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及制品行业范文
时间:2023-11-13 17:50: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煤炭及制品行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内容提要:2006年,宏观经济高位运行,消费稳中有升,投资和出口增速回缓但仍保持在较高水平,在“三驾马车”共同拉动下,工业总体运行态势良好,经济效益持续提高,大部分行业景气上升。与此同时,行业增长格局也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工业利润过度集中于上游行业的格局有所调整,采掘业的优势地位削弱;居民消费的回升奠定了消费品行业稳定增长的基础。2007年,我国产业增长仍具有较强的内在动力,尽管不少行业受到经济降温影响增速将放缓,但调整将较为温和,总体特征将表现为较快稳定增长。
一、大部分行业景气上升,行业增长格局有所调整
(一)企业效益持续攀升,大部分行业景气上升
2006年前10月,工业生产累计完成增加值69867.3亿元,增长16.9%,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一路加速:一季度同比增长21.3%,上半年同比增长28%,前三季度同比增长29.6%。在经过近两年的回落后,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速度再次回到30%以上,1~10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1469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0.1%,增幅同比上升10.7个百分点。前10个月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87.29,比上年同期提高17.12点。从39个工业大类行业来看,1~10月份,除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净亏损462亿元外,其他38个行业利润同比均有所增长。其中,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利润同比增长105.5%,石油开采业利润同比增长30.4%,交通运输设备和专用设备制造业利润同比增幅均超过50%。(见图1)
在企业效益上升带动下,2006年大部分行业景气上升。通过各行业的利润增长变动情况,并结合行业的销售收入增长、亏损面、流动资产周转率、应收帐款周转率、就业增长变化等几大主要经营和发展指标,我们对国民经济39个主要工业行业的景气水平进行了测算。测算显示,1~10月份,大部分行业的景气水平比上年同期有较大提高。在39个工业行业中,景气上升的行业共有32个,比重超过80%。
(二)行业增长格局有所调整
从行业景气变化格局看,2006年前10个月资源采掘类行业景气总体处于下降或回落状态,黑色金属矿、煤炭以及其他采矿业位列几大景气下降行业的前列,有色金属矿、石油天然气开采以及非金属矿开采业尽管利润增长仍较快,并拉动行业景气仍处于上升,但与上年景气上升的程度相比,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从原因来看,主要是经过连续几年高增长,大规模投资涌向这一领域,偏紧供求关系逐渐宽松,部分甚至已经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
原材料行业前10个月景气总体呈现出恢复或加速上升的特征,钢铁行业2005年景气深度下降,2006年景气水平尽管仍在下降,但在价格逐渐复苏条件下,下降幅度已经较大程度降低,化工化纤行业扭转了上年受原油价格影响景气下降的局面,在油价仍维持高位的情况下,景气出现上升,有色金属行业2006年景气上升非常快,比上年同期提高达10.03点。在政策推动和投资带动下,2006年以来以通用机械、电气机械、专用设备制造为主的中游制造业景气上升非常显著。其中,专业设备制造业前10个月景气度比上年同期上升12.14点,是全部工业行业中提高最快的行业,电气机械制造业和通用设备制造业景气分别上升9.46点和6.67点,上升相当明显。
从消费品来看,以交通运输设备制造、通讯电子设备制造为主的下游耐用消费品制造业表现出了强劲的景气复苏态势,在汽车、手机、电子计算机及网络设备产销复苏带动下,1~10月份这两大行业景气水平分别比上年上升10.51点和5.32点,扭转了自2004年中期以来的景气颓势。食品、饮料、农副产品等日用消费品行业,在多年来扩大消费政策的累计效应以及居民收入增长加快推动下,景气继续高位攀升,食品和饮料业前10个月景气上升都超过10个点,表现出持续上升的势头。医药行业2006年以来受药品降价、成本提高和竞争加剧影响,利润增长由2005年的20.5%下降到前10月的5.2%,景气比上年同期下降1.29个百分点,是唯一景气下降的消费品行业。(见表1)
二、景气水平的变化,影响各行业在整体行业中的竞争力地位
(一)上游行业竞争力优势有所削弱
行业景气水平的变化,对各行业在整体行业中的竞争力排名产生较大影响。根据国家信息中心编制的39个工业大类行业的综合竞争力指数排名显示,在运行状况较好的10个行业中,上游采矿业仍占绝对优势。但是,与上年同期相比,优势地位有所削弱。2005年前10个月,综合竞争力排名前10位的行业中,有四个属于上游采矿业,分别是非金属矿开采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和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分别排名第一、第二、第三和第五位)。2006年,在宏观调控和潜在产能过剩的压力下,煤炭开采和洗选业行业竞争力已经大不如前,不仅落后于其他采矿业,而且在39个大类行业中排名比较靠后,名次较上年同期下降27位,降至32位。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非金属矿开采业综合竞争力仍居前10位(分别排名第一、第五和第七位),但石油开采和非金属矿开采业的排名有所下降。
煤炭业竞争力下降的主要原因:第一,行业成本加大。自2005年下半年以来,由于产品销售成本居高不下,煤炭开采业产品销售收入增速与销售成本增速之间的差额不断扩大。2006年4月1日国家上调陕西、江苏、黑龙江和江西四省的煤炭资源税,近期国家又调整了电力、石油价格,提高铁路运价和港务费,这些政策性增支因素增加了煤炭生产成本和运输费用。2006年1~10月,煤炭业产品销售成本同比增长30.4%,高于同期产品销售收入5.8个百分点。第二,价格增长乏力。受前几年需求惯性和利益驱动,煤炭行业投资快速增长,2003~2005年,煤炭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分别增长43.3%、60.8%和65.6%,产能迅速增加。1~10月,我国原煤产量16.73亿吨,同比增长12.2%,增速同比加快1.8个百分点。煤炭供求逐渐平衡,买方市场渐趋增强,煤炭价格上升动力不足。2006年以来,煤炭开采业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渐趋稳定,10月份同比仅增3.1%,远低于上年同期24.5%的增长水平。价格下降的一个直接效应就是导致行业效益增长乏力。第三,产品库存积压严重,资金周转较慢也是造成煤炭开采业竞争力下降的重要原因。1~10月,煤炭开采业产成品库存达到282.26亿元,同比增长22.2%,企业应收账款净额达558.09亿元,同比增长19.8%。在上述因素的影响下,煤炭业利润增速较上年同期明显下降(也与前期行业利润基数较高有关)。
石油开采业竞争力排名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原油价格的大幅回落。国际原油价格自2006年8月份下降以来,一路下滑,10月底更是创下了2005年8月以来的最大跌幅,每桶跌破58美元。受此影响,国内原油价格涨幅大幅回落。10月份,原油出厂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9.2%,涨幅比9月份回落13.1个百分点;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工业品出厂价格仅涨9.2%,较上月下降12.7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下降21.6个百分点。受价格下跌影响,石油开采利润增速不及2005年。1~10月,石油开采业实现利润3285.57亿元,同比增长30.2%,低于上年同期44.5个百分点,为2005年以来的最低增速。石油开采业在行业综合竞争力中的排名,由2005年同期的第三位下降到2006年的第五位。尽管如此,石油及天气开采业实现利润额的绝对水平仍居所有工业行业的首位,占整个工业行业利润总额的比重超过1/5。
价格大幅上涨是支撑有色金属开采业景气持续高位运行的主要原因。受国际铜、铝、铅、锌价格暴涨的影响,2006年以来,国内有色金属价格持续上涨。10月份,有色金属采矿业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出厂价格分别上涨26.9%和27.1%,其中,铜、铝、铅、锌的出厂价格涨幅在11.5%~63.1%之间。受供求紧张和价格高涨的支撑,有色金属行业利润长期高速增长,景气持续高位攀升。自2005年以来,有色金属行业利润增速遥居所有行业之首,远高于同期企业整体利润增长水平。有色行业1~10月累计实现利润953.57亿元,其中,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利润同比增长1.05倍;有色金属采选业利润在上年同期较高的基数水平上,同比又增长69.7%。
(二)政策因素推动环保产业和装备制造业阔步迈入竞争力前列
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业(环保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和工艺品制造业是2006年前10月新进入排名前10位的三大行业。其中,工艺品制造业上年同期竞争力排在13位,因此排名上升不是很显著,而其他两大行业上年同期竞争力排名都比较靠后,排名上升非常显著。其中,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业2005年排在29位,2006年上升达26位位列第3,是综合竞争力上升最快的行业之一。这一产业的快速增长,与近几年来政府提出创建和谐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密切相关。随着2006年以来相关的一些强制性和鼓励性环保政策措施陆续出台并付诸实施,各经济主体对环保的重视程度和经费投入明显增加,环保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预计今后几年,我国在这一领域投入将继续增加,从而推动产业景气和竞争力维持高位上升状态。
通用设备制造业前10个月景气快速攀升,综合竞争力排名上升12位,位居第9,排名上升非常明显。从党的十六大提出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战略任务以来,装备制造业获得了快速发展。以2005年为拐点,通用设备制造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景气直线上升,2006年1~10月,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均超过20%。在钢铁价格反弹以及铜、铝等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的情况下,行业利润仍保持了高速增长,分别为40.43%和50.28%,在2005年快速增长的基础上进一步上升13.37个和41.12个百分点。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由重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过渡的关键时期为装备制造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随着国家对振兴装备制造业的高度重视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预计设备制造领域相关制造业的景气周期持续较长时期,竞争力水平仍将保持高位。
(三)成本压力居高不下,重化工行业竞争力指数持续偏低
在行业综合竞争力排名后10位的行业中,共有四个行业属于重化工行业。分别是: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纤维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经过几年高速发展,钢铁产能快速扩张,在产品出口下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慢的影响下,供需形势发生变化,产能过剩的不良后果逐渐显现。加上2005年进口铁矿石价格上涨71.5%,而钢材价格却持续走低,企业生产成本的提高进一步挤压行业利润,行业综合竞争力指数长期以来居39个工业行业之末,阶段性的调整仍将持续一段时间。但是,钢铁行业景气向好的势头已经开始显露。2006年1~9月份,钢铁行业扭转了利润下降局面,利润总额实现5.9%的增长;1~10月累计,行业实现利润达到1046.68亿元,同比增长13.5%,高于上年同期2.3个百分点。
