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情况分析范文

时间:2023-11-13 17:49: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经济情况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经济情况分析

篇1

2005年,**县紧紧围绕财政收入增长、城乡居民增收、就业岗位增加、发展后劲增强的目标,齐心协力,真抓实干,认真落实年初确定的各项工作目标,全力推进“三化”进程,全县经济持续稳步健康发展。1—5月,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149万元,同比增长14.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097万元,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11156万元,增长21.2%,第三产业增加值12896万元,增长13.8%。在全面免征农业税的情况下,预计全县1—6月完成财政总收入300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90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2%。

一、上半年经济发展基本形势

(一)农业产业建设稳步推进

继续推进以竹、药、菜、菌、茶、畜六大产业为主导的特色农业产业化建设。悉心培育、用心打造**特色的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品牌。到目前为此,全县已落实无公害蔬菜10000亩,发展食用菌大棚755个,新增中药村7900亩,其中草本药材5200亩、木本药材2700亩,新种有机茶400亩,转换改造有机茶园1100亩。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等产业化模式,重点扶持农业龙头企业扩大基地,提高产能,畅通销售,增强示范和带动功能。东莞世腾公司租赁大塘乡全溪村、沙田镇江湾村、周江村等地土地1000亩,种植青瓜、红茄等反季节蔬菜;深圳鹏大公司在寒口乡上东村租地种植白磨菇120棚;老桂岽食品有限公司在三洞乡高龙村租地150亩创办高山茶基地;寒口秋里草食动物开发公司投入资金20多万元,养殖良种牛600头、羊1000余只,播种黑麦草、三叶草等良种牧草5000多亩。与此同时,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民稳步增收强基固本。整合利用农业综合开发、扶贫、以工代赈等专项资金,加快以农田水利、饮水安全、通信通电、广播电视、乡村道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环境。到目前为此,共新修和整修农田水利设施200处,改造中低产田1200亩,改造7个村41.3公里通村公路。与此同时,大力实施“以气代薪”工程,抓好以沼气为重点的农村生态能源建设,减少森林资源的消耗。全县已建成沼气池100余个,另有700多农户提交了建池申请。

(二)工业经济发展步伐加快

进一步挖掘水电潜能,使小水电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一产业、第一财富,实现山水资源向山水经济转变。目前全县在建电站项目43个,总装机3.15万千瓦,新建成投产电站5座,装机3480千瓦。同时继续做好化工冶炼业、劳动密集型工业发展文章。小水电、化工冶炼、农副产品加工几大支柱工业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工业经济总量不断扩张。目前,清泉、昌桂等硅厂完成了技术改造,达到了装炉3600千伏安的要求,全县新增硅厂装炉5600千伏安,预计全年新增装炉可达1.2万千伏安。大塘电子厂、振兴织衣厂、兴业针织厂、兴旺毛织厂等企业进展顺利。1—5月,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8324万元,同比增长25.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3522万元,增长26.7%。在加快工业发展的同时,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通过逐步淘汰能源消耗高、就业水平低、投入产出比不相称的项目,整合土地、电力等资源,优化结构,腾出发展空间。不再出口原竹、原木和未经人工栽培驯化的花卉、苗木,分批关闭小型的圆条、板材粗加工企业,重点扶持竹胶板厂、青天木业等优势企业做大做强,优势扩张。大力加强矿业秩序专项整治,禁止引进破坏污染环境的挖采项目,坚决关闭非法矿山,扶持引进精加工、深加工等能形成产业链、附加值高的项目。分步关停装炉3600千伏安以下的金属硅厂和其他小冶炼企业,重点扶持高氯酸钾厂、湘肇化工厂加快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千方百计引进一批安全、环保、有规模、回报率高的能耗项目,适当引进能创造就业岗位、繁荣市场的劳动密集型企业。

(三)城镇建设不断加强

在县城大力实施交通畅达、亮点提升、旧城改造、南延西进战略。打通车站路、北街、解放路和罗霄广场东扩以及三台寺建设工程各项前期准备工作正有序进行;湘桂大市场、罗霄大厦、检察大楼工程建设步伐加快,年内可竣工投入使用;106国道新线路面硬化进展顺利,沿线土地开发已立项,正准备实施;大塘工业小区“三通一平”已基本完成,正着手配套工程建设;沙田镇农贸市场、政府办公楼、周江至水泥厂道路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正紧锣密鼓进行。在加快城镇建设同时,把加快发展以红色旅游为主导和特色的城镇第三产业作为工作重点,着力打好“红色”和“绿色”两张特色牌。抢抓国家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事业机遇,大力加强对红色老区的宣传推介,积极实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让**这块红土地热起来,富起来。1—5月全县共接待游客1.54万人次,同比增长21%,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47万元,同比增长26%。

(四)招商引资成效明显

继续坚持实施开放带动首选战略,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第一菜单”,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县直部门招商引资目标管理考核的暂行规定》和《关于鼓励投资的暂行规定》,进一步明确了各级各部门招商引资职责,加大了招商引资奖惩力度,强化了招商引资意识,营造了招商引资氛围,形成了政府鼓励招商、领导带头招商、部门积极招商、群众自觉招商的良好局面。今年以来,全县共组建各种形式的招商小分队72个,对外招商320人次,组织各种形式的招商会、项目推荐会10多场次,签订20多个投资项目合同或协议,如香港利达公司投资1.6亿港币开发硅锰合金项目,香港桥通集团深圳投资有限公司一期投资360万美元开发草食动物等。成功引进了永立毛织厂、兴业针织厂、振兴服装厂、大塘电子厂等8家来料加工企业。1—5月,全县合同引进资金2.6亿元,实际利用内资1.168亿元,同比增长55.1%,实际利用外资50万美元,同比增长400%,出口创汇10万美元,同比增长66.7%。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上半年,虽然我县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一是经济发展速度不快。据市统计局5月18日的数据,我县1—4月实现GDP22906万元,同比增长9.6%,比全市平均增幅低2.5个百分点,比增幅最大的永兴县低5.5个百分点;1—5月完成财政总收入2349万元,同比增长17.1%,比全市平均水平低8.6个百分点。二是经济结构不优。主要是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的比重偏低,1—4月,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51.5亿元,占GDP的39.9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2.2亿元,占工业增加值的62.52%,而我县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5.34%,比全市平均水平低14.6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7.7%,比全市平均水平低14.82个百分点。三是交通瓶颈制约严重。**地处偏僻,交通条件落后,物流成本较大,给招商引资增加了难度。四是由于钢材、水泥等原材料及能源价格上涨,企业生产成本相应提高,一些企业运行困难,影响了工业生产。五是财政增收压力大。水电资源开发已近饱和,开发难度较大,已发电企业受天气影响大;农业税全面免征;国企改制已接近尾声,尚未完成改制的企业大部分地理位置偏僻、人员负担沉重、工艺设备落后,改制难度相当大,新的财政增长点尚未形成,财政增收压力大。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进一步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加快**经济发展,潜力在工业,出路在工业,希望也在工业。当前,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市工业化汇报会精神,大力实施开放带动和“工业兴县、园区兴工”战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资源深加工工业,大力推进企业改革和科技创新,突出抓好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大品牌,努力实现工业经济有速度、有质量、有效益的同步较快增长。一是进一步扩大工业经济总量。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长2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0%;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增长20%;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工业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重点抓好桂安林产、兴旺毛织二期、青天木业二期、在建和筹建电站、沙田化工厂新建、流源化工厂扩建以及部分硅厂改造等项目的竣工投产,重点扶持高氯酸钾厂、湘肇化工厂、竹胶板厂加快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努力抓好小水电、竹木、药材、蔬菜、食用菌的生产和加工等五大优势产业建设,合理规划,重点开发,形成产业集群。力争全年新增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二是进一步提高工业发展水平。重点抓好15个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工业大项目,扶持4户年产值过5000万元、税收过500万元的骨干工业企业。全年重点实施10个工业技术改造项目,完成技改投资8000万元,增长3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20%。三是进一步转变工业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和资源节约工作,力争全县万元工业产值能耗同比下降6%,重点企业万元工业产值油耗下降5%,万元工业产值取水量下降10%,资源综合利用实现产值5000万元。四是进一步抓好工业园区建设。重点抓好大塘工业小区建设,使之成为全县工业发展的示范区、产业转移的承接地和县域经济的增长极,力争年内有3—5家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企业入驻。同时加快沙田工业小区发展。

(二)进一步做大做强特色农业

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目标,努力做大做强特色农业,确保农民收入稳步增长,促进农村社会长治久安。一是要认真执行国家关于全面免征农业税的政策,让农民减负增收;全面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增产增收。二是依托气候资源优势,继续加强竹、药、菜、菌、茶、畜六大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形成一批有规模、有特色、有效益的农业主导产业,让农民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增收;进一步提高对农业龙头企业在市场信息、农科技术等方面的服务层次和质量,大力扶持县竹胶板厂、青天木业、深圳鹏大和老桂岽等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发展,提升精、深加工能力,拉长产业链条,让农民在多个环节增收。同时,要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实施名牌战略,集中力量推介“桂峰牌竹胶(地)板”、“玲珑茶”、“老桂岽”等品牌,使我县品牌走出山门,走向世界,成为名牌。三是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要求,培育、规范、壮大各类农村经济联合体,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提高农民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四是立足于防大汛、抗大灾,做好各项防汛、抗灾准备。同时,要加快“5•11”水灾水毁工程的恢复。

(三)进一步强化招商引资

要加压奋进,抓紧时间,扎实工作,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一是要进一步树立敢闯敢试、勇于创新以及不甘落后、奋勇争先的精神,学会看长远、算大账,强化开放合作、双赢共荣的意识,努力营造“时时以招商引资为先,处处以招商引资为上,事事以招商引资为重”的社会氛围。二是要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要多关心客商,设身处地、热情周到地为客商服务;要多联络客商,有重点、有针对性地拜访有投资意向、有产能转移或整体搬迁打算的投资者,积极引导他们来我县投资。三是要充分挖掘优势,着力整合资源,认真抓好项目库建设,以优质高回报率的项目吸引客商。四是要抓好已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凡已签约的项目,要明确专人具体跟踪落实,当前,要特别抓好香港利达公司、香港桥通集团以及“港洽周”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力争签约一个项目,履约一个项目。

篇2

一、我国煤炭产业经济运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问题

我国的煤炭产业已经保持了多年的高速发展。近年来由于煤炭的需求日益增高,由于粗放型的增长模式而导致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诸如无序的竞争以及生态环境的恶化等,均引发了一些深层次问题,并产生出不少矛盾。我国煤炭产业经济运行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

1、资源浪费严重

我国不少地区对于煤炭资源的开发、煤炭产品的加工等综合利用程度不高。不少地区并不具备煤炭综合利用技术,对资源的利用主要集中于洗选、炼焦、发电等;而对于一些具备较高的科技含量,且顺应清洁能源产品和技术理念的开发模式,如工业型煤以及煤焦油深加工等,不具备雄厚的技术实力,难以达到产业化发展。

