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教室文化设计范文
时间:2023-11-13 17:50: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生教室文化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小学语文;优化管理;识字教学;有效性;教学质量
一、优化教师管理,夯实识字教学有效性的基础
小学生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习效果的好坏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教师教学方法的好坏、教学设计如何、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否恰当等等。这些都关系到学生学习兴趣的高低,也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果。在小学语文课堂开展识字教学,必须优化教学设计,尊重学生,创新教学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此,小学语文教师素质的高低就直接影响到了以上种种的教学要素,要想提升识字教学的质量就必须提升教师素质,这是实现有效识字教学的基础和前提。要想提升教师的素质,首先要把好入口,在教师招录的时候一定要任人唯贤,选择德才兼备的人,同时强化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其次,教师要转变教学思维,优化教学设计,转变以往滞后的教学模式,尊重学情和学生,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教师要发挥学科组的作用,可以实现集体备课,提升学科组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发挥团队的作用。此外,教师还要认真备课、上课、听课,优化课堂管理,做好课堂反思,及时的调控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以便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优化语文识字教学的课堂设计,提升识字教学的知识性与趣味性
小学生由于受到自身习惯和年龄的限制,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学习成绩受到学习兴趣的影响,或者说他们学习兴趣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他们听课的状态和效果。要想提升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质量,必须从学情出发,创新识字教学设计,实现识字教学的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统一。识字教学的设计要尊重学生,从学生的现状出发,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比如谜语教学、认字比赛,小组合作学习等。就拿猜谜语来说,教师可以这样有效的设计教学过程: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字,这个字有两部分组成,左边是木,右边是干,大家开动脑际,猜猜是什么字呢?这样让学生猜字谜,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再如:如果我们用土拦到一个人的去路,这会是一个什么字呢?猜字谜的方法,较为简单,并且能激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以大大的提升教学效率。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紧扣教材,从现有的学情出发,采取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教学的质量。素质教育环境下,教师的识字教学一定要紧扣教材,创新设计,给学生一定的新鲜感,这样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和学习的兴趣。采取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教师也不能为了花骚的教学而设计,切记教学方式的采用是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的,任何教学方式、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的实施都是围绕着教学目标设定的,在识字教学课堂也是如此,任何教学模式的采用都是为了提升识字教学的质量和学习的效果。
三、创新识字教学的方法和模式,巧用语文拆字教学方法
篇2
【关键词】班级文化 意义 作用 建设
Some thoughts on how to build the elementary class cultures
Mu Chunliang
【Abstract】The class culture, as the second kind of culture, is one recessive education power and can show us the special spirit, style and features of a class. The class culture is the soul of a class and has a function for leading the direction, edifying the sentiment and inspiriting pupil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lass culture should obey a certain principle. The go-aheadism of students, who is the people building and sharing the class culture, which is to say, the main body of the class culture, must be respected and incarnated. The main construction body of the good class culture is the student, so teachers should start from developing pupils’ body and mind healthily and construct it from the martial, system and spirit.
【Keywords】Class culture Significance Function Construction
班级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是一种隐性的教育力量,表现一个班级独特的精神风貌。班级文化是班级的灵魂所在,对小学生的发展有导向、规范、陶冶、激励等作用。班级文化建设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学生作为班级文化的建设者与享用者,即作为班级文化的主体,其主动性必需得到尊重与体现。良好班级文化的建设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着眼点,从物质、制度、精神等方面进行建设。
1.建设良好班级文化的重要意义。
1.1 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优美的班级环境有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整齐光洁的教室环境,美观科学的教室布置,文明健康的文化教育设施……无不给学生以巨大的精神力量。学生在优美的环境中受到感染和熏陶,触景生情,因美生爱,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校,进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高尚品德。学生在幽静的环境中学习,感到舒心怡神,从而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丰富多彩、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对低俗的非理性的文化及各种消极腐败思想也能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所有这些都有利于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1.2 有利于规范学生的行为。健全的规章制度及健康的集体舆论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思想言行具有规范作用。当学生的思想言行不符合制度规范及集体舆论的要求时,他就会自我调节矫正。学生有时可能不接受老师的教育,但却不能反驳同学们的批评,谁都不愿意成为“众矢之的”。优美的班级环境同样能规范学生的行为,试想:你会在地面光洁、环境优美的场所乱扔纸屑、随地吐痰吗?你会在雪白的墙壁上乱涂乱画吗?不会!这些不良行为都会自动消失。