除钢铁行业外,在综合竞争力指数较低的四个重化工行业中,其余三个行业均处于石化产业链的下游。其中,炼油业的亏损主要是政策性亏损。由于成品油定价机制不健全,原油成本上涨成为导致炼油行业亏损的主要原因。虽然国家在3月份和5月份两次提高成品油价格,但仍然未能消化原油成本上升的压力。1~10月,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制造业亏损462亿元。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原料成本占生产成本比重大,产品价格传导能力弱,因此,行业效益受油价上涨的负面影响较大。2006年1~10月,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销售收入增长26.6%,销售成本增长28.6%,成本增长高于销售收入增幅2个百分点,成本居高不下成为企业盈利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
化纤产业的成本传导能力强于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但由于企业资产负债率较高(61.2%),受贷款利率不断提高的影响,财务费用增长较快。1~10月,化纤行业财务费用达到42.03亿元,同比增长26.8%,高于产品销售收入6.3个百分点,成为影响综合行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由于我国纺织品出口增速的下降,下游织造企业对化纤产品的需求将有所放缓,化纤业产能过剩的矛盾难以有效缓解,未来行业盈利状况难有大的改善。
(四)居民消费稳步回升,奠定了消费品行业稳定增长的基础
2006年前10个月,在综合竞争力排名前10位行业中,有一半属于消费品行业,分别是:烟草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皮鞋、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和饮料制造业。行业良好的销售状况和盈利状况是提高其竞争力的关键因素。1~10月,除烟草业以外的其他上述四个行业产品销售收入增速均超过20%,利润增长速度均超过30%。另外,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和政策调控的作用下,汽车制造业出现恢复性增长。1~10月份,汽车产量大幅度增长,全国共生产各种汽车620.6万辆,同比增长25.1%,其中,轿车产量329.5万辆,同比增长40.9%。加之上年基数较低的影响,2006年以来,汽车制造业利润增速较高,1~10月,利润增速达到46.6%的较高水平,超过工业企业利润平均增速16.5个百分点。在汽车制造业的带动下,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利润也实现了较高增长,增幅达到50.4%。
企业利润增加刺激了消费品行业投资积极性提高。1~10月累计,饮料业和工艺品行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58.7%和55.8%,增速较上年同期分别加快24和10.5个百分点;皮鞋、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投资增长44.8%,超过同期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8个百分点。
从原因来看,近几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保持了较快增长。2005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255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493元,2006年1~9月份,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2761.9元,同比增长11.4%;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798.8元,同比增长10%。收入水平的提高增强了居民的购买力。2006年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998亿元,同比增长14.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1%,增幅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其中,城市和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4.8%和13.5%,城乡增幅差距为2000年以来同期最小。1~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089亿元,同比增长13.6%。居民消费的稳步回升,为消费品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见表2)
三、2007年我国行业总体依然具有较强的内在增长动力
首先,从经济增长的大环境看,近几年的实践表明,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比以往显示出了更好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消费升级逐渐由“点”到“面”,城市化进程基本趋势不变,给经济增长提供了最基础的需求驱动力。此外,市场体系日益健全,技术更新推动企业竞争力不断提高,宏观调控更加成熟等原因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肯定,我国经济在较长时期内仍处于长周期的上升阶段,实际的经济增长速度尽管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出现回落,但在中长期基本增长力量的支撑下,回落幅度不会过大。根据国家信息中心宏观经济预测模型,2007年我国经济仍将维持在9%以上的高水平增长。投资幅度将出现回落,但受新农村建设以及大规模国民储蓄的影响,回落幅度不会太大,仍将保持20%左右的增长水平。从消费来看,在建设和谐社会的战略方针指导下,预计2007年消费增长将继续维持向上趋势,带动相关行业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其次,2006年以来汽车、通讯设备制造业等消费升级先导型行业显露出回升势头,将对2007年上游化工、汽车机械、橡胶、涂料、钢铁等原材料行业以及电子元器件行业需求构成支撑。房地产作为另一典型的消费升级产业,2007年投资景气虽然将有所回落,但居民对住房的需求仍相当巨大,增速适度回落不会改变较快增长的长期趋势,预计2007年上游化工、建材等行业仍具有非常大的增长潜力。
篇2
周一,海洋渔业类股票壹桥苗业(002447)报收涨停,带动獐子岛(002069)、东方海洋(002086)等海产养殖类股票也都取得4%以上的涨幅。消费升级对水产品养殖行业的推动力已经开始显现。这一方面体现在产品价格上,比如说海参、鲍鱼等高端消费品种的市场需求近年来较为旺盛,但由于养殖面积难以迅速拓展等因素的影响,供给相对不足,如此就使得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另一方面还体现在追求品牌效应渐成为消费者的消费取向,这对于水产养殖类上市公司来说,无疑是一个新的成长引擎,因为这些上市公司大多是行业的龙头,具有较强的品牌号召力。
从行业和上市公司两个角度来看,目前食品饮料各主要子行业前三季度收入、利润同比继续保持较高增速。盘面上看,二线白酒、葡萄酒、啤酒相继领涨酿酒板块,酒鬼酒(000799)本周创出年内新高,张裕A(000869)一度逼近历史新高;周四,珠江啤酒(002461)和重庆啤酒(600132)双双涨停。目前看高档酒供不应求局面短期内难见明显改变迹象,业绩增长稳定、明确、估值有吸引力(2012 年PE 仅有16-18 倍左右)的一线白酒品种也适合在市场风险偏好出现明确改变之前坚定持有。
从乳制品行业来看,目前竞争格局稳定,盈利拐点初现。今年行业费用率下降和净利率提升明显。加上近期外资品牌惠氏和雅培的全新包装奶粉平均提价10%左右,这使得一些国内高端奶粉生产企业有了调价空间。受诸多利好刺激,周二乳制品行业逆市上涨,贝因美(002570)作为主打高端婴幼儿食品的上市公司受到资金推动而强势涨停。凭借市场先发优势与快消品推广经验取得行业领导地位的伊利股份(600887)。11月15日创出历史新高,稍做调整本周再起升浪,公司外受益行业竞争趋缓、内受益增发事件博弈,有能力也有动力保证业绩靓丽。
旅游股本周也全线出动,三特索道(002159)、宋城股份(300144)、桂林旅游(000978)、中国国旅(601888)全周涨幅均超过5%。种业股也挥别调整逆市上冲,尤其是荃银高科(300087)周二涨停板,带动其他种业股上涨。其他农业股,如中牧股份(600195)、顺鑫农业(000860)及大北农(002385)全周涨幅均在3%以上。
篇3
据统计,美国从1960年到1973年在由静电引起的火灾爆炸中仅装油事故就有166起;日本的静电火灾每年约发生100起,其中人体带电所酿成的火灾约占据20%。众所周知,静电产生的火花和易燃易爆气体、液体、粉尘等物质接触后,所产生的安全隐患相当严重,因此防静电防护服在火药、化工、医药、石油、矿山、煤炭等行业中,不仅承担着个人安全防护,还保障着国家及企业的财产安全。
作为拥有7亿产业工人的中国职业装市场,目前还没有一个专业的防静电防护纺织品研发中心。在此背景下,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授权浙江蓝天海纺织服饰科技有限公司组建中国产业用防静电纺织品研发中心,该中心的成立必将有助于中国防静电纺织品技术的提升和应用,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型。
深度调整期中全力发展产业用纺织品
中国产业用防静电纺织品研讨会暨中国产业用防静电纺织品研发中心授牌仪式于2013年12月17日在湖州举行。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高勇、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杨纪朝、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李陵申、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端小平出席会议,参加会议的还有湖州市领导、职业装协会、防护服协会以及各相关检测机构及上下游企业代表。承办企业浙江蓝天海纺织服饰科技有限公司同与会嘉宾共同探讨如何通过有品质保障的防静电纺织品及防护服,实现“将安全、健康、舒适献给勤劳智慧的产业工人”的目标。
十及三中全会明确表示,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一个重要的调整周期。纺织工业是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行业,经过改革三十年的高速发展,纺织产业也如“十二五”规划中预计的那样,率先进入深度调整期。
高勇表示,在这个调整期里,服装和家纺的发展将会放缓,这种低速发展还将持续。而在这个阶段,服装和家纺将更多体现产业升级,舒适健康时尚的要求。而产业用纺织品,则是在十二五期间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在今后若干年中,仍然将以比较高的增长率增长。去年产业用纺织品纤维消耗量超过1000万吨,达到全行业用量22%。
“技术纺织品及产业用纺织品是我们全力发展的方向。”高勇这样说。
而防静电纺织品技术已经发展多年,很多行业都在应用,在发达国家日常服装也已经开始选用防静电纺织品。我国的技术发展很快,很多行业也开始了应用,但是仍不平衡,在石油化工、电子电器行业应用较多,煤炭等工业领域应用则并不普及。因此,在拥有相对成熟技术的条件下,防静电纺织品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等待开拓。
高勇认为,在这个过程里,有如蓝天海这样的企业愿意承载基础研发任务,对行业发展非常有益。
产业用纺织品在过去十年中发展迅速,这种发展主要基于国内消费,更多依托于市场的内生动力推动行业发展。也就是说,是国民经济发展推动着产业用纺织品的迅速发展。
由于雾霾在全国范围内的重度蔓延,为对抗PM2.5危害,催生了过滤分离用纺织品的发展。针对目前每年1000万吨的工业粉尘,由火力发电等问题造成的空气污染,现阶段,行业正在采用电带联合除尘的方式,下一步即将推进静电除尘。通过过滤带这样的纺织品渠道进行超细粉尘的过滤及防护。
因此李陵申认为,防静电纺织品对整个行业以及关注生命安全都具有重大意义。
他分析,对于产业用纺织品来说,向上游,需要与化纤产业结合;向下游,则要向终端制品发展,形成垂直整合,研发整合整个产业链。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新纤维推动了防护面料的纤维化,集多种防护于一体的面料功能成为一种趋势,更加舒适安全健康成为未来发展的走向。蓝天海的发展具备价值链高端整合趋势,非常值得借鉴。
安全来自专业
“安全来自专业。”
