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素养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1-12 15:46: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艺术素养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论文摘要:目前随着媒介内容的发展,“媒介”一词可指艺术、广告牌、计算机、电视、移动影像、多媒体、音乐、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和电视等。而这里所讲的媒介素养就是指正确地、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能力,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进步。
媒介教育又称媒介素养教育,是在大众传媒时代,针对多种媒介对人的影响而提出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方法。它以培养人的媒介素养为核心,使人们具备正确使用媒介和有效地利用媒介的能力,并形成对媒介所传递的信息能够理解其意义以及独立判断其价值的认知结构。
一、艺术的传播对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意义与价值
1、 艺术在教育生活中的地位
艺术本身是不现实的东西,常常为艺术之外的现实目的服务。像书法家写字,画家作画,作曲家作曲,及我们对他们的作品的欣赏。柏拉图和墨子是中西方对艺术的功利性典型的代表。而在我们过去的教育体制中也是不折不扣的贯彻柏拉图和墨子的思想主张。就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艺术课程总是处于被边缘化,认为是浪费时间,所重视的是高考所涉及到的课程。我相信大家一般有这样一种看法:艺术确实是某种令人愉悦的东西,可与现实中的诸多急要务相比,艺术终究是无足轻重不可同日而语的。
2、艺术存在的现实价值意义
1)现在社会下的学习要求把德育学习放在首位。美育与德育则犹如孪生的亲姐妹,它们互相影响,互相间渗透。审美能力作为一种高级的文化素养,常与人们的道德行为连在一起,所不同的是运用的手段与方法不同。德育是采用说服、监督、奖惩等方式,美育则是通过艺术形象的魅力潜移默化,以诱发、感染陶冶等方式诉诸人的审美情感。因此它的功能是独特的,也是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
2)艺术欣赏是评价国民文化素质与智力的标准。艺术学科尽管操作性强,但文化智力的比重也相当大,国际上评价一个国家国民文化素质的高低都将能听懂交响乐、合唱的人数比例作为主要标准之一。其实,正是由于艺术学科操作性强,如学一件乐器,口、眼、手和脑等各生理器官都要同时运作,因而能极大的开发少年儿童的智力,能使孩子变得聪明起来。
3)艺术教育在培养人的素质中具有重要作用。艺术形象能给人提供丰富的无穷无尽的联想世界,从而极大地开发人的想象力,有丰富想象力的人才有创造力。目前社会上常见到一些具有较高学历的研究人员,尽管在校学业优秀,可工作后几年不能出科研成果,问题就出自这些人缺乏应有的想象力,从而导致创造力的低下。1957年,前苏联发射卫星与宇宙飞船都早于美国发射成功。当时曾引起美国朝野的震惊,经过反复论证,终于查出落后的原因:美国的艺术教育大大的落后于苏联的教育。苏联的近百分之三十的科学家都是音乐家,其他的科学家艺术修养也相当高,所以他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并且富于创造性思维。为此,美国近千名科学家联名上书国会与总统,要求在全美加強艺术教育。美国从五十年代末期从小学到大学,全部开设艺术课。
二、媒介素养下青少年的艺术教育的途径和方式
卢梭曾经夸张地说明:“自然的一切都是好的,到了人的手里就都变坏了。”话虽夸张,但要看到这句话带来的警示:我们应该顺应自然规律办事,而不要因为歪曲和干涉自然的发展过程而发生对于我们不利的结果。所以,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青少年对艺术认识的基础:家庭教育。首先要端正其教育孩子的态度与目的,尊重孩子的意愿。其次,树立家庭艺术教育的信仰。从尊奉孔子的“学而优则仕”历史悠久的科举到现在教育学生要有“头悬梁锥刺股”刻苦学习精神,形成了一种传统观念:学习是斗争痛苦的而不是愉快的。豪不过分的说,我国家庭艺术教育有相当部分急功近利成分。没有平衡远期与近期艺术教育的态度关系。将素质教育扭曲的观点实施到自己孩子身上,把孩子尚未健全的思想意识完全控制在自己的手中,剥夺了孩子对艺术渴望需求的判断力。最终导致其成了“天才式艺匠”,可能造成其终身从事音乐职业而内心不喜爱音乐艺术的可悲结果。
2、深化青少年艺术教育实施的主要途径和内容:学校教育。我们看下西方的教育理念:在课堂上游戏和艺术成分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教室和走廊里到处都陈列着学生的艺术作品。如果我们问他们的学生最喜欢的功课是什么,十之八九的回答是体育、美术、音乐、舞蹈等等。对于我们国家的课堂教学效率而言,西方不如我国。正当我们老师在为学生不能背诵99乘法表头疼时,西方的课堂收获像是游戏与艺术的附属品,可奇怪的是,学生一旦到了高中的最后一年以及上了大学之后,就突然紧张起来,并且主动积极地开展创造性的研究活动,于是大批的科学家和学者就从这些年轻的学生中涌现出来。
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前面都已经说过,既然如此重要为什么在学校实施起来却受阻斑斑呢?自从减负加强素质教育开始,我们似乎看到了希望,但伴随而来的是相反结果。在一次的谈话节目上,一位母亲说自己的孩子比以前有更多的功课需要完成;一个在校大学生说学校的艺术活动只是让他们感觉到忙和累等等。这不得不让我们教育工作者冷静的思考下。
3、为青少年最大限度的创造和谐的艺术教育环境:社会教育。 社会是国家进行施政管理的场所,是保证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和谐进行的基本。社会教育是保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效开展的强力后盾。我们的社会应该不止从精神方面给予支持还要在物质上给予以帮助。
参考文献
[1]刘彦.《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误区与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8(02)
篇2
【关键词】舞蹈 编导 文学素养
前言
随着我国的文化事业快速发展,舞蹈界当中也逐渐呈现出了各种不同类型的舞蹈作品。文学素养作为一个人基本素养对舞蹈编导来说就更为重要,只有舞蹈编导具有了较高的文学素养才能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提升作品中的艺术性和整体的价值。下面将对舞蹈编导文学素养的重要性进行详细讨论。
一、文学与舞蹈之间的关系
文学是语言文字作为基础工具而形象的展现出现实的艺术形式。例如:诗歌、小说和童话等,这些都是文学的重要表现形式。每一种不同形式的文学形式都展现出不同的社会生活和背景。通过文学人们可以将思想完全的解放,并且能完成很多的奇思妙想。而舞蹈则是一种肢体上的艺术表现形式,主要通过人体动作来展现出当中所包含的韵味。舞蹈是以舞蹈化了肢体动作来作为主要的艺术保险形式,将语言文字和其他艺术手段通过舞蹈形式进行展现,当中能表达出舞蹈组着的审美情感和理念,能直接的反应出当中的审美属性。艺术品的成功与否与它的个性之间有着绝对性的联系。个性是舞蹈飙到用艺术眼光对作品进行的集中反应,而当中的共性则是一种人们对于艺术品的共同要求。可以说文学与舞蹈都是在这样的原则下产生的。舞蹈编导在创作过程中,舞蹈形象思维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编导所要具备的基本素养。对舞蹈编导来说熟悉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对生活中的了解都是十分重要的,作为舞蹈编导一定要善于利用形象思维和文学结构进行处理以及协调。文学作品中善于利用文字方式来塑造形象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舞蹈编导只有有了这样的良好文学素养之后,才能进行进一步的舞蹈创作,从而将舞蹈真正的与生活以及艺术之间联系起来。好的文学素养,丰富的文学词汇将给舞蹈编导带来更多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对作品的丰富将产生十分积极的作用。
二、舞蹈编导文学素养的重要性
