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学科素养范文

时间:2023-11-13 17:50: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体育学科素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体育学科素养

篇1

关键词:小学体育;体育素养;教学策略

小学生正处于身体成长的关键时期,通过有效的体育教学来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培养正确品格是十分重要的。但在过往的教学中,我们认为仍缺少有效的教学手段,不利于学生体育素养的提高。因此,本文针对问题,探讨如何优化小学体育课堂提升小学体育素养。

一、树立正确的小学体育教学观念

体育观念的树立是小学体育教学开展的首要前提,但是从过往的教学工作来看,体育在小学教育阶段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其一在于应试教育背景下,主课课程繁重,很多主课教师为了先行完成教学任务,会占据体育课、美术课、音乐课等非主课的课程时间,使得学生原本应该进行体育学习的时间依旧投入于繁重的主课学习中。其二是体育课程的安排缺少一定的策略。当前大部分小学体育课容易成为学生的自由活动课,教师在带领学生们做了例行跑步后,就让学生自由解散了。那么,我们会发现解散后的学生大部分是没有进行体育活动的,要不是在操场上玩闹,要不就是干脆回到教室里学习或休息,使得原本课时已经比较少的体育课程达不到效果。对此,我们首先要求教师重视体育课程安排,树立正确的小学体育教学观念,通过科学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

例如,在体育课进行时,除了原本的例行跑步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进行体育运动,开展体育项目比拼。体育的项目是非常广泛的,能够满足小学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需求。比如针对五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让男孩们学习篮球运动,女孩们学习排球运动,那么集体运动的开展是能够很好地彰显体育的魅力的。同时体育项目本身具有十足的趣味性,教师通过引导能够帮助学生爱上体育活动,更主动地参与到体育学习当中。同时,这种体育兴趣的养成不仅仅存在于课堂上,它更多的是延续到学生的日常生活里。通过日常的体育运动,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

二、高度重视情感和心理健康教学

小学生的情感与心理教育也是小学教育阶段的重点内容。小学教育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维养成、认知养成的关键阶段,同时也是性格发育的关键阶段。那么,我们认为通过体育素养的培养是能够帮助学生进行正确情感和正确心理疏导的。从当前教育的要求来看,小学生性格养成要同时注重学生的知识水平、智力水平、意志力水平。而体育教学的特性能够通过体育运动来培养学生坚韧的意志,养成外向型性格,使学生在日后成长中面对困难勇于接受挑战,不退缩、不怯场。

例如,在教学中,面对一些体育项目,学生们容易出现差异性。同样的体育运动有的学生表现的很好,有的学生则差强人意。那么在面对不同学生的不同表现时,教师要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予鼓励,而表现效果不理想的学生给予安慰。此外,我們认为教师的安慰要注意技巧,以鼓励和相信为主,要让学生不是逃避,而是通过努力去取得好成绩。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到的该是引领者的作用,通过锻炼方法的引导、挫折心理的疏通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战胜困难,以此来形成坚忍不拔的体育素养。

三、体育合作游戏积极引导学生

团体合作类的体育游戏一直一来都是小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形式,且相关数据也曾表明,游戏是儿童教育最有效的方式。对此,体育教师教学的展开,要结合好游戏内容,通过团体合作类游戏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那么,我们认为,团体合作类体育游戏,除了对学生体育素养的提高外,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集体意识以及合作意识,符合当前教育改革下对素质教育的要求。

例如,在体育教学中存在着很多团体合作类的游戏,其内容并不一定要限制在体育项目中。体育教学首先是要让学生动起来,通过走出教室,活动身体来提高个人素质。那么团体运动可以是两人三足、老鹰捉小鸡、丢手绢等。这些游戏其实学生和老师都很熟悉,但是却少有一个班级的人一起参加的情况。对此,我们从游戏展开的效果来看,确实提高了班级内的凝聚力,改善了师生关系以及学生之间的关系,且学生们对待此类游戏是有着比较好的积极性的。此外,教师也可以在这些游戏中进行适当引导,让学生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认识到所谓的“个人英雄主义”未必适用于所有情况,完成好一件事更需要互帮互助,团结合作。教师通过这样的方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优化小学体育课堂提升小学体育素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树立正确的小学体育教学观念、高度重视情感和心理健康教学以及体育合作游戏积极引导学生等一系列方法来达到教学目的。意在从多个角度出发,针对体育学科的特性、小学生的特性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出体育教学优势,以此来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

参考文献

篇2

1.准确认识科教工作,科学定位学校发展,形成科教工作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学校明确提出了“科技教育特色学校”的创建目标,确立了“转变观念,学习提高;管理机制,科学有效;科研引路,以点带面;打造精品,形成品牌,努力实现科技教育一体化”的工作目标,以科技活动、学科渗透、社团活动、校本课程的研发四大板块为主阵地,努力做到全员、全程、全方位参与,形成了统一领导、责任到人的科学有效管理体制,延着“总结梳理——探索提高——彰显特色”的科技教育模式发展。

2.加大科教工作投入,营造科技教育氛围,构建科教工作持续发展的管理体系。

学校在科教工作的管理上,狠抓 “以人为本,加强科教队伍的建设及管理。优化条件,营造科技教育氛围。”的投入和管理,优化了科技教育工作的条件,营造了科技教育工作的氛围。

3.设置科技教育载体,探究科技教育策略,铺设科教工作持续发展的教育平台。

学科技教育工作需要载体,也需要平台。学校以科普教育为龙头,以课程改革为载体,在科技教育中,依托学校传统特色,发挥学校教育优势,力争在多学科、全方位渗透科普教育,创造性地开展科普活动,注重“四个结合”即1.科普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培养科普意识。2.科普教育与社团活动相结合,培养实践能力。3.科普教育与艺术教育、劳动教育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综合素质。4.科普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发挥科技示范校的辐射作用。