浙江蓝天海纺织服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明青这样说。
据相关专家介绍,去年曾经有过因防静电服不合格造成工人操作过程中发性爆炸的重大安全事件。陈明青分析,不合格的面料经过时间的推移,纤维导电性衰减,防静电功能下降,这是值得警醒和反思的。为此,蓝翔推出了高性能高稳定的防静电面料,在这种面料中,特别采用了耐光性较强的涤纶性导电纤维,以增强耐用性稳定性。
在没有专业防静电纺织品研发中心的背景下,通过半年时间的准备,产业用防静电纺织品研发中心这个平台得以建立。陈明青说:“这不仅仅是为企业,更多的是下一步怎样服务于行业,以最快的速度研发产品,将我们研发的产品为产业工人在作业中起到切实的防护作用。”
自1995年浙江蓝天海纺织服饰科技有限公司第一次接触抗静电面料开始,现已经历了接触、了解、研究和专注等四个阶段。在这漫长的时间里面对许多充满诱惑的商机,围绕是否继续专业专注防静电面料,企业迷茫过、动摇过。但蓝天海最终还是决定专注于防静电安全防护面料的研发工作,在全体蓝天海人的共同努力下,企业连续十年成为国内最大最具专业的防静电安全防护面料供应商,同时也获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同。
在此次研讨会上,蓝天海同时推出“蓝翔”牌新一代耐光性明显优于锦纶(尼龙)纤维的涤纶基导电纤维面料、散热降温面料等新型多功能防静电安全防护面料。
特别参加会议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姚穆为防静电纺织品提出了几点建议:作为防静电制造业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要注意向多功能纺织品发展。要在安全的基础上将健康舒适时尚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成为长期发展的方向。中国的各种生产成本已经进入国际最高区间,已经不可能再生产低档产品,要生产高端产品,则必须注意多功能制造。
篇4
内容摘要:近年来,陕西大力发展产业集群,产业聚集程度不断提高,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已在装备制造、能源化工、高新技术和传统产业四大领域形成了20个产业集群雏形。石油化工、煤、电力、盐化工、航空、输变电设备、汽车、重型装备、航天、工程机械、电子、陕北能化装备、冶金、医药、食品、纺织等20个产业发展状况良好,现已构成了陕西产业格局的主体。本文采用区位商系数分析陕西产业集群发展状况,得出陕西在医药制造,装备制造,能源矿产和农产品制造四大行业中现已形成产业集群。通过构建数学模型,进一步分析上述四大产业集群在促进陕西经济增长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最后,本文对陕西产业集群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产业集群 区位商 经济增长
陕西产业集群发展状况
近年来,陕西大力发展产业集群,产业聚集程度不断提高,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已在装备制造、能源化工、高新技术和传统产业四大领域形成了20个产业集群雏形。石油化工、煤、电力、盐化工、航空、输变电设备、汽车、重型装备、航天、工程机械、电子、陕北能化装备、冶金、医药、食品、纺织等20个产业发展状况良好,现已构成了陕西产业格局的主体。
陕西产业集群与其经济增长关联分析
(一)区位商系数
在产业结构研究中,运用区位商指标可以分析区域产业布局和优势产业的状况,说明某种产业和产品生产的区域化水平。区位商是一个地区某种产业产值(劳动力)在该地区所有产业产值(劳动力)中所占的比重与全国该产业产值(劳动力)占全国所有产业该指标的比重之比。i区域j部门的区位商LQij计算公式为(李悦,2007):
LQij=(Lij/Li)/(Ni/N)=(i区域j部门产出水平÷区域总产出水平)/(全国j部门产出水平÷全国总产出水平)其中:Lij指i区j部门的工业总产值、销售收人、职工人数、固定资产等;Li指i区所有部门的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职工人数、固定资产等;Ni指全国j部门的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职工人数、固定资产等;N指全国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职工人数、固定资产等。当LQ>1,表明该产业在该地区的专业化程度较高,超过全国水平,意味着该产业在该地区生产较为集中,具有相对规模优势,发展较快,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LQ值越大专业化程度越高,比较优势越大。当LQ
(二) 陕西产业集群形成的量化分析
运用区位商系数对陕西省制造业中38个行业集聚度进行测量。包括工业总产值区位商系数、工业增加值区位商系数、就业人数区位商系数、主营业务区位商系数、固定资产投资区位商系数(见表1)。
通过上面区位商系数,可以得出陕西目前形成了四大产业集群:一是医药制造业:主要是指化学药品、中医药品及医疗器械制造等行业。陕西地区医药制造企业生产涉及化学原料与制剂制造、中药材加工与中成药制造、医疗用品与器械制造、生物制品和保健品制造等。其中,吗丁啉、西比灵、息斯敏、达克宁、利君沙、脑心通等系列产品在全国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发展势头强劲;二是能源矿产业:包括煤炭开采和洗涤、石油和天然气开采、有色金属矿采选业,以及衍生出的下游产业包括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等。陕西省蕴藏着丰富的石油、矿产资源。神腐煤田探明储量1400亿吨,含硫0.5%,磷0.06-0.03%,发热量66900大卡/公斤,是世界上少有的优质气化煤。天然气储量丰富,榆林地区的气田面积达2000平方公里,已探明储量1700亿立方米。陕北石油探明储量2.7亿吨,年开采、加工能力100万吨。三是装备制造业:包括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陕西大部分装备工业都布局在关中地区,集中了全省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90%的企业,包括西飞、西电、陕汽、西安航天发动机、陕鼓、庆安、法士特等大型骨干企业正在形成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四是农产品行业:包括食品加工业、饮料加工业、烟草制品业等。目前陕西省的食品加工业主要有:乳品加工,已经形成了以银桥集团为龙头的产业集群;果业加工,以陕西中鲁果汁有限公司、陕西安得利果汁有限公司、陕西海升果业发展股份公司等浓缩汁加工企业为龙头,正在形成产业集群。
(三)模型建构与分析
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能源矿产业、农产品行业、医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对陕西省经济增长进行定量分析。
设Y为GDP,X1为能源矿产业总产值,X2为农产品行业总产值,X3为医药制业总产值,X4为装备制造业总产值。(见表2)
运用Eviews软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张晓桐,2006):
Y=0.524X1+15.204X2+6.483X3+0.580X4
(6.01)(10.26)(3.63)
(1.20)
R2=0.997,R2=0.997,DW=1.20,在P=0.05的显著水平下X4未通过T检验,剔除X4后,再次对数据进行回归;
Y=0.578X1+16.01X2+7.92X3
(7.64) (11.97)(5.84)
R2=0.9964,R2=0.9960,DW=1.30,在P=0.05的显著水平下X1,X2,X3通过了T检验。DW的临界值为1.66,DW
Log(Y)=6.133+0.296Log(X1)+ 0.314Log(X2)+0.145Log(X3)
(11.83) (5.03)
(3.65) (3.05)
R2=0.987,R2=0.985,DW=1.66,在P=0.05的显著水平下X1,X2,X3通过了T检验。自相关现象克服。
通过模型分析,能源矿产业总产值增长率每增长1%,带动GDP增长率增长0.296%;农产品行业总产值增长率每增长1%,带动GDP增长率增长0.314%;医药制造业总产值增长率每增长1%,带动GDP增长率增长0.145%。能源矿产,农产品制造和医药制造业增长对陕西省经济增长具有很强的拉动作用,它们分别与陕西总产值之间存在明显的显著性关系,且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相比之下,农产品制造业最显著,能源矿产业其次,医药制造业相对较弱 。
计量分析表明,能源矿产,农产品行业和医药制造业已经成为陕西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成为促进陕西经济增长的核心力量。在目前的发展水平下,应该挖掘这些产业的发展潜力,制定相关产业发展政策,发挥能源矿产,农产品行业和医药制造业在促进陕西省经济增长中的主导作用。但是,装备制造业未通过显著性检验,由于装备制造业集群存在许多问题:陕西装备制造业整体基础薄弱,创新能力不强,产品主要以低端为主,制造过程资源、能源消耗大,缺乏自主的知识产权。装备制造业在促进陕西省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不显著,两者之间没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然而,从全国范围来论证装备制造业对经济增长具有很强的拉动作用,对GDP增长贡献率较高,陕西产业规划部门应该出台大量政策和措施培育和扶持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
陕西产业集群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对策
结合陕西地区目前产业发展的实际,以产业集群促进陕西地区经济快速增长,应采取措施:
(一)加强医药产业的整合重组,形成陕西省医药制造业产业集群
加强医药产业的整合重组,依托杨森、利君、步长等重点企业,打造集群发展的核心和龙头;依托资源和研发生产能力优势,重点发展西药和中成药等子集群。着力发展化学药、中药材、中成药、生物药等优势产品,加快形成陕西省医药制造业产业集群。
(二)依托龙头企业,推动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依托延长集团、长庆石油等龙头企业,加强产业资源整合,促进产业资源向龙头企业集聚和靠拢;加强勘探开发、技术引进和研发力度,不断延伸产业链,提高资源的深加工度和综合利用,推动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三)加快能化装备制造业的转移和建设,发展高端特色产品
加快宝石机械、宝石钢管,以及其他能化装备制造企业的相关项目向陕北地区转移和建设。加大科技投入,把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相结合,以“精密、大型、高速、复合、智能、环保”为方向,以精密专用机床集成化、通用机床规模化为重点,发展高端特色产品,优化产业布局,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集群发展规模的壮大。
(四)加快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强对果业和畜牧业的投入、开发
加快培育和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继续加强对果业和畜牧业的投入和开发,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延伸农产品制造链条,增加农业生产的附加值。重点发展果业、乳业、肉制品、烟酒、方便食品和烘焙等子产业集群;发展培育与食品制造业规模相匹配的原料基地,为食品产业发展提供优质资源保障。
结论
本文通过对陕西产业集群的量化识别,以及对陕西产业集群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关联分析,显示出陕西装备制造,农业,医药和能源矿产四大产业在拉动陕西经济增长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上述四大产业集群成为促进陕西省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陕西应该进一步加大四大产业集群培育和扶持其快速发展,并制定相关产业集群发展政策,壮大产业规模,促进陕西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峒.计量经济学基础[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
2.陕西省装备制造业的现状与发展分析[C].陕西省工交办,2008.9
3.王圣学.陕西产业发展研究[J].博士论文数据库 2006
4.陕西省人民政府.陕西省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纲要2009-2015[C],2009-3
