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物力学概念范文

时间:2023-11-13 17:49: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运动生物力学概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运动生物力学概念

篇1

关键词:运动生物力学理论 学校体操教学 学生能力 教学质量

运动生物力学是研究体育运动技术力学规律的科学,它通过对学校体操各单项运动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提出必要的理论数据,建立标准运动技术的模式,使教练员和运动员明确什么样的动作是正确的运动技术,什么样的动作是错误的运动技术。教练员明确了运动技术的原理,便可通过一定的手段对运动员进行技术诊断,找出技术改进措施,寻求最佳运动技术,以提高训练的科学性。体操技术动作常常是在反正常姿态下完成的,有较强的时空感,完成动作的时间短,学生学习有一定的难度。对体操动作进行正确的技术分析,能帮助教师更深入地理解教材,合理地安排教材内容和运用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动作,建立准确的动作概念,加速动作技能的形成,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根据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将体操动作分门别类,使教学安排科学化。人认知的迁移规律表明,学习者对一些新运动技能的掌握往往受到早先形成的运动技术定势的影响。这种影响表现为正、负两方面,正迁移能促进新技能的形成和发展,而负迁移干扰新技能的形成和发展。体操教师只有对技术动作力学分析,并归纳出各项体操动作力学特征的相同点和不同处,才能在教学中正确地运用迁移规律。笔者在体操教学中依据动作的力学特征,把教材分成几个板块进行教学。例如,技巧中的前滚翻、鱼跃前滚翻,纵箱中的前滚翻,双杠中的分腿坐前滚翻成分腿坐等等,均属前滚翻类动作,作为一个动作板块;双杠中的挂臂撑屈伸上和杠端跳起经屈体悬垂摆动屈伸上,单杠中的经直角悬垂摆动屈伸上,动作特征相同,也归为一个动作板块,等等。这样,按动作板块安排教学,教师运用同结构教学法,能起到学生学一个会一串的作用,学生会产生学了前一个动作对后一个动作有跃跃一试的念头和欲望,达到提高学生学习体操动作的兴趣和主动性。同时,由于动作结构相同,学生也容易建立动作的时空感,掌握正确的用力时机,大大地缩短了学习动作的时间。总之,对体操技术动作进行生物力学分析,掌握其力学特征,都可为体操教师选择教学方法、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提供科学的依据,有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技术动作。

体操教师运用生物力学原理分析体操技术动作,能帮助学生区分正确动作与错误动作,明确动作完成程序,使动作规范化。在体操教学中,笔者常常发现学生自认为已掌握了动作,其实所完成的动作是错误的或已改变了动作性质。及时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动作的根源并纠正错误是掌握正确技术动作的关键。教师运用运动生物力学分析正确动作和错误动作的区别所在,能强化学生对正确动作的理解,明白动作为什么要这样做,从而及时纠正自己错误动作。例如,技巧项目的头手翻动作,人体重心位置的控制是决定该动作能否顺利完成和动作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不少学生往往对此技术关键没引起充分的认识,因而练习过程不是重心没有移出便开始伸髋,就是重心前移过多而完成不了动作。教师对人体重心未移出、移出适中和移出过多等3种情况所产生的运动力学结果进行分析,学生明白了道理,练习中就会有意识地控制自身重心位置。同时根据自己完成的情况,判断自己错误动作所在,从而有效地纠正错误,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并达到规范化。

提高学生保护与帮助的能力。教师对体操技术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向学生讲明动作动力学和运动学特征,学生领会了该动作的力学原理,对动作有了正确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再指导互相保护与帮助的方法,学生便很容易接受,就能对动作不同类型采用不同的方法,在最需要助力或阻力时给予施力;动作在何处最容易出危险,应站在何处进行保护与帮助。这样,通过一定时间的练习,学生就能较熟练地掌握保护与帮助的方法,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保护与帮助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指导分析技术动作的基础上,选择一些较简单的动作让学生独立思考分析,掌握运用生物力学原理分析动作的方法,既学会了动作,又掌握了技术动作方法,从而达到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体操技术教学广泛地运用生物力学原理对技术动作进行分析,能加速学生对技术动作的理解,加速技术动作的完成,提高学生的能力,使教学科学化。

参考文献

[1]运动生物力学编写组.运动生物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1979.

[2]运动生物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体操编写组.体操 [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篇2

【关键词】短跑技术;生物力学;放松技术;缓冲;摆动支撑

一、放松技术的概念

短跑是在人体大量缺氧状况下持续高速度跑的极限强度运动。肌肉力量的大小取决于肌肉中肌纤维的数量、单个肌纤维的收缩力量、肌纤维收缩前的初长度等参数。高速跑中的放松技能就是摆动技术和摆动力量的发挥与利用,它是短跑技术的核心,是高水平短跑运动员提高运动成绩的主要因素。

放松技术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并不是指某种单纯的技术动作,而是多种因素在短跑运动中综合作用,是多个环节紧密结合形成的一个体系。根据力学的原理,可以把人体所承受的运动负荷量的大小作为衡量紧张与放松的标准。放松技术所体现的是运动员所具有的能力。运动员只有达到相当的能力,才能在运动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技术动作。美国的学者朱·维苏茨金对50名较为优秀的短跑运动员进行实验研究,其研究结果也有力地说明了短跑技术中肌肉放松能力对提高短跑运动成绩的作用。