4.重视常规,落实科普教育工作。

(1)学校经常利用学校宣传栏、班级黑板报、校广播台等多种形式对全校师生进行科技教育,从而使科技意识深入人心,为学校科技教育的普及打下坚实的舆论基础。

(2)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科学创意主题活动、科普宣讲活动,通过活动大家不仅增长了见识,而且也在活动中提高了科技意识。

(3)与此同时,我们还认真组织训练,积极参加小哥白尼科普知识竞赛等各项科技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对科技方面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研究能力。

5.因地制宜,抓好各项目建设。

(1)在科普活动方面,每年都要举办学校科技节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有特色,学生喜欢,真正做到了人人参与。今年,学校组织了科技创新设计及科技小制作展评活动,科技小报比赛,科技黑板报评比等科技系列竞赛活动,学生的参赛率达到 100%。

(2)学校举行的各类科技比赛中,我们始终做到有布置、有发动、有评比、有表彰,从而使每次活动开展得富有成效,并力争年年有进步,年年有提高。

(3)由于大家齐心协力,学生科学探究兴趣浓厚,兴趣小组队伍不断壮大。我校科技项目在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篇3

关键词:高效;课堂;教育;语文;提高;素养

教育的职责,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社会培养各方面、各层次的人才,为家庭培养幸福生活的创造者,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服务。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努力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所谓高效课堂,顾名思义应该是指教学效率或效果相当高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高效课堂是克服应试教育,实施素质教育,讲究轻负担,低消耗,高效率,优质量;促进学生全体发展、全面发展、全程发展,在教学时间、教学任务、教学效果等三个要素方面有突破。

所谓语文素养,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中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换句话说,语文素养的内涵包含有必要的语文知识,丰富的语言积累,熟练的语言技能,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深厚的文化素养,高雅的言谈举止。因此,语文素养的内涵充分体现了语文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它是“以语文能力为核心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

在金水区“强化内涵发展提高办学品位”的理念下,我们学校扎扎实实的开展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努力打造高效课堂,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工作的重点,我们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扎实的校本教研为依托,以典型的课型研讨为抓手,聚焦课堂,探索促进学校课堂文化内涵式发展的有效策略。切实促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直以来,我都在认真思考,学校高效课堂的打造。作为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的我,应该如何从语文教学的层面,静下心来,深入的想一想,如何打造语文高效课堂,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素养,进而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实践证明,作为语文教师,对于高校课堂的理解与把握,更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更有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离不开语文课堂,更离不开高效的语文课堂的打造。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还是要回归最本质的课堂教学,离不开课前精心的准备,课中精彩的呈现,课后深入的研究与提升,下面就来谈一谈如何打造高效语文课堂,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打造高效语文课堂,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我做到了认真贯彻深化课堂教学“三环节”的研究,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语文课堂的实效性。增强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1、课前备课---要深要细。

教学就是生活,课前的设计有如准备做一盘菜,要把材料准备充分,要在心中酝酿好步骤。上课前,教师要深读课程标准、教材、教学设施、教学环境的教学资源,认真梳理、比较、分析,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取舍,要深读学生在心智起点、知识水平、基本经验等方面的已知和未知,结合学习主题,设计适合的问题和方法。同时使课程纲要、教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学生评价序列化、一致化,做到心中有数。在备课前教师一定要经过大量的阅读和准备,不单是写写教案那么简单,自己必须独立深入认真钻研。因此,每一节语文课,我都做到精心备课,不但会有感情的通读、多读课文本身,认真钻研教材,并对教材进行校本化实施开发,“钻进去”,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年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文特点、课后思考练习等,综合课文的教学内容。“跳出来”,站在学生的角度,依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文特点确定本课语言训练的内容,确定课文教学的重难点。做到认真了解本节课语文训练的重点,以及在本单元中,所体现的对学生进行的语文素养的训练的要点和重点。同时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学习的经验,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设施的客观条件,精心编写导学案,精心进行教学设计,认真做好上课前的一切准备工作。

2、课堂实践----要活要实。

高效的语文课堂,一定要了解学生读书、求知和情感的需要,重在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课中,教师要以促进学生理解知识、思维发展和生命成长作为教育教学的中心,把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作为关键,灵活处理教学设计、作业设计、教学评价等预设与生成的时机和方式,扎实遵循课型研讨的规律和学生心智需求,通过自我观察、实践、调整,注重生成。

高效的语文课堂,目标一定要明确,过程一定要紧凑,效果一定要良好。要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使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理解、欣赏与运用能力有了最大程度地发展和提高。使学生不仅增长了知识,培养了能力,而且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及对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让学生生命得到成长。

高效的语文课堂有好的课堂氛围。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要让课堂活起来”。在课堂上,我注重民主开放的课堂氛围,注重讲究营造教学气氛的艺术。良好的气氛应当是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它是创设高效语文课堂的前提。教师要满腔热忱地组织教学活动,做到情绪饱满,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富有激情,用教师的情绪、情感、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自主学习中享受学习的快乐。这样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激情,也只有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的激情,才能调动学生的储备,使学生在得到愉悦和满足的同时吸收了知识,开启了智力,陶冶了性情。一节好的语文课,应在人文氛围中展开,在人文关怀中进行,在人文体验中深化。

