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消毒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3-11-13 17:49: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化学消毒的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来苏尔
来苏尔(Lysol)又名植物油、甲酚、氢氧化钠的皂化液(含甲酚50%),为无色或者是黄色液体。1%-2%苏尔溶液用于手消毒,3%-5%来苏尔溶液用于器械物品消毒,5%-10%来苏尔溶液用于环境、排泄物的消毒。对于一般的致病菌效果良好,可以杀死很多致病菌,浓度高的话也能杀死芽孢。47%-53%来苏尔溶液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肥皂和水,浓度5%-10%的来苏尔,可以用来作为处理病人用具及环境消毒。副作用是对皮肤、粘膜有腐蚀性。当来苏尔污染到皮肤时,我们可以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超过15分钟,或用50%酒精反复擦拭,然后再用清水反复冲洗干净。而口服来福尔中毒者,则应马上服用植物油15~30 mL,发现早的话,也可以用牛奶及清水洗胃,直至气味排除完为止。
二、乙醇
乙醇俗称酒精,其结构为CH3CH2OH,在常温、常压下情况下,其是一种易燃、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具有水溶性,也具有特殊的味道,带有刺激性。乙醇的用途很广泛,在生活中可以制成饮料、醋、化妆品,在工业中可制成香精、染料、燃料等。而在医疗上却可以作为消毒剂用,70%-75%的乙醇适合作为消毒剂使用等。一般情况下,乙醇主要用于皮肤和医疗器械消毒。其75%的水溶液消毒作用最强。浓度过高或者浓度过低都可能使菌体表层蛋白质迅速凝固而妨碍乙醇向内渗透,影响杀菌作用。在平时我们做实验的时候,也要注意很多事项,首先,在实验室应该使用火柴,使用别的可能会引起火灾或者容易使酒精灯内的酒精挥发或者燃烧。其次,乙醇使用完毕后要使用灯帽把火灭掉,以防引起火灾,如果不慎将酒精点燃,要尽快使用抹布将其盖灭。
三、福尔马林
福尔马林就是我们通常称的“甲醛”的水溶液,其外观无色且透明,但是具有腐蚀性,会有很强烈的刺鼻味道。不同含量的甲醛具有不同的功能,含量为35%-40%(一般是37%)的水溶液,具有防腐、消毒和漂白的功能。一般情况下,将福尔马林稀释成2%-4%的甲醛水溶液,主要用于器械消毒。消毒时,要将门窗关闭,在房内加热蒸发4小时,4%的福尔马林水溶液用于固定生物的标本(学会正确使用化学试荆很重要)。福尔马林在水中也有同样情形,会消耗水中的氧气,使水中的溶氧减少,所以在使用福尔马林时要特别注意增加氧气。
福尔马林与皮肤接触会使皮肤变白变硬,甲醛的气味对人的眼、鼻、呼吸道具有刺激性,会造成咳嗽和呼吸困难,误食会伤害人的身体,甚至死亡,因此在保存时要做好防护。
四、红汞
红汞又叫三仙丹。即汞溴红,还叫二百二、红药水,是人工合成的含有汞和溴的有机化合物。2%-4%浓度的红汞的水溶液可以用做皮肤伤口或皮肤粘膜的消毒,红汞不可与碘同用。呈现鲜红色粉末状,是氧化汞的变体之一,是有毒的。红汞在温度达到500℃时就会分解成汞和氧。红汞不溶于水和乙醇,易溶于稀硝酸、稀盐酸、碘化钾和氰化钾溶液,缓慢溶于溴化钾溶液。在生活中可以用来作为氧化剂、有机反应催化剂、分析试剂、颜料、防污剂,也可以用于制备汞化合物、药物等。红汞作为一种有机化合物,无气味,有吸湿性,易溶于水。红汞的水溶液呈樱红色或暗红色,稀释时显绿色荧光,遇稀无机酸则析出沉淀。在医学上可以用于外用消毒剂。2%的水溶液红汞也叫俗称红药水,适用于皮肤外伤的消毒,有杀菌作用,不易伤害完整皮肤。
五、苯酚
苯酚又叫石炭酸,是一种无色晶体。1%的水溶液苯酚可以用来喷洒、擦拭房间、家具,浸泡医疗器具,散布于病人排泄物上等消毒。可吸收空气中水分并液化。苯酚有一种特殊的味道,腐蚀性也很强。化学反应能力强,可以和醛、酮反应并且生成酚醛树脂、双酚A,与醋酐,与水杨酸反应可以生成醋酸苯酯、水杨酸酯。苯酚在通常温度下是固体,很容易与钠发生反应,采取加热苯酚的方法,再加入金属钠,苯酚很容易被还原,在教学中,我采取下面的实验方法,既操作简单,又会取得满意的实验效果。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3 mL无水乙醚,取黄豆粒大小的一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放入乙醚中,可以看到钠不与乙醚发生反应。然后再向试管中加入少量苯酚,振荡,这时可观察到钠在试管中迅速反应,产生大量气体。这一实验的原理是使苯酚溶解在乙醚中,使苯酚与钠的反应顺利进行。
六、高锰酸钾
篇2
一、以读为本,贯穿课堂教学
“阅读”,顾名思义,读是其中的核心。“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教师引导学生俾善于读,则其功至伟。”这是叶圣陶先生对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所作出的精当评价。因此,在教学中,学生通过默读、朗读、复读、赛读、美读、整体读、部分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理解课文内容,品析语言文字,感悟情感价值。在读的过程中实现学生 、教师、文本和作者之间的对话。
如我在教学《少年闰土》这课时 ,首先,让学生自由试读课文,读通课文,利用工具查找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齐声朗读课文,弄清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事?理清文章结构层次。再组织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品读,感悟作者抓住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特点的写法。最后,抓重点语句“他们不知道一些事情,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卖罢了。” 进行研读,再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词语“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素不知道”、“先前”、“如许”, 体会“我”对闰土的羡慕、钦佩之情。这样使读层层推进,学生在读中学到了知识,培养了能力。
