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塑料污染的治理范文

时间:2023-11-10 18:19: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海洋塑料污染的治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海洋塑料污染的治理

篇1

②“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一望无际的大海,向来给人以胸怀宽广、可以无限包容的印象。但是,让无边无际的海洋成为人类垃圾的消纳地与排污场,真的没有一点恶劣影响吗?

③尽管《2015年厦门市海洋环境公报》显示厦门市海域水质总体好转,但这样的结果并不能让人乐观。君不见,海域漂浮垃圾总量并未减少,仅仅厦门海域的漂浮垃圾总量便达到1600吨。作为国内著名的海岛与海滨旅游胜地,厦门却面临被海洋垃圾包围的困境,这足以令人震惊。

④不可否认,海洋垃圾污染的确是个世界性的问题。2015年2月,美国佐治亚大学的科学家指出,全世界每年约有800万吨塑料垃圾从陆地流入海洋。英国某环保基金会则指出,到2050年,海洋中的塑料垃圾将会比鱼儿还多。就连被视为最纯净海岛的马尔代夫,也面临着海洋垃圾的威胁。那种认为海洋有着无限的包容力,完全能够承受、消纳人类垃圾的观点,已被海洋环境不断亮起的红灯证明是个不折不扣的误区。

⑤事实上,排入海洋的塑料垃圾难以降解,将“诅咒”海洋数百年。海洋塑料垃圾全面分解据称需花数百年时间。这些垃圾将对海洋动物构成致命威胁。海洋动物,如海龟、海鸟,会将塑料垃圾误认为食物,吞食后中毒死亡。海洋垃圾不仅影响海洋生态系统健康,还对航行安全造成威胁。人们对海洋垃圾带给海水水质、海岛生态、人居环境及旅游业影响的担忧,绝非杞人忧天。

⑥可见,对于海洋垃圾污染,显然不能因为部分海域水质总体好转,便掉以轻心。有的放矢地治理、控制海洋垃圾污染,是刻不容缓的事情。对海洋污染的防治牵涉环节众多,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但这并不意味着对海洋垃圾污染的防控无从下手。美国的整条海岸线也曾遭遇严重的海洋垃圾污染问题。但美国联邦政府在其中越来越能发挥主导作用,并制定了许多法律,授权一些联邦机构进行积极管理,还陆续开展国际合作。“保护重于开发”日渐成为人们对海洋认知的主流。

⑦尽管我国的发展阶段与海洋垃圾污染问题与国外相比,有自身特点与差异化因素。但海洋垃圾污染的治理意识、系统防控机制的建立、法律责任的明确与完善,不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已有经验。

(武洁/文,选自《燕赵都市报》2016年4月14日,有改动)

读笔记

1,本文标题很有意思,请谈谈你的理解。

(从是否点明说明对象、暗示说明对象的特点和语言特色等几方面考虑。)

2,本文从哪几个方面说明了海洋垃圾的污染问题?请分点概括。

(第一步,划分层次,理解文章结构;第二步。筛选信息。注意关键段落的中心句。圈画关键句,提炼、组合;第三步,分条简洁表述。)

3,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事实上,排入海洋的塑料垃圾难以降解,将“诅咒”海洋数百年。海洋塑料垃圾全面分解据称需花数百年时间。

(说明文的语言有准确性和生动性两大特点。从宏观上讲。不论从哪个角度分析,说明文语言的表达效果都是为了更好地说明事物。具体到某一词语的表达效果,要紧扣句段,结合语境进行分析。)

篇2

中学化学中涉及到的环境污染主要有:

1.温室效应:近几年来,由于人口急剧增加,工业迅猛发展,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及煤炭、石油、天然气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远远超过了过去的水平;而另一方面,由于对森林乱砍乱伐,大量农田建成城市和工厂,破坏了植被,减少了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的条件;再加上地表水域逐渐缩小,降水量大大降低,减少了吸收溶解二氧化碳的条件,破坏了二氧化碳生成与转化的动态平衡,就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长,就使地球气温发生了改变。

