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能力训练范文
时间:2023-11-13 17:50: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创新思维能力训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曹植《七步诗》广为人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兄弟本应情同手足,何必这般骨肉相残?此诗写得情真意切,十分感人。郭沫若则作《反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熟萁已灰。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诗意变为对自我牺牲精神的歌颂。数学家华罗庚也曾反《七步诗》之意而作《赠诸弟》:“煮豆燃豆萁,萁在釜下乐。不惜身成灰,愿弟早成熟。”郭沫若、华罗庚都推陈出新,自出新意。
人们一般认为乌鸦是凶鸟,因而持有反感、厌恶、仇视甚至痛恨的态度。牟丕志《乌鸦》却对乌鸦大唱赞歌:
从某种意义上讲,乌鸦属于直言者,它发现谁家的人快要死了,便直言相告,其实这样可以提示人们对病人准备后事。
乌鸦的智慧不仅表现在准确的报丧上,在其他方面也有不俗的表现。研究人员发现乌鸦会把面包渣投到水面上,引来游鱼,然后将鱼啄食,这种‘钓鱼术’令人们惊讶不已;还有些乌鸦进行有组织的狩猎,有些乌鸦会站在马背上驾驭马等等。
乌鸦的确是一种正直、坦诚、执著的鸟,它总是能保持自己的本色,坚持实事求是、仗义执言、一是一二是二、不怕责难、勇于报忧。我想,乌鸦足以令我们的思想家们汗颜。
这样的逆向立意,新奇引人。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是一句广为流传的熟语。任辉《忠言顺耳利于行》逆向立意,写出新意。作者由古代的许多谋臣策士进谏时单刀直入令君王难以接受而招来杀身之祸,想到进献忠言采用委婉的方式 的事例――邹忌讽齐王、触龙说赵太后、晏子谏齐景公,从而得出“如果把忠言变得顺耳,则更易于行”的结论。
“班门弄斧”是一个含贬义的成语,有人却逆向立意,提倡“弄斧何不到班门”:
“班门弄斧”意为在行家里手面前卖弄本领,如同“关公面前耍大刀”,历来为传统观点所不容。而今,我要说:若要弄好斧,还须到班门!
到“班门”去“弄斧”,其利不一而足。
首先,班门是弄斧者自身功底的检测场所,自己的水平多高,一到班门就高下自明、优劣自现。
其次,到班门去弄斧,实是一种勇气的培养和意志的历练。要去弄斧,首先要有一种胆量,即勇气;为了弄好,也必须先横下一条心刻苦学习,求得一定的长进。
再者,从某种意义上讲,班门弄斧还是一种责任感的体现。因为敢于表现自己,就是不满自己的现状;善于表现自己,就是愿为天下先。
另外,到班门去弄斧能够得到促进。从弄斧者角度看,弄好了,定会喜不自禁,若不骄傲,还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弄“砸”了,说明距离甚大,若不气馁,定会力寻不足,加倍努力以求东山再起。从另一角度看,“班门”有时也美中不足,长中有短;“弄斧者”也可能平中见奇,短中见长――这对班门并无害处。
有人耻笑到班门去弄斧的人,那么不到班门还能到哪里去弄得更好呢?
有人弄斧于“棋逢对手”者,难有长进。
有人弄斧于“技不如己”者,一般都会博得喝彩,然而又要滋生自满。
有人弄斧于外行,只能落得让人家看热闹。
有人弄斧于家中,只能是自得其乐。
所以,为了个人的进步,为了社会的发展,何不潇潇洒洒到班门“弄”一回斧!
