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质量管理范文
时间:2023-03-15 14:32: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质量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信息系统;项目开发;质量;管理
项目这个词汇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它是指一组由起止日期的、相互协调的受控活动组成的独特过程,该过程应当达到包括时间,成本,质量等约束条件在内的规定要求的目标。项目具有时限性、唯一性和延续性的特点。质量管理是指是指包括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职责的确定,和在质量体系中通过譬如质量策划,质量保证,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促使管理职能得到体现的全部活动。项目质量管理指的是对某个确定的项目进行质量方面的管理,具体过程可以有检测,监察项目执行过程,确定质量标准并进行比对,使得项目结束时可以为顾客提供满意的产品服务。
2007年5月,笔者作为项目经理参与某市应急联动指挥系统的建设。为提高整个城市对突发实践快速响应处置能力,由当地市政府发起,经市公安局主持,特建设了该项目。项目业务范围包括110、122、119日常接处警业务及联合处置业务,其它联动单位入地震、人防、海事等联合处警业务。项目构成包括应急指挥调度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呼叫中心服务系统、网络工程、视频监控等,笔者公司负责是应急指挥业务系统,呼叫中心服务系统,是整个项目最为核心的与直接对应业务的部分。110,122,199日常接处业务,联合处警业务,联动单位联合处警业务都是笔者职务范围内的任务。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笔者针对本项目的特点,针对性地设计了其质量管理技术和措施。该项目其一特点业务范围广,参与的单位多;110,122,119由接警、处警、出警、反馈参与单位有100多个,其它联动单位16个,其业务规则各有不同;该项目其二特点是对稳定性、性能、并发性要求很高,不同一般的企业MIS系统,一个城市如果110,122,119停止工作,那么就出现民警无法接到110求救,119消防员无法接到火灾报警,其危害可想而知。
一、项目需求质量管理
该项目需求管理难点在于,其一,项目建设过程中,人员配合极性上需要他们高层领导给与督促,否则就会出现调研无人对应,有人对应也是敷衍了事的现象;其二,需求确认时无人签字,一个原因是由于害怕承担责任;另一个原因是业务处置规范化上,无明确的政策法规及相关经验参考。这样就造成需求调研、需求确认工作难度较大,可如果需求调研不清楚,需求无人确认,项目建设就会出现项目成果偏移实际需求,或者项目出现无效反工,严重影响建设成本,延期建设周期。对此特采用几种手段,提高项目需求管理质量。
(一)要求对方高层领导参与,通过项目委员会加强督促
针对需求管理上的难点,笔者向项目委员会反映,每次调研时通过客户方高层领导110处长及一个分管项目工作的副局长给与签字发文。主要目的是,针对具体模块,安排具体人员接待对应。这个效果比较明显,笔者拿到这份文件找到需求调研单位,客户看到文件上的副局长签字,十分积极配合。
(二)需求确认工作细化,引导客户理解
针对客户害怕签字,害怕承担责任的现象。笔者认为是因为他们对业务到底该怎么规范怎么建设心里没有底气。笔者采用:一、引导,将类似项目给与演示;二、采用界面模型,结合他们的理解和自己的设计,将其需求直观地反映下来,挖掘出直观需求及隐性需求,让客户更确认地理解。当深入了解后,一部分客户也敢于签字了。
(三)签字确认工作,由整个项目委员会及客户一同确认
针对无人签字的需求,笔者提交给项目委员会。一部分是他们强行要求需求调研对应人签字,一部分需求召开会议,经讨论后由委员会签字确认。
(四)需求变更管理
这也是该项目需求管理中一个难题,首先笔者制定需求变更处置流程。客户要项目委员会提交变更需求,对于小的需求变更,定期由笔者方技术人员帮客户整理,然后提交项目委员会;经过评审,再赋予实施;经测试、风险分析,再。
二、性能、并发性、稳定性、容灾性管理
这些是本项目另一个显著的特点。其难点在于:其一,如果一个重大火灾发生时,将会同一时刻有很多火警电话打入;同时还有110,122也要正常接警,系统要有较好并发处理能力和快速反映能力。其二,系统必须保证7×24小时全天稳定运作,停止工作1分钟都有可能造成重大事故,系统必须要很高的稳定性及容灾性。
(一)采用技术设计手段、技术专家会议评审、多种验证测试手段来保证项目质量
1. 设计手段,使系统在建设时,达到理论目标。对性能、并发量方面,系统在设计时,采用支持高性能、多并发量的模式。在业务系统服务器上,采用DOT REMOTING SingleCall机制,该机制可以支持多用户并发,并且每一次请求都是独立的,相互之间无影响。呼叫中心服务端,采用多线程机制,也要每一次请求独立,相互之间无影响。服务器采用双机机制,一能做到负荷均衡,二能做到故障热切换。
2. 专家评审,集思广义。笔者所在公司是一个上千人的软件公司,笔者将设计及性能指标做成议题。召开专家会议,将有类型经验的人集中到一起,评审方案。商讨验证测试指标和方法。
3. 多种验证手段,保证技术设计达到与其目标。笔者使用专业测试工具SilkPerformer来验证性能、并发量、稳定性、容灾性。按照业务预算,模拟50到300个用户登入,执行查询、接警、处警等操作,观察服务器内存、CPU使用情况,以观察其压力测试。在高压环境下,手工创建接警单,验证其并发性等。人为关闭服务,测试其容灾性、故障热切换能力。
系统上线后,还坚持在客户配合下,做一个月实地模拟演示。组织上百人不停地打电话,报警。按照实际业务运作模式,执行模拟演练测试,以保证项目质量。
以上是笔者针对本项目特点,做的质量管理过程。对于一个完整的项目质量管理过程,其远远不够。
(二)分析、引用、遵守公司CMMI5的质量管理体系
1. 使用VSS管理开发库、受控库、产品库。按照公司已建设的管理规范,将各种文档,需求调研记录,需求设计文档,界面设计文档,需求签字文档按规范入库。派专人管理文件版本登记,标识。另外对纸质文件,按照公司规定分门别类,交专人登记存放。
2. 代码规范,代码同级评审,上级评审制度。程序开发前,引用公司代码编写规范,定期有软件小组组长检测规范执行。代码坚持同级评审,小组组长评审制度,以降低软件出错率。
3. 软件测试体系。遵守公司测试计划,测试用例,测试实施,测试修改、验证、体系。
这些是笔者在项目中主要采用的质量管理过程。经过1年努力,2008年5月6号,110正式上线了。
2008年6月份,122,119其它联动单位也上线了。从上线到现在,系统未发生故障,在系统功能和系统性能稳定性上,都达到了预期要求。需求质量和性能稳定性质量及整个项目质量的管理发挥了很大作用。
所谓的项目质量管理,笔者认为其最为重要的就是结合项目本身的特点,针对性地把握好要点。一个典型的企业质量管理是由每一个独立的项目质量管理组成的,他们的质量管理水平总和是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真实体现。在本项目中,笔者指出针对性较强的需求管理,性能那个稳定性容灾性管理为笔者项目质量之首要,因其对其项目特点的理解。需求管理之难度,如果得不到解决,需求就不能清晰,项目目标就会偏移实际需要,项目可能就要失败。一个城市110如果停止10分钟,或者经常停止工作,其它方法做得再好,项目也不能称上成功。
同时笔者认为企业质量管理,他的侧重点在于整个企业项目的提高。其体现在标准化、可指导性、可监控性。笔者在该项目建设过程中引用很多公司CMMI5质量管理方法,可谓有标准可指导;在项目过程中,遵守一些规范也要求,受其监督,发现问题时有人给与对应,集中解决。另外笔者还认为IT项目企业,对其专家库知识库的建设,对企业项目的发展,项目质量的提高有很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蔚林巍.项目管理的最新进展[J].管理工程学报,2000(03).
