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精神文化的含义范文

时间:2023-11-10 18:19: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精神文化的含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精神文化的含义

篇1

从电力企业文化的基本内涵出发,由于电力企业文化存大四大结构性要素,即电力企业精神文化要素、电力企业制度文化要素、电力企业行为文化要素、电力企业物质文化要素,那么相应地,一般认为电力企业文化是由电力企业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构成的一个同心圆(或椭圆)。其各个层面的含义分别是:

(l)精神文化,即蕴涵心灵深处的意识形态,也称之为电力企业之魂,包括电力企业精神、电力企业宗旨、经营理念、价值观念、管理哲学、道德谁则、电力企业口号等。电力企业精神文化集中反映着电力企业的精神气质和性情特点,是电力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一经形成,就产生强大的号召力、凝聚力,成为电力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

(2)电力企业文化的制度层又叫电力企业的制度文化。制度文化是电力企业在生产、经营和各种组织活动中,形成的文件化的文化表述内容,涉及电力企业体制、运作、管理、人际关系、激励机制等多个方面。

(3)行为文化是电力企业在生产经营、人际关系中产生的活动文化,包括电力企业生产经营、员工职业活动、电力企业公共关系、电力企业成员人际关系中产生的文化现象,折射出一个电力企业的电力企业精神、电力企业价值观、经营作风、员工群体综合素质水平。

(4)物质文化是指由电力企业或电力企业员工提供、创造的产品和各种物质设施,包括电力企业标识、工作环境、技术装备以及电力企业向社会提供的物质财富等。

二、网络经济时代构建电力企业文化的措施

(l)着力开展好企业教育活动。企业教育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育企业文化的非常重要的路径之一,为此,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有效促使不断加强企业员工的教育培训工作,着力提升员工的整体文化素质,有利于促进企业文化的发展。

(2)着力加强企业精神的培育。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只有拥有良好企业精神的企业,才是拥有活力和生机的企业。企业和人一样,是具有企业的“人格特征”的,就像人无果没有精神,就会丧失生机和创造力,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也是同样的道理,企业精神解决企业发展的精神内核的问题,是企业活力、创造力的源泉。

(3)从员工的心理着手培育企业文化。企业的优秀文化并不会凭空产生,需要企业管理者认真、用心进行培育,是企业的管理者尤其是企业的高层领导有意识地进行培育的结果,是企业在开展管理活动中长期进行建设的结果。从员工的心理着手培育企业文化,必须高度重视对员工的心理强化,对于为企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的员工要进行大张旗鼓的表彰奖励,不仅进行精神鼓励,同时还进行相应的物质鼓励,将员工的工作成效和其绩效收入两者结合起来,为其他员工提供样板效应。

篇2

人活着,就要有一点精神。企业存在和发展,企业员工群体也应该有一种精神—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企业理念的浓缩,是企业灵魂的集中体现,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为谋求自身的生存发展而长期形成并为员工所认同的一种健康向上的先进群体意识,集中体现了企业利益观念、竞争观念、道德观念,代表着企业共同的信念、员工一致的价值观,是企业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因此,设计企业精神,首先要尊重广大员工在实践中迸发出来的积极精神状态,要恪守企业共同价值观和最高目标、不背离企业哲学的主要原则,要体现时代精神、体现构建和谐社会、体现现代化大生产对员工精神风貌的总体要求。以此为指导思想设计出来的企业精神,方能既“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成为鼓舞全体员工为实现企业最高目标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

企业精神的设计应是有效性、合理性、操作性的完善结合,使企业价值导向与目标导向融为一体。企业精神的设计方法有以下几种。

1.员工调查法。把可以作为企业精神的若干候选要素罗列出来,在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中进行广泛的调查,再根据员工群体的意见决定取舍而定。这种方法一般在更新企业文化时采用,缺点是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和较多的人力,观点可能比较分散,但由于来自员工,有很好的群众基础而容易被大家接受,很快深入人心。

2.典型分析法。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英雄,这些先进人物的身上往往能够凝聚和体现了企业最需要的精神因素,因此,对这些英雄人物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和研究,确定企业精神。这种办法工作量较小,也容易被员工接受,但在企业英雄不是非常突出时,选取对象比较困难,不易把握。

3.领导决定法。企业领导者由于站在企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思考问题,加之他们对企业历史、现状的了解比较深入,因此由企业领导者来决定企业精神也不失为一种办法。此法最为高效快捷,但却受领导者个人素质的影响较大,在推行的时候宣传工作量较大。

篇3

1.1企业文化存在空洞化和形式化现象

Z公司的企业文化在具体的管理体系中简单地表现为口号和标语。组织所倡导的思想对于绝大多数员工来说较难产生共鸣,因为其对于员工的自身工作和生活侧重较少。在企业中,员工就是企业文化实践的主体,这个主体对企业倡导价值观的忽略必定导致任何的文化观点变得虚无和形式化。而这种文化不落地的对策较难把文化理念无微不至地渗透到员工的工作中去。导致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如下:

1.1.1没有从员工具体工作出发

文化理念的提出应该从员工的具体实际出发,Z公司对于员工在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困惑解决得不够,有时为了完成生产任务,缺乏人文关怀,员工怀有抵触情绪。另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识不足,企业文化难以形成内在的凝聚力号召力,在员工群体中处于空洞和形式化的境地,势必造成员工对于企业目前情况和发展方向模糊不清。

1.1.2管理者不连续地传播企业文化

员工内心企业价值观的建立非一日之功,对于企业文化,员工常常不是一下子就能够正确地、深刻地理解其内在含义,多是从字面肤浅地了解企业的愿望和意志。面对这种实际情况,Z公司在处理时不是很得当,没有用灵活的方式随时随地地传播企业文化的精髓,让员工在日常基于Z公司的民营家族式企业文化建设分析张翠苹潍坊工程职业学院潍坊262500生活中感受到企业文化的存在,并修正员工对于企业文化的误读。换言之,即企业文化“精英化”而非“大众化”“,片段化”而非“连续化”。

1.1.3企业文化建设低于经济建设

当今市场经济飞速发展,企业的理念也难以长久如一,所以Z公司就应该审时度势。抱残守缺是错误的,把以往的成功经验始终奉为不可变的金科玉律的做法不可取。Z公司应对于最值得珍惜和展现的文化理念坚持到底,适度调整好自己的文化方向,保持文化理念的先进性,让员工真正认可本公司的优势文化。

1.2领导者没有及时地率先垂范

“润物细无声”,在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领导者对日常工作的处理习惯和办事方式对企业文化的塑造和夯基有重大影响。Z公司是家族色彩比较浓厚的企业,其领导不可避免地带有家长式作风,说一不二“,一言堂”,会议提倡和纸上呼吁得响亮,而在实际生活中并没有带头做落实和强调。所以,使员工心里认为这些并不重要,企业文化的号召力对于员工来说,可想而知。领导应该对企业长期发展负有使命感,以此为责任,而不是把企业当作自己谋利益的手段和途径,并且,企业的领导者对于下属放权不够,自己把握过多,员工的创新思维和活性较低,因此也间接地导致了员工缺乏承担更大责任的能力,不利于企业效益的提高,在同行业竞争中也较难保持优势。

