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统计分析范文
时间:2023-11-13 17:50: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民营经济统计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民营经济;转型升级;金融支持
产业转型升级是指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不断淘汰落后产业,扶持引导新兴产业,加强传统产业的高技术改造,提高产业结构效能和效益的过程。产业转型升级是经济发展永恒的主题,而快速高效的金融资本流动机制是产业升级得以实现的前提。金融在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中的作用,是经济学中最古老也是最重要的问题。
1 南通民营经济的现状
在南通全民经济腾飞进程中,民营经济扮演了非同一般的角色。根据南通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数据统计,到2010年底,南通市个体工商户达37.43万户、私营企业达14.14万家、私营企业注册资本3642.8亿元,三项指标均位居全省第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板块经济彰显活力,为南通民营经济加快转型升级构建了坚实的平台。2009年,全市34个重点产业板块汇聚各类企业6752家,从业人数49万人,实现销售收入4025.62亿元,约占全市工业总销售收入的68.37%。其中南通家纺产业实现销售收入694.49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比重11.5%,占据全国家纺市场的三分之一以上,在全国家纺品牌前10强中占有3席,南通家纺指数成为行业“风向标”。
实际上当前南通民营经济运行的问题和矛盾也很多,特别是要素配置优化度亟待加强。融资难是当前南通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瓶颈。大量研究发现,金融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对于产业结构调整而言,无论是改善产业间的比例,还是提高产业结构的质量,都离不开金融资本的注入。金融是保证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转换的直接动力。
2 南通民营经济的转型升级路径
纵观目前南通经济形势,如何更好地解决民营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实现南通经济可持续发展是迫在眉睫的。全球价值链理论研究者迈克尔波特概括了产业升级的四种转型升级路径:工艺流程升级(Process Upgrading),产品升级(Product Upgrading),功能升级(Functional Upgrading)和链条升级(Inter-sectoral Upgrading)。借鉴价值链观点,同时结合南通民营经济的特性,本人提出构建民营经济升级路径来推进民营经济升级。即:民营工艺流程升级、民营产品升级、民营产业功能升级和民营链条升级。(见表1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升级路径及特点)
如果我们把南通民营经济看作是全球价值链下产业区域分布与南通特有资源相结合的产物,那么其升级必然也遵循产业转型升级的一般规律与路径。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是个不断演进的动态过程,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要求和任务。微笑曲线两端朝上,在产业链中,附加值更多体现在两端,研发设计和销售,处于中间环节的制造附加值最低。(如图1微笑曲线)。从微笑曲线趋势来看,南通民营经济转型升级是必然的。从低附加值段来看,集中表现为南通民营经济大都处在全球价值链的被治理者地位,受制于全球价值链上的主导企业。从高附加值段来看,南通民营经济基本上处于生产环节,只有少部分向研发和销售环节延伸。南通民营经济在价值创造上大都处于从加工制造等低附加值环节向研发销售等高附加值环节攀升阶段。
3 金融支持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不足
南通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极大的推动了南通整体经济的发展,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民营经济转型升级对金融支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从金融业内部现状看,仍存在着一些影响支持南通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制约因素。
(1)银行业缺少支持南通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总体战略规划。目前南通市虽然出台了重点产业转型升级等政策,但推动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相关实施细则和配套的措施还需进一步完善,银行业也未根据相关政府经济政策合理制定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具体实施方案。
(2)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不配套,金融支持缺少“底气”。南通金融机构在执行相关信贷政策时,往往不能与各个乡镇产业转型特点、产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对民营经济升级进程中需要大力发展的产业资金倾斜度不足,支持力度有待提升。南通市民营经济在扩大生产规模和资产规模时,首先选择银行贷款,企业融资大都来自银行的间接融资。
(3)信贷的地域分布不均衡,一些乡镇的转型升级受阻。南通有4区,3市和2县。从对象上看,对南通4区大型企业、集团企业和优势企业,各商业银行竞相放贷,而支持县级中小企业普遍较为谨慎。企业融资难问题,既与缺乏有效的信用担保体系有关,也与社会信誉体系不够健全、难以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制约的问题有关。
(4)金融配套服务不足,金融创新产品不多。当前南通大多数银行对中小企业提供的金融服务主要还是以担保、有形资产抵押等传统信贷方式,但产业中的小企业因资信等级低,担保无法落实,缺乏抵押资产,融资成本高等原因,难以得到银行的信贷支持,难以满足中小企业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加上商业银行内部营销机制不配套,束缚了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拓展。
要解决上述问题,根本办法在于积极推进金融创新步伐,并主要应从金融政策创新、金融服务体系创新、金融投资平台创新、金融服务方式等多方面共同推动对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服务。
4 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金融支持对策
4.1 提高认识,出台政策,破解南通中小企业融资“瓶颈”问题
(1)完善政府投资决策,引导机制。政府在转型升级融资中起管理和协调作用,在明确南通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方向后,引导各金融机构将资金运用到符合产业转型升级的项目上,以项目换资金,以效率换资金,以开放换资金的产业扶持政策。
(2)在吸引资金的同时,有效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优势和政府的宏观主导与调控作用,指导行为主体规避投资经营过程中的行为风险。
4.2 搭建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满足不同层面中小企业的转型融资要求
(1)采取多种形式拓宽融资渠道,积极探索信贷方式,在加强民营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和为银企双方提供信贷信息方面发挥工商部门的职能优势,为银企合作创建平台。
(2)鼓励各类社会资本和经济组织成立担保公司,扩大担保总量。大力扶持主要面向民营企业的创业投资、风险投资性质企业的设立和发展。
(3)加快民营企业上市融资的步伐,培养中小企业上市,要求每年对企业的筛选一批、改制一批、培育一批、辅导一批、上市一批,做好企业的上市规范。拓展国内资本融资市场,利用上市融资、创业板块融资、发行企业债券融资等,使民营企业获得更多的支持。
(4)整合优化融资服务政策,协调银行加快金融新产品开发、服务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对银行以非抵押、担保形式为民营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如以设备、存货(仓库)、债权(应收款)、知识产权、商标、股权等为质押的货款,政府可以考虑提供风险补偿支持。
4.3 建立以专业投资机构为基本构架的转型升级投融资平台
(1)进一步推进小额贷款公司和社区、乡镇银行。通过规范设立小额贷款公司或社区、乡镇银行对中小企业给予资金支持,从而改变南通板块经济小而散的状况。
(2)设立金融租赁公司,支持产业转型升级。南通的家纺、建筑和电子业都是资金密集型产业,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更多的资金,通过金融租赁方式有偿融通各种设施设备的使用权利,解决转型升级中设备购置的问题。
(3)积极尝试资产证券化融资。通过与各种专业金融机构的大力合作,探索南通民营经济资产证券化的创新模式。
4.4 不断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创新形式,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1)鼓励和促进商业银行开展中小企业业务,商业银行必须始终坚持按照银监会提出的“六项机制” 的根本要求,不断改进和完善专业化的服务模式。
(2)国有大型银行专营机构应不断围绕市场、客户的需求和变化,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实行批量化营销、工厂化管理。既要通过专营机构的快速和便捷服务将大量优质的和具有成长潜力的中小企业客户吸收成为自己的客户,又要充分发挥商业银行整体优势和整体资源,在中小企业客户成长过程中,为其不断提供各类服务,实现交叉销售,帮助中小企业发展壮大。
(3)坚持产业导向货币信贷政策。南通市2010年的信贷投放量又增新高,2011年预测达历史最高,这笔巨大的资金要如何运用也非常的重要。必须要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产业导向。人民银行、证监会、保监会都提出了支持中小企业的若干意见。这就要求了整个的信贷要优先满足中小企业,符合国家产业调整和振兴产业规划要求的新设备、新材料、新兴业态的项目的需求。要加大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高附加值的拳头产品的中小企业的支持。提升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索荣.论述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2009,(8).
[2]骆毅民.人才、模式、技术在产业链延伸环节的优化整合[J].中国物业管理,2010,(8).
[3]董金玲.区域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转变的相互作用机制及其实证研究[J].财政研究,2009,(10).