二、肌肉放松的生物力学分析

人的肌肉力量虽然经过训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但其幅度是有限的。而肌力对某一轴的肌力矩也是在一定范围内的。当肌力矩一定时,减小肢体的转动惯量,可以增加转动的角速度。在短跑运动中,从腿后蹬结束脚离地开始的屈膝前摆,是以髋关节为轴的摆动。在屈膝时,充分放松伸展股直肌、股外侧肌、股中间肌,就更有利于股后群肌做向心收缩工作,使小腿靠近大腿折叠,缩短了向前摆腿的距离,使整个下肢绕髋关节轴的转动惯量减小,从而提高下肢前摆的角速度,增加步频。步长是在左右脚着地点之间在运动方向上的距离,它由着地距离、腾空距离及后蹬跟离三部分组成。从跑的技术原理分析,较小的着地距离可增大着地角,使缓冲阶段时间较长,缓冲动作充分,减小着地后的阻力及阻力冲量,有利于跑速的发挥。在大腿摆动阶段的屈膝前摆完成后大腿下压,先伸髋关节,再伸膝关节。要使腿积极下压,就要充分放松屈髋肌群的骼腰肌、股四头肌、阔筋膜张肌等,使伸髋的臀大肌等快速收缩完成向心工作。同时膝关节也要强调肌肉放松,股四头肌轻微收缩。这样能使脚落地点靠近身体重心垂线,减小着地距离,增大着地角。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小由于脚着地所产生的制动力,加快跑速。

三、放松技术的作用

第一,肌肉放松能提高速度耐力

短跑是极限强度运动,运动员除具有良好的速度和保持高速度的能力外,还必须使短跑动作协调放松。在短跑中,当主动肌和对抗肌的活动协调一致时,就能以较快的速度去克服外周阻力,同时,也减少了它们之间的内阻力,推迟疲劳的出现。

第二,放松技术能增大肌肉收缩的力

短跑放松能力强的运动员,肌纤维参加活动的百分比可达90%,而放松能力弱的人只有60%的肌纤维参加活动,由此可见在收缩力量上存在着很大差异。而肌肉放松与肌肉收缩前的初长度的关系更为密切,肌肉越是放松,肌肉就越容易被拉长,肌肉的初长度越大,则肌肉的收缩力量就越大。反之,肌肉处于紧张状态,肌肉就难以拉长,肌肉的初长度越短,则肌肉的收缩力量就小,所以肌肉的协调放松能提高肌肉的收缩功率。

第三,放松技术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灵活性

如果运动员在短跑比赛中,追求高步频提高速度,而不积极发展动作幅度,许多附加神经冲动以高频率传导到中枢,会引起大脑皮质的高度兴奋。这样经过短暂时间后,频率下降,越跑越累,全程跑的后程速度难以提高。正因如此,放松跑技术有利于神经系统兴奋与抑制的转换速度和灵活性提高,使全程速度得以发挥。

第四,放松技术可提高耐受乳酸和消除乳酸的能力、提高三磷酸腺昔的合成能力

在短跑中肌肉快速收缩需要的能量是三磷酸腺昔的分解所提供的而肌肉中三磷酸腺昔储备是非常有限的,维持的时间仅几秒钟,这样必须在肌肉两次收缩间,即肌肉放松的时间内进行三磷酸腺昔的再合成。因此提高肌肉的放松能力,能促进血液循环,使肌肉中的血流量增加,给肌肉输送大量的氧气,保证三磷酸腺昔的再合成。

四、结语

体育运动本质上与人体生理结构紧密相关,从生物力学角度研究体育运动的规律是必然的趋势。对短跑技术的科学研究必将进一步促进其发展。而且应该看到,在不断的改进完善下,短跑技术也日渐趋于规范化和合理化。短跑技术的规范化主要是指跑的技术动作结构更加符合运动解剖学和运动生物力学的原理,使短跑技术表现出效率化和节省化;合理化上表现为:更加重视摆动技术、腾空与支撑时间之比更趋合理等。

参考文献:

[1]屠建利.青少年田径训练中的规范化[J].浙江体育科学,1999,6

[2]杨锡让.《实用运动技能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0

[3] Blanton PL, Biggs NL. Ultimate tensile strength of fetal andhuman tendons[J].J Biomech,1970(3):181–189

篇3

一、理想成现实

人类很久以前就有飞往太空的理想,流传于人们中间嫦娥奔月的故事就是其中的一曲,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力学的发展,这个理想已经变为现实。1969年7月16日早晨9点32分阿波罗11号飞船连同它的三十六层楼房高的土星5号火箭在肯尼迪角的39A综合发射台发射了。当时飞船上载有三名航天员,当飞船与“土星5”火箭第三级分离,飞船沿过渡轨道飞行2.5天后,便开始接近月球,此时飞船服务舱的主发动机减速,使飞船进入环月轨道。接着,两名航天员进入登月舱,并驾驶登月舱与飞船分离,这时飞船指挥舱内的一名航天员继续驾驶飞船绕月球轨道飞行,而另两名航天员则乘登月舱在月面着陆。登月后航天员采集了岩石和土壤(22千克),展开了太阳电池阵,安装了月震仪等。任务完成后,他们乘登月舱的上升级返回月球轨道,与飞船对接,最后返回地球。人们可以听到首次踏上月球表面的船长阿姆斯特朗的名言“这是个人迈出的一小步,但却是人类迈出的一大步”。开罗广播电台将阿波罗登月称为“人类最伟大的成就”。我国也于北京时间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左右,嫦娥一号探测器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一号”(Chang'E1)月球探测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承担研制,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嫦娥一号卫星是中国自主研制、发射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实现了我们的探月梦想。

二、发展中的力学新学科

力学工作者研究了新型的动力机械,使人类控制自然的能力飞速向前发展。目前各种新型的动力机械正在不断地研制出来。

力学的分支工程――热物理就是一门专门研究新能源的利用方法以及各种新型动力机械的学科,在能源转换为动力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物理现象则是这门学科的主要内容。

