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取得的成效范文
时间:2023-11-13 17:50: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素质教育取得的成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艺术教育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艺术教育的成效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所学校对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但是,像媒体所报道的杭州市许多学校,为了能在全市中小学生艺术节上获得一个好名次,“音乐老师特别忙”,“许多学校都拼了”,这与素质教育的本质和内涵相违背,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做法,误把比赛获得的名次或证书当成了艺术教育的终极目标,从而使学生、家长、教师对艺术教育的认识产生偏差,其不良导向不可小觑。
其实,中小学校艺术教育是一项重在基础,循序渐进,功到自然成的“慢工程”,像杭州市部分学校的做法,正好反映了其艺术教育的薄弱和不足,面对艺术节“大考”,@得捉襟见肘,所以才“特别忙”,“都拼了”。
笔者所在学区,曾有一位重视艺术教育的小学校长,学生从三年级开始就全体参与多种形式的兴趣小组,坚持数年,学生升入中学后成效凸显出来。在学区、全县艺术节中,唱歌、舞蹈、乐器、绘画、摄影、书法乃至武术、体操、中长跑等等,绝大部分获奖者都出自这所小学。笔者所在学校,前两年也有一位音乐教师,平时就注重培养歌手、乐器演奏等,在每年学区、全县艺术节展演中,学校并未出现“手忙脚乱”现象,只是把平时编排的节目拿出来,稳扎稳打,最后都得到了很高的评价,为学校争得荣誉。而这位音乐教师调走后,学校没有专业音乐教师,遇到“艺术节”之类的活动,便大张旗鼓,停课加班搞,但学生毫无基础和“功底”,效果不尽如人意。
艺术教育的成绩是靠长期坚持不懈地挖掘、培养、悟道、训练而取得的,是一个久久为功、功到自然成的过程,不可能靠短期的“忙”、“拼”就能一蹴而就。即使“用时抱佛脚”般获得所谓名次或证书,那也算不上真正的艺术教育成果,只能算“取巧”,必定是“昙花一现”。俗话说得好:台上一刻钟,台下十年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把艺术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全过程中,长期不懈坚持下去,这才能真正体现出学校素质教育的理念,才说明素质教育渗透到了学校的深层理念中。这种艺术教育,是真正的艺术素质教育,不管学生今天是否“获奖”或者“成功”,都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起到积极而重要作用,伴随成长,受益终身。如是,才是艺术教育的最高境界,素质教育的终极目的。
那么,怎样才能“踩好”为比赛和提素质的“平衡木”呢?笔者觉得可从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两方面做起。学校方面,要正确处理艺术教育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真正落实素质教育,把艺术教育放到重要突出位置,作为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来搞。这样,在遇到“艺术节”之类的活动时就用不着“忙”、“拼”了,而且也会取得好成果。教育主管部门,要倡导学校艺术教育的过程性,淡化或者取消临时性的比赛或评奖。评价的“指挥棒”变了,“名次”或“证书”自然也就淡化了。或者把各级各类艺术节的“比赛”变为“展示”,“比赛”不可避免要决出“名次”,颁发奖牌;而“展示”就不一样了,评不评“名次”显得不是很重要。变“比赛”为“展示”,同样可以检验学校艺术教育的成果,激发中小学生的艺术创造活力,也丝毫不影响“观众”从一场艺术盛宴中获得的审美愉悦感。如是,举办艺术节之境界、效果、目的同样达到了,何乐而不为呢?
篇2
关键词:公寓管理;生活素质;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8-0005-03
按照“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要求,清华大学学生公寓工作在学生培养中一直发挥着积极作用。学生公寓作为住校学生的“第一社会、第二课堂、第三家庭”,既是学生生活休息的重要场所,也是促进学生健康全面成长、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清华大学在学生公寓的服务和管理工作中,以“饱含父母之爱,满怀手足之情,坚持亲情服务、引导式管理、潜移默化育人,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成才服务”为指导思想,深入分析公寓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紧密围绕学生生活素质的提升,探索公寓管理育人工作,服务学生全面成长成才,并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学生公寓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清华素有生活教育的传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给学生公寓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1.学生公寓的新功能。随着紫荆公寓的建成和硬件设备的改善,清华大学学生公寓条件显著提高,学生公寓不仅满足学生的基本生活需求,也日益成为学生学习和提升全面素质的重要场所。公寓是学生在学校中精神最放松的场所,体现出学生真实的生活素质和道德水平,因此通过公寓生活加强学生生活素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2.促进学生全面成才的新要求。伴随社会不断发展,对毕业生具备的能力要求也更加全面化和多元化。根据《清华大学2007年用人单位调查问卷分析报告(2007年12月10日)》显示,用人单位认为现在清华毕业生最弱的方面是人际交往能力,此外,表达能力、团队精神、责任意识、心理素质也相对不够(见图1)。在清华校友看来,在本科生培养中要进一步加强的培养环节是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其次是“团队意识”的培养(见图2)。社会需求与学生能力的差距需要诸多方面共同努力进行培养,学生公寓就是其中之一。
3.公寓管理服务工作的新发展。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学生对公寓的服务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需求。在硬件条件不断改善的同时,“育人”理念得到大力贯彻,科学管理水平日益提高,各项管理制度不断完善。与此同时,公寓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截止到2012年紫荆学生公寓的工作人员中具有硕士学历的14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工作人员超过总人数的81%,这为公寓服务育人工作的贯彻执行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本科生公寓工作管理模式的改革
学校相关部门一直努力探索和完善本科生公寓管理模式,创新性地提出诸多新思路、新做法,不断改进和加强公寓育人的成效。
1.公寓管理委员会的建立。清华大学学生公寓管理委员会是清华大学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的下属机构,由与学生公寓服务与管理相关的学生工作部门、后勤工作部门、财务处、网络中心、电教中心等学校相关职能部门以及学生会、研究生会共计16个单位的18名代表组成,下设若干工作小组,分别负责学生公寓服务和管理的有关工作。公寓管委会自2004年成立以后,切实加强了学生公寓的工作力度,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公寓服务和管理工作的开展。
2.公寓工作助理制度的推广。物业管理中心和学生处2004年10月开始在本科生公寓试点设立学生公寓工作助理,2006年正式纳入学校“三助”岗位,目前已推广到所有本科生楼。工作助理是楼委会队伍的第一负责人,在成立初期以卫生检查为突破口实现了检查成绩落实到人,同时负责协调楼内各学生组织共同推动社区文化建设,开展生活素质教育工作。
3.公寓辅导员制度的建立。2008年8月开始,物业管理中心、学生处在本科生公寓联合开展了公寓辅导员试点,2009年8月试点范围从紫荆12号楼扩展至7栋楼,并最终在2010年1月经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批准正式推广。经过一年半的试点,确定了新型本科生公寓管理模式(见图3),进一步聚合了后勤工作系统(物业管理中心)和学生工作系统(学生处、团委、各院系学生工作组)的力量。
通过试点,明确了公寓辅导员的使命以学生生活素质培养为目标,与各级学生工作队伍紧密配合,以公寓环境建设、社区文化活动、安全宣传教育、宿舍卫生评比为载体,引导学生增长生活知识和生活技能,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情趣,树立良好的生活观念与生活态度,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服务。经过1年多的试点,2010年1月15日,清华大学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原则同意设立学生公寓辅导员并进行推广。截止到2012年11月1日,有10名公寓辅导员正式上岗。
三、本科生公寓管理新模式取得的效果