1.3没有建立价值贯彻落实机制

企业应该为文化的建设搭建一套长期有效的贯彻机制,“经济搭台、文化唱戏”,从物质上树立自身品牌的独立识别系统,调拨相应款项从文化硬件到文化软件搞好建设,并设立文化表达的合理方式,既不喧声夺人又不平淡无奇,健全文化培训的教育体系,使企业高层、中层、基层都认可企业核心价值,得到相应文化教育培训,管理层能高瞻远瞩、基层员工脚踏实地,二者相得益彰。Z公司对于品牌建设还停留在企业生产能力表现的阶段,并没有把它作为企业文化建设和提高企业凝聚力、号召力的强大手段。如果品牌建设得好,就能够引导员工的行为抉择和思维方式,鼓励员工为自己所生产的产品而自豪,最终达到品牌管理和员工激励工作相互影响和提升的作用。

2民营家族式企业文化重塑与构建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长期的经营发展中积淀的内在价值取向,具有人文精神和商业价值的统一。针对Z公司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弊端,应注重以下方面的建设:

2.1企业价值观。Z公司在企业建设过程中,过于强调经济价值的取向,而对于社会价值、伦理价值和人文价值注重得不够。强调经济价值固然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而人文关怀等更能引发员工内心共鸣,每位员工背后都有一个家庭,企业文化建设的范围可以作更大范围的润泽,企业想员工之所想,员工才能急企业之所急,相互推动,从而给企业发展提供长久动力支持。

2.2企业精神。企业精神就如同企业的灵魂,精神是振奋还是萎靡,取决于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是否把自我看作是企业的主人。企业精神应满足三个方面:首先,对企业最有价值;其次,引起绝大多数员工共鸣,变为其共享的精神财富;第三,能够物化,即带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这种精神。这三者是Z公司在下一步建设企业精神时的着力点。

2.3企业伦理。它包括两个层次,员工道德和企业道德。员工道德即职业操守,企业道德既包含内部发展又包含社会责任。Z公司具有家族性质,其伦理建设出现了一些偏差,如“家长式”伦理建设“、约束式”伦理建设“、宣传式”伦理建设,在任用员工时裙带关系较为普遍。在处理与社会、与生态、与行业时也没有良好统一。员工道德应和企业道德结合,既注重员工个人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为企业效益提高夯基、又注重企业社会道德、生态道德和行业道德的有机结合,构建起一个良好的伦理生态系统。

创建企业文化是组织创建者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制定一定标准,从高层管理人员至企业普通员工一致遵守,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社会形象,最终组成Z公司的竞争软实力。

篇4

天才的成功是上帝给的,普通人的成就是职业精神换的。一个人的工作态度折射着人生态度,而人生态度则决定了人一生的成就。

我那时侯还不理解这段话的含义。直到现在步入社会,成为铜川煤矿建筑安装公司下属第二项目部员工,接触铜川煤矿建筑安装公司的企业文化,期间聆听青岛大学葛树荣教授关于国际化职业精神重塑的讲座后,我才真正明白何谓企业员工的职业精神。才知道对一个企业而言,重塑员工职业精神,提升员工职业素质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古书曾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要了解和重塑企业员工的职业精神,首先要了解和确定企业的精神。而我们铜川煤矿建筑安装工程公司的企业的精神就是指三大基石----责任,诚信,荣誉。

“诚招天下客,誉从信中来。”“在一切商业交易中,责任,诚信,荣誉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古今中外,责任,诚信、荣誉乃立身处世、从政经商之通理。

责任是一种积极心态,是一种习惯。责任意味着成熟,没有责任的企业或员工,是不成熟理智的。荣誉是企业及员工最光荣的写照,企业荣誉感是企业发展之魂,诚信就是一种力量。

而铜川煤矿建筑安装工程公司作为建筑界数一数二的大企业,发展到今天,也是秉着“系统做大,行业做强”这一目标,依靠实施双赢策略和诚信经营,努力开拓市场,科学编标,精细运筹,才最终确定了企业的核心精神。

今时今日,铜川煤矿建筑安装公司就象一艘起航的大船,乘风破浪,勇往向前。而引领这艘大船的正是除了企业的精神外,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方面,就是企业员工职业精神。

为何这样说呢?其实企业精神也必是以人为本,企业精神才能传承下去。企业精神才有了依托,唯有转变员工的的思想意识,才能更好地发展企业。企业员工职业精神包括了五大要素:敬业,乐业,勤业,专业,精业。

敬业是员工通过对职业工作的极端负责、对技术的精益求精表现出来,唯有敬业才能感受乐业、惟有勤业才能做到专业、精业。业精于勤荒于嬉,“重塑职业精神,,打造铜川煤矿建筑生力军”企业要号召广大员工在工作中,认真的态度,勤奋努力,不偷懒,不怠工。对本职工作精益求精,熟练地掌握职业技能。爱岗敬业,追求卓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一直坚持“敢于争先、敬业忠于职守、精业勇于创新”文化理念,多学、善思、勤工、志远。

在聆听青岛大学葛树荣教授的(国际化职业精神重塑)讲座后,我更加认识到重塑员工职业精神,提升员工职业素质对铜川煤矿建筑安装公司的发展是多么的重要,在聆听老师的讲课过程,企业员工也在寻找的能实现自我超越的途径,那就是启示录所言:

天才的成功是上帝给的,普通人的成就是职业精神换的。一个人的工作态度折射着人生态度,而人生态度则决定了人一生的成就。

激励人,奋发向上的优秀企业员工职业精神一旦得到重视,并重塑成功,将一直影响着企业职工。未来必将涌现出一批批优秀职工,使得“重塑职业精神,,打造铜川煤矿建筑生力军”的坚持越来越清晰可见,终有一天,这支生力军将创造惊人的奇迹,让中国为止震惊。让世界看到铜川煤矿,都将为之赞叹。

铜川煤矿建筑安装公司,好样的!

铜川煤矿建筑安装公司下属第二项目部,好样的!

篇5

关键词:知识经济 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7-265-02

一、文化和企业文化

1.文化的含义。文化一词自古已有,在中国古代“文化”是个动词,是“文治教化”的意思;在西方,“文化”一词在拉丁文原义是指农耕和对植物的栽培;在近代第一个给文化下明确定义的是英国人类学家泰勒(E・B・Taylor),他在1871年出版的《原始文化》一书中这样写道:“从人种志学的观点看,文化或文明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伦理、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个人通过学习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

2.企业文化。海能(1990)从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角度出发,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的总和,它们是组织成员的共同思想体系。彼得斯、沃特曼(2000)也认同海能的观点,认为企业文化是一种能使公司上下互相协调一致的传统,为企业员工构建明确的价值观和规范,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给人们提供崇高的、大展宏图的机会。此外,约翰・科特和詹姆斯・赫斯克特(1997)从企业的两个层面的价值观出发,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中各个部门,至少是企业高级管理者所共同拥有的那些企业价值观和经营实践,由两部分组成的:一是共通的价值观念,二是部门行为规范。这是价值观视角对企业文化的定义。总体看来,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所自觉形成的,并为广大员工恪守的经营宗旨、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准则的综合反映。

