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范文
时间:2023-11-13 17:49: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研究背景
信息化社会向教师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教师队伍建设是发展教育信息化的基本保障。如何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适应教育信息化的飞速发展,是每个教师都亟须认真思考的问题。随着微课在教育领域的出现,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这个新兴的教学方式。微课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高有所益处。因为,微课设计开发的过程本身就是信息化的教学设计过程。微课的学习制作让教师熟练地掌握现代信息设备的操作,其课堂应用也能提高教师的信息化能力,提高自身专业发展。
二、相关概念界定
1.信息化教学能力。信息化教学能力指以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的一系列技能。
2.微课。微课指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技能等单一教学任务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具有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和教学时间短的特点。它是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它的形式是自主学习,目的是最佳效果,设计是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形式是流媒体,内容是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时间是简短的,本质是完整的教学活动。
三、高等职业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理念是:(1)坚持高职教育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学院“提升内涵,努力提高人才培养工作的水平和质量,为把我院建成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奋斗目标。(2)商务英语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熟悉国际商务的基本理论,熟练掌握国际商务的基本流程和操作程序,适应国际商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应用型专门人才。(3)不断完善专业人才培B体系,建立“以英语为主线,以商贸为环境,以能力为中心”的商务人才培养模式。
四、国际商务礼仪课程特色
国际商务礼仪课程主要是讲授国际商务活动中涉及的礼仪活动的方方面面。课程的特色是实践性很强,应用性很强。礼仪的学习关键要在日常的点点滴滴中体现出来。
五、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微课开发的一般流程
1.高职商英专业微课的选题。高职商英专业的课程分为语言课程与商务课程,相应的课程中又分为基础课程与实践课程。哪些语言点适合做微课,这是教师需要弄清的第一步。与重难点相比,简单基础的语言点更适合用微课呈现。
2.高职商英专业微课的类型。高职商英教师在制作微课时,要注重微课形式的多样性。单纯教师讲座录像式、PPT白板模式、学生参与式都可以运用,但要注意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设计。
3.高职商英课程微课的教学设计。微课虽然仅有四五分钟的时间,但是教学设计的编写是必不可少的。商英课程教学设计的第一步是明确课程的对象、课程内容要达到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方法。第二步开始进入真正的教学设计阶段。设计微课片头,编写微课脚本。
4.高职商英微课的课件制作。微课课件与教学用的ppt是有区别的。微课用的课件是知识呈现的主要要素,是学习者视觉通道的途径,是吸引学习者的主要要素之一。
5.高职商英微课的实施与应用。课堂讲授开始真正进入微课实施阶段,教师要在课堂当面讲授与微课教学中来回转换,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获得教学效果。
6.高职商英微课的反馈与评价。课程结束后,教师应对本节课微课使用的情况、特点与学生参与度等方面进行记录,以便更好地在以后的教学中使用微课。
六、教学反思――优点与创新点
教师在课前给学生提供相关知识网站,让学生自己主动学习,翻转课堂,变学生为课堂主导者;课堂导入成功:教师运用先进的自制flas,生动地引入章节内容,检验学生课前学习成果,补充基础知识;课程制作了专门的学习网站,学生在课后可以自主学习;ppt制作精美,寓教于乐,学生比较喜爱;整个课堂以学生实践为主,采取小组合作学习讨论等形式;整个课堂教师全英文授课,语言做到基本流畅准确,学生也用英语去讨论,去实践,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提高。这是微课带来的优点与创新点。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导入式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273-02
高中生物的导入式教学,主要表现为生物教师对高中生的启发与引导,学生们在教师的课堂讲解或课堂活动的互动中,逐步加强对新课程学习和探究的欲望。一般情况下,高中生物的导入式教学,与单一的文科或偏文学科的导入教学不同,往往会呈现文科和理科合二为一的教学表现形式。学生们在教师的导入教学中,一方面既被调动了学习新课的好奇心,另一方面也能够进一步感受生物学科学习的乐趣。所以,生物学科的导入式教学,需要生物教师和高中生双方的共同配合和互动,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发现课堂教学的问题,进而完善教学的内容以及教学的形式。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实际中遇到的案例,笔者认为,针对高中生的生物学科的导入式教学,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实施。
1.视频导入教学
高中生对生物学科知识的初步积累,主要是从初中生物课堂上获得的,而初中阶段的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掌握还只是停留在比较简单的表层,属于知识的认知阶段,只需了解即可。但是对高中生的生物学科知识的教学,生物教师就需要根据教学大纲制定出相对完整的教学目标,指导学生们在高中阶段学习到较为丰富的学科知识。在新媒体教学技术的支持下,为了一开始就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学习的兴趣,生物教师可以采用视频导入教学的形式,鼓励学生们从多样多彩的视频中学习生物常识,并带着问题进行深入学习。
首先,对高中生进行视频导入教学,生物教师往往需要在课前做好视频的搜集和整理,尽量以最短的视频播放时间为学生们提供直接而有效的视频导入效果。这是视频导入教学的关键阶段,需要生物教师专业的生物知识和课堂教学的经验。生物教师只有做好对视频的搜集或制作,才能为学生们提供专业的教学导入资料,进而为课堂导入做好材料准备。例如,生物教师在教授细胞类章节内容时,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网络资源合理编排或选择导入教学的视频,这类视频的选择和编排既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考验,同时也能够进一步锻炼和提高。高中生物教师合理的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继而为更高水平的课堂教学提供实践机会和基础。
