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花式动作教学范文

时间:2023-11-12 15:46: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足球花式动作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足球花式动作教学

篇1

1.1加强大学生的智力锻炼和情感体验

足球教学是“多以身体活动为主要表现形式,并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各种运动技术、运动技能的教学活动,这需要多项智能的配合与运用”。足球游戏兼具智能型和知识性,要求学生学习并遵守规则,学生也可将自己的独特思维和活动方式应用其中,锻炼了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相对于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足球游戏具有更强的娱乐性和集体性,也更容易在更短时间内增强教师及课程本身的亲和力,使学生在小游戏、小竞赛中获得心理认同、实现情感归属。通过足球游戏的组织、参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班干与普通学生之间都能实现一定的互动、交流,有利于增强师生及生生情谊,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和感情认知。而且,足球游戏的竞技性更容易使学生产生竞争意识和集体观念,学生在自我鼓励和互相鼓励中完成游戏,有利于树立其高度的责任感和拼搏意识。

1.2使大学生掌握必要的足球运动技能

提高学生的足球技能是高校足球教学的基本目的,而“体育教学方法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为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和完成体育教学任务而有计划地采用的”。足球游戏是以足球相关动作或技能为基础创作或改编的,是一种以游戏的形式进行的训练活动。足球游戏具有规则性、技巧性,而足球游戏的运用能够使学生在娱乐中掌握一定的足球技能。不过,足球游戏相对于常规足球教学更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乐趣,使其放松身心,从而帮助其提升足球技能,完成教学任务。例如,颠球游戏能够提升学生的球感,而传球游戏能够锻炼学生的运球能力,“网球”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运球突破技巧,“抓猴子”能锻炼学生的接控球技术,网式足球、花式足球则能提升学生的定位球踢准、抢断技术等。而且竞技性足球游戏及网式足球通过小场地对抗训练优化了队员组合,对于足球专业学生进行日后的训练、比赛尤为有益。总之,相对于传统足球教学方法,足球游戏作为素质拓展训练方式,能有效提升课堂效果,提高学生的足球技术精准程度。

2高校足球教学中运用足球游戏的类型选择

2.1足球小游戏

高校足球教学中足球游戏的类型选择应该具有针对性,对于非足球专业的学生,在足球体育课教学中可以选择趣味性、娱乐性、团体性更强的足球小游戏。例如,“抓猴子”“网鱼”、分组传球等都是比较常用的游戏。“抓猴子”的游戏规则和“丢手绢”游戏相似,是指让学生围成一圈相互传接球,并找个“猴子”来抓,如果谁在传球或“抓猴子”的环节出现失误,谁就来担当“猴子”的角色。“网鱼”游戏则要求以一个足球场为范围,在班级中选择两名同学作为“网”,其他同学担当“鱼”的角色,“鱼”带球在足球场中游,“网”要带球去捉,捉到后“鱼”就变成“网”开始捉“鱼”,规定时间内“鱼”被抓完即“网”赢,反之“鱼”赢。而分组传球是将学生分成两个以上小组,进行带球、传球的比赛,最先完成的小组胜出。当然,在实际教学中更应该按照学生特点及学校情况进行游戏创新和调整,可在经典游戏基础上予以改进。

2.2网式足球

网式足球的规则与排球类似,即将队员分为两组,分别站在场地(大小为8m×16m,四周分别设3~5m宽的长方形无障碍区)两侧,中间放置0.5~1m左右高度的网。首先由发球者站在底线外将球踢过球网,球可先触地1次再发出,但必须一次过网,每方有3次发球权。接球方可用手、臂以外任何身体部位击球,球到己方区域可落地一次或不落地击球,击球后仍落到己方区域内为失败。每名队员只有1次击球权,每队最多可击球3次,可有1次拦网触球,但第3次击球必须将球击回到对方区域。另外,双方均可在网上拦截对方击球,但身体触网和触网进球为失败。网式足球的规则更为规范和专业,竞技性也更强,而且对场地要求较高,因此在实践中可以适当调整规则,使学生对这项比赛性游戏更驾轻就熟。

2.3花式足球

花式足球又称城市足球、极限足球,简称街球、街足等,是一种充分展现个人球技特色且需要较强身体协调感的足球玩法。花式足球是街头文化的一种代表,可以称之为“脚尖上的艺术”,它也因此深受大学生尤其是男生的喜爱。在高校足球教学中可以迎合大学生这一心态,将花式足球的一些动作、玩法作为课堂游戏。例如,颠球就是为人熟知的花式足球玩法,要求学生用某个或某些身体部位连续不断将空中的球击起的动作,用脚背击球最为常见也更容易掌握,还可用脚两侧、大腿、肩、胸、头等部位。绕球、跳球等花式动作则锻炼了学生的足球过人技能,对于足球专业的学生比较适用。花式足球娱乐性较强且能增强学生的球感、帮助其熟悉球性,对场地和参与人数的要求也相对随意,因此教师可以在不同班级开展花式足球游戏,并以此作为热身或课堂穿插环节,还可以利用音乐伴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高校足球教学中运用足球游戏应注重的原则

3.1以学生为本的人本原则

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体现了人本教育精神,也符合因材施教的中国传统教育理念。首先,对于不同专业、不同特点学生要有针对性的运用足球游戏。例如,上述三种足球游戏类型中,娱乐性强的足球小游戏适合在非体育专业的足球公选课上运用。网式足球作为专业足球队的队内娱乐及训练方式,比较适合具有一定足球技能的体育生尤其是足球专业学生,而花式足球因其浓郁的表演元素可以应用到艺术专业或男生较多的足球课上;其次,要时刻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足球游戏中很多具有竞技性,尤其是“网鱼”、网式足球等均会发生一定身体碰撞。这就要求任课教师了解学生身体情况,做好安全教育,强化游戏组织,规范课堂纪律;最后,部分大学生具有较鲜明的个性和相对好胜的性格,在足球游戏中可能出现爱逞能、抢风头的情况,教师应留意这些学生的心理状况,以循循善诱或批评教育的方法进行合理引导,从身、心两方面预防潜在的伤害事故。

