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生态工程概念范文
时间:2023-11-13 17:49: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生物生态工程概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 要】高中生物教学应当拓展空间,强化与生活的联系,这一途径具有较强的可行性,教师可以通过三个方面强化高中生物教学与课堂教学的联系:一是教学内容中增加生活化信息;二是课堂上创设生活化模拟环境;三是课外拓展活动强化生活联系,让学生更快乐地学习生物,提高学习成效。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学;生活化模式;分析研究
在高中生物教学工作中,许多教师将生活化作为提高教学成效的重要抓手,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一脉相承,较好地体现了“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目标,促进了高中生物教学成效提升。笔者长期从事高中生物教学,针对这一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本文将做简要论述。
一、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可行性分析
1.从现代教育理念角度分析,高中生物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模式,能够营造更为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给予学生更为广泛的学习空间,鼓励他们将课本所学内容与实际运用分析结合起来,从而有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2.从生物学科特点角度分析,生物科学与生活的联系更为紧密,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在当前化学、制药、食品以及环保等领域的运用更为广泛,生物教学中能够搜集到丰富的生活化运用信息内容,能够让教学活动更为生动丰富。
3.从现行教材编辑特点分析,本地区运用的是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教学内容中有许多与生活联系较为紧密的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能够较为便捷地与生活内容衔接,引导学生在掌握生物学科知识、概念与规律的基础上,较好地发展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二、高中生物教学与生活紧密结合的途径
1.教学内容中增加生活化信息。生物是一门来自于生活的科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将生活化内容有机融合在教学活动之中,提高教学的生动形象程度,从而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理解与掌握效果。笔者在教学中注重将生活化内容融合其中,让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点的同时,更多地贴近社会生活,让学生的思维突破课堂空间与时间的限制,实现生物教学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例如在教学《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时,笔者将教学知识点与人体年龄增长所发生的各种变化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他们研究的学习内容与自己以及身边人身上发生的变化息息相关,较好地提高了学生的兴趣爱好。笔者引导学生进行想象:50年之后组织同学聚会,结合细胞的衰老与凋亡所学内容,大家想象一下自己会是什么样子。这样的话题打开了学生想象的空间,学生从头发、皮肤、身材以及脏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探究,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巩固细胞衰老的特点:水分减少,体积变小,新陈代谢速度减慢;细胞内酶的活性降低;细胞的呼吸速度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线粒体数量减少,体积增大;色素会积累;细胞的通透性有所改变,使物质的运输功能下降。有效深化了学生对这一部分教学内容的理解。
2.课堂上创设生活化模拟环境。在生物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引导和分析探究的方式,体现探究性学习对学生思维能力提升的促进作用。这样的思维探究活动可以与生活化原则紧密结合起来,借助于和学生生活相关的内容进行发问,或者引导学生分析研究,将学生的所学知识迁移和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或是帮助深化对生活问题的理解。例如在教学蛋白质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生活问题创设教学情境,向学生进行提问:你在购买食品时关注过蛋白质含量吗?列举出集中富含蛋白质的食品。说一说蛋白质在人体生命运动中的作用,并分析为什么要在食品中添加氨基酸。通过这样的生活化情境的分析研究,学生对于蛋白质的作用和意义具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在此基础上,笔者还与学生进行了食品安全等方面的探讨,帮助学生掌握了更多的食品安全知识,对于发挥生物学科提高学生生活质量方面的作用,起到了较好的辅助功能。再比如教学《基因工程及其应用》内容时,教师可以选取基因工程在社会生活以及生产中的广泛运用和最新成果进行阐述,让学生加深对基因工程意义、作用的认识,并明白基因工程就在我们的身边,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也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前搜集与基因工程运用相关的内容,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汇报,增加学生对基因工程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尤其是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3.课外拓展活动强化生活联系。高中生物教学应当将课外延伸活动的作用发挥出来,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之间建立起紧密的联系,让学生在课外自主探究活动中增长知识,提高能力,促进综合素养提升。笔者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强化了这一方面的工作,将教学知识点以及规律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提高能力。例如在教学《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之后,笔者要求学生上网搜集本地区30年来人口增长的情况,并走访社区干部、退休老干部,了解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方面造成的影响。学生通过走访了解和上网查询,尤其是了解本地区不同基数人口背景下生态环境发展状况,经过对比分析,加深了对人口增长与生态环境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关注我国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相关问题,了解人口增长过快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增强了环境保护从我做起的意识。
综上所述,生活化是提高生物教学成效、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措施,广大生物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强化这一方面工作,推进教学活动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尚庆梅.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探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09(12)
[2]楼佳萍.关注科学课教学方法,凸现生活化课堂空间[J].教师.2010(03)
篇2
关键词: 高中生物 多媒体教学 有效应用
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把文字、图像、图形、动画等综合起来,并能全方位、立体化地、随机灵活地把信息形象生动地呈现给学习者。多媒体教学走进课堂,可将书本知识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能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并能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有效应用多媒体的先决条件是备好课
要备好生物多媒体课的前提,首先是要认真钻研新课程目标和教材,广泛收集相关材料,预设可能最有效的教学流程。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而且要备学生。从学生的认知能力、知识基础及接受能力出发,收集各种生动形象、与日常生活贴近、能有效运用到课堂中、能更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影音、图片或是文字资料。但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根据课程需要精心选择切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的好材料。其次在编写教案和制作课件前,都要明确教学目的、重点、难点、课时安排和教学过程等,甚至对自己的语言、表情、板书等都有所考虑,对于教具、实物、模型和实验的呈现都要事先做好准备。其目的在于让学生明确和接受所要讲解的知识,在认知与理解上有渐进性和层次性。再次,制作课件时选用的图片不宜过于花哨,应讲究实效;过于花哨,会造成学生疲劳,注意力分散,尽可能优化课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多媒体教学达到预期效果。