2、综合利用程度低

在煤炭资源的开发中,不少地区没能意识到与煤共生、伴生的矿产资源,从而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和破坏。在不少煤矿中,这些可利用资源,至今难以引起相关部门足够的重视,浪费严重。

3、环境与生态的破坏

煤炭的生产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往往涉及到很严重的环境问题。由于煤炭产业的发展而滋生的环境问题与生态问题屡屡涌现。以产煤大省山西省为例,该地区已经成为中国生态环境最差的地区之一。不少地区地表大面积塌陷,大气烟尘污染严重。

4、 产业结构不合理

不少地区的煤炭产业往往是平均规模小、矿井数量多,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从而导致市场竞争主体过多,产业整体难以健康发展。由于经济利益的追逐,小煤矿发展速度过快,装备水平整体偏低,安全隐患居多,阻碍了煤炭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5、安全形势严峻

由于煤矿分布点多面广,布局不合理,矿井基础差,安全欠账严重。不少企业为了压低成本,难以做到及时对设备进行更新维修,造成矿井隐患增加。煤矿往往缺乏安全管理人员,人才素质低,不具备应有的安全意识,不能接受正常的安全教育培训,这些状况均引发了煤矿安全隐患增加。

(二)原因

产生以上一系列问题的原因,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由于在计划经济的背景之下,煤炭产业长期以来积累了大量体制、机制等深层次的矛盾。再加上价格机制,税制政策没有能够即时适应市场机制的发展要求,为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阻碍。具体的原因分析如下:

1、煤炭产业运行管理机制僵化

许多地区的煤炭资源开发往往遵循了粗放型发展模式,即大规模开发―大规模煤炭输出―煤炭产品增值加工的模式。这种模式难以适应当前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理念,造成国有煤炭资源资产大量流失,部分地区煤炭开发秩序混乱。

2、传统的发展观念的桎梏

煤炭资源是不可再生的,传统的发展观念没能具体注重煤炭产业发展的质量和环境质量,产生“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错觉。长期以来,许多地区惯于以煤炭资源大规模开发为先导,牺牲了资源和环境。

3、煤炭价格机制的缺陷

我国的煤炭资源存在价格与价值严重背离的情况,煤炭产品的价值难以在流通过程中被兑现,阻碍了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煤炭价格机制的缺陷表现在:煤炭价格没有反映煤炭的完全成本。此外上下游不同行业的比价不合理,煤炭价格的内部比例也存在不合理的情况。

二、我国煤炭产业经济运行存在的对策

(一) 强化煤炭产业的宏观调控机制

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市场机制在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着无法克服的缺陷。由于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最终目的,致使不少煤炭企业忽视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政府必须进行大力的宏观调控和管理。

此外,要对煤炭生产的总量进行科学控制,使得煤炭供求平衡,做到合理和有节制的开发。

(二)推进煤炭产业结构优化

只有对现有的煤炭产业结构做出调整,才能实现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我国不少产煤大省的产业结构属于一种超重型结构,完全建立在对资源初级加工与资源开发上,难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振兴与繁荣。而以能源原材料为主的产业结构必将导致多种社会经济问题与环境问题的滋生。因此,应该摒弃那些区域经济发展高度依赖自然资源基础的模式,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增强煤炭产业综合实力。

(三)提高准入门槛,完善税费政策

煤炭资源是有限的,因此应该对煤炭行业的企业提高准入门槛。可以通过仿效美国、俄罗斯等国家的招标投标制度,优化配置资源,防止煤炭资源的浪费。

我国现有的资源税是基于计划经济基础,难以体现国家的所有者经济权益。由于事实上现行的煤炭资源税没能有效地实现与煤炭企业占用的煤炭资源的挂钩,虽然按照煤炭质量优劣确定税额,但是远远未能遏制住煤炭企业抢占资源的现象,造成了税额与资源质量优劣没有直接关系,不利于调动煤矿的高效率、低污染生产。

(四)完善煤炭价格机制

马克思指出“商品出售价格的最低界限,是由商品的成本价格规定的。如果商品低于它的成本价格出售,生产资本已经消耗的组成部分,就不能全部由出售价格得到补偿。如果这个过程继续下去,预付资本价值就会消失。” 只有构建科学化的合理煤炭机制,才能对煤炭作为一种资源的价值性属性、稀缺性属性和成本收益性属性进行明晰化和确定,从而在更深的层次上实现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篇3

一、一季度主要经济指标预计情况

二、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农业生产情况平稳,农村经济预期良好。

今年我区加大了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力度,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进一步高涨。今年以来,我区气候、地墒条件良好,小麦生长总体向好,夏粮有望获得好收成。畜牧业生产略有增长,一季度,全区猪、羊、家禽存栏量分别为3.8万头、3万只、72.4万只。肉类产量3835吨,同比增长9.6%;禽蛋产量2643吨,同比增长9.7%;奶类产量974.4吨,同比增长8.8%。

(二)工业生产稳步提高,经济效益加快回升。

(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快速增长。

(四)假日经济效应明显,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

(五)对外贸易恢复性增长,实现了开门红。

(六)财税状况有所好转,金融市场运行平稳。

(七)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物价水平持续走高。

三、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全区经济发展呈现良好态势,但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和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当前我区经济企稳回升的基础仍不稳固,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不容乐观。

(一)工业企业发展仍然面临诸多困难。

作为区经济支柱的工业,增长的基础仍然不稳,企业增效的形势仍较严峻,提升规模工业经济效益的压力依然较重。

二是工业企业能源供应严重不足。我区的企业(陶瓷、耐火材料等)均以清洁燃料——天然气为主,但目前,企业普遍存在天然气供应压力不足的情况,达不到窑炉供热要求,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也达不到要求,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此外,企业的生产经营还受到限电措施的影响,电价的上涨使企业的用电成本增长了2.3%。

(二)对外贸易形势依然严峻。

由于国际经济形势尚不明朗,外需市场总体仍较为低迷,我区外贸出口仍未摆脱下行局面。去年以来,全区外贸出口一直呈负增长,而且这种趋势年内难以得到根本改变。西方国家经济是真正企稳复苏还是短暂回升,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危机对我国外贸的负面影响还在延续,随着竞争的加剧,与西方国家的贸易摩擦也日趋增加,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会受到一定影响。

(三)财政收支压力较大。

受部分重点企业税收下滑、结构性减税免费、新增税源相对较少等因素影响,财政增收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同时,随着保增长、扩内需、重民生等政策的出台,刚性支出大幅增加,财力缺口进一步加大。

(四)城乡居民增收压力大。

金融危机使我区经济受到较大冲击,目前,全区经济正处于企稳回升的初期,在逐步恢复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城乡居民以及单位职工的收入缺少有力的增长因素,增收的压力依然很大。

四、经济运行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全力抓好项目建设,确保投资持续快速增长。

一是认真研究国家、省、市产业政策、投资重点,围绕自主创新、节能减排、技术改造等方面搞好项目的策划;

二是做好项目的融资工作,深化银企合作,最大限度地增加信贷规模,放宽市场准入,充分调动民间资本的投资积极性,保障项目建设的资金需求;三是优化项目建设环境,积极落实土地、资金、能评、环评及基础配套,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二)实施工业调整提升工程,巩固工业生产回升基础。

一是推进工业布局调整,大力实施我区的“一核二区三片”城乡产业布局规划,加快工业企业向“两区”搬迁步伐;

二是抓好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抓住国家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立足我区优势,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同时积极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先进工艺、先进装备提升我区传统产业的改造;

三是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鼓励和引导企业以多种形式与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联合,建立技术联盟,联合攻关,人才共用,成果共享。深入实施技术标准和品牌化战略,积极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

(三)积极促进服务业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以围绕我区文化特色产业为中心,以打造“鲁中休闲文化名城”为指导,大力调活发展服务业。培植一批规模大、实力强的商贸物流企业、文化创意企业、信息咨询企业,抓好文化产业发展,加快文化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进一步提高服务业对经济的贡献率。

篇4

1.中国农业政策主要针对国家和区域的食物安全。国际贸易控制、内部贸易限制、投入要素的间接补贴、生产指标、研发投资和粮食储备的巨额财政支出,都是为实现这一目标。这些政策导致了国内粮食价格高于国际市场价。目前的许多政策和实践因其在水土资源基础保护方面具有相反的作用,已经成为可持续农业的障碍。经济和环境的目标经常是相互冲突的,因此,需要执行促进经济和环境目标相统一的政策和实践,而技术变化本身不可能产生中国的持续农业。2.城市化和工业化正快速地发展,然而中国的人口仍以农村和农业人口为主。农产品的销售给农民带来的收入正越来越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有助于消化在非农经济领域的巨额投资,特别是东部省区。绝对的农村人口是一个急剧变化的指标,并将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而继续变化。3.全球化是个毋庸置疑的事实。中国农产品贸易额已经是个大数字,并正在扩大,这部分的贸易主要是由合资企业投资,与东南亚国家之间进行的。入世已成事实,并将“游戏规则”引入到中国,包括进出口控制和产品标准—特别是关于农药残留水平的标准。入世将增加农场合并和食物生产领域结构调整的压力,但也会创造高附加值产品的市场机会。4.在这个全球知识和技术经济体系中,中国的成功和竞争力将取决于有技术的农业工人和熟练的技术顾问。虽然中国农民有着很好的生产技能,但他们在市场和金融管理领域的技能显然不足。此外,正规教育水平也低于许多竞争国家。5.新技术和改善农业环境的政策将是持续提高农业生产力、保护与恢复环境的主要决定因素。然而,农业研发投资比竞争国———发达和发展中国家都低。而且,促进持续发展的政策的实行一直是试探性的。

二、近一时期和未来中国农业将呈现的特点

1.农业和农村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联日益增强。这主要由于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使得世界各地,各个行业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农业和农村经济与世界经济之间也日益加强。2.农业和农村经济与国民经济的互相推动,共同发展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同时,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彼此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互相推动,共同发展。3.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由过去主要是资源约束变为资源、需求和环境约束。现在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不再只是单单资源的问题,而是扩大到了资源、需求和环境多方的约束,这就要求我们要强化管理,改善经营。4.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专业化程度提高,一体化经营的步伐加快,混合经济的趋势显现。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分工日益细化,使得农业和农村经济也改变过去那种粗放式经营的局面,日益细化,逐渐走向专业化程度更高,一体化经营更快,混合经营的全新局面。5.科技进步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未来农业和农村经济要想取得更好更快的发展,必须极大依赖农业科技的进步,没有强大的科技作为支撑,农业和农村经济就很难取得更大的进步,科技进步将成为农村经济大发展、快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6.农业发展单纯追求产量向产量和质量、效益并存,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过去农业过度重视产量,忽视质量的局面将会被打破,我们农业将会走一条产量与质量相结合,收入与效益并存,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新形势。7.农民收入的增加已由主要靠农产品产量的增加和价格的提高,向根据市场调整结构和发展多种经营转变。经过多年的经济发展,我国农业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农民的收入还是很低,还是过于依赖增加农产品的产量和农产品价格的提高来增加自己的收入。我们必须改变现有的收入格局,让农民通过发展多种经营,根据市场去调整自己的种植结构,以便获得更大的收益。

