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运动会方案范文

时间:2023-11-13 17:50: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体育运动会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体育运动会方案

篇1

【关键词】合作教学法 接受教学法 练习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3.077

初中体育教学作为诸多学科门类的组成部分,具有自身独立的价值与意义。新课改后,初中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综合发展,只有在德智体美劳五育全面发展的情况下,才算是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其中,体育作为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之一,为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升、体能有序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因此,教师要想适应新课改的教学要求,培养综合型人才,就必须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形式,设计适应当下学生的体育教学方案,促进学生的快速健康发展。

一、采取合作教学法,培育学生的体育技能,培养其体育合作精神

合作教学法是体育教学的必要教学方法之一。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合作意识已经在体育界产生巨大的反响,任何赛事的成功都离不开体育合作精神的支撑。而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进步,也都需要团队合作的参与。因此,教师要抓住体育教学的优势,组织合作教学法,对学生进行合作意识的培育。在合作学习中,训练学生的合作能力,为今后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一)设计合作学习活动,为学生的合作学习创设条件

在传统体育教学中,教师忽视学生的合作参与,虽然也会学习体育技能和活动要领,但大多是以教师为中心,为学生进行详细的示范讲解,学生被动接受体育运动要求,继而通过硬性的操作模仿和训练,达到熟练的程度。这种教学方法,导致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缺乏合作交流,片面的教学形式,导致方法单一,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都不高。经过教学研究发现,教师设计合作式学习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会使课堂活跃起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不单可快速掌握运动技巧,而且学生之间相互激励、彼此学习,运动能力和理解领悟水平能够得到快速提升。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乒乓球技巧的时候,教师不要一味进行演示,要求学生观察学习,而是要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有的学生对乒乓球兴趣浓厚,学习入门较快,但是有的学生学习能力稍弱,就需要学生之间的协作沟通,在合作中快速掌握学习内容,提升体育技能。

(二)充分利用学校的大型体育运动平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加强合作能力

初中体育合作教学中,需要教师善于利用学校可以挖掘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合作教学的熏陶。如果只是借助于日常教学体验,学生缺乏竞赛的实践与体会,不能在实践中感受合作的重要性,就难以真正确立合作意识。体育教师要想真正促进学生整体合作能力的发展,就要参与学生的整个校园活动。例如,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的校级运动会,这是教师开展合作教学的绝佳时机。体育老师要积极指导和配合班主任的组织工作,参与人员选拔和团队建设、运动员训练、赛事安排等具体环节,在参与中组织学生学会如何与他人进行配合、在合作中发挥自身优势、为团队出谋划策。通过实战竞赛的参与,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合作的特意义,树立科学理性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组织专门的班级小组竞赛活动,深化学生的合作意识

合作教学的开展要深入到教学的方方面面,延伸到边边角角。合作必须成为体育课堂学习和体育运动的日常形式,学生才能顺利建立稳定恒久的合作意识。例如,教师在室外教学中,可以定期组织小组举行团队友谊赛。在合作竞赛活动开始之前,教师提出具体的合作要求和竞赛项目,提前留出充裕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准备。在竞赛开展的进程中,教师要认真观察小组内部的人员组织和合作默契度,在对小组进行评价的时候,不能单纯看最后的竞赛成绩,还要对合作过程、成员配合度等进行详细深入的评价,促进学生自主反思小组合作过程,在下一次活动中自觉提高合作度。

二、采取接受教学法,夯实学生的体育理论基础

体育教学包括室外教学与课堂教学两种主要形式,室外教学主要训练学生的体能,学习基本的体育运动,以实践的形式展开。但是如果没有理论的支撑,那么实战训练的效果难以达到理想水平。体育课堂教学主要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教师以接受教学法为主要教学方法,在短时间内要求学生尽可能掌握最多的体育运动规则、要领、注意事项等。接受教学法,就是教师通过讲解、讲述、讲演等多种讲授方法,把体育运动的规范要诀传授给学生。如,学生可能一个月组织一次足球运动的实践教学,但是,需要教师在实际训练之前,对学生进行足球运动的理论教学,学生以接受的方式可以高效掌握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参与实际操作的时候,尽可能降低失误的概率,正常发挥出自己的体能运动水平。