[2]盛宝忠.质量经济发展战略的核心[J].质量管理,1994(11).
篇2
关键词:企业;研发项目;质量管理
1企业研发项目质量管理的意义
企业研发项目质量不仅直接影响项目本身的效益,其中的产出物质量将带入其后的生产运营中,对企业的产品、技术、效益、形象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企业研发项目不仅具有一般项目所共有的目的性、独特性、一次性、制约性,更具有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性。因此,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更应加强质量控制,通过质量投入来保证工作质量和产出物质量。
2企业研发项目管理的内容和方法
研发项目的质量是在研发过程中形成的,靠研发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的工作质量来保证。通过对项目的时间、成本、质量、风险等实行综合有效的控制,达到项目的期望值,不仅提高了客户的满意度,增加了市场竞争力,而且使企业在项目中的投入更加经济、高效,从而保证利润最大化。
一个研发项目的管理属于现代项目管理的范畴,其质量管理一般由质量计划、质量保障、质量控制、质量改进等系统组成。
2.1质量计划
质量计划的编制包括确认与项目有关的质量标准以及实现方式。将质量标准纳入项目设计是质量计划编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质量计划编制过程中,要重视项目可行性研究。因为可行性研究是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项目在技术上、经济上和生产布局上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并作出方案比较,从而选择最佳方案作为决策、设计的依据。使项目的质量要求和标准符合业主的意图,并与投资目标协调,使项目与所在地区环境相协调,为项目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创造良好的运行条件和环境。由此可见,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直接影响项目的决策质量和设计质量。
2.2质量保证
质量保证是以保证质量为目标,致力于对确保产品达到质量要求而提供信任的工作。质量保证包括对整体项目绩效进行预先的评估以确保项目能够满足相关的质量标准。质量保证过程不仅要对项目的最终结果负责,而且还要对整个项目过程承担质量责任。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建立质量保证体系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企业研发项目,质量保证应从项目内部管理做起,即促进项目团队合作、加强凝聚力,树立团队信心、激发成员创造性。其次,强调过程改善,进行过程评价,达到早期预防的目的。在评价过程中,可组织与项目有关、但不直接参与或对项目不负直接责任的专家,对项目进行评审,以期及早发现项目中的问题,防止和识别工作中的偏差和错误。
2.3质量控制
项目质量控制贯穿于项目实施的全过程,范围涉及质量形成的各个环节,其目的是确保项目质量能满足质量要求。质量控制就是监督项目的实施结果,将项目的结果与事先制定的质量标准进行比较,找出其存在的差距,并分析形成这一差距的原因。
质量控制包括监控特定的项目结果,确保它们遵循了相关质量标准,并寻找提高整体质量的途径。这个过程与质量管理所采用的工具和技术密切相关。质量控制应贯彻“预防为主”与“检验把关”相结合的原则,采取动态控制的方法和技术。
质量控制包括三点:一是对那些可能引起项目质量变化的因素进行控制(事前控制);二是对质量实际情况的监视、质量误差的确认和采取纠偏措施,以消除质量问题(事中控制);三是吸取经验教训,改进今后的质量管理工作(事后控制)。
加强过程控制,保证项目质量。过程控制是质量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只有保证研究过程的质量,才能确保最终研发项目的质量。对项目质量计划应监督实施,验证效果。检点放在对质量计划的监督检查上。检查部门要围绕质量计划对项目组进行监督和指导,项目负责人要经常对质量计划的落实情况进行符合性和有效性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项目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2.4质量改进
项目管理是开放的、连续的,为了提高过程的效果和效率,须持续改进过程,改进的目的是不断满足项目需求。项目质量改进的重点应该放在管理过程改进上。方法是:第一,建立清晰的、标准化的、系统的过程和指令,并且在项目组织内强制执行。使每个过程都能不断改进自己和相关活动的质量。第二,项目组织要经常进行自身评定、内部审核,并考虑所需的时间和资源。
每一项目都有接受和拒绝的可能,不被接受的工作需要重新进行。在企业中,这种返工会造成试验原材料的消耗,甚至使生产中断,因此更应慎之又慎,推行项目质量管理可使返工的工作大大减少。
3协调好项目成本、进度、质量之间的关系
企业开展研发项目的目的虽然是技术进步,但成功的标准仍然是以商业性的经济效益为主。因此应综合考虑项目的成本、进度、质量三要素。质量、进度、成本管理是整个项目管理的三大约束目标,只有将三者进行最佳的组合,才能实现社会效益与企业效益的统一,才能达到质量高、进度快、成本低的目标。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使之很好地统一起来,对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全面实现企业目标,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企业研发项目的质量成本是指研发项目生命周期内所有质量活动所发生的关联成本,也可理解为开展项目质量管理所需的开支。相应的,质量成本管理应注重体系建设、加强成本分析、不断优化结构、严格成本控制,以一定的质量成本形成良好的质量收益。
项目进度控制与质量控制、成本控制一样,是项目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实现项目管理目标的主要有效途径。项目进度的合理安排和有效控制,对保证项目的质量和成本有直接的影响,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而符合要求的进度,有利于控制成本和质量。
4结语
研发过程的质量是影响项目绩效的一个关键因素,提高研发项目质量获得的收益是非常显著的。它在保证研发项目成果质量的同时还将加快项目开发的进程,节约开发成本。高质量的研发过程是提高研发项目业绩的一个关键变量,研发活动的计划和决策的高风险性、研发收益评价的长期性、研发人员创造性协调的困难等特征,是研发项目进行质量管理困难的原因。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可充分发动研发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质量观和责任感,自觉地以工作质量确保项目质量,促使质量管理规范化、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化、制度化,促使质量管理工作向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卢向南,白思俊.项目计划与控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陈卫军,何有世.试论面向产品创新的质量成本控制[J].商业研究,2003,264.
[3]杨列勋.R&D项目评估研究综述[J].管理工程学报,2002,13.