3.企业文化的构成要素。文化要素即文化所包含的各种基本成分。综合前述各种描述,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技能、社会关系、社会组织、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模式、语言符号、人造物品、物品的式样等都是文化的要素,举不胜举。目前主要是以“麦肯锡7S框架”作为分析工具。20世纪70年代,为了研究战略、组织机构与管理效益的关系问题,美国麦肯锡咨询公司组织两个研究组,一个是战略研究组,一个是结构研究组。经过向企业家、理论家求教和深入实际的调查分析而得出的结论是:任何一种明智的管理,都涉及7个相互关联的变量。这7个变量是:结构、战略、制度、人员、作风、技能、共同价值观。他们把这7个变量用一个结构图来表示,由于这7个变量的英文都以“S”开始,因此便称为“麦肯锡7S框架”。

4.企业文化的类型。鉴于企业文化是一种庞杂而抽象的概念,为了研究或测量的需要,常将企业文化予以分类,以使企业文化的抽象程度降低。同时,通过企业文化类型的测量,达到进一步研究之目的。关于企业文化分类,Schein(1985)曾说:“多位研究者对文化本身的定义并没有太多的改变,但因分类方式的不同,使的企业文化被分割成许多不同的类型”;也有学者喜欢通过对文化的分类,以求能以整体的观点来观察企业的现象,而非仅探讨企业文化的个别概念。

5.企业文化的作用。企业文化其实就是一种柔性的管理手段,是通过建立一种共同的价值观,从而形成企业统一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进而达成建立企业发展原动力;加强企业凝聚力;提升员工对于企业目标、政策、制度等的贯彻执行力。因此,总体来看,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至少在三个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1)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原动力。企业的发展壮大的终极原因就是企业文化。因此,海尔的“创新、效率”的企业文化激发了所有海尔人的智慧与激情,所以海尔以惊人的速度迅速发展扩张;通用以效率为主导价值观的企业文化引导了通用公司在经历了一百年以后仍然以每年不低于50%的发展速度继续壮大;可口可乐因为有了可口可乐文化,所以即使在它所有的厂房全部烧毁也能在一夜之间迅速建立起来。

(2)企业文化是企业存在的维护力,即是对制度或组织的维护力。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中形成的,而企业文化又承载和推动企业向前发展。企业文化形成了企业的道德准则补充了企业制度制约的盲点,而企业文化对于思想的统一又有效地消除了人对于制度控制的抗性!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管理的辅助工具。

3.企业文化是企业运行的凝聚力。企业文化让企业内每个成员认识到自己是企业的主人,是大家在共同完成一项事业,是在追求崇高的目标奉献自己,是在与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互相协助、共同完成,于是,企业形成强大的向心力,不但加强了现有员工的积极参与性,还可以吸引更多有智慧有抱负的人加盟到企业中来。

二、知识经济及其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1.知识经济的特点。知识经济时代最突出的特点是占主导地位的资源和生产要素不再是一般劳动力,也不是资本,而是知识,拥有和运用知识成为这个时代的真正动力。具体来看,知识经济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知识密集型产业主导经济增长;二是知识工人的作用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三是知识资源具有加速折旧的特征;四是企业的竞争向更高形态发展。

2.知识经济与企业文化的关系。知识经济与企业文化之间的关系,具体说来,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知识经济与企业文化有着共同的理论核心――重视知识。二是企业文化与知识经济有着共同的主题――以人为本。三是发展中国家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对知识经济的发展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三、知识经济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1.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文化的新特征。(1)速度文化特征。一个公司的成败取决于其适应变化的能力。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没有决策大小的问题,只有速度快慢的问题。(2)创新文化的特征。在剧烈变动的时代,创新成为企业的生命源泉。成功者往往是那些突破传统游戏规则,敢于大胆创新,不畏风险的人,通过自身主体的创新确定性来对付明天的不确定性。(3)虚拟文化的特征。企业经营的虚拟化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利用高信息技术手段,在全球范围内通过软件操作系统整合优势资源,既增加企业运行的效率和活力,又避免工业经济时代常规运行中的硬设施投入,从而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另一方面,只需要保持对市场变化的高度敏感性和研发设计能力,而不必将自己的主要精力和资金耗费在低价值产出和常规的普通工业生产中。(4)学习文化特征。企业不再是终身雇用的组织,而是一个终身学习的组织。知识的积累只有学习,创新的起点在于学习,环境的适应依赖学习,应变的能力来自学习。(5)融合文化特征。知识经济时代,各个企业之间既竞争又合作,在竞争中进行合作。因此,企业必须不断的融合多元文化。

2.知识经济对企业文化的影响。一是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企业文化更加突出知识和人才;二是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企业文化具备更强的应变能力;三是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企业文化更加突出创新功能。知识经济条件下,过去成功的经验已变得无能为力,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那些经受着知识浪潮洗礼,在竞争中赢取了主动的企业,其秘诀就在于他们奉行永远创新的理念,在于他们把创新作为企业的生命和企业持续发展的基本驱动力。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包括产品的创新,市场的创新,企业制度的创新, 组织结构的创新和管理方式的创新,其中占核心地位的是观念的创新, 企业文化的创新。

四、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文化的创新对策

1.企业文化创新要以人本管理为中心。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坚持以人为本,实施育人兴企,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为企业创造效益,为社会创造财富。如何坚持以人为本,搞好企业文化建设,笔者认为应解决好两个方面的问题。{1}要正确理解以人为本的含义。从现实中的企业管理文化来看,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就有一个以什么人为本的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绝大多数企业领导者把以人为本中的人视为广大职工群体,这个理解无疑是正确的。通过尊重、理解和关心职工群众的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2}要解决好以人的什么方面为本的问题。因为人是一个具有多重属性的物质和精神的统一体,人有七情六欲,也有理想信念; 有价值观,也有人生观;有经济利益,也有精神利益;有自然属性,也有社会属性。如果以人为本的重点是以人的自然属性为本,那无疑是把人看作“动物人”或“经济人”。在这种观念支配下,往往过分依赖工资、奖金等外在激励手段,缺少运用文化手段,为人锻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举措,这样的以人为本不可能实现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目标。以人为本应该主要以人的社会属性为本,而在人的社会属性中,又要以人的理想信念为本,理想信念属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范畴, 同人的思想观念、本质、需要和人的发展密切相关,在支配人的行为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2.企业文化创新要以培育企业精神为重点。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过程中,依据自身发展的实际,通过对企业价值观、经营观念、企业道德观念等总结和提炼而形成。它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和时代性。笔者认为,应侧重抓好以下几方面:{1}宣传教育、舆论导向。要充分采取各种有效的宣传手段, 使企业精神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形成宣传企业精神的浓厚氛围。并使之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让职工时时处处感受到企业精神的存在,自觉地实践企业精神。在企业精神的培育过程中,领导者应自觉贯彻企业精神,按照企业文化规则办事,以自己的率先垂范来影响职工、教育职工。{2}典型示范、以点带面。先进典型的表率作用,一直是引导人们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大张旗鼓地开展选树能够体现本企业精神的先进典型活动,是培育企业精神、发展企业文化的有效途径。选树先进典型,既不能求全责备,又不能搞“高大全”,而是要从企业的实际出发,看成绩、看主流,既让职工感到真实、可信,又让职工感到可学、能学。并通过各种宣传手段,大力宣传先进典型的事迹,弘扬企业精神,使之形成广泛的影响。{3}严格制度、规范行为。企业精神的培育是一种精神活动,其本身不具有强制性。因此,培育企业精神,必须要建立和完善一整套的保障可行的制度,以严格的制度规范职工的行为,促使职工养成自觉贯彻企业精神的习惯。