其次,高中生物教师在完成对相关教学导入视频的选择和导入之后,往往还需要注重此类视频导入教学的形式和方法,尽量避免视频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或者针对视频导入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做好准备,同时对课堂教学中可能发生的意外状况预备处理方案。例如,生物教师在进行视频导入时,不仅要要求学生从视频中发现相关的生物现象或问题,还应该注重在导入中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鼓励学生们透过视频发现视频背后的本质现象。另外,生物教师还应该关注部分学生由于视频导入的教学,过分关注视频的形式,而造成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忽视,这是生物教师应该及时予以及时指正的。
2.课堂实验导入教学
对生物学科的导入教学,除了借助现代教学媒介进行的视频导入方式之外,生物教师还应该从生物学科的特点出发,进行相关课堂实验导入的教学。学生们透过生物教师的这种实验导入教学,一方面会直接感受到生物学科的实验性,另一方面也会表现出对课堂生物实验观察的强烈好奇心。具体来说,生物教师的课堂导入教学可以分成两个部分。
首先,高中生物课堂的实验导入教学,需要生物教师在课前做好相关章节内容的配对选择。考虑到生物学科实验内容的难易度与实验失效的可能性,生物教师往往需要根据教材内容进行实验导入的选择。一般情况下,生物教师所选择的生物实验导入的内容,会倾向于耗时少、实验成功率高、实验要求低等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学生对生物实验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例如,生物教师在进行细胞观察、DNA的粗提取与鉴定、植物芳香油的提取等此类章节内容的教学时,就可以选择不同程度的实验进行导入教学。
其次,高中生物教师在实验导入的教学中,应该注意方式和方法,尽量鼓励学生以教学活动的主体形象,参与到课堂的实验中。高中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和学习了简单的生物知识和实验常识,因此,生物教师在进行课堂实验导入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以及嗅觉观察和体验整个实验导入的过程。这既是对学生生物实验能力的初步锻炼,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生物实验的兴趣,从而将兴趣与能力巧妙地安排在课堂导入教学中。
3.实地考察导入教学
上述两项生物学科的课堂导入教学,主要发生在课堂上。除此以外,生物教师的导入教学,还可以要求学生们在课堂以外以实地考察的形式,直接体验自然界中的各类生物变化和活动现象。学生们一方面可以从实地考察中发现和收获课堂教学中不能活很少得知的生物常识,另一方面也能够间接表现生物导入资料的真实性。
首先,实地考察的导入教学,是传统生物教学和现代生物教学中效率最直接的教学形式,它不仅表现在课堂教学的内容中,同时也可以从教学导入的形式激发和锻炼学生的实地观察能力和及时反应能力。所以,生物教师的实地导入教学,可以从教师实地考察导入和学生实地考察导入两个层面实现。教师实地考察导入能够保证生物导入内容的专业性和正确率,是通过教师经验的课堂传授进行的导入教学。
篇3
关键词:生物教学;实验;教学方式
生物学理论知识是经过生物学家反复进行的生物实验而得到的理论知识,是实验数据的总结。我们可以认为实验是生物学存在的而基础。新课改高中生物学教学提出更高的课程要求,强调学生知识形成、发展、创新等演变。新课改要求突出生物学科是实验科学手段,通过大量不间断的实验,验证生物学理论知识的正确性,扩大生物学探索范围,不断发现全新的生物学现象,扩充生物学科知识面。从而不断完善生物学体系。通过对世界的不断探索,增加人们的生物学知识,增加人们对地球的了解。高中生物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生物实验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养成科学探究的精神,为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摒弃传统教学理念,建立全新的教学模式。保证生物学知识传授同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情感、科学态度、探究能力等素养的不断提高。学生在高中生物课堂中,既可以学习更多的知识,还能将其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学会信息加工方式,进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教师明确自身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发挥教学“导”的艺术,促进高中生物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提高。
1.以旧拓新,承前启后
进行生物教学活动之前,教师需要树立生物知识系统理念,深入分析了解生物知识体系,梳理出概念框架,发现不同生物实验知识、章节理论知识之间的联系,找出将其统一起来的核心概念。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教师传授给学生的生物知识应该呈现连贯性、统一性,引导学生将所学到的生物知识、其他学科知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扩大生物教学的综合效应。
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引入“导”的教学艺术,实现以旧拓新,承前启后的教学效果。注重教学各影响因素的密切配合。生物学课堂是学生获得生物学知识最为直观的场所,所以教师也借此机会,深入分析教材内容,发现各章节内容之间的联系。课堂伊始引出上一章节内容,与学生共同进行知识点复习,然后引出本章节内容。通过“承前启后”将两节生物课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强化学生的生物知识,又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迅速投入当堂教学活动中。运用此种教学方法,需要教师明确教学目标与任务,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促进生物教学课堂的统一。增加课堂教学的连贯性,促进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更多的生物学知识。在课堂结束的时候,及时进行课堂小结,引导学生进行课后思考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2.引用实例,贴近生活