5.培育产业集群 促进陕西县域经济更快发展[C].陕西省发改委 2008
6.李悦.产业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篇5
民族证券认为,此次汽、柴油价格涨幅分别为5.9%和5.2%,远远未能达到国际原油价格的涨幅,石油公司炼油毛利改善有限。在石油公司炼油业务增长不利的情况下,建议更多地关注与上游油气开发有关的公司,重点推荐海油工程、中海油服、杰瑞股份。
华泰联合也看好海洋工程行业,理由是我国已经拥有第一批深海开采设备,为深海开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随着我国第一批深海设备的投产和深海开采经验的积累,深海油气资源开采的市场在“十二五”期间将被打开。其中,中海油服钻井板块在油价高企的背景下,日费率将会逐渐回暖。上市公司中海油服作为我国唯一一家海洋油气资源开发生产的一体化服务商和国内行业绝对的领先者,首次给予增持评级。海油工程目前处于阶段性的低点,预计随着中海油“十二五”资本支出的加大,2012年开始进入业绩拐点,也给予增持评级。
齐鲁证券研究报告预测,二季度油价中枢在100美元,突发事件可能将油价推高至150美元以上。高油价与“十二五”规划将推动能源化工产业升级与精细化工的高速发展。其长期看好非常规能源开发与传统油气资源增产技术,中期看好化工产业升级与新材料中的改性塑料与氟化工,短期看好保障房与相关政策驱动产能过剩行业的阶段性机会。对新型煤化工重点推荐华鲁恒升、鲁西化工、云维股份和张化机,对化工新材料重点推荐金发科技、烟台氨纶,对氟化工重点推荐三爱富和永太科技。
行业评判
中信证券旅游行业渐入旺季
二季度旅游行业将逐渐进入旺季,板块表现有望迎来全年最好的一段时期。目前,旅游板块平均估值为2011年36倍,2012年29倍,较历史平均45倍相对安全。建议积极配置资源类公司,首选估值低兼具事件驱动的公司,重点推荐峨眉山、中青旅、丽江旅游、锦江股份、三特索道、黄山旅游和桂林旅游。
华泰联合房地产二季度受压
二季度无论楼市还是房地产企业都将承受较大的调整压力,因为二季度将迎来今年首个供应量集中释放的节点,而且还将在二季度经受一到两次加存款准备金率和加息的煎熬。因此,行业在二季度可能迎来一轮比预期更早的调整,这很可能带来房地产股票在二季度的买点。下半年地产股或有一个上涨级别在20%以上的行情。
长城证券主题投资建筑行业
建筑行业景气指数二季度可能阶段性触底,三、四季度再度攀升。二季度看好“三线”,即坚持以钢结构、水利水电和国际承包三个主题性投资机会为主线,以及“一点”,即看好装饰装修子行业中的洁净手术室行业龙头尚荣医疗,将充分受益行业快速增长。
长江证券煤炭股估值不算低
目前煤炭开采板块2011年动态市盈率为19.1倍,估值优势不明显。但从历史来看,4月份是煤炭股全年表现最好的月份,主要受益于建筑项目的逐渐开工,各下游用户耗煤和存煤需求加大等。关注具有估值优势、成长性较好的公司,如潞安环能、神火股份、兖州煤业、昊华能源和山煤国际。
东方证券家纺增速好于预期
从已经结束或正在进行中的主流服饰公司秋冬订货会情况看,预计家纺行业同比增速有望进一步好于市场预期。这一方面验证了行业内销向好的趋势未变,另一方面也将成为板块短期启动的催化剂。目前首推七匹狼、美邦服饰、报喜鸟、罗莱家纺、伟星股份和富安娜。
银河证券乳品行业长期看好
全国1176家乳制品企业中(包括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145家),有643家企业通过了生产许可重新审核(包括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114家)。看好行业良好的长期投资价值。重点推荐伊利股份,推荐理由是行业龙头公司“双拐点”出现。看好光明乳业和皇氏乳业良好的投资机会。
投资策略
光大证券整体继续震荡上行
未来3个月市场整体将继续震荡上行,上行空间在10%左右。预计上证综指、沪深300指数、中证500指数的波动区间分别为2850点~3350点、3150点~3550点和4900点~5500点。紧缩政策有所缓和将是支撑未来3个月市场上涨的关键因素,而较快的盈利增长和偏低的估值提供了较为充足的安全边际,增强了对市场上行的信心,但是短期内突破前期高点的可能性不大。
上海证券 夯实基础 震荡上行
二季度可守望宏观拐点信号与行业微观需求信号中的周期行业估值修复机会,深挖消费投资和制造业投资两条转型主线的上下游机会。二季度市场趋势将是夯实基础、震荡上行。核心波动上限为3400点,波动下限为2880点。投资组合可选择“周期股估值修复+高端装备细分上下游+保障房受益+稀缺小金属”。
东北证券二季度回落后上升
二季度上证综指可能的运行区间为2750~3180点。可以寻找估值合理板块的投资机会:1.替代能源主线:新能源(水电、光伏等)、能源传输(特高压等电气设备);2.保障房等建设及建筑节能环保板块:城投城建、建材、工程机械、住宅产业化等;3.新一代信息技术:光通信、三网融合等。
篇6
受全球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放缓、国际原材料价格高企,以及人民币升值、人力成本上升等诸多因素拖累,2008年我国的工业企业利润增速下滑几乎成为定局。在这个背景下,2008年下半年,A股市场也难以有上佳表现。因此,对于机构投资者来说,精选行业和个股就变得尤为重要。本文我们拟从行业景气度的角度着手构建我们的行业配置组合。
我们的思路是:(1)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8年1-5月份的工业行业经济数据为基础,分析工业行业利润和收入在上、中、下游之间的分布和变化趋势;(2)从销售收入增长率、毛利率和资金利润率三个方面来对全部工业行业的景气度进行研判;(3)在上面分析的基础上,构建我们的行业配置组合。
我们按照不同行业在产业链中的位置把全部工业行业分为上游(采掘业)、中游(资本品制造业)和下游(消费品制造业)三类。中游我们又进一步将其细分为比较靠近上游的原材料初加工业和比较靠近下游的一般制造业。
全部工业行业利润仍保持较高速度增长,但是增速出现明显下滑。2008年1-5月,全部工业行业实现利润总额10815.18亿元,同比增长21.00%,较2007年1-5月的利润增速下降22.47%。
全部工业行业利润总额大部分由中游行业贡献,但增量主要来自上游行业。2008年1-5月,上游、中游和下游行业贡献的利润总额占全部工业行业利润总额的比例分别是28.57%、56.92%和14.51%;但利润新增的部分有64.50%来自上游行业,来自中游行业和下游行业分别只有14.32%和21.23%。
利润向上游行业和有刚性需求的下游消费品行业转移。2008年1-5月,受益于产品价格上涨,上游行业利润增速同比大幅提升,从-5.11%大幅提升到64.35%;受制于需求回落和成本上升,中游行业利润增速同比大幅下滑,只有4.56%,远远低于2007年同期的74.33%;下游行业利润增速同比基本持平,但是行业间分化严重,增速明显有提升的行业主要是需求刚性很强的医药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而出口依赖型的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家具制造业增速严重下滑。
实际需求增速已经出现了下滑,但是可能这只是开始。2008年1-5月,虽然全部工业行业销售收入仍然保持27.16%增长,但是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后的收入增速已经在下滑,这趋势在中游行业和大部分下游行业中体现的比较明显。收入增速得到提升主要是上游行业和部分需求刚性的下游行业。
基于行业景气度的行业配置策略
工业整体增速下滑已经既成现实,但每个行业处在产业链的环节不一样,行业景气状况也就存在差别。基于前面对各个工业产业景气度状况的数据分析,我们大致得出总体结论:下游消费需求产品制造和中游的资本品制造首先感受到宏观经济下滑的“寒意”,除了个别行业外,绝大部分行业景气度已经出现下滑;中游行业中原材料初加工业由于产业链传导存在着时滞,所以景气高点的出现整体上要晚于资本品制造业,目前景气接近高峰甚至已经滑落;资源类行业仍然在享受价格上涨的好处,行业景气度仍然向上攀升,特别是需求量非常大的稀缺资源类行业,比如石油天然气开采业和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我们将整个工业的产业链和行业景气高点出现次序绘成下图。
这仅是对于工业行业景气状况的一个粗略判断,绝大部分行业不会脱离该框架,但不排除个别行业由于自身特质而显示出与整个板块不一致的表现。
上游行业中的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就是一个类外。有色金属是此轮全球商品牛市中率先上涨的品种,也受到各类资金的青睐。但在全球经济低迷的今天,有色金属这头狂奔了很久的牛步履略显蹒跚,跟宏观经济周期联系密切的有色金属采矿业各项指标均出现明显下滑。前期投资产能的释放以及需求因为宏观经济下行而调整使得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的景气度与其他采掘业走势不一致。当然,不同的有色金属品种差异很大,具体的子行业情况又不尽相同,这需要做更为深入细致的分析。我们建议“超配”上游行业中的除了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外的其他行业。
原材料初加工业中,虽然众多研究一再声称原材料初加工产品的提价可以转嫁上游资源价格提升带来的成本,但这不能光从价格方面考虑。根据需求定律,价格提升对需求量将带来负面影响。如果说,刚开始由于产业链传导时滞下游需求量还没有及时反应因而表现不明显的话,那么,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对需求的负面影响将逐渐显现。目前,原材料初加工行业正处于从景气高点向下回落的过程中,未来行业景气度下行。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行业由于价格管制的原因而行业不景气,但是由于这些行业的下游需求是基础需求,提价对需求并没有太多实质性影响,一旦价格管制放松,这些行业景气状况将有所改善,因此我们建议“超配”这些行业。
一般制造业中,景气度下滑现象非常普遍。表现相对比较好的是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这跟我们之前的分析一致。该行业与宏观经济周期关联不大。电信重组和3G发牌可能会引发新一轮投资,促进该行业的发展,当然这需要后续数据进一步证明。由于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和前期低迷导致的部分产能关闭,造纸及纸制品业行业景气状况表现良好,但这种状况的持续性还有待观察。我们建议“超配”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造纸及纸制品业。
下游行业中,有刚性需求支撑且行业内部竞争结构良好的行业表现良好,其他下游行业景气度均下滑。我们建议“超配”医药制造业和农副食品加工业。
篇7
关键词:锁定效应;产业结构;金融支持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4392(2008)06-0024-04
一、引言
在静态产业结构理论上,一般以“集中”或“多元化”度量产业分布。但静态研究的局限性很大,无法预测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向。在动态角度分析资源经济时,一直存在两种不同的假说。一是比较优势理论,来自古典经济学的分工理论,认为应该根据资源禀赋决定产业结构安排,其哲学基础是“存在就是合理的”可以引申出的政策含义是各经济体应该根据自己的比较优势(劳动力、资本或资源)进行分工;只有比较优势发生变动时,产业结构才有可能调整。二是内生制度变迁理论,认为经济增长是一种“自我深化”的锁定过程,即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选择等安排在时间t是自变量,而在时间t+1就成为因变量。换言之,最初的制度安排决定了今后的发展道路,“选择的后果实际上在我们作出某种选择之前就已经注定了”。因此,经济发展模式选择是内生的,它无法超越“制度可能边界”。这就是所谓的锁定效应。
如果单纯以比较优势理论进行分析,可能得出“资源型城市现有产业结构并无不妥”的结论,但在现实层面却给资源型经济勾勒了一幅黯淡的前景:当受到环境政策制约或资源耗竭时,产业发展的停滞和消亡就不可避免了。因此,我们试图从锁定理论出发,寻找在可行性边界内的某个最优解。事实上,当前我国大量的以资源为主导产业的区域经济发展或多或少面临着锁定效应,产业结构、金融结构单一,投资和产出围绕主导行业或企业进行。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由于资源的统一调配、价格基本固定,经济发展并不存在什么风险问题,但进入市场经济后,由于价格的波动频繁(如国际原油价格从1998年的12美元/桶上升到100美元/桶以上)这种锁定效应蕴含着的系统风险就很快释放出来,甚至危及到金融行业。所以,资源型经济的发展必须在充分考虑资源禀赋和环境要求的基础上进行前瞻性反锁定安排,实现可持续发展。基于这一认识,人民银行朔州市中心支行以资源型城市朔州为典型进行个案研究,对锁定效应和反锁定安排进行了实证分析。
二、发展现状:产业锁定、金融锁定和风险集中
(一)产业锁定:总量与结构