作者确立“若要弄好斧,还须到班门”的观点,让人耳目一新。“首先”“其次”“再者”“另外”,先正面论证到班门去弄斧的好处,然后反面论证弄斧不到班门而在其他地方的害处。观点新颖,言之成理,给人启发和教益。
专项训练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说一说作者的逆向立意分别运用了哪些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
吃得苦中苦,不为人上人
吃苦是一种美德,一个人没有吃过苦,就好像没有来到世上一样。小时候,老师一直培养我们要有吃苦精神,从“苦不苦想想两万五”到“苦不苦想想人家萨达姆”,虽然参照物的嬗变说明了时代的变迁,但更说明“苦”这杯酒(哦,苦酒)有了更稠的浓度。
从头悬梁,锥刺股,到卧薪尝胆,我们好像一直是过苦日子,这苦,越吃越光荣,不吃苦就成不了大气候。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仿佛房屋中介,不论出租还是求租,都可以包办一切。这哪是教人上进,分明是怂恿你去自虐。其高明之处还在于,像一种安慰剂,是另一种意义的阿Q。其实,细品就会发现,它是一张开错了的空头支票,用虚拟的成功来鼓动你苦海泛舟并且逼着你乐此不疲。或许,把它说成兴奋剂更合适。
并不是所有的砖头都有机会构筑长城,虽然,所有的砖在此前,都经过刻苦的摔打,痛苦的切割,艰苦的烘烤。同样,并不是所有的琉璃瓦都有机会在故宫的屋顶一露尊容。苦,也是一个砂轮,如果你是一块好钢,会被它磨得越来越锋利;如果你是一块铁,或者一块木头,则有可能被它搞得形销体陨。
吃苦需要技巧,能吃苦再加上聪明、机遇,是可以成功的。但一味地强调吃苦吃苦再吃苦的人,无异于把一辆汽车的刹车系统给拆了。
篇2
如何利用语文教学课堂这个主渠道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笔者就依据所学知识及亲身的教学经验,谈一点肤浅的认识。
一、进行语言思维训练,通过“说”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时代要求我们的学生思想开拓,思维敏捷。有了思维的敏捷性,在处理和理解问题的过程中,就能够适应迫切的情况来积极地思考,周密地考虑,正确地判断和迅速地作出结论。善于口头表达则是思维敏捷的重要表现。但是现代的学生由于平时只注意书面语言的训练,不重“说”的训练。故而,学生只会“埋头苦干”,久而久之,一说话就紧张,面红耳赤。我们清楚地知道:一个人说话能力强的人一定是一个思维敏捷的人。故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尤为重要。因而作为以语言教学为主的语文课必须在学生的语言思维上进行有系统地训练,不断丰富学生的词汇量,以此来促进思维力的发展。
二、通过提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锻炼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的设疑是很重要的一环。通过“设问”,可以让学生把那已有的感知和未来的发展联系起来,让学生凭已知去探索未知,利用已知去解除疑惑。问题的设置关键在“为什么”,这样学生在思考问题时,不仅思路广阔,而且能抓住问题的本质进行深入地探讨,从而达到举一而反三,触类而旁通的功效。
语文教学中通过提出问题,可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启发学生思考,因为“动机是由需要推动,达到一定目标的活动动力”,用于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简单一点的问题有时也可起到训练的作用。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由遇到要解决的问题而引发的,提出问题不是单向的,不仅教师要有目的性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而且教师提问如果能够让学生产生思维上的矛盾,往往会使学生得到超常发挥。
当然,教师提问,鼓励学生思考,要放开手脚,激励学生大胆发问,于无疑处质疑,不满足于书本提供的现成答案,善于发现并且提出自己对教材的不同看法:或认识的差异,学生只是将自己的看法与教材作比较;或以教材的观点,哪怕是一个词一个标点,都可以使学生认识的动力系统和智力系统处于兴奋状态。
三、创设思维情境,推动思维发展,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爱因思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自身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资料,引导他们进行发散联想、相关联想、对比联想,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教学中,要及时地对学生的新思维予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他们发散性思维的能力。
四、通过比较,激发求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求异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创造因素,要求学生积极、主动、独立地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提出与众不同的想法和思路,让学生在标新立异中提高创新意识和能力。
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不迷信权威,发挥创新潜能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内心演算有着“希望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需要。疑是探求新知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的动力,进一步说,疑是创新的开始,也是创新的动力。质疑中蕴含是创新的萌芽,质疑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适时、有意识地引导并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为释疑而主动去探究,启迪创新思维。
六、通过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篇3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创造性;思维能力
前言:思维的创新和提高是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重点工作。高中学生的学习结构基本已经确立,在针对一些理科学科类有关的学科,学生的创新思维占据了优势。更因为地理所属于文科类,相比较理科类学生的数学、物理等学科中的发散思维能力较差,因此,地理教学中,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高中地理思维能力的类型
高中地理的思维能力培养主要应该分为三种类型,空间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高中学生的思维模式还在建立的过程,可以加大培养力度,为日后的大学学习或社会实践增加创新能力。空间思维能力是指地理教学中涉及到的地理时间的空间分布和结构差异、空间的联系和空间运动变化规律等,对空间的思维能力具有分析、概括和评价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又被称作为抽象思维能力,是对地理实物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科学的逻辑方法表达出自己的思维想法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是指在学习地理课程时,能够对问题进行创新、对问题具有创造性思考方式和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一种脑部智力的活动体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思维创造又分为集中思维与发散思维、逻辑思维与直觉思维、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相结合。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师需要加强学生地理知识的学习能力,潜移默化的构建学生心理的地图,增强空间意识。学习地理的学生必然需要构建一个心理地图,这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对地图进行详细的了解,让学生具备较高的地图识读能力和运用能力。从地理表象、各类地图的三维效果、人口分布等在思维中构成图像,心理地图的形成是积累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要反复的观看并加以运用,这是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关键所在。直观的思维培养,可以借助工具来进行演示,帮助学生方便理解、建立直观的空间思维[1]。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的方式来锻炼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地理教学中经常出现一些依靠想象形成的问题,这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
(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课堂教学中可以分为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教学,逻辑思维是正常的讲授、学习,学生的学习结构便是逻辑思维的一种体现方式;非逻辑思维是不按照现有结构进行思考、分析事物,在两者之间隐藏的内容进行推导的一种思维方式,因此,逻辑思维相比非逻辑思维,较难获取突破性的创新。
