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的优缺点范文
时间:2023-11-13 17:50: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人本主义的优缺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概述
人本主义理论的研究兴起于 20 世纪 50、60 年代的美国,其教育思想以马斯洛和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先导。人本主义强调“以人性为本位”,以“完整的人”(whole man)的发展为最基本的价值取向,以培养积极向上、开拓进取、和谐发展的人为最基本的教育目的。在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中,其代表人物马斯洛认为学习的活动应该由学生自己选择和决定,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的角色应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facilita-tor),而不是权威。另一代表人物罗杰斯在教学问题上提出:在教学目标上,强调个性和创造性的发展;在课程内容上,强调学生的直接经验;在教学方法上,主张以学生为中心,放手让学生自我选择,自我发现。罗杰斯还将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运用于教学研究与实验,确定了“情意教学论”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论”。人本主义的教育观念将人性的充分发展以及个体内在潜能的充分实现看得无比重要,其教育目标、学习结果是使学生成为具有高度适应性和内在自由性的人。
二、人本主义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大学英语教学深受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影响,强调以教师为中心的接受式学习,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及语言实践投入感情关注较少,加之多数学生受学习文化和学习习惯的影响,学习普遍较为被动。人本主义思想的弘扬是历史逻辑的反映,对当代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极好的视角和教学指导,它促使我们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主体等方面对大学英语教学进行重新解读。
2.1 人本主义课程观
《大学英语教学课程要求》把大学英语定位为“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因此,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时也应当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这一课程性质的定位体现了人本主?x教学观。纵观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虽说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译五大基本技能给予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仍占主流。教学中仍存在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加之应试教育在我国根深蒂固,考试指挥棒仍在无形中发挥着作用。许多高校虽然已经建立了网络课程平台和英语学习资源库,但这些现代科技带来的好处尚未得到有效的发挥。大学生进行英语课程学习,不仅仅只是学会一定数量的单词,掌握基本的英语听、说技能,或者通过名目繁多的各类考试的问题。大学英语教学在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之外,还应有更高的追求目标,这个更高的目标就是学生被培养成全面发展的有思想的人。因此,大学英语课程应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通过建设多种模式和多种学习渠道,构成立体化的语言学习环境,以实现大学英语教学中“基础+专业、实践+知识、自学+讲解、素质+综合”的有机结合。
2.2 人本主义教师观
大学英语课堂的人文环境有赖于教师的人文素养,这也是以人为本的教学环境创造的关键因素。教师应转变思想,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情感因素、内在需求和价值观,创造并维持一种自由轻松的课堂心理氛围,在情感领域与学生建立相互信任且和睦的合作关系,从而激发学生自我实现的内驱力,做学生学习成长道路上的护卫者和引导者,做到既尊重科学、尊重自然,又崇尚人道、关注人性。二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从而促进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良性发展。
2.3 人本主义学生观
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育就在于学生学会了自我表现和自我选择。在提倡终身教育的今天,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确保学生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是十分必要的。目前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着学生的积极性没有被充分调动,学习心理没有被充分关注、学习情感体验被忽视的现象。这种现象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人性人格的实现,也影响了学习效果。将人本主义的教育思想引进到英语教学中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我国外语教学中存在的缺憾。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经常有选择、有意识地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作为自主学习的主体,学生应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要决定自己的学习目的,采取合适的学习策略,设计并执行学习计划,监测学习过程以及评估结果。总之,人本主义理论的学生观给我们的启示是:“教育的主体应该是受教育者”。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主动探究发现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主动参与学习、获取知识的主体。
三、人本主义学习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将人本主义理论引入到大学英语教学中是当前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的趋势所在。人本主义学习论是以学习者的自主性为先决条件和教育目标的。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就显得切实而又必要。学生的自主学习是一种“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过程,而学生不是天生就知道该如何自我管理、自我选择的,尤其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他们承受的专业课压力大,对教师和课堂的依赖性强,往往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笔者结合自身的课堂教学实践及感受,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尝试性的改革建议:
3.1 提倡分级教学
所谓“分级教学”,即在教学中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正确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层次,有差?e地进行教学,努力解决学生入学时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矛盾,力求使英语教学具有针对性,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都有尽可能大的提高,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目前,许多大学在新生入学后按专业统一分班教学,却没有考虑他们英语水平的个体差异。以笔者所带的17级为例,英语入学成绩最高120分,最低20多分,英语水平相差悬殊不言而喻,教学要想兼顾全面,其难度可想而知。如果参照学生入学英语水平考试成绩和高考英语成绩统一分班,对于成绩优异者可准予免修或选修专业英语课,成绩达标及稍差者可另外编班,这样即给了学生自我选择的机会,又遵循了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教学规律。
3.2 优化课堂教学策略
英语学习是一种语言技能的学习,英语教学策略有其自身特点,激励便是其中之一。学生在学习语言中如果存在“心理戒备”,那么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就不能被大脑吸收,从而无法被充分利用。因此,英语教师必须创造性地为学生提供放松、和谐的无任何心理戒备的从事语言实践的教学契机和创造安全愉悦的环境,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敢于求异。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性格及优缺点,调整授课方式及内容。教学模式应体现趣味性、实用性和知识性,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挖掘大学英语教材里面的人本主义思想、实施人本主义任务型的教学模式,与此同时还应该做到课堂模式的人本化。
