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生物教学研究范文

时间:2023-11-13 17:49: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校生物教学研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校生物教学研究

篇1

关键词:地方高校生物;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3-0045-04

生物学作为理科学科,实验能力的培养对师范生具有决定性的作用[1]。目前,中学生物教育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相对应的对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要求也提高。生物师范生的实验教学能力包括实验教学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方面[2]。生物实验教学能力是以生物知识与技能为基础,以教育心理学为教学理论,将生物理论知识与生物实验有机结合,开展实验教学的能力,可以更直观、更浅显地呈现生物知识。影响生物师范生实验能力养成的因素可以分为学生、教师、环境三大因素[3]。学生实验能力的养成主要体现在个人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认知水平以及知识结构上。生物师范生实验能力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4]。在大学四年的学习过程中,专业课逐渐增多,操作机会也逐步增多,因此学生的实验能力也应逐步提高。但从近来的师范生追踪反馈情况来看,不少新教师的理论教学能力较强,但是实验教学、实验操作较为薄弱。为此,笔者针对师范生实验技能的养成,对广州大学生物科学专业在校师范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及访谈,了解了一本地方高校师范生的实验教学培养的现状,提出了“地方高校生物师范生实验教学能力培养”的一些设想。

一、调查结果及分析

本次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283份,包括专业中各个年级的师范生,占调查专业在校学生人数的94%。由于师范生生源不同,生物学的基础不同,进入专业的原因不一,对修读专业的兴趣有差异,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调查发现,在中学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由“考纲”决定实验开设内容和深度的现象。绝大多数中学对初中“课标”实验、实践建议内容的53项[5],一般开出4―11项,对高中“课标”必修实验、实践建议内容的34项[5],一般开设3―15项,有4.6%的学生完全没有进入过实验室,没做过实验。所以,部分师范生入学前完全没有实验基础。由于中学开设的实验数目较少,学生一般对做过的实验教学内容记忆犹新。因此,在中学按大纲开展生物实验教学很有必要。

直观教学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吸引眼球的画面、引起学生兴趣的图片,从而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深究的冲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产生兴趣才能在将来更好地学习。本次研究通过对四个年级的师范生进行关于实验课程兴趣的调查发现,对生物实验课感兴趣或非常感兴趣的比率,大学明显低于高中(表1)。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在高中阶段,学生对于生物实验课的兴趣非常浓厚,有44.1%的学生选择了“非常感兴趣”,有32.4%的学生选择了“感兴趣”。到了大学,虽然大部分师范生对生物实验课仍保持着兴趣,但相比高中,他们对生物实验的兴趣有了一定的下降。其原因是:在中学,学生首次系统地学习生物学,完成生物学实验,加上开设的实验项目不多,学生的好奇心被极大地提升。到了大学,多姿多彩的大学生活有着更多的诱惑,此时的他们有了太多的选择。同时,每周课程都安排有生物实验课,学生对生物少了新鲜感与好奇心,兴趣相比高中自然会下降。

问卷调查的结果反映出高中与大学各年级学生对于生物实验学习的差异,这其中有外界原因也有自身原因。首先,外界原因,如没有高考压力、实验内容增多、大学对学习约束宽松、课堂要求与中学完全不同、大学要求自学能力更高等;其次,自身原因,如大学生面对多姿多彩的生活而分心学习之外的诱惑,学业成绩与就业的直接关系显现不明显,自律性要求更高等。此时,师范生主观能动性与能力养成的关系体现很明显,如果个人对于生物实验学习兴趣下降,学习不主动,态度不端正,那么影响会从第一学期开始,延伸至大学毕业。

高中生在高考选择专业时往往是盲从或跟风的,不少学生进入高校后对专业的了解仍不多。而师范生就业的特定性,决定了并非每一个选择修读该专业的一年级学生完全清楚,而且随着师范生就业条件的改变,是否选择教师为职业,在其四年的学习过程也会发生改变(表2)。此外,由于专业调剂的原因,该专业每年有10%―20%的师范生是调剂生,这部分师范生本身对专业学习没有兴趣,或者在高考志愿填报中,为追求一本学校而填报服从调剂的意向。但入读后由于转专业的限制,使这部分师范生始终没有兴趣进行专业的学习。

近年来,教师的准入制度发生了变化,从教者不一定源自师范专业。从2016年起,教师资格证的获得政策又有了新的变化,使师范专业的优势削弱,这直接影响了师范生的择业目标。从表2可以看出,未确定从事教师职业的新生最少。到了大二、大三年级,不确定的学生数量占较高比例,着说明就业的严峻性,使不少师范生持观望态度。但不能忽视的是,经过专业的学习,师范生的职业选择是有作用的。经过四年的学习及教育实习,有不少大四学生开始喜欢教师这一职业,所以大四学生选择当教师的比例是最高的。这让我们得出一个启示:要使学生在专业选择上更有预见性,在将来就业竞争中具有优势,在大学开展深入细致的职业规划很有必要。

师范专业要遵循“授人以渔”的指导思想,在教学中要针对师范专业特性开展相应的训练。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对实验过程进行反思,是有效提高实验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在实验中获取数据,从数据得出结论,对成功的总结或对失败的分析,可以使师范生通过总结、分析、比较,在实践中能够充实和提高自己的能力,这是素质教育的目标,也是师范生提高实验教学技能的一个重要途径。在高校的实验设计中,虽然留有一定的空间,但师范生却没有充分利用,这与师范生的知识掌握也有一定的关系,这个方面的调查结果见表3。

在访谈中,绝大多数师范生认为,生物实验课对知识的掌握更有帮助,通过实验课的实践能够提升实验能力,但是大部分师范生都没有实验课前预习,实验课后总结归纳的习惯,所以应该加强对师范生这方面的锻炼,养成良好的习惯。

基于生物学的特点,“给学生创设一个环境,留给学生一个可以发挥的空间”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师范生实验思维和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的创造力、思维、学科知识会得到提高。然而,对高年级师范生进行的能力调查显示,仍有相当大一部分师范生,不能独立设计并完成实验(表4)。

