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风险及防范措施范文
时间:2023-11-10 18:19: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风险及防范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财务风险;内部控制;财务预警;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企业财务风险的内涵
财务风险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导致财务状况出现问题,给企业经济利益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损失,形成了企业的财务风险。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资金运转的整个过程当中。企业的资金运转过程包括筹资、投资以及资金分配等各个环节,财务风险可能潜藏在任何一个环节。企业财务风险即可以来自企业自身,也可以来自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 企业的财务活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引发财务风险。
财务活动主要有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回收和收益分配。按照企业的活动产生的财务风险也可以概括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筹资风险主要是指在企业负债经营的条件下,若企业不能按时偿本付息,就会导致企业落入财务困境,发生破产的可能性。投资风险一般是由于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而使企业的项目发生经济损失以及由此带来的无法收回投资实现预期收益的可能性。资金回收风险则是指在企业销售或者提供相应服务后,由于款项回收、存货控制等方面出现问题,导致企业发生财务损失的可能性。收益分配风险是指经过企业的收益分配后,企业产生不利经营活动的可能性。这些对财务风险的界定主要是结合过程和动态来认识企业的财务风险从更为广泛的角度来研究企业的财务风险。
2、企业财务风险的特征
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一种经济风险,是企业资金运动过程中不确定性因素给企业带来的风险,对企业的所有影响最终都集中体现在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方面,财务风险是企业风险货币化的表现形态。企业财务风险应该具备以下特征:
(1)客观性:财务风险是伴随企业经营活动客观存在的。只要存在资金的运动,企业必然会存在财务风险,因而,企业财务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经济现象。
(2)不确定性:企业财务风险贯穿于整个企业价值活动的全过程。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指财务风险的可能性和潜在性,财务风险是人们不能够进行准确预见的,它可能会由于企业内部或外部某些因素的变化而随之变化,因此,财务风险的产生和发展具有不确定性。
(3)可控制性:企业的财务风险累积到一定程度虽然可能会引发财务危机的爆发,但是由于财务风险具有可控制性的特征,所以只要企业在财务风险阶段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和预测手段,还是可以降低危机发生的概率或是减少危机发生所可能带来的损失。
(4)双重性:企业财务风险的双重性是指财务风险既有损失的一面,又有收益的一面。财务风险的这一特性有助于我们全面把握财务风险,既要看到财务风险的危害性,提高风险的控制能力,避免风险损失;同时也要加强对财务风险规律的探索和研究,准确把握时机,进行科学决策,谋取风险报酬。
(5)可预测性:由于财务风险伴随整个企业的经营活动,是客观存在的。那么可以通过大量收集以往企业中产生较大财务风险时的相关资料和财务数据,借助概率统计的方法,运对企业内部是否存在较大财务风险进行判断和预测。
(4)可度量性:通过运用一些数学方法是可以对财务风险进行度量的,财务风险的可度量性就决定了企业可以通过构建风险预测模型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
(5)全局性:由于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经营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并在多种财务关系上体现出来。所以,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与控制应从生产经营的各个资金运动环节着手,分析可能潜藏的风险并制定出相对应的控制策略。
3、财务风险控制目标与防范措施
3. 1财务风险控制目标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为了保证这个目标顺利实现就必须保证企业的财务状况最优化。从财务风险的本质出发,明确财务风险控制目标,并采取正确的控制措施,形成科学、系统的风险控制体系。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目标之间的逻辑关系如图1所示。
图1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目标之间的逻辑关系图
3.2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财务风险控制的目的是在企业总体经营目标下,根据企业财务风险的形成原因及其特点,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将财务风险对企业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的程度。任何企业都不可能脱离外部环境而单独存在,外部环境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客观存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存在着财务风险,虽然财务风险的发生具有客观性,但企业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对不断变化的宏观环境及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系统分析与研究,掌握这些因素变化的规律和发展趋势,利用对企业发展有利的机会,避开对企业发展不利的风险。风险防范措施:
(1)建立和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
认真分析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具体内容,以及这些工作流程中都存在怎样的风险,这些风险对实现企业目标会产生怎样的影响,针对这些风险是否采取了有效的控制措施,现有的规章制度是否涵盖了规避该业务流程所有风险的控制措施,在此基础上对现有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补充和完善,查缺补漏,使健全后的内部控制制度成为一个系统性、包容性、完整性、实用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内部控制制度。
(2)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
激励和约束都是为了达到管理目标而进行的,企业内部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的目的就是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在企业管理中片面强调激励或者约束都是不科学的,只有二者配合运用才能达到管理目标。就激励机制来说,应包括物质与精神激励两个方面。物质激励主要解决物质动力问题,即满足有关人员的物质需求,主要包括二以货币形态表现的,如工资加奖金、职位消费、年薪等;以非货币形态表现的,如期权或直接发放股权;其他形式,如各种保险等。精神激励主要解决有关人员的精神需求,可采用目标激励、政治激励、荣誉激励等。另一方面也要建立完善的约束机制,如独立董事制度及奖惩制度等。特别是奖惩制度可采取罚款、赔偿、扣减奖金等货币形式,也可采用行政处分等形式。
(3)建立切实可行的投资决策机制
投资决策失误是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因此通过建立切实可行的投资决策机制可以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降低决策风险。一方面要规范项目投资程序,做好项目可行性研究,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防止因投资决策失误而产生的财务风险。另一方面在投资决策中不仅要考虑投资机会和风险、企业发展目标和阶段、现有投资规模和结构及经营管理状况,还必须考虑财务匹配因素。即在企业经营或投资又一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编排有可能的情况下,企业投资的项目可以多一些,业务发展的速度可以快一些;在现金流量偏紧的情况下,就要注意控制投资规模和掌握好业务发展的节奏,尽量减少与主业经营没有直接联系的投资项目,适当减少长期投资,将资金集中于主业竞争优势的培育方面,或兼顾一些投资少、见效快的项目,从而保证公司资金的良性循环,使公司业务成长得到稳健财务的支持。
(4)健全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是企业关于财务风险管理的具体规定,内容涉及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目标的设立、企业风险管理机构的设置以及人员配备、各职能部门在风险管理中的权利和职责、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等方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是企业进行财务风险管理活动的基本要求,健全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本身就己经消除了一部分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无法设想在一个企业,如果体制不清,组织机构重复,权责不明,该企业的财务状况很难健康良好。所以健全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对企业防范财务风险是非常必要的。