3.2因教制宜的原则

在高校足球教学中应遵循因教学内容制宜的原则,具体而言,在热身教学中可以选择相对柔和的奔跑类足球游戏,如带球过障碍物、蛇形带球、传球触人,或根据口令作反向动作、三人强球等锻炼反映能力的游戏,从而起到活动身体、集中注意力的作用。“技术是足球普修课中最重要的教学内容”,在技巧教学中则应运用网式足球、假动作、小门射球、局部区域内三抢三或四对四对抗、头顶球、运控球等,这些游戏技巧性要求较高,对强化课堂效果、提升学生足球技能均有帮助。而在战术教学尤其是针对足球专业的战术训练中应运用网式足球、小组对抗游戏等,以此强化队员团队意识和辨别能力。在整理活动阶段应采用以球撞球、颠球接力等相对柔和的游戏,从而帮助学生平静心态、恢复体能。

3.3因时及因地制宜的原则

篇2

关键词:足球训练;训练方法;训练内容;实践方向

中图分类号:G623.8;G8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2-0066-01

当前,我国体育教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足球训练更是由最初的简单训练变成了多种方法的大融合,呈现了花式各样的训练方法。学生的身心素质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全面发展。足球运动本身属于一项活力十足的运动项目,在实际的活动开展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足球训练兴趣,为学生提供科学的锻炼方法,针对多种教学资源开展创新的训练活动,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全面提升。

一、现阶段足球训练的主要内容

由于体育长期未曾获得教育领域的重视,导致现阶段的体育足球训练内容不完善,仅仅包括了理论知识的讲解、足球技巧的讲解、足球技能的训练。而在这些内容中,学生最感兴趣的依旧是足球技能的训练。但是小学足球训练的方法一直没有得到改进,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师引导训练的方式,使得学生学习效率低下,不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训练中。在素质教育全面深化的背景下,一部分小学对足球的训练内容进行了优化,从基础的足球技能训练和理论讲解上升到了训练方法的多样化,并将训练的内容进行了分类,以不同的训练方式提高学生的能力。比如,足球的各个角度传球,所考验的是学生的反应能力;足球的控球,训练的是学生的双腿的协调能力;足球的传球,主要考查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在实际的足球训练当中,体育教师应当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足球训练方法和技巧,正确地完成足球训练任务,并对当前的足球训练方法进行创新和规范,最终使学生的综合素质获得全面提升。

二、完善足球训练的具体方法

(1)着重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在足球训练中,学生首先要有较好的身体协调能力,才能在实际的足球运动中形成良好的控球能力。首先,体育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做一些提升协调性的准备动作。比如,肩环绕动作,即将肩关节作为环绕的轴心,手臂伸直,并进行前后左右的圆形运动,前几圈可以以顺时针为主,后期则更改为逆时针。通过这个练习,学生的肩部肌肉会得到实时锻炼,协调性也会迅速增强。其次,在足球运动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经常性地完成一些长跑、截球动作,而这些动作的完成,需要运用纵跳技巧。为此,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纵跳动作的练习:学生将双脚并拢,手臂向上挥动,进而带动身体向侧方跳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学生在完成跳跃动作落地的时候,需要进行腿部的弯曲,以起到良好的缓冲作用。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会得到进一步完善。

(2)设置全新的足球训练任务。对于学生而言,足球训练本身是一门较为宽松的体育学科。教师虽然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一些全新的训练内容和技巧,但是学生往往只会在前几分钟保持训练的积极性,后面就参与到自由训练中,不会再去练习技巧。因而,教师需要在实际的足球训练教学中,为学生设置一定的训练任务,并以此来提高学生训练的积极性。比如,在足球训练的课程中,有一节是针对脚背颠球进行训练。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该技巧的演示,并将其中的注意事项进行有针对性的强调,紧接着以学生的颠球技术为基础,为他们设置合理的任务量。由于学生属于初学阶段,因而教师可以将任务量设置为15个,接着在第二周上升到40个。在这一目标的督促下,学生的颠球积极性会得到全面提升。同时,学生也会在课下进行积极的颠球训练,使颠球技术自然而然得到了提升。

(3)创新小学足球的训练方法。一直以来,足球教学对于学生的吸引力并不高,很大的原因在于训练方法的缺失上,所采取的训练方法多为教师演示、学生学习。而在这种烦琐无趣的训练方法下,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应当努力创新足球训练方法,以趣味多样的足球训练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推动整体的教学过程更加合理高效。首先,教可以开设足球训练方法的认知课程,将不同足球传球技巧的适用性实时地展示给学生,让他们对足球训练产生兴趣。接着,教师可以采用有趣的教学方法进行足球训练。比如,对于滚地球的传球,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踢球,让其他学生接球,提高他们的协作能力。最后,为了提升学生的踢球能力,教师可以在操场上设置一定的障碍板,当学生踢出的球撞上障碍板的时候给予一定的惩罚。

三、结束语

目前,学生普遍存在足球相关基础知识匮乏、基本技术薄弱和技能欠缺等问题。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小学足球训练的教学质量,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发展,创新完善当前的足球训练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足球技巧的兴趣,全面提升学生的足球运动能力。

参考文献:

[1]仲震.关于提高小学足球教学趣味性的思考[J].运动,2016(02).