2.良好的班级文化对小学生发展的作用。
2.1 导向作用。进入学校,小学生的学习、生活等都主要以班级这一小型的社会组织为依托,总会受到这一组织所形成的文化的影响,朝着班级文化所认同的目标发展。班级文化对学生的导向作用具体表现为:
班级文化对小学生发展的目标和举措有积极的宣传、解释和实施作用。小学生发展的目标在于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身体素质和符合他们年龄特征的心理发展水平。这一目标的达成,不能靠机械的说教或单纯的书本知识的教与学。班级文化通过各种活动,宣传身心发展的目标,并将所设定的各项举措付诸实施,在活动过程中把小学生的发展引导到班级奋斗目标所确定的方向上去。如,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可以具体的宣传心理发展的目标,班级的各种文娱活动,可切实锻炼小学生的心理素质等。
2.2 规范作用。由于小学生发展的不成熟,是非判断能力较弱,所以小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必要的规章制度的规范与约束。班级制度文化所确立的各项制度、守则等,都有很强的约束力。班级制度文化以其有形或无形的方式,直接或间接的告诉小学生什么是好的,该做的,什么是不好的,不能做的。规范功能主要通过以下三条途径得以实现:制度制约(规章、纪律、守则等);观念制约(理念、道德、舆论等);氛围制约(环境、关系、风气等)。班级制度的制约主要是指《学生考核细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班规、细则对学生的约束力。观念的规范作用是制度规则等被内化后,学生形成的价值判断的外显。如班级对某件事所形成的舆论。如果某些人违反了班级规范,就会受到集体舆论的谴责,严重的还可能会被集体孤立起来甚至受到一定的惩罚。氛围制约主要是指班风、学风等对学生行为方式的影响等。
2.3 陶冶作用。班级文化的陶冶作用是班级的物质文化,如教室环境等对小学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及班风、学风等文化氛围对学生的熏陶与感染。班级文化的陶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陶冶美的情操。优美的班级物态文化,如干净整洁的教室,美观科学的教室布置,文明健康的文化教育设施……无不给学生以巨大的精神力量。学生在优美的环境中受到感染和熏陶,触景生情,因美生爱,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校,进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高尚品德。不仅可以使生活其中的小学生得到美的享受,而且可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养成他们热爱美、追求美、创造美的热情,培养他们求真尚美的情趣。也有利于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二是丰富知识,开拓视野。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可以使参与其中的小学生了解广博的人类文化,受到人类科学文化的熏陶,从各种角度和层次去汲取人类文化的精神食粮,获得的丰富的知识,并开阔他们的视野,使他们不会仅仅局限于某种狭窄的生活与认识空间,以至于心胸都变得狭窄。三是发展良好的人格。班级的班风、学风,各种规范以及组织系统等,可使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学会与人交往等,更重要的是在良好班风、规章制度等的熏染与规范下,小学生的人格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3.良好班级文化的建设。
3.1 班级文化建设的总原则。
3.1.1 增强意识,总体设计。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优化小学班级文化,要求教育工作者首先应正确认识小学班级文化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巨大作用,增强积极组织并参与班级文化建设的良好意识。在增强小学班级文化建设意识的同时,还要加强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总体设计,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规律,系统的分析班级文化建设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找准班级文化建设的重点,保证班级文化建设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前瞻性。班级文化建设的总体设计必须从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出发,既要考虑文化的物态建设,即硬件建设,又要着重考虑精神观念形态建设。特别要注意班风建设,良好的班风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求实进取的健康心理。
3.1.2 在开展活动中建设班级文化。班级的各种活动是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重要渠道。学生可以在活动中学到知识,得到锻炼,增长才干,提高素质。开展小学班级文化活动,我们要作到: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②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力求每次活动都能发挥教育人,团结人,培养人的作用,在安排上要科学合理不脱离实际,力求结合年级、班级、特长和节日等,穿插安排各种活动。③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教师应该多出主意,提供条件,尽量让学生自编自导。自娱自乐,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此外,在活动开展中,我们还应遵循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和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组织活动。
3.2 良好班级文化的构建。
3.2.1 美化班级的班级物质文化。班级的物质文化主要是指教室的环境布置等。教室不仅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场所,更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主阵地。教室环境作为班级文化中的物质组成部分,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有其独特的文化价值。整洁、美观、优雅的室内环境,犹如细雨润物,容易给人营造良好的心境,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平衡;一个安静、和谐的学习与生活空间,可以催人奋进,可以影响学生对事物的判断和看法,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方式。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提高班级物质文化建设的“文化”品位。要在学校给班级提供的教育设备基础上,对教室进行精心“包装”,让教室的每面墙壁、每个角落都具有教育内容,富有教育意义。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来说就是“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的远大目标。”具体而言,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3.2.2 开发班级的制度文化。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制度化的文化环境,为他们提供了评定品格行为的内在尺度,使每一个学生时时都在一定的准则规范下自觉的规范自己的言行,使之朝着班级的群体利益,符合教育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