(5)建立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财务风险的出现总是有所表象,通过将那些早于风险发生的指标如出现巨额亏损、速动比率恶化及销售急剧下降等汇总起来,综合应用信息管理技术,将财务风险前期指标进行监控、分析和预警。预警系统存在于企业所有部门,以企业相关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依据,利用财务、金融及管理相关理论技术为平台,采用比率分析法,数学模型,提前发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潜存的财务风险,向相关管理者发出预警信息,以便管理者采取相应措施提前应对风险。预警是事前防范措施,对企业而言这种风险处理模式效果最好,“防患于未然”,企业成本消耗最小,损失最小。因此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最好措施是事前防范。
参考文献:
[1]马艳杰. 浅析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及措施[J]. 经营管理者 , 2011,(20) :227
[2]杜翠华. 刍议加强企业财务管理[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 2011,(09) :91-92
[3]晁江华. 对提高外资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思考[J]. 时代金融 , 2011,(21) :48,112
[4]朱耀珍. 加强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J]. 时代金融 , 2011,(32) :104-105
篇2
1.风险放大性。科技企业主要是进行高科技和高科技产品的研发,这就使其在投资过程中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同时还会受到科技和智力发展、经济政策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科技企业财务风险增加,在科技企业经营环境下,传统的财务风险变得更加复杂化。
2.风险呈现阶段性。科技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其发展周期与技术研发周期保持同步性,由于企业在创业、成长、扩展及成熟各个阶段都具有各自的独特性,这也使企业财务风险也呈现出阶段性的特点。
3.损失递增性。科技企业从事技术及产品的研发工作,这就使其投资具有自身的特点,在一个项目研发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增加投入,对资金需求量较大,一旦项目中途失败,则前期的所有投入都会成为企业的损失。因此对于企业来讲,在项目研发过程中,当项目失败的时间越晚时,则会带来的经济损失也会越大。所以企业财务风险会随着项目的进展而不断的扩大,而风险损失也会随着项目失败时间的延迟而呈递增的情况。
4.风险的损失和收益并存。企业在投资过程中属于不断创新的一个过程中,在创新过程中势必会存在风险,但这种风险不同于自然灾害的风险,这种风险属于投机性风险。对于风险承担者来讲,一旦创新活动成功,则会给风险承担者带来较高的收益,所以企业财务风险可以说是损失和收益并存的过程,在创新过程通过采取必要的风险防范措施,可以有效的对财务风险进行控制,确保预期收益的实现。
5.风险多样化。作为科技企业,在其运营过程中在投资、融资、资金回收、技术、人力资源、市场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风险,而这其中技术、人力资源及知识产权等作为科技企业的典型风险。这就使科技企业在运营过程中,一旦出现现金危险会导致企业破产,而且当技术风险和人力资源风险发生时,企业失去创新和竞争的能力,也会直接导致企业破产。
二、企业财务风险成因
1.外部因素。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科技企业为经济增长作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所以我国为了能够确保科技企业快速发展,则会在经济政策和法律法规方面给予一定的保护性和支持性。在科技企业发展过程中,政策环境和法律环境会对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带来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当前技术、社会、资源及资本市场等环境具有复杂多变性,这些外部因素也加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2.内部因素。当前我国的科技企业创业者多是技术人员,这些人员专业技能较强,但相关的经营管理经验缺乏,这就使企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管理上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同时企业决策者自身风险意识缺额,没有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缺乏市场竞争意识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这就加剧了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1.企业技术风险的防范。(1)当前科技技术发展速度较快,科技企业需要做到与时俱进,加快技术和知识更新的步伐,同时还要对世界先进技术的最新动态进行收集和掌握,从而对科技企业的研究方向进行适当调整,使企业的产品技术开发能够与市场的需求相适应。(2)企业需要积极开展与国际企业之间的技术合作,从而更好的提高自身的工艺水平,加快技术成果的转化。通过与国际企业进行合作,可以有效借助其先进的制造设备,从而缩短技术成果转化的时间,降低研发产品的成本。
2.企业管理风险的防范策略。(1)企业由于所处环境存在较高的风险性,这就需要企业从上到下都需要树立风险意识,通过对风险知识的了解,能够更好的掌握应对风险的方法,确保企业抵御风险能力的提升。同时还要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机制,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确保更好的对企业风险进行防范。(2)人才作为企业的智能资源,通过培养复合型人才,利用科学的人才激励机制来确保人才队伍的稳定性,确保技术人员创新动力提升,为企业后续发展做好人才的储备工作。(3)科技企业在高科技产品研发过程中需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只有重视产品的市场需求,才能确保项目投资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这就要求企业营销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市场竞争意识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通过准确对产品市场进行定位,从而更好确保产品潜在市场竞争能力的提升,确保企业市场风险的降低。
3.企业资金风险的防范策略。(1)企业应该建立良好的信息披露机制,提高企业信息透明度,适时适度地披露企业的经营发展状况,使投资者和金融机构能够及时了解企业情况,进行投资,既降低了筹资成本又提高了筹资能力。同时还要控制企业筹资规模,拓展筹资渠道,以减少筹资风险。(2)企业需要采取各种措施降低企业负债的比例,增加无形资产的投入,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加强存货和应收账款的管理,加速回收资金,提高资金的周转率,增加资金的使用效益,降低企业财务风险。
篇3
一、新经济形势下保险中介行业财务风险防范存在的不足
(一)保险中介行业激励行为的监督机制不够完善从保险中介行业现有的发展情况来看,激励行为是其拓展市场影响力过程中的主体行为,而激励行为监管机制的缺陷,是造成保险中介行业运营风险的主要原因。部分保险中介行业在制定发展策略的过程中,偏重于股权激励方法,但对其可能引发的群体性风险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相关监督机制的构建不够成熟,难以充分适应保险行业的创新发展需要,也使得保险中介行业在制定发展战略的过程中,难以有效的适应股权激励工作体系的稳步构建需要。部分保险中介行业在进行创业制度相关设计的过程中,对于创业团队的利益分配诉求缺乏深入的研究,没能凭借权责分配体系的有效构建,更好的实现对相关法律关系的有效梳理,导致财务工作的运行难以凭借法律资源的成熟应用实现优化处置。虽然部分保险中介行业的工作人员对激励行为的监控具备一定的认知,但在新型监管机构尚未实现规范化构建的情况下,财务风险的规避能力无法得到有效的强化。
(二)保险业务操作系统校验方式不够完善目前,很多保险中介企业在进行业务系统校验的过程中,缺乏对实用性策略价值的关注,导致业务系统的设立和调整无法与数据完整性控制方案保持一致,难以为业务操作系统更好的适应校验管理方法的实施需要提供帮助。部分系统校验人员对于费率的重要性认知存在不足,没能从成本匹配性控制的角度进行费率状态的有效监控,导致系统校验工作无法在各项核对业务得到明确的情况下进行合理处置。一些业务操作系统对于系统的修改过程缺乏必要的监管,没能凭借修改痕迹的分析实现对保单数据的完整记录,不利于系统校验方法的改良。还有一些业务操作系统缺乏对利润模型的关注与研究,尤其对于资金的投放特征关注程度较低,无法在资金投放管理方面取得进展。
(三)财务管理系统改造存在不足财务管理系统的构建是影响到财务管理基础性工作执行质量的关键。但是,现有的一些财务管理系统并未结合新经济性质的特点进行改造创新,尤其对于财务管理系统的各方面关联因素认知不够充分,无法在系统改造管理方面取得进展。部分系统改造工作缺乏对系统基础性构成因素的有效整合,尤其对于财务管理链条的局限性分析存在不足,无法在控制经营性风险方面,实现对业财壁垒的有效突破,不利于财务管理系统的全面创新。
(四)保险中介行业存在夸大宣传问题目前,一些保险中介企业在制定财务风险防控机制的过程中,缺乏对机构以及保险营销一线工作者具体情况的关注,没能从财务风险防控的实际需求出发,制定中介业务的宣传控制方案,导致保险宣传业务的外部动机分析不够全面,无法在防控夸大宣传问题方面进行有效落实改善。部分保险中介人员对于费率情况的重视程度不足,在制定费率管制方案的过程中,无法在条款创新方面取得进展,最终导致保险中介企业无法在产品以及服务创新方面实现差异化处置,不利于保险中介企业综合性竞争力的改进。部分保险中介人员对于销售渠道的特征重视程度不足,尤其对于价格竞争需求的关注程度不足,无法在控制夸大宣传问题方面,实现对不良竞争行为的规避,难以为夸大宣传问题的完整全面控制提供保障。
(五)保险中介行业佣金体制缺乏科学性目前,一些保险中介行业在制定财务风险控制的相关策略过程中,对于新经济形势的分析不够全面,没能从一线工作人员的角度进行财务风险成因的分析,导致影响保险中介行业工作人员利益的佣金管理体制难以得到有效的创新,无法充分适应保险营销工作的发展需要。一些保险中介行业的工作人员虽然对于佣金管理体制的创新具备一定的关注,但缺乏对一线营销人员留存率情况的关注,导致行业内部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贯彻不够深入,无法对掠夺式开发等问题进行控制,不利于财务风险因素的完整有效控制。
