说,生活中的语言表达以即兴为多。如同志间一针见血的辩论,朋友间滔滔不绝的谈吐,酒席上要言不繁的祝辞,谈判时有条不紊的应对等。有时不可能拿着稿子去念。因此,即兴讲话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非常重要。如果没有即兴讲话的技巧,遇事则脑门充血,无言以对,颠三倒四,哼哼唧唧。
(二)即兴讲话的特点
即兴而发,针对性强。
形式自然,灵活多变。
相互制约,听说并行。
情感激发,诱导联想。
语言精炼,达意为上。
(三)即兴讲话的布局
即兴讲话要注意结构的整体布局。整体布局主要有纵式、横式、总分式、递进式。整体布局是考虑如何开头,如何过渡,如何结尾,主体材料应放在何处,次要材料应放在哪里,需要讲几个部分,是按时间顺序还是按空间顺序,是递进式还是并列式
(四)即兴讲话的标准
即兴讲话是临场之作,不宜过长,切忌繁杂,防止罗嗦。即兴讲话应符合以下标准:
思维敏捷,反映迅速。
立意明确,内容集中。
条理分明,逻辑严密。
语势连贯,跌宕起伏。
用语规范,贴切易懂。
适切语境,话语得体。
生动优美,诙谐幽默。
把握时机,灵活善变。
(五)即兴讲话的思维
口语表达是思维的外化和工具。思维是语言的内容,没有思维就没有语言。语言表达过程,实际上就是把思维结果表达出来的过程,说话的过程就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转化的过程。考虑话该怎么讲,是一种思维活动,尤其是即兴讲话,是一个激烈的思维过程。它经过思想—句子—词汇—语音的快捷转换过程。这个过程是完整的,如果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训练一般有三种方法:
1.定向思维训练法。是按常规恒定思维的模式。这种思维可以培养我们深入思考的能力,有助于养成深入分析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良好习惯。
2.逆向思维训练法。是反过来想一想,变肯定为否定,变否定为肯定,变正面为反面,变反面为正面。这种思维方式具有独立发表见解的特点。
3.联想思维训练法。是由一事物想到它事物的训练方法。其特点是一闻知十,触类旁通,使即兴讲话具有流畅性与变通性。
篇8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 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即原始性的科学发现和原始性的技术发明,是指在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领域取得前人所没有的发现或发明。创新是国家竞争力的源头。我们已身处知识经济时代,而知识经济的核心就是创新,创新教育[1]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取向,全面推行的高中新课程改革,为创新教育有效的推进奠定了基础。数学教育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心理学[2]研究指出,能力分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是指顺利完成各种活动所必备的基本心理能力;特殊能力是指顺利完成某种特殊活动所必备的能力。在数学教育领域内,一般能力包括学习新的数学知识的能力,探究数学问题的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这些能力将大大推动学生素质的提高。数学创新能力是数学的一般能力,包括对数学问题的质疑能力、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即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对数学问题猜测的能力等,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特别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每一个学生都养成独立分析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和延伸问题的习惯。让所有的学生都有能力提出新见解、发现新思路、解决新问题。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相比数学知识的传授更重要,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以及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能力。
1.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在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
费赖登塔尔说过:“数学知识不是教出来的,而是研究出来的”。教学即研究,而不是现成知识技能的传递,哪怕所传递的知识是很好的,教学的核心就是催生学生新观念的产生,学生不是装知识技能的“容器”,教师也不是“填装人”,更新了教育观念,教师才会从“指挥者”走向“引导者”,由重“传递”向重“发展”转变,由重“结论”向重“过程”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这个意义上理解,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施以引导和影响,促使他们去认识数学领域各种观念、思想、规律、方法的发生成长过程,(简接的)体验数学家是怎样发现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新问题、归纳总结成一般规律,再回到实践中去检验规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影响、引导学生,而教师首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传统教学中以知识结论传授为主线的传递性教学思路,而采取探究、研究性教学。
2.数学学科的创新教育[3]要突出在创新能力训练方法的引导上
需教无定法、学无定法,但在学生的创新能力训练方法上加以引导是十分必要的,我的做法是:
2.1 努力提高自学能力。
阅读自学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人的一生不可能都有教师辅导的,很多知识还是靠自己钻研,积极思考,主动学习,不断积累得来的,所以我们的老师应鼓励学生自学,并给予必要的指导,使学生不断提高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表明,自学能力强的同学,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自觉性强,学习的深度,广度就强,学习悟性就强,学习技能就强。