三、采取练习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系统专门的体育运动教学

练习教学法对提高学生的实际体育锻炼之素质有着关键性作用。初中阶段,学生基本都显示出自身独特的体能素质,有的学生擅长跳高,有的学生喜欢跳远,有的学生则专注于短跑,而有的学生耐力较好,在长跑上具有绝对性优势。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多观察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的长处,启发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运动技能,进行专门化练习。在培养学生特长的时候,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练习、运动习惯,这是练习教学方法的重要目标之一。例如,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者课间操空余时间,对自己感兴趣的体育运动进行自主练习,同学之间相互指导学习,弥补不足。

篇2

我校目前在2009-**学年度:共28个教学班,其中:初一10个班,初二8个班,初三6个班,初四4个班;在校学生人数1357人,现有教职工人。

二、健全制度,加强管理。

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长、教导主任、体育教师、保健教师、总务主任共同参与的体卫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坚持学习贯彻国家有关体育卫生方面的政策和规定;制定贯彻落实体育卫生工作两个《条例》的规划;学校每学期都把体育卫生列为学校正常工作内容,召开体育工作专题会议,研讨怎样开展好一年一度的体育竞赛活动,总结先进经验,解决体育工作中的存在的实际问题,使学校体育工作不断加强和改进;每学期的德育、教学中均对体育作出相应的计划、总结、评比、学生奖励等工作。并列入校行政议事日程,实行目标管理,学校部门之间工作协调,齐心协办地搞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

三、自评分析

为迎接Xx省中小学体育卫生工作专项督导评估,学校认真贯彻落实专项督导的上级文件精神和标准细则,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解读,校委会、各级部、各处室做了大量的工作,认真进行自评,目的是查找自身问题、解决问题,使体育卫生工作更加规范化、细致化,进一步提升我校体育卫生工作水平。现通过对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自查自评情况,拟就《一中体育卫生工作自评报告》。

一、A1领导重视及制定规划

(一)B1领导重视

1、建立组织领导机构。我校教育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对体育卫生工作高度重视,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体育卫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规划、管理和督导。领导小组下设教导处、政教处及团委三个职能部门负责体育卫生协调工作。学校体育卫生工作领导小组逐步制定、修订及重新印发了体育卫生工作规章制度,如《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Xx中体育工作制度》、《Xx中课余运动训练制度》、《学生阳光体育活动实施方案》、《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实施方案》、《学生“冬季长跑月活动”实施方案》、《Xx中学生体质健康达标测试实施细则》、《Xx中学生年度体检实施细则》、《Xx中体育场地器材管理制度》、《Xx中体育器材借用制度》、《Xx中体育与健康选项教学试行方案》等。体育卫生规章制度的健全和完善,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依据和准绳,同时减少了管理上的“盲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领导小组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每学期初组织召开由各级部、各处室负责人参加的体育卫生工作联席会议,对体育卫生工作合理规划、统筹安排、落实职责。

2、坚持体育卫生工作常规检查。学校体育卫生工作领导小组会同各校区教导处、政教处、总务处、卫生室、体育组等出示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各校区的体育卫生工作,落实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现在,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常规检查已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传统活动。

(二)B2制定规划。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校体育卫生工作长远规划和学年工作计划,明确指导思想、工作任务、工作重点、工作思路和方法,并根据计划开展具体工作,圆满完成了制定的任务,达到了预定的各级目标。

二、A2教育管理

(一)B3落实学校体育工作要求

1、开好体育课程。学校区认真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开齐开好体育课时,认真制定教学计划、备课和研究教学方法,努力实现体育与健康教学的整体目标。

2、开展一小时体育课外活动。各校区每学期认真制订阳光体育活动计划,对体育课外活动进行总体安排,体育场地器材管理员合理规划活动场地、提前调配和准备器材,班主任和指导教师加强跟班管理和指导,体育课外活动内容丰富、指导到位、安全有序、规范高效,从时间、质量上确实保证了学生每天1小时的体育锻炼。

3、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学校根据《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实施方案》确定活动内容和组织方式,使大课间体育活动各具特色、生机蓬勃,在让学生得到锻炼的同时,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和组织纪律。

