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区别范文
时间:2023-11-13 17:49: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区别,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关系
首先,两者作用的对象相同,即为资金及其运动,均通过价值形式发挥作用,因而都具有一定的综合能力。在具体的处理方法上,两者有着不同,会计核算对资金运动的处理以财务有效管理为目标,在此基础之上,财务管理利用其提供的信息进行预测决策分析,为企业的运营以及投融资提出建议。
其次,两者的作用基础相同,都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以价值形式存在的经济信息。从历史来看,会计不应属于生产本身,而是服从于产生管理的需要,所以,广义的财务管理包含着会计,而狭义的财务管理则不然。因此作为一种基础的财务管理,会计核算是狭义的,是财务管理,即资金管理的需要、前提和纽带,抛开这个前提,狭义的财务管理就会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失去意义。
再者,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相互融合,产生了两者的边缘学科——管理会计。管理会计于20世纪50年代产生,70年代成熟,并至今不断发展,成为了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沟通的桥梁与纽带。管理会计的职能体现了两者的相合性,一方面,它承担了一部分属于财务管理的工作,如预测,计划,控制和考核,另一方面,它的职能,例如责任会计,就包含了提供历史信息的会计。
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的区别
(1)职能区别:会计核算的职能为两个,即反映和控制,而财务管理则不然,围绕着计划、控制和决策的核心,它可以有很多职能,万变不离其宗,都是为企业更好地运营服务。对于会计核算的两个职能,首先反映职能与财务管理显然不同,它着眼于以会计手法和规则将经济业务以一定形式翻译成会计语言,为之后的财务管理提供基础;事实上,会计的控制职能与财务管理也有着非常大的区别,会计核算面向过去,是对已有的经济信息进行必要的加工整合;而财务管理面向未来,是对未来进行预测、决策和控制。
(2)目的区别:会计的目的在不同的时期是不同的,近代会计的目的在于通过特定的方法,对已经发生的企业运营情况进行计量、核算、整理、总结、分析,对企业能够用货币表示的经济活动的反映和监督,为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提供有用的信息,为企业外部的社会监督提供依据。而财务管理的目的在于使利润实现最大化,通过对资金的筹集、使用和效益分配的管理,以较低的资金成本获取较好的资金使用效果,即低资金高收益,为企业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
(3)任务的不同:由于目标不同,从而两者任务也不相类似。会计核算的任务主要是对企业的经济业务的原始信息进行账务处理,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而财务管理的任务主要是通过一些数学方法,经济思想,站在管理者的角度从宏观着手,组织资金的供应;降低产品成本;分配收入;同时对经济业务,财务状况进行监督。如同两者控制职能上的区别一样,前者立足于执行,即按照财经法规的要求去指导工作,而后者体现在企业经营运转的全过程中,着重于对企业财务的维护。会计的任务体现在事后核算中;而财务管理的任务贯穿企业经济活动的整个过程,对实际经济量变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4)方法的不同:职能的不同决定了两者方法的不同,二者通过不同的方法来实现职能,从而实现目标。会计核算是将企业的生产经营的过程连续系统地综合记录下来,利用的主要是分户账的方式,而财务管理是利用数学模型,经济思想制定好计划,开展好工作,管理好财务。
(5)指导方针的不同: 会计核算以会计准则为指导,依照国家规定的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而财务管理则是以财务通则为指导,以相应的财务制度为依据,有效进行资金的筹集和使用。因此,会计核算相对固定,所形成的文件具有较强的法律约束力,核算工作应严格按章办事。而财务管理比较灵活,工作内容形式多样,涉及范围也比较广泛。
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关系与区别相关文章:
1.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区别与联系
3.财务管理和会计的区别 财务管理就业前景
篇2
首先,会计管理有利于医院做出正确的决策。现代化医院的管理中要求财务人员不仅要承担财务核算的职责,更要为医院的发展提供更加准确的预算信息。会计管理可以进一步细化成本,为医院的决策奠定基础;其次,会计管理有利于对工作人员的考核。会计管理可以对医院所有的运行环节进行有效的成本预测和控制,对人员的考核和测试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有利于医院对人员的考评;然后,会计管理有利于医院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会计管理与财务管理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提高会计管理的同时可以实现财务管理的有效性,进而实现医院财务的控制和计划。
2、医院会计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缺乏规范的业务流程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医院没有制定规范的业务流程,这也是导致会计管理无法发挥作用的主要原因。相当一部分医院规定,医院的所有费用必须由院长的签字才能生效,这就会造成许多费用不能及时报账。一些科室也拖延报账时间,导致在财务统计时与实际数目相差较大,信息的不完整导致会计管理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2缺乏完善的医疗制度
市场经济下,医院已经走上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道路,这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了“以药养医”现象的出现,出售药品已成为现代医院生产和发展的关键。这导致了许多医院仅仅加大了对药品的管理,而忽视了对药品成本的管理,会计管理无法得到重视。
2.3缺乏高素质的会计人才
会计管理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会计人才的素质和水平。目前,许多医院没有专业的会计人才,尤其缺乏能够规避高风险的专业人才。随着新的管理理念的不断推出,原有的会计人员已无法适应现代会计管理的要求,加上医院对员工培训的不重视,导致了工作人员的知识更新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工作能力显然与岗位职责不相协调。
2.4对会计管理认识不足
许多医院的会计管理仍停留在财务核算、制作报表的层面上,对于数据所体现的信息没有做出及时的反馈,没有为医院提供更加深层次的财务信息。医院领导以及会计人员对于会计管理的认识存在了错误的理解,他们认为:会计管理就是财务管理,就是确保各项财务数据的准确,而忽视了对财务数字的深入分析,也是造成会计人员仅仅只做一些数据的核对和报表工作。
3、改善医院会计管理的对策
3.1建立完善的医院会计管理体系
看病难、看病贵一直是我国医疗事业所面临的难题之一。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医院也走向了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市场道路,在这种背景下,医院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医院内部财务管理。通过加强财务管理,降低医疗成本,进而降低治疗费用,解决“看病贵”的难题。而医院要想解决财务管理问题,就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通过各个部门的相互协调,强化医院内部的财务管理。构建财务管理和会计管理相结合的运用模式,结合财务信息为医院决策者提供所需的财务信息。同时,在实际工作中,切实履行监督和管理的职责,确保医院的顺利发展。
3.2建立统一的费用管理制度
医院的费用一般由人员的工资、购买器械设备、药品以及公务等组成,费用支出的目的是为了盈利,因此,医院必须要对各项费用进行科学的管理。加强对费用的管理,做到合理安排,降低成本。另外,要在全院内建立一套统一的费用管理制度。取消多头目、财权分权的财务管理模式,建立专门的财务部门,统一管理财务支出,减少中间的流通环节,提高财务信息的准确度,最终实现成本的控制,为患者提供更加方便的就医环境。
