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运动中的科学知识范文

时间:2023-11-10 18:19: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体育运动中的科学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体育运动中的科学知识

篇1

一、基于网络主题探究的语文活动课教学模式

1. 教学设计的原则

明确性原则。在课题设计中,我们较多地采用主题式课程形式。主题的设定要具体明确,有利于学生寓学于玩。如在学生学习了诗歌体裁后,结合声乐知识,开展主题为“歌词与语文的联系”活动课,要求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和声乐教材,寻找歌词与古诗词的联系,歌词中的修辞手法的运用等。

互动性原则。活动课的教学提倡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因此教师要注重提供一个平台供学生交流,如建立Q群,建立博客或个人网站等,密切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使小组中每个人都有大量的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有机会形成良好的人际技能,当学生们在Q群中一起讨论,新型的合作方式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交流的及时和多向性,使他们学到的就会更多,学得也就更加愉快,由此可以实现知识、情感与技能教学目标的均衡达成。

2. 教学实施的过程

活动课中,教师的导入十分重要,教师要在这个环节对学习内容、目标要求、组织方式、时间分配等作出安排,并通过导入课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内容,以保证整个活动顺利进行。

在活动课的开展中,教师要从思路、活动空间和时间上向学生提供必要的条件,以实现学生的自主选择、自主安排、自己组织活动的目的,同时还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顺畅的网络环境,并指导学生学会使用相关软件,同时也要不拘泥于课堂和机房中,提供更广阔的社会环境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如开办讲座、参观展览、举办比赛、改编儿童剧等方式。

在成果展示与交流的阶段,运用网络的方式(如在博客上发表看法,每个同学还可以跟帖回复评价)展示每一个学生的观点,这就打破了以往每个小组一个代表发言的局限,做到“百花齐放”,有利于思想火花的迸溅。在评价方面,采用绩效评估的方式,学生个人或小组针对某一主题,独立完成任务,并以成果(如电子作品、解决方案、研究报告等)方式展示绩效。绩效评估可包括:学生作业的观察、展现、陈述、访问,学生生成的计划、拍摄的视频等。在绩效评估中,学生能更好地展现自己广泛的才能。

二、基于网络主题探究的教学方式在语文活动课中应用案例

“我的职业梦想”主题演讲活动课

开题篇

学前教育专业大部分女生对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都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地方,对自己的就业与今后的发展都抱有“随波逐流”的想法,甚至有一小部分的女生还带有“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学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观点。因此,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女性观十分有必要。同时《阅读和写作》教材第四册中以小说、戏剧体裁为主,其中有许多的女性形象,如《祝福》中的祥林嫂、《翠翠》中的翠翠、《项链》中的马蒂尔德等等,这些人物形象都具有典型意义,通过分析她们的性格与经历,可以为学前教育专业女生的女性观的形成起到正面的促进作用。

过程篇

活动流程:课前准备——导入——提出任务——找找我的职业梦想——写写我的职业梦想——说说我的职业梦想(展示成果)。

(一)课前准备。学生成立学习小组,开设微博,便于积累写作素材,建立班级Q群,提供讨论的平台;教师设计学习网站,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提供指导和保证,联系开展活动课的网络课室,开放教师个人博客。

(二)导入。通过我校领导邀请2000年度亚洲小姐李华小姐做关于职场女性讲座。讲座让学生感受职业女性魅力,对自己的职业梦想充满期待。

(三)提出任务。展示学习网站,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三个阶段完成任务:找找我的职业梦想;写写我的职业梦想;说说我的职业梦想。教师将知识点相应分解到每一个阶段:任务一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任务二要求学生掌握素材使用技巧;任务三使学生掌握演讲技巧。

(四)找找我的职业梦想——搜集资料,形成观点。在这环节中要求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网络资源分别从文学和社会生活中寻找女性价值,在电子阅览室指导学生借助学习网站学习,通过Q群发表意见。教师设计的学习网站上有明晰的活动流程和丰富的与本主题相关的资源,对学生学习提供有力支持。而Q群这一开性平台,使那些害羞内向的学生也能畅所欲言,打破了以前只在小组中找代表发言的片面性,同时也促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活动。

二年级的学生开学不久就会迎来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以往由于离开课堂的缘故,实习仅仅跟她们的教学法有关,语文课堂学习只能暂停。其实学生在实习中有许多的体会和感悟,这些都是写作的思想火花,转瞬即逝,如果能让学生及时记录下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因此,教师布置好作业,要求学生在实习中寻找体现自我价值的点滴,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发微博的形式记录下来。这样,学生可以随时记录自己的点滴体会,以文字的方式呈现,其实是一次很好的短文写作练习,同时也是一次很好的素材积累机会。而教师也能通过在微博即时摘抄下来,为下一步指导写作积累文本资料。

(五)写写我的职业梦想。

1. 学习选用素材

教师展示学生在Q群上、微博中的精彩语句、典型事例,然后指导学生如何将素材用于创作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撰写演讲稿,并发表在教师博客上,教师下发评价表,学生根据评价表,对其他小组的演讲稿进行回帖评价并填写评价表。

教师利用Q群和博客,可以保留学生实习积累下的写作素材,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同时也让学生意识到素材积累的重要性。尤其教师博客是一个良好的交互平台。每一个小组都能看到其他小组的演讲稿并点评,同时也能及时了解别人对自己组的评价。这个方式打破了传统写作课课堂的局限性,使写作课可以看到每一组的作文,也使评价不在拘泥于只评价某一学生的佳作。

2. 写成文。教师指导小组演讲稿的修订。

篇2

关键词:高中 体育与心理健康 探索 实践

目前,由于国家体制与高考的压力,高中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心理状态呈现多样化、复杂化趋势,教育难度日益加大,本人通过多年的体育教育与实践工作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与尝试,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效果。

