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心理健康教育感悟范文

时间:2023-11-13 17:50: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家长心理健康教育感悟,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家长心理健康教育感悟

篇1

   学校心理健康工作总结1

   XX年,我在教育局及活动中心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发挥中心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阵地之资源优势,在校内外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途径、方式、内容等方面作了一些尝试。为总结经验,发现不足,更好地开展明年的工作,特写此总结与计划。

   一、 工作总结

   1、XX年暑期,举办了两期“生命如花绽放”心智成长主题夏令营即中小学学生团体心理辅导,供辅导学员35人。夏令营以团体心理辅导及心理拓展训练等为形式,融入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内容,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的独特性,学习珍惜和热爱生命并创造生命独有价值。活动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尤其是互动中的体验和同伴分享给了孩子们前所未有的心灵触动。学员们通过活动加深了自我认知,树立了生命信念,提高了自信,增强了与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和社会效应。

   2、10月10日,参加了城区妇联主办的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宣传。开展了现场咨询、版面宣传和心理健康知识传单免费发放等活动,帮助市民更科学地认识心理咨询的同时,也扩大中心的知名度。

   3、10月28日,应基教科要求,为城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作了题为《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兼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培训。明确了心理辅导室建设的有关要求,介绍了x生活素质教育课程的一般理念和操作技巧,为学校科学规范建设心理辅导室并开展心理健康活动课提供了及时而有益的帮助。

   4、11月15日至30日,随基教科对全区各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情况进

   行了一次排查,比较全面地掌握了全区中小学心理辅导室的建设情况,并对检查工作做了及时总结和交流。

   5、完成了城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成x龙的个人资料收集工作。

   6、从11月9日开始,为满足学校提升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家长教育水

   平之需要,主动义务送讲座下校。先后为城区职高、英雄街小学、惠丰小学、淮海小学、站前路小学、华丰路小学等六所学校送去七场教师及家长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受到了听课教师和家长的欢迎。

   7、自觉开展理论学习,坚持提升业务能力。暑期先后赴x参加了第三届海峡两岸生命教育研讨会和首届积极心理学与教育国际研讨会,并将学到的理念与技术及时应用到学生团体辅导和教师及家长的各类培训中。

   8、继续完善了咨询部档案并做对外宣传报道。

   二、 工作反思

   1、有时候想问题理想化,脱离实际,原因在于一方面急切想为城区中小学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点什么,但又不了解各校实际状况。为此,以后还需要更主动深入学校,这样才能确切了解他们的需要,也才能发现典型,总结经验,为做好辅导积累第一手资料。

   2、在校内外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内容、途径等方面还需要结合城区实际做进一步的探索,做出特色同时追求实效。

   3、在扩大心理与教育咨询部的知名度方面还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只有被更多人知晓,才能为更多人服务。

   三、 工作计划

   (一)完成咨询部本职工作,扩大咨询部社会影响。

   1、立足活动中心,发挥公益资源优势,做好个体咨询和团体辅导,推广

   亲职教育公益讲堂,坚持为广大中小学生和家长服务。

   2、继续搞好学生心智成长主题冬夏令营活动,为广大中小学生提供有益的辅导。

   3、做好课题研究。申请省级十二五科研课题,并发展有积极性和有能力的学校和老师加入,尝试走出一条边学边研,以研促教的可持续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之路。

   4、完善资料归档留存,为明年文明城市验收检查打基础。

   5、完成咨询部室软硬件建设。

   6、做好咨询部对外报道工作。

   7、加强业务学习和交流,坚持不懈地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二)完善沙龙运作机制,探索学校心理健康模式。

   1、在教育局的领导下,建设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成x龙。组织心理健康教师成x龙持续开展培训和学习,让我们的心理老师有一个团队支持系统和持续学习的动力。争取在五年之内,帮助我区心理老师有理念、会技术、能研究,在所在学校生动、活泼、有效、多渠道、多形式、独立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以心理教师为主体,通过集体教研、公开课展示等形式,尝试以绘本为载体的《生活素质教育课程》的班级教学实验,探索形成我区学校有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并在实践的基础上编制适合我区学校应用的《生活素质教育》教师用书与学生用书。

   3、主动对各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日常指导和帮助。选择有兴趣、有潜力的重点学校重点辅导。

   4、坚持义务送讲座下校,满足学校对教师、班主任及家长的培训需求。

   5、时机成熟时,组织开展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成果展示的活动,如优秀咨询手记征集、心理活动课设计评选、绘本故事朗读大赛、“我画我心”绘本故事创作评比、心理健康节主题宣传等,推进各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动、积极、有效发展。

   学校心理健康工作总结2

   活动背景随着近年来大学生自杀、凶杀事件的增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成了学校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同时为配合我校第十二届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我班举行了“感悟生命,寻找真我”的主题班会,希望通过此次主题教育活动,提高同学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培养其积极、乐观、健康的生活态度,为校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也让大家在感悟生命的过程中更好的珍惜生命,为美好的明天不懈奋斗!活动时间:20xx年x月x日活动地点:xxx 活动主题:“感悟生命,寻找真我” 活动流程:此次活动以主题班会的形式开展,主要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感悟生命——生命可以如此美好” 此阶段为大家展示了我们从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从结婚生子到安享晚年这一漫长人生历程的所有美好瞬间,同时让同学们自由发言,诉说自己生命历程中最希望被定格的瞬间,带领同学们重温生命中的美好时光。意在让大家感受我们人生中那无穷尽的美好,启迪大家感悟生命的.真谛,热爱生命,憧憬人生,去体味生命中每一个美好的瞬间。

   第二阶段:

   “感悟生命——生命因坚强而美丽” 此阶段为大家播放了“渐冻人王甲”一只手书写坚强的生命、武汉大学三名女学生为救助重病室友省吃俭用,靠卖废品赚钱的感人新闻、以及为纪念汶川地震四周年制作的感悟生命之100个坚强瞬间的视频,在视频的播放过程中,很多同学潸然泪下,那一刻,他们流下的泪,是对坚强生命的敬畏,是对民族大爱的震撼、也是对生命中那些无法预知的未来的辛酸无奈...