实现高速飞行,除了要有新型的动力机械外,还有许多困难要克服。比如当高速飞行器的速度达到声速十几倍时,飞行器的表面温度可高达摄氏一万度左右,在这种情况下,飞行器表面空气分子已经部离解,如沿用一般的动力学知识研究显然已不行,于是产生了力学的又一分支――高速空气动力学。这是一门专门研究在高温情况下空气动力学物理现象的学科,这门学科揭示的规律能真实的反映各种实际情况,因此是设计高速飞行器的重要理论基础。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约有二十架英国的重型轰炸机接连失事。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故呢?经过对飞机残骸的研究,发现这些事故都是由于金属“疲劳”造成的。

“疲劳”问题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几乎所有的现代工业。比如航空工业、机械工业、原子能工业、造船工业等都普遍存在着产品“疲劳”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固体力学的一个分支――“疲劳”学诞生了,这是一门专门研究“疲劳”的成因、“疲劳”裂纹的产生、裂纹的扩展以及“疲劳”预防的学科,我们运用“疲劳”学知识可以把构件的“疲劳”寿命计算出来,还可以设计出抵抗“疲劳”破坏的新的结构。

二十世纪30年代以来,一系列的由于寒冷而引起的脆断事故,特别是桥梁和船舶的破坏,引起人们的极大注意。为了探索这类事故原因,诞生了固体力学的另一分支――断裂力学,这是一门专门研究结构和材料的断裂规律以及放断措施的综合性学科,它主要研究外部条件和应力间的关系,确定材料的抗裂性能参量、指标及测试方法,提出合理选材的原则,建立起新的设计概念和安全措施,以控制和防止结构的断裂破坏。

三、力学的新贡献

现代飞机的速度增加得很快,由于空气动力加热造成的高温使飞机常用的铝合金和镁合金的机械性能急剧下降,当温度持续上升到260―315摄氏度时,这两种合金就完全不能使用了。与此同时,飞机结构还将承受更为严重的冲击和振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力学工作者研究出了一种新型材料――复合材料。复合材料由两种或多种具有不同性能的材料经人工复合而成,具有相当优异的力学性能,例如,高强度、高硬度、耐高温,可在1100―1300摄氏度下正常工作,此外,复合材料的耐腐蚀性、电绝缘性能、减震性能和抗磁性能也都很好,并且易于成型和加工。由于复合材料具有如此优异的力学性能,它在宇航和机械制造业中得到十分广泛地应用。现在已经用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制造火箭、导弹和发动机壳体,用玻璃钢制造汽车机车的机身及配件,制造石油管道、煤矿支柱、电机护环、带电操作工具等。

四、生物体内也有力学

尽管我们对宇宙空间和微观世界已有一定的认识,相比之下,对生命过程的了解却很不够。青少年朋友们,你们可知道水里动物为什么会游泳?昆虫、鸟类为什么会飞?血液为什么会流动吗?原来,生物中存在着许多力学问题,我们如果掌握了生物中的力学规律,就有可能拯救很多人的生命,为人类谋福利。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流行性感冒蔓延,许多人并发肺炎形成肺脓肿,医生怕病人感染,就在患者的胸壁开孔排脓,结果却使不少人死亡。经研究才明白这种手术违背呼吸的力学规律,后被制止才避免了更大的损失。

篇4

关键词:普拉提;核心肌群;核心力量

随着健美操、瑜伽等大众娱乐健身项目的广为流传,一种新型的健身项目开始备受瞩目――普拉提。这是一种既吸收了东方运动项目(瑜伽、太极)的精髓,也引进了西方运动注重肌肉体能训练的特点,在动静平衡中达到愉悦身心、净化心灵、强身健体、塑造体型等目的,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健身项目。

一、普拉提运动的概念和原则

1.普拉提运动的概念

狭义的普拉提是指在瑜伽的基础上融入芭蕾舞蹈健美运动、体操,甚至中国的太极等东西方运动精粹发展而来的精准塑形运动。

广义的普拉提指的是一种运动,主要是锻炼人体深层的小肌肉,维持和改善外观正常活动姿势,达到身体平衡、伸展躯干和肢体的活动范围和活动能力,强调对核心肌群的控制,加强人脑对肢体及骨骼肌肉组织的神经感应及支配,再配合正确的呼吸方法所进行的一项全身协调运动。

2.普拉提运动的原则

(1)呼吸原则。呼吸与运动相结合是普拉提运动的核心之一。普拉提采用的是横向呼吸,并强调动作与呼吸的结合,特别强调练习时用流畅有意识的呼吸以达到增强身体控制与平衡,增进核心力量的目的。

(2)专注原则。普拉提不仅是身体的运动也是一种思想运动,练习时每个动作都应该是由头脑控制的有意识的动作,每一个动作都要全神贯注体会肌肉的协调用力。

(3)控制原则。普拉提是有效伸展与施力的运动,所有动作皆来自能量区――身体的控制中枢。有控制才能避免伤害,适当的控制不仅能让肌体进行更大范围的运动,还可以使动作完成得更流畅。

(4)核心原则。普拉提的核心肌群有两种:负责固定作用的局部稳定肌群和负责产生运动的综合运动肌群。局部稳定肌群主要作用是在运动前稳定关节;综合运动肌群主要作用是提供运动并且在产生更大力量时提供整体的稳定性。

(5)精准原则。普拉提所锻炼的部位多为核心精细的内部肌群,这些部位是我们日常生活所锻炼不到和难以体会的。因此,我们要通过大脑有意识的控制,通过精确运动才能产生正确的肌肉顺序和骨骼排列,达到正确练习。