3.3建立分层财务核算体系
医院由多个部门和科室组成,因此,医院的财务也来自多个方面,财务信息的来源也比较广泛,因此,可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建立分层财务核算体系。一般情况下,可将财务核算体系分为两层:一层是医院层;二层是科室层。一层主要负责对医院总成本的核算,可以通过医院财务部进行核算,并对外披露;二层主要负责对医院各科室进行核算。可以由各科室的负责人组织本部门的人员对本科室的各项费用进行归集和计算,并上报至医院财务部。分层财务核算体系可以进一步细化财务管理,提高财务信息的准确性,避免财务信息的遗漏。
3.4加强人力资源的建设
高素质、高能力的专业会计人才对于会计管理的实施尤为重要,因此,医院要加强对会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首先,医院要重视对现有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通过专业的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其次,医院要通过各方渠道招聘高素质的会计人才,为医院会计管理的实施提供人力支持。另外,要改变医院领导以及会计人员对会计管理的认识。让医院领导以及相关人员充分认识到会计管理与财务管理的区别、会计管理对于医院发展的重要性等,使其在思想认识上意识到会计管理对于医院可持续发展的意义,进而重视会计管理工作。
4结语
篇3
关键词:预算会计;企业会计;区别
预算会计和企业会计是国内会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会计主要以核算资金的循环为重点,着眼于利润最大化,适用在国内全部的企业内部;预算会计属于各级政府财政机构和所属行政部门与各级事业机构,以货币为重点计算单元,对财政经费运营及其结果实施核算、反映以及监督,推动我国财政收支工作圆满完成的财政管理工作。
一、预算会计和企业会计的本质差异分析
会计主要以货币为重要计算范围,以凭证为基础,使用先进的技术与方式,对特定主体的经济业务展开全面、集中、持续、科学的核算与监督,且定时向相关部门提供会计数据的一种经济管理任务。以上有关会计的概念包括了预算和企业两个内容,由此不难发现,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预算会计和企业会计属于一个枝干的两大分支,同根同源,但存在一定差异。从本质上来讲,其在确定的目标及依据、基础前提、记账途径、应用文字等若干个方面均是相同的。两者的本质区别是概念上的“特定主体”,如果主体是强调利益的单位,就是企业会计范畴,如果主体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事业机构、行政部门、财政机构,则是预算会计范畴。由此不难发现,两者最根本的差异是主体上的区别,主体的性质存在差异,就造成了两者在财务处理方法上存在明显的不同。
二、财务核算的区别
(一)财务核算要素差异
国内的企业会计把财务要素分成资产、负债、所有人权益、收入、成本、利润等多个要素,而预算会计中财务要素则仅分成资本、负债、净资本、收入和支出这几个要素,就算二者之间分类时的财务要素名称很相似,可是其根本含义却存在明显的差别,这将决定企业会计和预算会计在财务核算方面存在的差异。1.资本要素区别企业会计方面的“资产”主要指企业以往的交易或是事项产生的,而且是由企业管理的,同时,预期将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但预算会计上的财务要素“资产”主要指各级政府财务管理和控制的,可以以货币计量且融入预算控制的经济资源,其无法创造出预计的经济利益。2.负债要素区别企业会计内“负债”的概念指的是,企业以往的交易或是事项产生的、预计会造成经济效益流出企业的实时义务。而预算会计上所讲的“负债”主要指,可以以货币计量,要求以资产和劳务偿清的债务。3.收入要素差异企业会计内的“收入”主要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将造成所有人权益提高的,和所有人投入资金没有关系的经济效益的总流入。但预算会计上所指的“收入”主要强调为进行业务实践、依法获得的非偿还性费用。
(二)财务核算基础差异
企业财务准则强调,国内企业会计的核算仅能以权责出现制为确定基础;而预算会计在通常情况下会使用收付实现制,仅有具备运营业务及实施内部资金核算的事业机构,其财务核算能够采用权责出现制的确定基础。
(三)财务等式区别
预算会计中恒等式是:资产等于负债加净资产,以及资产加支出等于负债加净资产加收入。但企业会计中恒等式是:资产等于负债加所有人权益。由这几个等式能够发现,预算会计和企业会计的要素与对象存在差异,其等式也会存在区别,预算会计中没有所有人权益。
(四)财务核算信息和方式区别
1.核算信息差异例如预算会计内,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相呼应,固定资产没有进行计提折旧;向外投资和投资基金相呼应;专用基金达到专款专用;通常不进行资金核算,就算有资金核算也是内部资金核算;不存在利润和利润配置核算,但在企业会计内没有上述内容,而且固定资产需计提折旧,同时必定会存在利润和利润配置的核算。2.核算方式差异预算会计中针对固定资本的支出采用一次性列支的手段,不计提折旧,根据收入的具体比例进行计提购买基金;但企业会计中的固定资本采用计提折旧的方式,根据固定资产的应用时间分期计提折旧,纳入到成本经费。
(五)预算会计组成关系清楚,综合性强
因为预算会计属于财政管理的关键构成部分,而国内的国家预算又属于全国集中的预算。因此,国内的预算会计出现了一个以核算资本为重点内容的全国综合统一的核算系统及控制体系。该种组成关系不但综合性强,并且组织关系非常清楚。政府财政整体预算会计纵向能够分成从中央至乡镇五级;各级政府财务从预算会计均有附属的一、二、三级行政部门会计以及统计事业机构会计。该种纵向的上下级内属于领导被领导的情况,同级财政和部门之中属于横向的指导和接受指导的状态。上级部门不但核算、反映及监督本部门资本运行,还反映与监督包含下属部门在内的整个系统资本运行。这和企业会计上下级几乎没有从属关系,存在独立性的特征,刚好相反。
三、财务报表的区别
(一)报表类型的差别
企业会计报表也叫作财务报表,主要指企业向外提供的,以常规财务核算信息为重点依旧,体现企业某个指定时间的财务情况以及某一财务期间的运用成效、现金流量的资料。其重点包含资本负债表、利益表、现金流表等。预算会计中财务报表是反映事业机构财务情况及收支状况的书面信息,包含资本负债表、收支表、基建支出表、附表和财务报表附注以及收支状况说明书,它不用设置现金流量表,这属于二者报表类别上存在的区别。
(二)报表结构的区别
例如企业的资本负债表是以“资产加负债、所有人权益”的框架来设置的,资产、负债、所有人权益科目中“期末数”所反映的均是结转后的金额,是静态数据;而预算会计中资本负债表就是根据“资本、支出加负债、净资本、收入”的框架设置的,其中,预算会计的资金、负债、净资本科目中“期末数”所反映的为期末金额,也属于静态数据,可是支出与收入科目上期末数则反映的是“本年累计出现额”,是动态数据。
(三)财务科目体系设计的区别
国内预算会计的根本目的在于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寻求社会利益最大化,是为了确保国家发挥其职能的要求,所以其财务科目体系设计是以收入与支出为重点而创建出来的财务科目。但企业会计的目的在于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令资产增值而提高再生产,提高经济实力,富有盈利性与经济利益性,所以其财务科目体系设计是以会计的核算为重点而创建出来的财务科目。例如企业会计,其建立了“利润”科目,而利润是企业本年的收入和成本资金相减而产生的,反映了资本的报酬状况,借助这个科目可以体现出企业的投资运营水平;预算会计不建立“利润”科目,其设立了“结余”科目以体现资本的结余情况,这个结余是各种收入减去各种支出后的差数,但并没有资本报酬的概念,只是体现了收支的对比状况,整年的收支相抵之后的最后财务情况。
(四)会计主体的区别
预算会计主要以货币为重点计量单位,对中央和地区各级政府预算及行政事业机构收支预算实施状况,展开全面、统一、持续的核算及监督一个专业财务。其包含总预算财务、行政机构会计、事业机构会计,所以,其会计主体为财政单位、行政机构、事业机构等。而企业会计主要指反映自身的财务情况、运用成果以及现金流量,且对企业运用业务及财务收支展开监督的一个专门财务,所以其会计主体为财务资料多的特定单位和组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预算会计尽管和企业会计相伴出现,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可是其在核算方式、核实基础、资金核算、科目设计等多个方面均和企业会计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在学习当中需全面了解其在主体性能方面的差异,掌握好它们在资金核算、科目涉及等方面的差别,这样就可以简便、快速地将二者区别开来,较好地掌握预算会计的账务处理技能。
参考文献:
[1]张川.“净资产”在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中的区别[J].交通财会,2013,(1):19-21.