气温升高,将导致某些地区雨量增加,某些地区出现干旱,飓风力量增强,出现频率也将提高,自然灾害加剧。更令人担忧的是,由于气温升高,将使两极地区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许多沿海城市、岛屿或低洼地区将面临海水上涨的威胁,甚至被海水吞没。因此,必须有效地控制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控制人口增长,科学使用燃料,加强植树造林,绿化大地,防止温室效应给全球带来的巨大灾难。

2.臭氧空洞:近半个世纪以来,大气中的许多有害气体,特别是作为电冰箱、空调机制冷剂的氯氟代烷大量排放,漂浮在高层大气中的氯氟代烷,在太阳紫外线高能辐射下,分解放出氯原子,氯原子能迅速跟臭氧分子作用消灭掉臭氧,然后它又立即恢复原状,重新消灭臭氧分子,因而使臭氧层中的臭氧日益减少。科学研究证明,大气中臭氧减少1%,照射到地面的紫外线就增加2%,皮肤癌的发病率则增加5%左右。臭氧层的恶化还会损害人的免疫系统,使患白内障和呼吸道疾病的人增多;阻止植物的叶茎生长;还可能导致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使海平面升高;使肥沃的土地变成沙漠,最终导致人类及生物的消亡。

3. 光化学烟雾:主要污染物是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大气中的氮氧化物大约有2/3来自煤炭及石油产品燃烧,以及生产氮肥、有机中间体、金属冶炼时产生的废气。燃烧1吨煤能产生3.6-9千克二氧化氮。还有约1/3来自汽车的尾气。少量是由于自然界的火山爆发、雷击闪电等使大气中的氮和氧化合生成的。大气中氮氧化物含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如果还有碳氢化合物、硫氧化物等存在,就可能发生“光化学烟雾”,危害人类健康。

4.大气漂尘污染:大气中弥漫着的固体和液体颗粒,粒径大约在1.0×10-7m―1.0×10-5m之间,长期悬浮不落的,称为“大气漂尘”。漂尘的成分复杂,形态万千,往往是其他多种污染物的载体和催化剂。大气中漂浮着因核爆炸而产生的放射性灰尘时,会使人引起慢性放射性病和皮肤慢性损伤,因此,大气漂尘是危害较大的大气污染物之一。

5.酸雨:酸雨是煤炭、石油以及金属冶炼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经过一系列反应而生成的,酸溶解在雨水中,降到地面即成为酸雨。

酸雨的危害十分严重,它能使湖泊河流酸化。酸雨不仅污染水域,还能影响树木的生长,破坏土壤,危害农作物,破坏城市建筑物、机器、桥梁、腐蚀名胜古迹及雕塑。

6.赤潮:大量涌进海洋中的废水、废渣以及经大气交换进入海洋的物质中,有些含有氮、磷等元素,属于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素。因此浮游生物大量急剧繁殖,就使大海穿上了“红装”。为了预防海洋赤潮现象,应该控制含氮、磷等废物,例如含磷洗衣粉等向海洋中排放,以保持海洋中的生态平衡。

7.水华:上述现象发生在淡水中即称水华。

8.白色污染:日常生活用品中有许多是塑料制品,如塑料袋、一次性餐具、饮料瓶、饮水杯等,这些废弃物到处乱仍不仅影响市容,而且由于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塑料很难降解,混入土壤中几十年不变,破坏了土壤结构及作物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营养成分的途径,而影响农业生产。目前我们把由塑料造成的污染称为“白色污染”。为了防止白色污染继续蔓延,应禁止使用超薄塑料袋。同时还应积极推广使用能迅速降解的淀粉塑料、水溶塑料、光解塑料等。

9.土壤污染:近年来,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工业迅猛发展,固体废物不断向土壤表面堆放和倾倒,有害废水不断向土壤中渗透,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及漂尘也不断随雨水降落在土壤中,导致了土壤污染。土壤污染物的来源广、种类多,大致包括酸、碱、重金属(铜、汞、铬、镉、镍、铅等)盐类、放射性元素铯、锶的化合物、含砷、硒、氟的化合物、有机农药、酚类、氰化物、石油、合成洗涤剂、3,4-苯并蓖以及由城市污水、污泥及厩肥带来的有害微生物等。

