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范文

时间:2023-11-11 09:20: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篇1

企业融资难问题

企业总体融资难度有所上升,两极分化现象日趋突出

今年以来,企业总体融资难度有所上升。银行家问卷调查显示:二季度银行审批条件指数为46.2,仍处于50的松紧分界线下。其中,制造业贷款审批条件指数为44.6,同比下降6.2个百分点,创近两年新低。1129家企业调查结果也显示:反映“今年上半年融资难度比去年同期上升”的企业有339家,占比高达30%,反映“今年上半年融资难度与去年同期持平”的企业占比为63.5%,两项合计达到93.5%。

但调查中,我们也发现部分领域和部分优质企业的融资难度反而有所下降,企业融资两极分化现象日趋突出。银行家问卷调查显示:今年二季度,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电气水生产及供应行业的审批条件指数分别为54和52.5,不仅继续保持在松紧分界线之上,且环比上季度分别上升1.8和0.7个百分点。一些产品适销对路、还贷有保障的优质企业,特别是一些大型优质企业,商业银行往往主动上门营销,贷款利率也较为优惠,低于贷款基准利率的不在少数。因此,确切地说,当前企业融资难是一种结构性现象。

自身还款来源减少和区域风险上升共同抬升企业融资难度

调查分析发现,在当前经济增长放缓的形势下,造成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企业自身还款来源的减少。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企业现金流减少,第一还款来源下降。当前企业营收状况仍未得到明显改观,利润增长趋缓,与此同时,销售回笼趋缓,两项资金占用上升,致使企业现金流减少,第一还款来源下降。某国有银行浙江省分行对该行3517家生产流通企业客户抽样调查分析发现:从盈利情况看,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6.9%,但有36.7%的企业出现同比下降,平均降幅18.2%,销售净利润率4.4%、净资产收益率5.3%,同比分别下滑0.5和0.8个百分点,净利润不升反降3.2%。从资金占用看,存货、应收账款同比分别增长18.5%和11%,分别高于销售收入增幅11.6和4.1个百分点。从行业对比看,企业资产负债率高于行业平均值,流动比率、总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低于平均值(见表1)。

抵押物价格缩水,第二还款来源下降。企业贷款抵押物主要是房产和土地(以房地产为抵押物的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重在47%左右),在当前房地产市场转冷的背景下,贷款抵押物缩水风险增加,企业第二还款来源下降。今年6月,杭州、宁波、温州和金华房价环比分别下降1.8%、1.6%、0.3%和0.6%,其中,杭州房价已经连续第三个月领跌全国70个大中城市。从定基指数看,6月,杭州、宁波和温州房价已经跌回四年前,比2010年分别下降1.5%、1.8%和21.9%。

撤保现象增加,第三还款来源下降。当前,企业出险情况仍在增加(其中出险企业统计口径为:出现经营困难、关停、倒闭、法人代表逃逸、法人代表无法联系、资金链断裂、涉及民间借贷、非法集资、承担大额担保代偿责任、发生有重大影响诉讼案件以及发生灾害安全事故等各类出现风险事件的银行贷款户),区域信用环境继续恶化,大量担保公司破产倒闭,优质企业陆续撤保,并不再为其他企业提供担保。截至6月末,全省保证贷款占各项贷款的比重为22.5%,同比下降1.5个百分点。企业担保难度增加,导致第三还款来源减少。受此影响,众多企业因找不到有效担保,而无法获得银行的融资。

区域风险上升,企业信用评级下降。今年以来,浙江银行不良贷款继续保持双升态势。6月末,全省不良贷款余额1356.5亿元,比年初增加156.7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96%,比年初提高0.13个百分点。在此背景下,部分商业银行总行下调了浙江省的区域信用等级分值,企业的信用等级降低,导致其融资难度进一步增加。据某国有银行浙江省分行反映,今年6月末,系统内AA级以上客户占比为34.2%,同比下降17.5个百分点,比上年年末下降了12.6个百分点。另一国有银行浙江省分行也反映,与上年年末相比,今年6月末,该行AA-级以上的高等级优质客户减少了528户,而BBB-级至A+级的一般客户增加了591户,D级至BB级的劣质客户增加了71户。

企业融资贵问题

从融资成本纵向时序看

当前企业实际融资成本并非历史最高,融资贵的感受主要源于融资费用占利润比重的快速攀升,而这与浙江省企业财务杠杆过高以及经营效益下滑等现象有关。

企业实际融资成本虽高于去年同期,但要明显低于前期高点。企业的实际融资成本主要有三部分组成:一是合同贷款利率,人民银行对此有专门的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统计;二是与贷款相关的并且由商业银行收取的各种融资费用,较多体现在商业银行的担保性中间业务收入和管理性中间业务收入等方面,对这部分费用的费率,可通过担保性和管理性两类中间业务收入之和与同期企业贷款平均余额之比计算获得;三是与贷款相关的各种业务回报费用,最典型的是企业买存款费用。即企业在贷得一笔款项的同时,还须按贷款金额的一定比重,以定期存款方式留存银行。这笔存款往往需要企业支付额外贴息费用,以高于定期存款利率的价格从存款市场上购得。本文根据人民银行绍兴中心支行提供的市场贴息率和企业定期存款占全部企业贷款之比,计算得到业务回报费率。如图1所示,根据历史数据,我们推算得到今年二季度,全浙江省企业实际融资成本约为8.1%,相当于一年期基准贷款利率上浮35%,这与我们1129家企业实际融资成本调查结果(8.3%)基本一致。从历史走势看,今年一季度浙江省企业实际融资成本要明显低于2011年三季度前期高点(9.1%),并非处于近年的历史高点,从这个角度讲,当前企业的实际融资成本水平不是感受融资贵的主要原因。

融资费用占利润比重上升与企业感觉融资贵密切相关,而其中原因是浙江省企业财务杠杆过高,以及经营效益下滑。在实践中,企业不仅用融资成本的绝对水平,同时也用融资成本的相对水平(通常用融资成本占利润的比重)来衡量融资成本的高低。如图2所示,今年1?5月,浙江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财务费用占利润总额的比重为37.3%,这一比重为近五年来的次高点,较去年全年上升4.9个百分点,上升势头较快。因此,我们推断,当前企业融资贵感受强烈的主要原因应该是融资成本的相对水平高,即企业融资成本占利润总额比重较高。进一步分析,浙江省企业融资成本相对水平高又主要与全省企业财务杠杆过高和经营效益下滑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11?2013年三年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年均仅增长5.9%,而同期制造业贷款年均增长11.4%,高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年均增幅5.5个百分点。

从融资成本横向比较看

浙江省企业融资成本高于全国水平,这与全省融资主体资产规模偏小、资产负债率较高以及融资期限相对较短有关,因而融资贵有其一定的客观性。

浙江省实际融资成本很难与全国和其他省份进行准确比较,但从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看,浙江省融资成本可能要略高于全国。2014年一季度,浙江省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7.38%,高于全国0.2个百分点(图3)。

浙江省融资成本高于全国,主要与其融资主体资产规模偏小、资产负债率相对较高以及短期贷款比重偏高有关,因而具有一定的客观性。

融资主体资产规模偏小。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6月末,浙江省小微企业贷款占全部企业贷款的比重为38.1%,比全国高10.2个百分点(图4)。由于浙江省融资主体规模偏小,导致这些融资主体在与银行的谈判过程中,议价能力较弱,融资成本相应较高。

资产负债率相对较高。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4月末,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9.73%,比全国高1.47个百分点(图5)。资产负债率偏高,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企业自身可抵押物较少,融资成本相应也会有所提高。

贷款期限相对较短。浙江省企业贷款短期占比较高,2014年6月末占比为59.2%,比全国高18.9个百分点。由于贷款期限较短,而贷款资金实际用途期限较长,短贷长用的现象突出,这在续贷期会衍生出一系列相关费用,从而从总体上推高企业实际融资成本。

此外,近年来浙江省不良贷款风险持续暴露,区域风险溢价上升,也是造成全省企业融资相对偏高的重要原因。

从深层次原因看

融资难融资贵从深层次原因看,金融体系一些不合理的体制性、机制性因素也同样不容忽视。

政府融资平台等主体存在财务软约束,对资金价格不敏感。一方面,占用了大量信贷资金,产生挤出效应,制约了对小微企业、“三农”等其他实体经济领域的信贷供给。另一方面,这些政府背景主体又通过信托、理财等方式,高回报率吸收资金,无形中拉升了无风险利率,推高了整个社会的利率水平。