在舞蹈的编排过程中,舞蹈编导所起到的是主要的编创作用。从舞蹈创作一直到舞蹈的排练,再到最终的演出,整个过程都由舞蹈编导进行组织完成过。因此可以说作为一名舞蹈编导,不仅需要会编,同时还要能起到导的作用,将两种工作结合在一起才能最终展现出良好的效果。因此,作为舞蹈编导文学素养将是十分重要的。作为舞蹈编导首先应具备以下几项素养:①舞蹈编导自身应当有着良好的音乐感,对音乐、文学和美术等方面都需要有基本的认识和了解,能在当中获取一定的素材和感想。②在日常的生活中作为舞蹈编导一定要学会对自身身边发生的事物进行观察,能通过自身的体验和感受来提升自我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③舞蹈编导应当有着较强的逻辑性,一定要具有创新的精神和能力,以便于在未来发展中提供更多的创新舞蹈内容,为舞蹈艺术的发展提供持续不断的动力、④作为舞蹈编导应当自己具有舞蹈的能力,能对舞蹈的基本动作和技能进行掌握,这样才能分辨出舞蹈演员动作上的好坏,同时更好的指导他们进行舞蹈。文学素养在这当中所占有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将直接的融入到舞蹈的整个编创过程中去。编导在编舞的过程中,首先要做的是进行素材的挖掘,从而对素材进行整理和编创。而在编创的过程怪还需要进一步的进行场景设定、人物设定和舞蹈动作上的整体设定。这些步骤与文学之间也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体现舞蹈个性的关键所在。要想保证整个舞蹈的表现中能体现出艺术性,那么作为编导就一定要有较高的文学素养,这样才能促使整个环节表现的更加出色。文学素养并不是一天两天的累积就能完成,而是需要不断的充实自己和完善自己,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作为舞蹈编导应当做到尽量多看书,多积累一些文学知识。为了能源源不断的创造出更多的文学作品,作为舞蹈编导一定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还要在多读书的基础上在生活中不断的累积更多的素材,从生活中得到艺术性的提升,并经过自己的思考和调整将这些素材应用到创作上,从而形成更好的作品。此外,作为舞蹈编导应当积极的走向自然,多多体现生活并感受自然所带来的不同感受,从而为舞蹈作品的创作提供灵感。
结语
作为舞蹈编导,在他们的知识和能力构成中,文学素养将是当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对舞蹈的创作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舞蹈编导不仅要学会舞蹈知识和技巧,同时也要重视起个人的文学素养提升,只有这样才能为日后的创作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促使舞蹈作品中的内涵不断上升,真正的提升其发展空间。
【注释参考】
[1]安华文.高校舞蹈编导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研究[J].戏剧之家,2016,(10):45—50.
[2]王巍.谈舞蹈编导中的编舞技法[J].戏剧之家,2016,(11):60—63.
篇3
摘要:
高职教育中的师资素养包含很多方面,针对女教师群体其综合素养中的“艺术素养”养成,需要通过长期和有计划、有目的性的相关路径进行实施,从而有效提高高职师资水平。剖析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工会提升女教师艺术素养的活动实践,探讨女知联、女工俱乐部等机构依托下的艺术素养养成可行性路径,通过载体和平台的搭建,艺术氛围的营造,并结合不同专业背景下女教师的特色,使活动有乐趣、组织有目的、提升有实效,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女教师的艺术素养。
关键词:
高职院校;工会;女教师;艺术素养0引言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对师资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包括艺术素养在内的高职院校教师的综合素养越来越受到关注,艺术素养是展示高职教师内涵、突出自身内在气质和体现教育工作者风采的关键。本文结合高职院校工会组织服务教师、服务教育的职能,深入探讨艺术素养的构成要素,探索工会提升女教师艺术素养的途径和方法,从而拓展工会工作范围,进一步增强高职院校教职工的内在凝聚力。
1高职院校女教师艺术素养养成背景分析
高职院校女教师具有业务能力强、技能水平扎实和专业素养高的独特优势。但是自身的修养是一个较为系统的整体,除了强调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外,还应注重个人内涵和具有外在张力的艺术素养。因此,高职院校女教师可以通过学校提供的各种平台不断充实自己、提升专业素养之外的其他素养,完善自身。高职院校女教师具备易于接受艺术熏陶、兼修内外之特征,女性对美的追求也存在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提升女教师艺术素养具有对教育、对个人和对社会的三重功效[1]。
2高职院校提升女教师艺术素养的重要性因素思考
高职院校在提升教职工的艺术素养方面,选择女教师这个群体进行培养和提升,效果较为明显。这不仅在于女性通常对艺术敏感度较高,也在于女性对参加各种艺术活动有着很强的参与性和互动性。同时,女教师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迸发出更多女性特有的细腻艺术气质,更好地显现出迷人的艺术气息。
1)艺术环境的营造对女教师艺术素养提升的重要性。艺术素养教育是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类高职院校对艺术环境的营造为整个院校的女教师艺术素养提供了天然的滋养。很多女教师愿意和从事艺术专业的教师互相探讨,在相互交流中提升自己的艺术素养。
2)艺术素养是女教师个人素质的重要体现。艺术可以使生活的内容更充盈,生命的内涵更饱满,人生的内涵更丰厚。艺术会给人带来很多启发和灵感,有助于提升人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最终有助于人的全面发展。因此,艺术素养的提升将丰富女教师的人生,提高幸福指数。最终,让女教师更有激情地工作,更优雅地生活。教育职能是工会组织的基本职能之一,高职院校工会的教育职能包括帮助广大教职员工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提高综合素质,而提高女教师的艺术素养,是高职院校工会提升教职工综合素质和做好妇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搭建多种平台发展女教师的艺术特长、培养其内在艺术修养成为当前高职院校工会人文关怀的重要内容。
3高职院校工会提升女教师艺术素养的途径和方法
任何人的艺术修养都不是先天的,都是需要在艺术创作或艺术欣赏的实践中,逐步锻炼和培养的。只有通过多读、多听、多看,多进行艺术实践,广泛接触各种艺术形式和艺术流派,才能培养出较高的艺术素养[2]。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以纺织服装与艺术见长的高职院校,拥有较为深厚的艺术底蕴,院工会通过组织相关活动推动着本院艺术不断走向校外,彰显学院教师不断提升的艺术素养。例如,在搭建女知联、女工俱乐部等女性艺术素养培育平台中,女教师得到了更多艺术熏陶;通过举办以女教师为主体的教师艺术、书法、舞蹈等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校园艺术氛围;结合各专业特征开展的校企联盟、指导大赛等专业活动,让更多女教师通过多渠道参与到院校以外的社会活动中,提高了女教师的专业水平,拓展了女教师的艺术视野。
1)以女工俱乐部活动为载体,为提升女教师艺术素养搭建平台。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工会成立了女教师经纬编织俱乐部,俱乐部拥有固定的房间用作成员学习交流和艺术作品展示,俱乐部定期邀请校内外专家进行讲座,举办各类手工作品制作培训,如十字绣、苏绣、发夹制作、皮质钱包制作、毛衣编织、纤维艺术编织等,2014~2016年,俱乐部都举办了全校范围的编织作品展,邀请了诸多的校外领导、专家前来参观指导,彰显了学院女教师特有的魅力,为提升学院女教师的艺术素养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2)以“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活跃校园艺术氛围。院工会不仅在全校范围内经常举办教工摄影、书画等艺术作品征集和展览活动,而且还选拔推荐优秀教师艺术作品参加校外艺术作品展评活动。如组织女教师到苏州镇湖镇绣品街进行采风;不定期地邀请各类艺术类专业专家到校进行艺术系列讲座(服饰美学、整体造型服装搭配、音乐欣赏、昆曲欣赏等),开拓了女教师的艺术视野,提高了女教师的艺术鉴赏力。不仅如此,院工会还和常州市妇联、政府宣传部门、地方美协等机构形成良性互动,积极组织女教师参加这些机构所举办的各式各类歌唱比赛、广场舞比赛以及美术作品评奖等形式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在走出去开拓视野、请进来增强艺术鉴赏能力的工会活动中,不断给予女教师艺术的滋养。
3)在校企合作联盟、指导专业竞赛中融入更多的艺术人文关怀。提倡校企合作、建立巩固的合作联盟使得高职院校教师有了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尤其女教师在其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院工会为了让女教师群体更快更好地参与到校企合作中,不断提供艺术实践机会,让女教师在紧张的实践教学过程中能够得到精神上的舒缓。艺术类专业性赛事不仅让指导大赛的女教师获得了更多指导经验,而且在指导过程中的融入和参与也强化了自身对艺术规律的掌握。院工会在学院整体的竞赛要求和平台搭建过程中,不断输入艺术滋养,为女教师专业发展和建设提供了更多进步的可能性。
4结束语
高职院校工会如何发挥作用提升女教师的艺术素养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这不仅有助于高职院校工会更好地履行自身职能,也能不断提高会员的综合素质,切实做好妇女工作,具有一举多得的功效:有利于提高女教师的艺术素养,提升幸福指数;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女教师会潜移默化地将自身的素养传导给学生,从而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3]。