3.3开创以人为本的教学评价。
大学阶段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主要还是以考试成绩为标准,评价主要来自教师和学校,并没有重视学生这一教学主体的个人评价的作用。人本主义教学理念主张“大学英语教学中应当以学生的评价为中心,提倡开创一个以人为本的教学评价体系”。学生自身参与到教学评价中,才能使教学评价效果明显。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的设置都是为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学生的反馈能够让教师了解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同时也能总结教学成功的经验,促使教师在未来的教学中不断地完善自己,调整教学计划。所以学生自我评价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大学英语教师一定要努力开创这样的评价体系,帮助自己和学生共同进步。
篇2
奥尔波特在克利夫兰接受了中学教育,虽然在同年级的100个学生中排名第二,但他并不认为自己具有卓越创造力。1915年他考入哈佛大学,主修哲学和经济学,选修心理学和社会伦理学,后者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19年,奥尔波特以优异成绩获得文学学士学位,毕业后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罗伯特大学教授英语和社会学。1920年回到哈佛,1921年获得文学硕士学位,1922年获得心理学哲学博士学位,他撰写的博士论文是《适用于社会诊断问题的人格特质实验研究》。从选题看,奥尔波特远离了当时占主流地位的精神分析,而是讨论了尚处于萌芽阶段的特质理论,这也许是美国大学中第一个关于此主题的论文,他也注定将成为一名拓荒者。从1924年起,奥尔波特开始在哈佛大学任教,开设了美国最早的人格心理学课程。此后,除了1926年到1930年在达特茅斯大学作为助理教授外,他的整个学术生涯都是在哈佛大学度过的,其学术资历发展脉络为:1930—1936年任助理教授,1936—1942年任副教授,1942—1967年任教授。
奥尔波特一生都致力于改进关于“人是什么”的概念。他于1937年出版的《人格:一种心理学的解释》(Personality:A psychological interpretation)成为人格心理学独立的标志;1961年出版了关于人格最重要的著作《人格的类型和成长》(Pattern and Growth in Personality)。其他论著还包括《个人与信仰》、《偏见的本质》和《谣言心理学》等。
奥尔波特在有生之年曾获得过许多荣誉。1939年,他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63年,荣获美国心理学会金质奖;1964年,荣获美国心理学会杰出科学贡献奖。1967年10月9日,奥尔波特因肺癌去世,这一天距他70岁的生日还差1个月。
一、奥尔波特建构人格理论的背景
奥尔波特反对精神分析过于强调无意识,他认为一个健康人具有理性观念和意识功能,他们活动的力量完全是能意识到的、可以控制的,而潜意识只有对偏态、变态的人才会发生作用。奥尔波特也反对精神分析以病态人格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做法,在他眼里正常与不正常并非是连续的序列,而是截然不同的类型。因此,奥尔波特选择健康成人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而很少涉及精神病人,他的人格理论体系是面向健康人的。奥尔波特还反对精神分析对童年经验的夸大,他强调的是当下,是此时此刻的影响。尽管他同意弗洛伊德提出的本能对幼年期的行为动机有相当的解释力,但他不相信本能论可以解释变化的、即时性的大多数成人的动机。这是奥尔波特建构健康人格理论的认知基础。
奥尔波特的健康人格理论得以形成,还源于他对早期行为主义的批判。行为主义作为一种刺激—反应心理学,将人格视为一切动作的总和,是各种习惯的最后产物,这点为奥尔波特极力反对。他拒绝将人看作一个纯粹的“反应”机器,相反,他认为人类可以更为积极,人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主动的,是受到自己的意图和价值观所驱使的。虽身处行为主义关于机械、被动和回归驱力的观点盛行的年代,奥尔波特仍坚持认为意识是心理学研究的主要目标,特质是人格的元素。行为主义认为个体行为仅产生于很少几种基本的内驱力或需求,而奥尔波特提出的动机的“机能自主”则打破了这样的信念,他重视自我的功能,并提出自我发展的阶段理论。这是奥尔波特建构健康人格理论的行为基础。
此外,奥尔波特深受“美国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的影响,他从詹姆斯那里继承了人文主义和折衷主义,不但关注自我,关注意识,在解释不同层面的心理状态时,还应用各种心理学理论,博采众长,甚至能应用哲学和文学的材料。奥尔波特的健康人格理论还得益于早期形成的人本主义、存在主义和格式塔心理学的影响,强调人的潜能发展,人的独特性、尊严与价值,强调此时此地对人的影响;强调整体和意识经验,关注现象场,重视对现象场的直接描述,反对任何将整体拆分成部分的还原主义研究趋向。毫无疑问,奥尔波特从中汲取了理论建构所需的各种养料。
二、奥尔波特的健康人格心理学
(一)对人格的界定
奥尔波特在追溯人格术语历史后,又诠释了在神学、哲学、心理学、法律、社会学等领域的49个人格定义,然后提出了自己的第50个定义。他在1937年的《人格:心理学的解释》一书中,给出了后来得到多数心理学家推崇的定义,“人格是个体内部决定个人独特的顺应环境的心身系统中的动力结构”。后来在其1961年的《人格的类型与成长》一书中,又把上述定义中的“决定个人独特的顺应环境”改为“决定具有个人特质的行为和思想”,进一步说明了人的行为不仅仅是适应环境,而且影响环境,使之适应人们的需要。奥尔波特的这个定义,强调了人格的独特性,世界上绝不会存在两个完全相同的人,了解某个特殊个体的唯一途径就是研究这个特殊的人;同时也强调了人格的整合性,人格是一个心身系统,并具有推动和引领个体行为的动力作用。于是,注重研究个体而不注重研究制约人类的规律,成为贯穿于奥尔波特研究活动始终的主题。
(二)人格的发展阶段
奥尔波特的人格发展阶段观点就是他所提出的关于自我统一体的形成过程。他把人格定义为一种“动力组织”,并把它命名为“自我统一体”,即人们认为生活中那些温暖的、核心的和重要的行为和特征。自我统一体是人格统一的根源,是人格特质的统帅,包括个体认为对自我认同和自我提高至关重要的那些生活组成部分,也包括一个人的价值观以及与个人信念一致的、属于个人所有的良知。他认为,完善的自我统一体机能即人格,从出生到成年,需要经历八个阶段的发展才能实现:躯体自我感(1岁);自我认同(2岁);自我增强(3岁);自我延伸(4岁);自我映像(4-6岁);理性运用者(6-12岁);追求自我统一体(12岁至青春期);理解者自我(成年)。 (三)健康人格的基本观点
奥尔波特对人本主义和心理健康个体的关注先于马斯洛。他强烈主张健康成人的人格原则,不能由动物园、儿童、过去或精神病患者的研究引申而来,所以他研究了大量机能成熟的健康成年人,提出了健康人格的六个标准,其观点与人本主义自我实现的观点十分相似。事实上,奥尔波特也在用另一种方式表达着自己就是一个心理健康的成年人。
1.自我扩展的能力。健康的成人有很多朋友和爱好,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范围极广。他们不以自我为中心,积极参与解决一些与自己无关的问题和活动。他们对工作、游戏与交往有非自我中心的兴趣,并且家庭、社会和精神生活对他们很重要。
2.与他人关系融洽。健康的成人有能力与他人建立亲密的关系,富有同情心和友爱,没有占有欲和嫉妒心,能宽容自己与别人在价值观上的差异。尊重别人,有健康的性态度,不会为了自己的满足而侵犯他人的权利。他们能够对他人表现出温暖、理解和亲近,可以容忍别人的不足与缺陷。
3.情绪上有安全感或自我认可。健康的成人能忍受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冲突和挫折,经得起各种不幸的遭遇。能耐受恐惧和不安全的情绪冲击。并且,健康的成年人具有一个积极的自我映像,可以接纳自己的各个方面,不受消极情绪的支配,能保持乐观的态度。
4.具有现实的知觉。健康的成人能够准确、客观地理解现实、接受现实,并不是根据自己的期望去看待事物。
5.良好的自我意识。健康的成人对自己的优缺点十分清楚,能准确把握自己的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知道自己有什么、缺什么,能调整其相互关系。他们无须将自己的过失或弱点归咎于他人,知道自己心中的自己与别人眼中的自己之间的差异。并且,健康的人还有幽默感,能自嘲,很少靠攻击或性方面的话题引人发笑。他们能觉察生活中不和谐的事情,无须伪装或者故作姿态。
6.统一的人生哲学。健康的成人有明确的人生目的。他们着眼于未来,对工作有使命感,而且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三、奥尔波特健康人格理论的贡献与局限
奥尔波特对人本主义心理学作出了杰出贡献。他认为自我是个体人格一致性、动机、记忆连续性的基础,这种自我心理学与弗洛伊德以患者和病人为研究对象,以探索潜意识为主的观点完全不同;他强调以健康成年人为研究对象,强调研究意识、动机,重视生活目标和意义的追求,强调促进个人价值观的建立。反对美国主流心理学中非人化和生物主义的情绪,为构建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奠定了基础。人本主义心理学能发展成为脱离精神分析传统、与行为主义对立的心理学的第三势力,奥尔波特功不可没。