我国金融体系的直接与间接融资比例不协调。我国资本市场不够发达,不仅规模偏小,而且结构单一,缺乏层次性。企业通过增资扩股等方式筹集资金难度较大,转而被迫寻求债务融资,企业杠杆率被过度放大。这在经济下行期,企业盈利能力普遍弱化的时候,即便是利率保持不变或略有下降,也会让企业因为利息保障倍数(企业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之比)的陡降而感到融资贵。

银行内部考核机制不合理。部分银行总行不顾当前经济下行、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的现状,一味强调利润增长,并特别要求经济发达地区多做贡献,导致浙江部分基层分支行在利差缩小的情况下,直接收取名目繁多的不合理费用。通过对1129家企业融资情况调查,结果显示:约有四成企业反映银行存在“以贷转存”(占比9.0%)、“存贷挂钩”(占比15.2%)、“以贷收费”(占比12.7%)、“借贷搭售”(占比8.8%)等诸多不合规行为。从推动融资成本上升的速度看,考核机制不合理的作用最为直接。

基层金融,特别是专门服务于小微企业的社区银行发展不够。基层金融竞争不充分,造成贷款定价存在垄断和乱收费等现象,也增加了融资成本。民营银行试点准入门槛过高,如要求主动发起人对剩余风险承担无限责任、必须有两个以上共同发起人并有股本比例的限制等,实质上是“玻璃门”、“弹簧门”,对民间资本存在歧视。

相关建议

转变银行考核导向,杜绝不合理收费行为

引导商业银行自上而下转变和完善考核体系。银行应强化服务实体经济的理念,充分考虑企业承受能力,避免片面追求利润增长目标,适当调整不合理的考核指标(如简单考核资产收益率、中间业务收入增长率、市场占有率等),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与企业共渡难关。

增加贷款成本定价透明度,改变名义利率低而实际综合回报率高的情况。对企业提供的各项服务,必须公开透明。对于中间业务,只有提供实质,才能按照服务项目、内容和价格等收费,杜绝不合理的变相收费等行为。

规范银行吸收存款的行为。不得为增加存款而要求贷款企业完成较高比例的存款,或将吸存费用转嫁给企业等。

加强金融创新,优化信贷资金配置

优化贷款期限结构。引导银行推出更多的2?3年中期流动资金贷款产品,使贷款期限更加贴合企业的实际需求,减少企业不必要的转贷成本支出。

创新互保合作方式,防范和缓释企业互保链风险。如鼓励银行推动互保企业建立互保互助基金池,防范化解因个别企业出险而给担保企业带来的资金链及担保链等风险。

创新贷款还款模式。如探索开展过桥贷款等“借新还旧、以贷还贷”等业务,以及银行与银行、银行与小贷公司等无缝对接合作还贷模式,缓解企业还贷资金不足的矛盾。

加快发展小型、民营金融机构,进一步提高信贷市场的竞争性

在加强监管和完善风险控制制度的前提下,加快构建与中小微企业和个体经济等微观主体融资需求相对称的、有序竞争的小金融机构体系。如适当放宽小型金融机构的准入条件,支持鼓励民营资本参股入股村镇银行、地方性银行等小金融机构,鼓励发展民营银行等。

改善企业经营环境,引导企业平稳健康发展

篇2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市场利率;风险补偿;交易费用

若说中小企业融资难涉及的是资金的可得性不足,则中小企业融资贵涉及的是资金的成本过高。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的资金成本普遍且一直处于高位。据不完全统计,民间中小企业的借款利率平均在20%左右,有的高达50%以上。这是中小企业融资贵的基本描述。那么,中小企业融资贵究竟“贵”在哪里?

1 市场利率超过中小企业的实际负担能力

通常情况下,从投资者角度,所有企业面对的市场利率由三部分构成:

市场利率=无风险利率+正常风险补偿+正常交易费用

1.1 无风险利率

通常以基准利率作为无风险利率,用国债利率表示,由纯利率和通胀贴水构成,但我国利率市场化还没完全到位,其代表性较差。目前,我国银行信用的基础是国家信用,银行理财产品存在刚性兑付约束。根据就高不就低原则,可以将一年期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视为无风险利率,当前大约在5.5%,略低于一年期银行贷款的基准利率。理论上,无风险利率是与社会发展阶段的经济增长(货币增长)速度相联系的,很难通过市场行为降低无风险利率。无论中小企业还是大型企业,都要等量承担无风险利率。

1.2 正常风险补偿

投资者为企业融资要承担风险,损失发生前会收取一定的价格补偿,如对信用风险(违约风险)、变现风险(流动性风险)、期限风险等的价格补偿。我国目前尚没有企业风险定价曲线,只能根据现有数据进行简单推测。现有WIND数据库存有商业银行利率变化区间数据,等距取区间中值作为风险价格,可以大致描绘信贷风险收益曲线。当企业风险超出一定阈值时,银行就会退出,将风险高的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留给其他金融机构。

1.3 正常交易费用

企业融资还要负担一定的正常交易费用(主要为中介费用),如担保、贷款保险、资产评估、咨询服务等费用,甚至要交存一定金额的保证金。这部分费用通常在2%左右。

无论中小企业还是大型企业,也要等量承担正常风险补偿和正常交易费用。但这两部分若单独或汇总过高,则会使市场利率超出中小企业的实际负担能力。

当市场利率超过中小企业的实际负担能力时,就会呈现中小企业融资贵状况。改变这一状况,可以由政府出面来解决。政府通过向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的金融机构提供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使金融机构信贷与中小企业融资达到契合。可见,市场利率与中小企业实际负担能力的差额消除的可能性,起始于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取决于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态度,依赖于金融制度构架的设计。

2 中小企业的资金成本大于市场利率的应有高位水平

中小企业的资金成本通常要高于一般企业,由三部分构成:

中小企业的资金成本=市场利率+额外风险补偿+额外交易费用

=无风险利率+正常风险补偿+正常交易费用+额外风险补偿+额外交易费用

2.1 额外风险补偿

相比一般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中小企业的风险要大,为此要支付一笔额外风险补偿。根据信托公司、租赁公司、小贷公司、网贷平台的实际利率状况,可以描绘出综合利率曲线。假定相同企业的银行信贷风险、信托风险、金融租赁风险等相同,其中的差异构成了额外风险补偿的主要部分,这部分资金投向是风险高的中小企业。取与银行信贷相同的风险区间,计算中小企业的平均利率约为14.0%。该利率水平排除了大部分民间借贷、网贷和小贷公司等风险较高的中小企业客户。如果考虑全部中小企业融资利率,估计平均融资成本应该在16%~18%之间。

2.2 额外交易费用

中小企业还要为其高风险支付一笔额外中介费用。有时,中介费用在2%以上,甚至会高于4%,属于额外交易费用。

只有中小企业,才需要支付额外风险补偿和额外交易费用,单独或汇总造成中小企业的资金成本大于市场利率的应有高位水平。其产生原因可以归结为中小企业融资难。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是必须克服的,是通过改革可以消除的。

3 中小企业融资贵的根本原因是中小企业融资难

根据以上分析,中小企业融资贵的根源在于:第一,市场利率超过中小企业的实际负担能力;第二,中小企业的资金成本大于市场利率的应有高位水平。前者是间接、次要的,必然是由中小企业融资竞争力较低引起的;后者是直接、主要的,无疑是由中小企业融资难造成的。因此,中小企业融资贵的主要根源是中小企业融资难。正因为如此,破解中小企业融资贵集中体现为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

【参考文献】

[1]吴钦春.中小企业融资难成因与解决途径之争――依靠有形之手还是无形之手[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3(2):70-73.