[2]田海燕.小学足球训练的方法初探[J].当代体育科技,2015(34).

篇3

关键词:五人制足球,中小学,特征,价值

 

足球运动,在我们的眼中变的狭隘了,它有多种组织运动形式,不仅仅是十一人制的足球比赛形式,还应该有七人、五人、三人、沙滩足球、街头花式足球、网式足球等等许多的运动形式。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足球运动形式。但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是把孩子们吸引到足球这项运动中来,提高孩子对足球的兴趣,最终使其积极的参与。德国人认为,青少年球员在训练中能否经历并享受“踢球”的乐趣对他们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无论是在学校还是专业的足球训练组织都必须让孩子们感受足球带来的快乐与满足,体会足球的魅力,为他们从事足球运动打下基础,所以过去的“街头足球”现在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1]

1 五人制足球的特征

1.1符合现代足球理念

为了能让更多的孩子踢球,是在学校开展五人制足球的目的之一。五人制足球符合现代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培养理念。在荷兰足球理念中,五人制足球作为“小型比赛”训练模式的方法之一,具有与正式比赛相似的框架结构、相同的运动员竞技基本能力(T、C、I)和相同的攻守原则。小场地比赛情景根据学习迁移的情景原理与小场地足球比赛模式创设的与正式足球比赛模式相似的运动环境,来促进技能和知识的有效迁移。[2]

随着学生年龄、技战术水平、体能等综合能力的提高比赛形式逐步过渡到7人制、9人制直到11人制。在练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一主一辅的训练形式。例如,以5人制训练形式为主,其中在训练计划中穿行7人制足球比赛的训练。使其体会到场地的时空的变化,带来的对于技、战术、体能、意识、视野等综合方面的影响,从而过渡到正式足球比赛形式。

1.2有利于提高青少年的技术水平

五人制足球比赛场地小,比赛中队员接触机会多,非常有利于提高技术水平、控球能力、场上反映能力、配合意识及门前抢点、射门的脚法等诸多方面大有益处。小场地足球缩小了青少年完成练习的时间和空间界限。因为快速动作的完成与持续时间长短有关,也与完成动作活动范围(空间)大小有关,通过小场地的练习,可以限制活动的时间和活动范围,从而提高运动员完成动作的速度。[3]

对青少年来讲,11人制的比赛局面过于复杂,在他们几乎没有机会充分实践全面职能,在11人制比赛中青少年多数时间都在做无球的跑动,人均触球次数太少,技术缺乏在实践中的应用,从而不利于传接球、运过等基本技术的学习。这样导致了拥有体能优势的青少年在比赛中占有较大优势,这样使得盲目追求胜利的教练员忽略了对足球技术的训练,从而错过了发展足球技术的黄金时期。

1.3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足球意识

荷兰教练员认为,技术只是一种工具,技术的使用是受意识支配的。[1]所以说,在技术水平相差不大的情况下,足球意识则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足球意识的培养在青少年阶段就要引起重视。五人制足球与正式足球比赛有相似的情景模式,五人制比赛由于场地小,队员的密度大,能鼓励队员以用比赛的宽度和深度,拉开空挡,通过横传为实现向前传球。[2]在小场地上足球时空观显得尤为重要,持球队员的运动空间被严密的控制,战术配合的时空间隙越来越小,无球队员通过积极跑动来吸引防守队员使对手位置错乱,为队友的运球和传球创造时间和空间。,特征。这就需要队员有良好的时空感和跑位意识。因为场地较小长度较短,运动员转身回追处于明显劣势,所以可以通过快速的传球换取空间,于是快速的一脚传球就成了突破对方防守的重要武器,这要有良好的技术作为基础,也需要队员良好的意识作为保证,这些情景都与正式足球比赛相适应。

2 五人制足球在中小学开展的价值和意义

2.1五人制足球在中小学校园开展的适应性

2.1.1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虽然学校希望开展一些体育活动来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但是学校害怕在组织的体育活动中发生学生伤害事故,所以学校在这方面表现的并不很积极。五人制足球运动恰恰较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五人制足球比赛规则中规定,不允许冲撞与铲球,这使得队员间的身体对抗强度较少;又因为场地较小,较多的运用短传技术,从而大大的降低了青少年受伤的机率。,特征。这为学校减轻了很大的压力,使得足球运动在学校的普及起到重要作用。

2.1.2场地、时间的适应性

五人制足球比赛的标准场地长为25-42 m、宽为15-25 m。标准足球场能分成4块场地使用,这大大提高了场地使用效率。小场地的足球比赛也可以灵活的利用篮球场、排球场举行,因此五人足球不会因为场地的原因在校园开展而受到限制。五人制比赛上、下半时只有二十分钟,有利于在课外活动中或体育课中开展。五人制足球,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开展多场比赛,不用过多占用学生的学习时间,同时也能够锻炼身体,可以说是一举两得。这也减轻了家长因为担心孩子参加体育运动而影响学习的顾虑。

2.2有利于形成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

现在的学生是典型的独生子女特征的一代,依赖性较强,个人意识强烈,明显存在着过于注重个人利益,缺乏团队合作意识。而竞争意识是人们不断进步的潜在动力,他是学生不断认识过程发展的必然结果。,特征。竞争和团队精神是学生走向社会的立世之本,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第一要求,它能促进人生和事业的良好发展。,特征。所以我们要从小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而足球运动恰好融合了这两个方面。,特征。