3.企业文化创新要以树立创新观念为灵魂。从微观层面讲,“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机制”是一个企业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源泉,也是企业文化的灵魂。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文化的创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观念创新。有什么样的文化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文化氛围,观念创新是企业文化创新的前提。面临新经济和网络时代,企业管理人员必须树立“国际网络、快速反应”的新观念。{2}战略创新。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推行和我国加入WTO等内外环境的变化,我国企业的竞争力将融入国际大市场,任何一个企业面对的竞争对手都是国内外同行业的佼佼者。因此,企业文化的战略定位和起步,必须是全球化的经营战略。{3}制度创新。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从根本上讲,是制度创新和制度结构变迁的过程。国有企业制度创新不是单纯的一种权利再配置或利益再分配的过程。而是包括深层次制度变革等因素在内的创新过程。国有企业制度创新的实质,是从重构国有资产,提高国有资产运营效率出发,来构造国有资产的所有权主体、国有资产的盈利和增值主体以及企业经营管理主体之间的有效制衡机制。{4}机制创新。企业文化构成要素之间的沟通和协同,需要通过企业内部的运行机制来实现,而市场机制本身也要求企业加强自身与外部世界的信息传递、反馈和沟通。健全、灵活、合理、有效的企业经营机制,择优录用的用人机制,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反映企业适应市场竞争的能力和整体素质。

4.企业文化建设要以知识的共享为支柱。在以知识的选择、获取、应用、创新为重要特征的新形势下,企业除应关注个体知识的获取与积累外,更应关注知识的传播与使用,即构建知识共享型文化。要构建知识共享型文化需致力于以下几项工作。{1}建立知识共享的技术基础。信息技术是知识共享的基础,企业必须建立自己的Internet网络或在互联网上设立站点以实现知识交流的快速、便捷。{2}建立企业知识库。在企业的Internet上设立知识库是实现知识共享必不可少的,它可大大提高知识共享效率。{3}培养员工的知识共享意识。企业可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员工的知识共享意识,如通过人员培训传递知识共享信息;通过一系列的庆典礼仪等创建知识共享氛围等。{4}发挥核心管理层的示范作用。企业核心管理层的行为可直接影响员工的行为,并成为其行动的典范和榜样。因此,企业核心管理层应通过自身有目的的行为来强化员工的知识共享意识。

五、结论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是企业生存发展壮大的动力源泉。只有建立了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文化,企业才有可能具备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在以信息技术变革为主要特征的21世纪,社会经济形态发生了重要变化,经济模式有工业经济过渡到知识经济,从而对企业文化创新的内外环境都产生了重要变化。在这快速变化的时代,如何认识知识经济的特点及其发展规律性,成为企业文化创新的基本前提,在此基础上,企业才能根据知识经济的特点及其对企业文化所产生的影响和冲击,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对策,根据客观规律办事,对原有企业文化进行变革和创新,构建和知识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企业文化,才能为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可持续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约翰・科特,詹姆斯・赫斯克特.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M]1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1

2.彼得・德鲁克.创新和企业家精神[M]1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 1989

3.杰克琳・谢瑞顿,詹姆斯・L・斯特恩.企业文化:排除企业成功的潜在障碍[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1

4.刘光明.企业文化[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1

5.傅家骥等.技术创新――中国企业发展之路[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01

篇6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精神;塑造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网络经济、IT技术蓬勃发展的新时代,而我们正处于知识经济、信息化建设的巨变环境之中。企业文化正是应这一新世纪的需求逐渐从后台转移到人们的视线当中。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企业文化就是它的灵魂,而失去了灵魂的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就会被淘汰。企业文化的塑造已成为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种社会的需求。

一、企业文化的构成

从理论上讲企业文化是在一定历史环境下,企业及其成员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目标、企业制度、企业道德、企业素质、企业形象、企业公关、企业群体文化等的总和。在实际实施中,不同企业各有侧重,一般都首先抓住符合本企业特点的若千方面先行启动,然后再逐一进行完善和深入。具体包括:

1、企业的经营宗旨。企业的经营宗旨.显示了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理想目标。一般渗透在关系企业全局和长远的经营发展战略之中,并对企业的经营战略、经营目标起导向作用,能在一定时间内为全体职工指明企业发展的基本方向。企业的经营宗旨,可以是企业在目前已经达到水平的基础上,需要继续坚持和超过的目标}也可以是企业目前尚未做到而需要努力争取实现的目标。

2、企业的价值观念。企业的价值观念,集中反映了企业职工群体的价值取向,即企业劳动者为人处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以至辨别是非、好坏、善恶、美丑的价值取向。它是企业精神的核心。一个有成千上万职工的企业,要实现其特定的目标,必须统一全体职工的思想和行动,才能作为一个整体而运营自如。其中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必须在企业里形成正确的、主导性的价值现,并为绝大多数人所接受。

3、企业的道德行为准则。企业的道德行为准则具体规定了职工应当怎么做、不应当怎么做,以及做到什么程度是最好的。道德是人们素质高低的反映,是企业精神建设中深层次的东西,与企业的价值观念紧密联系.能够规范、引导企业及职工的行为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企业的道德行为准则是企业精神的外在表现,一般可以通过企业和职工的行为、作风,以及厂规、厂纪、厂风,厂貌等形式表现出来,能在社会上和消费者中形成良好的企业形象。

二 塑造良好企业文化的缘由

我们的企业是社会主义企业,职工是国家和企业的主人,是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深化企业改革,塑造企业文化,培养和发扬企业精神,正是为了充分发挥劳动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它标志着我国的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由低向高发展。只有植根于企业沃土中的文化精神与现代科学技术和科学的管理组织相结合。企业才能充满活力,并获得快速发展。

具体的说,我国企业文化的塑造,其缘由在于:

1、它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需要。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使企业进入市场竞争,要求企业提高内部凝聚力和外部竞争力。而通过塑造有自己个性的企业文化,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实践共同的经营宗旨,遵守共同的行为准则,可以促进职工队伍和企业素质的不断提高,大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对市场竞争的适应能力。

2、它是把企业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的需要。因为企业文化可以把二者融合在一起,使精神文明建设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并为企业生产力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3、它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新文化的需要。企业文化是社会大文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精神是整个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在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中,作为社会经济细胞的企业,既是社会生产力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础。只要众多的企业都建立起自己各具特色的文化,整个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就获得了广泛发展的坚实基础。

三 企业文化的塑造原则

企业文化作为一门学科,它是有其基本规律的。而企业文化的塑造,是一项创新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塑造企业文化应遵循以下原则:

1、目标原则。即要明确企业文化塑造的目标和方向。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就可依此建立相应的价值标准、企业哲学、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等,并籍此组织、动员职工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奋斗。

2、开放创新原则。即要求企业文化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企业文化因具有服务社会、服务消费的广泛性特点,它必然要与其它企业、社会环境、广大用户发生联系,因此,企业必须坚持开放性原则;同时,由于各企业之间存在着相互竞争、相互比较的现实,又必须有不断创新的意识。

3、价值原则。企业的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在企业内发挥着激励垒体职工的热情和形成凝聚力的关键功能。企业价值观又是深入职工心灵的共同信仰,是企业和职工生存与发展的最基本的原动力。