篇3

【关键词】中小微企 融资成本 泾川县

一、融资结构与融资成本分析

(一)融资结构及特点

1.融资渠道狭窄,间接融资依然是企业融资的一种重要方式。相比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泾川县资本市场发展滞后,企业资金规模小、知名度不高,目前没有一家中小微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发行债券、股票融资,直接融资远远满足不了中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中小微企业外源融资主要依赖以金融机构为媒介的间接融资。

2.职工内部集资、民间资金弥补融资缺口。在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发展过程中,职工内部集资、民间融资是其除正规金融之外一个重要的资金补充渠道,存在信息、担保和交易成本等方面的优势,门槛较低且融资流程灵活,具有一定补充企业资金缺口的能力。调查显示,20%的中小微企业在资金不足时选择民间借贷融资,2012年、2013年、2014年上半年平均融资额度分别占其融资总额的37.87%、40.37%和29.79%;11%的企业选择职工内部集资。

3.新兴融资方式融资意识淡薄。国家日益关注中小微企业的发展,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鼓励针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模式不断创新。然而对中小微企业新兴融资方式的调查显示,大部分企业对于新兴融资方式兴趣较小,银行贷款、票据贴现、保理等传统融资业务目前仍是企业的首选,原因主要有母公司管理严格、融资成本过高、市场环境不理想等等。

(二)融资成本分析

1.企业融资各项成本持续增加。当前企业综合融资成本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利息成本,主要由企业通过银行信贷、民间借贷或职工内部集资方式融资支付的利息费用构成;二是“第三方收费”即非利息成本。主要有中介机构收取的费用包括抵押物评估费、担保费、财务报告审计费和风险保证金等;三是隐性成本,即不能记入财务费用科目,但在融资过程中确实发生的各类费用,如花费的招待成本、关系维护成本等。结合样本企业调查数据估算,当前泾川县中型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年化率主要集中在6%-9%之间;小微型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年化率已达10%-20%区间。

2.融资成本与其融资难易程度成正比,不同规模企业融资成本差别较大。据企业财务人员反映,当前企业融资难易程度由低到高依次排列为:企业间拆借、企业向个人借贷、小额贷款公司、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商业银行。调查显示,中型企业融资渠道比较通畅,融资主要以银行贷款为主,贷款年利率集中在6.4%-8.5%区间;小微型企业融资困难,贷款年利率从6.6%到10%不等,约64%的企业通过民间借贷方式弥补资金缺口,民间借贷年利率集中在10%-40%之间,融资成本负担重。

3.中介收费等非利息成本推高企业融资成本。近年来,企业通过银行业金融机构融资涉及担保费、评估费、保险费、登记费、风险保证金等中介收费项目,推动企业融资成本不断走高。调查显示,有贷款经历的样本企业中近三分之二曾被相关机构收取其他费用。

二、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商业银行利润最大化目标推高企业融资成本,宏观政策扶持目标难以实现。近年来国家连续出台了一系列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相关政策,但企业“融资贵”问题仍未能解决,并不是银行信贷资金不足,而是资本追逐利润的本性使然。调查发现,所有金融机构都在尽可能的最大限度上浮利率,只是出于行业竞争压力迫使其不得不减少贷款利润上浮幅度,泾川县存贷比一直保持在50%左右,但中小微企业“融资贵”问题不仅没有缓解,且有上升趋势。

(二)商业银行“保大压小”和风险控制造成中小微企业贷款难、“贷款贵”问题并存。虽然相关银行否认“保大压小”,但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却是不争的事实。调查发现,泾川县国有商业银行千方百计向天纤棉业、恒兴果汁等重点企业营销贷款,且贷款利率上浮幅度最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小微企业贷款的门槛并未降低,融资成本和融资风险不断加大,资金配置的“马太效应”依然较为明显,中小微企业从其它渠道取得的资金成本依然很高。

(三)较高的综合融资成本挤压企业盈利空间,企业经营压力增大。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不断推进,金融机构利差存贷缩小,负债成本上升,为了保证盈利,往往将这部分成本向资金端转移,提高贷款浮动利率,部分中小微企业资金需求溢出到非金融机构融资市场,抬高小额贷款公司、民间借贷融资利率。中小微企业特别是小微型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融资渠道匮乏,贷(借)款供不应求导致的权利寻租又增加了隐性融资成本。

三、几点建议

(一)适当放宽贷款风险容忍度,提高中小微企业利率定价能力。在风险可控的条件下,适当放宽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市场的准入条件,考虑中小微企业的承受能力,在贷款议价方面应适当放宽风险容忍度,减少利率上浮幅度。

篇4

关键词:中小企业 融资难和贵 信息不对称

新一届政府上台以来,为了面对经济困难和改变经济发展的模式,提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口号。然而在创新和创业过程中,资金是必不可少,而且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因此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呼声越来越高。本文在详细了解中小企业融资现状的基础上,从中小企业、银行以及国家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些策略,希望能够帮助中小企业更好的融资。

一、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中小企业在初创期和发展扩张期以自有资本或高额民间融资发展起来的劳动密集型、低技术型的企业。同时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也不具备包括股权和债券融资在内的直接融资, 资金的严重缺乏就会制约这部分企业进一步发展和壮大。而且我国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支持资金是极其有限的,因此间接融资即银行贷款是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由于中小企业面对银行处于弱势群体,谈判能力弱,银行强加各种费用在企业身上,导致企业的融资成本贵。目前温州地区综合利率指数为20.78%/年,部分市场主体利率甚至高达28.78%/年。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原因

(一)中小企业自身弱点的原因

经济学当中有个基本的理论,就是“高风险高收益,低风险低收益”,而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较小,技术含量低,企业治理机制又不完善。显然中小企业的融资风险就高,付出的融资成本也就贵。同时由于中小企业良莠不齐,商业欺诈、违约甚至犯罪事件时常发生,导致银行不愿贷,不敢贷。使得好的、优秀的中小企业贷不到款,融不到资的问题。

(二)银行与中小企业的信息不对称

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导致中小企业易发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逆向选择研究的是事前信息不对称理论,中小为了顺利的获得银行贷款,隐瞒了自己的真实的产品生产和财务状况,做虚假财务报表来满足银行信贷的要求。道德风险是研究事后信息的不对称,中小企业获得贷款后,可能存在违背借款协议,私自改变资金的用途,将资金运用到高风险项目或者投机易中去。这个问题存在,也直接导致了大银行在收集信息和传递信息时成本比较高。而中小企也由于贷款规模较小,利息额也不高。对大银行就没有什么利润而言,再加上大银行天生的嫌贫爱富现象。所以,大银行会有意识的减少供给中小企业的信贷。国内外的相关理论研究以及实证分析也都证明了大企业更愿意和那些信息比较透明、需要大量资金、交易成本低的大型企业合作,而不愿意和信息收集成本较高的中小型企业合作。

(三)资金不合理配置和低价、低效利用使得中小企业融资更加困难、成本更高

首先,资金配置不合理。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信贷份额占全部信贷的比例虽然逐年下降,但是比例依然高于50%以上,服务对象主要锁定在数量上占少数的央企国企和大型民营企业,而对数量巨大的中小企业,则会采取种种限制条款,甚至出现防范措施,“惜贷”、“畏贷”等现象严重。其次,资金利用效率低下。当前我国经济增长面临较大的困难,在经济下滑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保增长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投资是三驾马车中的一驾重要马车,而且见效快,因此保增长变成保投资。增长优先变成投资优先、大项目优先、大企业优先。为了保增长,一些国有企业在政治压力下,对资金价格敏感低,不计成本地扩大再生产,甚至拓展其它业务。造成产能过剩,占用大量信贷资源,造成许多资金低效率使用,而且挤占其它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融资机会。

(四)经济发展阶段决定现阶段融资需求巨大,资金成本过高

价格由供给和需求来决定的,资本的价格就是利率,而利率的高低是由资金供求情况决定的。当前我国总体上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该阶段典型的特征是钢铁、水泥、电力、房地产、石化等资本密集型行业快速发展。这些行业的加速发展必然对资金产生庞大的需求,因而推高整个金融市场的资金成本。从资金的供给角度来看,近两年稳健的货币政策使货币资本供给增速放缓,从而出现资金整体供不应求,企业融资成本当然会升高。

(五)银行利率管制导致资金需求过度放大,风险溢价上升,“加成率”过高

企业融资成本可用贷款利率来衡量,贷款利率由银行基准利率、各种风险溢价和“加成率”构成。首先,我国金融市场尚未完全市场化,银行存款基准利率由政府制定。由于近年来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稳增长成为首要经济任务,因此政府不断下调基准利率,经过五次的利率下调,存款利率降到1.75%,达到多年来的新低,实际利率已为负利率。导致国有企业资金成本大大降低,因而贷款的需求被过度放大,大量的中小企业得不到优惠利率的银行贷款,将资金需求向民间借贷转移,导致借贷成本大幅上升。其次,随着在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中小企业销售经营压力加大,全社会杠杆率急剧上升、部分行业和地区信用风险明显加大、银行不良率持续小幅上升的背景下,商业银行避险意识日益提高。为了维护银行自身的健康发展和股东的利益,商业银行要求较高的风险溢价是理所当然的。再次,我国金融市场是一个相对垄断的市场,虽然商业银行数量较多,达到垄断竞争的要求,但几乎所有的大银行都是国有资本占主体,他们之间竞争的动力很小。而往往是国有银行等金融机构掌握定价的主动权。受到利益的影响,很容易出现寡头垄断下的“勾结行为”,自然加成率就被抬高。

