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育教学能力范文

时间:2023-11-12 15:46: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提高教育教学能力,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篇1

[关键词]规范化 教风 学风 质量

世界上某些事物总是遵循着一个十分简单的规律:从有序向无序变化。有序意味着和谐,意味着正常;无序则说明失常或者将要出现某种危机。教学过程也是如此,在某个起始点上,各个环节均处于有序状态,整个系统正常、高效。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学过程中的某些要素发生了变化,随后,开始向无序状态缓慢转变。如果不对这种发展做出干涉,那么系统最终将趋于停滞或崩溃。为了确保系统长期稳定地运行,应该对其施加一个持续的作用力,我们将这个力权且认为是一种“规范”。

规范是一种“约定俗成或明文规定的标准”。规范化是指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

一、规范化是节约资源的有效途径

理论和实践均可以证明:当事物处于无序状态时,将占有更多的空间和资源。我们打开一个已经装满了各种物品的箱子,打开时箱子里没有多余的空间,即如果拿出一件物品,将留下一个空间,如果再放进一件物品,箱子将无法完全封闭。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将箱子里的所有物品都拿出来,然后,随意地将物品再放进箱子里,最后会发现,箱子已经装满了,但是外面还有一些东西无法再装进去了。

如果我们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把属于箱子里的所有物品重新放回去,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通过多次试探。在试探的过程中我们又会发现,每次装箱后剩下的物品在逐渐减少。通过有限次的试探,我们做到了将箱子里原来的物品重新放回到箱子里去。

这个简单的事例,十分清楚地说明了在将物品放进箱子里时,是有一个“规范”存在的。我们把物品从箱子里取出来时,没有看到存在的“规范”,放回物品时自然就不“规范”了,因此,导致箱子内的物品不能放回箱子里去。后来,之所以能够还原箱子的状态,是通过多次试探找到了物品放置的规范。因此,规范是一种客观存在,并不能因为我们没有发现、没有找到而否认它的存在。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规范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并由此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如:光碟、U盘可以通用、WORD文档在别处可以阅读、家用电器和办公设备均为220V电源等等。不难想象,“不规范”一定是一种混乱的局面。

有些事情从局部来看是“规范”的,但从全局观察却是无序的,而有些则相反。有些事情已经被“规范”过了,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这种“规范”又显得不合时宜,因此,需要进行重新规范。

在教学工作中也有类似的事情值得思考。在教学手段落后的时期,文字教案是教师在备课阶段的主要产物,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依靠。而在今天,随着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编制电子教案是教师工作的重点。在信息化的今天,电子教案更能反映教学活动的实际情况,显得更重要,也更关键。事实上,文字教案的作用越来越小,在这种情况下,还要继续编写文字教案其理由为:第一,上级要求;第二,应付检查;第三,参加评比。在“扫描”和“复制”时代,文字教案的真正价值正在失去。如今,几乎没有人能够有耐心从别人几百页的教案中去找寻什么有价值的思想和理念。

窥一斑知全豹。对已有的事物进行规范或重新规范,既可以节省人力资源,可以节省物质资源,也可以节省时间资源,使之更符合教育教学规律乃至自然规律。

二、规范化是减少差错的重要措施

事物的复杂性直接反映在事物本身的规律性上。事物A的发生、发展直至衰亡有着明显的规律性,而且,这个规律对A类事物而言,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可以重复的,同时,站在事物变化链条的任意节点不论向前还是向后观察,结果是可以预见的,如此,我们认为,A类事物具有规律性的同时,具有简单性。相反,如果B类事物没有这些属性,我们认为,B类事物是复杂的事物。大量事实证明:不管是在科研试验领域,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发生重大错误、差错的地方均源于B类事物。如航天飞机爆炸、火灾、地震、恶性案件等等。

既然多数问题是由于事物的复杂性造成的,而无规律、不可预见是导致复杂性的直接原因,那么,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是要寻找事物的规律。在日常工作或教学活动中,似乎没有什么复杂的事物,其实不然。假如,今天上级对C事物进行了规定:从X月K日起,对C事物必须执行由m到n的顺序。可是,一天后,新的规定来了:从X月Y日起,对C事物必须执行由n到s的顺序。两天后,又作出如下更正:从X月Z日起,……。如此以来,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各种错误或差错。

导致另一种错误或差错的原因是对事物的处理缺乏针对性,没有标准,没有边界,随意而为。对于一项大的工作,缺乏整体论证设计,职责划分不清。由于这个事情很大很急,在事先没有说明的情况下,就安排给了每个人,而他们是否适合做这个工作,已经不重要了,造成个体对具体的工作目标茫然无知。整个工作过程就是一场“群众运动”,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结果,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之后,收效甚微,于是,不得不重新再来,如此反反复复。在这种机制下,本来十分紧迫的事情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地降低其重要性的等级。至于事情的重要性究竟如何,不得而知。

人们常犯的一个错误是把日常工作与学术研究混为一谈。实际上二者的出发点和评价标准根本不在一个层面上,因此,错误在所难免。一项工作应该有明确的出发点、过程和目标,每一步都应该实实在在,而且评价标准显而易见;学术研究本身就具有探索性、不确定性,如果把学术研究的属性应用在工作中,那么,“摸着石头过河”就成了推脱责任的理由。

三、规范化是培养严谨教风学风的重要保证

军事化是规范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军事化把人员、职责、物质、时间、地点进行了严格细致的界定,如:什么人在什么时间出现在什么地点的什么岗位上都有明确的要求。此外,对衣食住行各个环节都进行了规范。规范也是一种规则,在这个规则下,旨在培养“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现代军人,从外在表现看,军事化直接培养了“军人作风”。

军人作风与严谨的教风、学风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一名士兵在操场上表现优秀,但是,他在课堂上的表现可能是一塌糊涂,这一点也同样适用于教师。因此,教学工作的全程规范化是培养严谨的教风、学风的重要保证。

教风是教师的德与才的统一性表现,是教师整体素质的核心,是教师的道德、才学、作风、素养、治教的集中反映。同时,教风也是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的一面镜子,它对学生可以起到熏陶、激励和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教风好,对于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以及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风的好坏非朝夕功夫,因此,从教师走上教学岗位开始,就应该强化有关要求,进行相关教育,同时,进行教学过程的规范化体验。这可以通过参观、报告会、宣讲会等形式获得初步的感性认识,更重要的是办公桌上要有一套“规范”。有了规范,才能目标明确,有了规范,才能有章可循,有了规范,才能培养严谨、规范、创新、求精的良好教风。

教风与学风互为影响,但是,一方不能决定另一方。学风建设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础,而人才素质的培养正是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的根本体现。而“上课玩手机”、“小说进课堂”、“心不在焉”、“作业不认真”、“考试作弊”、“公共场合吸烟”等诸多现象与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要求相去甚远。如果我们相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育”,那么,教学改革一直不能解决现实问题而值得反思,此外,缺乏系统性、规范化的管理也是造成上述局面的重要原因。