4、参与原则。主要是指要尊重企业垒体员工在企业文化塑造中的主体地位、个人价值观和心理要求,从而使全体职工能积极自觉地参与企业文化的各个方面的塑造进程。

5、竞争原则。即构建企业文化的总体构思时.要从战略的高度,通过对企业的成品质量、成本、效益、经销,服务等各方面分析,立足竞争中取胜的原则.做通盘计划和部署,务求在市场中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6、个性原则。即应坚持本企业的行业特征,抓住本企业的个性特点.从实际出发,塑造反映本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

四 塑造企业文化应把握的要点

企业文化的塑造需要一个潜移默他的过程和做艰苦细致的工作。非一日之功,更不是一蹴而就的,为此,必须把握企业文化塑造的要点。

1、要分析继承本民族、本企业的优良传统和管理风格,并赋予它时代的内涵。企业在塑造自己的文化时,不能完全否定过去,要继承过去优良的民族文化传统和管理精髓,立足现在.展望未来,在继承中求发展。只有把企业文化的继承性与时代性巧妙地结合起来,企业才能求得不断发展。

2、要在社会主义企业文化的共性中充分显露本企业文化的个性。社会主义企业在经济目的、社会责任、管理原则、根本利益等方面是一致的.但一致中又有差别性。特别是每一个企业作为一个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基于自身所有制、生产技术、产品性质、经营规模和管理风格等不同,要想在市场竞争的海洋里生存发展,就应当在坚持社会主义企业文化共性的基础上,突出体现本企业独特的气质、风格和个性。

3、要洼意企业文化的外显形式与内在含义的统一。无论何种事物,一定的内容总要适应一定的形式,但形式毕竟是由内容决定的,企业文化只有富有深刻的内涵,才会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如果企业文化只是注重外在形式,而不具有实实在在的内容,不加以精心培育,它就会失去存在的价值。

篇7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文化;创新

一、企业文化的涵义

管理学家给企业文化的定义都有不同的理解和给予不同的定义,通常情况下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就是指企业和企业员工在一定的历史环境下,在民族文化和现代意识的影响下,管理活动和企业生产经营中逐渐形成了具有企业个性特点的群众意识、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思维方式等意识形态的总和。而企业文化的广泛含义就是指:企业所创造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管理学家给企业文化的内容分为三个层次:其一,是深层企业文化,包括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企业精神和信念态度等,这些内容是企业的灵魂和精神支柱,它们包含在企业的一切活动中。其二,是中层企业文化,内容包括规章制度、经营作风、组织机构和人际关系等,这一层是处在深层企业和基层企业之间的。最后一种是基层企业文化,包括文化活动、福利待遇、企业容貌和服装标示等,这种基层的企业文化最大的特征是:看的着摸不着。

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从经济层面向文化层面拓展所得到的结果,是经济和文化的产物。企业文化在与思想政治和企业本身经营思想相结合,纳入企业管理的轨道中,这就较好的解决了经济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两条平行线的问题。将企业的文化建设当成入口,在企业文化的经营氛围中,锻炼企业精神和树立企业形象之中贯穿思想政治工作,这是一条改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㈠ 思想政治工作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是我党的优良传统。但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起到的作用也不是万能的,也是存在着局限性的。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从文化的角度来认识管理的工作,其中内容更是具有广泛性,因此,从思想政治工作中借鉴和学习企业文化建设的经验,不仅能丰富和充实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而且还能开阔思想政治工作的视野。

㈡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企业文化建设是创新,将两者结合起来是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实践载体,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有了企业文化这一载体,可以紧密结合文化活动和企业经营活动来开展工作,从而使思想政治工作变得生动活泼不再只是伦理说教,企业文化崇尚的企业精神不仅丰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促进了企业文化建设而且还培育了企业员工的群体意识,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中,给企业文化建设创造了更为广阔的舞台。

㈢ 企业文化对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实践性并有着有促建作用,真正促进和帮助职工与企业在生产、管理、经营和分配过程中的问题,当前把企业文化当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一个突破口。既能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又能促进思想政治工作在运作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主要工作的观念。

三、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的具体方法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将两者结合起来就能够在企业文化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㈠ 构建企业的价值体系就要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通过提出的企业经营目标,以及企业经营的宗旨和精神,来构建成一个相互支撑的企业文化体系,这个价值体系就是企业精神的有效延续和完整表现。善于通过对目标的鼓励,和企业员工间的情感沟通以及舆论宣传、领导示范等手段和方法,坚持“以人为本”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理念,积极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大力量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而努力。

㈡ 在企业文明创建的工作中寻找出二者的结合点,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本来就是精神文明建设中不可分割和不可缺少的部分,而企业文明建设更为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要想创建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依适当的载体,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到广大群众员工的兴趣爱好、广泛参与和其他多种的文化活动之中,这样就能随着时间使企业员工在参与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中受到的良好的教育,从而也提高了自身的素质。

㈢ 企业文化建设中,通过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来构建企业的价值体系,首先要注重企业文化的培育,从企业的典型经验的总结和优良的传统中,凝练挖掘出能够体现企业特色,还能符合现代社会的核心价值理念,其次要有效开展宣传工作,引用身边具有典型的事例和员工又容易理解的语言,通过开展的征文、演讲和座谈的活动形式,让企业员工能够正确主动地接受和自觉地把自身的利益同企业的健康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将企业文化体现在本职的工作岗位中,同心协力为企业快速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㈣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企业文化建设,要在管理上有所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在企业发展中的调节功能、激励功能以及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把鼓励、关心融入到企业的日常管理的各项工作中去,从而实现企业管理的科学化。还要加强企业制度的文化建设,将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效的结合起来,把企业中的基本理念体现到各项规章制度中,提高企业员工工作的自觉性和动力。当然,还要提高职工的基本素质。用优良的道德品质和先进的文化知识以及科学的思想理论引导企业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开展一些技能比赛、业务培训等活动,不仅能有效提高企业员工的技术水平而且还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

结语

实践证明,企业文化建设是改进和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方法,两者不能相互替代也不能等同起来,只有将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结合在一起,才能开创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和保障企业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参考文献:

[1] 刘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企业文化建设[J].科技创新导报2008 (12).

[2] 李国生;浅谈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J].时代报告(下半月) 2011 (8).

