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范文

时间:2023-11-13 17:49: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外科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外科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篇1

关键词:解剖学外科护理学教学方法知识模块

随着医学模式和护理模式的转变,护理专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对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对高校护理教育提出了挑战。在有限的学习阶段怎样培养出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素质护理人才?为此,笔者在近5年的《外科护理学》教学中,将外科护理学知识与解剖学知识整合成知识模块进行讲授,现将自己的教学体会浅析如下:

1.相关解剖学知识模块的强化

《人体正常解剖学》是在第一学期讲授,而《外科护理学》是在第七学期讲授,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对解剖学知识已经生疏。根据学生已有的、教学内容所涉及解剖学知识的多少设计一个教学框架,即“已知的基础解剖学知识(学生复习)-疾病相关的解剖学知识(整合后交学生预习)-解剖学知识的应用(课堂教授)”。同时也对每节课的时间进行合理分配,即解剖学知识的应用只讲授3~5分钟,剩余的时间讲授《外科护理学》的基础知识。

2.将外科护理学知识和解剖学知识整合成知识模块

2.1临床表现与解剖学结构、功能特征整合成的知识模块。巧妙地设计解剖学知识与外科疾病临床表现的转化点,提高知识的转化率,即知识-能力,以症状推导病机来培养学生逆向思维。例如讲门静脉高压症护理一章,运用解剖知识分析“呕血”“便血”“腹水”“脐周静脉曲张”“脾肿大”等症状产生机理,巩固和加深了门静脉的组成及与腔静脉交通的知识。

2.2护理体检与腹部体表标志整合成的知识模块。外科患者的一些阳性体征要靠体格检查方能获得,根据人体体表的标志,可以准确地描述患者症状和体征的部位。例如:阑尾点(麦氏点)位于脐至右髂前上棘的连线中外1/3交界处,麦氏点压痛是急性阑尾炎的重要体征,亦可随阑尾位置变异而改变,但始终表现为一个固定位置的压痛[1]。再如:胆囊的触诊部位在右腹直肌外缘与肋弓交界处(即胆囊点),将拇指置于此点,嘱患者缓慢深吸气,使肝脏下移,若患者因拇指触及肿大的胆囊引起疼痛而突然屏气,称为Murphy征阳性[2],是胆囊病变的典型体征。

2.3护理诊断护理措施与解剖学组织结构特点整合成的知识模块。护理程序是整体护理工作的核心构架,护理诊断是护理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应用护理诊断是搞好整体护理、提高护理质量的基础。将护理诊断和解剖学知识融为一体,既锁定了护理诊断的分类又明确了相关因素,进而使护理措施的制定也更有针对性。例如:外科术后需长期卧床的患者,预防褥疮的发生是一项重要的护理内容,把人体浅表组织的结构特点和护理诊断及皮肤护理整合成一个知识模块,提出护理诊断为“皮肤完整性受损:与长期卧床,骶尾部供血不足,营养不良有关”,根据相关因素制定具体的护理措施:协助患者翻身,每2小时一次;指导病人正确的翻身方法;在骨突处置小垫,以防局部受压;每天用红花乙醇按摩骶尾部,预防褥疮的发生;给予充足的营养。

2.4手术前、后的护理措施与解剖学结构、功能改变整合成的知识模块。外科患者手术后,局部的解剖学关系和生理功能发生了变化,术前、术后的护理诊断也会发生相应改变,而护理重点必须随之转移。例如:癌患者,术前主要的护理措施是常规护理、皮肤准备、心理护理(目的是减轻或消除患者对癌症恐惧的心理压力)等;而术后主要的护理措施是疼痛护理、心理护理(目的是减轻或消除患者因躯体形象发生了变化而产生的心理压力)、患侧上肢的功能锻炼(解剖学知识提供了科学的指导依据)等。

2.5外科护理技能操作与解剖学结构特征整合成的知识模块。把常用的外科护理技术操作与解剖学知识整合成知识模块,在讲授外科护理技术的同时导入该知识点与解剖知识的联系。例如:把从鼻腔到胃所经过各个器官的解剖学特征和鼻饲术整合成一个知识模块等,以知识模块为单位讲授鼻饲术,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真正做到清楚的、有目的操作,避免或减少因临床护理技术操作不当所带来的护患纠纷[3]。再如:将解剖学方位术语上下应用于外科护理实际操作,遵循从上到下的原则,就不会漏掉细节[4]。

3.注重与护士职业资格考试相联系的解剖学知识

《外科护理学》是护士职业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其中包括相当一部分解剖学知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既要完成《外科护理学》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任务,又要与国家《护士资格考试大纲》中涉及的解剖学内容相联,为学生能顺利取得护士职业资格证书打好基础,增强就业的竞争力。

4.小结

以知识模块的形式讲授《外科护理学》,首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清晰地显示了外科护理学与解剖学知识的密切联系,增强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造就适应2l世纪需要的合格的护理人才。其次,这种教学方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精通外科护理学的基础知识和扎实的解剖学知识,还要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和教学基本功,有利于督促教师付出更大的努力来提高自身的能力及知识水平,紧跟当今护理教育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曹伟新.外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51

[2]曹伟新.外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10

篇2

【关键词】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护理措施

作者单位:457000河南省濮阳市中医院外科手术切口感染是最常见的手术并发症之一,国内发生率可高达13.0%~18.0%,国外5.1%~21.0%[1] 约占医院感染病例25.0%。切口感染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还增加了患者心理、生理上的痛苦, 甚至导致残废和死亡。为了能够了解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我们对此进行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进行外科手术患者3682例,其中男2082例,女1600例;年龄12~80岁;切口感染的诊断标准:按卫生部医政司制:定的患者诊断标准:凡切口局部红、肿、热、痛,筋膜组织以上有脓性渗出物、或拆线后局部有脓性渗出,无论有无细菌学依据,均属切口感染。

1.2观察内容对本组病例进行回顾观察,了解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发生情况及发生感染相关因素。

2结果

3682例外科手术患者依据切口感染的诊断标准明确诊断的手术后切口感染147例,术后切口感染率3.99%。相关因素调查包括患者自身因素、术中、术后因素,相关造成术后切口感染。