4、坚持开展冬季长跑活动。总校为此制定了《学生“冬季长跑月活动”实施方案》,各校区按照方案认真组织,并且每学年举行一次冬季越野长跑比赛活动,引导广大学生积极自觉地参加长跑锻炼,切实提高了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6、坚持军训制度。学校对入学新生进行为期一周的军训,由区武装部或区法院调配军事教员指导军训工作。多年的军训实践证明,军训活动对增强学生体质、磨炼学生意志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我校军训工作得到了区委区政府、区武装部、区教育局的高度评价,得到了社会、家长及广大学生的一致认可。

7、举办体育节及体育运动会。根据学校计划,学校每年都要举办体育节及田径运动会,以及丰富多彩的阳光体育竞赛活动,为广大学生提供了展示青春风采的舞台,并借着运动竞赛的组织,开创了人人有特长项目、班班有体育活动的局面。

(二)B4落实学校卫生工作要求

1、建立学校卫生制度。我校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完善学校卫生工作制度,各项工作有很大起色。绿化美化校园,环境卫生不断改善加强了食品卫生和饮用水卫生的监督管理,积极做好常见病、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定期进行校园灭鼠、杀虫、消毒、垃圾清理等工作,确保校园内无食物中毒事件、无重大疫情事件、无饮用水污染事故。

2、加强学生健康教育。学校体育卫生工作领导小组每学年制定健康教育工作计划,教导处、政教处、团委、总务处、卫生室、心理咨询室、体育教研组通力合作,尽职尽责,整个健康教育工作搞得有声有色。体育教研组每学年健康教育知识教学不少于6学时,每学期组织一次答卷考试;政教处和团委每年都组织多次健康教育专题活动;总务处极力搞好校园绿化美化工作,年年种树植草;卫生室积极宣传疾病防治和营养健康知识;心理咨询室按时对学生开放,耐心解答学生咨询的问题,帮助学生排解心理障碍;教导处经常组织各班召开健康教育专题班会……,广大体育卫生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有效地推进了我校健康教育工作。

3、注重学生科学用眼及保健。学校卫生室经常进行科学用眼、近视预防知识和方法的宣传,各班级每天上、下午组织学生做眼保健操,努力控制学生近视率,我校学生视力不良率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三、A3师资情况及体卫设施

(一)B5师资配备与培训

1、体育教师配备。我校现有体育专职教师5名,每5或6个班一名体育教师,完全达到了《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的体育教师配备要求。

2、体育教师岗位培训。我校体育教师均按学校规定参加体育专业学习和培训,全体教师都能按规定完成学年继续教育学时和学分。

3、卫生保健人员配备。我校卫生室配备具有卫生专业执业资格的医生1名,具备较高的医疗、保健、护理知识和技术,完全达到《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的要求。

4、学校卫生保健人员专业培训。我校卫生室工作人员参加过学校卫生专业知识和急救技能培训,并获得合格证书。

(二)B6体育卫生设施设备

1、体育运动场地。学校对体育运动场地分类造册登记,汇总统计后,计入正在建设的场地,田径运动场、篮排球场地基本达到了《Xx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的要求,乒乓球场地仅有一校区符合要求,但操场面积太小,尚达不到标准要求。本小项自评-10分。

2、体育器材。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以及模块选项教学的推行,体育器材需求量不断增加,而我校体育资金短缺,体育器材配备远远达不到《Xx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要求,学校应积极筹集资金,尽快购置常用体育器材,以满足体育教学、课余训练及运动竞赛的需要。本小项自评-15分。

3、卫生保健设施与设备。我校卫生室现有设施与设备能开展一般的医疗、急救和保健工作,与《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存在较大差距,现在正筹集资金准备购置。本小项自评-15分

4、教室采光照明条件。完全符合《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的规定。

5、学校课桌椅。完全符合《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的规定。

6、学校食堂卫生条件。我校食堂具有卫生许可证,食堂工作人员定期体检,均有健康证,食堂设施和卫生条件基本符合《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的规定。

7、学校安全饮水条件。为保障师生用水需要,学校目前正在打井,学校安有锅炉房,免费为师生供应开水,各办公室、教室配有饮水机,不限量供应纯净水,确保饮水安全卫生、供量充足。

8、学校厕所条件。各校区厕所设置和卫生条件均能达到《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的要求。