二、如何合理应用多媒体,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生物学的许多知识是细微的、动态的涉及很多微观的形态和结构,甚至是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生物教学中用的素材取自于充满生机的大自然,真实生动。往往可以采用多媒体手段导入新课,主要是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录像或影片,甚至听一段解说,等等。创设一定情境,引起学生注意,激发他们的热情。
“随着优美的音乐响起,画面中出现:高大的树木,参天而立;不知名的花草,争奇斗艳;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翻飞……阳光透过树叶,闪闪烁烁;微风吹动,树叶沙沙作响;小溪流水潺潺,虫鸣、鸟唱……各种生物之间组成一个和谐的大家庭,生物与环境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上面这段多媒体素材的选择,是在《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这一章,创设的一个森林生态系统的情境片段,学生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大森林中,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强烈感染力,有助于学生对“生态系统”这个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对大自然这个生态系统的关爱之情。
(二)突出重难点,引导学生思考。
在生物教学中紧紧抓住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教学,是课堂教学中最基本的要求。欲使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乐此不疲,乐以忘忧,教师则应广开渠道,想方设法把繁难的知识化为简易,变抽象为具体,突出教材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例如,在讲授《细胞的增殖》这一知识点时,如果利用传统的教学挂图,则学生难以理解这一抽象的过程。如果应用适当的动画课件,则学生可以从大屏幕上看到细胞在有丝分裂中DNA分子的复制、细胞分裂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各时期的染色体行为及DNA分子的变化这一动态过程,可收到化抽象为具体,变难为易的奇特效果。
(三)根据教学内容、课型有效选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生物教学中,多媒体的使用并不是随意的,而是要根据不同课型的教学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过程进行运用。
1.科学家访谈课:关键是使学生懂得生物研究什么和研究的意义,怎样让学生爱上这门课。例如,用实验展现一些有趣的生命现象,将微观世界的生命活动展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播放一些视频资料介绍生物科学史和成就,如试管婴儿、基因工程、克隆等生物技术等。生动、具体地讲述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及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增强学生学习信心。
2.形态结构课:在高中生物课程中,多数是有关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的课。而形态结构课是上好生理功能课的基础。因而形态结构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如利用传统的直观媒体包括标本、模型等,它们能够提供很贴近生活、具体而又形象的教学信息,例如,在高中生物《突触的结构》教学内容中,可首先用多媒体展示突触的结构,再播放有关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信息的情况,最后提问归纳板书。这样使无法用眼看到的现象活生生地展现在学生眼前,有助于学生理解。
3.生理功能过程课:在高中生物课程中,生理功能过程课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例如,①用语言配合教具准确地讲授生理功能过程,并用PPT进行分析、强调重点。如《免疫调节》中的人体第三道防线的作用运用这种方法效果较好。②通过Flash课件对较抽象、较难理解的生理现象进行具体化、形象化演示。如《减数分裂》中减数分裂过程是较难理解的,在课上先学习减数分裂的概念、特点、结果等知识后,再结合Flash课件学习哺乳动物的形成过程,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③对易混淆的概念要用演示文稿或用投影仪投影图表分析比较,指出它们的内在联系、区别。如在《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一节中先由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学,然后对DNA的复制、转录、翻译区别与联系列表比较,再结合实例分析,这样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就会记得准且记得牢。
三、多媒体教学的运用的认识
在生物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特有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越来越受广大师生欢迎,但在应用多种媒体时必须遵循学生心理活动规律,依照学生的感知、注意等心理活动规律进行有效控制,只有灵活、恰当、巧妙地利用现代媒体进行生物教学,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从教学条件的实际出发,进行合理选择、优化组合,才能更好地发挥其科学性、直观性的特点,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弋小红.多媒体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双刃剑”作用[J].科技资讯,2008(17).
篇3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人文学科教育;自然科学教育;思想品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0-0227-02
目前,我国高中阶段课堂教学大多仍以分科教学为主,任课老师在各自学科体系和知识架构内进行教学,学科之间缺少综合、类比和交流。这种教学模式各自为政、互不干涉,能适应学生认知分析的需要,在发展学生认知综合能力方面就显得不足,其后果往往造成学生认知世界和解决问题时的片面、目光狭窄,割裂了事物之间的种种联系,而学生所接触的事物和现象大都是以综合的形式存在着。所以,过分强调分科教学,不利于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生物科学是一门包罗万象的综合性学科,从萌芽开始就一直和其他学科的产生和发展联系在一起,并一直在不断汲取其他学科发展成果的基础上向前发展,且不断产生新的分支学科。生物学与数学结合产生了生物数学和数学生物学,与计算科学结合产生了计算生物学,与计算机科学结合又产生了生物信息学;生物学与物理学结合产生了生物物理学,与化学结合产生了生物化学,与二者同时结合又产生了生物物理化学;生物学与地理学等结合首先产生了生态学,后边又有生物地理学,与地质学结合产生了古生物学;生物学与历史结合产生了生命科学史和历史生物学;生物学与政治产生了生物哲学;生物学与医学结合产生了生物医学,与工程技术结合产生了生物工程,与二者同时结合产生了生物医学工程;等等。从1943年物理学家薛定谔提出“遗传密码”的概念到1969年64种遗传密码的含义全部译出,就综合了物理、化学、生物各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的精华。
本论文以人教版高中生物课程为例,通过大量教学实践,寻找到这些学科交叉渗透点,进而达到学科交叉渗透的教育目标。笔者首次将这些学科交叉渗透点进行系统归类,分别就高中生物与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思想品德教育三个方面的联系进行了详细阐述。
一、高中生物与人文学科教育的联系
在高中阶段,人文学科教育主要包括语文、历史、政治、英语和地理等。下面笔者举高中生物与语文的联系的例子。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是高中语文第一册中的诗词《沁园春.长沙》中的诗句。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与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异曲同工,都是描写秋天的景象。这种动人的自然秋景是秋天气温渐渐降低、紫外线照射强烈等外界因素造成的。在低温的作用下,叶绿素逐渐分解,同时叶脉的运输能力逐渐减弱,叶子白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糖分不能完全运出叶子,导致叶子里的糖分越积越多,可溶性原糖多了,就形成了较多的花青素,同时细胞内 pH 值改变,呈现酸性,使花青素表现出红色,秋天红叶的种类如枫叶黄栌、槭树、柿树等均为此种情况。秋天,也有些植物叶肉细胞衰老,叶绿素的合成速度低于分解速度,叶绿素含量相对减少,而类胡萝卜素分子比较稳定,不容易破坏,所以叶片逐渐呈现类胡萝卜素的颜色-黄色,故而会出现“黄叶地”的景色。如银杏树,每到秋天淡黄色的小扇子型的叶片落在地上,令人不忍踩踏。
二、高中生物与自然学科教育的联系
在高中阶段,自然学科教育包括数学、化学、物理等。下面笔者选取高中生物与数学之间的联系作为例证。