对于任何学习阶段的学生来说,兴趣都是推动学生主动探索知识海洋,主动学习的重要动力。当学生具有求知欲时,会愿意主动进行知识探索,运用课堂所学知识进行实际问题解决。在传统课堂学习环境中,学生多把课堂知识当做获得好成绩的工具,不能充分认识每一个门学科知识真正的价值。生物学科的基础是生物实验,其来源于生活。我们可以认为它是生活经验的总结。所以教师需要增强生物课堂内容的实用性,将学生实际生活中的内容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实现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学生能够运用课堂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更激发自身的生物学学习兴趣,激发其主动性,形成良性循环。实现了理论知识从课本、课堂迁移到实际生活中。例如在讲解酶的时候,引入流行美剧《生活大爆炸》中的人物――莱纳德,他不能吃任何含有乳糖的食物,否则就会造成消化系统紊乱。原因就是莱纳德有不耐乳糖症,其体内缺乏分解乳糖的酶。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与实际生活想贴切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迁移到实际生活中,灵活掌握、运用课本知识。改变传统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挑战空间,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促进生物教学课堂效率提高。
3.实验导入,印象深刻
生物学科具有浓厚实验元素,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生物实验操作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其实践能力。生物实验多具有趣味性,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与兴趣。实验是验证理论知识的基础手段。例如进行《光合作用》章节教学时,以“没有阳光,绿色植物是否还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为出发点,设计所有学生都可以参与到的实验。要求学生前一天用黑色纸片或者其他不透光材料遮住植物的某一片叶子,第二天摘下此叶,同时摘下一片没有被遮住的叶子作为对比,带到实验课堂中进行实验,把不同叶片放到不同酒精加热装置中,最后将叶片用清水漂洗,滴入碘液进行实验现象观察。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发现,光遮光的叶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无法产生有机物。增强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掌握,明白生物学知识应用范围是非常广泛的。
结语
以旧拓新,在传统教学模式基础融入新的“导”理念,通过关键因素将所有的生物教学课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构成一个整体。在教学活动中引入生活实例,拉近学生与教学课堂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实现理论知识向实际生活的迁移。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通过实验导入,明确实验在生物教学中基础作用,引发学生进行讨论,加深生物知识影响。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为教师开拓了良好的教育方式交流平台,可以及时了解当代教育方式的变化与创新。促进现代化教育理论的不断丰富与展。所有的发展也促使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模式发展,为教学模式探究活动提供了理论基础,提供了教学案例。教师要充分把握这个机会,进行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改革活动,创新生物教学艺术,促进课堂教学方式多元化发展。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受到有限课堂时间显示与高考升学的压力,教师可能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教学模式探索。教师作为教活动的主导者,需要发扬自身的正能量,促进生物课堂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黄建华 活动单导学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和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
篇4
一、问题提出
1.关于生物学核心概念
生物学核心概念是生物学最核心的概念性知识,包括了重要概念、原理、理论等的基本理解和解释,它们相互组合构成了学科基本结构的骨架。对生物科学核心概念的理解是生物科学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学生物学教学的基础和核心。核心概念的教学实践过程是生物课堂文化建构的基础和重点,同时生物课堂文化的构建会极大的促进学生形成核心概念。如何有效的进行核心概念教学建构生物课堂文化,是非常值得探讨和深入思考的。
2011版新课标中强调重要概念的学习,注重学生重要概念的形成过程,《标准》认为“围绕着生物学重要概念来组织开展教学活动,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益,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迁移应用”。实验教学在生物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促使学生更深刻地掌握生命活动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因此实验教学是学生掌握知识与能力发展的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实验教学更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对概念的形成过程的认识,从而实现教学的有效性构建生物课堂文化。
2.关于课堂文化
生物课堂文化可以通俗理解为生物学科课堂教与学的习惯或特色,是形成学生生物学科素养的学科规范、 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与课堂行为等,课堂文化构建就是通过智慧型教师的教育智慧,创建、激发富有生命的、有效的课堂,从而形成一种对生命的理解、关怀与尊重;开放、自由、和谐、智慧的,是通过课堂学习有效性实现的。本文包含以下四个观点:
第一:课堂学习的有效性强调课堂学习的任务驱动,使学生在课堂一开始就把主要任务交给学生,激发学的潜能和责任感;
第二:课堂学习的有效性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所以优化课堂学习过程的切入点是交给学生自学的方法,“教”是为了“不教”;
第三:生物课堂文化的构建强调课堂学习一开始不要急于学习具体的知识,而是引导学生寻找某一类知识的规律和解决这一类问题的切入点;
第四:生物课堂文化构建的核心是把课堂学习过程看成一个系统,生物学科概念、常识性知识、规律性原理等系统性差,采用的是整体――部分――整体的课堂思维活动形式,进行课堂结构化加工,整合课堂学习思维过程。
二、课堂文化构成的三要素
课堂文化是课堂活动中师生共同形成的价值取向和行为特征,更多的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学习包括“唤醒、内化、应用”三个阶段,富有活力的课堂文化行为特征(见下图):任何一个学科的课堂没有结构化特征,很难形成课堂的功能和课堂文化,课堂文化的构建源于课堂学习活动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交往的有效性、学科知识处理的有效性 、课堂学习的唤醒、内化和应用等多个方面。