参考文献:
[1]钱晓蓉.高职大学生艺术素养培养的创新实践[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139):28-29.
[2]葛春先.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与发展[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24):14-15.
篇4
摘要:艺术知识和艺术技能是幼儿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重新架构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结构,调整艺术教育课的比例;激发学生学习艺术教育课的兴趣,提高学生对艺术教育课重要性的认识;改革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课的教学,提高艺术教育课的教学效益;能够培养出既有较高综合素质又能够适应幼儿园艺术教学活动的“应用型”、“艺术型”的幼儿教师。
关键词 :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基本策略
艺术知识和艺术技能是幼儿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是否合格的重要依据。在幼儿园的艺术教育中,幼儿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丰富幼儿的情感,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艺术知识和熟练的技能技巧,否则就无法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的目标也就无法实现。因此,为幼儿园培养专业化幼儿教师的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必须加强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帮助学生掌握丰富的艺术知识和熟练的技能技巧,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方能提高其综合的从业能力。
笔者通过对自己进行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实践的总结和探索,认为要使学生掌握丰富的艺术知识和熟练的技能技巧,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培养出符合幼教需要的有就业竞争力的幼儿教师,宜采取如下基本策略。
一、重新架构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结构,调整艺术教育课的比例
诸多研究表明,3~6岁的幼儿正处于艺术能力形成的关键期,而影响幼儿艺术教育水平高低的关键则是幼儿教师的艺术素养。幼儿教师作为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最直接的组织者、实施者、创造者,必须具有丰富的艺术专业知识、较高的艺术教育水平和较强的艺术教育技能。幼儿教师职业素质所包括的会写、会画、会唱、会弹、会舞、会做也正是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所必需具备的基本技能技巧。
课程结构是课程目标转化为教育成果的纽带,是课程实施活动顺利开展的依据。要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职前教育阶段形成良好的艺术素养,就必须在课程结构中,重视艺术素养和技能的培养,调整艺术教育课的比例,删减那些用处不大,专业性不强的公共课程,适当地增设艺术课程,使学前教育专业的艺术教育有足够的时间强化学生基本艺术技能技巧的训练。如除开设必修的音乐基础(乐理、试唱练耳、琴法)、美术基础(素描、色彩、设计、简笔画、手工)、舞蹈基础(基训、民族舞、幼儿舞)和幼儿园艺术活动指导课等外,还应开设一定比例的选修课,如幼儿园实用美术、幼儿园环境艺术、幼儿音乐创编、儿童歌曲即兴伴奏、幼儿舞蹈创编等。开设这些丰富多样的选修课,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和创作能力,而且还能增强学生对幼儿音乐、美术、舞蹈的审美情趣,并在表演、创编中获得丰富的艺术审美体验,从而提高其艺术素养。这不仅能使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艺术教育课程贴近幼儿园实际,而且能增强该专业的实践性,缩短其岗位的适应期。
二、激发学生学习艺术教育课的兴趣,提高学生对艺术教育课重要性的认识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兴趣可以使人集中注意,产生愉悦的心理状态,兴趣能使人们目标明确,积极主动,从而能自觉克服各种艰难困苦,获取学习、工作的最大成就。因此,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成败。只有当学生对其学习内容产生兴趣,才会乐意去学,才会去积极思维,才会受教育于轻松愉快之中,才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去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要激发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艺术教育课的学习兴趣,最重要的就是要提高学生对艺术教育课重要性的认识。首先要使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充分认识到艺术素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艺术教育是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高职高专美育教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它对于提高人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及德、智、体、美等全面和谐发展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次要使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充分认识到艺术素养是从事幼儿教育的基本素养。这就要求幼教工作者要有较高的艺术素养,具有音乐、舞蹈、绘画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弹、唱,画、跳的基本技能、技巧,形成能够欣赏音乐、美术、舞蹈等作品的基本素质。再次要使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充分认识到通过艺术进行教育已成为当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幼儿教育的指导思想。幼教工作者的艺术素养是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的职业素养,只有掌握较宽泛的艺术基本知识,形成扎实的艺术技能技巧,培养一定的艺术审美能力、艺术创造能力和艺术教育能力,并能将自己的艺术素养转化为实际的教育教学能力,才能为自己将来成为一名既具有一定的教育理论知识,又掌握扎实幼儿艺术教育技能的优秀幼儿教师打下基础。
三、改革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课的教学,提高艺术教育课的教学效益
1.要丰富艺术教育课的教学内容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艺术教育
课不同于艺术专业的艺术教育课,要以满足幼儿艺术教育的要求为原则,要在传授艺术教育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的同时,进一步体现学前教育专业独特的专业特性和要求,加强蜡笔画、手工制作、儿童歌曲的即兴伴奏、边弹边唱、幼儿舞创编等内容的教学。除乐理与视唱练耳、乐器演奏、声乐、舞蹈、音乐素养基础、绘画、手工制作这些基础内容外,可适当增设一些能训练学生弹(弹琴)、唱(唱歌)、舞(跳舞)、说(儿歌、故事创编)、画(画画)、做(手工、玩教具制作)等技能的课程。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艺术教育教师的素质
学前教育专业的艺术教育教师必须是高水平、高素质的,不仅要有正确的审美观点,较高的鉴赏美、体验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还需要有广博知识和较高的专业能力。可以聘请知名的画家、书法家到学校兼课,也可以聘请艺术团体有实践经验的设计师到校指导艺术教育。学前教育专业的艺术教育教师还应该是“双师型”教师。他们既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较高的教学水平,能较为熟练地进行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的教学,又能深入幼儿园,了解当前幼教艺术教育动态和前沿理论,具有较强的幼儿园实践教学素养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能够懂得幼儿园老师如何运用说、演、弹、唱、画、编等技能于教学之中进行艺术教育教学。