   第三阶段:

   “生命很坚强,却也很脆弱” 此阶段向大家展示了近年来全国各地高校频发的大学生自杀、凶杀案例,一幕幕残忍的画面绷紧了在场每位同学的心。我们在校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处在踏入社会前的过渡阶段。生活上,从依赖到相对独立;学业上,从填鸭式学习到自主性学习,经历着巨大的身心调整和变化。

   大学生所面临的压力与日俱增,因此大学生群体成为抑郁症的易发人群,抑郁症也成了当下大学生心理的隐形杀手。 在播放过此视频后,我们展示了一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数据,通过多种方式让同学们了解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紧接着让同学们做了一项包含40个小题的心理测试,并随机抽查测试结果,结果发现部分同学有一定的心理障碍。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缓解心理压力,我们让部分同学分享了自己的减压方法,并向大家展示了大学生心理调节法以及面对心理问题的各种应对措施,鼓励同学们积极面对心理问题,加强交流,培养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心态,正确的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找寻真正的自我。

   第四阶段:

   “珍爱生命——拒绝不良嗜好” 我们大学生中存在的不良嗜好如抽烟、酗酒、聚众斗殴等是影响其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为此向大家播放了拒绝不良嗜好的教育片。通过播放视频以及随后的分组讨论,小组回答等环节,让同学们了解到不良嗜好的危害,让其明确身为当代大学生的使命,帮助其更好的认清自我,拒绝不良嗜好。

   第五阶段:展示班级微电影《拥有》为配合我校第十二届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我班以“感悟生命,寻找真我”为主题拍摄了微电影《拥有》,此片讲述了一名普通的师大女生捕捉生命美好,找寻真我的故事。通过此电影让同学们对生命的美好有了更深层的了解,启迪同学们以一种健康的态度和方式去面对生活,充实自我。

   活动目的

   1、提高同学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水平,引导其树立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培养心理素质,锻造做人的品格。

   2、帮助同学们纠正不良嗜好,改变不良习惯,认清自身优缺,更好的了解自我,发展自我。

   3、引导同学们学会珍惜,学会感恩,珍爱生命,为美好的明天不懈奋斗。活动成效此次活动主要以播放视频的形式进行,在每一阶段的视频展示中都给大家带来了心灵上的洗礼,让同学们进一步体会生命的美好,提高心理健康知识,积极面对心理问题;帮助同学们改正不良嗜好,培养做人操守;引导同学们认清自我现状,明确自身责任。与此同时鼓励同学们写活动感言,微博互动,以现代大学生应有的方式传递温馨,传递感言,为此次活动画上圆满句号!

   学校心理健康工作总结3

   时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我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已近三年,回顾这三年历程,我校也和全镇各兄弟学校一样,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能积极配合中心学校的工作,在全校学生中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探讨,也做了一定的工作,取得不小的成绩。

   一、在思想上提高了对这项课题的认识。

   自从中心学校确定在全镇开展这项课题研究之日起,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及时召开了全校教师会,贯彻了上级的会议精神,组织大家围绕关于在本校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进行了认真讨论,帮助大家提高认识,动员大家积极参与这项课题研究。通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也是十分及时的,它不但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迫切需要,而且还是社会家长、教师的共同需要。

   二、健全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领导机构。

   主席曾经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我们认为要把这项工作更好的开展起来,必须要有一个经得起考验的领导机构,因此学校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知识水平较高的王典红老师任副组长及咨询老师,各班主任老师任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成立之后,我们及时向全校学生进行了公布。

   三、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室。

   为了使受辅导的学生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学校准备了一间室内配套设施比较齐全,标准较高的一间教室,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室。此室建好之后,我们在此进行数次探讨和研究活动,进行十几次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和咨询答复,几十次心理健康教育个别辅导。每次辅导都能做到目的明确,针对性强,有的放矢。在这里学生学到了怎样做人,学到了怎样求知,还学到了怎样健体和审美。

   四、设置了心理健康教育咨询箱。

   咨询信箱做得美观大方,规格较高,安装在辅导室门边,让学生把心里话可以及时地向老师倾吐,把对学校管理、教学方面的建议向老师提出,把心里迷惑不解的问题向老师咨询,两年来,共收到学生的咨询信件达200多封以上,我们的心理健康辅导老师利用课间操时间及辅导课及时把学生提出的有关问题给予答复。

   五、充分发挥了校内墙报对心理健康方面的宣教作用。

   为了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及时教育,学校做到各班有班刊,学校有校刊。能把向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放在重要的位置。并能根据当时学生的实际和各班的班情的变化进行更新和改版,对好人好事及时进行表扬。对不良行为点出现象,使学生学习有了榜样,前进有了方向。

   六,抓典型引路,以点带面。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在开展学英模见行动及“远学洪战辉,近学申金凤”活动中,并结合我校的典型人物曾婷进行学习,曾婷是我校上届六年级一位女生,历年担任班长,是本镇“十佳”学生之一。她个子矮小,身体并不强健,家庭条件极差,但她能战胜一切困难,刻苦学习,成绩年年优秀,在家是一位小管家,在班上是一位好干部,在老师的心目中是一位好助手,学校抓住这位典型,号召全校学生向她学习,使有困难的学生能勇于去战胜困难,不愿学习的也想认真去学习知识。让典型的力量得到应有的发挥。

   七、抓受挫折学生的心理转化。

   学生受挫,人之常情,学生受挫以后一般情绪低落,心态不好。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受挫的学生呢。为此,我们做了专题研究探讨,我们的想法是,首先要仔细观察受挫学生的反常现象,并认真分析受挫原因。然后因人制宜采取适当的方法,让其倾吐内心的痛苦,解开心理上的疙瘩。

   八、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主力军的作用。

篇2

家校合作 心理健康教育 现状 问题 对策

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联动培养就是家校双方在目标认同、情感融洽、信息沟通的基础上携手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合力,多元培养、联合互助、协调一致、共同教育。通过家校合作,可以更好地发挥家校双方各自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保证教育方法、措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在时空上的衔接和拓展,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最优化。

本研究在调查广州市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现状的基础上,试图探讨“家校合作”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和建议。

一、研究方法

1.被试

从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学校(中学部)、广州市华颖外国语学校(中学部)、广州市第六十七中学随机抽取被试。发放问卷660份(教师版120份、家长版540份),回收问卷568份(教师版97份、家长版471份),回收率86.06%。有效问卷482份(教师版86份、家长版396份),有效率84.86%。

2.测量工具

采用根据福建师范大学张达红、华东师范大学陈源声硕士论文中的问卷进行整合、修订后的调查问卷,分教师版和家长版两个版本。

二、数据分析

由表1可见,90%以上的教师和家长都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十分重要或重要。这说明,绝大多数教师和家长已经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但究竟如何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却只有1.87%的家长表示对心理健康知识非常了解。

由表2可见,79.07%的教师和81.31%的家长已经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和家庭的共同责任。此外,无论教师还是家长,选择对方是主要负责人的百分比高于选择自己是主要负责人的百分比,可见,学校和家庭存在相互推卸责任的心理倾向。

由表3可见,无论教师还是家长,都有90%以上的人认为在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开展“家校合作”是非常迫切或迫切的。这说明,家校双方具有合作愿望和合作意识,并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的共识。

由表4可见,73.48%的家长和26.74%的教师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中家长是教师的助手,这不仅反映出家长缺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性,也体现了教师在家校合作中把自己放在优势或支配地位,没有建立平等的合作关系,因而不利于调动家长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家校合作的改善。

家校双方交流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学习方面。相对于家长,教师沟通的内容较均衡,除了学习情况,还会就心理健康等方面的话题与家长进行沟通。由表5可见,在学业压力已经很大的情况下,仍有50.25%的家长认为学校应加强学习方面的精力投入,却只有28.28%的家长认为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相比之下,教师对心理健康及习惯方面的重视度较高,体现了教师具有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关于影响家校合作因素的问题,51.16%的教师和67.68%的家长认为影响家长和教师沟通的最主要因素是工作太忙。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家长和教师在工作中都有巨大的压力,工作繁忙是不争的事实。但家长和教师都存在为自己推脱或找借口的现象,如有些家长认为“家离学校远”、“文化程度低”影响了家校合作,有些教师认为家长“不配合”。如果教师真正为学生着想,主动与家长沟通,家长是不会“不配合”的。同时,“家长不配合”和“老师不欢迎”这两种相对因素的选择也反映出家长与教师之间存在一些误会,亟需真诚沟通。