[2]占丽萍.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会计的区别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6,(2):39.
[3]许立国.浅谈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会计的区别[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6):113-114.
[4]王子亮.建议预算单位设置银行支取未报数备查簿[J].财会通讯,2015,(9):59.
[5]黎利权.预算会计要素与企业会计要素的对比分析[J].预算会计研究通讯,2014,(7):13-14.
[6],卿玲丽.我国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差异性探讨[J].会计师,2012,(3):6-7.
篇4
一、在旧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下监狱财务的状况
监狱财务工作的项目包括很多,其中资产类的会计科目主要有:(资金、银行存款、固定资产、存货、零余额账户)等。负债类的会计科目主要指的是应缴、应付、预收往来科目。净资产的主要范围是固定基金与结转结余。收入类的会计科目包括两种,一种是财政拨款,一种是其他收入。支出类的会计科目就是各项支出的费用。把新、旧行政单位的会计制度进行对比,可以发现旧的行政单位科目设置单一,核算内容不详细,不周密。例如:对无形资产没有合理计算在内,很多在建工程对相关的资产没有进行核算。另外,固定资产没有计提折旧,导致资产价值不真实、不准确。会计报表的项目与内容不匹配,有些负债表中不但包括支出的项目,而且包括收入的项目。会计信息披露不完善,收入支出表没有披露各项费用详细数据,在报表的披露内容方面缺乏全面、统一的规定。
二、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具有的特点
(一)会计核算的目标更加清晰、明确
旧的会计制度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会计收支信息当中,而对行政单位财务的信息涉及的比较少。新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不仅关注会计收支信息,把单位的财务状况同样纳入核算的范围内,主要通过资产负债进行计算。其中,收入支出的情况,主要通过执行预算来实现。
(二)核算种类更多,双分录应用广泛
旧的行政会计制度在双分录核算中,项目比较单一。新的会计制度在双分录核算中,不但包含固定资产的核算,而且把核算的领域扩展到存货、预付账款、在建工程、无形财产、政府物资等方面。除此之外,新的制度增加了很多项目,比如资产基金、待偿债净资产等,这些项目主要是核算行政单位中非货币资产的净资产价值。在行政单位财务核算中,保证财务数据的准确、真实,要把这些应付款的金额排除在外。
(三)核算采用收付实现制
新制度采用收付实现制核算,费用入账不再以发票为依据,而是以款项支付出去为依据。这样,期末的资金结转结余与货币资金余额有了一定的对应关系,结余更直观和真实。
(四)内容适应财务制度改革的要求
新的制度是财务改革的必然要求。从新的制度内容中,可以看出相关财政改革文件的思路、要求。所以实行新的会计制度有利于形势的发展,以及财务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
(五)资产负债的核算更加全面
对比旧的会计制度,新的制度在资产负债中增加了更丰富的内容。在这个基础上,把原来制度中的资产负债科目分的越来越细致,并且增加了一些新的科目,比如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这些新的科目,有效的提高了财务管理的水平。
(六)新制度对公共资产核算提出核算规定
在新的制度中,提出了行政单位直接负责公共资产管理的核算方法。根据相关的会计核算法律和规定,开设了政府物资、公共设施等内容。在财务核算中,对这些项目进行单独核算,并且与行政单位内部的项目核算进行区分,有效的减小信息流失的几率,从而进一步加强对资产的全面管理。
(七)实行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
在财务核算中,新的制度加进了固定资产折旧以及无形资产摊销的处理方法,要求在折旧与摊销中去除有关的净资产价值,这部分将不再列为当期的支出核算中。这样做的好处是,在会计核算中能使得计算出来的数字更加真实、准确。
(八)完善行政单位大账核算项目
原有的制度大账核算中,有的项目并未计算在内,其中比较突出的是行政单位在建项目。在新的制度中,为了全面计算出行政单位财务状况,将其有效的纳入核算当中。实施在建项目核算中,要求按照国家相关的法律、规范,进行独立建账、清算。这样做,可以使行政单位财务数据更加全面。
(九)加强对净资产的核算力度
通过设置资产基金、待偿债净资产科目,掌握非资产货币、负债资产变动的影响,从而对行政单位的净资产做出准确核算。
(十)财务收支核算更加规范
在新的制度中,对财务核算收支项目实行调整,从而更好的把握财务预算的信息,提高财务管理的质量。
(十一)财务报表体系更加完善
在新的制度中,改进、完善了原有财务报表的结构,具体表现为:旧的会计制度中,结构包括(资产、净资产、负债、收入与支出),5个方面的因素。在新的制度中,取消了上面负债表中的收入与支出的项目。同时,在财务收入的报表中,增加了单位财务结余以及资产调整变动的情况,更加全面的反映了新增加科目的财务信息,从而使得财务信息披露更加清晰、明确。
三、新制度对监狱财务产生的影响
(一)收付实现制核算方式对资金支付进度影响重大
新制度采用收付实现制核算,费用入账不再以发票为依据,而是以款项实际支付为依据。由于监狱单位的收入来源大多为财政拨款,财政资金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系统按月平均下达到基层监狱单位,财政部门通过支付系统对监狱单位的资金开支情况有严密详细的监控和考核。这对监狱单位资金支付以及项目实施的均衡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慢影响预算执行进度,累积到年末形成“突击花钱”的现象,过快则可能导致无资金可支付。
(二)实现资产有效核算,建立财务分析体系
首先,在监狱资产管理中,利用新制度对负债、净资产进行有效核算,更加全面客观地掌握整个监狱资产运营的情况,从而有效的降低了监狱资产债务出现的风险。同时,也实现了收入与支出合理的分配。其次,在新制度的指导下,依靠监狱财务管理的特点,在具体的工作当中,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通过财务分析明确资产管理的责任,提高监狱资产管理的效果。
(三)对监狱特殊资产和经费的管理和规范
首先,监狱除了管理自身的经费之外,还包括对罪犯个人存款的管理,这些资产属于罪犯个人所有,其利息的所有权也应属于他们。在具体的管理当中,应该将这部分资产独立建账,进行核算,从而有效的保障罪犯的利益。另外,由于罪犯在服刑期间,与医院、生活服务部门息息相关,但是这部分服务和行政单位的对象不一样,所以在核算的过程当中,应该遵循医院会计制度、商业零售会计制度标准建账,将这部分收益纳入年度预算,从而补充监狱经费的不足。
(四)健全预算管理及财务保障机制
第一,新的会计制度实施以后,原来的预算形式发生了改变。其中,预算的方式变成依法保障,定向拨款,合理分配,对超过支出的将不再进行补充。这种方式完全取代了原来预算的包办性质,使监狱财务核算在实际运用中,走向更加正规的道路。第二,建立监狱项目预算管理,对经常性经费之外的专项经费进行集中管理,完善项目申报、审核、结算、评价机制,减少资源的浪费。第三、国家要建立相应的监狱经费保障机制。由于社会环境持断变化,监管改造罪犯的形势随之变化,社会整体物价水平也不断上涨,应每三年根据监狱财务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完善财务拨付的定额标准,建立监狱经费动态保障机制。
篇5
关键词:会计核算体系 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伴随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改革日渐推进,传统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逐渐向现代化管理体制转变。在这一过程中,事业单位应转换管理思路,解决会计核算中常见问题,重视并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体系建设。会计核算体系的建立能够加强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并对我国预算资金的使用进行规范与有效监督,从而促进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因此,建设会计核算体系,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对事业单位经营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核算制度不健全