3.要改进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课的教学方法
苏联教育家孔德拉秋克说:“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妥善地运用教学方法。”承担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教学的教师要运用灵活、多样、针对性强、有特色的教学方法,让枯燥的课堂鲜活起来,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完成教学任务。由课内走向课外,由学校走向幼儿园,构建一个开放的课堂,让学生实实在在地去接触原型,去感知,去领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艺术教育课的兴趣。
4.加强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艺术实践能力训练
艺术能力的提高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积累过程,必须多参与,多实践才会习得较强的艺术能力,因而应多给学生一些在实训室练习的机会。学生也应利用课堂内、早晚自习、课外活动等一切机会多到琴房、练功房、画室、手工室、陶艺室等实训室练习,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各种艺术课外活动。社团要多举行一些演出或术比赛活动,如声乐比赛、器乐比赛、幼儿舞比赛、儿童画创作比赛等,引导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生自己开展的艺术教育活动之中,给学生提供展示才华、创作及与同学间多交流的机会,以其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加强学生在幼儿园的见习、实习活动,采取集中见习、分散见习、参与式见习、实习、顶岗实习等多种参与教育实践形式,让学生观察、思考音乐、美术、舞蹈在幼儿园的各种活动、游戏中是如何运用的,幼儿园是如何组织艺术课教学的,并主动参与,使学生组织、实践艺术能力在真实情境的依托下得到培养,促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离校前基本完成由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
总之,在学前教育蓬勃发展的之际,通过对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课程结构的重新架构,随着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艺术教育课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和教学的改革,我们一定能够培养出既有较高综合素质又能够适应幼儿园艺术教学活动的“应用型”、“艺术型”的幼儿教师。
参考文献
[1]张建波.新纲要背景下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J].学前教育研究,2009(5).
[2]孙琳.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菏泽学院学报,2013(8).
篇5
关键词:高校艺术教育 语言素养 培养 提升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注重文化软实力建设的要求,而高校,也正承担着文化软实力建设重任的一部分,特别是在高校艺术教育中。语言是艺术修养的外在体现,一个人是否具有基本素养,可以从一个人日常的言谈举止中窥见一斑。结合笔者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体会,身为高校艺术教育专业的一名教师,认为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引导学生认识语言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并且全面提升语言素养。但是由于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目前高校艺术教育中对于语言素养的培养并不乐观,很多学生也极易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比如一些非主流的网络语言,甚至有些学生在平日的交际中不注重语言修养,使用一些攻击性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主观意识……这些都是不可取的,高校艺术教育就应该重视并全面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
一、以文艺关怀为起点,全面认知语言素养
在高校艺术教育中,文艺关怀是一个永恒的主题,高校艺术教育的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认知素养。在高校艺术教育中,对语言素养的教育是一项基本技能,试想如果一个人在交际和交流中,没有基本的语言素养,何谈后面的交往、沟通、合作呢?
因此,笔者认为,首先高校艺术教育应该以文艺关怀为起点,让学生认识到语言素养的重要性,引导他们配合教学、自觉提升。比如举办一些交流会、面试会等等,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了解到在平日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语言素养很重要,甚至作为第一印象的语言素养,在人与人的交往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模拟的“面试环节”,我让学生分成小组,分别对语言表达、语言表现力、逻辑能力、语言、口语应变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目的是让学生全面认知语言素养。
二、以人文学科为基点,逐步提升语言素养
认识到了培养语言素养的重要性,那么我们如何进行语言素养的培养呢?笔者认为,语言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在这个积累的过程中,人文学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发挥着提升高校学生语言素养的重要使命。
比如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很多学生将这门课程当成一门普通的课程,上课的时候也是走马观花的形式,以修满学分为目标,上课也是心不在焉,对于一些课后作业也是草率完成。当然人文学科不仅仅包括大学语文,大学英语课、一些诗词欣赏选修课、心理学选修课等等,都是人文学科的范畴,学生可以通过这些人文学科的学习,逐步提升语言素养。
笔者曾经看到有一位诗词欣赏选修课的老师,其做法让我欣赏和折服。他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词整理出来,个性化地设计选修课,而不是照本宣科。一学期下来,这位老师的课堂总是人满为患,而那些照本宣科的教师开设的选修课程往往才三三两两,到学期末,人越来越少。这位教师在教学中,先是讲了很多的故事,很多的古代诗人津津乐道的故事,比如在谈到《滕王阁序》时,谈到了关于才子王勃一生的经历,逼人的才气却遭遇早年夭折、天妒英才、不免惋惜,并且在讲这些生硬的古诗词时,谈到了王勃创作《滕王阁序》的背景,学生们听得入迷。后来学期结束,这位老师布置的一些古诗词的背诵,学生们也都乐意熟读、背诵,潜移默化之间提升了自己古诗词方面的涵养。这位老师在体会中提到,“要用魅力去吸引学生,而不是用纪律去约束学生”,我想,关于人文学科的教学,这位老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抓好语言素养提升,就要搞好人文学科,抓好人文学科,就要从如何吸引学生的目光来着手,可谓环环相扣、不可分离。
三、以校园文化为依托,持续提升语言能力
校园文化是每个学校的特色,也是每个学生接受文化熏陶的最直接的来源。因此,要想提升艺术教育中的语言素养,就要以校园文化为依托,为学生创设积极的、向上的、良好的校园文化。
经过笔者的观察发现,打造校园文化,有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比如我校每年举办的辩论赛。在辩论赛上,每个院系、每个班级都会挑选出一些学生参与比赛,在筹备比赛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寻找辩论赛的相关资料,通过不断写作、朗诵,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除此以外,学校每年还会组织读书节、征文比赛、诗歌朗诵会等活动,通过这一类活动,学生也能将相关的材料进行整理、组织,利用课余时间写作、思考,关注新闻、关注文学,这些对于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是大有裨益的。除了这些活动,校园文化的打造还是要落到实处,并且要全面落实,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优秀的校园文化的指引下,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比如可以以班级为单位,组织一些课外实践活动,有的班级每年利用寒暑假机会,到外地进行调查,而调查问卷的方式能够促进学生与被调查对象之间的交流,并且通过撰写调查报告,培养和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因此,应该积极打造优秀的校园文化,引导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不断提升个人能力。优秀的校园文化要靠每一个人的自觉性来维护,优秀的校园文化也不仅仅体现在校园活动上,更体现在学校对于平日校园管理、学风管理等方面,只有让整个学校的各项日常管理纳入规章制度,才能有效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四、以艺术修养为目标,自觉抓好语言素养