一、提高高中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消除不良情绪

高中体育教学通过必修教学与选修教学的改革,致使学生有了进行某项运动的兴趣,也就会去寻找合适的伙伴。通过锻炼,不仅提高运动水平,更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提供了交往和了解的机会。这是因为体育运动中所进行的身体活动,具有和人的日常生活活动不同的特点,不必牵涉更多的其他方面的问题及利益,不必借助于更多的语言为媒介进行交往,可以使他们之间少有戒心,彼此容易接近,产生亲近感,使学生逐步摆脱孤独、寂寞的心理,积极交往,形成一种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校园亲和力。可以说,高中体育教学在增进人际关系,促进心理相容,消除不良情绪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注重体育教学中的挫折教育,增强高中学生的心理承受力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要采取适度的体育锻炼。人在受到某种挫折时,在大脑里形成一个强刺激,从而引起一个兴奋灶使人陷入痛苦和懊丧之中。如果这时去从事体育运动(最好是两个人以上的运动项目),就可以转移大脑皮层中的兴奋中心,运动中枢的兴奋就会抑制痛苦中枢的兴奋性,这时候往往只注意身体的运动,而把烦恼抛到脑后,起到转移注意力的作用,有益于大脑活动的调节。因而充分利用和开发体育运动项目本身的特点,可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充分利用体育课的主导作用,促进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

在体育教学中,师生、同学之间相互交往的次数越多,就越容易相互了解;相互交往的时间越长、密度越大,越容易产生共同的体验和感受。通过不断努力,使学生掌握了动作技术,克服了困难,磨炼了意志,锻炼了自己,也了解了他人,从而获得心理和身体上的双丰收。

体育教学中,当教材难度较大或是学习器械的练习时,学生往往会产生惧怕心理。教师可用暗示调节法消除和缓解学生过度紧张焦虑的不良心理。

四、积极参加各项体育竞赛活动,提高高中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体育比赛的特点就是公平竞争,优胜劣汰。观看比赛时,每当运动员不畏敌手,顽强拼搏终于进球(或获胜)的片刻,许多同学都会呐喊、鼓掌、感动不已,仿佛自己也曾经历了一场激烈的竞争。比赛过程的跌宕,使他们压抑着的评判欲和表现欲得以释放。通过比赛可以给郁积的各种消极情绪提供一个发泄口,尤其可以使遭受挫折后产生的冲动通过参加体育运动得到转移,可消除情绪障碍,减缓和治疗某些心理疾病,而且能培养学生不回避矛盾,敢于面对现实,奋力夺取胜利的良好心理素质,也有利于适应现代社会的竞争形势。

五、结论和建议

1.针对高中体育的特点,要求学校有必要对体育教师进行心理卫生知识的教育,让每位体育教师认识到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是紧密联系的,只教会学生锻炼身体的方法还不够,应结合体育的特点,对学生心理健康进行教育,使学生在进行体育运动时身心受益,做一名身心全面发展的合格高中学生。

2.针对心理障碍的变化过程和高中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状况,应不失时机地在新生入学教育周进行心理卫生教育,帮助学生逐步认识他们将会遇到的各种困难和可能产生的心理困扰,使他们有接受现实和幻想冲击的心理准备,认识到产生这些障碍的必然性。让学生掌握抵消心理压力、释放心理能量以及自我心理保健的科学知识和锻炼方法。

3.学校体育教学活动和运动锻炼能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障碍或心理缺陷。因此要求每一位体育教师在教学训练过程中多注意学生的心态,并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治疗。

参考文献:

[1]兰自力.学校体育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报.2002.

[2]杨贵军,张新安.体育锻炼对心理缺陷的影响和改善作用[J].体育学刊.1999.

[3]裴云奇.克服心理缺陷的体育锻炼方法[J].青年心理咨询.1992.

篇3

素质教育是以贯彻教育方针、发展人的素质为目标,是青少年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基础教育。它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方面。体育教学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开发,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健康水平,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非常重要。

1 重视学生“参与”,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自觉自愿地进行体育活动的兴趣、能力和习惯,培养学生学习、参与体育的兴趣,让学生在“参与”中掌握学习、锻炼的方法。要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浓厚的兴趣能够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保持最佳状态。它是促使学生自觉探索的一种动力,是成功的诱因。对中学生来说,具体的情节和生动的形式是诱发他们上课兴趣的引线,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置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开展的活动应轻松、有趣味,具有游戏的性质,适合中学生的身心特点,以体验运动乐趣为主,寓教于趣,以趣激志。还可以有效地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电脑录像等电教媒体,将技术动作分解、减速,进行动作分析、演示,化抽象为具体,激发兴趣,突破时空制约,引导学生充分地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参与”欲望。只有让学生对体育产生浓厚的爱好和强烈的愿望,才能自觉积极地参加体育实践。

2 在体育教学设计上,要从“教师中心”转向重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要从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锻炼、激发学习智慧与能力的角度来考虑和设计教学进程,从重视教材内容的逻辑联系为主转向以学生认识体育教材内容的规律特点为主来安排教学环节与步骤,而不再是教师纯粹地“传授组织”教材,“指使”学生的活动。还要从过去较死板规范的体育课结构模式向较为多样化、灵活、实效性、人格化的方向转变。在体育课教学进程中,教师应结合实际,抓住时机,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创造出不同特色的又能体现素质教育功效的体育课的“结构模式”。

3 体育运动可促进智力的发展

在体育教学开始前可以询问学生,连续学习几小时后,会不会头脑发晕,不管学习什么效率都很低。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这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讲一点有关人体生理科学知识:由于长时间学习人体大脑皮层中的某些部位持续兴奋,得不到休息,功能逐渐减退之故。经过适当科学的体育运动,可以使原来那些兴奋的脑细胞得到充分的休息才能恢复到原有的动能,否则,对学习和身体都是不利的。又可引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指出的:“体者,载知识之车而赛道德之舍也”等。使学生明白体育与学习的重要关系,才能更加自觉的参加各种练习,并且主动积极的要求学习,这也是教师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

4 体育运动可促进身体健康的生长发育

如在中长跑教学中,学生特别不愿意学习,教师可以适机的讲一些运动生理学的知识,来提高学生的练习积极主动性。如通过中长跑练习,可以使人体的骨骼粗壮、坚固,肌肉结实,促进身体长高,体型匀称而健美,心肌发达,通过有节奏地呼吸,增大肺活量,加快新陈代谢,精力充沛。经常参加,促使身体各系统更加强壮、更加完善,在学习的时候不易疲劳,学习持续时间更耐久且恢复得更快,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加强等各种好处。学生明白其中的机理后,便主动的参加练习,劲头很足,不仅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果,也切实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