从表4看出,有超过31%的师范生无法独立设计并完成实验,这意味着以后如果走上教学岗位,这部分师范生实验能力整体上是欠缺的。由于相当一部分师范生是调剂进入专业的,而生物科学的就业前景在国内并不好,这就导致了师范生对专业实验技能的学习热情度不高,主动性不够。在访谈中,不少师范生表示,在实验课中,如果以实验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时,会一直充当辅助角色,只有少部分学生始终是主力。这也是部分生物师范生实验能力较差的原因。

在访谈中,也有共通性的观点:通过实验课的实践以及野外实习,师范生由大一年级到大四年级的实验能力都有提升。大部分师范生对自己的实验能力的评价集中在“良好”、“中等”两个选项上。四年级的师范生对于生物实验能力的认知非常清楚,在教育实习中也亲身体会到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此外,44%以上的受访师范生认为,对于未来就业方向的选择,生物专业并非是首选,只有在找不到其他工作岗位的情况下,他们才会考虑生物方向岗位。同时,他们认为实验能力只会对从事本专业有帮助,对从事其他工作并没有多大的作用,这与生物科学专业就业前景不明朗有关,同时这也是生物师范生对于本专业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之一。此外,只有少部分师范生参加过学院举办的诸如生物科技节、生物实验竞赛、挑战杯等活动,但参加的同学普遍反映实验能力有较大的提升。

二、提高地方高校生物师范生实验能力养成的策略

1.改进转专业机制,强化师范生的职业规划。兴趣是决定学习效果的关键。只有对专业有兴趣,学生才可能有学习的意愿。部分高三学生在高考志愿填报时,受地域、重点本科与普通本科区别、家庭意愿等因素的影响,会填报本人不感兴趣的专业或选择服从调剂。但进入高校后,一些学生对学习该专业感到吃力或不感兴趣,加上高校自由度增加,自制力不足以控制自身意念等因素的影响,其由开始的不适应、不习惯,导致将短暂的过渡阶段变成常态,从而产生对专业的抵触情绪。因此,高校应该在加强专业介绍,强化学生专业思想的同时,改进转专业机制,实行大类招生,或一年级不分专业等措施,使学生选择真正感兴趣的专业。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利用好大学,找到适合自己的专业。

尽管师范学校准入门槛放宽,但师范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有针对性的。师范生利用课上、课下提升自身的师范素质,将来在竞争中会占得先机。但是,师范技能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目标确立后,通过长时间的训练形成。因此,关键是要尽早确立工作目标。所以开展切实可行的职业规划机制,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规划,使师范生尽早有目的、有步骤地针对目标职业,开展基本技能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实验能力提升成为可能。

2.营造氛围,培养师范生对专业的兴趣。影响实验能力养成的三大因素中就包括学生因素。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若是对生物实验不感兴趣,没有积极性,实验能力自然是得不到提高的。因此,学院可多举办一些专业活动,如:生物实验技能竞赛、“挑战杯”立项、生物科技节等,鼓励师范生参与,激发其学习生物的兴趣。同时,学院对一年级新生多开展一些讲座,在选题上侧重于专业发展尖端领域的介绍、富有趣味性的生物内容,向其展现多姿多彩的生物世界,体验生物的趣味、神奇和前景,通过活动使师范生喜欢上生物,发现其自身特长,尽可能调动师范生的积极性,相信其兴趣的增加,是实验能力的提高的前提和保证。

另外,有部分师范生是因为专业调剂才进入生物师范学习这个专业的,这也造成了他们对这个专业兴趣不高甚至有抵触的情绪。学院在开展上述工作的同时,相关教师应该对这部分师范生加以重视,多进行心理辅导,开导他们,同时多鼓励他们参加学院举办的生物活动,培养他们对师范学习的兴趣,有了兴趣作为动力,实验能力的提高就有了基础。

3.加强实验课课程建设,提升师范生的实验教学能力。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生物科学专业课的课时在不断压缩,这也导致了实验课时的减少,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往往会减少部分验证性实验,这样导致师范生开展实验时,基本训练的内容减少,有时实验失败也完全没有时间重新再来,如此无疑极大地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让学生丧失了对实验的兴趣。加上地方高校很多师范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有限,如此多的内容在短时间内很难掌握,这也造成了师范生对实验的内容一知半解,做起实验来事倍功半,如此反复,恶性循环,实验能力差的学生越来越差。因此,优化实验课课程内容,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要求,设置符合师范生的实验内容,在完成“课程规范”要求的前提下,提高其实验能力。此外,由于生物类实验有不少实验材料为鲜活类,实验耗材成本的提高,使师范生不能一人一组开展实验,不少人因此操作技能无法训练,渐渐地成为了实验的观看者。所以,实验内容的整合要有层次,有梯度,使学生实验能力在操作过程中得以提高。而实验材料要优化,选择一些地方材料取代部分经典的材料,降低实验成本,使人人动手成为可能。

在调查反馈中发现,地方高校师范生的独立实验能力比较差,这说明了师范生在实验中对教师的依赖比较重。但师范生工作后是没有人指导的,所以这块短板必须克服。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大多数地方高校师范生实验基础过于薄弱,没有独立实验意识。所以,专业课教师在上课时要尽早了解师范生的实际情况,可以对能力较为薄弱的部分师范生,侧重实验基础技能的训练,帮助他们巩固实验基础。对于无法独立进行实验的师范生,要让他们多做实验,可以利用课外时间训练。同时让能力强的同学进行辅导,或让师兄、师姐帮助。此外,还可以让他们提交实验预习报告。长期坚持下来,这种局面势必会有所改变。

总之,只有切实把握师范专业的优势,认清实验教学在培养创新人才,推进师范生素质提升方面的重要性,才能全面推进地方高校师范专业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参考文献:

[1]苏玲丽.准生物教师实验教学能力的培养[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9,(9):105-108.

[2]刘良科.论高校生物科学专业学生实验能力培养[J].职业教育研究,2005,(8):2.

[3]姚蕾,吴星,徐道宏.影响学生物科学学探究能力因素的调查分析[J].教育研究,2004,(9):21-24.