在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特点、规律进行总结和归纳,在遇到新问题时通过已有的学习结构,从规律中找到问题、方法。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需要将地理时间准确的分析和讲述,利用明确的本质特征,在基础之间进行各要素的联系,并加以概括。教师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推理归纳能力,推理是从一个或者多个已知判断中创新出来新的判断的思维形式,从问题条件到推理结果,从中寻找事物因果关系的过程[2]。
(三)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创新思维的培养方式应该基于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之上,学生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才能在平常事物中以创新思维发现问题。创造性的问题是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因素。好奇心也可以通过学生进行挖掘,能够变成学习的动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带着好奇心和求知欲才能从创新思维中得到能力提高,教师将这种好奇心和求知欲加以正确的引导,将创新思维能力维持的更持久,从而培养创新思维能力[3]。
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还应该激发、扩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地理教学中,提出创造性的问题,再加以各种思维训练来培养创新能力。思维的训练应该在以下几方面:①逆向思维的训练;②思维流畅性的训练;③求异思维的训练;④灵活性思维的训练;⑤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对于这几方面的思维训练,教师需要集中训练并强化训练的过程,保证学生的思维得以升华[4]。
地理课堂中学习到的知识并不能够达到全面性,因此,教师应该多加组织并且参加课外活动,在课外活动中,利用地理墙报、模型制作、气象预测、环保等方面的组建,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创新,并能够增强学生的文化知识、丰富学生的情感,从而促进学生的地理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构成。
地理课程中的创造性思维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最基础的能力,教师应该围绕地理的逻辑性、思维性,将地理的教育当作一个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方式,对于培养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加以运用,提出创新性问题并得以解决,这样才能够全面、彻底的培养学生的地理知识[5]。
结论:综上所述,地理教学中的创新性思维能力有助于地理知识的学习,创新性思维具有空间思维、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三种思维能力。在学习中,结合创新思维训练将地理知识得以贯穿,构建学生的学习结构,使高中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以明显提高,对日后的大学学习和社会实践都具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陆玲.挖掘学生美术思维“火花”――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J].新课程导学,2014,03(06):15.
[2]郑浩然.我的一节地理课――地理竞赛课《设计旅游活动》教学反思[J].教育教学论坛,2014,02(12):110-111.
[3]纪懿芯,林媚珍.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及对策探微[J].课程教学研究,2014,02(02):51-54.
篇4
一、依据教材,找准培养创新思维的切入点
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充分研读教材,细心钻研,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的切入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具体作法是:
1.联想训练,发散思维
教学中要善于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利用相关相似事物联想,进而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学习《敬畏生命》一课,作者无意中看到空中飘着的白色纤维并又观看其规模宏大、壮观景象感悟出生命的本质。讲课时给学生举螳螂繁衍后代的事例。激发学生的思维,唤起学生的联想,这样既扩大了其知识面,又激发了创新思维的能力。
2.走进作品,扮演角色
让学生假设自己是作品中的人物。联系背景体会作品中的角色特点。在扮演作品角色的同时,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如学习《小桔灯》一文,教师让学生假如自己是作品中的“我”,想象在初遇小姑娘,探望小姑娘,离别小姑娘时,对小姑娘的印象,让学生展开讨论,通过研讨,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3.模仿作品,再造想象
如《紫藤萝瀑布》作者描写了花的衰落及繁盛的景象,感悟出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在学生理解作品思路后,布置这样的作业:让学生观察一种植物,找出其特征,然后展开联想、想象,写出感悟。在对事物观察、想象、感悟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4.续写课文,激发想象
如学习《皇帝的新装》,让学生续写大典之后的情节,激发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5.文画结合,挖掘创造潜能
对于写景状物类的文章,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所读、所感,用绘画的形式再现课文描绘的画面。如讲《桃花源记》、《小石潭记》、《爱莲说》等课文,让学生结合对文本的理解,画出文本描绘的图景,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潜能。
6.补写空白,促进想象
找出文本中作者留给读者的想象之处,让学生展开想象。如学习《孔乙己》,结合孔已己的身世,面部情态,想象孔已己遭到嘲讽时的心理。
二、创设和谐氛围,促进思维发展
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学生思维发展的保障。因此教师教学时,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主要做法是:
1.激发兴趣,促进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如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制造悬念,吸引学生;由故事入手导入新课;由和课文相关的歌曲、影视导入新课等。
2.时间保证,促进思维
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留有想象的时间,使学生真正展开思索。
3.积极引导,促进想象
由于个性的差异,生活阅历的不足,学生的思维有时会出现偏差,教师要善于积极引导,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调动学生已有的积累展开想象。
4.鼓励质疑,激发思维
在教学中安排质疑的教学环节,让学生提出自己发现的问题,并通过小组研讨解决问题。这个环节主要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敢于怀疑的能力,善于思索的习惯,这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5.积极评价,促进发展
由于受客观因素及主观因素的影响,学生的思维有时可能是荒谬的,甚至是错误的、异想天开的。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积极方面,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保护学生萌发的想象之萌芽,同时积极引导促进学生思维的健康发展。
三、课外阅读,迁移训练
课堂的训练是有限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要加强对学生的课外迁移训练。如:找与课内内容或写法相联系的课文进行迁移训练。看名家名篇并对作品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样通过课外阅读丰富学生阅历,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四、练写随笔,感悟生活
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泉。生活是训练学生思维的最好材料。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观察生活的现象,并描述生活现象,再对此现象作评析。既培养了学生关注生活的习惯,运用语言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正确的人生观,同时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思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篇5
关键词:创新思维;思维模式;创新潜能
在社会发展中,任何新制度的确立都需要经历一个长期而曲折的过程,创新思维在大学生思想中确立亦需要经历一个长期而曲折的过程。当代大学生从小学到大学都是在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成长的,忽视个体差异和个性的发展,因此培养出的学生的认识结构和思维模式大致相同,缺乏个性和创新。长期这种统一化、标准化的应试教育无情地阻碍了学生的独立思维,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欲望。与此同时,怎样通过克服种种困难,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及创新心理素质显得迫在眉睫,需要广大师生共同来探索。