3讨论

免疫在人体中发挥着自身防御、自我稳定和监视作用, 人体的抗感染免疫力 先天性免疫缺陷和各种严重营养不良、糖尿病、肾功能不全、肿瘤、结缔组织病、长期应用类固醇和免疫抑制剂、组织器官移植、手术、衰老等, 其免疫过程都可降低人体抗感染免疫力, 增加手术切口感染机会[2]。糖尿病能减少纤维母细胞并促进肉芽组织形成,影响切口愈合;高血糖环境易引起水肿,利于细菌生长;外周血白细胞的趋化、吞噬和杀菌能力受限制,容易引起感染。肥胖患者因单位重量血供少, 手术时因脂肪层等影响手术野暴露和操作, 使手术时间延长, 故手术部位感染率较高;手术操作和切口暴露时间长,创面细菌感染的机会和数量增多,且由于手术牵拉脏器造成切口及组织损伤加重,局部抵抗力下降。同时,长时间的操作,出血量增多,且麻醉时间的相应延长,也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感染机会增多;电刀所产生的瞬间高能电流在切、凝的同时极易造成周围组织的灼伤。电灼时间越长,损伤组织的面积越大、越深。尤其是脂肪组织本身血供较差,热敏感性强,易变性坏死液化一旦缝合后,小部分的液化组织尚能被机体清除、机化,液化组织较多时会因引流不畅导致伤口感染,延迟愈合,感染风险大大增加。

护士术前对患者做好营养状况的评估,保证患者得到充足的营养和热量,以利于术后恢复及抵抗细菌的侵扰。术前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饮食,术后根据病情需要应早进食,给予易消化、富含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质及半流质饮食,其中蛋白质的供给尤其重要。膳食应多样化,根据患者的饮食喜好安排饮食种类;护理人员控制患者的陪护率, 以减少病房的人流量和空气中的污染菌。同时对患者进行形式多样化的预防疾病和医院感染等知识的宣教工作, 使患者理解和接受医护人员的每一项护理操作和治疗;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护理切口前洗手、戴手套, 检查和处理开放性创面和引流物、处理不同切口时应洗手, 以避免交叉感染。

正常人的皮肤上存在着大量细菌, 这些细菌通常是不致病的, 但是在机体抵抗力下降, 特别是老年患者, 免疫机能低下, 皮肤细菌可能引起切口感染, 术前要清洁皮肤和备皮[3]。由于老年人皮肤松弛、弹性差, 备皮时要绷紧皮肤, 避免皮肤损伤, 以降低切口感染。术中严格无菌操作规程, 参加手术医护人员虽穿无菌手术衣, 戴无菌手套, 手术野铺盖无菌手术单等, 并不能彻底阻挡细菌进入手术野。出汗、血渍、体液等渗透无菌单致潮湿后, 细菌穿透污染更快, 术中无菌单潮湿时应立即更换[4]。

护理人员应业务娴熟, 熟知各项手术步骤, 器械应分开放置, 手术中应严格按无菌要求传递手术器械, 提高传递效率[5]。各专科手术护士应尽量固定, 避免经常调换人员, 医师与护士相互熟悉, 能够密切配合医师及时完成手术, 缩短手术时间。术中认真清洗切口, 若腹膜污染严重, 用无菌生理盐水彻底清洗, 再用甲硝唑清洗后, 缝合腹膜, 依次缝合皮下, 若怀疑切口有污染时, 用2.5%双氧水清洗, 再用1∶1000新洁尔灭冲净, 用无菌敷料蘸干, 依次缝合至皮下。缝皮前, 用酒精棉球擦洗切口边缘皮肤, 使污染的切口变成清洁切口, 预防感染[6]。术后切口局部情况的观察, 发现切口敷料渗湿立即通知床位医师及时更换清除含菌敷料及渗液, 对可疑感染切口换下的敷料应立即做病原学送检。

参考文献

[1]傅秀兰.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减少切口感染的护理.齐鲁护理杂志, 2003, 9(8):615-616.

[2]陈爱初.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与监控.护士进修杂志, 2004, 2 (19):175.

[3]李春梅.住院病人手术切口感染的关键环节及护理.现代护理, 2004, 10(12):1119-1120.

[4]邓利平.外科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安徽医学, 2007, 28(3):263-264.

篇3

【摘要】目的:探讨外科急腹症的临床护理方法,提高临床护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7年3月~2010年9月收治的263例外科急腹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观察与护理方法。结果:本组263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后给予精心治疗与护理,其中3例患者死亡(2例多器官衰竭、1例心衰),其余260例患者均好转出院,好转率为98.9%。住院时间4~29d,平均11.5d,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表示满意。结论:外科急腹症在外科临床较为常见,在及时有效诊治同时给予相关护理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有利于患者康复。

【关键词】护理;急腹症;外科

外科急腹症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危急重症,其起病急、病情重、发展快,临床诊断及治疗需要及时有效。由于外科急腹症病情多变复杂,临床诊断困难,在治疗过程中常出现各种并发症。因此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应配合以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这样才能够保证临床治疗的顺利急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1]。本文就我院近年来收治的多例外科急腹症患者临床资料及护理方法作出相关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对我院自2007年3月~2010年9月收治的263例外科急腹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确诊。263例患者中男156例,女107例;年龄13~86岁,平均43.8岁;病种中急性阑尾炎102例,急性胆囊炎63例,消化道溃疡穿孔35例,急性胰腺炎28例,肠粘连梗阻26例,其他9例;所有患者均行外科手术治疗。

2 结果

本组263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后给予精心治疗与护理,其中3例患者死亡(2例多器官衰竭、1例心衰),其余260例患者均好转出院,好转率为98.9%。住院时间4~29d,平均11.5d,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表示满意。

3 护理方法

3.1 护理评估 对患者进行早期护理评估对确定诊断和临床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作用[2]。首先应了解患者的健康史,如是否有溃疡病史、是否饱食后突发上腹剧痛、是否酗酒或饱食后发生上腹痛、是否吃油腻食物引起等;正确对患者进行早期护理评估有助于估计外科急腹症的病因和诱因,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依据。其次对患者当前身体状况进行评估,如评估腹痛的部位、发病的缓急、性质、程度、诱因等;临床发现急腹症腹痛开始的部位或最显著的部位往往与病变的部位一致。应根据脏器的解剖位置,初步判断病变所在的脏器;评估患者腹痛发生的缓急、性质、伴随症状等,对这类情况进行细致评估往往对决定诊断起到关键作用[3]。

3.2 心理护理 急腹症发生较突然,患者往往没有心理准备,且剧烈的腹痛导致患者产生严重的恐慌、紧张、陌生等负性心理。患者送入院后在积极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同时应及时为患者提供相关的心理护理,劝慰患者不要过分紧张,告知患者腹痛的机制和病因,简单的向患者及家属说明病情变化以及有关的治疗方法、护理措施的意义等,让患者等能够正确认识到疾病的相关情况,使其能够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