篇3

四年级(三)班

汪家明

地球是我们赖以生活的大花园,并为我们提供了如此美丽的环境。但是,在生活中,垃圾的产量正在逐步增加,再这样下去,我们的大花园就会被垃圾包围。

现在最大的垃圾种类是白色废品,又称白色污染。所谓“白色污染”是指由农用薄膜、包装用塑料膜、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以下统称塑料包装物)的丢弃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由于废旧塑料包装物大多呈白色,因此称之为“白色污染”。这些都是一些很难溶解的废品。所以,是我国环保治理三大重点之一。

白色污染危害很大:第一、占地过多。堆放在城市郊区的垃圾,侵占了大量农田。垃圾在自然界停留的时间也很长:烟头、羊毛织物1—5年;橘子皮2年;易拉罐80—100年;塑料100—200年;玻璃1000年。

第二、污染空气。垃圾是一种成份复杂的混合物。在运输和露天堆放过程中,产生恶臭,并向大气释放出大量的氨、硫化物等污染物,其中含有机挥发气体达100多种,这些释放物中含有许多致癌、致畸物。塑料膜、纸屑和粉尘则随风飞扬形成“白色污染”。

第三、污染水体。垃圾中的有害成份易经雨水冲入地面水体,在垃圾堆放或填坑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酸性和碱性有机污染物,同时将垃圾中的重金属溶解出来。垃圾直接弃入河流、湖泊或海洋,则会引起更严重的污染。你看:秦淮河水面上漂着的塑料瓶和饭盒,树枝上挂着的塑料袋、面包纸等,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而且如果动物误食了白色垃圾不仅会伤及健康,甚至会死亡。

第四、火灾隐患。垃圾中含有大量可燃物,在天然堆放过程中会产生甲烷等可燃气,遇明火或自燃易引起火灾、垃圾爆炸事故不断发生,造成重大损失。

第五、有害生物的巢穴。垃圾不但含有病原微生物,而且能为老鼠、鸟类及蚊蝇提供食物、栖息和繁殖的场所,也是传染疾病的根源。

怎样预防和减少污染呢?我觉得首先不要随手乱扔垃圾,其次是少用一次性塑料制造物。

因为现在回收利用清洁的废旧塑料包装袋等可以重复使用,但有些地方卫生管理不行,如风景旅游场所、交通干线等处,回收困难,对环境造成污染。

政府教育我们,防治“白色污染”,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各行业的共同努力,需要全社会和全体公民的积极参与,要大力开展环保教育,全社会都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现在到商场购物时,没有赠送的塑料袋了,如果需要,就要花钱买,我看见许多人都自己带了袋子,这样全社会使用的塑料袋就会大大减少,而且我希望人们可以多用环保袋,或者把买东西剩下的塑料袋反复使用。

篇4

关键词:白色污染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随意抛弃的白色废旧塑料包装制品(如塑料袋、塑料薄膜、农用地膜、快餐盒、饮料瓶、包装填充物等)飘挂在树上、散落在路边、草地、街头、水面、农田及住宅周围,这种随处可见的污染现象,称为“白色污染”。“白色污染”正破坏着我们的生存环境,威胁着我们的身体健康。

1、废旧塑料包装制品的危害

塑料制品的广泛使用,确实给人们带来了不少方便,但由于人们对废旧塑料造成的环境污染缺乏足够的认识,将用过的废旧塑料制品随意丢弃,给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这种危害主要有两种:即“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

所谓“视觉污染”,是指塑料袋、饭盒、杯、碗等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散落在城市、旅游区和河流水面等,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的刺激,影响城市和风景点的整体美感。

所谓“潜在危害”,是指聚乙烯等塑料原料是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分子结构非常稳定,很难被自然界的光和热降解,并且自然界几乎没有能够消化塑料的细菌和酶,难以对其生物降解,所以塑料埋在土壤里可能会二三百年不腐烂。正是因为塑料降解时间长,潜在的危害才更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进入土壤里,会影响土壤内的物、热的传递和微生物生长,改变土壤的特质。作为生活垃圾进入垃圾场填埋或散落在田野进入土壤后,废塑料制品混在土壤中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废弃在地面和水上的废塑料袋,容易被马、牛、羊等动物当作食物吞入,塑料袋在动物肠胃里消化不了,导致动物肠胃肌体损伤和死亡,在动物园、牧区、农村和海洋,这种现象屡见不鲜。目前大多数人对“白色污染”的潜在危害缺乏清醒的认识。