探索本科生公寓管理新模式,提高学生生活素质所取得的成效,可通过公寓满意度提高,宿舍卫生状况好转、学生责任意识加强,安全技能提高等方面体现出来。
1.学生公寓满意度持续提高。学生对公寓服务的满意度直接反应了相关工作的效果,同时对改进服务质量具有指导作用2006年物业管理中心建立满意度测评模型,每次通过调研约4000名师生,了解他们对物业管理中心各项工作的满意程度。新模式试点后,学生公寓满意度从80.3提升至84.7(见图4),表明通过管理模式的不断完善,学生公寓的服务质量得到了提升,学生满意程度不断提高。
2.学生公寓违纪数量有所下降。针对院系处罚标准不一且事务性工作量较大,改变原有的由院系实施留宿、使用违章电器等公寓相关违纪行为处罚的模式,通过公寓管理委员会统一进行全校学生公寓违纪行为的处罚,由设在物业管理中心的管委会办公室处理事务性工作,并在公寓内利用各种渠道加强宣传、教育和引导,特别是公寓辅导员队伍和公寓工作助理队伍的建立,有力地配合了院系的公寓工作,学生公寓违纪从2005年秋季学期的28起减少到2012春季学期的1起(见图5)。
3.学生宿舍内卫生状况明显好转。学生宿舍的卫生状况一直是宿舍管理中的棘手问题。通过完善公寓管理模式,逐步建立了宿舍卫生治理的长效机制。2007年学生公寓管理委员会制定并颁布了《清华大学学生公寓卫生管理细则(试行)》,统一了全校卫生检查标准和奖惩办法,为管理宿舍卫生提供了制度依据。同时建立学生楼层长分队,建立了每周四的卫生清扫制度,加强了学生对宿舍卫生的重视。通过公寓辅导员日常走访和定期检查,不断完善卫生整改机制,督促卫生较差宿舍和个人提高卫生意识,改善宿舍环境。2012年,我校学生宿舍卫生达到良好以上宿舍数量的比例超过96%(见图6)。
4.学生责任意识逐步增强。在优质公寓基础服务的同时,通过公寓服务育人工作的引导,公寓文化氛围的营造,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促进学生自觉加入到公寓生活的建设中来,最终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目标。以社区志愿活动为例,参与社区生活的志愿者达200人次,有9个院系、20多个班级参加了校友接待、卫生死角清扫、义务楼长、给保洁保安当老师等社区志愿活动,为社区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在毕业生离校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同学参与到文明离校的活动中来,捐赠衣服、奉献爱心,清扫宿舍卫生,以主人翁的精神,共同建设美好公寓环境。
5.学生安全技能不断提高。学生公寓会进行定期安全教育包括新生安全教育,日常宣传,定期走访,119安全宣传周等,通过滑绳表演、消防演习、实地讲解、灭火器实操、视频播放等形式,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安全技能,掌握灭火器的学生由2009年的70%增长到2011年94%,掌握疏散逃生技能的学生由2009年的85%增长到2011年的95%(如图7、图8所示)。
6.生活素质教育理论逐渐深入。随着公寓管理队伍的不断完善和生活素质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围绕生活素质开展的课题不断深入,生活素质教育理论逐渐被认可。2010年《完善公寓工作模式,提高学生生活素质》获得校教学成果一等奖,《扎根学生公寓阵地,加强学生安全保障》获得2011年后勤优质项目,在全国高校学生公寓管理专业部2011年年会上获得公寓文化建设成果获得一等奖,报送的论文《本科生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体制与机制初探》也获得一等奖,其中《生活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建设》课题及《生活素质体制机制课题》获得学校重点支持项目。
三、对公寓工作模式的思考与展望
作为学生在校驻留时间最久的场所,学生公寓的服务和教育功能对学生成长成材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这也必然要求建立完备、科学、高效的公寓管理模式。清华大学在生活素质教育方面,虽然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在以下几个方面仍需探索:
1.完善生活素质评价体系。后勤社会化改革以来,以“物业”为主要关注点,学生公寓的物业服务质量指标基本建立――以北京市教委牵头制定的标准化学生公寓标准为代表,而以“学生”为关注点,在学生生活素质培养方面,还没有一套完整的、可测量的指标体系,对公寓育人功能进行科学量化地评估。通过课题研究,虽然已经确定了生活素质教育目标,并建立了SHICE评价系统,但评价效果可行性还需进一步在实践中检验。
2.探索生活素质教育体制机制。在建立生活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生活素质教育体制机制,可以促进各部门齐抓共管,共同提高学生生活素质。生活素质教育是一项综合、复杂的工作,需要学生工作系统、后勤工作系统、院系等众多单位齐抓共管。以学生宿舍卫生工作为例,好像与每一个部门都有关,但是,关系又不是那么明确。这需要从学校层面明确各部门的职责,更需要所有参与者牢固树立“育人”的意识,密切合作形成合力,促进工作的改进。探索生活素质体制机制可以进一步明确各方职责,促进生活素质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篇3
我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紧密结合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推进的需求,立足自身工作职能,不断创新创优,改进工作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主要针对当前学校图书馆功能未能充分发挥的原因开展分析,并阐述自身在放大图书馆功能方面所开展的一些尝试与取得的成效。
一、当前图书馆功能未能充分体现的原因
一是应试教育压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中,考试分数还是许多教师所关心的主要内容,在这样的理念指引下,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将应试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对于学生文学积累、文学素养的提升等方面兼顾不足。学生在学校沿着宿舍、食堂、教室三点一线机械运转,或者在学校、家庭两点之间往返,图书馆则成为远离学生生活的孤岛。过高的应试教育压力,让学生无暇顾及应试科目以外的内容,无法自主安排自己的课外阅读时间。
二是沉重的学业负担剥夺了学生的空间。现在的学生非常辛苦,无休止的考试、训练、背诵、作业等,让学生整天忙得如同陀螺一般,快节奏、高强度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身心疲惫,这就是当今学生的真实写照。在这样节奏的学习生活中,学生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从事课外阅读活动,更无从自由支配时间到图书馆开展阅读。
三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未得到有效培养。长期以来,许多教师将教学的着力点放在了知识点的巩固强化方面,即使在语文的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中,也忽略了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没有能够结合教学内容的需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提出相应的阅读要求。一方面导致学生阅读量较少,没有能够形成深厚的文学积累,对于阅读分析和作文写作能力的提高都产生了障碍。另一方面,学生缺乏主动阅读的良好习惯,没有能够养成多读书、读好书、处处读书的良好习惯。
二、学校图书馆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一是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世界最广阔的就是知识的海洋,图书馆正是知识海洋的一座码头,丰富的藏书能够让学生获得各种各样的知识,获得与学习有关的、与生活有关的、与成长有关的各种知识。学生在图书馆能够满足学习的需求,受到思想的熏陶,对于学生的学习成长都能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
二是提供了良好的陶冶环境。环境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较大的外在影响,“孟母三迁”讲述的就是这个道理。同样是读书,在嘈杂的环境中,与在静悄悄的阅览室中,效果是不一样的。学生都有这样的感触,捧着一本书,坐在图书馆里,大家都静悄悄的,只听到书籍翻阅沙沙的声音,大家读书格外入神。由此可见,在图书馆开展读书活动,良好的环境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知识的魅力,能够进一步提高读书效率。
三是提供了正确的思想引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还蕴含着更多的思想情感。一本好书,就是一盏明灯,为学生指引正确的方向;一本好书,如同一个老师,帮助学生茁壮成长。许多书籍向学生讲述了做人的道理,对学生的言行举止、思想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和指导作用,学生在图书馆读书的过程也是受到深刻教育的过程。
三、多渠道放大图书馆素质教育促进成效