足球的竞争存在于两个方面。,特征。一方面是队伍内部的竞争,真正参与比赛的人毕竟是有限的,每个学生都渴望为主力队员上场参加比赛,渴望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比赛中,渴望更多的机会展现自己的才能,学生之间必然存在竞争;另一方面则表现在队伍的外部即队伍之间的竞争,然而足球比赛队员之间却有着共同的目标即赢得比赛。在集体项目中容易使团队的观念得到强化,团队是由每个角色构成的,角色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协作、相互信任是支撑团队的重要保证。强化学生的目标意识,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每个学生虽有不同的职责和分工,但每个人的基本目标都是争取团队的胜利,从而使每个学生融入的整个球队当中,形成团队精神。

2.4 培养终生体育的观念

校园足球文化是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有学生都能自觉、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会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培养终身体育观是学校开展体育运动的目的之一,终生体育的观念必须从小培养。终生体育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而五人制足球攻防转换快、射门进球多、观赏性和参与性强更容易吸引学生的兴趣。

3 结论

(1)五人制足球是正式足球比赛的缩影,它符合现代足球理念中在实战中学习足球技术和从小培养足球意识的观念。

(2)五人制足球的时间、场地、规则和易于组织等方面的特点减轻了学校和家长对孩子从事体育运动安全性和占用过多学习时间的顾虑。

(3)属于集体项目的五人制足球能提高学生的竞争观念、团队意识、交流能力和体育运动本身所能塑造的坚强意志品质;攻防转换快、射门进球多、观赏性和参与性强更容易吸引学生的兴趣,从而为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谷明昌.现代足球理念.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2]盖如彬.小场地比赛情景对足球技术教学影响的实验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3]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运动训练学,第二版.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4]李竖锐.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团队意识[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27(5):107-108

[5]佟立纯.学校体育活动对学生竞争意识与团队精神的影响[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13(4):38-41

[6]郭李亮.我国室外五人制足球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J].体育科技,2002,23(2):58-60

[7]柯上上,白福川.论五人制足球的价值和特征[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08,22(5):109-111

[8]田庆柱,赵胜国.“五人制足球”比赛的特点及其在高校开展的价值[J].科技信息.2008,(3):540

篇4

关键词:高中体育 体育教育 教育改革

对于心理趋于成熟阶段的高中生而言,拥有一个强健的体魄,对于他们今后的工作和生活都能造成深远的影响。为了让质教育更好的加以实施,为了使高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提高,并且增强高中生自己学习的意识,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所以体育教育是是国家在教育政策方面能够全面贯彻至关重要的方面。

一、体育教学对高中的意义

古往今来,想要学习好,必定首先要一个健康的身体,强健的体魄。从来学习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如果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如何能日日夜夜,劳心劳力?所以,为了良好的促进高中学生的生长发育,增强体质,整体上提高身体的综合素质,就一定要借助学习各种体育运动。例如:跑步,篮球,足球等运动。只要通过科学合理的运用,就可以让我们的学生得到相应的锻炼,从而塑造一个健康体魄,为以后的体育奠定基础。

大家都知道,相比脑力劳动而言,体育需要消耗更大的体力,会更累,更辛苦。但是古语有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在进行体育教育之前,一定要让学生有一个思想准备,同时培养他们吃苦耐劳,不怕困难,勇于克服困难的美好品质。

二、体育教学对高中生的必要性

在广大学生和家长的以往认知中,体育教育总是被忽略,得不到重视。这会让学生,以至于学校教师厚此薄彼,往往就忽略了在体育方面的培养,这是非常错误的观念,不但忽视了体育的教育的重要性,也抑制了体育教育的必要性。或者,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教师仅仅注重于学生在掌握体育器材上的教学,不但不能让学生的身体得到有效的锻炼,长此以往,枯燥乏味的体育教学还会让学生产生排斥,甚至是越来越不想参加体育学习。

相对于高中其他学科的学习,体育教学本来就处于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环节。

再加上高中学科中体育教学时安排课时最少的,所以体育教学方法和手段,相较于其他学科显得尤为落后。

本来应该大力提倡的体育教学,最后却被束之高阁,无人问津,这都是学生以及家长没有意识到体育教学中要性而造成的坏结果。

三、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明确体育教学的目的

为了让高中体育教学具有全面性,让我们的学生明白体育教学的目的,重要性,以及内涵是非常重要的;并且将这一系列贯彻,落实到真正的体育教学中去,才能更好的服务学生。只有让学生明白了体育教学的重要性,才能让他们自主的去学习,化被动为主动。

对于体育教学来说,技能学习是重中之重,而提高高中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又是体育教学的基础。所以,我们的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一定要两者兼顾,让学生掌握技能学习的同时,提升身体素质。

(二)高中体育教学的内容

高中课程学习相对于初中来说相对繁杂,又因为临近高中,课业是相当的繁重,所以在制定体育教学学习时,更应该深思熟虑,多方面考虑,做到不因为厚待其他学科就冷落甚至占用体育教学课时。将体育教学更好的融入,穿插到日常学习生活中,甚至可以根据学生需要的不同制定不同的体育教学方案。对于男生,可以增加篮球,足球等男生比较感兴趣的体育锻炼,女生则可以多涉猎跳绳,体操等体育教学。

(三)体育兴趣培养,合理规范的体育教学

俗话说: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高中学生主动的去进行体育学习,培养他们对体育的兴趣至关重要。当然,教师在培养过程中,完全可以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同,身体基础素质不同,体育特长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让学生对体育教学产生兴趣,产生感情,在他们自己原有的运动基础之上,再通过系统,有效的学习,让体育教育获得更加丰厚的回报,得到更好的提升。例如:晨练。一日之计在于晨,对于很多的高中学生而已,高中学习都是采用寄宿的穸 方式,也就是说在学习生活的时间相对来说比较多,那么学生和老手的相处时间就更多。为什么我们不好好利用这段有效时间来提升体育教育呢?