隐藏在生物课堂文化背后的是生物学本身的学科内容魅力,即生物学文化,它是世界历代生物学家在认识、创建生物学理论过程中,发现、创造生物学研究方法、概念、定律、价值标准、科学精神等的总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传授生物学知识、概念与规律及其应用,更应该做生物学科文化的传播者,课堂教学中要创造一种充满“活力”的文化环境,要在课堂上让学生充满好奇心,是对话与交流、自主与合作、表现与质疑的课堂、争鸣与碰撞、生成与思辨、激励与评价的课堂。课堂学习需要在科学性、简约性、逻辑性、创新性中注入情感,才能发展学生学科能力。
三、课堂学习的结构化促进概念的构建
概念通俗理解就是基于本学科系统知识的一个“约定”,是课堂师生交流的工具性语言, 为加强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概念的学习,不断尝试四步教学结构模式,即:
环节一:检测导入与整体感知
实施课堂检测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之一,课堂检测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出现的位置主要包括: 导入检测、重难点检测、课尾学习评价性检测, 最为有效的是导入检测,检测让学生一上课就进入高效学习状态,课前时间一般在5分钟之内完成,检测不是孤立于新授课内容之外的,往往是对于前概念知识的梳理与铺垫,通过展示课堂学习知识树框架的形式自然进入新课学习。
环节二:要点精析与合作学习
教师在课堂上的任务应从教知识为重点转化为教方法为重点,从而生成学生的学科能力。
环节三:探寻规律与练习回归
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效果可分为四个层级,分解下来就是:听懂―记住―学会―活用。课堂的核心环节就是学会。
环节四: 拓展提升与整体思考
新课程改革理念指导下的课堂从知识本位转向能力本位,知识和方法可以传授,能力是无法传授的,“课堂”是学生完成学习的“学习场”,学生的学科素养、学科能力的养成是学生运用学科知识和学科方法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中产生的。课堂的结构化教学模式上始终以课堂知识体系和回归上位知识体系为指导,所以在课堂结尾三分钟必须留给学生思考本节课所学到了什么,把一节课的结构化知识再现给学生,运用学生小组合作画概念理解图作为小结,可使一节课的知识与学段或学科知识构成体系,帮助学生理顺各个学习单元(一节课)的关系,这种整体思考方法可达到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总之,生物课堂文化的构建策略不禁同一模式,但以概念学习的有效性为切入点,能逐步帮助学生形成结构化的课堂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保存生物课堂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胡玉华.对生物学核心概念及其内涵的研究[J]. 生物学通报,2011(10):33-36。
篇5
一、中学生物教师应具备的知识结构
1.学科知识
学科知识也称为本体性知识,要求教师既要深刻理解所教学科的知识,知晓知识的由来、组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以及在现实情境中的应用,还要具备向学生传授学科知识的专门知识,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困难,注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的学科知识结构是影响乃至制约教师创造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所内化的知识的性质、数量、类型和程度不同,其创造力的强度和方向也就不同。学科知识包括核心知识、紧密知识和知识,它们的关系如图1所示。
(1)核心知识,是指中学生物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实验理论知识、基本实验技能,即掌握实验原理,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数据的处理及误差分析,实验的设计和改进等,以及教材的结构安排等内容。核心知识反映的是教师教学工作的基本内容。
(2)紧密知识,是指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较高层次的生物理论、生物学科的体系框架、生物学科的发展史、正确的生物方法论知识、探究生物学科知识的标准与思考方式、对生物学科及其发展的基本认识和价值判断等内容。这部分内容不仅有助于教师讲清“是什么”,更有助于教师讲清“为什么”,使教学做到深入浅出、得心应手。紧密知识反映了教师学科知识的纵深度。
(3)知识,是指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生物学科最新成就等内容。知识可帮助教师灵活多样地处理教材,缩小教学内容与新知识、应用之间的差距,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反映了教师学科知识的宽度。
2.条件性知识
条件性知识即教育教学中所运用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知识,包括学生发展、课堂互动、个体差异、教学评价、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计划与目标等。掌握条件性知识有助于教师认识教育活动的规律,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对教育进行灵活而有效的调控,也有助于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效地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知识增长各方面指导他们全面发展,从而顺利地实现教育目标。
3.实践性知识
即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所具有的课堂情境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这类知识大多数来自于实践,是教师经验的积累。具有丰富的实践性知识可以使生物教师在课时计划、课堂规则的制定与执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材呈现、课堂练习、作业的检查以及课后评价等方面游刃有余。专家型的生物教师能够根据过去的教学经验有效地勾勒出对待优等生和后进生的方案,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二、构建中学生物教师合理知识结构的策略
1.善于学习
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是生物教师使自己的教学有“源头活水”的最佳途径。只有坚持不懈地学习,才能更新教育理念,掌握充足的知识和方法,站在学科的最前沿;才能为自己的教学开辟新的思路;才能用新思想、新方法来指导自己的教学,从而使自己的教学达到较高的艺术境界。
(1)向书本学习。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读书学习是建立合理知识结构的一条极好的途径,有了丰富的知识做后盾,我们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游刃有余。如:可以阅读专业生物书籍《植物学》《普通动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等,也可以订阅生物专业期刊《生物学教学》《中学生物教学》《生物学通报》等,从中汲取丰富的专业素养。