生物学中许多重要的变化虽然目前我们还不能完全用精确的数学语言来进行描述,但生物学领域中的诸多现象却可以运用数学模型来进行圆满地解释,如生态环境、人口、资源、流行病等,无一不与数学密切相关。例如英国数学家哈代和德国医生温伯格通过各自的研究,分别发表的有关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基因平衡定律,该定律至今仍是群体遗传学的一个基本法则,也是杂交育种的理论基础。马尔萨斯利用数学推理,发现人口有几何增长的趋势,而食物供应只有算术增长的趋势,从而提出了著名的“人口论”。
三、高中生物与思想品德教育之间的联系
在高中阶段,思想品德教育包括伦理道德教育、环境道德教育和美育道德教育。下面,笔者以高中生物与伦理道德教育之间的联系为例,进行论证说明。
在生物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生命伦理教育,从狭义上讲是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广义上说,是关注一切与人类生命需求、生命活动相关的领域,尤其是在非人类的生命与人类的关系上所存在的伦理问题,是学科德育教育的重点。
生命伦理学指称生命科学中的广袤的道德问题领域,如医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人口和社会科学等。生命伦理学最先产生在美国,而由于现代生物技术和现代生物医学技术迅猛发展,从而产生了生育控制和生殖技术的伦理问题、器官移植的伦理问题、克隆动物的伦理问题、人类基因组研究的伦理问题(如基因隐私和基因歧视等)、转基因生物带来的伦理问题等全球性的问题,这些方面都是对学生开展思想教育的讲台。
就学生本身的身体发育而言,通过生物学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自己身体发育过程中的秘密,从而做到心中不慌,应付自如;熟悉个体发育过程中需要不同的营养,合理饮食,健康成长。
在多年高中生物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笔者认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科交叉渗透的途径主要有五条。
1、教师自身要加强学习,提高对学科交叉渗透的理论认识;
2、加强学科教师间的交流,拓宽知识面,打好学科间交叉渗透的基础;
我们常常用“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来说明教师拓展知识面的重要性。教师要加强本学科同其它学科交叉的教学,那么自己必须具备宽广的知识面,否则不可能将学科联系渗透贯穿到自己的教学过程当中去。多数生物学老师刚参加工作时知识面狭窄,特别有些老师在学校期间不注意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不仅人文方面的知识缺乏(因为大学中生物属于理科),而且数学、化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知识也掌握得有限,这就要求教师应积极地学习与生物学有关的其它学科的知识,以填补自己知识的空白点。教师对生物学教材和与教材有关的其它学科知识不仅要广泛涉猎,而且要深入研究,不仅要“深进去”知其所以然,而且也能“跳出来”知其所以然,这样才能把握同其它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必然规律,在教学中才会应付自如、游刃有余。更为重要的是,生物教师要经常与其它学科教师交流思想和教学经验,以开阔自己的视野和知识面,这往往可以激发出新的教学思想火花,而且有可能的话,能够多参加一些学科研讨会,同各方面的有关专家多交流并建立联系,多参加、组织一些实践活动,不断提高自己,注意总结,注意升华。
3、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不断提高学科交叉渗透的实践能力;
4、学科课程之外学校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多种活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第二课堂是指在教学计划之外与第一课堂教学相平行的教学组织形式,是在学科课程之外由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设以实践性、自主性、趣味性、创造性以及非学科性为主要内容特征的课程体系,是在学校和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和特长,自主组织和参与的一种教育和学习活动。全面开辟第二课堂,有利于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创造力,推动学生整体化知识的吸收,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并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和人格情操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5、组织学生参加有关竞赛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篇4
一、创设教学情境,提高生物课程的教学效能
1.创设兴趣式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变苦学为乐学。要做好高中生物课程的教学,就必须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挖掘。开学伊始,老师可以通过讲述生物工程和生态工程中的最新成果和难点问题,来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在讲组成细胞的分子时,可以让学生想想农业生产上施加的肥料;讲解渗透作用的时候,让学生想想平时生活中的叶菜类放久了会萎蔫以及冬季里家庭腌制咸菜的道理;在讲遗传学时,老师可让班上学生吐出舌头,竖起大拇指,比较各自有什么不同,统计平舌与卷舌,曲指与直指的学生人数,并让学生回家后观查父母的舌与指,与自己有什么联系,说明问题所在,从而引发学生对学习遗传学的渴望。
2.创设问题式教学情境,驱动学生开展主动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创设“因疑而学,因学而疑”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探索,让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情境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情操。教师可以创设“阶梯式”教学模式,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像“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和“矿质离子的吸收过程”这些较复杂、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学生看上去无法解决的内容,教师有目的、有步骤、分层次地设置一系列相关的阶梯式问题情境,建立一定的难度梯度,让思维沿着设计的情境拾级而上,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解答一系列问题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进入问题深处,从而达到学习目标。
3.创设归纳式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归纳式”教学情境多用于新课结束后,通过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对整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形成一定体系。可联系现实生活提出问题,让学生学会用知识解决生产实践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和理论联系实际的知识迁移能力。
教师还可以创设“开放式”教学模式,因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无论是教师直接讲述结果,还是标准化的问题,观点唯一,思路唯一,学生只能沿着老师思路去想,这样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而创设“开放式”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学生会在脑海里迅速检索与问题有关的知识,分析综合后得出创造性结论。
二、优化复习教学方法,避免生物复习课低效化趋向
复习是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成绩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复习的方法和技巧。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针对复习中出现的几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复习课教学方法。
1.学生自主复习与教师指导并重,切忌“放羊式”复习教学
“自由式”复习法又叫“放羊式”复习法。这种复习方法,忽视了教师的指导。如果教师放松了“抓”,过度强调学生的自由复习,往往会使学生把握不住重点,甚至走向复习的误区,进而导致复习效果的不佳。正确的复习方法应该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有计划、有顺序的复习,适当的时候,给学生留一定的时间自由支配。
2.强化记忆与能力培养并重,切忌“猜题押题”
很多学生乃至部分教师往往认为生物学的内容大多属于记忆性的,复习时只要下功夫死记硬背就行了,结果在考试中,一旦遇到稍微灵活一点、陌生一点的题目,便感到无从下手。分析其原因,并不是学生没有记住知识本身,而是对知识缺乏深刻理解,缺乏灵活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至于那种“猜题押题”,划分“重点题目”的复习方法,也就更偏离了正确的复习方向。因此,复习时,教师一方面要求学生对教材的知识需要深刻理解,牢固记忆,更应该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这些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决不能以背代教,轻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应多向学生传授一些复习方法和解题技巧。
3.文字总结与图像复习并重,切忌“重文轻图”