二、以训练为点,细节与整体相结合
“训练”即语言文字训练。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提倡把握整体,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但整体需要细节的充实――抓重点语段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每一个细节都是整体的基石,有了一个个精彩的细节,才会有完美的整体。例如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首先对课堂整体有一个宏观地把握,伯父之所以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我”之所以对伯父无限的怀念和敬仰,是因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课文的第一部分是结果,后四部分是原因。这样再通过对“谈《水浒传》”、“笑谈‘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等环节的品读、研读,对在这些环节中伯父的语言、动作、神态的细节的赏析,就不难理解课文,体会文章思想感情了。例如抓住伯父说的话“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进行赏析就可以体会到伯父的含蓄、幽默、风趣的性格特点和他当时所处的危险环境,以及他面对危险表现出的不怕挫折、不惧迫害的顽强斗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态度。再抓住他救助黄包车户的一系列动作词“扶、蹲、半跪、拿、夹、拿、洗、敷、扎”进行训练,伯父那“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感人形象就跃然纸上了。
三、以质疑为线,培养思维能力
篇3
【关键词】通腑活血汤;直肠滴注;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
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的机理其发病原因尚未明了,血管内微血栓形成、自身免疫异常及自由基损伤被认为是最有可能的3种损伤机制。目前尚未完整和针对病因的治疗方法。文献报道应用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使迟发脑病的发病率从20%-40%降至10%-20%[1]。此结果尚不理想。本课题依据血管内微血栓形成学说,拟采用“随机数字表法”,临床观察通腑活血汤直肠滴注防治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疗效。针对病人意识障碍服药困难,多合并应激性黏膜病变,探索直肠滴注给药。我们在临床上对120例患者72例配合中药直肠滴注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文共观察治疗120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中医辩证属肺热腑实、气滞血淤瘀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72例,对照组48例。其中治疗组中男性40例,女性32例,平均年龄(42±2.5)岁,意识障碍30例;对照组中男性28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43±3.1)岁,意识障碍25例。两组治疗前在主症积分、病情程度、病程长短均作统计学处理(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及判定标准标准
1.2.1祖国医学辨证肺热腑实、气滞血淤瘀:头痛、头昏,甚至项背强直,角弓反张,神昏谵语,腹胀拒按,大便秘结,咽干口渴,皮肤及黏膜樱红色或紫绀、出血。黄腻或黄燥、黑燥,脉弦数,滑数或涩、沉细。
1.2.2西医诊断标准依照GBZ23-2002职业性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诊断标准。
1.2.3Glasgow-pittsburgh方法:采用Glasgow-pittsburgh昏迷量表评定意识状态[2]。
1.2.4疗效判定标准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疗效判定标准:治愈:意识清楚,主要体征消失;有效:意识障碍程度减轻,主要体征有所好转;无效:昏迷程度及体征无改善或加重。
1.2.5排除病例标准①加用其它药物,无法判定疗效者;②入院前2周病史记载应用过影响血小板活性的药物;③有肛肠局部病变者;④合并有严重心、肝、肾、血液系统疾病者;⑤脾胃虚寒者;⑥病情危重,难以对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做出确切评价者;⑦高压氧绝对禁忌证和相对禁忌证。
2治疗方法
2.1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Ⅰ-Ⅱ组。
2.1.1第一观察期(入院当天始共14d)Ⅰ组(对照组):高压氧治疗:压力为0.2MPa,升压30min,稳压带面罩吸氧60min(氧浓度为99.5%),减压40min,2次/d。加给促进脑细胞营养代谢、改善脑血循环药物,能量合剂、胞二磷胆碱、地塞米松、低分子右旋糖酐、维脑路通、B族维生素、脑复康等,均为常规剂量常规用法。
Ⅱ组(治疗组):Ⅰ组+通腑活血汤150-200ml直肠滴注,2次/d。
2.1.2第二观察期(第2-60天)观察患者一氧化碳中毒后第60天迟发脑病发病例数情况。
2.2药方组成通腑活血汤:大黄15g,益母草30g,三七粉10g,芒硝10g,当归15g,甘草6g川芎15g葶苈子20g,苦参15g,丹参30g。
3结果
3.1见表1-5。