3.2.3 强化班级的精神文化。班级精神文化也可以称为观念文化,它是班级中全体成员的群体意识、舆论风气、价值取向、审美观念和精神风貌的反映,是班级文化的核心与灵魂。班级精神文化弥漫在班级的各个角落,时时撞击着学生的心灵。学生经过长期的耳濡目染,社会化水平不断提高。班级精神文化对人的感染力是巨大的,它使置身于其中的每一个学生都感到一种无形力量和高尚精神的存在,有意或无意地影响、支配着学生的行为,陶冶学生的情操。创造一个团结、文明、勤奋、向上的浓厚精神文化氛围,对提高全班学生素质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那么如何建设上进、和谐、自觉的精神文化呢?
要着力于培养学生“人人都是班集体主人”的观念,帮助学生树立“人人都得为班集体负责、作贡献”的意识。例如在培养良好的学风过程中,班主任一方面利用革命前辈胸怀大志、刻苦学习的精神,现代青年自学成才的顽强毅力,身残志坚的优秀少先队员的感人事例,通过故事会、演讲会、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另一方面,还要注意树立榜样,示范引路。包括一部分优秀学生的榜样作用及教师的示范作用。
篇3
关键词:空间组合;中小学校建筑;建筑设计;应用
前言
空间组合从广义角度理解,可理解成为若干独立空间通过某种方式进行连接,使各分散的空间形成有序的序列空间,成为一个完整的单元体,狭义角度分析空间组合就是内部空间与外部环境之间的整体结合方式,通过空间的调整,更加突出建筑设计自身的风格特色。
1、现代教育理念下中
小学校建筑设计中的空间理念在素质教育时展形势之下,教育工作者在不断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环境的科学化构建,为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提供重要的教育环境。素质教育的发展促使现代教育向人本化方向转移,中小学校作为现代教育的前沿阵地,现代教育的有效开展除了认清楚教育者教育引导外,还需关注校园的内外环境建设作用[1]。中小学校园建筑设计要秉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将多维度的空间理念落实并贯彻于实际的校园建筑设计之中,通过极具个性、创新的设计手法,实现学校建筑设计效果的最大化。现代教育的特殊性对于中小学建筑设计提出了众多要求,中小学建筑设计应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并重点关注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的影响,以期为学生学习成长营造良好环境,促进学生良性发展。中小学校是学生成长与发育的重要基地,因此,在进行建筑空间设计时要符合中小学生阶段的年龄特点,以保证中小学校建筑空间环境设计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生理与心理需求。此外,在建设设计过程中,还应注重空间组合的重要影响作用,以整体思想探索学校校园整体空间,以建筑为主,配合周边环境设计,促使两者成为一整体,在设计中突显创新性,学校教育环境除了应充满书香气意外,还应结合现代教育特征,大胆改造,更好营造学生学习成长发育良好环境,突破传统学校空间组合传统方式,在建筑外形上进行创新,尽量突显当地学校自身教育特色。
2、中小学校建筑空间组合及应用
中小学校的建筑空间组成主要包括教学用房,行政用房,生活用房和活动操场等,在中小学校建筑设计中,教学楼的空间组合以及教学用房、活动操场与其他建筑之间的空间关系,无疑是学校建筑空间组合设计的核心。(1)教室空间组合及应用教室是教学用房的主要空间,也是文教建筑的核心空间,同时还是现代教育的第一场所。教室分为普通教室和功能教室,普通教室的形状多为长方形和正方形,也有少数功能教室是梯形和多边形,由于学生处于教室时间多于室外时间,因此,在进行教室空间组合设计时,可结合学生的班级人数设定,班级教学模式以及年级差别,结合不同要素进行考量,以此促使教室设计更加符合现代教育要求[2]。结合不同教室教学功能,在进行空间组合时,应尽量将同种功能性教室进行选择与安排,例如实验室与实践器材教室之间应尽量临近。多媒体教室建筑设计时,首先要满足教室空间的充足,而后考量到相关电器设备的装置,在进行教室空间组合时,尽量以实用性原则为出发点,而后满足现代教室的各个空间划分。以教学楼为例,所有的功能空间,包括教室的功能以及班级的分布等,分区要明确,在教室安排上,普通教室尽可能相对集中,功能教室、实验教室等也要相对集中,所有教学用房应与辅助空间有方便的联系。同时相近年级的宜邻近布置,不同年级的宜分开布置,或分层布置,这是因为对于不同年级学生,年龄以及社会认知不同,其教室如果安排在一起或同层,极有可能造成高年级和低年级之间的流线干扰,容易引发矛盾。因此,在设计组合应用中尽量从多种角度进行分析与考量。(2)半室外空间半室外空间是教室的延伸,更是学生转化学习与娱乐的场所,例如教学楼的露台、过廊等。通常这些地方与教室之间相互联系,半室外空间组合是现代教育建筑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在进行该空间地区设计时,可适当布置绿植,学生手工作品等,将半室外空间组合与班级文化建设之间相互关联,还可利用过廊、连廊等半室外空间,将学生作品展示在其中,一方面有助于美化校园整体空间;另一方面有利于营造良好文化艺术氛围,开创班级文化建设新方式。(3)教室中的家具布置家具布置是教室空间组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室空间设计的主要依据之一,因此在进行空间组合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教室中的各种家具布置,常见如学生课桌、座椅、教师讲台、黑板以及教室后面的板报栏、储物柜等,课桌布置,要充分考虑到课桌与课桌之间的间距,课桌宽度等应尽量满足实际需求[3]。例如小学生课桌长宽可设定为长为60厘米,款为40厘米要求,而中学生应适当增加,可设定课桌长为70厘米,宽为50厘米,这些小空间的设定与布置都将影响整体空间效果,故此应满足实际需求,保证课桌应用尺度。此外家具布置还包括班级中板报空间预留,班级饮水机,班级卫生用品摆放位置等。(4)教室环境空间组合教室环境空间组合设计主要是针对教室的物理空间环境的实际应用性布置,如窗户的位置,尺寸大小以及遮阳措施的设置等,因为光线过强、过暗和不良的采光方向都将影响到学生的视觉效果。教室中通风也是建筑设计中不可忽视的空间要素,通风设计对于教室整体空间设计来讲具有重要意义,在建筑设计时,应注重教室门窗的相对位置,选择合理的门窗尺寸和适宜窗台高度,确保教室的空气流通。(5)图书馆与教师办公区域划分图书馆空间应尽量处于校园的中心位置,方便学生进行书本借阅,以期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同时图书馆还应尽量远离操场等嘈杂空间,以保证图书馆的优质的学习环境。但图书馆空间设计与教室空间设计的不同之处则在于玻璃大小与玻璃清晰度,图书馆尽量运用大玻璃设计方式,以便于学生可以观察到图书馆内部环境气氛,以此不仅可吸引学生进入图书馆学习,还可营造良好的校园学习氛围[4]。教师办公空间设计时,应注重尽量将教室与教师办公空间之间相互组合,防止教室过远而影响教师对班级的管理。教师办公空间不仅应具备基本办公功能,还应设置档案资料放置区域。在教师办公空间组合中,经常出现办公区域无法满足教师实际需求的现象,这就要求在进行空间组合前设定好其各空间的功能。(6)校园建筑环境营造校园环境营造不仅可起到衬托其他空间组合的作用,还有助于打造优质教学环境的作用。建筑环境营造可应用园林建筑和绿色空间,尽量保持学校自然绿植环境。在进行绿色空间布置时,可借助凉亭、花架、连廊等建筑的衬托,适当布置小游园、竹园、果园等,突显校园书香庭院气息,借助绿植环境的衬托,起到增加校园景观的效果。另外操场空间是校园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操场空间应用可借助草坪,让学生在绿意浓浓的环境中,进行运动活动,通过对校园建筑环境的营造,以此为学生打造最自然、愉悦的文化氛围。
3、结论
综述,中小学校建设设计空间组合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在设计过程要坚持整体性的设计原则,注重空间组合的科学合理规划,充分考虑教室空间组合、半室外空间组合、教室中的家具布置、校园和教室环境空间等相关空间之间的关系,将不同空间进行合理布置,并由此共同构成校园建筑统一体,提升建筑空间组合的艺术价值、审美价值和经济价值,彰显校园环境的人文性特征,为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素质教育和内涵建设进一步提升创造条件和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林嵘,张会明.探究建筑空间组织方式——论单元空间的重复与组合[J].建筑学报,2014,06:35-37.
[2]吴爱文.校园建筑的空间组合及环境景观设计[J].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4:76-78.
[3]王兵.浅析大学公共教学建筑空间组合设计及其组织布局[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18:210+212.