(六)保险行业监管制度不够成熟目前,部分保险中介人员虽然对防控财务风险具备一定的重视,但在处理具体的保险工作过程中,并没有严格按照制度的要求进行各项工作细节的创新把控,导致保险中介行业监管制度的构建无法充分适应财务风险规避的实际需要,不利于财务风险管理经验的累积。一些保险中介人员缺乏对法律资源的有效应用,在进行机构组织建设和权力配置的过程中,没能充分有效的应用法律资源进行监管性质业务的创新,导致保险中介机构具体的工作内容无法得到法律资源的有效引导,难以全面规避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
二、新经济形势下保险中介行业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一)提高保险中介行业激励行为监督机制的完整性保险中介行业的从业人员一定要加强对股权激励运行情况的关注,并对相关工作可能引发的群体性风险加以预测,使保险中介行业可以在制定监督工作机制的过程中,更多的实现对股权激励行为的识别和管控,使财务风险的规避可以在避免高风险行为的情况下得到有效处置。保险中介行业需要加强对创业团队业务往来情况的关注,尤其要对创业团队的各方面利益诉求进行有效的研究,使激励行为的实施可以在完整的监督体系保障之下,维护保险中介行业的工作运行稳定性。要强化对权责配置情况的关注,并引进法律资源作为激励行为监督机制的辅因素,使监督机制的构建可以在立法思维的帮助之下,具备足够的公正性。
(二)提升保险业务操作系统校验方式合理性在进行保险业务操作系统校验管理的过程中,要加强对财务校验工作特征的关注,尤其要对业务数据完整性的价值进行研究,使各类业务系统的作用能够得到充分的显现,以便更好的适应保险业务校验工作的开展需要。一定要强化对业务数据缺失情况的重视,尤其要对业务部门维护协议的相关需求进行科学总结,保证关键性信息资源可以纳入操作系统之中,为系统校验工作的改良提供更加充分的支持。一定要强化对费率等关键性信息作用的关注,尤其要对成本核对校验管理的各方面条件加以分析,使收入及成本的匹配性控制策略可以得到充分的改良,并更好的适应系统校验工作的改进需要。
(三)提升财务管理系统改造质量在制定财务管理系统改造的具体策略过程中,一定要强化对财务管理系统设计思路的关注,并对系统的基础性构成情况进行精准分析,为系统整合策略的有效构建提供充足保障。一定要加强对财务管理链条覆盖范围的关注,尤其要对财务管理系统的所有关联性因素予以总结,确保财务管理系统的设置可以充分满足保险中介行业的财务风险控制需要。要深化保险中介行业业财数据壁垒情况的关注,并对相关数据的精准性加以分析,使资金的运转有效性能够得到更加合理的分析。保险中介工作者还必须强化对中介工作运行效率的重视,并在进行系统改造过程中,充分满足基础性工作的运行要求,提升中介工作整体运行质量。
(四)有效规避保险中介行业夸大宣传问题保险中介行业需要对已有的宣传中介宣传问题加以研究,并对保险营销人员以及机构的情况进行系统性总结,从保险中介行业在新时期的发展现状出发,对相关手续费的套取情况加以分析,使财务风险的控制可以在提高费用设计合理性的情况下,进一步提高夸大宣传问题的分析深入性,使财务风险的控制能够拥有更加理想的基础条件。要加强对保险中介行业条款费率特征的关注,并从产品和服务差异化的角度,进行宣传性质业务外部动因的分析,使相关夸大宣传问题的控制可以更加精准的适应保险中介行业发展的具体需要,并保证夸大宣传问题能够凭借深入的分析,进一步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控制策略。保险中介行业要强化对保险销售渠道情况的研究,尤其要对非理性价格对竞争性行为的影响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以此保证宣传业务的相关漏洞可以得到充分明确,为财务风险的有效规避提供帮助。
(五)提升保险中介行业佣金体制建设科学性保险中介行业在制定风险管理控制策略的过程中,要强化对佣金体制价值的重视,尤其要对一线保险中介领域工作人员的利益诉求予以研究,使佣金体制的构建可以更加充分的适应保险中介行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为佣金体制的创新性改良提供有利保障。要加强对新经济形势的研究,并对保险中介行业的财务风险特征进行分析,使佣金体制的建设能够更加完整的适应保险中介行业工作人员的利益诉求,为财务风险因素的完整管控提供帮助。保险中介行业一定要强化对人才聘用管理情况的重视,使佣金的应用可以在提升保险中介群体整体业务素质方面发挥作用,并使佣金的支付年限以及支付比例可以得到有效的创新。
(六)提高保险行业监管制度完整性在进行保险中介工作相关财务风险分析的过程中,务必对保险监管相关工作进行完整的研究,尤其要对保险兼业机构的建设制定法律性质的依据,使法律资源可以为保险中介创新财务工作运行方式提供理论指导。要加强对财务风险形成原因的分析,并对保险中介行业存在的制度漏洞加以总结,从制度层面寻找生成财务风险的主体因素,使保险中介行业在创新监管工作体制的过程中更加有效地适应现代监管工作需要。要强化对兼业惩治措施的关注,尤其要从财务风险进行责任的落实,使中介监管制度的构建可以为保险中介行业创新工作模式提供帮助。
篇4
关键词:财产保险公司;财务风险;险监管;预警机制
企业的财务风险通常是由企业借入资金但丧失偿还债务能力以及股东红利产生变动,是由日常经济活动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和难以预料控制的因素造成的,导致企业在短时间或某一段时间内收不抵支、生产成本远大于企业收益,最终导致公司经营不当而导致财务出现问题从而破产或倒闭或经济状况大受打击。这种情况的产生大多是由于对财务风险疏忽和监管不善造成的。
一、财产保险公司的财务风险
首先财产保险公司在资产再投资过程中存在风险,由于我国保险公司的保费、基金大多采用将其收集保存起来的方法,除去公司日常经营所需费用之外,其余闲置资金通常用来进行二次投资,保值增值的同时提高保险公司的收益。这种投资方式虽然可以增加企业获利的几率,但却也是一个极具挑战的行为,资金集中管理再加上公司内部资金申请审核和监管机制不完善,很容易出现资金重复使用、规划不合理、违规使用的麻烦,再加上投资本身是带有风险性、不确定性和盲目性的,其中的不可控因素很有可能导致保险公司收益无法达到其预期目标,从而导致公司资金运转不畅、产生财务风险;其次是企业自身保险产品定位不准确、定价不合理、售卖情况不乐观等,在产品设计、宣传时忽略了市场状况的变化、消费者的实际需求,或者是为了提高公司的市场竞争力、打压其他财产保险公司恶意压低本公司产品价格,最终导致产品售卖实际状况和产品投入资金偏差过大,企业获利极低甚至没有盈利,最终导致企业出现财务风险;除此之外财产保险公司还存在着过度看重保费和盲目售卖产品双重原因造成的保险数据不准确、不全面的问题,一方面由于保险市场竞争加剧,许多财保公司为了保证市场地位、提高竞争力,盲目降低保险产品价格,或者是提高理赔待遇标准,造成恶意压价、过度理赔的局面。再加上业务员为了获取中间差价、提高业务量盲目选择受保人群或者是出售不合格的产品,赔偿风险增加的同时也导致公司客户数据收集不准确、不严谨,赔偿机制的不合理、不符合市场规律的赔偿金额、公司数据的不准确等成为了造成财保公司财务风险爆发的最后一根稻草。
二、财保公司应对财务风险的措施
首先财产保险公司应当加强风险预防机制,通过对财产保险市场的深入调查、客户需求调查、现有保险产品相关资料收集等,准确及时掌握市场信息的变化,定期和政府监管部门进行交流沟通,保证财保公司无论是财保产品的售卖还是后期的赔偿都能够在可预估的情况下展开,财保公司还需要根据现有的以及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进行风险评估、制定风险处理方案和规划,结合市场走向并根据企业实际状况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机制,确保保险公司无论是在风险防范还是风险处理方面都能够将对公司的损失降低到最小值;其次财保公司应当着重提高公司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及时性、有效性,对业务数据信息的收集、归纳与整理进行严格把关和全过程监管,一方面保险公司业务数据信息的管理者在日常信息收集、管理过程中必须秉持严谨认真、公正不阿、谨慎仔细的工作态度,无论是业务数据的来源还是保险信息的经办等一系列的细节都需要详细记录与规范处理,力求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实现财产保险公司业务数据信息真实度与有效性的提高。另一方面则是需要注重业务人员工作能力的培养,通过定期培训、奖惩措施等杜绝业务人员做出虚假保单、虚假支付等行为,切实增强保险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三是组建一支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队伍,一方面可以通过风险处理与控制的知识技能培训,增强工作人员对于财务风险的判断、预防、分析、处理、评估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聘请财务风险方面的专家带领公司财务人员共同应对处理财务风险,及时引进该方面的人才,保证公司人才队伍能够在风险来临之前做好预防监控工作、风险来临之后做好分析处理工作,尽量将风险到来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降低到最小值。
篇5
一、财务风险的形成原因
(一)对财务风险认识不深
任何企业都会有财务风险的存在,我国很多企业当中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不深,这也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我国目前是买方市场,很多产品都有积压的现象,某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采用了赊销的方式,这使企业的应收帐款大大增加,而且企业在赊销产品的时候也没有深入了解客户的信用等级,不能有效控制应收账款的回收。大量的应收账款收不回来,企业的资产被债务人握在手中,影响了企业的资金流动的正常运行,带来了很大程度上的财务风险。
(二)财务管理机制落后
财务管理的环境比较复杂,财务管理的系统不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财务管理的复杂环境是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通货膨胀能够使企业的资金发生短缺,货币贬值,物价相对升值,资金的成本升高。比如世界原油的价格上涨以后,成品油的价格也随着上涨,企业的运营成本增加了,利润减少了,不能够实现企业的预期收益标准。利率变动也会产生利率方面的风险,包括支付利息的风险和不能偿还债务的风险。市场风险会对财务风险产生很大的影响。财务管理的复杂多变,也可能会为企业带来机会。如果财务管理不能适应这种变幻多端的环境,就会给企业带来灾难。我国很多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的设置不合理,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不高,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和完善,导致了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缺乏适应能力,产生了财务风险。企业内部财务混乱也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在各级部门使用资金的时候都有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这造成了资金流失严重的现象,资金的完整性不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而且企业的库存周转率比较低,库存很大,产生积压无法实现销售的情况。存货的流动性差,那么企业就会支出大量的管理费用来保管这些货物,导致利润下降,财务的负担加重,造成了企业资金的大量损失。