篇5

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一)造船三大指标涨落互现

2013年,全国造船完工4534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4.7%;承接新船订单698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42%;截至12月底,手持船舶订单1310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2.5%。

全国完工出口船3573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7.9%;承接出口船订单647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33%;12月末手持出口船订单11541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0.5%。出口船舶分别占全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的78.8%、92.7%和88.1%。

(二)船舶行业经济效益延续下降态势

2013年1—11月,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1664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001亿元,同比下降3.6%。其中船舶制造业4071亿元,同比下降6.2%;船舶配套业932亿元,同比下降2.1%;船舶修理业225亿元,同比增长11.4%。

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52亿元,同比下降13.1%。其中船舶制造业171亿元,同比下降18.3%;船舶配套业47.2亿,同比增长7.8%;船舶修理业4.2亿元,同比增长13.1%。

(三)船舶出口继续下降

2013年1—11月,我国船舶出口金额267.4亿美元,同比下降26.9%。我国出口船舶产品中散货船、油船和集装箱船仍占主导地位,其出口额合计为182.3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68.2%。我国船舶产品出口到186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向亚洲出口163.6亿美元,占比61.2%。

二、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加快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成为行业的共识和行动

2013年,国务院颁布了《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13—2015)》,针对船舶工业当前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矛盾,抓住调整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和核心问题,提出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全行业各单位认真学习、贯彻,各地区主管部门的积极推进落实,深刻地认识到依靠创新驱动、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转型升级、控制新增产能是国家从船舶工业实际出发,立足当前,谋划长远的重大决策,是保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由大做强的必然选择。

(二)抓住市场回升机遇,船舶海工接单成绩显著

2013年,全球船舶市场需求有所回升,海工市场保持稳定增长。我国船舶和海工骨干企业,抓住市场机遇,加强营销工作,全年新接船舶订单698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42%,占世界新船订单14577万载重吨的47.9%,以载重吨计,继续保持全球第一,其中骨干船企优势明显,前30家船舶企业接单6279万载重吨,占全部接单的89.9%。承接各类海洋工程装备订单超过180亿美元,约占世界市场份额29.5%,比2012年提高16个百分点,已超过新加坡,位居世界第二。新承接各类海洋工程平台共61座和1艘钻井船,其中自升式钻井平台49座,占世界总量一半以上。

(三)加强科技创新驱动,产品结构调整成效明显

2013年,骨干企业和研究单位,强化市场需求引导,加强绿色环保主流船舶开发,加快高技术船舶、海洋工程装备研发,取得新的进展、新的突破。据不完全统计,全年新推出100多型绿色环保船型,优化和研发了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船、大型液化气(VLGC)船、超大型系列集装箱船、汽车滚装船、双向不锈钢化学品船、海洋执法船、公务船、远洋渔船等高技术船舶和特种船舶,大多数船型获得批量订单。在海洋工程装备方面,自主设计或联合设计多型自升式钻井平台、自升式风电作业平台、1500米半潜式钻井平台和深水高性能物探船、5万吨半潜驳、油田增产船、海洋居住船、风电基础运输船等一批档次较高的海洋工程船。中船工业集团、中船重工集团双高船型、海工产品接单金额比重进一步提高。特别是中船重工集团公司长期“坚持创新驱动,实现持续发展”,2013年成为我国唯一一家获得“企业技术创新工程”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企业集团。

(四)“产学研用”密切结合,设计制造技术取得突破

2013年,一批国家重点高技术船舶(海工)科技项目通过验收。超大型集装箱船研制项目突破了船型总体设计、水动力性能综合优化、结构分析和设计、动力系统优化设计、集装箱堆放和系固、货舱通风、建造工艺等关键技术;超大型油轮(VLCC)研制突破了少压载水船舶线型设计、阶梯型压载舱布置、新型底部斜升结构设计等关键技术;海洋工程装备设计建造科研项目从设计关键技术(总体方案、结构设计、系统集成、三维仿真、柔性构件等)、数字分析技术(稳性技术、动力定位、强度计算、疲劳寿命、耐撞性分析、构件涡振等)、模型试验技术(锚泊定位、动力定位、风洞模型等)、平台总装制造技术(精度控制、系统安装、专业模块制造、整体提升合拢、无余量建造、动力推进水下安装等)、专用焊接技术(焊接规范标准、高强度钢焊接工艺、残余应力控制、高压管线焊接等)等方面均取得进步和突破。有力地支持了先进产品开发,缩短建造周期,提高建造质量,取得明显效益。

(五)海洋保障能力提升,海洋开发装备能力增强

面对日趋复杂的周边海域的行政执法工作要求,适应海上维权执法及调配使用需要,保障我国渔民的海上作业安全,我国船舶企业成功交付了“海监01”、“海巡5001”等新型执法船,并承接了多艘5000吨级、3000吨级大型海监船及3000吨级渔政船的订单;完工多型挖泥船、海洋救助船、打捞船等,使得我国海事部门的航海保障能力及海上综合应急救援能力得到提高。

海洋科学考察装备进一步得到加强,“蛟龙号”深潜器2013年开展首次试验性应用航次,首载科学家完成3个航段21次下潜,取得丰硕科考成果;深海移动工作站“龙宫”完成总装和首次水池试验,极大提高我国深海探测和科研能力;远望5号海上测控神舟十号飞船和天宫一号自动交会,远望6号成功完成嫦娥三号登月测控任务,为我国航天测控事业发展作出贡献。

(六)重视配套设备研发、本土化率有望逐步提高

国内首台最大功率电控智能型低速柴油机(10S90ME-C9.2)、首台“绿色”极长冲程电控智能型低速柴油机(7G80ME-C9.2)、首台自主品牌 6CS21/32高中速柴油机、万吨级海监船动力系统、低压690V(2×1000KW)、中压3300V(2×3000KW)国产化电力推进系统、首台2MW高温超导电机、技术先进的蝶式分离机、燃(滑)油供应系统、水封式焚烧处理系统、自升式平台升降装置、HDP3动力定位系统、大型平台吊机、压载水处理系统、新一代综合船桥系统(IBS)、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统、船舶操舵仪等一批新产品研制成功,实现产业化或完成样机试制,我国船舶和海工装备配套设备本土化率有望逐步提高。

(七)推进企业重组调整,资源整合迈出新的步伐

贯彻《实施方案》调整优化船舶产业生产力布局的精神,一些企业集团、主要造船地区,积极开展资源整合,优化产业布局。中船集团公司全面启动内部资源优化工作,14个造修船企业初步整合为8个;整合动力板块,成立动力研究院,组建中船动力有限公司;调整九江地区“四厂一所”资源,改制组建中船九江工业有限公司;整合相关单位夯实信息与控制板块、成套物流产业发展平台等,提高了产业集中度、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八)金融支持船舶工业,两大集团募资取得成功

2013年,中国进出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及各有关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重视市场研究、加强企业调查,对符合评估要求的国有集团和民营骨干企业提供融资支持。据不完全统计,金融机构与船舶企业签订授信协议2000多亿元,与境外船东签订买方信贷近50亿美元,通过融资租赁形式支持船舶出口,有力地支持了企业的船舶建造、承接合同和转型升级。

2013年,两大船舶集团创新融资方式,在资本市场募资、发行债券取得成功。中船重工集团公司整合军工资源上市,募资80多亿元,有力支持军工船企的发展;中船工业集团公司在香港完成8亿美元债券发行,成为我国第一家在境外发行3年期美元债券的军工企业集团。

三、经济运行存在的问题

(一)交船难,船东推迟接船情况较多

受金融危机影响,全球航运市场持续低迷,船舶运力严重过剩,航运费率不断下跌,航运企业亏损严重,加之造船新规频繁出台等因素,船东对前几年订造船舶接船积极性不高,采取提高船舶建造要求,提出修改船舶合同等手段推迟接船,造成船舶企业生产计划调整、生产节奏打乱、管理成本提高、应收账款增加、资金状况恶化、经济效益受损。据分析,全行业约有一千多万载重吨船舶由于各种原因推迟了交船日期,全年造船完工量下降幅度较大。

(二)盈利难,造船业务基本无利可图

统计显示,2013年1~11月,全行业实现利润252亿元,同比下降13.1%,应收账款1062亿元,同比增长4%,财务费用49.9亿元,同比上升12.8%。尽管全行业仍实现利润252亿元,但主要来自非船产品、物流配套、资本运作等业务,船舶产品生产业务已基本无利可图。

(三)转型难,造船企业面临多种考验

国家提出船舶工业要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这已成为共识。但在实际贯彻中,企业转型面临多种困难。一是船厂船坞、船台、码头、大型吊机、专用生产线等设施、设备难以用于其它产品;二是大部分中小企业技术力量不足,研发能力薄弱,难以应对船舶技术不断升级和产品结构的调整;三是调整业务结构,市场开拓难度大,支柱产品难以培育和发展;四是兼并重组收购,骨干企业动力不足,职工安置、债务处置等问题难以解决。这些问题,都给船舶工业企业带来挑战,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任务繁重。

(四)融资难,依然是企业的突出问题

尽管金融机构对部分国有和骨干民营船企给予了融资支持,但对行业内大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资金紧张一直是近几年困扰生产经营的突出问题,由此,一些企业手持船舶不能按计划开工,影响交船进度;一些企业因落实不了贷款资金,丢失了订单,开工不足问题更加突出;一些企业更是因资金紧张,拖欠职工工资,带来不稳定因素。

(五)修船难,单船修理工程价低量小

国际航运市场的持续低迷,对修船企业也形成直接的冲击。2013年船舶行业重点监测修船企业完成船舶修理3608艘,同比增长2.9%,但船舶修理产值129亿元,同比下降1.7%。主要是附加值较高的尾轴、舵系、机械工程等修理项目明显减少,大部分为换板、打砂、特涂等附加值不高的工程,单船修理工程量大幅降低。与此同时,由于我国修船行业缺乏自律,竞争激烈,修船价格报价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加之人工成本不断上涨,企业的利润空间受到严重挤压。

(六)配套难,产品升级换代迫在眉睫

国际造船新规的频繁出台,对船舶海工配套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际上绿色环保、节能减排、安全可靠、智能化、集成化的船舶、海工配套产品不断出现,更新换代速度明显加快;日韩、欧盟等发达国家调整发展战略,加大技术研发,加强对我国技术封锁,为占领船用市场采取低价竞争等策略;我国船舶配套业自主研发能力薄弱,关键设备、系统长期依赖引进和进口,与日韩相比,本土化率处于较低水平。国际造船配套业的发展趋势和优势国家的竞争策略,给处于不利地位的我国船舶配套业带来严峻挑战,建设造船、海工强国,配套业的发展迫在眉睫。