此外,大部分教师和家长均认可电话和校讯通在家校合作中的便利性。对于家长开放日和讲座,仅有少数家长(11.36%,12人)和教师(13.95%,45人)认可其有效性。家长和教师普遍对家访的作用持否定态度,原因却不同。教师认为家访耗时多,效率低;而家长认为教师家访带有功利性,对于单亲家庭而言,还可能会触及隐私。对于邀请家长到校面谈,家长以为会受到批评,在心理上有抵触情绪,建议教师事先做好沟通,避免家长误会。

三、结果讨论

1.合作理念缺乏科学性

调查发现,16.67%的家长片面地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老师的责任,而没有意识到自己在这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也有5.81%的教师认为没必要与家长合作,这既夸大了学校的作用,又完全忽视了家庭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作用和特有的优势。

2.合作内容缺乏计划性、系统性和延续性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是连续性和渐进性的。这就要求心理健康教育的家校合作活动遵循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以系统的体系设计出来。但已有的活动内容庞杂零散,随意性较大,缺乏计划性、系统性和延续性,这必将导致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微乎其微。

3.合作方法缺乏互动性

家校合作实践过程中主动权常常掌握在教师手中,家长在合作中处于被动状态,缺少协商解决问题的互动机会,这种不对等的地位不但不能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也无法使教师获得足够的反馈信息,因而使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的效果大打折扣。

4.合作途径缺乏多样性

家校合作最常见的方式是家长会、打电话等。合作渠道单一已经成为制约家校合作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功能的重要因素,影响到合作的内容与深度的拓展。

5.合作机制缺乏规范性

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校没有专门负责心理健康家校合作工作的职能部门,家校合作活动多处于自发、松散状态,缺少专门的组织或机构对其进行总体规划与管理。因此,家校合作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难以落到实处,容易产生推诿现象,从而影响活动组织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6.心理健康活动主体受忽略

在家校合作中,大家关注的都是学校、家长应该怎么做,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主体――学生。学生在各个阶段需要什么样的心理健康教育,就要开展相应的活动,真正回归到主体需要上。此外,针对特殊情况,如单亲家庭的学生,应制订切实可行的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计划。

7.师资力量薄弱

家校合作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一支专业基础知识过硬、实践经验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其质量关系到合作的效果和教育的质量。在调查中发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无论规模还是业务水平,都不能满足现实的需求。优良师资的缺乏,成了制约家校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瓶颈。

四、建议与对策

1.强化合作观念,明确职责

家庭和学校要树立家校合作的理念,明确职责,既分工又合作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加强合作的计划性、延续性和系统性,努力形成真诚平等、双向互动、同步协调、共同负责的局面。

2.建章立制,构建长效机制

只有建章立制才能构建家校合作的长效机制,才能保障家长的知情权、参与权及监督权,才能从组织和制度上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的顺利开展和有效落实。首先,建议政府教育部门将家校合作作为评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成效的一项重要指标,以评促建,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工作的开展。其次,建议学校建立由校领导挂帅的组织协调机构,负责统筹规划、整合校内资源、在人财物方面提供充分保障。再次,建议引入督导组织,邀请心理专家进行定期指导和监督。

3.以家长学校为阵地,提高家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

家长学校一方面要帮助家长掌握孩子心理发展规律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要在了解孩子共性的基础上,根据家长遇到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协助家长共同解决问题。此外,可以让有经验的家长分享心理健康教育经验,这样更有说服力,效果会更好。

4.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助人自助”,因此,要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关注、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良好意识,引导学生开展自我教育。要根据年龄段和教学进展设置适当的家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项目,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情境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在自我体验、自我感悟中产生心灵上的共鸣、理念上的认同,进而内化到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中去,达到提升自我教育能力的目的。

5.建立心理档案,完善预警系统

学校可以借助专业的心理测评工具开展心理普查,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并随学籍档案一起流动。这样不仅能帮助老师和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而且能对存在心理异常的学生提供帮助,既避免了因问题发现不及时而造成的不良后果,做到防患于未然,又能避免重新收集信息而造成的资源浪费。

6.创新沟通途径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家校合作的深入开展迫切需要我们在传统方式的基础上,发挥新媒体优势,积极拓展新渠道,做到与时俱进。如利用家长QQ群、飞信、微信、网络视频等载体为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提供便利的信息渠道。

7.优化师资队伍

优化师资队伍是家校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就学校而言,现阶段的迫切任务是对教师进行培训,帮助教师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培训结束后通过正规考核或资质评定方可上岗。其次,政府教育部门和心理健康教育协会应出台相关政策和标准,优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从业资质,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称评聘和晋升制度。

参考文献

[1]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l984.

[2] 刘衍玲,臧原,张大均.家校合作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2007(2).

[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S].中国网,2010-3-1.

[4] 陈源声.家校合作理念下中小学心理健康初探[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

篇3

关键词:关爱学生;健康心理;快乐成长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形成健康心理的重要阶段,当代青少年生在发展时期,长在富裕年代,没有经历过苦难的磨炼和人生的砥砺。再加上独生子女比例居多和长辈的过分溺爱,这些都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心理发展需要为前提,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小学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是多方面的,有来自学校的,有来自社会的,也有来自家庭的,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在班级管理中如何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一、走进学生的心田,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班级里出现了许多留守生,留守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成为班级管理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作为一名班主任,就要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多与学生进行轻松、自然的心灵对话,才能成为学生信赖的朋友。例如:每天早晨学生来到学校时,教师要特别留意这些留守生,观察孩子的穿着打扮,言谈举止,对学生说一些肯定、鼓励的、亲切的话语,或者为他们整理一下衣帽等等。在课间活动时:教师应参与学生的活动,当留守生不合群,情绪发生变化时,要及时主动的去引导他们。在假期鼓励他们在家里要自立,多帮爷爷奶奶干点力所能及的家务。这样会让学生感到教师如同父母般的关怀,内心感到温暖与亲切。同时,利用电话与学生多沟通,教师有时间可以用电话和学生谈一谈班里的情况,今天讲的课是否听懂了,作业是否遇到困难了,这种方式这种氛围会拉近你和学生的距离,从而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目的。在批改学生作业时,给予有问题的留守生一些鼓励或者是委婉的批评,让他们看一看老师的批语,就能感受到教师的温暖与亲切。在课堂教学时,要特别关注这些留守生,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消除这些学生自卑、消沉的心理,激发他们的热情。