既然大学生的思维有了一定的模式,为了更好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要遵循思维形成的过程,遵循实践性、个性化、协作性和系统性原则,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符合的教育观和人生观,符合个体发展的差异,符合当今现代化科学发展,信息共享,相互协作,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只有在实践中遵循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基本原则,才有可能使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创新思维能力取得一个质的飞跃,并为以后的工作、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具体分析,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一、突破传统思维模式,克服隐性自我评价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及大学专业设置过细、知识面窄、技能方面训练不够、不注重思维方法训练的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使许多大学生不能依个性发展,从而缺乏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不强。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打破以前的思维模式,用开放、联系、全面的观点去看问题,与此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进行隐性自我评价,隐性自我评价是指人们在潜意识里用理性标准和逻辑规范去判断他们所遇到的事物的一种思维习惯。隐性自我评价就如一个隐形杀手,随时准备扼杀每一个创新的念头。所以,要真正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必须从学生潜意识里改变思维模式,从主观上对事物有新的认识,让其充满自信,不要轻易对自己的新观念做出负面评价,同时还要鼓励新想法的产生,应当任其滋长、发展、壮大,而不要过早干涉。
二、提高艺术类学生的文化底蕴,加强创新心理素质的培养
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给大家的印象总是文化底蕴不够高,这就要求我们在当今素质教育的前提下,竭尽全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陶冶学生的情操。当然,我们强调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并不是期望每个人都成为发明者、创造者。而主要是激发每个大学生具有那种不断进取的开拓精神,使之成为一个现代人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在创造的过程中体验创新的喜悦与乐趣,使之升华为人的基本素养。这是我们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旋律。同时,我们要加强大学生创新心理素质的培养,使他们具有一种创新的态度和自觉。具体来说,就是要树立新的教育观念,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采用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强化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改革一直贯穿于高职教育中,而艺术类专业的教学改革也是必不可少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结合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特点进行教学改革,无论是从环境、手段、方法和内容上都要符合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目前的教学已经打破了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的教学模式,以传统的教学主体的课堂教学转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由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转变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便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而在教学中教师起到主导作用,能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探索精神。
从以上三个方面进行高职艺术类专业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转变教育观念,走出传统的旧模式,在教授知识、培养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同时要注重学生主动性和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的个性、情感的发展,只有这样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才可以培养出创新人才。而在教学中要训练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直觉思维的训练,热情地鼓励学生积极进行直觉思维,可培养学生直觉思维的兴趣,养成直觉思维的习惯,提高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是创造性思维中十分重要的一种能力。只有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可以增强思维的灵活性,从而激发创新潜能。
篇6
关键词:高中地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一、前言
对于高中地理,其思维能力有创新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地理空间思维能力三种情况,其中创新思维能力是指创造性的对问题进行思考、解决,是学生智力活动最高层次的表现。创新能力是新环境下,社会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学生只有掌握良好的创新能力,才能立足于社会,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很重要的。
二、引导学生树立创新理念
近年来,高考题目中,考查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题目越来越多,而学生越来越感到答题困难,取得的成绩也不尽如人意,其根本原因在于,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比较差,为改变这种情况,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引导学生树立创新理念。对高中地理教学而言,创新的主要特征在于教学上的启发,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学生构建一个轻松的学习场所,逐步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性思考,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新环境下,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教学时,必须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地理规律及本质,而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地理知识,学生只有掌握了地理知识的规律,才能更好的学习和应用地理知识。
三、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每一个学生都有良好的自主创新潜能,对于这一点教师要充分的肯定,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鼓励学生大胆的想象,通过发散性思维解决高中地理问题。为全面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应该构建一个平等、自主的学习环境,这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有极大的帮助,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敢于思考,能大胆的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对于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会感觉学习更加轻松,更加自主,学生能更加自由的表述自己的观点,这就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高中地理学习中,以此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由于高中地理知识比较抽象,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可以采用现代化教学方式来让学生直观、形象的学习地理知识,这一方面能极大的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还能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思考,让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另外,教师还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如问题情景、演讲、辩论等,全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提高。