(三)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
财务的决策失误也能够导致财务的风险,避免财务决策的失误就需要加强财务决策的科学性。但是目前我国的财务决策大部分都有主观臆断现象,这导致了决策失误的情况时有发生,财务风险也会很严重。决策失误能够使投资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不能收回,造成了巨大的风险。企业对外的盲目投资也会产生巨额的损失,影响企业的效益,影响企业的持续发展,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财务风险。
二、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一)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
市场环境下的企业风险随处存在,随时存在,风险与收益是辩证对等的关系,风险大收益就会大,风险小相对应的收益也就会小,要想避免风险,获得收益只是一种理想的市场状态。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要认识到财务风险的重要性;企业要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发挥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能否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判断企业财务风险大小的依据。企业要能够充分调动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工作人员主动工作,合理规划每个部门的工作。企业的业绩不是某个人的工作成绩,而是所有人共同努力的成果,所以各个部门要联合起来,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确保企业风险管理有效运行。
(二)构建科学的财务决策机制
科学的财务决策机制能够建立科学的财务决策体制,企业要发挥民主,认真调查和研究之后,运用系统的分析手段,运用科学的决策手段,使人的主观意志和客观达到统一。为了保证决策的正确,就需要成立一个由专家、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职工代表共同参加的决策机构,要有一支有好的作风,过硬的技术,高级的管理人才和有创新能力的决策队伍,决策者要先调动主观性,然后克服主观的缺陷,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掌握所需要的信息,按照科学的决策系统来实施决策。决策者要提高自身的水平,根据决策的特点改善自己的思考方式,减少自身所造成的失误。每个决策者不仅要做好以上工作,还要把所有成员的决策进行分析,多多交流,从而做最后的决策。
(三)采用合理的管理方法
篇6
关键词:中小企业 财务风险 防范
中图分类号:F2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1-144-02
一、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类型
1.筹资风险。筹资风险,它是指企业因借入资金而产生的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性和企业利润(股东收益)的可变性。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从筹资活动开始的。刚起步的企业,筹集资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采购生产产品所需的机器设备、原材料、支付工人的工资等,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为了取得更多的经济效益,有时候也需要再次筹资,不管在哪个阶段筹资都必须按期还本付息。如果企业不能合理利用资金,导致资金浪费,同时,还得偿付借款利息,导致现金流出。如果企业能够作出正确的决策,管理有效,就可以实现其预期经营目标。
2.投资风险。投资指的是特定经济主体为了在未来可预见的时期内获得收益或是资金增值,在一定时期内向一定领域投放足够数额的资金或实物的货币等价物的经济行为。投资风险是指对未来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在投资中可能会遭受收益损失甚至本金损失的风险。例如,股票可能会被套牢,债券或许不能按期还本付息,房地产可能会下跌等都是投资风险。投资者需要根据自己的投资目标与风险偏好选择金融工具。例如,分散投资是有效的科学控制风险的方法,也是最普遍的投资方式,将投资在债券、股票、现金等各类投资工具之间进行适当的比例分配,一方面可以降低风险,同时还可以提高回报。
3.经营风险。经营风险也叫营业风险,是指企业在供应、生产、销售的各个经营环节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所导致企业资金运动的迟滞,最后不能产生预期的经济价值。经营风险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活动影响都很大,所以必须防患于未然。一般情况下,经营风险分为财务因素和非财务因素。财务因素体现在:采购风险、应收账款变现风险、存货变现风险、资本结构风险。非财务因素表现在:无法取得所需要的人力资源,灾难性危机事件,行业特定风险,生产风险,产品风险,无法取得经营所需的资金等等都会给企业带来经营风险。
二、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1.中小企业财务风险意识薄弱。中小企业财务人员思想陈旧,经营者缺乏风险意识,不能从根本上把握风险的本质,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可以防止财务风险。抱有这样的思想,有时候对中小企业而言甚至是致命的。中小企业在销售产品时,为了增加销售额,经常会采取赊销的方式,但是,在赊销的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和偿债能力缺乏足够的了解,盲目赊销,造成应收账款无法收回,形成坏账,最终导致企业面临财务风险;中小企业在投资时,不考虑资本成本和资本结构,没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进行风险报酬的测算,更谈不上对财务风险的管理和防范,致使财务风险时有发生。
2.中小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企业的资本结构是指企业资金中负债资金和权益资金的比例关系。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比例过高,即资产负债率过高的现象,这样的话,利息费用支付就比较多,利润就会减少,现金流也减少,就会导致企业偿付能力不足,损害了企业的信用形象,加大了财务危机发生的可能性。
3.中小企业内部管理混乱。中小企业多数是家族企业发展而成,“家长制”问题比较严重,管理者的能力和素质相对较差,老板一人说了算,员工只是忠实的执行者,其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限制。有的财务人员既是管理者又是生产者,出纳和会计由一人担任,根本不符合企业内部牵制制度的规定。有的财务人员不会成本核算,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导致财务管理薄弱,资产管理不严。具体表现为资金使用没有计划性,对库存现金缺乏日常的管理,存货周转率较低,应收账款回收不及时;在生产环节,管理水平低下,产品质量控制体系不完善,资源利用率低等等,这些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4.宏观经济环境的复杂多变。企业的财务活动受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宏观经济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及资源环境等,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是企业无法控制的。影响财务风险的主要因素是经济环境,比如股市的波动会引起企业投资收益的变化;油价的变化会影响企业的营运成本,最终影响到企业的利润;通货膨胀的发生导致企业生产成本提高,此时营运资金面临的压力加大,财务风险就会加大;利率的提高会增加企业的融资成本,进而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汇率的走高,本币的升值,导致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力削弱,抑制了企业的出口,对出口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三、解决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对策
1.增强全员风险意识,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在中小企业里,要增强决策层、管理层和一般员工对财务风险的认识程度,提高他们的风险意识。企业的决策层在作出重大事项的决定时要集体决策,集思广益,审慎考虑,而不是某一个人头脑一热,拍拍脑袋就把一件重要的事件定下来了。另外,决策层也应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学习财务知识,学习风险管理。也许你在你的专业领域里是个专家,但是,你可能不熟悉国家的一些相关政策,财务的一些规定,这就要求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不断学习,不断充电,跟上时代步伐。企业的决策层要敢于将企业的财务权利下放,让财务管理人员作出合理的财务判断,避免出现主观判断超过职业判断的现象。同时,财务管理人员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具备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能够对财务风险作出及时、准确的判断和分析。作为财务管理人员要具有较高的职业敏感度,随时估计和发现潜在的财务风险,并及时作出判断和提出解决对策。最后,专业人员应当在工作的同时,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财务风险的判断能力。