二、关注整体,促进学生心理品质得形成

农村部分小学生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厌学心理,产生这种心理有多方面的因素,有家庭教育不当、有教师教育方法不当、有外部环境的不良刺激、自身学习能力较差等。这就需要教师课前全面了解学生情况,把学习不积极主动的学生按类别基本划分出来,再进一步了解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如果是因为家庭教育不当,父母采取了不正确的教育方法,导致了学生与家长的对立情绪,甚至是逆反心理而厌学的心理,要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以取得家长的认可和支持。如果是因为某位教师的教育方法不当引起的厌学心理,要与这位教师积极探讨问题的解决方式,达成共识,一起努力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如果是外部环境的不良刺激使学生的人生观点有了偏差,久而久之没有了学习兴趣,而不主动学习,都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了解之后进行整合,把这些不良现象,采用不同的教学活动方式在课堂上展现出来,对学生进行心理矫治,引导学生从学习中寻找乐趣。

三、加强班级文化建设,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1.用良好的环境熏陶人,在教室内的墙壁悬挂名人名言条幅、在班级的黑板报上开辟“教育园地”“学习园地”,来展览学生的作品,在班级里种植花,这一切无时无刻净化着学生的心灵。2.用良好的班风教育人。通过建设优秀班集体,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的心理环境,让每个学生在班里都感到愉快、温暖的氛围,让每个学生都有一种“同学因为有你而快乐”“集体因为有你而光荣”的心里体验,与此同时,积极推进“班干部轮流值周制'让每个学生都尝试成功的快乐,树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3.用健康的舆论启示人。利用班会主题队会,宣传民主的思想,宣传班里出现的好人好事,每学期还要把“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十佳少年”贴进光荣榜,让学生学有榜样。

四、关注心理需求,促进学生心理不断发展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符合学生心理不断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每个教育内容都赋予相应的教育活动。例如,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这个年龄段的绝大多数学生正处于早期的异性疏远期的心理特点,着重于男女同学间友好相处的健康教育。因而采取“学会和异往”这一活动,设计男生女生合作式的游戏活动,通过游戏加强交流的机会。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必须结合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实际,选择学生身边了解的事例,解决他们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扫除他们的心理障碍,让学生在不断的心理教育下健康的成长。

五、开展活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生正处在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不会沉默思考,他们的心理都是在活动中得以发展,活动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心理变化、转变心理观念是最好的办法。活动的形式不能总是单一的,会给学生带来枯燥和乏味,使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活动形式必须要丰富多彩不断创新,可以是喜闻乐见的游戏、小品、竞赛、情景再现、诗歌等,让学生在快乐、兴奋中优化心理素质,形成正确思想观念。在设计和组织活动时,要坚持遵循二个原则:1.强化针对性原则。学生的个性差异是非常明显的,所以活动内容要有较强的针对性,要能够让学生有所感悟。例如,针对现在独生子的通病,在家里任性专横的特征,创设情境小品表演“学生与父母间的一次冲突'几名学生的真情表演后,全班学生进行点评,再进行活动的感悟性i寸论,学生在汇报感悟时把自己的行为与理解结合在一起说出了真情实感,使学生心里树立了新的思想观念。2.力求全员参与的原则。心理健康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主动接受教师的教育,在全员参与的活动中互补、互助、互利。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偏颇,无成见、无条件的关注每一个学生,使学生在活动中激起认知共鸣,实现相互作用。

六、召开主题队会,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班主任应根据学生近期的表现及心理问题,随时召开心理健康教育主题队会。例如: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你怎么办?你怎样看男生和女生之间的友谊?“怎样考试不紧张”、“小学生不诚实好吗”、“同学间出现矛盾怎么办”等讨论交流的活动,让孩子压抑的情绪得到宣泄,心中的烦恼得到解脱,所有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畅所欲言,敞开心扉发表见解、阐明观点。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活生生的榜样。”因而,教师也可以讲述自己人生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也可以让学生讲述自己经历的事情,也可以通过网络查找一些名人的事迹讲给同学们听,以此来感染和激励学生。经常用真实、新颖的故事教育学生。

七、加强沟通,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长的教育,教师应利用好电话、微信、QQ等现代通讯手段与家长多沟通交流。让家长能够采取有效的方法对子女进行教育,切实引导家长配合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同时要求家长重视与子女进行情感交流,对子女要尊重而不迁就、理解而不溺爱、民主而不放任,要严有度、爱有方、导有法,另外还要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会活动,让学生逐步了解社会、接触社会、关心社会,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地发展。

总之,在班级管理中营造良好的健康心理氛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教师用耐心和细心打动学生的心弦。获得的爱和付出的爱是能成正比的。虽然没有那么轰轰烈烈,却能如涓涓细流滋润学生的心田,达到教育的目的。

作者:张海英 单位:龙江省五大连池市新发中心学校

参考文献:

[1]戴鉴雄.试论班级管理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7,(12).

篇4

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补充与扩展,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的形式。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教育者要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不断“发展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优秀的文学作品是生活的教科书,它往往能凭借丰富的思想内涵调节人们的精神生活,使人们的理想、信念、情感、意志等发生深刻的变化。作为一名中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味到了有效指导课外阅读是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的一条蹊径。

一、指导学生选择优秀课外读物,实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阶梯性目标控制

书海浩瀚,良莠不齐。中小学生辨别能力较差,别林斯基说过:“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因此,推荐适宜的阅读内容,是课外阅读的心育艺术之一。

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有关优秀的读物,列出书目,引导学生去读,并加强阅读指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说,只有多读经典作品,才能完善他们的人格,丰富他们的人生底蕴,引导他们走向积极健康的人生之路。所以、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以推荐图文并茂的彩色绘本为佳,如《猜猜我有多爱你》《犟龟》《爱心树》等等,中、高年级的学生,我会介绍一些如《火鞋与风鞋》《爱的教育》等有哲理性的心理故事类图书让学生阅读,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与作品的感情内涵进行交流,并产生程度不同的共鸣的过程,从中或产生美的享受,或激起某种崇高的感情,涵养情操,改进处世态度,疏导不良情绪,发挥书的摄人灵魂的魔力和魅力。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有必要向中学生推荐品位、格调俱高的作品,提倡择真而读、择善而读、择美而读。

二、指导开展阅读欣赏课,揣摩人物心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寓心理健康教育于课外阅读的指导中,是在对文章开展深入学习的过程中去发现和感知的。它与教师的发现、挖掘、利用、引导有着密切的关系,与学生的学习、积累、感悟与实践有着密切的关系,与新课程标准、教材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有着密切的关系。要真正在城市化背景下的课外阅读教学实践中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只有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认真研究课外活动的开展体系,深挖文章中的思想教育点,捉摸透学生,着眼于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课外阅读指导的各个环节、活动中去,将心理健康教育与语文知识训练有机结合起来。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开展课外阅读欣赏课,从语言文字入手,争取采用多种阅读方式赏析词句,使作品中所描写的人、事、物在学生的头脑中具体化、形象化,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学生在理解人物的精神品质、事件的思想意义的基础上,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影响他们的思想行为。

在众多的阅读作品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文章,文质兼美,在文理上给人以美的享受,在情感上给人以情的共鸣,在思想上给人以思的启迪,在心理上给人以感染,有共鸣,或陶醉,或感悟,或启迪;有质疑,或批驳、或鄙视、或漠然,从中悟出做人道理,提高生活品味。因此,在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时,让学生体悟主人公的心理想法,进行换位思考显得尤其重要。