(六)目前我国金融市场的体系不够合理和健全,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方式比较单一,并且融资渠道比较狭窄,所以,中小企业融资主要通过银行贷款进行

首先银行体系结构不够合理,层次也不够分明。少数国有银行垄断融资渠道,地方性金融机构和几家股份制银行虽然数量比较多,但是他们缺乏差异化经营,没有制定出合理的市场战略定位,与国有银行业务趋同,市场趋同,导致整个金融市场体系中缺乏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区域性和地方性银行或金融机构。其次,股权融资以及债券融资的条件比较高,一些中小企业无法满足发行和上市的条件。即便是为中小型企业服务的新三板和创业板条件也比较高,其也是为规模比较大的民营企业以及高科技企业设立的,有一定的数量限制,对绝大部分中小企业来说,可望而不可即。其它的融资方式很少而且规模也很小。第三,社会中介服务体系不健全,缺少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专业机构或担保机构。截止2011年底,全国4439家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担保贷款额仅占全国中小企业贷款余额的1.9%。

三、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思路

(一)对中小企业自身来说

首先,中小企业应该重视自身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不断的强化内部管理,让管理更加的科学和规范,让中小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更加完善;进行财务管理时,财务报表更加真实和透明,降低银行信息收集的成本。其次,企业加快转型,中小企业应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走出劳动密集型和低技术低附加值的发展模式,而应从事的行业方面应该向科技以及服务行业方面转移;最后,应该重视中小企业产品结构优化,体现产品的差异。同时,还应该优化企业规模结构,把企业做强做大,不断的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二)扩大中小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比例

中小商业银行一般属于地区性的金融机构,长期区域性经营以及本地管理人员让其和本地客户进行长期合作关系建立,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比较了解,对本地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资本、信用等情况十分了解。因此与大银行相比,中小型商业银行一般和中小企业的联系较为密切,能够全面了解其经营情况和资信情况。相反的是,规模较大的金融机构并不具备这个优势,因为其在某个地区设置的分支机构比较少,经常调换管理人员,无法全面了解当地企业情况;另外大银行也不愿意花很多成本去收集利润很低的中小企业信息。因此国家应降低中小银行成立的门槛,在全国范围内,成立数量较多的区域型中小银行为本地中小企业服务。

(三)国家加强对中小企业的融资的支持

(1)首先,国家要加强对中小企业的引导和管理,使中小企业的税收、财务报表更加规范,降低银行的信息收集的成本。其次,是实行企业信用评级制度,通过互联网和大数据,加快中小企业守信、失信数据库建设。通过信用等级评级的建立,能够根据指标划分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并进行企业信用黑名单制度的建立,使失信企业丧失信用和经营基础。导致其不想、不敢、不能失信。同时也为银行给中小企业融资提供基础行的信息,不断的降低企业搜集信息的成本。再次,应该合理创造条件,扶持一些制度健全、业绩出色、管理比较规范的担保机构,并进行担保机构风险防范以及分担机制的建立,特别是合理制定担保公司保险制度,降低经营风险。最后,是规范民间融资。通过制度创新,采用“疏”而不是“堵”的方式,引导民间金融服务活动朝着规范化方向发展。通过立法让民间融资能够合法化、规模化,有效的增加民间融资供给,更好地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并建立完善的民间融资服务监管措施,以保证民间资本能够安全有序运作,防止金融风险发生。

(2)国家要加强对银行的引导。虽然今年来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定向降准,使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有一定的动力,但是还远远不够。定向降准只是加大银行的流动性,应更对的在税收和政策的“定向降准”,提高商业银行的动力。

(3)国家应该让中小企业参与直接融资。这不仅解决了融资难也解决了融资贵的问题,虽然目前国家加大鼓励中小企业到创业板和新三板上市,但是毕竟那数量有限,只能解决少部分规模较大的中小企业。因此首先应该让中小企业也能独立发行自己的债券和票据来进行直接融资,扩大企业的融资渠道。其次加强互联网金融的引导和规范互联网金融,让中小企业参与到互联网金融,通过互联网金融进行融资,例如p2p平台等,让中小企业享受互联网金融带来融资便利和成本降低的实惠。

参考文献:

[1]陈文汉.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经济学解释及其对策[J].华东经济管理, 2006 (11)

[2]孔署东.国外中小企业融资经验及启示[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

篇5

近年来国家出台支持中小微企业政策和措施,高新技术中小微企业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规模不断扩大,金融服务有效支持中小微企业的生存及发展。各地政府部门构建以企业信用为基础的多层次、多渠道的融资路径与运行机制,并辅之以有力的财政支持措施,形成较为有效的、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信用激励与约束机制。在良好的市场信用环境中,金融资源能够迅速集聚,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得以缓解,一批中小微企业获得健康、快速的发展动力,为创新驱动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但是,中小微企业在融资方面还存在不足和问题。一方面,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有其必然性,中小微企业往往自身业务类型单一,市场议价能力不强,经营稳定性弱,管理透明度不高,成长态势不稳定,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中小微企业融资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出于对风险的规避,政府金融政策与监管取向总体上以谨慎为原则,一定程度上抑制金融机构对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动力;同时金融机构提供面向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产品,在设计和操作上存在门槛偏高、环节偏多、效率不高等问题,当前市场上许多金融产品表面看上去很好,而不少中小微企业却无法享受,融资状况仍不乐观。在目前的政策法律框架下中小微企业尤其是民营中小微企业,其拥有的资源及支持环境无法与国企媲美,其生存与发展的资源相对稀缺,尤其是在市场交易环境未能完全公平的情况下,中小微企业经营不稳定性持续存在,其融资难、融资贵便是必然存在的普遍现象。因此,在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方面,金融监管部门需要更宽松的指导思想,表现出更大宽容度,金融机构依据中小微企业的内在特征,设计专门的金融产品,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服务实体经济,推动企业发展。

二、高新技术中小微企业融资新思路

(一)建立健全高新技术中小微企业创新基金体系

扩大高新技术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规模,完善其结构、规范其制度、优化其程序、提高其绩效,建立高新技术中小微企业创新基金运作体系,支持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为高新技术中小微企业发展提供强大的资金后盾。大力推进科技金融创新,探讨科技型企业贷款担保、知识产权质押、科技保险和上市融资等形式,解决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融资难题,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为引导和带动社会资本参与科技创新、支持自主创新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引导中小微企业加大研究开发投入,可以设立产业技术创新与科技金融结合专项资金,以科技金融方式解决中小微企业资金缺乏、融资难的问题。在引导风险投资和创业投资的基础上,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初创期、成长期的中小微企业,设立科技小额贷款、科技担保、科技融资租赁公司,建立创业投资资金,带动社会资本扶持高新技术中小微企业,让市场无形之手和政府有形之手有机结合、相得益彰。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建立无偿与有偿并行、事前与事后相结合的财政科技投入机制,采用多元化、立体化的组合投入方式,进一步创新投入机制。

(二)设立高新技术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

利用专项财政扶持资金设立高新技术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用于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力度,有效分散、化解科技信贷风险,加快产业发展。该资金将优先用于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中小微企业,特别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创新性较强、科技水平较高、市场前景较好、具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中小微企业。政府部门与银行建立合作关系,利用财政资金杠杆作用,促使合作银行研发专用于高新技术中小微企业融资产品。政府与银行的合作越紧密,企业融资将更便捷,获得贷款的企业数量将会更多,融资难现象将得到缓解。

(三)积极发展小贷公司

经过多年快速发展,在业态越来越丰富的形势下小贷行业存在着监管尺度把握不一致、业务发展偏离“支小”初衷等问题。为推动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2015年初中国银监会专门设立普惠金融工作部,加强对小微企业、“三农”等薄弱环节和小贷公司等非持牌机构方面的监管,目前中国小额贷款协会已成立。与持牌金融机构相比,小贷公司虽然管理手段不够先进、制度体系不尽严密,缺少精细审批流程和优质客户资源,但这些小贷公司信息触角发达,经营手段灵活,有强劲发展动力和高效的办事效率,更难能可贵的是,有顽强创业精神。小额贷款协会可发挥行业共同发展优势,借鉴国际先进小微贷款技术,结合本行业和地方特点,培育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小额贷款技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额贷款协会要推动小贷公司发挥地处基层、了解行业、熟悉客户的优势,在风险可控和政策允许的前提下,发展信用贷款,改变小贷公司采用重抵押、重担保的当铺式经营模式,优化贷款流程,减少贷款中间环节,缩短企业融资链条,同时降低融资时间和资金成本,提升效率。