四、规范化是科研试验任职岗位的基本要求

学校犹如工厂,在一个不具备生产条件的工厂中生产的产品是一些不合格品,而不合格品是不能给工厂带来效益和信誉的。学生犹如产品,只有当产品具有安全性、稳定性和实用性等良好性能时,才会受到用户的青睐。我们培养的学生直接参与到科研试验活动中,而科研试验任职岗位对人员的要求必然与科研试验任务的高科技、高投入、高风险相适应。这就要求岗位人员首先应该具有爱岗敬业精神,具有刻苦学习勤于研究的态度,具有高度负责的精神。其次,面对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应该具有敬畏之心,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虚心求教,躬身实践,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和岗位任职能力。再次,由于科研试验岗位的特殊性,直接决定了它的复杂性、秩序性和规范性,“稳妥可靠、万无一失”永远是科研试验任务中不变的宗旨和原则。

学生的归宿是任职岗位,学校的任务就是在学生离开学校时就具备了某种能力。而这些能力是在平时的点点滴滴中积累的,因此,培养学生认真做事并习惯成自然是教育工作者面对的一个小而艰巨的任务。

五、结束语

学校的一切办学因素最终会直接或间接决定人才培养的质量。虽然,各种因素的权重不尽相同,但累加效果却远远不能忽视。有一种泡菜理论认为:“泡菜的味道就是通过长期的浸泡把味道浸润其中。泡菜的优劣,关键在于泡菜汁的质量。同样的菜,泡的好不好,取决于浸泡在什么样的汁水中,在于浸泡的时间和我们照顾泡菜的态度。”

规范化难以解决办学过程中的一切问题,但是,它却像泡菜汁一样是泡好菜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舒化鲁.企业规范化管理体系建设,2011.6

[2]曾添.规范化管理是企业上台阶的前提,2007.6

篇2

一、认真学纲,实现教育观的转变

新大纲关于教学目的中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立足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这体现了教育完全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过去实行应试教育,注意分数,不注重能力的培养。现在实施素质教育,则注重发展,关注长远,通过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为学生日后学习乃至终身学习,一生发展打好基础。实现教育观的转变是领会教学大纲的前提,更是胜任语文教学、改进语文教学、提高教育教学的首要条件。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学和中华优秀文化思想感情,是语文教学的特定目的。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在语文教学中就应该努力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使他们不仅听别人的话能领会主要内容,而且更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态度大分,有礼貌,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口语交际。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深刻领会大纲的要点,注重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利用语文课内课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一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鼓励学生在平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二、规范学生口头语言,实现双向互动

“口语交际”是听方与说方双向互动的过程。只有交际双方处于互动状态,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口语交际。口语交际的目的是要规范学生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口头语言习惯。要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第一,教师首先要规范自身的语言,正确运用普通话。在朗读课文时,要注意表情,与学生讲话时要注意语调、语气的轻重、快慢,讲究说话艺术,为学生树立口语交际的榜样。第二,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发言。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启发学生说话,如我在教《赵州桥》一文时,要学生根据课文说说赵州桥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为什么是一个创举?学生根据课文进行回答,我认真听了后,即使不完整,也鼓励学生,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第三,训练学生互动的参与意识。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在双向互动的语言中进行,只有互动,才能体现交际功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堂教学形式上采用多种模式,课桌分组摆设,讲台上设置“小老师”演讲坛等。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交际环境。从课堂环境布置上直接刺激学生交际意识和表达欲望,方便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促进学生自主合作、交往,让学生成为语言交际的主人。口语交际教学的互动方式多种多样,如生生互动,学生与学生在课堂上交流思想。师生互动,师生之间转换角色,建立一个平等交流的交际网,教师把自己作为交际活动的组织者,让学生成为活动的真正主人。如:以《春天的发现》这个话题为例,教学时可这样设计:⑴课前学生自找合作伙伴,成立实地观察小组。⑵小组选择感兴趣的地方进行实地观察,并把观察到的春天的发现记录下来。⑶在口语交际课上,分小组汇报,展示观察的内容,在畅谈的过程中,鼓励其他同学的发言。⑷大家评一评,哪一个小组在春天里发现最多?这样设计,不仅使所有的学生都双向或多向互动起来,而且还拓宽了学生自主活动的空间,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能力。

三、创设乐学情景,激发学生交际兴趣

创设乐学的情景,是激发学生口语交际兴趣的有效途径。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话题中产生的语言活动。因此,在教学中进行口语交际,创设贴近学生实际活动的交际情景,能够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如怎样过“六一”儿童节,“秋游”“保护有益的小动物”等口语交际训练内容,都是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的。交际时,人人都有话可说。语文教材中,口语交际的训练内容较多,通过情景的创设,抓好这些训练,就可以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

四、采取多种实践形式,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在口语交际的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要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必须开展多种实践渠道,让学生在多种口语交际的实践活动中学会交际,提高能力。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主阵地,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在促进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提高上的作用。重视“教材中”的口语交际内容,上好口语交际课,使学生通过典型话题的交际实践,熟练地掌握口语交际的基本技能。如“过生日,请同学们吃饭好不好”这个话题进行讨论。如果说好,好在哪里,如果说不好,说出不好的理由。人人都可以发言,个人都可以得到训练。坚持把口语交际的训练贯穿于教学之中,如阅读课《晏子使楚》一文,让学生熟读课文后,说说晏子为了维护自己的人格和国家的尊严,是怎样进行反驳的。还可以分角色进行扮演,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在日常生活实践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因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蕴藏着十分丰富的“口语交际”课程资源,只要教师认真挖掘这些资源,从中寻找口语交际话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交际。如环境污染问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调查,存在着哪些问题,如何保护环境。学生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学会倾听、学会沟通、学会应对、学会合作,从中得到训练和提高。

篇3

关键词:优化 心理素质 愉快教育 学习方法

英语难学,成绩提不高。很多学生和老师都有这样的认为。特别是高中学生到了高二、高三时,很多同学放弃了这门学科。归根结底,是学生没有掌握学习英语的方法,没有学习英语学科的能力。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通过优化英语教学过程,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一个切实可行的好方法。只有学生掌握了方法,具备了学习的能力,英语水平才能提高,故而也才能达到教学目的。