3.3 一般护理 休克患者采取卧位,非休克患者采取半卧位;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做好饮食护理,最初入院治疗时禁忌给予饮食,待患者病情好转后可给予易消化的流质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摄入;根据患者病情需要或医嘱进行胃肠减压治疗,保持有效引流,及时观察与记录患者引流的具体情况;为患者迅速建立静脉输液通道,必要时给予输血;防治休克,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纠正营养失调;在患者治疗期间注意疼痛的护理,应慎用止痛剂,对诊断明确的单纯性胆绞痛、腹痛等可给予解痉剂和镇痛药物治疗,以缓解患者剧烈疼痛、有助于睡眠。

3.4 观察病情 患者治疗期间应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观察神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变化,并做好详细记录。若患者出现希氏面容即表情痛苦、面色苍白、两眼无神、额部冷汗、眼球凹陷、两颧突出、鼻尖峭立等常为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的病征应及时报告医生病情进展;如患者早期即出现血压迅速降低并伴有休克症状表明患者有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或空腔脏器穿孔的可能,应立即给予手术治疗;另外还应该着重观察患者的腹痛部位、性质、开始时间、引起腹痛原因、腹痛持续时间、规律性、痛点是否转移以及疼痛的发展过程等,并观察患者对疼痛的反应,同时注意并分析有关伴随症状如呕吐、腹胀、发热、排尿排便改变、黄疸以及呼吸、心血管等其他系统相关表现;对检验科提供的有关化验指标应做及时了解,如血、尿、粪常规,血清电解质测定,二氧化碳结合力,肝肾功能等,同时注意X线、B超、腹腔穿刺和直肠指检等特殊检查结果提示的有关情况以对病情作出准确判断。

3.5 术前术后护理 本组患者急腹症较为严重均采取外科手术治疗,护理人员在观察期中须做好急诊手术的术前准备,如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迅速收集各项化验的标本送检并及时收取报告单、遵医嘱迅速做好皮肤准备、按时给予术前用药等。手术完毕后应加强对患者各项生命指征的监护工作,而由于急腹症术后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4]。因此,还应该注意术后并发症的对症防治工作,如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观察伤口及各种引流管有无出血现象,了解其肠蠕动恢复情况等,同时为患者做好皮肤及口腔清洁工作,降低感染几率;术后根据病情给予高热量、高蛋白、丰富维生素的饮食,以促进伤口的愈合。

3.6 出院教育 患者出院前向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教育工作,针对所患疾病作相关知识的讲解,出院后应注意饮食结构的健康,避免过度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咖啡、浓茶、海鲜等,避免暴饮暴食;安排好日常生活,注意劳逸结合,既不能过度劳累也不能久坐久卧;注意保暖措施,避免感染诱发疾病。

参考文献

[1] 杜爱军,浅析急诊急腹症的准确分诊及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0,18(17):204―205

[2] 薛冬兰,外科急腹症病人应用整体规范化护理的体会[J],全科护理,2010,8(12):1055―1056

[3] 刘丽萍,叶玲燕,外来民工在急腹症手术期间的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现代医生,2010,23(31):53―54

篇4

【关键词】外科感染病人临床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116-01

外科感染是指需要外科手术治疗的感染性疾病和发生在创伤、手术、器械检查或有创性检查、治疗后的感染,临床较多见。

1 非特异性感染病人护理要点

非特异性感染的主要共同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肌能障碍和寒战、高热等全身症状。全身化脓性感染是致病菌侵入人体血液循环,并在体内生长繁殖或产生毒素而引起严重的全身感染症状。其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起病急、病情重、发展迅速,体温高达40-41。C,头疼、头晕、甚至淡漠,脉搏细速,白细显升高,代谢失调和肝肾损害。化脓性感染的病人的护理诊断有焦虑、体温过高、疼痛、营养失调,潜在的并发症有脓血症、感染性休克。护理措施包括:做好心理护理,病情观察,全身疗法的护理等。

1.1护理要点

针对病情定时监测血压、心率、脉搏、呼吸及体温的变化。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或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降温过程中鼓励病人多饮水,防止虚脱,及时铡量并记录降温后的体温。及时协助病人更换衣裤及被服。脓毒败血症的病人,寒战、高热时遵医嘱进行血培养。遵医嘱对重症病人给予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必要时给予输血。遵医嘱早期、大剂量或联合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治疗中注意治疗效果及副作用的观察。观察伤口局部情况,保持敷料清洁、干燥,有引流者保持引流通畅。急性淋巴炎及淋巴结炎的病人,协助其进行物理治疗。丹毒为接触性传染,应实施床边隔离。护理时用枕垫将患肢抬高。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的病人,切开引流后肢体制动,患肢抬高。感染好转后指导其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疼痛的病人,遵医嘱给予镇痛药物。.鼓励进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饮食、半流食、直至普通饮食。加强基础护理,预防褥疮、坠积性肺炎及泌尿系感染的发生。

1.2健康指导

定时、定量、正规服药,注意药物副作用观察。指导病人及家属掌握如何预防疾病传播的相关措施。合理搭配饮食,满足机体蛋白质及热量的需要。保证充足休息及适当的体育锻炼。

2 特异性感染病人护理要点

特异性感染主要包括破伤风和气性坏疽。破伤风是破伤风梭茵侵入伤口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引起的一种急性特异性感染。临床主要表现为肌肉持续性收缩和阵发性痉挛,病人开始出现张口困难,随后牙关紧闭,面部表情肌收缩出现“苦笑面容”颈部肌群收缩出现颈项强直,背部肌群收缩出现“角弓反张”主要的护理诊断为:吞咽困难、营养失调,潜在的并发症有肺炎和啼不张。护理措施:安置病人于特定的环境,遵医嘱给药,做好病情观察,防治并发症的发生,做好消毒隔离和健康指导。气性坏疽是梭状芽孢杆菌引起的一种以肌组织坏死或炎症为特征的急性特异性感染,起病急、愈后差。主要的护理诊断为:疼痛、组织的完整性受损、体温过高、营养失调等。护理措施:严格的执行消毒隔离,做好病情观察,做好伤口和疼痛的护理,做好营养支持的护理。

