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美术鉴赏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10 00:02: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美术鉴赏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学美术鉴赏论文

篇1

金r(1687年一1764年),字寿门,号冬心。别号金牛、老丁、古泉、竹泉、曲江外史、稽梅主、莲身居士、寿道士、金吉金、苏伐罗吉苏伐罗、百二砚田富翁等。原籍浙江仁和(今杭州),久居扬州。终生布衣。

金农是扬州八怪的核心人物,多才多能,在诗、书、画、印以及琴曲、鉴赏、收藏方面都称得上是大家。以其浓厚的学养被后世学者赞为“扬州八怪”之首。

杭州是金农的家乡,扬州是金农艺术活动的主场。值2017年金农诞辰330周年之际,为进一步宣传杭州先贤,推进杭州地方特色文化建设,推进扬州八怪研究队伍的成长,检阅国内外有关金农研究的最新成果,拟于2017年11月中下旬在浙江省杭州市举办“扬州八怪风云会:布衣曲江客・2017金农诞辰330周年学术研讨会”。兹向海内外专家学者和广大美术工作者征集有关金农研究的最新成果,届时我们将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对来稿予以审读,并邀请优秀论文作者参加在金农家乡杭州举办的学术研讨活动,优秀论文将择优在西冷印社社刊《西冷艺丛》上以“金农研究专辑”的形式发表。热诚欢迎国内外作者不吝赐稿。

一、征稿主题

1、金农书画研究

2、金农诗文研究

3、金农家世与生平研究

4、金农交游研究

5、金农书画艺术市场研究

6、金农研究文献

二、征稿截止时间

2017年9月30日(初定)

三、收稿邮箱

四、主办单位

杭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西冷印社

扬州大学

五、承办单位

杭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

杭州市美术家协会

杭州画院

扬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六、协办单位

扬州大学扬州八怪研究所

扬州市清代扬州画派研究会

杭州市艺术创作研究中心

中国西溪湿地博物馆

西冷印社印泥制作中心

七、媒体支持

《西冷艺丛》杂志社(杭州)

《美术报》(杭州)

《中国书画报》(天津)

《中华书画家》(北京)

《艺术时尚》(南京)

《艺术品投资》(南京)

《书画艺术》杂志社(无锡)

杭州市政府门户网站

扬州市政府门户网站

中国在线艺术网、一画网等网络媒体

扬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杭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

杭州市美术家协会

篇2

【关键词】美术 综合素养 测评 题型 策略 反思

近年来,关于中央电视台《青歌赛》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争论的焦点不在专业考评上,而集中在比赛的"综合素质考核"上,甚至有人称,综合素质考核是近年来青歌赛的唯一看点。到底是什么样的考题,引发大众如此趣味盎然呢?我惊喜地发现,考题中有不少涉及中外美术知识的内容,这不正是高中生应具备的美术知识吗?于是我考虑借鉴《青歌赛》的综合素质测试的形式,在高中美术课开展多元化美术知识综合考察,希望借此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实,这不过是一种知识竞赛活动,知识竞赛是为激发社会的学习热潮,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而组织的活动,一直广受欢迎。然而在高中美术课中,这样的综合测评并不常见,美术素养综合测评既带有几分娱乐,同时也类似各学科的司空见惯考试测验,为了帮助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点,更好地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我尝试把传统的考试测验以新的方式溶入美术教学中,期待产生有趣有效的碰撞,并从反思中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1.测评的背景与现状

近年,普通高中课标研制组对北、上、广等地区的部分高中美术教师进行了调查,发现善于运用多种欣赏教学方法指导学生的教师人数教少;高中教学的资金投入较少,教学设备落后;课程的评价片面等方面的问题。根据以上调查结果笔者针对本校的高中美术课程现状进行了一个对比分析。

本校是全国示范性高中学校,学校具备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教学设施。美术学科的教学条件在广州市属于先进水平,共有三间功能完善的美术室,包括:绘画室、工艺设计室和美术授课室,学校统一提供学生学习所需的画材画具,这一切为高中的美术模块学习提供良好的客观条件,高中每年级共设8个班,其中重点班2个。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方向,我在高一进行了一次关于对美术四大学习模块喜欢程度的调查问卷,参加统计人数共433人,有效问卷430份,调查结果统计如下:

调查结果显示:

1 、约71%同学都能喜欢美术知识,29%的学生对各类美术的兴趣属于一般以下;

2、不喜欢的美术的模块主要是绘画与工艺;

3、普通班喜欢美术的同学略高于重点班。

通过调查发现,我校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具备了良好的美术学习条件。但是在美术课堂也时常出现一些不和谐的现象,比如:有个别学生上课时趴在课桌上睡觉;要求集体完成的作业有些学生无兴参与,甚至有些学生完全被窗外运动场上的体育课吸引;某些平衡班美术课堂上纪律也不如人意;重点班的同学虽能认真听课,但是动手能力较差等等。这一切都表明,29%的不太喜欢美术课学生,极有可能不配合老师上课。有据于此,在高中美术课中探索创新教学和有效教学是十分必要的。以往高中学生按要求取得学分的评价标准相对比较单一,并不能很好地督促学生的学习。多元化的美术素养测评是我在高中美术教学模式的新尝试,既是对高中学生美术模块学习的检测,又能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反思和调整高中美术模块教学策略,力求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2.测评的原则

新课标指出:高中美术课程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其中课程内在价值的评价、课程背景的评价、课程实施过程的评价与课程成果的评价,高中美术素养测评正是成果方面的评价,这种目标式的评价是由泰勒创导的评价模式,泰勒认为:评价必须是针对学生行为而进行的两次以上的活动。

测评活动是指在内容与形式上都力求丰富和创新,设计出符合学生心理素质和学生认知范畴的美术知识题,充分利用美术课堂的设施条件,实用于教师和学生的综合互动的教学活动。美术教师在测评的过程中能观测到学生的行为,从而起到启发、监督、沟通、分析引导的作用。测评同时是高中美术其他评价形式的加分性评价,最终实现课标创导的"多主体评价"。

美术素养测评,应有别于其它学科的测验。测评得分是在传统美术考试的基础上的加分。是高中生在模块学习之后对美术综合素养的检测,设计相关的测评原则:

原则一:抽号选题,制造悬念。从而使学生更加珍惜和重视答题;