篇3
目前,具备一定经营资质的种子企业,大都有了自己商品种子的品牌。“品牌”不单单是给自己经营的商品起个好听的名字,“品牌”的重要商业属性是该商品的高知名度和高信誉度,而支撑高知名度和高信誉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该品牌产品的高质量。通俗地说,质量是创造名优品牌的基本条件,没有高质量做保证,就绝不会有“品牌”的高知名度和高信誉度。因此,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灵魂。
企业全员高度的质量意识和企业高效运行的质量管理体系,是保证企业产品质量长期稳定的基础,也是创造企业名优“品牌”的前置条件。那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在企业设备、设施和技术条件不易被改变的条件下,如何保持和维护企业“品牌”的高知名度和高信誉度、使企业产品的市场份额逐渐扩大、使企业能够立于不败之地呢?首先,从企业领导到每一名员工都必须提高质量意识,摆正质量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战略位置,充分调动和发挥企业各级员工的主人翁精神和主观能动性,把质量意识与质量管理,作为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方针。不断提升企业商品种子质量的自我检测能力;提高企业商品种子质量的控制水平。
第一,要建立和完善切合实际的,贯穿于商品种子生产经营全过程的质量工作方针、管理制度及其运行程序。而且不能一劳永逸,必须随着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不断地改进和完善。这里所说的“全过程”,就种子生产而言,应该包括五个阶段,一是田间生产准备阶段,种子田的选择、隔离区设置、原种(亲本种子)管理和选用、生产人员培训、制定生产技术方案等。二是田间生产阶段,从播种到种子成熟收获,除执行常规农作物种植技术措施外,要在苗期去杂、花期去雄、收获期去除杂穗、脱水、脱粒等生产环节严格执行农作物种子生产技术规程的要求。三是工厂生产加工阶段,种子加工、精选、包衣、包装等。四是仓储运输、销售阶段;种子贮藏期间的防霉变、防虫等技术措施,运输期间的装、卸、押运、各类单据的签发等。五是售后服务阶段,跟踪问效、到生产田追踪种子质量等都要纳入质量管理全过程。在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制定严格的质量标准,并要把质量管理的责任落实到人头,形成环环相扣可追溯的质量管理链条。
第二,质量管理不是企业中某个部门的事,它应当建立在全员质量意识的基础之上。领导层的质量意识是正确决策的前提,中层干部和技术人员的质量意识是贯彻质量方针、策略的保证,普通员工的质量意识是质量工作的基础,三者相辅相成。从公司经理到仓库保管员、从生产一线人员到后勤保障人员、从质量管理部门到财务核算部门都要提高质量意识,参与质量管理。
第三,企业领导要重视对员工质量意识的教育培训,突出质量管理部门的作用,特别是突出一线质量检验人员的作用,严肃对待质量工作人员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质量管理责任一定要落实到岗位、人头,严肃责任的追究。
篇4
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质量管理从20世纪初的检验质量管理,发展到20世纪40年代以后,生产力进一步发展,使统计质量管理在企业中得到普遍应用。1961年费根堡姆出版《全面质量管理》一书,全面质量管理作为一种新的质量管理方法很快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及。
日本在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方面搞得热火朝天,无论是大企业还中小企业都积极开展,并设立戴明奖作为企业奋斗目标,使日本的产品质量普遍提高,从而提高了日本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也开展了一次学习日本全面质量管理的热潮,使企业对全面质量管理有了认识,但没有坚持下来,在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形式而忽略内容,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仅仅是因为需要获得ISO9001质量体系的认证,从而可以使企业获得进入市场上的敲门砖,而做一些虚假的质量记录等。这些都背离了全面质量管理的精神,使质量认证失去了应有的效力,也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同时,企业领导者的质量管理意识落后,对质量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认识不清,即使有真实的质量记录也仅是作为发放工人工资的依据。领导者对质量管理的态度直接影响到员工对质量管理工作的热情,导致使质量管理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我多年从事中小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对全面质量管理精神有进一步的认识。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有很多优势,中小企业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的方法开展质量管理工作,能使复杂问题简单化,减少形式的、重复文字的、无效的过程。让职工在开展质量工作中目的明确,方法简便易行,效果快捷,提高了职工参与质量工作的兴趣。
二、全面质量管理
(一)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强调的是三全一多样
企业开展质量管理工作要全员参与,产品生产的全过程都要进行,全企业各个部门参与,运用PDCA循环的方法开展质量管理工作,方式多种多样。
1.全员参与
企业从领导就要有质量意识,分管各个部门的每一个人都要参与,首先是教育培训,让每一个职工都意识到质量的重要性,然后普及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和运用工具,如因果图、对策表、排列图、控制图等,针对各个职工具体工作,向他们推荐相应的运用工具,使每一个职工都感到自己也有质量工作可以做,让职工感到自己的价值,提高职工管理自己、管理企业的积极性。开展工作由浅入深,逐步展开,调动企业每一个职工的积极性,让企业上下每一个人都关心质量,谈论质量,主动地从自己的工作中来把好质量关。对存在的问题自觉地开展质量活动,解决工作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只要企业全员参与,坚持不懈,质量管理工作一定会取得显著的成果。
2.产品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开展质量管理工作,要从产品生产全过程进行。产品从原材料采购、设计、下料、制造、检验、最终产品出厂以及到用户售后服务全过程都要开展质量管理工作,以保证质量工作的有效性。
3.全企业参与
企业各个部门都要开展质量管理工作。首先,各部门都要制定质量计划,确立质量目标,以改进自己或部门的工作质量为目的,提高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为目标。具体目标服从总体目标,个人目标服从部门目标,部门目标服从企业目标,企业最终达到预定的目标。企业不分高层、中层和基层都积极开展质量工作,下道工序是上道工序的用户,下道工序是上道工序的检验员,不合格的产品不接收。各部门相互督促,相互促进。
4、开展质量管理工作的方法多样化
开展质量工作的形式应多种多样,一条建议、一个计划、一个图表,只要有效都可以。一般开展质量管理的方法是PDCA循环。P是计划、D是执行、C是检查、A是总结,最重要的是A总结。通过总结,找出成功的经验,变成制度固定下来。存在问题可以作为下一个开展质量工作的题目,又进行下一个PDCA循环,不断地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二)领导者对质量管理的再认识
1.企业领导要树立质量意识,走质量效益型的道路
作为企业的领导者,要认识到质量是打开市场的钥匙,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坚持走质量效益道路,这些不完全是一句口号,而是成功企业的结晶。领导者常常因为忙于企业的其他业务而忽略了这一方面。对销售等方面的兴趣大于质量管理,这需要其自身来对质量管理有一个再认识。
2.领导者在质量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领导作用”在ISO9000的属于质量管理八项原则之一。首先,领导者是企业质量的方针目标的决策者,一个企业的质量方针目标,是由企业的最高领导层决定的。第二、领导者在质量管理过程中起着保证作用。没有领导者的支持和关注,质量管理并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第三、领导者的榜样作用。上行下效,领导者的质量意识、质量态度对企业职工的影响是很大的。因此,企业领导对质量的重视与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关键的少数”。企业的领导者应该参加当地质量协会举办的培训课程,学习了解到国际质量方面的新变化,充分认识到质量管理在自己企业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并在日常的工作中不要仅仅注意销售、财务等方面的情况,还要委任质量经理对质量情况进行控制。