高效的语文课堂设计巧妙,思路新颖。在课堂上,我经常会在深挖教材,研究学情、教法的基础上,抓住教学时机,巧妙引导,将教学活动引向深入,像吸铁石一样,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拨动学生思维之弦,激起积极思维的层层浪花,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高涨的学习热情。例如:在教《安塞腰鼓》一文时,我借助课件让学生对安塞腰鼓有一个直观的了解,给学生设置情境,激发其想象力,帮助学生领会安塞腰鼓的艺术内涵。借助配乐朗诵用声音传达作品的情感,让学生真正感受腰鼓的铿锵激越、恢弘气势,引导学生进入作品并受到感染.,为深入理解课文扫除障碍。再如:在教学《负荆请罪》一文时,我首先播放历史电影片段,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故事情节中,让学生对蔺相如和廉颇这两个历史人物,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在通过品读、精读文章,让学生谈谈对人物的认识和理解,学生兴趣高涨,对“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意思和它的来源理解的十分透彻,最后又进行语文课本剧的准备、表演、与展示,极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高效的语文课堂是超越教材本身的语文课堂的学习。俗话说,生活的空间有多大,语文学习的空间就有多大。超越教材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从书本中积累文化知识,间接获得情感体验、生活体验等人生涵养的过程。用心与文本对话,用灵魂与文本对话,从而正确地引领学生在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漫游,并在其中自我发现、自我提升、自我成长。例如在学习《钱学森》之后,拓展学生阅读《华人十大科学家》、《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时代名人传记》等文章;学习《船长》等文本让学生走进雨果的世界,学习《陶校长的演讲》是学生充分体会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事迹,进而与陶行知进行更深层次的交流。阅读《陶行知文集》、《陶行知生平及其生活教育》、《先生》、《好读书》等文章,是学生阅读的空间超越所学课本的本身。而超越文本得语文课堂,使孩子的文学素养更厚实,使孩子的人文素养更沉实。

在教学中,努力做到让自己的每一节语文课有意义,扎扎实实。让学生学到知识,锻炼能力,产生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强烈需求,而且越来越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让自己的每一节语文课充实,有实效性。在课堂上有师生之间真实的情感、智慧、思维、能力的投入。语文课堂有其自身的价值的,有相互的讨论、有思维的碰撞,充分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提高。

3、课后研究----要深要精。

课后,教师要及时收集、梳理、分析课前与课中的相关信息,长期坚持进行教学反思、课例研究、课型研讨等校本教研活动,做到要深要精,最大限度促进学生理解知识、思维发展和生命发展。

总之,打造高效语文课堂,追求课堂教学艺术的完美与课堂教学的高效,应该是每一位教育者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我们要通过自己不断学习和实践,促使每一节课堂都是高效课堂,达到每一个教学教学过程和教育效果的最优化。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常言道:真实的精彩方能恒久地打动人心。“素质教育环境下的课堂教学,需要的是完整的人的教育。它的真正贡献不仅是让学生获得一种知识,还要让学生拥有一种精神,一种立场,一种态度,一种不懈的追求。”一节好的、高效的语文课,应把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让学生受益终生作为最高的追求。让语文课永远焕发青春的活力与真实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篇4

摘 要: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是新课程标准的根本理念。小学语文课堂学习不仅要传授给学生语文知识,而且要发挥好学科的作用,在字、词、句、章四个方面进行扎实的基础训练,让学生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获取并积累切实有用的语言材料。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规律;语文素养;提高

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师生应该共同努力。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正确引导和讲解,然后启发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教师不断选择运用,不断完善现有的教学方式,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及学生的素养。

一、结合语文教学实践活动进行课堂教学

学生形象思维比较强,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最好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让他们可以感受到在真实生活中学习语文的乐趣。学生在现实社会中,只有阅读和写作能力是不够的,如果将语文听力和口语技能融入学习实践中来,可以直接锻炼学生的听力和口语技能,使学生接受程度较高。而语文教学的许多内容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才更利于记忆,这比听老师的口语教学更有效。因此,要求学生善于独立收集信息,增强与外界的联系,对其提高语文能力有很大帮助。为了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乐趣,更多的是为了使其更好地学习语文,小学语文教应该提高语言应用能力,应该创造更多的教学方法,以各种形式向学生展示课堂的内容,可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让学生释放自己的热情,让学生在更加轻松的氛围中学习,使得学生学得开心、玩得尽兴。

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丰富学生课外知识

语文教学的主要阵地是课堂,课堂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场所。组织并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这些都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的追求。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的认知活动与情绪密切相关。在教学中,我积极调动学生以往的生活经验,找寻类似的生活体验,使学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进行更好的教学实践,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生活是一个大课堂,它的教育效果和教育意义远远大于我们的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应在教学内容上自觉地连接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活场景,那么教育的效果要比单纯说教的效果要好得多。

三、从“字”的学习上来说,要做到扎扎实实、循规蹈矩

在对字的理解中,要求学生把字带入句子中进行理解,理解作者的独创性。为了帮助学生了解“排出九文大钱”中的“排”字,上课时笔者特意带来了九元硬币。笔者说:“老师这里有九文大钱,谁来做一回孔乙己。在讲桌上‘排’出九文大钱?”一些学生上来后,一下把“九文大钱”反扣在桌子上,显然,他把“排”理解成了“拍”,一些学生把“排”做成了“摞”。练习几次后,学生才知道“排”原来是把钱依次撒出,在桌面上排成一行。一个“排”字生动地显示了孔乙己的穷而炫富的神情,也表现了其诚实迂腐的性格。

四、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创新的精神

新课标中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上与学生交朋友,在课堂上做到善良、温柔,多与学生交流沟通,让学生感到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使学生尊重你,爱你,学生就会向你敞开心扉,表达自己的观点。有批评就会有创新,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培养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五、精心设计活动,注重过程和评价

全面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并提出一些学习活动的需求,强调要注重过程。语文课程标准目标系统引入了这一过程,不仅需要教师重视学习活动的结果,更应关注学习过程。过程目标是一个隐藏的目标。每一次全面研究,学生必须经历一个学习的过程。因此,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安排显得尤为重要。一般情况下,每一个综合性的学习过程都应该提前一周或两周进行布置,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自主、合作、探究相关的课题。

参考文献:

[1]王瑞霞.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J].教育艺术,2010.

[2]许磊.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之我见[J].科学导报,2013.

[3]郭淑华.论如何把握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规[J].科学导报,2013.

[4]陈志鸿.重视教学评价激发学习热情[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2(12).

[5]曹俊奇.如何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J].读写算,2012.

