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风险开题报告范文

时间:2023-11-13 17:50: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财务风险开题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财务风险开题报告

篇1

论文关键词: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分析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企业并购也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较为鲜明的主题。企业并购作为一项实现企业战略、促进企业资源优化配置的方法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积极作用。由于各种原因,在并购过程中存在着大量风险,其中又以财务风险最为突出.财务风险贯穿于整个并购活动的始终,是决定并购是否成功的重要影响因素。

1 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概述

1.1 企业并购的概念

企业并购是企业兼并或收购的统称,是并购企业实现自身扩张和增长的一种方式,一般以企业产权作为交易对象,并以取得被并购企业的控制权作为目的。以现金、有价证券或者其他形式购买被并购企业的全部或者部分产权或者资产作为实现方式。

1.2 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的概念

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是指在并购活动的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导致企业发生财务状况恶化或财务成果损失的可能性,是并购价值预期与价值实际严重负偏离而导致企业财务困境和财务危机。

在某种意义上,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是一种价值风险,是各种并购风险在价值量上的综合反映,是贯穿企业并购全过程的不确定因素对预期价值产生的负面作用和影响。

2 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分类

2.1 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

所谓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是指在并购过程中,由于对目标企业价值的评估而导致并购企业财务状况出现损失的可能性。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是并购交易的精髓,目标企业的估价取决于并购企业对目标企业未来收益的大小和时间预期。

导致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的因素主要包括:

第一,财务报表风险。财务报表是企业价值评估的重要依据,如果目标企业的财务报表本身不够真实或者经过粉饰美化,那么计算出来的目标企业的价值就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

第二企业管理论文,利润预测风险。目标企业以前年度的财务数据对了解该企业的经营状况有很重要的借鉴作用,但是,并购企业真正关注的是目标企业的未来收益能力,并以此为主来对目标企业进行价值评估。

第三,贴现系数风险。通过预测企业未来价值增值的方法来评估企业价值,贴现率的估计就是一个关键问题,而这种估计由于存在很强的主观性,往往会造成结果的不正确。

2.2 流动性风险

并购占用并购企业大量的流动性资源,将导致并购企业资产的流动性降低。并购后,并购企业可能由于债务负担过重,缺乏短期融资,导致出现支付困难。当并购企业采取现金收购时,首先考虑的是资产的流动性。流动资产和速动资产的质量越高,变现能力越强,并购企业越能顺利、迅速地获取收购资金论文开题报告范例。这同时也说明,并购活动占用了企业大量的流动性资源,从而降低了并购企业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快速反应和调节能力,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

2.3 融资风险

并购的融资风险主要是指能否按时足额地筹集到资金,保证并购的顺利进行,如何利用企业内部和外部的资金渠道在短期内筹集到所需的资金是关系到并购活动能否成功的关键。并购对资金的需要决定了企业必须综合考虑各种融资渠道。

如果企业进行并购只是暂时持有,待适当改造后重新出售,这就需要投入相当数量的短期资金才能达到此目的。这时可以选择资本成本相对较低的短期借款方式,但还本付息的负担较重,可能会陷入财务危机。如果买方是为了长期持有目标公司,就要根据目标企业的资本结构及其持续经营的资金需求,来确定收购资金的具体筹集方式。并购企业应针对目标企业负债偿还期限的长短,维持正常的营运资金,使投资回收期与借款种类相配合,合理安排资本结构。

2.4 整合风险

在整合期间,财务风险的形成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根据其表现形式可分为:

第一,企业财务组织机制风险。是指并购企业在整合期内由于相关的企业财务机构设置、财务职能、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组织更新、财务协力效应等因素的影响,使并购企业实现的财务收益与预期财务收益发生背离,因而有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第二,资本运营风险。并购完成后企业在进行资产经营过程中,要对企业的资产、成本、财务运作、负债、盈利等财务职能按照协同效益最大化的原则实施财务整合和科学监控,以实现企业的并购目的。但由于宏观环境和具体环境的不可确定性,以及企业内部财务行为的管理失误企业管理论文,而使企业并购后未能实现预期的并购目的,会导致财务风险和财务危机。