(四)运用大数据挖掘技术解决信用问题

运用数据资产,使用数据挖掘技术,破解信用信息问题。通过海量数据收集和云计算技术,对中小微企业信用状况及所处产业链进行动态跟踪、深度计算,建立银企信息沟通的新渠道。这种基于大数据挖掘分析的信用评价,为中小微企业信用状况提供可靠的量化依据,也让银行在贷后风险控制方面有数据支撑。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核心,传统方式难以解决信用问题。在发达国家可以依据征信体系轻松完成信用贷款,目前国内不容易做到。随着大数据技术运用,这种状况将有所改观。在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瓶颈方面,大数据可以解决中小微企业“缺信用、缺信息”的难题。在长期经营过程中,中小微企业有经营类和结果类两种数据:经营类数据包括存储、订单、配送等数据;结果类数据包括能耗、房租、工资等财富创造数据。以往银行主要以财务信息为核心对企业进行信用评价,银企双方都可能面临道德风险问题。通过对海量信息的挖掘计算,大数据技术可以有效避免人为干扰,实现企业和银行信息对称。在防范融资风险方面,大数据技术能够快速、客观地提供预警。中小微企业微联保和互保圈风险以及群体性中小微企业经营风险都可能对实体经济产生负面效应,可运用大数据技术加以防范。而大数据技术能分析历史数据、实时监控当前数据、预测未来数据,对企业的订单、库存、回款等各个环节全方位跟踪分析。依托大数据挖掘技术,在获得授权的前提下,对企业留存在电子交易系统和政务平台的生产、经营、能耗、人才等各项明细数据,进行全方位的动态分析。这种动态的、客观的风险跟踪,能有效破解金融机构贷后风险管控力不足的问题,加快业务发展。

(五)建立中小微企业信用数据库

中小微企业普遍存在信用意识不强、信息披露意识淡漠、财务数据缺失、数据无法体现企业真实经营情况。金融机构通过普通渠道很难获得其真实的企业信息,从而无从判断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风险,这也是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之一。在互联网金融发达的今天,借力互联网可使得中小微企业信息变得相对透明,使得中小微企业融资时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政府与互联网企业的协同努力,共同构筑专用的、完备的中小微企业信用数据库系统,在“互联网+”时代更好服务于中小企业。中小企业信用数据库系统集成征信服务平台、信用风险评级平台、金融信息服务平台、信用信息云服务平台,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信用数据库重点扶持和培育一批信用好、高成长性的优质中小微企业。借力互联网企业在信用信息服务上的优势,可以有效完善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征集机制和评价体系,同时提升中小微企业融资信用等级,增强信用意识,取信于人。

(六)建立票据理财服务平台

票据业务是中小微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与银行发生的一种银行承兑业务。对企业而言票据业务是一种投融资需求,对银行而言则是一种类贷款的方式,属于间接的银行贷款。企业进行短期融资,需要贴现,并且愿意支付一定利息。票据理财服务平台可以把理财客户与中小微企业真正对接起来。作为一种新业态,票据理财业务可以分为四类:票据质押模式、票据贴现模式、内保外贷模式和委托贸易付款模式。票据理财服务平台分为两端:企业融资端和理财客户端。企业只要通过平台认证,如各种资质及证照认证,并在平台指定银行办理承兑汇票托管手续后,平台可在银行方面获得承兑汇票托管信息,然后在平台上为企业进行融资发标,期限不等,供理财客户选择。企业融资后开展经营生产,汇票到期以后将本金和利息归还给理财客户。而平台作为信息中介仅仅进行资金流和信息流交换,并不接触资金,从而形成正常的企业融资还款程序。如果企业因为某种原因无法还款,那么银行托管承兑汇票,到期后银行进行资金兑现,将本金和利息归还给理财客户。因为平台与银行进行信息对接,票据到期以后银行会自动办理贴现,因此企业、理财客户、平台三方风险可控。票据理财服务平台实际上打通一条各方便利的通道,使企业融资降低成本,盘活中小微企业,也给投资者提供一定的收益,出现共赢局面。

(七)开展股权众筹业务

目前,国内市场上的众筹平台大部分为产品众筹。在产品众筹平台上,中小微企业预售自己开发的产品,然后把预售募集到的资金用于产品生产。换句话说,产品众筹本质上依然是产品销售,不涉及企业资本结构、股东变化等问题。而股权众筹的本质是企业面向一般投资者进行融资,投资者通过出资入股企业成为股东,以期获得未来收益。从中小微企业角度来看,股权众筹募集到的资金可以用于任何业务和运营,而不仅仅是产品生产。从投资者角度来看,股权众筹是一种真正的投资行为,最终获得的收益不是局限于某个产品收益,而很可能是本金的几十倍甚至几百倍。中小微企业具有行业分布广泛、盈利模式丰富两大鲜明特点,而银行、投资机构准入门槛高,中小微企业经济能力有限,大多无法顺利获得贷款。中小微企业的经营风险相对较高,而股权众筹通过互联网大众平台模式,让大量投资者来共同评估风险、共同承担风险,这种方式能更为理性地淘汰高风险、低收益的项目或企业,而相对高收益、低风险的项目或企业得以顺利获得充足的资金,有力推动中小微企业发展。但政府不需要介入平台搭建,只是帮助降低资本和项目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为投资者分担部分风险。股权众筹风险在于中小微企业发展存在不确定性,在信息有限情况下,投资者往往因对行业陌生、容易被误导而误判。科技项目对接活动、技术市场都可以成为股权众筹中介,解决这类信息不对称。投资者通过这些途径可以充分了解项目创意、商业模式等信息,判断企业项目优劣,对投资风险进行正确评估。同时政府可以通过支付补偿金的方式,为投资者承担部分风险。目前国家信用体系不健全实际上阻碍股权众筹发展,但随着信用体系不断完善,股权众筹模式将得到广泛普及,发挥积极作用。

(八)探索投贷联动模式

篇6

一、当前经济形势及政府相关应对举措

根据国家发改委资料显示,中小企业占中国企业总数的99%,它们使用20%的金融资源,却创造了80%的城镇就业,60%的出口,贡献了50%的税收,创造的最终产品和附加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中小企业雇用了中国80%的城镇劳动力,这就意味着如果中小企业裁员10%,中国就会新增加3千万失业人口。因此,中小企业的生死存亡绝非小事,它涉及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温州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风向标,受银根紧缩影响,自2011年10月份以来,温州不断出现企业家“跑路”事件。温州现象引起中央高度关注,在总理考察回京后,专题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发展的金融财税政策措施,提出了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税收扶持力度;支持金融机构加强对小型微型企业的金融服务,比如积极开展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业务,拓宽小微型企业融资渠道,切实改善小微企业生存发展环境,切实解决小微企业、“三农”等经济主体“融资难”问题等等。

目前,江苏省以及我省宁波、舟山等地都已开展了城乡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和中小企业贷款保证保险工作,在支持“三农”建设、扩大就业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成效。2011年12月,浙江省政府决定:在全省范围内逐步铺开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工作,为小额借款人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现阶段,我省小额贷款保证保险根据合作贷款机构的类别,推出了银行与保险机构合作及小额贷款公司与保险机构合作两种模式。而此次试点工作将分两步走:首先,在浙江省11个地级市选择1至2个市、县开展试点;在此基础上,各地将根据试点情况和实际需求,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逐步加大推广力度。

然而当前温州地区由于银行业受信贷额度和小微企业、“三农”等经济主体风险管控难度大、资信调查繁琐等原因,对该项工作积极性不高,且政府政策引导力度有限,贷款集中于当地一些知名企业,造成贷款规模分配不均衡等现象。作为我省经济发展的大市,借全省试点推广的“东风”,着力解决小微企业和“三农”等经济主体“融资难”问题,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快速发展应是当前迫切需要考虑的一项惠民工程。