2.优化资金结构,保(下转第146页)(上接第144页)持良好的财务状况。资金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如果没有资金或者资金不足,企业就难以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中小企业资金的来源渠道有借入资金和自有资金,借入资金属于企业的负债,中小企业要保持合理的资产负债率,做到适度举债经营,防止由于过度借款而付出利息导致财务困难。如果资产负债率过高,财务风险就加大,在财务杠杆作用下,自有资金的收益率就下降,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就弱。生产经营的任何环节稍有纰漏,资金回收不及时,产品出现挤压,就会降低企业利润,给企业带来危机和风险。因此,在企业的资金结构中,要把握好负债经营的“度”。
3.加强中小企业内部管理。中小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完善与否决定了企业的组织效率与财务风险的总体水平。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能够保证企业管理更加有序,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财务活动的合法性,管理层才能得到决策有用的信息。中小企业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健全各项会计制度。比如,实施内部牵制制度,出纳和会计这些不相容职务要分离;建立回避制度;建立应收账款跟踪制度;不得由一人保管支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不得由同一部门或个人办理采购与付款、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全过程;严禁账外资金;严禁私设小金库;严禁挪用货币资金。企业只有加强内部管理,才能增强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
4.关注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迅速作出判断。中小企业的管理层要时刻关注国家宏观政策的变化,关注国家产业政策、金融政策、财税政策等的调整,对由于这些政策的变化而对企业产生的负面影响作出预测,及早地采取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改变管理方法,从而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此降低因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其财务风险贯穿于整个生产经营过程,我们要尽量对引起财务风险的各种因素作出合理的估计和预测,增强全员的风险意识,减少风险损失;加强内部管理,向管理要效益;提高管理层和一般员工的管理水平和业务技能,减少和规避企业的财务风险,实现企业的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 王竹玲.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防范[J].财会通讯(理财版),2011(7)
[2] 李惠.试论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中国商贸,2012(6)
[3] 温永传.论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与防范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3(22)
篇7
关键词 企业并购 财务风险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志码:A
一、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识别
首先从风险来源来看,最容易想到的是筹资决策,但它并不是引起财务风险和收益风险的唯一原因。其次,从公司理财的角度看,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包含更广 泛的内涵,它是一个由于并购而涉及的各项财务活动引起的企业财务状况恶化或财务成果的不确定性的广泛范畴。根据财务风险的引起源头, 大致可将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分为三类: 并购的外部环境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评估定价带来的风险、融资带来的风险和财务整合带来的风险。
二、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成因的多方位分析(一)外部环境带来的风险。
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有自己的发展方式和进展方向,每个上市公司也有其自身依赖的体制,因此企业并购行为并不是完全独立的市场行为, 而是制度变迁和市场规律双重路径共同演进的一个结果。因而可能会在并购活动中出现了零资产并购这样的情况, 这自然给并购后的企业财务活动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此外, 市场机制发展的并不完善,这无疑也给并购企业带来了财务风险。
(二)评估定价风险。
并购企业对未来收益的大小和时间的预期在目标企业的估价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若对目标企业的价值估价预测不当,使得预测过高,就形成了并购公司的定价风险, 一方面由于并购企业难以掌握目标企业全面具体的信息,以至做出盲目的估价决策; 另一方面评估方式落后,不能迎合当前市场发展的估价需求,使得最终估价和公司实际价值又偏差。
(三)融资风险。
并购中的融资风险主要是指能否及时筹集到足额资金,以用来支撑并购顺利的进行。并购过程的确需要大量的资金。但我国国内企业融资渠道比较单一,多数以债务性筹资为主,其它筹资是比较困难的,而支付方式也多现金支付和以承担债务为代价, 短期内企业难以合理利用内部和外部资金筹集到所需资金,融资风险由此产生。
(四)企业并购后财务整合风险。
许多企业在对目标企业成功并购后, 忽视了并购后的财务整合工作,造成企业并购未能产生最初的预期效果。因为并购企业和目标企业在财务相关制度、财务的运作流程及财务操作规则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因此并购后的整合工作若未能正常进行,会使得并购企业方陷入财政的泥潭而不能自拔。
三、科学管理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管理企业并购中财务的风险要从并购开始一直贯穿到并购后的整合。
(一)积极防范企业并购中财务风险。
根据不同的财务风险及其成因可以对企业并购中财务风险的防范制定相应的措施。
1、外部环境导致的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防范。
影响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外部环境因素有很多方面, 其中最重要的是国家法律制度和政府行为。因此除了要了解国家各种资源的使用状况, 完备民族习惯共有信念等信息外, 更关键的在于要了解当前政府的运作方式,活动趋势, 还要收集相关法律法规。
2、估价定价导致的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防范。
在企业并购过程中,由于未能全面了解并购目标企业, 导致并购方对并购目标企业的财务风险估计不足。针对这种情况,并购之前就一定要全方位的了解被并购企业的财务状况、资产质量及其盈利的能力, 重点分析目标企业财务报表及财务报告附注,尤其要关注重大事项。
3、融资导致的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防范。
首先确定融资规模,并购企业融资规模是指企业并购所需要资金的数量。科学合理地分析和预测并购资金需要量是合理并购企业筹集资金的前提。另外合理安排融资方式,并购企业首先应考虑内部积累,因为这种方法具有融资阻力小、保密性好、不必支付发行费用等诸多优点,但这部分资金数量比较有限,无法满足并购所需的资金量,必须选择合适的外部融资方式。首选是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最后考虑的是利用证券市场,发行有价证券获取融资。
(二)协调企业并购后整合过程中的财务风险。
企业合并后财务整合过程主要包括整合资产负债,整合财务人员和财务制度, 整合资金的统一管理等。并购后要对合并方和被合并方的资产进行分拆、整合、再优化组合。一般包括调整偿债期限结构、优化资本结构等。并购后并购企业需要委派新的财务主管去接管被并购企业的财务机构, 同时需要赋予财务主管权利,去调整被合并企业的所有财务人员,优化财务人员分配层次。除了人员整合外,对资金流的管理制度、内部资金的审计制度、内部财务预算管理制度等都要进行整合。并购企业在并购完成时, 应及时锁定被并购公司的账户, 及时让货款回笼, 并清理内外来往账款, 严格控制中长期融资。实行预算管理制度,严格审批手续。
四、结论
由于并购的快速有效,目前企业并购成为市场上企业扩大规模、迅速占领市场的重要战略手段, 有着调整社会经济结构和优化资源的较佳方式的独特优势, 随之而带来的企业并购风险也是以后一个值得更加深入探讨的领域。
(作者单位: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
参考文献:
[1]胡玄能.企业并购分析.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篇8
1 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分类
11 筹资中的风险
筹资中的风险主要指的是与企业在筹资过程中面临的风险,也就是因为资金的供需情况、宏观经济条件下各种因素的变化,企业筹集的资金对企业财务的收入带来很多不确定因素。主要有现金性质的筹资风险以及收支性质的筹资风险两种风险形式。
12 投资中的风险
投资中存在的风险主要指的是企业在投入一些资金之后,因为在市场中需求的变化对企业最终获得收益造成的影响。企业在投资之后预期的获得利润与实际获得利润存在很大的差别,增加了企业在投资过程中的风险。
13 资金回收过程中的风险
资金回收中面临的风险主要指的是企业把产品销售出去的过程中,在资金收回的时间以及金额上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企业在销售一些商品或者提供一些服务的过程中,使用的信用工具越来越多,为企业资金的回收造成了很大的风险。因为坏账对企业造成的损失非常大,对回收资金的时间和资金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企业预期回收到的资金与实际回收到的资金存在很大的差别。