四、预测和建议

(一)预测

2014年,专家们普遍预测,全球新造船市场难以全面复苏。乐观分析,新船成交可能维持2013年水平(约1.4亿载重吨)或会略有回落。从船型分析,液化天然气(LNG)船、液化石油气(LPG)船、汽车运输船、客滚船、化学品船,以及节能、减排、安全、环保型主流船舶市场相对看好,海洋工程装备市场仍将保持活跃,特别是浮式海洋工程装备市场前景相对乐观。

受航运市场低迷、完工船舶价格较低、生产成本刚性上升等影响,预计2014年我国船舶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将继续处于低位,全年完工船舶约为4000万载重吨,新接订单量也会略有下降,手持订单量将保持在1.2亿载重吨左右。

(二)措施与建议

1、继续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步伐

一是加强对国际造船新规范、新公约、新标准的宣传、培训和推广,加强对关键共性技术和工艺技术研究,开发出更多的适应市场需求的绿色环保船型,高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二是加快海洋保障能力建设,高质量、高标准建造好行政执行船、应急保障船、科学考察船、远洋渔船和工程船舶,满足海上维权执法、应急救援、勘察监测、工程施工、资源开发的需要;三是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和资源整合,优化产业组织结构,提高产业集中度,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船舶海工企业(集团);四是加大对船舶、海洋工程装备关键配套设备、系统的开发,努力提高本土化水平。

2、抓紧实施《船舶行业规范条件》

《船舶行业规范条件》是工信部组织行业专家,经过深入调查、反复研究形成的成果,是船舶工业加强行业管理,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加快结构调整,提高技术水平,促进转型升级,引导船舶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规范性文件。协会建议行业内船舶企业能按照自愿原则,积极做好申报工作;各地方主管部门,中央企业(集团)公司,行业协会,专业机构也都要组织做好申报企业材料的初审和评估工作,使船舶行业当前这项重要工作有序、规范地开展。通过规范条件的贯彻实施,推动企业改进和完善生产条件,促进企业兼并重组,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3、深入贯彻“走出去”发展战略

尽管我国船舶工业以获得低成本优势,对外直接投资建造修造船厂的时机、条件尚不成熟,但以获得技术、品牌、人才资源,提高营销水平,贴近海外本土市场为方向,通过自建、并购、合资、合作等多种方式,在海外布局设立研发中心,建立营销维修网络和生产制造基地,是行业内大型企业集团需要深入研究和积极贯彻的重要问题。

4、关注中小企业的调整发展

中小企业在船舶行业统计的规模以上企业1664家中占1541家,占比达92.6%;其中船舶制造中小企业717家,船舶配套企业549家,是船舶工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协会建议,各级有关部门对中小企业的调整发展给予积极关注、分类指导。对有一定实力的企业要从产品研发、金融税收、人才引进等方面支持,引导发展成为“专、精、特、新”的企业;对已难以维持正常生产的企业,要引导企业果断调整,帮助解决调整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4、重视海洋工程装备发展中的风险防范

篇6

【关键词】农业经济;经济增长情况

1、农业生产总值与各农业投入生产要素的相关分析

我们通过农业生产总值、农业资本投入、农业劳动力投入与农村信息化指数的相关性分析,以便揭示农村信息化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影响作用。虽然, 信息化指数的测算方法有一步算术平均法和二步算术平均法两种算法, 但两者并没有本质的差别。因此, 本文主要通过二步算术平均法对农村信息化的指数进行测算。本文的测算指标按照日本学者小松峙清介提出的 11 项信息化指标体系, 而每项具体的指数则等于当年该项农村指标的绝对值与基年相对应的国家信息化指标的绝对值的比值, 然后采用二步算术平均法将 11 项的农村信息化指数进行加权算术求和, 最后得出的就是当年农村信息化的指数。

运用公式 1 计算出我国 1993~2002 年农村信息化的指数, 同时, 我们通过对国家统计年鉴 1994~2003 年的数据整理得到下表 1。

1.2农业生产总值与各农业投入生产要素的相关分析用表 1 的数据进行农业生产总值、农业资本投入、农业劳动力投入以及农村信息化指数四项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得表 2。通过表 2 的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分析, 我们可以得出

以下几点结论:

(1)农业资本投入对农业生产总值的增长与农村信息化水平的增长都呈正相关, 而且相关性水平显著。因此, 我们可以由此看出, 农业经济的增长离不开资金的投入, 而农村信息化的建设同样也要投入巨额的资金。但是, 这两者的关系并不矛盾, 因为农村信息化水平的增长同样也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增长。因而, 我们在考虑农业资本投入时, 不仅要考虑到投入的资金量, 同时也要考虑到资金的用途与合理划分。

(2)农业劳动力的投入与农业经济增长、农业资本投入和农村信息化指数都呈负相关, 但相关性水平不显著。这说明传统农业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已经过时, 而在土地等稀缺资源固定的条件下, 盲目的在单位生产要素上投入过多的劳动力, 引起该生产要素对生产产出的边际效应被无限的放大,那么最终只能带来负效应。因此, 我们需要在农业劳动力的教育培训与劳动力的转移上多下功夫。

(3)农村信息化指数对农业经济的增长有着较强的促进作用, 由上表我们可以看出它们的相关系数为 0.737, 相关水平显著。因此,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时期, 我们要加大对农村信息化的建设, 以实现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与腾飞。而农村信息化指数跟农业劳动力的投入成负增长, 恰恰说明了农村信息化正推进农业经济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式的发展模式转变。这正是我们大力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目的。

2、农村信息化与农业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分析

众多经济学家创造了许多的经济增长计量模型, 而其中应用最广泛的则是柯布- 道格拉斯(C - D)模型。该模型包含三个自变量: 即资本投入量、劳动力投入量以及技术进步。而经济学家亚当. 斯密早在 1776 年就提出决定一个国家的国民收入的增长源泉就是来自于以上三个生产要素的投入情况。然而,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技术的进步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为重要, 而作为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各领域的广泛应用正推动着社会生产力达到一个新的发展高峰。因此, 信息化水平便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程度、综合国力和经济增长能力的重要标志。特别是在中国农村, 工业化水平还相当的低, 甚至在有些农村地区工业化水平还趋近于零的现状下, 国家制定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实现国民经济跨越式发展”的主导战略, 从而为实现农村信息化加速推进工业化、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为了研究农村信息化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我们通过估计附加了农村信息化指数的生产函数, 并用统计回归模型来估计它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

2.1 农业经济增长率模型的建立

为了构建农业生产总值增长率模型, 我们分别对方程的两边变量的时间 t 变量进行求导。

2.2 农村信息化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从函数分析结果来看, 从 1993~2002 年中国的农业资本投入、劳动投入和信息化对农业总产出的弹性分别为0.813, - 0.642 和 0.735, 换言之, 在研究期间, 保持劳动力投入和资本投入不变, 农村信息化水平增加 1%导致产出平均增加 0.735%。类似地, 保持劳动投入和信息化水平不变, 资本投入增加 1%, 导致产出平均增加 0.813%。然而, 从上式中我们奇怪的发现, 劳动力的增长却引起农业总产出的负增长。这跟我们上边的相关分析结果一致。而深究其原因, 这主要是由于中国虽然属于农业大国, 但称不上农业强国, 农业生产劳动效率的低下以及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受教年限等众多因素都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而相对于农业土地这种稀缺的生产要素, 在单位面积内重复性的投入过多的低素质和低水平的劳动力, 使劳动力对农业总产出的边际效应被无限的放大, 从而导致农业劳动力的投入增长引起农业经济的负增长, 这是中国农业发展中所具有的独特规律。

因此, 农村信息化的水平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的发展,并对其拥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因而, 如何推进农村信息化的建设已成为我们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 并且也是协调城乡统筹发展与和谐发展的国家大计。而对于农业经济发展而言, 农村信息化的发展则尤为重要,它不仅是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直接动力, 而且它也是促进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变和农业劳动力向其它三个产业转移的重要影响因素。

3、结语及展望

在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 农业资本投入与农业劳动力投入是促使农业经济增长量变的重要因素, 而农村信息化却是促其发生质变的重要因素。因而, 在由传统农业向新型农业发展的转折时期, 我们需要通过加大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力度, 以促进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 以及优化农业资本投入与加快实现农业劳动力的转移, 从而为整个国民经济的迅速增长努力。

参考文献:

[1]李应博.我国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研究[D].北京:北京农业大学,2005.

[2]贾善刚.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经济发展[J],农业经济问题,1999,(2).

[3]赵邦宏等.农民技术经济合作服务组织的农业推广制度[J].农业经济问题,2003,(2).

篇7

关键词:林下经济;发展;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F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3)-01-0138-1

宜君生态优美、气候宜人,林业用地面积152.9万亩,森林面积80余万亩,活立木蓄积19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47.6%,植被覆盖率91.8%,是秦岭以北最大的一块绿洲。平均海拔1395米,年均降水量709.3mm,年平均气温8.9℃,在发展林下经济方面具有优越的生态和资源优势。为了掌握我县林下经济发展总体情况,我对全县林下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摸底分析,调查工作采取深入现场、走访,座谈和查资料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1 林下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全县林下经济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为主,涉及林地106.7公顷,年产值408万元,惠及农户48户、192人,建立了1个专业合作社。林农总收入408万元。由于我县经济林核桃面积已达40万亩,林下经济主要模式为群众在核桃园地林下套种油松、侧柏苗木、等林下种植模式和养殖蛋鸡为主、在天然林内养殖中蜂的林下养殖。

1.1 林下种植模式发展现状

涉及林地面积50.7公顷,年产值378万元,惠及农户40户、160人,林农总收入378万元。主要有林——药模式和林——苗模式。

林——药模式:种植面积6.7公顷,林下育苗种植面积44公顷。林药种植面积6.7公顷,主要以药用菊为主,涉及农户20户、80人。每亩核桃园地定植药用菊3000株,每株投资0.4元,亩投资2000元,大约生长2年后,第三年起每亩产药用菊100公斤,每公斤20~30元左右,每年每亩收入2000元,可连续采收6~8年。

林——苗模式:数量达169万株(袋),惠及农户20户、80人,林农总收入378万元,育苗品种以核桃、油松容器苗和油松、侧柏大苗为主,核桃育苗面积2公顷,油松大苗35公顷,侧柏大苗5公顷,油松容器苗2公顷。(油松大苗)模式涉及核桃园地35公顷,育苗数量达53万株,林农总收入265万元。每亩核桃园地定植1000株油松,投资2000元,大约生长2~3年后,每株价值5元,每亩收入5000元,第三年后除去成本预计每亩收入3000元。