朔州全市含煤面积1503.7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14.2%,查明资源储量401.04亿吨,保有资源储量381.77亿吨,占全省总量的14.91%。在全市的资源储量中,已占用资源储量121.41亿吨,未占用资源储量260.36亿吨。自1989年建市以来,朔州煤炭工业产值和提供的税收占全市工业总产值和财政总收入的比重均在50%以上,在经过结构调整以后,煤炭工业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仍在35%以上,产业结构体系一直以煤炭工业为主导和支柱。随着神华集团公司、同煤集团公司、中国能源、中国煤炭集团、省煤炭进出口公司等大企业、大集团在朔州的快速集聚,“十一五”期间,朔州市煤炭总产量可望有更大的突破。随着大型电厂、煤炭加工洗选企业的建设,煤炭的支柱产业地位将更加巩固。
但全市产业发展极不均衡,工业经济一枝独秀。多年来,朔州市产业构成的传统格局基本保持在10:60:30的水平,2005年三次产业构成比例为10.2:58.4:31.4。2006年其构成比例为8.41:62.64:28.95,与2005年相比,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同时下滑,只有第二产业一枝独秀,表现出强劲的增势。从市场经济学观点出发,没有第三产业的充分发展,流通服务工作跟不上经济增长的需要,就很难保障第二产业取得持久的发展壮大。而第二产业对煤炭工业又依存度过高。煤炭产业单一支撑的局面始终没有得到改变。2006年来自煤炭行业的增加值高达94.48亿元,占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8.89%,同比增长27.77%,高出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4个百分点。
(二)金融锁定:结构性矛盾
从全国的情况看,资源主导型经济基本以国有大型骨干企业(煤炭、石油)为主体;考虑到我国的金融业以间接金融为主体的现状,在产业锁定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出现金融锁定问题。主要表现在:金融服务于国有大中型企业,对中小企业支持力度不足。
经济决定金融,朔州作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工业基地, 煤炭行业利润远远大于其它行业,这就决定了金融机构贷款必然向这些行业倾斜。据统计:从建市初到2006年末,全市金融机构累计向朔州境内的一大批煤炭企业投放信贷资金548360万元,占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投放总量的48.6%左右。
相反,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的的支持力度较小。调查显示,2006年末全市中小企业达到31411个,占企业总数的98.2%;完成增加值占全市地方生产总值49.1%;上缴税金27.41亿元,占全市税收总额的54.8%,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与其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严重不对称。从对山西朔州市五(区)县的调查来看,2002―2006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对县域中小企业的贷款增量分别为6659万元、4953万元、-2137万元、-1567万元、2387万元。其中2002年和2003年县级国有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呈绝对下降。
基于这样的信贷投放结构,近年来,朔州市金融与经济协同发展不足,银行闲置资金增加,系统内循环现象普遍。截至2006年末,朔州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308.9亿元,比年初增长30.2%;各项贷款余额为144.9亿元,比年初增长15.1%。扣除9%的存款准备金和邮政储蓄余额、贷款核销额外,存差约占存款的36.9%左右。尽管目前存在关于流动性过剩的看法,但是存差过高的状况比上年末并未出现大的改观:2007年5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342.8万元,各项贷款146.4万元,存差更是上升到40%左右。就县域金融发展来讲,存差过大,反映了该地区大量资金外流,当地企业运用银行资金严重不足等问题。据对怀仁、山阴金融机构存差典型调查发现:金融机构存差占比除农村信用社外基本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上存资金、联行占用、历年亏损、固定资产、及其它占用是两县国有金融机构存差的主要去向。
研究显示,经济结构制约了金融资源配置的优化,金融结构畸形集中反过来强化了经济的锁定效应。近年来,随着境内大型企业资金自给能力的提高及财务核算体系的改革,限制了大企业对境内银行贷款的需求,特别是电力财务体制改革,主体部分成为山西电力管理局,按照省电局的规定,下属公司不得在地方金融机构贷款,需要资金时只能由省公司以内部利率供给,并提前归还了在朔州市各银行的贷款,使银行优质客户减少,可中小企业的贷款条件没有多大的改善。
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约束加强与信用环境不理想的背景下,直接导致了银行不愿意开拓中小企业信贷市场,中小企业特别是非煤产业的发展受到来自融资层面的约束。
(三)锁定效应:风险集中
资源型城市在产业锁定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出现金融锁定问题,金融锁定导致信贷支持对象严重趋同,信贷投向高度集中,一旦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和环保要求提高,必然出现信贷风险集中问题。近年来,国家出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环保考虑关闭大量不符合开采标准和环保条件的小煤矿,而小煤矿的关闭致使大量信贷资金陷入风险状态。再加上山西省对地方煤炭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关小、改中、上大;凡重点产煤县,生产能力9万吨以下的煤矿均被关闭或整合。小煤矿的关停,使金融机构贷给小煤矿的信贷资金追改无门。
以上分析表明:朔州经济、金融发展正面临着十分明显的锁定效应,要想保证其经济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探索反锁定安排。
三、优势禀赋与产业可行集:反锁定安排的起点产业锁定的最大问题在于系统性风险。系统性风险来自三个层面。一是环保要求严格,不符合环保条件的被迫关闭。二是产业替代或升级,如美国钢铁工业的市场退出导致的“匹兹堡现象”(由产业型城市转化为消费城市)。三是资源耗竭。无论在哪一种情况下,必须考虑适当的反锁定安排,即必须在一定的禀赋优势基础上考虑产业转移或分散。我们分以朔州为例进行可行性分析。
(一)禀赋优势
1.丰富的矿藏资源、广阔的开发前景为朔州这座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和深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朔州初步探明的矿藏有煤炭、石灰岩、铁矿石、铝矾土、云母、粘土、石墨等35种。其中煤炭总储量约500亿吨,占全省总储量的1/6。煤系分布面积1645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15.9%,属大宁煤田石炭二迭纪煤系,以煤气和弱粘结煤为主,覆盖浅,易开采。石灰岩储量约1600亿吨,铁矿石储量4500万吨,磁石储量20亿吨,铝矾土储量458万吨。全市煤炭年生产能力达到11021多万吨,以全国最大的安太堡、安家岭露天煤矿为龙头,煤炭产业率先发展,2006年产原煤达到9275万吨。以神头一、二电厂为代表,电力产业实力雄厚,全市电力装机容量2006年达到361.8万千瓦,发电量222.45亿度,约占全省总量的1/6。日用瓷生产能力10.5亿件,产量30426万件,怀仁嘉明陶瓷公司是全国最大的日用瓷生产企业。
2.广阔肥沃的晋北平原为朔州发展农业、畜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朔州市现有耕地总资源548.88万亩(其中水浇地180.9万亩),是山西省人均耕地和人均水浇地最多的城市。水资源相对丰富,有地下水资源6.53亿立方米,人均有432立方米。2006年底,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124.75亿元,粮食作物总产量14.56亿斤,奶牛存栏15.14万头,羊年存栏143.55万只,境内山阴古城集团生产的“古城奶粉”、“妙士乳液” 是全国著名的乳制品品牌。在朔州发展乳品、羊肉制品、小杂粮加工以及饲料、饲草产业,资源优势明显,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
3.丰厚的人文景观、美丽的城市风光共同构成了引人入胜的旅游黄金带。朔州具有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文化,一大批文治武功的杰出人物名垂青史。全市交通便利,通讯发达。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城市品位不断提高,其人均公共绿地、人均道路、人均住房面积名列全国前茅。被国家建设部评为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先进城市。
(二)产业选择可行集及最优选择
1.资源产业的深化。
提高加工深度,通过产业链条的延伸和扩展,在阶梯性提高产品附加值与技术含量的基础上,发挥整个产业群集约化生产的效应,并通过增强产业自身的竟争能力来摆脱对资源的单纯依赖,是资源型城市多元化发展的首要选择。煤炭是朔州市重要的主体能源,也是保证朔州市经济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粮食”。因此,首先必须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整合煤炭资源,关小建大,增强节约利用资源意识,最大限度延长矿山服务年限。其次要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实现采矿现代化。积极采用先进采煤技术和工艺,提高煤炭回采率,实现产业安全化、现代化、规模化、增值化、洁净化,提升煤炭产业的增长质量。再次是延伸煤电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
2.新兴产业选择。
要加速新兴产业发展,构建多元支柱产业体系。一是食品行业要尽力发挥朔州市优质杂粮、蔬菜、牛奶等特色资源优势,重点支持和发展古城、雁门、燕麦片、嘉利、玉雄等较有潜力的食品企业,力争“十一五”期间,全市农牧业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0%以上。二是陶瓷业应围绕建设全国陶瓷生产基地和“北方瓷都”这一目标,增加品种、提高档次和科技含量,尽快由低档产品向中高档产品迈进,由日用瓷向建筑瓷、工艺瓷、工业瓷方向迈进。三是建材工业要依托狮头水泥集团、平鲁安格公司以及同煤集团等,扩展市场空间,重点利用煤矸石、粉煤灰及煤矿伴生资源,发展高岭土、单晶莫来石、微晶玻璃饰材、新型墙体材料和高档水泥等。四是风富多彩的文化古迹为发展旅游业创造了得天独厚自然条件,因此要围绕大运高速、威乌高速黄金旅游带,加快特色景点、景区的建设,着力打造著名旅游品牌。
四、金融支持:摆脱产业锁定的控制变量
摆脱产业锁定的政策措施无非有两条:一是通过国家产业政策,从行政角度考虑问题,但是,从西方和我国的所有实践看,行政手段效果具有不对称性:破比立更加有效。如国家在限制煤炭生产方面的有效性远比寻找经济增长点要容易,这是由国家政策的本质决定的。在市场经济中,行政手段可以禁止资源进入某些领域,却无法强迫资源必须进入某些领域,否则必然出现无法持续的高投入和低效率产出。二是通过市场自发动员资源进入某些产业领域,金融作为资源配置的主要形式,可以作为一种改变产业结构的控制变量。
(一)金融部门要加强对企业体制和机制创新的支持
资源型企业是朔州市经济发展的主体,在全市经济总量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从某种角度讲就是资源型企业的经济转型,资源型企业机制活起来,竞争力就能强起来,就能够带动朔州市的经济转型。所以各级金融部门要把经济转型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综合素质结合起来,利用信贷资金的杠杆作用努力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内外部金融环境,积极支持和引导资源型企业在转换经营机制的基础上,按照地方政府产业发展规划,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品竞争力。同时,要充分发挥民营经济在经济转型中的主体作用,在信贷投入门槛上要最大限度地清除民营企业在市场准入和发展中的种种障碍,全力支持民营企业利用信贷资金实现上规模、上档次,增效益。
(二)银行要通过信贷结构的调整促进地方政府尽快提升中心城市的承载能力