第三,盈利能力风险。实施并购后企业资本是否能实现保值增值、能否带来预期的投资回报是并购企业最为关心的问题。企业并购后的盈利能力风险,不仅关系到企业的持续生存问题,同时也关系到管理者和其他股东的未来收益与债权人长期债权的风险程度。

3 企业并购中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

3.1 尽量获取目标企业全面准确的信息,降低企业估价风险

中小企业对并购前财务风险的防范,应采取以下对策:

3.1.1 对目标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审查。

目标企业的财务报表是并购过程中首要信息来源与重要价值评估依据。其数据的真实性对评估结果有着重要作用。因此,为了防范价值评估风险,首先就要对目标企业的财务报表审查。对目标企业的各项资产、负债进行清理。评价目标企业的会计计量和确认及会计处理方法是否符合相关准则和规定,财务状况、财务比率是否恰当,是否有人为操纵利润的情况。

3.1.2 采用恰当的估价方法合理确定目标企业的价值。

目标企业的估值定价是非常复杂的.一般需要各种估价方法进行综合运用,采用不同的价值评估方法对同一目标企业进行评估,可能会得到不同的并购价格。并购企业可根据并购动机、并购后目标企业掌握资料信息的充分与否等因素来决定采用合适的评估方法。常用的方法有清算价值法、市场价值法、现金流量法。总之,对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应当根据并购的特点,选择较为恰当的并购估价模型。

3.2 合理确定融资结构

在企业并购中,合理确定融资结构,应当将风险控制放在首位,然后考虑成本最小化。因为一旦融资失败,将会导致企业并购的财务危机,这样成本最小化也就失去了意义。并购融资结构中的自有资本、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要保持适当的比例,但在选择融资方式时要考虑择优顺序。

具体而言:(1)测算企业可利用自有资金的数量和时间。准确预测企业可以利用的自有资金的数量和时间,对于合理使用自有资金,优化企业并购融资结构至关重要。(2)推算企业偿债的能力和负债融资的风险临界规模。准确测算企业的偿债能力,并根据偿债能力确定融资的风险临界规模,对于合理确定负债融资规模和避免财务风险具有重要作用。(3)确定并购的股权融资规模。

3.3 增强杠杆收购中目标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稳定性杠杆

收购的特征决定了偿还债务的主要来源是整合后目标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首先,目标企业必须是经营风险小,产品有较为稳固的需求和市场,发展前景较好,才能保证收购以后有稳定的现金流来源。其次,收购前并购企业与目标企业的长期债务都不宜过多,这样才能保证预期较稳定的现金流量能够支付经常性的利息支出论文开题报告范例。最后,并购企业最好在日常经营中能提取一定的现金作为偿债基金以应付债务高峰的现金需要,避免出现技术性破产而导致杠杆收购的失败。

3.4.整合期财务风险的防范

企业实施并购后,财务必须实施一体化管理。目标企业必须按并购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进行整合。中小企业并购后财务整合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财务整合的必要性来自于财务管理在公司运营中的重要作用。任何企业如果没有一套健全高效的财务管理体系,就不可能健康成长。许多中小企业之所以被并购,正是由于财务管理不善企业管理论文,成本费用居高不下,资产结构不合理,反映到产品成本上便是无竞争优势。

其次,财务整合是发挥企业并购所具有的财务协同效应保证。财务协同效应主要是指并购给企业财务方面带来的各种效益。一般表现在:通过并购实现合理避税,预期效应对并购的巨大刺激作用。这些都需要在财务整合的基础上得以实现。

最后,财务整合是实现并购企业对目标企业有效控制的途径,更是实现并购战略的重要保障。并购企业对目标企业的生产经营实施有效控制,并做出及时、准确的决策,重要的前提是具有充分的信息。一般而言,并购双方的会计核算体系、定额体系、考核体系、财务制度等并不完全一致.因此并购企业客观要求统一会计口径,才能实施有效控制。