晨练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不再是单一的跑步或早操。跑步和早操甚至可以结合起来,跑步也可以衍生出各种不同的花式跑步,就连早操都可以借用当下最流行的音乐或舞蹈,配合早操的体育动作,激发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兴趣,又能让他们在激昂,热情澎湃的音乐中提升体育锻炼,这样有效可行的方式,何乐而不为呢?

四、结语

体育教学本来就是高中教学学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要合理运用安排,它既能提高高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又能辅助学生在进行其他学科学习时更能吃苦耐劳。因此,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不但能刺激教育体系的更好发展,也能提升体育教学的质量,从而使我们的体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盛伟.谈新时期高中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考[J].学理论,2010(10).

篇5

在一些学校,教师所学的专业是否是学校所需的专业,学校只能自想办法,充分挖掘利用教师专业以外的特长了。还好,但凡师范类毕业的大学生都有一两项过人的特长,于是校长就赶鸭子上轿似的让美术专业的某老师担任了五年级三个班的体育教师。要说年轻时尚、体格健壮的某老师对待这个他并不满意的分工倒也积极,丝毫没有怠慢之意,正式上课之前,他特意买了一身361度的运动装备,认真请教了书本、教材、老教师,还熟练掌握了几套小游戏的玩法,但是初战就以失败告终。给五三班上课时他败在了组织教学上,学生想疯狂地在大操场上玩上三十五分钟的心情,远远超出了听他唠叨,看他做标准广播操的认真劲,他这个新人抵不过学生们的甜言蜜语,早早就让学生放了风……接下来的五四班,该老师转变思路,先让学生按部就班地做了大量――超出常规的热身运动,如围着操场跑,列队活动筋骨、甩臂、压腿什么的。老师的目的是有组织地让学生们运动,等他们热身累了,就能乖乖地听话,上好他的体育课。但结果可想而知,五四班学生传给五五班的信息是“某老师是魔鬼般的老师,太可怕了……”第二周,五五班的学生极不情愿地熬到了该老师的体育课,但结果却令他们感到意外,因为这堂课老师没有按套路出牌,他撇开教材规定内容,向学生们玩起了翻跟头、劈叉、下腰、一字马、箭步跳跃等所谓的高难度动作展示,而这些动作都是他在大学期间参加校体操队时常年训练的基本功,但也就是这些对于该老师来说很普通的基本功动作,却深深地吸引了学生,开启了该老师的体育教学之路,此后的两年里,他的体育课除了大纲规定的课程之外,总有一些被学生“羡慕、追捧、嚷着要学要练”的课外内容成为了他的独门绝学,深深吸引着学生们。

该老师成为了一名优秀的非专业体育教师,总结出来的经验告诉我们,体育老师得有吸引学生的“看家本领”,会打篮球的老师,如果会玩指尖转球等花式篮球,他的体育课就会锦上添花;同样,体育老师能够把乒乓球、羽毛球、跳绳、跳高、武术等某一两项运动项目玩出花样、玩出彩来,我们的体育课何愁不出彩呢?

接下来的这个故事是我在一本杂志上看到的,拿来与大家分享一下。抗战前后的重庆南开私立中学办得很成功,因为他们最大限度地实施了人的教育,不以培养考试能手、习题高手作为首要教育目标,而是以培养具有独立思考的人为目的。它的优秀事例我在此不多提及,单说南开对待体育教学的态度。“学生每天下午不走出课室参加体育活动要记大过”,学校规定全体学生必须在每天下午三点半的时候走出课堂,融入课外活动,参加各种体育锻炼项目,而之所以选择这个时间,这是因为此时是人体最佳运动时间,身体细胞活性最强的时候,该时间段运动可以加快身体代谢,减掉多余脂肪,还能锻炼身体,事半功倍。南开的这个规定类似于我们现在倡导的“阳光体育一小时”或者“大课间活动”(事实上这两个活动在执行过程中都缩水了,成了纸上谈兵,重了形式口号,轻了实际效果)。但南开中学对体育的重视已经成为南开的特色之一。

篇6

一、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技工学校的学生经历过中考失败的挫折,承受的家庭和社会舆论的压力大,抱着“破罐破摔”心理的学生较多,思想素质普遍较低,自控能力相对普通高中学生来说普遍较差,有的甚至是双差生。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体育教师自己必须先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提高思想认识,遵循“以学生为本、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让他们明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有健康本钱才能成就未来,才能创造出更加美丽的人生,使他们把现在的体育锻炼和将来的上岗就业联系起来,在心理上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师的教学

效果。

二、完善体育规章制度

1.建立体育教师的岗位职责制度

这项制度是对体育教师的职责要求,详细列出了体育教师的教学态度要求、教学责任范围、教学步骤和教学常规等体育教学管理措施。教师必须按照岗位职责要求尽职尽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2.建立对体育教师的考核制度

这项制度包括教学督导制度、体育教师之间的互评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三大部分。教学督导制度,由教学或教学管理经验丰富、学术水平较高、责任心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组成,负责对学校体育教学过程实施中影响教学质量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检查、评估、审议和督导。教师之间的互评从德(20%)〔划分为思想政治表现(6分)、职业道德(8分)、社会伦理道德(6分)三个基本要素〕、能(30%)〔划分为政策理论水平(7分)、本职业务能力(10分)、组织协调能力(4分)、技术创新能力(5分)、文字口头表达能力(4分)共五个基本要素〕、勤(10%)〔划分为出勤情况(4分)、工作表现(6分)两个基本要素〕和绩(40%)〔划分为工作数量(10分)、工作质量(14分)、工作效率及效益(16分)共三个基本要素〕四大部分进行,一个教师对其他所有体育教师进行评价,这样就可以做到相对公平;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从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四大部分进行。每个学期都进行一次评价,通过这三方面的评价,可以让教师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长处与短处,从而优化教学,同时也作为教师评优的依据。