5 运用引导性、自主性教学法

篇4

关键词 竞技武术 散打踹腿技术 运动生物力学 分析

1绪论

根据散打的动作特征和技术要求,每一个踹腿动作过程中都要经历提膝、翻小腿和踹击三个阶段,而踹腿动作中的翻小腿和踹击往往是同时进行的,所以我们将其分为提膝和翻踹两个阶段。同时为了叙述方便,我们将为完成技术动作支撑人体重心的腿称为支撑腿,而进攻击打目标的腿称为攻击腿。运动技术水平的表现跟腿法技术密切相关,自古就有谚语“手是两扇门,全凭腿打人”,这充分说明了腿法技术在散打运动中的重要作用。根据马学智对1999年全国武术散打锦标赛的研究表明:在进攻技术中,腿法比拳法的运用次数多。而在众多的腿法中踹腿是直线性腿法的典型代表,又有“先锋腿”之称。因它在技、战术上具有能攻善守之优点,且在打击力量、打击速度等方面明显优于其它腿法动作故被运动员视为进攻得分的主要动作之一,是散打中运用率较高的腿法。马莉芳、韦海峰对武术散打王争霸赛腿法技术的运用进行分析得知,侧踹腿共运用544次,占整个腿法使用总数的24.8%,仅次于横踢腿,是有效的得分手段之一。从现场观察统计来看,侧踹腿攻击部位多在胸腹部,缺乏高、中、低位的变化,攻击距离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梁亚东、肖红征对“第5届世界武术锦标赛”散打决赛腿法技术运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运动员掌握腿法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其比赛成绩。腿法技术训练质量越高,在瞬息万变的激烈比赛中运用的实效性越好。蹬腿和侧踹腿是遏止国外运动员擅长的重拳及近身搂摔打法的实效技术。在训练中要针对性的提高其动作速度和攻击威力。对前腿侧踹这个具有代表性的动作进行客观而系统的分析,从而归纳其内在的运动生物力学特点和规律,对今后的教学与训练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研究现状

查阅《体育与科学》、《中国体育科技》、《体育文史》及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等12所体育院校的学报,《浙江体育科技》、《辽宁体育科技》等14家体育科技期刊近十年来有关散打运动方面的研究文献以及武术领域专著和论文后得知,国内学者对散打运动训练方法、战术应用、营养卫生及赛制改革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真正对散打运动技术动作进行深入研究还显得不够,运用运动生物力学的研究方法进行探讨散打动作技术的成果还非常有限,其文献报道寥寥无几,更谈不上综合分析和量化指标。关于竞技武术散打踹腿术的生物力学分析这一课题目前尚属缺乏。武术对抗性项目的开展,从武术套路的攻防含义中彻底地分离出来,形成了具有实用性技击对抗的体育项目――竞技武术散打。它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运用武术中的踢、打、摔和相应的防守等技法进行徒手格斗对抗的现代竞技体育项目。是中国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科学技术不发达,没有先进的实验仪器和科学的理论支持,没有条件对拳理、拳法做科学的分析研究。因此,前辈武术家在练拳习武的过程中,只能由感而发,将拳理、拳法中的一些原理及规律以感性认识的方式记录下来,以指导后人习练武术,少走弯路。理论源于实践,理论反过来又能指导实践,促进实践更好地发展。竞技武术散打作为一项体育运动,已经推向世界,如果没有坚实的理论为基础,它的发展就不容乐观。所以,竞技武术散打的发展需要有一系列的科学理论为其奠定基础,对散打基础理论的科学化、系统化研究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运动生物力学作为体育运动的基础理论,也是散打技术改M和提高的重要依据之一,故用运动生物力学原理对散打技术动作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人体任何合理的动作都要遵循运动生物力学原理,竞技武术散打运动也不例外。任何合理的散打技术动作都必须符合人体解剖学、运动生物力学原理、运动学规律和武术技击原理。运动生物力学是散打运动存在和发展的最重要的理论依据之一,散打任何技术动作都是在人体自身的内力与外力整体作用下完成的,运动生物力学原理贯穿在散打每个技术动作中。竞技武术散打与运动生物力学原理交融渗透、密不可分。竞技武术散打作为一项体育项目,其动作技术有着自身内在的规律性,如果不对这些规律进行科学把握,没有一个标准化的通用技术,竞技武术散打就不可能更好地发展下去,甚至难以让世人接受。竞技武术散打要想走向世界,和西方体育运动相互融合,共享一个“蛋糕”,就必须与现代科学知识相结合,走科学化的发展道路。本人在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发现在散打中有关技法的论述较多,但大多是基于经验介绍,缺乏应有的理论依据。运用生物力学手段对技术动作进行诊断和评价的报道极为鲜见,即使有也是零星的缺乏理论深度的或者研究方法和测试仪器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体育运动发展要求的。从目前运动生物力学动作技术研究的方法和范畴分析,已经深入到通过三维测试分析系(下转第146页)(上接第144页)统等来评价和诊断动作技术,但在竞技武术散打运动中还很少见到。

3研究方法

本人采用QUALISYS-MCU500红外远射测试系统与三维测力平台测试系统对散打腿法中较为常用的前腿踹腿技术进行研究,对不同水平运动员(优秀组与非优秀组)每组10人,共20人的踹腿技术进行髋、膝、踝关节角度测试、速度测试,并分析,力求找出前踹腿技术的运动生物力学特点及内在的规律,为进一步丰富、完善散打技术理论、优化动作技术、规范技术规格、预防损伤和科学选材作前瞻性探索。

5结论

建议散打运动应该更加科学化地发展,对动作技术的研究应该多借助一些运动生物力学、解剖学、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并采用当今先进的实验仪器进行测试与分析,使散打理论得到科学的验证与补充,不断丰富散打理论,以推动其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体育课;教学;欣赏;创造;体育美

体育课程是与现代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的发展相适应。随着学校体育课程的改革,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功能和作用,对培养新型人才和完成学校教育教学的总体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如速度滑冰是体育运动的重要项目,速度滑冰的美是体育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速度滑冰中,在向人们展示体育运动竞技成果的同时,也让人们欣赏了它的运动美。抒发了人们内心对美的向往与追求。因此,应在速度滑冰等体育教学中,发挥体育美学的指导作用。

一、加强体育教师自身的体育美学教育

体育教师的形象美,对学生的影响非常重大,体育教师的服装,举止,风范,语言,仪表的优美,会为学生树立一个行为审美的典范。速度滑冰是力与健,健与美相结合的体育教学项目,如果要做到健美,必须科学地进行学习和训练。在速度滑冰的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在运动中实践美的内在体验和自觉的审美意识,教师应在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审美能力的体育观众上,通过他们视觉上的运动的体验,感知美的因素,具有美感的体育理念,体育教师的自身形象尤为重要。语言的文明美。行动的文雅美。服装的整洁美,体形的曲线美,思想健康美,均可给学生以美的感染。要以在体育课中以形象的体态动作示范,给学生以美的感受。在讲解中要保持精神焕发,声音悦耳,语言清晰,形象生动,以美的示范,将教师的精神状态,仪表,语言和动作美表现出来,让学生产生欣赏,羡慕和向往。