原则二:测评为开卷形式,测试的过程同时是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

原则三:根据题目难度设计分值的大小,提供答题法宝,如打电话给亲人咨询或求助同学共同完成等有趣的环节。所得分数累计在学期总评成绩中。

有关测评的内容与题型

2.1 关于测试的内容

1、教材中提取内容。

所用教材为人美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鉴赏》、《绘画》、《工艺》、《设计》四套书。从教材中进行知识整合,挖掘知识点设计成试题。而这类题目,几乎没有现成的参考资料,更不象其他学科那样可以轻松在互联网上下载,一切都要自己原创,并且在实践中慢慢摸索题目的合理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等等。教师要精读课文,细细琢磨,反复推敲。才能设计出区别于其他学科的富有美术独特视觉的考题来,提高学生答题的热情。

(1)设计知识题。

例题1:请说出A B两种插花分别是什么风格?为什么?(选自《设计》P49页插花内容)

题型分析:选择与论述题,学生通过插花作品感受中西文化的差异。可以从造型和意境美方面分析其理由。

(2)绘画知识题。

例题2:请将素描的5大调子填入字母代号处。(提示:暗面 明暗交界线 受光面 反光 投影)(选自《绘画》素描P30页)

内容分析:让学生理性地分析素描的基本明暗原理,了解素描作品的明暗层次变化与形体的关系。

(3)鉴赏知识题。(选自《美术鉴赏》后印象派P111页)

例题3:请找出哪幅作品不属于凡高的?(答案:B)

内容分析:鼓励学生运用比较鉴赏法,对凡高作品的形式美感进行观摩,并进一步分析作者独特的生活背景、曲折的绘画经历而形成的个性鲜明的作品风格,寻找出异样的作品。(工艺知识题略)

2、拓展课外的美术知识内容。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尹少淳教授提出:要鼓励学生在课外通过阅读观摩实际体验,丰富阅历和生活经验,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各种方式唤醒学生所积累的经验。在测评内容上教师应扩大学生关注的范围,开启学生的记忆,激发想象,活跃课堂气氛。

例题4:人体有许多黄金分割点,它是人体美的基础之一。请说出除列举之外的另两个人体黄金点。

内容分析:鼓励学生关注一切美的事物,并且把美学与其他学科知识联系起来,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人体结构得出结论。

2.2 关于测试的题型设计

作为一名艺术教师,不能让学生去做枯燥乏味的试题,在试题形式上充分发挥想象力,不断地挖掘美术与考题的创造性与关联性。该测评在题型设计上主要有以下创意:

创意一:图文并茂,美化题面。据专家分析,图形图象最能激发人们的记忆功能。图片使用增强版面美感,结合文字的使用更能排列出精美的版面。由于学生早已经厌倦了题海战术,但是对图片式的问题倍感新鲜,具有一定的吸引力。美术课要突出表现其审美功能,表现教师的专业素养,通过图片唤起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记忆。

创意二:题目设问,标新立异。美术题目的设计尽可能丰富多样,发挥美术教师的创造能力。让传统的题目以新颖的方式出现。(如普通的填空题可以转变成图片提示填空题,强调视觉的表现力。最大程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例题:填空题,20世纪50年代,西方绘画大师( )会见中国画大师( )时,曾经说过:"在这个世界上谈到艺术,第一是( )人有艺术,其次是( )有艺术,当然,( )的艺术又是源自于( )。第三是( )的黑人有艺术。"(答案:毕加索、张大千、中国、日本、中国、日本、中国、非洲)

创意三:动静结合,开拓思维。除传统的选择题和论述题外,还可以增加视频题和动手题。设计丰富而新颖的综合互动题型,把握学生的好奇心,激发求胜心理,达到自主探究的教学目的。

例题1:请看视频,说出动画片的片名,并且说出哪部影片明显受到敦煌壁画的影响。例题2:请设计一款台灯,并分析设计的功能。

3.测评的成效与反思

在高中综合素养测评实施过程中,因为每位同学都很在乎自己的答题结果,所以学生表现出较强的主动性,遇到难题时也能坚持探索。以下是学生在十道测评题目中的课堂表现记录。

高中多元化综合测评学生课堂表现表

据表结论,学生对各类知识内容和问题反应程度是不一样的,但答题过程始终保持亢奋情绪和好奇心理,学生的学习思路大都能按教师的既定思路走下去。可以说,测评课是一节积极而成功的课。但是,深入探讨测评的本质,仍发现不少问题。比如,某些班在答题过程中,会出现情绪过分激动的吵闹现象,使得教师不得不暂停测评进程,进行课堂管理。从答题结果上看,虽然大多能答对,但这很大程度是因为开卷形式和在同学相互提示的情况下完成的。从答题者对美术知识问题的各种表现和反应中,可以发现在高中美术模块教学中有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1、关于概念性美术知识问题。

在测评中显示该类的题目(如题1、2、、4、6),学生完全要依赖课本,无法从自己的记忆中应对问题,甚至不少学生连翻看课本都难以找到相应的知识。遇上有关作品点评和鉴赏的问题,学生更是哑口无言。可见美术知识的传授并没有取得应有效果。

美术学科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已经逐渐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学生了解美术学科的基本知识是高中美术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这类知识是我们思考和交流美术创作以及欣赏的工具,对概念内涵和外延的准确理解,有助于提升美术学习的质量。历史告诉我们,中国传统的文艺理论重感悟、重比兴甚至还带着某种神秘与朦胧。教学中,通过各类美术作品唤起学生对作品的体验,从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山东的肖钢老师执教的《美术作品的艺术形象》一课,就是从再现性和表现性艺术形象的角度,去引领学生欣赏各时代的名家名作。又如笔者执教鉴赏课《格尔尼卡》一课中,用悲怆的音乐渲染气氛,让学生回顾汶川地震的画面,问学生有无受伤的体验,将这些体验中延伸至对特定的作品的鉴赏,真正唤起学生真实感受,才能对作品保持持续的记忆。中学美术知识在于感受中逐渐积累,教学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进行多种形式的作品鉴赏活动,学习美术用语去表达对作品的认识,锻炼他们自主学习和研究精神,逐步改善学生美术知识匮乏的现状。