一是实行“大图书馆+小图书角”相结合。不可否认,在当前的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要求所有的学生都有时间到图书馆读书显然是不现实的。图书馆在做好正常借阅工作的同时,还应创新工作思维,走出传统工作模式的条条框框,探索更加切实可行的工作途径,充分发挥图书馆在素质教育中的促进作用。我馆近年来组织开展了“大图书馆+小图书角”改革活动,联合学校相关部门在部分年级开展试点,并逐步推广,取得了明显成效。具体做法: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图书角,书籍的来源主要为学生家庭藏书,在此基础上,图书馆按照分门别类的要求,每月向各班级提供一批课外阅读书籍,一月一换,既保证了书籍的流通性,又及时对书籍进行了整理。在“大图书馆+小图书角”活动中,各个班级都储备了较多图书,为学生阅读量的增加、阅读面的拓宽发挥了良好的保障作用。这种管理模式,将图书馆工作触角延伸到班级,实现相互联动,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二是实行“课堂之上+课外拓展”相结合。在学校有关部门的协调下,以读写活动为统领,将图书馆工作与教学工作联姻。学校要求各班级开展以多读多写为主题的读写活动,学生在课堂学习阅读技巧、写作技巧的基础上,结合课外开展的读书活动,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螺旋上升,促进学生知识积累、语言表达、逻辑思维等诸多方面的协调发展。在这一活动模式下,学生到图书馆的次数多了,跑得勤了,读书也从过去的凭兴趣爱好到针对性读书,从过去的随便翻阅到精读、略读、浏览相结合的科学读书,从课堂学习向课外读书活动延伸。在此基础上,图书馆还先后举办了知识竞赛、读书笔记展览等多项活动,以这些活动为契机,激发学生多读书、多好书的热情。
篇4
素质教育在国内已经是闹的沸沸扬扬,但是与其对抗的是在中国已经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所以素质教育在中国的发展状况可想而知:一路坎坷、很不乐观。究竟什么是素质教育,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又需要采取怎样的措施,这些都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
一、素质教育的定义
關于素质教育的含义,教育部《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 中作了明确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二、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
1.素质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国民素质;而应试教育的目标是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
2.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必然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每一位未来的国民;而应试教育则把目光盯在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身上,弃多数学生于不顾。
3.素质教育为了提高国民素质,强调教育者发挥创造精神,从学校实际出发设计并组织科学的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受教育者在自主活动中将外部教育影响主动内化为自己稳定的身心素质;而应试教育则使教育者跟着考试指挥棒亦步亦趋,在教学方法上以灌输、说教、被动接受为基本特征。
三、实施素质教育的意义
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工作的中心任务,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加快教育发展的根本。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的呼唤,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迎接国际竞争的迫切需要。其实,实施素质教育最根本的是克服应试教育倾向的需要。我国小学教育长期为应试教育倾向,为片面追求升学率所困扰,违背了《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的原则,影响了国家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实施,不利于青少年一代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应试教育的倾向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实施素质教育也正是在克服应试教育倾向中逐步明确、逐步提出的基础教育改革课题。素质教育是我们时代和社会的需要,是我们基础教育改革的时代主题,也是我们克服应试教育影响的总对策。
四、小学素质教育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素质教育建设并不理想,应试教育的局面仍没有得到根本改观,反而有变本加厉之趋势。现实中以重复训练、低效劳动为主要特征的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得素质教育的实施变得非常困难。素质教育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办学方向上,重视三率,忽视学生终生发展。三率指的是及格率、优秀率、提升率。
其次,在培养目标上,重视智育,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目前许多学校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和实施存在简单化、片面化的倾向,实际操作中只重视智育,轻视德育、美育、体育。
最后,在教学内容上,重视考试学科,忽视非考试学科全面落实课程计划、开齐、开足、上好规定的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
五、解决对策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小学素质教育存在问题的解决已经刻不容缓。
首先,国家应采取相关措施,大力加强教育改革,制订切实有效的教育方针,采取措施改善国民的教育观念,并有效调整对学生的考核和考察制度,要对学校进行大力监管,严抓假期补课等影响素质教育实施的不法措施。而且,国家应加大对教育的经费投入,加强基础教育硬件设施的建设,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
其次,教育主管部门要改变把升学率和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校和教师工作成效的主要手段,制定出科学的教育评价制度。
再次,学校要进行广泛的宣传,通过召开家长会、办黑板报、广播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党的教育方针,申明学校工作的任务及指导思想,提高全民对素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得到家长和社会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和支持。
篇5
关键词:素质教育;初中;教学改革;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5月9日
一、素质教育概述
(一)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素质教育,指的是在对学生目前的发展水平以及未来的发展潜力进行准确、客观判断的基础上,利用教育、遗传、环境等对学生所起到的积极影响,将大量的有价值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促进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的不断深化,以此来使学生的各项潜能得到激发,使学生的精神品质得到提升。简单来讲,素质教育就是为了让每一名学生在各个方面都能够有所发展的综合化的教育,素质教育实施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的劳动技能、审美素质、身体素质、智力素质、道德素质等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使学生得以全面综合发展。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通过各种方式对当代初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与提升,已经被各教育部门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是初中教学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其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初中教学质量的提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素质教育的特性。一是全面性。素质教育提倡通过对教学形式、内容、方式方法的综合运用来使学生的道德品质、智力、身体等各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进而使学生成为21世纪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的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并承认学生个体之间差异性的存在,注重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使学生在保持自我的基础上得到个性化的发展,杜绝高分低能的出现;二是全体性。素质教育面向的对象是全体学生,不受学生自身学习能力、家庭状况、所处地域等条件的限制,不是所谓的精英化教育也不是齐步走的一刀切式的教育;三是个性性。素质教育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注重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因材施教,为每一名学生的发展和提高提供可能。四是时代性。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鲜明的社会特征和时代特征,在不同时代的影响下,人们素质发展所具有的外部环境以及具体要求都是不同的。素质教育是在不断的讨论、实施、改革中逐渐摸索前进的,也正是如此才使素质教育在不断的发展和推进过程中逐渐从单一的局部的教育走向了现如今全面化的教育,这充分体现出了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与事物客观的发展规律完全相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文明的进步,在素质水平上社会对人们的要求逐渐提高。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尤其要注重方式、方法、内容的时代性,以更好地满足当今现实社会对素质教育的需求。