篇2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中老年人;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446.1;R1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16X(2017)02-0133-05
doi:10.3969/j.iSSB.1(X)9-816x.2017.18
心脑血管病发病率高、死亡率及致残率均高,关注其一级预防尤为重要,而传统的危险因素并不能完全解释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逝年来被认为可能是心脑血管病新的危险因素,可能通过血管内皮损伤、影响脂类代谢、诱导平滑肌细胞增殖、炎症反应以及血小板功能异常等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相关,且可能与高血压存在心脑血管病的协同致病作用。目前关于我国北京地区老年人群Hcy分布、高Hcy血症患病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尚不多。本研究目的旨在北京地区一个有代表性且以老年人为主体的社区人群中进行Hcy水平、高Hcy血症患病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调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的研究人群来自“北京老龄化多维纵向研究”。该研究始自1992年,以我国第四次人口普查中北京市的抽样资料为依据,采用分层、分段、随机、整群的抽样调查方法,抽取北京市宣武区、怀柔区及大兴区≥55岁以上中老年人作为调查对象,其后每3~5年随访1次,具体方法见其他参考文献。本文的数据取自该研究2009年调查的资料进行横断面分析,因队列人群存在死亡及失访情况,故在2009年的随访中除进行原队列人群的调查外,也对其他居住在当地≥55岁的居民进行了方便抽样,原队列969人,新加1499人,共有2468人完成问卷检查及体格检查,排除未完成抽血检查的1010人,本研究最终纳入1458人进行分析,平均年龄(69.48±8.09)岁。
1.2研究方法:
1.2.1资料收集: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人户进行问卷调查及体格检查,次日安排抽血实验室检查。调查问卷主要涉及一般信息、生活习惯、慢性病病史及相关服药史。身高测量:被调查对象穿单衣、脱鞋,采用灵敏度为1cm的标尺测量;体重测量:采用弹簧秤测量,以kg为单位,每次测量前校正零点。体质指数:体质量/身高(k/m2)。血压测量:被调查对象静坐5分钟后采用欧姆龙电子血压计(HEM-4021,日本删量,测量2次坐位血压,每次测量中间间隔2分钟,取2次测量平均值用于分析。被调查对象空腹12小时,清晨坐位抽取静脉血,1小时内离心并将分离出的血清置入冰袋,转运至北京爱普益医学检验中心,当天检测。Hey采用循环酶法检测(雅培Archi-teet-i2000,美国)。血糖采用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法,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采用氧化酶法;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LDL-C)采用直接一步法;肌酐采用肌氨酸氧化酶法(均采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本)。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ndar filtration rote,eGFR)由简化肾脏病膳食改良试验(modification of diet in renaldisease study,MDRD)公式计算:186×血肌酐-1.154×年龄-0.203(女性则该公式×0.742)。
1.2.2\断标准:高Hey血症:参考美国心脏病协会的标准,将空腹血清Hey>15tmaol/L定义为高Hey血症,Hey在16~30tmaol/L为轻度升高,Hey≥31tmaol/L为中重度升高。高血压诊断。血脂异常:根据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标准。糖尿病:参考《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年版)》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心肌梗死及脑卒中的诊断以询问病史确定,内容包括其发病日期及诊断依据,并要求患者提供区县级以上医疗单位的诊断或医疗记录。此外,本研究将既往吸烟/饮酒者或目前吸烟/饮酒者统一定义为吸烟/饮酒者;体力活动分级:是否体力活动>1小时/天,饮食习惯分级:是否每天吃水果。
1.3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22.0版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非正态分布的资料采用中位数(四分位间距)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采用2000年北京市人口普查的年龄和性别结构对数据进行权重报告高Hey血症患病率。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高Hey血症独立的影响因素。采用双侧检验,α=0.05为检验水准,P
2.结果
2.1一般特征:共纳入1458人,男性占44.72%,农村居民占65.84%。,其人口学特征、实验室检查及慢性病患病情况,见表1。
2.2血清Hey水平及高Hey血症患病率调查:Hey在人群中呈正偏态分布,中位值:16.56tmaol/L(四分位间距:13.11,21.78umol/L)。Hey浓度正常者556人(38.13%),Hey轻度升高者703人(48.22%),中重度升高者199人(13.65%)。Hey水平分布存在年龄、性别及居住地的差异。男性Hey高于女性,两者之差为2.77umol/IJ(P
2.3高Hcy血症患病的影响因素:将是否患高Hcy血症作为因变量,以年龄、性别(男性为O,女性为1)、居住地(城市为O,农村为1)、吸烟(否0,是1)、每日吃水果(否0,是1)、体力活动>1小时/天(否0,是1)、饮酒(否0,是1)、心率、体质指数、胆固醇、甘油三酯、LDL-C、HDL-C、eGFR、高血压(否0,是1)、糖尿病(否0,是1)、心肌梗死(否0,是1)、脑卒中(否0,是1)作为自变量,以向前逐步法进人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高Hcy血症独立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增龄、男性、农村居民、吸烟、低HDL-C及低eGFR是高Hcy血症的独立影响因素,而其余自变量未进入模型,见表3。
3.讨论
本研究发现,北京地区55岁以上中老年人高Hcy血症患病率高达57.20%,升高程度以轻度为主。血清Hcy水平及高Hcy血症患病存在性别、年龄及居住地的分布差异,表现为男性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均P
一般情况下,正常空腹Hcy水平多在5~15umol/L之间,遗传或环境的影响会致其异常升高。由于Hcy浓度升高与心血管病风险之间的关系是渐进而持续的,而且受多种因素影响,不同研究采用的高Hcy标准也不同。本文采用1999年美国心脏病协会制定的高Hcy血症诊断标准,即目前多数国内研究采用的标准。2014年,有一项meta分析纳入了调查中国居民高Hcy血症患病率的共36个研究,其中有32项研究以Hcy>15umol/L作为高Hcy血症的标准,其结果发现:我国居民的高Hcy血症患病率为27.5%(分层分析显示:男性:34.8%;女性:18.7%;北方:34.3%,中部:21.0%,南方:16.0%;年龄65岁:35.2%),但该Meta分析纳入的研究人群多以中青年为主(
与本研究采用的调查人群年龄类似,Qu等调查了我国南方(江苏)和北方(河北)社区老年人群的Hcy水平(n=810人,65~74岁),并与美国第三次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结果比较,结果显示,如果同样以男性Hcy>11.4/_tmol/L、女性>10.4umol/L作为高Hcy血症的定义,则我国北方和南方高Hcy血症的患病率分别为83.7%、34.3%,而美国≥60岁老年男性和女性分别为43.2%、46.5%。由此可见,我国居民尤其是北方居民的Hcy水平较高,可能与我国居民饮食中未强化补充叶酸、饮食烹饪习惯及基因多态性等有一定关系。
本研究也发现男性、增龄、农村居住地、吸烟、低eGFR与高Hcy血症患病率独立相关。随年龄增长,影响Hcy代谢的胱硫醚合成酶等其他关键酶的活性会逐渐下降,且老年人肾功能逐年减退,而肾脏是清除Hcy的主要器官。本研究提示年龄每升高1岁,高Hcy血症的风险升高4%。此外,饮食中摄入的叶酸是血中Hcv浓度的主要决定因素,而已有研究显示吸烟饮酒与血中叶酸呈负相关,在本研究中吸烟者是不吸烟者患高Hcy血症风险的1.39倍。Hcy的性别差异可能原因则包括:男性吸烟及饮酒比例高、男性肌肉容量更大(影响Hcy的肾排泄)、男性雌激素低于女性雌激素可促进Hcy的再甲基化而使其浓度下降等。与本研究Hcv地域差异的结果类似,王薇等发现北京地区农村及城市人群高Hcy血症患病率分别为35.3%及9.5%,两者相差3.7倍(P
脂质代谢异常是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总胆固醇、甘油三酯、LDL-C及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B,ApoB)的升高,HDL-C及载脂蛋白A(apolipoproteinA ApoA)的降低均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有学者认为Hcy可能通过导致血脂异常从而致心血管病的发生。2011年,意大利Gu6ant-Rodriguez等【调查了667名老年志愿者,多元分析结果显示Hey与ApoA-工(r=-0.147,P
篇3
关键词:家族企业 发展状况 发展展望
1.我国家族企业发展概况
家族企业经过这些年的迅猛发展,其发展规模已达到历史最高点,作为中国民营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速度决定了整个民营经济发展的快慢,也为中国经济发展贡献了很大力量。据中国家族企业发展报告公布数据分析可以看到,当前我国内地私营企业数量达到了359.6万家,其中,家族企业大约占到整个企业数量的85.4%。若按照工商联的2011年末的统计数据来看我国登记在册的私营企业已达到900万家,注册资金总额近25万亿元。最初企业由于规模较小,加上服务业投资小、见效快,于是餐饮和住宿业是家族企业创立之初进入比较多的行业,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延伸,企业实力也不断地壮大,紧接着就有家族企业逐渐涉及投资规模较大的商业连锁、高科技、生物制药等行业。报告显示,近十年来,我国家族企业的规模也是逐年增长,具体表现在:平均投资资金额、年销售收入、净利润、企业员工总数等指标都出现显著的增长。
报告还表明,家族企业在扩展就业、促进经济发展、刺激投资、增加财政收入方面都做出了巨大贡献。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9》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08年底我国城镇就业人口共有30210万人次,公司制和私营制企业就业人口分别为5124万人次和3034万人次,而家族企业的就业人口占据了这两种类型企业的大半部分。在2008年,全国的税收收入中私营企业贡献了10%,个体户贡献了3%,其他民营企业(这些民营企业中家族企业占比达到80%以上)贡献了45%,家族企业对国家整个税收收入做出了很大的贡献。[1]
2.家族企业上市情况
我国学者黄传达,认为家族上市公司指的是,公司的终极控制人是某个家族或者个人,其在家族持股比例达20%及以上,或者说家族或个人是企业最大控股股东,即使股份不足20%,但是其能够对家族上市公司的整个经营管理产生非常重要影响的企业。[2]
根据福布斯中国2011年11月份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根据沪深交易所上市企业民营上市公司中,按照家族企业的经营情况、股权结构、股东与高管人员间的家族关系、聘用职业经理人情况以及企业传承的相关情况等各方面信息。统计分析截止到2011年9月30日,沪深两地证券市场的上市企业一共有2272家,1268家为民营上市企业,这其中460家为家族企业,占民营上市企业总数的32.68%。特别是21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家族企业走上了上市之路,2006到2011年这几年间曾出现过家族企业爆发式上市情况,据统计共有大约270家家族企业在这5年中进入中国A股市场。最近这几年家族企业上市进程也在逐步加快,见图1。[3]
3.家族企业未来发展展望
随着市场经济逐步发展和经济日益全球化,在企业具备一定规模寻求发展时,在企业向现代化、国际化和集团化的发展过程中,家长式管理模式的局限和不足就会逐渐显现,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人才是企业未来发展所面临的最大问题,而家族企业进行职业化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克服企业各种弊端,突破企业发展瓶颈的有效途径之一。职业经理人是作为高素质人才登上家族企业的舞台的,是家族企业中举足轻重的人物,既是企业形象的维护者,又是企业内部之间的组织协调者;既是企业与外界环境的联络者,又是企业高层决策的参与者,所以,实行职业化管理是势在必行。[4]
另外,由于家族企业内部实行的是高度集权的管理模式,也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内部控制系统比较薄弱,家族企业的关键岗位都是由具有一定血缘关系的家族内部成员所担任的,即使发生了违法违纪的行为也会相互隐瞒,从而造成更大的后果。因此家族企业必须完善内部控制系统,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等五个相互联系的要素,只有这样企业治理结构才会不断完善,企业才能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
[1]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家族企业研究课题组.中国家族企业发展报告[M].中信出版社,2011.
[2]黄传达.家族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公司绩效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08.
[3]福布斯中文网.