奥尔波特奠定了人格心理学在心理学大家庭中的地位。在奥尔波特之前,很少有心理学家能够像他那样对人格定义的表述字斟句酌,对以前人格定义的分类进行深入研究,竭尽全力地全面透视人格理论。他认为人格是心理学理所应当的研究主题。奥尔波特是美国第一个开设人格心理学课程的心理学家,也是美国第一部人格心理学教科书的作者。在他的著作中所表现出来的清晰的思维、精炼的语言,成为未来理论家效仿的典范。特别是在1929年的第九届国际心理学大会上,他发表了论文《什么是人格特质》,提出将特质作为人格的基本单位。他的理论观点对于后来的人格心理学研究,如卡特尔的16PF、大五人格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必须承认,奥尔波特的理论没有将许多已知的有关人格的知识整合进来,也没有对无意识动机驱动的行为、次级驱力所激发的行为做出足够的解释;他对人格的理解只是一个狭窄的角度,即仅仅对几种动机做出了解释。虽然他充分描述了心理健康成人的机能自主动机,但是他并没有对儿童的动机、神经症和精神病患者的动机做出解释,也没有对普通成年人的动机做出分析。他没有分析神经症和精神病患者的动机是如何形成的,也没有讨论什么会妨碍一个人成为心理健康的人,没有提出如何能够成为机能自主的人。虽然他勇敢地反对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有些观点确实过于偏颇。
(1)把人和动物、常态和变态、儿童和成人完全对立起来,对于它们之间的连续性和同一性则缺乏研究。可以说,他割裂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2)过于强调人格的独特性,忽视了人的共同性和普遍性。有人批评他不是一个科学家,因为科学家通常会用共同规律的研究方法去发现普遍的规律,而奥尔波特过于强调个案法,过于强调探寻特殊性。
(3)过于强调意识和人格健康,忽视了潜意识和病理性人格,过分强调内在因素对行为的影响,忽视外在环境对行为的作用,忽视了人格的社会根源。
篇3
论文摘要: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知识的更新,我国提出培养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培养目标, “要关注学生在情感和态度上的发展,着眼于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英语情感”成了教育工作者研究的热点。由于课程内容,课程标准,课程评价,教学方式都发生了改变,那么学生的英语学习策略必然会发生改变。
一、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过程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能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学生应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的是“教”。这正是两种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最根本的分歧点,由此而发展出两种对立的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由于建构主义所要求的学习环境得到了当代最新信息技术成果的强有力支持,这就使建构主义理论迅速走出理论家的象牙之塔,日益与广大教师的教学实践普遍地结合起来,从而成为各级各类学校深化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批判传统教育思想与教学观念的锐利武器。
建构主义理论还认为,学生的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包括情境、协作、交流、意义的建构四个部分。意义的建构是教学的最终目标,一切教学过程都要围绕这一最终目标。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的促进者、辅助者、引导者,他的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和帮助学生完成意义的建构,要为学习活动的开展尽可能多的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环境。
二、人本主义理论
当代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杰斯教授主张把学生放在学校教学的中心位置,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要以真诚、关怀和理解的态度对待学生的情感和兴趣,要为学生提供舒适的良好的愉快的学习环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情感体验。他认为促进者应该相信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用心对待学生,处处为学生着想。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感和认识是人类精神世界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学习过程是学生与教师互相沟通及理解过程,教师要在感情上和思想上与学生产生共鸣,通过情感因素来促进学生勤学、乐学,以提高教学效果。罗杰斯认为学习应对学生整个人产生影响,学习过程不仅让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视学生价值、态度、情感等健康人格的培养和塑造,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有关心理学理论
心理学的理论认为:情绪是与有机需要相联系的体验,而情感是与社会相联系的。情绪可分为消极的情绪和积极的情绪。心理学家经过研究表明:当人的情绪是愉快和积极的时候,脑垂体就会使内分泌系统积极活动,新陈代谢加快,整个神经处于兴奋状态,人的情绪处于积极的状态,反应灵活,学习工作效率高。相反,当人对学习和工作感到厌倦时,人的情绪处于低迷状态,反应差,学习和工作效率不高。大多数学生不会应用新学知识于实际问题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英语缺乏兴趣,产生恐惧感、焦虑感,学习成绩可想而知,他们体会不到学习的快乐,在英语课堂中感觉压抑,导致焦虑,产生恶性循环。 四、课堂教学的情感教育
在高中英语教学实践中存在着重认知、轻情感的现状,实施情感教育方面还有许多问题和不足。10%的教师不知道什么是情感教育;30%的教师只是在教案中写上情感教育目标,而在教学过程中从不考虑情感因素;有60%的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尝试着实施渗透情感教育。我们通过对英语学习心理的认知、情感等方面的调查中发现,几乎没有情感体验的传统教育使作为学习主人的学生往往体验不到学习的快乐,从而使他们不喜欢英语老师导致不喜欢学英语,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课堂听讲和课后作业都不认真,甚至厌学、逃学,严重影响英语教学效果,对待差生更要鼓励。柳斌同志曾说过“教育是充满感情、充满爱心的事业,没有感情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教育,单纯的知识传授,不能造就一代四有新人。”
由此可见,当今的基础教育十分重视情感教育,迫切需要在教育过程中有深厚的情感投入。这也就告诉我们,高中英语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已刻不容缓。
教师要关爱每一位学生。别林斯基认为:“爱是教学的工具和媒介,对孩子的信任是教育成功的保障。”要热爱学生,了解学生。教师如果对学生不关心,无论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都不可能有效,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育工作者高尚品德的体现,学生渴望能和自己成为朋友。教师要用真心对待学生并唤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和积极向上的情感,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要善于发现学生长处。不同的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发现其闪光点和在适当时机给于表扬与奖励,这在很大的程度上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能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经常遇到挫折,因而可能会自卑泄气,如果教师不能正确的引导,学生会丧失信心,对学习失去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多渠道新颖的教学方法,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鼓励、诱发、点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比如让学生充当小老师,会让他们感到新颖与好奇。高中英语知识思维强度大,而且学生的思维水平层次不同,老师在课堂上往往很难兼顾每一个学生。建立学习合作小组,让学担当老师的助手和其他同学的小老师。这不仅能促进师生间的交流更能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总之,英语课堂中的情感渗透和情感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笔者多年来的经验可知,要交好英语,首先要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将汉语思维转化为英语思维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布卢姆等著,王钢等译.布卢姆掌握学习论文集[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86.