2、废旧塑料包装制品的治理对策

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塑料垃圾没有得到妥善的管理和处理,如:城市环卫基础设施拖欠帐多,垃圾收集容器、处理设施严重不足;垃圾未分类收集,能回收的未回收利用;垃圾的最终处置方式基本上停留在堆放或浅埋的水平;一些城镇将江、河、湖岸作为天然垃圾场;在交通,旅游等窗口行业,除铁路系统外,还没有建立起与生产经营相配套的垃圾收集系统,对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垃圾放任自流;管理薄弱。

对塑料包装废弃物缺乏相关法规,以及人们的环境意识比较淡薄,造成滥用和随意乱扔乱倒和现象相当普遍所致,并非塑料材料本身的责任。

治理污染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通力合作,需要广大群众的积极配合。

一是利用各行政单位和组织、新闻媒介,学校教育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普及有关知识,大力宣传造成白色污染的原因及其危害。提高公众环保意识,积极参与废塑料的回收,提倡使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包装材料,减少包装,节约资源,不用或者少用一次性包装产品。提供垃圾分类回收,制止随手丢弃垃圾,减少垃圾产生量。

二是限制或禁止使用难以收集处置的一次性塑料包装物。在形成污染的废旧塑料中,几乎全部为塑料包装物,尤其是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一次性超薄塑料袋等。前者由于重量轻、体积庞大,清洗困难等原因造成回收成本高、难以有效利用。后者,由于使用面非常广、很薄等原因造成环境中污染物随处可见,回收困难。因此,限制或禁止使用难以收集、处置的一次性塑料包装物,减少和控制使用塑料包装材料。

三是政府部门可以出台一些有关政策和措施限制生产和销售,号召人们行动起来,用手中的布袋子代替用量很大的塑料袋,达到控制和减少“白色污染”的目的。

四是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大城市居民的环保观念虽比前几年有所提高,开始关注环境问题,但还没有落实到自身的行动上,随手抛弃废弃物,乱倒,乱扔生活垃圾的行为随处可见。新闻媒介的报导应加强对居民日常行为的引导教育。产生塑料废弃物的生产、经营单位要增强责任感,充分认识到自身应履行的义务。

3、废旧塑料包装制品的利用

在管理上一是要对塑料包装废弃物进行立法。国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处理法》,其中对一次性塑料包装材料和制品、塑料地膜等明确规定应当采用回收利用、易处置或在自然环境中易降解的产品。国家环保总的《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实施条例》,对有关包装废弃物的原则规定做了进一步的细化。二是强制生产者回收包装废弃物的试点。从1997年开始,国家选择北京、天津两市作为试点,要求生产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企业按一定比例回收使用后的餐具。具体收集、处理工作由回收公司承担。生产企业根据各自的产量向回收公司交纳收集处理费。十几年来,此项工作进展比较顺利,北京市的回收率已达60%,天津市已达50%。

在技术方面要运用科技手段,借鉴国外3RID,采用减量、回收再用、再生利用、降解等措施,达到省资源化(减容、减量)、再资源化(回收利用)、无害化(可降解)的目的。

(1)省资源化(减容、减量)

省资源化即减容、减量,是减少或抑制塑料废弃物的产生量,包括少用,即可用可不用的尽量不用或少用;或通过填充天然有机材料或无机材料,减少塑料用量,不仅节省有限资源,也可减少污染;或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功能,延长寿命,一物多用,减少一次性的塑料包装的消费量;减薄,即在保证应用性能前提下,通过改变原材料配方和产品结构设计,使产品达到轻量化,薄壁化;减容,即通过压实、溶解、消泡等方法减少塑料废弃物的体积,以及开发适量包装,抑制过剩包装等。

(2)再资源化(回收利用)