(6)流畅原则。普拉提是完整与优雅的运动,因此只有流畅的动作才能保证我们在完成普拉提的过程中很好地稳定我们的核心,达到运动效果。

二、普拉提运动对于提高核心稳定和核心力量的显著作用

1.核心肌群的概念

核心部位肌群简称“核心肌群”,核心肌群位于身体的中段,包括腹直肌、腹横肌、腹斜肌、背肌、下背肌、竖脊肌以及髋关节周围的臀肌、旋髋肌和股后肌群等。核心肌群的生理机制:腰―骨盆―髋关节周围的肌肉,这些肌群在人体运动中起着稳定重心、传导力量、发力或减力等作用。

2.核心肌群的特性

从解剖学、生理学及力学角度来看,核心肌群主要是指人体的躯干,包括脊柱和骨盆以及附着在脊柱和骨盆上的许多肌肉。生物力学专家Panjabi1992年提出了维持脊椎稳定的三大系统:被动支持系统、主动收缩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主导的动作控制系统。其中,主动收缩系统来自核心肌群,巩固脊椎的基本结构,维持自然正中的生理弯曲曲线。

3.普拉提对于提高核心稳定和核心力量的显著作用

所谓核心稳定是指在运动中控制躯干、骨盆部位肌肉的稳定姿态,为上下肢运动创造支点,并协调上下肢的发力,使力量的产生传递和控制达到最佳化。尽管核心部位的肌肉并不像四肢肌肉那样,视觉上我们可见腿踢得高,动作幅度大,但核心肌群在此过程中担负着稳定重心、环节发力、传导力量等作用,同时也是整体发力的主要环节,对上下肢体的协同工作及整合用力起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

由于核心肌群的肌肉位置深浅不一、大小不等,且工作特点较特殊,往往一般的体育锻炼很难使核心部位的肌肉得到全面均衡的训练。因此,常规性的体育锻炼对核心部位表层的运动肌训练得较多,而对深层稳定肌的训练相对薄弱。在体育锻炼中,普拉提能够在提高本体感觉的基础上,增强核心稳定及力量,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的作用。

综上所述,普拉提运动对于核心肌群的训练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不可忽视的是,作为人体的一种训练形式,普拉提训练体系基于解剖学、生物力学等运动人体科学理论基础而建立,而同时,不同的运动项目又有其自身的特点。于是,如何基于不同的运动项目特点和需要来运用普拉提进行辅助训练,则是需要进一步予以全面系统深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篇5

1 颞下颌关节(TMJ) 方面的研究

从有限元分析方法被列入口腔修复领域以来, 国外学者在尸体上建立了TMJ 的三维有限元模型, 并进行相应的应力分析, TMJ 三维影像重建技术应用于临床。国内学者利用TMJ螺旋CT、三维影像重建技术与三维有限元分析相结合方法, 率先在活体基础上建立了正常及病损的TMJ 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从而开展了下颌关节在各种情况下的生物力学行为分析和研究。

在髁突不同类型骨折后骨密度及力学性能变化、咀嚼肌酶组织化学特征变化的研究方面, 姚军等得出以下结论: ①两种髁突骨折(横、纵折) 中, 纵折引起髁突骨密度及生物力学性能下降明显; ②两种骨折类型对咀嚼肌酶组织化学变化无明显变化。此类研究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MJDS) 的病因及诊断有重要价值。

冯海兰等对下颌侧方运动轨迹的研究提出新的理论, 认为以往采用的切点运动轨迹, 尚不足以反映下颌整体侧移情况, 不能完全作为评价髁突运动状态的方法。叶少波等的K52R 型下颌运动轨迹仪的联机和软件开发, 其功能和数据处理能力达国际先进水平, 具有较强的可维护性。

2 固定修复

目前, 国内口腔修复领域里固定修复比例在迅速增加, 能集中反映目前学术水平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桩-核-冠系列修复残根、残冠是近年来采用的一种修复手段。通过对桩、核的长短、形状、直径的变化对应力分布的影响, 以及桩核冠系列修复后牙体组织抗折力的研究等, 对保存牙齿, 提高修复质量提供了依据。

2.2 对全冠边缘位置(止于龈上、平齐龈缘、止于龈下) 集中提出如下观点: ①Gardner 认为, 选择全冠边缘位置时应考虑四个因素, 即牙周状况、美观、固位及边缘应放在健康的牙体组织上。②边缘的密合性比边缘位置对牙龈健康的影响更大。③前牙冠的边缘止于龈下是许可的。④后牙冠边缘只要达到一定的质量要求, 边缘的位置在任何部位均可。以上四种观点各有优缺点, 其中以平齐龈缘为最好。因为平齐龈缘时, 既美观, 固位力也好, 对牙周组织损伤很少。

2.3 在金属烤瓷修复方面, 除对修复效果与质量的重视外, 更加注重修复美。如改良颈缘设计, 用测色仪进行科学比色、配色; 牙冠、牙列形状的三维重建为修复体的CAD/CAM 提供了数学模型。另外, 通过对带模整体铸造固定桥与脱模铸造的精度比较显示, 带模铸造术的精度优于脱模铸造术, 可免去焊接工序, 提高工作效率。

3 可摘局部义齿修复

在固定-活动联合修复体研究方面, 张富强等对远中牙合支托、近中牙合支托、套筒冠义齿三种设计对比作了分析, 指出了远中牙合支托对基牙支持组织的健康不利,长期使用可致基牙牙周组织创伤, 基托下支持组织萎缩, 义齿翘动, 以致缺牙区邻近天然牙再丧生; 近中牙合支托, 可减少游离端基托翘动, 保持基牙支持组织健康, 但仍不能充分分散牙合力。套筒冠义齿就位后与基牙密合, 形成整体, 可防翘, 且有利于缺牙区软硬组织健康。