篇4
本文通过对建筑物管线用途的本质思考,提出了如何优化管线敷设的方法。在建筑空间效果、使用舒适度、节能环保、经济适用等方面,寻求各方效益的平衡点,使建筑物功能效益最优化。
关键字:综合管线,敷设,概述
中图分类号:TU990.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建筑物管线综合敷设的意义和重要性
现代建筑物设备的综合性、智能性较过去有了很大提高,各设备管线之间的敷设难免出现“撞车”问题,迫使在建筑设计层面上做出重新调整。传统综合管线施工过程中仅仅考虑如何塞得下不碰撞,注意力放在了管道的走向与排布,当原来布置的走向、位置不合理或与其他工程发生矛盾时,才考虑调整位置和专业相互协调意见。这种设计管线设计敷设只考虑单学科局部使用功能,无疑造成了浪费,不合理的结果,至少不是最优化的结果。管线作为现代建筑布局整体的一部分,应该是满足整体空间效果节约造价、节能环保。
另外,仅从供暖管道布线分析,现阶段我国单位建筑面积上能耗为同等气候发达国家的3倍以上。从可持续发展和维护人类生存条件的角度上看,合理布置管道布线,降低建筑能耗,节约自然资源,是建筑设计者迫在眉睫的事情。
2、管线综合优化设计理念概述
建筑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产品,与其他类型的工业产品有相同之处。要求设计人员根据工程项目的需求,分析已有产品的优缺点,兼顾功能、结构、工艺、材料、成本等因素,预测产品将来的情况。从产品技术设计到工业生产方法,以及外观形态,都能按照设定方案来实现,使产品的社会价值与经济要求有机结合起来。
管线设计作为建筑设计完成的技术手段,应与其整个系统保持一致,是个多方位整体性的系统化设计。设计者从不同思考角度出发则会得出不同的侧重点,最优化概念的综合管线设计主要考虑以下几种设计方法。
2.1 基于建筑空间效益角度出发的综合管线理念
基于空间本体的观念主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方面从建筑空间考虑怎样最大程度上压缩管线排布所需的空间,配合空间造型节约空间,为其他设备的使用带来更多富裕空间。另一方面保证一定的空间视觉美观效果。建筑空间本体内容与管线设计因素关系主要体现在。
(1)体型
建筑体型对综合管线的影响主要是体现在对能耗的要求及管线体系的确立上。能耗的需求从根本上影响管线的设计,管线敷设结构的确立也是空间设计的第一步,不同的结构体系直接决定空间使用的合理性。
(2)平面
平面对综合管线的影响主要在分区的合理、排布的关系上。分区涉及到功能分区、能耗分区、设备分区。不同的分区是管道设计最基本或初步的差别。一开始的不合理分区势必将对综合管线产生基础上的缺陷。
(3)立面
建筑立面对综合管线的影响主要为层高及能耗资源方面两大方面。层高的设定直接关系到管道排布时可利用空间的大小;而立面设计上节能措施的不同运用,开窗的形式对内部房间室内环境的各种影响将直接关系到建筑对能耗的需求上。从而影响到设备的选用及管道的输送。
2.2基于人本主义观点出发的综合管线理念
一切设计活动应建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也就是使设计成果与人的生理、心理尽可能得协调,从而减轻设计对使用者的体力负担和精神压力,并提高设计物的使用效率。设计人员应满足使用者的生理与心里需求,利用设备及管道营造出舒适的室内外环境。从人本主义观点出发设计建筑物,应该使之满足人体空间的需求和活动的舒适度。
人体空间需求,即通过对人体结构尺寸的掌握,科学的判断人在建筑空间中的活动范围及特点,从而更有针对的通过管道对人的活动区域进行能源及介质的供给,以最小的代价换使得人获得最大的环境效益。这关系到设备系统的高效运作问题。同时,对于人体活动范围较小的区域或非重点区域,可减少供给,这样也为管线的简化带来方便。
2. 3基于绿色高效角度出发的综合管线理念
高效绿色理念即指的是对设计保持环境意识,环境意识的观念是克制自我表现的欲望而照顾到整体关系。设计活动在任何时候都是会对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设计在大大提高生活质量与环境的同时,代价是消耗大量的资源。而当今中国的形势是建造的步伐远远快过了提供科技支撑的建筑技术科学的发展脚步,这造成了我国大量建筑物功能质量差、能源和资源浪费严重、在也反映在很多大量标志性重点工程不得不请国外的设计公司和咨询公司主持或辅助的情况,资源问题的口益严重,迫使建筑在设计理念中,应高度关注资源(包括能源)的耗费问题,以节能,节省材料及综合利用资源的思维去进行管道设计。建筑设计的理念,必须从竭尽满足人对物的不加限制的欲望索取,转向人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生态化设计。效绿色的对策从大的方面来说包括了提高能源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及减少污染产生三个方面。
2. 4 基于经济性角度出发的综合管线理念
经济性角度出发的目标应是综合管线通过有效的建筑设计方法,在总体布局、空间组成和技术选择上进行优化设计,以有限的经济条件保证建筑的条件的满足,或在限定的经济条件下收效更好的价值。因此,必须要求建筑的从业单位和人员在无论是进行设计、施工、审查、评估的过程中,在保证建筑预期的效果时,都应保持着时刻关心每一单位的造价,采用先进适宜的技术,合理的加快建筑进度,降低建筑的成本。
3、总结
无数引发设计革命思潮的建筑师及其经历表明,否定意识和对已有惯性思维模式的反抗行为,才能更有力地通过建筑来思考对社会的各种问题,当然,改变的过程必然是痛苦的,如何通过综合管线设计手法的改变将整个建筑层次提升档次,必须付出比现有模式更大代价,需要更多的工程实践来验证。
参考文献:
[1] 古美莹,建筑整体环境性能设计流程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5月
[2] 付海明 编著,建筑环境与设备系统设计[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1
篇5
关键词:句酷批改网; 英语写作表现; 英语写作动机
一、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现状
1.传统的英语写作教学
传统的英语写作教学实践主要是基于过程写作法和结果教学法而进行的,教师是课堂的中心,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在班级人数较多的情况下,学生参与度低,课堂氛围不太活泼,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2.计算机网络辅助英语写作教学
句酷批改网是基于语料库和云计算技术的英语作文自动在线批改服务,其目的是“减轻教师的批改工作量,帮助教师更加直观、有效地了解学生的英文写作水平,进而帮助教师做出更精准更客观的判断和点评”。目前全国有一千多所高校在使用句酷批改网。
二、研究设计
1.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发现批改网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写作表现和动机的影响,从而为提高学生的英文写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提供参考。
2.研究对象
笔者挑选自己任教的四个班,将其分为两组作为研究对象。
3.研究方法和工具
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是本研究采用的方法。研究工具主要为SPSS。
4.研究步骤
第一步:前测数据整理。实验教学开始之前,笔者分别取两组学生第一学期期末试卷中的写作成绩作为前测数据,满分为15分。
第二步:学生注册并完成写作任务。
第三步:教学实验。笔者开展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教学。实验组采用“传统+句酷批改网”的教学模式。
第四步:问卷和访谈。主要问题有:①你是否喜欢使用批改网?②批改网对你有帮助吗,为什么?③你认为批改网评阅与教师人工批阅的纸质作文有哪些优缺点? ④你觉得批改网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第五步:后测数据整理。后测成绩来源于实验教学一个学期之后的期末考试试卷中的写作部分。满分为15分。
第六步:前测和后测统计分析。将实验前和试验后的成绩通过使用SPSS软件进行对比分析。
三 、研究数据分析和讨论
1.写作前测成绩分析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实验组前测平均分为9.79分,对照组前测平均分为9.74分。在表2中, F=0.097,Sig=0.757,说明两个样本的方差相等,需要用t= 0.260, P=0.795来解释检验结果。检验结果显示,在0.05显著性水平,两组的前测成绩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2.写作后测成绩分析
表3和表4是两组学生的后y成绩分析结果。在表4中,根据F=0.318,Sig=0.576,可以说明两个样本的方差相等,需要用t=7.995, P=0.000解释后测结果。结果表明,在0.05显著性水平,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即实验组学生的写作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的写作成绩。
3.访谈和问卷结果分析
对问卷结果进行分析,88.73%的学生表示很喜欢句酷批改网,并且认为句酷批改网在写作动机和写作表现方面对他们有很大的帮助。在接受访谈的学生中,86.67%的学生表示句酷批改网对自己提高写作主动性和改善写作表现有帮助。
经过对调查问卷和访谈结果进行分析可知,句酷批改网具有以下优点:①作文评阅及时,能够做到即交即改即反馈,这是教师人工评阅无法做到的。②批改网能够根据数据库信息,逐句逐段自动识别单词拼写、词语搭配、简单语法等常见错误并给出修改意见。 ③帮助学生及时复习和学习相关语言知识。句酷批改网在给出分数、指出简单错误的同时,还提供相关词汇和语法知识的拓展。④练习机会更多。师生交流更频,更通畅。教师可以随时随地浏览学生作文并做人工评阅和修改;学生则可以通过教师的“我的网站”,浏览和学习教师上传的各种资料、各种要求及教学相关资料等,这种互动方式可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回收的142份有效问卷中,有140份问卷认为,在使用句酷批改网时,不能完全脱离教师的写作指导,占总数的98.59%。这说明句酷批改网只能作为辅助的教学工具,要想提高教学质量,还必须与教师的指导相结合。
总而言之,批改网在写作中具有辅助作用,可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为学生提供更多更方便的练习模式;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语言水平和写作能力。当然,我们也不能盲目、机械地接受批改网所提供的一切点评,更不能完全脱离教师和课堂。要做到课堂学习与课外自主学习有机结合,让句酷批改网更好地为大学英语写作教与学服务。
参考文献:
篇6
一、 以教师为中心的多媒体教学模式及其理论基础
1.模式类型
(1)演示型教学模式
演示型教学模式是典型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它主要利用多媒体形象地演示一些抽象的教学内容,把一些教师难以有效讲解的、学生理解困难的知识点简单化、形象化。和传统课堂相比,多媒体课件的作用也仅仅是为了配合教师的讲解。王兴华关于演示型模式的论述较为详细,他认为演示模式的实施步骤为:①教学设计,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及教学策略;②复习提问,主要是为了回顾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做铺垫;③导入新课;④讲解新课,利用多媒体技术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⑤课堂练习;⑥小结评价。[1]
(2)讲授型教学模式
讲授型教学模式在延续了传统教学模式优点的同时,借助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等进行教学,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实现了教师、学生可以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上课。按教学时间的特点可分为同步式讲授与异步式讲授两种形式。同步式讲授几乎和传统教学模式无异;异步式讲授主要是教师将学习内容放在网络上,要求学生自学,有问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等联系方式来获得教师帮助。