(三)员工的流动性造成对员工质量培训的困难度加大
1.员工培训的现状
在中小企业中,员工因为薪金等原因有很大的流动性,这造成企业在员工的培训上并没有什么热情。因为,企业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培养出来的人才,很可能跳槽到竞争对手的企业中。企业对员工质量管理的培训很少,而且是应急试的,并没有针对员工的岗位、学历进行培训。员工对没有针对性的培训不感兴趣,因为他们不知道怎样与实际工作结合,这样即使企业下大力气培训了工人也不能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
2.建立QC质量小组
QC小组的建立应该遵循自愿结合,形式多样、方便灵活、易出成果的原则。在华大中可以根据工作的性质和内容,以车间为单位,以工人为主体的生产现场、施工现场的“现场型” QC小组。每个QC小组的人数一般以3―10人为好,由组内成员民主选举出小组长,该组长必须对全面质量管理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和推广的积极性。公司每年召开一次质量小组工组会议,表彰和奖励先进经验,不断把质量小组工作引向深入。
(四)质量管理必须同经济效益相结合
1.最佳质量成本的可实现性
琳达.格拉索普在《质量管理之路》一书中说:“质量之路是漫长的,不要期望一夜之间的突变,但是回报肯定会与努力成正比。”对小型企业来说也应该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但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企业不愿意再在这方面增加新的员工,增加新的员工就肯定会使企业的成本增加。但是我们可以在总的质量总成本中寻找的一个合适的质量成本。由于各个企业的具体情况纷繁复杂大不相同,即使是相近的企业质量成本总额也可能相差很远,但根据大量研究发现下面几组数据对大部分企业都有指导意义。
(1)在一般的企业里,质量成本的总额一般不超过销售总额的2%;
(2)在异常情况下,如高精度、高可靠性、高复杂性的情况下,质量成本总额可能超过销售总额的25%;
(3)如果把内部故障损失成本与外部故障损失成本统称为质量损失成本,那么在消费品工业中,质量损失成本一般是几倍于鉴定成本;
(4)预防成本一般不到全部质量成本的10%,普遍认为接近10%较好;
(5)质量损失成本的较理想比例是占质量成本总额的50%左右;
2.质量管理怎样同经济效益相结合
质量管理必须同企业的经济效益相结合,才能使企业的全体员工和领导者充分认识到质量管理在企业当中的重要地位。在以往的质量管理中,质量管理者常常用深奥的统计学数据来说明,质量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和为企业发展做出的贡献。但是,企业的高层领导者面对这些数据时并不能清晰的分析和判断。所以,质量成本分析可以通过使用企业中通用的语言,例如:财务语言等使高层管理者可以清楚的认识到质量工作对企业生存的重要性。质量管理是否成功的为企业做出贡献必须以经济效益为标准。通过实施质量管理企业的质量提高的同时经济效益也提高了,就证明质量管理的有效性;反之,质量管理如果没有给企业带来效益,那么就要对质量管理工作进行进一步的改善。
(五)政府应该为中小型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创造条件
1.中外各国在提高质量管理方面所进行的努力
美国质量学会的愿景是:“通过把质量作为全球首要关注的事情,作为企业的第一任务,以及作为个人的道德观,美国质量学会成为了一个平台,在这里为提升自己和改进世界而探求质量技术,质量观念和质量工具的人们聚集一堂。”美国质量学会囊括了包括中国在内的100多个国家,为质量管理的交流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平台。中国质量协会从2001年设置全国质量管理奖以来,全国有近300家境内外知名企业,申报了全国质量管理奖,先后有宝钢、海尔、联想、英特尔产品、玉柴等优秀企业荣获了全国质量管理奖,该奖项为广大企业树立了一个质量管理的榜样。
2.基层政府和相关机构应该积极采取措施提高企业质量管理的水平
针对当地中小型企业领导者质量管理水平普遍较低的现状,质量监督部门应该定期开培训班,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使他们领会到当今质量管理的趋势,并结合他们在实际工作中面对的实际问题进行解答。在当地也可以举办一些以类似“提高大众质量观,质量服务到身边”的主题活动,活动中,将采用深入社区、开展专题讲座、现场展示等形式。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来为企业提高质量管理营造良好的氛围。
(六)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是全面质量管理
1.实施ISO质量管理体系的情况
中小企业只是把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认证体系当做一种参与市场竞争时的砝码,没有认真履行其中的要求。ISO9001标准中4.2.4质量记录的控制中要求制定并保持质量记录,以提供质量管理体系符合要求和有效运行的证据。中小企业的质量记录虽然制定并要求保持记录,但是大都是为了应付通过质量认证才凭空编制的虚表。这是在质量认证中,有很多简单的事情被复杂化,使员工感到存在无效劳动,对质量工作失去兴趣,不利于质量工作的开展。
2.中小型企业应编制适合自身企业的质量体系
企业要编制适合自己的质量体系其原因在于领导者对ISO9001标准的认识不清,认为实施该标准的过程过于烦琐,自己的企业没有能力去执行该标准。小型企业具有自己独有的特点就是人员较少。在小企业别是管理人员少,管理的层次少,通常一人身兼多职。中小型企业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应该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特点建立一套高效、简单、实用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相对于1994版标准,2000版ISO9001标准的主要变化之一是减少了强制性的文件,表明标准更注重标准的实际效果,而不是用文件来约束组织。所以,在确保控制的原则下,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制定文件。
3.推行5S能使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有效实施
通过5S的有效贯彻可以帮助ISO9001质量管理标准进一步深入企业日常的质量管理活动。根据5S的观念,优质产品的质量始于生产现场,这就使抽象的数字失去了重要性,减小了企业在实现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时所遇到的障碍。工厂如果里没有积极贯彻5S的管理方法,就会使企业里十分混乱,例如华大公司的厂房里的工具摆放不对位造成工作时断时续产生不必要的损失。再如,新引进的先进机器由于管理不善,造成机器老化加速直至不能使用,严重影响了机器的使用寿命等等。总之,会使整个工厂显现了脏污与零乱的景象。
篇5
1.1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模拟
质量管理的目的是通过组织和流程,在企业付出最小成本的情况下,确保产品或服务达到内外顾客期望的目标,确保产品的开发、生产和服务过程是合理和正确的。在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时,应该把“过程”作为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单元,过程方法就是系统的识别和管理组织所应用的过程。
1.2公司质量管理体系
我公司是国内最早从事工业炸药生产的企业,是目前西北地区最大的民爆企业集团。拥有科研、生产、销售、爆破服务完整产业链。我公司拥有独立的技术研发中心,“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给公司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和科研环境。公司于2010年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实施成为提高企业基础管理的最有效的工具和举措。虚线方框中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流程,客户的要求是企业质量管理的目标,企业通过内部资源整合,明确管理责任,按照客户要求组织完成产品并对生产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改进,从而实现客户要求,为客户提品和服务。过程中的每个环节的文件和过程都是可控和有记录,这就实现了“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监督”的科学管理模式。
2质量管理体系对民爆企业的促进作用
2.1促进企业业绩提升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和运行,直接促使产品质量、顾客和员工的满意度大幅度提高,为企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人力和产品基础。在产品的产销量和营业额方面,基于质量管理体系的顺畅运行,各方面指标均在不断提高,新技术的工业化应用速度也在不断加强,产品研发项目在逐步增加,企业净利润逐年升。2013年,实施了一项2.2万吨乳化炸药生产线技术改造工作,申请了3项专利,客户满意度达95.6%,比2012年提高了2.56%,产品一次交验合格率达到99.95%,比2012年提高了0.65%。