再资源化即回收利用,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更重要的是包括从立法、回收、生产、检验、销售等一整套系统工程问题,是各国积极开发,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经济、资源、环境相互协调的有效方法,从塑料废弃物总体而言,相当一部分是易回收利用的。但对一次性塑料废弃物而言,必须根据各地废弃物的种类、质量、数量、流向及处理方法,易回收又具有回收利用价值、经济合算的应尽最大力度去回收、利用,包括材料、热能、燃料油、化学品等,这不仅仅有利于保护环境,而且从节约地球有限资源,有效利用再生资源的角度均具有重大意义。但目前回收利用无论在废弃物的分类、收集、回收体系的建立,高效回收技术和设备的研制开发以及回收料的产品方向等均会面临许多技术经济方面的难题,待于政府和民间加科技投入,能力合作作为重点问题研究解决。

(3)无害化(可降解)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一次性塑料废弃物是很难收集的,如堆肥袋、垃圾袋、超市和早市用的轻型塑料包装袋、中餐餐具、地膜等,这些领域可采用降解塑料就比较适宜。

篇5

1、白色污染的危害。

白色污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埋入土壤中的塑料制品,养分的吸收,污染地下水,如果将塑料燃烧,则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破坏环境。将塑料倒入海洋(海洋中塑料的分解需250年),若被海鸟、鱼类误食,会造成这些动物死亡,若是缠住一些舰船的螺旋桨,则会造成海上交通事故。

2、目前国际上较为先进的白色污染治理办法。

白色污染形成的关键是塑料不易分解,因此,科学家研制了多种自毁可降解塑料,如生物自毁塑料、化学自毁塑料、医用自毁塑料等。

制造这些塑料的指导思想是:在塑料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使塑料能被光照、细菌或其他化学物质溶解或消除。这些方法的共同特点是造价昂贵,无法与便宜的不可降解塑料竞争。我们盼望着早日出现可以与不可降解塑料一样便宜的可降解塑料能够回收、再生、利用。

二、调查情况

我们小组在学校随机挑选50人参加我们的问卷调查,共收回45份,占90%(调查问卷附表),结果如下:

问题一:你知道什么是白色污染吗?

调查者中,有2/3表示知道白色污染,而有1/3表示不清楚。结果表明,大部分中学生是知道什么是白色污染的,这与学校教育有很大关系(高二化学教材对于白色污染有过讲解)。但仍有一部分(1/3)的人不清楚,这表明,学校还应加强对学生的教育。

问题二:你经常购买小食品吗?

71.1%的人偶尔购买小食品,22.2%的人经常购买,只有6.7%的人不买小食品。这是因为,学生族很少有时间在家吃早饭,所以来学校购买食品充饥的人很多,而食品包装袋绝大部分都是塑料制品(请看以下的调查),这就为校园白色污染的产生提供了前提条件。

问题三:你如何处理塑料袋?

上图显示只有7人(占15.6%)将塑料袋随地乱扔,而扔进垃圾箱的占80%,但这并不表示大部分塑料袋进入垃圾箱中,因为据我们小组成员观察发现,很多人虽然知道应当把塑料袋扔入垃圾箱内,却总是扔到垃圾箱旁,风一吹,塑料袋就满校园乱飞了。另外值得提出的是,在两位选择其他的同学中。一人表示会把塑料袋扔进视线所见的垃圾箱内。我们发现。校园内垃圾箱以前并不多,而且大多锈迹斑斑的,沉重、固定的老式垃圾箱十分不方便。不过本学期开始后,学校增加了垃圾箱的数量,这对于防治校园白色污染是有帮助的。

问题四:请同学对校园白色污染的处理方法提出一些建议。

提供建议如下:

(1)学校应教育同学们增强环保意识,多宣传白色污染的危害。

(2)同学们不要随意扔垃圾,对随地扔废弃物的人讲讲环保的重要性。

(3)学校统一将垃圾分类、回收,集中处理。

(4)增设垃圾箱,放在白色污染严重的地方(如小卖部门口)。

(5)设计一个环保标志,挂在醒目的地方。

(6)尽量减少用塑料袋包装物品,并杜绝使用一次性发泡饭盒(现在校食堂使用的一次性饭盒就是国家禁止使用的饭盒,但仍在使用)。

(7)呼吁全社会增强环保意识。

(8)学校不要焚烧垃圾。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①大部分学生对于白色污染比较了解,但仍有部分人对白色污染的概念不清楚,这需要学校增强环保方面的教育。