(三)B7公共体育卫生服务

1、学生体检。学校每学年组织在校生到区人民医院或区妇幼保健站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学生参检率100﹪,但体检材料不全,自评-4分。

2、意外伤害与应急管理。学校建立了校园意外伤害事件的应急管理机制,各校区每学期都组织消防逃生演习。学校还与家长沟通,为每名在校生办理意外伤害保险。

3、疾病预防与保健。学校卫生是加强对常见病、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协同政教、总务处搞好校园灭鼠、杀虫、消毒等工作,适时进行免疫疫苗接种,建立有效免疫屏障,将疾病预防和监控放在重要位置。

4、学校卫生监督。学校认真接受卫生部门的监督检查,并自觉进行自我检查,出现问题能够及时整改。

5、公共体育设施开放。学校内未建有公共体育设施,我校体育场地器材是学校的固定资产,是学校开展体育工作的物质保证,师生无偿使用,不对外开放和借用。

(四)B8建立体育考试制度。我校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测试和体育课考核,并进行新生入学体质测试。

四、A4评价机制

(一)B9建立体质健康监测制度

1、学生体质健康达标测试。各校区各级部严格按照《Xx中学生体质健康达标测试实施细则》要求,每学年组织一次测试和等级评定,并对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全面了解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

2、组织学生视力状况监测。各校区每学年对学生视力状况进行4次监测,监测率达到了100﹪。

(二)B10建立新生入学体质查验制度

1、新生查验预防接种证。初中学段没有此项工作。

2、实施新生入学体质测试。各校区在军训结束后,对入学新生的体质健康进行了全面测试,并将测试结果登记成册。

五、A5体质状况

(一)B11学生体质健康达标情况。我校每学年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率均保持在95﹪以上,其中优秀率超过了20﹪。

(二)B12学生视力状况。我校每学年学生视力状况监测率均为100﹪,学生视力不良率在80﹪左右,视力不良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另外,我校非常重视课余运动训练工作,且成绩突出,多次代表区参加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并取得团体总分第三名的好成绩,多次获得区学生篮球赛男篮冠军和女篮冠军,并为高校输送了大批优秀体育人才。

通过对我校体育卫生工作自评分析,总体水平良好。但在硬件配备、工作作风、工作细节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需进一步改进。

篇3

2005年江苏省普通高中进入课改实验,七年来我们一方面通过培训、研讨、对话等教研活动,在全省创设一种学习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积极参与高中课改,倡导因校制宜、百花齐放的氛围;另一方面通过观摩、交流、评优等活动,用典型带路的方法推进课改实验,闯出了一条模块教学的路子。在此次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体育与健康学科有如下特点。

一是体育师资配备从性别、年龄、学历、职称等方面看,已基本能适应高中课改要求。二是体育教师对学科价值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认识比较到位。三是体育教师对教材和学情的认识,对师生关系的认识比课改前有较大提高。四是大多数学校体育与健康模块教学的意识有所加强,模块教学的实施操作基本规范。五是由于调查问卷主要是针对高中文化科教师,缺少针对技艺类学科(体育与艺术教育)的条目,例如有关于图书、实验仪器、网络教学的条目,却没有体育场地、体育器材、大课间活动、运动队训练的内容,所以对结果分析有很大影响。六是由于体育课堂教学的实践性特征,我们对课堂教学的评价不是侧重于讲授、提问、追问、谈话、实验演示等,而是动作示范、运动负荷、师生互动、运动安全等。因此,这次调查中的许多条目缺少学科针对性。体育教师填写时只是根据只占1/11的室内理论课的情况来回答,不能很好地说明问题。

一、基本情况

1.省教研室在省级课程管理中发挥了研究、指导和管理的作用。

(1)调研交流。

我们坚持每年至少一次的调研活动,并逐步做到每次调研有一个专题,每次调研有一个提纲和一份问卷。例如新课程实验工作一年后我们在全省进行了抽样调研,并据此写成《对江苏省体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调研与思考》一文在第二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上作大会发言,反响热烈。此后我们又通过调研写成《苏北三县一区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现状的调查报告》等多篇论文,多次在中运会科学论文报告会上获奖。