2、关于美术课堂管理问题。

高中综合素养测评这样一种教学活动,教学气氛热烈,充满欢声笑语,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生期待而专注地看着屏幕出现新问题,或是讨论,或是翻书,或是大声喊出答案,热闹非凡。当老师要公布正确答案时,课堂鸦雀无声,大家翘首以待。无论是教与学,都是一个享受的过程。可是在某些平衡班,老师却享受不起来,但凡每一道新题目出现,个别学生总是过度争吵、喧闹、讲笑,老师甚至听不到答题者的声音,不能继续完成下一道测评,就这样,原本精心策划的教学被淘气的学生完全搅乱了。老师尝试努力地管理课堂,也只是出现短暂的配合,教学工作深受影响。类似这样的现象,到底是哪出了问题呢?值得我们美术老师深思。

课堂活跃有时只是表面现象,并没有真正引发学生去思考,教师要在"活"中务实,要在"闹"中取静,要尽力把学生的注意力与行为统一到教学活动中。艺术课标指出:"强调艺术学习的个性化,就应该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生活背景、充分调动他们的主体意识,为他们创造积极参与体验,主动探索积极实践的条件。"显然,在这节课中爱吵闹的学生并不是刻意破坏课堂秩序,是他们过于兴奋,过于激动的表现,跟随教学的内容,用一种他们习惯的过激方式去表现自我。如果老师关注他们的兴奋点,体会他们的心境,尊重他们的表达方式,或是特别给他们一次答题的机会,鼓励他们的参与,向他们示以宽容的微笑。这样能引导学生把注意力回到问题的焦点上来。不宜一味地批评与训斥,以免激化学生的逆反心理。总之,保持与学生紧密接触的美术教师,在教学现场就能有临场应变能力和开放的心态。发挥教师应有的教学机智是对美术课堂教学把握与驾驭的核心,是学生重要的人文教育的关键。

3、关于开放性的设问在教学中运用。

测评题目:"请点评作品《蒙娜丽莎》的美。"学生遇到类似的设问总感到有难度,无法用自己关于"美"的标准去品位经典作品,这样的问题显然忽视了艺术作品欣赏过程的主观性。如果变成问题:"你觉得《蒙娜丽莎》美吗?为什么?""如果给《蒙娜丽莎》换上一件华丽的衣服,你觉得会更美吗?"这样的提问能启动学生的思维,问题难度化解,容易引出正确答案。设问可以通过比较的方式和因果关系探寻,巧妙设问,促进学生的探究精神。

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时常生搬硬套将美学概念介绍给学生,并要求他们理解和记忆,学生很难与内在的知识结构相连接,因此,教师要在教学时应该提供有利于学生理解的环境,引导启发学生自己归纳出定义。我们在高中美术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学会从微观进入知识,也要帮助他们从宏观地把握知识关系。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更要尊重学生的结论,只要他们的结论能够自圆其说,有较充分的理由支持,就应给予肯定。教学活动要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索美术知识。

从美术素养综合测评的种种现象中,笔者发现值得探究的问题还有很多,值得一提的是,可以在众多的题目中发现学生的兴趣点,这对于提高美术教学质量是非常有意义的。注重从测评的教育现象中研究和思考,进一步改善和创新是美术教师不断成长的良性循环过程。这样的多元化美术素养的综合测评,体现了"新课标"中教学实施活动的多样性。活动最终价值不在于测评结果,测评过程就是学生和老师的交流互动的学习过程,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老师举一反三地反思,为深入研究适合本校的高中美术教学策略提供依据,坚持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认真总结经验,就一定能设计出更多符合学生个性特点和多样化发展的美术课。

参考文献

[1] 美术课程标准研制组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解读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4

[2] 尹少淳 教学策略系列之四 分类美术教学策略 中国美术教育2011,1

篇3

[关键词]医学院校 美学教育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7-0216-01

一、何为“美学教育”

1793年,德国古典文学和古典美学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约翰・克里斯托弗・弗里德里希・冯・席勒(Johann Christoph Friedrich von Schiller)以书信体写成的《审美教育书简》(又译《美育书简》)[2]一书,第一次在美学史上提出了比较系统和全面的美育理论,从理论上深刻阐述了美育的必要性和美育的意义,被后人称之为“第一部美育的宣言书”。我国在二十世纪初,老一辈教育家、李泽厚、丰子恺等就提出了对学生进行“美育”的概念。从某种程度上说,所谓“美育”就是能够陶冶人的情趣,培育受教育者的欣赏品味,开发其创造潜能的过程。美学教学是对相关美育理论进一步系统和概括的论述,在培养人的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美学教育的功能

在高等院校开设美学教育,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艺术教育与美学教育各有侧重,艺术教育以创作与文化的理解为主,而美学教育则通过对学生美感培养,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想象、思想、意志和性格。它能丰富学校的校园文化生活,激起学生的情绪体验,促使学生在政治、道德品质和思想感情等方面健康地成长;同时,美的教育对体育教育也有着积极的影响,可以在更大范围内调剂学生的学习生活,提高学习效果。

三、平凉医专的美学教育实践

1.依托专业特色,开设美学教育课程。

一是通过专业美学教育课程的设置,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素养。平凉医专护理专业为省级特色和教改专业,现有在校生两千多人,《护理礼仪》是护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通过对护理基本礼仪知识的学习,培养和塑造护理专业学生整洁的仪表,优雅亲切的举止,热情关怀的语言,熟练精湛的护理技术和执着敬业的奉献精神,,以达到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赢得社会的认可,患者的信任,从而对患者的康复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另外,在护理专业学生体育课教学中开设的形体训练教育,在训练和塑造学生形体美的同时,培养护理专业学生高雅的气质和风度, 增强学生的内涵修养。

二是通过开设专业选修课,增强学生体验美和表现美的能力。平凉医专目前面向省内招生,生源大多来自农村,学生的文化综合素质尤其是艺术素质比较薄弱。为此,学校在各专业选修课中增设了《诗歌欣赏》、《经典诵读》、《大学美术》、《音乐欣赏》等课程,通过对学生进行文化综合素养的培育,以艺术作品赏鉴来提高学生美学鉴赏能力,使学生在古今美学精品的感化教育下,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与艺术品位。

2.立足校园文化生活,对学生进行美育熏陶。

平凉医专现有各类学生社团26个,学校每年以 “红五月”校园文化艺术节为依托,通过开展校园歌手大赛、宿舍文化节、国学知识竞赛、义诊下乡等系列活动,丰富学生课外生活,大力提升文化品位和精神追求,让学生拥有一个身心健康和个性鲜明的大学生活。