4 结论

并购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扩张的一个重要工具。对大多数企业来说,并购比内部扩张更能有效地促进企业成长。在并购中,企业财务管理是整个并购过程中重要且关键的一环。在并购中,企业应该重视财务管理环节,要意识到财务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来尽量减少风险。这样,才能为成功的并购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政府与企业都应树立忧患意识,通过促进优势企业并购快速提高我国的整体竞争能力,并在未来开放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包丽琼,浅谈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及其防范企业管理2008.9

[2]陶学伟,企业并购融资风险控制探讨财会通讯2009.1

[3]王宗光,常文芳,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及其度量模型探析财会通讯2009.02

[4]游婉瑜,浅析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及其规避财会研究2008:186-187

[5]王会恒,高伟,并购财务风险分析及控制财会通讯学术版2007:78-80

[6]施金影,企业并购中财务风险问题的思考财会通讯2008.12:107-108

篇2

中小企业融资论文范文一: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融资问题分析

摘要: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的主要原因是受到了外部和内部环境缺陷的影响,尤其是在没有给予财务管理部门应有的重视,有些财务相关的功能不能发挥主要有企业资金的分配、计划和运用,这就导致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企业的生命周期短和长期生存能力不足。本文第一部分概述了中小企业的概念及财务状况,第二部分提出了目前大部分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提出相对应的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构筑完整适用的融资体系,加强应收账款及供应链管理,提高企业资金管理水平。

关键词:财务管理;中小企业;融资

财务目标在中小企业中的特性是多样性的,但是中小企业管理者并没有研究多样性这一特征,大部分自然形成的居多。打个比方说:企业解决家庭就业的时候就会将平衡家庭人员的利益为目标;构建企业客户的时候一般企业都会选择与客户建立同一种目标。形成不同的公司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目标,对企业目标科学取舍,建立持续发展的财务管理目标,以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条件为基础。管理者总是认为重要的是要增加企业收入,往往忽视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当增加销售应收账款时并不考虑可不可以收回,如果能够收回,也不会考虑企业资金能否满足正常生产经营的需要。资金不足也可以让企业倒闭,因为债务人无法偿还到期债务,债权人可以要求债务人重整或者破产,申请人民法院进行清算。资金管理不善将增加企业的融资成本,使企业失去投资机会等问题。只有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才能去解决财务管理的问题。

一、中小企业的概念及中小企业的财务状况

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环境中最有活力,同时也是数量最多的,但它也是有经济风险的主题,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力量。与同行业的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人员规模、资产规模和经营规模等方面相对较小,但由于其体积小,中小企业灵活地寻求生活在市场上,唯一与大企业相差的地方就是小企业的再生性强。目前,微型和小型企业中小企业也爆发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行业中小企业设定的标准也不同,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多态变化的特点。中小企业的每一个阶段,每个国家的中小企业都有不同的分类标准。一般分为两类:一是定性的,根据企业的经济特征和控制方式进行定义,从本质上反映的特点是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经营方式,另一种是定量,通过一系列指标根据企业的大小定义,这种定性更直观。如工业企业的分类类别的标准小于2000,那么中小企业员工人数较少,或销售额小于3亿元,总资产4亿元或更少。与其他国家的标准相比,中小企业规模的实际数量是相对较高,但相对较低的资本和营业额的大小,反映了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有更多的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从表2中资产负债率的指标显示可以看出中小企业的普遍偏高。2014年的数据显示,小型企业比大型企业的数据资产负债率与指数相比高很多,但是从长期负债来看,中小企业占相对较小的份额,因此这些更高的短期公司借款在这种情况下也增加了这些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融资难问题