2.理论基础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在多媒体教学发展初期,行为主义是其主要的理论基础。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学习是由于经验的反复练习而引起的行为比较持久的变化。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是主要代表,它把学习内容分解成许多小项目,按一定顺序加以排列,并对每个项目提出问题,要求学生针对每个问题进行回答,回答后立即提供正确答案,答对了就可以进行下一个项目的学习。根据这种观点,多媒体的作用不再仅仅是呈现刺激,还得和学生的行为联系起来,接收学生的反应、控制学生的学习顺序、经常和即时性的强化、允许学生自定学习步调等。演示型教学模式和讲解型教学模式正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实际运用,它们都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通过提问(刺激)―回答(反应)―确认(强化)的形式进行教学,学生经过反复练习来获得知识。
(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有意义接受学习”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奥苏贝尔将学习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两类,只有在当前所学的新知识与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知识之间建立起非任意的实质性的联系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否则就是死记硬背的机械学习。实现有意义学习有两种途径:一种是接受学习,即所学知识的全部内容都是以确定的方式由教师传递给学生;另一种是发现学习,即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奥苏贝尔认为在一般的课堂上最有效的是接受学习,教师的讲解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最主要方式,而发现学习只适用于实验课,并且不能够有效地传递学科知识。在多媒体技术引进教学的今天,教师能够利用图像、动画、声音以及视频等多种方式辅助讲解过程,促进学生进行有意义接受学习。
3.以教师为中心的多媒体教学模式的优点与局限性
以教师为中心的多媒体教学模式继承了传统教师中心型教学模式的优缺点,比如能够系统地传授知识,尤其是逻辑性强的知识,但是忽略了学生的发展及其主观能动性,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等等。该模式还没有充分发掘多媒体的优势,仅仅把多媒体技术作为知识呈现或者强化的一个工具,多媒体的作用仅局限于代替黑板板书,化抽象为形象。
二、 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媒体教学模式及其理论基础
1.模式类型
(1)发现式教学模式
发现式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利用教师和教材提供的材料去自主发现结论或规律。该模式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让学生在现有材料和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推导出未知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思维、直觉思维和迁移能力。但是该模式对学生要求较高且费时费力。
①探索型教学模式
探索型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师利用多媒体所创设的有利于学生探索和发现的教学情境下,围绕某个课程问题,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讨论,且充分利用所学知识以及现有材料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模式的基本实施步骤:情境导入,明确问题;分析问题,明确应用的概念或规律;分组讨论,提出假设;共享方案,评选筛选;计算证明,验证假设;汇报总结,拓展应用。[2]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多媒体主要发挥着情境创设、问题呈现、交流讨论、展示方案、表征方案、计算等工具作用。
②协作型教学模式
协作型教学模式是指学生以小组形式参与,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合作互助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模式的实施步骤是:提出学习目标或任务;寻找网上协作伙伴,组成学习化的团体;协作小组成员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源进行自学并讨论;小组汇报交流,总结学习成果。[3]信息技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要作为交流工具,教师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提供学习所需资料,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通过网络进行交流讨论。
③专题型教学模式
专题型教学模式以专题为课程单元,专题内容应具有问题性、开放性、综合性和实践性,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专题,利用网络搜集信息,或者通过实践活动进行探索研究。学生可以利用搜索引擎、权威网站、资源库等广泛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分类整理,利用信息加工工具对素材进行加工,并制作成专题网站,在网站的信息交流平台上讨论,把新成果加入专题网站中,以扩充专题网站资源。[4]
(2)讨论式教学模式
讨论在教学中使用非常广泛,讨论式教学模式即以讨论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指学生就教师提出的某一问题进行课堂小组讨论或者网上讨论,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该模式的顺利实施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且教师具有较高的课堂管理能力。
①讨论型教学模式
传统的课堂讨论对怯于在公共场合或者老师面前发言的同学来说作用不大,然而网络环境下的讨论能够充分调动起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使其畅所欲言。网上最常用的是利用电子布告牌系统(BBS)和在线聊天系统(CHAT)进行讨论,通常分为异步讨论和在线讨论两种情况。教师控制整个讨论主题和过程,引导和监控学生积极参与学习。[5]
②支架式教学模式
支架式教学模式主要是在建构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认为知识是在一定的背景下,利用多媒体所提供的各类学习资料,通过有意义建构而获得的。这个过程包括“情境”、“协作”、“对话”和“意义建构”。该模式的实施步骤如下:搭脚手架,围绕当前学习主题建立知识框架;进入情境,将学生引入贴近生活的问题情境中;独立探索;协作学习,进行小组协商、讨论、对话等活动;效果评价。多媒体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2.理论基础
(1)杜威的“从做中学”理论
杜威是学生中心的典型代表人物,他认为一切学习都来自于经验,并制定出了五步教学法:①为学生创设一个课题,情境与实际经验相联系;②为学生提供资料,帮助学生发现问题;③学生自己提出解决该问题的设想;④学生根据自己的设想进行探索,求得解决问题的方案;⑤进行实验验证,学生根据假设方案亲自动手去做,检查达到的结果是否符合预期的目标。[6]利用媒体技术建构起来的学生中心型教学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让学生在探索中学到知识。这正是杜威的“从做中学”理论的体现。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知识不是靠教师简单的讲授而是学生自己去建构的。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建构新知识的引导者,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的建构者,多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而是用来帮助学生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的工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构建问题情境,通过网络答疑等方式辅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3)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利用已有的认知结构对新的知识经验进行加工改造,并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强调学习情境的结构性,因此,提倡采用设置学习情境,让学生主动地探究和发现事物特性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课题,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事物的规律,用自己的方式加工组织知识,从而能够达到更好的记忆效果。多媒体技术为该理论的实施提供了条件,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各项功能能为学生创设结构性的学习情境,使学生通过网络进行合作,利用计算机收集资料进行自主探索。
(4)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应该从学生出发,教学内容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进行选择,强调亲身体验和自我评价,主张教学公平、平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再扮演传授者的角色,而是做帮助学生实现自我的促进者。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感兴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教学资源,促进学生学会合作,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从而帮助学生实现自我。
3.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媒体教学模式的优点与局限性
与以教师为中心的多媒体教学模式类似,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媒体教学模式也继承了学生中心教学模式的优缺点,比如充分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参与,对所学知识记忆深刻,但是忽略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学习的知识系统性不强,等等。多媒体的使用扩充了学生学习的信息量,培养了学生利用现代科技进行学习甚至自学的能力。但是该模式对教师要求较高,教师不仅要具备娴熟的多媒体技能,还要具有良好的教学机智(利用该模式教学,课堂过于活跃,有时很难达到想要的教学效果),并且这种模式因为给予了学生很多活动、思考时间,比较费时。