一、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

用什么思想办教育,就有什么样的的教育,用什么思想指导教育改革,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改革。要“减负”,教师必须转变教育只为升学服务的观点,树立教育为提高国民素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观战 转变以考试分数为评价学生唯一标准的观点,树立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个性特长充分发展的观点。思想观念更新了,有利于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前段时间,新闻报刊里刊登了一则令人震惊的新闻:一个高中生竟拿刀砍死了对他过于严格要求的妈妈。我认为发生如此恶劣的行为,一方面由于这个高中生学习中压力太大,导致心理失常,另一方面是因为心理素质差,承受能力差。所以我我针对现在中学生的心理的特点,利用英语口语“It doesn matter”、“Try again”、“No problrm”等引导他们要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明白失败是成功之母。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是产生动机的前提条件。兴趣对英语学科尤其重要。实践证明: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他才乐意学,只有乐意学,才有学习的主动性,才能不怕困难把它学好。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加强学习目的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实物等直观教具的作用,尽量使学生对每一节课的每一个环节都充满兴趣,主动积极地学习英语。

四、热爱学生,建立和谐、愉悦的师生关系。

教师热爱学生是作好教育工作的前提,也是一项重要的教育手段。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教育才有收效。教师在思想、学习、身体、生活等方面关心学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无疑能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

英语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英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师生运用英语交流思想体会的重要条件。

运用愉快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学生在过重负担下学习被动、精神压抑、心情不愉快,因而学习是不积极的。但“减负”不是目的,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育质量才是根本。学校和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宽松的、充满欢乐的氛围,让学生们在愉快中求得发展。

英语是一交际工具。语言的掌握需要经过反复操作。若在课堂上只是机械地重复学习材料,学生缺乏新鲜感,会抑制大脑皮层的积极活动,妨碍了记忆。教师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利用简笔画进行英语教学。简笔画教学法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使本来严肃的课堂教学气氛变得轻松活泼、妙趣横生、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从而达到师生间互相沟通、配合默契,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利用课堂游戏教学法。中学生活泼好动、好表现。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这一特点,努力在英语课堂上为学生创造说和做的机会,使他们处于学习的主人的地位。把游戏搬进课堂作为教学内容和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使学生喜欢学、乐于学,在愉快的游戏中掌握巩固知识。

利用其它教学手段。在教学中,教师可多采用彩色挂图、实物,并用眼神、表情、动作等来表演对话,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是优化教学的重要方法。有些学生学课文时仍采取背单词表听课记笔记做练习听录音背课文这种不科学的学法。这种方法使学生仅局限在单词的记忆、课文的了解之上,要他们运用英语交际却困难重重。教师应指导学生逐步学会运用科学的学法,自己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增强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

布置适当的作业。

篇4

在我国,目前对能力的概念的界定,常常与人的活动相联系,更加注重能力在活动过程中的作用。《辞海》中将“能力”解释为: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的必须的个性心理特征,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前者指进行各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抽象概括力等;后者指从事某些专业性活动所必须的能力,如数学能力、音乐绘画能力或飞行能力等,人的各种能力是在素质的基础上,在后天的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双边统一关系,作为教师,其教学能力是决定教师在其中的地位、作用的核心因素,并且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效果。教学能力就学术界却没有一个统一的要求,但其有一个统一的共识,有学者认为:教学能力主要是指各科教师应当普遍具有的运用特定教材从事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还学者认为:教学能力是从事教学活动的主体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是教学活动任务被完成的条件和方式的反映。教学能力就应当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组织能力、教学监控能力、教学评价能力、教学反思能力;其他学者也从不同的角度和具体的阐述中对教学能力进行详细的分析,现在对于“教学能力”虽没有一个权威、特定的解释,但每一位学者都从自己对于教师教学能力的角度进行理解阐述,每一位学者都的切入点不尽相同,但解释的教学能力核心宗旨都是为了能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并促进学生的发展,及课后对自我的教育而做出的一切努力。

2国内师范生教育研究现状的述评与启示

我国迈入现代社会已有近百年的历史。解放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20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正摆脱贫困而步入小康,教育的普及程度大大提高,高等教育也有了较大的发展。这是我国师范教育在这一阶段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迈入开放式非定向培养——教师职业证书阶段的前提。我国的师范教育起步较晚,教师专业化进程尚处在初级阶段。有学者曾经指出现在我国教师教师教育培养的重心要上移,教师教育向非定向型转化要谨慎,教师教育的师范性与学术性要整合;教师教育职前职后教育要一体化。还有学者认为需要加强我国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教师专业化是现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而目前我国教师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专业化标准。朱新梅在分析我国部属师范学校时认为应该加强建立教师职前培养和在职(职后)培训一体化的师资培训体系以及高效的管理和激励机制,而且教师教育体系要重建,要明确师范教育的办学方向。长期以来我国师范院校由于强调学术性,忽视了对于“师范”的教育,师范毕业生首先在思想上不愿意当老师,在业务能力上也缺乏职业训练。因此需要用新的模式来培养未来的教师。师范生一进师范学校的校门就应该接触中小学校、接触孩子,进行专业思想的培养。教师这个职业是应用性而非学术性的职业,教师只有课上得好才能受到学生的喜爱和尊重。所以只有学术性与师范性相结合才能培养出合格的教师。从我国当前的教师教育状况看,师范教育基本上处于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养相分离的局面。高师院校基本上承担职前,教育学院基本上承担职后,这种局面对于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素质的提高是极为不利的。综上所述,现代的师范教育主要任务是提高学历和专业化程度,沟通职前、职后教育。我国师范生培养正向着专业化方向前进,师范教育有待提高,在师范教育培养中职前教育是师范生成为教师的前提,其中最重要的是师范生四年的大学师范教育,高师院校对师范生的教育是其成长为合格教师的基础和关键。

2.1教学能力培养现状的研究分析

通过对教学能力培养现状资料的收集发现,关于教学能力培养的研究较少,核心文献更加没有,具体的教学能力培养现状不容乐观。有学者对陕西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现状与对策上分析了相关政策文件看,学生教学实习时间太短,多数学校对此没有进行调整,其对于人才培养的主动性、自主性显得不足;从培训过程看,培训时间短、培训缺乏针对性和相应考评机制,导致培训质量和效率不高;从管理过程看,指导教师的责任和目标不明确,实习基地的功能、作用没有充分发挥。而在对沈阳体育学院运动训练系游泳专修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认为教学实习课对提高教学能力和日后工作有帮助;学生在教学实习课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教师在教学实习课上的作用不可替代,适当地给予学生鼓励、指导学生授课时的技术动作与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价,帮助学生提高教学能力。

2.2高师院校体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

对于教学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究,彭玉琨提出了培养师范生的教学能力的方法是“导—练—结”就是教师辅导、学生练讲、师生共同总结,进而改进提高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徐文娟就教学能力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设想如对教学大纲的重新修订,调整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王凤歧在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教学能力培养模式依托体操教学的基本授课的培养模式与培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进行了从指导思想、模式结构、组织教法、考评方法上的具体阐述。