二、初中素质教育中出现的问题
(一)教学观念陈旧。处于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之下,初中教学改革在教学观念方面陈旧、落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当前初中教学的观念与思想较为陈旧,缺乏一定的创新意识;二是受传统教学思想影响,一部分中学教师仍然将自身视为教学的中心,过于对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进行强调,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学生只能被动地去接受教师所传授的内容,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以及自主性受到抑制;三是初中的大多数教育者只认识到学校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而忽视了社会和家庭在学生教育中所起到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没能将学校、社会、家庭教育很好的结合起来,以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和成长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空间。
(二)教学模式落后。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在中学中的进一步推进和落实,那些形式落后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初中素质教学改革的需要。首先,在选取教学方法方面,原有的教学模式只是将课堂上对知识的讲授作为教学的重点,而没有认识到讨论、互动等方法在教学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致使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能力逐渐弱化;其次,在设置教学内容方面,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大多数教师都将教学内容的重点局限在应对考试上,为更好的适应应试教育的要求,使学生在考试中的成绩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一些课外活动、音乐、体育等与升学考试范围不相关的学科,在教学时间上逐渐被缩短甚至取消,以用于增长考试科目的教学。
三、素质教育背景下优化初中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要想使初中教学改革得到更好的开展,首先就要从思想观念上进行更新。具体来说,一是要转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自身看作教学主体的错误观念,在教师当中重新树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教学的一切活动都要围绕着学生来进行,以便使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索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二是要转变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观念,使教师树立起为培养学生高水平的、全面化的综合素质能力为主的教育观念,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使学生成为不仅乐于学习而且善于学习的人。
(二)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环境是一切教学活动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主要空间。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谐的家庭氛围以及团结友爱的校园环境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方面都发挥着各自重要的促进作用。只有为师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适应素质教育改革需要的、综合化的教学环境,才能保障初中教学改革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取得良好的成效。具体到校园环境建设方面,应将工作的重点放在校园硬件、软件以及制度环境建设上,校园硬件环境即各项教学设施、校容校貌等;校园软件环境即校纪校风、精神面貌、价值观念等;校园制度环境即学校当中的各项规章制度、组织结构等。
(三)改革现有教学模式。我们对学生实施教育的主要目的并非是为了使学生在考试中获取较高的分数值,而是为了使其各项综合能力得到培养和提升。因此为了使初中素质教育改革得到更好的开展,我们必须对初中陈旧的现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具体来说应从两方面来着手:一方面在对教学方法进行选取时,要重视网络教学资源的利用,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得到提升;另一方面针对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对课程结构内容的难易程度要作出相应的调整,根据学生学习特点及水平对其分别开展基础型、拓展型、探究型课程的分层教学。其中基础型课程教学内容即教材当中的基础知识,拓展型课程即包括多媒体计算机软件知识、名著阅读等在内的知识,探究型课程则是对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其教学内容涉及到了社会、人文、自然等学科的方方面面。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教学中教师不仅扮演着重要的引导者的身份,同时也是各项教学活动重要的组织者、设计者,其对教学成败起着关键的作用。处于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初中教学改革要想取得良好的成效,就必须在校园中建立起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首先,应努力提高初中教师尤其是偏远农村地区教师的福利待遇,如增加工资、为其解决户口以及子女的就学等问题,使其没有后顾之忧,这样教师才能够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教学中去。其次,提升教师的整体水平,注重人才的引进,对于青年教师要鼓励其通过进修来不断完善其教学技能和教学理念,使其能够在短时间内更好的融入到教学工作环境当中,对于老教师要为其各项科研活动的开展提供一定的条件。此外,学校还要针对全体教师的考核和聘任在制度上进行不断的完善,并对教师在科研、教学、课程开发以及师德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给予鼓励和表彰。
(五)改革教学评价机制。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改革要想取得最终的成功,就必须勇于突破传统应试教育观念束缚下的以考试成绩为唯一评价标准的评价机制,使教师能够根据学生日常学习中的表现以及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内容来对学生进行客观的综合评价。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一位学生都有在集体面前表现和接受表扬的机会,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全面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李振佳.深化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5.
[2]蔡敏.关于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情况的调查[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4.
[3]龚艺华,黄希庭.试论良好自我价值感的培育――学生健全人格教育的有效切入点[J].当代教育论坛,2004.3.