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具体措施
1.学好基础知识
坚实的基础知识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基础,学生只有掌握了良好的基础知识,才能持续、全面、系统的提高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特别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情况,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明白基本的地理概念、原理,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地理思维的流畅,才能为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保障。
2.改革教学方法
对于创新思维能力,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探索不同的知识点,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是简单的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并没有看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的思维成为一个固定的模式,这就限制了学生的地理思维,因此,在进行高中地理教学时,教师必须积极的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利用先进的、开放的、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开展高中地理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启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多元化的思维,从而在各个方面实现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
3.加强思维训练
知识是创新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掌握了知识就学会了创新,学生要想真正的将知识转变成创新能力,还需要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进行练习,因此,在高中教学活动中,教师还需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以此突破学生的思维常规,让学生加强地理知识的联系,将学到的地理知识和地理现象有效地联系在一起。例如教师在讲解“地球的圈层结构”时,教师可以先启发学生地球内部受到各种成分的阻挡,那么我们是如何知道地球的内部结构的?这时学生会回答说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勘探的,此时教师再问学生科学设备是如何得出地球内部结构的?学生会说到通过地球内部产生的振动。这样就能引出地震波的概念,通过地震波对地球内部圈层结构进行讲解。通过教师的逐步引导,学生就能对更深层次的对地球内部圈层结构有认识。
4.打破“思维定势”
在以往的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经常将学生的思维固定在教材中,使得学生的思维处于一个休眠的状态,这就对学生的创新思维造成了极大的扼制。因此,在新环境下,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教学时,必须鼓励学生敢于走出教材,要帮助学生打破“思维定势”,这样学生才能从另一个角度发现问题,并对其进行分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注重通过“变式”教学,来帮助学生改变思维定势的现象,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事物进行分析,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多的提出独立的见解。
五、总结
创新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学生的创新能力越来越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必须加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李志强.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3(32):111-112.
[2]车贵安.分析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中旬),2013(09):130-132.
[3]李吉祥.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探析[J].读写算:教育导刊,2014(08):74-75.
篇7
【关键字】思想政治教学;创新思维;培养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对中学教育的各个学科来说,都是一项艰苦的任务,而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尤为重要,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加强创新思维的培养与训练,这是教学中一项重要内容。对其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直接影响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整体质量。所以,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任务。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那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
1 思想政治课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中的作用
思想政治课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中是起主导作用的。主要表现在:
1.1 思想政治课能培养学生不迷信不盲从的良好品质。思想政治课由于自身学科的特点,时代性强,不断推陈出新,学生通过学习,不仅能掌握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更能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问题解决问题,不断认识世界。
1.2 思想政治课能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就思想政治课而言,对学生来说,创新思维的结果更多的是他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在学习政治理论的过程中,更注重对知识规律的理解、接受;对社会及身边的各种思潮、观点、行为具有分析鉴别评价是非的能力,决不墨守成规人云亦云。
1.3 思想政治课还可以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培养学生敏锐的思维能力。这样的学生,不仅看待问题与众不同,在解决问题所采用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2 利用思想政治课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1 创新思维精神的培养
创新思维作为思维的一种形式,具有积极主动、发散、独创等鲜明的特点。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过程中,首先必须进行创新思维精神的培养。因为这不仅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素质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他们进行创新活动的动力。在创新过程中,创新者所具有的创新思维的品质,其中主要包括有远大的理想、强烈的求知欲望、良好的个性品格、勇敢的探索精神等等。思想政治课教学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也是一种创新活动,更是一个巨大的铸魂工程。因此,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精神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任务。
首先,加强科学的世界观教育,培养学生具有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思想政治信念。理想是创新的动力,信念是创新的精神支柱。所以,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求学生要在深刻理解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和道德观。
第二,加强意志品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格。人的意志品质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创新思维活动的必要条件。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另一方面还要对学生还要进行挫折教育。挫折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思想教育,是提高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是提高面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学生形成创新性思维,克服思维固定性的制约,促进发散性思维的产生。