艺术教育的宗旨是要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以便学生今后走向社会、与社会接轨,并且在培养和提升艺术修养的过程中,学生应该切实自觉抓好语言素养,通过开展阅读、实习活动来寻找自身的差距和不足,并且自觉完成语言素养的培养和提升。
在我校平日的艺术教育的过程中,有不少班级会自行组织一些活动,提升自身的语言素养。比如,曾经有一个班级的学生,自发组织去附近的博物馆展览室做文化讲解员,以便提升自身能力。在做文化讲解员的过程中,学生们寻找了相关的资料,并且在平日的交流中克服了不少困难,不仅提高了语言素养,学习了礼仪等相关的文化,也增长了见识,提升了修养。最主要的通过这样的活动,我们看到学生对于抓好语言素养的自觉性的提升。在他们看来,语言素养的提升已经不仅仅是提升艺术修养的必经之路,更是接轨社会、实践社会的必要举措。
此外,还可以通过看一些艺术展等形式来提升艺术修养,兼并抓好语言素养的培养。曾经我校举办过书法展、绘画展、摄影展等活动,让学生通过这些活动,有效提升修养,培养情操,语言素养的提升也就在这些艺术活动中得以提升和强化。
总之,语言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在高校艺术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是就目前来说,高校艺术教育中的语言素养的培养并没有得到广泛的重视,这种不被重视不仅体现在学生中,也体现在不少教师的观念中,观念上的淡薄、行为上的局限性,也就导致了目前高校艺术教育中不让人满意的语言素养现状。笔者认为,高校艺术教育中语言素养的提升和培养是任重道远的,并非一朝一夕便能完成的目标。但是从长期来看,只要学生和教职工,乃至整个社会对这个问题加以关注并付诸行动,相信高校艺术教育中的语言素养的培养会带给我们别样的精彩并收获惊喜和成果!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声乐 人文素养
中国的声乐发展史源远流长,从古至今延绵几千年,至今仍然生机勃勃,蓬勃发展。在中国的传统声乐中,以戏曲为主,各地小调、山歌、生活歌曲为辅,种类极其繁多,内容极其丰富。虽然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传统“声乐文化”受到现在音乐文化的强烈冲击,但至今仍在社会生产生活中占据一席之地,究其原因,是因为“传统声乐文化”是伴随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一起传承发展的,传统“声乐文化”具有极高的文化内涵和人文气息。到得近代,国外声乐方法传至中国,在中国国内引起极大的反响和热烈的欢迎,我们现在所学的民族声乐和西洋唱法实际上都有国外声乐的影子。
从现代声乐教育工作中国第一人胡周叔安起,中国声乐前辈们就以极大的毅力和热情进行声乐学习,那个时代似乎每一位声乐歌者和教育者都有极高的文化底蕴。胡周叔安先生出身书香门第,音乐素养暂且不说,她有着很高的文学基础。 再说说中国现在最具盛名的声乐教育家李湘先生、金铁霖先生、周小燕先生、郭淑珍先生、黄友葵先生,无一不是具备极高的文化素养,在这样的基础上,他们再进行声乐演唱及教学就显得游刃有余得心应手。但是从现在的声乐发展的态势来看却很少再出现像他们这样的声乐大家,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方面是因为现在的声乐教育者大都没有他们的那种极深的人文素养和探究精神。
现在,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相适应的声乐发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学生不只要唱中文歌曲,外文演唱也是必备技能,但是现在国内却鲜有将外文歌曲演绎较好者,并不是我们唱不好,声发的不对,我想最大的原因是语言不了解,作品内容不知所云,还怎么会将作品演绎出来呢?再说在中国,又有几个歌者将中国演绎的极其出彩,一鸣惊人呢?近几年几乎也没有出现几位好的民族歌唱家。那么为什么难得出现好的优秀的歌唱家呢?这和我们国家的教育制度不无相关,和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密切相连。首先我们国家的教育规定,学习声乐的学生文化要求极低,只要主专业优秀就可以进入高等学府进行本科教育。第二,近年来音乐专业各个院校都在扩招,招生要求势必有所下降,因此在人数众多的我国,教育资源又不足,当然难得出现高精尖的人才。第三,现在很多学生抱着借助艺术短期培训上大学的心理不在少数,因此这一批人来到大学又不好好学专业,但是却占着丰富的教育资源,致使想学好专业的学生资源不足。第四,在大学学习的专业学生并未开设相关文化学科,这是不科学的,单方面的专业教育是出不了大才的。那么人文素质的培养的重要性到底体现在哪些方面呢?大家知道,声乐的目的在于表现思想感情,愉悦身心,从一个歌者的角度来说,首先得愉悦或者说感动自己,才能去影响别人,因此一个歌者首先自己要有思想文化的基础,内心有丰富的思想感情,他表达出来的东西才有打动别人的可能。其次,当一个歌者具有极高的文化素养和人文内涵的时候,他的思考必定是深入的,他的理解也必定是深刻的,那么他传达出来的感情和思想也必定是动人的;再者,音乐要想经久不衰世代流传,那么它一定会具有很深的哲学道理或者说文化内涵,而要将这些深层次的内涵表达出来,你一定要具备理解它的能力,而拥有一定的人文素养也是表达这些情感和内涵的基础。因此在声乐学习中,或者说我们在教课的过程中,一定要强调人文素养的重要性,一定让学生理解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目前,声乐考生逐年增加,据相关部门负责人说,2010年江苏音乐考生共有5934人,声乐的考生就占到其中的80%,有4900多人,以此来推算全国的声乐高考人数维持在上十万应该是有的,每一年的音乐生人数在上十万,本已经是算是不少了,现在每年还在增加,那么这么多的声乐考生他们的人文素养现状是什么样的呢?作为一名声乐专业的艺术生,无论是学习的硬件还是身体的软件,自身的基础条件都不会很差,但是文化素质却不尽人意,我们知道,合理的知识布局就像盖大楼,地基有哲学构成,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是大楼的底层,专业基础知识构成房子的中部,顶尖的专业知识构成房顶。
篇7
一要引导学生熟练掌握美术理论,开展美术教学。
《美术艺术与教学实践研究》一书提出,美术教育不仅是一门考验学生绘画素养的学科,而且是培养学生美术教学能力的重要课程。因此,教师不能仅注重实践能力的提高而忽略美术理论的传授。该书对美术概念进行了界定,论述了美术对大学生人格培养的重要性。中西方美术在观念上和审美体征上存在差异,在艺术表现上也各有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认识差异,学会辨别和取舍。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当下的美术资源,开展不同的教学活动。
二要根据不同类别的美术进行相应的创作技法教学。
该书把造型美术分为雕塑艺术、书法篆刻艺术和摄影艺术三类,实用美术则分为工艺美术、视觉传达艺术、产品设计、建筑设计四类。类别不同,创作技法不同,教学方式也各有特色。该书强调针对不同的美术类型,用不同的创作技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真正了解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提升绘画实践能力。当前美术创作教学存在程式化问题,只是按部就班地确定主题和进行绘画,忽略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该书就造型美术和实用美术的不同创作技法进行了教学实践研究。
篇8
关键词:高职艺术类学生 礼仪教育 现状 对策
“不学礼无以立”,这是我们先祖留给我们的教诲。五千多年的历史中,礼仪一直是中华民族最重视的要素之一。由于良好的礼仪规范,我们也被世界赞誉为礼仪之邦。但是,最近几年,由于经济快速发展,一些西方不良思潮涌入,社会浮躁之气、功利之气日渐严重。优秀的传统礼仪规范逐渐被我们所遗忘。只要稍微用心,我们可以很容易发现一些学生,包含高职艺术学生,经常脏话连篇、穿着随意进入图书馆等公共场所。这些都表明目前我们的高职艺术类学生礼仪教育存在一定的问题,我们需要认真研究,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礼仪的涵义及重要性
“礼仪”意指在人际交流中[1],通过一定的,公认的方式来表现约束自己,尊敬别人的过程。礼仪涉及面广泛,包括日常和人沟通、交流、相处、工作时的言谈举止,衣着打扮等等。
良好的礼仪不但表现出我们良好的修养,也体现出我们对他人的尊重。所以我们有必要进行高水平的礼仪教育。具体来讲,良好的礼仪教育的重要性有以下三点。