二、企业融资难一定程度上阻滞了整体经济的企稳回升

2014年,国务院颁布的“新国十条”以及省政府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发挥保险功能作用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均提出了加快发展小微企业信用保险和贷款保证保险,以保险的方式解决企业融资困境。2015年1月28日,中国保监会联合工信部、商务部、央行、银监会关于《大力发展信用保证保险服务和支持小微企业的指导意见》,提出以信用保证保险产品为载体,发挥信用保证保险的融资征信功能,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这些文件的表明政府已经高度关注并正在积极引导地方利用保险来解决企业融资问题。

温州市自2012年起,已在乐清开展贷款保证保险(以下简称“小贷险”)的试点工作,目前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局限在很小的范围内,规模仅1亿左右,没有发挥保险在解决企业贷款难方面应有的作用。经过调查了解与分析,笔者总结了导致贷款保证险在温州发展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在不良高企的背景下,银行业贷款态度不积极

银行的实际不良率远高于预期。银行早已经成为惊弓之鸟,对风险过于敏感,对承担风险的新方式不熟悉缺乏研究,对新生事物采取谨慎和消极态度。

(二)赔付率高,导致保险行业对发展贷款保证保险不积极

据了解人保和太保是目前在我市尝试过贷款保证险的两家主要机构。2014年,温州人保小额贷款保证保险的实际赔付率是221%,温州太保也接近200%左右。实质上的亏损经营,导致了保险公司消极对待该险种,各大保险公司纷纷收缩业务规模,甚至停办该险种。

(三)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宁波小额贷款保证险政府每年拨付固定资金注入金融机构,专门扶持开展贷款保证保险业务。苏州科技贷政府拨付2亿扶持资金,天津政府拨付60亿作为贷款保证险风险补偿基金,而温州目前仅乐清拨付300万作为小额贷款保证保险扶持基金。远不能满足大量企业授信的风险敞口需求。

三、充分发挥保险作用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

在政府积极推动下,宁波市在全国率先试点贷款保证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已经累计支持小微企业获得贷款56.4亿元,较好地发挥了保险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作用。2014年9月18日,保监会和宁波市政府联合召开保险业服务小微企业暨“宁波经验”交流会,正式向全国推广宁波经验。宁波和温州地域相近,经济发展水平相似,非常值得借鉴。为此,笔者认为应加快小贷险运行机制建设,充分重视保险对解决企业融资问题带来的正面作用,并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政府引导,要求金融机构积极作为

坚持政府引导、政策支持的原则。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要求银行和保险机构积极作为。同时,建立多部门协调机制,架构政策框架制度,积极出台和完善相关政策,营造更强有力的政策环境。通过金融办、银监、保监等机构和部门加强对银行和保险机构的政策引导。

(二)加强配套政策扶持

进一步完善政府支持体系,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市政府及相关部门,提供保费补贴、风险补偿、考核激励等多元化的政策支持措施,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实现小贷险的可持续发展。

篇7

关键词:中小企业 融资困难 问题 措施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在我国融资难的根本原因是制度性原因,即中小企业的自身特点和融资特点与现行的以商业银行为主导的融资体系严重不匹配。在现行金融体系内的改革无法解决这个难题,必须在体制创新上找出路,关键是要建立完善的、多层次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

一、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症结

从企业自身的情况看,中小企业整体素质不高,是造成融资困难的主要原因。我国中小企业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起,在30多年时间里经历了一个从小到大,快速发展的过程。但是,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很多,主要有:

一是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记载不规范,基本上处于备忘性和应付性的财务处理和报表填报。有部分企业甚至是为交纳税款进行的账务记载和报表填报。企业大部分的经营往来主要是现金结算,不论是银行、税务以及政府的统计、经济部门从账务处理上无法辨别出其经营活动的真实性;二是经营管理水平低,技术含量不高,产品质量把关不严。在经营管理上是家长制,一人说了算;在经营理念上只注重眼前利益,主观意识强烈;在产品生产上,是由家庭作坊逐步发展而成,产品工艺落后,生产成本偏高,产品可替代性较多,产品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加之企业周转资金少,抗风险能力较差;三是社会信用体系尚未建立起来,中小企业诚信缺乏严重。

由于中小企业内部规章制度不健全,随意性较大,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加上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个别环节出现资金紧张,从而表现出有些企业信用状况较差,诚信缺失,势必造成贷款难。

从金融机构的方面来看,商业银行出于资产质量和效益方面的考虑,对中小企业主要实行慎贷的策略,虽然农信社、农合行拥有贷款自,但受贷款投向和额度的限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一是各家商业银行信贷审批权都高度集中。目前,各商业银行基层行除拥有额度较小、风险过低的质押贷款的审批权外,几乎都没有增量贷款的审批权,而质押贷款的审批权绝大部分集中在中心支行或二级分行,形成了中小企业授信不足,大部分地处县一级的中小企业更是望尘莫及。二是责任追究十分严厉,要求新增贷款不良率为零,而发放贷款质量较好、贷款本息如期收回的没有相应的奖励政策和措施,结果使基层行和信贷人员对可贷可不贷的尽量不贷。三是贷款审批程序繁多,必须经过土地、城建等部门核实评估,经过司法部门的公证,贷款主管部门的审批和上级行的授权。四是“贷后”检查形同虚设,只要贷款一经发放,贷款的用途、去向、造成风险的大小,无法掌握,顺其自然,没有一个有效的监督机制。

从市场状况看,中小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加,整体实力不断壮大,经营范围不断拓宽。中小企业不仅在工业、建筑业、饮食服务业等传统产业中占据了一席之地,而且涉足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项目和电子信息等高科技领域,成为这些行业的一支生力军:中小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主体,分布广泛,农村、乡镇、城市无所不在,无所不有,无所不多。尽管中小企业数量多、分布广、贡献大,但为其发展提供服务的金融市场滞后,金融环境很不理想,与中小企业的金融资源配置及其发展势头形成强烈反差。从间接融资看,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要求条件烦琐严格,贷款比重偏低,难以得到银行信贷的支持。从直接融资方面看,上市资源稀缺,门槛较高,通过股权融资难度大,民间借贷利率高且无法律保障。因此,出现了现在中小企业发展势头强劲而融资难的现象。

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途径

近年来,随着我国中小企业的不断发展,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成了社会各界探索和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中小企业的融资本质上就是通过社会的资金分配制度对其进行社会资金的配给。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解决途径在于从制度的角度型构一种新的社会资金分配制度。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既有政府经济职能的因素,又有银行的因素、资本市场的因素及中小企业自身的因素。要建构一个克服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制度体系,应解决以下核心的问题:

(一)融资渠道要多元化

要全方位地做好间接融资工作,治理好信贷投资环境、选择有效益、资金运行有保障、安全系数高的项目向上级商业银行积极推荐。另外,地方政府也可与未在当地设立分支机构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或政策性银行联系,推荐项目,积极寻求合作,争取资金引进,采取一些应对措施,如用项目收费或土地、建筑设施作抵押或担保。同时,也要在直接融资上广开思路多下功夫,通过联营、入股、拆借等方式吸引境外投资、境内投资以及民间资金,充分利用好民间资金借贷这个不公开的融资市场,正确引导资金流向,规范借贷行为,通过政策手段、法律手段促进民间借贷的健康发展。

(二)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大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积极改善金融机构诚信、企业诚信、政府机构诚信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必要条件。一是金融机构要由现在的指标、授权控制贷款发放转变为由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比率和利润率或亏损降低程度控制贷款发放。同时,通过内部制度、法人治理结构等转变服务观念,开展文明服务、阳光服务,提高透明度以提升诚信度。二是通过强化企业信用环境,完善法人治理水平、经营管理水平、财务的可持续和透明度来增加企业诚信程度,改善引进资金的环境。三是政府部门积极建设社会信用环境,司法部门公正执法,依法保护金融债权,严厉打击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四是加快信贷征信系统建设,目前,正在使用的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作用日益明显,并在日常工作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有些工作仍需要进一步深入,首先,尽快建立个人信贷登记咨询系统,防止利用房贷、车贷骗取银行资金;其次,统一标准,结合信用信息通用性,降低征信成本,发挥征信功能;最后,尽快制定法律法规,界定信贷信用信息的征集、使用权限,并依法逐步开放查询窗口。

(三)建立完善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制

目前,有些地方虽然成立了一些担保公司,但是基金来源少,没有建立完善的风险补偿机制,对担保机构缺乏统一有效的业务监管,因而防范风险的任务相当艰巨。因此,建议有关部门或地方政府成立一些政策性的专门为中小企业担保的公司,并给担保公司一定补贴以鼓励其为中小企业担保的行为,也可以给予一些政策,允许民间成立营利性担保公司,扩大中小企业的担保范围。

综上所述,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努力的系统工程。相信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各经济主体的管理能力不断增强,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终将逐步解决。

参考文献:

[1] 纪霞.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分析与解决措施[J].商场现代化, 2010(1).