3.创建现代园林校园,对学生加强德育渗透。

平凉医专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高度重视校园绿化工作,以“生态型、园林式、人性化”为建设理念,以“绿色、生态、人文、和谐”为标准,以建设“园林式校园”为目标,努力打造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环境优美的大学校园。经过多年努力,校园绿化面积近5万平方米,绿化率达41%,绿化覆盖率达63%。“一砖一瓦皆美景,一草一木总关情”,学校把医学文化和校园之美有机地融为一体,努力达到人与校园和谐共处,创造育人的最佳环境,以馥郁优美的校园环境潜移默化的对学生加强美育教育。

四、存在的问题

一是美学教育的理念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笔者通过对平凉医专各专业课程设置的查询和通过对周边兄弟院校教学管理部门的电话采访发现,在各院校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还没有明确提出对学生进行美学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普遍存在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

二是缺乏系统性。在开设的美育选修课中,由于受学分和教学基础条件限制,各课程的授课对象有限,另外,由于受课时的影响,相关课程在授课内容上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对于开展的专题性校园活动,由于活动的专业性程度和组织水平的限制,学生的参与程度也不尽相同。整体的美学教育缺乏系统性的组织、规划和实施。

三是和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结合的还不够紧密。主要体现在所使用的教材和授课的内容上,大多以各课程研究范畴内的传统内容为主,授课教师在讲授内容上也很少和各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能力相结合,内容和目标互相脱节。

五、意见建议

一是更加重视美学教育对医学教育的促进功能。医学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德技双馨的医学专门人才,审美欣赏、审美创造应贯穿于医学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随着医学教育的发展,美学理论对医学的指导和促进作用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只有通过医学美的创造,才能推动医学科学地发展。

二是将美学教育纳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有学者提出,人文素养是当代大学生的优势竞争力,而人文素养的主要内容之一,便是学生的审美素养。加强美学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人的自身发展的要求,是适应当今社会人才竞争的需要。无论是高校还是学生自身,都应该更加注重并切实加强对学生进行美学教育的组织和实施。

三是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美学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加强对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周边文化的塑造,强化校园文化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德育渗透作用,通过全方位构建文明的校园环境、求实的学风、严谨的校风,使积极的校园文化成为衡量善恶美丑、是非曲直的标准,并转化为学生对荣辱观念的判断标准,真正做到环境育人、文化育人。

四是应用美学理论指导医疗实践。应用美学理论指导医疗实践,使医护人员在明确什么是美与丑、善与恶概念的同时,塑造出崇高的敬业精神、渊博的知识内涵、优美的动作姿势、敏锐的观察能力及和蔼可亲的处事态度等的医护人员形象。

参考文献

[1] .美学文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

[2] .美学全集[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

[3] 王峰.医学美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篇4

一、美术理论研究方法的模式化

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在学术刊物上刊发美术理论文章、探讨与争论;抑或在诸多研讨会上所做的报告、提交的论文、出版发行的专著与教学中的“概论”与“原理”相互缠绕或过度解释概念与阐述原理;这看似扩大了理论研究的外延,实际上并没有在理论研究的内涵上做更为深入的挖掘。以西方哲学或以西方译著来指导与干涉中国美术理论的研究走向,其方式多停留在逻辑推演和注解语汇意义,脱离美术现象本身讨论美术的发生发展规律;多在社会演变规律或政治学领域内主观臆断美术现象的产生与形式;多是在作者自身的设问与回答中寻求自圆其说的一种语系。通常这类研究成果多是在自身令人费解的或故弄玄虚,以引证大于文章内容的一种形态出现。企图以旁征博引的假象来掩盖作者自身对美术作品本身的真实价值判断。或者先设定一种固有的观念,生搬硬套来佐证自身的论述某个立场的局限合理性。当然这类文章和研究成果,除了学术研究机构和大学硕士、博士研究生有兴趣翻阅或迫不得已涉及,查阅其影响和传播力应当是极其有限的。即使是网络时代到来以后,这些文章在美术工作者中也影响甚微。甚至被一些美术工作者嗤之以鼻。换言之,美术理论研究方法发生的偏差,其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在于论述者往往脱离美术作品本身表现的内容。不以作品本身的意义、指向而主观赋予了自己研究特定的范畴。使得观众和研究者、美术创造者的经验判断产生巨大的隔阂。正因为美术作品通常以图像、可视形象被世人观看,故而美术理论研究不应是单调的、枯燥的一堆文字,而应是具体的带有感性的色彩和易于理解的词汇,只有如此,才容易具备指导艺术创作和鉴赏的普遍性意义。古人务实之处随处可见,以《画学心法问答》一节来看,“问李成、范宽”画法有以异乎?”曰:“笔墨皆同,但用法各异。李成笔巧墨淡,山似梦雾,石如云动,丰神缥缈,如列寇御风。范宽笔拙墨,山顶多用小树,气魄雄浑。如云长贯甲,两画皆入神品。”(1)文中语句精练、可读性强,理、趣、法三者都有所体现。从用笔与用墨上提出了要有浓淡区分,要有轻重区分,要有轻重区分,要有方法指向;从绘画形式上也有具体的分析比较。从绘画呈现的面貌和气息上也有评判概括,更有形象的比喻和给人想象的空间,可谓是言简意赅,词句深刻富有韵味。此论仅是清代布颜图论述之一,中国古代关于美术理论的论述注意“理、趣、思”,三者相结合相互依托。今研究者好故弄玄虚。