由于事业单位的主要资金来源为财政拨款,受传统管理体制的影响较为深刻,其所干的事与所拨的款成正比,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另外,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比较薄弱,缺乏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即使有相关制度,也得不到有效的贯彻实施。一些事业单位甚至没有将严格的内控制度建立起来,或者缺乏科学严谨的财务核算制度。正是由于会计核算制度不健全,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常常只是流于形式,不利于事业单位的财务核算。
(二)会计核算体系准则不明确
一些事业单位虽然重视会计核算体系,并且也制定了许多相关准则,但大多数都太笼统,实施中便失去利用价值。较多的制度流于形式,较低的操作性使其制度形同虚设。这种情况导致制度不能一体化,并且处在脱节状态。此外,现阶段事业单位的财政政策、业务方式等区别较大,特别是部分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其日常会计核算体系比较简化。在对相应会计制度进行制定时很难统筹,缺乏统一准则,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得不到有效的满足。
(三)编制预算与执行缺乏约束力
大多数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时采取了零基预算的方式,但是实际操作中依据的原则仍然是利益最大化。部分经营性事业单位,他们的日常业务主要为经营收支,财政补助只是差额部分,如果实行零基预算,其初始的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同时也使编制预算难度加大,其准确性也受到不利影响。在对资金的使用过程中,编制的预算并没有对其行为产生有效的引导作用,同时不力的支出控制还导致了严重的铺张浪费。在对专项资金的使用过程中,虽然给予了预算充分的重视,但是却忽视了项目实施过程及实际结果,从而造成专项资金在使用过程中的巨大风险,缺少相应的绩效监督与考核措施。此外,没有清晰界定基本支出与专项支出,造成专款无法专用,从而使资金的使用状况十分混乱。
二、建设会计核算体系,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一)完善和健全会计法规制度体系
建立健全事业单位会计法规体系,使其操作性、实用性更强;对其配套措施进一步完善使其具有科学性、严谨性;注意衔接各相关法规,使执行混乱的现象得到有效的避免,同时对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和健全,使监督部门和会计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将会计核算不规范的法律漏洞有效地堵住。此外,还应该加大会计法规的实施力度,促使单位负责人法规意识及法纪观念得到有效强化。加强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的法规建设,使其日常的业务流程在单纯的企业和事业单位之间找到法规依据。
(二)构建科学的成本核算制度
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成本核算,在事业单位财会工作中引入成本核算,是事业单位建设会计核算体系,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举措。对于事业单位来说,成本核算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单位竞争力与盈利能力的高低。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应该严格依据财务部门所掌握的相关信息,积极采取财务管理分析方法,对单位日常生产经营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把关,将成本浪费降低到最低限度。同时,对各项事业项目的经营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事业单位投资效率与效益的显著提升。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制度的科学建立和有效实施,将对单位的经营状况与收益水平产生巨大的促进和改善作用,从而切实保证事业单位的良性循环发展。
(三)加强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
首先,科学编制预算,在编制预算之前科学研究和分析工作,编制出符合单位实际的标准预算。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不断的改进与完善,力求将预算细化到各个部门及项目,使预算的合理可靠性得到切实的保证,同时使事业单位的实际工作需要得到满足。其次,上级部门应该认真审核与批复预算方案,财务部门依据上级部门的批复有效调整预算。如果项目费用支出得到了批准,应该设立相应费用支出预计进度,并实时监督预计进度与实际支出的差别,并随时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从而使项目的顺利实施得到有效的保证。再次,加大执行预算工作力度,在对预算工作进行执行的过程中进行全面监督,并对执行结果进行及时有效的决算分析、总结报告。最后,严格执行项目支出预算,对预算之外的收支和资金划拨进行严格审查,同时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并在决算中加以详细说明。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设会计核算体系、完善内部监督管理,能够提高事业单位的监管力度。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事业单位应该对本单位的会计发展趋势进行正确评估,对适合本单位的会计制度改革新思路进行积极探索,将事业单位在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从而更好地满足国家宏观经济决策需要。
参考文献:
[1]郑勇.财务集中核算在实务中的利与弊[J].当代经济,2009
篇6
关键词:财务管理 核算型 决策型 SLS
在我国国有企业中,财务管理往往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对于财会的管理都有着严格的制度。然而,现今有很多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仍然与传统方式之间没有区别,都仅仅只是依赖于会计核算这一过程。此种方式在传统的企业发展中较为适用,但在现阶段,为适应我国国有企业的发展,财务管理方式应该有着进一步的转型与创新。因此,核算型向决策型转型的过程对于我国国有企业的未来发展和提高经营理念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核算型与决策型财会职能的区别
核算型财会职能在传统的企业发展中较为适用,其通常用来反映经济活动的账目,并且对账目进行细致的记录与保障等内容。与之不同的决策型职能是建立在核算型财务管理基础之上的。决策性财务管理通常都是将核算好的财务报表或者是一些账目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通过对财务的归纳与分析找到适合企业经济发展的途径,从而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企业财务工作从核算型向决策型转变的主要内容
(一)销售、生产、采购三大循环成为企业财务工作的中心
销售、生产以及采购是我国国有企业财务所管理的三大重要内容。无论是任何企业中的财务管理人员在工作中都需要根据此三方面去开展任务。现如今企业的财务管理是需要在此基础上进行对企业经济进行管理。如果可以将核算型转化为决策型财务管理方式,就可以将企业的现金流、成本控制、税收筹划等一系列的问题最小化,进而取得企业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二)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是企业财务工作的另一中心
为了确保企业可以通过合理的财务管理取得更多的企业经济效益,笔者建议作为财务管理工作的人员一定要对企业各种资源的信息进行汇总,从多方面获得更多关于企业的信息。因为拥有企业信息的过程就是对企业进行了解的过程。在此期间财务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对信息的了解进而找到企业金融方面有待解决的问题。
(三)通过财务信息的科学分析起到监督作用