篇5

 

我有幸参加了“**县小学高效课堂与骨干教师素质提升”培训班,觉得很荣幸,无疑,这是给了我们又一次学习和充实自己的机会。短暂的教师培训使我受益匪浅,感触颇多。一场场精彩的讲座,让我反思以往的那套不成熟的教学观念;一个个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使我的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非浅。

我们的培训在诙谐幽默的石教授的讲座中拉开了帷幕。石教授为我们讲解了很多实用的教学软件的使用方法。他还通过一些通俗易懂的小例子,让我们能更快的掌握软件,并能印象深刻。整个下午学员们个个聚精会神,竖起耳朵,认真听讲并记录。笑声此起彼伏,毫无困倦感。最后石教授更是慷慨地分享了适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软件。让我们都能收获满满。

第二天我们齐聚**教育集团。聆听了两位优秀教师分别带来的数学课和语文课。数学课上让我见识了教育技术的魅力,一块电子白板让学生更直观的观察物体和学习。叶老师的语文课让我感受了一节朴实却又扎实的语文课,即便是没有华丽的PPT,学生照样能听得津津有味。

在接下来两天,我们分别参观和学习了海宁文苑小学和余杭区实验小学。两所学校各具特色。文苑小学的何老师给我们分享了班主任工作经验,王洁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习作导航单》的微课程介绍。余杭实验小学是一所集现代与古典相融合的小学。整座学校看上去充满童话色彩,孩子们快乐阳光。该校更是编写了适合自己学生的阳光课程,打造阳光校园。带着满满的收获,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杭州。

培训的最后一天,也是我感触和印象最深的一天。孔晓玲教授为我们带来了题为《课堂教学方式转变路径探析》的精彩讲座。孔教授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生动形象地诠释了自己对教育的深刻领悟。同时也让我的教育观有了更大程度的转变。传统观念下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教育要求,已不能适应新课程“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教是为了最终达到不需要教,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教学不光是简单的传授知识,要重在教会学生掌握方法,学会学习,不能只让学生“学到什么”还让学生“学会学习”,学生掌握了方法,终身受用,可以自己获取知识,除了学习,还要注重启迪学生的智慧,善于给学生留白,留给学生充分的空间、时间,促使学生发挥他们充分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篇6

一种意外的收获改让我认识到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反思的教师。那是20多年前的事情了,我从乡下小学调到了县城小学教书,学校让我带一个班的班主任并任该班语文教师,学校校领导及各位老师对我所接班级三年级同学的评价是:散、乱、惯,当时我还真有点头疼。“散”学生没有组织纪律性,我行我素;“乱”不分课上,课下乱说、乱笑、乱打、乱闹;“惯”有一些不良习惯,上课吃东西,喝水,去厕所等。一个星期下来,我确实领悟到了这一点。今天他把鼻子碰出了血,明天他把头磕出了包,这哪里是来学习的,简直是一群天真烂漫的小顽童。看着他们调皮可爱的样子,弄得我哭笑不得。于是我下决心试着走进这个班级体并认真得进行语文教学,我是这样做的:①试着和学生交朋友,讲故事,谈心。②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克服困难。③试着培养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改掉不良习惯。④把学习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⑤取得一点一滴的成功,就给予表扬,鼓励,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一年过去了,我发现他们有了很大的变化。于是在教学中充分肯定他们的进步与发展,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为了使学生进一步发展,老师要不懈的努力。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教师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经常反思自己教学中的得与失去。通过这件事情我开始了自己学科教学的反思。

小学语文课标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教学通过读、听、说、思、演等语文实践活动,把课堂当作舞台,把课本当作剧本,师生共同参与学习,在学习中感悟内容、掌握知识、形成素养。但长期以来的语文教学重视了课堂的教学活动而忽视了学生课后的总结与反思,出现了双基掌握不扎实,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课后拓展落不到实处等很多教学问题。联系语文教学实际及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规律,在语文教学中创建了语文课记反思的学习方式,经过长期的摸索实践证明写“课记反思录”是学生巩固知识,发展能力的有效途径。那么如何做好语文课记反思呢,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体会如下:

1打破传统教学常规的教学模式,充分为学生创建自主学习的空间

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才观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分低能儿”被社会所遗弃,“会学习,会发展”的人才被青睐,这一变化对教育提出挑战,要求我们培养出来得人才必须具有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能力,所以我们必须打破传统教育常规,建立一套适合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教学方式。我们教育培养目标是培养会学习的人,培养创新人才。学生的有效参与是自主学习的表现,课记反思这一学习方式是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更广阔的自主学习空间,引导学生全员有效参与掌握学习策略,把每一课的学习经历通过各种活跃的思维方式,构建成知识网络,内化成语文素养。

2构建反思模式,搭建主动学习的平台

学生的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积极而富有个性的过程,是充满着学生思考、探究、反思的过程,教师必须把自己置于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地位,努力营造一种和谐而有序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与时间,通过各种有效手段为学生搭建起主动学习的平台。课记反思即是这样一座平台,学生可以在这个交流平台上自主而有序的构建知识,发挥想象,拓展视野。

语文课记反思录的一般模式:首先,归纳总结,积累反思。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必须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基于这一目标,要求学生对每篇课文中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整合内化积累。在这一版块中为学生设计了“我找到了他的朋友”、“我找到了他的对头”、“精彩别错过”、“这边风景独好”、“字词娱乐园”等多种趣味栏目,用以引导学生回顾整理知识,自主构建知识网络。

其次,发现问题,再现探究。有反思才会有疑问,有质疑才能促进更深层次的探究。这一环节以“我的困惑”为主题引导学生回头看,反思所经历的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学习中又产生的新问题,把这些问题及时记录反馈,师生再组织有效的探究活动解决疑难,从而促进学习,使语文的学习探究活动得到有效的延续和发展。

再次,理解内化,张扬个性。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特点,决定了他对学生精神的导航作用,在阅读中不能以学生理解作者的意愿为目的,而是引导学生对文本产生独特理解和感受,在获得作品意义的同时进行积极的内省和反思。为此设计了“我的名言”、“我心中的他”、“让我评一评”“给作者的一封信”等。学生与作者的心灵碰撞后产生各种独特感受,课堂时间限制了他们的个性张扬,用这种方式引导学生抒发内心感受,引领学生在对文本的自我解读中,感悟语言、感悟人生、张扬个性。