资源型城市朔州人口规模偏小,基础设施明显滞后,公共服务缺位较多,社会事业相对落后,已明显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更难以发挥中心城区的龙头带动作用。因此,金融部门要加大对中心城区建设的信贷投入。一是利用目前煤炭经济效益良好的契机,通过信贷引导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要按照强化城市总体规划,以完善功能、拓展空间、塑造个性、提升品位为重点,加强城市道路建设改造的资金投入,推进“旧城”改造,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加大公益性活动场所的建设投入。二是大力推进社会事业。要突出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在引进、培养、用好、留住人才方面下功夫。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完善的社会救助体系。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文明和谐创建活动,提升市民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三是加快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步伐。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切实解决制约开发区发展的土地、财政、税收、环保等问题,积极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健全开发区内各类基础设施,增强开发区的孵化功能。
篇8
就业弹性的持续下降说明就业增长与经济增长非一致性不断加强,尽管改革开放27年来经济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但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表现得更加明显。因此,找到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非一致性的形成机理及其调整对策,就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非一致性在我国是共性问题。导致这种非一致性的形成机理目前国内有3种代表性的观点:技术进步论;结构转换论;统计口径偏差。而且,在研究方法上多以定性分析为主,缺乏相应的定量研究。
本文拟运用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各产业和部门的就业弹性进行定量分析,找出就业弹性相对较低的产业和部门,在此基础上,从源头上探寻解决失业问题的有效办法。
一、吉林省三次产业的就业弹性
第二产业的就业弹性总体呈下降趋势。究其原因在于:
一是公有制经济比重偏高。由于受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影响较深,长期以来,一直实行“高就业、低工资”政策,把劳动力尽量安排在国有或集体企业中,导致国有企业产生了大量的富余人员。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较高的就业率,但企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已超过自身的承受能力,企业内部职工处于隐性失业状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及所有制结构的不断调整,国有经济比重逐渐降低,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加快。一些竞争力差的国有企业,或是因市场减少而缩小生产规模,或是被淘汰,造成大量失业。
二是工业结构演进规律所致。根据工业结构中生产要素密集度演进规律:劳动密集型工业结构资本密集型工业结构技术密集型工业结构。改革开放以来,吉林省的工业化进程不断深化,工业结构不断优化,因而,大量的就业劳动力让“资本”或“技术”所替代而被挤入失业行列。
第三产业的就业弹性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上升趋势不明显。按照我国发展现状及国际经验来看:第三产业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应是一个能够吸纳大量劳动力且就业前景广阔的领域,但现阶段在吉林省这些优势还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原因主要在于: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产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传统服务行业占有了相当大的比重,1998年约占80%,而教育、科研、卫生、体育、文化、艺术、广播、电影、电视和综合技术服务等现代服务行业发展却刚刚起步。传统服务行业在吸纳就业方面基本处于饱和状态,而新兴服务行业就目前来看还不能在解决就业方面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致使劳动力就业严重受阻。
第一产业的就业弹性总体处于稳定状态,但随着农村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城乡户籍制度的进一步松动、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以及劳动力市场的不断完善,再加之乡镇企业由于种种弊端在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方面的功能性减退,会进一步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第一产业的就业弹性必将趋于下降。
通过对三次产业就业弹性的分析可以看出:第二产业的就业弹性较低,且近年来有进一步下降的趋势。工业作为第二产业的主体构成,它的兴衰直接影响、制约着第二产业的发展。
二、各工业部门的就业弹性
1、轻重工业的就业弹性
轻工业多数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科技含量较低。20世纪80年代,它曾作为繁荣城乡消费品市场的主要行业,对吉林省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如吉林造纸厂和电冰箱厂就是在那时发展、壮大起来的,并成为当时引领轻工行业发展的支柱产业。但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措施的实施以及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建立并不断趋于完善,吉林省重工业的增长速度超过了轻工业,改变了20世纪80年代轻工业带动经济增长的格局,同时也使大量从事轻工行业的职工面临下岗、失业。
20世纪90年代以来,轻工业增长速度趋缓且就业弹性相对较低的原因主要在于:轻工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产品结构单一,技术改造投资少,缺乏创新意识。面对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和消费者对产品需求的不断变化,许多轻工企业的产品满足不了广大消费者的需求,致使产品积压,企业陷入困境,不得不减员缩产甚至倒闭。如曾作为吉林省轻工业领头羊的吉林造纸厂和吉林市电冰箱厂,近年来也因各种原因导致生产、效益大幅下降甚至停产,使得部分劳动力失业。
2、主要工业部门的就业弹性
机械工业主要包括金属制品业、普通机械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及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等,它们的平均就业弹性分别是1.082、-1.456、-0.726、-1.187、-1.106。可以看出,机械工业总体的平均就业弹性基本为负(仅金属制品业为正)。其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中的汽车工业一直以来作为吉林省经济产业的“核心”,它的总产值已占据吉林省的“半壁江山”。因而汽车工业的发展状况直接关乎吉林省整个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而近10年来,其平均就业弹性为-1.187,意味着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不但不吸纳更多的人员就业,还不断向社会“排出”劳动力。究其原因在于:在我国工业化初期,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对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巩固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如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的156个重点工程项目,象第一汽车制造厂就是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建设起来的。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及进一步深化改革,相当多的企业开始实行有限责任公司制、股份制、租赁制、集团化经营,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精机构、减人员,大量的冗员被释放。
石化行业包括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和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它们的平均就
业弹性为-0.952、-0.945。可以看出,吉林省的石化行业的平均就业弹性都为负。石化是吉林省仅次于汽车工业的第二大支柱产业,它的发展状况也直接影响着吉林省的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增长。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新探明储量丰度低,接替资源不足,老油田进入高含水期,潜力小,成本高,使原油产量连续数年在330万吨至340万吨上下徘徊;而且全省石化行业中小型企业较多且设备比较落后。因此,石化行业为了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提高国际竞争力,进几年来加快了企业重组改制,扩大对外开放,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资金,技术密集度不断提高,导致对劳动力的需求逐渐减弱,直至资本、技术完全替代劳动力,即就业弹性表现为负值。
农产品加工工业主要包括木材及竹材采运业、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加工业、食品制造业等,它们的平均就业弹性分别为-1.096、-1.013、-0.921、-0.894、-0.832。可看出,木材采选及相关加工工业以及食品工业的平均就业弹性都为负。尤以食品工业为例:全省食品工业产品产销率近年来下降幅度较大,突出反映在淀粉行业上,说明企业体制、机制等还没有完全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产品竞争力还不够强,深加工产品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名牌拳头产品少的局面仍没有取得根本性突破;整个行业的科技创新水平不高,结构不优,使食品工业整体就业水平受到严重影响,下岗失业人员激增。
医药制造业的平均就业弹性为负,为―0.795,表明医药制造业的生产要素密集度在改变。近年来,吉林省医药制造业中中成药工业比重逐年增加,使全省医药工业较好地完成产业结构调整,由过去以化学原料药、化学药品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向以中成药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方向过渡,而中成药工业科技含量较高,因此其属于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而资本和技术的大量使用和推广就对就业产生强大的“挤出”效应。
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平均就业弹性为-0.705,相对较低。该行业是吉林省除食品工业、医药制造业主外的又一优势产业,最初是以生产电视机起家的(三海电子集团),那时大中型企业少、小型企业多,企业素质较差,缺少名牌、优质、龙头产品,近年来随着企业思想观念的转变,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管理经验步伐的加快,逐步扭转了全省电子工业产品结构投资类偏低、消费类过高,全行业命系彩电的局面,形成了高技术含量的产业新格局,因此,大量的劳动力被“排挤”。