二、突出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中的主导作用

体育教师应该具备丰富,广泛,系统而准确的知识基础和准确。熟练,轻快而优美的示范动作;在整个体育教学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导的地位。体育教师要挖掘体育教材中美的因素,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从中发现美,感受美,提炼美,传播美,将体育和美育相结合,培养学生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体育教师应运用语言,教师的语言要精练,举例不在多,而在于精,以能够说清问题为度。体育教学过程中,要熟练运用动作术语和口诀。为精讲多练创造条件。如在冰上站立和直道滑行,要给学生讲些练习的目的。学生一般都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在介绍速度滑冰的技术环节后,要重点讲掌握平衡对直道滑行的作用,要结合实际做示范,让学生接受老师的科学讲解。还要讲清重心的移动,对单脚支撑的作用。让学生理解真义,提高练习的自觉性,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第二信号系统学说的积极作用,提高体育课的质量。若体育教师的语言无序不清,示范不准确。将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热情。具有强烈感染力与美感的示范动作。会使学生拍手称好,信心满怀,必然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只要体育教师示范动作优美,轻松自如,就会有对学生的吸引力,趋使学生积极愉快的去追求,体验,创造各种体育之美,实现良好的体育审美教育效果。

三、提高学生对体育美的鉴赏能力

美到处皆是,人们的眼睛,并不缺少美,关键是缺少发现。要使学生欣赏高水平的体育运动美,如:速滑比赛。那些高水平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战术水平、优美的技术动作,会给人独具特色的感情体验和艺术美感。这种美把艺术,智慧,才华,体能和技巧融为一体。升华为艺术美的魅力,这样魅力能使速度滑冰具有很高的美的欣赏价值。这种美有利于学生对速滑技术动作的认识。在头脑中建立准确的动作理念,在欣赏美的过程中陶冶情操。只有把审美鉴赏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提高体育美的鉴赏能力。同时,还要掌握体育科学知识和体育美学知识,体育文化和艺术修养。通过审美教育激发学生投身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和主动力,使他们去积极的发现,追求和创造体育美的精神。

四、培养学生对体育美的创造

体育美的创造通常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体育美的创造者的创造自由性。只有在自由的不受强制的环境中,方可体验出审美价值,发挥创造才能。这就要为学生的学习引路而不是抱着走路,对学生要启发使他们独立思考。

2.让学生感受美,用自身的智力,美的意识和身体创造美即独创性。把教学过程与学生的审美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体育练习实践融入学生生活。使学生在练习和实践的过程中领略体育运动带来的魅力,通过美育把它们融为一体。如:速滑运动,使学生具备速度滑冰运动的欣赏能力,实现欣赏美与创造美的共鸣,使美的技术动作得到掌握和提高。

篇6

摘 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逐渐的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高等职业技术教学事业也得以快速的发展,并且为我国的市场经济建设第一线培养了许多杰出的人才。体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高职生的综合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中,必须对体育教学予以一定的重视。

关键词 体育教育 高职院校 素质教育

“素质”一词在《辞海》中的解释为:“人的素质是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性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是人的智力、体质以及品德才能的综合的基本状况,是体现人的身心发展水平质量和功能的基本因素。”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社会上对高职院校教育还不甚了解,还存在着很大误区,高职院校只能深化改革,将素质教育当作教育的中心,以此培养跟多被用人单位欢迎,被社会认可的人才。

一、体育教育在高职院校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百年大计,教育文本。在新时代社会需要的人才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业务素质、思想文化素质以及体育素质。高素质的人才想要构筑整体的深层素质,就必须强化自身的身心素质,也就是说在众多的素质中,体育是所有素质的基础。高职院校培养和提高学生们的心理和身体素质的主要途径就是体育教育,这也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首要目的和本质功能。体育素质教育主要通过有目的、有组织的进行体育活动与体育课程教学,在帮助学生们掌握体育技能和基础知识的时候,对学生们进行思想素质方面的教育,通过科学的方法将体育素质教育的思想传递给学生,促使其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逐渐的增强了脑力劳动,降低了体力劳动,长时间的脑力劳动,以及缺乏相应的体育锻炼,将会给人类的身体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让学生们掌握正确的体育锻炼的方法,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体育教育在学校素质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二、体育教育在高职院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一)体育教育促进学生遵纪守法

体育运动中公平竞争是社会公德的具体表现,违反这一原则要受到相应的惩罚,优胜者将会得到奖励,这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在体育教学中,需要遵守许多规则,当违反了规则的时候,将要受到相应的惩罚,这是保障体育运动有序进行的必要条件。因此,说体育教学是一种模拟式的社会形式也不为过。体育规则虽然不能代替法制教育,但是其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们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学校体育课堂教学是学生们增强法制观念、学好法律的有效途径。在体育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们养成遵纪守法、服从裁判的良好习惯,以此来客服感情用事、放荡不羁的性格,以此来控制自我,帮助学生们增强法制观念,避免在社会生活中出现犯罪的情况。

(二)体育教育促进学生们形成竞争的意识

体育教育虽然没有像竞技场那样存在激烈的竞争,但是体育课堂中的超、赶、比、学等具有竞争精神的场面,处处都能体现体育的竞争精神。在体育课堂中的体育活动中,每个班级,甚至每个学生们都想要争夺第一,但是“弱肉强食”的现实摆在面前,能够充分的激发学生们强烈的进取心和竞争意识,学生们带着渴望胜利的心理,能够帮助学生们克服自弃、自卑的心理障碍,强化与刺激学生们自我行为的积极性。体育教育中的求胜精神,能够对行为不规范、进取心不强的学生进行激励和感染,培养学生们的进取心与自尊心。

(三)体育教育能培养学生们的集体意识

在体育活动的所有比赛和竞技中,无论是集体项目,还是个人项目,都离不开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只能通过集体的支持和帮助取得最终的胜利,也就是说,体育教育中的团体协作能够帮助学生们的集体意识。学校通过组织如球类、越野赛、接力赛、拔河等竞技比赛,通过每个班级、每个系中的努力,所有学生在集体荣誉的驱使下,在比赛之前进行艰苦的训练,比赛以外的人员自觉组成后勤服务队与拉拉队,给场上参加比赛的学生们呐喊助威,使整个运动场上的学生们都沉浸在竞技比赛中,通过体育教育的集体主义精神的教育和熏陶,帮助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形成集体意识。