(2)培训、研修。

我们积极组织培训和研修,认真学习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并通过调研、交流、对话等形式,着重在由理念层面向操作层面的转化上下功夫。例如参加华师大主办的国家级培训时我省精心挑选的38名参加培训的教师在十天的培训中,勇于思考和探究,敢于发表不同意见,乐于互帮互学,受到一致好评。回来后参与开展的省、市级培训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3)出台文件。

总结基层学校模块教学中的好经验,好做法,针对面上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我省先后出台了《江苏省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实施指导意见》《江苏省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教学要求》等文件,对全面指导高中课改实验起到了很大作用。

(4)课题引路。

多年来我们坚持课题引路,坚持每年一次的论文评选活动,并坚持论文报告和答辩的做法,对培养体育科研队伍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我们已连续四届在全国中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上获奖,取得了三个全国第一、一个全国第二的好成绩。

(5)能手比赛。

从2002年第二届体育教师教学能手比赛开始,我们不断修订比赛规程,使之逐步趋于规范和完善,成为基层体育教师争相展示自己教学能力的平台,也成为培养体育骨干教师的抓手。

至今我们已举办了中学体育教学能手比赛共五届,由于我们突出一个“能”字,要求参赛教师能设计单元教学计划和课时计划,能说课、能上课、能评课,同时有展示自己演讲和才艺表演的能力。充分发挥了“以赛导教、以赛促研”的作用。

我们还重视把体育教师教学能手比赛同教师培训结合起来,从而使体育教师教学能手比赛变成一次具体而又生动的实践培训。

2.大多数学校为模块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保障。

为了共同研讨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在实验之初,从学校层面应着力解决的问题是要促进各市普通高中之间的经验交流。我们开展了《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学校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学校实施方案》)征集、评选和研讨活动。从124所江苏省四星级高中和其他7所高中所提交的131个《学校实施方案》中,我们欣喜地看到,课程改革从理论层面到操作层面呈现出丰富、生动的局面,形成了模块教学的五种模式。

(1)标准模块组合的模式。即《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田径类和健康教育专题类二个必修系列,和其他六个运动系列中适合本校学生需求和爱好的、同时学校条件许可的某些项目作为课程内容的设置。

(2)重视基础要求的模式。将田径类项目和体操类项目合并为“基础运动类”项目,作为必修系列,并由此构建两个基础运动类必修必学模块,为2个学分。这样做的好处是强化学生基本体能的发展,因为田径类项目只包含了走、跑、跳跃、投掷,而体操类项目还包含了悬垂、支撑、攀登、爬越。

(3)重视学校特色的模式。将有深厚群众基础并已形成传统的学校特色项目引进体育与健康课程,并作为学生的必修内容,我们将这些项目称为校定必修项目,通常为1学分。这样做的好处是将学校传统项目的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培养一批进入学校传统项目运动队的后备体育骨干,同时巩固和发扬学校传统特色,形成校园体育文化。

(4)多元结构的模式。针对来自不同初中的高一新生,他们在体育运动能力、锻炼习惯和学习基础上存在差异,高一年级时,不打破行政班界限进行选项教学,而是着重打好基础,进行多元目标指向性学习,初步了解学校选项教学的内容、方式、特色和教师特长。高二年级在教师指导下有针对性地选项,逐步培养兴趣和能力。高三年级完全自主地选择1-2个项目学习,着力培养体育特长。这样,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完成了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各个维度的目标,从量变到质变地具备了一定的运动技能,为培养终身体育的习惯和能力打好基础。

(5)复式教学的结构模式。有的学校因设施等条件的不足和师生人数较少等因素的限制,尚不能采用教学班合并重新组合成选项教学班的形式,为解决这一困难,采用对行政班多数学生所选的两个项目的必修选学模块进行复式教学。

3.模块教学的责任落实到体育教研组。

体育教研组的凝聚力、责任心和课程实施能力是模块教学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我省大多数四星级高中的体育教研组均能积极投入到高中课改中,在模块教学的实践中,展现他们的创新热情和活力,并在模块教学的实践中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模块教学方案》设计程序和方法。