通过可摘局部义齿对口腔微生态的影响和细菌学分析发现, 戴义齿1周后, 卡环固位臂侧的基牙菌斑中粘性放线菌、变形链球菌比例明显升高。提示配戴可摘局部义齿者, 除注意口腔卫生外, 还应采取其它菌斑控制措施。但目前尚无控制基牙菌班的新型义齿清洁剂。

隐形义齿是目前在全国相继开展的一项新技术。由新型弹性材料, 压力灌注法一次成型的、薄而透明、无金属卡环的弹性义齿, 舒适美观, 尤其适用于前牙缺失。另外, 铸钛技术及钛支架制作工艺, 在可摘局部义齿修复中具有巨大开发潜力和应用前景。

4 全口义齿修复

具有美学效果的全口义齿修复已成为目前口腔修复界的研究热点。计算机辅助全口义齿设计, 应用电脑模拟系统(CA SSO S) 探讨全口义齿修复中的侧貌重建, 以及与垂直距离相关的颜面标志的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的建立和应用, 有助于制作具有美学效果的全口义齿。

无牙颌齿槽嵴低平总义齿修复有三点值得关注:①应用中立区概念指导总义齿修复、长舌翼下颌总义齿、磁性固位覆盖下颌总义齿等都能改善固位; ②通过使用硅橡胶印模热凝重衬和Fittydent 义齿稳固剂增强固位; ③通过打破常规排牙法, 照顾下颌的功能尖与齿槽嵴的关系, 改善下颌总义齿固位。

光固化基托快速修复全口义齿具有操作简便、省时、省力、符合口腔生理解剖要求、误差少等优点, 但此方法适应症范围较少, 必须是正常颌关系, 颌弓长度、高度、宽度均正常, 齿槽嵴丰满等。

另外, 对全口义齿修复后缘封闭区适合性, 覃峰、赵云风等提出其适合性明显受腭高度的影响。制备后堤区可提高基托适合性, 后堤区刮除的深度与牙槽嵴高度有关, 牙槽嵴高者, 因其在腭中份适合性差, 可多刮除一些。

篇6

兼取意法两国之长

这座大本营全称为圣乔治公园国家足球中心,位于英格兰中部斯塔福德郡特伦特河畔,占地330英亩。负责设计的是Red Box集团,他们此前的作品包括桑德兰的光明球场和水上运动中心,这一次英足总给他们提出的要求,是以法国克莱枫丹训练基地为样本进行设计。

前任英格兰主帅卡佩罗在任时,也对圣乔治公园项目大加支持,因此英格兰媒体认为,熟悉意大利科维尔恰诺训练基地的卡佩罗也提出过一些建议,让圣乔治公园得以兼取意法两国之长。

最终落成的圣乔治公园基地不仅拥有12座世界顶级的室外训练场,还配备了一座全比赛尺寸的室内训练场,此外还配备了最顶级的水疗中心、生物力学训练馆、视频数据分析系统,以及医疗和运动科技的高尖端设施。

按照队长杰拉德的说法,这是他见过的最棒的足球训练基地。这里的医疗康复中心不仅能为球队提供常规的理疗服务,甚至可以承担紧急的外科手术。生物力学训练馆更是引进了航天领域的高精尖技术,能够为球员模拟出不同海拔的训练环境。

造价超1亿英镑

按照惯例,这座基地也由英皇室成员负责揭幕剪彩。身为英足总名誉总裁的威廉王子自然责无旁贷地携凯特王妃,在本周二正式为训练基地揭幕。身为球迷的威廉还顺道参观了各项高端设施,并且观看了三狮军团国脚们的训练。

王子在揭幕仪式的发言中,将这座基地和伦敦的奥林匹克公园相提并论:“圣乔治公园基地是一座拥有全新概念的足球训练基地,它不仅会为国家队提供世界顶级的设施,更重要的是,它还将扮演类似大学的角色,会有成百上千的教练从这里毕业,此外,这座基地还为附近的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和社交中心。参观这里的感觉和我第一次走进奥林匹克公园的感觉如出一辙。”

拥有新温布利大球场和圣乔治公园训练基地,让英足总成为了基础设施最为充裕富足的足球机构之一。基地主席希普香克斯宣称,这是英足总“着眼于未来的一笔投资”,足总的目标是使圣乔治公园基地成为“未来教练员、球员、球队行政管理人员和各级官员向往的终极圣地”。希普香克斯认定新基地将让英格兰足球长期收益:“现在这一切仅仅是个开端,我们自然希望能迅速收到回报,但这终究是一项长期投资,这座基地所带来的全部益处,将在十年后充分显现出来,我们希望越来越多持有欧足联高级教练执照的主教练能从这里走出来。”英足总希望这次硬件设施近乎于一步到位的全面升级,能拉近英格兰和意大利、西班牙、法国及德国在青训和教练培训上的差距。

篇7

一、建立正确的技术概念

举重技术从表面上来看比较简单,但实际上技术是比较复杂的,它包含运动生物力学原理和人体解剖生理学原理。所以对于初期训练的少年女子举重运动员来说,一定要了解技术的动作形式和基本概念,建立正确的技术动作。因此,教练员可以组织运动员观看技术录象,也可以让技术完成好的队员做示范,边看边讲解,使队员在头脑中能形成一个正确的抓举、挺举技术概念,使之更好地快速掌握动作技术的要领。

二、分解练习和整体练习相结合练习

把举重技术根据动作特点分解成若干个环节,进行分解训练,并要求队员认真对待每一个动作,一丝不苟。教练员认真指导,严格要求,监督,并且进行有效检查。

三、了解人体解剖学名词和专项术语

了解一些人体解剖学名词和专项术语、原则对提高技术训练也有很大帮助,特别是对新进队的运动员有很大帮助,如提肘,肘关节在什么位置要告诉运动员,让运动员直观了解肘关节位置,这样对提肘技术有一个认识。另如:举重中的近、快、稳、狠、协调原则,让运动员了解,对技术训练也有很大帮助。