通过对企业财务信息的分析可以有助于相关的管理者从侧面对企业的经济发展和财务管理中存在着的问题进行细致的分析。并让专业的人士对企业中所存在着的财务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对未来企业将如何的发展做出正确的判定。在财务核算的分析中,需要重点对资产投入、运行评估、资产处置三大环境进行具体的分析,最终使得整体企业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四)能起到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对企业中的财务管理由核算型逐步向决策型转入还有利于企业选拔新一代的人才,这种可持续发展的引入主要依靠人力资源会计的引入,进而对人的价值和作用进行科学的衡量。这样就会让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变为人才与人才之间的竞争。在我国的国有企业中财会为整体企业指引着方面,不仅仅的为企业的经济命脉有所掌握,更对企业能否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做有利的支撑。
三、企业财务工作从核算型向决策型转变的策略
(一)突出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
只有突出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才能够为财务地位的提升奠定基础,现如今很多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都没有受到企业的重视,也没有进入高层的管理部门,笔者认为无论是任何的一个企业,财务管理部门都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为了突出财务管理的在企业中的核心地位,可以将其设置进董事会的一员,并赋予其相应的权利,这样在企业需要执行一些权利的时候可以让财务管理部门根据近期公司的财务状况作出正确的判断,从而为企业的经济发展指明正确的方向。
(二)建立一体化的会计流程与业务流程
在二十一世纪中,信息化系统是每一个企业都涉及到的管理系统。而财务管理也不例外,在传统的核算型财务管理中,很多时候都是通过用人力的方式去亲自计算企业的各种账目,这种方法较为传统。而现如今可以将信息化的计算引入到决策型财务管理中,通过计算机进行计算,不仅可以省去大量的人力,而且还进一步的推进了信息化的建设。通过ERP系统的推行,使原有较为单纯的核算型职能逐渐的转变成为决策型的职能。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会计管理,不仅仅可以将企业的现状第一时间展现出来,还能够通过数据的分析更快的促进企业与业务的一体化管理。
(三)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进一步强化
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进一步强化是现如今国有企业应当具备的一项任务。由核算型向决策型进行转型的阶段一定要注重财会本身所肩负的责任和义务,无论何时都不能出现利用不正当的手段偷税漏税的情况。不仅仅要做到符合企业监管和内部控制的管理者,还应该主动去遵守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建立起科学规范的财务体系。如果财务管理可以对企业内部的会计进行控制将会为企业的风险控制作出很大的贡献。综合情况来看,在企业内部要想从根本上实现财会一体化控制就一定要对企业中与财务管理相关的规章制度严格遵守。
(四)切实做好企业财务管理机制的完善工作
切实做好企业财务管理机制的完善工作实际上对于企业的综合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完善现有的财务管理机制可以从根本上对企业财务管理和控制能力创造更多的提升空间,使得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为会计职能由核算型向决策型转变奠定一定的基础。现阶段我国很多国有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中都缺乏相应机制的完善,其中包含着对财务工作人员资源的调配和一些企业成本的计算。为此笔者认为,要想从根本上实现由核算型向决策型转变就应当不断的加强我国企业的综合实力。
(五)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基本素养
财务人员的自身素养对于企业财务管理的未来发展有着很大的内在联系。作为国有企业中的财务管理人员不仅仅需要在管理方面有着突出的成绩。此外,企业的有关部门还需要对这些工作者定期的进行基本素质的培养。社会在进步,科学在发展,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升着。现如今国有企业对于财务管理人员的要求已经不仅仅局限在财务管理职业技能方面,同时对职业道德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出色的职员才会为企业的未来发展保驾护航,从而创造出发挥会计职能决策型实现的良好条件。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简单的论述了我国国有企业由核算型向决策型转变的一些策略。笔者认为在这个信息化飞速发展的社会中,任何企业中的财务管理都将会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只有将企业财务管理由传统的核算型逐步转为决策型才能够更加顺应社会的发展,企业的经济利益最终才能得到更大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袁东.浅析核算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的职能转变[J].经济师,2011(10): 166+170
[2]程志烈.浅谈核算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的转化问题[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12):42-42
篇7
一、营改增的主要内容
本质上来讲,营改增就是一个税种的变化,把企业集团以前所缴纳的营业税改成增值税,而这个增值税就是对企业集团的产品或服务增值的部分进行纳税,避免重复纳税,减小纳税负担。目前,增值税正在逐步推广到各行各业,而且当前推行情况来看,营业税改增值税对企业集团的利好较大。比如传媒业,在营改增推行之前,营业税税率为5%,实行营改增之后,税率下降为3%,对企业集团的减免赋税成果比较明显。
二、营改增实行的意义
营改增的试点企业不断增加,设计行业也逐步扩大,它的重要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营改增的实行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对企业集团而言,营业税的征收是对营业全额进行征收,赋税较重,而实行营改增之后,从加大对产业的扶持力度出发,制定不同的增值税税收政策,可以有效促进我国的产业发展,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发展。而且,营改增也有利于提高我国出口商品的竞争力。实行营改增后,我国的税务征收机制将与国际间进行接轨,有利于我国出口产品的价格在国际竞争中获得优势,进一步提升我国出口发展和国际竞争力。
三、营改增对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影响营改增的改革将对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产生以下影响:
(一) 营改增对纳税的影响
众所周知,营业税原先是不能抵扣税额的,但是营改增实施之后,不仅增加了抵扣进项税额的数额和范围,而且还可以利用其中产生的运输费用支出抵扣进项税额,抵扣比例也提高到11%,而之前仅仅为7%。一般情况下企业集团的固定资产占比较大,因此在营改增实施过程中可抵扣的税额就会增加,因此实际征收过程中,企业集团的纳税额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尽管下降空间和企业的差异仍然存在。不过,那些以劳务及其他非可抵扣类资产为主要成本的企业集团,纳税额呈现一定的差异性,因为其中有些企业集团的纳税额较营改增实施之前会有所上升。因此,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应该考虑这部分企业集团的纳税变化,对税率进行调整。对企业集团而言也应密切关注政府的相关政策法规,从而避免企业集团利润的流失。
(二) 营改增对企业集团财务核算影响
首先营业税改增值税的转变必然会使企业集团的财务核算发生变化。因为营业税不存在销项税和进项税 ,这部分收入可以据实入账。在营改增之后,这些收入的入账原则会发生比较大的变动。增值税缴纳过程中,需要扣除销项税额,企业集团的营业成本也需要将进项税额进行抵扣。增值税缴纳过程中的进项税和销项税都要通过应交税费进行核算,当期应缴税额就是销项税额与进项税额的差额;在缴纳营业税的时期,应缴税额直接根据收支来进行计算。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从企业财务核算方面来看,营改增之后,企业的成本、收入以及应缴税额的计算都会出现变化,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也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其次,营改增会对那些跨地区经营的企业集团带来会计核算方面的困难,跨地区经营的企业需要在不同的地区之间根据税种问题进行相应的调整和衔接,这会加大企业集团财务核算的难度。