2.3高师院校体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方法、手段的研究

高师体育专业是培养中、小学体育师资的专业。任何专项作为学生课时占据重要地位的科目,学生在专项学习和培养能力,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是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教育能力,学生在思考如何学好技术的同时,会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有学者指出学生综合教育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应加强学生体育教育意识的培养,学生体育教育意识是培养体育教育能力的前提;加强学生的实习教育,实习教育是大学期间培养学生教育能力的一项重要途径;加强学生余暇锻练指导能力的培养。也有人认为高师体育改革应突出强调“师范”特性。应有意识地重视培养师范生的组织指导能力、防止运动中出现伤害事故的能力、处理运动中突发事件的能力、掌握多种健身方法和原理的能力,增加中小型体育比赛的编排组织及裁判方法、创编游戏、带课间操及课外训练等能力培养内容,突出终身受益的个性化教材内容。教学能力是学生成为老师的关键,所以在已有研究中较多探讨的是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有学者认为首先应该是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其次是组织教学能力的培养,最后写作能力的培养。也有学者认为在术科教学的实践中通过具体的办法力求使学生在体育技术、技能提高的同时,获得相应的体育教学能力。师范学生体育教学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于体育教学的全过程,应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指导下,把体育教学能力培养渗透到教学每个部分的各个教学环节中。

3结语

篇5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7B-0022-02

如何创设恰如其分的英语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呢?笔者认为,教师必须在教学的中心环节中领会语言教学的特点和需求,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做到教学情境化,以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情境创设多元化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多元化的教学情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的状况,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交际机会,使学生主动、积极地融入语言交际学习,提高英语交际能力。当某一学习目标达成而教学途径呈现出多元化特征时,教师应该提升情境创设的多层面,注重学生内心的体验和情感的满足,帮助学生在情境交际中学会合作与交流,从而触发其自身的学习动力。

1.多元化设计情境以导入课文

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课型,通过对学生多元智能的挖掘,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共同需求和不同需求,利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进行导入,常见的有音乐导入、故事导入、悬念导入等,有时还可运用朗朗上口的吟诵来唤起不同智能优势的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共同关注。如教学现在进行时,就特别适用这种多元化情境设计导入。一上课,笔者首先播放一首英语儿歌:“Monkey monkey, what are you doing?I'm jumping,I'm jumping…”“啪啪啪!”学生们一边跟着朗诵做跳跃动作,一边拍三下手,然后对儿歌中提到的各种动物的爬、走、游等动作一一动脑、动口、动手、动脚地模仿,一节课下来,连班上学习能力最弱的学生也掌握了现在进行时的运用。在这个案例中,笔者利用了学生的认知特长进行教学,他们有的擅长视觉认知,有的擅长听觉认知,有的擅长乐感认知……引入儿歌并要求学生模仿儿歌中提到的各种动作,充分调动了不同的学生的认知特长,使其积极投入语言学习,提高了交际能力。可见,这种多元化的情境设置,能充分调动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快速进入英语学习角色。

2.多元化地展示情境材料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教师可采用多种教学工具和手段,多元化地展示情境材料。以7B Uint5 Abilities ReadingⅠ为例,笔者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准备了一些图片,利用图片创设两个情境。情境材料一:Zhang Hua把水浇在夹克衫上,用毛毯扑灭火。情境材料二:Zhang Hua为救火受伤住院,人们手捧鲜花和礼物来看望他。笔者通过图片教授单词、演练句型和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阅读分析,开发学生的语言逻辑智能,帮助学生克服在交际中遇到生词、句型的困难;通过多媒体播放Zhang Hua冲进厨房救邻居的Flas,让学生观察、讨论、描述自己的发现,开发学生的“视觉—空间智能”,使得交际继续进行;在学生进行情景描述后,进行角色表演,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和互动,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让学生主动与同伴交流,开发学生的“交往—交流智能”;通过动作模仿、扮演角色和各种游戏,发展学生的“身体—运动智能”。这种多元化的情境设计,既让学生发挥了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其根据所学的知识来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大胆使用语言进行交际,又激活了英语课堂的学习氛围。在课堂语言交际中,除有师生交流外,还应有生与生、生与集体等多种形式的交流,使学生能在全方位的交流中找到自己喜欢的交流方式。

二、情境创设趣味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增加情境教学的趣味性。教师要以课本为依托,以学生身边的素材为题材,让学生通过身边的实例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要优先选择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情境创设。这样,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表现欲,乐于将平时看到的、听到的和读到的,经过认真的思维加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1.针对学生的好奇心创设情境

求新求异是现代青少年的显著特点,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好奇心来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如在教授校本课程《Mi lu Deer in China Today》一课时,笔者先用一个“怪兽”的谜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Its head is like a horse's, its body is like a donkey's(驴),its hoofs(蹄)are like an ox's, and its antlers(角)are like a deer's.“怪兽”展现在课堂上后,学生们显得无比兴奋,对这个“怪兽”——麋鹿产生了很大的兴趣。这时,笔者再让学生了解有关麇鹿的知识,同时设置问题:“麇鹿现在在中国受到怎样的保护?”以此留下悬念,进一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在疑惑和主动思考中积极参与英语学习。这样教学,使学生在自然状态中既获得了知识,也培养了主动交际的兴趣,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情境

从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的角度来看,他们的游戏心理特征非常显著,学生常常能够在互动的游戏式学习中获得知识。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对口令”、“做与指令相反的动作”等方式进行教学情境设置,能高度集中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游戏式情境教学既使学生获得了活泼、积极的学习经验,又使学生融入想象和挑战的趣味情境,增加了学生的实际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决策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如在教学7B Unit 6 pets一课时,笔者利用彩色粉笔画出可爱的动物简笔画,开始只是勾勒出动物身体的一部分,请学生猜笔者所画的动物名称和身体部位名称。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扫清了学生在英语交际中的生词障碍。然后,笔者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自己编写动物谜语,使得交流活动进一步深化。在接下来的竞猜动物的游戏中,学生争着开口,积极参与到语言活动中去,提高了其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三、情境创设生活化

生活是学生学习英语的源泉。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贴近生活,巧设实物情境。所谓实物情境,是通过实物的帮助,来增加英语学习的直观性,让学生充分调动多种感官进行学习,达到一种“身临其境”的效果。英语课堂不能总是用趣味环节当调味剂,当学生产生懈怠和厌倦心理时,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应变地设计出动态实物情境,让学生用所学语言知识进行对话表演,把课堂教学融于真实的生活,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如在教授牛津英语7A Unit 1 My dream home中的方位介词时,笔者预先让学生在课前把英语课本、手表、笔袋等藏在教室各处(如讲台下、课桌里、书包里、门背后等),这样的情境铺设,为英语课堂开展语言实践活动提供了可行性场所,并指定了活动的内容和方向。在课堂上,通过学生真实地找物品这一情境,既有效学习了between,over,behind,opposite等介词,又在教学中自然地引出“寻物启事”的写法,使教学任务为生活服务,真正加强了语言学习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提高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又如教学牛津英语7A Unit 2 My Day一课,在讨论新学校的school life时,笔者用自己拍摄的学校的照片、学生参加运动会和艺术节的照片等来创设生活情境,使英语课堂形象化、生活化。