三、强化体育教学工作“四划”

制定计划是体育教学管理的第一步。体育教学管理,应划分为制定出计划:体育教学管理的计划,其实质是体育教学管理者对体育教学管理过程进行有序的决策,也就是制定体育教学工作计划。体育教学工作计划主要包括学年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学期体育教学工作计划(根据计划制订教学进度)、单项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和课时计划(教案)等四种,这四种体育教学工作计划是一个整体,并表现出明显的层次。要求体育教师必须制定这四种教学工作计划。

四、加强计算机技术在体育教学管理上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运用,传统的学校体育管理手段和方法也必须进行相应的改进和完善,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来进行学校体育的管理,是提高工作效率、管理质量的有效方法和手段,为此本人组建了一个简单的体育教学网络管理系统,下面简单阐述一下这个网络管理系统。

1.教师系统模块

在这个模块里,要求体育教师把年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学期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单项体育教学工作计划、教案、课程表以及教师个人信息录入这个系统,这样就可以详细、及时地检查、审阅各项体育教学计划,使管理工作快速而高效,同时也促进了教学档案管理的规范化。

2.体育资源模块

在这个模块里,主要放置电子课件、各类教学视频和体育法规。这样,教师就可以在教室里通过校园网轻松点击体育资源里的任意资源,特别是教学视频,利用教学视频采用慢动作、停镜、重放等手段分解、讲解教师自己难以示范清楚的技术动作,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每一瞬间动作的技术细节,更快、更形象地建立起动作表象,缩短了教学过程。

3.学生档案模块

把学生的个人信息、出勤情况和考试成绩录入这个系统,这样就可以更全面、更直观地了解学生,建立起详细的学生档案,方便管理。

4.体育科研模块

在这个模块里,主要放置体育科研动态信息、教师发表的论文和教学总结。

5.体育器材模块

在这个模块里,详细记录了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的使用情况,包括体育场地的利用率、各种物品的规格、数量以及借用情况。

6.师生互动模块

学生可以在这个模块里留言,提出对教学的意见,教师对意见进行反思、改进与回复,这样就可以增强师生间的交流,拉近距离,从而提高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达到双赢。

五、建设高素质的体育师资队伍

1.加强师德建设

提高师德水准。师德水准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到教育的成败。体育教师与其他学科的教师相比,和学生的交流更广泛、更密切,体育教师的人格魅力无形中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体育教师的师德包括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实的政治思想素质与理论水平、高尚的职业道德、教书育人的观念、热爱体育事业及崇高的敬业精神与奉献精神。

2.业务学习

定期举行教学业务交流会和不定期到兄弟学校参观学习、观摩等,达到开阔眼界、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3.考核奖励

设立教师教学考核奖励基金,根据考核结果对教师进行奖励,从而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

4.培训计划

制定详细的体育教师培训计划,根据体育教师的教学情况,安排体育教师参与进修,提高教学能力。

六、因材施教

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学生,学生的兴趣、爱好、要求、性格及体能水平都不尽相同。因此,“一刀切”是不行的,也不可能做到真正面向全体学生。故在教学管理中要充分考虑因材施教、个性发展。例如广告设计与美工、服装设计与商务英语专业、酒店与财会专业和电脑与导游专业等可以适当增加花式跳绳、呼啦圈、踢毽子与趣味排球等项目;汽修与模具专业、机电与物流专业、金融与数控专业等可以适当增加趣味篮球、足球、拔河和野外拓展训练等等,这样既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又能增强他们的身体素质和凝聚力。

篇7

关键词:名教师;专业成长;成功个性

个性作为稳定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个体心理特征总和,在教师成长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决定着教师人生的不同风貌。作为教师群体中的优秀部分,名教师在长期的人生和教育实践中,不断适应教师职业的角色要求,逐步形成了独特的个性心理和行为倾向,取得了辉煌的教育业绩,赢得了广泛而卓著的社会赞誉。了解名教师成功个性的基本特征,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感受名师魅力,认识名师的成功之道,也可以为我们自觉加强自身的心性修养和实践能力,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一、“当一名好教师”的人生理想:名教师成功的强劲动力

人之所以会成功,首先是因为有理想。理想的确立以及其后的不懈追求,是人生前进的强大动力。名教师虽然有着不同的家庭、学习和生活阅历背景,但他们最终都把自己的人生理想定位在了“当一名好教师”,这个也许并不能称之为崇高的理想,一旦扎根在心灵的河床上,就基本上决定了他们人生长河的基本走向和形态。

著名特级教师袁浩,由于受到身为教师的祖父、父亲的关爱和呵护,从小就认为教师最可亲、最有本领、最伟大,对教师职业充满着好感和崇敬之情;上学时他又遇到了不少好老师,这些老师渊博的知识、高尚的人格以及无微不至的关怀,不断震撼着他的心灵;到了中学,读到了徐特立、陶行知、叶圣陶等著名教育家的著作,觉得他们的文章有思想。[1]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在袁浩的心灵中描画出了一个丰满的教师形象,教师这一职业也就成为了他人生追求的目标。