[4]郭玉英.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国外的研究及启示[J].课程.教材.教法,2005,(7):11-12.

[5]陈继贞.生物学实验教学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98-230.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of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Ability of Biological Normal Students in Local Universities

CHEN Jian-hui,ZHU Chuang-jin

(School of Life Sciences,Guangzhou University,Guangzhou,Guangdong 510600,China)

篇2

研究对象为浙江省20所普通高等院校,其中涉及到学生700名,教师30名。

研究方法采用了:文献资料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共发放730份问卷,其中教师卷30份,回收30份,有效30份,回收率和有效率都为100%;学生卷700份,回收680份,有效675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分别为97.1%和96.4%。

一、学生对武术的认识体系不全面

调查显示,有55.5%的学生通过武打影片认识武术,19.3%的学生通过武侠小说认识武术,15.3%的学生通过中学体育认识武术。这些学生通过武打影片、武侠小说对武术的描述从而形成武术的概念。对于他们而言,武术是和“打、杀、仇”分不开的。而这种错误的认识导致真正意义上武术强身健体,培养优秀品德,丰富生活,增进友谊的目的被磨灭。学生对武术的认识仍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层的、理性的认识,从而影响了学生对武术健身运动的心理倾向及行为方式。

加强武术知识的传授是解决这一尴尬局面的有效手段,向学生传授武术知识并增加理论课的课时让学生清楚地了解武术的内涵及其健身作用,区别传统武术与影视武术的不同之处,使学生对武术有更清晰的了解,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武术文化和掌握武术技术、技能并运用到锻炼中去。

二、武术教学组织形式单一、缺乏创新性

调查发现有三分之二的学生认为教师的讲解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描述较准确,基本突出重点、要点;而其余学生认为教师的讲解太笼统、重点不突出,认为教师基本不讲,只是领做,可以说浙江省高职院校武术教师在组织、教授等方面还是具备了一定的水平。

同时,从教师本身教学方法创新方面进行调查获得,采用电化教学、教学中结合对攻、娱乐等新颖的教学形式比例极小,基本以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等传统教学居多,从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积极改进教学方法,结合现代化技术,课前将课堂上需要讲解的内容、动作要领编成有趣的软件,这样可以有效地节省教师的精力,提高教学的效率。同时还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摄像技术,将学生的练习过程录制下来,供教师随时对学生的动作进行对照,以帮助学生进行错误动作的纠正。

三、缺乏分层次教学

从调查看,很少有教师采用分层次分组教学,还是以采用传统的集体练习和单纯的分组练习为主,不会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接受能力和兴趣爱好分层。所以,在教学中难以发挥“好带动差”的效果,形成互动机制。

武术教学应注意教学分班的层次性、科学性,在教学中,尽可能地采用“分层次分组”,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身体素质、接受能力和兴趣爱好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进行不同层次的检测。在教学中,不要将学生固定在某一个组里,而是让那些进步快、课间课后练习认真的学生升级进入上一组的学习,对于不刻苦的学生采取降级的调整方式,来促进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之间形成互相竞争的机制,形成人人向上的学习风气。

四、武术课的选修工作重视力度不够

调查发现,82%的学校未开设武术选项引导课,而学校开设武术选项引导课的作用是便于学生了解该学期武术公共课具体教授内容、方法及考核指标等情况,避免学生在选课过程中的盲目性。此外,每个学生参加武术公共课的目的不一样,总希望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得到自己所希望的结果。一旦,武术公共课的教学情况和其期望有出入时,就会造成心里动荡,造成不必要损失。

所以,学校加强武术选修工作的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场地、器材、教师、学生等实际情况选择教学内容。在进行武术公共课选修前,开设一堂引导课,让学生了解本学期武术课的教学内容、考试要求等,让每个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武术课的选择,从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五、教师培训机制急需完善

武术教师在提高本身的武术理念、教学能力、业务水平的同时也要关注其他学科知识的吸收,据调查担任浙江省高职院校武术公共课教学的教师的学历大多是本科,也有少部分是研究生学历。近73.3%的教师武术专项毕业,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对教学内容熟悉,能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有10%的教师其武术技能是通过大学的学习获得,所以在理论知识上还是技术水平上都存在不足之处,“再学习”工作对他们显得尤为重要。而调查中有半数以上学校并没有开展教师培训工作,可见,目前高校武术教师培训工作开展得并不理想,学校对于教师的“再学习”还是不够重视。

加强教师培训工作,高校教师不仅应掌握本学科知识,掌握生物、心理、社会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而且也要时时关注武术运动的发展动态,了解武术动作、规则的变化,加强自身武术理论和教学研究,积极撰写学术论文,以便更好地进行专业教学。

六、武术缺乏应有的氛围,各类竞赛活动少,与社会联系不密切

课外活动是课内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能促进课内教学内容的巩固和提高。因此,武术活动的开展一定程度上能促进武术课的进行。调查发现,浙江高职院校内的武术氛围严重匮乏,大部分学校还是纯粹的开设武术选项课。下课后,再次进行活动的机会少之又少,时间一长,学生的积极性就会消退。另外,局限于校内,缺少各校之间的交流活动,缺少与社会的接触,没有很好的利用社会资源进行武术活动的开展。

篇3

【关键词】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有效性新课程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183-02

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在一定时间内所取得的进步,教学的有效性主要取决于学生所获得知识的多少,而不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多少,教学有效性是与教师教的内容或教学态度是无关的。总的来说,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学生在情感认知、知识技能和学习方法上收获多少、提高多少及进步多少。因此,本文对生物实验前、实验阶段、实验后的评价与总结等三个阶段进行研究,从而提高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一、高中生物实验前准备阶段