篇4
一、坚持思想认识高起点,以贯彻《若干意见》为契机,努力实现发展政策环境的新突破
(一)提高认识,增强了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市委、市政府围绕民营经济发展,召开了一系列工作会议,把民营经济提升到“民本经济、富民经济”的高度认真对待,作为提升青岛经济活力的重要举措,全面实施“四轮驱动”、民营为先发展战略。各级各部门围绕做强做大企业、服务体系和大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人才培训等十项重点工作,创新思路,扎实工作,全市民营经济进入了加速发展的新时期。
(二)完善政策,激发民营经济的创业活力。2005年初,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的决定》,提出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28条政策措施,对全市20家纳税突出贡献的民营企业给予了1000万元的奖励,设立了民营及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和服务体系建设发展专项资金。与此同时,围绕放宽民营资本投资领域、扶持外向型民营企业、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各区市和市直有关部门分别制定了近20个具体实施细则和配套文件。各项政策措施的出台和落实,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政策服务平台。
(三)营造环境,形成全市上下共同发展民营经济的合力。一是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加强了组织领导、联系沟通,形成了经常性工作机制。二是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三是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二、坚持服务企业的高效能,以鼓励创新创业为宗旨,努力实现服务体系建设的新突破
(一)全力打造融资担保体系。一是通过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广泛吸收社会资本、加快企业诚信建设,积极推动各类民间资本发展商业担保机构。2005年以来,全市新设立担保公司8家,引进大连和山西两家注册资本过亿元的担保机构,总数达到29家。同时,加快了市财政出资的市级担保公司的筹建,年内已正式投入运营,力争3年内形成2亿元注册资本的规模,担保体系建设迈出了较大的步伐。二是组织金融部门实施了“民营及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月”、“外资银行与中小企业洽谈会”和“企业理财培训班”等活动,通过融资培训、项目恳谈、金融产品推介等方式,促成14家银行与50多家民营企业签订贷款协议,对100多个项目提供贷款支持25.4亿元,较好地缓解了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三是引导金融部门进一步加大对民营及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开发新的金融产品,为企业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灵活多样的金融服务。
(二)加快建设创业培训体系。一是加强服务载体建设。确立了两处创业辅导基地、三处公共技术试验基地和一处教育培训基地,各区市也建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初步构建了比较完善的服务平台。年内已为300多家民营及中小企业提供创业辅导和技术服务。二是围绕加强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提高民营企业管理人员素质,实施了人才“百千培训计划”,与清华大学联合举办“工商管理与信息化战略研究生课程班”,组织110多名民营企业家参加学习;对企业中层管理者开展管理、金融业务知识等专题培训,已举办7期,培训1400多人;积极组织参加国家“银河培训工程”,为民营及中小企业培训信息技术和管理人员300多名。三是设立“青岛市民营经济大讲堂”,邀请专家、学者和温州企业家举办了金融、营销、信息、管理等形式多样的专题讲座和研讨会。四是开展用工和就业服务活动,探索了企业用工和群众就业的新途径。
(三)初步建立运行分析体系。制定出台了《青岛市民营经济统计试行办法》,完善了统计指标,形成了规范的统计核算制度和区市调度机制,建立了民营经济工作定期通报和制度,按月进行统计分析。对40户重点民营企业实施了运行监控,加强了预警预报,为领导决策和企业经营提供服务。
(四)积极推动社会化中介服务组织建设。在全市开展了“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中介组织示范单位”评选活动,促进中介服务组织为民营及中小企业提供社会化、专业化和规范化的服务。成立了青岛市民营企业协会,引导其按照“自立、自律、自治、自养”和信息共用、相互支持、利益共享、共同发展的原则,在宣传、教育、培训、维权、咨询、交流等方面积极开展工作,较好地发挥了桥梁和纽带作用。
三、坚持内联外引高标准,以优化产业结构为目标,努力实现招商引资的新突破
(一)加大国内招商力度。2005年,我们把民营经济招商引资的切入点放到了国内,要求各级各部门锁定国内民营企业500强和上市公司100强等知名企业,结合实际,有重点、有目的地开展招商活动,并确定了全年引进国内民营资本100亿元以上的工作目标。3月份,我们专门组织青岛市招商团,赴杭州、温州和泉州分别举办了“青岛市招商引资项目推介会”,收到了较好效果。2005年以来,全市共引进民营项目850个,投资额116亿元,同比增长45%,占全市引资额的57.4%。
(二)积极扩大国外招商。积极组织民营企业家参加各类对外招商活动,引导和支持民营企业利用自身优势,通过外资并购、外资参股,与国外大公司、大集团开展合资合作,壮大自身发展。截止目前,全市民营企业引进外资项目193个,合同外资3.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87亿美元。
(三)鼓励企业“走出去”发展外向型经济。2005年,制定出台了《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外经贸发展的意见》,加大对民营企业外贸出口、外贸专项贷款、到国外境外投资办厂等方面的支持力度,积极推动民营经济外向型发展。截止目前,全市已获得进出口经营权的民营企业近3000家。同时,支持有竞争实力的企业到境外开展加工贸易、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技术合作等国际贸易,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源。
四、坚持项目建设高速度,以集群发展为导向,努力实现总量规模扩张的新突破
(一)实施“五百工程”,培育企业做强做大。市委、市政府决定,从2005年开始集中力量扶持100家科技型民营企业、100家规模效益好的民营企业、100家外向型民营企业、100家优秀个体工商户、100家投资青岛优秀企业。各级各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五百工程”建立“绿色通道”、实施“直通车服务”、启动“小老板”创
业工程,在做强做大、信息、技术服务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2005年以来,纳入“五百工程”的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0%以上,其中,百强民营企业销售收入、税金和出口额同比分别增长26.1%、19.5%和31.5%,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二)加快科技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制定了《青岛市进一步加快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完善政策措施,优化环境,强化服务,引导民营科技企业加强科技创新,提高民营科技企业的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在政策扶持上向民营科技企业倾斜。2005年,民营科技企业承担项目数占全市科技发展项目总数的66%,科技经费占58.4%,同比分别增长16%和54.8%。积极促进民营企业提高自主研发和科技创新能力,2005年,已培育市级以上民营企业技术中心33家,安排民营重点技术创新项目300多项。截止目前,已建立国家级技术中心1家,省级12家,市级57家;全市私营高新技术企业191家,占全市的29.3%。
篇5
关键词:家族企业 投资者保护 法律环境
中图分类号:F27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6—066—03
家族企业有优点,也有不足,家族企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取决于特定的条件,包括家族企业内部体制的效率以及家族企业外部经济制度环境的作用。我们认为企业发展的外部制度制约条件对企业在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可能比内部机制更重要,即家族企业的存在和演进路径内生于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现阶段民营企业发展的问题与制约,其实可以归结为金融环境、法制环境这两个因素,它们是影响企业经营绩效与组织演变的重要变量。
一般学界公认的是,现阶段中国家族企业成长所面临的外部市场环境,处在转型时期法制环境对于投资者保护较弱,外部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严重滞后,同时大多数企业处于创业期或成长期,企业创办者创新精神不足、创新能力递减,导致现阶段我国家族企业两权合一的古典式家族企业居多。
现阶段广东民营家族企业的控制权集中、管理封闭,所有权开放度不高。即便有少数民营家族企业雇佣职业经理人来管理企业,但大都以失败而告终。笔者认为,广东民营家族企业的组织演进当然不可能脱离整个国家的大环境,但相对全国而言,广东家族企业社会化的趋势应该显得更强一些。实际情况是否如此?本文将借鉴投资者保护理论中法律金融论的代表人物LLSV等观点,根据近年广东省工商联对省内私营企业主的调查数据,对此进行分析。
一、广东民营家族企业所有权安排的现状
根据2004年(2006年)广东省工商联对全省181家私营企业发展的基本情况进行的抽样调查数据,现阶段广东民营企业的家族经营特点明显,虽然过半数的企业成立了股东会、董事会和工会,但是仍然是企业主主导企业经营。创办人多集所有权和经营权于一身,在企业的重大决策上,由企业主本人作出决定的占36.46%;约95.30%的企业主同时担任企业总裁、(总)经理职务,企业主的父母、配偶、兄弟姐妹或子女占董事会成员总数的36.01%。这说明私营企业主,集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于一身,家族经营特点明显;企业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等组织在企业治理中处于从属角色。
广东省工商联的调研数据显示,广东民营家族企业的控制权集中、管理封闭,企业至今大都采取家族管理的经营方式,所有权开放度不高。即便有少数民营家族企业雇佣职业经理人来管理企业,但大都以失败而告终。广东民营企业主不积极引入职业经理人,是否说明在既存的制度环境中,与其他形式的企业组织相比,家族企业更有效率?