在现行的高中生物课本中,有大量的插图。这些图像概括性强、生动直观,是对课本内容的高度浓缩和升华,其作用是语言、文字无法代替的。从近几年生物高考的试题来看,图像和图表分析题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这些图像又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于课本。这就提醒我们在复习时应重视课本图像的复习。而实际上在总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往往忽视对图像的复习,片面认为只要把课本中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记住,也就万事大吉了。这样复习的结果,必然是事倍功半,成绩不够理想。针对这种情况,在进行复习时,应强调学生读文对图、看图释文、文图活用、读图解题,使图文充分结合。教师讲解时,应该重视图的作用,以图引文,以图释文,而决不能忽视图的作用。
三、精炼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生物课程的良好学习能力
1.掌握基本知识要点,“先记忆,后理解”
与学习其它理科课程一样,生物课程的知识也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但是,高中阶段的生物课程还有着与其它理科课程存在不一样的特点。对于生物学来说,同学们要思考的对象即思维元素却是陌生的细胞、组织、各种有机物和无机物以及他们之间奇特的逻辑关系。因此同学们只有在记住了这些名词、术语之后才有可能掌握生物学的逻辑规律,既所谓“先记忆,后理解”。
2.弄清知识内在联系,“瞻前顾后”、“左顾右盼”
在记住了基本的名词、术语和概念之后,同学们就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生物学规律上来了。这时大家要着重理解生物体各种结构、群体之间的联系,也就是注意知识体系中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的线索。既所谓的“左顾右盼”。
3.提高解题技巧,“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近几年生物课程高考题目主要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类,其中,非选择题有填充题、分析说明题、学科内及学科间的综合题。题型不同,要求也不同。在解题过程中,我们首先要注意审题,搞清每一道题命题教师的考核意图;其次,要学会区分对立概念和相似概念,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是并列关系、递进关系,还是包含关系;接着,要知道生物符号的特殊含义和正确写法;最后,要具有分析归纳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篇5
【关键字】现代生物技术;成就;主导;新兴产业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必将是新世纪的主导生物应用技术,也必将会带动一系列相关的有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的发展。生物技术对我们人类的生产生活各方面都将会产生深刻的影响,这已成为众所周知的事实。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融合现代生物技术符合大纲教学要求,对提高学生效率作用显著。
一、开展专题教学,提高学生积极性
商定专题和分组讨论成为如今教学默认的主要形式,而将现代生物技术的基本内容以专题的形式进行讨论研究也符合生物教学的目标,比如将什么是基因工程、基因工程如何诞生、基因工程相应的原理及技术、基因工程如何应用以及蛋白质工程这一系列就能就作为一个讨论专题。这样来讲课,不仅这几项在内容上有所相连,而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符合一般事物的认知过程,也符合学生由易到难学习的过程,所以,在高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吸取经验,采用专题研究讨论的形式进行教学活动。当然在有些特定的专题讲座进行中,还要注意对学生的启发式教学,就是要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能够积极思考,善于动手动脑,并且主动进行探索相关问题的能力,还要注意如何能够提高他们自主判断能力和思维的活跃性。当老师对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进行教学时,在选好内容后,自己或者让学生自主找出一个适当的主题分组进行讨论。在进行讨论之前,教师要适当布置一些课前需要预习的课文和需要查阅的资料,必要时可以跟学生指出讨论话题的大体框架、应该如何进行讨论等,并准备好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用到的一应材料;在分组讨论过程中,教师要适时适当地对学生做出引导,使学生的讨论紧紧围绕主题,并且向能够解决问题的方向发展;在讨论结束后,还要由每组组长经组员讨论商议后作出总结。
二、更新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知识面
在21世纪,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并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教师在运用现代生物技术进行生物教学时,要与时俱进,根据外界的发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不断补充新的科研进展和研究成果,对教学手段进行创新并能根据最新科研成果增设新的研究课题。这就需要教师在生物教学中要能够积极组织和引导学生翻阅相关资料,学生也可以自己通过互联网技术或者最新的学术期刊进行相关内容的查阅,如应用最广泛的中国学术期刊网、万方数据库和一些文献期刊或者相关的搜索引擎等,以便于自己能够了解现代生物技术新兴课题、研究现状和最新的研究成果。另一些市场上出售的教学光盘和教学软件,学生也可以适当采用。例如,在遗传基因工程相关专题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根据讨论内容给学生一些相关网站网址、专题主页等方面的提示,让学生能够自己或者成组去互联网上搜索有关这方面的素材,既能更好的理解这个专题的内容,又能增强学生的主动动手和思考能力。又如,老师可以利用周边的有利条件,带领学生对某些现代生物技术操作过程进行参观,或者进入准许进入的现代生物技术研究室和生产车间,让他们能够亲身感受一下现代生物技术是如何研究及应用的,或者带学生进入转基因农场进行实地调研,然后给学生制定相应的问题进行思考并在可能的前提下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进行解答,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高中生物教学内容很多已经深入到分子水平,对于这部分知识的教学,难度更大,学生理解起来也更加困难,在没有实际模型的帮助下,学生很难具体的想象出相关分子结构的形态,这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很大困难。对此,教师需要网络技术,从互联网上搜索资料为学生直观地展示相关分子结构的形态,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深入理解掌握。
三、运用科学技术,培养学生研究能力
为了适应现代生物科技的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要更加注重对现代生物先进性的教授,即在讲授生物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时要充分体现出现代生物的先进性。如讲述在光合作用的概念时,除了对光合作用的产物要详细讲解,更要注重能够与当时一些最新的科研技术和成果相联系,不光要讲述课本基础知识,更要对相关的课题进行联系,这样就要运用到现代的科学技术了。当然,生物教学并不是仅限于本学科知识,更要考虑到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生物技术的发展能够结合社会发展背景,紧密联系当下最受关注的实际问题,如资源问题、环境问题、人口问题、粮食问题、人口日益增长与其他问题之间的矛盾等,这才是在教学中应该不断深入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研究的重中之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不能仅仅依靠课本知识,学生应该在老师带领下多做实验,并培养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动手操作和思索探究能力,运用不同的讲授方法设立特定研究栏目,如设立专门的生物科学史研究专项。要善于运用质疑的方式激发学生怀疑和思考的精神,如在学习《生态环境的保护》时,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地膜覆盖的利弊以及是否应该去除地膜覆盖。教师也可以通过对一些著名生物学家获得科研成果的实例对学生进行启发,激发学生的积极性。21世纪是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在这样一个对人才有着强烈渴求的时代,对高中的生物教学提出了要求。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在面向世界化的国际竞争中,只有发展好科学技术才能培养更多的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为国家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石进德.高中生物新课程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索[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1年02期
[2]王建业.提升生物课堂教学质量的4个要点——关键点、着力点、支撑点、增长点[J].中学生物教学2007年06期
篇6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外知识;课后延伸