中小企业融资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如果大企业决定融资的话,那么,金融机构会主动设法投资给大型企业。但是如果中小企业想要融资的话就非常困难,因为金融机构都嫌贫爱富。所以融资就出现了以下问题:首先,支持融资政策的力度不强。第二,缺乏实际操作性和执行力,实现政策的角度分析执行者主要是金融机构为自己的风险考虑,实施的是嫌贫爱富的控制策略。他们认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前景差,偿债能力弱,中小企业贷款的不良贷款形式突出;从他们自己的角度来看,中小企业不重视财务管理和融资,公司财务状况出现不满足贷款需求。第三,融资渠道单一或经常选择内部融资。

2.资产管理不当,财务控制薄弱

(1)存货管理混乱

由于中小企业的人员数量少,管理者同时身兼数职管理多个部门,财务管理不严格导致资金占用量大,却大对生产和销售环节的专业性控制,从采购到生产再到销售都是一个人说了算,没有人第二个人从付款收款到办理入库手续这个全过程进行监督。没有人控制采购、无监督销售、库存损失严重的存在账目差异,这些问题存在于很多中小企业,它反映了存货核算流动比率高,存货周转减慢,导致企业的损失无法估量。在正常情况下中小企业的流动资产总额都是40%-50%股票基金,公司一般不注意库存管理,看看多少钱绑在库存,如果企业库存严重堆积就会造成严重的流动性紧张,由于有很多积压的资金,就造成了现金流有一些困难,在一定程度上扰乱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那么对于库存控制带来的财政困难一般都很难解决,同时长期的瓶颈限制了企业的发展。一些中小企业只看到眼前的利益,没有看到长远发展的需要,忽略了客户管理,我们没有销售收入,不做成品的实际结转库存,收到的钱不记录,导致资金体外循环,使存货账面价值大于实际数量,造成账务不符。

(2)应收账款管理不善

公司财务部负责应收账款的发生和收回,公司的销售部则主要负责公司应收账款和到期催收的应收账款。在应收账款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首先,信贷政策缺乏一致性。其次,会计制度不合理。第三,没有足够的措施来处理坏账。

(3)现金流量管理失控

对于现金管理方面的主要问题有两个,分别是出现较为严重的公款私存和缺乏核查的现金支出流程。

三、优化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

1.构筑完整适用的融资体系

(1)政府方面

从中央到地方,我们不断推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对策,但是中小企业融资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总而言之,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是一项长期任务,政府应该继续开发符合实际的一系列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

(2)金融机构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需要深化金融改革。金融机构应该改变对中小企业的歧视,并结合中小企业的特殊情况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有效的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系统,提供基于网络的、三维的、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首先,关注中小企业信贷,开发有效的信用体系,组织专门的信贷基金发展中小企业贷款授权。其次,金融机构应该逐渐减少审批流程,降低贷款条件,同时扩大从资产的范围。最后,应该加强中小企业财务会计违规行为的惩罚,解决资产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提高盈利能力,降低对中小企业的财务指标要求。

2.加强应收账款及存货管理,提高企业资金管理水平

财务管理混乱是大部分中小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资本管理不规范,会计和库存管理混乱,严重干扰了企业的决策分析,严重阻碍了企业正常的发展。中小企业可以根据市场情况,使用各种销售方法来销售产品,如信贷、市场营销,等等,还可以通过减少库存,加速资本的回报等方法。中小企业要根据行业的需要加强采购、销售、库存和其他成本控制方面的管理,以达到节约成本提高竞争力的目标。首先,优化采购流程。任何商业活动是为了获得最大的利润,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就是降低成本。其次,通过对资金的利用提高运作效率。应该改进现金管理制度。中小企业应该提高企业的现金收益,从而达到节约企业流动资金的目的。最后,我们必须加强对存货的管理。减少库存积压,使大量被占用的流动流动起来,企业的采购和管理不但会有相关的费用和库存挤压,同时也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因此,企业应确保业务的正常运行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计算最优库存,所以尽可能降低企业的库存成本。提高资本管理:加强内部财务管理,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引入供应链信息系统,建立从仓库到财务部门和供应链可以共享库存的信息共享平台。

参考文献:

[1]陈光宇.浅谈如何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J].现代商业,2012(08).