篇8

关键词:非正式制度 金融文化 创新

道德哲学家、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写过两部代表作《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分别讨论了道德行为和经济行为,其主题相互冲突,动机大相径庭,人性本善的道德利他主义与人性本恶的经济利己主义互相冲突。斯密高扬道德行为,但并没有贬斥经济行为,这就是著名的“亚当•斯密”问题。

人性既有自利又有他利的特性,既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又追求精神世界的满足。在制度经济学的视野里,人既是经济人又是道德人。新制度经济学认为,非正式制度是指以道德观念、约束禁忌、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和意识形态等存在人们内心世界的规则,靠主观自觉遵守,往往无形。道德是非正式制度的核心概念,文化是道德伦理、习惯习俗的集中反映,也是非正式制度的主要内容。

一、中国金融市场非正式制度创新的基本原则

1.非正式制度创新应该以道德教化为基本原则

道德是非正式制度的核心。道德培育的原则:以社会普遍和可操作的行为规范为最低要求界面;以人们的行为是否违反基本规范为道德伦理底线;以合理、公平、稳定、秩序为道德致思。表现为风俗习惯、文化传统等非正式制度的变迁主要是一个自然演进的漫长过程。道德是非正式基本制度,德治是非正式制度安排。良好的制度规范会鼓励人民抑恶扬善,缺陷制度会为“从恶”提供方便,从而抑制“行善”的动机。中国社会形态正从封闭的自然实体社会,转变为合理化、制度化、程序化的开放的结构性社会。结构的转型要求道德起到具体的调控作用,保证人们的平等合作。

2.当前非制度创新的途径是搞好文化建设

文化是非正式制度的主要内容。人类学大师马林诺夫斯基和泰勒认为,文化包含道德,是道德伦理、习惯习俗等的集中体现。因此,搞好文化建设是提高道德水平,促进非正式制度创新的重要途径。道德规范尽可能成为可以操作的“制度” 建立道德执法监督机制:(1)制定或确认道德行为准则,包括公共道德准则、职业道德、家庭道德准则,并附以事后物资的和精神的双重惩罚。(2)把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道德规范上升为法律规范,使道德价值得到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的双重确认,增强其硬约束力,发挥道德与法律的互补作用。(3)通过制度安排保证具体的道德行为获得较大收益,败德行为付出极大的成本,使道德收益和败德成本内化或部分内化。(4)通过其他组织建立利益制约机制。(5)道德教化和宣传。开展积极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全民思想境界和情操水平,警惕等价交换的经济原则渗透到道德生活的各个方面。

二、培育社会主义特色金融文化

道德行为具有道德收益外溢,败德行为具有败德成本外溢的特点。制度安排就是要找到一种内化道德行为收益和败德行为成本的方法、规则,从而能够激励道德主体继续践行道德行为,警醒败德者减少实施和不再实施败德行为,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道德进步。制度环境是人选择道德还是败德的最大化行为边界。非正式制度规范人际交往的规则,保护个人的自由领域,帮衬人民避免或缓和冲突,增进劳动和知识分工。“自利”是个人的自由,通过制度给“自利”划界,达到既有自由又有约束的局面。‘合利’不会自动出现,制度规范对保证“合利”十分必要。制度创新目的,就是要保证经济与道德的和谐共生,辨证统一。

任何经济学的研究都离不开道德责任,非正式制度安排还必须内含经济正义的要求,非正式制度的创新,首先必须在经济正义的前提下进行。经济正义与所有权制度相联系,是指经济实践中的人的解放,其解放程度与生产力有关。社会主义制度是最正义的社会形态和制度,即符合人性、体现公平正当。为此,应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文化含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的组成部分,是金融业在实现经营管理目标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行业特色的一系列相互依存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总和,主要包括企业精神、价值取向、群体意识、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经营策略和服务理念等内容,它渗透于金融企业的一切活动之中,是企业的灵魂。世界金融业变革、发展的实践证明,现代金融管理科学只能从正式制度方面揭示金融企业运行的规律,而要全方位阐明并根本有效地推动金融业的改革与发展,还必须考虑非正式制度方面的因素,就必须建设良好的金融文化

2.建设社会主义特色金融文化的途径

目前,根据加入WTO的承诺,在全面开放金融业的情况下,金融企业开始混业经营,且大都已经改组为上市股份公司。结合金融市场的特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文化主要有以下途径:

(1)培育科学的企业精神,促进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

金融企业精神是金融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它集中体现着企业和员工的群体价值观。要经营好上市金融公司,必须使员工理解并接受公司的发展目标、投资风格和经营策略,并愿为之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做到团结一致、同舟共济,朝着预定的目标奋斗。要营造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使大家找到共同的语言——企业精神,形成人们认同的行为方式,以此促进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

①培养敬业精神。敬业精神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要求人们热爱金融业,心甘情愿地为之奋斗。不仅关注物质报酬,而且更加关注单位的社会意义。某种意义上说,敬业精神也就是奉献精神。它既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体现了公司发展的内在要求。因此,敬业精神对基金公司的价值导向、个体行为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②培养进取精神。开拓进取创新意识,是企业精神中表现最活跃的因素。它要求员工努力奋斗,既为公司的发展做出贡献,又为个人的成长进步创造条件;通过不断学习和钻研新技术、新业务,提高个人素质,高效优质地完成工作任务;敢于创新,不断开拓新的金融产品,提供新的服务方式,提高业绩,使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胜利。

③培养团队精神。团结协作,富有凝聚力和向心力,是公司经营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内部密切的团结协作能够形成强大的合力,有利于提高效率,提高业绩。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会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消除磨擦,减少内耗,使人们心情舒畅地去工作。

④培养效益意识。效益,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追求效益,是企业经营的根本原则和最主要的目标。但是必须把良好的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商业利润和自我最大化效用相结合。如推行混业经营,拿出激励相容的制度安排等。

⑤培养忧患意识。金融市场,在金融全球化、经济自由化的今天,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激烈竞争。目前金融业业绩的分化非常明显,优胜劣汰已经来临。面向市场,立足竞争,这是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趋势。有压力才有动力,增强优患意识、危机意识就显得十分迫切、十分必要,是企业精神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此外,培育金融企业精神,还应当注重树立廉洁高效意识、艰苦奋斗意识、守法遵规意识和尊重人才意识等。

(2)塑造良好企业形象,提高金融企业社会信誉和美誉

塑造良好的金融企业形象,是金融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金融文化建设的一个战略性目标,是一项复杂的动态的任务。金融企业形象,是指社会公众运用文化、伦理等各种评价尺度衡量对金融企业的整体印象和全面评价。一般包括信誉形象、服务形象、管理形象、机构形象、员工形象、领导形象、环境形象等内容。这些具体形象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相互包容,共同构成了完整的金融企业形象。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企业巨大无形资产,主要有四种功能:激励功能,凝聚功能,约束功能,宣传功能。在形象塑造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金融行业特色和各自公司的经营风格、特点,体现和反映出整体性、独特性、创新性和稳定性等符合实际的形象要素。

①塑造格守信用的形象。信用是金融机构的本质所在,也是衡量形象好坏的基本尺度,是金融企业无形资产的重要内容。形象不好,投资者就会用脚投票。

②塑造安全稳定的形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是理财的目的之一,在居民的风险意识日益增强的情况下,金融企业能否树立稳健经营的形象,将关系到成败。由于信用链的传递作用,金融机构安全稳定的良好形象,也有利于证券市场的稳定以及社会稳定。

③塑造竭诚服务的形象。服务是系统工程,新的服务形象应当充分体现德、诚、礼、信之理念,包容服务技术新、服务手段多、服务效率高、服务质量佳、服务态度好等因素。

④塑造勤俭廉洁的形象。金融机构中普遍存在的豪华开场、办公奢华现象,甚至等金融犯罪现象,在社会公众中引起了较大反响,严重地影响了金融企业的形象。因此,树立勤俭廉洁的形象,是当前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也是金融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课题。

(3)建立规范管理机制,确保金融企业稳健经营和持续发展

必要的管理机制是金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保证金融企业稳健经营和持续发展。如建立行业自律协会,进行有效的自我约束,真正体现规章严密、责权分明、制约有效、运作可行的特点;建立教育激励机制,加强金融道德教育,培养金融文化,发挥凝聚力和导向作用。