四、精选辅助项目

精选一些项目辅助技术训练,如:膝上下蹲翻动作对下蹲翻技术掌握有良好的辅助作用,它对加强运动员蹬腿发力和下蹲之间的配合有很大帮助。另如:轻重量的宽提肘上拉,对蹬腿耸肩提肘发力有很大帮助。

五、讲解技术动作要突出要点

讲解技术动作要突出技术动作要点,教练员在讲解新技术动作时,应该有意识地突出技术动作要领,使运动员注意到动作的主要特点。

六、加强心理对技术训练的影响

从训练过程来看,心理的训练对运动员技术提高有很大的作用,训练中要多鼓励,特别是对新运动员要多鼓励,在现代运动训练中,都非常重视心理素质,有人认为心理要占运动员参赛成功率的百分之三十。

篇8

Abstract: Human movement science is a young branch discipline in the river of science development. It explores life's mysteries from all the levels of body movement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It covers body's movement regulation in motion condition. From the development course and characteristics the effect of advanced scientific instruments and techniques are very important. It gets more quickly development as interactive permeation and comprehensive research of modern science. The popularity of national fitnes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China's sports level make human movement science continuously innovation in new area, which producing many scientific research with high level.

关键词: 运动人体科学;研究特征;进展

Key words: human movement science;research characteristics;progress

中图分类号:G804.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8-0267-02

1 运动人体科学概述

1.1 运动人体科学概念 运动人体科学是研究体育运动与人的机体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学科群。包括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保健康复及运动医学等学科。它是经过有关专家酝酿,讨论后于1997年在原学科专业目录基础上概括拓宽而形成的专业。

1.2 运动人体科学的研究对象 运动人体科学以人体为研究对象,研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机能活动的变化特点、规律和与外界环境的关系,有助于增进健康、提高人体机能能力的一门科学。人体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整体,从宏观看是由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组成;从微观看细胞又是由细胞器、生物大分子、分子、原子等组成。因此,我们研究运动人体科学时,要运用整体的、系统的、时空的观点去理解人体运动,这样才能更好地揭示其实质与规律。[1]

1.3 运动人体科学的作用 运动人体科学知识和技能在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运动人体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为促进人体健康、增强体质、防治疾病及运动康复等提供必要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及实践技能,也可对运动员选材、动作技术分析、机能评定与训练监控、延缓运动性疲劳及促进恢复、合理营养等提供必需的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2 运动人体科学的研究特征

2.1 以系统整体观点综合宏观与微观研究 运动人体科学的研究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回顾运动人体科学的早期研究,受当时科学水平的限制,集中在耐力运动的生理机制、运动与环境生理反应、运动与营养、衰老和高海拔气候的应激性等宏观研究。随着近代医学理论、生物技术和仪器设备的发展,运动人体科学的研究进入了微观研究时代。肌肉活检、电镜观察、微电极生理和超微量分析等技术的诞生,逐步把现代运动人体科学研究的视野带进以分子为基础的微观世界。

20世纪分子生物学的建立,开辟了现代运动人体科学从本质上认识运动机体规律的全新局面。21世纪运动人体科学研究中若干重大学术前沿问题的研究,如功能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信号转导、受体、细胞凋亡、离子通道等基础研究和基因选材、基因治疗、低氧训练、营养调控、疲劳消除等应用性研究也不断深入到细胞、亚细胞与分子水平的宏观与微观结合研究。

2.2 从多层次、全方位开展跨学科研究 运动人体科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随着基础研究在科学前沿全方位拓展,以及在微观和宏观层面的深入发展,许多运动人体科学研究课题的范围、规模和复杂性远远超出本学科的能力,必须依赖于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从其他学科汲取营养才能在前沿领域酝酿新的突破。

运动人体科学借助体育学、生物学、医学、计算机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等生命科学和非生命科学之间的有机交叉,促进整个运动人体科学领域从分子水平到整体水平的全方位跨学科研究,活体内分子识别的实时、动态分析,在运动状态下研究生物大分子间相互作用定量、动态规律等。运动人体科学与其他学科之间进行高度的交叉、协作、融合与协同将推动运动人体科学自身的发展。

2.3 依托基础性研究突出应用特点 早期运动人体科学研究领域主要以运动代谢与心肺功能等应用研究为主。顺应现代分子微观水平科技发展,运动人体科学在分子、细胞和生物体等多个层次上全面揭示生命现象的本质。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探讨运动对机体功能活动影响的基本问题,注重从整体水平研究运动对人体生理功能活动影响的基本问题,注重从整体水平研究运动人体生理功能影响及其调控机制,例如信号传导途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理论、细胞凋亡等基础研究的理论成果对运动实践中的应用研究具有指导和启发作用。

2.4 研究基础与应用研究交融并举 当今,运动人体科学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交融并举的互动关系十分密切。运动人体科学在高住低训、中药结合运动免疫、抗疲劳研究中有关中医药的作用及机理、运动训练的效果监控等基础研究进行的如火如荼。另外,在传统中医药对运动员的体液免疫功能调理、针刺镇痛与运动疲劳损伤机制、激光运动医学研究、运动技术的生物力学诊断、体育锻炼健身防病治病机理的研究等领域,也逐步形成了若干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的研究领域,通过基础和应用研究的融合贯通充分发挥基础研究的应用价值。

2.5 研究手段借助先进仪器设备和技术 运动人体科学研究水平的突飞猛进得益于20世纪后期先进实验技术和仪器设备的普及应用。20世纪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发展中多个重大的里程碑,如DNA双螺旋结构、DNA的重组和转化、聚合酶链反应技术的突破以及纳米科技、生物芯片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也奠定了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技术的基础。