二、美术理论研究必须参照美术作品

以中国美术理论的研究成果来看,大凡是流传于世和有影响的画论、书论,都是画家或美术主要参与者的思考结晶。以《中国古代画论类偏》记录的信息可以得知:张璪、张彦远、郭若虚、邓椿、赵孟頫、唐寅、石涛、王原祁诸人皆是一代名家圣手,其理论来源尚未逃脱艺术作品本身,也可以说理论的形成和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都源于创作积累出的经验,以经验来代替自身判断是中国传统理论重要的一种形成方法。至今也具备巨大生命力。中国大学美术专业本科专业学生有关美术理论的教学用书《艺术概论》《美术概论》都是以西方的文艺发生发展的视角来编写成书的,更是学生必读书目之一。但这里面有关于政治体制、思想演进、艺术生产的相关论述遮蔽了对美术作品的应有的评论和总结。如果从编写者的专业程度上考察、其学术地位与美术创作能力不对等的现象比比皆是。他们惯用的研究手法是“顾左右而言他”,没有意识到美术理论研究的当务之急是应当集中精力去探索发现实际的美术作品,过多地套用经典、评论和考据手法必须回归现有的学术语境和受众群体的知识结构与文章的可读性上,以使研究者在各式各样的美术作品中寻找适合自身的思考与方法,从而获得启示与启发。在美术作品社会功能的相关论述上,前人已多有定论,无须故作惊人语。近年来,一些有关美术作品的短文评论和研究也不再仅仅着眼于社会性的层面,而又更多地去分析艺术语言的形式和艺术表现的论述方法,这是值得提倡的。从当代考据派的研究方法中体现出记录与评判相依存关系的思考中可以看出,其理论来源多是《古画品录》《林泉高致》《石涛画语录》《芥舟学画编》诸文中获得,其特点在于将从魏晋、宋、清诸代绘画创作经验判断总结为易于研究者读取的文字描述,其中不乏艰涩难解之语,更多的是方式方法的具体描述和艺术品格高下的界定,文章令人读后心旷神怡,这种带有明显文学性的论述脱离了教条,带有鲜明的作者情绪和立场。以《石涛话语录》为例,其中《尊受章》,涉及中国传统文化中核心要义,非俗士可读,这也在阅读对象上做出了较为明晰的主动选择。文中对佛道、儒家学说的阐释遍布全文,注重文章体式结构和主旨要义之间的平衡性,将画论界定在文学作品和心法口诀之间最为微妙的一小部分。以文学作品来看,其美的成分也能够独立存在,若以心法口诀的传播功能和解释功能来看,其目的又可以很好地呈现。故而现代研究者更多从文学作品、审美效用、审美趣味、思辨性等诸多方向进入并参与这个论述中,恰恰是最重要的石涛众多画作、画跋、题款参照实物鲜有研究者深入研究,岂不谬哉?搜罗现行出版关于石涛艺术研究的诸多成果来看,罗列数据和注释者居多,更有好事者在画家画作和生平交游上大做文章,编写故事,如此文章的可读性强了,真实性却不可靠。这种将“故为史实”的主观臆造的手法不足为取。亦有将古典论述的只言片语过分化,或将鸿篇大论简单化,都属于脱离美术作品和经典著述来加以主观臆断。正是有了以上诸多的问题,当代中国美术理论研究者从艺术思潮论、艺术风格论、艺术语言论、艺术技巧论、艺术流变论、艺术收藏论乃至艺术规律论中无所适从。或浅尝辄止,或南辕北辙,或指鹿为马,或言之无物,将古人研究著述中明晰的、系统的、恒久的,思辨的美术理论束之高阁,闭门造车,美其名曰“创新”,可笑可叹!

三、中国当代美术理论研究的书写问题

关于中国古代美术理论研究的重点表述上多在绘画和书法的技巧与风神的探索,这些着眼点和艺术主张对我们当下理解研究中国美术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参照意义。当代中国美术理论对于中国本土固有传统文艺理论的吸收获取途径,从表现角度上大致分为资料整理、个案研究、画派研究三方面;就相关论述出版的专著情况来看,关于中国美术名人名家的资料汇编较多,在美术家个案研究也呈现出欣欣向荣之势态,而画派研究多停留在对前人画论的注释和历史朝代更替的一个层面上;通过寻找共性特征来界定画家流派,如从地域角度或从艺术特征角度,再或从个人交游角度将一个问题清晰地表述清楚,但把一个问题讲透彻着实不易,况且画派研究并不容易从宏观上把握中国美术现象发生发展的整体趋势,研究者容易在局部的概念范畴中纠缠不清。就2002-2017年中国美术理论研究方法和手段来看,今人在对前人留存资料的占有程度的深与广的层面成功了,但由于其使用的理论严重脱离了实际,在不完全理解美术家创作意图的前提下生搬硬套西方艺术理论来进行表述,或将西方译著直接拿来改头换面,添加中国美术家的姓名和事迹加以拷贝,这也是对中国美术理论体系研究者缺乏坚实的文学、历史学等必需的学养情况下出现的必然回应。以2007年周积寅先生出版的《中国历代画论》为例,其编撰特色是“重理略法的精选原则”(2),避免了研究者落入“史论不分”的尴尬境地,也形成了更为严谨、完善与开放的理论体系。但在对中国古代哲学的表述上有夸大艺术社会功能的嫌疑,过分寻找中国画理和画道的来源地,不易于在既有的纯粹美术理论探讨上进一步深入。编写者通过持续关注近现代美术家和美术作品,将近代画家的笔记、语录、谈艺录与古代画论进行综合比较,将一些常用的语汇、定义通过在不同时期的不同阐释来加以说明,让研究者和读者都能从中获得相关的资讯。而现在我们研究者多在继续探索和研究美术作品的本体语言,此外,西方美术理论家和东方的美术理论家在思维方式、创作意图、表现手法上都存在并将长期存在差异。就绘画为例,西方理论家自文艺复兴以来都秉持着科学的目光来研究对待绘画创作,而我们中国大部分的画家都是延续意象化和抒情为主的形式,这里面就隐含了一个重要的问题——研究者应当以怎样的一个视角来进入探讨语境之中。东方理论家在美术作品的语言表述上和观察角度上更多追求边缘线的美感或线与线之间的韵律,西方美术理论研究者观察美术作品之时,着眼点多在于“体感、质感、光感”。这种差异的情况也深刻反映在二者的论述与思考之中。我们以科学的眼光来指导中国美术理论的书写,无异于“削足适履”,在书写过程和文章分布上,意味着把对象所传递的信息如实描述,而不是把理论界定好再将艺术作品进行归类分析。我们东方理论家和西方理论家的差异在于东方理论家更多把艺术作品纯粹化、精神化,描述多带有主观臆想。而西方理论家注重思辨和综合比较,把美术作品与历史发展同时进行表述,将所有艺术作品必须放到历史背景之中,故而具有理性和鸿篇巨制,这也是我们20世纪之末时研究者在观察方法和理解方法上的差异,当然也有研究者不断在二者之间进行调适,寻求相契合之处加以发挥。中国从古至今,很多画家本身就是具有良好的教育和理论素养,他们会把自己的绘画过程的创作感受、创作经验以文字的形式呈现给世人或者徒儿,有的是以口诀、诗歌的形式,有的是传统文赋的形式。这对美术理论研究者来说,是最为直观、真切的与古人对话的方式,除了要有基本的古汉语知识和文学修养以外,还要掌握历史发展轨迹。以潘天寿先生为例,他在自己的《听天阁画谈随笔》中谈到他自己的创作与评论他人艺术的文章,为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真实的鲜活资料。本文重提建设新的美术理论资源又特别强调美术作品资源,笔者坚持表明这样一个态度:不能把美术理论文章当作哲学文章来写!美术本身具有个性化特征和时代性特征,对其理论的概述完全倾向于理性判断和学理上的归纳,是从根本上背离了美术理论研究的大道。任何艺术形式都是时代的产物,我们应该从历史的长河中冷静地来看待和分析现实事物。在我国的传统美术理论研究成果中,包括美术批评与鉴赏之所以有比前代的发展和强大的生命力,笔者认为是我们中国美术理论研究者特别善于向别人学习、吸收和总结,加上东方人对事物趣味的坚定追求,对传统文化的深入挖掘,只要认真思考过去与现在的问题,不要急于求成,静下心来梳理和消化,完全有光明远大的前途。关于中国美术理论本土化倾向的趋势,这是件好事,中国美术理论的研究就应当在中国人的视角内加以评判解读,它会慢慢演变为中国特色的东西。这种本土化不是在刻意喊口号,它是渗透在每个中国人的观察方式里的,只要坚定信念,注重经验判断和具体事物相结合,把握好时代精神和生活趣味,不断进入传统推陈出新,“本土化”自然会成为带有明显中国色彩的研究成果。