4.教师积极投身课改,将模块教学的着力点放在了课堂。

全省各高中体育教师积极投身课改,在“基于模块的单元教学计划和学时计划”的评选、研讨和高中体育与健康优秀课展示、培训活动中,展示了他们才智和活力。

从2009年全省高中优秀体育课评选、2011年全省高中体育教师基本功大赛、2012年全省高中体育教学能手比赛和全国优秀课展示活动来看,我省高中体育教师的参与积极性非常高,参与能力也相对较强,得到全国和省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们的一致好评。这反映出江苏高中体育教师较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另一方面也说明高中模块教学给广大高中体育教师提供了更多提升专业水平和展示个性化教学风格的空间。

二、取得的成绩

1.从“选项教学”到“模块教学”观念的提升。

“选项教学”反映了高中课程改革“内容的可选择性”,但高中课程改革的内涵远远不只是“内容的可选择性”,还有教学目标的整合、教学方式的革新、教学资源的开发、教学评价的改善等等。通过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江苏广大高中体育教师课程意识不断增强,实现了由“选项教学”到“模块教学”的观念和行为的提升。

2.学校领导为模块教学创设了良好的氛围与条件。

高中是基础教育最后也是最为关键的一个阶段,面临决定人生的高考,学校和师生的压力可想而知,学校领导层如何为学校体育定位,如何为推进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创造良好的氛围与条件,这将决定体育模块教学的成败。

江苏省许多优秀的高中的领导认识到,体育作为高中课程的一个学科必须纳入高中课程选课制、学分制、导师制的统一管理之中,才能有效地达成其水平目标;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必须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体育作为文明社会、和谐社会的一个窗口,更应成为构建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中最具生命活力和教育特色的要素。例如南京市航空航天大学附属中学、徐州市铜山区棠张高中等学校,直到高考前一刻仍坚持上好体育课。

3.模块教学对教师指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模块教学对学校体育教研组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战,同时也给予了各学校体育教研组新的机遇和新的希望。把模块教学的责任落实在体育教研组是我省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一大特色。教研组一方面要协助学校制定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教学学校实施方案,另一方面要组织专项备课组制定相关模块的教学计划,细化到单元,并指导教师制定基于模块的单元教学计划,细化到学时。

江苏省泰州中学、江苏省淮阴中学、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苏省铜山中学等学校的经验介绍表明,在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中,体育教研组应承担起如下重任才能确保模块教学的责任得到真正落实。

(1)组织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学习,安排相关的培训和教研活动。

(2)积极争取学校以及相关处室的关心和支持,主动承担或协助《学校实施方案》的制定。

(3)做好教师模块教学分工和学生选项指导工作。

(4)建立专项备课小组,制定《模块教学方案》。

(5)利用、整合和开发课程资源,组织模块教学。

(6)优化学习评价,进行学分认定和管理。

(7)在模块教学中,传承和发扬学校特色,并向课外延伸,搞好阳光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体育活动一小时。

4.在模块教学中进行基于模块的单元构建。

篇4

(兰州商学院陇桥学院,甘肃 兰州 730101)

摘 要:体育教学中形式主义的表现多种多样,包括课程设置、教师教学、达标测试、教学效果等,这些都存在一些只追求形式而不讲实效的做法.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转变思想,提升教师素质和专业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培养良好习惯,加强管理,健全评价机制等方面寻求对策,以期对体育教学有所帮助.体育教学中的形式主义对教学效果的实现、教育质量的提高和体育精神的贯彻都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为解决这一问题,应从课程设置、教师教学、评价标准和教学效果等方面对体育教学活动进行全面调整,针对具体问题给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体育教学;表现;对策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8-0160-02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承担了增强学生体质,锻炼学生体魄,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提高学生生理和心理素质的多重任务.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体制和单一评价标准的限制,体育教学活动在不同级别的教育机构存在着被忽视的情况,进而影响到了体育教学实践.突出表现为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倾向——教师将体育教学视为任务、学校视体育课为整体教学的调节,而学生更是视体育课为紧张学习之余的放松.此类现象并非某一学校、某一地区的个别事件,而是在各地区各级院校中普遍存在,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1 体育教学中的形式主义问题

中国传统文化曾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并得到了有效地贯彻和落实.孔子就将“礼乐射御书术”作为培养学生的基本课程,所谓“射”、“御”就是射箭和驾驭马车.这不仅是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也是对君子德行和修养的考验.由此可见,中国素有重视体育教育的传统.发展到后来,宋代帝王倡导“重文抑武”的统治策略并逐渐形成了文人地位明显高于武人的社会价值评价标准.传统文化中重视身体素质培养的传统也就渐趋低迷,而清人入关后对汉族知识分子群体的控制则进一步压制了强化身体素质培养的传统,使得国人陷入到“偃武修文”的认识模式中.