在实验前,教师需要准备实验器材,并且要做好实验仪器的检查及药品的配置,例如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的实验教学,首先学生就需要准备好实验材料和实验用具,实验材料主要包括动物血液、动物神经细胞永久装片、蒸馏水、土豆等,而实验仪器主要包括载玻片、滴管、显微镜等,若实验材料、实验器材不及时做好准备,就不能达到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学生在选择实验材料时,应按照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若材料选择不合理,将影响整个实验效果,因此,在实验前,教师应选择合适的材料或实验仪器,避免实验错误而得出不正确的结论。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一般采用不同小组分组的形式进行实验教学,当然各个小组将由一位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完成实验,这就要求实验小组长需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技术水平,并且需要会使用显微镜,由于初中阶段实验教学相对较少,所以很多学生操作要领理解的并不好。因此,教师不仅要注重实验内容的学习,同时也应加强实验小组组长的培训,通过培训小组组长,小组组长才能在实验活动中帮助其他学生,小组组长为教师分担了教学任务,也提高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另外,生物实验教学主要以探究性学习的形式进行实验活动,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学生通过亲身科学探究,不断体验,在体验的过程中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质。新课程改革下,要求改变传统的验证性生物实验,采用探究性实验运用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例如研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二、生物实验阶段的有效性研究

在生物实验过程中,首先需要明确实验目的,其次需要完成实验步骤,并且在实验中应正确使用实验仪器或试剂,例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通过生物实验原理可以知道该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化学试剂检测所表现的颜色反应,区别生物中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不同点,并且充分掌握NaOH和CuSO4溶液的使用方法。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实验活动中,通过实验所产生的实验现象,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由于高中学生正处于好奇心理强的阶段,学生对显微镜的原理也不是很了解,甚至有的学生可能在实验过程中随意摆弄显微镜,不正确的使用显微镜可能造成显微镜的精确度不高,因此,在实验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向学生讲清楚显微镜的高倍镜、低倍镜的工作原理,只有学生充分了解显微镜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学生才能正确使用显微镜。“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实验中需要用斐林试剂的NaOH溶液和双缩脲试剂的CuSO4溶液,在该实验中,斐林试剂的甲液与乙液需要分别配置和储存,其主要原因斐林试剂非常不稳定,若甲液与乙液混合保存,通过还原反应可能生成CuO,因此,在实验活动中,应合理运用试剂,避免操作失误而影响实验效果。

为了提高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在实验活动中,应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师应把实验教学时间留给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过程,学生才能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但是,目前大多数教师都存在这样的心理,担心学生对实验目的、方法、实验原理不清楚,教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讲解实验环节,导致学生没有多余的时间进行实验操作,甚至有的学生只是按照教师的演示进行实验操作,这严重制约了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教学模式,教师应只注重讲解实验原理及仪器、试剂的正确使用,其余时间都应留给学生做实验,并且积极引导学生提出新的问题,不断探索,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实验教学中获得更多的知识,提高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三、实验完成后的评价与总结

实验评价与总结也是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不仅要注重实验阶段的操作,也要注重实验完成后的总结与反思,只有不断的总结经验,学生的知识水平才能在实验活动中得到提高,同时教师也应做好实验成果的评价工作,例如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实验活动,实验完成后,要求学生对实验成果进行演讲,通过实验可以发现,分生组织细胞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现象出现,如前期,组织细胞出现染色体,核膜核仁消失,纺锤丝出现,而在末期,纺锤体出现,核膜核仁出现,教师可以对实验的成果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使学生在下一次实验中注意细节方面的问题,并且要求学生对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实验操作流程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实验的记忆和理解,从而提高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生物实验教学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开展生物实验活动,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使学生充分掌握生物知识,进而提高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赵瑜. 江汉区部分高中学校生物新课程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

[2]赵芝芝.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建设[D].上海师范大学,2012.

篇4

关键词:实验教学;改革;创新

21世纪,生物技术的发展不论对科学研究还是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都有着巨大的影响,生物技术已经慢慢渗透到人类生活中了,比如转基因的动物、植物等。生物的学习以实验为主,转基因的动植物的成功案例都离不开实验,因此,应该重视高校生物实验教学,迫切地需要对传统的生物实验教学进行改革。

1.高校生物实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生物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课程,生物教学离不开实验。实践出真知,实验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自己动手,把书上的理论知识与动手实践充分地结合起来,在动手过程中加以思考、理解。所以,实验教学是必不可少的。

(2)实验教学需要不断创新。高校生物实验教学是需要不断创新的,陈旧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学习的过程没有任何好处。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突破创新。目前,许多实验是学生到实验室,老师把实验题目、实验步骤、会出现的结果等都写在黑板上,然后学生按着步骤逐步去做,这样死板保守的教学方式,只会禁锢学生的思维,学生不会去主动地思考这个实验该怎么做,因只要做出老师给出的结果就完成了一节课。

2.生物实验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师生对实验教学不重视。高校生物实验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对实验课的不重视,这可以从理论课的上课时间远比实验课上课时间多许多看出,往往一周可能才有一节实验课。因此,学生潜意识里就认为实验课是放松的课,随便做一做就可以了,这种思想是实验教学不能取得好的成果的因素之一。

(2)实验项目和内容不全面。实验教学需要完整的教学模式和信息,实验室存在的弊端是许多实验项目在实验室完成不了。对于基因工程等一些实验,某些高校实验室是不具备实验条件的。在实验课程安排上,学生有时做的实验之间完全没有联系,这导致其不能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结构。

(3)实验设备不齐全。实验设备是支持实验顺利进行的保障,但是许多高校生物实验室设备不齐全,缺少一些精密仪器,有些实验需要无菌操作,但是由于设备问题,不能提供无菌环境,致使一些实验无法进行。

3.生物实验教学改革的措施

(1)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验教学的改革首先要从学生开始,培养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和积极动手的能力。让学生知道动手实践的乐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知识的探究就是要在不断的动手过程中发现闪光点,总结经验教训,得出结论。老师需要对学生因材施教,指导学生适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觉得学习不再是枯燥无味的调动学生积极性,。课上根据学生的意愿分组做实验,在小组里进行讨论,自由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2)实验教学改革要求老师改变教学方法。实验教学的改革少不了老师的参与,老师需要的是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学,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去寻找答案,而不是慷慨地把自己所知道的倾囊相授。比如,在实验课上老师给出一个题目,可以大概讲下实验原理,不是把步骤一步一步地教给学生,至于该怎么做让学生自己去琢磨,搜集资料,当学生在动手过程中遇到瓶颈时及时地加以引导,让学生打开另一个思考方向,直到学生探讨出正确的结果。虽然这样会浪费一点时间,走一点弯路,但是肯定要比直接把知识点告诉他们效果要好。