篇4
(辽源市实验小学 吉林辽源 136200)
实施幸福教育,培养小学生的幸福感,是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现实要求。提升小学生的幸福感作为小学幸福教育的核心,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帮助孩子学到知识的同时,还必须全方位地寻求提高小学生幸福感的有效途径,提升孩子们的幸福指数。我的做法是:
一、建设班级文化,在优美环境中品尝幸福的味道
常言说:文化影响人,环境塑造人。班级的文化环境,直接影响学生对学校、对班级和对学习的好恶,也影响其个性发展。为建设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环境,我在班级的墙壁、四角、桌面、外侧走廊的布置中,注意倾听和吸纳孩子们的意见和想法,画他们喜欢看的图,写他们乐意听的话。
1、我的“墙壁”我设计。在布置好《中小学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班队干部名单、清洁轮值表之后,对孩子们说,如果这里就是你自己的小卧室,你希望后面和两侧的墙壁怎么布置好呢?孩子们齐刷刷举起小手,有说画画的,有说写字的,有要写名人名言的,甚至还有学生要挂自己还有偶像照片的,积极性十分高涨。按照同学们的意见,我在两侧墙壁挂上了“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条幅,在教室的后面设立了配有动画任务形象的学生特长展示栏、班级荣誉栏和学习园地,张贴了学生照片、书画作品、手抄小报和班级的各项荣誉。这样的布置,虽然不是最美、最华丽的,却是最贴近学生的,当孩子么看到自己的想法得到老师的尊重,都倍感光荣和幸福。
2、我的“四角”我管理。根据空间特点,我在教室的角落开辟了科技活动角、图书阅读角、学习交流角和废品回收角,并放手由学生自己建设、自己活动、自己管理。在科技活动角,他们自主摆放了学生的小发明、小创造和手工作品。在图书管理角,有专门的图书员负责保管和借还工作。在学习交流角,以课代表为组长,定期进行自主的合作学习。在废品回收角,学生能主动将废弃的纸张、矿泉水瓶、易拉罐等分门别类放进不同的纸篓,形成了良好的环保习惯。
3、我的课桌我美化。有的孩子淘气,课桌被弄得很脏和乱。我在班会上对孩子们说,课桌是我们的好朋友,如果她的脸脏了,是不是应该给她打扮一下呢?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们不仅整理好了自己的桌面,还粘贴了励志名言和笑脸卡片,杜绝了桌面摆放混乱、乱写乱划的问题。
二、打造幸福课堂,在愉快学习中享受成长的乐趣
幸福课堂是幸福教育的重要环节,作为学生幸福感的源泉,教师打造幸福课堂为目标,关注学生的感受,体现人文关怀,使学生乐学善思,学有所获,享受幸福教育成果。
1、用微笑荡起幸福的涟漪。在英国的教学中,“把微笑带进教室是教师的基本准则。”幸福教育同样离不开微笑,必须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上课铃响,我都会站在教室门口迎接学生,用微笑向学生传递快乐学习即将开始的信息,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做好上课的准备;走上讲台时,我会把微笑作为幸福课堂最优美的前奏,作为最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课堂导语,营造出主动学习、快乐学习、幸福学习的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我会用微笑给学生一种鼓励和关怀,一种理解和宽容,一种享受和幸福。在离开教室时,我会把微笑留在学生,成为他们课堂学习的幸福记忆。
2、用乐学感悟幸福的秘密。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帮助他们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以愉悦的心态,感悟成功和幸福的秘密。一是把认真学习当成份内的事。在实际工作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他们的人格和感受,拓展他们自主学习的空间,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他们在学习中放松身心、全面参与、大胆质疑,变压力为动力。二是把掌握知识当成有趣的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经验和认知规律,我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把握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尽量使提供的材料更丰富一些,设计的过程更生动一些,引用的事例更有趣一些,运用的手段更活泼一些,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课堂上掌握知识,提高成绩。三是把合作交流当成快乐的事。注意打造交流合作的平台,打造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通过师生合作,生生交流,让学生得到合作的快乐,交流的快乐,成长的快乐,得到自己受教师和同学尊重的喜悦和幸福。
3、用赞美开启幸福的大门。赞美是孩子的营养剂,也是开启学生幸福之门的钥匙。一句激励的话语,一个赞美的眼神,一个鼓励的手势,都能使丧失信心的孩子重新奋起,也能使表现优秀的孩子更加积极上进。在课堂上,只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我就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如“你听得仔细,说得很好!你表达得清晰流畅,真棒!你的进步,老师感到特别高兴!你的表现很出色,老师特别欣赏你!”等等,让学生在一句句赞美声中幸福地完成一堂课的学习任务。
三、丰富课外活动,在无忧无虑中放飞童年的梦想
在玩耍中学习,在学习中玩耍,能提高学生的幸福感,而沉重的课业压力,则完全可能将他们的幸福感消失殆尽。必须从他们的身心特点出发,放飞孩子们的童年梦想。
1、把课间活动还给孩子。课间是学生幸福感最为强烈的时间段,任何形式的压堂缩水,都会在学生中引起强烈反感,进而降低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幸福指数,扼杀孩子最纯真的天性。为真正将课间十分钟还给孩子并消除可能的安全隐患,我一方面主动要求参与孩子们的课间活动,发挥巡视监管、确保安全的作用,一方面将班级学生按照兴趣爱好,编排了篮球、排球、羽毛球、毽球、跳绳等课间活动小组,学生喜欢哪项活动就参加那个小组,不受任何限制,既放松了学生紧张的神经,也保证了学生课间活动的安全。
篇5
关键词:班级;物质文化;建设策略
(此论文属于《促进小学生自主发展的班级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课题成果之一,课题批准号FFB108119)
俗话说:“环境造就人。”班级文化是班级的灵魂所在,它对于学生的熏陶是潜移默化的。尤其是小学生,正处于心灵发展的稚嫩阶段,非常容易受到外在因素的诱导和影响。他们的人格发展与班级文化的熏陶、导向、选择、教育有直接的关系。它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对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
班级文化的内容包括班级物质文化、班级制度文化和班级精神文化。本文通过笔者实践,针对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中班级物质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改进策略。
一、班级物质文化建设的内涵
班级物质文化属于班级文化的硬件,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是班级文化的基础及其水平的外显标志。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实现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的远大目标。”
二、班级物质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1.班级物质文化的设计