2.2优化企业内部管理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使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逐步系统化和规范化,从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管理制度到作业指导书,责任明确,流程清晰,层次分明,使各项管理、经营、生产等活动有章可循。尤其是对生产车间的管理,有了更为标准化的操作指导文件,充分的保证了现场生产安全和产品质量。实现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据可查的管理作风,确保各项工作从落实、检查到考核都能够按照指导文件标准执行,使企业管理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2.3提升过程控制的力度
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要求对作业指导书和工艺规程的执行情况加大检查力度,实行指标分级考核,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在理化实验和计量分析方面,公司提供了大量的支持,同时加大了对计量器具和理化分析标准执行检查的力度。通过对关键过程的识别、确认和再确认,加强过程控制的细节管理。2013年公司炸药类产品过程中各类半成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9.96%。
2.4研发工作的规范管理
民爆企业属于高危的特殊行业,因此研发工作也有其特殊性。在研发的过程中,若无标准可依,防护措施不当,就会造成人员伤亡或破坏建筑物。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为产品研发提供了规范的执行标准和防范标准,大大增强了研发的安全系数。同时要求产品研发要与客户需求、市场需求以及生产水平有效的结合起来,使得各项质量管理环节形成良性的循环,也使得研发工作更具目标性,研发成果更适合企业的需求,降低研发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和其他负面影响。
2.5增强社会效益
通过内外宣传报道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扩大了公司的影响力,提高了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地位,顾客投诉率降低、人身伤害、火灾事故发生率为零,重伤事故为零,降低了安全风险,为社会的长治久安做出了贡献。
3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意义
篇6
【关键词】企业;质量管理;顾客满意度
0.引言
在竞争性市场中,一个企业所具有的能够持续地比其他企业更有效地向市场提品或服务,并获得赢利和自身发展的综合素质就是企业的竞争力。企业质量管理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之一。我国许多企业在硬件设施上比较相似,难以形成竞争优势,而在软件质量上,由于企业员工的素质差异等,存在一定的技术堡垒,成为如今企业竞争的焦点。通过质量管理改进不仅可以提高员工素质和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能重新构建出企业区别于其它行业和企业的竞争力。
1.质量管理概述
质量指产品或服务,满足规定或潜有需要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它既包括有形产品也包括无形产品;既包括产品内在的特性、也包括产品外在的特性。即包括了产品的适用性和符合性的全部内涵。质量管理(Quality management)指对确定和达到质量所必须的全总职能和活动的管理,其管理职能主要是负责质量方针政策的制订和实施等。
2.企业质量管理现状及主要问题
在思想上并没有真正形成顾客第一的观念。客户服务上存在一定的误区,例如重销售、重产品、重管理而轻服务;重口号而轻实践,还有些甚至认为客户服务仅仅是销售部门的任务。这些误区表明,许多企业并未真正在思想上形成顾客第一的观念,并未真正贯彻以客户为中性的服务理念。
没有建立标准化的服务流程。企业提供的每一项服务不应是孤立的和随机的行为,它应是一个系统的、标准化的服务过程。服务系统一方面要有合理的工作流程,另一方面要用现代的技术来保障工作流程的实现。缺乏客户期望管理与行为引导导致顾客流失率提高。因为人们往往不能充分认识到老顾客与新顾客的区别。确实,老顾客与新顾客同样都是顾客,企业均应以同样的热诚为其提供服务,但从较长时期来考察,就会很容易地发现,老顾客和新顾客对企业的价值是不同的。由“漏桶效应”可知,企业为了保住原有的营业额,必须从桶顶不断注入“新顾客”来补充流失的顾客。而每开发一个新客户的成本是挽留一个老客户的6倍。
3.提升质量管理水平的对策
3.1 领导层要抛弃传统服务观念
顾客满意经营是以顾客的满意为目标,企业的活动都应以这一目标为出发点。满意的顾客可能会保持较长时间作为本企业的顾客,可能向他人或潜在顾客传播本企业的正面信息,导致他们成为可能尝试本企业服务的顾客。企业应思考如何做才能让顾客满意。
识别服务失误,正确对待顾客的投诉和抱怨,顾客的投诉和抱怨对企业来说是一项宝贵的财富,但是不恰当处理就会引起顾客的不满。对待顾客投诉或者抱怨等,应鼓励顾客投诉。经过调查,只有27.20%的人会选择投诉来传递不满,12.60%的选择抱怨传递不满,而60.30%的被访者选择传话来传递自己的不满。
对客户的不满必须作出快速反应,因为客户的不满会通过向他人传话传出去,同时把对经营单位不利的消息传递出去。所以很多问题实际上是企业很难从顾客那儿得到的。为此,企业应鼓励顾客向企业投诉不满。
要了解顾客抱怨的内容和希望,总结经验、改进服务。作为企业应对顾客抱怨时首先要了解顾客抱怨的内容和其背后的希望是什么,并对其背后的希望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服务中存在的不足,针对顾客的不满积极寻找问题,解决问题,使消极的信息产生的不良后果减少到最低限度。以提高企业的质量管理。
3.2 完善服务支撑系统
必须加强内部管理流程优化,全面创新,提供全面的增值化服务。在营销界有一句耳熟能详的“规则”:不要老是向你的客户推销产品,要为他们创造价值。这对于综合企业的服务营销也同样适用,要在与客户合作过程中为其创造价值、提供增值服务。调查显示客户比较容易接受的企业服务是找信息。
必须建立科学的质量标准与质量规范。随着网络在人们生活中的日益普及,越来越多的客户选择网上了解企业信息,通过调查发现有53.60%的被访者会选择网上了解信息,企业服务可以增加后续服务,同时应该根据不同的客户需求提供服务。
3.3 以客户为中心提高服务人员服务水平
加强客户满意度研究,准确了解客户真实期望,同时比较各个阶段调查的不同表现,以确定需要改进的服务,持续改进顾客满意度经营战略,这样有利于提高企业的运作水平。因为没有改进的企业就会停止不前,继而是落后,只有持续改进才能是顾客满意度不断提高。
在现代市场营销观念指导下,企业应致力于为顾客提供尽可能满意的服务,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早就提出,企业的首要任务就是“创造顾客”。顾客的满意是和顾客判断那些产品和服务能够提供最大价值紧密相关的,顾客将从他们认为提供最高顾客让渡价值的企业购买商品和服务。顾客追求的是“顾客附加价值”最大的产品或服务。在市场消费需求越来越个性化的今天,服务也要随之个性化,否则企业就会处于被动的境地。企业不仅要进行产品市场细分,还应进行服务市场细分;不仅要“一对一”销售,还要“一对一”服务,向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因此,对客户进行细分,从而做到“量身”提供差异化的服务。
打造企业品牌,加强客户行为引导,注重信誉。调查显示,客户在选择企业服务时最关注的是信誉问题。品牌的形成离不开企业信誉度等的积累。大多数的顾客都希望企业服务的可靠性能提高,所以企业服务应该注重信誉的建设,提高企业在客户心目中的信誉度。
4.结论
行业的迅速发展以及企业之间竞争日益加剧,竞争的实质在于真正赢得顾客,在买方市场时代,顾客满意已经成为综合企业成功发展的重要因素,而要赢得顾客,就必须切实了解和掌握顾客对的满意程度,本文正是基于这种考虑对综合企业顾客满意度进行调查研究。笔者对此篇论文的研究重点主要在于顾客对企业的整体认知和对企业的评价,文章对于企业顾客满意度的分析还不全面,这篇论文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不论是理论支撑,还是可借鉴的研究分析都相对比较贫乏,可能文章会显得相对比较浅。在以后的进一步研究中,可以投入更多的资源研究,以得出更好的结论。
【参考文献】
篇7
有些企业或部门制定了太多的规章制度,但都流于形式,最终落到实处的不多。这样,再好的规章制度,再伟大的计划,都成了一堆废纸。对企业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制定了多少制度多少计划,而是做了多少事情。
企业如果强调质量,就要检查质量,不检查质量就是不重视质量,有制度就必须执行好。
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谈到企业自身的管理制度会影响到软件质量时,刘伟,我的采访对象,这个在软件界摸爬滚打了多年的资深行家告诉记者,就有这么一家软件企业,从一开始就默默地承受着自身管理制度带来的伤害。
刘伟告诉记者,这个公司在业界也算是小有名气。从开始靠两三条枪闯天下,到现在公司员工已经发展到100多人的规模,真可谓战绩赫赫。