篇6
【关键词】德育教育 养成教育 素质教育
走进陕西省子长县齐家湾中学校园,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环境幽雅,令人心旷神怡。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安静的教室,朗朗的书声,显示了学校良好的学习环境。下课铃声响了,学生从教室出来,个个衣着整洁、精神抖擞、洋溢着火热的青春气息。这些都是学校强化养成教育以来取得的成效。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学校领导班子经过探索、实践,总结提炼出了一套适合学校发展的新思路。即以“团结、务实、高效、创新”为指导思想,以“尊重、理解、赏识、激励”为校训,注重德育教育,以德育促教育,以质量求发展。由于道德品质是隐性的,它直接通过我们的行为表现出来,因此,学校进一步加强了学生的养成教育,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自觉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为自己的一生奠定健康积极的基调,对学生15条基本要求:
学会做人,从感恩开始;学会学习,从听讲开始;
学会健体,从做操开始;学会审美,从穿着开始;
学会劳动,从扫地开始;学会交往,从微笑开始;
学会文明,从问候开始;学会高雅,从言行开始;
学会自律,从守纪开始;学会做事,从合作开始;
学会生存,从自立开始;学会坚强,从吃苦开始;
学会探究,从提问开始;学会进取,从读书开始;
学会创新,从思考开始。
学校还集众人之智,制定了《齐家湾中学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细则,重点从五个方面入手。一是强化“责任”教育。强化责任教育是养成教育的基础,主要包括教育学生要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班级负责,对学校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等。将责任教育渗透于学校各项教育活动之中,常抓不懈。二是狠抓“秩序”教育。秩序是指学习、活动、生活、工作都要讲究客观规律和规程要求,包括课堂秩序、课间秩序、活动秩序等,真正实现学校生活秩序化。三是加强“礼仪”教育。理论上要求学生学习各种行为习惯,教育学生对长辈、对老师、对同学以及待人接物要有礼节。持之以恒地加强学生礼貌行为训练,并辐射到家庭、社会中去。四是 “上进”教育。上进是指学生应具备积极进取的心态,指学生在学习和活动中要努力向上,学榜样、赶先进、创优秀、攀高峰。以老师们的言传身教激励强化学生的上进行为。五是强调“卫生”教育。对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的重点放在卫生习惯上,不提倡学生在校期间吃零食,严禁学生乱丢、乱扔、乱画,对行为习惯不好的学生进行说服教育。
学校为强化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导处、校团委采取措施加大常规工作的管理力度,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即:1.不定期对学生进行仪容仪表检查;2.为了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加强学生相互监督,以求共同进步,学校成立了校园“文明监督岗”和“校园巡逻队”,对学生从到校到课间操、眼保健操操、班级卫生、班级纪律以及学生文明礼仪情况等方面每天进行检查和监督,并量化、通报,采取“日检查、周评比、月讲评”制度,借此规范学生的在校行为。3.利用主题班会和国旗下演讲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深化教育。4.通过各种兴趣小组的开展,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和特长培养,促使学生全面发展。5.通过校园广播和文化橱窗、宣传标语等方式影响教育学生。种种措施的实施,学生的精神面貌和思想道德水平有了明显变化,养成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成果。
篇7
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育人环境
兴仁树德学校是一所经教育主管部门批准成立的“封闭式、寄宿制、九年制”民办学校,创办于2004年。创建之初,学校只有200余名学生,校园占地面积仅有6.8亩,然而到2011年,学校已发展到42个班、教职员工149人、在校生2108名、占地106亩的办学规模。目前,学校现有教师公寓楼3栋,学生公寓楼4栋,教学楼、综合楼、餐厅、食品加工楼、洗浴楼各1栋;有标准篮球场3个,还具备多媒体教室、微机室、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图书室等先进的教育设施;在教师队伍中,中学高级教师9人,中学一级教师43人,其中县级优秀教师29人、州级优秀教师15人、省级优秀教师12人、国家级骨干教师5人,形成了一支敬业、高效的师资队伍。
走进兴仁树德学校,一种和谐、温馨、浓郁、幽雅的育人之风扑面而来。校园内楼房林立,绿树成荫,鲜花争艳,远离喧闹,是学生读书求学、生活成长的理想地方;是家长信赖、社会赞誉、主管部门放心的一所知名学校。2009年4月省政协和省教育厅领导到校视察,充分肯定了学校取得的成绩,并鼓励学校要“继续贯彻执行好国家教育方针政策,让教育质量上水平,让教学管理上台阶,努力打造民办教育品牌,培养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在社会各界的关爱与赞誉声中,兴仁树德学校为打造学校的优质教育品牌确定了方向。一是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办老百姓子女读得起、乐意读、家长满意、政府放心的学校。二是坚持“三个为本”的办学理念。即:“教育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人格,发展个性特长,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倾注温馨的人文情怀;“教师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成人成才,一切着眼于调动和依靠学生内在的积极性;“学校以教师为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关心教师,营造民主和谐、人和政通的管理氛围,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使之创造性地工作。三是注重养成教育,紧盯行为习惯的培养,并取得了成效。2009年国家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将兴仁树德学校确定为“全国养成教育项目实验学校”,经过三年的努力,整个校园洋溢着团结友爱、相互帮助、和谐相处的春风。
二、特色鲜明,因材施教
一是抓好“三支队伍”的建设。即师资队伍建设、科研队伍建设、德育和安全工作队伍建设。学校的定位是:培养教师具备“以高学业为标志的专业知识素养、以对学校发展的献身精神为核心的职业道德素养、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的教育知识技能素养、以适应社会为目标的能力素养、以发展自身潜能和陶冶身心为目的的文化素养”;在科研队伍建设上,学校坚持“遵循教育规律、运用科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的发展观念,培养教育科研带头人,开展赶超教育科研标兵活动,激励学生实践科技创新,大力推进校本教材的教学研究;在德育工作上,强调“德”为师之本、“安”为教之魂,坚持师德教育、平安教育,全体教师把育人和安全放在首位,把“尊重、平等、民主”的思想融入教育教学中,建立一支以德育处为“统帅”、以班主任为“骨干”、以学科教师为“抓手”的德育和安全工作队伍,确保学校“德育与安全并重”的教育思想贯彻始终。
篇8
通过调查,我们深化了对磐安教育的认识。我们深切体会到磐安办教育的艰难,深切体会到磐安人在教育方面所作的努力,也深切体会到磐安教育工作不断取得的成就。尽管磐安经济欠发达,但磐安人这几年对教育发展的要求很高,努力抓好教育,工作做得卓有成效。
我们首先从硬件上看到了磐安在教育上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来之前,我没有想到磐安的学校会建设得这么好。在那样偏僻的山村能建成那样好的学校,我没有想到。看得出磐安县这些年在学校建设上是真投入、真建设。
我们从各级领导的重视上一再看到了磐安在教育上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磐安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教育。有两件事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一件事是在用地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县里划出180亩地建设县实验中学和县实验小学;另一件事是把出让花台山宾馆所得的1000多万元资金全部用于办教育。从乡镇领导身上也看到了对教育的重视和支持。乡镇一级政府经费普遍都很困难,但我们调查中所接触到的乡镇,每年都想办法为学校办实事,给教师以关心。大盘、玉山两镇领导对我们调查中提出的建议要求都满口答应,表示一定兑现和完成。在大盘镇,中心小学前面有一条坡度较大的道路,经过车辆速度比较快,学生上学、放学很危险。朱书记听了我们的意见,答应马上联系协调有关部门,设置减速带和安全交通标志,还将花钱为学校前面的道路装上路灯。他还说要研究制定优秀教师奖励政策。感情朴实,做事实在。在玉山镇,乡镇领导表示要及时解决学校设施方面存在的问题,特别是排污问题和学校围墙问题。正因为有了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的重视和支持,才有了磐安这些年教育的大发展。
我们从农村教师敬岗爱业的工作态度上进一步看到了磐安在教育上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在蹲点调研中,我们深切感受到农村办教育不容易,在农村当教师尤其辛苦。广大教师都很爱教育事业,工作很投入。大盘小学老师给学生打饭装菜、玉山镇中老师晚上备课批改作业,天天如此,月月如此,这种任劳任怨令我们深为感动。
我们从农村学生文明礼仪上清晰地看到了磐安在教育上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磐安山区学校学生的文明素质很高,见到客人都会主动问好。学生劳动意识、行为表现不错。像九和小学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很强,被子叠得整整齐齐,小小的寝室布置得很温馨,很有特色,犹如一个个温暖无比的家。
我们还从农户的言语和笑脸中看到了磐安在教育上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在我们与农户交谈中,农户对教育非常满意,没有反映什么突出问题。农户对政府重视教育的政策非常拥护,对学校和老师很放心,这说明我们的教育工作做到了农民群众心里。
我们调研组对磐安的教育印象很好。磐安在创建教育强县过程中,工作实在,成就实在。这些工作和成就不仅会有力地支持磐安教育更好更快地发展,而且会更有力地支撑磐安整个经济社会更好更快的发展。发展的根本靠人才。你们对教育的用心用力不会白费,教育一定会给磐安一个很好的回报。磐安作为一个欠发达县教育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这说明你们对科学发展观有正确认识,对政绩观有正确认识。