3.8不良反应临床观察观察72例患者药后未现新的症状和体征。不良反应程度按多为轻度,症状轻微,无中度和重度患者,无提出甚或自行停药。
4讨论
临床观察所见,中、重度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在度过急性期并神志清醒后,一般经过10-20d,部分患者出现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严重患者表现痴呆或去皮层状态称迟发脑病。其发病原因尚未明了。血管内微血栓形成、自身免疫异常及自由基损伤被认为是最有可能的3种损伤机制。目前尚未完整和针对病因的治疗方法。祖国医学对本病记载不很详实,治法不充分。现代中医研究也多局限在单味药和部分成药的使用上。疗效和应用受到了限制。中医认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所表现的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皮肤及黏膜樱红色甚或意识模糊、嗜睡、昏迷等症状,其病机是毒邪入内,化热化痰,上则蒙蔽清窍,扰乱神明之府,下则阻于三焦通道,影响气机运行,气滞血淤瘀。中气不足,气虚水湿不化,又因气虚无力推动血行,多兼痰淤瘀阻滞,本病病人多因邪浊之气,毒犯清窍。肺热腑实、气滞血淤瘀是最基本的病机。治疗上始终贯彻通腑泄热、活血化淤瘀。与现代医学抗血小板聚集和消脑水肿剂相得益彰。据现代研究陈德昌等研究证明大黄对胃肠黏膜屏障有明显保护作用,能抑制肠道内细菌和毒素易位,降低胃黏膜和肠黏膜的血管通透性,单味治疗急性应激性胃肠黏膜病变止血有效率达73%,同时能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液黏度[3-6]。三七善化淤瘀又善止血,化淤瘀血而不伤新血为理血妙品,现代药理研究其有显著的抗凝作用,能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纤溶并使全血黏度下降,增加局部血流量,增强吞噬功能,有抗炎、镇痛、镇静作用。丹参为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丹参能有降低血液黏滞度,增加红细胞的表面电荷,使微血管缓慢流动的血细胞加快流速,从而明显改善微循环;同时,使毛细血管网开放增加,有利于侧支循环的形成;不同程度地促进血细胞(如血小板、红细胞)解聚;具有抗凝和调整纤溶等作用[7-9]。采用直肠滴注形式给药,给药速度慢,不致于很快在肠道蓄积过多,产生便意而排出,且对、直肠的刺激较保留灌肠法小得多。药物通过直肠滴入可透过黏膜吸收入血而发挥作用,吸收途径多。不但避免了口服药物胃黏膜的刺激及胃肠道不良反应,且免除了药物被胃酸、消化液及肝脏的破坏,使血中药物保持较强的活性,防止或减少了药物对肝脏的毒副作用,解决了病人意识障碍口服中药困难,且多易合并应激性黏膜病变的难题,患者依从性高。
篇4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如东县城各餐企业和学校食堂为监测对象。
1.2 方法
根据《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GB 14934―1994)要求,随机抽取消毒后不同餐具进行大肠菌群检测。按国家标准采用50cm2滤纸贴附法将2张纸片用无菌生理盐水浸湿,贴于餐具30s后取下,将筷子进口端抹拭纸片,放于无菌袋内,纸片置于37℃培养24h观察结果,纸片呈均匀紫色为阴性,纸片变黄背景上出现红色斑点状或片状呈红晕状为阳性。数据分析采用X2检验。
2 结果
2.1 不同年份监测情况
3年共监测4 618件样品,合格3 720件,合格率为80.6%,2006―2008年检测合格率分别为92.4%、76.7%、78.1%(表1)。2006年与2007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X2=112.7,P<0.05);2007年与2008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X2=0.97,P>0.05)。
2.2 不同性质单位监测情况
不同性质单位监测情况不同。共监测学校食堂餐具1313件,合格990件,合格率为75%;社会餐饮单位3 305件,合格2730件,合格率为83%,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07,P>0.05)。学校餐具合格率在2007年最低,2008年有所回升;社会餐饮业餐具合格率呈下降趋势(表2)。
2.3 不同地区学校监测情况
不同地区学校食堂餐具监测合格率不同。城区、农村学校合格率分别为83.5%、64.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8,P<0.05)。不同类型学校餐具监测合格率不同。中学、小学、幼儿园分别为77.5%、63.6%、84.4%。不同学校间比较,中学与小学比较有统计学差异(X2=21.4,P<0.05),小学与幼儿园比较有统计学差异(X2=43.7,P<0.05),中学与幼儿园比较有统计学差异(X2=6.8,P<0.05),见表3。
2.4 不同消毒方法监测情况
餐饮具不同的消毒方法合格率不同煮沸或蒸汽消毒效果最好(82.22%),其次是化学消毒(81.07%),紫外线消毒效果最差(76.89%);3种消毒方法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74,P<0.05),煮沸或蒸汽消毒方法合格率与化学消毒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4,P=0.43),煮沸或蒸汽消毒方法与紫外线消毒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X2=14.43,P<0.001),化学消毒方法与紫外线消毒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X2=5.88,P=0.015)。见表4。
3 讨论