2.1 破伤风病人护理要点

2.1.1 护理要点

按围手术期病人一般护理要点。安置病人于隔离、避光、安静的单人房间,工作人员人室穿隔离衣,走路轻、说话轻、操作轻,尽量把各项工作安排在同一时段完成,避免诱发病人抽搐的发作,病室内备好急救药物及物品。询问过敏史,做TAT过敏试遵医嘱应用抗痉挛药物,若出现大发作前的征象,及时通知医生。遵医嘱加大解痉药物剂量,并做好病情观察及记录,协助医生尽早施行清疮术。若对病人采取冬眠疗法,做好冬眠过程中的各项监护,遵医嘱及时调节冬眠药物剂量,使其处于浅睡眠状态。满足病人营养供给,遵医嘱实施鼻饲或胃肠外营养。病人常因抽搐而致尿潴留,遵医嘱留置尿管并持续引流尿液。加强基础护理,预防肺部感染、褥疮、泌尿系感染的发生。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及用后的物品,均应严格消毒;伤口敷料进行焚烧,以防交叉感染。

2.1.2 健康指导

告知病人不可忽视对木头、锈钉等刺伤、深部感染伤口的处理,伤后及时到医院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合理搭配饮食,保证充足的营养。保证充足的休息及适当的活动。

2.2梭状芽胞杆菌性肌坏死(气性坏疽)病人护理要点

2.2.1护理要点

按外科围手术期病人一般护理指南。将病人安置于隔离病室,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伤口敷料给予焚烧,预防交叉感染。针对病情进展情况,必要时实施重症监护。对深而不规则的伤口,配合医生实施紧急清创手术,充分敞开引流。观察并记录创面情况,遵医嘱用氧化剂冲洗伤口,保持敷料湿润,改变厌氧环境。遵医嘱输新鲜血液,纠正病人进行性的贫血。高热病人及时给予物理降温或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并做好高热的护理。遵医嘱给予大剂量青霉素抗感染治疗,青霉素过敏者可用其衍化物进行治疗,注意药物疗效及副作用的观察。为提高病人的血氧浓度,增强抑菌作用,一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高压氧治疗。遵医嘱给予镇痛药物。加强营养,必要时遵医嘱给予胃肠外营养。好转后鼓励其进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加强基础护理,预防褥疮、肺部及泌尿系感染。需截肢者,耐心向病人及家属解释其重要性,使其能正确面对,注意保护病人的安全,防止意外的发生。截肢术后固定和抬高患肢,指导其进行功能锻炼,协助病人重新设计自我形象,建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2.2.2健康指导

向病人及家属讲解有关气性坏疽感染的传染性及消毒隔离的相关措施。向病人及家属讲明患肢功能锻炼的必要性和方法。协助伤残者制定出院后的康复计划。向截肢病人及家属交代用拐、装配义肢的时间与注意事项。合理搭配饮食,保证营养的供给。保持良好心态,促进机体康复。

参考文献:

[1] 杨靓,王卫,外科常见感染的临床护理研究进展.护理杂志,2007年03期.

篇5

1 临床资料

6例前列腺癌患者,年龄58-70岁;临床表现为排尿不畅,其中4例为前列腺穿刺活检明确诊断,2例为前列腺电切术后病理诊断。

本组病人经充分的术前准备后,在全麻下实施经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术中留置盆腔引流管,三腔硅胶导尿管。

2 并发症的护理

2.1 感染

主要表现为肺部感染。本组肺部感染1例,引起发热,体温37.5~40.5℃,表现为咳嗽咳痰,呼吸不畅,痰多而粘稠,胸闷不适。护理措施:①术后住监护病房;②清醒后雾化吸人4次/日,每2小时翻身拍背一次,每次雾化吸人后协助有效咳嗽咳痰,由轻到重,护土配合拍背振肺,深吸气后利用腹压将痰咳出,并根据情况留取痰样化验,观察痰量和颜色;③生命体征平稳后取半卧位,高热者行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加强近几年,泌尿外科手术中传统开放式手术已经逐渐被微创手术所代替,因其明显具有出血少、恢复快、损伤小等优点,在外科手术领域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我科在原有的前列腺癌根治术的基础上,从2008年5月起实施经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取得了圆满成功。至今为止,已完成6例,由于手术的复杂性、机体的差异性等原因,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术后并发症,现将并发症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6例前列腺癌患者,年龄58-70岁;临床表现为排尿不畅,其中4例为前列腺穿刺活检明确诊断,2例为前列腺电切术后病理诊断。

本组病人经充分的术前准备后,在全麻下实施经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术中留置盆腔引流管,三腔硅胶导尿管。

2 并发症的护理

2.1 感染

主要表现为肺部感染。本组肺部感染1例,引起发热,体温37.5~40.5℃,表现为咳嗽咳痰,呼吸不畅,痰多而粘稠,胸闷不适。护理措施:①术后住监护病房;②清醒后雾化吸人4次/日,每2小时翻身拍背一次,每次雾化吸人后协助有效咳嗽咳痰,由轻到重,护土配合拍背振肺,深吸气后利用腹压将痰咳出,并根据情况留取痰样化验,观察痰量和颜色;③生命体征平稳后取半卧位,高热者行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加强口腔护理,多饮水并保证措施的落实,鼓励进食,给予饮食指导,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④按医嘱使用抗生素。本组感染病例经上述处理后治愈。

2.2 腹胀

腹胀是腹腔镜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文献报道腹腔镜术后腹胀发生率40%~60%[1]。表现为:患者主诉逐渐腹胀,严重者可见腹部膨隆,压迫有疼痛感。并伴有恶心、呕吐、停止排气、排便。护理措施:①禁食,视腹胀程度留置胃肠减压或肛管排气,行B超或腹平片检查、抽血观察电解质情况,根据情况纠正电解质紊乱,注意记录病情变化,血压平稳取半坐卧位,利于抬高横膈肌减轻腹胀。②腹胀缓解后严格饮食指导,顺序为禁食-全流-半流-软食。严格少量多餐,避免过饱及进食产气食物,观察消化情况,再行下一步饮食。③加强床上活动,病情稳定下床或床旁活动。本组病例经上述护理后治愈。

2.3尿失禁

尿失禁是前列腺癌根治术后重要并发症,与术中尿道外括约肌损伤或支配神经损伤有关。表现为拔管后无法控制排尿,尿液自行流出,尿急、尿频。护理措施:①向患者做好拔管后的健康宣教,同时做好心理护理,解释短期内出现尿失禁属正常现象,3个月至1年可恢复正常,消除焦虑情绪。②尿失禁因尿液不断自尿道口流出,时间长易致患者产生焦虑和忧郁,老年患者还易产生孤独感及自卑感,害怕与人交往,及时进行安慰和鼓励,指导保持外阴清洁,耐心与患者交谈,解除其心理负担。帮助患者树立自信心和生存的信念[2]。③指导进行提肛锻炼,锻炼盆底支撑组织,增强盆底肌肉力量和尿道外括约肌的功能。收缩和尿道肌肉,一次持续l5~20秒,放开5-10秒,反复上述运动10~20次,每日定时训练,持之以恒,达到可自控排尿为止。通过上述护理,2例术后尿失禁患者半年内均恢复正常排尿。