②相当一部分人虽然知道什么是白色污染,但依然使用或随手丢弃白色污染物。由此可见,学校培养学生环保的观念十分重要,同时学校也要作出实际行动,如多设置分类垃圾箱,组织回收有价值的垃圾等。

三、学校白色污染现状调查

通过上一阶段的调查,我们已经调查清楚了学生对白色污染的了解情况,与同学们初步探讨了如何防治校园白色污染。这一阶段我们的主要目的是调查我们学校白色污染的情况,并对处理方法进行可行性探讨。

篇6

再而,我国有着漫长的海岸线,海洋问题时刻影响着沿海地区甚至内陆地区的生活,北戴河作为渤海湾的一片重要海域,通过对北戴河的海洋相关问题的调查,对我们探究渤海的海洋污染问题会有一定的启示。

2010年7月7号清晨五点十分,伴随着火车的缓缓停歇,我们踏上了这次实践的目的地秦皇岛市北戴河区,早上我们经过稍事休息,开始了我们的初步工作,去北戴河附近的各海滨浴场了解情况。

我们分别探访了海滨汽车总站,刘庄附近的三个免费海滨浴场,记录了浴场周边的环境和海水的情况,发现了以下问题:

1、浴场周边的环境不是很理想,很多地方留有游客留下的饮料罐、纸屑、果皮等垃圾,而且垃圾箱放置不是很合理;

2、一些游客对沙滩上石头旁的“禁止攀爬”的标语视而不见,依然攀爬留念;

3、海水里漂浮着部分游客带入的垃圾物品,沙滩上很多地方随处可见游客留下垃圾的影子;

另外,我们在调查途中不经意发现北戴河市内的一些河流水沟的情况,这些河流布满了绿藻,靠近会闻到阵阵难闻的臭味。我们询问附近的市民,得到的回答是这样的情况已有一段时间了。

在坐公交沿海边行走时,我们时不时会看到很多简陋的渔船在岸边,这些渔船大都是靠柴油发动的,我们对渔船的经常出海打渔是否会残留部分柴油于大海中从而污染了海洋生态而产了疑问。

当天晚上,我们从网上和当地居民那了解到秦皇岛海岸线在2006,2008和今年初都发生过石油泄漏污染事故,在去年底北戴河还发生了赤潮,给当地渔民和政府带来了许多困难,根据当天的走访情况和了解到的资料,我们设计了调查问卷。

隔天一大早,我们把昨天晚上设计的问卷我们再次来到昨天去过的各海滨浴场,在各海滨对部分游客发放调查问卷,并和游客以及当地的居民进行交流,了解有关北戴河的情况。

据我们了解到,北戴河鸽子窝公园每天都吸引着大量的游客,下午的时候我们来到鸽子窝公园进行调查,我们发现整体给人感觉的确不错,但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在海水里,沙滩上都不同程度的留下了不少垃圾,海水也也比较浑浊。

在问卷的发放调查中我们我们也遇到了许多困难,一些游客和当地渔民对我们的调查很不乐意,认为我们的所做的这些东西毫无用处,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得到了大部分调查者的配合,特别是我们还遇到了一位年过吧半百的老人,他把他这五十多年来的所见所受北戴河的变化与我们分享,他与我们畅谈了他对家乡的看法,阐述了他北戴河污染的看法,也表达了他对家乡未来的一丝担忧,最后给我们这四个外乡者这几天在这儿做活动的意义。

以下是我们这次问卷调查的分析和总结(调查问卷及数据统计见附表):

在调查中有87.3%的调查者认为北戴河存在水污染问题,有21.5%的受访者认为现阶段北戴河污染问题非常严重,而对于渤海的污染情况,却有尽三成的调查者表示不太清楚其污染情况,其余受访者大都认为渤海还是存在污染问题的。从中其实可以看出很多被受访者对海洋污染的问题还是不是特别关注,被问到一些海洋问题时大家大都一脸茫然,可见大家对这方面知识的缺乏,当地宣传部门乃至我们的国家有必要提高大家在这方面的重视。