(3)加大对生物实验室的投资力度。学校应加强对实验室的投资力度,购买实验仪器,聘请一些优秀的教师支持实验教学的改革。实验设备的不断完善会给学生带来做实验的条件。实验室应该对学生开放,而不是整天大门紧锁,应鼓励学生自由进入实验室,做自己感兴趣的实验,这样做实验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是有了主动学习的能力。

新形势下,我们应该从思想上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更加重视生物实验教学的改革,以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篇5

高中生在高一生物学习中,普遍感到比较难学,而我们老师也认为学生生物方面基础知识欠缺太多,一问三不知。因此,我们在高一年级生物教学的起始阶段,需要带着学生温习初中一些生物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生物学习的基本能力,使得他们能够进入高中生物学习的状态,逐渐掌握生物学科学习的一些方法。因此,我们在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一专题“生命科学和我们”的学习时,不仅要讲授教材内容,还要对与初中相关的内容进行回顾、补充。

如初中学过的DNA处理的知识,学生可能已经遗忘,我们可以展示DNA双螺旋模型,引导学生回忆旧知,从而让他们对高中生物学习产生兴趣。当然,我们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可以利用课堂的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教学“生物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时,我在导入时问学生:曾经有个学生问我一个问题,他的一个朋友的父母都是双眼皮、大眼睛,而他却没有遗传父母的这个特点,同学结合所学想象,怎样回答才好呢?这一内容在初中“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已经有所涉及。如此,我们可以在复习中,引导为学生回顾旧知识,同时让学生对新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

二、加强实验教学,注重连贯记忆

生物学科也是一门实验性比较强的学科。初中阶段,不少教学资源相对薄弱的学校,只是教师示范或让学生做一部分实验,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的能力不足。因此,我们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要注重实验教学,让学生有动手、动脑学习生物知识的习惯和能力。这样,他们对生物课堂学习才有热情。苏教版生物必修一基本都是细胞方面的知识,有一系列的细胞实验,如“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等。

我们在结合初中生物相关实验的基础上,可以介绍一些关于“细胞”的实验,如1665年虎克的实验等。再如让学生说说初中做过的“观察植物细胞”的实验原理,实验注意事项等。这样,他们既有兴趣做实验,又能意识到实验应该注意的方面,如此,会提高实验的效果。高中生物很多知识是需要记忆的。这些知识也需要学生在对比中、实践验证中记忆。如“细胞”是初中和高中生物学习的重点,虽然初中侧重细胞的结构、高中侧重于细胞亚显微结构、功能和生命活动,但是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初中所学的知识进行有效回忆,加深对高中学习的“细胞”的理解,提高记忆的效果。如此,也能提高高中生生物学习的效果。(本文来自于《新课程导学》杂志。《新课程导学》杂志简介详见)

三、总结

篇6

关键词: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不足;策略

一、生物实验的作用及实验教学存在的不足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进行实验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其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具体而言,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主要作用体现在:首先,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实验仪器带领学生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促使其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其次,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很多实验需要学生亲自动手,将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融入感官可见的实践中,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造能力;最后,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实验过程需要通过表格、图释等记录下来,并撰写实验报告。整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深入分析,才能成功撰写实验报告,因此,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比如,演示实验时学生的注意力放在实验本身及实验现象上,未深入思考实验技巧及通过实验所反映的问题。再如,一些需要学生动手操作的实验中,学生在实验课堂上动手能力差、思想不集中,甚至会导致实验的失败。而教师无法做到面面俱到,从而导致实验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提高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激发学生的W习兴趣

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主动性。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明确实验教学的目的,使学生意识到生物实验尽管不会纳入升学考试,但是仍然会对其后续的学习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尽量拉近实验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距离。比如,在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自己所居住的小区、学校的操场或农村的田地等区域进行实地调查,自行设计调查方案和调查实施步骤等,并根据自己所学知识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整个过程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课本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其探究能力及合作学习的能力,激发其学习动机,引导其树立科学的学习态度。因此,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鼓励学生从失败中分析原因,并引导其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其感受到实验成功的感觉,增强其学习信心。

2.合理改进实验教学方法

从某种程度上讲,生物实验设计本身就是一种科学研究,而对实验方案的改进更是一种创新,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现有的教学资源改进实验方法,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比如,在学习“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蛋白质的鉴定”的实验中,教材规定用苹果汁及鸡蛋清来进行还原糖和蛋白质的鉴定。这两种材料中苹果汁不易取得、蛋清不易携带,因此,笔者就以纯牛奶为实验材料,仅用一种材料即可完成两种物质的鉴定。因牛奶是学生每天都可接触到的,其易取得、易携带。学生通过实验还可了解每天喝的牛奶中到底包含什么物质,从而引发好奇心,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3.加强课外实验教学

课外实验是课堂实验的拓展和延伸,科学合理的课外实验有助于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外设计一些操作简单、条件要求较低、适合学生自主操作的实验项目。家庭小实验可以利用家中常见的实验材料来进行,并且家长可以与学生共同参与,增进亲子关系,体验实验的乐趣。生活中常用的调料、药剂、生活日用品等均可以用于家庭小实验,比如,馒头与碘酒可以做淀粉鉴定实验、食醋可以软化鱼骨等。

总之,由于实验科学不同于其他理论知识,教师无法直接进行讲解和传授。实验教学的重要意义需要学生在长期实践过程中慢慢实现。生物教师一定要从思想上重视和认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做教学中的有心人,多动脑,勤动手,充分挖掘教材,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各部分之间的联系,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以及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周宏治,姚光玲.四川省中学生物教师和生物教学现状及开展继续教育的调查研究[J].四川省教育学院学报,2000(7):58-61.