也有些名师当初并没有当教师的理想,后来走上教师岗位,完全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无奈选择”,但是,他们却能“干一行爱一行”,很快树立起当一名好教师的人生理想。并且,这个理想一旦形成,就不断地推动他们在教师人生的道路上奋力前进,越走越宽,并最终真正成长为一名出色的教师。

著名数学特级教师李庾南,最初的理想是当一名胸外科医生,由于特殊年代对家庭成份的特殊要求,高中毕业后她不得已当上了一名中学数学教师。但随着在教育岗位上时间的流逝,学生们欢迎她,尊敬她,家长们信任她,社会赞誉她,在这个过程中,李老师逐渐对教育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教师这个职业也由当初一个并不喜欢的“饭碗”,“不得不去完成去应付”的工作,变成了“要做好”的事业。[2]

可以肯定地说,成为名教师的影响因素很多,但“当一名好教师”的理想是推动他们走向专业成熟、取得成功的强劲动力,这是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的首要条件。

二、不断追求卓越:名教师成功的信念支持

愿意把自己的一生托付给教育事业,只能算是教师人生的开始。在走上工作岗位以后,教师还要能在实践中生成对教育的正确理解,产生坚定的教育信念,不断增强自己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保持着对教学工作恒久的热情,并在实践中努力地去加以实现,才能在教育事业中不断获取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李吉林老师走上教师岗位后,“当孩子喜欢的老师”的人生理想,很快就转化成明确的教育信念。李老师在总结自己的教育人生时说:“一个语文老师不仅要孩子学好语文,还要给他们一个丰富的精神世界。让他们从小懂得热爱自己的祖国,懂得给别人带来快乐,有一颗善良的心,崇尚美好,憎恶丑陋。这其中的许多品质,是在纯真的孩提时期就应该开始培养的,完全可以在孩子学国语言文化的过程中去渗透、去影响、去强化。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是做人教育的重要一部分,那是人的语文学习,这正是几十年来我一直追求的一种完美境界。”[3]正是有了这样的信念,李老师在经历了“”被“整”的十年后,仍然坚持在教学中不断开拓,创立了“情境教学法”,并且一步步建构出了情境教育的理论体系。

朱永新教授曾经在《我的教育理想》一书中这样描述:“一个理想的教师,他应该是个天生不安分、会做梦的教师。教育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的内涵与主题都不同,只有具有强烈的冲动、愿望、使命感、责任感,才能够提出问题,才会自找‘麻烦’,也才能拥有诗意的教育生活。”[4]名教师对教育信念的不懈追求,不就是这一“理想”在实际教师人生中的一个真实写照吗?

三、全面而扎实的专业本领:名教师成功的能力保障

能力是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作为专业人员,教师除了一般能力以外,还必须具备高超的从事教育的特殊能力,这是教师取得事业成功和人生辉煌的基本条件。虽然名教师的成功经历各不相同,但在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交往能力三个方面均表现出一致的超群性,这应该是名教师事业成功的基石。

(一)教学能力强——善于引导,富有感染力

名教师之所以得名,其发端往往就是在课堂教学中磨砺而成的高超的教学能力,以过硬的教学本领不断获得学生、同行、社会的认可和赞誉。在李吉林老师课堂上,或是声情并茂的语言描述,或是几笔就勾勒出来的粉笔画,或是即时弹奏的音乐吟唱出的歌曲等,这些动人情境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了课文,让学生在美的感受中受到启迪和教益。听名教师的课,给人的感受就是对他们课堂上巧妙的引导和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艺术的欣赏。这些看家本领,源于他们良好的基本素养,更源于他们在课堂教学舞台上千锤百炼的刻苦磨砺。离开了教学的真功夫,也就没有了名师。

(二)科研能力强——著书立说,成一家之言

名教师在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能发现迫切需要解决的教育问题,找到教育研究的起点,通过主动积极的探究,逐步形成扎实的教育科研能力,不断收获自己的教学主张和丰硕的教育实践成果。邱学华老师的“尝试教学法”、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法”与“情境教育”、孙双金老师的“情智教学法”等等,不仅体现在他们精湛的教学艺术中,更体现在他们丰富的论文和著作之中。于永正老师曾经这样总结:“如果说我的语文教学有了一个新的飞跃,那就是我认识上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这应归功于爬格子。”[5]于老师的话,不仅是对青年老师的一种告诫,也道出了这些名教师研究能力提升、拥有丰硕科研成果的“秘密”所在。

(三)交往能力强——善于沟通,赢得多方支持

首先,名师们非常善于推出自我,赢得学生。在学生心目中,这些名师往往具有很强的“亲和力”。他们不仅懂得学科要求,而且懂得童心,努力实现着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意义”和“有意思”。李吉林老师就是如此,“活动课上,我和他们(学生)一起唱歌,帮他们排节目,和他们一起转‘巨人步’,甚至和男孩儿踢足球。冬天的课间,接过他们手中的毽子,踢给他们看,我能踢出很多花式,一连几十个,孩子们兴奋地在一旁为我数数。上课,我更是想出许多办法吸引他们,把课上得生动有趣。孩子们心中是有一杆秤的,渐渐地他们觉得这个小老师还不错,开始喜欢我了,喜欢上我的课了。”[6]正是这种善于与儿童打交道的品质成就了她后来的教学业绩。