2.2 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精神品质的基础上,要注重加强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因为它是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素质的核心内容。所谓创新思维也可叫创新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它主要包括准备、酝酿、阐明和证实四个阶段。所以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课外实践,都要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来加强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在教学中主要采取了“任务驱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式,其目的是给学生创设一个融洽、和谐、快乐的教学环境,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索取知识,逐步培养和训练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所谓的“任务驱动”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和思考,通过培养创新思维来搜集有关信息、形成概念、,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根据学习的内容,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自由讨论、辩论,不管是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还是扩散性思维,都要让学生有新角度、新构思、新方法,充分活跃学生思维。对学生总结的概,归纳的问题,提出的新观点及分析问题的不同思路,教师要加以“集中”证实与评价。教师“集中”评价,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坚持“激励性”原则,挖掘学生身上创新思维的闪光点,给予正确评价。从而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潜能,摆脱妄自菲薄,畏葸自缓的心态。扩散性思维与集中思维相互统一,不断拓宽思维的空间,提高创新思维的能力。
篇8
关键词:小学课堂;创新思维;教育培养
前言:主动的寻找新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这种思维方式,就叫做创新思维。一种被固定的思维方式所形成的定势,就叫做习惯性的思维方式,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创新思维。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和智商在老师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正处于最快速的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所接受的育和未来的思维方式在他们的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应从小学开始,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独立的个性和独立的思考能力的新型创新人才。创新思维和精神的教育与培养,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在小学的教育,是老师对学生的教育中,最重要和最突出的部分。
1更新老师的传统教育理念———大胆的突破自我
发现问题是激发创新的源泉,有疑问才可以进行大量的思考,就会积极的参与多种多样的教育和学习的活动,学习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的新思维,教师应该在对学生的教学中,注重创造问题的,充分利用课堂提问的技巧,并使学生对问题的真假进行辨别。激发学生对未知学习的心,点燃学生对知识渴望的火花,激发学生对问题探索的热情。同时,教师要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鼓励学生,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发现问题。想要学生成为所有学习的主要体系,就要让学生,对其所学的所有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很多老师也在思考这样同一个问题,怎么样才能培养学生的独立的创新能力,那么首先就需要让学生启动独立的创新思维,唤起学生对知识学习的欲望。老师更新自己的传统教育理念,勇敢的、大胆的突破自我。
2老师教育方法的改变———要善于思考和随机应变
学生在小学期间,思维正处于一个比较活跃的阶段,老师对学生进行恰当的鼓励和针对其提出的问题,就会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与探索。在这个学习过程当中,有些学生往往会误解这类问题,认为其可能没有思考的必要了,常常会忽略一些问题。然而这些问题可能就是比较重要的关键,如果不慎重的思考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学生发生不必要的错误。根据这些比较容易忽视的问题,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进行思考,给不同的学生设置新的题目,让学生可以思考出更为创新的答案。老师所提出的问题,每个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不同,都会说出不同的答案。所以,这就需要老师要认真的倾听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要尊重学生的看法,不可以打击学生对问题的积极思考。让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是教育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过程中不容小觑的一部分。学生需要长时间的训练和培养,才能形成创造性的新思维。积累观察能力和多项思维能力才能达到创造性的新思维。观察能力是与生俱来的,但有的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往往忽略了观察,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东西,并在观察之后,让学生开始进行充分的想象,进行开展创造性的新思维。大部分的学生思维受传统的、定向的思维方式影响,很难进行灵活的思考问题,仅仅限制于一个问题一种解决方法的效果。这就在学习和探索实践的过程当中,体现了学生缺乏多项思维的能力。所以,教师要根据同一个问题,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寻找不同的解决方法,让学生们在不知不觉当中怎样学习创新思维的能力。
3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创新———善于对学生的观察和比较
多种多样的思维方式导致创新思维的教育培养和实践是一个比较繁杂的过程。教师在对学生的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根据多种多样的教学内容,进行各种形式的创新思维训练,然后达到学生思维的激活性、创造性、批判性和敏锐性的目的。为了不增加学生学习的负担,老师不应该在教学期间板着脸,否则会导致课堂的学习气氛很严肃,师生之间会感到陌生,有距离感。有的学生想表达自己的看法,却又害怕老师,从而使学生感到紧张,思维就会有局限,这样就很难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所以,想要学生在课堂上自然能轻松的表述自己的看法,就需要老师的教学态度保持最基础的幽默感,平易近人,这样才有利于进行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就是要加强对学生的发散性和逆向性的创新思维能力的教育和培养。发散性和逆向性的创新思维能力的教育要在教学当中突出体现。一题多解、一因多果的发散性思维是进行发散性创新思维训练的多种形式。想要学生对一件事情或是一个事物的多方面进行思考,那么就要对其进行逆向性创新思维的教育和培养,让学生们在这过程当中获得新的知识和辨别的能力。想要培养学生的逆向性创新思维能力,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辩论会,在激烈的辩论过程当中,让学生进行互相否定、互相学习、互相进步。鼓励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发散性创新思维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多种多样的问题,是作为老师的最要任务之一。
4结语
在小学的课堂教学当中,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培养和教育学生的思想创新的新思维。根据小学生自己本身存在的一些特点,和目前所处的教学现状,根据这些,就要求老师要竭尽全力的给学生们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平等的交流是老师和学生之间最重要的沟通方法。要鼓励学生多动脑思考,发现问题时要及时的解决,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精神和能力的教育和培养,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需求。所以,我们必须要在课堂当中,努力找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与时俱进,对学生的学习创新思维进行指导。
作者:吕晨 单位:吉林省长春市第五十二中学
参考文献
[1]季加良.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着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J].二十一世纪教育思想文献,2014,01:437-440.