(四)体育教育促进学生们的智力开发

体育教育不仅仅只对学生们的身体素质进行锻炼,还能促进大脑的运动中枢与语言中枢等部位的发育,能够显著的提高学生的工作和学习效率。高职院校中的体育教学中设置的课程都要求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能够帮助学生们在从事各种体育活动的时候,学生们通过操作、观察、思维、记忆、想象等帮助开发自身的智力,也就是说,体育教学是学生们开发智力的前提。最为从事脑力劳动的学生来说,其学习的效率是受到大脑的高级神经系统控制的,学生通过参加体育活动,促进自身的新陈代谢与提高神经系统的灵活性,有效的促进学生们的智力开发,间接的帮助学生们掌握文化科学知识。

三、总结

素质教育是一项相当复杂的工程,在这项工程建设中,高职院校应该根据学生们的具体条件,以及素质体育教育的特点,将提高高职生体育素质这一方面的教育当做体育教学的中心,不断的创新教育方法,更新教育观念,充分分发挥体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让体育教育自觉的服务与素质教育,将高职生培养成单位喜爱、社会认可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素质教育;体育教学;责任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高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体育教学在培养跨世纪合格人才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高校一直以来都以运动技术和竞技体育教学为中心,而作为体育教师应该把提高大学生素质看成一身的责任,并且认真实施体育课的这种责任。

一、实施体育课的责任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念

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仅是主体也是客体,培养造就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是教育的根本方针,素质教育对体育学科的要求是通过体育学科的教育提高全民的身体素质,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高校把“提高全民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作为改革的根本目标,使未来的学生通过大学学习后会做人、会自学、会生存、会创造、会健身。

学校实施体育课的责任,是让学生掌握好锻炼身体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培养体育兴趣,认识体育在人生中的重要作用。

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体育锻炼和自觉的接受体育教育。体育教育意义也在于让体育锻炼终身化,经过体育学习后学生虽然离开了体育学习的课堂,仍然能在任何环境下自觉的、合理的自我锻炼。继续发展体能,增强体质,推普体育科学知识。

我国目前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由于强调外在形式的统一,因而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由于过度拘泥教材教纲难以发挥学生的全面素质,大学生处于身体发育的最后阶段,要不失时机的通过体育教育对他们进行身体素质教育,学校体育教学实践的重点应考虑从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向形成学生基本的体育学习和锻炼体育技能转变 ,使学生学会锻炼,成为进行终身体育锻炼和接受体育的实施者、参入者。从此体育教师也应有相应的改变,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构建他们的认知结构从而有自学体育并制定锻炼计划的能力,真正成为终身体育的受益者。

二、高校体育教师是体育课之责任的主导者、实施者

(一)体育教师应具备教学改革的素质

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强,知识面效广,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具备较为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相关体育学科的知识外,还要具有动作的表现力、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稳定的情感、灵活的思维、坚定的意志等一系列基本素质.

(二)增强体质,把身体素质放在教学首位

体育的本质特征是增强体质,体育教学的基本功能之一是教会学生锻炼身体、掌握一些增强体质的方法手段,达到强身健体,预防疾病延缓衰老的目的,同时适应现代化高度紧张、快速多变的生活节凑。身体素质包括基本身体素质如速度、耐力、协调、灵敏、柔韧等,生活生存能力如奔跑、跳跃、投掷、提举、攀爬等,以及适应能力和免疫能力等四大方面。

(三)发展思维想象能力、开发智力潜能、提升体育文化

体育是一幅生动直观的画面,也是抽象的行为艺术,运动能促进大脑发育和改进神经系统功能,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同时还能促进学生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创造力等智力因素的发展,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正确的教法、讲解和示范每个动作,都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促进学生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体育教学不仅有实践课教学,还有理论的教学指导,教师教学中知识面的广博,教法、内容、手段的丰富,科学性、趣味性和全面的展示,使学生掌握了体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提升了他们体育文化素质。

(四)发展个性、开拓创新能力和竞争意识

高校大学生思想活跃、精力充沛、接受新事物意识强,也是他们处在人格、个性、世界观、人生观成熟的关键时期,对体育运动有正确的认识和需求,再加上体育教学是让他们由室内转向成户外的活动,充分展示各自的内在个性,使个性在运动中发展,并在运动中得到调整和塑造,另外随着教师教学的项目、内容、方法、手段的创新变化,以及科学的竞赛和体育游戏,足以正确的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竞赛进取的意识。

(五)培养进取精神和顽强意志品质

随着现代化建设程度提高,社会需要那些不断学习、勇于进取的人才,全面型人才,高校要充分利用体育的丰富内容和形式,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和顽强意志,体育的学习、训练和竞赛的过程,总是在给学生出“难题”、增设“障碍”、树立起“对手”、有意识有目的制造各式各样的“困难”环境,体育教学就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师的责任是引导学生解“难题”、平“障碍”、胜“对手”,让学生的身、心在实实在在情感中的到体验,只有长期的、系统的、有组织的、有责任的训练学生,才能为他们将来参入社会竞争构筑牢固的基础。

(六)提升学生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运动现象是千变万化的,反映运动特殊性和运动规律的体育知识,必然是丰富多彩的,体育教育的本质是造就人,体育不仅是力量的体现,更是美的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环境的选择、场地器材的布置、练习程序的设计、以及良好动作的示范,都可以营造美,让学生发现美、感受美,使学生表现美、鉴赏美的能力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得到加强。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相互比较、相互观察、相互帮助的机会,培养他们互相学习团结协作的精神、互相保护助人为乐的高尚情操,并学会尊重对手、尊重裁判,树立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的精神,显现出无法替代的标榜作用。