三、分层指导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在成功体验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儿童都有表现自我和得到别人赏识的欲望,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多让他们展示自我,教师经常予以鼓励和肯定,让他们不断尝到成功与满足的喜悦,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孩子们以后会读得更加自信。所以,在学生阅读了一定的时间,有了一些收获以后,要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阅读感受,使学生在自阅中收到实效。同时,可以把文中人物的思想品质和自己的价值取向发生联系,把自我转化为文中人物,与其同爱共恨,在迁移中完成对思想的洗涤。

四、开展“亲子共读”活动,建立书香家庭,在亲情沟通中实现心理健康教育

家校合璧,教育效果才会相得益彰。实践摸索中发现,书香正是连接家校的桥梁,多年来我全力推行“亲子共读”活动,以“家校联手打造学习共同体”为目标,以构建书香家庭为载体,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读书活动,小手拉大手,多次给家长印发《“亲子共读”倡议书》,引领家长参与到读书队伍中来;建立“亲子阅读”网络,开通家校联合的通道,一方面要求家长们给孩子们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气氛,另一方面要求家长做学生的“导读”者,在与孩子交流读书感悟的同时悄悄走进孩子的心灵空间,了解孩子内心深处的需求和困惑,并及时给予疏导,精神方面的沟通越来越畅通了,“心育”的过程变得自然而亲切,如春风化雨润“心”而无声,他们一块儿从书中汲取着成长的营养,创造着共同的语言密码。学生的阅读过程也因有了家长的引领变得轻松、愉快又高效。

篇5

一、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曾经历的两个阶段

⒈起步阶段――咨询为主,针对部分,问题取向

我校在2000年就已经开始意识到开展教师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自2000年至2005年五年的时间是我校心理健康教育起步阶段。此阶段工作定位是以心理咨询为主的问题取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工作是从事毕业年级的心理咨询以及每学期请专家为学生和教师做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由于当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学校而言是新鲜事物,没有可以借鉴的工作内容和模式,再加上开展此项工作的教师是兼职且没有心理学背景,所以不能全身心投入,只能把主要精力放在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初三、高三年级学生身上。所以,此时的心理健康教育既缺乏系统性又缺乏全面性,显得比较被动。

2.发展阶段――活动为主,面向全体,发展取向

针对起步阶段的问题,我们调整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定位、工作内容与发展方向,2006年至2008年两年的时间,学校引进有工作经验的心理学专业教师作为专职心理教师,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计划,由专人负责制定教育政策。此阶段的主要工作是面向全体学生及家长,以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营造浓郁的氛围,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和技能,以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不断提高。我们的主要工作是:

(1)建立健全心理辅导相关制度,建设并完善心理咨询室。学校建立了心理咨询室,为个别辅导提供了温馨的场所。定期开展心理辅导,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为教师、家长的教育提供参考意见。

(2)根据学生发展需求开展不同专题的心理讲座。针对学生当中存在的学业与升学适应问题、情绪情感问题、人际交往问题、青春期成长问题等进行专题辅导。

(3)高一年级开设心理活动选修课。由专职心理教师上课,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中存在的自我意识、学习潜能、情绪调控、沟通交往、心灵成长等方面的困惑。

(4)针对家庭教育与亲子关系中的需求,不定期为家长开设心理讲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离不开文明、和睦、温暖的家庭。父母正确的爱会使孩子的生活充满安全、欢乐和信心,为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举办家长心理讲座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5)发展学生心理社团,让学生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2006年10月,我校成立了学生心理社团――心馨社。心馨社的任务是:向广大学生宣传和普及心理卫生知识;提高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心理健康水平,繁荣校园文化等。

(6)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文化周,促进校园心理文化建设。我校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文化周,文化周安排了家长讲座、学生讲座、校园广播、心理保健知识宣传、“快乐大搜集”、“微笑校园”、观看心理电影、现场心理测试、校园心理剧大赛、心理壁报评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氛围,达到了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丰富学生生活和改善学生心理环境的目的。

此阶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了质的飞跃,面向多数学生,兼顾学生家长,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营造了浓郁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学生逐步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但此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德育工作相对分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教学工作相互脱节。心理教师即使可以进入各科课堂,但从能力和资历上来讲,无法为各科教师提供学科心理渗透的指导性建议。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无主线、无重点。

二、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

虽然心理健康教育面对的是学生、教师和家长三个对象,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更多地将精力用于对教师这个群体的关注,这才是治本的方法。因为学生的很多心理问题源于问题教师与问题家长的问题方法,学生学习与成长的愉悦离不开教师的科学指导,学生校园生活的幸福离不开教师职业的幸福。

因此,在全体教师当中形成重视心理教育,进而积极参与心理教育的氛围就显得尤为重要。2008年我校承担了朝阳区“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教师心理支持方法与途径的校本实践研究》工作,本课题由我策划并主持,我校校长为第一负责人提供物质与行政支持,北京市教科院德育中心的心理专家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持,推动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从申报课题开始即标志着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始步入第三个阶段:深入阶段――科研导向,以点带面,凝炼特色。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1.“教师心理工作室”硬件建设研究

“心理咨询室”更名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下设两个办公室――“学生心理发展中心”和“教师心理工作室”。

2.教师心理支持内容的构建与实践

(1)课堂教学中的心理学问题需求与支持内容的建构与实践;

(2)班级德育活动实效性中的心理学问题需求与支持内容的建构与实践;

(3)教师自身心理健康维护中的心理学问题需求与支持内容的建构与实践。包括相关知识的普及(讲座内容依我校教师需求来定)和团体体验活动训练。其中人际关系“我说你剪”的团体活动,不仅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还帮助班主任将此活动应用于主题班会,提高了班会活动的实效。

(4)组织中的心理学问题需求与支持内容的建构与实践(比如年级组、教研组、行政组)。

3.校本教师心理支持的制度建设

确保本研究顺利进行,我们已成立研究领导小组,由专人负责相关调研及资料的收集与积累,另外,我们还将定期召开专题研讨交流会,聘请北京市的专家定期为研究进展进行评价与鉴定,以确保项目顺利完成。

三、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未来

1.具体研究方案

目前我们正在积极建设我校“教师心理工作室”。工作室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帮助教师在每次精心设计的专题活动中进行体验,有所感悟、学有所得,促进心灵的成长。开展教师心理沙龙活动,帮助我校教师学习心理学相关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学生学习风格分析及课堂教学设计中,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例如:讨论如何开发“问题学生”的潜能;通过对学生学习风格的分析,设计了如何建立学习心向的教学策略等专题活动。

2.工作目标

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建设“教师心理工作室”为主线,以点带面建设一支以学科教师、班主任和中层干部组成的兼职心理骨干队伍,从而更科学、更规范、更深入地推进我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让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课程改革和教师发展等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

回顾这些年我们走过的路,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由开始针对个别学生到面向全体;从个案咨询到团体辅导;从单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到渗透到教育教学及教师发展中;从单一的矫治型辅导逐步过渡到集体预防、优化、发展的多元化辅导。学校倡导“以积极心理学为基础,挖掘全体师生心理潜能的心理辅导模式”,以达到形成我校“每位教师都是阳光教师,都能成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以创造师生幸福的校园生活”的心理健康教育特色。

3.我个人的三点体会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游离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之外,而是应该与课程改革、课堂教学、德育活动和教师专业发展紧密结合,这样才能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2)用积极心理学的视角看待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同样把这个理念灌输给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不应把视角对准问题,而应该关注自身所拥有的潜能和优秀品质。

(3)在“学习”中感受幸福,在“活动”中体验幸福,在“研究”创造幸福。(稿件编号:091222007)

参考文献:

[1]黄雪梅.区域研修推进教师心理成长工作坊建设初探[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上半月刊),2009,11.