篇7

关键词:高中生物;多媒体;探讨;有效性

多媒体教学是科技发展的产物,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灵活多样的教学设计,对教学的内容及其重难点进行优化突出,运用多媒体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进行实施,结合传统的教学方法,形成一套完善的教学体现结构。下面就一些提高生物多媒体教学有效性的途径进行探讨:

一、多媒体教学的“辅助”作用

多媒体的特点可以使其在教学中发挥很好的辅助作用,有效的活跃教学气氛,提高教学效率,但是,多媒体并不能代替教师,在教学中仍然要注重常规的教学形式。就一些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来说,虽然多媒体可以让学生进行直观的观看,更容易的理解,但是也需要教师进行板书以及口头的引导,单单依靠多媒体课件还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和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积极的交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增进师生之间的关系,这些都是多媒体所不能具备的。不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形式,教师都要坚持学生主体性原则,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探究。相对而言,传统教学可以为学生展示一些生物标本,带领学生去野外进行调查,亲手操作生物实验,观察生物现象等等,这些都有助于学生的成长,并不是多媒体就可以代替的。但是在另一方面,生物中的一些实验、理论、结构或是过程,在现实中由于重重限制不能进行,光靠教师的传授很难让学生理解,这样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就可以充分的发挥了,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进行展示,让学生借助多媒体的辅助作用,更加牢固的掌握知识,理解生物过程及其原理。因此,高中生物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校的设施情况,因材施教,科学合理的利用好多媒体,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

二、制作精品课件、提升学生素质

虽然网上有很多的有关生物的多媒体课件,但是普遍质量不高,没有针对性,不适合在具体教学中使用,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应该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精品课件的制作。首先,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一定的计算机技术基础,对一些作图和动画会进行一些编辑,对视频有简单修改剪辑的能力,这样才能进行课件的设计和制作。其次,教师要有专业的知识素养,对大纲和教学内容有深刻的理解和掌握,根据教学内容针对性的进行课件设计,融合一定的趣味性,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最后,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师可以运用技术手段,对教材知识的一些抽象内容进行具体形象的转化,给学生直观的影响,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一些重难点知识。比如在进行基因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用Flas进行基因动画的制作,运用生动、形象的图文、动画来演示基因分离和重组,基因突变等内容,让学生直观明了的理解基因的作用和过程,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高中生物是一门以研究生命活动和现象的学科,内容繁多,涉及到很多的微观结构和抽象的理论,这些知识学生生活中并不接触,学习起来就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教学气氛,提高教学效率。以往的生物教学中,教师常常采用图像描述或是挂图的形式对一些微观结构进行教授,学生也是比较难以理解,如在云里雾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教师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多媒体可以对生物的微观结构进行形象的展示,揭示抽象理论的发现和推导过程,还可以把一些耗时比较长的实验或现象进行模拟,在短时间内完成实验步骤、过程、现象和结论,不仅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还可以为教学节省了大量时间,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四、多媒体在高中生物实验中的应用

一些高中的生物实验,耗时比较长,或是在微观中进行,或是收到学校实验条件限制,不能让学生在实验室进行操作。高中生物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用课件或是视频的形式给学生展示生物实验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实验的过程和原理,掌握重难点知识。比如受精卵形成的过程,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给学生进行演示,由于这个过程只能在微观的过程中进行,并且持续时间长,需要用显微镜等设备才能进行,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显然不可能实现,而借助于多媒体教学,可以轻松的让学生掌握和理解受精卵形成的过程,教学效果明显。此外,对于一些动物解剖,或是神经刺激观察的实验,高中阶段的学生很难接受和进行,加上现在动物保护意识的增强,这种比较残忍的实验一般都不要求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这样,教师也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师,对实验视频进行编辑和整理,或是构建模拟演示实验课件,通过学生的观看和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进行仔细的观察和思考,增强学生知识的同时,也节约了教学资源,有效的促进学生的积极性。此外,多媒体教学在高中生物中的应用,也要求教师不断的提高现代化教学水平,进行教学模式和理念的转变,多进行软件的研究,熟悉使用各种多媒体设备,借鉴和学习网上的多媒体资源,有效的结合教学实际,运用多媒体教学有效的促进生物教学效率的提高。

五、结束语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多媒体教学,可以为教学提供很多的便利,辅助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有效的降低知识的难度,有助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进行高效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建立同一的教学资源库,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张智研.高中生物探究式学习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7(07)

[2]陈梦琪.高中生物解题思维与技巧探析[J].低碳世界.2017(22)

篇8

【关键词】高中生物 高效复习 教学策略

在高中生物复习中,教师复习课教学任重而道远。新课标高中生物的知识点众多,复习过程不是简单的死记硬背,而是巩固与加强的过程。学生需要在复习过程中提高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分析,保证在解题过程中可以准确合理的运用与推理。在对于生物学科的复习时,需避免复习知识点的记忆混乱。学生在高考前的复习阶段不仅时间紧迫,而且任务繁重,要抓住复习的重点,提高复习的效率。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生物复习的效率,是学生和教师需要共同面临的问题。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对高中生物的高效复习提出几点思考。

1 掌握命题原则及考点

在进行复习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详细解读《考试说明》,使得学生们能够了解近些年来高考的命题原则和考纲考点。学生从近年真题中了解考试范围、试题类型等信息后可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进而保证生物复习的高效性。

2 夯实考点基础

掌握课本教材的基础知识是学好生物的根本,生物复习的效率更是取决于掌握基础知识的多少。生物复习过程中,教师需对考点知识加以整合,使得学生可以掌握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方便理解和记忆;学生应在各章节的复习之后,尝试对各考点知识整理,选择针对性的练习,加深对考点知识的理解。

例如2012年上海卷生物试题选择题的第一题:根据细胞形态判断哪个细胞最可能发生连续分裂。这就要求在复习细胞知识点时,学生能分清不同生命系统的细胞,有着怎样的细胞结构和功能以及分裂方式。将知识点归纳到一块,引导学生掌握同类考点的本质联系。许多考点在复习的时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深层次的理解,进而掌握知识,并发现局部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启发学生弄清教材上知识点的结构,建立系统的知识复习计划。