[2]何啸.企业财务管理的几点思考[J].私营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06).

[3]蓝坤程.金融危机下企业财务管理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0(09).

[4]门利,王宁.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研究[J].商业经济,2010(07).

中小企业融资论文范文二: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原因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从弱到强,逐步成长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小企业在资源配置、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创造税收、社会稳定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对社会的贡献度已经超过大型企业。但是,融资困难在我国中小企业中普遍存在,阻碍了其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局

1.直接融资困难

直接融资是指货币资金供给者和货币资金需求者之间直接发生的信用关系。相对于间接融资而言,直接融资具有使资金需求者获得长期资金来源、引导资金合理流动、推动资金合理配置、加速资本积累的杠杆作用,还具有使社会生产规模迅速扩大、推动资金(资本)积累和国民经济发展的特点。但我国企业上市标准高,要求严。能上市的企业多是规模大、技术成熟、管理规范、驾驭市场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大型企业。大多数中小企业离上市要求相差甚远,只能“望市兴叹”,徘徊在资本市场之外,直接融资受到限制。

2.间接融资不畅

我国非公有制中小企业依赖企业内部人员融资的程度很高,企业内部股东及其亲朋好友为企业提供的初始资本和后来追加的资本起着主导作用。事实上,企业内部股东提供的资金有许多来自股东以个人名义从“灰市”上借来的资金,这是中国非法集资、地下钱庄活跃的重要原因。公有制中小企业资产负债率比较高,这些债务中,除了一部分以相互拖欠货款为表现形式的强制性商业信用外,很大一部分表现为以银行贷款形式存在的债务。这些贷款很多是地方政府以行政干预手段要求国有银行发放的贷款,因为政府是这些企业的股东。中小企业的内部积累和强制性银行贷款,虽然解决了企业的一部分困难,但不能从根本上缓解企业发展对资金的需求。我国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难度很大,虽然表现出逐年递增态势,但份额依然太少,增加速度远低于中小企业增长和发展的速度。中小企业申请贷款的拒绝率远远高于大型企业,贷款期限短,贷款形式单一,主要是抵押贷款,融资成本高,同期贷款利率高于大型企业。

3.政府扶持力度不够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所具有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使其在世界各国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中小企业相关政策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政府支持,改善中小企业经营环境,促进中小企业组织结构和产品结构合理化,加速实现中小企业现代化,从而实现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目标。党的十以来,我国修订完善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政策,以促进中小企业健康、持续、科学发展。从总体上看,我国已初步建立了全面的较为系统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框架,政策优惠面基本涵盖了各行业、各类型、各所有制的中小企业,包含了中小企业经营的主要环节,这对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政府虽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框架,但很多政策、法规还只停留在文字上,尚未真正落到实处。如《中小企业促进法》相关条文显示的资金支持占很大比重,但目前的财政政策资金存在资金规模不够、体系不健全、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有些专项资金设立晚,尚处在探索阶段,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均衡。许多针对中小企业的优惠政策,中小企业却无法享受,客观上造成政策歧视,形成对中小企业的不公平待遇。我国目前有些城市虽然成立了中小企业担保局,运用财政担保手段增大对中小企业的投融资力度,拓宽投融资渠道,但制度很不健全,机构数量少,工作机制还没有理顺,运作管理方式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所以业务很少,甚至有些地方还没有开展工作。

4.风险投资不完善

我国的风险投资制度是伴随金融市场的发展而产生的,时间短,不完善,机构投资者很少将资金投入到中小企业。西方发达国家投入到中小企业的风险投资主体是天使投资,天使投资是指具有一定资本金的家庭、个人、企业,对有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的初创企业进行直接的早期资本投入的一种民间投资方式。在国外,天使投资已经非常成熟,在企业早期或种子期投资中,投资额在25万美元以下的有84%来自风险投资。我国天使投资方式刚刚起步,政府没有相关的法律保护,市场经济规则还不完善,广大中小企业的信用还有待提高,因此,大部分中小企业无法获得天使投资。