另外,活学活用已学知识是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教师在创设情境时一定要考虑到它的实践性和实用性。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创设生活情境,如出游、购物等在实际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鼓励学生平时多将英语运用于生活中的日常交流。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电视及广播里的英语信息扩充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组织各种活动,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在完成活动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交际能力。

篇6

一、创设鲜活语境,激活口语交际愿望

口语交际离不开一定的语言环境。蕴于特定语境中的口语交际,能展现英语的丰富文化底蕴,唤醒学生的理智与潜能,激发其言说的意识和与他人进行言语交际的“互动感”。因此,在英语口语教学中,教师应创设生动的、能打动学生心灵的、让学生乐于进行言语实践和知识构建的语境,吸引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并灵活运用所学的语言进行有意义的口语交际,真正达到英语口语教学的目的。

如,教学Unit 2 “Friends and friendship”时,我用多媒体播放《友谊地久天长》、《朋友》等MTV。丰富动感的画面、优美动听的音乐使口语交际的内容一下变得鲜活起来,紧紧地抓住了学生的心。然后我问:Do you think you can be a good friend to others? How? What do you think the basic elements we need to keep our friendship are? 这样就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而真实的训练英语听力和口语表达的情境空间,激发了学生的想象、激情以及思维的火花,使学生们饶有兴趣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投入到口语交际活动中去,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提高。

二、捕捉生活素材,丰富口语交际内容

语言只有在生活的情景中才有意义,也才会有利于理解和掌握。苏教版中职英语教材从交际需要出发,每个话题都贴近学生的生活,这就为学生提供了具有实际意义而又形式多样的语言材料。因此,教师应巧妙捕捉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生活素材来丰富口语交际的内容,让学生在生活的语境中选择交际的话语,打开言语表达编码的思路。

如,在学习Unit 16 “Success and failure”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述身边成功人士的事例或让学生讲述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成功或失败,引导学生思考成功的含义。围绕“How to face success and failure correctly?”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使学生懂得在失败面前“Don’t give up. Be confident.”树立正确的成败观,努力做到胜不骄败不馁。这样,把生活的素材巧妙地融入口语教学,学生就能带着丰富的情感和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口语交际中去。

三、多元文化融合,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

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学生对英语语言的理解既取决于他们的语言水平高低,也取决于对英语语言文化知识和背景的了解程度。因此,在英语口语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融入丰富的多元文化背景,让学生在多元文化的不断融合和碰撞中了解口语交际的文化内涵,从而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促进英语口语表达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如,在学习Unit 3 “Cultural communication”时,可以结合课文对中西方文化中的“尊重个人隐私”“女士优先”和宴会饮食、社交文化等进行介绍,同时,模拟交际场景,请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练习。这样,不仅能让学生了解中西方的风俗习惯及社交文化的丰富性、多样性和差异性,而且促进了学生对语言及教学内容的理解和领悟,使学生在构建积极向上的健康的文化意识的同时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引导语言实践,强化口语交际能力

语言只有付诸实际应用才是真正的交际语言,也只有在不断的交际中才能提高对语言的驾驭能力,才能体现英语口语教学的价值。因此,教师应从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出发,拓展对话时空,给学生提供运用所学语言去实践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交流中快乐地说,在交流中快乐地体验、感悟,从而内化和升华语言。

篇7

【关键词】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学能力

新形势下,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更新和进步,学校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师资培养提出了新的培养目标。高等体育院校作为培养基层教师的重要基地,不仅要重视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提高,突出自身专业的特色,更要加强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田径教学作为体育运动和学校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田径教学能力是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作为未来体育教师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教学能力。

1.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田径教学能力

教学能力是指教师在一定的条件下,有效地把知识、技术、技能传授给学生的本领。

1.1田径教学设计能力。包括掌握现代田径教学与训练理论的能力、掌握田径教学目的和原则的能力、挑选教材的能力、制定田径教学计划的能力、编写田径教案的能力等。

1.2田径教学实践能力。包括选择最佳教学方法的能力、讲解与示范的能力、组织教学的能力、突遇问题解决能力、合理安排负荷能力、纠错与指导能力、运用现代信息手段辅助教学的能力等

1.3田径教学评价能力。包括学生成绩评定能力、裁判能力、构建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的能力等

2.培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的必要性

2.1符合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具体要求。田径教学能力是体育师资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教学能力。在现今的考试中,我们仍存在着忽视对学生能力的考评。学生的教学能力也只有在不断的实践和研究中才能得以提高。在对学生成绩的评定中,要合理确定实践操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比重。转变田径教学的指导思想,要培养大学生成为身心全面发展,而体育课程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形式之一。因此,把提高教学能力作为学生培养的重要目标是很重要的。

2.2适应社会的必然需要。现代社会发展和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现代人要适应社会必须不断提高自己,使自己适应社会,否则,必然会落后,而被逐渐加快发展的社会淘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和发展,田径教学力求适应体育大市场,发挥其锻炼、健身、教学和竞赛的作用,立足基础教育,丰富其运动内容形式,把民族的、本土的运动项目融入到田径课堂中,为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奠定坚实的基础。

2.3提高自身能力的必要途径。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性特点决定了学生在未来工作中面临的工作对象复杂且富于变化,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知识迁移和实践能力。而教学能力则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实践能力,是其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必然途径。提高自身教学能力是学生在校期间的重要学习内容。目前最重要的是坚持“以人为本”,合理安排运动负荷,从而使大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未来体育教师的岗位也要求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充沛的经历,所以,完善田径运动教学是很重要的。

3.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学的建议与对策

3.1改变传统教育观念,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其教育教学观念对教学活动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应始终把学习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习技术能力的培养。只有教师全面更新教育观念,才能充分认识培养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和全面性,才能注重加大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空间,才能有效地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激励其学习的积极性。

3.2丰富拓展教学内容,适应社会新形势。由于新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的规定比较宽松,在进行教学内容设计时要针对学习目标尽量多设计几项教学内容,供教师和大学生根据课堂情况进行选择,以满足实现学习目标的需要。在田径课内容的设计中,教学内容应侧重于培养大学生能够运用和创设各种手段进行健身的能力,加入新型的田径项目如:户外运动、定向越野、野外生存等课程,才能增加大学生的参与热情,更好的促进体育教育事业得繁荣发展。

3.3更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普通体育院校体育育专业是培养合格标准,面向现代化的全面、系统、新型的体育教师和体育工作者。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在田径普修课中,教师应在传授基本技术、技能、知识的基础上同时给学生时间,让他们有实战的空间去发挥和探索,并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紧迫感,促使学生在课前要去翻阅大量的资料,不断地提高理论水平、技术水平和自学能力。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自觉能动性和创新积极性。