[2]王宏方. 国际学校心理学现状与展望[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2,2(12):22~24.

[3]陈虹,张婷婷.真正幸福论的实践:积极心理疗法[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上半月刊),2009(1):20~23.

[4]崔景贵.我国学校心理教育的发展历程、现状与前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23(5):56~60.

[5]申继亮,彭华茂.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1):14~20.

篇6

一、中小学对待心理教育的态度和做法

1. 有的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不足,观念不强,重视程度不够。这些学校重智轻德轻“心”的思想根深蒂固,看不到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思想守旧落后,甚至有较强的排斥心理。

2. 有的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形式主义的招牌,应付检查,敷衍了事。检查团来了就准备一节课来“作秀”,检查团一走,心理健康工作又被束之高阁。

3. 有的学校虽对心理健康教育有一定认识,也愿意去做,但苦于师资力量不足,有心而无力。通过设立兼职教师来从事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作用极其有限,远远满足不了学校发展的需要。

4. 有的学校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设立了兼职教师,还聘请了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或社会上心理咨询师来辅导。这种辅导在时间上是有限的,空间上是不确定的,同时也只是泛泛的集体性的。由于心理问题的解决具有特殊性,因此他们的作用很有限,不能及时解决问题。

5. 有的学校虽然拥有了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能够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起来,但是受到学校的重视程度的影响,其模式和途径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其潜力和资源仍需进一步挖掘。

二、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 一些教师观念上仍是“唯分论”。尽管也了解心理教育的重要性,但是仍然有相当数量的教师唯分是举,陷入片面重视分数,而忽视心理问题的误区。

2. 由于心理学理论学习需要专业培训和长期坚持才能有所收获,一些教师即使有兴趣但是苦于没有系统的专业指导,加之主观意志不足不能坚守,所以望“心”兴叹。

3. 一些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大量时间更多地进行常规教学和班级管理,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基本上是靠着长期工作经验和教学感悟来进行,是零散的、“碎片化的”。更多地依靠教学实践经验,搬着石头过河,浅尝辄止,不能深入实践。

4. 一些教师能够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是由于缺乏学习心理学理论,他们在行为上更关注的是教学模式和方法的研究,而忽视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索。尽管每年双辽市进修学校都有针对教师心理健康知识上的培训,但是由于培训的时间和场次极其有限,一旦面对工作中学生呈现出来的心理问题,很多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就显得爱莫能助、束手无策。

各校兼职心理教师设置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学校由于师资紧张,就连兼职的心理教师也没有,尤其是农村中小学。即使有的学校拥有兼职心理教师,而这些教师几乎都是半路出家,“兼而不专”,他们都同时承担本专业的课。这些教师自学心理知识,有的甚至经过自身努力考取了心理咨询师证书,但是由于缺乏系统的专业成长,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常常是捉襟见肘、困难重重。

所以在学校中,很多时候学生个体存在的个性心理问题被当作品德问题来“移位”解决,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存在的心理障碍被忽视、被搁置,换来的是教师“学生越来越不好管”的无奈感叹。实际上,部分学校和教师都进入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说教误区。

这就出现了一方面随着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需要,要求一定数量专业的心理教师为学生和社会服务,而另一方面却没有专业人才来满足需求,而双辽市教育部门能争取到足够的保证学校开课的必备学科教师都存在难度,更难以解决心理教师急需的问题。这就激化了心理教育迫切需求与心理专业师资匮乏之间的“瓶颈”矛盾,成为了目前我市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窘迫现状。

如何使双辽市心理健康教育从困境中走出去,发挥其生命力、更有实效呢?本人认为,在目前难以解决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师资的状况下,各学校除了常规教学管理、校规约束、开展德育等新途径,应采取如下做法来缓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尴尬。

三、改善当前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对策

1. 建立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形成强有力的动力保障体制。学校领导应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当前学校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建立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不仅要设立兼职心理教师,而且要求将全校教师都纳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承担体系中。从主管德育的领导到各年级主任和组长,再到班主任和教师,形成由上到下、由高到低的心理教育链条。与教学管理体制相协调,每学期有年级和班级的心理教育实施方案和评价机制,层层推进。

2. 转变教师观念,形成心理教育“外引内联”式的培训模式。由于没有专业心理健康教师,所以组织教师培训非常重要。培训的形式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外引式,即聘请专家来校讲课和派专兼职心理教师和其他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对全校教师进行集中培训,将心理学理论消化和吸收。二是内联式,即系统学习本校学生所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和一般存在的心理问题解决方法,订立人手一册的心理健康教育丛书,制定学期读书计划,安排读书进度和读书作业。在学期中和学期末开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讨论会,将工作中存在的学生问题和教师问题都在讨论中群策群力研究解决,以较快地提高教师心理素质和心育能力,解决教师身上的心理问题,而不至于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使教师不仅做到助人,而且做到自助。

3. 科研引领心理教育发展,开辟教育理论工作者与教师的合作研究领域。为了持续提升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学校应走一条“科研心育”之路,与附近省市高校心理专业教师联合进行合作研究。拥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素材的一线教师,与具有较多研究经验和理论资源的高校教师在合作中彼此相生相长。学校教师会在这种合作研究中得到持续地指导帮助,深入地学习和实践,进而得到长足的发展。

4. 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发挥学校心理教育辐射功能。

(1)建立校本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心理健康课,直接向学生传播心理健康知识。学校应选择适合的心理健康学生读本,由专兼职心理教师在各年级开课,有年度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结合学校学生年龄特点,系统讲解学习心理、适应环境方法、人际关系心理、抗挫知识、良好性格与情绪的培养、性知识教育、应考状态调节方法及升学择业教育等知识,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使他们更有自信心和创造力。教师不仅要“授之以鱼”,而且要“授之以渔”。

(2)发挥班主任的德育主阵地作用,通过班级管理,培养学生健康心理。要加强班主任修养和心理品质,要以其高尚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的人格素养,班主任通过班会、晨会、班级活动等方式有的放矢地教育学生,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成长。

(3)挖掘学科教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拓宽心理教育空间。学科教师应抓住课本中显性或隐形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在组织教学、讲述新课、处理课堂突发事件、对待特殊学生的某个环节或情景时,能有效解决,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

(4)在学校教导、团委、政教等部门开展的大型集体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等心理素质。

(5)运用板报、橱窗、校报、壁画、广播等形式灵活机动地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创造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

5. 完善学校、家庭和社会心理健康教育框架,发挥家庭和社会教育功能。学校要引导家庭教育,提高家长教育水平,指导家长掌握一些心理疏导的方法,改变家长不良的教育方式,科学地教育孩子,形成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同时结合周边社区和其他单位,协调思想,共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共同缔造良好的大环境。