1.2 林下养殖模式发展现状

涉及林地面积56公顷,年产值30万元,惠及农户8户、32人,林农总收入30万元。以养殖家鸡和中蜂为主,其中家禽(鸡)2000只,养中蜂100箱。主要发展模式有林——禽模式和林——蜂模式。

林——禽模式:涉及核桃园地6公顷,养殖蛋鸡0.2万只,产值20万元,惠及农户2户、8人,林农总收入20万元。每只蛋鸡,年投资120元,大约生长1年,每只鸡产值200元,除去成本预计每只鸡每年收入80元。

林——蜂模式:涉及核桃、栎类等林地50公顷,养中蜂100箱,产值10万元,惠及农户6户、24人,林农总收入10万元。每箱中蜂年产量按15~20公斤计,每公斤按60元计,产值1000元。每箱年成本按200元计,除去成本预计每箱中蜂每年收入800元。

2 林下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林下经济发展规模较小。林——药种植模式因投资大,生长期长,药材价格受市场影响波动大,种植户收益不确定因素较多,抗御市场风险能力差,影响了种植户发展药材生产的积极性。林下养殖业投资较大,多数不能形成规模效益。林下经济发展资金匮乏,林业部门还没有这方面的项目支持。专业合作力量薄弱。表现在规模小、组织、协调能力差,效益不明显。大多数群众对发展林下经济认识不足,积极性不高。

3 宜君县林下经济发展的主要策略

出台扶持政策,扶持林下经济发展。抓住国家出台《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继续把发展林下经济作为深入推进林改工作的重要内容发展壮大;加强服务,加大财政投资扶持力度,积极申报支农扶持项目资金,对规模大、动手早的给予重点扶持;积极开展林地抵押贷款工作,盘活资产性财产。

多方组织资金投入。在发展林下经济中要重点采取多种项目带动,抓住国家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后续产业等重点工程,以及农业综合开发、扶贫、一村一品、一事一议等项目,对林下经济发展实体、个人给予扶持。也可以采取以奖代补等形式如发展典型给予适当经济补助。如对林下养殖业用农业项目予以支持等。

积极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加大对专业合作社的投资力度,使其发挥在带动林农发展林下经济及林业产业建设中的领军作用,依托专业合作社为发展壮大林下经济融资、开展技术服务等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搞好农产品销售工作。通过专业合作社、建立农产品销售网站、培养农村经纪人等,及时掌握市场信息,互通有无,加大与金融单位的合作,为收购、销售组织提供前期资金保障,确保林农增产增收。

强化为民服务考核。各级林业部门将林下经济作为对绩效考核的内容之一。各林业下属单位也要将此项工作对林场、林业站、核桃办等涉及林下经济发展的单位进行考核。特别是注意采取技术培训,提高技术服务效果,使林下经济发展有良好的科技支撑。

积极宣传,提高群众发展积极性。采取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多种宣传媒介,宣传林下经济的扶持政策、产业典型特别是林下经济可以收到以短养长、充分利用光能和地力的作用。使广大林区经营户和林农认识到林下经济发展的潜力,使其积极投身到林下经济发展中并通过林下经济取得可观的收入。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2012〕42号.

[2] 山东林下经济敲定近期跃升目标.中国绿色时报.2013年1月29日.

篇8

关键词 民营经济;民营企业

一、吉林省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分析

(一)总体规模

就总体规模而言,从企业数量上看,吉林省民营企业占有较大的比重。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与其他经济类型企业相比,民营企业单位规模相对偏小,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二)产业布局

民营企业在产业上的分布,可以反映民营经济的技术能力、发展实力、发展阶段。

从企业数量上看,吉林省民营企业的产业布局明显向第三产业倾斜。民营经济的产业结构较为低级化,进入大工业领域的企业比较少,相应的技术有机构成也较低,整体实力比较弱。与其他经济类型相比,民营经济就业结构体现出明显的劳动密集型特点,并有向第二产业聚集的特征。

(三)行业分布

从行业分布看,吉林省的个体、私营经济实力弱。大多分布于产业价值链的下游环节,除制造业占有一定比重外,大部分集中于批发零售和餐饮业、社会服务业及其他服务业。这说明个私经济在安排就业上的能力不强。

(四)分析结论

综上所述,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吉林省民营经济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但与全国和东北地区其他省份相比,吉林省民营经济处于相对落后的位置,严重制约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因此,吉林省应当在困境中争取主动,采取更加有利的措施,积极创造条件,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支持民营经济参与吉林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

二、吉林省民营经济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

(一)融资环境差

影响吉林省民营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是融资渠道不畅。融资难一直是限制民营经济发展最致命的因素,造成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民营经济企业规模一般较小、资金实力较弱、市场开发能力不足、融资成本较高,所以融资相当困难。其次。国有金融机构在面临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的资金需求时还是区别对待的。银行体系主要服务于国有企业,大部分民营企业缺少获得银行贷款的正规渠道,得不到良好的信贷支持。同时,民营企业发行债券、股票进行直接融资的环境并不宽松,因严重缺乏与资本市场沟通的能力,公司债券和外部股权融资极少,不能有效地从资本市场上直接融资。此外,从政府融资服务来讲,专门为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机构不健全,专门扶持民营企业的金融机构发展缓慢,基层政策性民营企业担保机构不健全,个人信用评估体系和企业资信评估体系不健全。

(二)法制环境差

从法制环境来看,目前有“三大问题”,一是立法方面不完善、不配套:二是司法方面的不公正、不平等;三是某些地方政府和政府部门侵权事件时有发生。首先,虽然国家宪法修正案已经确定了民营经济的合法地位,但是,至今有关民营经济的单项法律仍未制定,目前依法对民营经济进行管理只能是依照相关法规,而这些法规只是散见于各种文件、法规中,既不系统,也容易造成冲突和摇摆,随意性极大。这就使民营企业长期在无法可依、缺乏应有法律保护的条件下发展。其次,对民营企业的合法经营权益保护不力,企业的合法经营面临重重障碍,政府许多部门对民营企业拥有管理权、收费权、罚款权。一些执法部门财源不足,就靠收费、罚款,存在收费高于管理、以罚代管的现象,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民间投资者的投资积极性,阻碍了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市场环境差

我国的民营经济尽管有了长足进展,但目前依然集中在劳动力密集、技术门槛和产品附加值低、竞争激烈的产业领域。近年来尽管政府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比重越来越小,国有经济大规模收缩,但是时至今日。国有投资和经营仍然遍布各行各业,涉及领域多达80多个,国家允许外资进入的领域也多达60多个,而允许民间资本进入的领域只有40多个。我国目前政府部门在具有自然垄断性质、收益持续稳定的行业进行大量投资,而民间投资却被严格限制进入相关行业,民营经济在选择投资项目时受到很大限制,难以进入具有较高预期投资收益的领域。即使有一些项目允许民间资本介入,但存在着明显的不公平竞争;尽管某些行业并没有明文规定不许民营企业投资,但民营企业无论在项目审批还是在一系列配套条件上。困难不少,从而使得民间资本可望而不可及。

(四)自身环境差

首先是产权关系不明确,这是制约吉林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和竞争力提高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从总体上来看,绝大多数民营企业的产权仅仅是在企业归谁所有的问题上相对明确而已。其次是家庭式管理,在当前我国经济进入买方市场的条件下,家庭式管理已经成为民营企业发展的突出障碍。它限制了企业领导者决策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最后是在不完全市场经济中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往往对所办企业缺乏科学论证、合理规划,只要对某个产品或某个行业的市场前景有一定感性认识就盲目上马,其结构选择主要是对已有产业乃至产品结构的模仿,因而导致民营企业之间产业结构惊人的相似,加上许多民营企业技术设备落后,导致产品质量下降,市场竞争力十分弱。

三、支持民营经济参与吉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建议

(一)改善金融环境

1 加大金融支持

首先,要充分运用中小金融机构再贷款、支农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增强地方商业银行、城乡信用社信贷投放实力,引导其加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积极探索适合民营企业特点的贷款方式。各商业银行每年用于支持个体工商户和民营企业的新增贷款所占新增贷款总量的比例,应尽快与民营经济占全省GDP的比重相匹配。对初创小企业提供小额担保贷款支持。

其次,要放开民营经济融资政策,拓宽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鼓励民营企业公开向社会募股,广泛吸纳社会闲散资金;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包括城乡信用社在内的中小金融机构的重组改造;加快建立以民间资本为主、面向民营企业的商业银行;鼓励长春、吉林、松原等条件较好的城市,在严格监管、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通过吸引社会资本和外资,积极兴办为农村民营经济服务的多种所有制的金融组织;鼓励和支持民间投资项目申请利用国外政府和国际金融机构贷款。

再次,财政预算安排的支持经济发展资金。要给予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同等政策待遇。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和吸附作用,建立民营科技企业创新基金;高新技术贴息项目和农业综合开发多种经营项目的资金安排,也要向民营企业倾斜。

2 加大财政扶持

各级政府要安排扶持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十五”末期,吉林省财政安排4 000万元专项资金,此后逐年增加。采取拨款、贴息等方式,用于支持科技型、外向型、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型、农产品加工型的民营企业发展,扶持服务体系建设、民营经济集聚发

展、技术创新、人才培训。以及用于国家有关扶持资金的配套等。各级政府采购要明确比例,优先安排向中小企业购买商品或者服务。支持民营企业实施名牌战略。对获得“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出口商品”和“中国专利金奖”的企业,吉林省政府要给予奖励。

3 加快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

加快建立和完善吉林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要建立和完善以政府出资为主、不以营利为目的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加快发展以民间资本为主体的商业性担保公司,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发展企业间互担保机构。加快建立和完善信用担保风险补偿制度。采取多种形式提升担保机构的担保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二)完善服务体系

1 改善政府服务环境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按照“勤政、廉洁、务实、高效”的要求,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企业;及时向民营企业公布法律、法规、政策等各类信息。此外,现行的政府统计和部门统计不能全面、系统、真实地反映吉林省民营经济的现状和全貌,无法满足各级党委和政府进行宏观经济管理和科学决策的需要。因此,建议开展一次民营企业的统计普查工作,细化统计指标,以全面掌握吉林省民营经济总量、结构以及经济活动情况,为各级党委和政府制定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提供可靠依据。

2 完善社会服务体系

各级工商联要协助、配合政府解决民营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和困难。建立健全社会中介服务体系。加快培育和发展各类民间商会、行业协会、学会建设等自律性组织,突出其民办性质和独立地位,强化服务功能和自律作用。加快建立以法律咨询、技术支持、信用担保、资金融通、产权交易、市场开拓、人才培训、创业辅导、信息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服务体系。中介机构要提高服务质量,强化特色,为民营经济提供经营管理、投资决策、财务管理、招商引资、市场营销、技术培训、法律服务、专利申报等全方位服务。政府部门要加强中介服务,加快推进中介机构的市场化改革。扶持一批社会化服务示范机构,否则就与中介机构彻底脱钩。杜绝垄断经营。