总体餐具消毒合格率较低、且呈下降趋势,可能原因如下:①餐具监测不仅有小碗小碟,还包括大盘大碗,而大餐具占用面积大、消毒不方便,经营者往往不经消毒直接使用,或消毒后不注意保洁造成二次污染,是合格率较低的原因。因此餐饮单位在餐具消毒时应加强大餐具的清洁消毒,并采取有效的保洁措施。②为提高各类型餐饮业餐具消毒质量,我镇于近两年来扩大了餐具消毒监测的覆盖面,不仅对县城大型餐饮单位进行餐具消毒监测,还对中、小型餐饮单位(尤其是城乡结合部)、农村中小学食堂进行监测,这些单位大多缺少专用消毒间及消毒设施,卫生意识淡薄,餐具消毒流于形式,导致了本镇餐具消毒合格率呈下降趋势。这提醒我们应加强对中、小型餐饮单位卫生设施的投入,提高、强化餐饮业经营者及从业人员的卫生意识和法制观念,提升餐饮单位的自律性。
篇5
卫生习惯没有形成,同时预防性消毒工作也做的不够。
一旦有传染病传入极易造成扩散蔓延。因此在现行卫生法规和防疫卫生工作规范中都强调了加强托幼机构的消毒工作。
幼托机构传染病的防治与消毒工作,是贯彻预防为主方针,保护儿童健康成长一项很重要的工作。
l消毒
l幼托机构消毒涉及哪些内容
l幼托机构消毒有哪些方法
l消毒方法的选择应用
1。消毒知识的掌握
2。了解相关规范、要求等
l哪些内容
l消毒原则:
①托幼机构日常以清洁卫生为主,预防性消毒为辅。
②当所在地发生传染病疫情时,应按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要求加强预防性消毒;
③当内部发生传染病疫情时,应遵循疫源地消毒的原则。
l建立卫生管理制度:
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并有专人负责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实施;人员经过卫生消毒知识培训。
l消毒对象:
ü幼托机构室内空气的消毒
ü物体和环境表面的消毒
ü餐饮具消毒
ü手消毒
ü卫生间消毒
ü其它(玩具、果蔬、图书、被褥等)
l托幼机构常用消毒方法有哪些?热力消毒(煮沸消毒法、流通蒸汽消毒法、消毒碗柜消毒法 )
l消毒设备(紫外线灯、空气消毒机等)
l各种化学消毒剂(擦拭、喷洒、喷雾等方法 )
消毒分类
1、预防性消毒
没有明确的传染源存在,对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或其他有害微生物污染的场所和物品进行的消毒,称为预防性消毒。例如,公用物品的消毒、公共场所、玩具、饮水消毒、餐饮具消毒等,均为预防性消毒
2、疫源地消毒
对存在或曾经存在传染源的场所及污染物品进行的消毒。
l随时消毒
l终末消毒
消毒措施
1。空气消毒
l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在冬季、夏季的空调房间,至少每半日开窗通风30min。无法开窗通风时,应采用机械通风方法。
l对那些病原体抗力弱的如麻疹、百日咳、水痘等呼吸道传染病,无需特殊消毒处理,只要自然通风即可。每天开窗通风数次,每次15~30min即可。如发生肺结核、白喉等除自然通风,尚须用化学药物消毒。
l幼儿活动室每周消毒1次。呼吸道传染病流行季节或发现传染病患儿时,室内空气、各种物体表面每日消毒1次,肠道传染病流行季节定期采取预防性消毒措施。
用量再加等量水混匀后熏蒸,作用60min后通风。消毒剂熏蒸或喷雾消毒多用于终末消毒。
l空调过滤网要定期处理,避免细菌滋生。
l环境、物体表面清洁消毒
l活动室的物体表面每天用干净湿抹布擦拭1次。每周用消毒液擦拭或喷洒消毒。
l卧室的地面、床围栏,每天用清水擦拭1次。门把手、水龙头、便器扶手在每天清水擦拭1次的基础上,每周用消毒液擦拭1次。
l要保持玩具清洁,每周至少进行1次擦洗消毒。
l地面消毒
墙面消毒
l通常不需要进行常规消毒。当受到病原菌污染时,可采用化学消毒剂喷雾或擦洗。常用有效氯1000mg/L消毒剂溶液喷雾和擦洗处理,墙面消毒一般为1。5m高即可。喷雾量根据墙面结构不同,以湿润不流为度,一般100 mL/㎡~300mL/㎡。
室内物体表面
l用500mg/L有效氯的消毒剂溶液,当污染物中含有大量有机物时,可相应加大消毒剂量。也可用紫外线灯消毒。
餐、饮具的消毒
餐、饮具易受多种致病微生物污染,可能成为传染病的传播媒介,这方面要出问题往往是集体性的。
(1)盛器、刀具、垫板、揩布等用具均要做到生熟分开使用,并有明显标记。食物用具要有防蝇设施。
(2)餐、饮具要一餐一消毒,并应先洗涤后再消毒。
(3)餐、饮具要 一洗 二刷 三冲 四消毒 五保洁
食具的消毒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加热消毒法,一种是化学消毒法。首选加热消毒法。
加热消毒
优点:消毒效果可靠,消毒后的餐具无残留药物的毒性。
a。煮沸消毒:煮沸时间的计算应从水沸开后开始,持续15分钟,餐具应完全浸于沸水中。
b。流通蒸汽消毒:由蒸汽来对密闭其中的餐饮具进行消毒,如用笼屉蒸,以水烧开后保持5~10分钟即可,或按其使用说明书操作。该方法与煮沸法比较可避免食具的破损。
臭氧或红外线消毒碗柜
前者一般多用于食具保洁或怕热食具的消毒,后者属于干热消毒,温度可高达120℃以上。
l化学消毒
l消毒后的餐饮具不可再用抹布重新擦抹,应用自来水冲洗,去除残留消毒剂后,存放在清洁密封的容器内,以免再次污染。
l患儿餐具应单独消毒处理。
l切菜板的消毒方法
l洗烫法:每天用硬刷和清水刷洗1遍,再用沸水烫1遍;
l阳光曝晒法:把砧板放在阳光下曝晒30min以上。
l奶具的消毒方法
l奶瓶、盛奶器等奶具清洗干净后,经流通蒸汽消毒20min~30min后备用。
l用毛刷刷干净的奶具放入煮锅中,加水没过奶具,将锅置于加热器上烧开,再放进奶嘴,煮沸10min~15min。
l玩具的消毒
篇6
一般情况下,选择何种消毒方法进行消毒,应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而定;
一是病原微生物的种类。消毒的对象是致病微生物。自然界中各种致病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立克次体、霉原体、衣原体和病毒等,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对消毒处理的耐受性存在很大的差异性。细菌繁殖体、真菌和亲脂性病毒对消毒处理的耐受力很差,使用常用的物理和生物消毒方法以及低效消毒剂都可收到很好的效果。结核杆菌、真菌孢子、亲水性病毒和肉毒杆菌毒素等不是对所有的消毒措施都敏感,甚至对一些消毒措施有较强的耐受力,如对亲水性病毒和结核杆菌使用低效消毒剂无效。但对热力消毒相当敏感;真菌孢子较易被电离辐射所杀灭,但对紫外线抵抗力很强;肉毒杆菌毒素对酸的耐受力较一般细菌繁殖体强很多,但较易被碱性消毒剂破坏。细菌芽胞对大多数消毒处理的耐受力比其他类型微生物强得多,使用化学消毒剂时,只有使用高效消毒剂才有效,中低效消毒剂均不能将其杀灭:物理消毒中使用较强的热力与辐射处理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是处理对象的性质。用同种消毒方法处理不同性质的物品,效果差异性很大。如含氯消毒剂对饮用水消毒具有很好的消毒效果,但对衣物和金属器械等物品进行消毒时具有漂白和腐蚀作用;环氧乙烷气体熏蒸消毒对易于吸收药物的布质切品效果很好。但用于不吸收环氧乙烷的表面(如金属等)则需时较长;压力蒸汽灭菌皮毛制品、煮沸消毒对不能耐100℃的物品等可使处理对象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坏;紫外线对光洁的表面具有较好的消毒效果,但对粗糙的表面及有血迹、痰迹等污染物的物体则消毒效果较差。