教师要对所探究内容做深度思考。如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课题中的“欧拉公式的发现”一节学习。教师首先要问自己,当时的那么多数学家中,为什么唯有欧拉能发现公式?他是怎样发现的?是否有观念和方法上的创新?对一个多面体,以前人们认为他是由“面”组成的一个不变形的“钢体”,而欧拉跳出前人的观念,认为多面体的面是由弹性十分好的橡皮薄膜做的,这样的话,可向其中充气让其连续变形,还可把多面体沿一条棱撕开,展平放在平面上,这样多面体顶、面、棱之间的关系V+F-E=2就得出了。从这个过程可看出,欧拉之所以能发现公式首先做了观念的创新,认为多面体的面不是“钢体”不变,而是橡皮薄膜做的可伸展。另一个是在新观念下的方法创新,把多面体当作玩童手中的玩具,向其中充气、撕开。所以观念和方法的创新是欧拉公式产生的原因。这些实例,是开拓学生创新思路的最好范本。对学生创新思想和行为评价上要宽泛。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或别出新裁的观察角度等等都是创新,不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是否别人做过,而关键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于学生个人来说是否新颖,是否有观念和方法的创新。
2.2 反弹琵琶,引发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是指采用与通常情况下的普遍习惯的单向思维完全相反的思路,从对立的、完全相反的角度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思维。这种思维方法,看似荒唐,实际上是一种打破常规的,非常奇特而又绝妙的创新思维方法 。
我们的学生长期以来形成了思维定势,提不出与众不同的见解,吃别人咀嚼过的东西,毫无新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打破传统的、常规的思维的束缚,大胆地反弹琵琶,从问题的相反方向深入地进行探索和挖掘,得出与众不同的见解。
2.3 旁敲侧击,引发侧向思维。
侧向思维,是指在特定条件下,通过旁敲侧画、曲径通幽的方式另辟蹊径,将思维流向由此及彼,从侧面扩展,从新的角度探索被人们忽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它与逆向思维的区别在于,侧向思维是平行同向的,而逆向思维是逆向的。其特点是不受消极定势的影响,对一个问题从侧面进行换角度思考,随机应变地将思路转移到别人不易想到,比较隐蔽的方向去,以求突破现有的论证和观点,提出不同凡俗的新观念,获得新的结果,产生新的创造。画家齐百石说过:“画人所不画,不画人所画。”道出了他作画出新的秘诀。画画如此,数学亦然。引导学生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注重学生运用侧向思维。
2.4 纵横驰骋,引发多向思维。
多向思维实际上就是上述两种思维的形式和其它发散形式的综合,它要求发挥思维的活力,从正反、上下、内外、前后等多方面去思考问题,寻求解答问题的答案,它能散发出众多新颖独特的信息来。
创新是人类发展永恒的主题,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21世纪的通行证。我们教学时,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就能诱发学生的创新灵感,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跨世纪人才奠定基础。
3.创设宽松氛围,营造创造新思维的环境
只有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新能力。为此,建立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优化课型结构,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既要学习和实践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实践学习等学习方法,又要吸收传统的教学学习方法,针对具体探索问题的特征,将其综合应用,灵活恰当应用。
充分应用教材中的研究性学习素材,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创新能力常常是在探索实践过程中习得的,靠背诵和记忆是学不到的,研究性学习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产生积极情感,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欲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统计知识时,让学生调查统计本校学生周体育锻炼时间的分布情况,本班同学家中每月开支情况。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分享和合作,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培养科学态度和道德。
4.爱护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持续发展的关键
教育学家乌中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创新的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在教学中,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渴求解决未知的力所能及问题的心理,在教学中恰如其分的提出问题,适合学生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问题必须是学生想知道的,高低适度,这样的问题会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认知冲动,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因举兴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新质疑,自觉的去解决,去创新。
合理满足学生的好胜心。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学生在学习探索中屡屡失败,会对从事的学习探索失去信心。教师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有必要的。在不同活动中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特长,展现自我。对学生提出的不同观点,不同思想,不同方法,多给学生一些鼓励支持,对别出心裁和好的表现给予赞许,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看到成功的希望。对学生的好奇心和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应加以爱护和培养。