篇9

关键词 小切口 解剖钢板 内固定 股骨转子区骨折 传统DHS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20.152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股骨转子区骨折病人60例,男42例,女18例;平均年龄57.5(21~76)岁。左26例,右34例。致伤原因:交通伤33例, 摔伤24例,重物砸伤3例。骨折根据改良EvanS分型:Ⅱ型14 例,Ⅲ型22例,Ⅳ型13例,Ⅴ型11例。DHS内固定治疗组28 例,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组32 例,两组主要临床资料差异无显著意义,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研究组(小切口解剖钢板治疗组)采用硬膜外麻醉,患者仰卧位,对骨折位置差者予C臂X线机监视下整复,以达到或接近解剖复位。将伤肢呈外展20°~30°,屈髋大10°~15°,稍内旋位,保持一定的牵引力固定于牵引支具上,以维持骨折复位状态。于股骨大转子顶点向下作大腿外侧切口,长约5cm,钝性分离,切开阔筋膜及股外侧肌,暴露大粗隆及其下方的股骨上段外侧骨面,显露股骨近段,潜行置入合适长度的解剖型钢板,近端暂以克氏针固定,另于钢板远端作切口,透视证实位置合适后逐枚拧入螺钉,钢板上端3孔以拉力螺钉固定于股骨颈头部,有2枚钉在股骨距上方,以皮质骨螺钉固定骨折远端。对合并同侧股骨上段骨折采用超长型解剖钢板固定。对照组(传统DHS内固定治疗组)采用传统手术切口,牵拉骨折复位后,用配套导向器引入导引针,使之在股骨头、颈横截面上位于中央。扩孔、攻丝,选择适当长度螺纹杆植入,上端距股骨头软骨下1cm左右。套置钢板,旋入加压螺丝钉,逐个钻孔、攻丝,置入螺丝钉,小转子骨折及内后骨皮质用钢丝捆扎。

术前术后处理:入院后均行牵引治疗,如身体一般情况良好,2~5天手术治疗;如合并其他内科疾患及其他损伤,作相应治疗,病情改善后再行手术治疗。两组均术后均给予抗生素、肢体血氧饱和度监测,术后1周患肢行CPM 机锻炼,根据骨折类型、骨折复位情况,4周左右开始拄拐杖下床不完全负重运动,逐渐过渡至完全负重,12周弃拐行走。

骨折复位评价:术中及术后行X线摄片了解骨折复位情况,移位

骨折愈合评价:术后随访,通过X 线摄片显示转子区骨折线消失或骨折线模糊,内侧皮质有连续骨痂生长作为骨折愈合标准。

髋关节功能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即疼痛44分,功能47分,畸型4分,关节活动5分,总分100分。优:90~100分;良:80~89分;中:70~79分;差:

统计学处理:计量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等级分组资料采用X2检验。

结 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组手术时间少于DHS内固定治疗(t=5.67,P

两组骨折复位率、骨折愈合时间比较:两组骨折骨折复位率无明显差异(u=1.37,P>0.05),但解剖钢板内固定组解剖复位率高于DHS内固定组(X2=5.19,P0.05)。

术后髋关节功能、术后并发症比较:髋关节功能优良率研究组90.6%,对照组89.3%,两组无明显差异(u=1.37,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也无明显差异(X2=0.39,P>0.05)。

讨 论

股骨转子区骨折受伤机制及其生物力学关系:该型骨折一般由间接外力或间接外力及直接外力同时作用引起,当转子部受到内翻及向前成角的复合应力时,往往以小转子为支点,嵌压形成小转子蝶形骨折;如外力不继续作用,内侧皮质粉碎,常合并小转子在内的后内侧大骨块,股骨距破坏,小转子因髂腰肌牵拉移位,使骨折复位并维持稳定较困难。正常生理情况下,重力通过股骨内侧骨皮质向下传递,支持负载主要内侧皮质完成;股骨转子区骨折内侧皮质缺损范围越大,骨折的稳定性破坏越大;不论采用何种内固定方法,必须把稳定小转子骨块,重建内侧结构放在首位,良好的复位并维持股骨转子区骨折的稳定性是治疗该型骨折的关键,单靠内固定来维持该型骨折骨的稳定是不现实的。因此,应当树立“骨质保护内固定”概念,在手术应用过程中力求解剖复位,重建骨折内侧支撑结构,提高骨折的稳定性,大大降低了作用于内固定器上的内翻应力,从而降低了髋内翻机率发生,为髋关节功能的良好恢复提供了必要保证。本文60 例中,经回顾分析,复位情况越理想,髋关节功能评分越高。

DHS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区骨折的现状及相关缺憾。DHS有静力和动力加压作用,符合股骨上段生物学特点,疗效稳定,目前在我国各地广泛使用,于是,各种相关缺憾显露出来,特别在治疗不稳定型骨折中,其主要表现在:①DHS操作过程较繁琐,在螺纹杆植入过程中,扩孔时容易使已经复位后的骨折错位,并影响股骨头的血运;植入钉板后,解剖复位率降低,术中为追求解剖复位稳定,使手术时间延长,出血量增多;固定内侧小转子时常需用钢丝环扎,因骨折面加压作用小,使骨折稳定性大大降低,甚至造成术后内侧骨质缺损。②内固定器位于负重线外侧,由于内侧皮质骨的缺损所致内翻应力加于内固定器上,可导致螺钉切割股骨头,钉板交界处折断或钢板螺钉滑出。③严重粉碎性骨折及骨质疏松患者,如压缩过度,使股骨颈变短,钉头穿出股骨头或内固定失效。④在逆斜形转子区骨折或合并转子下骨折时,常见骨折端分离,容易使内固定失败而骨不连。⑤骨折线位于DHS进钉点处时则不适用于DHS固定。此外还有因远侧骨干向内移位,导致肢体缩短,骨内翻及旋转畸形,影响日后髋关节功能。