在搞软件项目上,该公司干的活儿真的没话说。质量高,效率好,这为他们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同时也赢得了许多客户。于是,企业就慢慢发展,一直发展到今天100多人,拥有两层办公楼的企业。可公司长大了,他们的日子却一年不如一年了。最近,还有消息称这家企业将被别人兼并。
据刘伟介绍,其实,这家公司硬件十分良好,但是自身管理制度没有健全、完善,最终才导致今天落魄的局面。
这家公司也和别的公司一样,在发展的过程中,随着自身的壮大,也在建立自己的管理制度。像其他软件企业一样,内部的管理制度也都设有财务、人力资源等部门,甚至还具有国际CMM认证。但在许多方面,比如在软件项目的质量管理上缺乏必要的问责制度,同样也缺乏内部的评估制度、监督机制,从而导致没有在软件的第一个关口,就把好软件的质量关,使自身的信用受到了极大的打击。
软件作为一种特殊的智力产品,毫无疑问在管理上存在着很大的困难。这就要求企业本身要建立合理的问责制度。把责任,落实到个人。上面说到的这家公司,在问责制度上基本为零。在建设项目的时候,基本是公司主要领导带领一帮技术人员就开始进行项目的开发建设,而没有设立项目负责人,从而导致一旦项目出了问题,老总公务缠身,技术人员只管技术就成了各自的借口。
有时候,就算是设有项目负责人,一是负责人不懂项目管理,与技术人员沟通不畅,最后干脆采取不作为的管理。二是负责人太懂技术,不屑于与技术人员沟通,事事亲为,最后导致项目负责人形同虚设。
项目失败了,没法追究责任。俗话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但这种弱化责任或者规避责任的做法,极大地防碍了软件项目的质量。没有问责制度,就没有责任心,没有责任心也就谈不上尽力去做好工作。
此外,有的企业缺乏合理的监管制度也是一个问题。当然,上面提到的这家企业是没有建立监管制度的。现在的很多软件企业,其实也没有建立起合理的监管制度。相反他们觉得这是可有可无的。可事实并不像他们想的那样,缺乏监管的企业,在软件项目建设过程中,难免会犯一些自由主义的错误,而软件项目是一个集体项目,自由主义只能阻碍软件质量的提升。因此,企业内部设立监管是必需的。没有监管就会形成自由散漫,没有监管,企业就不会有好质量。
当然,在软件企业自身的管理制度的建设中,人的因素更是不可忽略的。要保证软件的质量,加强开发和管理团队人员在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中全面贯彻软件配置管理的认同感就十分必要了。
目前,我国软件业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许多软件企业已经从艰苦的创业阶段步入到快速成长期。而在成长的过程中,像上述企业的问题或多或少都在困扰着绝大多数的软件企业。一个个曾在发展过程中一度被放置一边,没有察觉或者没来得及解决的“小问题”,已经逐渐演变成妨碍企业自身进一步发展的绊脚石。很多软件企业的高层领导已经感受到,企业管理问题已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于是,很多企业老总逐渐把目光转向建设和完善企业自身的管理制度上来。
篇8
关键词:电力企业;物资质量管理;监控
引言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电力,与此同时电力也是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重要保障。在某些方面,电力企业的整体实力已经成为国家或者地区电气化及发达程度的重要衡量标准。质量精良的电力物资才能够使得电力企业安全运行,所以,对电力企业物资质量的管理和监控进行进一步的加强,才能够使得电力企业的系统进行安全的运行。
一、电力企业物资质量管理及其监控的重要性
电力工程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便是电力企业的物资质量管理,同时它也是建设电力企业前期工程的重要先决条件。一般来说,一个项目建设成本的六成以上都消耗在电力企业的物资方面。所以,物资质量管理工作的认真完成能够极大的提高电力企业工程项目的建设水平并且有效促进相关技术的提升。
质量监控是物资管理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它能够有效保障电力企业能够顺利建设各项工程项目。所以,加强对电力企业的物资质量监控,这样才能够进一步改善电力企业建设项目所需要的技术指标并且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电力企业的物资管理体系主要是对物资流通过程中出现的要素进行有效的组织协调并且进行管理和监控,进而能够达到用最少的物资消耗成本去得到最大的项目经济效益的目标。一般来说,电力企业所需要的物资总会跟着最新的技术和设备进行不断的更新换代而出现不同的变化,如此便导致了电力物资的管理和监控变得更加的困难。所以,提高物资质量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便是保障电力企业的物资供应、加快电力企业的资金周转运行。
二、加强电力企业的物资质量管理及其监控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电力企业的物资质量管理及其监控
每个阶段的物资质量管理工作对电力企业来说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要加强对物资质量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进行三次有效的监控。
1.监控物资的事前质量。在实施过程中,事前监控便是在物资管理实施前进行的物资质量管理。其中的重中之重便是做好物资管理之前的准备工作,并且将此工作实施于整个工程项目的所有过程当中。事前质量监控的主要内容有:(1)物资准备。主要是严格的检查和监控在建设工程项目的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设备、原材料和相关硬件的质量;严格检查在企业的工程项目进行的过程中所使用的设备及装置,特别是对其使用性能及技术所需要的指标,并准备物资质量的检测工具、装置及其质量监控的设备。了解并且熟悉电力企业工程项目建设中的需求方案和相关装置的技术指标、有关资料、样品等内容;并对企业项目的技术和经济条件进行调查和分析,确保物资质量管理的实施计划和质量监控措施,进而对验收标准、计量方式和物资的质量监控进行有效的确定。
2.监控物资的事中质量。事中质量监控就是在电力企业的物资质量管理中进行质量管理和监控。一般来说,电力企业供电的效率和质量便是全面控制事中质量的重点。这其中,对物资质量管理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便是合同的束约,同时合同也是质量管理和监控的重要根据。电力企业在管理监控中,合同上必须对各个供电商所应该担当的责任进行相关的明确,并且明确的界定检验方法、检查手段和处理结果等。
3.监控物资的事后质量。进行质量检验、货物验收和质量评定时物资事后监控的重点。在这过程中,应该严格的检查和试验相关的装置设备,从而确保设备性能的完好并且符合相关指标的要求。严格的把关相关电力企业设备的质量进而使得其能够在投运之后完美运行,在把关的过程中,应该查看设备的质量指标是否能够达到之前预期的要求,从而使得电力系统安全有效的运行。
(二)集中化管理电力企业物资
提高电力企业资金的有效利用效率并且节省不必要的花销的有效举措便是物资集中管理的推行。电力企业物资集中化管理的实行,能够使得电力企业的物资管理部门便利的保管物资,并且及时了解物资的缺失,对物资进行及时的采购和验收,计划别且精确的使用物资,同时便于回收和管理物资,对物资的采购渠道进行整合,对物资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责进行强化,及时分析提供有效、准确的物资信息,更加有利于电力企业的管理层随时对企业的各类物资设备损坏规律进行了解并且大体调控财务成本消耗,进而为企业制定出更为合理的成本消耗额度和预算。
(三)采用信息化的手段进行科学管理
因为物资管理系统其自身的复杂和繁琐性,其所包括众多的物资种类,要提高物资管理工作的水平就应该规范物资管理体系,使得其系统化并且适应当今的网络发展,以信息化为手段,把电力企业物资的计划、采购、配送及供应等管理系统逐渐网络化,对其实行有效的监控并且全过程进行管理。采用最新的科学技术管理手段达到对企业内部管理信息渠道快速疏通的目的。
(四)对物资业务内控风险管理进行加强
通过开展合法依照规矩的宣讲教育去提高企业的风险意识,并且使得员工对风险的防范意识得到提高,在全面创先的进程中,急需企业员工加强风险意识,建立以物资风险管理为核心的管理体系,对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防范和化解,防止企业员工因为不遵守相关法律规章制度而给供电企业或者其个人带来相关风险,从而确保供电企业能够平稳健康的发展。
(五)企业所有职能部门机构同心协力
电力企业建设项目所需要的物资不仅仅依赖于企业的物资管理部门,同时
也需要公司其他相关部门的全力配合,有机的对企业物资相关人员、部门与企业建设所需物资进行整合,在企业内部形成有效的机构与制度,这样才能够使得物资采购管理及其监控工作顺利的进行。企业组织机构图如下所示。
三、结束语
言而总之,电力企业物资质量管理及其监控是电力企业工作的重要部分,在电力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应该在思想上对其更加重视使得每个企业人员都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法律意识、避免相关的风险,并且在行为上认真对物资进行质量管理和监控,进而提高企业的管理监控水平,使得供货商感到满意,保证电力系统能够安全有效的运行,使得电力企业平稳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于雅雄.电力企业物资质量与可靠性管理探析[J].机电信息2012,8(2):22-26.