磐安成为教育强县可喜可贺。但我们应看到,前面的路还很长,任务还很艰巨。我们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还不少。
农村中小学建设任务欠帐还比较严重。大盘小学的餐厅陈旧、拥挤,跟不上需要。玉山小学的学生宿舍非常简陋。更需要重视的是相当一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师宿舍条件比较差。玉山初中今年遭受雪灾,许多房子漏雨,教师长年在低矮、阴暗、潮湿的房子里工作、生活,确实很艰苦。
农村中小学仪器设备配备水平较低。现代教学与过去“一支粉笔打天下”的情况完全不同了,对仪器设备的要求比较高。一些课如果没有仪器设备根本无法开起来。我们正在推出新课改高考方案,这个方案对通用技术和实训项目都有一定要求,如果相关仪器设备跟不上,通用技术课就很难开出来,更别说考试了。磐安的设备配备远没有达到要求,玉山初中的计算机是四个年代的,不少的内存很小,配置很低,无法满足基本教学。教师上网查资料也非常困难。
教育发展均衡性、协调性的矛盾比较突出。这些年磐安整体教育水平提高很快,但是区域间的差距还是很大。同时,教育的协调性问题也比较突出,农村的幼儿教育基本上还是托儿所式的。职业教育基本上还没有摆脱普教痕迹,双师型教师缺乏、实训场所短缺,工科专业比重低。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任务还很重。教师素质提高方面,教师反映培训机会比较少,培训形式单一,基本上还是自己一边体会一边教。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师少。教师的收入偏低,这是造成教师流失的最直接原因。让农村孩子读好书主要靠教师,如果教师没有积极性,那孩子们就很难享受到优质教育。
学校的安全工作还需进一步强化。我们蹲点的两所学校都或多或少存在着安全问题。安全问题不解决,实在是后患无穷。一个家庭以孩子为本,如果哪个家庭的孩子出事了,那就是家庭终身的痛苦。对于学校,如果出了安全事故,至少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教学秩序很难保证。省教育厅和省公安厅、省交通厅联合制作了学生接送班车的牌子,并规定其他车辆遇到学生接送专车都得避让。可我们这次坐学生接送班车时发现没有一辆车挂这块牌子,说明安全措施还没有落实。我们还发现一些学生宿舍里堆放着柴火,这是很危险的。还有学校的围墙摇摇欲坠,刮风下雨随时有倒塌的危险。
我们希望磐安县委县政府在成绩面前不停步,在成就面前不松懈。创教育强县取得的成就还仅仅是初步的,要在新的阶段,按照党的要求、人民的愿望,制定出适合自身,更有助于促进磐安教育发展的新目标。过去几年我们所做的努力,集中起来是解决“有书读”的问题,而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人民所期盼的是“读好书”的问题。去年,总书记在庆祝教师节讲话时强调了这个问题,今年“两会”上,总理在报告中强调的依然是这个问题,要让孩子读好书、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提高全民的素质。一个地区竞争力的提高,归根到底靠人力素质的提高。磐安要实现全面小康、全面现代化,要解决的首先是人力资源问题。磐安提出的“脱贫致富,教育起步”的口号很好、很实在。贯彻科学发展观,一定要把教育作为重要内容来抓,奔小康、实现现代化一定要把教育作为重要着力点。越是欠发达地区越要重视教育,越要提高人力资源水平,通过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带动产业发展,从而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从教育自身讲,解决“读好书”,我们最不放心的是农村,是欠发达地区,工作重点也是农村,是欠发达地区。希望磐安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
第一,要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今后将把它放在教育发展的突出位置。教育发展一定要把理念加快转到科学和谐上来,把工作重心加快转到内涵为主上来,把育人方式转到培养一切孩子、培养孩子全面发展上来。要实现这样的转变,关键在教师。要着眼于提高教师的素质,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在提高教师素质方面,要加强培训。省里正积极推进“领雁工程”,重点就是要为农村培养一批骨干教师。这个培训是建立在过去三年教师全员培训的基础上的,培训面为农村教师的20%。重点放在欠发达地区。培训的办法是一半理论、一半实践。实践采取的是名师带徒弟的方式,侧重于执教能力的提高。希望磐安落实好配套资金,做好这项培训工作。在加强统一培训的同时,我们要继续做好校本培训,希望广大教师立足岗位,不断摸索,不断提高自己。要改善教师待遇。省里正在制订政策,计划建立农村中小学教师岗位津贴,增加收入的幅度比较大,这一定是一个令广大农村教师高兴的方案。希望县里也能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加快缩小教师与公务员收入的差距。磐安今年已把教师年终奖金3000元列入财政预算,我们相信磐安一定会兑现。
第二,要进一步促进教育均衡、协调发展。磐安的学校布局还是比较很突出。散,是山区学校布局的一个共性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应统筹考虑,要考虑财力、交通、办学规模等因素,更要考虑人民群众的认同。在学校布局调整上,我们应极其慎重。可以考虑发挥山区学校学生少的特点,推行小班化教学,希望磐安在这方面能有所作为。对条件很差的学校主要是村小进行并、转、改。首先是立足布局调整,调整有困难的进行适度改造。要让这些困难学校办学条件达到基本要求。要加强薄弱学校建设,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可以通过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结成共同体,带动薄弱学校发展。在这方面衢州、杭州、绍兴的很多做法值得借鉴。教学仪器的配备也是我们推进教育均衡、协调的一个方面。全省正在规划第二轮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我们要让农村孩子不离家同样能看到外面精彩的世界,同样能享受到现代教学成果。
第三,要强化教学的中心地位。学校的主要任务就是教学,就是培养学生。要切实把教师的精力集中到研究学生、研究课堂、研究教材上来。现在教师与学生的负担很重。我们要通过提倡和推广“轻负担高质量”教学,切实把老师和学生的负担降下来,切实把教育的主题转到素质教育上来。希望地方党委政府为教育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支持学校抓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办素质教育,按教育规律办事。
第四,要更多地关心孩子的生活。山区的孩子很苦。玉山镇中从家里带菜的学生比较多,带的菜大多是霉干菜和咸菜。这几年,磐安推行爱心营养餐工程和扶贫助学扩面工程很有成效。省里正计划再增加一些营养餐补助,想将“营养餐”从现在一周两餐过渡到一天一餐。希望磐安县再挤些资金做这项工作,以增加学生的营养,真正实现“再苦不苦孩子”的愿望。我们做群众工作,如果把孩子工作做好了,那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为孩子是父母的命根子。在一个家庭,父亲是顶梁柱,母亲是挡风墙,孩子是窗户。窗户就是希望。关心人民群众生活,应从关心孩子的生活做起。希望磐安的领导下乡时能多到学校走走,到学校宿舍、食堂看看,帮助学校和师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和困难。
篇9
关键词: 英语教学 素质教育 重要作用 目标 促进
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就是以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为根本目标的教育。加强素质教育是时展的需要,在英语教学中结合学科特点,实施素质教育是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新时代对英语语人才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英语教学面临新的时代背景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贯彻素质教育,以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全面发展的英语人才,是当前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充分认识到素质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明确英语教学中素质教育的目标,贯彻实施英语教学中素质教育的目标,掌握推进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是全面取得教育改革成功的根本保证。
一、素质教育在英语教学中重要作用
英语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相比,具有特殊性。对于英语教学而言,它的目标不仅体现在语言技能的掌握,更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传授语言背后的文化知识,帮助学生提高与人沟通的能力。而这种不同恰恰决定了在当前英语教学中必须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因为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根据人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特征的教育。在我国当前的英语教学中,“应试教育”还普遍存在,“哑巴英语”、“中式英语”现象非常严重,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是在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将语言素质、文化素质、思想素质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掌握推进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需要的全面发展的英语人才。因此,实施素质教育是英语教学改革取得全面胜利的根本保证,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英语教学中素质教育的目标
英语教学不仅仅要教会学生语音、语法、词汇等方面的知识和听、说、读、写的语言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的素质,既包括语言的能力,又包括品格、文化、思维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英语学科的素质教育应以英语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突出语言素质、文化素质、思想素质的培养,共同促进英语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因此,教师的任务不再仅仅局限于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语言技能的培养,而要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品德和性格,提高文化素质,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从而得到全面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英语教学中素质教育的目标实施