1良好的礼仪教育有助于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
《论语》有曰:“不学礼无以立”,我们的先哲很早就意识到了礼仪的重要性。良好的礼仪教育首先会极大的有利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礼仪教育中包含很多的谦让,包容的内容,这都是当前社会比较欠缺的文化。通过礼仪教育,同学之间可以和睦相处,互相尊重,互相谅解。当有人遇到困难时,也会更加发自内心的愿意帮助他人;其次,由于目前在读的高职学生绝大部分是90后,这一代学生由于出生时家庭较为优越,且大部分为独生子女,父母都较为溺爱。这也导致部分学生养成一些不来了个习惯,例如个人主义浓厚,缺乏换位思考的能力,长期发展下去,可能会造成孤立,从而影响其健康成长。由此可见,良好的礼仪教育对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2良好的礼仪教育有助于学生提高就业能力
学生经过多年的专业学习,学术方面一般水平都较高。特别是高职艺术学生,由于长时间在参与艺术创作,其专业水平大部分都比较令人满意。但是当学生开始就业时,或者是重新找工作,再就业时,专业知识只是用人单位关注的一方面。不管你的专业多优秀,如果你在面试时不注重礼仪,很容易一开始就在面试官脑海中形成不好的印象,你的专业知识也就没有机会展示出来,所以礼仪教育将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就业水平。
3良好的礼仪教育有助于学生思想水平的提升
长远来看,良好的礼仪教育也有助于学生提高自身的思想水平。礼仪教育中充满着良好的思想道德的内容,通过学习,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会受到这些优秀思想影响。学生的价值观也会得到较大的提升,这将有助于其以后长期的发展。
二、高职艺术类学生礼仪教育现状
那么当前高职艺术类学生礼仪教育现状如何呢,这值得我们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艺术类学生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艺术类的学生大部分心思较为细腻,富有创新意识,感性化倾向明显[2]。但同时,由于其公共学科,诸如数学、语文等基础较差,这方面的教育也相对较弱。一些学生也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所以很明显的体现在日常中,高职艺术学生礼仪水平相差很大,一部分学生知书达理,但是另一部分学生却亟需改善。
三、高职艺术类学生礼仪教育对策
为了更好在高职艺术类学生中进行礼仪教育,学校和教师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全面的提高学生的礼仪水平。
1将礼仪教育纳入学生的必修课程,成为学生重要的学习内容
虽然目前很多学校,教师,学生都意识到礼仪教育的重要性,一些学校也开设了相应的课程。但是,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一些学生认为这只是一门不重要的课程,学的好与不好对自己毕业没有影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个简单有效的方式就是将礼仪教育纳入学生的必修课程,让学生真正的重视起来。同时,礼仪教育也应该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从学生进入学校之后,三年时间中都应该持续性的开设相关课程,只有这样持之以恒,才能最终提高学生的礼仪素养水平。
2改革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最终提高教学实效
礼仪课程是一门实用性课程,通过礼仪教育我们更希望学生学到在生活实际中有用的礼仪知识,让同学在待人接物中恰当运用。但是传统的教育更倾向于在课堂上说教,这样的教育手段,对于数理化等学科比较有用,但是对礼仪教育这种实用性学科则不太适合。所以我们有必要在教学手段上进行革新。例如老师可以多组织一些情景模拟、现场互动、形体训练等参与性的课程,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礼仪教育的精髓。另外,在教学内容上也应该有所创新,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同时,除了学习传统礼仪之外,还应该关注涉外礼仪等。利用网络等先进手段,丰富学生的礼仪教育内容,真正的提高学生的礼仪水平。
3全员动员,形成良好的礼仪氛围
礼仪体现在一个人生活中一言一行,同时也受周围人的影响。进行良好的礼仪教育,首先,教师应该从自身做起[3]。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老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极大的影响作用。所以礼仪教育,首先应该是教师的礼仪提升过程,只有老师的礼仪水平较高,才能利用自身的榜样作用感化学生,使学生自然而然的重视起礼仪。为此,学校应当对老师制定相应的礼仪规范。例如,要求老师上课不得穿着过于随便,课堂不得抽烟,上课期间不得接听电话等。老师做错事情,应当主动道歉。其次,家庭也是礼仪教育的重点。教师应该主动和家长多沟通,提升家长的礼仪水平,家长也可以给学生带个好头。最后,学校应该多做好礼仪宣传,利用招聘会等形式,影响用人企业,争取形成一个全民重视礼仪,全民提高礼仪的氛围。
礼仪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基本,只有上下齐心,学校积极地承担起这个重任,我们的高职艺术学生的整体礼仪素养才会有较大的提升,我们也才会培养出符合这个社会要求的合格的学生。
参考文献:
[1]礼仪.http:///view/69841.htm[EB/OL]
篇9
关键词:新课标;人文素养;提升;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国家教育部2001年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将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的目标设定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层面。由此,对于传播音乐教育理念、体现课程价值的音乐教师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提升教师人文素养成为全面实现课程价值和课程目标的必备条件。
一、音乐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
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有三大支柱:科学、艺术、人文。科学追求的是真,给人以理性,科学使人理智;艺术追求的是美,给人以感性,艺术让人富有激情;人文追求的是善,给人以悟性,人文中的信仰使人虔诚。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不能没有科学,也不能没有艺术,更不能没有人文。所以,我们也可以把人的综合素养概括为科学素养、艺术素养和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是教师这一社会角色应有之义,也是教育人文性的决定性因素。一名优秀的教师,一定是文化底蕴深厚、富有人文精神的教师。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教师才可能从教书匠成长为能师、经师甚至名师。长久以来,对于音乐教师的要求更多的侧重于艺术素养,对于人文素养的提升难以充分认识其重要性,也少有将提升人文素养作为音乐教师的一项重要标准,并进行切实的培育与提升。
《标准》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特点突出体现了音乐教育的重心正从单纯知识技能的传授,转向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的培养,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以使学生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获得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为使改革顺利开展,必然要求音乐教育专业教师具备极高的综合素质能力结构。新的形势给艺术教师赋予了更强劲的动力;同时,音乐学科作为人文学科理念与音乐教育实践相结合的思想,对音乐教师素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标准》中即明确指出:为保证《标准》的实施,教师应深入领会课程的基本理念,开拓思路,创新方法,以音乐为本,以育人为本,全面实现课程价值和课程目标。音乐教师的角色必须重新定位:首先,音乐教师是文化的传播者,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的组织者,知识技能的传授者;更为重要的是,音乐教师必须具备从事音乐活动的各种基本能力,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与知识涵养,具有音乐教育的整合能力,能够创建宽松、和谐、平等、民主并充满美感的音乐课堂环境,能够带领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尽情地感受音乐、体验音乐、表现音乐、探究音乐、创造音乐。因此,教师素质是关乎基础教育改革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音乐教师人文素养的重要性也被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