法律金融论的代表人物LLSV等观点,主张法律渊源的不同会导致投资者保护程度的差别,进而在微观层面上出现不同的公司治理结构、在宏观层面上出现不同的金融市场监管模式和程度,从而影响国家公共金融市场的发展,乃至经济的增长。鉴于以上的考虑,本文将集中探讨法制环境对于广东省民营家族企业所有权安排的影响与作用。
二、法律环境影响投资者保护的分析框架
法律因素是指东道国或地区为调整投资关系而制订并实施的各项与国际投资相关的法律、法规、条例以及有关政策和措施等。投资者保护源于公司治理中的委托问题。除契约论外,另一派是法律论。其观点以La Porta等人(简称LLSV)为代表,他们以全球的视角在国家层面(country—level)上分析比较各国的投资者保护现状,研究公司治理的外部法律环境(法律渊源和执法质量)对投资者保护的影响。
LLSV(1998)以49个样本国家作为研究对象,按法律渊源(普通法系、法国法系、德国法系和斯堪的纳维亚法系)分类比较了这些国家的投资者权利(股东和债权人)。LLSV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英美法系下的国家,一股一票方面的平均分值是与抗董事权的平均分值远大于法国大陆法系下的国家、德国大陆法系下的国家和斯堪的纳维亚法系下的国家,而强制股利只存在于法国民法系下的国家。他们发现,普通法系的国家较之民法系的国家能提供更强有力的投资者保护,因此法系根源是一个强有力的决定投资者保护的解释因素,而有效的法律法规能有效能提高投资者保护的程度,提高投资者信心,增加了公司的融资能力。
另外,法律制定确实能弥补不完备契约的缺陷,但是仅仅只有法律制度就可以实现投资者保护了吗?LLSV(1999)分类衡量了49个国家的法治化程度(主要从司法效率、腐败程度、掠夺风险和会计准则评级等方面进行考察)。他们发现,在很多方面普通法系国家较之民法系国家具有更高的执法质量,因此,他们指出较高的执法质量和效率能弥补法律制定本身的缺陷。
三、投资者保护法律环境的实证分析
下面将分别从中国的投资者保护法律环境分析、到广东投资者保护的法律环境分析,逐一展开对广东民营家族企业法律环境的探讨。
1.对中国的投资者保护法律环境的实证分析。我国的投资者法律保护经历了从弱到强,逐步健全的历史过程。本文将在LLSV(1998)和沈艺峰等(2004)研究的基础上,合理利用他们权威的研究指标,以更全面地衡量我国自1995年以来投资者法律保护的历史实践进程。参照沈艺峰等(2004)的研究方法,根据中国证券会的《投资者维权教育手册》中的“维护证券投资者权益的主要法律、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目录索引”以及其他有关的法律法规,选取1992年5月至2005年12月实施的78部法律文件。
为了分析我国投资者法律保护在世界上所处的位置,表2统计了中国的投资者法律保护情况与世界其他国家进行的比较。
从表中的数据来看,中国的债权人权利指数和反董事权利指数落入了拥有最好保护措施和最差保护措施的国家之间,但却略低于转轨经济国家和部分新兴市场国家,这两个指标是来自于文件的法律,而非执行中的法律,不过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以文件法律而言,中国投资者法律保护状况处于中等水平。
其中,法治、腐败和司法体系指数的数据资料给出了中国所有的法律执行指标,中国的法治和腐败两类指标的数值明显低于发达国家、大部分新兴国家和La Porta等人样本国家的世界平均水平,表明中国的法律权利只有形式的规定而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实施,中国的投资者法律保护状况在整体上仍处于世界较低水平。
2.对广东投资者保护法律环境的实证分析。在一个国家内部其法律基本是一致的,不存在地区差异。但是在法律的执行质量上有差别是肯定的。而法律的执行质量从本质上表现了法律对投资者保护的程度。因此,第二层次我们主要从法律的执行质量上来体现广东省各地区的投资者保护差距。
本文重点分析2000年以后广东省的投资者保护法律环境,笔者借助了近几年广东省工商联对私营企业主的调查数据,以及广东省内学者近年的调研结论,并结合广东省各市的民商案件结案率来反映广东各地区在法律执行方面对投资者的保护程度。
广东省工商联近年的调查显示,从私营企业主的角度,广东民营企业家一致反映:要不断完善法律的保障措施,增加私营企业家的安全感;要不断完善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地方性法规和政策;要不断完善信息网络,政府提供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给予法律投资指引、行业规章、情报等信息服务。被访者虽然认同近几年来在落实保护私人财产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提高私营企业家的社会政治地位方面有改进,但对优化法制环境和政务环境的要求强烈。
另外,中山大学“民营经济研究”课题组在2006年《民营企业成长报告——基于广东民营企业的调研分析》一书中,对广东民营经济体制保障的问卷调研结果,也表明虽然中央和地方对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法律制度供给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了,但是“法律法规的执行不能令广东民企满意”。
然而从国家立法机关的法律实践看,自1988年中央颁布实施《民营企业管理暂行条例》到2005年的“非公36”条出台,有关私营经济和民营经济有关的法律法规接近40部,而且个省市都自行制定了地方性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管理办法和政策措施,应该说法法律制度的供给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了。从这个角度理解,可能说明样本企业的回答更多地是针对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而言的,因此,法律权利只有形式的规定而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实施。
广东经济发展具有很大的不平衡性。珠江三角洲地理优势明显,基础设施齐全,经济势力雄厚,经济发展快速;东西两翼虽然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良好,投资力度继续加大,但是相比珠江三角洲明显不足;山区地处交通闭塞,相比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缓慢。经济的发展虽系于投资,受投资环境之影响,但制度差异的反作用不可低估。制度差异将直接表现为市场化进程的差异,而在市场化进程发展迅速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不仅市场体系健全,而且市场的运行机制也相对完善,市场关系比较规范,市场竞争相对有序,因此,可以在相对公平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比较完全的市场信息,以此来配置生产资源、获得资金和销售产品,从而降低市场风险,吸引国内、国外资金投资,促进其经济的发展。在市场化进程缓慢的北部山区和东西两翼地区,由于市场信息失灵,往往要承受巨大的市场风险,许多投资者不愿冒此风险,吸引资金明显不足,从而影响其经济发展。
从结案率的角度,从2002年广东省21个市的执法情况来看,三个区域的总案件结案率和民商案件结案率均没有明显差距,除了缺失的数据之外,只有云浮的总结案率低于90%,其他市的总结案率和民商案件结案率均在90%以上,湛江的两个指标都居全省首位。这表明广东省各地区在法律执行方面对投资者的保护程度不存在明显差距。
,
我们对于广东省民营企业产权情况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一是企业产权结构稳定,投资者构成和所有者权益构成都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二是投资者在企业主要扮演所有者、管理者、技术开发者的角色,特别是所有者、管理者互相交叉的情况较为普遍;三是企业投资者合作关系相对稳定,投资主体略有扩充的趋势。因此,对于广东民营企业而言,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企业的比例不高。
四、主要结论
家族所有权是创办人对既存的经济制度环境的一种制度适应。表面上看,似乎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实则是基于理性算计而做出的选择。从这个层面说,家族企业的制度安排的决定及效率是状态依赖的,但当外部约束条件改变时,最优的制度安排可能也会随之改变。
国内(当然包括广东地区)的股东法律制度,表面看来比较完备,但是法律执行效率很低,这使法律对投资者提供的保护大大折扣,这种法律制度深刻影响着我国的家族企业所有权安排。
1.据中国的投资者法律保护情况与世界其他国家进行的比较,我国还属于在法律对少数股东的保护程度非常弱的国家。虽然就文件法律而言,处于中等水平,但是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实施。鉴于此,现阶段家族企业的所有权和管理权不会分离,创始人家族必须保留对企业的控制,并且自己进行管理。
2.在广东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随着民营家族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一些企业在规模化和多元化发展过程中开始遇到管理瓶颈,从而感受到了对职业经理人的需求,已有相当部分企业引入了、引进过、或计划引入职业经理人,但受制于整个国家的法律制度环境,故成功的案例不多。
3.为了促使广东家族上市公司向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模式转变,提高我国的投资者保护水平和国家、地区的执法力度以达到有效保护投资者的目的是一条必行之路。
[基金项目:2010年广州市属高校科研项目“广州外贸企业国际贸易结算多元化战略研究”(108071)]
篇6
一、加强制度建设,推行目标管理。一是工作早计划、早安排。年初及时印发了《全县统计工作要点》,明确了全年工作思路和重点。成立了党建、党风廉政建设、计生、市政社区管理、综治及民调、“三观”学习等领导小组,并分别确定了各小组负责人及办事人员,为全局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二是完善了统计局岗位目标考核等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干部职工的工作生活行为。同时,通过建章立制,使全局从局领导到一般干部人人身上有责任、个个肩上有担子。三是建立定期检查和月通报制度,确保了工作任务的完成。
二、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人员素质。为了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素质,我局采取多种形式对基层统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一是采取以会代训方式培训。在今年召开的全县统计工作会上利用晚上时间对乡镇统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二是下基层到农村住户、贫困监测调查点指导等方式对基层统计人员进行培训;三是召开专门培训会培训。对城镇30个记帐户进行了业务培训。四是采取沠出的方式提高业务人员的素质。上半年沠出2人到省参加农业价格和农村住户调查培训。通过培训使统计人员业务素质有所提高。
三、树“三观”践“三为”,扎实开展“三观”学教活动。根据州县有关文件要求,我局从2月16日起至5月30日近三个月来,认真开展了“三观”集中学习教育活动。一是成立了由局党组书记、局长杨军任组长,局党组成员蒲茂胜为副组长,局党组成员刘娅丽、李启柏、李方华为领导小组成员的“三观”教育活动领导小组;二是分阶段制定了学习计划和实施方案;三是按照县“三观”办的统一要求分阶段认真开展了“三观”学习教育活动,要求干部职工做到有学习记录、读书笔记、心得体会文章,开办了“学习圆地”;四是认真开展“五个一”活动。为了切实加强干部队伍思想政治建设、作风建设,不断优化环境,教育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发展观”把“部门为企业、机关为基层、干部为群众”服务落到实处,县统计局根据县委、县政府的要求认真在全局开展“五个一”活动。主要内容是:一是局长作出一个承诺。千方面百计争取方方面面支持,为11个乡镇(区)统计站配备微机每个乡镇解决配套经费500元。上半年为高乐山镇统计站解决了1000元,为黄金洞乡、丁寨乡统计站分别赠送了一台微机。二是机关为扶贫村办一件以上实事。根据我局帮扶高乐山镇芭蕉溪村和本单位财力的实际情况,救助一名失学儿童上学读书。该村1组农民田维胜因外出务工不幸致残,加之爱人无能力挑起家庭生活重担,无力供小孩田华(11岁、男)上学读书,我局决定对田华同学从小学四年级至小学毕业的全部学费由县统计局负担,县局为其购买了所需的书包、笔等学习用品,预交了下半年200元的学费。三是班子成员帮扶一户贫困户。正副局长联系一户特困户,帮助解决吃饭、穿衣、子女入学等基本生活问题,帮助解决种子、农药、肥料等基本的生产资料,帮助安排生产计划,带动特困户自食其力,脱贫致富。今年班子成员共向贫困户捐款500元。同时,单位职工还向希望工程捐款530元。四是机关联系一户民营企业。根据县发夏食品公司愿意见和本局工作安排,副局长谭皓到县发夏食品公司挂职一年,为企业出谋划策,牵线搭桥,指导企业完善内部管理,帮助企业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今年我局被县委、县政府表彰为“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先进单位”。五是机关健全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本局结合“三观教育”中查找出来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建立健全新的工作制度,进一步修订完善以《xx县统计局岗位目标考核评比办法》为总体的16个规章制度,实现用制度管人,用制度来规范干部的行政行为。通过“三观”学教活动,广大职工深受教育和启发,工作干劲更足了。三个阶段学习教育活动经县“三观”办检查验收合格,均达到98分以上。