煤炭采选业的平均就业弹性较低,为-1.069。这说明该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向社会“排出”劳动力。吉林省由于地质构造复杂,开采条件困难,新建矿井井型偏小,矿井接续频繁,自然条件的特殊性曾造成煤矿用人较多。但近年来由于可供建设大型矿井的储量少,衰老报废矿井多,缺少新的接续矿区,资源面临枯竭,且技术设备老化,导致煤炭采选业的生产能力萎缩,煤炭产量逐年递减。其中7个国有重点矿区已有5个进入衰老期,造成大量职工下岗。
纺织行业本是一个就业弹性较大、能够大量吸纳劳动力的行业。但吉林省的纺织工业近10年来的平均就业弹性为-1.005,即说明纺织行业近年来不断向社会释放劳动力。究其原因: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吉林省纺织行业产品竞争能力不强,老产品多、新产品少;中低档产品多、名优产品少;初级产品和中间产品多、最终产品少。相当一些企业自主开发创新能力较弱,不懂得根据市场需求来推陈出新,而且设备老化、管理粗放,这些都导致纺织行业大量职工下岗。
冶金工业主要包括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其中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平均就业弹性相对较低,为-1.498。主要原因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及不断完善,吉林省冶金行业紧随国家改革的步伐,推动冶金行业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指导企业扭亏解困,实行减员增效。
三、结论及对策建议
从以上对三次产业、轻重工业以及33个工业部门的就业弹性的分析,可以看出:吉林省三次产业中的第二产业、工业部门中的轻工业以及传统产业中的煤炭采选业、纺织工业、冶金工业等的就业弹性相对较低;而有些产业因多种原因已成为或即将成为“夕阳产业”,显然通过发展这些产业来促进就业的空间不大。因此,应着重分析那些现今就业弹性相对较低、发展潜力较大的产业,看这些产业是否还能扩大就业空间,然后再采取相应的对策进行改造、调整,使得各个产业和部门都能发挥自己最大的作用来解决吉林省严峻的就业问题。
1、大力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尤其是新兴服务业
第三产业具有就业弹性大、发展潜力大及投资少、见效快等特点,是扩大就业的主攻方向。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经验表明:第三产业比重逐渐增大是一国或一地区经济发展必然趋势。因此,根据吉林省的发展现状,今后应在发展批发、商贸、餐饮、娱乐等传统生活服务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如社区服务、家政服务、旅游休闲、物业管理、信息咨询、金融保险、通讯等行业,同时还要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以使其能够胜任这些新兴服务行业。
2、大力发展第二产业中的传统强势产业
虽然吉林省第二产业的就业弹性相对较低,且有进一步下降的趋势,但第二产业中的部分传统产业仍是吉林的经济支柱,在产业结构中仍占重要地位。但一直以来由于其内部出现了设备老化,技术落后等一系列问题,导致其发展相对滞后。因此应采取相应的对策:首先要科学定位哪些是传统强势产业,譬如纺织、冶金工业等,然后有针对性地对这些产业进行产品结构调整、技术设备改造,再辅以高新技术产业的渗透性、带动性,将信息、技术注入传统产业中,进而使传统产业中的强势产业能够重新回到自己的角色――作为中坚力量带动整个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进而吸纳更多的人员就业。
3、大力改造第一产业内部结构
吉林省是农业大省,是国家粮食主产区之一,应大力改造第一产业内部结构,使其更有效的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以缓解城市的就业压力。首先,要加大力度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向农业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其次,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形成“企业+农户”的模式,以形成农业产业的有机链条,充分发挥乡镇企业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渠道作用。第三,加快小城镇的建设步伐。发展小城镇,不仅可以提高吉林省的非农化水平,更重要的是小城镇的建设、发展能就地吸纳大量剩余劳动力,进而扩大就业容量。
4、加强对轻工业的改造
轻工业发展一直处于“萎靡”状态,在吸纳劳动力就业方面的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吉林省应在发展重工业的同时,加强对轻工业的技术改造,以市场为导向,大力调整其组织结构、产品结构,使其产品向多样化、高级化方向发展。轻工企业要转变经营观念,提高创新意识,加强管理。尤其是具有优势的食品工业,更要加快内部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的步伐,提高非公有制经济比重,形成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食品行业新格局,使其在带动经济增长的同时,吸收大量的劳动力就业。
5、培育产业集群,扩大就业
篇9
一、师市培育发展大企业大集团取得的成效
站在新的起点,国有企业应进一步为推动师市经济结构大调整、增长方式大转变,发挥大企业大集团示范带动作用,实现国有经济新的跨越,为加快“三化”进程再立新功。
1.通过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调整,大企业大集团聚合优势产业一体化效益突出
2.大企业大集团主动加大环保、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的投入,彰显大企业的社会责任
作为军垦建设者,师市国有重点大企业在走工业化道路中倍加珍惜几代军垦人建成的优美环境,既要工业快速发展,更要青山绿水蓝天。在发展盐化工、煤电煤化工产业,实施优势资源转化战略时,变“被动的环保”为“主动的环保”, 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科技、资金投入将各类废弃物转变为再生的资源,实施清洁生产,彰显大企业大集团主动承担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
天业集团用电石法生产聚氯乙烯在把资源优势转为经济优势的同时,将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置于可持续发展的优先战略,通过科技创新,不断突破循环经济关键支撑技术,推行清洁生产实现主动的环保,使一个被列为高污染的限制类产业再现生机。一是在废水、废气、废渣利用方面通过上下游产业一体化生产,建立了国内第一套干法乙炔、聚合母液水生化处理、上清液闭路循环、含汞废酸零解析等示范装置,推广到国内聚氯乙烯行业,每年可节水1亿方以上。创造性开发出天然气制氢联产PVC、变压吸附尾气回收、组合吸收等新工艺,不仅很好的解决了废气排放问题,而且还改变了传统氯碱平衡,实现了在不增加配套烧碱产能的条件下,将聚氯乙烯生产能力提高20%。自主研发出先进的干法工艺,建成120万吨电石渣水泥装置。粉煤灰制砖已建成投产,各类废渣在天业成为下游企业生产原料,环保治理装置同时变成了原料收集装置,不仅将自己企业的废渣吃干榨尽,还消耗其他企业的部分废渣。二是在清洁生产和节能方面,与清华大学合作,开发成功10万吨氯乙烯流化床反应器,实现高效率、低能耗,通过电石炉设备改造,能量的回收利用,进一步降低了生产过程的能耗,实现了环境保护与企业发展有机结合,为我国电石法聚氯乙烯装置的大型化、环保化创出了新路。
3.业大集团战略提高了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带动产业升级
天业集团先后建立起以国家技术中心、国家节水灌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流动站为核心的研发实施体系,整合公司内部科技资源,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投资主体、研发主体、转化主体与收益主体。新疆天业的科技人员先后开发了食品行业、节水灌溉、塑料管材、PVC树脂等几十项高新技术。同时对化工关键技术的研究,在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上取得重大突破,使资源高效转化和利用对企业发展产生巨大的助推作用。已经攻关成功关键技术35项,其中列入行业重点推广6项,申请国家有关专利12项。 关键技术取得突破的同时,天业工艺技术、装备水平、信息化程度均为国内领先。2009年3月25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李勇武会长及四名院士、七名行业权威专家对天业进行现场调研时,高度评价了天业的循环经济的模式,称天业集团创建了电石法聚氯乙烯的全新概念,认为很多新技术的应用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在行业起到了引领作用。目前天业的整体水平已达到国内一流。
天富集团把结构调整同科技进步紧密联系起来,结合公司能源优势,打造新的科技产业增长点。与华东理工大学、中科院物理所等高等科研院所联合开发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积极促成超级电容器用复合碳材料、碳化硅晶片项目的建设,生产的单晶硅,填补国内空白,今年六月份碳化硅晶片晶体生长炉由24台扩充到48台,产能达到3万片,成为全球第三、国内第一的碳化硅晶片供应商。
4.培育发展大企业大集团,克服了金融危机影响,为师市“保增长、保民生、促发展”的目标提供了有效支撑
2009年度,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市场低迷、出口不畅、企业现金流紧张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国有大企业集团积极实施优势资源转化战略,发展循环经济,对师市“保增长、促发展、保民生”提供了有效支撑。一是企业运行平稳,销售收入实现较快增长。上半年实现工业销售收入52.23亿元,工业增加值13亿。其中,天业集团实现工业总产值43.37亿元,同比增长36.6%,实现销售产值43.36亿元,同比增长33%;天富集团实现营业收入6.6亿元,同比增长13.17%,实现利润总额0.16亿元,同比增长18.68%;天宏股份公司实现工业总产值1.68亿元,同比增长22.90%,实现工业销售产值1.64亿元,同比增长22.38%,实现销售收入1.76亿元,同比增长24.63%,在去年亏损的基础上实现利润110万元。二是立足企业发展,加大人力资源储备,广招应届大学毕业生,缓解就业压力。
二、在“大转变、大调整”中,培育大企业大集团的主要做法
1.环经济、一体化经营为理念,坚持改革,推动国有资产向重点企业、重点行业集聚
为发展循环经济,延伸产业链,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以氯碱化工为核心,带动以电石渣、粉煤灰、硫酸钙渣、炉渣等固体废弃物为原料的水泥项目、矿产资源开发、新型建材产业等的建设步伐,先后将南山水泥厂、铁列克煤矿划归天业集团管理,实现南山水泥厂技术原料优势、铁列克煤矿资源优势和天业集团经营管理优势的有机结合,发挥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循环发展的协同效益,形成年产70万吨聚氯乙烯、50万吨离子膜烧碱、100万吨电石、150万吨水泥、600万亩节水器材生产能力。延伸聚氯乙烯产品产业链,带动塑钢、新型保温和墙体材料、装饰装修材料等新型建材产业的发展。
抓好煤炭资源的整合,为天富集团电、热主业和煤化工行业的发展奠定基础。预计到2012年,公司年均煤炭需求将达到550-600万吨,因此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公司积极寻找优质煤炭资源,积极筹划收购煤炭资源,获得采矿权。目前,集团公司正加紧对南山煤矿四个分矿年产195万吨(红沟、小沟各60万吨,水沟45万吨沟,大沟30万吨)、塔西河煤矿年产120万吨的改扩建工程、大白杨沟煤矿新建年产300万吨的项目前期手续办理工作,预计到2012年,公司原煤年产能将达到660万吨。
2.资源以大企业为基础,带动外来资本投资,推动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