参考文献

[1] 朱淑珍.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篇9

构建特色煤炭企业文化

一、前言

面临如今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新时代,煤炭企业既充满机遇又要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并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各个煤炭企业必须构建富有特色的现代企业文化,该企业文化应与新的时代、新的企业运行机制相适应,为企业健康良好的发展注入鲜活而强劲的生命力。如何构建特色煤炭企业文化?这应该是新时代所有煤炭企业必须重视并需思考的关键问题。

二、特色煤炭企业文化的概论

煤炭企业文化就是煤炭企业通过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所创造出来并逐步形成的企业哲学、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以及企业形象的总和。在市场经济新的形势下构建煤炭企业文化,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以企业当前需要迫切解决的内容为研究重点,促进企业管理与人的行为发生改变,从而极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怎样确立正确的煤炭企业哲学

煤炭企业哲学是煤炭企业文化的核心,是煤炭生产与经营的灵魂。它是煤炭企业通过生产、经营等各种实践活动过程中从而形成的带有自己特色的认识论、方法论及价值观,也是指导企业各种活动的基本观点与方法。

(一)煤炭企业价值观。

煤炭企业价值观是企业哲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评价企业经营管理行为与社会活动是非标准的总和。它主要以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为核心,对一个企业所追求的、所倡导的、所反对的、所允许的集中反映出来,还要确定以何为本,以何为荣,对企业未来发展战略、行为规范以及精神指导都要有所决定。它兼顾利与义,平衡奉献和索取。整个企业的行为都是在价值观的支配下进行的,而一种有特色的价值观通常是由煤炭企业的历史文化背景、生产经营范围、经营产销方式等形成所决定的。很多煤炭企业立足于本行特点与实际,提出了一些十分有特色并带有奉献精神的口号,例如“辛苦我一人,温暖千万家”等。

(二)煤矿生产、安全哲学

煤矿本身是生产经营组织,它是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目的。在生产上,对这两种关系要辩证地看待:一种是采掘关系。掘进是采区的战场,如果缺少充分的掘进巷道为保证,采区生产就会无煤可采。所以,掘进要树立为采区服务的主观意识,保证采掘衔接正常,采区有充分的战场。二是采掘同其他工作的关系。采掘生产作为煤矿的基础与重点,其他工作都有义务为采掘生产做好服务,要保证煤矿高产稳产。因为这样,企业在生产上需要全力加强矿井高产高效建设,大量开展各种劳动竞赛的活动。原煤生产矿井要指导员工确定合适的竞赛目标,制定合理的竞赛方案,组织员工力求上纲要、创水平、破纪录。同时也不能忽视安全问题,这个必须要考虑到方方面面,树立严谨的安全理念,强化安全教育,开展安全宣誓、签名等教育活动,加大安全措施完善与落实的力度,从而形成一种人人保安全、抓安全的浓厚氛围,安全生产可以得到极大的保障。

(三)煤矿经营、管理哲学

煤矿经营哲学的具体含义就是煤炭企业在生产销售、流通活动过程中所具有的独特指导思想及方法论。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后,企业已不再受国家调控,而成为各自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经济实体。企业的职责不但要保证煤炭产品的生产,还需要负责产品的向外销售、资金的回收,维持生产以及扩大再生产。煤矿管理哲学则是指和煤矿管理本质与其发展过程一般问题有关的科学。煤矿现代企业管理是将“以人为本”作为核心。一般说来,管理效能的高低与生产者的劳动积极性及工作效率有着很直接的关系。管理创造效益,管理是保证企业成功的基础。为了节省生产成本,企业要组织职工进行“节能减排”等措施的施行,广泛开展节约回收、修旧利废、降低能耗等各种形式的降成本活动。

四、如何构建特色煤炭企业文化

(一)引进先进理念、培育企业精神

所谓企业精神,就是企业在通过长期生产、管理及经营活动过程中而逐步形成的理念,也是企业文化的具体化。先进的理念与强势的企业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所以,为了建设富有特色的煤炭企业文化,必须要着重引进先进理念,培育企业精神。具体的措施如下:第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十六大提出的精神要求为思想指导,确立企业精神、企业目标以及文化理念。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从实际出发,结合矿产情况,仔细研究并制定出关于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计划,明确“企业大而强,家园富而美”的宏观企业目标、建立“诚信、务实、高效、创新”的企业精神。在操作过程中,必须按照规程小心谨慎地操作,千万不能出现松懈麻痹,尽最大可能地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第二,为了在企业中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还要加强企业文化载体建设,组织企业文化活动地开展,在电视、报纸或广播上开设企业文化建设的专栏,加强对企业的宣传,在企业附近街道路口、工业广场、主要办公场所对有关企业文化宣传的标语进行悬挂,从而形成每个员工都关心企业文化建设、每个员工都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每个员工都参与到企业文化建设中来的良好景象。

(二)结合实际情况、坚持创新发展

企业文化要想产生巨大的生命力,必须要融合企业自身的的生产经营活动,体现出企业自身的行业特色。煤炭企业文化的建设,会直接影响到全体员工的物质及精神的需要,关系到煤炭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鉴于此,我们需要向其他单位虚心求取经验。在对其他单位所具有的丰富经验与管理进行借鉴时,要有所选择,绝对不能盲目照搬、一味跟风,必须要结合自身企业、自己部门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的企业文化。如今,煤炭企业通过长期的建设与发展,已经渐渐形成了

具有鲜明风格和个人特色的企业文化,例如能吃苦耐劳、勇于战斗、具有奉献精神;诚实守信、低调务实、高效工作、具有创新精神;作风严谨、纪律严明、善于团结、具有不畏困难、敢于争胜的精神等。企业需要好好地传承并发扬这些传统法文化精神,在继承中要不断进行总结提炼.不断争取创新发展,努力寻找或开辟企业文化全新的闪光点,尤其是“敢创敢试.敢为人先”的理念要深移植在脑海中。为了使企业文化真正成为企业的内在需求与发展动力,必须要做到既大胆实践、敢于向前推进,又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营造一种健康、向上及协调的浓厚文化氛围。

(三)加强制度约束、规范员工行为

企业精神的提炼、企业理念的树立毕竟只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部分,它的最终目的还是促使员工自觉行动。在管理制度的精细化上,需要极力贯彻落实“紧严细实”、“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等理念。不定期地检查考核关于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与执行情况使其真正形成规范化、制度化的督查考核体系。同时,煤

矿的特色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文化的特殊性。首先,在井下也要实行合理的管理制度,根据“安全管理责任目标化、文明生产规范化、工程质量标准化”等要求,基于提高巩固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建设,将精细化管理深入开展到矿井下,发挥出相关专业人员的监督、检查、指导、把关等作用,一定要做到“双严”,即严格按标准施工、严格按标准验收,这样可以保证现场质量达标点面结合,全面进行提高。其次,对“6S”管理要大力推行。根据“6S”规范的相关要求,对地面机关、科室单位要制定切合实际情况、方便施工操作的详细考核标准,同时大量广泛地向职工征求意见与建议,成立相应的督查领导小组,督促他们按章办事,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与生活习惯,通过这样可以加大推动企业岗位创建管理逐步向精细化延伸的速度。