2.4 尿道狭窄

与手术损伤尿道、术后尿路感染等有关。表现为:拔尿管后出现排尿尿线变细、费力、分叉、排尿不尽、困难,甚至尿潴留。护理措施:①定期电话随访,提醒患者尿线变细、排尿困难等情况时及时回院复诊,提供复诊热线。②定期行尿道扩张,并嘱患者多饮水。本组1例患者经上述处理后治愈。

篇6

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8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80例神经外科ICU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实施预防性护理为分界点,实施以前为对照组,实施以后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感染率、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

结果:观察组的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结论:预防性护理措施有利于减少神经外科ICU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预防性护理神经外科ICU护理质量感染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2)11-0013-02

近年来,医院感染的病发率和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已经成为威胁患者住院安全的重要危险因素[1]。神经外科ICU患者病情较重,抵抗力下降,容易并发感染,感染的发生势必会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而且使病情恶化,死亡率升高。因此,采取必要的措施减少神经外科ICU患者的感染率,改善患者的预后,对提高护理质量,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意义重大。我院自2012年2月实施预防性护理以来有效降低了神经外科ICU的感染率,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80例神经外科的患者,均为高血压脑出血需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男性42例,女性38例,年龄55~84岁,平均(75.5±5.2)岁。发病时间30mL,平均出血量43.2±4.5ml,包括基底节区出血62例,皮层下出血18例。其中破入脑室9例。以实施预防性护理为分界点,实施以前为对照组,实施以后为观察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发病时间、GCS评分、血肿位置、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方面均具有均衡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预防性护理措施。

1.2.1加强感染监控。从思想上、组织上、管理制度上、人员配备等方面入手,完善老年透析患者院内感染的质量管理,健全各项护理管理制度、ICU监护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等,每个月对室内空气、各种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进行微生物监测,对所有患者进行皮肤情况的评估,提出压疮的预防措施。完善ICU的院内感染的质量管理,每日定时开窗通风、紫外线消毒,病房保持清洁,用含氯消毒剂定期擦拭室内物品,各室拖布标示清楚。进入病房必须戴口罩、帽子、手套,并教育患者从自身出发,保持卫生,消除感染的诱因。导管内发生感染时,应及时做导管内血培养+药敏试验,并根据药敏结果选用高度敏感抗生素,以防滥用抗生素致使耐药菌株产生[1]。在各项操作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重视洗手,严格进行6步洗手法,洗手后用干手纸巾擦干。

1.2.2感染宣教。每日对患者进行口腔护理和皮肤护理,并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和有效咳嗽,预防口腔及肺部感染[2]。必要时,可发放宣传册或重复宣教,以确保宣教的时效性。对家属进行必要的院内感染基本知识的宣教,让他们积极配合工作,严格控制探视。

1.2.3质量监控。加强晨晚间护理的人力,保证晨、晚间基础护理质量。科室内的质量监控小组每个月进行质量监控,对总结这一个月来存在问题的病房,有护士长进行原因分析,并通过开展总结会议,讨论改进的意见。

1.3评价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感染率、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感染参照国家卫生部制定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诊断。护理质量评分采用我院年度护理质量考核表进行评价,满分100分。护理质量的满意度:从宣教、环境、态度、操作及治疗效果五个方面来评价,每个项目满分均为20分,100分为患者对这个项目最为满意,0分为最不满意。>80分记为满意率。该调查问卷Cronbach’sα系数>0.61,重测系数>0.7。

1.4统计学处理。用(X±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用T检验,用频数描述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以P

2结果

观察组的感染率、护理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分别为5.0%(2/40)、97.7±5.2、100%(40/40);对照组分别为15.0%(6/40)、84.5±4.6、85.0%(34/40)。观察组的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3讨论

随着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以及就医选择范围的扩大,其对医院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院内感染一直以来确实存在不可避免的问题,尤其是老年患者,身体机能较差,更容易发生感染,且后果较为严重,应该引起重视。院内感染已经成为影响患者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3]。因此,必需有效控制院内感染有利于控制感染的发生,确保患者的住院安全。为了有效的预防感染的发生,我院对40例神经外科ICU的患者实施预防性护理措施,在制定护理干预措施的时候重点抓好感染薄弱环节的管理,侧重于加强院内感染监控、感染的预防,通过加强院内感染监控、加强感染宣教和抗生素的合理使用等措施,提高医务人员的院感控制意识,使护理人员熟练掌握预防环节及技术,加强消毒技术规范执行中的环节管理和终末管理,阻断传染途径,积极预防医院感染,保护易感人群,有效保障患者医疗护理的安全[4]。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李剑文,刘日光,杨京芝,等.血液透析住院患者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广东医学,2009,30(6):943-944

[2]赵莺柳,芦雅琳,陈洁,等.护理干预对控制呼吸内科病房医院感染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31):3737-3740

篇7

中职卫校《外科护理学》是中职卫校护生重要教学项目及教学内容之一,在学生护理教学中具重要应用性。本文主要以中职卫校《外科护理学》作为研究主体,对其高效性教学方法予以探讨及改进,从而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实现高效教学效果。

【关键词】

中职卫校;《外科护理学》;教学方法;改进

近年来,随着护理人才需求量的不断增长,护理专业就业形势良好,中职卫校护理专业学生数量逐渐增长,但就目前而言,在现代化社会发展基础下,我国大多中职卫校于《外科护理学》教学中仍存在教学方法落后、教学效率低下等问题,严重制约护理专业护生的发展。

一、《外科护理学》教学重要性及教学问题分析

《外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重要教学学科之一,其内涵主要是教授学生通过对外科病人的观察、处理并通过相关医疗机械实现疾病救治及护理,使病人早日康复,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及实践性,在执业资格考试中所占比分比例较高;同时外科护理教学是学生掌握临床实践中无菌操作、清创、包扎、止血等意识及技能的重要教学学科,对病人后期的诊疗及康复起关键性作用。目前,随着我国对护理人才需求量的不断提升,学校扩招现象逐渐普遍,导致有限的教学资源难以满足现代教学需求[1],同时,众多中职院校实验设备及实验操作相关操作基础设施及操作内容较为落后,内容多但课时少,教学计划紧凑,实验教学缺乏,导致学生专业素养储备降低,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教学方法改进措施