充分发挥八师农产品产地规模、技术优势,不断发展壮大西部银力和西部牧业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开发区引进的纺织、食品企业提供安全稳定的上游配套产品。一是提升银力牌棉花的品牌品质和影响力,增强对纺织产业配套能力。2009年“银力”牌棉花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为应对金融危机对纺织业的严重冲击,解决纺织企业流动资金紧缺的困局,银力集团对入驻师市的天盛实业、华芳公司和爱立泽公司等棉纺企业赊销原棉8.1万吨,为棉纺企业缓解流动资金近10亿元,保证了纺织企业95%以上的开工率,增强了企业战胜困难转危为机的信心,雄峰纺织加大在石河子投资力度,计划形成150万纺锭, 6万吨毛巾、7500万件衬衣的生产规模,实现师市原棉就地消化,打造“原棉―纺纱―织布―印染―服装”完整的产业链。二是在整合紫泥泉种羊场(国家级种羊基地)的基础上,积极推动西部牧业上市工作。西部牧业公司进一步完善育、繁、推、养良种推广网络,加快畜禽良种引进步伐,建立完整的畜牧良种繁育体系为伊利、娃哈哈、旺旺等多家食品加工企业提供安全放心的原料。公司在实力不断增强同时,带动了垦区农牧业增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西部牧业2008年按照上市公司有关规定理顺了产权关系,完成了股份制改造等上市前的各项筹备工作,公司经营规模、资产质量及近三年的经营业绩等情况已基本符合上市条件,2010年8月19日,西部牧业成功上市,融资3.17亿,成为新疆首家创业板的上市公司。三是积极推进大企业间合作,打造煤化工基地。天富集团与加拿大翡翠国际工业集团合作开发大白杨沟煤矿,并拟在我市投资50亿元人民币进行煤化工、煤制甲醇及其他源类的投资,推进师市煤化工项目建设。
3.大企业大集团的引进,开展国有、民营资本合作,推动团场经济结构大调整
支持农牧团场发展多种经营,走农业产业化道路,促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增长,发挥八师丰富的种养殖资源、成熟的种养殖技术与产销市场优势,鼓励团场参与师市国有企业改革、重组和国有民营资本合作,推动团场经济结构大调整,增长方式大转变。一是推动西营农场整合汇昌豆业对天宏实施重组和粮油加工厂依法破产重组。西营农场在发挥团场农业资源优势整合汇昌豆业资产并注入天宏股份,保障了汇昌豆业的原料供给,提升了公司资产质量,提高了天宏股份的盈利能力,2009年一季度天宏股份实现销售收入8806万元,同比增长65.8%,实现增加值1246万元,增长3.8%,实现利润666万元。西营农场在整合市场资源的同时带动了团场经济结构和种植结构调整,团场利用粮油加工厂依法破产资产重组,设立金粮食品公司,带动团场小麦和大豆种植,实现农业与农产品加工市场的上下游产业有效整合。二是紧跟著名大企业,引进大企业参与团场农业产业结构大调整和增长方式大转变。东阜城农场、西营农场和西古城三家农场与娃哈哈集团共同出资1亿元组建石河子娃哈哈启立技术生物有限公司与石河子启力乳业有限公司。新公司的成立将集合优势,提升团场养牛业与乳制品加工业的科技含量,促进师市畜牧业大发展。由149团、148团和正义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石河子市韵达食品有限公司,生产加工符合市场标准小麦制粉及副食产品,产品首先满足康师傅顶津公司及今麦郎公司需求。以上举措延长产品深加工链条,实现国有与民营经济共赢,有力带动团场经济发展。
4.国资监管基础,积极为大企业大集团服务
一是加强企业国有产权管理工作,完善监管指标体系,规范国有企业产权转让,完善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体系建设,为大型国有企业保驾护航。首先全面掌握国有企业各项经济指标,即: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负债总额、国有净资产(已扣除少数股东权益后的数额,也称国有资产总量)、注册资本总额,集团企业管理级次,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国资信息。规范企业国有产权转让行为,把依法合规管理和处置国有资产提到反腐倡廉的高度来对待,严把产权转让关,提高进场交易率,促进了国有产权有序流转。其次,结合师市实际,及时修订了《农八师石河子市国有及国有控股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改变过去实施的考核办法所存在的弊端,为科学评价和规范企业经营业绩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提供依据。
二是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多渠道为大企业融资服务。为促进天业集团“120万吨联合化工项目”建设步伐,在通过将天业集团所属铁列克煤矿及东沟煤矿矿产资源作价入账,以体现该资源现实价值,增加企业固定资产,同时及时将国拨资金转增资本金,提高企业融资信用,取得银行贷款35亿元,发行短期融资券融资8亿元,为项目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为确保天富煤业公司120万吨/年矿井改扩建项目建设如期投产(项目预计总投资43531万元),更好的发挥国有煤炭企业的主导作用,促进师市煤炭及热、电等产业稳步发展和经济效益全面提升,经多方协调,以天富集团持有天富股份4500万股国有股质押方式,为天富煤业公司获取八年期银行贷款3亿元。
篇10
从今年年初至7月14日,沪深300指数涨幅达到了90.06%。而在沪深两市的1602只A股中,跑赢该指数的多达892只,其中,763只股价翻倍,123只涨幅超过200%,更有21只股票的涨幅超过300%。不过,在很多股民喜笑颜开的时候,还有人在扼腕叹息,因为有相当一部分股票被指数抛在了后面,甚至不涨反跌。
滞涨股为何不涨
据统计,截至7月14日,今年涨幅落后于沪深300指数的有683只股票,其中,涨幅在70%~90%的有256只股票,涨幅在50%~70%的有213只股票,涨幅在30%~50%的有133只股票,有73只股票的涨幅在30%以内,另有8只不涨反跌。8只下跌的股票跌幅都不大,除了刚上市的桂林三金和万马电缆,以及攀钢钢钒、双鹭药业的跌幅在5%~11%之间,其余的都只是不足1%的微跌。
在此,我们将涨幅小于30%的79只个股(剔除桂林三金和万马电缆)作为本文的讨论重点――滞涨股(表1)。
这些股票为什么会滞涨?是业绩不佳遭到冷遇吗?这79只股票中,今年一季度出现亏损的只有卫士通、国通管业、柳化股份、西北轴承、攀钢钢钒等13只股票,仅占16%。这79只股票一季度算术平均每股收益为0.1140元,高于整体A股的平均水平0.0446元;平均每股经营现金流量为0.2002元,更是远超整体A股的平均水平0.0636元。而从30家已公布中期业绩预告的公司看,有16家将预增、略增或续盈,好于总体情况。可见,这些股票业绩并不差。
从行业角度看,不难发现,这些滞涨股非常集中。按照申万行业一级划分,这些股票分布在医药生物(17只)、化工(8只)、农林牧渔(7只)、公用事业(6只)、建筑建材(6只)、信息服务(6只)、机械设备(5只)、食品饮料(5只)、交通运输(3只)、轻工制造(3只)等行业中。这与今年以来涨势较弱的行业板块比较吻合。从表2中可以看出,医药生物、化工、农林牧渔、公用事业、信息服务、食品饮料、交通运输等行业的涨幅远远落后于房地产、采掘、有色金属、交运设备等。
今年以来,随着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和一系列产业振兴规划的陆续推出,加上经济数据不断显现出复苏迹象,投资者对经济的预期越来越乐观,最直接受益于经济复苏的周期性行业受到市场的追捧,从大宗商品(有色金属、煤炭)到可选消费(房地产、交运设备),再到最近的钢铁、金融行业,周期性行业板块轮流上涨,不断推高指数。
与周期性行业的热闹相对应的是,防御性行业有些显得门前冷落。虽然受4万亿元投资、新医改等政策消息的刺激,医药生物、农林牧渔、建筑建材等行业的股票曾经出现过上涨行情,但随着周期性行业股越来越受到追捧,这些防御性股便进入了滞涨期。
以公用事业、交通运输、食品饮料、医药生物等为代表的防御性行业,景气度跟经济周期的关联度不高,发展稳定,业绩波动性较小,不像周期性行业那样业绩会出现大幅增长,因此在流动性和业绩增长预期支撑的单边上涨行情中,防御性行业的涨幅远远落后于周期性行业。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那些业绩表现不错的股票会成为滞涨股。
防御性渐受重视
不过,随着大盘整体涨幅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机构策略报告中出现了“防御性”的字眼。
上证综指至今已涨了7成,深证成指也已翻番,虽然在资金面和政策面因素的支撑下,依然保持加速上扬的态势,但是单边上涨到目前的高位,投资者的心态越来越谨慎,加上货币政策已出现微调、政策监管进一步加强、新股发行速度明显加快,市场震荡在所难免。而且一旦出现政策预期改变、基本面改善预期下降、流动性趋紧等情况,股指势必向下调整,寻找支撑。
中银国际认为,在市场改变单边向上的涨势进入震荡期的过程中,市场对于经济复苏的怀疑心态会有所上升,企业绩效的不佳或者绩效反弹趋势出现反复,也会直接打击投资者对经济持续复苏的信心。在这样的背景下,配合充裕的流动性,市场很可能转过头来将防御性行业推向前台,将其估值抬升到一个看似较高的水平。
国信证券则从周期类行业具有明显的季节效应角度出发,认为7、8月份为多数周期性行业产销量的淡季,在此期间价格面临回调压力,销量环比下降,因此三季度要尽量回避大部分周期性行业的回调风险,建议下半年的配置策略是“先防御,后进攻”。
海通证券认为,为应对下半年经济复苏和政策可能低于预期的情况,投资策略需要有一定的防御性。
在此判断下,防御性行业在投资配置中的地位大大提升。中银国际建议对酒类、制药、燃气、零售、家电给予“超额配置”,同时推荐行业绩效回升明显的建筑工程、机械、公路铁路行业等。
国信证券则从行业轮动角度分析,在一轮完整的经济周期中,上升周期宜持有周期性行业(房地产、汽车一钢铁、有色、水泥一煤炭等),下降周期持有消费性行业(医药保健、食品饮料、商业贸易等)是最佳选择,而从中短期趋势来看,经济上升周期的阶段性回调中消费类行业仍然是防御的最佳选择。其建议在三季度配置上优先选择无季节性利空因素干扰的行业,超配银行、石油开采、商业零售、医药保健、食品饮料、公路铁路、机场、通信运营等行业。
海通证券在防御性策略中,自上而下看好三类行业的潜在投资机会:一是具备典型防御性特征的必需消费品行业存在潜在估值溢价机会,如医药生物、啤酒、白色家电与零售行业,以及具备一定防御性特征、毛利率相对稳定的公路管理与机场管理行业:二是中长期有望受益于政府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基建及相关行业,如水泥、建筑机械、建筑施工行业等;三是美元汇率贬值预期与潜在结构性通胀压力给石油开采、有色金属与农业板块带来的波动性机会。
防御性的滞涨股
公用事业是最典型的防御性行业,提供基本的生活和生产所需要的服务,如供水、供电、供气、污水处理等,稳定的现金流量和较强的分红能力使其在市场出现震荡的时候,往往成为资金的“避风港”。目前滞涨股中主要是电力股和水务股。随着经济逐渐复苏和夏季用电高峰的来临,发电量和用电量都将继续回升,电力股将获得业绩支持。而水的价格存在涨价预期,也将利好相关股票。
长江电力(600900)我国最大的水电上市公司,全资拥有葛洲坝电站,主营水力发电。公司已公告将收购大股东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所持有的所有三峡发电相关资产,收购完成后,公司收益将大幅增加。今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主营收入
12.3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33%。根据Wind一致盈利预测,2009年净利润可达65.1亿元,每股收益为0.69元。这意味着2009年公司净利润可能同比大幅增长65.63%。市场普遍预期未来水电上网电价将逐步与火电上网电价拉平,这必将利好公司业绩。在28家给出评级的机构中,9家强烈看涨,16家看涨,3家看平。
医药生物行业不是周期性行业,随着中国居民收入不断增长、老龄人口数量上升,对医药生物行业的需求越来越大。而薪医改政策的不断推出也将有利于医药生物行业健康发展。从政策和需求角度看,医药生物行业都是不错的防御性品种。
三九医药(000999)主要从事医药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及相关的健康服务,现有1000多个产品涉及中成药、化学原料药与制剂、生物制品料等多个领域。公司日前业绩预增公告,称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50%~60%,每股收益0.32~0.34元,主要原因是制药主业收入增长30%,公司综合毛利率水平提高6个百分点。根据Wind一致盈利预测,2009年净利润可达6.42亿元,每股收益0.6562元。在16家给出评级的机构中,4家强烈看涨,12家看涨。
交通运输一直是市场上有代表性的防御性行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性行业,交通运输涉及面很广,包括了港口、机场、铁路、高速公路等领域。与周期性行业相比,交通运输行业的业绩相对稳定,所以在强势市场中该行业很少受到青睐。
宁沪高速(600377)是我国公路行业中资产规模最大的公司。公司的核心资产是横贯长三角的沪宁高速江苏段,贡献了60%的收入和85%左右的毛利。随着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以及江苏北部沿海区域的开发,公司路网车流量有望获得长期增长的足够支撑。公司分红政策稳定,股息率在4%以上。根据Wind一致盈利预测,2009年净利润可达16.56亿元,每股收益0.3287元,业绩将实现同比小幅增长。在18家给出评级的机构中,1家强烈看涨,12家看涨,4家看平,1家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