注释:

篇5

一、开题活动简况[开题时间、地点、评议专家(课题组外专家不少于2人)、参与人员等]

本课题于2009年9月26日在宁波市政协联谊宾馆举行开题报告会。与会领导和专家有:宁波市政协副主席陈大坤、中央教科所规划办主任曾天山、中央教科杂志主编高宝立、浙江省教科院院长方展画、宁波市教科所所长沈海驯、宁波市教科所原所长喻立森和宁波市教科所科室办的负责人。

本课题承担单位的负责人、课题组成员和学校所在区(县)的教科室人员一同参加了汇报。

二、开题报告要点(题目、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限5000字,可加页)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鄞江中学始建于1956年,是一所普通农村中学,地处经济、文化相对比较薄弱的鄞西农村。为摆脱困境,学校从1983起开始实施美术教育的改革,并于同年成立了第一个美术兴趣小组,学生纷纷积极报名参加,虽然没有在较短的时间里很快的提高升学率,但学生毕业后都能很快找到工作,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受此鼓舞,学校坚定了走以美兴校之路的信心--依托宁波市鄞县的人文资源,结合本地区市场的需要,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然而,随着办学层次的提高,我们发现这种普通班和专业班并存,以专业班带动普通班的办学模式只适应了当时特定历史时期学校发展的需求。因为这种模式从本质上说,仍是一种以高考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特别是普通班的学生而言,美术教育、美的教育因高考的挤压依然被挤压到极其边缘的地位。在这种模式下,新课程所要求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停留在专业第一、升学第一的状态。显然不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学校的发展。

在提倡人的全面发展的今天,把教育价值取向定位在升学上,定位在部分学生的身上,是很不合时宜的,也势必造成学校新的被动和滞后。为此,我们将总结经验,深化研究,希望探索出一条生活化的富有特色的美术教育之路:在保持专业教育特色的同时,能够利用学校现有的美术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全体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促进学生和谐个性和艺术素质的全面发展,力求使美成为所有学生的精神支柱和生活方式,进而对广大农村地区学校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家价值。

二、研究概念界定

本课题的美,是指以美术教育为原始切口和主要载体的美育结果,即学生在学校受全面教育的过程中,特别是在接受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充分享受美、感悟美、创造美,让美成为所有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并形成素养以得到终身受益的享受。

所有学生,是指全校的每一个学生,而不仅仅指美术专业班的学生。作为一所具有美术教育特色的学校,她的每一学生都应享受优质的美术教学资源,因为他们有必要、也有可能接受良好的美术教育。

精神动力和生活方式,是指学生主体对学习和生活的认知态度、价值理性、核心动机、审美习惯等在一定时空、相关人际、抽象客体、物象客体中的作用性反应中所呈现的状态。本课题重点关注学生的在校生活阶段的各种状态,也适当涉及非在校时段和将来的生活预期。为此,贴近生活实际的美术教学,将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也将使他们改善生活的逻辑结构。

特色美术学校,是指在以美术教育为特色的学校群中,再以一定的内涵发展的方式区别于该群体的学校。本课题研究所追求的正是以全体性而非选择性、生活化而非专业化为特色的美术特色学校.

三、研究目标

全员美术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培养专业美术家,而是提高全体学生的人格素质,使全体受教育者掌握美术史论的初浅知识,习得形象感知、形象思维、形象想象、形象表现等多种美术能力,提高审美修养。简言之,学校全员美术教育的终极目的应当是通过美的教育促进全体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并最终影响和改善社会的精神风貌和物质环境。

因此,我们认为建设农村特色美术学校的目标应该包含以下内容:

1.明确学校定位,确立合乎社会和地区需要、合乎学校现状和前景的办学理念,并以此为指导,不断推动学校以美兴校,形成特色战略向前发展,由美术特色学校转向特色美术学校,由注重部分学生转向注重全体学生。

2.立足学生发展,建构以美术熏陶为经线,以生活方式为纬线的教育框架,依托本地的人文资源,结合本地市场的需求,开发具有本地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为学生精神生活提供多样化的选择,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发展需求,使美的教育渗透到学生发展的各个方面,以促进学生和谐个性和艺术鉴赏能力的全面发展,从而提高其将来的生活质量。

3.优化师资队伍,完善培养机制,通过专业教师的创作机制和进修体制,充分挖掘全体教师的潜力,加速锤炼,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引领和指导学生的校园生活。

4.尝试建立一套具有普遍意义的农村高色美术教育的管理体制,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特色活动项目等提供系统的支持与保障。

5.探索符合农村实际的和高中阶段美术人才培养的选拔机制、有效途径、具体方法和评价体系,为学生的多元化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6.以美术特色教育的成功经验和管理模式带动学校音乐和体育特色的发展,从而使学校逐步走上一条立体化、综合化的发展道路。

这几个部分的目标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但最终还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四、课题的实施