14 收益分配过程中的风险
企业对收益分配的过程中可能对企业在日后的生产和经营中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为企业带来更大的风险。对收益分配的风险一方面是因为投资者在分配的时间、形式、金额方面的把握不够准确而带来的风险。从另一方面来说,在收益的确认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风险,主要是因为会计使用方法的不当或者其他因素的影响而造成成本费用计算不准确,出现虚增的当期利润,导致企业需要提前纳税,使得很多资金提前从企业中流出而对企业的财产和信誉造成很大的风险。
2 造成企业财务风险的原因
21 企业外部的风险
企业在管理中面临着如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等非常复杂的外部环境。因为在这个非常复杂的环境中存在多样性,使财务管理变得更加复杂多样,财务方面的管理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变化,在外部的一些环境发生了变化时,很有可能对企业造成非常大的危险。宏观经济的变化很准确地得到把握,很有可能为企业的融资造成困难,有的时候会造成企业开发项目的业主资金不足,为企业的开展造成不便。
当前我国在建筑市场供求上存在很多的不平衡,信用建设的体系不是很健全,使得很多企业在施工的过程中花费大量的资金,在无形之中对企业造成很大的抵押风险,各种各样的资金得不到及时的回收,在施工过程中很可能会产生资金周转的问题,或者需要利用银行贷款的方法对资金筹集,对企业在资金结构中的稳定性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影响了企业规模和投资的发展,为企业带来了很多财务之上的风险。
从另一方面来说,是因为现在的企业在建筑市场中的竞争变得越来越大,很多企业想要达到建设的目标而把标价降低。建设单位筹备不到足够的资金,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来垫付。很可能让企业所获得的工程利润与所期望的利润存在很大的差别,有时还会与建设中的单位在贷款以及工资问题中发生冲突,对企业造成财物以及信誉风险。
22 企业内部的风险
履行合同的很多企事业单位并不是单个法人的建设项目,大多建有分公司或者采用承包的制度。施工的企业是施工过程中的主体,虽然施工的企业和承包人之间签订了一些内部的承包协议,但是这些协议很多都不符合法律规范。承包体制的不完善在实施过程中承担项目人很可能出现失误而为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因为当前很多施工企业建立的机构非常的不合理,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加上财务之间建设的规章制度不够完善,这些原因都会为企业造成非常大的财务风险。
施工的企业对财务方面的管理应当贯穿到施工的整个过程中,很多企业的施工方案设计得不够合理,没有安排专门的人员来现场的勘察,造成了施工方案的不完善,施工项目的规模不够大,造成施工时间的延长,施工设备中的成本和费用比预期中还要多。在这一过程中,施工的企业如果在施工的过程中,没有对成本有效地控制,造成了人工、材料等各种各样消费的浪费,让整个施工过程中的准备远远超出了预算的金额,减少企业的收益。
工程完成之后,很可能需要花费大量的费用来保修。对此,施工企业要对完工之后的各种各样收尾的财务进行重视,应当对各种项目付出的各种财务费用进行及时的结算以及清理。减少在项目完工之后因为没有加强财务结算中的重视,造成财务的周转比较慢,使得财务得到拖延而增加了工程项目在保修方面的费用。
3 施工企业管理财务风险的措施
31 从内部调整规避财务风险
为了能够减少在宏观环境中受到的融资影响,企业要利用资金统一的方式来统一的管理,把筹资的各种渠道不断扩大。对于资金要统筹的预算,或者统一的管理和调整,在市场中运作,只有这样才能对资金全局性和系统性的预算,把资金在规模中的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尽量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保障工程项目的正常运转,在企业内部要实行责任成本的制度,明确地对责任的目标奖励或者惩罚。
在外部的一些成因中,合同和低价投资中存在的财务风险可以控制,施工的企业要对合同严格地把关,在施工企业的内部中,要着重地对企业的风险意识培养,建立一些投标中的风险评价机制,尽量做好工程的承接。企业在施工之前要对所要招标的文件深入的分析,重视在工程建设以及合同的文本上的功夫,无论是合同中的风险还是承包人造成的风险都有可能继而转接到施工行业中,所以施工企业对于合同要十分的谨慎和重视。
32 防止因为内部原因造成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
施工企业要对自身制定的财务管理制度不断地调整,使制度更加地完善,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由于财务方面的工作在企业工程中的各个环节都能发挥作用,因此要把财务管理贯穿到财务工作管理中,因此施工企业要对会计方面的工作不断地完善。此外,企业要对从业的员工培训,树立财务管理中的风险意识,提高从业人员的工作效率,在这一过程中要建立和健全责任的奖励和惩罚制度,同时要鼓励和支持员工创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篇9
(渭南师范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 渭南 714000)
摘 要:财务风险作为一种经济上的风险现象,逐渐地成为企业存在及发展中非常重要的问题。财务风险是无处不在的,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渐渐成为了市场中的竞争主体,因此,怎样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来避免中小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出现的财务风险以及提高防范意识是每个中小企业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也对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风险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31-0090-03
收稿日期:2014-10-20
作者简介:刘军勇(1979-),男,汉,陕西洛南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企业薪酬。
财务风险的产生是现代企业在市场竞争的自然结果,它属于一种经济风险现象,逐渐地成为现代财务管理理论的重要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的不断调整,中小企业逐渐成为了市场中的竞争主体,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在不断的发展,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环境因素的不确定性越来越明显,逐渐暴露出其普遍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例如:中小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比较淡薄、对风险的预测以及控制水平较低等,企业的风险是无时不在时时在,无处不有处处有。提高中小企业对抗风险的能力成为企业存在与发展的首要课题。因此,准确地对造成财务风险的原因及内在规律进行深入地了解和分析,并采用多种方法来加强防范财务风险就变得十分重要。
一、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
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有很多,在我国中小企业中比较常见的如下:
1.盈利能力较低,经济效益差
具体表现为产品的成本费用过高,毛利率较低;资产的获利水平比较差,投资的回报率较低。从长远的角度看,盈利能力是对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和获现能力进行评判和检验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在实际中,中小企业一般用投资以后所获得的收益来偿还企业所欠的债务,若企业在投资以后取得的收益小于或等于其所投入的投资额,则企业就没有能力来清偿到期的债务,即表明企业存在较高的财务风险。
2.缺乏资金,偿债能力不足
具体表现为中小企业的资金缺乏,债务规模过大;企业的信用等级水平较低,融资能力较差。中小企业适度负债,可以为企业获得财务杠杆利益,但太多的债务,一方面会降低公司的信用评级,提高融资成本,另一方面,它也会削弱企业的支付能力。如果中小企业信用链的相关环节出现问题,或净现金流低于预期,将会影响到企业的到期债务,严重的话甚至会导致财务危机。
3.债务结构不合理
通常来说,中小企业筹集的短期债务资金应该用于流动性强资产,更准确地来说,应该与速动资产保持一致。当企业的现金不能支付到期债务,企业将流动性较强的资产进行变现然后用来偿付到期的债务。如果企业的短期负债比例过高,或者将企业的短期借款的钱投资于流动性相对差的固定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将会使企业资产的流动性降低,进而对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产生影响。
4.经营能力不佳,不良资产比例大
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收益的资源,资产周转率体现了企业对资产的使用效率。企业的不良资产比例越大也就意味着企业的财务风险越大,资产周转率越低,资产的运用效率低。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如果资产管理能力差,不仅会影响企业实现预期的目标,而且会影响企业未来的发展,可能导致财务危机。
5.成长能力较弱,企业发展停滞不前
具体表现为中小企业的资本积累率及销售增长率降低,业务规模不断地削减,市场的占有率减少。成长能力反映了一个企业的发展趋势,成长能力暂时下降,并不表明企业将面临财务危机,但成长能力长期下降,或者是企业的经营状况出现了问题,都是企业财务风险加剧的体现。
二、中小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任何企业都无法避免,只能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来降低风险,然而只有充分把握财务风险构成的成因才能实施有效方法防范财务风险。引起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原因多种多样,既包括企业外部的环境变化所形成的外部原因,也包括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和管理机制等的变化所形成的内部原因。