篇7

关键词:语文;小学;审美素养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曾说过:“世界上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也可以将这句名言理解为:“美无时不在,无处不有”。一提到“美”,大家可能第一时间会想到“绘画美”“舞蹈美”“音乐美”等,一提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途径,大家也可能第一时间会想到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领域的学科。毋庸置疑,这些艺术领域的“美”确实能给予人们一种美的享受,也能通过它们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但是除了艺术领域的美之外,我们的语文同样也能带给人们一种美的感受,也能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因此,本文就此粗浅谈一谈如何在语文课堂上提升小学生审美素养。

一、勾起学生对美的无意注意

无论是真理的发现还是美好事物的发现,它们都源于人们一开始的无意注意,诸如,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中魏格纳因为对病房墙壁上的地图的无意注意,而提出了关于大陆漂移的假说,并作出了题为《大陆与海洋的起源》的伟大演讲。那么,将这一假说发现的过程假借在审美素养的培养上,要在语文课堂上提升小学生的审美素养,首先要勾起学生对美的无意注意,如果学生对语文课堂毫无兴趣,那么他根本不会关注语文课堂上的任何事物,更不用提审美素养的提升。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尤其是导入环节采取不同形式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眼球,调动学生对语文课堂每个环节的关注度,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勾起他对语文课堂中美好事物的无意注意。例如,在讲授《题西林壁》这首诗时,教师可向学生展示庐山的壮美景象,为学生创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这样学生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庐山之中,投入到诗人笔下的《题西林壁》之中,去感受诗句之美。

二、转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

无意注意只能短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获得短暂的美的享受,然而这种短暂的欢愉并不能长时间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而要将审美意识永存在学生心中就必须将刚开始的无意注意转化成有意注意,换句话就是让学生养成一种自觉关注美好事物的习惯,只有在习惯的催使下,学生的审美素养才会大幅度提升。因此,为了很好完成“有意注意――无意注意”这个跳跃,教师要做的就是给予学生充足的观察和思考时间,切忌为了赶教学进度而减少学生对语文课堂中美好事物的观察和注意时间。

三、适当的教师点拨与交流

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生活,交流谈论都是一个可以让人快速成长的有效途径,通过与他人讨论,你会找出自己想法中的不足之处,并第一时间完善它,通过与他人交流,你会发现更多的“新天地”,然而审美素养的培养同样也需要交流,一个人故步自封的感受与欣赏提升不了自己审美素养,因为每个人的审美视角都是不一样的,而不同审美视角下的事物给人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例如: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二》中“你看到了……”内容,向大家呈现三幅图画,这三幅图画从不同角度看都可以看到不一样的风景,为了获得更多美的体验,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交流。除此之外,由于小学生认知水平的不足,教师要给予学生适当点拨,教给学生一些观察和欣赏的方法,一方面可避免学生因不会观察而丧失对语文的兴趣,另一方面适当点拨可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发展,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

素养。

四、给予表现与创造美的平台

无论是勾起学生的无意注意,还是将无意注意转化成有意注意,还是适当的教师点拨和交流都属于“欣赏美”的层面,但是对小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不应只停留在欣赏这一基本层面上,表现和创造美才是审美素养培养的最终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要做的是提供给学生大胆表现和创造美的平台,在亲身演绎过程中,学生会深刻发现自己与别人的差距,自己的作品c优秀作品的差距,只有通过这一平台,学生才会针对自身存在的不足去努力完善它,这一方面能提高学生对美的表现力和创造力,另一方面也会反过来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综上所述,审美素养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做的是给予学生充足的欣赏美的时间和空间,教给学生恰当的欣赏技巧,提供给学生表现和创造美的平台,根据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循序渐进地促进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优化;“效”力;素养;途径;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1-0267-02

英语课堂是实施英语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它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有效教学模式。它通过对学生进行全面听、说、读、写、译等技能训练,扎实英语基础知识和提升语言运用能力。近年来随着英语新课改的深入,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益成为一线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坚持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为学生继续学习奠定基础。[1]”那么怎样才能发挥英语课堂效力,全面提升综合素养?为此,笔者在教学中对构建初中英语高效课堂途径进行了科学探究,并获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优化教法,提高实效

(一)“艺”术导入营造氛围

导入环节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谚语称――“Well begun is half done.”(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运用得当,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启迪学生的思维,增强其参与的意识。经验表明,良好的导入能激趣并吸引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为知识的正迁移厚实铺垫。常见的导入法[2]有:以情激情,情感导入;就事论事,以事导入;巧妙设疑,悬念导入;图文并茂,图画导入;温故知新,以旧促新;陶冶情操,影音导入等。课堂教学的导入法多种多样,我们要根据课文和学生的不同特点,因地制宜地选择使用不同的导入法,但万变不离其宗: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启迪思维,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因此,课堂导入要有较强的针对性、趣味性和启发性。要注意营造出真实英语学习环境,形成“寓乐于教”和“寓学于乐”的氛围,做到既激活课堂又激发学生求知欲并提升课堂实效。

(二)“丰”富话题多措并举

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的主要并且有效的手段是围绕话题将所要学习的语境和情景展现出来。这样在具体的情景中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将某个话题定为中心,围绕着这个中心引入学习的语言项目,让学生们自由讨论、发挥自己的见解,这样可以锻炼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会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态度和情感,进而增加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英语口语水平,同时也提高了学生们掌握新的语言知识和表达的能力,这种教学方法是英语教学中常见的“话题法”教学。“丰”富话题内涵应合理运用策略[3]:

1.创造情景。在进行英语话题教学之前创设一个情景,让学生们通过具体的语言环境去感受课堂中讨论的主体和对话时所用句子的意思,只有多进行对话和交流,才能将目前多数学校进行英语教学中所缺少的口语锻炼进行增强。进行情景教育设计的方法:(1)通过对课堂环境和资源进行情景设计。(2)通过学校师资力量和学生自身资源进行情景模拟。(3)通过对教具进行合理的利用,并进行适当的情景创造。(4)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情景创设,多媒体具有超时空限制,将视觉效果和听觉效果相结合进行语境创造,这样可以让学生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5)可以利用图片和照片等进行小情景的设置。

2.“信息共享”策略。信息差是客观存在的。话题教学中,我们只需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学会共享学会共赢,在交流这分享中提升组织语言和进行对话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进行“多维互动”。在教学中增加学生通过语言进行交流的机会是多维互动的主要方式,这种方式是通过师生交流、同学间的互动来加强语言能力的运用和信息交流的机会,通过多维互动可以提高话题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效率。

4.增加兴趣策略。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三种方式有助于促进并保持学生学习兴趣:(1)竞赛法――“寓用于竞”。日常用语和情景对话等进行强化练习激起学生的好胜心理及表演欲望。(2)每周一歌――“寓学于歌”。这些歌曲旋律优美,学生在欣赏、演唱和才艺展示中足以怡情。(3)游戏法――“寓知于戏”。孩子们天玩,玩乐的时候情绪比较愉快、开心,调查显示在愉快的时候接受知识和学习印象比其他情绪时印象加深。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这种天性,让学生们在玩耍中学习,在学习中玩耍。这样双赢的方法,既能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教学质量和孩子们学习的效率。

二、增强效力提高效能

(一)明确目的关注活动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英语课堂活动要有明确的交流目的、真实的交流意义和具体的操作要求。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

因此,在教学设计上,我把学习、生活相结合作为指导原则,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生活,以引起他们的共鸣。常见的教学方法有:(1)调查法。(2)交际法。(3)任务教学法。(4)团队合作法等。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的每一知识环节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始终给学生一种新鲜感,那么学生就会学得轻松、自然。这些方法合理运用可有力激活课堂,使学生享受到创造的快乐和语言服务生活的乐趣。

(二)巧妙“设疑”激发思维

教学始于提问,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通过问答教师引导帮助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在英语教学中,课堂提问被应用于整个教学活动中,成为联系师生互动的纽带,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提问应做到:(1)把握时机,选择对象。(2)恰当提问及时交流。(3)给予思考,注意倾听。(4)求异思维延伸提问。(5)角度新颖,激发兴趣。(6)巧妙设疑,营造情境。(7)因人施问,难易适中。

学起于疑,有疑有进。疑,要有一定高度,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选择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学习探究的愉悦。

因此,教师教学时要针对当堂所教授的教学任务适当地进行提问,要灵活地提问,注意提问技巧和方式,备课时想好怎么问,问什么,什么时间问。通过提问的问题来配合教学任务,通过提问还可以测试学生对教学的接受情况,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所以,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设疑巧问,必能使我们的英语教学奏出最美妙的乐章。

(三)有效归纳深化功能

课堂归纳并不是课堂教学的结束语,它能激发思维,使学生对教学内容遐想联翩以求甚解或有所启迪而渐悟其理。总的来说,我认为课堂小结有以下功能:

1.提炼功能。课堂小结应该做好总结和概括,用最简单的语言总结主要知识,将重点内容与情景相结合,让学生们形象生动地记忆,将情景和英语知识联系到一起,形成记忆。

2.欣赏功能。通过老师的总结回顾,让学生温故知新,复习并制定新的学习目标,教师在总结回顾的时候让学生温故知新,通过复习教学知识,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充分利用多媒体如卡片、照片、音乐等形式,进行课堂小结,将抽象的语言和词汇具体和美化,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欣赏英语知识,体会课堂的独特艺术,爱上学习,喜欢英语,进而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向师性”,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3.激趣功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好的学习方法,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总之,教师进行课堂小结的时候,一定要透过现象看英语教学的本质,找到重点、抓住重点,通过激发学生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喜欢英语,了解英语,掌握语言技能和技巧。加强对教学内容的梳理和概括,升华教学内容,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发挥魅力,强化素养

提高课堂效益,教师除了需要具备宏观的视野,能够从整体上把握课堂教学的要素,还要具备微观的洞察力,能够从细小的现象中发现深层的问题;同时,教师还需要具备一定的人格魅力。要通过如下方式来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

1.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只有具备了丰富的知识和专业技能,才能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指导、因材施教,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帮助学生解决疑难,满足其强烈的求知欲,这样的老师才能得到学生更多的认可。

2.要负责任有担当。身为一名光荣的人们教师,要有非常高的责任感和责任心,只有负责任有担当,才能发挥自己的个人魅力,增加学生的喜爱,将“一切为了孩子”定为座右铭,做到以工作为中心,心中有学生、有责任。

3.要有幽默感。幽默是一种健康的品质,具有幽默感的人乐观、积极。幽默风趣的课堂教学在给学生愉悦的同时,也使学生印象深刻,并能从中受到启迪,悟出笑外之意。课堂教学语言的风趣幽默是教师综合素质的反映,体现和凝聚了教师高度的智慧和极高的审美内涵。课堂教学中的幽默感主要包括情节幽默、动作幽默、表情幽默、语言幽默、板书幽默等。

4.教师要平易近人,具有一定的亲和力。只有在教师与学生想出和谐融洽的时候,对学生的指导效用最能为其所接受。古语说:“亲其师,信其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一个期许的目光,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会在学生身上产生无可估量的效果。教师的亲和力是需要用心呵护的。亲和力其实对感情的投资,除了可以培养师生间的感情之外,更会获得学生优良表现、优异的教学成绩等更大的回报。种下一颗小种子,回报以参天大树,为什么不呢?