(四)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营造文明的文化氛围

良好的企业形象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它是企业无形的资产以及无价之宝。这个包含三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为了塑造企业公众形象,需加大力度提倡“善待自然就是善待自己”、“人人都是企业形象”的先进理念,尽全力推行“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工程的建设。在进行这些措施后,企业整体的形象、职工的文明素质都会得到极大地提高,并且还会增强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另一个方面就是要塑造产品得良好形象。企业产品毋庸置疑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与生命线,产品的优劣会直接关系到企业形象的好坏。企业如果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脱颖而出,得以生存并发展,就需要树立品牌意识,打造品牌形象。最后一个方面是注意培养企业内部的环境。当今企业的发展,主要由对智力、技术资源的占有程度所决定,企业的内在环境是否雄厚,也与企业发展后劲是否充足有直接的关系。企业内部环境一般指的是企业员工团队的素质、技术中的含量等因素。这些因素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发展,尤其是如今企业的竞争就是技术与人才的竞争,只要企业拥有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员工团队,就将能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并最终获得胜利。

(五)加强企业管理、凝聚文化合力

要想达到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还应摆正企业文化的范畴,在企业管理之中纳入企业文化,从而为企业文化的建设做出正确的建设规划。企业文化是一种管理思想或者方式,它是企业管理创新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必须要将企业文化作为一把尺子去测量评估工作,通过实际的工作中来印证文化理念。

五、新形势下构建特色煤炭企业文化的重要意义

(一)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需要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体是指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明确地指出了先进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中的重要性。必须加强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先进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理念和企业精神,全方位地提高及调动员工的参与性、自主性与创造力,进一步传承并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与艰苦创业的精神,从而使得企业文化建设健康稳定地发展得到极大的保障。

(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通过大量的实践表明,当今企业制度几乎不可能自动完善企业的内部管理,为了长久得管理好企业,不仅要实施现代企业制度,还需要利用新的经营管理理念来对企业的管理进行加强,这种新的理念就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不但可以对内部进行导向、凝聚与规范等措施,更关键地还能将各种生产要素整合起来,极大地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先进企业文化的建设,有利于为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带来强大的精神动力,有利于改善并提升企业的公众形象,使企业的凝聚力与核心竞争力大为增强。

(三)改进与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煤炭企业的内外部环境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员工们的思想都显得十分活跃,由于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导致新旧观念十分激烈地进行碰撞,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就会产生新的问题和一些新的情况。面对如此情况,加强并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突破口。企业文化同时也是一种人本管理的理念,它的推行可以极大地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力、渗透力以及说服力,将思想政治工作渠道拓宽,全面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六、结束语

在当今社会,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煤炭企业之间的竞争变得更加的激烈。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企业必须通过构建特色煤炭企业文化,来加强企业内部的管理,并全面提升企业外部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宗亮亮.试论如何构建特色煤炭企业文化[J].科学之友,2008,(29):68-69.

[2]杨万宏.煤炭企业构建特色企业文化的探索与实践[J].管理学家,2010,(11):105-106.

[3]宋留根.浅谈具有煤炭运销特色的企业文化[J].陕西煤炭,2010,29(2):130-131.

[4]郝毅君.打造特色企业文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J].东方企业文化,2011,(20):56.

[5]王强.构建特色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全面发展[J].中国煤炭工业,2008,(12):61.

[6]王学栋.依靠科技创新构建绿色煤炭工业体系[J].山西焦煤科技,2009,(4):29-31.

篇10

摘要 随着当前酒店企业竞争的激烈化,酒店企业逐渐从市场竞争转到文化竞争,企业文化建设在酒店企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企业要想在竞争中抢占先机,就必须加强酒店企业文化建设。本文主要分析酒店企业管理中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并提出建设企业文化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酒店企业管理 企业文化建设 重要性

在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下,我国市场经济也越来越开放,不仅面向国内各大城市,也面向世界,这给我国酒店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我国酒店企业也面临着新的挑战,酒店企业要想在这场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酒店企业的综合实力。

一、酒店企业文化概念

(一)企业文化涵义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经营管理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种企业员工认同的价值观念,企业精神和行为准则,企业文化遵循着现代化生产和市场经济一般规律,是一种指导企业建设的管理理念。

(二)酒店企业文化的含义

1.酒店物质文化。

酒店表层物质文化主要包括酒店的物质文化和产品文化。表层物质文化是酒店文化中最基础的部分,是构建企业文化的支柱。

2.酒店行为文化。

酒店行为文化包括酒店的软环境文化和员工行为文化。浅层文化在帮助酒店与社会、顾客、职工进行交流,并且向他们传递酒店气质和风貌,浅层文化是酒店文化的最基本的保护层。

3.酒店中层文化。

酒店的中层制度文化包括组织文化、体制文化、管理文化、规章制度文化,它的主要作用是进行情感性,教育性的管理来弥补传统管理文化中的不足之处,酒店中层文化是整个酒店文化的支柱。

4.酒店深层文化。

酒店深层精神文化主要包括酒店的经营意识,酒店的企业意识,酒店经营活动的价值观,伦理道德观,处于酒店所有文化中的最高层,是酒店企业文化中最为核心的部分。

二、企业文化建设在酒店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一)树立理念作用

企业需要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外部环境来调整管理策略,但是一般情况下,酒店的最终目标是传达品牌理念和价值观念,指导员工形成统一的价值观念。因为价值观念是企业文化的灵魂,企业要塑造出良好的、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让每个员工都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实现自身价值。

(二)凝聚团队作用

企业凝聚力的形成需要每个员工的努力,任何酒店都是南许多员工组成的,为实现酒店的长远发展,需要集中众人的思想和智慧,把众人的力量集中在一起,形成企业的力量。凝聚力是企业的核心动力,企业需要制定具体的规章制度,提出标语口号来激励员工,如“店兴我荣,店衰我耻”的理念需要扎根在每个员工的心中,只有形成了共同的价值观念,企业员工才会组成一个坚强的队伍,在浓厚的企业文化的氛围下,齐心协力,为了企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三)建立品牌形象作用

企业形象的作用就是向外界传递企业精神,展示企业文化,企业形象包括领导风范、店容店貌、员工气质、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品牌塑造、广告宣传等内容。企业文化的宣传效果决定着企业形象的建立。通过企业文化的展现,可以指导企业内部的管理,提高员工的职业素养,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四)激励员工作用

企业文化也能够起到激励员工的作用,高品质的企业文化能够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度,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激励员工最大限度的发挥内在潜力。最后朝着企业文化所期望的方向前进。在激励机制中,企业文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物质激励同然重要,但是精神激励也必不可少,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精神激励方式,可以营造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工作环境,使员工在这样的环境中更乐意融人到集体中,激发出符合酒店与个人双项目标的需求和动机,进而引导员工将目标纳入实际工作中去。

三、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以提高酒店企业的管理水平

管理者是企业管理活动的总设计师,他们的价值观,行为理念将影响着每个员工,首先企业管理者需要深入实践,深入基层,到员工的生活环境中去考察,了解员工的工作状态和思想,并且通过自身的模范带头作用,进行企业文化的宣传工作,以上带下,这样企业文化才会深入到基层员工中去,被基层员工认同。企业家承担着企业的管理工作,同时也承担着企业文化的建设工作,他们是企业变革的先锋,也是企业文化的主要倡导者,所以企业文化的建设也需要企业家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