在高中生物学习的过程中,仅仅依靠课内知识是不行的,我们还需要不断开展课外学习,不断扩充课外知识,以课外知识促进生物学习效率的提升。作为一名高中生,我在学习中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课外知识学习,并且获益匪浅。为此,本人将在文章中详细介绍课外知识在高中生物学习中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补充课外知识,提高生物学习效率。
一、课外知识在高中生物学习中的重要意义
高中生物学习中,我们利用课外知识的学习与拓展,不仅能够激发生物学习兴趣,还能够在进一步巩固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之余不断地积累课外的生物知识。由此可见,课外知识在高中生物学习的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激发学习兴趣
课内的学习一般是教材中的内容,知识是比较死板的,很多时候我们会基于一种被动的心态去学习,因此学习兴趣会比较淡薄。而在课外摄取一些知识,所获得的知识是灵动的、丰富的、有趣的,有利于我们燃起生物学习的兴趣。比如,一次偶然的机会,我阅读了詹姆斯・沃森的《DNA:生命的秘密》,这本著作以孟德尔遗传定律开始,到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再到最终人类基因组图谱的完成,这过程堪称跌宕起伏。而且这不单单是一本生物学的书籍,它是以历史视角来写遗传学的书籍。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对基因和遗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立即回顾了高中所学的必修2中的《遗传因子的发现》《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等章节,以课外知识推动对课内知识的学习,激发了学习兴趣,这就是高中生物课外知识拓展的重要意义之一。
2.积累生物知识
高中三年,我们从课堂上所获得的知识是有限的,从生物课堂上获得的知识更是有限的。生物不仅是一门高考学科,更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生物知识的习得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课外,我们也应该进行生物的延伸学习。课外是一个更广阔的空间,我们通过课外知识的学习能够积累更多、更丰富的生物知识,不仅扩大了自身的知识容量,也能够将所掌握的大量的生物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中。
二、如何补充课外知识,提高生物学习效率
要想补充生物课外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就需要不断地阅读相关的生物方面的报刊、书籍,选择一些与生物相关的影视资料,同时还需要对每节课的内容进行课后延伸。
1.阅读与生物相关的报刊、书籍
我从初中开始,就十分青睐阅读课外书籍,在课外书籍中汲取知识的力量。生物学相关的课外书籍与报纸、杂志数量虽然不多,但是只要我们在课余时间多阅读,也会有很大的收获。比如,震撼世界的十本书之一――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就是十分值得一读的生物类书籍,其关于进化论的阐述非常经典和全面。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所著的《昆虫记》也是一部不朽著作,其真实地记录了昆虫的生活;福冈伸一的《活物》向我们展示了大自然创造的令人着迷的生命奇迹……想要丰富自己的课外知识,这些书籍都是不错的选择。而一些报纸和杂志也是可以订阅和购买的。这些书与我们的教材是不同的,却又是息息相关的,我们应该在课外多阅读一些这样的课外书籍和报刊,以扩充自身的知识容量。当然,在阅读的过程中,也应该做一些读书笔记,通过记录来加深印象,内化知识。
2.观看生物相关的影视资料
有些学生在课外并不喜欢阅读书籍,尤其是生物方面的书籍。据走访,我们学校在课外阅读生物书籍的学生占极少数。如果不喜欢在课余时间阅读与生物相关的n外书籍、报刊,那么我们也可以从影视资料入手,在课外搜集一些与生物学科相关的纪录片、新闻、影视剧等,由于影视资料的直观性和趣味性,能够使生物知识更好地进入到我们的脑海中,并且印象深刻。比如,学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一章内容之后,我上网搜集了一些关于基因的视频资料,其中BBC的《基因密码》吸引了我。这是一个关注基因科学、健康问题的节目,详细地介绍了基因科学的最新成果、对人类健康的重要影响、基因如何影响我们的寿命和疾病等等。它提供了很多课本上没有涉及的内容,使我惊叹于基因的神奇。在观看之后,我将其推荐给了其他同学,他们对这个视频也十分感兴趣,并且获益匪浅。BBC有很多十分优秀的纪录片是与生物和人类有关的,在观看《基因密码》之后,我又找到了BBC的《植物之歌》,BBC将镜头瞄准我们这颗星球上的植物,由主持人Iain Stewart带领我们走进植物的世界,了解植物的起源及生命机理。此外,还有《达尔文所不知道的》《生物钟的秘密》等,都是值得一看的。通过观看BBC纪录片,大大提高了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很多时候在课堂上老师讲到某些相关的知识,或者进行提问的时候,也可以对答如流。
3.对每节内容进行课后延伸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我们获取信息、锻炼提高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渠道,而课外则是一片更为广阔的天地,它包罗万象,涵盖万千。从生物这门学科的特点来分析,生物其实更像文科,它有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在熟悉了这个知识体系之后细细推敲,才能察觉其中的趣味。而我们当前的课内的知识只是这个庞大的知识体系的一隅,如果我们仅仅从课程内容入手,就像是盲人摸象,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如果我们能够把握课外知识,更多地去学习和掌握知识,拓展知识,就会逐渐融入生物这个庞大的知识体系中,也就会逐渐感受到生物学习的乐趣。一般而言,生物老师在课堂教学后会布置一些作业,这些作业有的是完成课后练习,也有的是进行延伸学习和课外拓展。为此,我们在学习完课内的知识后,应该学会进行课后延伸。比如,学习完了《种群和群落》之后,老师布置了课后任务――上网查阅资料,并且观看相关的视频,了解种群的相关知识,我们可以上网对种族和族群的相关资料进行查阅与搜集,并且观看《人与自然》中的《狮子的游戏》和《狼牛之争》。自然界的物种是十分奇妙的,课内与课外知识的完美结合不仅有利于我们对课内知识的巩固,也有利于完善我们的知识系统。
以上,本人从阅读相关的生物方面的报刊、书籍,选择一些生物相关的影视资料,对每节课的内容进行课后延伸这三个方面分析了高中生物课外知识的学习与拓展的方法。其实,生物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生活中的很多东西都可以当作生物的课外知识来进行消化与吸收。生命科学的发展,使作为考试素材的内容增多,我们应该在课外多加涉猎生物学知识,善于借助各类热点问题进行学习,如了解关于生态农业、基因工程、沙尘暴、食人鱼、生物入侵与生物多样性的锐减、水稻基因组的测定、克隆人、艾滋病与吸毒、病毒与传染病等内容,并且学会将这些内容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以此来提高生物学习的质量和效率。这是将课内与课外知识相统一的重要方法,需要我们加以把握。
作为高中生,我们的生活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也是充满压力的。面对如此巨大的学习压力,在课余时间我们不妨放下课本,放松心态,用课外的知识来扩充自己的知识量,丰富自己的认知,激发学习兴趣,使生物学习变得更有趣、更高效。
参考文献:
[1]王坤艳.浅谈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课外拓展应用[J].新课程导学,2015(14).
[2]卢灶明.浅谈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课外拓展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28).
篇7
关键词:高中生物;生活实际;教学效果
新的高中生物教学大纲规定,在教学中传授生物学基本知识的同时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从生物学科特点和教学的实际出发,笔者以为生物教学要结合生活实际,优化教学过程,有效提升教育教学效果。
一、联系实际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联系旧知导入新课
高中的一些知识点在初中就已经初步涉猎过,在授时时可以前后联系,自然地过渡到新课教学。从旧知识导入新知识,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明确探索的目标,是生物教学最常用的导入方法。例如,在开展“生物的基本特征”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以前所学的相关知识进行简要回顾,以使进入新课学习时缓解学生的畏难情绪,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联系生活实际导入新课
高中的生物生活的实际联系非常紧密,教师如果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切入新课教学,可以发挥出较好的效果。例如教学“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内容时,利用教材内容,结合生活实际发生的案例进行教学。比如北京的沙尘暴,是由于西北的植被破坏和滥砍滥伐,使水土流失沙丘而造成的,说明森林和植被的保护对人类的生活影响是多么的巨大。我们还可以结合当地环境保护面临的严峻形势导入新课,学生的学习探究欲望就会明显提升。又如讲解选修教材有关基因工程的内容时,就可以结合目前争论的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导入,给学生说明转基因作物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运用实物、标本、挂图、模型、多媒体导入新课