(2)借助网络学习网络的开放性、兼容性、平等性,使得虚拟世界的学习具有丰富的互动性。借助网络,领略最前沿的知识;借助网络,捕获最丰富的信息;借助网络,实现最广泛的交流;借助网络,展示最个性的风采等。可以从网络信息中提取最有利于自己教学、最有利于师生发展的信息,并把这些最新的理念应用到教育教学中来。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学生物教师知识结构水准的提高也有赖于与同行交流、共同探讨和相互学习,以达到对教学中的问题和教学方式的相互理解、形成专业共识,从而起到相互借鉴的作用。
(4)向学生学习任何人的知识都不可能完美无缺的,知识再渊博、经验再丰富的教师也有被学生难倒的时候,学生的思维有时比教师更敏捷,认知和理解的角度更新颖。教师要尊重和利用学生的长处,向自己的学生学习,经常与学生一起探讨问题,教学相长,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2.积极研究
教学研究是对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或遇到的问题,运用教学理念加以总结、提升,寻找对应策略,用来指导教学实践活动的过程。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以教学带动研究,以研究促进教学。“教然后知不足,研然后知所用。”善于把教育理论运用到生物教学实践中去,积极主动地去内化,把外部的知识纳入个体的知识体系中,把教学科研和教学改革结合起来,通过实践来检验和发展理论,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在教学情境中,感知到问题所在,在研究中去改革教学方式,在改革中去实施研究,使传统的教学观念、习惯在教师的实践、尝试、体验、感悟中得到改变。通过实践、研究、再实践的过程使知识结构不断地得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3.主动反思
反思就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需要实践性知识的支持,而这类知识的获取和升华,只能依靠教师对教学实践的反思。通过反思,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教学前反思,可加强教学的前瞻性;教学中反思,可提高教学的监控性;教学后反思,可落实教学的批判性。教师不仅要对观念、兴趣、动机、情绪等心理因素进行反思,而且要对教学材料、教学媒体等教学技术进行思考、质疑,更重要的是要从课堂教学目标、内容、组织、方法、教学策略、师生互动等方面评价自己教学的有效性。如,许多教师通过书写“教学案例”“教后感”等方法来反思自身教学,积累实践性知识。
篇6
【关键词】初中生物 初中学生 生物学习 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7.141
由于初中阶段我们刚刚接触到生物学科学习,因此,正是我们学习生物知识点的大好时机,同时也是我们积极掌握有效的生物学习方法的大好时机。本文就几种有助于初中学生有效进行生物学习的方法展开论述。
一、将知识点的学习建立在理解基础之上
M入初中阶段由于我们刚刚接触到生物学习,因此,为了使我们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离不开教师对我们进行有效引导。针对目前生物学科的学习而言,我们应该将生物知识点的学习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
传统教学过程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都认为我们学生只要能够对教材上的知识点进行死记硬背,就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但这在一定程度上恰恰影响了我们的学习,部分同学在新时期的生物学习过程中,也企图通过对教材上的知识点进行死记硬背达到取得优异成绩的目的,实际上他们的这种学习理念,不仅无助于有效掌握知识点,更影响了有效理解知识点。这就要求我们将知识点的学习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在学习知识点的过程中积极开动脑筋,通过理解有效掌握知识点,通过理解有效应用知识点。
二、积极进行独立思考
进入初中阶段,我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因此,为了引导我们更加有效的进行生物知识点学习,要求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进行独立思考。生物是一门自然学科,如果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进行独立思考、有效理解知识点,那么我们就能很好的解决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我们自身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为了使我们在生物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有效进行思考,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些进行独立思考的机会。例如:教师在进行与“洋葱表皮细胞”相关的知识点讲解之后,就可以为我们留出一些进行独立思考的时间。我们不仅要在生物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进行独立思考,还要积极在课余时间的学习过程中进行独立思考。
三、对实验学习引起重视
实验作为生物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生物学科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都会起到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我们在掌握有效的生物学习方法的过程中,应该对实验学习引起重视,掌握有效的实验学习方法与技巧。一方面,我们要积极的配合教师的实验教学活动,认真听讲,掌握有效的实验学习方法与技巧,并能够在实验室有效的进行实验操作。我们的实验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这无疑对提升我们的生物学科综合素质有很大帮助。另一方面,自己还要积极的将实验拓展到生活中去,为自己创造更多进行实际操作的机会,不仅使自身的实验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还为自己创造更多创新的机会。
四、注重对知识点进行归纳与总结
有助于同学们有效进行生物知识点学习的方法有很多,其中一个有助于我们很好的掌握生物知识点的方法,就是我们有效的对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归纳与总结。知识体系化是现代教学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要求我们积极建立知识体系框架,进而梳理出清晰的知识线条,这样能使我们更好地进行学科学习。当然,对于我们初中学生而言,凭借个人的力量梳理出清晰的知识线条存在较大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对我们进行有效引导,使我们能掌握有效的方法与技巧。我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会比较注重梳理出清晰的知识线条,主动地掌握应用知识线条的方法,通过知识线条查找自己的知识盲区,并在知识线条的指导下,更好的思考一些问题、解决问题。
篇7