[2]金翔.关于电力企业物资管理的几点思考[J].商场现代化2013,2(11):23-26.
篇9
【关键词】:质量管理体系;环境保护法;关系;影响
2015版质量管理体系已实施近两年时间,其范围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制造企业质量意识提高和管理深入推行,逐步将经营管理理念及方法整合至企业管理活动的方方面面。而企业环保工作在国家及当地政府的主导下也欲显重要,同时暴露出环保工作思路与管理方法的不足。主要表现在:1.质量体系与环保体系整合优化不融洽;2.环保工作流程梳理不清晰;3.环保控制过程资源配备困惑。本文详细介绍质量管理在环保工作的影响与关系,探讨环保质量管理整合思路与方法。
1、 质量管理与环保管理关系
1.随着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全面环境治理的深度开展,制造企业环境管理工作已上升到一个崭新高度。与此同时,2015年新环境保护法的实施将企业环保管理工作带入由粗放式转变为精细化管理通道。恰逢时节,2015版环境、质量管理体系的转版、实施为企业环保管理工作思路及控制方法带来新的转机。两者密不可分,又独具特色。
2.环保管理工作更注重家、地方及各行业的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要求,重心在于围绕满足法律法规及行业要求而开展,并由当地环保行政部门主导的各项工作活动。质量管理则更注重满足顾客要求,重心在于持续改进企业自身经营环境及证明企业自身声誉,由企业组织内部自发主导的各项工作活动,两者虽工作重心及主导主体不同,但从企业长久稳定发展而言,具有相同的发展愿景及使命,那就是环境和质量管理都是为企业持续稳定经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2、 环保质量管理工作开展的新视角
2.1纵向引领企业精细化前行的质量管理
中国制造逐步演变为中国智造过程也是质量管理体系在制造实体企业发挥举足轻重的时段。质量管理体系在国内推行的十几年历程中,逐渐由国际标准特点摸索出适合中国企业使用的中国特色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方式,并且近几年国家标准组织成员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的身影。
国内制造企业需要过硬的产品才能达到顾客满意,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还需要有更好产品和服务体验才能使顾客满意,以此确保自身的市场份额地位。这就促使企业不断的运用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引领面对当前内外部环境形势,找到合适的定位。其次,新版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企业组织运营采用风险思维与过程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将质量管理导入企业内部经营各环节。具体如从高层企业管理层制定符合战略的质量方针,制定适宜的质量目标,全员参与一致达成。在此基础上合理规划企业生产过程流程、分工明确的职责权限,策划体系及产品实现的各种风险措施及变更应变措施。配备相应的软硬件支持,保证设备设施满足生产所需,人员具备胜任岗位条件,相应的文件化信息满足并证明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及持续改进。最后,万事俱备,企业就可以进行到产品设计开发、生产及交付付款沟通阶段。在生产出满意产品同时,企业定期严谨的进行质量管理体系及产品监视测量、绩效评价,以此获取更好的改进。综上所述,质量管理如一条主线纵向贯穿于企业顶层策划、运行风险决策、生产质量控制及企业稳定运行持续改进的整个过程。
2.2横向渗透企业规范守法的环保管理
大中企业的环保管理工作不论从环保资金投入,还是环保专业技术人员配置,都较从前有明显的改善,这得益于国家推行的环保倒逼式环保管控。没有符合环保生产设施及运行条件的现场,企业寸步难行,等待的只能是停产或者就地关闭。正因如此,在当地环保行政部门主导开展的各项“净水”“大气治理”“净土”行动中效果显著,其工作开展势如劈竹,在新环保法及配套管理办法实施后的短短近两年内将全国环境治理工作推到全企业、全民参与的心中。
规范、守法的环保管理需要坚实的资金支持,如果不能投入相当的人力、物资、设备设施等软硬件支持就不能保证企业自身废水废气及危废等污染物的合理治理及监测保障,就不能支撑企业环保治理规范守法。这也正是小企业、小作坊式制造企业痛楚之所在,本次讨论姑且先不探讨此方面议题。
制造企业内部的环保管理如一张细密的网分布在企业生产现场每个细节。首先,企业新建同时要开展环评,随后进行三同时的环保治理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施工,在试生产阶段随即投产使用,并完成建设项目竣工环境验收事项。其次,企业生产运营过程,更是识别适用的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要求,以此渗透企业生产运行控制,及现场污染物治理准则进行不断的技术改进、设备/材料更新及产品创新。最后,在当地环保行政部门开展线上污染物信息网上申报、危险废物信息平台、废水废气在线实时检测及各种网络化环保工作导入与督查;线下开展中央、地方级现场检查,当地环保行政部门的片区双网格化管理,污染物定期监测、环境治理设施运维及处置等现场工作活动。所以企业内部不论是正常运行的各项规章制度、设备及人员保障,还是生产变更引起的环保措施策划与落实,都已渗透进制造企业每一个细胞。
3、质量管理在环保工作中的几点影响
3.1理解组织内外部环境为企业提供定位坐标
新版质量管理体系新增条款4.1“理解组织及其环境”要求企业考虑包括外部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因素,内部组织构架、管理模式等方面因素。制造企业通过分析、决策自身内外部环境有助于确定自身市场定位。环保工作正确决策及风险应对同样离不开外部社会、政治及经济分析以确定遵循的法律法规及当地环保形势,通过组织内部环保组织构架、产品/规模、管理模式的特点量身裁定适宜的环保资金投入、人员配备。可见,质量管理内外部的综合分析,有助于企业在目前形势下及当地环保行政部门的指引下找到自身的环保工作定位坐标,为企业稳定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3.2质量管理工具为环保运行控制厘清思路
质量管理中的2个重要工具包括过程方法与PDCA循环,这两个核心工具不仅适用于整理管理体系,在环保管理工作中同样适用并能为企业带来高效工作效率。过程方法的输入输出将要求与预期结果之间的做了严密的策划、实施及控制,确保在环保管理目标能够得到预期的结果,实现企业环保工作连续、有效、稳定开展。而PDCA循环的模式,不仅为环保行政部门积极采纳使用,而且制造企业内部通过PDCA循环模式不断谋求创新,制定具体策划方案、付诸于行动、检测各项活动进展及效果为下一次活动提供改进措施。从而使得环保管理工作不断螺旋上升,达到环保行政部门及企业自身期望的环保管理状态。
3.3质量支持和资源过程同样适用于环保工作开展