3.4修订教学大纲,加强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的指导性。教学大纲是指导一线教学的重要文件,体育院校本科生教学能力的形成也同样需要从教时间达到一定程度以实现教学能力形成的。鉴于体育专业的特殊性,对教育实践课可采用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相结合的形式,采用实习、见习等多种教学模式,适当调整田径课教学计划,在技术课教学前安排基本理论课讲解,进一步加强理论课同技术课的紧密结合。将教育实践课贯穿于整个大学本科的学习过程中,促进所学理论知识的巩固及个性能力的发展。

面对当今社会的转型,人们健康理念的更新,体育教师人才需求标准的转变,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人才质量与社会的不相适应性,体育院校要提高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的教学能力,为培养“厚基础,宽专业,具有社会适应能力”的优秀体育教师做好一切工作。

参考文献

1.曲飞.论大学生田径教学能力培养及教学改革对策,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8

篇8

关键词:高中体育 合作探究 创新

历经多年体育教学生涯,使我认识到只有实现师生互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才能搞好体育教学。而教学互动又在于教师的“善教”和学生的“乐学”。让学生掌握“乐学”的学习方法,对话式就是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最能体现互动在对话中的生成,更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现将本人的一点感触回顾如下: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与教学组织

要认真备课,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前应根据教材、教学目标并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案,合理组织,灵活运用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设法把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乐于参与、乐意接受的过程,真正做到愿意学习、乐于学习、学有所好、学有所得。

通常我会根据教学目标及要求和学生的不同情况,把课堂设计为情境教学,通过设置一些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动物世界”、“冒险之旅”等等情境中流连忘返,通过简单的语言和一些器械,把教学目标分为若干小目标具体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看得见、练得实,也容易成功。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器械布置和语言引导,把学生引导到“深山”寻宝。这时教师捉住时机,利用学生的兴奋点,将学生带入课堂,随后通过“丛林行军”──教师在场地上布置的小障碍(障碍桶、体操垫)来代替以往枯燥的慢跑,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在障碍之间闪动,学生一会跳、一会躲,玩得十分高兴,我的教学目标──激情活跃,也达到了。接下来“智斗怪兽”,在教师扮演的怪兽袭击下,学生躲闪连连,兴奋的叫声此起彼伏。学生为了躲避我,一会东一会西,在不知不觉中,他们完成了准备活动。最后在“探寻宝藏”的游戏环节,通过教师布置的教学情境,学生玩得很高兴,学得也很活跃。在小组的合作下,他们都完成了预定的目标。借助情教学,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也得到了欢乐,激发了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学习小组合作不顺或者貌合神离,无话可说,甚至相互埋怨,导致合作学习的失败。因此,教师应善于发现、,研究问题,正确引导。

合作学习并不等同于教师撒手不管。

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有了合作的形式并不等于就是合作学习,决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学习和锻炼就可以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同样的道理,若教师教师一步一随,满场包办,就和过去的教学没两样。在这里就有一个“合”与“分”的尺度问题。

“分”与“和”是互相矛盾的,但又是相辅相成的。在教学中既要多给学生“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但若是完全放弃“合”的时间,就容易形成“放羊式”的教学,从而背离我们的初衷,把“分”的意义和目的变相抛弃了。所以,在这里我提出一个我自己的方法:精讲多引。在合作教学中,教师应该明确一个主题,课堂是学生的,但我们教师的话要讲,示范要做,不然还要我们体育教师干吗?让学生自己练就好了。重要的是应该强调对学生的引导,“精讲多引”。我认为教师应该下到学生中去,通过个别辅导来引导学生。让学生在自己的努力下,通过小群体的协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练、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教学的目标之一:学会学习。例如投掷课教学,在课堂上我集合的次数不超过五次,在交代了一些注意事项后,我就下到学生中间,参与学生的小组合作活动。在学生合作讨论时,通过适当的语言,例如“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我们大家一起来想一想这位同学的动作好在哪?还有没有比这更棒的办法?”引导他们到我的教学目标上来。

篇9

【关键词】创新理念 优化方法 引领成长 提升质效

教师要树立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改进转变教学策略、整合教学内容、拓宽教学渠道,与学生建立一种“协力同心、轻松愉悦、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亲师信道、师生互动”的教学氛围,将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运用到教学活动中,不断提高体育教学成效。

一、融洽关系。情感渗透,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情感

一是培养学生体育情感。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以生为本理念,面向全体同学,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教师要用体育知识、体育技能、体育素养、体育魅力培养学生学习、锻炼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锻炼,催生学生的体育情感,在学习、锻炼的过程中,掌握教学内容、领会动作要领。笔者在教学中,将新理论、新思想、新科技、新文化的渗透到体育教学之中,使学生不但学习体育知识、掌握体育技能,而且了解相关的运动、健康知识,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养成勤于锻炼的好习惯,促进学生自我发展、个性发展,提高体育教学成效。

二是创新体育教学策略。随着时代的进步,课改的深入,体育教育教学给教师带来了新机遇、新挑战,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策略,整合教学内容、搭建教学平台、拓宽教学渠道,为学生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报刊、杂志、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学习前沿体育知识、体育技能。掌握生理、卫生、保健、营养等方面的相关知识,不断增强自身的文化底蕴、体育技能,提升自身的履职能力,全力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笔者在教学中,在教会学生体育技能、运动技巧的同时,让学生科学地煅练身体,学有所长、学有所思、学有所获,形成基本的体育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思辨能力、思想素质,促进学生成长进步。

三是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体育教学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同学,走进学生中间,与学生进行对话、对接、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兴趣和需要,增进师生之间了解、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虚心地听取学生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梳理出有价值的信息,把建议有机融入到教学工作之中,使教学活动工作更加适应学生身心发展与需求。笔者在教学中,注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身体机能、个人爱好等方面的差异,因需而导,因材施教,让学生掌握必要的运动技能技术,了解相关的体育常识,在活动中培养团队精神、学会尊重关爱他人,形成健康的学习、生活态度,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习惯打下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创新模式,优化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

一是注重优化教学过程。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使自己的教学方法适应学生成长进步的需求,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有利于学生学习掌握体育技能和身心发展需要。笔者在教学中,注重用体育理论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从“学会”到“会学”。如教学“武术运动”内容时,笔者从网站上下载了介绍中华武术起源、流派、代表人物等方面的内容,为学生进行系统地讲解,增强学生对武术运动的了解,激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引领学生成长。

二是注重运用电教传媒。电教传媒在体育教学中起到了较好的辅助作用,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拓展信息容量。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体力消耗较大、教学过程枯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成效的提升,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可以提高体育教学活动的生动性。如笔者在教学“排球运动”内容时,我精心选取了一些排球比赛的精彩录像为学生进行了播放,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催生了情感,而且对排球的训练要点具有了感性认识,提高教学生动程度,教学实践中,学生因为教师的演示过程是瞬间动作,学生一时无法理解、掌握,影响了训练成效。笔者在运用多媒体对动作进行“定格、慢进”演示,把连贯动作分解成动作要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动作要领,然后再进行实践教学,借助多媒体手段。提升了体育教学质效。