篇7

一、教师应有健康的心理

每个学生都存在着 “向师性”心理,他们对自己所喜爱的教师信任有加,并会模仿教师的行为。因此,要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教师首先必须拥有健康的心态,如果一个教师的精神状态萎靡不振,情绪反复无常,就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有心理健康问题的老师会对小学生造成极大的伤害。专制的老师以粗暴的态度对待他们的学生,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和独立精神,使学生焦虑忧郁,造成学生对学校产生消极的态度。据某大城市的一项调查,小学教师的心理问题检出率为48%。其中12%有明显的心理症状,2%较为严重。因此,老师的心理健康就成了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老师应掌握有关教育的理论及与教育相关的理论,如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处理自己的心理难题,更有能力去教育调皮的、内向的学生,同时,能够对学生们的消极行为采取正确的态度。

二、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职能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健全人格的形成,而小学生正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目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是对心理问题的消除和防范,在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和优良品格的培养上重视不够,关注所谓“问题学生”多,而缺乏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因此,应转变传统观念,确立全体性原则,通过体验、实践、感悟的方式,以培养小学生积极的思维、认知方式、情绪、人格和意志品质为目标,最终达到形成健全人格的终极目标。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在内容上也重点涉及到如何面对困难挫折、树立积极的人生观等问题,但多流于空洞的说教,缺乏积极的情绪体验,与此相关的心理训练活动开展严重不足,没有建立有效的积极力量培养与增长机制。因此,应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创设情境,以积极、正面的教育引导为主,调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心理。

三、学校内部心理环境建设是实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

1、校园主环境建设。一流教育要有一流主环境建设,主环境建设是学校心理建设的首要任务。学校主环境,应以崭新面貌出现,尽可能地体现“新颖、整洁、明亮、美丽”的风貌。要把各种建筑物构建在绿化环境中,使学校成为花园式的大教室,让池塘、名花异草、茂林修竹、绿色草坪也成为学生修身养性的环境。

2、校园文化建设。学校要通过开展各种艺术、文化、体育、科技和学习名人等活动,提高学生兴趣,活跃学生身心,达到陶冶情操、美化生活、融洽师生关系的目的,改善学生心理环境。

3、学校校风、班风、教风、学风“”建设。学生的生理、心理、智力、能力等综合素质,在良好的校风校貌这个心理环境中能得到良好的发展。良好的校风校貌也能为学校综合性心理健康教育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4、学校还应努力创设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学校可以联合居委会等社区基层组织,定期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向家长传授孩子身心发展的常识。让家长们认识到: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离不开和睦、文明、明朗、愉快的家庭环境。学生从小能生活在温暖、愉快的家庭中,得到父母、长辈的正确的爱,必然会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安全、愉快,充满欢乐和信心,良好的情绪从小就占据心理状态的主要地位,从而保证每一个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

四、全体与个别相结合

篇8

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起步于1995年,经过十多年的实践探索与经验积累,在基本建设、规范运作、品牌打造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一、以专业学习为入口,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认识

学校从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着手,不断增强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从领导干部、骨干教师抓起,积极推进到全体教师。通过理论学习、问题讨论、专题讲座、工作研究、经验总结、案例剖析、典型分析等方法、引起大家对这项工作的重视,,逐步统一思想形成共识,为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的时间与探索打下坚实的思想认识基础。同时,学校还积极引导大家从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与有效推进的高度来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促使大家进一步认识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师生的良好心理品质,可有效地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我们结合“培养人、发展人、完善人”的办学理念,提出了“发展为主,着眼一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确立了“认识自我感悟生命激发潜能完善人格”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同时在多年探索的基础上,把“心理课程建设,团体心理训练,校本心理培训”确立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设特色。

二、以分层培训为龙头,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素养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展开依赖于教师的积极参与和有效组织,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素养水平决定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成效的高低。也就是说要真正实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必须首先提高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素养水平,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工作。在具体的培训过程中,我们依据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系统,针对不同的对象,拟出不同的培训计划,采用“普及、主题、专业”等方式,进行分层培训。一是以行政人员为先导。培训着重提高他们对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目的、意义、必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着重学习掌握一些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并运用到具体的领导与管理行为之中。二是让专兼职教师来跟进。学校积极投入资金,鼓励并推荐他们通过参加自考、函授的专业学历进修和参加省市组织的系统培训班的学习,来全面掌握心理学基础理论和实践能力,并具备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科研能力。三是在全体教师中普及。我们有针对性地对教师进行师德和行为规范教育,以此来避免产生师源性的心理问题,同时还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技能等常识性的校本培训。全员分层的培训不仅提高了全体人员的素质,更确立起了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观,使大家的心理健康教育素养得以全面提升。

三、以多种形式相结合,拓展心理健康教育渠道

一是集体辅导与个体咨询相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应树立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理念,需要我们将集体辅导和个体咨询相结合,全体参与和个别对待相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受到适当的教育,又使个别学生的各种特殊情况得以解决。“集体辅导”引领全体学生积极发展,同时我们从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出发,建立了个别疏导方式,以弥补“集体辅导”的不足。二是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德育相结合。学校德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对象都是学生,它们共同服务于年轻一代的健康成长和个性的全面发展,服务于学校教育的总目标。它们的具体任务在一定程度上互相交叉和渗透,但又各有侧重,不能相互代替。我们理顺心理健康教育和学校德育工作的关系,坚持实施“以心育心、以心育德、以德育心、以德育德”的策略,使学生的品德、才能、心智等得以协调和谐发展。三是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仅限于学校教育这一领域,家庭、社会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特别是家庭教育,它直接与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相关联。我们利用家长学校,向家长们传授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为家长提供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服务,使家长们逐渐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使学校素质教育得到横向发展。

四、以基本建设为手段,规范心理健康辅导

为确保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正常开展,需要提供基础性条件,需要我们切实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建设。一是加强组织建设。学校成立了由校长挂帅,分管校长、教科室主任、德育主任、专兼职心理教师组成的心育领导小组,以全面组织、协调、管理、实施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二是加强制度建设。形成一套系统的规范管理制度,特别是将每周一节的心理辅导课排入每个年级每个班级的课表,从时间上加以保障。三是加强(心理防护)网络建设。学校已经成功组建了完整的学生心理问题五级防护网,旨在实现“学生自助,生生互助,老师帮助,社会协助”之功能。四是加强阵地建设。学校投资了数十万元购置了硬软件设备,建设了学校心理活动中心,师生可在其中开展人格测试、心理减压、团体训练、同伴互助、问题咨询,等等。除此之外,“悄悄话信箱”、宣传橱窗、校园广播、“学生心理社团”等都在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展开发挥着自己的作用。五是加强活动建设。除了常规性主题心理活动、学科渗透活动以外,还有两项活动值得一提,即潜能开发活动和团体训练活动。我们早在1998年就组织了意在激发学习潜能的创新思维训练活动,2008年开始我们尝试将激励和催眠技术应用到考前辅导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2001年又引入了团体心理训练活动,其效果得到参与师生的充分肯定。