1.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
教师作为素质教育的实施者,其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英语素质教育的成效。因此,素质教育给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名高素质的教师,首先应该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和高尚的品志、健康的思想情操、正确的政治方向及明确的教学目标。不仅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而且能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强烈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意识,培养爱岗敬业、关心他人、乐于奉献的优良品质用自己的言传身教传授给学生。
其次,教师应掌握本学科系统、全面的专业知识,并具有深厚的高层次知识储备和灵活的运用能力。英语教师必须具备英语语音、词汇、语义、语用方面的知识,具备较高的英语听、说、读、写、译技能,而且应非常熟悉目的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地理、历史、风俗习惯等文化背景知识。同时还要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说得地道,表达得流畅、清晰、准确、生动,这对课堂教学的效果起着关键作用。
同时,教师还必须具备较高的科研能力,教学和科研,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教学出题,科研求解。因此,英语教师要重视运用教育科学理论进行研究,揭示出规律性的东西,服务于教学。
2.培养学生的语言素质。
语言素质包括语言基础知识、听说读写的技能和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交际能力是当代学生应当具有的最重要的语言素质。语言知识是语言的构成规则,在使用语言时,除要遵循语言的构成规则外,还应遵循语言的使用规则。由此可见,交际能力便是语言的构成规则和语言的使用规则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的具体运用。
交际能力包括两个方面,即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语言能力主要指掌握语音、词汇、语法等规则体系,能辨别和造出合乎语法的句子,强调使用语言的准确性(accuracy)。语用能力包括社会语言能力,即席表达能力和话语能力,强调使用语言的流利性(fluency)和得体性(appropriateness)。
语言素质是学生掌握外语的最基本要求,是成功实施素质教育的保障,因此,教师应将其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上。
3.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
美国语言学家罗萨莉・马焦在其文章“Bias-Free Language: Some Guidelines”中谈道:“Culture shapes language and then language shapes culture.(语言既塑造文化,又被文化所塑造。)”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表达和传播的工具,文化体现在语言之中。离开了文化,语言也就失去了内容和意义。学习一门外语的过程,也是了解对象国文化背景知识的过程,掌握对象国文化背景知识的程度直接影响到一个人语言知识的使用能力,是能否得体地运用语言的前提。因此语言教学必须有文化内涵。如果只学语言而不学文化,就很难学好这门语言。
从英语学习中获得的文化知识不仅有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而且有利于英语自身的学习。因为交际能力的培养就是让学生在与对方的交流中,根据话题、语境、文化背景讲出得体、恰当的话。语言的得体性离不开文化知识,从阅读教学来讲,文化知识尤其是外国文化知识对阅读理解是至关重要的。影响阅读理解的两大因素:一是大脑对文字符号的感知程度与速度,二是阅读者的文化背景知识。如果一个人的文化背景知识比较丰富,那么他在阅读时理解的速度就比较快,程度也比较高。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教语言,而且要教文化,更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因素,尤其是中外文化的差异。在教学中介绍外国文化,包括政治、经济、教育、历史、文化、艺术、宗教等方面的知识,把文化作为一种显性的知识融于语言教学之中。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有选择地让学生观看一些有意义的英文电视、电影,更直观地感受英语国家的文化。文化的背景知识包罗万象,教师要利用周围一切可利用的条件,不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运用语言交流的氛围,为进一步培养学生全面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4.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
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与世界沟通的人才,培养出的人才将走向世界,与不同民族的人交往。思想素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有些人有很高的业务水平,但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道德修养很差。这些人不能算是真正的人才。他们有的忘恩负义、唯利是图,有的走上了犯罪道路,有的甚至成了民族的败类。这是我们过去强调应试教育而忽视思想教育的结果。在素质教育日益被重视的今天,在教学活动越来越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下,我们要把思想教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爱国家、爱人民的良好思想品德。同时使他们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神圣的历史责任感,有坚强的意志和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先进的观念和无私奉献精神。
四、改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1.注重学生能力和兴趣的培养。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全面发展。教学是一种双向活动,语言又是交际的工具。教师可以首先选择难度较低、趣味性强的材料,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知性。然后对学生进行阅读和听说方面的基本训练,纠正其发音,督促其模仿,以学生为主,大胆地进行语言实践;语言的趣味性,不在于其本身,而在于借助它去寻找乐趣:学生一旦受益于这种训练,就会对语言学习产生兴趣,同时这种兴趣也会转化为一种学习的自觉性。
2.增加第二课堂活动,作为第一课堂的补充。
除正常的课堂教学之外,还要开设第二课堂,如放英文电影、录像,组织英语演讲比赛、晨读、英语角等,设置课前五分钟的Duty Report,让学生用英语报告他们的所见所闻及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同时还可将学生的视线引向市场上的商品英文名称、英文广告、路标、警示牌等,引导学生通过好奇心来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
这些课外活动的意义在于巩固和提高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语言知识和技能。由于课外活动的内容不受大纲和教科书的制约,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都可以参加合适的活动,各得其所,同时还可以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接触英语和使用英语的机会。通过一系列的课内(第一课堂)、课外(第二课堂)、校内、校外的英语系列活动,形成一种立体交叉的英语攻势,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3.重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对教师来说,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十分重要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有其显著特点:一是能有效地增大课堂的容量,减少板书,使教师能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放在引导学生探究重点、难点问题上,讲深讲透所举例子,实现讲解的高效率;二是直观性强,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实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三是使一节课所学内容的小结更具有条理性,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以及关键的内容和方法。在英语教学中,文化背景知识介绍的内容量大,句法、词法、语法的分析说明较多,在课堂当中的发音纠正、口语讨论等都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来完成。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能真正做到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做到教为学服务,从而为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服务。
五、结语
总之,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需要学校、社会、家庭齐心合力,作为素质教育最重要的实施者,学校教育责无旁贷。英语教学必须适应社会需要,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坚定不移地推进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素质为目标的教学改革,培养出高素质的英语人才。
参考文献:
[1]桂依凡.高层次人才素质问题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7,6,(4):89-90.