而且,营改增对于跨行业经营的企业集团而言,对财务核算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不同行业之间的增值税计算方式是不一样的,而且,不同行业的增值税计算方法也有所不同,如果混淆不清,则一律按照较高税率的税种进行计算。而且由于当前很多企业集团都属于跨行业经营,因此,对大多数企业集团来说,需要对不同行业的增值税税率进行分别核算,这对财务计算的要求很高。
(三) 对企业集团发票管理的影响
营业税改增值税之后,发票的种类也会发生变化,这对发票的管理也有一定影响。举例来说,在营业税的体制下,服务业企业集团只需要开具普通的服务业税务发票,在增值税的体制下,由于存在进项税和销项税之间的区别,因此,对企业集团的发票管理也有一定的要求。首先,企业集团在开具增值税发票时要区分纳税人种类。小规模纳税人只用普通发票,和营业税体制下的状态基本相同;但是对一般纳税人来说,有普通发票和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区别,而且对这两种发票的使用范围有专门的规定。增值税的征收过程中,会涉及到税收的抵扣,发票的管理失误会让企业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
当前,开具增值税发票时,票面额度普遍较低,超出限额需要申请大额发票,这个申请周期会比较长,对企业集团的业务开展会造成不便。
四、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建议
总体而言,营业税改增值税会降低大部分企业的纳税额,对这些企业集团来说也是一个利好政策。但是,由于行业和纳税主体资格的差异,依然有一些企业集团并没有因为营改增的实施而降低纳税额。因此,要从真正意义上帮助企业减轻纳税负担,还是需要企业集团自身加强会计核算管理,统筹规划,来实现自身的利益。在此,下文就结合营业税改增值税的相关条件,针对企业集团如何加强自身财务管理,统筹纳税提出几点建议:
(一) 推进企业集团财务处理改革。在企业集团的财务处理方面,应当根据营业税改增值税的文件要求对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划分,推进财务处理程序,在统筹纳税方面也应该以维护企业集团的利益出发,进行正确的计算和申报。对于跨地区经营的企业而言,各地区的分公司为获得更多的税收政策扶持,应当在营改增执行的初期对经营业务进行转移,这个方法不管对企业税收的增加还是减少都是如此。在后期发展过程中,营改增可以有效避免重复征税。同时,企业集团也应该加强对增值税的缴纳核算、发票获取以及清缴方式等方面进行明确的了解,并制定相应的规定。
(二) 企业集团在实施营改增之后,应该对自身财务管理方面进行内部控制,进行反思和改进,并对财务管理方面加强监督。尤其对于票据管理需要特别注意,是否遵守既定的财务处理程序和税收规划等工作。同时,企业集团需要针对营改增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及时发现漏洞进行补救,并进行反思。
(三) 利用税务改革的机会,加强统筹规划营改增带来的政策商机。对国家认定的小规模纳税人来说,多数还是属于直接降低税率来进行减负。但是对于一般纳税人来说,需要借助税收政策提供的各项优势,结合企业集团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最优的税收统筹方案。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营改增的税务体制改革使得一些企业集团的市场竞争力得到有效提升,一般纳税人通过挖掘客户资源来进行税负的转换。
增值税的缴纳涉及到进项和销项的抵扣,因此,企业集团可以利用流通环节的转嫁来实现减少纳税额的目的。例如,流通环节过程中,企业集团的某一客户获得增值税的进项发票后,可以增加增值税的抵扣从而减少纳税额。
篇8
首先,财务管理是资金管理。财务管理的对象是资金,财务管理是资金的管理。其次,财务管理是综合性管理工作。人事管理是管人的物资管理是管物的;生产管理是管生产运作环节的;财务管理是管资金的,是资金的管理。企业任何工作都离不开资金,资金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财务管理管资金,其管理的对象决定他是一种综合性的管理工作,而不是一种专项的管理。
2财务管理对煤炭企业的重要性
财务管理的对象是企业的资金,而企业的经济运行就是从资金投入开始到资金回笼,然后再投入而获取利润这样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如果企业的财务管理不到位,资金管理就会出现混乱,造成其他管理工作无法开展,企业的目标就不能实现。同样投入一笔资金,为什么有的企业能靠他不断发展壮大,资金积累越来越多,而有的企业却发展不起来,甚至破产倒闭,关键就在于有没有进行强有力的财务管理工作。我国煤炭企业大多数是国企,一直离不开国家的指导和推动。国企改革以后,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煤炭企业也运用了许多改革措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煤炭企业一直把安全管理放在首位,财务管理方面比较欠缺,导致资金管理混乱,不知怎样进行资金的筹资、投资、营运和分配,错失了很多发展机会,企业也很难发展壮大。所以如何组织好企业的财务活动,处理企业各方面的财务关系对煤炭企业而言,是十分现实而又重要的。
3煤炭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3.1财务管理认识不强
煤炭企业注重的是安全与生产,认为企业的经济效益就是靠安全生产创造出来的,财务管理无非就是简单的会计核算,没有多大的用处。这样就导致企业的财务部门只是进行财务核算,不能进行事前控制与监督,不能进行有效的财务预算与分析,没有真正发挥出财务管理的职能。
3.2财务管理不规范
煤炭企业财务基础比较薄弱,财务机构配置不全,只能进行简单的会计核算,不能进行全面的财务预测和分析。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内部审计监督不到位。经营管理存在漏洞,经营决策和投资管理等缺乏考虑与监督,导致资金投出以后很难取得回报或者回报甚微。在筹集资金方面,煤炭企业的筹资方式比较狭窄,好多都是通过向金融机构借新债还旧债来维持日常经营运转,资金来源紧张。
3.3无形资产研发意识不足
煤炭企业的资产都是以有形资产为主,无形资产几乎没有。而研发无形资产,在企业税收方面有优惠,我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所以研发无形资产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煤炭企业应加强研究开发以取得税收方面的优惠。
4强化财务管理的相关措施和建议
4.1财务工作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
煤炭企业的财务部门对发生过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核算,然后编制报表,这种核算只是事后的核算,只是进行简单的数据统计工作,没有真正发挥出企业财务部门的作用。财务管理不只是简单的会计核算,应更侧重于管理。核算与管理是财务工作的两大部分,会计核算主要从事后着手,而财务管理则是从事前着眼。在经济业务发生之前财务部门要进行事前的预测与分析,就可以控制业务发生的过程,随时发现问题,采取必要的措施,纠正不良偏差,避免经营活动的漫无目的、随心所欲,通过有效的方式实现预期目标。因此,煤炭企业的财务工作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可以引导企业经济活动的有序进行,以最经济有效的方式实现预定的目标,为企业带来最大的效益。煤炭企业的财务人员就必须培养和提高自身的财务管理能力,不能只重于会计核算,而忽视了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企业的各项经济业务活动都离不开财务部门的配合,财务人员要参与到每个经济业务中去,用财务管理方面的知识去考虑问题、解决问题。从事前进行谋划。
4.2加强企业资金管理