3 详解典型例题

掌握典型例题是生物复习的一个重点。教师在对典型例题的分析讲解时,学生应根据老师的提示和引导,对例题积极思考和分析。题目是多变的,学生只有自觉主动对问题进行思考,才能举一反三,一点即通,最后完全掌握典型例题。这样生活课程的复习不仅仅是一个已学知识巩固的过程,更是扩展学生发散思维的重要途径。

在2012年全国卷生物选择题第二题中主要考查了选择正确的对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叙述。该题很好地实现了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的考察,主要要求学生对叶绿体和线粒体知识的全面认识和掌握。首先在这一题中,学生们需搞清楚DNA和RNA是否存在于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基质里;其次需要明白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通过光合作用产生ATP,在暗反应阶段消耗ATP;然后需明白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ATP是由细胞通过呼吸作用生成的,真核生物的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而后两个阶段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最后要知道酶具有专一性,线粒体和叶绿体基质中所含的酶不同。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分析比较,要求学生能在两者的众多信息量中抓住重点,理清头绪,从而找到突破点。

4 控制练习量,阶段性总结反思

高中生物的复习,知识点中的适量联系必不可少。由于时间紧迫,要注意控制联系的数量,并要进行阶段性的反思总结,巩固所学。根据笔者多年教学实践,高中生物复习时可以选用一本生物复习用书和一份含专题复习的辅导周刊足以应付高考。题海战术不过是庞杂的资料毫无规律地堆积在一起,不仅浪费学生的复习时间,还影响了学生的复习积极性,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教师和学生需要控制联系的数量,保证联系的质量,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那些典型例题,可以让学生多做几次,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适时改变同一问题的出现方式,活跃学生的思维。为了保证学生对复习知识点有效的消化吸收,学生需要抽出时间做阶段性的总结。对一个阶段复习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保证可以牢固地掌握,提高学生在高考中的应变能力。

5 积累错题,关注缺漏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积累错题,是学好生物的一个很有效的方法。高考复习阶段,学生根本没时间把以前的题目都拿过来看一遍,这就需要学生每次在考试和练习中,把典型错误题型积累到自己的错题集里面。一来经长时间的积累,学生对于自己在哪方面的不足有很好的了解;二来阶段性的反思总结,会使学生对这些错题产生很深的印象。这样保证了复习的高效性,科学而系统对自己缺漏的地方进行弥补,有利于学生在高考中得心应手、超常发挥。

总之,在高中生物复习中,教师需培养学生对考点全面掌握,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总结规律,获得新知。适量有针对性的习题可以起到点石成金的效果,因此教师也要设置好复习题目的整理。通过指导学生规范答题,合理运用时间,保证学生在生物学科上实现高效复习。

【参考文献】

[1]宋绍证.揭示高中生物复习教学中的误区[J].新一代(下半月),2011(7):151.

[2]李腊,徐小艳.高中生物复习的概念图应用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2(23):39.

篇9

【关键词】高中生物 生物教学 生物实验教学

引言

随着高中生物教学的地位不断提高及素质教育的逐渐推广,学生的综合能力已经成为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重点。为了更好的提升学生对生物的综合能力,不少学校及教师开始加大生物实验教学的力度,改变生物实验教学的传统的方式与观念,但生物教学的成果还是差强人意。虽然影响生物实验教学的因素诸多,但教师和学校应该更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实验的积极性和兴趣为主要任务,才能实现生物实验教学的意义。

1.教师要重视自我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更新与提升

无论在任何时期的教学中,教师都是占有重要的地位:传统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对教学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现代教学中,教师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1]。所以教师要注意与时俱进,及时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教学能力,才能有效的掌握现代生物实验教学所需要的品质与技能,及时的调整好自己。这样才能更好的引导教育学生进行生物实验教学,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对生物实验学习的兴趣。

澳大利亚亚特尼等人认为教学技巧可以概括为七个方面:动力技巧、讲课与交流技巧、提问技巧、辅导技巧、引导学生思考技巧、评估技巧和课堂管理技巧[2]。教师可以从专研教学方式,提升实验在教学的主置、尊重学生差异性等来提升自己的教学技巧,要摒弃效率低下的教学方法,多对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成果思考。在进行实验之前,教师掌握实验过程中的重点与难点,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有预见性,对学生对出现的不符合实验结果的现象进行解释,组织学生对实验结果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然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准备好生物实验所需要的仪器和材料,在黑板上或投影上准备好实验的步骤,以保证实验可以顺利进行。

2.重视迎合高中生的学习心理与特点

高中生的学习已经养成自己的习惯与思维方式,已经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教师要考虑将这一因素,认识并尊重不同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如此才能获得学生的认可,提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配合度。

在进行实验之前,学生要明确实验的意义与目的,教师要与学生制定好实验室的使用规定,以保证实验教学的正常进行。在进行实验教学之前,教师要兼顾每位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保证实验教学的最大效益化。在实验教学过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学习与讨论。注意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与学生一起去探究讨论问题,不要轻易的否认学生的看法,限制学生的思维。

3.精化教学内容,提升课堂管理

教学内容对教学目的与教学方式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因此教师要熟悉并完全理解教材,根据实际实验教学的需要进行删减,保证教学内容的质量,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避免将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学生已经掌握并了解的教学内容上,提升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度[3]。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生物实验教学资源,多准备实验材料,让学生将更多的注意力和精力集中在实验中,而不是在对教材内容的了解与消化。

有效的课堂管理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重点,也是保证课堂有序进行的重要方式。教师要创建积极的课堂环境,让每一位学生都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多问一些趣味性强的问题,引发学生主动思考,提出质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教师要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能力,减少学生之间的落差,避免出现“学习好更好,学习差更差”的教学情况。在实验课堂教学中,若是有条件可以对一些合理的猜测进行实验验证,以此来激发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动手。

4.运用多种实验方式激发学生对生物实验的兴趣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亲自经历思考与探究的过程,从中领悟到科学探究的精神,培养好良好的科学探究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实验教学内容及需要灵活的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保证实验的活跃氛围,培养学生对生物实验的兴趣。

在选择实验教学方式时,教师要注重验证性实验与探究实验的有机结合:在实验教学的初期可以选用验证性实验教学方式,让学生掌握实验的原理、步骤,在通过探究式实验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对已有的知识进行思考,帮助学生完成从已有知识继承到新知识的过程;重视固定式实验向开放式实验的转变:固定式实验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步骤,而开放式实验则需要学生自己去设计、去研究实验的过程,在确认学生掌握固定式实验的内容与模式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开放式实验,以此激发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探究能力[4]。

结论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方式多样,教师唯有明确生物实验教学的任务与目的,重视学生在生物教学中的主体,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灵活使用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对生物实验的兴趣,才能实现生物实验教学的意义。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才能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展开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帮助学生养成科学的实验精神与实验习惯。

【参考文献】

[1]曹波. 关于高中生物实验有效教学策略行动的探究[J]. 生物技术世界,2014,11:171.