总之,本人认为,高中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不失时机地让学生进行类比、推广、探究、质疑,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一般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篇9
第一、重新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一是廛前准备好直观教具、模型、卡片、实验仪器、电化教学设备和用小黑板设计的提纲、板书、例题等,一上课开门见山,展开教学。用直观、新颖的教具可吸引住学生注意力,诱发其学习积极性。二是用教师教学语言的标准、流利、悦耳、精练,引导学生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点,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使之眼看、耳听、口讲、脑想、动手写、做。从而摆脱一切靠教师的依赖性。三是积极鼓励学生,当学生对习题和提问解答正确时,教师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以增强学生学习信心;解答错误时,教师可用“能发言就是讲步”,“我相信你能学好课程”等语言鼓舞学生,从而产生“皮格马利翁效应”,促使学生学好。四是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激发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五是都是处理教材时须注意:①遵循有利于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巩固、迁移的原则。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越是本质的基本的内容,就越能在几种相关情境之间发现相似之处。他们在做作业回答问题时就能举一反三,触类旁诵。②让学生理解、记住教材内容的同时,对照自己的行为运用教材自觉培养自己,检点管好自己,长期坚持就能增强能力,使品德规范。这样教师既教会了知识,又教会了学生如何做人。
第二、重新认识教师的主导地位,把课堂发言权交给学生。在课堂上不难发现:学生学习活动的自由度是与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成正比的。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密度越大,教师施教的艺术性、启发性、反馈性就越高,教师所创造的民主、热情、和谐的课堂气氛,就能使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善于动脑,把难点搞清,把重点消化,把技能技巧掌握。
第三、重新认识思维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把思维方法教给学生。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正确思维,以使清楚、深刻、全面、正确地掌握思维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捷径,也是学生会学习的捷径。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是提高智力因素的核心。把思维用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又是教改的方向,故而“没有思维就没有教学”。我们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所创的优质课就有如下特点:一是挖掘教材有思维深度,教学语言有思维精度,探讨教法有思维角度,传授、解疑有思维广度。二是教学时,思维与教材内容紧密结合。小学各科教材内容本身就是一条合乎思维程序的知识链。小学知识内容所要用到的思维方法如单项思维、多项思维、顺向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逻辑思维等的形成是通过每节课的知识点的掌握而潜移默化积累起来的。传授知识的同时要与思维方法及思维品质的培养结合起来。这也就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和会学习的方法。三是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思维的敏捷、丰富、深刻、独创等特性,离不开观察、记忆、想象、分析、综合、比较等智因素的应用。思维顺畅了,就能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提高智力因素。
第四、重新认识训练的内在性,把训练方法教给学生。课堂教学训练的主要任务是:①培养训练学生观察、想象、记忆、思维、分析、综合、实践等智力因素的全面提高发展与情感、兴趣、注意、意志、动机、习惯、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积极效应,并使二者相互交织,促进和谐统一。②培养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议、算等的技能技巧,达到准确、忆速表达的能力。因此,从一年级的入学教育、看图入手,培养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积极效应及做人标准就已成为教学重点。如通过看图说话、比一比、想一想、记一记、做一做、摆一摆、写一写、读一读、填一填等内容的训练,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思维、记忆、分析、综合及语言、书写、阅读、实践、操作等智力与能力的提高。
篇10
关键词:广告 创意 观察
创意是广告的灵魂。创意绝妙的广告能吸引人们的注意,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引起人们对某种品牌的关注,增加产品的价值,把企业的好产品变成消费者喜欢的好商品。精彩的创意是一口深挖的井,要挖得深,而不是挖得大,它是出人意料的、有趣的、甚至是惊人的。它的表达手法简洁有力,主题清楚,亲切自然。
创意新颖的广告是广告设计者根据广告主题的表现要求,经过反复的、精心的思考与策划,恰当运用特有的艺术手段,创造出的新颖独特的构思,它的灵感是创造者从实际生活中观察训练所得到的。
广告创意作为设计中的一种创造性思维,其核心是“创”。所谓“创”,就是创造、创新,运用创造性的思维,在前所未有的情况下,创造出新的意念来。优秀和成功的广告设计师都是在创造性思维上大胆探索前进的开拓者。缺乏创造性思维,就不可能产生杰出的广告创意,不能发挥广告应有的感染力。