(三)提高自身素质

1 推进民营经济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

推进民营经济制度创新是符合条件的个体工商户要及时规范登记为私营企业,具备一定规模和素质条件的民营企业要积极改组为股份公司,其他民营企业要着重改进内部组织结构和管理结构,逐步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促进民营企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重点扶持四类民营企业:民营科技企业,外向型企业,农业产业化企业和现代服务业企业。进行企业管理创新是要大量吸引管理人才,学习科学先进的管理方法,采用现代的管理技术,如计算机管理。注重对企业员工的培训,提高员工队伍的素质;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增强企业自身的凝聚力。

注重企业的技术创新是把灵活的机制和相对先进的技术结合起来,这是民营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的关键。

2 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提高全民创业能力

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急需一大批具有开创精神和领导能力的党政干部、企业家、高级管理人才以及高素质的劳动者。吉林省应大力培养、吸引和延揽人才,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努力创造使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条件和环境,积极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职业培训,构筑人才高地,并实施民营企业家培训工程,加快培育一批具有现念、国际眼光的优秀民营企业家;实施创业辅导计划,充分释放民众创业潜能,尽快形成全民创业的文化氛围。

3 引导民营企业树立科学发展观

篇9

关键字:忠熵权 广T关联度 工业行业 综合评价

基金项目:重庆市软科学项目“重庆城乡统筹发展中的产业结构矛盾及其解决路径”(CSTC2008CE9073)

一、引言

工业经济是重庆国民经济的主体,20世纪80年代,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平均贡献率为37.8%,90年代上升到42.3%。工业已成为重庆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城镇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渠道,有力地促进了第一、三产业的发展。作为全国老工业基地之一,重庆工业体系比较健全,轻重并举,行业门类齐全,有38个之多,配套能力较强。但这些行业经济效益和发展水平各异,有些行业企业规模较大,而经济效益差,但却是为重庆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支柱产业,而有些行业企业规模小,但经济效益好,对经济增长有突出贡献。那么对不同的行业如何进行综合比较呢?笔者从重庆38个工业行业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的16个行业,用量化方法进行综合评价并排序,力求客观地比较这些行业经济发展的情况,为重庆市工业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二、行业分类、经济指标及计算方法的选择

根据《重庆市统计年鉴》的统计,重庆市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涵盖了38个行业,分布极广,这其中,又以机械、冶金、医药、化工等为支柱产业,为分析的方便,笔者从这38个行业中选出16个重点行业作为样本。从选取样本的特征看,2005年,16个所选行业共有企业2365个,占总体的80.28%,样本行业工业总产值达22436124万元(当年价格),占总体的88.83%;样本行业2002年从业人员77.68万人,占总体的84.05%。因此,所选16个行业基本上反映了重庆市工业经济的面貌,是整个重庆工业经济效益的骨干力量,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在指标选择方面,我们选择了反映在企业产品竞争力、企业经济效益、企业偿债能力、企业发展能力等四个方面的9个指标来反映工业企业的总体素质。对经济发展状况的综合评价有多种方法,如主成份分析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法等。这些方法都是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都有各自的特点,也有各自的不足。本文采用熵权――广T关联度法进行综合分析,其优点是按原始数据的差异性进行客观的加权,以消除主观影响,可用于非时间序列。

三、计算过程及结果排序

(一)利用熵权法确定指标的熵值及权重

1、样本值的考察

计算熵值时,要求样本值为非负数,即xij≥0(i=1,2,…16;j=1,2,…9)。从统计数据看(见表1),9个指标下都是正数,因此,不需对指标下的数据作变换。

并计算得e1=0.813774, e2=0.870854, e3=0.976866, e4=0.92948, e5=0.99739, e6=0.9975, e7=0.974601, e8=0.935908, e9=0.999955.(K值的取法下一步说明)

4、计算第j项指标的差异性系数

对于给定的指标项j,当i值不同时,各数据xij的差异如果越小,则ej越大,如果xij的差异如果越大,则ej越小。因此,定义差异性系数为

gj=1-ej(j=1,2, …,9) 式(4)

当i=1,2,…,16,且xij全部相等时,则ej=emax=kln16,由于xij相等,数据是均衡的,因此差异性系数gj=gmin=0,即此时gj= gmin=1-emax=0,即kln16=1,所以k=1/ln16。

计算差异性系数得: g1=0.186226, g2=0.129146, g3=0.023134, g4=0.07052, g5=0.00261, g6=0.0025, g7=0.025399, g8=0.064092, g9=0.000045。

5、确定第j项指标的权数

wj=gj/∑gj(j=1,2,…,9)式(5)

计算得w1=0.369737, w2=0.256409, w3=0.04592996, w4=0.140012, w5=0.005183, w6=0.004964, w7=0.050427, w8=0.127249,w9=0.000089。

(二)利用广T关联度分析排序

要比较16个行业,首先应选好参照行业,即确定“最佳行业”和“最差行业”,然后分析各行业的每一项经济指标与“最佳行业”和“最差行业”的相应指标之间的接近程度,以此来确定16个行业经济发展情况的排序。

1、确定“最佳行业”和“最差行业”的各项指标数值

“最佳行业”的指标向量为{x01,x02,…,x0,9},其中x0j=max{x1j,x2j,…,x16,j}(j=1,2,…,9)。“最差行业”的指标向量为{ x17,1,x17,2,…,x17,9},其中x17j=min{x1j,x2j,…,x16,j}(j=1,2,…,9)。

2、数据标准化

由于各个经济指标的单位不同并且指标间数量差异较大,使得不同指标间在量上不能进行比较。为了正确地进行比较,首先应该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其方法是:

然后将无量纲化的数据yij乘以相应的权重数wj得到标准化数据

y/ij=wjyij(i=0,1,2,…,16,17;j=1,2,…,9)式(8)

3、求增量数列

记增量数列为{y/i2, y/i3…, y/i,11}( i=0,1,2,…,16,17),其中

y/ij=y/ij- y/i,j-1(j=1,2,…,9)式(9)

4、计算各行业分别与“最佳行业”和“最差行业”的广T关联度

定义r+i为第i个行业与“最佳行业”的关联度;r-i为第i个行业与“最差行业”的关联度。

r+i=[1/(9-1)]∑ε+(j), (j=2,…,9) 式(10)

r-i=[1/(9-1)]∑ε+(j), (j=2,…,9)式(11)

其中:

r+i越大,表明第i个行业与“最佳行业”的关联程度越大;r-i越大,表明第i个行业与“最差行业”的关联程度越大。

以上(1)、(2)、(3)、(4)的具体列表计算略。

5、 计算综合广T关联度

λi=r+i-r-i(i=1,2,…16)。λi越大,表明第i个行业与“最佳行业”的关联程度越大,同时与“最差行业”关联程度越小。根据λi的大小可以把16个行业经济发展情况进行比较排序,结果如下表:

四、结果分析

从计算结果来看,2005年重庆市工业各行业中综合广T关联度大于零的行业有3个,而广T关联度小于零的行业有13个,这说明接近“最佳行业”的行业少,而接近“最差行业”的行业较多。因此,重庆市工业企业的总体发展状况并不乐观。

排序结果表明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名列第一。重庆化学工业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已成为重庆市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重庆是国家布局的西南化工基地和全国综合性化工基地,拥有化学矿山、化学肥料、涂料、颜料、化学试剂、催化剂及助剂、粘合剂、炸药及火工产品、信息化学品、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橡胶制品、化工设备制造等17个行业。基本形成了以长寿化工园区、涪陵化肥基地、万州盐气化工基地三大化工板块为主,特色工业园区为辅的相对集中的产业群。

烟草加工工业排名第二。尽管重庆市烟草企业数量很少,只有7个,从业人员也很少,只有0.55万人,但是其经济效益较好。近年来,重庆烟草业通过产权改革创新了体制,成立了重庆市烟草工业公司,通过川渝中烟重组、渝滇合作打破了区域分割,统一了市场,取得了较大发展。数据表明,川渝两地烟草放开之后,重庆烟草工商业效益得到大幅提升。但是以烟草业属于垄断性和国家限制性发展的产业,因此,重庆经济发展应当尽量减少对该行业的税收依赖。

煤炭采选业排名第三。重庆市煤层赋存条件差,地质构造较复杂,开采技术条件较差,瓦斯、煤尘、水、火、顶板灾害严重。2005年,全市生产原煤3310万吨。在已探明的139处井田中,均有矿井进行开采,生产矿井、闭坑矿井占有资源量17亿吨。开发程度高,利用率达74.07%。全市人均占有煤炭资源量为76吨,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0%,属贫煤区,后备资源不足。全市1451个矿井核定生产能力4270万吨/年。其中,区县1422对矿井核定生产能力2844万吨/年,平均能力2万吨/矿。

作为重庆市基础工业的黑色金属冶炼及延压加工业和金属制品业排名分别为第四和第五。

作为重庆市重要支柱产业的医药行业排名第八位,其广T关联度为负值,说明其经济综合发展水平一般,但从其经济效益指标看都比较靠前,说明其发展潜力还是比较大的。发展重庆医药行业,要完善产业政策,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增加融资渠道,缓解医药企业融资瓶颈。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进国际间交流合作。加大对医药科研的投入,努力构建新药技术创新平台。针对目前医药行业整体素质不高的状况,通过强制实施GMP和GSP认证,提高企业进入门槛,限制企业数量,保证药品质量、淘汰落后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促进基础较好、有一定实力的医药企业发展。

作为重庆市支柱产业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落后,排名第十位。原因主要在于:重庆市汽摩行业利润下降较大,客观上有原燃材料上涨,产品价格下降,汇率变化等。重庆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产品主要是用于出口。但是零配件企业结构分散,据不完全统计,重庆市汽摩配件上规模的企业约500多家,但规模小、实力弱、缺乏技术研发优势和关键核心技术,处于新市场开拓难、老市场被挤压的尴尬境地。企业开发落后于市场,近两年汽车、摩托车市场竞争激烈,更加加快,一些企业在产品研发、出新上仍满足于小改小革,有自己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较弱。

重庆市传统产业普遍发展欠佳。纺织业、仪表及文化办公机械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都排列倒数。尤其是这些行业中的国有企业,由于条件低、待遇差、生活环境恶劣等因素,用工结构矛盾突出,存在熟练技工缺口大,普遍、杂工过剩现象等问题。

从长期经济发展来看,重庆工业企业为作为重庆经济的重要支柱,为重庆创造了财富,增加了财政收入,解决了一部分就业,为重庆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除了烟草业等具有垄断性质的行业经济发展状况比较好外,其他行业尤其是传统的纺织、食品加工、机械制造的经济效益和发展状况普遍堪忧。因此,重庆市工业企业发展是非均衡的。经济结构性矛盾导致投入产出不匹配,传统经济增长方式显然缺乏绩效。由于轻重工业竞争力弱,重庆工业发展慢于全国。重工业比重大,效益低,从而使工业总体经济效益远低于全国。工业企业中,国有及集体企业比重较大,产权改革还有待于深化,民营工业体系还需进一步培育。

因此,重庆应大力发展汽摩行业、化工医药这些支柱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构筑三大经济发展区,促进产业结构升级。重庆工业的发展,一要改造和提升传统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二要促进消费增长;三要放宽市场准入,活跃民间投资和外来投资;四要以投资为动力,加大工业结构调整力度;五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培育工业行业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彭勇行,江彩第.工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方法[J].统计与决策.1993,(5).