(一)打造一个能充分感知的生活化的美的环境

3.承办学术研讨会和画展。目前我校已经成为宁波市艺术研讨中心,每年举办市级以上研讨活动两次。我校还协办了第9届全国水彩画、粉画展,组织《中国水彩年鉴》第二次联会。我们将继续承办各类全国性或地区性的学术研讨会和各类画展。(负责人:徐惠银、骆建钧、陶育义)

4.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积极鼓励全体学生参与其中,发挥特长,展现自我,定于每年的5月举办以美为系列主题的校园文化艺术节。(负责人:华成峰)

5.兴办民俗文化研究会。我校与鄞江镇政府合作设立画家写生基地,并成立镇级陶艺馆,举办民俗(庙会)文化研究会,举办画展。(负责人:徐惠银、华成峰)

(二)组建一套使美成为学生生活方式的管理体系

1.行政管理系统(校长室、艺术处、教务处、政教处、教科室、总务处)

2.子课题管理系统(艺术处、教科室)

3.艺术馆(所)管理系统(艺术处、总务处)

4.课程管理系统(教务处、艺术处)

5.学生管理(课程选择后)(教务处、艺术处)

具体的指责分工和合作网络正在配套调整中。

(三)建立一支能使美术教育得以普及的师资队伍

任何教育改革得不到教师的支持都不能成功,特色美术学校的建设更是如此。近年来我校对专业教师成长十分重视,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据统计至今学校在教师进修方面已花费70余万,进修学校包括中央美院、中央美术研究所、上海油雕院、中国美院、清华大学等,甚至到德国读研。但是,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如不加重视,必将对下一阶段的课题研究乃至学校的长远发展造成消极影响。为此,我们积极开展新一轮的专业教师成长计划,以更好地促进教师队伍向更高、更优、更专的层次发展,其主要内容包括:

1.教师课程课题任务。每位专业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提出可供学生选修的课程,并提出相应的小课题规划(校级)。时间:2009年10月前。联系结对区内的有美术教育成果的学校,如塘溪中学、钟公庙中学、东吴小学等;了解本地文化特色,引入相关课题之中。(负责人:华成峰、刘红首)

2.专业教师创作计划。教师在上课之余,如无特殊情况,必须在个人创作室参加创作活动;每周五和学生文化课月考、期考期间,为教师集体创作时间。每月每位教师必须上交两件优秀习作,每一学期有一张创作作品由学校保管,学校将颁发收藏证书给予教师,但所有权归作者,使用权归学校。(负责人:张经伦、张韩光、金华祥)

3.专业教师进修计划。对于创作才能突出并对学校发展具有深谋远虑的教师,和年度高考专业成绩优秀的带头教师,个人专业潜力巨大的教师,学校均给予上名校进修的机会。对已选定进修的专业教师应与学校签定相关协议,回报母校:进修结束后,参与进修的教师必须在一学年内举办一次有影响的画展;必须带一名徒弟,以促进专业教师专业水平的均衡发展。2009学年度拟安排陈金芬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进修。(负责人:徐惠银)

4.作品年鉴和淘汰制。对美术教师的作品实行双年展,并引入作品淘汰机制,每两年出版教师作品集一本,激励教师创作。(负责人:华成峰、张韩光)

5.课堂教学比武观摩。美术教师人人参加基本课、欣赏课、创作课的比武观摩,并与说课、研课、评课相结合,全面提高美术选修课的教学质量,特别要保证全校每班每周一节美术欣赏课的高质、高效,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负责人:艺术处、教务处)

6.专家引领画龙点睛。专人负责邀请或聘请十多位专家、教授作为学校的特聘教授,不定期来校讲学或现场作画。(负责人:徐惠银、华成峰)

7.全部学科渗透美育。非美术的学科或课程,均按德育渗透的模式,结合各自学科的文化、历史、留白及其社会价值、生活价值、人性价值,进行渗透式的育美教学,甚至实现课程艺术化.(负责人:艺术处、教务处)

(四)创建一系列使美成为学生生活方式的培育机制

1.自选化校本课程的构建

我们首先要形成一套培育“让美成为学生精神动力和生活方式”的校本课程(教材),包括选修性和专业性课程(教材),并坚持与时俱进,持续发展。(负责人:教务处)

目前全校普通班学生美术课程设置的菜单(负责人 华成峰 张经伦)

注:

*课程选择:以高一年级为对象,全员参加,由学生自主选择。(负责人:教务处、年级段)

*课程实施:每周二下午第四节课,走班选修(负责人:教务处、年级段)

*教学模式:课内实行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方式和实践,课外实行小导师制(美术专业班学生担当小导师)。(负责人:各相关的美术教师)

*评价机制:①评学生:按学生在特色教学中美成为其生活方式所达到的基本学习要求和行为规范(标准)进行评价;②评教师:按教师在特色教学中美成为其生活方式所达到的基本教育要求和教育效果(标准)进行评价;③评课程:按教师所开发(或师生共同开发)的校本课程的科学性、可行性、可信性如学生的接纳度、内化力、持续性进行评价。(负责人:华成峰、刘红首)

2.日常化美术活动的保证

*以兴趣小组为单位成立学生美术专业社团和业余社团。(负责人:陈芬维)

*每年的五月为艺术活动月。(负责人:华成峰)

*在艺术馆、教学楼设置学生作品展橱。(负责人:张经伦)

3.多轨化培养机制的转换

多轨培养体制,即多轨出发,转轨有利,多轨合一。普通班的学生可以转入美术班学习,美术班学生也可以转入普通班学习,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选择。(负责人:华成峰)

五、本课题拟定子课题

1.“让美成为所有学生生活方式”背景下的校园文化建设(负责人:徐惠银)

2.农村学校美术类美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负责人:骆建钧)

3.美术教育兼备专业化和生活化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负责人:陶育义、张经伦)

4.让美成为所有学生生活方式的培养和管理机制的建构(负责人:华成峰)

5.让美成为所有学生生活方式的校本课程建设(课程设置、课程选择、课程内容、校本教材、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负责人:张韩光)

6.享受美,感悟美,创造美的教学模式建构(负责人:陈金芬)

7.美成为学生生活方式的评价体系建构(负责人:刘红首)

8.特色美术学校建设的部分关系研究(因果关系、相关关系等)(负责人:华成峰)