三、 多媒体教学模式的适用条件
1.以教师为中心的多媒体教学模式的适用条件
这种模式主要由多媒体来呈现教学情境或知识内容,再配以教师的讲解或演示,整个课堂设计井井有条,比较适用于新课的学习,尤其是陈述性的知识。当课程内容较多时,利用以教师为中心的多媒体教学模式较有利,因为:一方面,课程内容较多,教师讲解或演示效率较高;另一方面,能够节约部分课堂时间,为教师讲解、学生学习争取了更多时间。
2.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媒体教学模式的适用条件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多媒体进行自主学习,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高。该模式对教学内容、教师以及学生的要求都较高。对教学内容而言,比较适用于探索性的知识;对教师而言,教师要具备较高的教学机智以及使用多媒体的能力,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或者合作学习,并且能够对学生探究出来的内容进行很好的总结;对学生而言,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当学生不具备条件时就很难完成探索的任务。
以教师为中心的多媒体教学模式和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媒体教学模式各有千秋,其功效取决于运用得恰当与否。首先,教师应该根据教材内容、自身以及学生条件合理选择教学模式。在多媒体技术日臻成熟的今天,很多教师过于追求技术的花哨,认为利用网络、学生参与的教学模式才是最好的,实际上有些课程内容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多媒体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更容易达到预期效果。只有适合教学内容、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才是最好的。其次,两种模式各有优劣,应该取长补短,探索出新的教学模式。无论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多媒体教学模式还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媒体教学模式都不是完美的,应该根据具体的课程特点取长补短,在合理使用的同时探索出新的教学模式。另外,在课堂的不同阶段,可以尝试采用不同的模式进行教学。
参考文献
[1] 王兴华.高中数学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实效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
[2] 杜鹃,钱守旺.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 周蓉,郭琳.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研究[J].科技信息,2009(28).
[4] 李克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和方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4).
篇7
论文摘要:21世纪被称为信息时代,而教育也随之发展为信息化的教育。对高校而言,高校教师具备教育技术素养,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优化教学效果,促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实现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发展变革的关键因素。该文主要探讨了在信息化时代教育中,高校教师应具备怎样的教育技术素养,从而大力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一、教育技术对当代教育的影响
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对当代教育产生许多积极的影响,对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进作用。传统课堂教学与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与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教学内容上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教育技术的在现代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使我们的教材从原来传统文字形式的显示,变为文字、图形、图像、动画、视频和声音多种媒体、多种信息方式显示教学信息,极大的丰富了教学内容,加大了教学信息量的传输。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中,学生主动地组织建构自己的知识内容与知识体系,由被动变主动。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综合素质。同时以教师为中心的班级授课形式被打破,以学生为中心的个别化教学、合作化教学得以实现。
实现教育信息化,教育技术是关键。它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出发点和直接点,是教育信息化的技术支柱。那么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教育技术素质,决定着我国的教育信息化进程。高等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综合素质。而高校教师又该具备怎样的教育技术素养,综合运用教育技术手段,从而实现教育信息化呢?
二、高校教师的教育技术素养
中国教育技术素养标准(LSETC)提出,教育技术素养是指一个人对教育技术理论与方法的掌握、运用和评价的总体水平,它包括对教育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运用教育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教育技术的意识、态度和社会责任的理解。
(一)高校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技术意识素养
首先,高校教师应具备教育技术意识。意识是一切行为的先决条件,要让高校教师在教学中自觉地运用教育技术技能,必须让他们从思想上认识到教学中教育技术运用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对于高校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技术意识,第一应理解教育技术的内涵。教育技术是一门多学科、多技术相互交叉、渗透产生的教育学下的二级学科。AECT''''94定义给出,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教育技术不是普通的教学手段与方法,而是指运用各种理论与技术对教学设计、开发,从而优化教学效果。高校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教育技术的内涵,才能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它。第二,高校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技术意识还包括,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必要组成。教师的专业素质不仅包括专业知识、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还应具备教育技术能力。教育技术能力不仅是教师应用教育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更是教育实现信息化的关键。同时教育技术能力也是教师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以满足当代教育教学需要的重要条件。作为高校教师,课堂的开放,教学的开放,更要求具备高的教育技术能力,以适应开放式学习环境的需要,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第三、高校教师应具备在教学中有效使用教育技术的意识。作为高校教师关注的不仅是专业的高新技术与知识的发展,还应关注计算机新技术的前沿信息,认识到新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多媒体教学有着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越性。让教师在教学中使用教育技术,不是一种强求与规定,而是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合理的使用。对于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的技术与手段可以大胆的使用与实践,如果效果不好,可以采用其他的方法手段。这就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教育技术基础知识,做到合理选择教学媒体与教学方式,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高校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技术技能素养
高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具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方法、技能,制作教学多媒体课件、进行合理高效的教学设计;运把认知主义、行为主义、人本主义与建构主义等学习理论运用到教学实践中,组织教学;运用适合信息化教学环境的的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模式等,提高课堂教学的能力。只有当高校教师真正的熟练把教育技术理论与方法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利用现代教育媒体、教育技术优化教学,才能实现教育教学的信息化。而教师具备的教育技术理论知识与技术技能就是教育技术技能素养。
首先,高校教师应能够掌握教学媒媒体设备的使用。现代教育教学媒体有很多,常用的媒体主要有,多媒体计算机、投影仪、幻灯机与电子白板等。高校教师要能熟练的使用各种常规教学媒体。熟悉他们的性能、优缺点,进而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教学媒体,组织教学资源进行教学。另外,教师还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设备维护与管理的方法,在教学中遇到故障问题可以及时解决。
其次,教师应熟练掌握应用多媒体制作软件,制作出能有效提高教学的高质量的教学课件。常用的多媒体制作软件有,Flash}PPT等。不需要教师对每一个软件都精通,至少有一个是自己的强项,还要熟悉常规应用软件PHOTISHOP、Dreamweaver等的操作使用。这些软件都为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另外,高校还应能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个“海量”资源库,进行学习资源的搜集与扩充。可以建立一定的学科专业网站,或是网络课程、远程教学习系统,为学生的异时异地学习创造有利条件。通过这样多种的教学与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打破课堂的时间与空间限制,使得学习时刻伴随学生左右。
篇8