篇9
论文摘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个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直接面对并且已经直接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和灵魂,创新能力的培养从根本上讲就是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本文从创新思维的含义和特征、创新思维的社会需求、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与训练等方面进行了粗浅的阐述。
1认识创新思维
认识创新思维,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创新。创新这个词是我们国家乃至当今世界出现频率最高的几个词汇之一,同时,“创新”又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词汇,在英文中,创新(innovation)来源于拉丁语。“innovation”的拉丁词根“nova”表示“新的”的意思,加上前缀“in”导致动词化,具有更新的含义,意味着对原来已有的东西加以更新和创造。
创新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核心,俗话说“思路决定出路”,没有创新的思维,便想不出创新的方法,没有创新的方法,就不能有创新的活动,也就没有创新的成果。
创新思维是相对于传统思想而言的,没有受到现成思路的约束,寻求对问题全新的独特的解决方法的思维过程,创新思维的过程是开发大脑的一种发散思维的过程。创新思维是指在探索未知时,积极地以独特新颖的方式和多向的角度,促使思维转化去寻获成果的一种思维。就本质而言,创新思维就是综合运用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并在过程或成果上突破常规有所创新的思维。创新思维的精髓是非逻辑思维。创新思维是需要经过有意识地培养和专门训练并能在培养和训练中优化的思维。创新思维是创造力的灵魂和核心。
2创新思维的社会需求
近几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数量上讲,各校的招生规模都在不断扩大,但是同时也出现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问题,难道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已经饱和了吗?造成这种现象,其中的缘由固然是复杂的,从表面上看,这主要是因为大学所培养的人才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变迁和满足社会长远的需要,造成人才的相对过剩和就业困难。但是如果我们深究其根,从大学教育的角度分析,不难得出,这主要是由于过弱的文化陶冶、过窄的专业教育、过重的功利导向和过强的共性制约所造成的,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缺乏恰恰是它的突出表现。随着社会知识化进程的加快,职业变更频繁,单纯满足于学校的书本知识所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已很难适应社会的变革。因此,人才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低,而这正是我们高等教育的薄弱环节。我们常讲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大学生来说,创新思维是最基本的创新能力,只有具备创新思维,才能运用它去解决创新性的问题。
3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内涵
思维力是创新型人才的智力结构的核心部分,它在创新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起着主导作用和决定作用。而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又具有创新的潜质,因此,有志于创新的创造者都应该自觉地、努力地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
3.1 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从思维学观点来看,思维的主要形式有:概念、判断和推理;思维的主要方法有: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归类、抽象与概括、归纳与演绎、系统化与具体化。这些都是人们进行有效思维所必须依据的方法,掌握创新思维,对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思维能力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此外,人们还应该科学地研究思维过程,这有三种途径可循:一是可以通过学习科学史,来研究他们的思维过程,从中吸取营养,掌握思维学;二是可以通过观察周围人们的工作来研究他们的思维过程,探索他们是怎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进而转化为指导自己思维的原则;三是可以通过回忆以往的思维过程,寻找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作为今后思维的借鉴。
3.2 培养独立思维的习惯创新是从产生问题开始的,思维也是从产生问题开始的。对于创新型人才来说,应该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思考的习惯,这才有助于人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走上创新之路。爱因斯坦曾说:“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如果一个人掌握了他的学科的基础理论,并学会了独立地思考和工作,他必定会找到他自己的道路,而且比起那种主要以获得细节知识为培养内容的人来,他一定会更好地适应进步和变化”。
3.3 积累深入思维的经验知识与能力是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丰富的经验、广博的知识可以推动思维能力的发展。实际上,在思维的过程中,人们提出问题与分析问题,提出假设与验证假设都与其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息息相关。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可以帮助医生有效地诊断病情;可以帮助工人有效地运用技能;可以帮助教师有效地教书育人。在思维实践中,通过深入思考、积累经验,就可以为以后的思维打下基础。
3.4 建立合理思维的结构思维能力的结构体系中,包含着分析能力、综合能力、比较能力、抽象能力、概括能力,这五种能力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经过整合完成思维过程。创新型人才要培养突出的思维能力,就必须是这五种能力有机协调、均衡发展,使之成为合理的思维结构。
3.5 发展全面思维的品质思维的基本品质是由思维广度、思维深度、思维的灵活性和思维独立性所组成。这四种品质在思维能力中都占据一定地位、都具有一定作用,对创新型人才而言,最具重要性的是思维的全面性,即要在前面四种基本品质的基础上,发展创新型人才的全面思维品质,这样才能在创新过程中,全面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从一般意义上来审视,学校培养的创新人才是指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人才。创新人才不仅是全面发展的人才,还是充分发展的人才,更是在此基础上不断对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做出较大的贡献的人才。因此,必须从高校的实际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实施创新思维的培育,有力、有效地推动创新人才的培养。