五、以教育科研为动力,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发展

篇9

【关键词】中职心理健康教育;遵循的原则;实施的途径

一、中职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必要性

中职的学生经历了中考失利,学习成绩较差,普遍存在着学习困难;对家长的管教不服,对学校的管理不满;情绪上焦虑、抑郁、好冲动、难控制,且哥们义气严重;好多学生心理扭屈,不能正识现在的社会;担心毕业后求职困难,就业压力大等现象表明在中职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而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班主任与学生相处的时间比其他一般任课教师要多很多,班主任在学生面前具有权威性,能和学生打成一片,学生对班主任有朋友般的信赖,因此,班主任极易对学生产生影响;班主任能准确了解当前班级的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症下药,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和心理上所遇到的困惑,因此,中职利用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必要的。

二、中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遵循的原则

(一)亲自参与的原则

现在的孩子们大都很有主见,要想让他们接受你的思想,必须让他们彻底诚服才可以,要达到这一效果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亲自参与、体验。如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这一很简单的事情,好多学生却不能很好的遵守,我会在刚接手新班时让他们亲自体验他们犯错后带来的后果,及时地进行教育,这时会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同时在心理活动课上我会适时地安排一些情景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感悟,达到内化德性的效果。

(二)与专业相结合的原则

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利用他们的专业特长,在专业课中渗透心理知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长抓不懈的原则

心理教育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的工程,学校应坚持不懈地开展心理教育活动,才能发挥该活动的教育作用,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

三、中职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途径

(一)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俗话说的好:环境造就人才,要想让职高的这些所谓的差生能有所改观,重拾信心,良好的环境很重要。

1、布置好班级文化

班主任要与学生共同布置好班级的文化环境,做好班风、学风的建设。我们要充分利用墙报、黑板报耳濡目染的效能,精心设计、巧于安排,创建积极、和谐、舒适的班级文化氛围,达到陶冶学生情操,放松心情,增强心理素质的目的。如:在墙报中张贴班级的口号、学生喜欢的健康向上的名言警句,让学生时时能接受正面的熏陶;在墙报开设心理教育一角,根据班内的情况及时更换达到适时的教育效果;在墙报中开设专业拓展窗口,定期更换,增强学生的专业意识并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小组轮流更换黑板报,主题要合时宜、合班情,能渲染班级的文化氛围,并起到好的教育作用。

2、课外、校外活动环境

中职生的学习压力不如普高生大,且开始接触专业课,这就要求中职生更需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所以中职要充分利用好第二课堂活动,即课外、校外活动,为学生创设合适的课外、校外活动环境。它对开阔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社交能力、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发展个性等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具体如下:(1)举办各种形式的讲座:一是班主任可利用空余时间针对本班学生实际进行心理教育、疏导,二是学校可针对学生的共性问题让学校的心理老师举办讲座三可以适时地聘请知名的心理专家来讲学,答疑。(2)在学校内积极开展各项活动:结合各个节日和学生的实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3)建立多样的课外兴趣小组,增强学生的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4)组织好学生的校外实习活动,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开发心理健康教育平台

篇10

小学阶段是人生心理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其心理健康与否将影响到成年期的行为表现,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已被纳入到正式的学校教育中去,为了孩子的健康,顺利成长奠定良好基础,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的教育,在培养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同时,引导他们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成为摆在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问题。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我认为:

一、挖掘教材中的积极因素,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涵盖的内容广泛,既有语言文字训练的内容,也有思想品德教育,还包含着各种丰富的心理因素信息。教师应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内容中的心理因素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体验并内化自身品质。直接与文本对话,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些教材心理教育因素比较明显,可以直接利用文本,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从而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其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如:教学《小马过河》这篇课文,我让学生先带着问题去读课文“小马为什么第一次过不了河,第二次过了河呢?”再角色扮演小马、老马、老牛、小松鼠进行对话。通过反复朗读小马与老牛、松鼠、妈妈的对话,学生体会了小马两次过河时的不同心态,同时也感悟到面对困难要思考,勇于实践,不能依赖别人。这样,通过学生的自我感悟会促使他们自觉地树立自立意识,有助于他们消除凡事都依赖父母、老师等人的心理。寻找结合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些教材所包含的心理教育因素不明显,就需要拓展,努力找出言“此”与“彼”之间的结合点,比如《落花生》一文,教学时,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分成落花生组和苹果组,并进行讨论和争辩:在当今社会,你愿意当苹果那样的人,还是愿做花生那样的人呢?学生在辩论中各抒己见,通过争辩使学生领悟到:像苹果那样的人和像花生那样的人两种人各有自己的优点,也各有自己的缺点:像苹果那样的人美丽大方,勇于展示自我,但显得浮华,而花生朴实无华、品质可贵,但缺乏自信、缺乏展现自我的勇气。最后,我指出:像花生、苹果这两类人都是需要的,就看你怎样去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特长。通过教师巧妙的设计和引导,以教材为载体,把心理健康教育寓于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客观全面地去评价别人,领悟到做一个新世纪的孩子既要做到外表美,又要做到内心美,要勇于展示自我,恰当地表现自我。

二、捕捉课堂中的教育契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在师生的双边活动中,课堂教学占据的时间最长。那怎样充分利用这个黄金时间段,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一般来说,教材出现心理健康渗透因素的时候,自然是最好的契机,但有时候又不能割裂课堂教学的整体,把语文课上成健康教育课,这就要求教师善于捕捉恰当的教学契机。课堂上的教育契机,往往出现在四种时候:其一是兴趣激发的时候。有了兴趣,才会使思考更主动,产生的教育效果就好。其二是在情感勃发的时候。当情感处于饱满状态的时候,激昂、敬佩、震撼等都有助于学生去选择键康有益的心理品质。其三是在思维萌发的时候。其四是学习的主动性产生的时候。总之,教学中的契机的出现有时是偶然的,随机的,这就要教师自己去用心捕捉,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三、开展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语文实践活动具有开放性、愉悦性、自主性和活动性的特征,它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同样蕴含着许许多多心理教育的契机。老师要善于把握机会,随时随地进行心理教育渗透,这种见缝插针的教育渗透,耗时少,针对性强,往往有事半功倍之效。小学教材中,安排了不少的语文社会实践活动和口语交际,由于学生实际参与实践,在制作、设计、组织、表演、辩论等活动中,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有着丰富的体验,或品尝成功、分享喜悦,或经历挫折、体验失败,学生的心理状态是随着活动的过程和参与程度而呈发展变化的状态。我在教学中,以“活动”为“教材”,敏锐地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用行动去感染学生、影响和暗示学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愉快地感悟、体验。

例如:我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学雷锋志愿服务”的实践活动,3月18日下午2:40,我和几位德育部门的领导和少先队辅导员带领一批和谐小使者,扛着校旗、队旗,一路欢歌笑语,来到兴宁市兴福托老院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给孤寡老人送上慰问品,为老人表演节目,帮老人打扫房间卫生,拆洗被褥,陪老人聊天,分享校园趣事。让学生分组合作,自带工具、自备节目,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他们既分工又合作,有的打扫房间,有的拆洗被褥,有的为老人包饺子五花八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