[2]刘凤娟. 探究新课改背景下提升高中生物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J]. 生物技术世界,2015,03:139.

篇10

关键词: 生物化学 课堂教学有效性 实践研究

一、引言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命物质的化学组成、结构,以及生命活动过程中各种化学变化的基础生命科学[1]。根据研究对象不同,生物化学可产生许多分支。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生物化学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但和学生前期的化学知识相关,而且和后期专业课的学习密不可分。尤其是近两年,生化作为全国考研的统考课程,也越来越受到考研学生的重视。但是在生物化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却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要么逃课,要么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还有的学生想好好学,可是却听不懂。可见,提高生物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多么的迫切。

二、影响生物化学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分析

造成生物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缺失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特点

生物化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内容比较复杂、抽象,这让许多学生头痛不已。并且,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生命科学的研究进展,对代谢物组学、蛋白质组学和基因组学的不断了解,以及生物技术的突破和信息生物学的广泛应用,生物化学在分子水平上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产生的信息也越来越多,这也使得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

2.教师因素

现在大学课堂的授课还是以传统教学为主,虽然也辅助多媒体教学,但是,学生还是被动地听讲,很少参与讨论,课堂教学缺乏活力,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枯燥。另外,讲课时往往重结论、轻过程。传统的教学特别关注结论的讲解,却忽视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过程,导致学生只会死记硬背,而缺少质疑的能力、创新的能力。

3.学生因素

学生的求学态度同样重要。一是现在高校的学生层次高低不一,需求不同;二是学生受社会、学校不良风气影响,不能踏踏实实坐下来听课,换言之,不能太累,课堂要轻松,课下不要有作业;三是学生认为学校的课程根本没有用,所以直接在外兼职,他们关心自己的就业甚于关心自己的学习,而社会就业往往只看经验。“认真”二字离他们已越来越远,认为那是幼稚的不合乎社会标准的东西。

4.环境因素

一是高校的管理制度。现在的高校对学生的管理比较疏松,学生如果考试不及格,总是会有机会参与补考和重修的,所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没有丝毫压力。人都是有惰性的,有些学生就抱着侥幸的心理,希望通过考前临时抱佛脚蒙混过关。并且现在高校都有学生对老师的教学评价制度,一旦教学评价不好,那就会影响到教师的职称评定、评优树先,所以,有些需要晋升职称的教师就会更多地以讨好学生而不是对学生负责去教育学生的态度上课了。还有学校的管理层越来越不尊重教师,学生也就只崇拜那些所谓能挣钱、社会影响大的人,哪怕这些人忙得没时间备课,也不认真做学问。

二是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急功近利的思想已经蔓延到了社会的每个角落,一些人不考虑长远利益,只看眼前的实惠。现在大学生重视金钱的获取轻视知识的学习现状一个方面是家庭教育出了问题,没有把最基本的价值观教给孩子们,另一个方面是社会的变化过快,各种价值观互相矛盾,让人难以抉择。这正是这个时代的大学生必须经历的痛苦挣扎。

三、提高生物化学课堂教学效果的策略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缺失呼唤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概括起来,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提高生物化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1.教师方面

首先,教师要正确解读教材,把握教材,一切从效益的角度设计课堂教学,特别注意在课堂中要关注信息的传递和交流。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要会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加以讲述,尽量和现实生活相联系,这样学生更能接受,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同时,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动画等手段辅助教学,使讲课内容更加生动和形象。鉴于生物化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要在讲课的过程中联系实际。比如在讲糖类知识的时候,教师要联系一下当前一些化工厂的提糖技术,如何利用生化知识进行工业化提制;在讲维生素与辅酶的时候,要告诉学生如果缺乏某种维生素容易导致哪种疾病,其生化机制是什么?在讲基因时,教师要列举一些现实的例子,如基因突变、诱变、基因操作等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因为举的都是身边的例子,并且有些还涉及实用型的技术,学生自然就会感兴趣,上课的积极性也会增加,并踊跃参与讨论。其次,在讲课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感兴趣了,就会主动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中来,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

2.学生方面

学生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大学生已经具备了分辨是非的能力,要学会为自己的将来负责,要以健康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业和人生,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胜利。高校虽然已经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毕业生也不再是佼佼者。但是大学却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平台,学生可以在学校中进行交流、做科研,为自己的将来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果只看眼前利益,那么必将失去更多值得学习的机会。

3.构建良好的学风和社会风气

学风和社会风气是极度相关的,要想改进生物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单凭教师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这还涉及价值观、人生观等深层次的问题,需要家庭、教育系统乃至整个社会的共同参与才行。父母应该从小给孩子正确的引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校应该制定相关的措施,对学生的言行加以束缚,促进其学习;社会应当借助媒体和网络,用正、反两方面的教材对大众进行教育,努力营造一个尊重知识,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观念的转变,必将引起师生关系的转变,促进教师观念和教学行为的变革,从而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并且有助于提高教师科研水平,提高师生生活素养和人文素养。总之,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事情。现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不仅仅有教师的问题,也有学生的问题,更有教育体制的问题。世上万事万物是普遍联系的,社会是一个有机体,教育只是诸多社会活动中的一种,它的进行势必受到其他社会活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