三、结束语

篇8

【关键词】高等师范院校 体育 教学

1 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与吸取英年早逝的惨痛教训

我国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仅有58岁,低于全国人均寿命10岁以上,其身体健康状况令人担忧。按理说改革开放的20年来,在党和各级政府的亲切关怀下,知识分子的生活环境、工作条件和物质待遇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和提高,他们的寿命应该高于我国人均寿命,但现实情况却恰恰相反。笔者认为其最重要的原因是,在知识分子中普遍存在着不会科学地合理安排和协调工作、生活与体育健身的关系。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不重视体育锻炼,缺乏体育健身意识和体育知识,不懂得体育健身的方法和手段,因而导致了英年早逝的不良现象出现(如张广厚、钟家庆、蒋筑英等英才50岁不到就病逝),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这引起了全社会的巨大震动和关注。在他们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祖国建设做贡献的这个年龄阶段却因健康原因而过早地离开了人世,无不令人感到深深地惋惜和莫大的遗憾,同时也给全社会敲响了警钟:人们应该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学会健康地学习、工作和生活。尤其是知识分子这个群体,更应该从中吸取深刻的教训和牢记血的警示。鉴于这些发人深省的惨痛教谢,帮助和引导在校师范生端正思想态度,提高认识,重视和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以便养成体育健身的良好生活方式和保持健康的行为习惯就势在必行。根据师范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和科学地进行体育教学,逐步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和应变能力,学会和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和手段,不断地增强他们的体质,使学生充分体验健身受益后的乐趣和以及所获得的心理满足感,从而有利于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增强和树立体育健身的意识,为他们今后的事业成功发展和幸福生活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2 培养终身健康意识,注重体育能力的培养

2.1教书育人,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体育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它要求人体直接参与活动,这就决定了体育可以有效地改善和提高人体的健康状况。高等师范院校的体育教学所面临的是较特殊的大学生——未来的人民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针对这一特殊的大学生群体,在大学教育的最后阶段,能否使他们形成终身健身的意识,养成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培养和提高他们的体育能力,使之终身受益,并能影响他们的学生也具有体育健身意识,关键在于大学生们在学校所接受的体育教育是否成功。体育教师是传授体育科学知识、技术和技能的专职人员,作为教书育人的实施者,他们的所作所为,对于20岁左右的大学生来说,其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2.2加强体育基础知识教育与实践相结合

大学生对事物有着极大的好奇心和积极参与的兴趣,这使他们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在大学期间体育教育的内容更多的是以技术课为主,理论课甚少,这样一来就大大地影响了学生对体育本身的了解和认识,许多知识都不懂或是极为模糊,不知其所以然,也就很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严重地妨碍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缺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使他们对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学习和掌握漠不关心,失去对体育健身的兴趣,产生轻视体育健身的错误思想,逐渐地就会变成远离体育运动的一分子,进而形成不良的恶性循环,最终就会导致生命过早的夭折。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和加强体育基础知识的教学,并使理论知识的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结合体育运动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讲明引发问题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手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知道其因果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从中明白道理,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通过他们自己的亲身体验,感知用进废退的原理,知晓体育运动的奥妙所在,诱发和激起学生们的求知欲,明确体育学习的目的和任务,引导他们积极投身到体育教学中去学习知识、技术和技能,逐步提高体育学习的责任感和培养终身体育健身的意识,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2.3体育教学要严格要求、导之以法

高等师范院校的体育教学与其他院校相比,除了有相同的规律外,最明显的区别在于高师是培养合格人民教师的基地,这些学生即将是未来的人民教师。教师是传递和传播人类的文明、知识的专职人员,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教书育人的主要实施者,他们的一举一动、所作所为都将影响着学生的道德风貌、文明习惯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关系着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发展前途和命运。我们在教学中如果对这些未来的人民教师要求不严和管理松懈,就会导致他们放任自流,缺乏学习的目的性、责任心和顽强拼搏的斗志,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实践证明:中学教师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知识技能。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要担任班主任工作,对于学生的德、智、体能否得到全面健康发展,班主任是负有重要责任的。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我们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对师范生进行严格要求和严格管理。所谓严师出高徒,就是我国教育长期以来得出的实践普遍经验的总结和概括。这种严不仅是教学的严格,也在于管理的严格,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这种优良的传统,并通过体育教学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积极向上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帮助学生认识体育运动的规律,掌握体育科学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多了解和掌握一些科学的体育健身方法与手段,使他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能身体力行,作学生的楷模,学习的榜样,这就更有说服力和影响力,对他们的学生的健康成长非常有益。

2.4注重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由于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并且组织形式和练习方法与手段多种多样,能充实学生的生活,扩展他们的活动能力,激发其兴趣爱好,发展其特长和展示其个性,有益于他们的全面健康发展,深受广大师范生的欢迎,它是实现学校体育任务的重要途径。因此,体育教师应该重视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积极拓宽其活动内容,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身体状况,结合学校体育场地设施条件和区域体育开展的特点,充分发挥运用自己的体育专业知识,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进行科学合理的指导。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愿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活动内容和形式,成为活动的真正主人,在活动中尽情展示自身的能力,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从中享受体育带来的快乐。同时体育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因人而异地组织和指导他们进行活动,使学生能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科学的体育知识、正确的运动技能和科学的锻炼方法与手段,并有区别地开出不同的运动处方,帮助学生科学地选择适合他们发展的体育健身内容和方法与手段,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养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培养终身体育健身的意识。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 普通高校 体育课程教学 问题 改革与创新

大学体育是学校体育的最后阶段,学校体育在提高人的工作能力,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提高人体功能,调节人的心理,提高人体的适应能力,以及促进人的健康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体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如何发挥学校体育领域的多元化功能,从不同的视角来研究学校体育在人的成长中的作用已经成为社会科学的热点。笔者分析了当前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我校的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对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创新。

1.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重形式的快乐体育教学,轻真正的“成功”的快乐体育教学。快乐体育起源于日本,其本意是把运动作为体育追求的目的而不是手段,使学生经过自身的不懈努力获得成功,达到对体育的理解、享受、掌握并创造运动,使运动文化成为自己生活内容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直到终身,并形成完整的身心,适应继承运动文化遗产的社会需要。并不是我们简单意义上的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嘻嘻哈哈,学生就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2)重身体锻炼,轻意志品质培养和心理健康教育。体育教学是一门教育学生学习运动和在运动中学习的过程。过去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只强调学习运动,而忽视教育学生在运动中学习。体育教学过程要求学生在运动中形成竞争意识、吃苦耐劳精神、团队精神、拼搏精神等意志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这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3)教学内容陈旧单一,学生对体育课兴趣不大。体育课程教学内容陈旧单一,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重复学习相同的内容。很多大学体育教师认为学生的体育基础差,需要从中学内容抓起,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大学体育重在提高大学生的1―2项体育技能,提高大学生的体育素养,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4)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现行的体育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因材施教。在新的课程标准和指导纲要下一些教师无从适从,教学方法五花八门,自认为有所创新,但事实恰恰相反,创新的只是“形”,而非“实”。