四、建设“六型”机关,树立良好机关形象
按照州局要求,积极开展“学习型、服务型、务实型、竞争型、效率型、节俭型”等“六型”机关建设。一是以提高政治理论业务学习为出发点,建设“学习型”机关。在干部职工中狠抓政治和业务学习,建立了学习制度、学习计划,并把学习纳入岗位目标责任制进行考评计分,严格坚持“星期五”下午政治理论、业务学习,要求做到人人有学习记录、心得体会和读书笔记,努力建设学习型统计干部队伍。二以提高服务水平为目标,建设“服务型”机关。一方面在机关内部要求干部职工为基层统计同志上门报表和社会公众上门咨询服务上做到“六个一”即:一张笑脸相迎、一把椅子让座、一杯清茶解渴、一腔热血接待、一身正气办事、一句祝愿话别。另一方面在统计分析上,认真开展各项专题调查和统计分析研究,努力提高统计服务水平。统计分析服务是社会对统计工作发挥职能作用的客观要求。我局把提高服务水平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按照上级部门和县委、县政府的要求,紧紧围绕全县工作任务目标,积极开展各项调查。今年以来与相关部门先后组织力量开展了农业生产春耕备耕情况的调查、农民增收情况调查、农民外出务工情况的调查、星级以外住宿业的抽样调查、旅游资源调查、房地产投资企业的投资情况调查。沠出4人完成了农村税费改革包2个村的检查工作。今年我局把统计分析研究任务继续量化到人,建立奖惩机制,统计分析的水平和质量明显提高。1-5月,全局职工共撰写《统计分析报告》17篇,撰写上报各类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信息80多篇,其中省统计信息网用稿近50篇,州统计信息网用稿近80篇。《对我县农民外出务工情况的调查与思考》一文被县委办主办的《领导参考》刊物全文登载。三是以提高数据质量为宗旨,建设“务实型”机关。在全面完成2007年统计年报和2007年上半年月定期报表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数据质量审核认真开展数据质量评估。建立了数据质量负责制,各专业对基层上报的各项统计数据进行认真核实,由分管领导把关,主要领导审核,在上报前要求专业人员加强对基层经营情况的调查了解,进行认真评估分析,确保数据差错不出门,出门无差错。同时,认真开展统计执法检查。为了确保统计数据质量,撑握半年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生产进度和经营现状,为县委、县政府当好参谋。县统计局、经贸局组成统计执法小组,于2007年6月24日至30日由县统计局副局长刘娅丽、县经贸局副局长舒祖芳带队,对全县14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月的统计数据质量进行了检查。从检查的情况看,大多数企业统计数据质量比较真实可靠,但也发现少数民营企业思想顾虑多怕如实上报后增加税收人为虚报。检查组每到一个企业大力宣传《统计法》,要求各企业要放下思想顾虑如实上报国家所需的真实统计资料,对如实上报统计资料的企业,县执法组表示将按《统计法》有关规定进行保密。通过这次检查解除了民营企业的思想顾虑,确保了各企业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和统计数据质量的提高。四是以争先晋位为动力,建设“竟争型”机关。为了创新激励机制,塑造团队精神,今年我局在局机关从建章立制入手,建立了岗位目标考评计分办法,对年终总分在前三名的同志,将评为全县“统计先进工作者”,第一名并作为推荐出席省州先进工作者的先决条件,对不足100分的进行批评教育,限期整改。对基层拟定了考评实施方案,严格进行考评兑现。今年3月27日在全县统计工作会上表彰了5个先进单位,30名先进个人,5名农村住户调查优秀辅导员。通过建立竟争机制,进一步增强了干部职工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意识,打破了凭印象投票的作法,建立了以实绩论英雄的考核评比运作机制。五是以提高工作效率为出发点,建设“效率型”机关。在去年开通局域网的基础上,为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完善了统计信息内外网页,开通了广域网和ip电话。广域网开通后更加方便了上下的联系,职工信息的积极性更加高涨。自5月底开通广域网以来,全局同志在信息撰写方面出现了你追我赶的良好局面,撰写的信息在省网采用大幅度提高,仅6月省网(含农调网)采用近30多篇,占上半年省网采用的60%。同时,局内每个干部职工开通了自己的邮件信箱,全面实现了文电草拟、公文办理、文档存储的计算机网络化,推行了无纸化办公。同时,活龙坪乡统计站率先开通了宽带网,实现了网上传送统计报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为乡镇实现统计自动化带了一个好头。六是以倡到厉行节约为起点,建设节俭型机关。继续建立和完善了财务制度、对外接待等制度,号召职工厉行节约,严格标准和执行一支笔审批把关制度,努力降低行政成本。
五、经济普查开始启动,各项工作有条不紊。3月24日,召开了全县统计工作暨全县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会议,会议在总结2007年统计工作的同时,安排部署了经济普查工作。四月上旬县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做好全县第一次经济普查工作的通知》(咸政办发[2007]15号文件),成立了xx县第一次经济普查领导小组,随后各乡镇均成立了领导党小组,四月中旬“xx县第一次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挂牌开展工作。
篇7
关键词:科技资本;民营企业;温州模式;企业分化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载,随着市场体制的逐步完善与政治权力的进一步松动,民营经济迅速崛起并日益分化成为经济结构整合关注的重要议题。其中,民营企业法人作为这一结构变动的重要载体,涉及民营企业分化的探究成为研究社会变迁与经济结构分化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温州是我国民营企业大规模发展的典型区域,由于起步早、发展快、比重高、贡献大,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温州模式,日益成为学术界研究其他区域民营企业发展与运行模式的重要参照,形成了从温州模式到全国现象的扩散效应。
一、问题的提出
探究科技资本与民营企业分化这一研究主旨既有理论偏好又有时代因子的作用,更受当前经济形势的影响。
(一)理论逻辑的起点:民营企业分化的社会学诠释
帕森斯从结构功能主义视角提出经济结构分化是社会变迁的重要视阈,如今民营经济不断崛起并日益分化,涉及民营企业分化的探究成为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在科技要素的嵌入与推动下民营企业形成了特殊的运行方式与组织模式。一方面,企业寻求妥当的路径来获取所需要的资源及对其进行优化配置,帕森斯称之为“模式变项”。另一方面,企业在发展中力图影响整合机制将其变迁模式接纳,帕森斯称之为“价值通则化”。
(二)现实运行的看点:科技资本推动民营科技企业的崛起
科技资本推动民营科技企业的崛起表现为企业提升是否切实地转移到依靠科技资本积累轨道上来。一方面,“资本”一词表征为一种生产要素的收益与增值,科技作为特殊的生产要素对企业实体的变动:以无形科学理念而构建的生产知识、以有形科学产品而呈现的生产力、以理性科技工具而主宰的技术手段。另一方面,科技作为生产要素与民营企业相结合,使得民营科技企业不断崛起,经过30载磨砺呈现出多样的发展模式,周井娟将其分为三种类型:北京模式的内生型、苏州模式的外引型、温州模式的升级型。
(三)学术关注的焦点:金融危机下的企业科技资本创新
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与侵袭,民营企业科技资本鸿沟日益突出。在微观上,民营企业要突出科技资本战略地位,关注内部结构的整合。在宏观上,政府需要寻求一种更加主动、和谐、可持续的科技资本扶持模式,提高中小企业科技资本创新竞争能力。
二、文献综述
国内外对于从科技资本视角探究民营企业分化的研究文献较少,本文的综述从两个方面进行。
(一)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关注民营企业分化的焦点在于企业规模的探究,通过规模的变动来研究的企业竞争力,通过规模的经济类别化来揭示企业个案特征,挖掘其存在的创新性。
1、规模分化合理性的争论。以舒马赫和狄金斯为代表认为高科技小企业将以个性化特征排斥大企业。以马歇尔与罗宾逊认为大企业可以减少风险和成本,容纳细致的分工与连续的科技投入。
2、影响企业分化动因的归纳。国外学者分别从企业收益、成本、资源、风险、信息化程度加以论述。
3、企业分化的决定因素论述。其一,技术论,以斯密为代表从分工对生产率提升的视角诠释企业的分化。其二,利润论,以马歇尔为代表认为企业分化由平均成本主导。其三,效率论,以钱德勒为代表认为企业分化由效率操作。
国外关注企业科技资本的焦点集中在科技资源引发企业行动权力的变动。托夫勒指出:企业分化中的权力变动趋势遵循由暴力机器权力――工业财富权力――科技知识权力的路径。贝尔认为:后工业社会是科技资本主导的时代,专业技术是企业科技资本的基础,教育培训是科技资本的方式,企业决策者是科学家和知识分子组成。
(二)国内相关的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关注民营企业分化侧重共性模式研究而不是个案特征研究,核心价值侧重于管理而不是创新。
1、民营企业分化动因研究。剧锦文从四个方面加以论述:企业运营效率、短缺经济与过剩经济的产业效应、地区间商务成本和社会资本、地区性融资环境。
2、民营企业分化机制研究。马同斌从民营企业创业者遵循的价值观分析公司治理结构与探究“劳动股份制”的运行。
国内有关企业科技资本研究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侧重科技资源投入的阶段,以科技资源论为典型代表。二是侧重于科技资源向科技资本的转变,树立科技资本的观念。三是侧重于科技资本在企业中的运营阶段,从企业控制力的视角揭示技术资本创新与企业规模的动态关系。
三、研究设计
(一)理论视角与模式
对于民营企业分化的社会学揭示起源于韦伯行动理论的建构,发展于帕森斯单位行动理的构建,成熟于科尔曼法人理性选择理论的建立。韦伯将企业经济行动视为微观社会行动中的一种典型解释范例,从他的理想类型同样可以上溯到企业行动的取向,对民营企业经济定位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帕森斯则是从宏观功能视阈与AGIL模型中展现民营企业分化的图景:民营企业日益分化为功能上相互依赖的实体,在这其中需要重新确立整合机制,使企业适应环境的能力有所提高。科尔曼则从理性行动出发界定企业法人分化的事实,把经济学中的合理性观点对有关企业分化过程中的社会流动与提升问题做出新的诠释,提出中观法人行为机制与秩序形成的理性,弥补了企业行为的微观与宏观结合的不足。这为我们提供一种功能分析模式:第一,从回归视角找出民营企业分化过程中受哪些科技资本要素的影响并做功能检验(因果关系)。第二,从相关角度分析科技资本影响民营企业分化因素的交互作用(因因关系)。
(二)分析路径与研究假设
首先,通过文献调查找出科技资本中最现实的统计因素,重点分析科技资本常见变量的影响程度。其次,寻觅出影响科技资本的内部因素,全面把握每个变量的影响程度。为此,提出研究假设有待验证:科技经费投入程度越高,对民营企业分化的作用越明显。
(三)研究方法
本文资料收集为文献调查法,统计分析的原始数据来源温州统计年鉴(2003-2008)。参照分析为2000年以来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本文分析工具为统计分析软件SPSS12.0。
(四)核心概念
1、民营企业分化。将其界定为在各类资本自变量综合作用之下的企业资产规模差异程度。本概念操作涉及两层次限定:第一,民营企业分化涉猎私营企业分化。第二,民营企业分化研究主要从企业规模层次变动来揭示企业分化趋向。
2、科技资本。将民营企业分化中的科技资源资本化贡献称之为科技资本。既有从有形物质资本的提取――企业科技装备,又有从无形的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中的剥离――企业科研人员技能与科技机制的模式。研究中首先用科技经费投入作为衡量科技资本对民营企业分化的影响,由于衡量指标的单一货币化,需要进一步细化科技资本内部差异对民营企业分化的作用。
四、科技资本影响民营企业分化的实证分析
科技资源资本化最直接的表现为科技经费投入,通过对温州民营企业科技经费投入与企业规模变动状况回归分析(表1):表明资产规模和科技经费投入之间的线性相关较强,解释力达80.8%,F分布的显著性概率也在5%之上,说明科技经费投入和企业分化的线性关系是显著的,可建立线性模型:y(资产规模)=44.683+74.832*x(科技经费投入)(sig.=0.01<0.05),调整的R2=0.808,N=6。不言而喻,科技经费投入越高表明民营企业可以进行大量的科技要素资本化投入,享受科技发展带来的各种好处。但这里仅仅用科技经费投入水平作为科技资本衡量标准,会不会在其内部存在其他差异显著提升或削弱上述两者的因果程度呢?