篇10
一、“MS—EEPO有效教育”项目定位与实施内容。
(一)项目定位。
“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创造性思维拓展和实践操作能力训练”,这一定位表达了两个含义:(1)表明素质教育推进工作进入一个新的出发点。在已有成绩基础上,进一步将素质教育的探索推进到课堂教学领域。(2)明确课堂中推进素质教育最基本的要求,是学生创造性思维拓展和实践、操作能力训练。项目将探索以提高学习效率为基础,把课堂大部分活动和更多时间,集中于思维拓展训练和操作训练。
(二)实施内容。
必须保证具有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性,对推进课堂教学领域的素质教育起正面强化作用,保证具有较广泛的适应性,体现教育教学改革的未来发展,适应我区基础教育现实需求、现实情况和条件。必须保证具有可操作性,为中小学教师尤其是广大农村普通教师所接受并在课堂实践中运用。必须保证具有实效性,经受得住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的检验。经过分析论证,孟照彬教授所创立的“MS—EEP0有效教育”体系,最符合我们的需求。
1.该体系以“立足于国家视野和国际视野做大众教育”标准作为研发战略。既要研究出一套具有世界一流水平,又能让一般水平的普通教师、学生都能掌握的教育方法和学习方法。
2.以素质教育体系的创建作为基本目标。“MS—EEPO有效教育”体系直接把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即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实践力),作为自己的研究起点和终极目标。在这一体系中,任何知识的学习都是为促进创造力和实践力的发展,是进行学习方法、思维能力训练的手段与工具。
3.以教育实验为基本途径。在完成了对古今中外5种教学基本方式的理论综合后,孟照彬教授把我国长期纠缠不清的教育概念和理论框架暂时搁置,走上了一条与一般学者不同的研究道路。他深入中小学课堂十几年,不但对课堂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而且坚持10多年亲自给中小学生上课,根据从课堂实践中获得的素材,不断修正原有研究结果的偏差,从而提出了现在的教育理念、体系、概念和方式,并系统归纳了各种方式的操作流程和关键操作项。这种从实践中来的体系,已超越了一般的理论假说而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
4.以多套操作系统的相互整合为提高课堂有效性的手段。该体系强调:一套模式不能包治课堂教学“百病”,因而总结提炼了相互配套的四大方式(课型方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和备课方式,每一系列包含若干子方式)共计86个操作项目,从中可以通过排列组合方式演化出千万种教学变式。根据对这些方式掌握和熟练运用的种类、数量和程度,确定不同水平教师的能力等级与专业标准。
5.以教育管理改革(如考试与人才选拔标准、制度修订及提高学校专业化管理水平等)和教育文化创新作为保障课堂高效推进的可持续性手段。实施有效教育的必然结果,是根据新的课堂行为要求改变原有的教学管理方法、制度、标准和流程,进而扩展到学校管理的各个领域,最终实现新型学校常规管理的重建。重建后的学校常规,反过来又对开展有效教育的课堂教学工作给予制度和机制保障,而学校常规管理转型的联动效应,必然带来教育文化的区域革新。
这样一种思想、理论与操作相融合的体系,体现了教学改革的方向性、研究的先进性、实施的可操作性。此外,该体系在广西玉林市玉州区近8年的实验效果显著,展现了其可靠的实效性。
二、“MS—EEPO有效教育”项目可持续性的思考。
项目要求通过试点探索,把课堂教学的主要力量、主要时间和空间用于学生创造性思维拓展和实践操作能力训练的常规模式,显然意在撬动传统课堂最核心的部位——应试能力训练。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虽已是老生常谈,但现实的状况表明,素质教育还没有最终成为这块阵地的胜利者。为此,专家组分析了项目推进中的主要障碍,并对可持续实施的基本依据进行了归纳。
(一)两大思想障碍。
思想认识上的矛盾与冲突是推进课堂中素质教育的最大障碍。一是,国家历来强调,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二是,在践行时,难以把握住教学一线微观层面上知识传授与思维训练的关系,加上千百年来学校以传授知识为己任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使项目必然会受到来自不同认识不同观念的冲击。
方法论上的偏差也为项目实施造成极大阻碍。有一种观点认为,素质“教”不出来,只能“培养”出来。照此,要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教育者只能创设一些有利于促进思维发散、有利于人际情感和谐、有利于相互平等交流的教育环境,而在促进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创新等方面,则无法作为。因此,素质教育顺理成章地被排斥在课堂教学之外,十几年来始终在学校工作作战,无法在课堂教学这个核心阵地发挥作用。
(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认识与基本依据。
面对根深蒂固的传统习惯,要达到在教学中实现持续稳定地进行学生创造性培养的要求,需要在政策支持下,依靠科学的力量获得动力。
- 上一篇:人文主义教育基本特征
- 下一篇:财务风险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