企业财务管理最主要的就是资金的管理,资金对每个企业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资金像企业的血液一样,离开了资金企业就运转不起来,更谈不上发展壮大了。企业的运转就是通过筹集资金、投放资金、营运资金和分配资金进行的,加强企业资金的管理就要从这几个方面着手。筹集资金能够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提供财务保障,能够满足企业投资活动的资金需要。企业筹集资金的方式有很多,包括发行普通股股票筹资、银行借款筹资、发行公司债券筹资、可转换债券筹资、认股权证筹资等。我们煤炭企业主要是依靠银行借款筹资,筹资渠道比较狭窄,而且银行借款限制条件多、筹资数额有限,无法满足企业筹资的需要。所以煤炭企业可以灵活运用其他筹资方式,比如申请成为上市公司,就可以通过发行普通股股票进行筹资,或者发行公司债券,可以满足企业大规模筹资的需要。企业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收益,如果投资过后资金收不回来或者是收益很低,是企业不愿看到的。在投资时企业就不能盲目,财务管理人员要配合经营决策者对投资方案进行可行性研究,通过对投资项目财务可行性评价指标的测算,选出最优投资方案。在营运资金方面,煤炭企业要合理的使用资金,保证经营活动中各项资金需求,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尽量节约资金的使用成本。分配资金对企业而言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把企业的收益全都分配出去是不合理的,必须遵循分配与积累并重原则,这样能够增强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也可以提高企业经营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4.3加强企业内部审计
企业财务管理在进行内部核算的同时,也要加强内部审计的监督。煤炭企业不仅要设立财务部门,还要单独设立一个审计部门,对财务部门做出的预算、核算、投资决策分析等进行监督和审核。审计部门要定期对财务部门进行检查,对不合理、不正确的提出疑问,并让财务部门进行改正,从而加强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使各项经济活动的进行都能有序、合理。
篇9
关键词:科学事业单位;ARP系统;财务管理;预算控制
一、ARP系统概述
中国科学院资源规划项目(Academia Resource Planning,简称ARP项目),是实现中国科学院科学资源规划的信息系统工程。ARP项目从中国科学院院所两级治理结构出发,以科技计划与执行管理为核心,综合运用创新的管理理念和先进的信息技术,对全院人力、资金、科研基础条件等资源配置及相关管理流程进行整合与优化,构建有效的管理服务信息技术平台。中科院借鉴企业ERP(ERP系统是对企事业单位各项经济活动所产生的信息进行记录和管理)的思想和理念,适应现代管理要求,开发了适合中科院相关单位的ARP系统。
二、ARP系统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1.ARP系统提高财务数据的标准化、统一化
2005年中科院各单位ARP系统全面上线,借此机会,院统一了会计科目。会计科目的统一可以保证各单位会计信息的一致性和可比性,并且增强了各级管理所需会计信息的可见度,加强了预算、统计和分析的可操作性、时效性及准确性。
ARP实现了以科研项目管理为核心的人、财、物的核算模式,实现了管理系统中各业务模块基础数据的引用和共享,加强了科研经费管理和监督。通过管理系统中各业务模块基础数据的引用和共享,极大的提高了数据标准化程度,财务核算系统和各业务模块紧密联系,直接由业务模块产生总账凭证,从根本上促进了业务处理的流程化、制度化和标准化。
2.通过ARP预算管理模块加强了科研项目经费的过程管理
科研项目经费的过程管理是科研单位财务管理的重点。近几年,国家对科研项目经费的监管力度日益加大,结题审计要求越来越严格,审计重点即为检查项目资金是否按照预算支出,由此课件项目的预算编制尤为重要。但实际操作中,一些问题依然存在,如科技部对项目编制预算科目与研究所财务日常核算科目不一致,导致财务数据不能共享,在项目验收决算时需要大量的人工进行事后调整、归并;项目经费虽可以做到总量上的控制,但对预算明细科目的控制无法实现。
ARP所级预算管理是基于研究所以课题为成本中心核算模式建立的课题核算录入、控制及查询的管理信息系统,从部门预算到课题预算,从总预算到支出明细预算,层层细化,结合了预算系统、网上报销系统和所级财务核算系统,为课题组提供了实时的预算支出控制与查询。根据所级预算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研究所把每个预算模板对应上财务会计核算科目,可将预算科目与财务核算科目挂钩,进行预算控制。预算管理系统对用户角色定义明确,科研部门负责预算模板定义和预算金额录入;财务部门负责科目映射和具体业务核算;课题组人员根据预算系统中的预算科目和金额按照定义好的控制方式在网上报销系统进行报销及借款。这一系列的流程将相关部门的职能分工进行有机整合,以信息化管理代替人工管理,变事后调账为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的过程化管理,将科研人员和财务人员从繁琐的核算调账工作中解放出来,提高了财务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3.通过ARP的外挂财务报表工具DISCOVER加强财务数据分析
作为ARP所级系统的外挂辅助工具,DISCOVER报表工具可以做到深层次财务数据分析,它将数据库中简单的数据,通过有效组合排列,提供组合查询功能,得出使用者不同时期不同要求的数据汇总或分类。
例如在分析全所某年收入情况时,如“按类型统计全所2010年全部收入”,计算每类收入占总收入额的百分比,使用该工具可以快速完成,利用交叉表方式在科研管理模块数据中,抽取“科研会计科目”和“科研余额查询”文件夹的相关数据,将一级会计科目设置为“4”和“2”为首的收入类科目,再设定2010年期间,便可轻松完成统计,同时以饼图等形式呈现,使数据直观,方便理解,在统计数据的同时也完成了对数据的分析工作,掌握全所收入类型的配比情况,提高工作效率,便于领导做出相应决策。
同时,DISCOVER还可以将财务数据定性与定量分析,反应现实中经济活动的矛盾和问题,有助于财务管理者对财务环境各不确定性因素进行预测,为决策层提供真实可靠地分析数据。在数据安全管理方面,DISCOVER也是根据不同角色不同操作用户匹配相应可查询的范围,保证了高层数据的保密性。
4.ARP的使用加强了固定资产管理
科研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主要特点是数量大,金额高,品种繁,盘点工作量大。由此经常出现的问题是:重购置,轻管理;账实不符;科研仪器监管不到位,通常哪个课题组采购就放置哪个实验室,固定资产信息不共享,对整个研究所资源配置无法统一安排使用。
使用ARP后,规范了固定资产自申请采购到报废的流程,监管落实到人,自购买日起系统要求设置专门负责人,当该负责人离职时需将负责的固定资产转交其他负责人才可办理离所手续。在网上报销系统中固定资产报销通过该业务报销单收集,一方面所内留下固定资产业务从计划到采购、入库、报销的整个内部各管理单据,另一方面通过“转固”使固定资产基本信息直接导入ARP固定资产模块中,确保账账一致。通过ARP网络系统实时了解研究所的固定资产信息与状态,便于合理组织和调配闲置资产。同时强大的数据分析功能,便于随时深度了解资产情况。如“按资产部门和具置查询资产净值”“资产按财务类别统计表”等。
科研单位制度中对固定资产要求只核算账面原值,不计提折旧,通过提取基金来保证固定资产的更新和维护。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净值随着时间的延长发生价值背离,虚增资产总量;成本不计提折旧费用,使成本核算不完整。而ARP系统体现了固定资产的折旧信息,完善了科研单位的成本核算,便于掌握研究所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
1.ARP系统作为信息化管理工具,对财务人员的电子化水平要求更高
在加强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财务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素质的同时,必须将对电子化技能的更高要求加入到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考评中。自2006年全院推行ARP系统以来,各所的财务人员均有增加,很多人不理解ARP系统为何比以往的财务软件要复杂,工作量加大,其原因是管理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精细化。因此财务人员的会计电算化水平必须加强,只有熟练掌握操作系统,熟知有用信息的生成,才能提升财务管理水平,提高效率,否则系统已经开发好的功能,使用者不能将其发挥得当,也是枉费。
2.ARP系统的应用要求财务业务处理办法规范化
利用ARP操作系统,规范了基础业务的会计核算流程,但是对于特殊业务的处理各研究所做法不统一,个案较多。由于各所会计处理方法的不同,在院汇总提取数据时可比性较低,不能说明实质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对于一些特殊业务,可从两个方面进一步规范处理方法,尽快制定统一的处理办法,使各研究所可参照处理。其一,针对一些重要性程度较高,数量金额较大,对财务成果影响较大的特殊业务,可以严格规范统一其业务处理步骤,令业务处理流程标准化。各研究所在办理此类业务时,必须严格遵守业务流程。其二,对于重要性程度较低,或数量金额较小的特殊业务,系统可提供若干才参考处理办法,供各研究所选择。