让学生从观察实物和教具的方式导入新课采用直观教学,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为学生架起由形象向抽象过渡的桥梁。教师若在教学中运用实物、标本、挂图、模型等直观教具导人新课,可以使学生通过视觉心领神会,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活跃课堂气氛。多媒体是现代化教学手段之一,在新课导入环节发挥多媒体的辅助作用,可以营造浓厚的教学情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改革教学方法,优化生物教学过程
1.运用探究法开展教学
高中生物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法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一方面,高中生已经具有了强烈的参与教学过程的欲望;另一方面,探究教学法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在探究教学法组织中,教师要将教学目标进一步细化,将其以一组探究思考题的形式展示在学生面前,布置学生分组进行思考、讨论与探究学习,主要依靠自己的努力来实现学习目标。例如教学“光合作用”时,教师对“光合作用发现过程实验的设计思想”这一重难点,可以运用探究法进行教学启发引导,帮助学生逐步深入掌握光合作用实验的原理,顺利实现了教学目标。
2.运用演示法开展教学
直观演示法有助于学生直观地理解一些抽象概念和原理,能帮助学生拓宽思路课堂气氛,活跃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仪器演示法和多媒体模拟是通常被采用的演示方法。除了仪器演示之外,多媒体模拟可以在微观知识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实现直观演示仪器实验难以完成的生物演变过程,提高教学形象程度。例如在“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过程演示、“染色体、染色单体、DNA行为变化”详细分析等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动画模拟方式,将细胞分裂过程以及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周期性变化过程这样复杂的内容形象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加深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提高了教学成效。作为高中生物教师应尽量多做演示实验,通过实验,唤起学生对生物学学习的热情及对生物问题的深入思考。
3.运用辩论法开展教学
生物教学中,教师往往会遇到学生的一些不同观点。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观点与理念的交织与碰撞之中,运用正反方辩论的方式,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了生物素养。学生们对辩论问题的知识愈丰富就愈能发挥他们的思想。例如,有关生态系统的知识学习,教师事先精心设计了一组题目,让学生学习新教材仔细看书后进行抢答。这些题目有的考查的就是书上的范例,同学们一眼就找到了正确答案;有的需要根据书上介绍,进行发散思维,经过斟酌,做出明智的选择;还有少量的题目,书上没有直接涉及,没想到学生有不同的答案,并且相互之间谁也不服谁,无法短时间内达成共识,教师把争议最大的题目拎出来,作为辩论的题目,让学生课后上网或者查阅专业书籍去进一步了解。最后两种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观点在老师的引导下,在学生的辩论中不断清晰,最终实现了教学目标。
三、拓展教学空间,培养学生生物素养
1.开展生物兴趣小组活动
针对目前学生动手能力差的问题,通过实验课,使学生能够基本掌握常规仪器的使用,并能够通过实验数据得出正确的结论;通过布置课外作业,教师可以将学有余力或是对生物学习具有强烈欲望的学生组织起来开展兴趣小组活动,例如: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植物标本,动物蝌蚪的饲养,溶液培养法栽培植物等等活动,让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得到满足,既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也养成善于观察的研究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举行知识技能竞赛活动
在一段教学内容结束之后,教师要结合学校整体工作安排,相机进行一些知识竞赛或是实验技能操作竞赛等,以比赛的方式促进学生学习,营造浓厚的教学竞争氛围。例如学了种群特征后开展有害生物(灭鼠、蚊、蝇、蟑螂)防治知识、技能竞赛活动,这些活动推广开来后可以有效控制病媒生物种群密度,降低其危害性,保障人群健康。这些活动的开展即使学生学了知识、又训练了其技能、更增强了其生物科学素养。
3.走进社会开展实践活动
高中生物教学内容具有广阔的实践空间,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些实践的机会,培养实践运用能力。例如:可以再学习了生物和环境的知识后搞一次生物摄影比赛,使学生学会关注身边的生物,关注人与生物的和谐发展。可以以自己身边的生物、自己饲养的动物,培养的植物为主要对象,拍下人、动物趣味、和谐的瞬间。再如:也可以搞一次以低碳生活为主题粘贴画,可采用叶片、蛋壳、废旧物品等多种材料制作各种生物图片,从而增强他们爱护生物、保护自然的意识,提供学生亲近动植物的机会,培养学生勇于开拓和创新的精神。
总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我们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联系生活实际,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庆阳等.沙尘暴灾害及其防治[J].环境保护.2009,(07).
篇8
一、创新导入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生物教学中,新颖的导入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授课创设良好的情感基础。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一是现代媒体导入法。在上课之前,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播放一段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课件或录像,激发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的探究欲望,提高学习兴趣。二是联系实际导入法。学生对于自己生活的家乡情况比较了解,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学生自己熟悉的事物引入新课,也可以取得较好的成效。例如在讲解《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当地的生态环境遭遇破坏的实际情况为题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三是新旧联系导入法。学生在高中生物学习中,有些学习基础在初中学习内容中,教师可以采取前后联系的方式导入新课,自然过渡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生物的基本特征”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以前所学知识,引出新授教学内容,激发学生求知欲。
二、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率的最重要途径还在于改进教学方法,使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效用更加明显。主要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一是讲授法。我们这里所说的讲授法,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灌输法,而是由教师采取层层深入的启发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向学生讲授知识的教学方法。我们提倡学生自主学习,但是这并不等于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尤其是对于一些较为难学的新知,教师还是需要一定的讲解作为引导的。例如在“细胞与细胞工程”讲解中,有些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需要教师先进行启发式讲解,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之后,方可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活动。
二是探究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需要,将教学目标分解为多个探究题,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互相讨论、深入思考等方式获得新知,在这个过程之中,教师要发挥好思维点拨与后进生帮助的作用,不直接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在教学“光合作用”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采用探究法有效突破教学难点“光合作用发现过程的几个著名实验的设计思想”,通过探究引导:(1)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绿叶发挥了什么作用?(2)各部分是如何发挥作用的?(3)1648年比利时的科学家海尔蒙特的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4)普利斯特利在1771年所做的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5)你从中总结出什么样的思路?通过这样的探究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分析、理解了光合作用实验的原理,完成了教学目标。