关键词: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中学; 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8-0169-01
一、马斯洛需求层次基本理论
需求层次理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美国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H.Maslow,1908—1970)在1943年所著的《人的动机理论》一书中提出的。他认为人的需求可分为五个层次,由低到高依次为生存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马斯洛认为,在一般情况下,一个人只有在满足了低层次的需求之后,才会产生更高层次的需求,低层次的需求满足的程度越高对高层次需求的追求就越强烈。低级需求通过外部物质条件使人得到满足,高级需要则是从内在精神方面得到满足。在同一时期,一个人的需求会有多种,但在不同条件下,必定会有一种需要占主导地位,成为推动行为的优势动机。
二、目前中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一个班级中学生是主体因素,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切实解决学生的各种需求问题才是班级管理最核心的问题。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正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该理论以人为中心,重视了人的因素。强调在任何的管理中,人都是管理的主体,管理的核心,管理的绩效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的主体。对于班级管理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目前我们中学班级管理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对学生管得过死,班主任一人说了算
虽说现在我们一直在倡导素质教育,但由于在高考制度这一指挥棒下,各个中学将最后的升学率作为一切评价的指标,这就形成了学生的一切活动与考试成绩挂钩,成绩又与老师的奖金、职称挂钩的模式。这样学生一切娱乐活动全部取消,老师说让学生干嘛就干嘛,学生俨然成了学习的机器,这种情况在一些重点中学表现得尤为严重。学校里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违反哪一条就按哪一条进行相应的处罚。
有这样一个班级:没过一段时间就在课堂上让学生拿出一张纸,写下你在这一周内看见的、听说的你所认为的违纪现象。包括说话、在教室吃东西、周末5:30以前到校(每周日下午6:00要上课,班主任规定他班上学生5:30到校,认为来早是为了补作业)、讲话不文明等等。每人必须写200字以上,特别强调写清楚姓名,然后老师按照所上交的内容进行处理。这样的后果就使得班上的学生见到他就像老鼠见到猫一样。
(二)班级之中形成了一些非正式团体
班上的学生来自不同的社会背景,学生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生活经历,这样一些相同兴趣爱好、家庭背景、生活经历的同学容易走到一起形成一个个小的团体,将其他的同学排斥在外,这样同学之间的交流就显得十分狭隘。还有一些同学应家庭等原因得特别的孤僻、自卑,不与他人交流,对自己缺乏信心。此外,还有部分同学同社会上的一些势力有所联系,形成一些校园黑社会团体。
(三)班级管理过于松散,呈现一盘散沙的局面
现如今中学生基本上都是90后,这一部分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衣食无忧,自我意识很强,不太考虑别人。有较好的自我认知,有主见,自信心强,清楚自己的优缺点,但是社会意识、责任意识等相对淡漠,关心自己比关心他人要多,容易陷入自我中心,忽略别人的感受。各个都以自我为中心,不服从别人的管理,此外,老师过于放权与班干部,不参与到班级管理之中去,从而形成一盘散沙的局面。
三、基于需求层次激励加强中学班级管理的对策
(一)从满足安全需要入手,营造安全的课堂心理氛围,增强安全意识,创设安全环境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类除了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外,最先渴望得到的高级需要就是安全的需要。身心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的中学生,对安全需要的渴望更为强烈。据调查,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因为害怕在学习中犯错误,导致严重的焦虑、抑郁缺乏安全感,产生了厌学情绪。可见,安全的课堂心理氛围是学生学习的最起码的保障。
端正学生对待错误的态度。课堂是展现自我和允许出现错误的地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学习探索中出现错误是正常的,通过反复的教育开导,端正对待错误的态度,使其在心理上不再惧怕出错。
宽容学生出现的错误。当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错误时,不要在课堂上当面训斥他们,而要宽容学生的错误,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杜绝“一言堂”,鼓励创新,尊重学生的独到见解。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从不同角度理解所学内容,并能大胆表达自己的独特感悟。只要学生言之有物,言之有理,都应给予真诚的肯定和赞赏。
此外,客观环境的安全也十分的重要。尤其是随着中国独生子女的增多,安全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接二连三的校园安全事故(如黑龙江宁安学生遇难事故、四川通江县小学踩踏事故、福建省南平市恶性杀人案件等)一次又一次地为学校管理者敲响了警钟:学校安全工作必须进一步加强。首先,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教育的先导作用,使安全知识扎根于学生头脑,安全措施立足于学生生活,防患于未然。其次,确保班级硬件设施无任何安全隐患若发现问题,及时妥善解决。尤其是室内的电线、电器设备应定期检修各种室内附属物应定期加固。同时还要警惕建筑上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再次,保证班级不受外界暴力威胁,防止班内学生“称霸”现象的发生。
(二)引导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满足其归属与爱的需要
马斯洛曾说:“每个人都有爱和归属的需要,都需要有自己的团体和集体,以寻求团体和集体的认同、支持和温暖,否则个体将无法生存和生活。”爱和归属这一基本需求是任何个体的成长都必不可少的, 温暖的家庭、良好的学习环境、同学的友爱、班集体的归属感这些需求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老师应该帮助学生搭建沟通平台,促进同学之间的有效交流;正视和积极引导班内的非正式群体,使其积极的融入班级之中;优化班级结构,把学生归属与爱的需要融于和谐班级建设之中。
(三)在学习和生活中尊重每一个学生
尊重的需要又可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内部尊重是指自尊、自主和成就等,外部尊重是指地位、认可和关注等。尊重学生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美国著名作家爱默生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尊重学生就是把学生看成有思想、有个性、与成人完全平等的人。尊重学生,指的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知识及生活经验基础,站在平等的地位,倾听学生的想法。
(四)在班级管理中为每位同学搭建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
所谓自我实现,简单来说就是“成为你自己”,是一个人力求变成他能变成的样子。“一个人能成为什么,他就必须成为什么”,“自我实现也许可以大致被描述为充分利用和开发天资、能力、潜能等,这样的人似乎在竭尽所能,使自己趋于完美”。
篇9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体育英语阅读;多元评估体系
体验式英语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具体体验”来“发现”语言使用原则,并能够应用到实际交流中的新型教学模式。然而,在实践教学中,传统的终结性评估体系逐渐暴露出一定得弊端,以期末测试为主的评价方式无法立体呈现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从而有效促进了体育英语教学的发展。
1 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内涵及特点
体验式教学模式强调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学生通过实践来学习知识,教师通过导向的作用引导学生在自我体验中学习知识,实现自我教育。体验式教学模式由授课内容、教师和学生三个部分组成。教师在研究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通过一些教学手段,如设置任务、组织多样活动使学生在体验中学习知识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积极的参与课堂活动培养了学习情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体验式教学模式引入体育英语阅读课程的实践研究
体验式教学模式有利于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使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将体验式教学模式引入体育英语阅读教学实践,旨在通过最大程度的主体活动和教师的适当指导,以各种形式的活动为载体,使学生通过“具体体验”了解体育文化,开拓学生视野,改变长期以来由于接受机械式的语言模仿训练而导致的思辨能力偏差的局面,而与此同时又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了英语语言技能,最终达到培养能熟练运用英语从事体育领域相关工作人才的培养目标。
3 体验式教学模式下多元评估体系的构建
体验式教学吸收了人本主义、多元智能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之长,倡导“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基础”。配合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实施,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依据多元智能理论构建出一套多元评估体系。
3.1 学生的自评和互评
学生自评可以帮助他们收集学习信息、反馈学习效果,进而调整学习策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每个学生制定评价表,帮助学生完成自评。学生根据阶段性目标对日常学习进行监控,培养学生规划和执行能力;期末自主学习情况反馈,包括journal/book-reading Checklist,GroupWork Checklist,PairWork Checklist,有助于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能力。两项结果以一定比例计入期末总评成绩。自评可以帮助学生实现自我反思、自我提高和自我完善。同伴评价是对小组活动进行形成性评价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促进同伴咨询,同伴监督的重要手段。
3.2 教师的评价