[2]崔瑛.工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方法[J].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学报.1996,(3).

[3]唐五湘.熵权―拓展的T型关联度法[J].统计与预测.1999,(4).

[4]重庆工业.重庆市经委公众信息网.

篇10

一、1-3季度主要工作情况

今年来,我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积极应对特大洪灾带来的不利影响,认真贯彻落实温总理“三个两手抓”的指示精神,科学统筹,周密部署,狠抓落实,全县经济继续保持持续较快增长势头,主要体现为六个持续增长:一是国民经济持续增长。1-3季度,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亿元,比增%。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比增%;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比增%;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比增%。二是规模以上工业持续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亿元,比增%;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比上年同期增加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亿元,增长%。三是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比增%。其中,城镇投资完成亿元,比增%;房地产开发投资亿元,比增%。特别是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在国产实业项目投资拉动下,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达亿元,占投资总额的%,比增%。四是实际利用外资持续增长。实际利用外资累计实现万美元,占市任务%,比增%。五是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实现财政总收入亿元,增长%;地方级财政收入亿元,增长%,财政收入明显快于gdp的增长速度。六是人民生活水平持续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比增%;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元,比增%。在推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县重点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深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今年来,我县克服持续强降雨、特大洪灾、燃油供应紧张、部分原材料价格上扬等不利因素影响,进一步明确工作责任,优化投资环境,狠抓重点项目建设推进、招商引资和相关政策的建立和完善,项目工作继续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①招商引资势头良好。我县充分利用“6·18”、“9·8”等重大招商活动,大力宣传xx,推介项目,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1-9月份新签约项目95个,是去年同期的1.28倍,总投资49.5亿元,是去年同期的2.88倍(其中生产性项目81个,总投资43.6亿元);新开工项目74个,总投资23.1亿元,完成投资4.9亿元。②“双百”项目成效明显。新签约“双百”项目80项,总投资48.94亿元(其中生产性项目68项,投资43.22亿元)。投资上亿元的项目有金业复烤扩建、富源150万吨旋窑水泥、兴鑫和国产实业旋窑水泥二期等11个项目。

新开工项目64项,总投资22.73亿元,完成投资4.36亿元(其中生产性项目51项,投资17.06亿元);新竣工项目44项,总投资8.85亿元,完成投资5.51亿元,其中生产性项目37项,投资7.92亿元。③“三个一百”项目进展顺利。今年我县有71个项目被列为市“三个一百”项目,其中重点项目4个。新增长点项目27个,完成新增产值7.2亿元,占年度任务的104.7%。重点投资项目31个,完成投资8.76亿元,占年度计划的80.2%。重大储备项目13个,总投资57.03亿元。④标准厂房建设和工业用地征用报批稳步推进。标准厂房建设方面,1-3季度完成标准厂房建设19.85万平方米,在建11.3万平方米,近期拟建15万平方米。至今,累计完成标准厂房建设22.26万平方米。工业用地征用报批方面,已经省批准共29个项目用地,总面积1433.06亩,其中工业项目用地5个批次24个项目,面积1213.9亩。已完成四个乡镇工业集中区共10个项目用地的土地预审工作,面积2064.5亩,其中城郊工业集中区3个项目面积774.27亩已上报省厅待批。

二是扎实推进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我县把“一园四区”的规划建设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资金上优先安排,人力上优先调配,确保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规模。目前,“一园四区”规划建设各项工作进展顺利。莲花工业园区,已入园28个项目,投产16个项目,今年累计实现产值1.1亿元。当前,正在实施规划测试工作,规划面积将达到1万亩。1-3季度完成征地130亩,平整工业用地110亩,正在报批500亩。园区内标准厂房建设力度加大,拟再新建1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力争元旦前完成。城郊工业集中区。已批准用地353亩,待批765亩,完成征地805亩。正在实施6栋共5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建设。目前已有福广制药“克艾特”胶囊生产线、环保生物农药生产线,正太纺织、思彤服装、海天服装、集立鞋业、西华家具等企业落户。坎市工业集中区。已完成870亩土地报批和580亩工业用地的“三通一平”工作,完成2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建设,另有2万平方米正在建设,已引进楠洋实业、胜捷家饰、金业电子、鑫胜佳电子、盛丰机械等20多个项目。抚市工业集中区。已完成400亩土地报批工作,签约了投资5000万元的洁净煤加工和投资1800万元的博士鞋业等项目。金丰工业集中区。已完成519亩土地报批手续,完成征地480亩,首期500亩工业用地的“三通一平”工作正在实施,目前已有宝源达等2家电子 项目签约落户。

三是重点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建设方面。溪合线、陈高线二期路面工程已通过省、市质量监督验收,共完成建安投资2460万元;高虎桥、湖雷十二驳桥及接线工程和抚市抚溪沿河大道已开工建设,共需投入1243万元;省道309线xx到岐岭路段10月1日正式开工建设,总投资1.33亿元,将于春节前建成通车。农村路网建设不断推进,1-9月份,共完成农村路网建设38.1公里,直接投入资金1990万元。公路水毁修复工作进展顺利,桥梁、涵洞、塌方等工程已全部修复,全县主要公路干线恢复正常通车,共投入资金4256万元。电源电网建设方面。完成了县电力公司股份制改革,7月25日福建省xx供电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完成了莲花变和抚市变增容工作;城关110千伏输变电工程正在进行土建工程施工;湖山35千伏输变电工程已完成选址、征地工作、现已进行三通一平工作;另外,110千伏岐岭变和220千伏先锋变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县城电网改造工程已下达580万元,目前该项目即将启动。

四是突出抓好规模以上工业。我县把规模以上工业作为抓工业生产的首要环节,切实加强对各种生产要素的综合协调。煤电油运方面,进一步做好煤炭、电力、运输和成品油的综合协调和管理,通过科学调度,确保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正常生产的需求。资金方面,督促企业用好、用活金融政策,进一步推进政银企会商工作,切实帮助解决企业资金缺口。8月中旬召开了银企洽谈会,6家商业银行(信用联社)分别与10家规模企业签订14份银企合作协议,签约金额3.76亿元,其中工业项目资金1.91亿元。加大中小企业担保中心担保力度,1-3季度共为企业办理贷款担保31笔5632万元,在保余额6963万元。劳动力方面,针对企业“招工难”的情况,我县专门制定出台新的政策措施,并大力实施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和“回归工程”,吸引外出务工劳动力转移到县内务工。今年来共培训农村劳动力85期6917人,为企业推荐了4000多名具备一定技能的劳动力。由于措施有力,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快速增长,总体经济效益大幅提高。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增%。

[netpage]五是着力实施矿业秩序治理整顿。我县把矿业秩序治理整顿作为促进矿业经济持续健康规模规范有序发展的首要工作,认真部署,狠抓落实。已完成《xx县“十一五”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和《xx县煤炭资源整合总体方案》编制工作,对要求需关闭的5家年生产能力2万吨以下“六证”齐全的煤矿,正在做政策宣传解释和煤农思想工作,年底可以如期关闭。加大打击无证非法采矿力度,并取得初步成效。今年来,共巡查无证矿山833个,立案查处159件,炸封硐口37个。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县委、县政府联合下发了《关于对煤矿非法生产失职行为实行责任追究的暂行规定》,对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对煤矿非法生产失职的相关责任人实行责任追究;下发了《关于责令洪山乡和峰市镇花岗岩开采矿山停产整顿的通知》,要求花岗岩矿山全部停产整顿,直至符合环保和安全生产要求才可以重新开工。安全生产方面,1-9月份全县事故起数288起,死亡61人,受伤321人,直接经济损失52.27万元,四项指数同比三升一平,未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

六是全力做好重建家园工作。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安排,我县高度重视,成立了灾后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建立健全县领导和县直部门挂乡镇、乡镇领导挂村、包村干部挂点、党员干部挂重灾户的挂钩责任制,选派82名思想政治素质高、有一定政策水平和组织协调能力的党员干部组成灾后重建驻村工作队,在重建家园中,除坚决兑现市委、市政府出台的每户5000元等10项优惠政策外,结合实际,我县另外出台了7项优惠补助政策。目前,重建工作进展顺利,到9月30日,全县已下拨重建补助资金1956.3万元,2280户重建户已全部建好一层或搬迁入住。

七是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确定了44个村为试点村,其中坎市新罗、洽溪和湖坑洪坑、六联4个村为重点示范村。出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和实施办法,按照“一年起步、三年见效、五年大变样”的目标,从今年起,我县每年将大约拨出1500万元资金,重点实施旧村改造和以“三清六改”为主要内容的村容村貌整治,逐步改变农村脏乱差的状况。到目前为止,全县完成了4个重点示范村的村庄发展规划和主导产业发展规划。各项目建设主管部门所承担的方案细化工作也已基本完成,其余试点村正积极进行项目申报并组织实施新农村建设。

大力实施农田水利建设,“六千”水利工程和水毁水利工程修复工作进展顺利,至目前为止我县修复水毁工程总数3195处,完成投资2703万元,恢复灌溉面积13.2万亩,恢复人饮困难11.5万人。积极做好农业生产工作,1-3季度,预计全县农林牧渔业产值12.12亿元,比增7.8%。新上农产品加工企业7家,完成投资5000多万元。已组织上报全市农产品加工和种养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各7家,上报新一轮省级龙头企业3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顺利开展,我县被正式确定为全省新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之一,已制定了具体试点实施方案(草案),11月份起正式实施。农村换届选举顺利进行,到目前为止,全县261个村委会已完成了249个村的换届工作,其余的村也将在10月底前全面完成。

虽然我县前三季度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大。虽然1-3季度财政增收幅度较大,但是今年投入抗灾救灾资金较多,同时,随着公务员增资、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公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各种财政需要配套的资金不断增大,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二是园区辐射带动能力弱。1-3季度莲花工业园区仅新签约入园合同项目8个,总投资4.4亿元,分别占全县新签约项目和投资总额数的8.4%、8.8%;新开工项目6个,完成投资3000万元,分别仅占全县新开工项目数和已完成投资数的8.1%、6.1%;实现产值1.1亿元,仅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2.8%。园区的聚集、幅射、带动能力还相当弱。三是外贸出口出现下滑势头。1-3季度,我县外贸出口仅为782.8万美元,完成市任务的44%,比降7%。表明我县出口企业数量偏少,受市场环境影响大,也说明我县经济外向度比较低。四是生产要素制约仍然突出。资金方面,受中央宏观调控的影响,银行贷款总体偏紧,全县主要工业企业缺口资金超过2亿元,一些项目无法如期实施;劳动力方面,除了缺少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之外,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劳动力缺口较大,仅电子、纺织、竹木藤加工三个行业就缺口2750人;电力方面,下半年我省销售电价平均每千瓦时提高0.79分,增加了工业企业用电成本;成品油方面,今年来国家两次上调成品油价格,汽油每吨共上调750元,柴油每吨共上调650元,导致汽油、柴油运输货车每吨公里增加成本0.026和0.024元,对我县运输、建材等行业影响较大。