三是演示法。直观演示法可以帮助学生对一些抽象的概念或原理进行直观理解,常用的是仪器演示法,多媒体模拟演示也是一种有效的补充形式,特别是在一些微观的知识方面,多媒体手段可以向学生形象地再现仪器实验所无法展示的微观或极慢的生物演变过程,帮助学生形象理解与掌握。例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分裂过程,“染色体、染色单体、DNA行为变化”的分析等内容,通过正常的仪器实验无法完成教学,多媒体通过动画模拟的形式,高度逼真地还原了随着细胞分裂过程的进行,染色体、染色单体、DNA进行的周期性变化的复杂过程,学生一目了然,增强了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提高了教学成效。
四是实践法。高中生物是一门与社会生活联系密切的学科,有许多知识在实践中具有广阔的运用空间,指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之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在教学“生物圈的稳态”内容之后,可以布置学生对自己生活的城市进行二氧化硫排放以及酸雨形成、危害等方面进行社会调查,并撰写出有一定分量的调查报告或是倡议书等,为环境保护作出自己的努力。
三、增强教学艺术,提升教学驾驭能力
篇9
关键词: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知识网络
一、深入研究,把握信息,掌握方向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高三开学第一周至关重要。对高考复习也是如此。如何进行一般审查的目的和任务?这是学生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以及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对的第一个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教师对多年来的高考问题进行研究,选准复习方向,确定复习重点,为圆满完成复习任务打好基础。
1.分析高考生物试题
每年的高考试题,可以发现其突出的特点是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始终保持稳中有变的原则。只要经历了国内的高考,你就可以找到一些共同的特点,比如试卷结构、试题、考试方法和能力要求等。因此,对2014届全国高考试卷和山东省在过去五年里的高考试卷进行所有分析和研究,及时掌握命题和命题的特点,从而理清复习的思路,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
2.关注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变化
每一年使用的教材和课程标准都会出现一些变化,第一周上课的时候就要把2014年调整内容进行梳理,分析高三生物教学中应具备的理念和注意的问题:如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注意回归课本,增加研究的内容和生物的历史,新的技术和其他的阅读材料。很显然,在高考命题中将会出现这些变化,我们要做到熟悉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这些变化,有利于把握准复习的方向和深度及难度,增强复习的目的性和准确性。
二、夯实基础,掌握方法,整合知识
如果高考是一场战役,开学之初的准备就是战略方向的把握,第一轮复习则是打好这场战役的知识储备、能力培养过程,因此我们从以下方面进行了努力:
1.对基础知识进行全方位理解和执行。
第一轮复习基本方法――五会、四基:
“五会”指:
会读:精读高考知识点;
会背:背熟概念、事实、原理、方法;
会默:默写名词性概念、生物学术语、结论性语句;
会理解:对基本概念要理解内涵和外延;
会应用:学以致用,力求规范、准确、全面、科学。
“四基”指:
基本知识:包括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
基本技能:包括审题方法、解题方法、实验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
基本方法:包括解答常见的、典型的、重要题型的一般思路与套路;
基本习惯:包括学习习惯、解题习惯乃至考试的习惯。
2.重视教材,处理好教材和复习资料的关系。
生物重点复习的资料是教材,它是任何资料都无法替代的。高考题来自教材,所以教材是落实“四基”最好的资料。在生物总复习中以考试说明作指导,不应该次序颠倒。在复习中始终坚持以考纲为“纲”,以课本为“本”,这是提高复习效率的重要策略。
3.合理利用其他参考资料
除了高考试题、考试说明、教材、课程标准、生物教学基本要求外,获得信息的途径、方法还有很多,如全国各地名校、山东省各地模拟试题等。但是,在使用这些资料之前我们都要进行仔细研究和筛选,有效合理地使用,避免干扰正常复习、浪费时间。
4.在重视基础和知识拓展的基础上,更注重能力的培养。
(1)建立知识网络
能力是目标,特别是综合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备考中,要回归到生物学的基础上来,先把各个知识点弄明白,然后逐渐理解、掌握生物学科的思想方法,并进行综合。在复习过程中对教材知识加以梳理、归类和整理、组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结构,建立知识网络。建立知识网络采用以下的方法:利用教材目录建立知识网络;利用章首语、章首图建构各章的知识网络;使用流程图、模式图、关系图构造知识网络。
(2)加强学科内综合
高中生物研究的是生物学的特性、生命的本质。生物体的结构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生物体与环境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生物体的各种生理都是协调统一的,可见,生物学科内的综合是生物学科本身的特点。生物知识的结构和体系将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要手段。
三、专题讨论,突出重点,提升能力
主题教学是培养学科综合能力的有效方法。在生物教学中,第一阶段是根据本章建立知识体系,构建知识体系,并与经典问题相协调,拓展骨干知识和关键知识的纵向和横向发展。第二阶段是复习教学中的特殊学科,教学应是小学和中学阶段的特殊主题,不是完全分离的。在第二轮复习前一个月进行信息收集,确定专题划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第二轮复习专题的划分
1.体系专题。例如:物质与结构体系;生命的自我更新和调整系统;生命的自我复制和进化系统;生物与环境系统。2.实验专题可以分为:实验操作、原则、程序、现象和结论分析、归纳、总结等实验项目;改正错误或增加不完整的实验;在实验中获得的信息的分析和解释,实践。3.热点专题。例如:(1)生态和环境热点(人口资源、环境污染、温室效应、环境保护);(2)生命科学前沿热点(基因工程、克隆、干细胞技术、人类基因组计划、诺贝尔奖生物方面知识);(3)工农业生产,人类健康热点(转基因食品、酶工程、癌症、艾滋病)。
(二)思维方式是知识的本质,也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
命题方向可以反映思维主体的特点,近年来认真分析试题,会发现几乎所有试题都对考生的思想方法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有计划、系统地进行强化训练,帮助学生真正掌握这些思想方法。26题、28题、35题考查生物实验,测试考生的实验观察,实验操作,科学思维,调查方法,同时能促进学生尊重事实、坚持真理的科学态度的形成。其中第28(4)题考查科学研究方法。第27题以湿地生态系统为背景,36题以克隆为背景,引导学生把重点放在与社会问题相关的生物科学上,培养学生的自然和社会责任感。
(三)重视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
从学生答卷的情况分析,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存在审题不仔细不认真、学科语言使用不规范、解题步骤不完整、文字表达不严谨等问题。未来的高考会非常重视学科语言的应用,生物有专用的生物术语,应尽量用规范的语言组织高考答案。
另外,教学中要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态度的变化和情绪的波动,及时找学生谈话,稳定学生的情绪,帮助学生提高信心,经常进行试卷分析,帮助学生提高成绩。
总之,在整个高三复习过程中,始终坚持以考试说明为例,落实考试内容,提高四个能力;以课程标准为魂,落实模块价值,提升科学素养;以学科教材为本,落实概念原理,理解生命现象;以有限的培训为规范,测试答题能力,寻找盲区,加强解题规范,消除疑问和困难,辅以补充信息,促进分层教学,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崔金祥.浅析初中生物实验教学[J].科技信息,2008(35).
篇10
一、2011年理综生物试卷概貌
2011年我省理综生物试卷给人的整体印象是平实温和并力求创新。试题贴近教材,关注中学的教学实际,没有偏题、怪题。试题突出测量考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探究和能力。
试题考查的知识点不偏离学科主干内容,能力要求不超出《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和《2011年普遍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福建省理科综合考试说明》(简称考试说明)的要求;试题全部原创;试卷结构、题型设计与《考试说明》中提供的参考试卷基本一致;全卷难度适中,多数试题为中等难度题。这有助于提升测量的效度。另外,试卷中非选题小题的设置尽量按能力要求由低到高安排;小题之间避免连环失分;试题重视以考生为本,做到“情景易读、设问明确、入题容易”,让考生不因阅读能力差异产生答题差异。这有助于提升测量的信度,也体现了高中生物课程倡导的面向全体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
二、2011年理综生物试题的基本特点
表1 2011年高考(福建卷)理综生物试题双向细目表
注:认知行为三个层次划分参照《新课程生物学科高考能力标准(含试题标准)》(2010,余文森主编)
1.突出考查核心知识,显见“平实”特点