学生是班级的主人,在班级物质文化建设的设计过程中,班主任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积极性,调动学生参与到设计、制作的过程中来。班主任可组织全班学生对教室进行精心“包装”,让每面墙、每个角落都具有教育内容,富有教育意义。然而,很多班级的物质环境设计常常都是班主任说了算,从设计到制作,到最终的张贴,都是班主任一手包办,学生仅仅成为了一个旁观者。最终使班级的物质环境大多沦为只供外人观看的摆设,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一个好的班级物质文化环境,它应该是真实的、平等的、富有个性的且是内容丰富多彩的,它凝聚着一个班师生的智慧与心血。集中全班师生的智慧设计出来的班级物质文化环境,首先它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其次,设计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教育的过程,它让学生从中发现美、感知美、创造美。这样一种一举多得的教育方法,它是切实可行的,对学生的教育功效是不可低估的。其实,班级文化环境就是一面镜子,它可以衡量一个班主任的人格修养和教育观念。
2.班级物质文化的内容
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交际的主要场所,是老师授业、育人的阵地,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地方。因此,设计和保持切实可行的、丰富多彩的班级物质文化的内容是很重要的。
班主任可以从布置教室、办好班报、建好图书角、设计墙饰、搞好班级绿化和生态角、卫生角等方面与孩子们一同精心策划、制作、布置。然而,有的班的班级物质文化内容安排缺乏统筹。板块与板块之间没有关联,没有主题,生搬硬凑,不能及时反映班级动态、学生思想,也没能体现学生的成长进步;有的班的物质文化内容不符合学生的年段特点,学生不喜欢、不关注,久而久之,物质环境建设就成了摆设;有的班的班级物质文化,只抓大面,却忽视了细节、忽视了长远教育对学生的作用与影响。教室里有花有鱼,一应俱全,但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教室里到处都是灰尘;展板远观漂亮、大方,近观却不难发现边角翘起、甚至脱落,内容更是长久没有更新。
其实,班容是班集体所有成员的形象代言,更是整个班集体成员的责任提示。所以,在大家齐心协力设计好班级物质文化的前提下,大家再团结一心注重细节、共同维护班容就显得更为重要了。这需要班主任向班集体和学生付出全身心的爱,需要班主任进行艰苦细致的工作,需要班主任培养和发扬班集体的优良传统,需要班主任与班干部和学生一起共同精心策划和营造。在维护班级物质文化的这一过程中,班主任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安排工作给每一个孩子去完成,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事可做,增强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到班集体的建设中来。最终让每一个孩子在完成简单工作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增强集体荣誉感。
3.班级物质文化的更新
班级物质文化的建设应该具有时效性,一劳永逸的物质文化建设,它的育人效果几乎为零。而且,在小学阶段,孩子们对物质环境的新鲜感是有时间
限制的。不能常换常新,也要在细节上下功夫,让孩子们随时对班级物质文化充满兴趣。这样,我们的一切教育工作才能真正收到好的效果。当然,物质文化建设中的有些板块是不需要经常更换的,如班级公约、公益用语、班徽、班歌等,也有些板块是一个学年或一个学期才更换一次的,如个人评比、中队风采等。但更多的是常换常新、时效性强的。如学生自我展示的园地、好书推荐、新闻看台、雏鹰风采、奇思妙想等等,所以在进行了第一次的布置后,还需定时更换。更换时,班主任更应发挥好学生的作用,放手、放心让学生去做。这样,也能真正发挥班级物质文化的育人作用,从而也达到在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中教育人、培养人和熏陶人的目的。
教室虽小,但只要我们把它利用好,班级的物质文化就会像一位沉默却有风范的老师一样,对学生起到无声胜有声的教育作用。在这样的班级中,相信学生定能融洽地与同学相处、与老师沟通、彼此互帮互助、教学相长。让我们充分发挥班级物质文化的育人功能,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共同努力吧!
篇6
关键词:班级文化;建设;规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12-0164-01
班级文化是班级的灵魂所在,是班级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和成功的关键。小学班级文化旨在丰富小学班级文化内容,更加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教育宗旨。一个班级文化氛围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这个班级教育教学质量,学生心理,性格的健康成长,也间接影响到这班级所在学校的班级文化建设影响着学生个性的培养、心理素质的锻炼、道德习惯的形成,能够使学生在充满温馨气息的环境里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班级文化建设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班级环境文化建设,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一、班级环境文化建设
1.教室的净化,制订严格的卫生制度。教室卫生是班级的窗口,是文明的标志。要保持干净的教室环境,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制订严格的卫生制度,人人参与,人人负责,加强检查和监督,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教室的绿化,建立生态角。绿色象征青春和活力,代表着希望。在教室的前面和后面摆放一些绿色的植物,如盆景、花草等,让教室充满绿色,充满青春的气息。
3.教室的美化,办好板报。发动学生精心设计,巧妙布置,力求教室和谐、高雅、有特色。
4.教室前墙上方悬挂着国旗,前墙黑板两侧贴着思想品德积分表和红花少年表。教室后墙是班级教室布置的一个重要空间,班主任一定要充分规划运用好这一空间。教室左墙壁一般用于教室采光。教室右墙给它命名为“我行我秀”墙。它包括:“荣誉栏”展板;“真我风采”展板两部分。
5.设立图书角。书是知识的源泉,是开发学生智力的钥匙。在班级中建立图书角,引导学生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充分发挥班级图书角的作用,是使学生到达知识希望彼岸的有效途径。因此,我在教室里设立了“图书角”。可以发动学生把自己的藏书带到图书角与同学共享,以充实图书内容。
二、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除了依靠学生自觉,还需要一些必要的管理制度,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通过制度文化建设,以最大限度地克服学生行为的随意性,并发挥惩处歪风、激励后进、奖励先进的作用。
班级制度文化建设,主要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相关制度为依据,体现班级特色。班级制度文化建设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必要条件,要十分重视。我班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制度,班干部定期会议制度,突发事件处理制度,卫生管理制度等。同时要适合儿童的心理特点,要突出主题、简捷适用,这样便于小学生记忆、理解和执行。
制订和实施制度应从四个方面加以注意:
1.抓好开头。俗话说“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了一半”。班级成立之初是制度建设的好时机。学生刚入校门,就要做好入校教育,要让每一位学生了解规范,同时制定班级的规章制度。
2.重视学生意见。学校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是班级的主人,所以在班级制度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班级制度可以通过学生讨论、班委修改、最后全班学生投票的方式来制订。