企业应根据经营范围和自身能力确定运行所需的支持和Y源。资源无外乎包括目前已有的包括机械设备、人力资源、材料、基础设施及信息等软硬件资源。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资源永远都是有限的,企业不可能为满足环保需求无限制的提供资源。质量管理中的资源提供需要根据自身能力评审资源现有制约就为环保资源配备提供方向。首先应该对需要什么资源和确保资源提供作出综合决策以确定该资源是否获得,比如专项环保设施、监事和测量设备等。其次,企业自身经济能力和资源稀缺约束等情况确定能否得到,比如,先进的环保技术、污染物合作供方及特定的信息技术等。然后,寻找外部相关方确定能否获得资源以满足环保要求,比如环保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等。因此质量管理支持和资源的规范和提供为环保工作的稳定运行提供同样资源保障与支持。
新版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中形成文件信息的要求,将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完整、连续体现出现,不仅企业自身的符合体系要求,并且对顾客及社会也得到了有效声明。文件化信息也为企业环保工作稳定运行及向相关方证明其符合法律法规要求提供了强力支持。企业的各类文件、运行记录、影像资料不仅是组织内部环保运行的足迹,也是环保督察人员必须获取证据的重要途径之一。
4、 质量管理与环保管理工作相辅相成
通过以上分析与探讨,可见,制造企业质量管理为环保管理提供稳定运行的必要条件,质量管理思路与方法(基于风险意识思维、过程方法、PDCA循环)将环保管理工作梳理的更加精细化、科学化。稳定的质量管理为企业创造明显的价值,良好的环保管理为企业创造隐形的价值。因为没有良好的环保管理,企业经营及质量管理无从谈起,但是缺少卓越的质量管理,制造企业环保管理资源将得不到保证,显得寡淡无味。因此,环保质量管理密不可分、相辅相成。
综述,质量管理为企业环保工作开辟出有效的工作思路,提供有力的资源保障;横向的、看似网状无序的环保管理事项引用质量管理纵向管理主线模式,将环保管理工作编织成立体、井然有序的管理体系。总之,环保质量管理工作在今后制造企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需要企业投入更多精力将质量管理与环保管理工作进行更深入的融合、措施落地,达到环保质量管理体系卓越、科学。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产品质量;质量涵义;质量控制;具体实施
在日益完善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许多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发展壮大,在同行业中脱颖而出,甚至创造出了国内乃至世界范围内的知名品牌,这些企业的成功除了企业自身行业特性、决策层的睿智等原因外,一个不容忽视的关键问题在于企业对自身所提品或服务质量极为重要,并在公司运营过程中严格控制,走出一条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的竞争之路。
一、产品质量的涵义及表现形式
何谓产品质量?在社会生产发展的不同阶段,人对其认识的深度不同。在我国传统的经济体制下,由于企业的生产活动完全是按指令性计划进行的,产品由国家统购包销,企业与市场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人们对产品质量的认识就只能限于产品实体本身,即产品实体所具有的性能和使用寿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企业成为市场竞争主体,其产品必须面向市场、面向用户。这样以来,产品要想能够顺利地销售出去。在品种、规格对路的情况下,不仅要求产品的性能好,使用寿命长,而且要求产品造型美观、工艺细腻、使用安全、包装完好、品牌有名、服务优良。由此也就引起了人们产品质量观念的转换:凡是具备符合上述要求的产品,质量就算好;反之,质量就差。
上述分析说明,产品质量说到底是产品的使用价值问题。在当今时代,作为商品质量所包含的使用价值,应当是产品的性能、寿命、造型、工艺、品牌、包装、销售服务等的有机统一体。
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国家、部门和企业都分别制定了质量标准。其中有国家标准、部颁标准和企业标准。凡符合各级质量标准的产品,称为合格产品;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称为不合格产品。在合格产品中,按其质量水平不同,可分为优等品、一等品和二等品。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依据不同情况,又区分为返修品、次品和废品。所谓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就表现为多生产社会需要的合格产品,提高优质品、一等品的比率,降低返修品、次品的比率,把废品率减少到最低限度,力争少出废品或不出废品。
产品质量是产品的生命,也是企业树立良好品牌形象的核心。产品质量的优劣既决定了企业的知名度、美誉度,也直接体现出各企业独具的价值观。塑造完善的企业产品形象必须牢固确立“质量第一,一切为顾客服务”的生产经营宗旨,增强企业全体员工的社会责任感,制造出独具特色的优质名牌产品。
二、领导在质量控制方面的作用
吸取以前许多企业质量管理的经验和教训,借鉴ISO9000中关于管理者代表的规定以及实施后的良好效果,企业质量控制主管必须由公司最高管理者委托,专人专职,其必须具备质量管理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业务技能及身体素质,而且还应由公司最高管理层中的一员协助抓质量工作。质量控制主管员负责质量体系的建立、运行、监督和改进,以保持其正常运行;他还必须向公司最高管理者报告质量体系的运行情况,包括检查及改进情况,及时处理影响质量体系运行的有关问题,让最高管理者积极及时以发挥指挥作用、协调作用和激励作用,使质量控制部门和其他机构的矛盾、分岐甚至抵触及早得以控制和解决。比如在质量体系运行中,除日常质量问题的信息反馈外,公司一般要在企业内部由质量控制部门牵头组织企业内部审核人员进行每年两次的内部质量体系审查,并开具不合格报告,最终汇总并在质量评审会上提交审核结果及不合格情况的处理措施,通过奖惩机制强化质量意识。管理评审是企业最高管理者的重要职责,否则质量管理工作及质量体系的建立运行将无法保证。
三、质量控制的具体实施
控制理论基本原则,企业在开展质量控制工作是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任何系统都是由因果关系链结合在一起的元素集合,质量控制就一定要注意质量体系运行过程中各元素关系的控制和调节,具体要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强化质量意识。提高产品质量,首先必须树立“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思想,从产品的研究、开发、设计到生产制造,直到装配、包装、储存、运输等各个环节,严把质量关。
2.预先控制。指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开始之前进行控制,其内容包括检查资源的筹备情况和预测其利用效果两个方面。为了保证质量控制和正常进行,质量管理人员必须在经营开始前就检查企业各方面的资源的质量情况,并作相关记录存档,确定已筹措到的这些资源是否合格,经过加工转换后取得的结果是否符合需要,这是事先预测的一个重要内容。如符合那么企业活动就可以按原程序进行,如不符合,则需要对相应问题及时处理。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企业偿债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