其次,名师们还非常善于与同事交往,找到同路人。名教师很善于在追求教育理想的过程中“择善而从”,找到志同道合者,结成深厚的友谊,共同前进,为专业成长营造和谐的氛围。20世纪80年代,于永正回想自己的成长:“我们的教学沙龙由我、张庆、高林生、郝敬华等人组成,我们经常碰碰头,闲谈,内容全都是语文教学,我们志同道合,在相互交往中长见识。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思维容易撞击出耀眼的火花,启发灵感。”[7]在这种相互切磋的研究氛围中,他们都成长为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取得了卓著的教育实践和研究成果,共同推动了江苏乃至全国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不仅如此,名教师们还往往凭借自己良好的教学信誉和丰厚研究成果,与期刊杂志建立了深厚的学术友谊,在媒体宣传推广下,形成教学研究的规模效应,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推广研究成果,使更多的人受到教益和启迪。

四、自信、执着、乐学、善思:名教师成功的人格特质

人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什么,而且表现在他怎样做。“做什么”反映了人对现实的态度,表明一个人追求什么,拒绝什么;“怎样做”反映了人的行为方式,表明一个人是如何追求他所要得到的东西,如何拒绝他所要避免的东西。在长期的教学历练中,面对千变万化的教育实践,名教师们逐步形成了对自己、对事业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一方面正确认识自身存在的差距,同时又具有足够的自信,坚定执着,不断学习,不断反思,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素养。

(一)自知自明,充满自信

名教师一般对自己所从事的教学行为拥有相当自信的主观判断,能够准确地、现实地领悟他们自己和所处的世界,倾向于以积极的方式看待自己,相信自己的“可爱”之处和独特之处,自信自己拥有取得成功的能力,从而使自己的潜能不断得到开发。刚走上教师岗位的邱学华,自信自己的好口才,把第一堂数学课上成了故事课,一下子就赢得了学生的喜爱,这勇于“试一试”的品格就包含了他对自己的一种自信。在后来的教育历程中,邱老师一直坚持“尝试”的品格,坚信“尝试能成功”,走出了“尝试成功的人生”。[8]自信并不是无视自己的短处,而是要以足够的信心扬长克短,挑战自己。正确的自信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能看到自己的长处,另一方面也看到自己的短处。看到自己的长处,才能有克服短处的驱动力;正视短处,才能勇于面对短处,超越自己,弥补自己的不足。

(二)坚定执着,不言放弃

教师的教学人生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其中会遇到不少的挫折和诱惑。但名教师往往能保持“定力”,做到宠辱不惊,坚守自己的人生方向。20世纪80年代,邱学华老师根据自己的实验,总结提升出了尝试教学的五步模式,他的《尝试教学法的实践与理论》发表后,各地教育报刊相继转载,不少小学数学教师们纷纷参与实验,一下子在全国掀起了一股“尝试”的热潮。但就在邱学华艰辛“尝试”的时候,有人对先让学生尝试练习的做法表示怀疑,还有人公开讥笑他“异想天开”,甚至传言“邱学华犯错误了”,各地的“尝试教学法”实验研究纷纷下马。面对这样大的打击,邱老师并没有放弃改革,批评反倒增强了他进一步深入研究的信念,在刘佛年老师的支持下,他一面坚持继续实验,一面进行理论反思,尝试教学法反而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逆境往往能使人保持清醒,而面对诱惑却更需要一种冷静。

(三)转益多师,善于学习

名教师并不天然具备成为名教师的素养条件,但由于有着追求卓越的教育信念,他们总是在工作中不断树立新的努力目标。并且,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寻求机会,多方求教,充实自己,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和实践体系。李吉林老师曾这样描述自己的学习生活:“寒暑假,我婉言谢绝了一次次的邀请和疗养,利用这相对集中的空余时间读书。学习文学的、心理的、教育学的、美学的、教学论的、中国的、外国的、甚至古代的,我总尽力去读……”“我要使自己形成一个开放的系统,教授的话、学者的话、领导的话,就是小朋友的话、徒弟的话,我都要听得进。”[9]正是以这种开放的心态,不断攫取万方灵气,才有了情境教育的壮丽诗篇。

(四)勇于反思,自我完善

名教师往往具有自我完善的自觉性,在教学实践中勇于自我反思,能够主动地回顾重现自己的教学行为表现,对自己进行批判性的分析和调整,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从而不断突破专业发展的困境。这一点突出体现在他们经常思考和操笔为文的习惯上。名教师们通过写教后记,记录教学反思,思考琢磨教学,对教学活动的意义价值、运作方式不断自我解读、批判与反思,在不断反思中,“知错就改”,“常教常新”。比如孙双金老师,就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用一种自我反省的方式,不断把所思所想用文字记录下来,不断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提炼自己的教育思想,提出了“情智教育”理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名教师并不先天具有成功的个性,其成功个性的形成,受到了教师的家庭生活、学校教育、社会文化等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无论是其人生理想、教育信念的形成,还是专业能力的提升、良好性格的发展,都是他们自己通过不断的努力,与外部环境之间实现完美互动,自我调节、自我完善的结果。由此可以看出,教师专业成长不仅需要专业知识的掌握与扩充,还应该包括理想、信念、能力、性格等个性因素方面的发展和提高。在教师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只有充分发挥自己作为专业发展主体的能动作用,勇于磨砺自己,重视自我的修为和创造,才能塑造自己的成功个性,才有可能抓住发展机遇,创造出成功的教师人生。

参考文献:

[1][2]王铁军.名校长名教师个案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6]李吉林.我,长大的儿童[J].人民教育.2003(17).

[4]朱永新.我的教育理想[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8.

[5][7]刘杰.深度访谈于老师(三)[0L]..

[7]刘杰.于永正访谈录[0L].bbs.省略/dispbbs.asp?boardid=66&Id=150921.

[8]方健华,李建军.自古成功在尝试——记尝试教学法创立者、著名特级教师邱学华[J].人民教育2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