高中生物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但在学生的能力发展过程中,必须依赖每个学科特有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只有积累一定的学科知识,才能产生创新力。因此,高考非常重视测量学生所具备的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011年我省理综生物试题十分注重学科核心知识的考查(见表1),共考查知识点27个,其中属于《考试说明》中规定的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程度II水平的有22个,占81.5%。具体如细胞的结构和功能、酶、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减数分裂、遗传基本规律、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内环境与稳态、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基因工程等学科重点、主干知识内容,均在试题中得到体现。同时试题立足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如选择题1、3、4,非选题26I-(1)(2)(4)、26II,32(1)(2),均十分关注基本学科事实的识记,基础概念的理解,常规方法应用的考核。这体现今年理综生物试题“实”的特点。
另外,今年的理综生物试题设问的呈现方式多数较为常态和经典,关注课堂教学实际,没有偏题、怪题。如选择题1直接针对“人体细胞代谢场所”进行设问考查;选择题3针对“激素、酶和神经递质”的共性特点进行设问考查;选择题4则依据教材中的“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图解”抽象出一个概念模型,由此设问考查几个生物学基础概念间的内在关系。这三题的设问方式都是较为传统、常规的,在平常教学训练中经常遇见过的。又如非选题27依据二倍体结球甘蓝的杂交实验结果,从以下几个角度提出设问:判断性状遗传遵循的规律,推断亲本植株的基因型、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绘制基因型示意图。这是考查遗传学问题非常经典的设问方式。上述体现今年理综生物试题“平”的特点。
2.注重考查实验与探究能力,呈现“常考常新”特点
高考理科综合考试强调以能力测试为主导,2011年我省理综生物试题体现考查《考试说明》所提出的各项能力。如选择题1、3、4,侧重考查“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选择题2、非选题27(4),侧重考查“以图表形式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选择题5,非选题27,侧重考查“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非选题32,侧重考查获取信息能力。
尤其是今年试题重视考查考生的实验与探究能力。现有生物学事实和理论构成的生物科学知识体系,是人们在通过实验、思辨、分析等探究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因此,实验与探究能力是生物科学学习过程中重点培养的核心能力之一,也是高考生物学科要突出考查的学科核心能力之一。连续几年,我省理综生物试题十分注重考查该项能力,并注意测量形式求变求新,体现“常考常新”特点。
例如,在测量“考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综合运用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这一层次的实验与探究能力,前两年一般采用选择题形式,针对2~4个《考试说明》所要求的教材实验,测量考生对实验的原理、材料处理、操作步骤、结果结论等方面的理解、识记情况,选项设计基本反应实验过程的某一层面事实,因此,基本难以深入测量考生这一层次的实验与探究能力。今年则利用非选题形式,为测量提供了更大的操作空间,有了充分的篇幅,得以更加深入细致考查考生的实际操作及实验掌握情况。具体如非选题26-II,试题以高中生物实验中常用的染色剂为背景,既考查考生在独立完成实验时,能否正确观察、记录实验结果,同时,又深入考查考生是否准确理解几个不同实验中,相同试剂的使用原理和操作注意事项等。应该说,今年这一测量形式的变化,能更真实反应考生有无具备一定的生物实验经验,体现考生实验探究能力水平。因而,也有利于引导中学开足、开齐、开好生物实验。
另外,今年理综生物选择题5,体现出将实验探究能力与理论知识融合考查的新特点。试题以火鸡的一种特殊生殖方式为背景,考查了考生在运用减数分裂、性别决定等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实验探究中所提出的一种假设,进一步分析、判断,以预期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本题将测量考生在“发现问题”、“提出假设”等实验探究环节的基础上,能否进一步展开逻辑演绎,以预期实验结果的能力;同时融合测量了考生对有关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水平。
3.依据建构认知,凸显思维能力的测量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主观的、动态的、情境的;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累积,而是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和由此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学习者需要建立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并进行整合与再加工。由此,今年我省理综生物试题重视提供适宜的新颖性的试题情境,通过建构认知的角度,关注考生利用题干信息与已有知识进行整合加工、重组认知结构方面的思维表现,凸显测量其思维能力,确保了试题能对学生的发展潜能即创新性学习能力进行测量。
例如,选择题5提供火鸡的一种特殊生殖方式作为试题情境――“少数雌火鸡的卵细胞未与结合,也可以发育成二倍体后代。”考生与此相关的已有知识为“火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动物进行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特点”,据此,考生应分析、推导出:雌火鸡(ZW)在减数分裂中产生的卵细胞及相应的三个极体的类型有两种结果――卵细胞(Z)、极体(Z、W、W)或卵细胞(W)、极体(W、Z、Z)。另外,本题题干提供了与此相关的新信息为“卵细胞与其同时产生的三个极体之一结合,形成二倍体后代(WW的胚胎不能存活)。”这样,考生需将上述有关信息或知识进行联系、整合,从而获得新的认知:以这种特殊生殖方式产生的子代火鸡类型为:ZZ、ZW、ZW或WW(不能存活)、ZW、ZW,因此,后代的雌雄比例是D.雌:雄=4:1。本题通过建构认知的角度,考查了考生分析、判断和推理等较高层次的思维能力方面的表现,不仅测量了考生对学科概念与知识的理解、领会,更测量了考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与思维发展的潜质。
又如,非选题27提供了有关二倍体结球甘蓝的信息――“紫色叶对绿色叶为显性,控制该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分别位于3号和8号染色体上。”考生据此判断:这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独立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规律。进而联系考生已有知识基础――“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可分析、推导出:若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2的结果应为:A_B_:A_bb:aaB_:aabb=9:3:3:1。另外,试题又提供了与此相关的信息――“纯合甘蓝杂交试验的统计数据:①亲本,紫色叶×绿色叶;F1株数,紫色叶121、绿色叶0;F2株数,紫色叶451、绿色叶30。”据此信息判断,F2紫色叶:绿色叶=15:1。这样,考生将上述有关新旧信息或知识进行联系、整合,从而获得新的认知:控制甘蓝紫色叶性状的基因组合为A_B_、A_bb、aaB_;控制甘蓝绿色叶性状的基因组合为aabb。在此认知的基础上,考生能够进一步的、顺利的分析、解决后续问题。本题同样体现通过建构认知的角度,凸显了测量考生分析、判断和推理等思维能力的特点。同理,非选题32(3)这一小题的设问也具有同样的测量特点,不再详细分析。
三、尚需完善的方面
1.注意试题文字表述的规范性
试题文字表述清晰、合乎语法规范,可使设问指向明确,这有利于保证测量的信度。2011年我省理综生物选择题3,该题题干是一个不完全陈述句――“正常人体内的激素、酶和神经递质均有特定的生物活性,这三类物质都是”,题中的备选项是不完全陈述句的补充。这样可看出,除了选项B――“由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其它三个选项,分别与题干组合成完全陈述句,皆存在文字表述不合乎语法规范的问题。如选项A――“在细胞内发挥作用”,则题干与选项组合成完全陈述句为――“……,这三类物质都是……发挥作用。”,这显然存在表述规范不足。同理,选项C、D,也存在类似情况。虽然,这种细微不足似乎不影响考生答题,但从命题看,其文字表述似受到口语化影响,应该作进一步润色消除,以加强文字叙述的规范性。
2.丰富图、表信息在测量中的利用
试题中图、表所蕴含的信息一般较文字丰富直观。若充分挖掘图、表信息,多角度进行有效设问,可使试题篇幅简洁,测量形式丰富;同时,通过不同信息表达形式的转换考查,可测量考生思维的丰富性及发展潜质。今年我省理综生物部分试题,存在利用图、表信息考查知识点较为单一、面窄或利用率不高、有效设问偏少的情况。如选择题2,针对玉米和花生净光合速率的变化曲线图,选项B与C皆考查考生对“净光合速率的表示指标”这单一知识点的领会情况。而选择题4,针对题中概念模型,选项A、C皆围绕“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这一知识点进行设问。又如非选题26-I,题干叙述篇幅较长,且以一个表格提供丰富的数据信息,但纵观4个小题的设问,仅第(2)、(3)小题与题中信息密切相关;而针对表格信息只产生第(2)小题中的两个空格设问。
- 上一篇:乡村旅游概念性规划
- 下一篇:农业经济基础及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