3.制度的实施要持之以恒。制度的执行一定要长期坚持,不能朝令夕改,更不能只制定不执行。要长期坚持,要注重落实。
4.班级制度是针对全体学生的,不能因为某些学生成绩好或者老师偏爱某个学生,就对这个学生的问题回避或从轻处理。一定要保证规章制度的公开、公平、公正。
三、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内容,包括班级精神、班级凝聚力、班级文化活动、优化人际关系等内容。这些内容反映价值观、人生观深层次的文化。
1.班级精神的培养。一个班级要有班魂,也就是班级精神。这种精神要在班级成立之初有意识地培养,逐步让学生理解接受,根植在全体学生的心里。
2.班级凝聚力的培养。班级凝聚力是在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其中,最能调动一个班级学生情感的,最能体现班级凝聚力的莫过于一年一次的校运会。在校运动会期间,我尽可能地动员每一位学生积极参加运动会,发挥各自的特长,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校运动会中去,让他们懂得每一个人都应为班集体出一份力。这样,既取得了良好的运动成绩,又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收获非常大。
3.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班级活动是学生学校生活的基本形式,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主题班会是班级最常见的活动之一。坚持学生主持和设计活动的全过程,让学生良好个性在活动中得到充分表现,形成班级凝聚力。形式可以是讨论、演讲、小品、相声等。二是文体活动。轻松活跃的文体活动有利于愉悦心情、锻炼身体、发展特长。因此可以结合节日或学习的不同阶段,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让班级活动丰富起来。如开设每天坚持阅读优美的文章,并结合自身经历写读后感,体验着情感的愉悦;班级朗诵比赛、演讲比赛、课本剧比赛等,培养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锻炼了胆量。
4.优化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对精神文化建设有着重要意义。班级里有两种非常重要的人际关系要处理好:生生关系和师生关系。
生生之间竞争、互助。教育学生处理好同学关系,包括以下内容:提倡助人为乐;心中有他人;看人要先看别人的优点和长处;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培养学生的幽默感;要有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篇7
一、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因为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对身边的自然资源有种天然的亲切感,如果教师恰当地加以利用,使其中价值得到充分的挖掘,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教师在组织学生参加“春游”的游园活动中,可以让学生仔细地倾听流水的声音,感受美丽的花卉和绿绿的草坪,呼吸清新的空气,感受着春的气息,接受美的教育,教师可以为小学生们讲述园中建筑和雕塑的故事,引导他们认读公园的标牌广告等。在这种“边走边看”“边玩边学”的学习氛围中认识更多的生字,学习到了更多课堂中无法涉及的知识。
二、在生活实践中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
语文教师要引导小学生把语文学习和生活实际相联系,拓展教材,把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充分利用社区语文教育资源,增加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机会。如过春节民间有贴春联的习俗,我们可以组织学生搜索许多有关春联的知识和典故,课后走街串巷摘录很多春联,并组织学生进行专题交流;还让爱好书法的学生书写春联,组织学生开展贴春联、赠春联活动,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在进一步巩固知识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在对校园文化的体悟中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
篇8
关键词:班级文化建设;人际关系;班风学风
中图分类号:G6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11-0019-02
当你走进一间地面整洁、窗明几净、环境优美的教室时,你能乱扔纸屑、随地吐痰吗?你能在教室追跑、喧哗、吵闹吗?不能,这些平常在教室内常见的不良现象都会在这样的环境中悄悄地消失。这就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魅力。在多年的教育生涯中,我深深地体会到,班级文化是班级内部形成的独特价值观,是班级的灵魂所在,是班级发展的动力和成功的关键。班级文化主要表现为教室环境、班级设施、班级文化团体、人际关系、班风学风等。可以说,班级文化建设是一种无形的教育过程,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它有利于班级德育工作的顺和I开展。
一、发挥“教室环境”的教育功能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我非常重视教室环境的美化,力求教室的每一个角落都“会说话”。一是重视班容班貌的布置,始终保持教室窗明几净、地面整洁、空气流通,桌椅摆放整齐;二是利用教室内既有的基础设施,经常组织学生举办优秀日记专刊、优秀美术作品和优秀书法展览等,黑板报期期做到图文并茂。三是充分利用好教室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让他们自己设计、自己动手布置“共同的家园。”
在本学期的第一次班队会上,我以“让我们放飞梦想”为主题设计班级文化。首先,我让每一位学生发表意见,学生们纷纷出谋献策,提出了许多有创意的点子,并自己选择承担某一项任务。这样,学生有条不紊地忙开了,他们有的购买材料,动手制作,有的张贴悬挂等。通过同学之间的分工与合作,终于完成了“装饰工程”,把自己的“家园”布置得焕然一新。在学校班容评比中,我班获得了第一名。这样,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参与能力和主人翁地位,又给师生创造了—个优美、温馨的学习活动环境。在积极地发挥了学.生主人翁意识、培养了学生创造力的同时,又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可谓是一种极好的教育方法。
此外,我还经常组织学生以“优美的教室环境有什么好处”为题展开讨论。渐渐的,学生们深刻懂得了其中的道理:优美的教室环境不仅能增添乐趣,消除长久学习的疲劳,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情操,激发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的感情,促进奋发向上,增强班级的向心力、凝聚力。
实践证明,不管哪一个地区的哪一个学校,只要是具有地面整洁、窗明几净环境的班级,师生荣誉感都比较强,班级的内聚力都比较大。
二、健全班级文化管理机制
良好的班级文化建设,除了靠学生自觉维持、自觉保护外,还必须有健全有力的规章制度,以最大限度地抑制学生行为的随意性。
在班级管理制度实施方面,我首先努力做到以身作则,真正成为学生的榜样;其次,在《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基础上,又制定了课堂纪律、卫生值日等方面的具体制度,约束学生,使学生有章可循;另外,还从加强日常规范管理人手,使学生人人守纪律,个个讲卫生、懂礼貌,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在学校的各项评比中我班一直名列榜首。
学校提倡文化建设几年来,给我的感受是:班级文化就像染缸一样,从怎样的班级文化走出来的学生,就染上怎样的色彩。一间教室,有什么样的文化就会有什么样的老师,有什么样的班级文化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