六、预期各阶段成果

1.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2009.7-2009.9

(1)成立课题组,形成课题研究意向

(2)搜寻“特色美术学校”的文献资料

(3)课题组成员交流学习“特色美术学校”理论及文献资料的体会

(4)对课题组成员的进行培训

2.第二阶段(课题确立、启动阶段):2009.9-2009.10

(1)制定研究实施方案与具体工作计划

(2)确立各个子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和操作方案

(3)召开本课题开题大会

(1)各子课题分项进行落实和操作

(2)定期交流总结,汇报子课题进展

(3)专家指导和指正

(1)各子课题形成阶段性成果

篇6

关键词:环艺设计;行业市场;素养

1 概述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化建设方兴未艾,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质量和文化品位的要求越来越高,由此,社会对环境艺术设计专门人才的需求是急切的,从这几年环艺设计专业报考人数和招收人数来看,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带给了环艺设计专业很多新机遇与挑战,环艺专业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市场需求对行业质量和专业水平的要求在不断提高,但面对这巨大的行业市场,环艺专业的同学却面临就业难或是就业后适应难的问题,我想,原因是方方面面的,从高校专业课教学中来看,需思考环艺设计教学需培养具有什么样素养的设计专业人才才能适应市场需求,面向当今社会,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是专业建设的首要目标和前提,是专业得以发展的动力。

2 分析环艺专业与当前行业市场的关系

2.1 经济发展带给环艺专业带来新机遇

“环境艺术设计”(environmental design)是建立在客观物质基础上,以现代环境科学研究成果为指导,创造理想生存空间的工作过程。广义上:以环境生态学的观念来指导今天的艺术设计,就是具有环境意识的艺术设计。狭义来看:以人工环境的主体建筑为背景,在其内外空间所展开的设计。具体表现在建筑景观和建筑室内两个方面。从概念上可以看出,环境艺术设计塑造并改变着人类环境,随着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环艺设计日益引起各界的关注和重视,市场对环境艺术设计师的需求旺盛并显示出高度的生命力。环艺设计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空间,是现在以及未来的朝阳行业,这带给从事环艺设计的专业人才前所未有的新机遇。

2.2 市场的新发展对环艺专业的新挑战

经济越发展专业人才需求量越大的同时也给环艺专业新的挑战。一方面对行业要求更加专业化,人们自身的审美素养的提高使得对行业专业人才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其行业间竞争大,也许是大家都看到环艺专业这个朝阳产业的市场潜力,全国已有一千多家院校开设了环艺专业,从事环艺专业的也人越来越多,行业市场的竞争越来越大,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需求竞争又如此激烈,如何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以适应市场提高自身的专业竞争力也是环艺专业面临的新的挑战。

3 分析巨大的行业市场对环艺专业教学的要求

环艺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有设计能力相结合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教学应与行业市场紧密结合以市场为导向,思考培养具有什么样素养的环艺专业设计人才。

3.1 过硬的专业知识能力

这相当于是电脑的硬件部分,硬件过硬了电脑才能有顺畅的运作,大学期间对专业知识的基本素养的建立是必须去努力达成的目标,它包含了专业所需的基本能力素养和专业设计能力素养,专业所需的基本能力包括:(1)掌握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相关的文化知识,英语和人文科学等知识;(2)掌握透视与建筑制图的基本知识、制图规范与技能;(3)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和专业设计软件(圆方设计软件、Photoshop、AutoCAD、3DMAX)。(4)包括艺术的表现语言,即手绘表现;专业设计能力素养包括:(1)掌握室内外各类环境艺术设计(如:居室、办公空间、餐饮娱乐空间、商业空间、景观园林等等)的基本理论,掌握其设计方法和设计程序;(2)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和较敏感的设计思维,能发现问题并能独立设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2 对设计业务的综合驾驭能力

专业知识是必须的基本素养,但是不是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就能适应这个竞争激烈的行业市场呢?我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现象,以前在学校老师同学眼中的优秀学生,毕业出去工作后一直发展平平,得不到公司的重用。而一些在校期间学习成绩并不突出,到社会工作中却能得到上级的重用同事的认可,有着良好发展前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行业市场不仅是需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素养,还须具备除专业之外的一些能力,比如设计业务的综合驾驭能力。从环艺设计项目操作流程就能看出,从项目开始到最后完工结束的流程中设计师对项目的综合驾驭能力直接影响着项目是否能完整地体现其设计、并顺利完成。

驾驭一个设计项目必须要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这也对专业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环艺设计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设计最后能转变成实物,实施过程中的各环节设计师需要和与之相关的部门和不同类型的人打交道。项目从设计到完成时间是有限的,对业主、自己的合作团队、各施工方之间工作如何配合展开?实施过程中出现施工与设计不符、或是中途业主要更改设计怎么办?等系列可预见和不可预见的问题出现时,设计师的协调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设计师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决定了你对项目的驾驭程度,为此,从事环艺专业学习的同学也应做相应的培养与准备,才能跟得上行业发展的步伐。

3.3 与时俱进的敏锐洞察能力

时代在发展,人们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在不断发生改变,作为朝阳行业的环境艺术设计要紧跟时代步伐,了解关注这个时代和市场的发展,不断学习提高和跟进,新兴市场、新兴的理念、新兴的功能等都是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员需要掌握并不断更新的,设计需要与时俱进,只有设计理念跟上了,才能从设计中体现出时代特征。行业市场需要的是有着灵敏嗅觉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的专业设计人员,关注现代人们的生活习惯以及新的生活方式带来的新式产物。

就拿环艺专业里面的居室空间来讲,现代的人居环境住宅设计已经不是原来住宅概念的设计,现代的居室空间设计其实是在设计一种生活,每个空间在原来的功能意义上都有了新功能的延伸,比如:现代居室空间的卫生间设计,已不只是一个提供方便的场所,还是休闲空间、储藏空间等,它越来越受到设计的重视,所以卫生间里会出现电视、书报架、各种装饰物等,也有了像净身器、浴霸等这样一些新的设施;再如:书房空间已不只是看书学习的地方,把工作带回家,所以书房也是工作空间,除此以外书房还有展示功能,展示自己的品味、身份、爱好,即便有些家里其实并不需要书房的也要设计个书房以展示自己的才学,因此,书房的设计可以封闭式设计也会有开放式的设计……不同的人的生活方式是不同的,不同时代人的生活观念也在发生改变,只有了解熟悉才能设计出适合不同居住者的居室空间。

与时俱进的敏锐洞察能力,把握新兴市场、新兴的理念、新兴的功能等是适应现代行业市场的专业人才不可或缺的能力。

4 总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