二、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原因分析

1.从宏观制度分析

我国对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积极作用认识不足,对中小企业发展缺乏积极的可持续的制度设计,相关支持和鼓励政策2000年以后才陆续出台,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常常发生变形,束缚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1)中小企业融资缺乏政府的政策扶持。多数发达国家对中小企业融资都采取了扶持政策,例如德国对大部分中小手工业企业免征营业税,日本的“中小企业金融公库”被政府授权向中小企业提供优惠贷款,美国《1952年小企业法》规定:每年政府采购中必须有25%的份额面向中小企业。发达国家的这些措施都对其中小企业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我国在金融方面,迄今还没有专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各种优惠政策往往倾向于国有大型企业,而忽略了众多中小企业的需要。

(2)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有失公允。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影响,政府的某些政策对中小企业有失公允。企业外部融资途径主要有两种:银行贷款和利用资本市场融资,而我国资本市场的门槛太高,广大中小企业望而却步,只能依靠银行贷款。我国资本市场主要服务于国有大中型企业,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条件中小企业无法满足。受传统思想影响,地方政府在推进企业上市时主要考虑大型企业,顺序是国有大型企业优先于中小企业,国有企业优先于非国有企业,评判的依据主要是量而非质,而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单体规模小,很难通过股票和债券募集资金。随着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中小企业创造的税收已经成为地方政府的重要财政来源,而地方政府对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要么没有,要么制定了执行不到位,索取多,反哺少,造成中小企业承担的税费负担较重,自身造血机制无法有效形成,资金缺乏,严重影响中小企业长期稳定发展。

(3)中小企业发展缺乏完善的法制环境。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尚未形成健全的金融法规体系,尤其是关于中小企业融资的法律法规尚付诸阙如。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日常管理主要是依据国务院授权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各项政策规定,这些政策文件不同于法律,也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弹性很大,无法发挥明显的对中小企业金融支持的作用。尽管我国政府在改革开放后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政策,为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保障,但总体来说,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还很不完善。

(4)政府没有设置管理中小企业的统一机构。中小企业发展需要政府给予特别的扶持,其中最为基础的环节就是建立统一的专门机构,来具体实施政府的政策主张,这是西方发达国家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所取得的成功经验。表2详细列明了各国中小企业机构设置状况和主要职责。而在我国,中小企业多头管理,有好处都管,无利益都不管,这些管理机构缺少专一性,且职能多有交叉重复,容易产生权责不清的现象,不利于对中小企业的统一管理。

2.从商业银行角度分析

发放信贷资金的金融机构主体是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是特殊企业,开展资产、负债、中间业务和其他创新业务,为经济社会提供服务,获取利润。商业银行拥有业务经营所需要的自有资本,依法经营,照章纳税,自负盈亏,坚持“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三原则,经营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从各类商业银行获取贷款是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途径,然而多种原因造成商业银行不敢或不愿大力支持中小企业。

(1)企业和银行之间信息不对称。资金需求者对自身经营状况比较了解,而资金供给者———商业银行不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对企业实际财务状况、市场前景、发展规划、资金使用方向等信息掌握不全面,不深入,盲目发放贷款,金融机构的风险就会增加。中小企业贷款总量多,规模小,风险大,贷款成本高,银行不愿意向其提供贷款。

(2)银行的“惯性思维”造成中小企业贷款难。长期占主导地位的国有银行的目标客户主要是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服务时间长,业务流程熟悉,所以银行非常乐意为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提供贷款。开拓中小企业市场,银行觉得相对陌生,服务理念、服务流程、服务内容等需要重新探索,一些制度和机制要创新,风险就会加大。为了追求利润,弱化风险,各商业银行普遍将信贷风险和信贷人员待遇挂钩,实行责任追究制。信贷人员为了自身利益,会减少风险大、业务成本高的中小企业的贷款量。