三、加强课余班级文化建设
本学期初,我动员学生把自己的志向追求、激励言词、奋斗目标等能够表达自信、自强、自我激励的格言,用统一纸张工整书写,并张贴在室外墙上,形成了一道亮丽的班级风景线;此外,把“今天的努力,明天的实力——班主任寄语”装镜悬挂在教室门口墙壁上,给予了学生莫大的鼓舞。
为了增添学生校园生活的活泼气氛,减轻学习压力,降低心理压力,我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比如:周末带学生去郊外采风,把能表现迁西风貌的照片张贴在室外的墙壁上,目的是让更多学生了解家乡山水的雄伟壮观、清澈圣洁。通过采风,学生们更加深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很多学生在日记中写道:迁西不仅仅是“板栗之都”,更是一个风景如画的魅力山城。迁西有古韵悠长的青山关、有闻名中外的景忠山、有古塞雄关喜峰口、有燕塞明珠潘家口。
今年“六一”儿童节,我在班内开展了“小歌手比赛”、“讲故事比赛”、“普通话比赛”、“诗朗诵比赛”等活动。让全体学生都参加,而且每个学生都能得奖。学生们从中享受节日的快乐、获奖的喜悦,体会成功的欢悦。课余我经常组织“唱唱跳跳”“说说笑笑”的娱乐活动,以培养学生乐观开朗的个性。把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引导到健康愉悦的活动中来。同时,也释放了学生身心的“多余能量”,调节了紧张的心理,磨练了学生的意志,增强了学生的体质;培养了学生开拓、进取、勇于克服困难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竞争意识;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发展了学生的特长。
四、创设和谐的人际关系
教室既要具有浓郁文化氛围的环境,还要有合理的座位排列。由于墙壁上的大量信息需要学生随时看到,教室两边要留出走道,这样既方便学生随时看记,又有利于学生视力的保护。要精心选择淡雅色调装饰教室。比如:淡绿色草坪,给人以视觉上的舒适感和活力;浅蓝色的天空,给人心理上清凉明。在蓝蓝的天空下,白鸽翱翔,百鸟争鸣;草地上,绿树间开着各种野花,蝴蝶追逐,孩子们欢歌劲舞,愉快地说笑,快乐地学习。美妙的背景再加上窗明几净的教室和室内植物、花卉的装点,学生们就会自觉地融入其中,自觉形成和谐融洽的关系,就会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迈进。
篇9
第一,建立读书活动领导小组。在活动启动之前,学校就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书香校园”创建活动领导小组,下设“书香校园”创建活动指导小组,负责“书香校园”创建活动的组织、监督、检查,指导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组织各项读书评比活动,及时反馈进展情况。
第二,制定课外阅读活动方案。根据学校实际制定了《同福中路第一小学课外阅读活动方案》,方案围绕课外阅读工作的目标、组织与实施、考核与评价等方面提出具体的意见。确定了校长担任组长,副校长担任副组长以及学校课外阅读指导组的组成人员,组织全体教师进行研讨交流,使他们明确学校课外阅读工作的方向。二、营造氛围打造书香环境
学校充分发挥名校优势,重点抓好校园文化建设,打造优美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让校园环境也成为一本赏心悦目的“书”。
第一,创设良好读书环境。为了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学校在教学楼通道建立了文化长廊,开办了“童心电视台”和“红领巾小主人广播站”;在学校网站上开设“品味书香”专栏,创办了每学期一期的校刊《同心》;在楼道及教室的墙面挂上精心装裱的本校学生的书法、美术作品及读书名言,定期推荐优秀少儿读物,介绍读书小明星的心得体会,展示国学精粹;校园二楼小天台更是每一个学生朗读背诵的小天地;学校宣传栏也定期更换读书方法指导及读书博览之星的图片、文字……每一个角落,每一处细节,都为学生营造了读书学习的良好氛围,激发了他们读书的欲望。
第二,图书馆管理规范有序充实。学校设有专门的图书阅览室两个,面积共有254.6平方米;电子阅览室两个,面积共有136平方米,现有藏书4.4万册,人均拥有45册以上。图书馆、阅览室均由专职图书管理员负责,保证既开放阅读,又管理有序,做到书橱专用,整洁卫生,图书摆放整齐美观。图书还有专门的图书管理系统,对图书、报刊进行科学分类,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借书制度、阅览制度,认真筛选报纸杂志,保证学生的阅读需要,为学生读书创造良好条件。图书馆全天对学生开放,并定期向学生推荐一些好书,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有效指引。
第三,营造班级阅读环境。全校各班开展以“我与好书交朋友”、“好书伴我成长”为主题的黑板报评比活动。每一个教室的布置都飘满书香,沁人心脾。“让书伴随我们成长”、“腹有诗书气自华”、“与经典为友,为人生奠基”、“我是小小书虫”、“书虫俱乐部”、“读书小博士”等各具特色的墙报,宣传读书的重要性,介绍读书的方法。班级还加强图书角的建设,发动学生把自己和家中收藏的书籍拿到学校,充实班级图书角,至少达到一人一书,做到好书共欣赏;成立图书管理小组,设立图书管理员,保证图书借阅的有序实施。
三、教师阅读做学生阅读引路人
第一,学校制定教师阅读计划,定期推荐教师阅读书目。书香校园的建设,不仅要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而且还要求教师爱读书,做学生阅读的榜样。学校围绕专业素养、学科知识、师德修养等方面为教师推荐书目,并由学校购买,供教师借阅。教师阅读后,写读书笔记并定期交流读书收获。
第二,教师立足课程,引领学生走向广阔的课外阅读天地。教师要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切实、认真上好课外阅读指导、推介、欣赏课,提高阅读的实效性,让这一新兴课程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催化剂和交流共进的舞台。同时,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引导学生每月完成学校自行设计的《品味书香课外阅读记录册》,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搭建平台让学生徜徉在阅读中
学校一直注重读书,崇尚读书,开展了“心手相连?共沐书香”、“飘飘书香润童年,最是书香能致远”、“让读书成为习惯,让书香溢满校园”、“阅读经典,享受快乐”、“好书伴我成长”、“书香飘校园”、“励志・尚德”、“品位书香”等主题读书活动。每次活动都有鲜明的主题,旨在激发教师、学生、家长的读书兴趣,让他们亲近书本、学会读书、喜爱读书,养成热爱书籍、博览群书的好习惯。
第一,读书节活动精彩纷呈。为了将学校的书香校园建设工作不断推向深入,学校教导处和大队部联合举办了丰富多彩的读书节活动,著名画家李荣昌激情洋溢地阅读演讲《阅读学做人》;《爱科学》杂志社向全校各班捐赠图书;读后感征文比赛;读书、朗诵、讲故事比赛;阅读知识比赛;舞台剧表演;儿童诗创作比赛;读书笔记评比和展览;诵读千古经典诗词美文;创作班级阅读口号;制作书签比赛;制作班刊比赛;制作手抄报比赛……读书节活动主题鲜明,通过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深度和阅读品位。
第二,评价引领,榜样导行。评价功能在课外阅读推进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学校一手抓活动,一手抓评价,保障课外阅读活动健康发展。我们在读书节中评选了“读书小明星”、“亲子共读奖”、“书香班级”、“书香家庭”、“小蜜蜂阅读之星”、“书香少年”、“课外阅读优秀指导老师”,以此引领学生热爱读书。
篇10
关键词: 课堂物质文化 问题 构建
“物质文化是人类文化中最基本、最常见的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直接满足人的基本生存需要的那些文化产品,其基本功能是维持个体生命的再生产和社会再生产。物质文化领域典型地体现了‘人化自然’的特征,它包括所有用于满足人的各种生理和生存需要的、经过加工的自然物品和人造物品,还包括用以生产这些物品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手段。也可以说,物质文化是人类文化的所有物化形式”。[1]物质文化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或隐性或显性、或直接或间接地表现出来。