总之,教师只有深入钻研《英语课程标准》,领悟课标的精神,不断深化新课改,全力构建“优化教法,提高实效;增强效力,提升效能;发挥魅力,强化素养”的课堂,在教学中努力做到以话题为主线,巧妙挖掘教材,优化教法,增强课堂效能,才能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想象力和创造力等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才能培养和造就更多具有较高英语素养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篇9

小学语文课外活动语文素养随着新课标的深入实施和教学理念的逐步更新,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得以很大改观,但不可讳言的是僵化理解课外和课内的对立关系,不能够有效处理课外和课内的互补作用关系,“重课内教学,轻课外活动”的现象依然存在,削弱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干扰和阻碍了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因此,笔者就自己的教学体会,论述如何通过有效的课外活动来提高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以更好深化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更好服务于素质教育改革。

一、语文课外活动开展的意义

(一)激发兴趣,增强语文学习热情

语文教学由于内容、设备、人员和环境等种种因素的制约,语文课堂教学目前还无法摆脱程式化的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的调动。语文课外活动内容选择高度自由,形式更新鲜活泼,个人的爱好和特长可以得到更多的尊重和发挥。另外,语文课外读物具有趣味性和多样性,更加能吸引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对语文的学习有促进作用,也就更能够增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激起他们的求知欲。

(二)联系生活,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是思维和交际的基本工具、最重要的文化载体,涉及内容极为广泛。可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仍有许多实际问题解决不了,如学生的生活积累,人际交往的情感体验,个性化的发展,学生语文才情展示,多读多写的时间和空间问题,总而言之,很多的东西没有课外相关活动跟进、补充、拓展、升华,显然是不够的。而通过语文课外活动则能使学生多渠道、较迅速地接受各种新信息,获得语文知识运用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三)活跃思维,充实课余生活

由于旧的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和应试教育的干扰,语文教育中唯分数第一,对学生进行管、卡、压的现象还相当严重。学生的思想受到禁锢,学校生活缺乏生气,学生感到学校生活单调、枯燥,厌学情绪不断增长。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乐的课外活动,对于促进学生思想活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丰富课余生活,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语文课外活动的组织策略

(一)适度适量组织课外竞赛活动

小学生来争强好胜是普遍的心理特征,他们都很喜欢趣味性和互动性强的课外活动,教师可以根据近几日或较长久的课内教学需要,也可根据节日特点和时令需要,合理安排一些课外竞赛来强化他们的语文知识和素养。对于这种竞赛的内容,既可以是作文、书法、朗读等各种类型和内容的,也可以在周末、日常的放学后举办,要认真策划、灵活开展,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切忌把竞赛形式化、课堂教学化,而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从而能够更好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三顾茅庐》一文教学前布置读《三国演义》,教学后,组织课本剧表演赛,“三八节”组织诗朗诵送母亲,四季变化时,组织学生写观察日记和主题手抄报,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语文能力。

(二)结合课堂教学开展各种主题实践活动

小学语文最大特点是贴近生活、贴近现实,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本中的主题,做好相关的主题实践活动策划和实施工作,更好地吸引让学生对课本知识感兴趣,并在不断实践中培养自己的人文素养,从而让他们从小就养成知行合一的良好态度。比如,在学习《第一次抱母亲》一文后,笔者开展了以感恩和回馈爱心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仔细寻找自己父母、老师、同学在生活学习中给与自己的照顾和帮助开展系列语文课外活动,如给父母洗一次脚,给父母过一个生日,给老师一封信,给同学一个拥抱。活动中指导学生把活动经过和感悟都写出来,情感外化更好促进了互动。活动后,学生都表示自己更爱自己的父母老师了,对平时朋友之间小矛盾能够理解了,感恩之心油然而生。活动不仅营造了浓厚的情感氛围,学生不仅增强了强烈的情感体验,还在实践中提高了表达力和表现力。

(三)重点针对作文开展采风活动

对于小学生来说,写作是重要的,但又是难写、难学的。究其原因,就是小学生的社会阅历太浅,和社会接触过少。教师要鼓励、组织小学生开展课外采风活动,让他们在社会实践中感受到作文题材的丰富多彩、体裁的多种多样、内容的千变万化,从而让他们的各种真情实感得到激发,刺激他们的写作欲望和灵感。比如笔者曾经组织过一次“可爱的家乡”活动,让学生走进生活充分准备,让小学生从不同角度展示家乡的可爱。学生在实践中,或采访,或调查,或查文献,或拍照,或画画……有的人记录了家乡的自然风光,有的人记录了家乡的风俗习惯,有的人记录了家乡的风味小吃,有的人记录了家乡历史文化……最后班级出了一期专题手抄报在全校展出,反映很好。通过这种形式活动,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充满真情实感,无疑这种采风活动是一种非常好的作文训练形式和手段。

(四)以学生爱好为基础开展各种业余兴趣活动

小学生各种兴趣正处于培育期,这种爱好的培养不仅对于语文教学有益处,而且对他们的身心素质都有较大的提升作用。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爱好,深挖潜能,培养他们更多、更好的爱好。通过开展写作、朗诵、课本剧表演、书法、讲故事等课外兴趣活动,来满足学生的学习探究欲望。比如针对朗读这个大众的爱好来说,就可以组织开展朗读训练小组活动,将班级朗读水平较好的学生集中起来,给予有针对性指导,并吸纳更多的学生加入其中,全面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总之,语文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各位语文教师要想方设法使语文课外活动开展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有效服务课内教学。只要我们教师能满怀热情地组织、引导学生参与语文课外活动,就一定能为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10

当今用人单位需要的是高素质、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在校学习成绩优异不代表有就业能力、社会生存能力和职场上竞争能力。人们的思维能力、交际能力、组织能力等综合素质都需要通过口语交际能力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一流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个人立足社会和取得事业成就的万能钥匙。口语表达能力已成为决定学生就业,职场的可持续发展,更好地立足社会的关键条件之一,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既是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也是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但现阶段高职院校理工科普遍存在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差,口语教学起点低,发展慢的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职业学校口语表达教学效果,同时,也远远不能满足广大高职理工科学生对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强烈需求。如何有效地、有序地进行口语表达能力教学,提高高职学校理工科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成为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因此,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口语表达能力教学,加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讲话的表达效果。