三是消毒环境的特点。一方面应考虑当地所具备的条件,另一方面要考虑当地环境对消毒效果的影响。如在水源丰富而方便的地区喷洒消毒药液效果较好,但在缺水地区则只能选用直接喷洒消毒药粉的方法;室内空气消毒时,通风条件较好而外界空气又清洁的地区可以利用自然换气法,通风不良、污染空气长期储留的建筑物内则必需使用药物熏蒸或喷洒方法处理;房屋密闭性好的可使用熏蒸消毒法,密闭性差的则只能使用气溶胶和常量喷雾消毒。在人烟稠密的市区内,不宜使用大量具有刺激性的气体消毒剂,否则会对周围居民健康产生影响。在距火源很近(50米以内)的场所,不宜使用大量环氧乙烷气体消毒,否则易引起燃烧爆炸事故。对大量污水、粪便的化学处理,需考虑是否会引起公害。
四是卫生防疫的要求。不同情况下,疾病传播的机会不同,卫生防疫要求也不一样。传染病流行时,对发病严重的疫区应集中使用高效的消毒药物与器械,并尽快采取消毒措施,而对人迹罕至的地区则可通过限制人员进入、地区性封锁自净;对于医院消毒。凡是高度危险的物品,必须选用灭菌法灭菌,务必使其灭菌指数达到106凡中度危险性物品,一般情况下达到消毒即可。要求杀菌指数达到103以上:对鼠疫、霍乱、非典型肺炎、甲型流感等甲类传染病及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疾病,应采取迅速有效的方法进行消毒处理,宜选用固定的设备与高效的方法;对于病家的随时消毒,因工作量较小,多靠自己进行,并以较为简便的方法开展。对平时的生活用水,经洁治后用常规氯化法消毒即可,但对饮用水在洁治后还需进行特殊处理(如煮沸等)。
无论何种消毒法,其杀菌效果都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有以下几项:
一是处理剂量。消毒处理的剂量包含强度和时间两个因素:强度即指热力消毒中的温度、紫外线消毒中的辐照强度、电离辐射消毒中的辐照剂量,在化学消毒中则表示各种消毒剂的浓度;时间即指所使用消毒方法对病原微生物的作用时间。一般来讲,强度越高,微生物越易死亡,时间越长,微生物遭到杀灭的几率越大。强度的减弱可用延长时间来补偿,但是当强度减弱到一定限度后,即使时间再延长也无杀灭作用了。如煮沸消毒用于细菌繁殖体,一般水沸腾后再煮10~15min即可达到消毒目的;当加热温度为71.7℃时,则需至少保持15tmin;当为62.8~65.6℃时,则至少需要保持30min;当加热至56℃时,则需保持1h;到40℃左右时。即完全失去消毒作用。同样,消毒药物的浓度降低至一定程度后。就只有抑制作用或完全失去抗菌作用,即使延长时间亦不能达到消毒目的。微生物的死亡和消毒作用的穿透都需要一定时间,所以时间的缩短也有一个极限。如:用压力蒸汽(121℃)灭菌法灭菌一般需时15min以上,最快的预真空或脉动真空式压力蒸汽(132℃)灭菌时间亦不得少于4min。化学消毒最长需要数小时以上,短则数分钟即可。因此。消毒时必须明确处理强度和作用时间,并在操作中充分保证。
二是病原微生物的污染程度。病原微生物污染越重,消毒越困难,其原因是病原微生物污染越重,彼此重叠越多,不仅增加了机械保护作用,而且耐力强的个体也随之增多,需要的作用时间将延长,消耗的药物(或能量)也将增加。如甲醛(8%)、异丙醇(67%)与六氯酚(0.5%)混合消毒液浸泡染有枯草杆菌芽胞的刀片时,当每片刀片染有10万个芽胞时需作用3h,染有1000个芽胞时需作用2h,染有10个芽胞时只需30min。紫外线的穿透力很弱,空气尘埃能吸收紫外线而降低杀菌率,空气中含有尘粒800 900个/cm3时,杀菌效能可降低20%~30%,枯草杆菌芽胞在灰尘中悬浮时比在气溶胶中悬浮时对紫外线照射具有更大的抗性。
三是温度。除热力消毒完全依靠温度作用来杀灭微生物外,其他各种消毒方法都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如紫外光源在40℃时的辐射强度最强,温度降低时紫外线的输出减少,温度过高时辐射的紫外线因吸收增多,输出也减少,因此,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对紫外线消毒都不利;电离辐射灭菌时,较高温度有时反可加强细菌芽胞的耐受力,但超过80℃后其耐受力又复减弱;过氧戊二酸的杀菌作用随温度增加而增强,但这种增强变化幅度最大的是在10℃~30℃。呈直线关系,当温度增加到40℃以上时,杀菌作用增加不明显;环氧乙烷气体的杀菌作用与温度有密切的关系,低于7℃熏蒸时药物本身即不能挥发成气体,其杀菌作用在一定范围内随温度升高而加强,但当药物发挥最大作用时再升高温度。其杀菌作用也不再增强。
四是相对湿度。空气紫外线消毒时,空气的相对湿度对消毒效果有影响:相对湿度过高时,空气中的水分增多,可以阻挡紫外线。因此,用紫外线消毒空气时,要求相对湿度最好在60%以下。使用环氧乙
烷或甲醛消毒都有一个最适相对湿度,湿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减低杀灭微生物的效果。直接喷洒消毒剂干粉处理时,需要有较高的相对湿度,以使药物潮解,充分发挥作用。
五是酸碱度。酸碱度的变化可严重影响消毒剂的稳定性和作用效果。例如,季铵盐类化合物在碱性溶液中作用较大,pH为3时杀灭微生物所需剂量要较pH为8时多10倍左右;酚类则在酸性溶液中效果较好,三氯苯酚在pH为6时对伤寒杆菌的石炭酸系数为10,而在pH为10时则降为I;又如戊二醛在酸性条件下稳定,而在碱性条件下杀菌力强,2%戊二醛水溶液作用于细菌芽胞,当在pH为3,6时杀灭99.99%需时35min以上,而在pH为7.8时不到15min即可;当次氯酸盐溶液的pH值由3升至8时,杀菌作用反被削弱。