3.对各个部门之间的配合提出了更高要求
从项目来看,ARP中各项目有关信息的建立,课题号的设置归由科研部门管理,科研部门的初始信息建立好后,财务部门才能在财务模块中对该课题进行核算。课题号建立的正确与否、初始信息的详细程度,对以后财务部门了解该课题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前期,需要科研、财务部门沟通好,对每个项目的设置从一开始就准确无误,不要等到开始核算了才发现课题设置有问题,还要重新返工。
从工资薪酬方面看,人事与财务部门紧密联系,只有人事部门将人员信息分配正确,财务部门才可以进行工资的成本核算,全部正确才可以工资发放。
从资产方面看,当资产部门办理了入库验收手续后,信息传至财务部门,才可以办理相关付款手续。
总之,很多工作环节都是环环相扣,任何环节的出错不仅影响本部门还会影响其他部门的工作,只有各部门间的良好沟通与积极配合以及相互理解才能更好的完成工作。
4.加强系统网络控制,严格权限分级以及会计信息系统数据的安全管理
ARP系统数据信息量庞大,数据的安全,系统的稳定十分重要。对系统基础设置应及时根据业务发展进行修改维护,确定主要责任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操作制度,加强系统安全控制,未经授权人员不得动用系统各种资源,设置操作权限限制。对于数据的安全,信息管理部门必须做到每日备份。ARP系统设置了财务人员的角色、权限以及用户名与密码,但是在日常工作中还是有相互使用用户名和密码的情况,应加强内部控制,规范操作,职责分工,杜绝人为篡改数据的情况。财务人员应定期导出财务数据进行备份,对于移动存储设备应当设置专人专用,尽量避免因外界因素导致计算机故障。系统应当强制月底关闭会计期间,可以有效避免人为不留痕迹的修改会计数据。财务部门应当及时打印相关台账、报表,存留纸质信息,避免集中到年底一次性打印。
5.对横、纵课题不同的财务管理要求,在ARP中应当区别管理
目前研究所都是以课题为成本核算模型,不论横向纵向,均为同一模式。科研单位既需要国家财政部门对其基本经费和科研项目经费给予必要的保证,来获取社会效益,同时也要依靠自身优势和实力向社会和个人提供信息、技术、科研成果等服务来获取经济效益。因此财务管理应该根据不同的科技活动特点,对其经费实行不同的财务管理办法。本人认为由于横向经费有别于纵向经费管理,可以改变目前横向经费课题式的财务管理方式,整合小的课题项目,由研究所统一管理。
四、结论
总之,随着科研经费管理越来越严格,提高财务管理手段,加强信息化建设成为必要的支撑条件,ARP系统作为信息化管理的工具,确实改善了研究所整体的财务管理水平,相信随着系统的不断优化和完善,在科研单位的管理中必将发挥更深层次的作用。ARP信息平台的建设和运用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需要根据管理目标和要求进行不断改进。
参考文献:
[1]倪润霞: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探析[J].经济师,2010(7).
篇10
【关键词】 住房公积金 核算 会计
一、住房公积金会计核算工作的特点
目前,我国住房公积金的管理和运作任务是由分散在各省(区)市县的340多家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承担的。根据我国1999年颁布并实行的《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规定,住房公积金不是投资资金,只是暂存资金,是属于居民(职工)个人的。作为住房公积金的具体管理运作机构的管理中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经营机构,而是代替政府执行管理和协调职能,协调政府、职工个人、单位、银行、开发商等多方利益关系,替职工个人管理缴存住房公积金。同时按现行体制,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会计核算涉及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公积金业务的核算,二是中心自身业务的核算。国家《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规定,这两项业务是分账管理,并且采用收支两条线的。从强化管理、防范风险、提高效率的目标出发,中心的会计核算管理应当是涉及上述两个方面的大会计核算的概念,现在许多管理中心的公积金业务由会计处核算管理,管理费用的核算则是由中心财务计划处(或行政办公室)负责的,即使有这样的分工,这两项核算和管理的最终的规划与控制权仍然是在管理中心的,与管理中心的整个财务会计核算工作是分不开的。
二、加强住房公积金会计核算工作的措施
1、完善住房公积金会计制度
住房公积金会汁核算办法已经不适应目前住房公积金业务发展的要求。随着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的调整、管理机制的加强,各地应定时开展财会人员的业务培训,反馈各地在财务核算中发现的问题,在全省及全国实行会计核算电算化。不同的财会核算软件要尽快地规范统一,这样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可以及时上报,及时处理,最好由上级管理中心统一修改财会软件和业务软件,减少各地花费在财务和业务软件上的开发费用和升级费用。组织建立管理中心及其所属机构的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并与上级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行政监管部门联网,纳入全国住房公积金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并根据新形势发展的要求,修订和完善住房公积金财务核算办法,统一管理中心经费来源渠道和提取基数及比例,合并相同性质的会计科目。
2、合理设置住房公积金存款账户
在住房公积金存款类科目中,设有住房公积金存款和增值收益存款。住房公积金存款主要反映管理中心住房公积金收入、支取和住房公积金委托贷款的结算;增值收益存款主要反映管理中心利息收入、其他收入、利息支出、手续费支出和管理经费支出的结算。在实际工作中,管理中心一般都在两家以上银行开户,且在每个银行都有两个以上的账号。这样既分散了资金,不便于资金的调度和管理,又因两个存款科目的分设给日常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在年度结息和销户支取中往往要在两种资金之间进行划转。其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净收入分为风险准备、专项应付款和未分配增值收益,三者的合计为增值收益存款,与住房公积金存款一样都是管理中心可以使用的资金,在实际应用中很难将两种存款予以区别。《企业会计制度》已不分设银行存款与专用基金存款,住房公积金的会计核算应与《企业会计制度》相衔接。如把住房公积金存款和增值收益存款合并在“住房公积金存款”科目内核算,这样既减少了银行存款的开户,简化了会计核算,又能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便于管理。
3、调整会计报表的结构
众所周知,住房公积金收支月报表认为的第四大项中第二小项是单位委托贷款,第三小项是其他委托贷款,笔者认为这两小项可以删除。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规定:住房公积金只可用于职工购、建及大修住房贷款,不得用于住房投资及其他贷款,单位建房和住房投资就不应列人住房公积金委托贷款项目之中,应删除单位住房公积金委托贷款和其他贷款项目,增设第四项收入合计和第六项住房公积金可用数,这样管理中心有多少可使用的资金就一目了然,符合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的要求,符合中心管理者使用会计报表的要求。同时要将抵贷资产纳入会计核算范围,如果对抵贷资产进行会计核算,需增设“抵贷资产”一级科目,再按收回资产类别设二、三级明细科日。收回抵贷资产时,借记“抵贷资产”科目,贷记“逾期贷款”科目。资产处置后,按收到货币资金金额借记“住房公积金存款”科目,贷记“抵贷资产”科目。通过会计核算真实反映抵贷资产的来龙去脉,由财务部门管账,资产保管部门管物,部门之间定期对账,做到账实卡符,确保抵贷资产的安全、完整。
4、强化公积金业务信息的审查
目前各中心的住房公积金业务是中心与委托银行共同完成的,核算业务内容比较复杂,管理的难度比较大,就正常业务流程而言主要是公积金的归集与支取,委托贷款的发放与收回。从业务流程出发,在会计核算中要认真把握以下三点:第一,入账凭证的审核,尤其是资金流出中心时凭证的审核。第二,各类账户、表册信息的核对。尤其是与外部委托银行及缴存单位的相关账户信息的核对。第三,会计核算信息与公积金业务信息的沟通与交流。
【参考文献】
[1] 季资荷:住房公积金会计核算若干问题探讨[J].财会月刊,2005(11).
[2] 陈丽华:优化住房公积金结构刍议[J].财会通讯,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