(3)金融机构服务水平低。受体制机制和理念影响,银行服务内容、方式、水平总是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不能同步和超前调整。相对于大型企业,中小企业规模小,负担小,机制灵活,对市场反应快,业务更新快,资金需要量大。但由于资产数量少,资信差,抵押物少等原因,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资金供给远远小于其需求。

(4)银行贷款类型简单。商业银行贷款类型通常分为四类:信用、担保、抵押和质押贷款。为了防控风险,实际操作中商业银行过分倚重抵押方式贷款。由于各种原因,中小企业往往有效抵押物少,但又需要银行及时提供融资。我国专业担保制度和担保体系目前还处在初级阶段,不能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有效担保。导致中小企业贷款只好“曲线救国”,贷款主体本应是法人,不得已改为自然人。这样就造成银行贷款规模受到限制,无法满足中小企业对资金量的需求。

3.中小企业自身原因分析

(1)经营管理水平低。我国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是不规范的,管理水平低。在企业内部,制度不健全,管理混乱、粗放,浪费严重。生产领域,专业化分工差,市场不稳定。中小企业研发投入少,科学管理意识淡薄,生产、管理、决策等随意性大。这种情况同样体现在人事管理方面,通常中小企业采取家族式管理,员工与企业主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员工缺乏培训,流动性强,难以留住水平高的职员。在财务管理方面,中小企业没有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主要依靠企业家自己进行管理。员工素质提升慢,专业知识少,各种过程监督不到位,信息反馈不及时,缺乏长远规划,导致中小企业生命周期短。

(2)人力资源缺乏。企业的发展,关键在人才。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匮乏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家素质低,二是企业员工素质低。据调查,中小企业的企业家达到大学程度的不到10%,好多是初中以下文化,大部分企业家本人素质欠缺,经验和能力不够,不能适应市场竞争。中小企业普遍缺乏统一的与企业发展相匹配的人力资源规划,普遍没有接受“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员工仍被看成是“手段人”,在组织结构、参与管理、信息沟通等方面,职工处于被动地位,能力和积极性远未得到充分发挥。

(3)诚信观念不强。相对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小企业普遍成立时间较短,尤其是资金少、技术低的低门槛行业,企业生命周期短,数量多,在银行审批业务时,每笔业务的流程是完全相同的,业务成本较大。一些中小企业由于主客观原因,行业内出现风吹草动,资金链就会出现问题,不能及时还本付息,造成不诚信现象的出现。

三、化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局的对策

化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在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政府要不断健全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企业、金融机构和政府共同发力,建立完善的管理机构,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构建适合我国中小企业特征的融资体系。

1.企业要增强内在融资能力

中小企业一定要规范内部治理结构,按照公司法建立规范的企业法人制,在董事会中引进外部董事,建立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之间的制约协作机制,树立公正、规范的企业管理形象。必须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另外还须严格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切实履行借款合同,保持良好的信用,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为企业融资创造条件。

2.建立多层金融服务体系

广大中小企业在促进就业、增加劳动者收入、促使行业充分竞争等方面有显著作用,成为经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应大力支持,采取多种措施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随着我国资本市场逐步完善成熟,大型企业将会更多利用低成本的资本市场进行融资。随着经济社会形势变化,尤其是金融改革的深入,国家将会逐步弱化对金融机构的保护,商业银行必须面向市场,准确定位,不盲目,不跟风,实现差异化、人性化服务,金融监管部门也需因地制宜地引导商业银行确定合理客户目标。针对中小企业,政府可以建立专门政策性金融机构,对于诚实守信、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进行金融扶持,简化手续,创新融资方式。信息不对称是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内在原因,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信息共享机制,防范银行潜在风险,建立和谐的银企关系和信用担保体系,此体系可采用“政策性基金,市场化运作,法人化管理”原则。政府应当对担保机构和担保业务进行宏观指导并加强管理,尽量避免和防止过多行政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