4.1 强化创新意识的教育创新意识就是根据客观需要而产生的强烈的不安于现状,执意于创新创造要求的动力。有了意识才能启动创新思维,才能抓住创新机会,才能获得创新成果。对于大学生首先必须强化创新动力观教育;其次,强化创新主体观教育,冲破求稳循规的思想羁绊,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意识。
4.2 增强创新思维的训练思维具有时空的超越特性,这种超越性正是所有创意的来源。我们对大学生创新思维的激发和启发,必须从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结合中,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必须从形象联想和表象想象的结合中,训练学生形象思维;必须从直觉顿悟和灵感激发的结合中,训练学生的灵感思维。
4.3 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应该体现在吸取知识的能力上,不仅看他学习过多少知识,还要看他在多大程度上将人类文化的精神内化为自身的素养,成为他自身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种创新能力还应体现在对周围事物的理解能力、应变能力和对未来知识的驾驭能力上。
4.4 着力创新人格的塑造所谓创新人格就是创新人才的情感、意志、理想和信仰等综合内化而形成的全面发展现代人格或者叫创业者人格。在创新人格的培养和塑造过程中,我们既要引导学生在自学进取中培养自信,还要引导学生在战胜挫折中培养意志和在对待利益关系调整中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对大学生来说,最重要的素质是创造性地应对多元的、不断变化着的环境的能力。社会的发展,人才的成长,客观现实要求学校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设创新思维课程,采用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去最大限度地开启挖掘大学生的创新思想、创新能力、创新人格和创新精神,以实现培养和造就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夏克祥.实用创新思维[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06.
[2]关于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sina.com.cn 2006年05月04日06:00光明网.
篇10
1 提高自身素质,更新教学思想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素质不但影响其教学效果,而且对人才的培养也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因为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知识的源泉,是智慧的替身与行为的典范。教师所有的举止都无疑成为学生模仿和学习的表率。因此提高自身素质,更新教学思想,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前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对当代体育教师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教学观要坚持人才的培养从注重知识传授到重视技能的培养再到重素质的养成和创新能力的开发。彻底改变了以书本知识掌握多少来评价人才的质量观念。体育教师自身素质,不仅要有渊博深厚的知识和热爱体育教育事业的情感,还要有符合时展的体育教学工作能力。
2 找准知识的切人点,有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那些具有较高的创造能力价值的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例如在游戏《运送伤员》这个自编游戏中,二人合作运送1名伤病员,要求必须二人一组合作,安全迅速将伤病员运送到目的地。教师只讲清了游戏的要求、规则同时建议用不同的方法去完成。结果有的学生二人将伤病员抱至终点;有的一人抬脚一人抬上体;有的一人背上伤病员,一人扶住伤病员将其送至目的地。这无疑是对学生创造能力的一次良好锻炼。
3 利用教材想象,培养学生思维训练
教材想象思维训练主要是指教学中学生有意识地积极地利用头脑中已形成的表象运动表象,进行回顾、重复训练的一种方法,其目的是通过心理活动促进运动技能的形成及发展。想象思维训练法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思维训练方法,它在运动技术训练中起着一种强化技术动作的作用。它使学生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使练习成为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和艺术的体验。根据学生思维能力具有较高的想象性和概括性,我们在体育教学工作中进行了教材内容的想象思维训练。如在体操前滚翻、后滚翻、鱼跃前滚翻教学中进行想象训练,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4 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多媒体技术作为现代的课堂教学手段之一,促使体育课堂教学方式向交互式、个性化、大容量的方向发展,为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展示广阔的空间。这些手段的利用,让更多的学生拓展思维,为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的培养创造大量机会,有利于提高技术动作的质量,有利于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效率。比如:一个蹲踞式跳远动作的分解示范,任何一个体育老师也不可能“逐帧’慢动作完成;而运用计算机则使这些动作变简单了,它不但可以使学生观看到各种不同难度规格的技术示范和逐帧分解示范,并且还可以把学生自己的技术采集到计算机和正确的技术进行“重叠”比较,从而便于教师纠正和改进学生的技术。不仅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同时也开发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5 注意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
定向思维有利于加深对事物的认识,解决认识的深刻性,培养解决问题的原则性。而多向思维有利于帮助扩展对事物的认识,解决认识的广泛性,培养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在体育游戏教学中体育教师是否做到运用之妙,关键在于是否“存乎一心”。如在做《巧过小溪》游戏中,在教给学生最慢的方法之后,启发学生仔细反复思考,学生发现了另外三、四种过小溪的方法,而且,一种比一种方法巧妙,速度快。这样,学生学到的就不仅仅是几种“过小溪”的方法,而是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培养多角度、多方位的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