一、高职理工科学生口语表达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第一,五年制高职理工科学生中,男生的比例占了绝大多数。女同学在说话、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方面,比男生有很多的优势。学校的演讲、朗读、主持人比赛等一系列活动中,理工科的男生显得声音较为沉闷,表情拘谨,理工科的女生也较为内敛羞涩,而文科的女生则声音洪亮、表达流畅、内容准确,仪态自然,往往成为亮点。

第二,人的个性也导致语言表达上明显存在差异。外向型的学生较容易适应新的环境,人缘关系也较随和,相对而言,容易交流;而个性较为内向的学生一般都不善于和别人交流,即使心里有话想诉说,如果你不问,他就不答。长久下去,就产生了一中自我封闭的心理。一说话就磕磕愣愣、语无伦次。

第三,由于每个学生所处的成长环境的不同,阅历、知识水平、人际交往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理工科的学生来自郊县的较多,口语表达很大程度上不如城市里长大的学生,在被提问或上台阐述自己的观点时,常常表现出口齿不清,思维混乱,面部紧张,手足无措的现象。

第四,教育因素也是差异性存在的一大原因。在中学时,那些性格开朗、家庭教育良好、成绩优异的学生往往得到老师的喜欢,获得锻炼的机会较多。相反,那些不善于表达、胆小、懦弱、成绩一般的学生几乎没有机会,而五年制的高职理工科学生往往属于后一类。缺少口语锻炼的结果就是缺少自信,封闭了自己的语言思维,担心被别人嘲笑,渐渐习惯了只当听众。而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弊端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的职场发展,而学生自己却没有意识到。

二、口语训练教学的教材现状及教师口语教学观念的偏差

第一,五年制高职教育是以初中毕业为起点,它包含了中职和高职两个学习阶段。高职教育应更注重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口语交际能力。目前高职口语的相关课程资源正在逐步完善,为口语教学克服随意性和附属性提供了一些条件。但教材上也存在着教学、训练时间分散、口语教学、训练内容不足等问题。教材中口语训练的分散安排使口语训练时间间隔过长,缺乏连续性,从而大大减弱了学生学习口语的兴趣。

第二,教学观念的陈旧落后。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师,大部分是师范学院的毕业生,他们较多地受普通中学语文教育的影响,对语文课的认识还放在阅读、写作上,而轻视了听和说,特别是说的教学。另外,由于高职教育更注重于专业的发展,语文仅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老师几乎没有参加教学研讨与进修深造的机会,新的教学观念没有得到及时补充,致使教育理念不能跟上职业教育的要求。部分语文教师仍强调传授知识,忽视培养能力;重视课堂教学,轻视实践训练;强调以教材内容为准,缺少与现实生活和专业知识的结合,往往形式大于内容,使得强调实践性的口语教学如同阅读一样教学,过多的注重了理论知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没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三、提高高职理工科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对策

(一)教学理念的更新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老师是教学的主体,处于绝对的掌控状态,而学生则完全是被控制的状态,个性被束缚,得不到张扬,一个个活生生的、富有特性的生命变成了不敢在众人面前说话的“附属品”。而现在我们必须认识 到:在课堂上,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的中心应该是学生,应让每一个学生的身心都能全面和谐地发展。因此要在教学中创造一种平等和谐的氛围,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设表达环境,扫除心理障碍,让学生从心里打消“怕”的念头,消除畏惧心理,使学生有一种无拘无束的感觉,变“一言堂”为“群言堂”。

(二)教学方法的更新

注重情境教学,将学校中各种各样的、有趣味的实践活动贯穿在口语交际教学中,鼓励学生置身其中,形成独特的开放式教学风格,学生学习口语交际的主动性就会被激发出来,在实际的场合情境中能学会如何自如的应对,把课堂的知识向能力转换。制定口语交际能力培训计划,使之具有一定的科学性。防止训练的随意性,真正使口语交际能力训练能够达到内容丰富、途径多样。要循序渐进,系统训练。从简单的读书开始,到脱稿说,即兴说,再到演讲练习等。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具体途径

1.坚持课前五分钟说话练习,每堂课的前五分钟,安排同学到讲台上,自然大方地讲述自己感兴趣的事,或者是时事热点。主题内容是同学自选的,所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能讲得中心明确,条理清晰,神态也自然大方。

2.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离不开读、写、听的训练,这是和语文学习过程紧密相连的,通过朗读,对于训练说话能力也有很大的作用。听的训练更为重要,要说好话,首先要“听”懂别人的话,分析别人的话,这样才能促进说话质量的提高。而写好作文,更有利于提高说话时的合理性、连续性、和完整性。

3.抓住一切机会,让学生开口说话。口语训练不能仅仅局限在在语文课堂上,必须充分利用一切课外的时间,与课内训练紧密配合。要创造氛围,造就说话的契机,设立适当的情景进行训练,通过开展多项活动,进行诗歌散文朗诵、演讲比赛、辩论赛等口语训练,拓宽学生说话的渠道。长久坚持,量的积累就会发生质的变化,他们也就会成了敢想敢说敢做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4.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训练。很多学生,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要帮助学生树立强烈的机遇观念,把每一次发言都当作是一次难得的锻炼自己的机会,建立起自信,同时也要向学生讲解口语表达的技巧,通过具体方法的指导,随着多次登台实践的锻炼和有意识的培养,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

总之,高职语文口语训练,以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为重点,以提高学生语言综合素质为目标,可以大大提高五年制高职理工科学生口语表达的条理性、扩展性和生动性,使他们的潜能得以发展,并具备健康的人格,以及较高的文化道德修养和工作能力,满足当今社会对综合性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成长为成功的社会人才。

参考文献:

[1]元文.福州中职学校语文口语训练探索[D].福建师范大学,2005.

[2]王英丽.高职语文口语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