二、音乐教师人文素养的构成
简单来说,音乐教师的人文素养主要包括:音乐专业素养、艺术素养、相关职业素养三个层面。
(一)音乐专业素养
音乐专业素养是指音乐教师必须具有的直接服务于音乐教学的音乐专业技能,如歌唱教学技能、钢琴弹奏技能、舞蹈表演技能,合唱指挥技能等基础素养。作为音乐专业教师,必须具备这些扎实而深厚的音乐专业基本功。这是进行音乐教学工作、开展校园艺术活动、展现音乐之美的前提与基础,也是让学生感受、体会音乐美的必要方法与途径。
(二)艺术素养
长期以来,音乐教育往往被看作是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教育,这种传统的音乐教育既忽视了音乐教育培养和提高人的全面素质方面所具有的诸多功能,更忽视了学生个体生命多方面的价值,只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机器,其片面性及弊端不言而喻。新的音乐教育理念提倡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建筑、书法等姊妹艺术的综合,各学科之间均有交叉,在某些方面同理同宗。音乐教师拥有广博的其他艺术学科知识,不仅可以加强教师自身的艺术修养,而且有利于积累更多的审美体验,对音乐产生更深的理解与更广阔的表现和创作空间。将之运用于音乐教学,能使学生对音乐艺术的独特表现力和音乐的审美体验把握得更加具体与贴切。
新的音乐课程设置体现了从分散到整合,突出了音乐的艺术性,内容上注重加强了音乐与现实生活、自然与社会的联系。新课标据此对音乐教师提出了新的艺术素养要求,为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音乐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有专业以外诸多学科的知识;不仅是文化知识,还包括教学艺术和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
如在音乐欣赏课程中,“留白”的适当运用。所谓“留白”原是指中国画中为了画面构图的需要和主题思想的表述,对画面空间进行有效分割而留出的空白。是一种以虚空传递丰盈,于不著一字中表达数不尽的风流。美国教育家詹姆士.L.穆塞尔说:“当我们允许,而且鼓励,甚或要求学生产生主要关于智力分析和知识的口头反应时,我们就实际上离开了真正的欣赏和音乐享受了!” 例如:我们都非常熟悉的贺绿汀的钢琴小品《牧童短笛》。如果按照以往的欣赏方法,会采用这样的步骤:(1)教师介绍作者,背景。(2)请学生欣赏乐曲,感受情绪(3)你想到了一幅怎样的话面,请学生用语言来描述对音乐得感受。其结果可想而知,一段美妙的音乐被描述的苍白无力,生动地情景荡然无存。于是,我们就尝试采用了“留白”空间法,(1)在欣赏这首乐曲时,老师先不说出乐曲的标题,给学生一个非常宽泛的空间,让学生们闭上眼睛,静静的聆听音乐,根据音乐的旋律起伏,音色变化,节奏疏密,对乐曲有一个初步的感受;(2)再请同学们根据对音乐的感受,用自己的肢体动作来自由的表现,而不需要学生们用语言来描述;(3)此时再由老师乐曲的点题之笔,提示:“这首钢琴小品清新流畅的线条中还有一段呼应对答式的二声部复调旋律,又给我们带来了一种怎样的感受?”带着这样的提示,学生们再次闭上眼睛,静静的感受音乐中高高低低、松松紧紧,此时学生只需放飞想象的翅膀,自由联想:扑面而来的清新空气、江南水乡的骑牛牧童、悠然自得地吹奏牧笛……,此时,学生不使用语言来描述对音乐的感受,他们只是在静静的聆听着音乐,思维在自由的驰骋,此时只有音乐才是流淌在我们心中不倦的旋律。
(三)相关专业修养
博专型、复合型、开放型的教师是时代对于音乐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当今知识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知识的一体化,作为人类反映和自认社会现实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方式,音乐艺术与人文、自然科学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因此,音乐教学应是音乐艺术与其他科学的综合。《新课标》提出,“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是直接增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学习领域。”
作为音乐教师光有专业知识显然是不够的。教师的职业特点要求教师的教学内容不应只是局限的专业方面,所以,要在教学中实现音乐课堂人文化,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必须知识广博、视野开阔、博学多才,又要学有专长、学有专攻,同时打破自身封闭的知识结构,不断补充更新新知识,使自己的知识系统具有开放型、主动性,成为博专型、复合型、开放型的教师。例如,在《音乐与民族》这一单元里,教师只有掌握了有关的地理知识和历史知识,才能很好的引导学生,了解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音乐课的许多章节涉及了美术、戏曲和文学作品,有很多的配乐诗朗诵。音乐教师要学习一定的美术知识,戏曲知识和朗诵知识,并且一定要擅长朗诵。音乐教师还要有一定的诗词的积累,这样多种艺术形式综合在一起,没有足够宽的知识面是不能够上好音乐课的。
所谓人文素质教育,指在通过各种教育活动,使人类优秀的文化被转化为受教育者的人格、气质和修养,从而成为维系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教育部制定的音乐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内容中还指出,音乐“有助于扩大学生音乐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可见,在音乐中蕴藏着许多文化、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知识。如:教师在教授《让世界充满爱》时,除了歌曲本身的音乐教学外,教师还要在设计上以“爱”为主线条,让学生感受爱及表现爱,让学生懂得爱与被爱是并存的,要用一颗感恩的心面对生活。类似这些在音乐课中涉及的相关知识太多了,因此作为新时期教师,更应该加强对自己的人文素质教育。严格地讲,音乐艺术本身所表现的民族、地域、时代、宗教、伦理道德、民风习俗、风格等音乐文化特征,无不打上了深深的人文科学烙印。作为音乐教师,应广泛摄取包括哲学、经济、历史、法学、文艺、伦理、语言学、民俗学以及其他社会文化和相关姐妹艺术在内的人文学科理论知识,不断丰富自己的人文素质内涵,提高艺术修养,发展审美能力和审美创造力,以全面促进音乐学习层次水平的提高。
三、如何提升音乐教师的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不是天生就能形成的,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自身必须有较高的人文素养水平。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更要是源源不断的大海。因此,培养教师人文素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行为,而是一个不断提升、不断丰富的过程。针对新课标的要求,音乐教师培养和提升自身人文素养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提升专业素养。专业素养是指音乐教师所任教学科的专业素养,它包括基本教师素养和音乐素养。这两部分相互交融,共同构成了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教育家马卡连柯曾告诫教师,学生们对教师的许多缺点可以原谅,然而,他们不能原谅的缺点之一,就是教师的不学无术。所以音乐教师应在职前学历教育和职后的工作实践中练就自己规范的教学技能。如果教学技能不过硬,就会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时代的发展,对教师的教学基本技能要求不断提高,同时增添了新的内容,如现代化教育技术、外语知识等。因此,音乐教师要苦练教学基本技能,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整合相关专业素养。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不仅要掌握本专业知识,还需要了解其他方面的专业知识。在西方,早有人提出“要求尖端高,底座必须大”。在中国,也有“触类旁通”、“厚积薄发”之说。新课标提倡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课程内容的综合。以文学与音乐的关系为例,音乐与文学有着不解之缘。在欣赏音乐时用语言描绘,让学生在言语刺激下唤起表象或产生联想和想象,从而可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程度。如欣赏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第二乐章《沃尔塔瓦河》描写水仙女舞蹈的一段音乐时,教师这样描绘:“波尔卡的乐声渐渐远去,夜幕降临了,大地一片寂静,唯有那沃尔塔瓦河依然缓缓流淌。这时银色的月光照射着河面,传说中的水仙女,身披轻纱,脚踏银波,在晶莹的月光下婆娑起舞……”既像解说音乐,又像朗诵诗歌,这无疑对学生理解和体会音乐作品提供了很大帮助。文学、历史、地理、数学、美术等各科知识,对音乐理解力的形成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只有不断更新、充实多学科的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作品,从而进行更为深刻的审美活动。