(一)自学法。《外科护理学》学科在教学时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及实践操作性,需要护生在掌握医学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外科患者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相关护理评估,在患者临床症状及表现的基础上对其健康问题进行研究,提出护理诊断、护理方法及护理目标,从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预后质量。因此在具体教学时,教师可改变教学观念及教学方法,注重护生的日常自学,在交会护生基础护理流程的同时,鼓励护生课下自主学习,动手操作,提升自身的护理水平。

(二)提问教学法。提问教学法是高效教学方法之一,教师可在教学中对已教授的相关教学内容予以提问、复习。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在每一新章节教学初始,在课堂中对教授过的基础教学知识进行提问及复习,使护生真正理解并掌握基础医学知识及护理知识,强化基础医学及临床医学之间的相关性[2],发散思维,使学生逐渐养成多向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处理日后工作时,可从多角度进行思考,完善工作内容。例:在讲解外科感染病人护理时,首先可对外科感染途径、感染源等相关问题进行基础问题提问,并使护生回答在护理中需采取的措施及注意事项等;在门静脉高压症讲解时,教师可于课前提问相关解剖知识,例如门-体静脉主要交通支,在提问及回答过程中护生便可对基础知识实现巩固,还可把握正常情况下及门静脉压增高后的血流变化及对比,提升学生对门静脉高压症病理及临床表现的认知。

(三)问题教学法。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可改变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予以问题提问,引导学生主动寻求问题答案,查找资料,发散思维,拓展认知。在问题教学法教学中,教师可于课堂教学前、课堂中及课堂外进行问题教学,课堂前教师可提出与教学基础性内容相关的问题使学生在课程预习中便可找到答案[3],课堂中可对课堂教学内容予以巩固性提问,课堂后教师可提出较有难度的开拓性问题巩固教学内容,开发学生思维认知,从而提升教学效率。例:在肠梗阻病理知识及护理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于教学前使学生根据课本了解“什么是肠梗阻?肠梗阻的表现是什么?”,使学生对肠梗阻相关内容予以初步预习及了解,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在教学中引出课前问题并予以正确定义及分析,同时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引出“肠腔不通畅的表现及可能性因素”并提出“哪些因素会影响肠正常蠕动?若肠内容物无法通过肠腔会产生哪些病理反应,如何护理”?等问题,课后教师可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提出肠梗阻护理所需注意的方面以及学生对肠梗阻护理的个体化认知,从而在教学始终促进学生对肠梗阻病理及其护理等相关问题的全面性及完善性认知。

(四)情景案例教学法。《外科护理学》学科在教学时其教学内容多包含人体系统及器官分类等,但人体作为统一整体具有一定的相关联性,因此在具体教学时教师可选择代表性案例,按照常规程序设置,使学生进行模拟训练[4],在训练中,可让学生扮演患者、患者家属、医生及护士等,使护生以直观及形象的方法感受患者的痛苦,增加学生对相关教学理论知识及实践教学的认知及理解。如,在讲解胆道蛔虫患者护理时,学生可模拟患者发病状态及症状,另一学生模拟患者家属的反应,另一扮演护士的学生在扮演医生学生的基础上对病人进行疾病评估及护理诊断,从而制定相关护理措施,并予以护理演示,结束后可使学生进行讨论,教师在学生讨论完毕后对所存在的问题及相关事项进行点评及总结。除此上之外,在外科护理教学中,教师还可借助多媒体教学,在教学中将相关医学病理及护理操作过程采用文字、图片、动画及视频等方式予以展示,如外科洗手、穿衣、换药等护理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使护生良好的掌握护理操作技能,丰富教学,使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及丰富,实现高效教学。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中职卫校《外科护理学》学科在教学时仍存在教学方法落后,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因此在现代医学发展的基础上,我国各中职卫校应不断革新教学方法,积极采用学生自学法、提问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情景案例教学法以及多媒体教学法等综合教学方法予以教学,从而不断提升学生专业素养,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吴谦 单位:福建省闽东卫生学校

参考文献:

[1]兰庆新.浅析多媒体教学在中职卫校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No.11903:145-146.

[2]翟园园.中职卫校《外科护理学》教学方法改进之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2,v.9;No.23121:159-160.

篇8

【关键词】 门诊;外科护理;细节护理;不良事件

随着人们对医疗认识的不断增强,人们对于医疗护理的各项要求也不断提高。在医疗的实施过程当中,大多数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这就要求,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其中,门诊外科在进行临床护理的时候更要注意这一点,充分的认识到在实际临床护理工作当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与隐患,尽可能地避免医患之间的纠纷,努力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的、满意的就医氛围,为医疗行业树立起一个良好的形象。本文主要探讨了门诊外科在护理工作当中,导致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细节护理防范措施,同时也分析了细节护理的实施所具有的积极临床意义。1 导致门诊外科不良事件的主要因素

1.1 门诊外科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淡薄 医院和患者之间是医患关系,虽然这两者在表面上并没有签订任何与之相关的书面性合同,但是,两者之间的法律责任关系还是比较明确的。事实上,从患者进入门诊进行就诊与治疗的那一刻开始,患者与医院之间就已经建立起了一定的合同关系[1]。但是,有的门诊外科的临床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并不强,单纯的认为只要在自己的工作过程中没有出现什么明显的错误,例如:打错针、发错药等失误性操作就没有侵害患者的法律利益。这些法律意识淡薄的门诊外科护理人员的想法,使得自己在很多工作的时候都对患者的合法权益造成一定的损害,进而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

1.2 门诊外科护理人员的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 一般来说,门诊外科的护理文书主要包括手术护理记录、体温单、医嘱单,以及护理记录单等内容,无论是对患者还是对医院来说,这都是一个十分严肃的法律性文件,是患者与医院双方在医疗过程的真实反应,可以及时、科学,并且真实地对患者的一些病情变化作出相应的反应,而且还可以为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一些客观的依据[2]。但是,有的门诊外科护理人员在书写护理文书,进行记录的过程当中,不注意书写清晰度,甚至在书写的过程中随意捏造、涂改,造成书写错误等问题,引起一些不必要的严重医疗事故,造成不良事件的发生。

1.3 门诊外科护理人员的责任心比较弱 患者的病情具有不可预见性与可变性,尤其是在门诊外科当中,患者的病情很容易就会因为护理的不到位就出现反复,或者恶化的情况。所以在护理的过程中,随时都有风险。只有门诊外科的护理人员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以及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与风险意识,才能尽可能地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反之,如果门诊科的护理人员在护理的过程中,缺乏责任心,就很可能会导致不良事件的产生。