2.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根据国际健康体育休闲协会顾问斯克尼德尔(Elsa Schneider)女士所作的各国高校体育与运动实施状况综合研究报告,各国高校体育的共同目标为:①体育是教育必需的一部分,可改进健康状态、卫生习惯和品性,有助于青年人的身体健康;②促进身心正常发育,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养成良好的身体姿态;③获得理想的运动技能,克服现代工作生活中的紧张与压力;④调节生活节奏,培养品性,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⑤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这种精神可表现在其它社会工作与公民的职责中;⑥身体健康,身心和谐发展,养成每日运动的习惯;⑦健康与体能,发展神经肌肉的协调技能,培养品性,适应国防需要,休闲活动技术;⑧培养良好习惯,欣赏各种活动,参与各种活动,以培养休闲兴趣。根据以上目标,改革现行的体育教学是当务之及。

(1)更新体育教学思想,鼓励成功体育教学。“成功体育”脱胎于“成功教育”的思想,是进一步深化高校体育的路标。所谓成功体育,指在运动过程中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这种“成功”的体验,不仅仅是“快乐”。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既充满着友谊和欢乐,更充满着艰辛和苦涩,乃至挫折与失败,不畏艰难险阻,最后才能获得成功的体验,领略运动的乐趣,获得体育的兴趣。只有这样的教学培养的兴趣才能长时间在学生心中留存。

(2)更新教学内容,用丰富多彩的竞技体育精神和体育文化来充实体育课程教学课堂。更新教学内容是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体育课程教学首先要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其次要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最后要提高学生的素质。这种素质不仅仅是体育运动和身体素质,还是健康意识、竞争意识、拼搏精神、团队精神和健康的心理与人格。

第一类主要是理论教学内容,包括体育鉴赏篇、体育与健康篇、身心健康评价篇、体育卫生保健篇、运动处方篇。理论学时少,我们可采用知识讲座的形式进行教学,把相同系列的内容通过讲座的形式进行教学;同时可充分运用校园网络,把学习内容做成网络课程资源;也可通过校园宣传窗,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第二类是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适应未来职业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传统体育项目中的田径和大球运动。还应培养学生的基本裁判能力和制定运动处方的能力。具体教学内容要与中学体育课程内容相关联,更多地引导学生对田径、球类运动项目的实践。球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责任感教育是教育的灵魂。

第三类是提高人的健康体质水平及体适能的教学内容,包括力量、耐力、柔韧练习等。21世纪是竞争异常激烈的社会,人的体质状况、健康水平,将决定他竞争的结果。近年来,体育课程的改革片面理解了快乐体育的含义,重视学生“心”的健康,而忽视了体质的增强。因此在教学内容上必须加强力量、耐力、柔韧练习内容,真正达到体质健康与身心快乐并举。

第四类是娱乐、休闲和锻炼习惯的养成的教学内容,包括小球类项目、跳绳、游泳、健美操、徒步、远足、登山、野营等项目。北方冬季寒冷,可开设冰上运动;南方水资源丰富,游泳是学生参加夏季运动项目的最佳选择。这类项目确定以身体锻炼为主导,同时弱化竞技运动在学校体育中的支配地位,全面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方法,陶冶情操,打造丰富的校园生活,培养终身体育的良好习惯。

第五类是迎合时展、发展学生个性的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主要有街舞、瑜珈、攀岩、户外运动等新兴体育项目。校园街舞流行于全国各高校,我省高校也不例外。开设迎合时展的新兴体育项目,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生活的激情、运动参与的热情。

(3)改革、创新教学方法。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要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采用灵活多样、宽松和谐、紧张活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大学生在生理、心理上都日趋成熟,有较丰富的科学知识和各种学习能力,体育课程教学的方法以探究式和合作式为主,学生通过探究式学习可得到直接经验,再升华为间接经验;合作式学习可以模拟社会,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同时,在体育教学中要灵活运用“赏识”教育,“赏识”教育是培养学生自信心很好的方法。

3.结论与建议

体育是国民教育的组成部分,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领域。在素质教育的理念和《新纲要》的指导下,高校体育应以成功体育教学为主,注重学生体育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重视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体育课程教学应更加以人为本,重视人文教育和体育精神,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为适应新时期体育课程教学和发展学生个性的需要,各高校要有计划地对教师进行新兴体育运动项目的培训学习,以满足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R].2002.

[2]许可.我国快乐体育的兴起及其异化现象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5,(2).

[3]毛振明.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9.

篇10

1.1注重体育理论教育的原因

“卓越计划”的实施对象,是从高校各专业大学生中层层选的优秀人才.这些学生中的相当一部分由于在中小学时体育教育的缺失,没有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又因为学习、就业等多种竞争压力影响,常常无暇顾及体育运动,极其容易忽视自我养生和锻炼,从而导致身体健康水平和体能素质等指标方面的退步.比如,他们学习时常熬夜、生活无规律;有些学生参加体育运动时,不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又没有足够的自我保护意识来避免可能遭受的伤害,从而导致校园悲剧时有发生.据统计,仅2012年全国各高校发生学生在跑步、游泳等项目中出现“猝死”事件就达10例.为避免这些生命悲剧的发生,加强高校体育理论教育,向大学生们讲授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并建立“健康第一”的观念是十分必要的.首先,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教育的最高层次,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趋于成熟的阶段,此时,他们又是接受教育获取知识完善自我和实现个体社会化的最好时期.因此,在学校期间高度重视和加强体育理论的传授与教育,培养及提高“终生体育”意识、体育兴趣与能力、养成自觉锻炼习惯等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1];其次,注重高校体育理论教育,可使大学生们自觉、自发地进行各项体育锻炼,使之具有长期性、坚持性等;最后,要想把大学生们对健身养生活动现有的直接兴趣,引导向长期的间接兴趣发展,并影响到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都需要对其进行丰富的体育理论教育.