三是注重合作探究学习。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煅练中增进学生情感。在集体活动中检验学习、煅练成果,在学习、运动过程中增进情感交流。引导学生在体育学习和参加体育活动过程中,相互协作,取长补短、共同发展,使学生体育教学中活动加深了解、密切协作、增进友谊。笔者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放手让学生去完成。如笔者在教学中让学生在相互“追逐”的游戏中获得身体变向的脚步动作,再让学生结合篮球运球追逐,在目标的统领下合作学习,分别达成自己的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体验成功的乐趣,使每位学生在“最近发展区”收获成功、体会成长。

三、拓宽渠道。搭建平台,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素质

一是拓宽体育教学渠道。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蕴含的竞争因素、人文素养,不断拓宽教学渠道。激发学生参与意识,组织学生通过参加对抗练习,邀请赛、运动会等活动,将一些训练活动设计成竞赛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在竞争中提高训练成效,激发学生运动意识,提供学生参与机会,用体育的内力增强运动的吸引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在参与运动过程中培养团队精神。如笔者在教学“体操运动”的内容时,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成效,笔者将学生分为多个训练小组,开展竞赛评比活动,在每一组采取推荐和随机抽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小组学习成果评比,通过竞争性模式,提升了学生参与学习训练的积极性。

篇10

关键词:体育素养;职业能力;高职;体育教学

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高职院校所承担的责任重大,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目前高职教育发展中体育教育占据比例得到提高,在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其效率与质量不容乐观。在时代的不断发展下,以职业能力与体育素养为基础实现高职体育教学至关重要,不仅可以完善体育教学目标,满足学生体育锻炼要求,并且也可以积极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促使学生以强健的体魄适应学习与生活。

一、体育素养与职业能力的基本概述

(一)体育素养的概述从整体角度分析,体育素养与人的遗传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以身体素质为基础,经后期环境影响而产生的一种个体素养。在体育素养当中涉及了个体的体育意识、体育知识、体育技能、体质水平等,现阶段时代在不断发展,高职教育改革发展得如火如荼,积极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也成为目前的一部分,只有保证体育素养的良好性才能为高职生迈向社会,找到工作,提高就业竞争力带来帮助。

(二)职业能力的基本概述理论上分析,职业能力是指学生毕业后在从事职业活动时所表现出的能力与水平,职业能力能够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一般而言,与其他高校的学生相比较,职业院校的学生职业能力水平较高,能够帮助学生在步入工作岗位时提高核心竞争力,推动其发展与进步。在当前因为我国人口基数比较大,毕业生的数量越来越多,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比较大,要想轻松获得好的工作,学生需要提高自身的职业水平与职业能力,这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适合的工作,才能顺应潮流,适应环境,所以职业能力关系到了学生的发展与进步,对此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要积极地参与学校所开展的各项职业活动,推动自身职业知识的丰富性,提升自身职业技能。当然,在当前时代的不断发展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对岗位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对应届毕业生的职业能力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将其作为最为主要的指标。所以对于高职院校而言,需要从本质上出发,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新时期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做好学生体育素养与职业能力培养的作用

(一)满足社会的基本需求根据调研与分析,当前大多数职业院校学生就业现状不容乐观,就业压力比较大,仍有部分学生因为受到自身因素所带来的影响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则是部分学生容易患上职业病,在工作中懒散、恐惧。此外,经过调查与分析,职业院校学生的专业化程度比较强,特别是与普通高校毕业生相比较,无论是工作强度还是工作时间,都与普通高校毕业生存在差异,也正因为如此,患上职业病的概率非常高。面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在新时期高职院校需要从不同的角度与层面分析,做好学生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的培养,提高其有效性,增强其全面性,真正帮助学生在迈向工作岗位后能够以强健的身躯面对工作当中所遇到的困难。

(二)体育教学的需求在职业教育中,体育教学作为专业教学的主要服务对象,存在的意义比较大,所以教师需要认识到两者之间所存在的关联性,并结合实际的情况,将专业教学作为基础与保障,针对性地开展体育教学活动。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其体育素养与职业能力至关重要,在此背景下需要对体育教学策略加以修订与制定,紧紧围绕职业培养做好体育教学的改革,这是新课改下深化体育教学策略的重要载体。

(三)实现学生体育价值的体现一般而言,在职业院校当中具有体育潜力的学生在诸多运动方面有着一定的个性与能力,先天身体素质比较强,或者经过后期的不断努力,运动水平比较高,其中不管是先天性的潜力还是后天的努力,这些学生都希望自己脱颖而出,得到重点培养。面对这种情况,职业院校在进行文化教育的同时需要从体育教学方面出发,加以挖掘,充分发挥出这一类学生的体育价值。

三、现阶段职业院校体育教学的现状

(一)学生问题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分析,均可以清楚地了解到素质过差是目前学生主要存在的问题,有非常多的学生体育锻炼与体育学习当中会存在困难,尤其是参加强度较大的体育训练时,往往无法得心应手,甚至会感到疲惫不堪,这样一来则会对体育学习产生影响。一般而言,这一类学生可能肥胖,也可能过于消瘦,从小身体不好,在体育学习当中会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所收获的效果不明显。

(二)缺乏对体育学习的重视从当前的整体现状分析,有非常多的职业院校学生对体育学习兴趣不高,认为只要学好文化课就可以,体育课只是分支,课堂参与一下即可,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也正因为存在这种错误的理念,导致体育课程存在意义不明显,学生不仅对其产生抵触心理,也无法投入全部的精力,甚至部分体质过差的学生还会编造理由逃课,久而久之,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质量会受到影响。

(三)学生个体心理因素存在问题有非常多的高职生因为受到个体心理因素的影响,其性格过于内向,不愿意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也不愿意积极投身于体育活动之中,认为自己在体育运动当中会出丑,完不成任务会被别人笑话,久而久之会出现自卑的心理,严重损害了自信心。还有一点有诸多体育教师对学生区分对待,没有严格按照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这种情况下优秀的学生会更加优秀,差的学生会更差。

(四)体育教学项目过于单一在众多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当中,传统体育项目教学占据主导地位,比如像球类运动、体育技能教学等。严格意义上分析,这一种体育教学项目过于单一,无法从本质上满足学生锻炼身体的需求,并且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下,高职生所面临的市场环境演变得越来越严峻,无法真正满足市场人才发展的需求,在此背景下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丧失,无法从根本上保证体育教学的整体质量。