1.外部原因
(1)宏观经济状况
经济的发展,法律制度,市场环境,货币政策等均属于宏观经济形势。由于这些因素都存在企业之外,中小企业很难准确地对宏观经济状况的变化进行预测,从而造成企业的财务状况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这些因素的变化可能给企业带来机遇,也可能带来威胁。目前,我国许多中小企业仍有许多不足之处,如财务管理系统创建不合理、规章制度不完善,以及聘用的管理人员素质较低等原因,致使企业财务系统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力较差。具体表现为企业对于外部环境的不利变化反应比较迟缓,进而诱发财务风险[1]。
(2)金融市场状况
在金融市场上很多因素的变动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影响,例如货币资金的供求状况、利率水平、汇率水平的变动,均会导致财务风险。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紧缩、利率升高,往往会使得企业出现流动性短缺,增加企业的偿债成本,进而增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汇率水平的变动不仅会直接地对涉及企业进出口的业务产生影响,而且也会间接地对其他的企业产生影响。
2.内部原因
(1)资本结构不合理
一般来说,企业的资本结构,是指价值的组成和各种企业资本比例,反映了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通常用资产和负债或权益比率表示。它在某种特定的程度上对企业的偿债能力以及再融资能力起决定作用,是评判一个企业财务状况的重要指标。通常来说,合理的资金结构比率是:股权资本40%左右,债务资本60%左右;流动负债与长期负债的比率大约为2:1。目前,对于企业言,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是其生产经营资金的主要来源,由于资本结构的不合理是常见的现象,具体体现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债务资本占总资本的比例过高;另一方面是权益资本占总资本的比例过高。企业在筹资的过程当中,为了使其资本成本降低,采取的主要方式是债务融资。因此,如果中小企业的举债规模过大,则会加大企业支付利息的压力,导致企业的偿债能力受到影响,从而使企业面临较大的财务风险。
(2)投资决策缺乏科学性
投资决策是企业的一项重大事项,具体包括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需要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财务分析。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在对外投资方面,由于投资决策者对于投资风险的认识不充分,盲目的进行投资,使得企业投资损失重大,因而不断的出现财务风险。在对内投资方面,主要进行的是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过程,许多中小企业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还没有被充分的分析和研究,并且获得经济信息的决策过程是不完整的,使得很多企业在投资决策时容易出现主观判断、经验决策以及进行盲目投资的现象,从而致使企业投资决策容易出现错误,投资项目难以实现预期的收益,不能按照期限收回投资额,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2]。
(3)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从总体来说,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涉及到企业基本活动的方方面面。在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中,内部财务监控是一个很重要而且十分独特的系统,为了企业能够充分发挥其内部财务监控的职能,不仅需要设置独立的组织机构,而且还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内部财务监控制度,确保企业内部财务监控系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高效运行。然而,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仍然还没有建立和完善其内部财务监控机制,即便是建立了企业内部监控机制,也没有严格地执行财务监督制度,甚至有的企业将管理、监督合为一体,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难以对其进行约束,极易发生财务风险。
(4)财务人员缺乏风险意识
在企业中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只要开展财务活动就会产生财务风险。在实际的工作中,由于某些财务人员的观念比较陈腐,对财务风险的了解不深,不能完全认清风险的本质,容易忽视对企业财务风险的预测与防范。所以,当突发事件发生时,可能会增加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3]。
三、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企业的财务风险是现实存在的,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是每个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因此,每个中小企业必须对财务管理过程中出现的财务风险加强防范,对企业的潜在风险提高警惕、保持清醒的认识,并使用科学有效的识别方法对财务风险进行深入地分析和严密地控制,使企业能够更好的发展。
1.增强企业财务管理对宏观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虽然宏观环境的变化在企业之外,企业的管理人员很难对其进行有效地控制,但是中小企业还是应对其进行详尽的分析和研究,制定出一系列相应的风险调控机制及财务战略,不断对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进行完善,增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环境对风险的应对能力。此外,中小企业还应时刻对国家相关政策的变动进行关注,以便最大限度的减小由于环境要素的改变引发的财务风险。
2.保持和提高资产的流动性
企业偿付债务的能力是由其债务总额以及资产的流动性来决定的。企业可以通过自己的业务需求和生产规模确定资产的流动性,但在某些情况下,企业可以采用一些措施,提高企业资产的流动性。比如采取措施加速资金的周转、尽可能地降低对资金的占用额、努力缩短生产周期、提升产品的销售比率、降低企业的应收账款,进而使企业的获利水平得到提升。
3.保持合理的资本结构
中小企业应当在自有资本和借入资本之间保持合适的比例结构。一定比例的债务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给企业带来避税的效果,以及约束和鼓励经营者等积极作用。但是,由于企业存在财务杠杆系数的作用,当企业的负债增加时,也会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因此,中小企业必须加强对其负债规模的控制,如果对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情况不明确时,采用权益资本融资更好,以保证企业资本结构的合理化,最大程度的降低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
4.科学决策,避免盲目投资
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其重大的经营决策将直接地会对企业的资金结构产生影响。因此,决策者在进行投资时必须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进行有效的分析,对市场进行全面的调查及分析,并根据市场所反映的信息做出科学合理的投资决策,以此来减少企业的决策失误,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5.必须健全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不断完善财务管理系统
一方面不仅要对中小企业的内控制度加强建设,以保证风险监控制度能够健康高效的实行,为防范和化解中小企业财务风险构筑起第一道保护线。另一方面,还要清楚地了解企业财务风险监管工作的流程,做到权责分明。此外,中小企业还应不断地对财务管理系统进行完善,以此来适应财务管理环境所发生的变化。为了使企业能够在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中健康发展,中小企业应当招募一些高质量的财务管理人员,创建科学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并不断对企业的相关规章(下转93页)(上接91页)制度及各项基础工作进行加强和完善,确保财务管理体系可以健康有效的实行,防止因企业财务环境的变动诱发风险。
6.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
由于财务工作的主体是财务管理人员,其存在于企业财务活动的每个环节中,因而在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方面,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中小企业应当定期地对其在职的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加强培训,普及风险教育,使企业的全体员工能够树立牢固地风险意识。
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与其所有者密切相关,由于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每个环节中,不可否认会对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具有重大影响。因此,中小企业在经营管理的过程当中,应该对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进行仔细的剖析,创建出科学、高效的风险处理机制,强化对资产的管理,增强风险意识,降低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孙懿君.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与防范措施[J].财经界,2013:180-181.