【摘 要】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是当下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思路和趋势,通过开放的教学模式,可以更好的凸显生物学科的价值,培养新型的符合社会要求的生物人才。在本文中,笔者就简单谈了一些对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浅显的认识,希望广大教师能够共同努力,大胆践行新的教学模式,推动生物学科教学改革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 高中生物;开放式教学;素质教育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相对封闭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多的显露出了弊端,如何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构建一个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成为了当前很多教育工作者研究的课题。对于从事生物教学工作的广大教师而言,如何针对生物学科的特点,为学生构建一个开放的生物课堂教学模式,推进生物学科素质目标的实现,彰显生物学科的价值已经成为了教师在生物教学工作中需要解决的一大重要问题。
一、开放教学理念
开放式的教学模式的实施首先要有开放化的教学理念作为指导。开放式的教学理念一个核心的内容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尽量多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是其核心的理念,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教学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教师主导、学生被动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发展,影响了学科价值目标的实现。在开放式的教学理念下,把学生的发展作为开展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根本目标,这样,教育活动就会真正的面相全体学生,教师就会把学生作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平等、核心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之下主动的学习,更好的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实现生物学科素质化的教育目标。
二、开放教学环境
在目前的生物教学活动中,课堂教学是最主要的教学形式。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传授系统的理论知识、扎实基本技能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然而,课堂教学模式形式也存在一个明显的弊端,那就是教学环境封闭性,从时间到空间,学生都会被束缚在课堂这样一个固定的空间场所,而这与丰富多彩的生物学科显然不相适应。因此,努力打破传统生物课堂的束缚,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加开放的教学环境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我们可以把生物课堂从教室延伸到教室以外的实验室、图书馆、各类博物馆、公园等等场所,甚至延伸到生活的社区、工厂以及更加广阔的农村地区,使得生物学习活动能够延伸到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使得我们的生物教学活动能够与最新的知识和领域发生关系,这样的没有空间限制的开放的生物课堂会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三、开放教学内容
生物学科是一门知识涉及面非常广泛的学科,生物教材是经过大量筛选和概括而得到的内容,生物教材上的知识只占据生物学科知识非常小的一部分。进入高中阶段以后,学生无论是知识基础还是学习能力都有很大的提升,如果教师仅仅把教材教参知识作为学生的学习内容,会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制约了学生的发展。因此,要开放教学内容,突破生物教材的限制,教师可以从现实生活中搜集教学素材,也可以结合一些生物前沿科学、一些热点时事拓展教学内容,例如,袁隆平的超级水稻、我国培育出来的抗棉铃虫的棉花、人类基因组计划等等,这些教材中所没有的知识都可以作为很好的教学素材,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放学生的思维和眼界,还能够丰富生物教学内容,进一步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四、开放教学活动形式
在以往的生物课堂上,最常见的情形就是教师站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讲,学生坐在下面马不停蹄的听和记,这种课堂教学形式把学生牢牢的束缚在座位之上,既使得课堂教学气氛沉闷异常,又制约了学生的能动性的发挥。因此,教师要打破这种传统僵化的课堂教学形式,开放教学活动形式,把讨论式学习、辩论式学习等引入课堂之中,丰富课堂内容和活动。例如,在讲到有关克隆技术的问题时,笔者就曾经在课堂上组织过一次小型辩论赛,辩论的题目是当下比较热门的话题“克隆动物、人体器官甚至是克隆人是否可行”,在赛前,笔者让学生在课下搜集一些与克隆有关的材料用作辩论赛的“弹药”,这种新颖的辩论形式有效激发起了学生的兴趣和斗志,大家纷纷在课下通过多种途径搜集了大量的相关资料,而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学习的过程。经过一系列的前期准备,学生在课堂上开始了你一言我一语的激烈的辩论。常言道“理不辨则不明”。经过了一轮又一轮激烈的辩论,学生对于克隆技术的认识以及远远突破了教材中的内容。不仅如此,这种新鲜有趣的课堂教学形式也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空前高涨,最终取得的教学效果也非常理想。
五、开放评价机制
传统的生物评价模式往往局限在单一的考试类的结果性评价范围之中,在单一评价的制约下,整个教学活动总是陷入应试化的教育泥沼。因此,我们要想推进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一定要开放评价机制,采用多元化的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把学生的各方面的表现都纳入评价范围,如学生的听课反应、作业完成情况、创新活动表现、实验操作能力、合作能力等等,这种全方位的评价可以促进学生全方位的发展,这样自然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开放式教学模式作为一种较为新颖的教学模式,其在实施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有越挫越勇的精神,在不断的实践和思考中完善教学模式,努力发挥开放式教学模式的优势,为生物学科价值的彰显,为素质教育目标的最终实现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周敏.试论高中生物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构建[J].考试周刊,2011年01期.
[2]陈明珠.高中生物开放式教学模式研究[J].金色年华·教学参考,2012年第8期.