二、第四季度工作安排

第四季度是工业生产销售和招商引资、项目推进的黄金季节,我县将根据市委、市政府的部署,科学统筹,细化目标,落实责任,努力拼搏,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持续完善规划体系,奠定发展基础

规划是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性、关键性工作,为了适应新一轮大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县正在编制和完善四个规划:一是xx县县域发展战略规划,这个规划已经编制完成。二是对xx县县城总规进行修编。三是修编调整城市总体规划和编制小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四是着手规划设计客家文化城。客家文化城占地约1.5平方公里,集客家文化、休闲、娱乐、美食、购物于一体,从而形成我县“参观客家土楼、沐浴客家文化、龙湖休闲度假”旅游新格局。

[netpage]2、持续实施项目带动,增强发展后劲

一是跟踪在手项目。其一,力促在谈项目升格为合同项目。对xx华厦民族风情园、福广制药“克艾特胶囊”生产线、环保型生物农药生产线、兴鑫水泥二期、车载液晶电视、装载车配件、手机充电器生产、二甲醚等在谈重点项目,做到紧盯死守,持续攻关,力促尽快升格为合同项目,并早日落户。其二,力促签约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对国产实业水泥二期、富源水泥、宝源达电子等已签约但未开工的21个项目,进行主动回访,派专人抓服务,抓落实,确保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其三,力促在建项目尽快竣工。对去年开工的西华家具等一批重点项目,继续加强协调,促其加快建设进度;对上半年新开工的楠洋实业、银龙食品、双湖实业密封变压器生产、不锈钢用品加工、海宜玻璃饰品、三星高级包装用品加工等项目,要求挂钩人员及时帮助业主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促其早日建成投产。其四,力促竣工项目尽快投产。对已竣工的龙发特种玻璃、胜捷饰品、力工机械等项目,督促它们加快完善工装设备,抓紧调试,尽快转入正常生产。同时,对已签约的项目进行全面梳理,对无法如期履行合同的项目,及时中止和解除合同,收回工业用地。

二是狠抓招商引资。重点组织好“11.18”第三届投资龙岩项目洽谈会工作,力争再签约一批符合我县“6+3”产业的项目。同时,加强同各地支乡协会、同乡会、联谊会和我县聘请的投资顾问的沟通联系,通过各种渠道加大宣传xx、推介项目的力度。

三是及早谋划明年重点项目。紧紧围绕“6+3”产业,认真挖掘项目、筛选项目,突出抓好重点、重大项目,抓好有带动性,投资额大,科技含量高的项目。继续做好省道309线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漳永高速公路建设前期工作,加大与省市的沟通,争取更多更好的项目列入省市建设盘子,力争在重点项目的数量、总投资额和年度投资额三个方面比今年增长50%以上。

3、持续推进载体建设,优化投资环境

一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首先,抓好交通重点项目投资进度。抓紧永岐公路开工建设进度,力争第四季度完成投资万元;加快抚市抚溪沿河北路、高虎桥、湖雷十二驳桥和全县农村路网等交通重点项目建设步伐,今年要完成农村路网建设100公里。稳步推进省道309线xx城关至接官亭和湖雷至合溪剩余10公里改造工程的前期工作,确保明年实现动工。其次,加强电源电网点项目建设。加快城关110千伏、湖山35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进度,扎实推进坎市先锋220千伏、岐岭110千伏输变电项目的勘察设计和招投标等工作,争取早日实施。第三,推进水利重点项目建设。全面完成水利水毁设施修复,推进水利“六千”工程,对汀江防洪三期工程、灌洋灌区节水工程、60公里标准化渠道等项目进行跟踪督查,确保如期推进工程进度。

二是加快一园四区建设步伐。把“一园四区”的规划建设作为第四季度工作重点。莲花工业园区,第四季度拟完成征地1000亩,报批用地500亩,平整土地200-300亩。继续完善环园路、排污设施等基础设施和各项生活附属设施。加大入园项目的招商力度,确保实现全年开发项目10个,完成招商引资额2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5000万元,全年实现产值2亿元以上的目标。四个工业集中区,全面完成规划工作,尽快完善“五通一平”等基础设施,确保项目的落地需求。结合工业集中区建设,加快工业用地报批征用步伐,确保完成十个工业项目的土地报批任务,面积2065亩。通过努力,力争全年开发项目10个,新开工项目10个,完成招商引资额1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00万元,全年实现产值1亿元以上。同时,严格把关入园项目,对入园企业在土地容积率、产业关联度、投资强度、产量等方面严格执行标准,真正把好项目、大项目、有优势的项目引入园区和工业集中区。

三是确保完成标准厂房建设任务。加快在建和拟建标准厂房的建设步伐,对城郊工业集中区正通创业园在建的5万平方米标准厂房进行重点跟踪,确保如期完成建设任务。对湖雷5万平方米和莲花工业园区1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加大前期工作,力促10月份动工。对目前全县在建的标准厂房强化督查,确保“11.18”前全面实现25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建设任务,力争年底前实现30万平方米。

四是继续优化投资软环境。继续完善在用地、用水、用电、用工和融资等方面的政策,促进企业加快落地步伐。积极做好行政服务中心筹建各项工作,力争11月6日正式挂牌运作,真正实行“一个中心对外、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办结、一条龙服务、一次性收费”的服务方式,做到规范审批,切实提高服务效率。

4、持续抓好三次产业,壮大经济总量

一是抓好工业经济。加强经济运行分析,综合协调调度各种生产要素,积极破解金融、用工难题,提高工业增长速度。其一,促规模以上工业达标增产。对闽富铁合金、宏洋竹木、永鑫金属铸件等36家增速低于10%的现有规模以上企业,实行一企一策,逐个协调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促其加快发展;对正太纺织、双湖实业、鹏星工艺品等一批年销售收入超500万元规模以下企业,实行重点挂钩,挖掘潜力,增加产能,确保实现预期增长目标,争取纳入新增规模企业统计范畴,力争今年新增规模工业企业25家,全县全年达到100家以上。其二,促新增长点项目增产超产。对新增产值有望达300万元以上的40个新增长点项目,加强协调服务,力争全年实现产值5.8亿元,新增产值3.2亿元。其三,促新投产工业项目达产达标。对新投产的国产实业一期生产线、力工机械、成龙机械等44个“双百”项目,继续定人、定责、定进度,确保实现预期生产目标。

[netpage]其四,促矿业经济安全增效。严格按照上级有关煤矿关闭整顿和生产能力复核工作要求,持续高压打击无证非法采矿行为,加大力度完成今年5家年生产能力2万吨以下煤矿的关闭工作,做好明年25家年生产能力3万吨以下煤矿关闭准备工作;全面完成编制资源整合方案,并报省政府立项审批;加快剩余14处联合改造、技术改造矿井施工进度,确保年底竣工投产;牢牢抓住销售旺季,积极做好煤炭安全生产和销售工作,实现有证矿年产原煤超300万吨的目标。同时,继续做好洪山乡、峰市镇辖区内24家持证花岗岩开采矿山停产整顿工作,加快花岗岩矿区重新规划设计和资源整合进度,力促花岗岩矿业做强做大。其五,促出口企业大幅创汇。重点协调永侨藤器、宏洋竹木等6家外贸出口企业,解决生产、出口中的各种问题,积极推进正太纺织、西华家俱、胜捷家饰等3家外资出口企业投产达标,确保全年实现3000万美元出口目标。

二是抓好农业生产。其一,做好农田水利建设。大力实施水利水毁修复工程,统畴安排农综开发、“六千”水利和烟基工程,保证主干渠道和高优农业示范区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力争完成2座小(一)型水库、16座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确保春耕生产用水。其二,加强农产品加工销售。抓住水果、蔬菜市场价格看好,生猪市场价格上涨等有利因素,把扩大冬种、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做好农产品加工销售等作为促进农民灾后增加收入的重要措施来抓,力争完成冬种16.5万亩,重点扶持好日子食品、天鹏红柿、园东食品、养宝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棉花滩库区服务有限公司等一批农副产品龙头加工企业,实现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达6.5亿元,比增30%,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34%,比去年提高4个百分点。挖掘永侨藤器、紫金木业、宏洋竹木等65家竹木藤加工企业潜力,使之成为我县经济新增长点。进一步落实跨区域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确保生猪、美蕉、瓜菜、红柿及其加工品等大宗农产品外销顺畅。其三,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继续做好农民就业技能培训、县内企业用工需求对接、农民工社会保障等工作,力争实现全年新增农村劳动力1万人以上,实现转移劳动力11.4万人,劳务收入10亿元以上的目标。其四,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全面完成44个试点村村庄发展规划和主导产业发展规划,确保年底前完成试点村村容整治任务80%以上,力求各试点村工作在今年内取得初步成效。

三是抓好旅游产业。以土楼申报“世遗”为契机,在做好申报“世遗”各项前期准备工作的同时,积极谋划做强做大旅游产业。其一,加强对己签约旅游项目跟踪服务力度。重点促进北京慧点土楼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和龙湖狩猎场项目早日建成营运,力促投资15亿美元的xx华夏民族风情园项目早日开始前期工作,争取年内动工建设。其二,加快旅游配套项目建设。重点是加快客家文化城的规划建设进度,进一步完善和丰富我县旅游内涵。其三,加强旅游资源整合与区域协作。充分利用厦漳泉龙岩金门五地市无障碍旅游优势,强化与武夷山、泰宁等地的联系,力争将土楼列入省内知名品牌旅游线路。

5、持续强化财税征管,确保收支平衡

一是重抓主导财源。强化对煤炭、水泥、电力、商业等税收主要增长点和对增值税、烟叶税、企业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主要税种的收入目标管理,加强财、税、库、行协调,确保实现全年5.5亿元的目标。

二是突出税源培育。加快“两权”市场培育,增加经营性出让收入。继续加大项目带动战略的实施力度,争取新签约、新开工、新竣工一批投资额较大、科技含量较高、税收额较多的企业,为我县今后税收的快速增长奠定基础。

三是规范运作体制。大力推进电子票据化改革,全面落实“收支两条线”改革,严抓行政事业性收费、资源准运证票据和营运矿产品车辆管理,健全非税收入征管机制。继续完善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严格执行公用经费限额管理、工资总额包干管理、预算外收支管理、财务报销管理和监督的规定,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确保财政预算执行和管理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