六是化学拮抗物质。自然条件下,微生物常与很多其他物质混在一起,这些物质往往会影响到消毒处理的效果。例如蛋白质、油脂类有机物包围在微生物外面可妨碍各种消毒因子的穿透。在化学消毒中,有机物本身还可通过化学反应消耗一部分消毒剂。受有机物影响较大的有升汞、次氯酸盐,季铵盐类消毒剂、乙醇等。条件允许时,将污染物品清洗后进行消毒、灭菌效果更好。另外,化学消毒还可有其他拮抗物质。如季铵盐类消毒剂的作用可被肥皂或阴离子洗涤剂所中和,次氯酸盐的作用可被硫代硫酸钠中和。过氧乙酸的作用可被还原剂中和。
篇7
【关键词】 加强 管理 控制 感染
我院按照国家卫生部对供应室的新标准实施管理,对所有手术器械、人流包、产包等全部由供应室实施处理,保证器械清洗消毒的合格率。
1 中心供应室预防感染管理中的主要任务
1.1 去污与清洁
1.1.1 去污与清洁的重要性 清洗对象中具有感染危险的主要微生
物,如肝炎病毒(乙型、丙型)、爱滋病病毒、结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绿脓杆菌等。各种残留的有机物,如油污、脓液、血块、蛋白质等都会妨碍微生物与灭菌媒介的有效接触,且这些有机物在器械表面形成膜对细菌产生保护作用,从而影响灭菌效果,导致化学消毒、气体、蒸汽以及低温灭菌的失败。
1.1.2 去污与清洁的注意点 灭菌过程不包括清洗过程,有污物的
物品在灭菌后污物将继续存在。目前,消毒和灭菌有着较为完善的质量控制手段,而清洁则缺乏有效的质量控制手段,仅靠肉眼观察,很难有效的对复杂管道进行彻底清洗。
1.1.3 清洗方法的选择
1.1.3.1 自来水冲洗 适用于污染轻,无有机物污染,表面光滑易洗的物品。
1.1.3.2 清洗剂 用于便宜且耐腐蚀物品。
1.1.3.3 酶清洗剂清洗的首选。
1.2 消毒
1.2.1 目的 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达到无害化处理。
1.2.2 流程 凡受到感染症病人排泄物、血液、分泌物污染的器材和物品,应先消毒,再清洗。操作前按物品受污染后的危险性的类别,选择合理有效的方法进行消毒灭菌。
1.2.3 消毒方法的选择
1.2.3.1 热力消毒利用一定温度的水维持相应的时间对物品进行消毒。
1.2.3.2 化学消毒利用一定温度的化学消毒剂维持相应的时间对物品进行消毒。
1.3 准备与包装
1.3.1 所有包布、治疗巾及孔巾必须清洁无损,做到每次用后一律换洗。
1.3.2 金属器械,每次清洗后擦干上油,以免生锈。
1.3.3 包裹大小 敷料包、脉动真空锅为30cm×30cm×50cm、布包装不超过5kg,金属包不超过7kg。
1.4 医疗器械的灭菌
1.4.1 医院的主要灭菌方法 压力蒸汽、环氧乙烷和干热灭菌。
1.4.2 注意点 根据物品的性能选用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进行消毒灭菌。如耐热、耐湿物品灭菌首选物理灭菌法;手术器械及物品,各种穿刺针及注射器等首选压力蒸汽灭菌法;油、粉、膏类首选干热灭菌;不耐热的各种导管、精密仪器等可选用化学灭菌法。
2 灭菌质量的检测
2.1 脉动真空,每天第一锅做空锅B-D试验。
2.2 化学检测 工作对象是包外指示胶带、包内指示卡。
2.3 生物监测 工作对象是嗜热脂肪杆菌芽胞菌片、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菌片。
2.4 空气监测 定期使用9cm的普通琼脂平板采样。
2.5 其他 如对消毒剂的浓度进行质量监测。
3 消毒灭菌常规工作
3.1 用高压蒸汽灭菌法时,灭菌前须检查包布是否双层无破损、物品是否清洁、包扎是否严密、消毒员不得擅自离开,应严格掌握压力和时间,以保证灭菌效果。灭菌完后,必须待气压表的指针下降至0处,方可打开锅门,以免发生危险。定期检查高压锅的灭菌效能,注意高压灭菌器的保养工作,每次(日)使用前要揩擦一次。
3.2 用环氧乙烷消毒的物品,不能用生理盐水清洗,也不能有水滴。
3.3 灭菌物品和未灭菌物品严格分类防止,以免混淆。
3.4 取无菌物品时,必须洗手、戴口罩、帽子、穿工作服。
4 发放规则
4.1 路线及人流、物流由污到洁不得逆行。
4.2 下收下送车辆,洁污分开,每日清洗消毒后分区存放。
5 控制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创新
5.1 抓五关 清洁处理关、监测检查关、消毒灭菌关、交换清点关及有效发放关。
5.2 常整顿 对所有物品有存放的位置、数量,所有的通道通常无杂物,物品损坏及时修理保证功能。
5.3 常规范 保证器械和物品的储藏方法得当,透明度强,急救物品齐全,功能正常,做好视觉管理,定时评估,及时改善。
篇8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家医院麻醉科的所有医务人员共29名为调查对象。
1.2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以现场观察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调查内容:
① 麻醉科医务人员对手卫生及化学消毒剂的掌握情况,包括洗手操作情况;擦手工具的使用;对常用化学消毒剂的掌握情况。② 与麻醉相关的职业安全防护方式的掌握情况,包括是否常规戴手套;手术中利器伤的处理;与血液等污物接触后的处理;全麻时是否有麻醉废气外排装置;全麻插管后是否常规按压患者胸廓使导管内有气流出来,并用头面部的感受来判断气管导管位置是否正确(胸廓挤压试验)。
1.3 数据收集与评诂
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3.0数据分析软件对调查资料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手卫生与化学消毒剂的掌握情况
麻醉科医务人员对化学消毒剂的使用正确率最高,洗手方法大多数正确,擦手工具使用正确率最低(表1)。
表1 麻醉科医务人员手的清洁和对化学消毒剂的掌握情况
项目正确人数百分比(%)基本正确人数百分比(%)
不正确人数百分比(%)
洗手操作方法620.72069.0310.3
擦手工具使用413.81034.51551.7
化学消毒剂使用2069.0724.126.9
2.2 工作中的个人防护行为
戴手套后再与患者接触的占86.2%,与血液或体液接触后能进行清洗消毒的占89.7%,全麻后呼出废气没有用外接装置的占20.7%,插管后常规进行胸廓挤压试验的达到82.8%(表2)。