[2] 韩静.现代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措施[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480):83-84.
篇10
关键词:财务;审计风险;防范措施
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企业对于财务管理的意识逐步得到提升,财务审计成为企业发展中比必不可少的环节,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工作的作用逐步的凸显出来。随着国家各项新措施的出台,企业对于财务的管理关注性明显提升,我国审计制度不断进行变革,财务审计工作随着规范性提升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在日常工作中需要了解审计相应理论,掌握出现风险的原因,并采取措施积极的应对这些风险。
一、财务审计风险含义
审计工作在企业日常生活中是非常必要的,国际上对审计中误报的情况对于实际审计工作产生的影响就称为是审计风险,审计人员在工作中出现不当的操作也是造成风险的重要方面。我国审计准则中对审计风险的理解主要是在会计报表中存在严重错误和漏报的情况,并以此为依据发表不恰当的财务审计报告。虽然财务审计误报的情况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审计风险可以定义为:审计人员对存在与事实不符的重大失误或者误报财务报表在审计后认为该错误或者漏报是不存在的,与事实不符的审计意见风险。
二、审计风险具体形式
(一)固有风险
这种风险和财务管理工作相关联,财务工作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错误,这是财务工作中固有的状态,不会独立于企业财务报表审计之外而存在,是进行财务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无法杜绝,因此固有风险会导致审计风险的产生,造成财务数据出错误,这是财务工作存在的必然。
(二)控制风险
控制风险往往是在审计过程中对数据和审计单位控制的过程,在进行财务审计控制中,审计人员对单位与财务数据的掌握不能达到尽善尽美,造成控制中存在一定的风险,财务数据不能保证准确性。
(三)现场风险
财务审计中对于会计师本身存在一定的风险,进行现场检查的过程中,对于数据的准确性掌握不够彻底,一些不合理数据和错报指标仍然存在,审计单位的报表数据不真实,但是现场审计人员没有发现数据问题,造成设计风险。而且审计人员对企业内部工作状况不了解,获取信息准确性受到影响。
三、影响审计风险的因素
(一)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
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可以及时纠正工作中的偏差,防止发生财务的行为,被审计单位如果自身内部控制建立不足,很有可能造成企业内部监督管理存在偏差,但是这些现象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时很难察觉到,增加了审计风险。而且内部控制主要是对部门内部财务工作进行监督,部门之间联系较为密切,不能完全公正的实现监督和管理。
(二)财务管理人员职业素养
财务管理人员自身拥有较好的职业素养和全面的财务知识,在进行财务会计报表编制的过程中就会更加谨慎,防止出现错误,对于财务工作考虑的更加全面,财务数据的可信度就高。反之,财务管理人员自身缺乏专业知识和素养,并存心对财务数据进行隐瞒,可能造成对审计工作缺乏正确的判断。
(三)会计核算的复杂性
随着企业的不断壮大,在进行会计核算的过程中,复杂程度也相应提升,导致会计科目的增加,一些会计核算经常出现科目错误的情况,造成会计核算的错误,会计报表出现问题。例如在会计核算中经常出现预提费用、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等科目串号的情况造成会计核算的失误。而且在一些需要估算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存货跌价准备等科目的核算时,毕竟不能真实计算其价格,只能按照会计经验人员进行估算,准确性难以保证。
四、财务审计风险成因分析
(一)审计程序不规范,审计方法不合理
在进行审计过程中,实际审计过程中经常出现操作流程不规范的情况,导致审计问题层出不穷。例如,进行财务审计取证,许多的审计单位并没有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操作,对于资产抵押或者票据贴现的一些取证,管理存在不足,造成项目审核不合理,对于审计达不到规范的要求,审计中容易出现纰漏,审计报告真实性和严谨性受到影响,最终审计质量受到质疑。
(二)审计手段缺乏科学性
在进行审计的过程中,缺乏科学的审计方法作为指导,审计人员在工作中存在不足,为了避免工作的复杂性往往忽视一些细节操作,对法律法规的把握也存在不足,造成实际审计中出现不符合规范的行为,不合理审计现象的出现。同时,审计人员对于科学审计手段认识不足,在进行审计的过程中缺乏组织纪律性,职业素养不高,造成审计中责任心的缺乏,对于数据的严谨性和准确性忽视,导致审计过程中出现各种数据失误的问题,给审计工作带来严重的隐患。
(三)审计人员专业知识缺乏
审计人员需要在审计工作中及时发现问题,并对数据准确性做出判断。但是实际工作中,审计人员技术能力存在一定的问题,许多审计人员在面对审计环境时并没有良好的应对手段,也没有对数据的分析和判断能力,专业素养存在严重的不足,造成工作中畏首畏尾,不能果断地进行判断,工作中出现责任心匮乏的情况,使得检查的准确性受到严重的影响,不能为被审计单位提供真实有效的审计资料,造成审计出现风险,影响审计的初衷。
五、规避财务审计风险措施
(一)加强对审计人员的技能培训
审计人员需要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知识,因此可以定期地对审计人员进行培训,将一些新的理论和审计方法进行学习,提升自身专业技术能力。同时,审计人员需要对自身的职业素养进行提升,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认真进行审计工作,对数据进行认真的分析,注重细节的操作,保证操作的严谨性和规范性,杜绝在审计中不健全和不到位的情况,保证审计质量。
(二)建立科学规范的审计程序
在进行审计工作中,需要关注审计的规范化操作,对审计各项步骤进行明确的规定,并根据规定的步骤完成设计工作,将审计工作落到实处,做好规划和取证工作,合理的安排各个细节和程序,出现问题积极进行解决,并对不合理的程序进行积极的改进。同时,在制定科学规范的审计流程时需要运用科学化的手段,借鉴西方的经验,并和中国实际审计工作相结合,制定出适合我国审计的工作方法,进一步降低审计风险。
(三)健全法律监管体制,建立专项基金
为了保证审计任务的顺利展开,可以设立专项基金,按照一定的比例对风险进行防范,设置专门的账户,对于审计出现的损失进行专项资金的赔偿,减少审计风险对企业造成的危害,利用资金对风险进行一定的防范,提升企业对审计的信任度。同时,审计相关部门需要制定相应的法律规范,利用国家强制力对审计工作进行监督,加强对审计人员的约束,通过国家法律的强制规范,改善现阶段审计工作中出现的不足,一旦出现审计中的重大问题,国家法律介入其中进行调查,增加了对审计工作的合理规范,加强对审计人员的约束,提升法律规范的作用,增加审计工作的科学性和指导性,尽量规避可能出现的审计风险。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环境也变得更加复杂,企业为了适应日渐复杂的市场环境,在财务管理方面进行改革,对财务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如果处理不当,容易造成财务审计风险的出现。因此,在进行企业财务审计工作的过程中,首先对新的市场环境进行了解,在此基础上掌握新型的会计核算手段,坚持职业操守,提升职业素养,在审计工作中严谨科学的展开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合理规避财务审计风险。同时,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通过法律手段合理规范审计各项行为,进一步保证审计工作的真实性。
参考文献:
[1]叶翠蔚.财务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研究[J].商,2015,43:154.
[2]尚德强.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探讨[A].《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决策论坛――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6:1.
[3]薛艳.新审计风险模型下审计风险的影响因素及防范措施[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