篇8
【关键词】高中生物 生活化 教学模式
随着科技水平日益更新,生物技术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日常生活中也能看到生物技术的使用,但是,受到诸多因素的实际影响,在高中教学中,生物学科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受到学生欢迎,大部分学生意识不到生物学科的重要性,使得学生不具备学习生物主动性和自主性,导致在一定程度上生物学科的发展收到了严重阻碍。
一、生活化教学模式的论证
1.生物学科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进行服务
传统生物技术大多是以酿造技术作为主要表现形式,并且在我国有着较为悠久的历史,同时也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人们通常会借助相应的生物技术来提升自身生活质量。生活需要借助科学技术作为其发展的有效动力,而生物学科的发展更是这样。现代先进的生物技术将基因工程作为其核心标志,在我们生活的周围都能看见它的身影①。
生物技术是来自生活中的切实需求,而其又为生活进行服务的。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医药行业中生物技术应用的范围最广,其效果也特别显著。因此,生物学科和生活进行有机结合,是保证高中生物教学能够具有生活化的基础。
2.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
从教学理论的角度进行分析,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具有轻松、愉快、宽泛等特点,能够有效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是一种真正能够让学生进行“活”、“动”的教学模式,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能够推动学生善于发现、认真研究以及亲身感受的,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地提升生物教学质量②。
二、生活化模式的具体实施措施
1.从生活角度上引入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有很多理论性的知识需要学生进行理解和记忆,但是这些知识点相应较为乏味并且枯燥。如果教师生物学科知识理论进行紧密结合以后,再进行知识的导入,就能在一定的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这一内容时,教师就可以使用讲故事的方式开始教学:“假如有一天你在森林里迷路了,周围并没有人在居住,而你只带了一些玉米和一只鸭子,同学们可进行思考一下,怎样的出发才能获得所需的能量,进而走出去。”这一事例与生活紧密相关,进而调动学生讨论的热情。
2.将生活引进课堂中去
高中生物教师要充分的认识到,生活就是课堂,因此将生活化引入到课堂中,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课堂中所有问题的提出都要在生活中寻找例子。例如,在讲解温度对酶的活性影响的内容时,就以在生活化中进行讲课,为什么洗衣服的时候使用温水浸泡效果会比较好?或者是为什么人在发烧时会感到没有胃口等?然后教师再对这些问题进行解答,这是由于温度会对酶的活性有一定影响。
3.将课堂引入到生活中去
高中生活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在生活中进行生物学科的实践和检验。进行生物学习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提升生活质量。因此,生物课堂不光是要包含课堂,还要对其进行有效拓展,而这一拓展范围就是生活。这就需要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多进行思考和观察,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课堂上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同时高中生物教师还要正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生物知识,对社会进行的服务,去解决和处理实际存在的问题③。
三、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意义
首先,将生活化教学模式引进到高中生物教学中去,不仅能够充分实现新课程改革中所提倡的教学理念,还能够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合理创新,进而为学生构建起一个轻松、宽泛、积极的学习氛围和教学环境,使教师成为生物教学的引导者。生活化教学方式能够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兴趣,还能锻炼学生实际的操作能力,同时,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也有一定积极作用,从而提升高中生物教学的质量。
其次,这种模式充分体现了生物学科来源生活、回归生活的自然规律,而且还有效增加了生物理论的趣味性。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将生物理论应用到生活中去。
最后,将生活化模式运用到高中教学时,教师还要注意自身的教学的实际情况,即:教学态度生活化、教学语言生活化。这样一来不仅促进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有效沟通,进而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成为真正的朋友和家人④。
结论
总而言之,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不仅符合现阶段生物学科的切实需求,也是生活的真实需要,更是新课程改革的表现形式。然而,对于生活化的研究和探讨,还有一定不足和不成熟的地方,需要进一步细化,使其更加具有可操作性,进而有效推动高中生物教学质量的提升。
【注释】
① 周逸红. 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探究――以“蛋白质”的教学为例[J]. 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1(2):32-32.
② 李其华. 浅析生活化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作用[J]. 教育界,2014(29):142-142.
③ 李洪亮. 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模式探究[J]. 南北桥,2014(5):52-52.
篇9
[关键词]生物 复习 效率
复习课是生物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有利于知识迁移形成技能、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那么,在初中生物课上,如何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复习,参与复习,从而提高复习效率呢?就此,本人想谈一点体会。
一、把握《考试说明》的总体要求
《考试说明》是进行复习的基本依据。《扬州市考试说明》明确指出,初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不仅重视考查生物学基础知识、实验技能、探究能力,而且重视考查学生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的理解;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以及重视参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环保意识、科学态度和良好习惯。
因此,教师要认真研读命题原则,对学业考试的宗旨和目的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和把握,仔细推敲并严格把握《考试说明》中对初中生物学科知识点的能力要求,指导学生理解生物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注意初中生物与高中生物的衔接性,培养学生的初步探究能力,加强对生物图表内容的了解,培养学生识图、读图的能力。
二、指导学生有计划性地复习
传统的生物复习方式表现教师的“满堂灌”,这种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肯定不可取。但是,由于初中生的自我控制和监督能力不强,若忽视了教师的指导,放松了“抓”,过度强调学生的“自由复习”,往往会使学生把握不住重点,甚至走向复习的误区,进而导致复习效果的不佳。