表2 麻醉科医务人员相关职业防护方式的掌握情况
项目
是人数百分比(%)
有时人数百分比(%)
否人数百分比(%)
与感染性疾病患者接触前是否戴手套2586.2310.313.4
接触患者后是否能用肥皂洗手1655.2931.0413.8
被利器刺伤后是否会按正规方法进行处理2172.4620.726.9
与血液或体液接触后能否立即进行清洗消毒2689.7310.300.0
麻醉机呼出气的排放外接室外装置的应用1862.1517.2620.7
全麻插管后常规用胸廓挤压试验2482.8517.200.0
3 讨论
从本文结果可见,麻醉科医务人员手的清洁和对化学消毒剂的掌握情况不尽人意,能正确按规定进行洗手的仅占20.7%,能正确掌握化学消毒剂使用的占69.0%。分析原因主要是许多医务人员洗手后不擦手或是在白大衣上擦干,导致再次污染与连续污染的发生。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医院内感染问题的重视,手消毒的重要性再次被人们所认识,医护人员在临床诊断及护理操作中,手部皮肤的清洁与否直接关系到医院感染的发生率。2000年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对洗手的指征、洗手的方法有明确的规定,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或污物前后均应洗手,洗手后应正确使用防污染的擦手工具如一次性纸巾或烘干机等。
本次调查发现,麻醉科医务人员自身的职业安全防护意识有待提高,虽然知道自己的工作有危险性,但在实际工作中容易忽视细节,或因惰性造成防护措施没有实施。
因此,有必要对麻醉科的医务人员进行职业安全防护知识的教育,提高麻醉科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意识。有报道麻醉前对80例患者的口腔和气管内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均可检出细菌,并且有医务人员因接触这类患者而发生医院感染。包延丽等调查发现,术后下呼吸道医院感染占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患者的2.6%~2.9%。麻醉医师在临床工作中随时有可能成为医院感染的对象。
麻醉科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不仅关系到患者而且关系到医务人员的自身安全,在平时的工作中应与医院感染科一起做好自身的职业防护措施,并开展对职业安全防护的监督,对普遍存在的问题应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整改,防患于未然。
4 参考文献
[1]余丽华,刘世莲,罗明英.麻醉相关因素与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研究\.中国消毒学杂志,2008,25(6 ):664.
篇9
1口腔科门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口腔科必须建立完善的消毒隔离制度与监测制度,每月对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消毒灭菌液、消毒灭菌物品的效果进行监测。灭菌合格率必须达100%,不合格物品不得使用。1.1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应进行生物和化学监测。生物监测:消毒剂每季度1次(1%碘酒、75%酒精),其细菌含量必须<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剂每月1次,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化学监测:应根据消毒、灭菌剂的性能定期监测。如含氯消毒剂应每日监测,戊二醛每周不少于1次。1.2压力蒸气灭菌,包括工艺监测、化学监测(暴露监测)、生物监测。工艺监测:应每锅进行,并仔细记录压力、温度、灭菌时间等。化学监测:每包进行,包内物品中央放化学指示卡,经过一个灭菌周期后观察指示卡颜色性状改变否。包外贴3M化学指示胶带。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每日灭菌前进行B—D试验,检查锅的空气排除效果。生物监测:每月进行,指示菌株为嗜热脂肪杆菌芽孢,培养基为溴甲酚紫葡萄糖蛋白胨水,灭菌后用仪器观察24小时颜色不变仍为紫色则符合要求,若颜色变黄则不符合要求。
1.3紫外线灯管按日常和照射强度监测。日常监测包括应用时间、累计时间和使用人签名,论文使用达1000小时后应更换。强度监测:新灯管的照射强度不得低于100(μW/cm2),使用中的灯管的照射强度不得低于70(μW/cm2)。2口腔科门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的原则监测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掌握一定的消毒知识。熟悉消毒设备和药剂的性能。具备熟练的标本采样技能,选择合理的采样时间(消毒后、使用前),遵循严格的无菌操作。3具体监测方法及评价标准
3.1空气的微生物学监测:(1)采样制作:灭菌后的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和沙氏营养琼脂培养基融化后冷却至45~50℃,倒入9cm直径的无菌平皿内,每个平皿倒15~20ml盖好,在室温下冷却凝固后,反转放于37℃温箱内培养24小时,选出无菌生长的、盖内没有冷凝水的平皿作为采样用。(2)布点方法:室内面积≤30m2,设内、中、外对角线3点,内、外点布点部位距墙壁1米处;室内面积>30m2,设四角及中央5点,四角的布点部位距墙壁1米处。(3)采样方法:将普通营养琼脂平板按位置编号或注明后,在房间由内向外按顺序放在室内各采样点处,采样高度为距地面0.8~1.5米,采样时将平板盖打开,扣放于平板旁,暴露5分钟,盖好立即送检。(4)计算公式:空气微生物粒子的含量与空气微生物粒子沉降量的关系为:细菌总数(cfu/m3)=50000N/(A×T)=157.2N。式中A为平板面积(cm2),T为暴露时间(分钟),N为平均菌落数(cfu)。(5)结果:口腔门诊手术室细菌总数≤200cfu/m3为合格,各治疗室细菌总数≤500cfu/m3为合格。