五、科技资本内部差异与民营企业分化的实证分析
为了弥补上述用科技经费投入水平带来的单一化缺陷,作者进一步考察民营企业分化过程中的科技资本内部要素组合变动差异。
(一)科技资本内部差异的实证分析
1、科技资本内部差异的界定。根据研究主旨从温州民营企业统计资料中厘定出四个具有代表性二级变量指标进行科技资本的概念操作化。(1)科技保障机制投入水平。通过企业办科技机构数与科技活动单位数的比例来反映科技保障机制投入水平。科技活动单位数反映科技保障机制的规模程度,科技机构数反映了科技保障机制的集中程度。(2)科技研发人员结构水平。通过一定企业研发人员数与科技活动人员数的比例来反映科技研发人员结构水平。研发人员规模水映投入从事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研究活动的规模,科技活动人员数反映科技人力资源总投入情况。(3)科技经费使用水平。科技资本离不开科技经费筹集与支出的互动关系,科技经费筹集反映对促进科技资源资本化所做出的努力。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反映科技资源投入实际完成的情况。(4)科技产出水平。企业科技项目与新产品开发的比例关系反映科技资本产出水平。科技项目表现出科技产出的预期水平,新产品开发表现出科技产出的现实状况。
2、科技资本内部次变量的相关分析。为了揭示四类次变量对民营企业分化的影响,应对其作相关分析,表2表明科技资本次变量之间相关性不强,只有科技保障机制水平与科技经费使用水平相关性显著,说明科技保障机制的建立与健全,从制度化运作方式带来科技经费运作的高效,而科技保障机制作为一种组织载体,具有整合科技资本要素变动的功能,为何对其他次变量相关性不显著?由此必须进一步探析科技资本内部的关联性。
3、科技资本次变量的回归分析。考虑到四种次变量是构成科技资本结构的常见指标,再对其与民营企业分化进行多元回归分析。
由于两次变量相关较强,不可避免存在统计累赘问题。为了消除累赘问题,根据表3的显著性以逐步方式进行回归分析(表4),科技经费使用水平与科技保障机制水平达到显著性水平,表明温州民营企业分化在科技资本中可以通过科技经费使用水平的动态与科技保障机制水平的静态来很好地解释。
(二)科技资本内部次变量差异分析
通过相关分析发现科技资本次变量同质性不强,且主要体现在静态机制与动态费用上。为此需从民营企业分化表现揭示科技资本内部次变量的具体差异性。
1、科技保障机制的差异分析。通过近六年温州民营企业科技保障机制在规模、类型与区域上的具体表现揭示其中问题所在[从统计年鉴提供的指标进行操作,将民营企业规模分为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民营企业类型分为第一产业企业、第二产业企业、第三产业企业;民营企业区域分为城区企业、县区企业。市区企业包括市直属企业、三区企业(鹿城区、龙湾区、瓯海区);县区企业包括两个县级市企业(瑞安市、乐清市)与六个县级企业(洞头县、永嘉县、平阳县、苍南县、文成县、泰顺县)]。
(1)科技保障机制的规模性差异。第一,表5的平均值表明了企业科技保障水平随着企业规模的变动呈现正向关系;标准差表明了中小与大企业差距较大。第二,配对样本T检验看,大中小规模民营企业均存在较强的分化差异性,但是大中型与小型企业的差异最为明显。第三,一维方差分析看,统计显著性均在0.05水平之上,科技保障机制水平差异在大中小企业的规模分化上是显著的。
(2)科技保障机制的类型性差异。第一,表6的平均值表明了科技保障水平在产业类型上出现“两头小,中间大”的态势;表6的标准差表明了第一、三产业科技保障机制水平分化与第二产业分化差距较为明显。第二,从配对样本T检验与一维方差分析看,第二与第一、三产业的科技保障机制水平分化的差异性显著性,差异统计显著。
(3)科技保障机制的区域性差异。表7表明科技保障机制水平对企业分化作用不显著。
2、科技研发人员结构水平差异。科技研发通过一定科技保障机制平台使得研发人员智力资源转化为企业的现实生产力。
(1)科技研发人员结构水平的规模性差异。第一,表8的平均值表明了科技研发人员结构水平与企业规模变动呈现负向关系;表8的标准差表明了大中小型企业分化差距较小。第二,从配对样本T检验看,大中小规模民营企业均不存在较强的分化差异性。第三,从一维方差分析看,大小型企业的统计显著。印证了上述从类型上得出其对企业整体分化的不显著
(2)科技研发人员结构水平的类型性差异。第一,表9的平均值表明研发人员结构水平与企业类型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态势;表9的标准差表明了科技资本出现“两头大,中间小”的态势。表明第二与一、三产业类型的科技研发人员结构水平差距最为明显。第二,从配对样本T检验与一维方差分析看,第一、二、三产业在科技研发人员结构水平均上均存在较强差异性,差异统计显著。从而弥补上述仅从企业资产规模研究上的不足,得出科技研发人员结构水平在类型对企业分化的显著。
(3)科技研发人员结构水平的区域性差异。表10表明在区域上科技研发人员结构水平变动对企业分化影响不显著。
3、科技经费使用水平差异。科技经费使用使用水映出民营企业在科技要素获取与投入方面运作水平。
(1)科技经费使用水平的规模性差异。第一,无论在集中趋势上还是在离散程度上,表11的平均值与标准差都明显表明了科技经费使用水平与企业规模呈现正向关系,这种规模分化的显著集中体现在大型与中小企业之间。第二,从配对样本T检验看,大中小型企业在科技经费使用水平上均不存在较强差异性,可见这种检验不可靠。第三,从一维方差分析看,只有大小型民营企业的差异统计显著。
(2)科技经费使用水平的类型性差异。表12的平均值表明企业科技经费使用水平随着企业类型变动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态势。表12的标准差表明第一与二、三产业间的科技经费使用水平差距较大。第二,从配对样本T检验与一维方差分析看,第一、二、三产业民营企业在科技经费使用水平上均不存在较强差异性。
(3)科技经费使用水平的区域性差异。表13再次表明民营企业的区域差异对科技经费使用水平变动不显著。
通过对科技经费使用水平差异分析得知,其对民营企业分化影响主要仅体现在上述的规模上。
4、科技产出水平的差异。在其他条件既定状况下,研发人员智力资源转化程度是通过科技立项与产品开发的比例来反映的。
(1)科技产出水平的规模性差异。第一,表14的平均值表明了变动关系不明显;表14的标准差表明了中小型与大企业差距较大。第二,从配对样本T检验与一维方差分析看,大小规模企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2)科技产出水平的类型性差异。第一,无论是在集中趋势上还是在离散程度上,表15表明科技产出水平随着企业类型的变动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态势,说明第二与一、三产业间差距较大。第二,从配对样本T检验与一维方差分析看,印证了第一点的结论。
(3)科技产出水平的区域性差异。表16表明科技产出水平的区域性差异不显著。
通过对温州民营企业分化过程中的科技资本内部差异揭示,察觉出科技资本与民营企业分化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此时也回答了第四部分提出疑问,科技资本是一个多重属性的范畴。
六、结论与有关探讨
本文基于科技资本视阈对温州民营企业分化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引发一些值得探讨的结论与对策。
(一)民营企业整合诉求与科技资本运行的社会张力明显
基于温州民营企业的实践,企业整合诉求与科技资本运行存在巨大的社会张力。一方面,企业整合作为整个经济系统分化的缩影,只在满足前提预设下才能现实均衡的价值诉求。就科技资本而言,宏观与微观预设都已形成共识:政府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企业重视科技资本创新的优化策略。另一方面,科技资本创新存在巨大困境:一是科技资源难以资本化,突出表现为货币化的单一投入,这根植于市场机制不健全对科技资源配置的制约,引发民营企业科技资本引导化的缺失,因加强政府科技服务平台的建立,摆脱科技资源按企业等级层次扩散的既定传导模式。二是科技资本难以独立化,研究表明科技资本运行过分依赖于科技经费投入与人力资本提升的层次,符合温州民营企业整体处在资本与劳动密集型阶段,也是造成科技资本绩效低迷的原因。这一窘境需要政府搞好产业集群建设,减少企业为此追加的物质资本投入,加大科技资本投入;同时政府应完善科技成果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使得企业注重科技成果市场化吸收,减少常规性科研的过高投入,注重有限科技人员集中到原始创新上来,提升人力资本向科技资本的转化。
(二)民营企业科技资本内部整合机制严重缺失并诱发中轴主导化
科技资本内部存在整合机制严重缺失并进一步诱发科研人员结构水平的主导化倾向。一方面,科技资本内部四次变量逐步回归分析,作为一项重要制度建设的科技保障机制对企业科技内部要素互促效应难以显现,折射出民营企业科技资本内部缺乏有效整合机制。另一方面,在科技资本内部存在科研人员结构水平在产业上对企业分化的主导,凸显科研人员结构水平中轴化倾向,印证第一点的结论,强调科技资本创新需要不断提升科研人员人力资本的价值诉求。
(三)民营经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根植于科技资本的制度建设
经济发展的轨迹昭示出一定的社会事实:科技发展不断提升第三产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例。全国民营企业与温州民营企业在产业集中度上存在较大差(1999年中国民营企业第三产业户数与注册资金为57.00%、60.98%,而2004年温州民营企业第三产业户数与注册资金为39.23%、32.09%),暴露温州民营企业科技资本绩效滞后的现实,归因何在?其一、科技保障机制水平在产业类型上的分化主要是通过第二与第一、三产业的差异突显出来。其二、科技产出水平在产业类型上的分化是通过第二与第一、三产业表现出来的。这两层事实在逻辑上诠释出:科技资本绩效不足导致产业结构难以提升取决于科技保障机制的不健全与科技产出水平的低层次,而后者又是以前者为前提的。因此,科技资本在温州民营经济产业结构分化上的焦点集中在科技保障机制层面。
(四)城市化过程中科技资本与企业分化的隐性变动
作者有意通过区域差异来解释科技资本在区位上的级差,突出区位优势对于科技资本影响程度,从城市化视角考察科技资本与民营企业分化的隐。一般认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引发科技资本对企业分化的显著。2006年中国城市化率为43.9%,而2006年温州城市化率为62.08%,预示温州民营企业科技资本在区域上对企业分化显著。但在区域差异分析中没有次变量显著的结果,归因何在?不难发现由于社会资本较高摄入与乡村工业化发展道路改变了传统的研究范式:
其一,企业社会资本的高度介入使得科技保障机制的理性受损。2006年中国第七次私营企业抽样调查数据分析综合报告:在上市的民营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的亲属占54.2%,在有上市打算的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中的亲属占55%。由于社会资本的先赋性与特定性,妨碍了科技资本要素的流动与创新,致使在企业分化中的效应递减。其图式:
其二,乡村工业化水平分散了市区城市化发展带来科技资本的显著。由于温州草根经济的地域特色,在发展工业化中采取两腿走的模式,城市工业化与乡村工业化齐头并进,造成生人口、资源在两大区域的集中,农民城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形成城市化与集镇化并重的布局,科技资本在城市化与集镇化并重格局中呈现均衡化的态势,以2006年为例,市区城市化率45%,县区城镇化率为15%。其图式:
参考文献:
1、史晋川.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温州模式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2、蒋和胜.论科技资源向科技资本的转变[J].河北大学学报,2005(6).