1.4 门诊外科的规章制度执行不严格 在门诊外科护理工作当中有完善的规章制度,来保证门诊外科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尽可能地避免不良事件。但是,有的门诊外科在实际的临床护理中,并没有严格地执行相关的规章制度,而且,有的缺乏对其工作的指导与监督,这就很可能导致门诊外科护理人员的工作懈怠情绪,进而出现发错药或漏发药等不良事件,甚至还会造成严重的医疗事故等不良事件[3]。

1.5 护理人员素质较低 许多门诊外科的护理人员不能熟练地了解、掌握一些临床仪器的性能与具体操作,对于仪器性能的常规检查也是流于形式,当真正患者需要急用的时候,机器总是发生这样或那样的故障,或者护理人员在操作的过程中会显得十分生疏,损害患者的治疗效果,甚至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不良后果,又或者门诊外科的护理人员在繁忙的护理工作中忘记对患者进行相关的嘱托,造成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迷茫,甚至会延误患者的病情,造成不良事件的产生。2 细节护理的方法和要点及其积极的临床意义

2.1 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做好护理细节 要想做好护理过程中的没一个细节就必须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护理人员对自身工作的重视,做好本职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患者在进行诊断与治疗的过程当中,享有自由选择权、知情权、安全治疗权、救治权,以及同意权等任何合法的权益[4]。随着外科门诊护理人员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会更加重视患者的利益,尊重患者的选择,进一步和谐医患之间的关系,这样就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不良事件的产生。

2.2 规范化、程序化外科门诊的护理工作 要把外科门诊的护理工作规范化、程序化,这样就可以避免护理工作混乱出错的现象了。同时也可以保证护理工作的有序展开,切实避免护理工作中遗忘某个护理环节的情况,保证患者的利益,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2.3 规范外科门诊护理文书的书写 要加强外科门诊护理文书与病历书的书写质量,做到规范化书写,为外科门诊就诊的患者的治疗提供科学、准确的治疗依据。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要时刻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以及护理文书、病例书的记载情况,为主治医师提供患者的全面情况,并根据以上信息为患者的治疗措施的更改提供一定的依据。这样就可以进一步的加快患者的治愈过程,而且也有利于减少医患之间矛盾的产生。

2.4 加强门诊外科的换药管理 对于外科门诊来说,换药事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所以,在护理的过程中,必须做好换药过程中的一切工作。避免漏收费与器械丢失等问题对于正常工作的影响,切实做好护理工作中的换药环节。

参考文献

[1] 胡彦斌,薛丙伟.查找外科护理安全隐患及制定持续改进措施[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01):101.

[2] 丁晖.外科护理潜在的护理风险与对策探析[J].吉林医学,2011,32(06):1231.

篇9

【关键词】外科手术;营养支持;护理;恢复成效

外科是医学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对我国医疗技术改革与发展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新时期国外医学技术涌入国内,对本国外科疾病治疗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手术是治疗外科疾病最主要的方法,除了按照正常的操作规范处理外,还应添加必要的营养支持与护理措施,以加快患者病情恢复的速度。现结合30例外科病人情况,总结护理体会: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共收录30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病人资料,所有病例均为外壳疾病。30例的年龄范围30-60岁,平均年龄42.3岁。其中,男20例,平均年龄43.7岁,病程时间1-2年;女10例,平均年龄40.6岁,病程时间2-3年。

1.2方法根据临床诊治资料,对30例进行详细地科室分类,弄清具体的病症情况。30例外科疾病治疗前后,除了按照医学标准操作手术外,根据手术治疗程度提供营养支持及临床护理。经过3个月后,逐一回访调查病情,了解患者外科手术的治疗情况,详细统计结果。临床护理措施包括:饮食调理、健康指导、心理疏导、综合护理等,结合患者的病情适当地分配。

2结果

经过诊断确定,30例外科疾病涉及到的具体科室包括:普通外科12例,占40%;肝胆外科6例,占30%;心胸外科5例,16.7%;泌尿外科7例,23.3%。通过综合性的临床护理操作,外科手术患者症状得到显著的控制,维持了良好的健康状态,身体各组织器官的功能得到有效控制。其中,普外科12例,彻底恢复9例,75.0%;肝胆外科6例,彻底恢复5例,占83.3%;心胸外科5例,彻底恢复5例,占100%;泌尿外科7例,彻底恢复6例,占85.7%。由此可见,采取营养支持及临床护理后,病情恢复的效果十分显著。

3讨论

医学研究中把外科疾病分为创伤、感染、肿瘤、畸形、功能障碍等五类,每一种症状最佳治疗则是手术操作,用以彻底清除病况。伴随着临床护理方案的优化调整,除了常规的手术操作流程外,还要为患者提供营养支持与综合护理措施,从而提高病人的治疗效果。

3.1外科手术的营养支持术后营养支持的方法一般可分为胃肠外营养(PN)、胃肠内营养(EN)或两者相结合分阶段应用。在营养代谢方面,PN和EN在能量和氮的利用上相接近[1]。在保证胰腺的休息而同时又可得到营养支持方面,以EN为佳。在小肠适应方面,EN对维持胃肠道功能较PN有较高的优越性。在避免术后小肠功能紊乱方面也以EN为好。另外,EN的并发症和费用均低于PN。TPN(完全胃肠外营养)是因为病人的消化道功能丧失且合并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等并发症,必须通过静脉补充,但长期支持并发症多,可使胃肠功能衰竭且管理上要求较高。所以,一旦病人消化道功能恢复,应尽快过渡到管理方便、并发症少、符合生理、价廉的EN上。在具体应用时应根据老年人的自身特点、营养缺乏状况及不同时期的代谢特点等来选择具体的营养支持方法[2]。由于老年人的器官功能大多有不同程度的减退,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和代谢能力减少;因此在实践的应用中,应采用低糖、低脂、高氮的低能量配方的原则较为适合。

3.2外科手术的护理体会营养支持是指为治疗或缓解疾病,增强治疗的临床效果,而根据营养学原理采取的膳食营养措施,又称治疗营养。所采用的膳食称治疗膳食,其基本形式一般包括治疗膳、鼻饲、管饲膳、要素膳与静脉营养[3]。营养支持是维持与改善器官、组织、细胞的功能与代谢,防止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的主重要措施。除了在饮食上进行调理外,还需配合利用其它方面的护理措施,以促进病情的恢复进度。主要包括:①心理护理。手术前应与患者进行交流,指导其消除心理上的恐惧,积极配合医生的临床手术操作,以免情绪不稳定阻碍了外科手术的持续进行。②伤口护理。刚结束手术,必须对病人的伤口进行调理,做好消毒、包扎等基本处理,严格防止感染等症状。③综合检查。护士在调理患者期间,应做好必要的检查工作,以及时掌握可能出现的异常状况。如:普外科手术病人要定期检查伤口的恢复情况,发现异常情况以及时处理。一般情况,根据普外科手术状况,需持续至少2个月的护理观察。本次普外科12例,彻底恢复9例,75.0%;肝胆外科6例,彻底恢复5例,占83.3%;心胸外科5例,彻底恢复5例,占100%;泌尿外科7例,彻底恢复6例,占85.7%,最终取得的护理效果显著。

4结论

总之,外科手术是临床治疗疾病的常用方式,有助于患者病情的快速恢复。医生在治疗操作中除了手术规范外,还需采取必要的营养支护方案,以减短病症恢复的时间,使手术病人尽快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韦企平.我国外科手术治疗疾病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临床杂志,2011,10(3):76-78.