观察,“观”是看,“察”是想(考察),又看又想,谓之观察。《辞海》中对“观察”下的定义是:“在事物的自然条件下为一定任务进行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但不限于知觉,常同积极的思维相结合。”同时,“观察为一切调查研究所必需,对直接认识事物和搜集第一手材料起重大作用。”观察,在心理上属于一种积极的心理活动,观察的基本条件有三:一是事业心,有了事业心,才能对观察发生强烈的兴趣,才能主动去发现;二是好奇心,要多提问题,奇思异想,不仅要做整体的外部观察,同时也要做局部的内在探索;三是目的性,把观察与创意的构想联系起来,尽量捕捉有价值的信息与素材。
生活中,会观察的人思维敏捷,善于联想,善于比较。哪怕是对一件极小事情的观察,也能获得一些,甚至是极大的启发。当然,这与一个人的知识和阅历也有关系。
观察是创意的基础,敏锐的观察力是正确认识事物和产生创意的前提。一个观察能力极强的人,不仅能看清事物的表象,而且能透过表象看到本质,即看到事物或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这种观察与创意是紧密结合的,有了这种结合,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创意的定向训练,首先是观察力的训练,因为观察是分析、判断、研究、想象和一切艺术创作的依据和前提,没有观察,就不可能有创意活动的发生。广告设计师的职业敏感性主要表现在对客观事物的观察能力上,从某种程度上讲,训练敏锐的观察力要比传授大量的手头功夫和专业知识更为重要。供广告设计师观察的天地是广阔的,如春夏秋冬、江河湖海、山川田园、风云雪雨等自然景观和五颜六色的花草树木、千姿百态的飞禽走兽等。大自然的许多现象一般人可以“熟视无睹”,但对“独具慧眼”的设计师来说则可以从中观察到美,得到启发。文学与音乐语言表达的意境也可以启示广告创意。广告创意的素材就在每个人身边,关键在于能不能发现,会不会应用。
广告创意的观察训练方法主要有:
1. 多向观察
多向观察又叫多角度观察。是从不同方向、多种角度去观察研究同一件事情、同一个问题。这样,就会把事情或问题看得更透彻、想得更周到,提出更多更好的解决办法。
比如,在对某个问题感到束手无策的时候,需要及时转换思路。而及时转换思路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多角度观察,使问题柳暗花明、豁然开朗。这一点在对学生进行广告创意的初始训练时尤其重要。
2. 规律观察
所谓规律观察,就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仅要认识事物的外部特征,而且要发现和认识事物内部的规律性。发现了规律,认识事物就会更深刻;利用好规律,做起事来就得心应手、效率倍增。从纯朴的民间艺术到豪华的宫廷装饰,从古典园林到举世闻名的敦煌艺术,从原始彩陶到景德镇陶瓷,从漆器装饰到织绣纹样,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同样, 如果我们认真研究国外的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规律,也能大大提高我们的创意能力。
3. 创造观察
创造能力训练一直是广告设计训练的重点。提高创造能力主要是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顾名思义就是向四面八方扩散思维,是一种求新求异、灵活敏捷的思维。它既遵循逻辑思维的规律,又不死守逻辑、墨守成规、按部就班,面对习惯思维所形成的思维定势,敢于挑战、突破,敢于提出与世俗观念不同的见解。更为宝贵的是,它能从一般人熟视无睹的最普通、最简单的事物中发现问题,这是一种由一点向外发散思考的方式。在广告创意中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可以充分调动累积在大脑中的素材、运用丰富的想象力产生新思维。例如,一个小小的苹果,可以从重量、体积、高度、颜色、弹性、形状等方面层层发散思维,举出数千种用途。在开始创意阶段,这种思维方式非常有用。从思想方法上看,它是具有突发性、瞬间性、随机性的思维活动方式,是潜意识转化为显意识的一种特殊表现形态。如何进行潜能训练,挖掘潜意识在广告创意中的特殊作用,是广告创意原创性的一个重要课题。
4. 逆向观察
逆向即反向,逆向观察就是从相反的方向观察和思考问题。一般情况下,人们总是习惯从正面看问题、想问题。这是习惯思维所形成的思维定势,往往妨碍或束缚着人们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高与发挥。
5. 辩证观察
辩证法是一种高级的思维方法。它的核心就是运用对立统一规律来观察和思考问题。辩证法认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一个对立统一的矛盾体,矛盾着的两个方面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处在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中。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统一是相对的,对立是绝对的;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的。同时,在一定的条件下,矛盾的双方又可以互相转化,像“正与反”、“快与慢”、“高与低”、“上与下”、“对与错”、“好与坏”、“死与活”、“进与退”、“胜与负”、“成功与失败”等,都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的矛盾。有了这种认识,才有可能积极创造条件,使矛盾向有利的方面转化,把事物向前推进。
广告人应是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随时随地观察和体验生活,并把观察、体验的东西随时记录下来,才能在进行创意时“厚积薄发”。广告大师李奥贝纳在谈到其创意才能时说:创意秘诀在那里?就在文件夹和资料剪贴簿内—文件夹是随时随地记录下来的使人感动的只言片语或构想,而资料剪贴簿是每星期从报纸杂志上剪贴下来的各种广告。广告创意实际上是一个综合调动广告人知识、经验、记忆和印象,并将其按特定意图加以重新排列组合的过程。
观察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训练。它不仅与思维相联系,而且与记忆、情绪、兴趣、意志等心理因素有关,甚至与世界观也有关系。
这两幅随文图是湖南商学院艺术设计系学生的作品,对广告创意的领悟、把握和表现在作品中已初步显露出来,这来源于平时的观察训练。作品“雅倩防晒霜—躲避不是办法”其画面采用对比的手法表述,没有直接用语言说明防晒霜的功能、效果是怎么样,而是用了生活中一个常见的现象,爱美的女性夏天都走荫凉的地方,还要打伞才能减少紫外线的侵害,而与不再躲避太阳的女主角形成了鲜明对比,产品特征一目了然。作者在生活中留心观察,将司空见惯的生活场景经过别出心裁的处理而成为具有创意思维的结晶,引起消费者的感情共鸣,作品含蓄深刻、耐人寻味,使在自然的表现中达到从接受事件到产生情感再到认识信息的目的,从而不失为一幅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