1.1 课程形同虚设

部分地区学校及社会对体育仍存有很大偏见,认为体育无非是走、跑、跳、投,无足轻重,只要身体健康、身体素质好不锻炼也可以.学好文化课才是关键.因此学校安排教师很随意,不管该教师什么专业,只要有时间都可以去为学生上体育课.因为教师专业限制,体育课基本是学生自娱自乐,时而做做游戏,时而聊聊天,一节体育课便结束了.即便这样机会也不多,体育课很容易成为其他课程的牺牲品.这种形同虚设,表面看课表上有,实际上却往往被其他课程所代替的现象在许多学校并不少见,尤其在小学,初中、高中这几个阶段.大学终于按部就班正常了,但也由于种种原因效果不尽如人意.进入到近代社会,深感于传统文化中负面因素对人性的束缚和压抑,以及进步人士对国人身体素质衰弱“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攻击,传统文化中忽视身体素质培养的价值评价标准开始受到质疑.进入到20世纪80、90年代后,和平社会的外部环境和应试教育的评价模式再度成为阻碍国人重视身体素质培养的社会因素.社会认识的严重滞后使得教育体系中体育课程的定位出现偏移,人们没有延续五四以来倡导国民健康的教育理念,在单纯追求文化培养的同时,片面地忽视了身体素能的提升.

1.2 教师上课敷衍了事

体育课的上课地点往往都在操场或体育馆这种空间比较大的地方,学生集中的情况也比较少,领导对课程的不重视和不了解,给了许多教师钻空子的机会.最终使来之不易的体育教学时间,在同学们毫无章法、毫无技巧的自娱自乐中度过.受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体育教师在中小学教育机构中处于边缘地带,社会对体育教师的教学内容不理解、学校对体育教师的教学成绩不重视,从而影响了体育教师的教学积极性.由于教师对将体育课程视为自己的“任务”加以完成,没有全身心地投入教学活动,形成了教师认识水平的滞后.受其影响,学生参与体育课的积极性也极大地降低,课程对学生锻炼没起到指导作用不说,长此以往,在学生心目中有了一种认识:体育课就是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只要玩好就说明这个课上好了,老师管与不管,有与没有无关紧要,这不得不说是我们体育教师的一种悲哀.

1.3 达标测试走马观花

随着学校体育形式化的严重泛滥,学生和青少年的身体素质也越来越令人担忧.国家已经意识到这一情况,逐渐用政策来规范.“阳光体育运动”、“健康达标测试”各种活动纷至沓来.但事实又如何呢?来时气势汹汹,口号很响亮,阵势很惊人;到头来买了一大堆的器材,记了一大堆的数据.器材每年用那么十几天到几十天,数据要么是闭上眼睛写上一些,要么就找些学生来做做样子.学生自己也是如此,不想跑800米,就请人来替自己,据说有些还有金钱交易.完了将这些自己也不知如何得来的数据上报了事.即便国家派人来查,吃吃饭喝喝酒,转转校园,结束了.国家从提高学生素质方面策划了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到了地方和学校却变成了劳民伤财的事情.

1.4 评价机制虚有其表

教学评价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体育教学多年来,由于国家的重视,从各方面做了一些评价的标准,但这种评价机制更多的是针对学生.如学生的立定跳远多少米就算合格,铅球推多远就算达标等.许多体育课根据这样一个标准,要么只训练学生所规定的几项,训练完一项,考查一项;要么干脆不训练,平常自娱自乐,过几周抽点时间做一次测评,好坏与否和老师教学毫无干系.偶尔有学校把教师的教学效果列入评价项目当中,却又主要看运动会和其他活动中个别学生竞技所取得的成绩,只注重了竞技而忽略了绝大部分学生体能和技巧的提高.国家的标准在许多学校中虚有其表,学生的水平只是学生本身天赋的好坏,与体育课教学并无关系.