3、马同斌.民营企业分化问题研究[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3(3).
4、温州市统计局.1999-2008年温州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2008.
5、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2002-2008.
篇8
一、统计业务工作
上半年,我局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为中心,采取形式多样的年报审核评估方式,加强专业年报、部门年报的协调性和互补性,提高了年报的报表质量和效率,保证了统计数据的质量,准确、及时地完成了*年年报和*年上半年定报任务。
1、工业与固定资产投资。一是做好全区2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余家建筑与房地产业统计报表的源头起报工作;二是根据市企调队文件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了我区规模以下抽样调查工作;三是加强和改进了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工作,理顺了项目投资统计体系。并联合发改委、招商办对外地投资项目进度和投资额进行核实;四是进一步加强了企业的统计业务培训和基础建设工作;五是组织开展了新增规模工业的资料上报、检查审核和企业景气调查等各项调查工作,完成了市、区领导交办的各项临时任务。
2、综合。做好指标监测工作,根据国民经济运行态势及时撰写统计信息与统计分析供领导参考决策;贯彻落实省市国民经济核算会议精神,认真做好非普查年度与普查年度GDP核算数据的衔接以及年度历史数据的调整工作;开展私营企业劳动统计调查,将规模以上工业、资质以上建筑业等私营企业的劳动情况纳入统计范畴;专门下发文件,大力开展了限额以下和个体批发与零售业、住宿餐饮业月度抽样调查工作和民营经济定报统计工作;着重做好*年《阜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统计年鉴》的整理编印工作;开展了基本单位名录库维护更新工作;认真做好非公有制企业凋查工作。
二、扎实搞好开发区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
农业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认真搞好农业普查工作,是为各级党委和政府了解“三农”情况,解决“三农”问题和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决策依据,普查目的明确,意义十分重大。我区的第二次农业普查工作严格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在开发区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区各级普查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各阶段工作任务,现已进入普查数据录入、编审和资料开发应用阶段。普查资料显示,全区共涉及普查登记对象2191户,居住人口8056人,年末从业人员5488人,实际经营耕地面积5313.1亩,年末畜牧业存栏数:猪2347头,牛119头,羊225头,家禽31964只。填报普查的涉农单位3个,其中法人单位2个,产业活动单位1个。
三、组织开展非公有制调查工作
为贯彻落实阜阳市委、市政府阜发[*]7号文件精神,扎实做好我市非公有制经济抽样调查各项工作,为全市非公制经济考评提供可靠依据,我局开展非公有制经济调查工作按照〈〈阜阳市非公有制经济调查方案〉〉的要求,在积极认真有效的开展。
四、项目建设服务及招商引资工作
我局*年上半年服务项目单位四家,在服务过程中,我们坚持每天与项目单位联系,主动上门解决问题,真正做到急项目单位之所急,想项目单位之所想,受到项目单位和管委会领导的一致好评。在招商引资工作中,我们利用一切关系,多方联系,向外宣传阜阳,宣传开发区。
五、开展常规统计基础工作检查,做好“四五”统计普法验收准备工作
为促进统计法制建设进程,今年上半年,我局先后制定了《*年统计法制工作计划》和《*年统计执法检查工作方案》,采取常规统计基础工作检查与统计执法相结合方式,把统计执法检查贯穿于全局工作之中。于5月中旬配合市统计局统计数据质量检查组先后到区内企业检查了统计基础工作和数据质量情况,对在检查中发现有问题的企业按规定责令限期整改,规范统计基础工作,确保数出有据。同时,做好统计“四五”普法检查验收的相关准备工作,以迎接上级统计部门的检查验收。
六、加强信息报送和分析研究,切实提高统计服务水平
为充分发挥统计工作在全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职能作用,使大量的统计信息资料服务于社会各界。我局立足统计信息资源优势,紧紧围绕开发区管委会的中心工作,着力抓好决策咨询服务和统计资料的开发应用,坚持按月编制《开发区月度经济运行监测》,有利于管委会及社会各界及时了解开发区经济运行情况。针对全区经济建设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全局干部职工利用统计工作的整体优势,不断深入基层统计单位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充分发挥统计工作的决策、咨询和服务功能,写出了有一定份量的统计分析文章,积极为促进开发区经济稳定健康发展进言献策。半年来,全局共撰写《统计信息与分析》9篇。1-6月份,我局还完成了《*年社会经济统计资料手册》的资料收集、整理和印刷出版工作,为管委会领导全面了解*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提供了较为详实的统计数据资料。
篇9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统计工作会议。会议时间虽短,但内容比较全面。刚才,陆鹤鸣局长对去年工作作了系统的回顾总结,对今年工作作了具体的布置安排,我表示完全同意。下面,我就做好新形势下的统计工作再强调几点:
一、肯定成绩,认清形势,进一步增强做好统计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去年,全市统计条线的广大干部职工围绕全面打造"吴江速度"、努力争当"两个率先"排头兵这一总目标总任务,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积极参与社会经济的大投入大发展,切实履行"信息、咨询、监督"职能,服务于富民、服务于改革、服务于发展,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与时俱进,各项工作均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坚持服务经济建设的原则,统计服务水平实现新提高。做到在搞好服务中提高业务、在加强业务中优化服务,无论是服务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服务的领域和手段,还是服务质量和层次都得到了明显的改进和提高。统计工作在经济运行、分析、监测以及领导决策中发挥了积极的参助作用,基本做到了在第一时间向各级党政领导提供统计信息资料;在第一阶段全市社会经济运行的态势预测;在最贴近群众的基层开展有关热点难点问题的分析研究,其间也形成了不少有理论、有观点、有分析、有建议、且针对性比较强的统计分析报告,为各级领导和党政部门准确把握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势和走势,研究制定应对性决策,解决社会经济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发挥了积极的参谋指导作用。二是坚持标本兼治的原则,统计法制建设取得新进展。一方面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为中心,采取扎实措施,严格依法统计,有力地保障了整体数据质量的真实可靠。另一方面,大力推进普法宣传教育和统计监审,统计数据的总体质量把关工作得到了国家和省、市主管局的肯定。2003年,市统计局被国家统计局授予"依法统计先进单位"。三是坚持软硬件共同推进原则,统计基础建设得到新加强。市镇两级统计部门在加大硬件设施投入的同时,着力注重加强机关自身建设,通过开展干部教育培训、推行政务公开、完善调查网络,条线的软件服务水平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机关作风建设进一步深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落实,统计基础建设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上述成绩的取得是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是与我们广大统计工作者的辛勤工作分不开的,在此,我也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在座各位、向广大工作在基层的统计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当前,我国正处于体制转轨、发展加快的关键时期,为了有效地应对这一特殊时期产生的诸多问题和矛盾,中央提出了以人为本、统筹发展、协调发展、科学发展的新思路。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富民政策的具体体现,市委市政府确立了提升"吴江速度"、加快实现"两个率先"、勇当民营经济"领头羊"的战略目标和任务,并由此制定了新一轮的赶超规划,全市社会经济的发展步伐、发展主体、发展环境已发生新的重大变化。作为宏观调控决策的基础性工作,统计部门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一新变化,主动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形势,把握新特征,探索新规律,落实新举措,进一步增强做好统计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认真做好各项工作的对接转轨,更好地为吴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
(一)要深刻认识贯彻落实中央指示精神对统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均对统计工作作了明确的要求,在党的纲领性文件中,将改革完善统计体制、推进统计创新作为提高宏观调控水平的重要内容之一,这在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对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符合国际通用规则的现代统计方法和统计制度,无疑具有里程碑似的指导意义,同时,也对进一步更好地发挥统计职能、提高统计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贯彻落实中央对统计工作的指示精神,就必须在深化改革、健全制度上下功夫,就必须在创新方法、优化服务上下功夫,就必须在完善指标、提高预测的针对性和准确性上下功夫,与时俱进地提高统计工作的整体水平。
(二)要深刻认识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统筹发展的战略对统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对传统发展观的一次革命,是发展观的一个重大转变,是总结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经验教训得出的重要结论,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科学的发展观赋予了统计工作新的内涵、新的要求。具体到实际工作中就是统计内容要由过去偏重经济统计向经济统计与社会统计并重转变,统计指标要涵盖经济、社会、科技、环境和人文等各个领域,统计分析要反映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水平。最近各地对"绿色GDP"、"增长质量"等概念讨论热烈,这些新概念的提出和应用本身就意味着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理论方法的创新,应该承认,目前我们在这方面还仅仅处于探索阶段,传统统计离科学统计还有一定差距,还要做大量的工作。
(三)要深刻认识打造提升"吴江速度"、加快实现"两个率先"对统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无论是打造提升"吴江速度",还是加快实现"两个率先",最根本的措施是发展经济,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致富人民,最直接的反映是数字指标的不断更新攀升。去年,市委朱建胜书记在向省市领导汇报工作时提出了"数字看吴江"的观点,并以一系列真实、可靠、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认证了"吴江速度"的变迁由来,阐明了我们吴江实现"两个率先"的可能性,赢得各级领导的一致认可。数字胜于雄辩,特别是在大改革大投入大发展的新形势下,数据的说服力、监督力和指导作用更加直接,作为业务主管单位,各级统计部门就应责无旁贷地担负起数据把关的重任,杜绝虚报、防止瞒报、小心漏报,为领导决策、为社会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提供全过程数据服务。
(四)要深刻认识全市社会经济的深刻变化对统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当前,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全市经济总量迅猛增加,经济主体日趋多元,经济运行变数增多、变化加快,企业的组织形式、经营方式日益多样化,社会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分配方式发生了新变化,政府管理体制正在实现重大转变。面对这样巨大而深刻的变化,统计工作的复杂性进一步增加,要求更高,难度更大。同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政府机构改革、行政职能转变、统计力量配备和统计信息来源渠道也发生了许多变化,以往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的统计制度、方法、指标体系、组织方式等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需要。所有这些都对统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二、突出重点,狠抓当前,扎扎实实做好今年的统计工作