3.2物体和环境表面消毒效果监测:采样在物体和环境表面消毒处理后4小时内进行。(1)采样方法:采样物体表面积<100cm2,取全部面积;≥100cm2的物品,取100cm2采样。用5cm×5cm的标准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浸有无菌洗脱液(生理盐水)的棉拭子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涂抹各5次并转动棉拭子,连续采样4个规格板面积,用无菌剪刀剪去手接触部分,将棉拭子装入放有10ml采样液中立即送检。面积<100cm2物体则采用棉拭子直接涂抹物体的方法采样。(2)计算公式:细菌总数(cfu/cm2)=平板上菌落数×稀释倍数/采样面积(cm2)。(3)结果:门诊手术室物体表面细菌总数≤5cfu/cm2,治疗室综合治疗台表面细菌总数≤10cfu/cm2为合格。
3.3手消毒效果监测:手的采样在接触患者、从事医疗或护理活动前进行。(1)手采样方法:被检人五指并拢,用浸有生理盐水的棉拭子(用消毒液消毒后采取相应中和剂棉拭子)在双手指曲面从指根到指端往返涂擦2次,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子、剪去手接触部分,将棉拭子投入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生理盐水)试管内并立即送检。(2)计算公式:细菌总数(cfu/cm2)=平板上菌落数×稀释倍数/采样面积(cm2)。(3)结果:门诊手术室医务人员手细菌总数≤5cfu/cm2,其它医务人员手细菌总数≤10cfu/cm2为合格。
篇10
供应室是医院的后勤保障部门,它为临床科室供应无菌医疗器械和敷料,其主要工作包括医院用品进行回收、清洗、消毒检查、包装、灭菌、保存、发放等。可以说,供应室是污染医疗器械和用品的集中场所。因此供应室工作人员有更多接触血液病原体和被感染的危险,供应室传统的侵泡消毒和大量的手工清洗仍然不可避免地会造成一些物理、化学和生物危害。目前,一些发达国家普遍采用能够对大部分医疗器械进行清洗并完成消毒的机械清洗热力消毒技术,以减少供应室人员职业暴露。
医用物品使用后,表面上污染大量细菌等微生物,带血器械还可能污染有血液传播病菌。如何对可重复使用器械和物品进行清洗和灭菌,关系到保障器械物品再处理后,能安全应用于病人,也关系到其转运、清洗和消毒、发放和使用过程中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医院消毒与灭菌方法主要包括物理、化学、生物方法和效果检测等4项技术。热力消毒是物理方法,分为干热法和湿热法。清洗可根据操作方法不同可分为手工清洗和机械清洗。
机械清洗热力消毒是首选地耐热医用物品再处理方法。本文通过参考国内外标准,查阅相关文献并结合最新资料,对机械清洗热力消毒在概念和应用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1清洗的重要性
过去我们一度认为终末高水平消毒或灭菌可保证器械使用安全,从而不重视清洗质量,即使在采用自动化清洗设备的现代化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ssd)中,有时工作人员也会让工程师更改设备程序,仅保证消毒参数如90°每5分钟不变,缩短清洗阶段时间。这是不对的。完美的清洗效果是灭菌合格的前提。经证明,影响消毒和灭菌效果的因素有:消毒或灭菌前物体的清洗、存在有机和无机物质的量、微生物污染的类型和水平、灭菌剂的浓度和暴露时间、物体的属性(如有裂缝、铰链、管腔)生物膜的存在、清洗过程的温度和PH值、灭菌过程的相对湿度。应该说清洗质量是保证终末灭菌质量的前提。
2机械清洗热力消毒
传统的消毒方法是手工清洗化学消毒,即人工用刷子,在清洗剂辅助下清洗,并用可杀灭病原微生物的化合物及其制剂消毒。手工清洗可用于结构复杂器械的辅助清洗工作等,但受很多不可控制因素影响。机械清洗热力消毒即采用自动化设备进行清洗并用热水或蒸汽湿热消毒。
2.1.1器械清洗消毒器:用于外科器械、麻醉器材、器具、玻璃制品等耐热的物品的自动清洗热力消毒设备,通常有一个狭窄关闭的排水口、冷水、温水、热水和去离子水或蒸馏水通过喷臂和喷嘴循环。处理程序包括清洗、漂洗和消毒阶段。最终集成干燥或单独干燥。最新清洗器机型可在25分钟内完成一个标准程序。
2.1.2冲洗消毒器;是对人体废弃物(便盆、尿壶等)吸引瓶、抹布等非关键性清洗进行冲洗并用热水或流通蒸汽消毒的自动设备,具有利于倾倒排放污物的开放性,大流量排水系统,典型程序3―5分钟。包括倾空、冲洗和消毒等阶段。
2.1.3内镜清洗消毒器:是进行软式内窥镜等不耐热物品,耐化学消毒的设备。消毒阶段温度一般低于65°。现代内窥镜清洗消毒器一个程序包括:最初检漏、冲洗、洗涤、漂洗和消毒;最终漂洗和烘干等阶段。
2.2机械清洗热力消毒和手工清洗化学消毒的比较
2.2.1清洗效果:手工清洗的清洗剂计量困难,无法采用较高温度,难于处理某些官腔器械的特定部位,清洗效果受个人因素影响很大。而自动清洗可用机器控制洗剂计量,可使用较高清洗温度,较长接触时间和合适水压,清洗效果更易保证。
2.2.2风险和安全因素:进行手工清洗的工作人员暴露于污物和液体环境中,被污染和感染风险较高;而自动清洗在密闭机室内进行,没有喷溅风险,可防止工作人员被污染和感染,清洗之后的消毒阶段可保护后续处理器械的工作人员,可防止非关键性器械(病房用品等)成为医院感染传播媒介。
2.2.3干燥效果:由于操作原因,手工清洗后的湿润物品易再次污染,自动清洗设备的干燥阶段可整合于程序中,保证干燥效果并防止物品被再次污染。
2.2.4处理效率:手工逐个清洗器械,浪费时间和人力、物力;自动清洗意味着操作人员在正确装载物品并按键启动程序后即可做其他工作,减轻了劳动强度,节约了时间和成本。
2.2.5消毒效果:热力消毒比化学消毒更可靠,无任何残留物,过程更易控制,且无毒。所以应用范围愈来愈广。布类、便盆、盘子和餐具、呼吸机管道、实验室的玻璃器皿和术后器械、硬式内镜等,均可用清洗消毒器处理。清洗消毒器将清洗、热力消毒及干燥过程高效整合,并预设一些针对特定物品处理程序,如呼吸管道程序、外科器械程序等,使用相应附件进行处理。
2.2.6自动化程度和技术标准:自动清洗消毒器由微电脑处理器控制,从工艺制造,程序设置,材料仪表,测试验证等方面体现着使用要求和最新技术的结合,并不断发展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