1.5 教学效果哗众取宠

体育课作为一门学科,除了对学生身体素质方面的加强外,在培养学生意志品质,拼搏进取的精神方面比其他学科更具有优势.然而据调查统计得知,我国的孩子在吃苦、耐劳、攻难克险方面所表现出的能力与国外相比差别悬殊很大,即便与以前相比也远远不如.究其原因,的确是我们在教育中的疏忽,只知一味的溺爱与呵护孩子,注重他们掌握知识的多少,分数的高低,却没有关注对他们心理的教育.虽然这不完全都是体育课的结果,但与体育也不无关系.体育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可以利用一些体育器械将困难艰险现实地摆在学生的面前,使学生的身体与心理得以锻炼和提高.但在体育课上,教师只注重内容的学习,只看重学生最终所得的那些数据,缺乏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引导,缺乏对其意志品质的磨炼.

2 体育教学中形式主义的解决对策

针对以上多种形式主义表现,本文提出以下解决方法:

2.1 转变思想观念

唯物辩证法认为思想意识可以反作用于物质.什么样的思想决定什么样的行为.全社会应该转变对体育的认识.首先是国家的重视,从方针政策等方面给予制度的保障,并且不定期地对学校和地方教育部门进行督促和检查,避免走过场.其次是国人应该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观念,全民健身不光表现在口中,更要付诸于实践,全社会形成一种“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人民体质”的氛围.再次学校领导要注重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锻炼和提升,加强对体育课和体育教师的规范管理,尽最大可能实现体育教育目标,避免出现因方式方法不当造成的伤害.最后家长应该给学校和教师以理解和支持,不能因为一件体育课伤人事件就否定整个体育教育,要看到体育教育好的一面,从而鼓励和帮助学生多参加体育锻炼.

2.2 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要切实落实国家体育相关政策

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是教育目标实现的指挥棒和引路人.国家制定的体育相关政策的实行都离不开这两个指挥棒和引路人.首先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管理者自身要有较强的健身意识,所谓上行下效.其次管理者应该重视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并诉诸于行动,安排充裕的时间组织学生参加运动锻炼,重视和严格管理组织的模式,内容和结果.再次在管理方面还要注意“内行看门道”,委派专业人士对体育教学和比赛活动加以监督和管理,避免出现“看热闹”的情况出现.最后管理者还应集思广益、积极创新,通过一些好方法、好途径积极地帮助教师共同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养成.

2.3 提升教师素质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体育教师作为体育教学的主导,自身必须从专业技能到内在涵养都有较高的水平,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不断加强和提升,以适应教学的需要.首先专业能力方面,教师自身通过学习和锻炼,加强对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掌握.只有教师专业能力过硬,才能游刃有余的给学生教授.其次教师必须不断加强和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和思想水平.

2.4 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形成锻炼的好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体育与其他课程相比较,有优势的一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注意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帮助学生加强和增进对感兴趣内容的理解,鼓励和培养学生形成长期坚持运动锻炼的好习惯,以达到增强体质,锻炼意志的目的.

2.5 完善评价机制

好的评价机制能促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教育部门及学校要充分利用评价机制的良性反馈来提升和调节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首先要改变以往在体育考核中整齐划一的统一考核模式,尽量避免学生仅凭身体条件的先天优势就取得优异成绩而一些学生尽管认真学习、刻苦锻炼,却难于获得较好成绩的不合理现象.其次体育成绩考核要全方位,不仅要看学生在课堂内通过测试达到的相应水平成绩,我们更要注重学生通过不断地学习和锻炼所取得的进步程度和努力的态度.?

3 总结

体育教学中的形式主义倾向由来已久,不同地区的表现方式各有不同,形成的机制也存在着差异.但归结起来不外乎上文提及的几个方面,我们针对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倾向给出了符合基本教学规律和我国基本国情的解决方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还需要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教学条件的差异和教学目标的设定等限制性因素进行调整.只有实事求是的从体育教学实践出发,才能真正改变我国体育教学中的形式主义倾向.

参考文献:

〔1〕徐大从,李在森.对体育课形式主义教案产生的思考[J].体育教学,2007(6).

〔2〕张从春.体育教学中的形式主义[J].体育师友,19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