篇10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1年间我院收治的140例甲状腺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

结果:外科护理的甲状腺病症效果明显。

结论:系统而全面的护理方案对甲状腺手术能否成功有很大影响。

关键词:甲状腺病症 外科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7-0113-01

甲状腺病症已成为外科门诊常见病,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9—2011年间外科收治的共140例甲状腺病症病人的临床护理资料。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共收治我院2009—2011年间接受外科治疗的甲状腺病症病人140例。男性30例,女性105例,男女性别比1∶3.5,年龄16—84岁,平均年龄61岁。

1.2 各甲状腺病症构成。140例甲状腺病症(均是术后病理诊断)的构成情况为;结节性甲状腺肿81例(57.86%),甲状腺腺瘤36例(25.71%),桥本病8例(5.71%),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4例(2.86%),甲状腺癌10例(6.67%),其他病症2例(1.56%)。

2 护理分析

2.1 护理诊断与护理问题。①焦虑或惧,,它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对术前预备、手术治疗和预后等缺乏了解有关。②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高代谢状态有关。③潜在并发症呼吸困难和窒息、喉返神经损伤、喉上神经损伤、手足抽搐和甲状腺危象等。

2.2 术前护理。①心理护理针对病人的具体情况做好心理护理。②饮食护理给予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高维生素饮食,鼓励多饮水,以满足高代谢的需要,禁饮浓茶、咖啡等。③突眼的护理卧床时,头部垫高,以减轻眼部肿胀;眼睑闭合不全时,应戴眼罩;睡眠时用抗生素眼膏,以避免角膜干燥,预防感染。④药物预备是手术前降低基础代谢率,防止术后甲状腺危象的重要环节。先给硫氧嘧啶类药物,待甲亢症状基本控制后,改服碘剂1-2周,再行手术。碘剂可抑制蛋白水解酶,减少甲状腺球蛋白的分解,抑制甲状腺素的释放,可减腺体血流量,使腺体充血减少,变小变硬,有利于手术治疗。因碘剂不能抑制甲状腺激素合成,一时停服,贮存于腺滤泡内的甲状腺球蛋白即可分解,大量甲状腺素释放入血,使甲亢症状加重。因此,凡不预备手术者不给碘剂。常用的碘剂是复方碘化钾溶液(卢戈氏液),自每日3次,每次3滴开始,逐日每次增加1滴,至每日3次,每次16滴为止。以此剂量维持至手术时机成熟:病人情绪稳定,睡眠好转,体重增加,脉率稳定在90次/分以下,基础代谢率低于+20%,腺体缩小变硬。碘剂可刺激粘膜和胃粘膜,应在饭后给药,可将药液滴在饼干或面包片上吞服,或用冷开口稀释后服用。对于上述药物预备不能耐受或无效者,可单用或碘剂使用普萘洛尔作术前预备。方法是:普萘洛尔20—60mg,每6小时一次,连服4-7日,术前1—2小时再服一次。⑤其他预备包括完成术前检查,皮肤预备,床头预备吸引器、无菌手套和气管切开包等。

2.3 手术后护理。①病人清醒、血压平稳后,改半卧位,有利于呼吸和痰液咳出,防止肺部并发症,也有利于切口引流。②术后1-2日,可进流质饮食,但不可过热,以免颈部血管扩张,加重切口渗血;若有呛咳,可进半固体食物。③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和切口渗血情况,一旦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④术后继续服用复方碘化钾溶液,每日3次,每次10滴,共1周左右,或每日3次,每次16滴,逐日每次减少1滴,至每次3滴为止。

2.4 主要并发症的护理。在临床护理中,有58例出现了呼吸困难和窒息。主要原因:①切口内出血。②喉头水肿。③气管塌陷。④痰液阻塞。⑤双侧喉返神经损伤。表现为术后48小时内,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烦躁、紫绀,甚至窒息。护理措施:床头常规预备气管切开包、无菌手套和吸引器等,以备急用。观察呼吸、血压、脉搏及切口渗血情况,发现呼吸困难和窒息,立即查找原因,对因处理。有20例出现了喉返神经损伤。表现为:声音嘶哑或失音。护理措施:给促进神经恢复药物,针刺、理疗等;双侧喉返神经损伤造成严重呼吸困难者,应作气管切开。有37例出现了喉上神经损伤。表现为外支损伤,音调降低;内支损伤,进食时,非凡是饮水时轻易误咽发生呛咳。护理措施:协助病人取坐位进半流质饮食,一般经理疗后可自行恢复。有41例出现了手足抽搐。表现为轻者面部、口唇、手足针刺感或麻木感;重者面肌、手足阵发性疼痛性痉挛,甚至喉及膈肌痉挛,引起窒息死亡。护理措施:限制高磷食物;轻者口服葡萄糖酸钙,较重者加服维生素D3、二氢速固醇;抽搐发作时,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有3例甲状腺危象。主要表现为术后12—36小时内,出现高热、脉细速(120次/分)、烦躁、谵妄、甚至昏迷,伴有呕吐、水泻。护理措施:①降温:给予物理降温、退热药物、冬眠药物等。②给氧。③补充大量葡萄糖溶液和维生素B1.④遵医嘱给药:包括卢戈氏液3-5ml口服,紧急时10%碘化钠5—10ml加入10%葡萄糖中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200-400ml/d,分次静点;给利血平1—2mg,肌注;给苯巴比妥钠100mg或冬眠合剂Ⅱ号半量,肌注,6-8小时一次;有心力衰竭者,加用洋地黄制剂。

3 结论

系统而全面的护理方案对甲状腺手术能否成功有很大影响,应该以患者的病情为基础,以手术情况以及患者对手术的反应情况为标准,研究建立一套适用于不同患者,不同情况的护理流程,使护理过程规范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