1.2基本措施

(1)目前,高校体育教学大纲中规定的体育理论教学时数太少,无法完成体育理论的教学内容.为了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体育理论知识,我们在实施常规体育教学的同时,为卓越班开设了多媒体体育理论讲座,内容包括体育与健康的概念、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运动损伤预防与康复、养生保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等多方面.这些讲座有利地促使了学生们认识到体育锻炼对于人体健康的重要性.(2)我们还非常重视对大学生“健商”理念的培养与提升.这对进一步把握“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内涵和推进高校体育教学教改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推动作用.“健商”理念是教育人们树立正确的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科学的生活方式[2].通过“健商”教育,能够正确引导大学生真正明白要健康、健美、长寿,自身因素是第一要素,充分意识到“健康第一”的重要性,并自觉养成终身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2创新体育教学方式,营造良好体育教学氛围

好的学习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良好学习氛围,而学习氛围的形成又取决于教学模式、方法的合理应用.学生们一般只会对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觉得有重要价值的学习内容才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并能从中获得较大的成就感或满足感.因此,作为体育教师,我们应该深入进行课堂教学研究,设计和采取新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创立宽松、和谐、愉悦的创新教育环境.

2.1创新体育教学手段

为了给学生们营造良好的体育教学氛围,笔者所在高校的体育教学部于2011年初申报了校级体育教学建设项目,为体育舞蹈教学课堂新增设了大屏幕电视和多媒体音响设备.通过灵活运用这些现代多媒体教学器具进行直观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并使学生们在群体练习、合作练习、个体的自觉练习、同学间的互帮互助、师生间的磋商讨论中不断提高技能.同时,我们还让每个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最近发展区”、每个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锻炼目标和训练方式、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创新行为获取成功的喜悦……

2.2设计体育教学方法

只有课堂教学的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时,才能真正发展学生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和自理知识的能力.因此,我们还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不断调整或变化部分内容,让学生时常拥有新鲜感,从而保持住他们参加体育教学课的浓厚兴趣.例如,笔者曾将每次学习的内容根据掌握程度,编排成不同的练习形式在课上进行组合练习,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求知的热情,同时锻炼了学生在不同条件下的应变能力,使其灵活多变;还曾在课堂教学的整理部分增加一些简单易学的集体舞,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们在愉快的心情中结束课堂教学.

3强化生命教育,体育推动德育、智育发展

生命教育,就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价值、人的生命,理解生命与生活的真正意义;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以及对终极信仰的追求,使其养成关爱的情怀,学会过现代文明生活.通过生命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创造生命价值,最终促进学生的生命全面和谐发展.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生命力的正常发展,教育就是助长生命力发展的一切作为”[3].无疑,我们必须强化生命教育,依靠体育推动德育和智育发展.其一,体育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传授技术、发展体能和智能的过程,更重要的还是一个学生和老师之间彼此学习、共同探究的过程,以及心灵沟通、情感交融、体验激情的过程.因此,体育教学必须针对学生生命发展的需要,不仅应重视对学生科学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训练,而且要重视对学生个体生命独立、自主和强大等人格力量的锻造,赋予其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和能力,从而提升他们的生命质量和人生境界;此外,我们还必须唤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内趋力,关注学生的成长,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和追求人性的完美,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生命价值和主体精神得到充分的重视,同时他们也学会了懂得尊重他人的存在和社会价值[4].其二,体育教学不仅要关心运动技术,更重要地是要把掌握技术或健身的过程作为“育人”的“载体”.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不断地体验生活,感悟生命.因此,教学活动要体现人性化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良好个性品质发展以及综合素质培养等结合起来;同时也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与发展,有效地发挥学生个体作为体育教育资源的功能,使个体的主体性得到真正的还原,潜蕴的生命能量得到最大限度地激发,获得终身发展的源泉、动力和永不枯竭的持续后劲[4,5].正如常言所说,“运动无善恶,善恶全在人”[6].

4注重运用体育教学的催化剂———情感语言

第一,课堂情景是师生共同营造的一种教学氛围,在这种氛围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而学生的心理状态主要是靠教师去调节的,只有教师通过师生间的情感沟通和共鸣来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和谐愉快、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后,才能使情感成为教与学的动力,并保证教学顺利进行[7].因此,我们的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时,应积极主动地以个人的良好情绪去影响并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积极向上、拼博奋斗的情感体验,必然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与良好的授课质量.第二,体育教学注重体能训练,具有“残酷性、严厉性”,需要学生“劳其筋骨,苦其心志”.因此,师生之间建立起和谐融洽的情感是培养和激发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兴趣的重要条件.情感丰富、幽默风趣的体育教学风格,能使学生们对体育锻炼产生浓厚兴趣,从而提高他们主动锻炼个人身体的愿望.当然,要想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情感语言时,还必须做到逻辑性强、系统性好、科学准确等特点.第三,体育教学以实践课为特征,教师运用情感语言诱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学生可以在较为广阔的自然环境中尽情地运动、游戏和竞赛,使个性在运动中得到展示和发展,并在运动过程中得到调整和塑造.体育教师只要在课堂上做到亲切温暖对待学生,再施以科学的组织教法、准确的语言表达、优美的示范行为,必定会促进体育教学效果的优化提升.

5建构多元化体育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美国著名体育学者西登托普教授(Sedentop)曾说过“运动教育的教学目的就是使学生成为有运动能力的(competent)、有运动素养的(literate)和热情的(enthusiastic)运动参与者”.这句话的意义告诉我们,体育运动重在参与,锻炼的过程远远比结果来得更重要.因此,我们在高校体育考核中,更加要注重对学习过程、进展的评价,改变以往以期末考试作为唯一评价标准的做法,学生学习的进步应体现在所学技术难度的不断提高和知识深度的增加上,应将努力的程度作为评价的重要标准[8].笔者曾在所教的卓越班体育选项课上,对体育考核工作做了一番改革尝试,即将以往素质考试所占40%的比重调整为30%,增大了学生自编考试套路中的创新拓展部分.初步的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很喜欢这样的拓展空间,积极利用课内外时间进行拓展动作练习,取得了课内外一体的锻炼效果.在考试的时候,他们把它当作一个表演来完成,最终,大多数学生在考试中都较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创新编排.无疑,当前高校体育课的教学考核与评价应该将单纯的教学评价,转向为过程性和发展性的多元评价.在这种多元化的考核方式中,将以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次数、自我锻炼的自觉性积极性等作为主要的评价指标,而以各体育单项考核项目的技术与技能、进步幅度和体质健康标准等做为辅助或补充.同时,这种评价方式既包括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包含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通过这种全新的多元体育考核模式,既较客观地评价了学生的最终成绩,又较全面地评价了学生的进步幅度和学习过程,由此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锻炼,并养成自我锻炼的良好习惯.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调动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热情,达到提高学生体质和素质的目的,并有利于培养人才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提高社会竞争力等.

6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