[2] 刘贵才.中小企业融资途径及其法律风险防范[J].中国安防, 2010(Z1).

篇8

关键词:经济下行;融资困境;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

中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十五大”被正式写入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以来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并在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创新科学技术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近年来,受国际经济疲软和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双重不利因素影响,中小微企业的发展面临着融资难、用工荒、生产要素价格高涨、税负重、利润低等诸多困境,其中融资难更是成为最主要的制约因素。

一、经济下行时期中小微企业融资存在的风险

(一)货币政策频繁调整影响融资市场规模

我国经济正处在重要的转型和调整时期,货币政策作为调整宏观经济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手段,经历了从“适度从紧”到“适度宽松”,再到“稳健”的一系列变化,最直接最主要地影响了中小微企业的资金供给规模,给企业融资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二)市场环境变化增加运营风险

我国中小微企业普遍存在经营规模小、劳动密集程度高、生产产品单一、产业层次低等缺点,在目前国际国内消费总水平下降、劳动力人口减少、生产资料成本增加等多重不利因素影响下,中小微企业利润空间加速萎缩,从而增加了运营风险。

(三)融资渠道单一缩小融资范围

尽管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发展迅速,股市、债券和基金市场纷纷向中小微企业打开大门,但仍没有改变银行是融资主渠道的事实。单一的融资渠道使得中小微企业难以承受任何微小的信贷政策调整。

(四)自身局限性降低融资能力

我国中小微企业大多是从个体工商户或家族企业发展而来,产权和经营权的高度统一导致了其内部普遍存在治理结构混乱,制约机制缺乏,财务管理薄弱,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加大了金融市场上资金供给者获取企业融资所需信息的难度和成本。

二、中小微企业融资扶持政策的陆续推出

随着宏观经济下行压力的不断增加,个别行业的中小微企业出现了“停产潮”“倒闭潮”。2014年以来,国家和地方政府为此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涉及了融资、税收和专项资金等多个方面,对中小微企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2014年9月,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仪式上正式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使“创业创新”成为一项国家战略,掀起了“创业创新”的热潮,中央和地方也围绕此战略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据不完全统计,从2013年5月至今中央层面已经出台了至少22份促进“创业创新”的相关文件。2015年3月国务院出台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和6月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将“创业创新”战略转化为具体的政策措施。而融资作为推进“创业创新”的重要环节被摆在了突出位置,在推出定向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鼓励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中小微企业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税和建立中小微企业融资专门机构等多项传统措施的同时,还提出了开展支小再贷款、建立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推广PPP模式等多个全新概念,用于切实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三、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的概念及作用分析

(一)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的含义

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是指为某一地区或某一行业、产业集聚区内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技术咨询、信息服务、人才培训、创业孵化、市场营销和环境治理等各类公共服务支持的、开放式的、资源共享型的服务组织。由于这类平台普遍具有政府背景,因此具有开放性、应用性、公益性和便利性等特征。2012年5月,国家工信部为进一步落实国务院的政策,制定了《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认定的管理办法》,使我国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的建立、认定和运营有章可循。

(二)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的功能

根据《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认定的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公共服务平台应具有多种服务功能或在某一方面具有特色服务功能,这些功能主要包括:信息服务功能,即提供法律法规、人才、市场、技术等信息服务;技术服务功能,即提供工业设计、技术开发、设备共享、知识产权和品牌建设等服务;创业服务功能,即为创业者和创办三年内的小企业提供创业辅导、项目策划、政务等服务;培训服务功能,即提供经营管理、市场营销、技术和创业等培训服务;融资服务功能,即提供融资信息、组织开展投融资推介和对接、信用征集与评价等服务。

(三)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的作用

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作为我国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重要结点和政府创新公共服务供给的主要载体,主要具有以下三方面作用:一是通过在操作层面上建立开放式的平台组织,引导政府职能部门和社会服务机构进行跨界合作,促进政府在扶持中小微企业过程中的行政职能转变。二是通过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开放、适用、便利、多样的公共服务,改变长期以来中小微企业市场竞争中的劣势地位。三是通过服务模式的不断创新,进一步探索公共资源供给的新途径。

(四)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在缓解融资困境中的具体方法

宏观经济下行时期,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既是导致中小微企业生存困境的因,又是导致中小微企业生存困境的果。为此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在工作实践中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搭建平台,促进政、银、企、保多方合作交流。

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的组建汇集了政府、社会服务机构和中小微企业等多方力量,一方面可以作为政府、金融机构和中小微企业等各方信息的汇集点,有效改善融资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模式的创新成为市场主体,以市场化的行为参与到融资过程中来,既避免了政府行为对市场规则的扰乱,又保证了经济政策的严格执行和对地方经济发展方向的有效调节。

2.提升服务,加强中小微企业自身建设。

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作为综合性的服务机构,在开展融资服务的同时,还在向中小微企业提供着信息、技术、创业、培训和法律等一系列服务,这对完善企业治理结构、提高员工整体素质、提升企业产品层次、增强市场竞争力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3.开拓创新,探索服务中小微企业的新领域。

篇9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难;新路径

一、当前经济形势下中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之难

2013年6月底,我国中小企业贷款同比增长18%,而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同比增幅达到大约4000亿元。说明我们金融行业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并没有减少,但是覆盖到全国的银行贷款总量,理论上平均分摊到各个中小企业里的还是有限,因此还是会有企业无法得到贷款[1]。相关报告显示,大约90%的中小企业没有从银行贷走一分钱。资金的匮乏致使中小企业无法放开大步搞发展,经营规模上不去,利润额产生瓶颈困境,加剧了对资金的需求,从而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可见,解决融资难问题,是当前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第一要素。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之贵

现实中,中小企业遇到的问题不仅是融资难,更根本的问题就是融资贵。数据显示,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相当高,已经远远高出企业的承受能力。小额贷款的利息比银行利息高3到4倍,民间借贷的月息达到10%。。而且由于中小企业风险比较大,造成银行放贷一般都非常谨慎,所以经常出现针对中小企业贷款上浮基准利率。可见,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特殊实际状况,融资过程中遇到的融资贵的难题单靠改变外部融资环境克服是不现实的。必须从其他方面寻求突破口。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新路径分析

(一)加快中小企业经济转型升级

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和其目前的经营能力和信用状况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无论从全世界范围来看,还是单就我国来说,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都很高。因为中小企业的寿命普遍都非常短,70%左右的中小企业寿命期短于两年。对银行来说,办理贷款的成本与贷款规模是关系很小,甚至在一些情况下办大规模的贷款,成本可能会相对更低。而现实中,有的中小企业财务体系毫无规范可言,甚至连最基本的财务报表都一定完整。这时,银行即使想对这些中小企业放贷,由于无法控制风险,最终也只能放弃。

这种情况下,中小企业就要先从自身寻找问题,并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良策。很多中小企业由于贷款难,资金链短缺,不得不缩减生产规模,有的有市场无工厂,有的有工厂无市场,风险集中在一个链条上。但是,如果企业迎难而上,大力扩展生产规模,打造一条完全属于自己企业的完整产业链,一旦发生经营困难,就可以实现通过调整某一个链条来应对其他链条上的问题,就不会发生一招不慎全盘皆输的结局。这些都有赖于中小企业在经济结构方面的转型升级方面寻求突破口。

江南农村商业银行董事长王国琛曾说:“中国正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专注于品牌、创新的企业代表着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银行也相对比较喜欢这一类型的企业。”可见,积极转型升级的中小型企业更容易获得贷款支持。在此形势下,中小企业唯一的出路就是加快转型升级,为自己的融资之路化解种种不利因素。

(二)国家相关宏观政策的支持

市场经济的正常有序运行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中小企业的融资市场同样是这样。政府应该从宏观上发挥积极引导作用,为更多资金进入中小企业板块奠定客观条件。结合我国经济现状和中小企业融资实际障碍,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鼓励中小企业与中小银行同步成长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从政策上允许并鼓励中小型企业进入大量行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等一些竞争性行业。大量的中小企业的产生带来了更多融资需求的出现。与之相矛盾的是,金融业时至今日依然由国有银行高度垄断,民间自发成长起来的中小银行却基本没有被允许合法存在。我国中小型企业和中小银行发展的不均衡,使得中小企业融资掣肘的困境日益加剧。市场经济国家中一个屡试不爽的现象是,政府管制下必然出现黑市,在我国也不例外。中国长期的金融抑制政策,导致了地下金融膨胀。现实中,供给量日益充沛的民间资金也为地下金融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地下金融的非合法性,并没有妨碍其对弥补正规金融的不足、促进良好市场机制发育的积极作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地下金融至于我国目前繁荣的民营经济功不可没,很大程度上成就了“中国制造”行销全球[2]。