因此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有计划、有顺序地复习,适当的时候,给学生留一定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同时由于生物学科在教学中所处的特殊地位,在人们的心目中,初中生物学往往被认为是一门“副科”,没能引起有些学生和家长足够的重视。为了不断提高生物教学质量,圆满完成初中生物学业考试任务,教师需要尽早做好这些学生和家长的思想工作,使他们能够转变认识,并且从思想上重视生物学科,在行动上要取得班主任、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严格督促学生认真学习,合理安排时间,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充沛的精力和最佳的状态冲刺中考。
三、切实夯实学科基础知识
生物学业考试是以理解、掌握、运用有关学科知识的能力为考点。因此,初中生物复习的目的和任务,就在于帮助学生对初中阶段所学的知识加以整理和总结,进而巩固和提高。而复习中最重要的环节就在于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每个知识点,并逐步形成知识的网络和系统。
首先,注重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复习,查缺补漏,打好知识基础。
其次,设计适量的练习题,启发学生举一反三。要重视题目的质量,坚持精选、精练、精评,使每一次练习都能有所收获。
再次,习题应难易适中,紧扣《考试说明》,有利于提高整体复习水平。
第四,联系生活和社会热点,将有关热点问题穿插融合到基础知识的复习中,让学生把知识与相关的热点问题对接思考、挂钩运用,拓展其知识面。
四、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在复习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求学生对教材的知识需要深刻理解,牢固记忆,更应该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这些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决不能以背代教,轻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应多向学生传授一些复习方法和解题技巧。
另一方面,加强对学生思维过程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得出结论显然不是最主要的,而学生思维过程才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教师要采取有序的课堂讨论等多种手段,有的放矢地挖掘学生各自的潜力,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
第三,注意生物学科的内在联系,构建学科内综合知识网络。在现行的初中生物课本中,有大量的插图。这些图像概括性强、生动直观,是对课本内容的高度浓缩和升华,其作用是语言、文字无法代替的。在进行复习时,应强调学生读文对图、看图释文、文图活用、读图解题,使图文充分结合。教师讲解时,应该重视图的作用,以图引文,以图释文,而决不能忽视图的作用。
五、注意调适学生的心态
篇10
【关键词】 生物教学;教学实践
由于学科观念“具有超越事实的持久价值和迁移价值”,所以美国教育家H.Lvnn Erickon倡导围绕学科观念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形成学科基本观念,也是生物学学科的价值体现。
一、生物基本观念的界定
生物学观念属于科学观念的范畴,它不是生物学知识的简单结合,而是知识的“浓缩和提炼”,能够反映生物学本质特征,是通过学习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概括性认识。
二、生物基本观念的特点
生物学观念带有中学生物学的特色,有概括性、稳定性和生成性等特点。
1、概括性
一种生物学观念的形成,需要对大量的生物学基础知识进行概括和整合,首先形成较上位的核心概念,然后通过对同类核心概念的进一步提炼和反思才形成更上位的基本观念。
2、稳定性
生物学的基本观念一旦形成就能稳定地存在于学习者头脑中,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可能早已被遗忘,但是基本观念由于学习者在学习、生活过程中,不断用它来发现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经常运用,从而越来越完善。
3、生成性
知识的概括化程度越高,越容易发生迁移,生物学观念也就具有很强的生成性,能有效地实现学习迁移,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也会从容地处理。
三、生物基本观念的构成
高中生物学基本观念来自三个方面: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学习而形成的有关学科知识类的基本观念;学生对学习过程的认识而形成的有关学习方法类的基本观念;学生对学科本身的反思而形成的有关价值方面的基本观念。
1、生命物质性观点
生物由物质组成,一切生命活动都有其物质基础;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和差异性;物质只有组成一定的结构,才能完成生命活动。
2、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有一定的结构就必然有与之相对应功能的存在;任何功能都需要一定的结构来完成。
3、整体性观点
生物的各种结构具有整体性,组成生物结构的各种要素全面均衡和完整,完整的结构能为生命活动提供各项必需的条件;生物体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生物与环境也相统一。
4、稳态的观点
生命活动需要不断地进行生物结构与环境的协调,维持生物结构和功能的稳定。细胞与内环境的物质交换、神经和体液调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分别维持着细胞、个体和生态系统的稳态。
5、进化的观点
一切事物都处在不断地运动变化之中,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生物界也不例外。
6、生态学观点
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也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人类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四、生物基本观念的教学实践
在观念建构为本的教学中,具体性知识是支撑观念建构的工具和载体,通过不断地概括和提炼,让学生形成学科基本观念,是教学和学习的目标。
1、重视以观念为线索的教学设计
以生物学基本观念为线索组织教学,需要将学科中最核心,对学生发展最有价值,学生在将来忘掉具体生物学事实后,面对和生物学相关问题时仍能应用的内容与基本观念有机结合。
2、创设以观念为背景的现实情景
观念的建构需要学生在有意义、真实、具有挑战性的学习情境中,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发现和解决问题。生物科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小至人的生长发育、饮食卫生、健康保健,大至发展经济、开发资源、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都是生物学所关注和探索的资源、源泉。使学生能够积极而有效地去同化、改造和重组,使具体性知识真正成为支撑观念建构的工具和载体。
3、发挥以观念为载体的实验优势
实验策略对生物学科观念建构非常重要,教师要注意发生过程的分析和研究,帮助学生掌握探究的方法。感受并建立起相应的生物学基本观念。
4、拓展以观念为本源的思维空间
基本观念对后续的学习具有极强的迁移能力,能够引导学生整理看似杂乱的信息,发现其中的内在联系和规律,真正做到透过现象看本质。
5、开展以观念为核心的实践活动
生物学观念不能靠简单的灌输或说教来培养,它往往是在活动过程中发生、在交流合作中激荡、在反思实践中生成的。通过观察、思考、活动探究、迁移、应用以及概括、整合等活动,促使学生认识现象背后的原因和规律,从而在思想和观念上产生冲击,形成生物学基本观念。
6、挖掘以观念为内涵的德育价值
- 上一篇:护理技术在临床的重要性
- 下一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