课堂物质文化是课堂上看得见、摸得着的物化文化,奠定着课堂教学正常开展的物质基础,同时,它又是教学文化的载体,体现着一定的价值目标和审美意向。课堂物质文化以其特有的形式发挥着重要的教育功能,对课堂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内容,课堂物质文化可分为教室的规划与布局、桌椅的摆放、教室环境布置、教室墙上的标语与张贴画等。根据功能,可将课堂物质文化分为实用型物质文化、观赏型物质文化和激励型物质文化三类。实用型物质文化是指为教学、管理等实际工作服务的物质文化,是保证教学活动开展的基本硬件,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如桌椅、教具等;观赏型物质文化是以审美为目的,侧重于陶冶师生精神和性情的课堂物质文化,如教室环境布置、摆放的花等;激励型物质文化是以激励和表征为目的的物质文化,如教室墙上的标语、名人名言及张贴画等,它们都以丰富的人类思想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潜移默化地激励师生不断进取。
人是物质文化的受用者,不论是否意识到其存在,人总是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和熏陶,或是陶冶性情、促人奋进的,或是压抑个性、消极被动的。当前,我国的课堂物质文化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存在一些问题,必须根据新课改所蕴含的文化理念构建新型的课堂物质文化。
一、教室空间的大小
教室是中小学生非常重要的学习生活空间,学生近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教室里度过的。实践表明,学生学习效率及身心素质的发展状况,不仅与教室内的精神氛围密切相关,而且深受教室内的物质环境的影响。当前,我国中小学普遍存在大班额的现象,一个班少则五六十人,多则七八十人,前排学生的课桌紧挨着讲桌,最后一排的学生后背靠着教室的墙壁,中间只有两条窄窄的过道,胖一点的学生还要侧着身子走。生活空间的大小,对学生的行为、心理和生理都有直接的影响。生活空间太小,会使学生感到束缚和拘束,产生一种心理的距离感,同时,容易导致焦虑、烦躁、易怒、压抑的情绪产生,学生长时间处于这种“拥挤”和“不安”中,其心理就会处于一种“紧张”状态,对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都有消极影响,很容易诱发心理上的疾病。另外,大班额的教室里,教师照顾了前面的学生就照顾不了后面的学生,有些座位在后面的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影响课堂秩序,有的学生干脆睡觉,而教师难以管理。在以教师为中心的大型课堂中,教师很难与每一位学生交流,不能一一解决每一位学生存在的问题,不能给每一位学生发言的机会,学生之间的交流机会少,学生学习的效果不理想,学习环境也不理想。我们应该加大投资,努力改变目前的教育状况,控制中小学的班额情况,实施小班化教学。因为,小班化教学方便教师和学生的沟通,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同时也便于教师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或对学生进行指导。
二、教室里座位的排列方式
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室里的座位排列方式普遍都是讲台位于教室正前方,教师站在讲台上,学生的座位按照插秧式分布在讲台下面,学生都是前额对后额,左肩邻右肩,横看一排,竖看一列,每人都有指定的座位,除非得到教师的同意,否则不得随便更换座位。这种座位排列方式有利于开展大班额的集体教学,容易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但其局限性在于,不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探讨合作,阻碍了学生的积极探究和自我创造,许多学生的有个性的思想和创造性的举动被湮没了,限制了学生丰富多样的个性和自由发展;同时不利于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使师生间缺少平等的交往和对话,造成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的不良;教学过程机械化、模式化和标准化,课堂往往只能听到教师和少数学生的声音,大多数学生缺少参与的机会,课堂缺乏活力,变得死气沉沉。
研究表明,座位的不同排列方式会影响课堂上师生的沟通和学生在课堂中的行为。罗森菲尔德以小学高年级学生为对象的研究发现,环形式的座位排列方式对促进学生的课堂讨论与参与要比分组式、行列式的排列效果更佳,行列式的排列效果最差。我们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适当变化座位排列方式,改变单一插秧式的座位排列方式,比如,小正方形、环形、马蹄形、马鞍形、圆周形、品字形的排列方式等,新的座位排列方式对师生关系的改进及学生关系的改善、学生之间合作意识的强化都有重要的意义。
三、教室内的环境布置
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室的布置主要是一些名人名言、标语、规则和规范,有些学校甚至要求统一布置教室,使得所有的教室布置都是一个模式,很少有独具个性的教室环境布置。教室的正前方(黑板上面)和左右两边的墙上一般都会贴一些标语,如“勤奋、博学、求实、创新”,“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勤思博学,文明守纪”等,还有各种各样的名人名言,一般都是名人画像下面印着其简介和名言,如,孔子:“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名言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华罗庚:“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名言是:“天才在于积聚,聪明在于勤奋”,等等。教室里的装饰,体现着学校和教师的教育价值观,它们处在教室的显著位置,潜在地规训和规范着学生的行为,促使学生学习和效仿,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激励作用。但是,我国中小学教室的布置大多是由学校或教师决定的,学生缺乏积极的主动参与。教室中的名人名言对学生的作用并不大,因为,名人名言大多是一些高度总结的思想和经验,过于成人化,学生对名人及名言无法深入地了解,对学生而言艰涩和深奥的语言很难一下子理解,也就没有多大的兴趣,学生很难在心理上接受,并且内容也在很大程度上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没有考虑学生的生活体验、情感体验,缺乏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没有发挥出教室布置对学生应有的教育作用。
在教室的环境布置方面,要改变单一的名人名言及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内容布置墙面的现状,鼓励用学生的作品布置教室的墙壁,教室的布置也要打破成人化和统一化倾向。如北京崇文区天龙东里小学,楼道墙上有一些标语,这些标语都是从学生设计的标语中挑出来的,语句颇具童心。如针对弄脏墙壁的行为设计的:“墙壁说‘我的污点就是你的缺点’”,针对开关设计的:“天亮了,我该休息了”,针对课间休息设计的:“课间玩耍要做到:不抢先,不霸道,不争吵,不打闹,互相谦让有礼貌,同学之间要友好”。[2]再如甘肃成县东街小学用优秀班主任的名字命名班级。
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中心,课堂物质文化的建设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使课堂物质环境的建设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比如黑板的高度要考虑学生的身高因素。同时要充分调动学生在教室布置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物质环境建设的主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