教师评估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目前主要采取观察、阶段性测试和学习档案的形式进行。观察是教师评估的基本方式,老师通过对学生课堂表现、学习活动、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的观察,了解学生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记录、分析,随时给他们提供反馈意见。教师的评语可附在学生的作业本上,让学生及时获得描述性、指导性、诊断性的信息,而不仅仅是简单的判断性的分数。教师的评价可以在课堂讨论中,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及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的评语应该简明、具体并具有针对性,需要指出优缺点,指明学习目标,帮助学生不断进步。
4 多元化评估体系指导体育英语阅读教学的优势
多元化评估要求学生能制定学习计划、进行自我评估和自我反思。这就意味着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元认知学习策略且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教学模式通过创设真实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通过有价值的提问,启发学生思考,自主领悟新知;通过指导多种训练,促使学生动起来;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自我构建,提高批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
5 结语
体验式教学及其倡导的多元评估体系顺应了教学改革的发展,符合体育英语的教学特点和人才培养的要求,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有利于帮助学生构建综合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综合技能,是培养通用型人才的有效教学模式和评估体系。
【参考文献】
[1]董君,田忠山.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实践与研究[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09(2):143-144.
篇10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人性化
一、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的内涵
从本源上说,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出现的。在人类之初,“一个人是通过共同生活的过程来教育自己的,而不是被别人所教育的”。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人为本”,要进行人性化教育。
1.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要注重激发人的潜能。激发人的潜能,就是要承认并尊重人的个性差异,欣赏人、相信人、依靠人,充分挖掘每个人的潜能,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育者要用欣赏和相信的眼光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且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发挥个人的创造性和个性潜能,实现真正的自我。
2.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要适宜地满足人的需要。人是平等的、有价值的存在,都有满足从生存到发展、从物质到精神的各个层次、各个方面的需要。在高校,要满足大学生生存、安全的需要,更要注重满足他们归属与爱、尊重及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人性化的思想教育要体现人文关怀,要有人情味,要唤起大学生情感的共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这样的教育才是有生命力的,才是有效果的。
3.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的目的在于引导完满人性的建构与发展。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通过文化与情感的传递、内化、融合和创新使个体社会化,使个体拥有社会要求的知识、能力、道德品质、行为规范等,这是一种实然的存在,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相对完整意义上的人性丰满的人,才能让我们的大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地去认识自我和完善自我,把自己塑造成为具有优秀个性特征和良好素质的社会主体,从容地适应社会,面对生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性化的缺失
1.重视社会需要,轻视个体认同。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特殊的社会功能,而教育者往往只重视其政治作用,总是把有关政策和文件规定等外在因素作为设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学生发展模式的标准,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屈从于社会的政治目的和任务,忽视甚至舍弃学生个体的利益与精神欲求。其立足点没有落在对人性的完善、对人格的发展和对人的尊重与关心上,很大程度上得不到大学生的认同,有些甚至受到大学生的反感,严重影响了高校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
2.重视理论灌输,轻视情感关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内容丰富,系统完整的体系,有明确的指导思想,有反复修改的法定教学大纲,有比较系统的教材,有严格的考核办法,有培养师资的专业,而对大学生精神情感的培养却较少关注,没有行之有效的办法,没有可遵循的规范,更没有系统的制度性措施。思想政治教育一个主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受教育者精神情感方面的品质,让健康向上的品质外化为自觉的行为,而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却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大学生情感心理的需求和培养,仅仅通过简单的理论灌输来完成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导致无法收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3.重视施教主体,轻视受教主体。教育者与受教学生是互为主客体的关系,他们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长期以来,高校教育中一直存在重视施教主体,轻视受教主体的现象。在这种模式下,教育者被赋予了很大的权威,教育方法近似于说教,而将同样富有主体意识的大学生置于绝对客体化的地位,导致大学生成了消极被动地接受社会规范和政治目标的工具,严重忽视了他们自我教育的主体性。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的实现路径
1.转变教育观念,体现以人为本
首先,要正确认识学生。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由于家庭环境、社会氛围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呈现出比以往更加多元和复杂的趋向。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全面地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和心理特点,才能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其次,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一是要解决物质贫困和心理贫困问题。学生的种种思想、心理问题皆由物质或精神的贫乏引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尊重、关注学生的实际需要、困难和疾苦,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二是要注意教育信息的有用性和针对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内在需要,对教育信息进行收录、择取与整合,必须根据需要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活动,因势利导。
最后,培育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自我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中“以人为本”的主要表现,也是增强学生主体性作用的重要途径。“认识我自己”是永远的哲学命题。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是自我教育的基础。如果一个人不能正确认识自我,就不可能发现自己的优缺点,自己的潜能与价值也就不可能充分挖掘。
2.探索个性化教学模式,做到兼顾和互动
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容易扼杀师生间的互动与交流,更有人将思想政治课当做单纯的知识传授,使本来生动的“说理”,变成了枯燥的“说教”。此外,在教学效果评价中以应试指标作为考核教学的唯一尺度,即通过单一的“千人一卷”的考核方式进行静态的评价。这种考核方式很难考出学生的真正水平,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意识,更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必须正视“人”的本质特性,变传统的静态式的教学模式为师生互动型的动态教学模式。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
校园文化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能够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起到教育作用。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不能脱离学生实际,想搞什么就搞什么,而是要紧密结合学生的需要来开展,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校园文化作用,体现以人为本。学校可以通过座谈会、个别访谈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和主体性,加强学生社团、学生骨干的作用,拉近校园文化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学校也要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规划和指导,确保校园文化能够以人为本,促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
参考文献:
- 上一篇:质点运动学的重点
- 下一篇: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相关文章
精品范文
10人本主义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