篇10
摘要:对于艺术类学生的学习状况,在引入传统文化观念,特别是,将传统精髓融入传统绘画艺术学习中,以实现高校艺术人才培养整体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学生;学习;传统绘画;传统文化
1高校艺术教学的现状
随着艺术的扩大招生,使得很多学生报考艺术类专业的心态和目的也存在不同的想法,即并不是100%的学生出于对艺术的热爱,所以在他们学习期间也表现出了不同的学习状态。这也无疑使教师的教学面临一定的难度,目前大约有10%的艺术生由于基础太差,入学后表现出根本不想学习的状态;25%的学生虽然想学习,但因为技能差,艺术追求不高;45%的学生能够认真听课,也能按时完成作业,但艺术思维和创新不够;而20%的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思维和想法大胆而活跃。
目前高校艺术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①重技法而轻理论。很多教师和学生都重视专业技能而不重视艺术素养及理论的培养,教学过程未能真正体现高校艺术生的综合素质。②对中国传统思想在绘画上的认识不够。由于艺术的种类繁多,学生爱好也有不同,所以导致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相对匮乏,而且缺少判断力。③技能培养体现不明显。艺术生过于依赖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又存在偏见,故表现为文化素质差,艺术论文质量不高。
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对艺术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因此,学生有必要从中国传统绘画对于艺术素养的要求这个层面上提高自身的学识理论和文化素质。
2学生学习传统绘画艺术的意义
2.1学习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学习意义
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是一种空间形态和心灵的呈现,绘画的成功是一种大智慧的体现,从理论意义上讲它是特定文化系统中的思想意识的反映,从另一个角度阐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学生艺术素养的提高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同时也是对绘画技艺的深层解读。国内学术界涉及传统绘画对学生艺术素养方面的论著如刘曦林的《中国画与现代中国》,靳尚谊的《中国画教学的关键是加强传统文化的研究》、刘大力的《高等艺术教育教学研究》,姜澄清的《哲学与画学》等等大量论著。[1]这些著述分别从艺术的角度阐明了对于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已有论著从艺术理论为切入点分别将传统艺术中的哲学思维放在现当代艺术环境下阐述其发展态势,从绘画主张中探究其艺术教育的诸多现实问题。美国学者高居翰的《山外山》,书中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形式进行了深入地分析,阐述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精神境界。[2]这些研究侧重学生从艺术中吸收并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从而借此提升自身的艺术素质,或进一步将思想纳入艺术表现中;或在艺术形式上提出吸纳传统文化。另外,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对此作专门研究,具有广阔的前景和空间。
2.2对体会传统文化的促进作用
传统绘画形式有利于学生更好的了解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对传统绘画的影响及所涉及的中国文化的精髓引入课堂,可以优化教学过程,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真正提升艺术课堂及学科的特色,使实践技能教学具有高效性和实用性。
学生学习传统绘画艺术有利于提高艺术的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充分将历代文人绘画理论及相关国学精神渗透到绘画中,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文化水平,增强学生学习传统绘画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对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其表现如下:第一,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深化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解读和认识。第二,较为完备地分析学生在学习传统绘画艺术的基础上所达到的思想意识的升华,从而激发对于传统文化的正确解读。第三,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艺术创作中能很好地将理论知识付诸于绘画实践,从而更好地指导其艺术行为。第四,更好地辨别和看待当下现代后现代艺术风格的流变,端正艺术学习的态度。第五,有助于国学的发扬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从而更好地提高高校艺术生的综合素质。
中国传统绘画对中国传统思想进行了诸多艺术层面的阐释,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髓,传统的绘画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既不是封闭的,也不是静止的,而是在不断的发展演变中壮大自己,延续自己的,同时中国绘画又有自己一贯的连续性和规律性,如何解读传统绘画的精神实质,理解个中的深层命题。怎样品评可以感观、可以心观、可以画观的传统艺术,以及如何跳开传统绘画的皮毛之争,鞭辟入里,发现新见以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是非常有必要的。中国传统文化在21世纪有非常大的潜力,但现在的在校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相对匮乏,而且缺少兴趣,所以教师教学面临一定的难度,老师既要把正确的观念灌输给他们,又要保持教学的稳定性和把握一定的依据性,让学生学有所长和学有所依,从而增加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怎么看待传统,也是艺术教学中要明确的问题。中国的传统艺术是通过长期的传承,发展中又不断淘汰掉糟粕,增加进精华,经过长期的论证才得以传承的,而艺术发展是一个继往开来的过程,艺术的发展只有根植在传统文化的土壤里才能得到创新和发展,所以传统并不会束缚学生的创造,反而会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这样才能让学生具有健康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成为符合时代需要的人才。
3如何通过学习传统绘画艺术去体会传统文化
根据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对绘画理论的学习现状,以老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作为传统绘画艺术的指导思想,运用建构主义理论的艺术教育建构观对艺术教学内容进行梳理,使高等艺术教育真正体现其在培养学生鉴赏能力、判别能力、创作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面对现当代文化思潮多元发展下的传统文化弘扬发展问题,高校艺术生对于自身艺术素养的培养的重要性和发扬传统文化艺术的特殊使命已提上日程,为此,学生在艺术学习中应该结合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发生发展过程分阶段分类别进行全方位探讨。从传统文化各个观点的宏观视野和与传统绘画艺术相关联的角度,注重动态静态的结合,揭示传统绘画艺术思想所包含的哲学、伦理、宗教、教育、文学、史学以及美学等各种情状,同时必须在进行艺术学习的同时更要懂得绘画背后的深层次文化内涵,以自身的学习现状出发,结合在学习中接受不同知识的心理特点,归纳演绎、综合分析其内在的联系。
总之,学生的艺术学习最主要的还是要解决认识上的问题,并且要善于总结和论证传统绘画形式在艺术作品中的渗透,要全方位的、立体的认识和思考,从中提炼出绘画艺术语言的文化思维模式,以及在历史积淀中形成的深厚的文化底蕴。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