篇10

摘 要 本文通过讲述体操单杠支撑后回环教学的动作要领、教学方法及其运用,阐述在体育院校体操课程教学过程中如何选择教学方法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方法,并让学生能很快理解、掌握体操单杠支撑后回环动作。

关键词 体操 单杠 支撑后回环 教学方法

一、体操单杠支撑后回环的动作要领

支撑后回环是从支撑开始,两腿先前摆,接着后摆,肩稍前移,两臂伸直撑杠,身体后摆高于肩的水平。当身体下落腹部接近杠时,梗头上体积极后倒,两腿前摆稍屈髓,两臂压杠,腹部靠杠回环。当回环肩部过杠下垂直部位后,两腿制动,同时迅速抬上体、抬头、挺胸、伸髓翻成支撑。

二、体操单杠支撑后回环的教学方法

体操单杠的教学方法有很多,包括直观法、语言法、完整与分解法、同步练习法、重复练习法和体操中独有的保护与帮助法。

三、体操单杠支撑后回环的教学过程及使用的教学方法

(一)初步建立动作概念阶段使用的方法及运用

在学习支撑后回环的动作的初步阶段,应先给给学生建立初步的动作概念,让学生了解支撑后回环的结构、性质与技术要领,首先用到的教学方法有直观法、语言法和分解法。支撑后回环的动作对于普通学生较为复杂,而且按照体操教学课程的结构安排,支撑后回环一定是基于学习过简单的单杠动作,如支撑后摆等练习,有一定的单杠基础和杠性才进行支撑后回环的学习。在学习支撑后回环之前,需要进行支撑后回环的辅助练习。支撑后回环的辅助练习有以下几种:①支撑后摆练习②撑杠后倒练习③体操棍后倒练习④坐立后倒练习⑤挂杠翻身起练习。

除了以上的教学方法,还有保护与帮助法,在此阶段保护与帮助法尤为重要,在学生建立初步概念时,往往对动作没有很清楚的概念,心理上也会有惧怕,没有足够的信心,而保护与帮助法可以解决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以上这几点。

(二)改进提高动作质量阶段使用的方法及运用

支撑后回环是两个动作连接起来的组合动作,我们可以用分解法把它拆开来练习,便于学生掌握每一部分的关键技术和动作要领,但分解法不便于完整动作的完成,所以必须还要用到完整法,把支撑后回环完整练习起来,让动作连接处变得流畅,所以完整法和分解法可以交替使用,利于学生掌握动作细节完整的练习动作。重复练习法是重复练习质量较好的动作的教学方法。

(三)巩固提高动作技能阶段使用的方法及运用

这一阶段所用到的教学方法有同步练习法。同步练习法的使用有以下手段,提高器械高度,锻炼学生完成动作的信心和毅力;调整器械角度,在斜面上从下往上做动作;变平面为高低台阶,从下往上做动作;增设限制物、标志物,提高完成的规格;竞赛法就是采用比赛、测验、考试等方法,让学生分出动作好坏,并知该如何提高。

(四)体操单杠支撑后回环保护与帮助

单杠在体操教学中是运用保护与帮助法较多的一个项目。而单杠中支撑后回环动作是一个惯性动作,只要把握好时机,保护与帮助是很简单的。

支撑后回环保护与帮助:保护者站在练习者的杠前侧方,一手从杠下抓住练习者的手腕,一手在练习者落杠回环时拨其臀部或大腿,助其贴杠和回环,当练习者回环至杠前水平时迅速换成一手托其大腿,一手扶其肩,助其制动和支撑。

四、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在体操教学中对于一般的学生教学体操课程,我们所使用的方法较为普及,教师也容易理解并教学。但对于有体操基础的人群和学生在教学方法上也要做适当的调整和改善;在体操教学过程中,不一定以上的每个阶段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对每一个学生适合,也要因人而异;在改进提高动作质量阶段运用完整与分解练习法时,教师一定要注意学生在完整练习时,是否有错误动作,一旦发现,应立即停止完整练习,纠正动作,注意完整与分解的交替练习。

参考文献:

[1] 钱竞光,孟昭莉,唐潇.体操单杠运动中的生物力学原理探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6):2-5.

[2] 张斌.运动生物力学在单杠支撑后回环教学中的运用[J].阴山学刊.2000(4):23.

[3] 童昭岗.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主干课系列教材体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6-27.

[4] 宋佩双.保护与帮助在体操教学训中的运用[J].滨州师专学报.2000.16(2):65-66.

[5] 谭书妍.浅谈体操教学的教法[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2000.21(1):74-75.

[6] 万建红.浅谈高校开展体操教学的重要意义[J].体育教育.2014(1):75.

[7] 赵晓忠.浅谈讲解与示范在体操教学中的运用[J].昆明大学学报.2000(2):89-90.

[8] 陈跃兰.分解练习法“分解”单杠教学[J].实践与反思.2012(4):51.

[9] 杜金玲,郭云清.试论单杠支撑后回环的教学[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999(2):73-74.

[10] 王聪.我国高校艺术体操教学方法及其运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47(1):79-81.

[11] 岳彪.同步练习法"在中学体操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教学实践与管理.2010(33):282.

[12] 于立宝.单臂扶托法在单杠教学中的运用[J].高师理科学刊.2010.30(5):114-116.

[13] 施峻峰.单杠支撑后回环教材与教法研究[J].实践与游戏.2011(4):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