2.鼓励引入新的融资工具

2009年,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正式 《银行间债券市场中小非金融企业集合票据业务指引》,打开了中小企业发行集合票据的市场。

集合票据作为一种中小型企业一种新的融资手段具有无可替代的优越性。首先,集合票据设定一个长期利率,长期而言,企业的融资成本相对较小。其次,,采用集合票据作为融资手段,可以从更高层次上宣传本企业品牌,使银行对这类企业有更深刻地了解。现实中确实有很多企业采用发行集合票据作为融资手段后,获得了信用贷款。最后,集合票据集资规模比信用贷款更大,更能满足中小型企业的融资规模需求。可见,集合票据市场对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是一个很大的补充,对中小企业更有益处。

3.规范资本市场秩序

近年来陆续爆发的风险事件进一步暴露出一些融资担保公司抽逃资本金、关联交易等违法违规问题,对行业整体声誉和银担合作都造成非常大的负面影响。政府应该从完善担保体制、建立信用征信体系等方面入手,积极发挥引导作用,为更多的资金进入中小企业创造条件。近三年来,融资担保行业实收资本年均增长36%;在保余额年均增长37%;与融资性担保机构开展业务合作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年均增长22%,融资性担保贷款余额年均增长28%;中小企业融资性担保贷款余额年均增长29%,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户数年均增长27%;全行业担保业务收入年均增长30%[3]。这些数据充分表明,规范和监管不仅没有影响融资担保行业的发展,反而促使融资担保行业对中小微企业的融资增信作用不断增强。(作者单位:江西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吴晓灵:《中国金融政策报告2011》,中国金融出版社,2011年12月第一版

篇10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在三期叠加下,货币信贷增速相对较高,社会融资规模增长也比较快,经济增速却有所回落。在当前经济新常态下,虽然货币信贷增速相对较高,但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突出。经济增速回落与小微企业的景气指数密切相关。到目前为止,我国小微企业占企业总数约99%,小微企业所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上缴的税收超过总额的一半,提供了全国80%左右的城镇就业岗位。小微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小微企业的不景气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我国经济增速的回落。小微企业不景气的主要原因是融资困难,小微企业的这种融资困境亟待解决。

一、我国小微企业面临的融资困境

1.小微企业本身原因造成的融资难。企业融资最常见的两种途径是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内源融资一般是企业将自己的未分配利润等资金积累下来并转化为投资。外源融资通常是企业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从银行贷款或从投资者那里筹集资金。小微企业规模小,固定资产总量较少,从事的项目本身收益往往具有很大不确定性,因此靠内源性融资常常很难满足企业发展需求。小微企业常常需要通过外源性融资。但由于小微企业自身的一些特点导致小微企业外源性融资难,主要表现在:小微企业用来抵押借款的固定资产较少;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周期短,主要是流动资金需求,一般需求量较少、借款次数较多,因此对于银行来说对小微企业的贷款管理费用就大些;小微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不够完善,财务管理有一定漏洞,小微企业的信用程度难以量化。由于小微企业这些因素的存在,银行在考虑贷款安全性的情况下,在很大程度上只能减少对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的供给。

2.商业银行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小微企业的融资难。商业银行是经济人,贷款首先得考虑风险因素。相比大型企业,小微企业的贷款风险更高些。“2008年世界银行的调查报告显示,小微企业的风险比大中型企业分别高46%和90%。”[1]商业银行间同业贷款成本相对低些、风险相对小些,因此商业银行更愿意同业之间拆借。商业银行贷款属于债务资本,一旦贷款收不回来,银行将面临很多风险。如果银行只是分担小微企业的投资风险,而不能分享小微企业的收益,那么这种投入和回报的落差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的意愿。国有商业银行一般也是不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给小微企业提供公平的融资环境,有的国有商业银行甚至贷款给那些该淘汰的钢铁、煤炭等所谓的“僵尸企业”,也不愿贷款给小微企业。

3.市场融资空间狭小、融资成本高造成小微企业的融资难。我国票据市场还不发达,通过商业票据融资比例小。2014年9月,我国在广东、上海等地进行民营银行试点,但效果不明显,主要原因是政府与民营银行缺乏沟通合作。我国民间融资,如天使投资刚起步,规模小,没有形成专业化的信息平台。债权融资市场和股权投资市场虽初具规模但非常不规范,小微企业很难通过这种方式融资。次贷危机后,随着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央行虽然降低贷款利率,但鉴于上述金融机构自身原因,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的贷款数量不会大幅增加。小微企业融资主要还得靠私人信用甚至高利贷途径。小微企业从互联网金融渠道比如阿里系的余额宝融资利息一般都超过百分之十几,甚至更高。

二、破解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出路

缓解小微企业的融资困境,在短期内采取差别化的金融政策是有效的对策。赵亚明、卫红江的研究表明,在当前,“有效激励小微企业成长的经济与金融政策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需要通过政策的扶持,促进小微企业的竞争和创新;另一方面,差别化的政策又不至于被缺少竞争优势的小微企业搭便车,成为企业转型和成长的束缚。”[2]次贷危机后,央行采取差别化的金融政策,多次降低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中小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要低于大型金融机构。2011年10月,银监会出台了《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型微型企业金融服务的补充通知》,制定了更为系统的差别化监管和激励政策。自2015年9月6日起,为进一步增强金融机构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的能力,额外降低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和村镇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些政策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小微企业的融资环境,缓解了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困境。

“但从经济转型的长期趋势看,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合理规范民间资金借贷,构建一个专业化和多层次的小微企业融资体系。”[2]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金融市场秩序,是解决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根本途径。

1.在企业自身经营方面,小微企业要规范自己的财务行为,做到诚实守信。在我国现阶段,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信誉问题。在互联网金融条件下,理论上存在着可将大量的分散的可提供短期融资的个体资金汇聚成庞大的资金额,但由于担心借款的风险,在现实中P2P模式大打折扣。小微企业必须做到内部财务透明公开,做到不造假账不赖账不逃债,按规章制度运行。

2.在地方政府金融服务格局方面,需要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体系。一是建立健全有利于小微企业摆脱融资困境的相关法律法规。二是继续大力简化和下放行政审批权来激发市场活力和万众创业。三是地方政府应主导建立一些混合所有制银行等小微金融机构,专为本地小微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融资服务。四是充分发挥地方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人才技术优势,联合国内相关信誉评价机构,建立适合小微企业的信用评级体系。五是建立小微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并做到来源多源化。充分利用互联网金融技术,在政府信用担保下,吸收社会上各种闲置资金,并不断扩大基金数量。

3.从科技体制层面看,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要从靠要素、投资驱动转向靠创新驱动转变,因此必须大力扶持科技型小微企业。正如十八届三中全会所指出的:“要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推进应用型技术研发机构市场化、企业化改革,建设国家创新体系。”[3]科技型小微企业是对技术革新浪潮较敏感的群体,也常常会有一些对现有应用技术进行微小革新的行为,但由于融资困境、科研力量单薄等原因使其很难有颠覆性的技术变革。因此,我们要完善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国家应对技术创新型小微企业的融资提供一定的政策性支持,加大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的研发支持。要大力发展技术市场,健全技术转移机制,帮助科技型小微企业完善技术改革。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应紧密跟踪了解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创新成果。对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成果,帮助其吸引风险投资,促进科技成果向资本化、产业化方向转变。一个可行的方法是政府建立科技发展银行,为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融资帮助,开展技术创新成果的推广与转化、技术中介等相关业务。

4.从金融市场方面看,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形成一个市场化的小微企业融资体系。流动资本对于小微企业来说就如血液之于人体,小微企业的英年早逝很大程度上缘于“缺血”。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将会促进小微企业得到有效的金融服务。

要建立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必须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3]对于金融市场来说,必须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金融市场体系,做到金融资本自由流动、平等交换,打破某些垄断金融企业的割据,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建立有利于小微企业发展的金融生态环境。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是建立良好金融生态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