(五)体育场地与硬件设施存在问题之所以会出现体育场地与硬件设施问题,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对其重视,学校没有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其中,没有构建良好的体育环境。部分学校体育场地破旧没有及时更换,体育器材不全面没有及时补充,这种情况则会对体育教学产生影响。还有部分学校因缺乏重视,没有建造排球场、田径场,这种情况则会制约学生体育活动需求,也会或多或少影响学生的积极性。

四、新时期高职体育教学的改善对策

在高职体育教学改善当中,需要从体育素养与职业能力两点出发,多层次探究,针对问题展开讨论与分析,并从不同的角度入手,以此满足高职体育教学的基本要求。在下文中则从不同的方面入手,基于提升素养与职业能力分析了高职体育教学的改善对策。

(一)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要想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力,则需要针对性地做好学生意志力的培养,对于体育教师而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学生引导与培训,采取多样的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素养,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可以平时让学生参与到体育比赛当中感受成功所带来的喜悦以及失败所带来的感觉,以此对后期的体育教学会产生良好的作用。在教学当中,教师也要从社会角度入手,明确分析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根据社会需求制定完善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计划,让学生的学习有利于未来的发展,其中在教学当中,需要将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职业需求合为一体,保证教学计划的全面性,让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以良好的态度适应社会的竞争。

(二)做好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因为学生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性格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对此每一位体育教师需要对学生加以分析与讨论,比如有的学生从小身体素质比较强,弹跳力比较好,抗压能力比较强,但是有的学生身体素质比较差,容易生病感冒,体育素养不高,面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针对性的制定切实有效的教学内容。对于弹跳力比较好的学生而言,可以让其参与跳高、篮球等相关运动,而对于身体素质比较差的学生而言,可以选择慢跑、排球、健美操等体育项目,这样能够起到分层教学,在教学当中,教师还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严格按照学生的实际特点以及认知规律,从社会发展方向出发,完善职业能力培养对策。比如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大多都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其过度强度比较大,工作时间比较久,往往会对学生的意志力有着影响与要求,对此在教学当中教师可以针对性的创造困难情景,引导学生越挫越勇,积极克服,久而久之可以培养学生的坚毅品质。

(三)选择一体化教学在新时代的发展下,为了促使高职学生就业能力以及职业能力的提升,高职院校需要做好校企合作,加强与校外企业的沟通合作,以工学结合的模式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素养,掌握基本的职业技能。另外,校企合作下实训以及顶岗实习时间会有所增多,这种情况下,体育教学的时间会有所缩减,体育教学的作用也会降低,所以为从本质上改变这种情况,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其中院领导需要加强学生课外锻炼计划的分析,与体育教师沟通,针对性的制定完善的体育教学计划,当然,体育教师需要将更多的体育锻炼技巧以及方法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充分融合校内体育与社会体育,这样才能更快的适应社会,调整心态。

(四)依据专业特色采取分班教学在体育教学当中,可以采取分班教学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有效缓解教师的压力,并且也能保证所有的学生都能照顾到,推动学生体育素养与职业能力得到发展。然而从当前职业院校分班教学实施情况分析,有部分体育教师过分依赖于分班授课教学模式,体育课程设置以及分班以随机的方式,没有严格按照实际的情况进行分配,如此则有效降低了基本的效果。面对这种情况,在分班教学时,笔者认为体育教师需要对学生多加分析,深入了解,严格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配,促使学生能够在体育课程上得到发展与进步。

(五)依据学生职业特色合理选择体育项目依据学生的职业特色合理选择体育项目是值得考虑的措施,新时期在职业院校体育教学当中,体育教师需要对学生的现状加以分析,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及职业特性作为切入点,有效设计出适合学生的体育项目,并且还要从本质上充分发挥出体育教学的作用与价值,在体育教学当中要通过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按照职业特点进行体育项目的设置,增强学生的体育素质。同时,还要将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基本载体,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制定完善的游戏教学方案,让学生在趣味性中提高学习兴趣,这样在愉快的氛围当中能够做到快乐学习。

(六)创新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与形式教学模式是新时代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核心与重点,因为教学观念不同,所以教学模式也有所不同,当前因为受到多方面因素所带来的影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在内容上偏重于理论知识,并且大多数体育教师没有将职业技能作为基本的导向,导致学生身体素质不过关,无法满足市场岗位对学生所提出的身体素质标准。在体育教学当中需要以依据实际的情况改善教学环境,设计教学工作,补充薄弱内容与环节,提高教学有效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比如在体育课程教学当中可以开展竞赛活动,以足球或篮球为例,可以将全班同学划分为多个小组,采取半场比赛获胜的小组获得自由时间,这种方式可以在激发学生积极性的同时提高体育教学的整体质量。

(七)采取专项与职业整合的体育教学内容一般而言,体育教学素材是主要的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也没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教学质量不尽人意。在新时期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实现高职体育教学的有效发展,需要结合现实情况,依据学校设置专业的现状,采取专项与职业相互整合的方式,制定全面的体育教学内容,这样在增强学生职业素养的同时也能够避免职业病的发生,比如职业院校在教学当中考虑学生身体需求以及办学现状,以提高学生体育素养与职业能力为主,一年级开设球类与田径类,让学生快速入门体育课,完成过度,激发其兴趣。到了二年级则主要是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与专业技能的培养,严格按照学生的学习现状进行分析与开发,还要遵循学生的专业差异,引导学生选择不同的专业项目,此外,还要将自学模式融入其中,将竞争作为教学的主要方式,如此可以在遵循学生差异性的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积极参与性。

(八)加强资金的投入正如上文所言,现阶段资金欠缺,体育场地有限,基础设施不足,严重制约了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需要进一步认识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加强资金的投入,做好体育器材与设备的更换,并不断地扩大体育场地,以此为体育教学提供技术支撑。另外,要进一步保证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有序开展,还需要设置专门的领导机构,保证体育项目的有序运行,不论是从理论知识、身体素质还是其他方面都要以提高学生的体育成绩为主,向学生定期公布体质健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素养。

(九)开展具有特色的体育活动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以及体育素养的同时,还要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挖掘学生的体育潜力,根据实际的情况选择特色体育活动,融入本土化气息,并通过多样的方式进行完善,比如竞赛、讲座等,当然,在竞赛的时候需要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其在配合学校活动之余开设高校体育赛事,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另外根据实践证明,这样可以促使学生真正参与其中,对培养学生体育素养有所帮助。其中还可以借助文化节贯彻全民健身的基本要求,或者根据学校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及学校场地开展各类比赛,这样能够拓宽体育活动的相关内容。但是需要注意到的一点需要与学生的专业项目为主,针对性地进行以学生的职业为主特色体育项目建设,帮助学生更好地贴近职业生活,增强其综合能力,这样才能在未来的生活当中增加成本,对此体育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专业制定不同的体育项目,并且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可一口吃个胖子,要脚踏实地的逐步发展,这样才能形成极具特色性的体育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