市十届二次党代会、市人代会对今年工作作出了全面安排和部署,市镇两级统计部门要围绕中心,明确重点,认真贯彻落实,主要是抓好以下五项工作:
(一)进一步抓好统计数据质量。统计数据的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把好统计数据的质量关也是广大统计工作者实践"三个代表"、发扬求真务实精神的最根本的体现。统计工作要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就必须实事求是地反映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实事求是地反映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市镇两级统计部门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提高统计质量。一要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认真学习贯彻《统计法》与《行政许可法》,规范统计行政行为。二要加强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努力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确保原始数据的准确可靠。三要把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与加强统计职业道德建设、加强统计普法和执法检查、加强统计基础建设、加强诚信统计建设、推进统计监审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多管齐下,综合治理,努力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科学性和及时性。
(二)进一步提高决策咨询服务水平。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和咨询是统计工作的重要职能。一方面,要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针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如"三农"工作、深化改革、发展服务业、壮大民营经济等,开展统计分析,为重大决策提供真实的依据;另一方面,要围绕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针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进行阶段性的跟踪分析,提出对策意见,并注意掌握和分析兄弟地区经济发展的有关情况,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找出差距,及时向市委市政府作出报告。要扩大统计服务对象,不仅要为党政机关服务,还要为广大企事业单位和人民群众服务,更加充分地发挥统计信息资源的使用效益和价值。
(三)进一步深化统计改革。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和创新的源泉,统计工作同样如此。市镇两级统计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与时俱进,积极探索统计改革的新路子,主动适应新形势对统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要紧密结合我市实际,面对数量较大、结构复杂、变化迅速的调查对象,逐步建立起遵照国家统一制度、有吴江特点、符合国际惯例的统计体系。要按照国家统计制度方法改革的要求,认真贯彻实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改进和规范地区GDP核算制度。要组织实施新的工农业发展速度计算方法,正确把握经济发展趋势。要加快建立统计快速反应机制,更加及时地反映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变化和新特点。
(四)进一步加快推进统计信息化建设。统计部门掌握着十分丰富的信息资源,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整合和利用,通过统计信息化,促进统计工作的规范化,推动统计工作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实现各部门和全社会充分共享统计信息资源。要完善市镇两级统计信息网的建设,积极推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统计工作的应用,建立统计数据库,创建高效、便捷、普及的信息服务平台,提高统计信息功效,拓宽统计信息开发的广度和深度,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便捷、更优质的统计信息服务。
(五)进一步做好年内重点工作。今年的重点工作是搞好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国务院于去年12月对这项工作作了全面部署,要求各级各部门从掌握国情国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履行政府宏观调控职能的角度充分认识开展全国经济普查的重要意义。这次普查涉及范围广、参与部门多、技术要求高、工作难度大。各镇人民政府要按照国家和市里的统一部署,加强对经济普查工作的领导,组建强有力的普查机构,制定实施方案,建立工作制度,搞好业务培训,广泛宣传发动,落实工作经费,确保各项准备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三、求真务实,勇于创新,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统计队伍
统计队伍建设是统计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级统计部门要借全市上下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的契机,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全面提高统计队伍的整体素质,为推动统计改革和统计事业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一是解放思想要到位。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市场化的思路、国际化的眼光、现代化的理念,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思想观念上的与时俱进推动统计工作的与时俱进。要积极主动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从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入手,从基层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调整思路,创新方法,用改革的办法解决统计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更好地履行统计部门的职责。
二是转变作风要到位。要加强作风建设,以作风建设促统计改革与建设,以作风建设保证各项任务的落实。要建立统计工作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努力营造作风建设的新机制。要力戒形式主义,讲实话,报实数。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接受群众监督,树立统计部门良好形象。
篇10
民营经济部门的发展不平衡,
导致出现某些逆向
市场经济发展的倾向
改革开放30年,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国有经济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后的发展更为迅速。伴随国有制经济重新日渐强大,民营经济和国有经济对市场资源吸纳程度的差别越来越大。以投融资为例,根据2007年的研究分析,城乡居民储蓄的92%以上进入国有银行账户,民营企业仅能获得国有商业银行贷款总额的1.5%,而国有商业银行投向中小个体私营企业的贷款只占全部贷款总额的1%。毫无疑问,国有制企业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是很大的。2002年~2006年,国有企业的利润总额从3786亿元增长到12242亿元,年均增长34.1%;上缴税金从6794亿元上升到13937亿元,年均增长19.7%。但是另一个统计分析数据也告诉了我们另外的情况。1998年~2005年,大型国有企业的年均利润和年均上缴税金分别增长了30%和20.1%;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年均增长分别为18.6%和16.6%;城镇单位劳动报酬、城市居民收入和农村居民收入的年均增长分别为9.9%、8.7%和4.6%。这就是说,国有企业对经济总量增长的贡献很大,对中央政府税收的贡献也很大(约为30%左右),对国民收入水平增长的贡献却十分有限。这种增长方式的一个必然结果就是,国有资产增值和资产收入会越来越大,政府的财政收入会越来越多,国家会越来越富,但大多数老百姓却没有足够地分享到这种增长成果。
更加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国有企业规模巨大的资产收入,有相当一部分进行了对内部管理者和职工收入的优先分配。这种凭借国家垄断权力的优先分配,已经大大超过社会收入的平均水准。根据有关研究机构的分析数据,我国目前电力、电信、石油、金融、保险、烟草和水电气供应等国有垄断行业共有职工833万人,不到全国城镇职工人数的8%,但工资和工资外收入总额估算为1.07万亿元,约占全国职工工资总量的55%,高出全国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的部分为9200亿元,其职工平均收入是全国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的14.06倍。某些国有企业高层主管的薪金收入甚至达到令国人叹为观止的天文数字。有关研究表明,如果除去国有垄断经济部门的高收入,我国城乡居民之间和城镇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会明显缩小。可见这种垄断利益的优先分配对社会公平、公正的影响有多大。
政府配置资源的功能大量
存在,这就使政府职能转变和政府自身改革的难度很大
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是,政府原有计划虽然已经大量减少,但由于国有资本和国有实业资产大量迅速增加,再加上各级政府实际参与经济活动的力度明显增强,政府直接配置资源的功能在另一种形式上出现强化趋势;与此同时,市场化发展又要求政府必须增加社会公共服务的许多功能。在这样的情况下,政府自身的改革就面临着种种难题。
首先,政府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机构精简,但改革开放以来的每次机构精简都没能逃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
政府改革的又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不断减少政府对市场活动的行政干预,让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现在虽然政府审批项目已经减少了,但政府的行政干预仍然在价格形成和要素配置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在某些方面给人们的感觉甚至更厉害了。为什么?道理也不难解释。因为政府依旧扮演管理者和经济人的双重角色。作为市场管理者,政府努力按照市场规律改造自身管理方式的成绩不可否定。但不要忘记,政府还是30多万亿元国有资本和国有实业资产的经济人,其对所有者利益和经营者集团利益的坚决维护,同其他经济人并无差别。政府作为如此庞大的国有资本和国有实业资产的所有者和管理者,怎么能不对其运行所涉及的资源配置过程(例如煤、电、油、运)进行统筹调度和周详安排呢?这里就必然包括大量的行政干预行为。再说,为了获得国有资本和国有实业资产的最佳运行效益,政府管理者行为真的能保证做到对所有市场经济人一律平等吗?
还有,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是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政府改革命题。早在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就已提出建立全覆盖、多层次的新社会保障体系,可几年过去了,这个事关长远稳定发展的战略性社会基础设施,也即是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战略性社会基础设施,至今还没有真正起步。为什么?尽管具体因素可能很复杂,但一个最根本的原因是,现在政府的主体功能在很大程度上还是经济建设,主体功能从经济建设转向公共服务,政府体系和政府机构的权力结构会发生重大变化。从习惯大量掌握人权、事权、财权的功能转向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这对任何政府都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这种改革几乎是一种革命。没有坚定的改革信念和坚决的改革措施,改革是很难到位的。同时还要看到,改革开放以后我们长期实行“高增长――低保障”,基本福利与保障项目的资金缺口很大,需要基本保障的人口基数也很大,如果不加快政府公共财政体系建设,并考虑重新设计巨额国有资本收益的分配格局,而仍依靠原有经常性财政收入的增长来建立全覆盖、多层次的新社会保障体系,几乎是不可能的。
中国市场经济模式的改革与发展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现在中国市场经济的改革与发展正处在一个重要时期。中国的市场化改革继续深入,中心问题已不在某些具体领域的改革推进,而是需要考虑对原有市场经济模式本身进行改革了。现在我们面临一种微妙的选择。从基本方面看,虽然出现了上述种种问题和矛盾,但要从根本上改变国家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是不现实的。这种模式还有自己存在、发展的空间。但另一方面,如果不对其加以积极的改革和改造,这种市场经济模式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就可能不断扩大,甚至不排除出现某些市场化逆向发展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