在被问及对海水沙滩满意程度时,只有15.7%的人认为海水沙滩很干净,有近百分之六十五的人认为海水沙滩不太干净,但可以接受。在这方面看来,北戴河海滨浴场的环境管理还是可以的,而且有可以改善和提高的地方。据我们的观察,我们觉得浴场可以提供更多的人性化服务措施,积极引导并规范游客的行为意识,共同营造大家度假生活的美好环境。

对北戴河污染来源的问题,大家的回答是:13.2%的调查者认为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是罪魁祸首;25.7%的人认为生活排放的废水是其主要原因;突发性水污染只占到了2.3%;而认为大量游客带来的污染是北戴河污染的主要原因却高达58.8%。

在对于认为治理好北戴河的海洋污染问题对秦皇岛市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有促进作用中,有60.8%的群众肯定治理北戴河污染问题,认为这对秦皇岛市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没有一位调查者认为这不起作用。从中可以看出广大调查者都非常支持和认可治理北戴河的污染问题。但在对参与者切身实际加入到保护海洋的活动中来得到的结果却不太尽如人意:愿意积极参与的只占到两成,有67.9%的人更愿做旁观者,他们更喜欢看活动的规模及参加人数来定夺自己是否加入活动中去。

在对本地市民另设的几个问题中,可见本地人对当地的海洋污染的问题还是比较关注的,大家都比较了解近几年来北戴河发生的污染事件。在被问及渔民出海打渔的机动渔船和游客出海观光的游艇会对海洋造成污染的问题是,大家的回答都不太明了,超过五成的本地人并不清楚机动渔船与观光游艇是否会对海洋造成污染。而据我们了解到一般的渔船和游艇会使用较为便宜的才又作为动力,那么,如果渔船和游艇的维护工作尤为重要,否则会在海中航行很有可能发生油的泄漏从而污染大海以及海中的生物。

调查中,广大市民更偏爱现在的北戴河,伴随的旅游资源的开发,奥运的举行,不经使这的名声名扬四海,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些一切的发展使当地人的生活过的更加富足快乐。大家对政府北戴河和渤海的治理感到非常满意满和比较满意的占到65.1%,有35.9%的调查者对政府治理的现状还不是很满意,他们认为政府并能真正将“为人民服务”的理论落实到实处,游客虽然给当地带来了无尽的财富,但同时也给环境特别是海洋带来了沉重的压力,有的人还特别指出现在的曾经北戴河诱人的海水沙滩现在已经很难再见到了,他们指出政府在这方面应该负有一定的责任。

最后,在被问及对秦皇岛北戴河区明天建设的信心是,大家表现出了极大的认可和信心,有66.9%的调查者非常有信心,有30.2%的人表达对北戴河的未来比较有信心。

傍晚时分,我们收回了一百来份调查问卷,迎着海风,我们在沙滩上留下了我们这一天奔波的脚印,虽然海水一次又一次的把脚印冲刷,但这两天来的调查锻炼了我们与人交流,分析问题等各方面能力,认识到对于一个像秦皇岛这样的海滨城市而言,要建设成环境友好型城市,海洋问题是不可忽视的一各种大环节。

自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以来,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时刻响应党的号召。作为当下的热点话题“环境保护”仍备受关注。

为此我们于2010年7月9日前往燕山大学。

在与燕大的学子的交谈中了解到,他们也十分关注渤海及北戴河的问题,他们向我们叙说了他们在这生活学习所遇到的一个破坏生态平衡的案例:有一段时间,在“滦河口—北戴河生态监控区”文昌鱼数量下降和群种出现退化,后来经调查得知发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当地人为了扩大经济收益,同时也使海水养殖规模扩大,加之养殖污染物诱发的沉积物组分改变,以及适宜文昌鱼生长的栖息地缩减等,使生态系统处于“亚健康”状态,浮游植物、动物的数量过多,影响了海洋中的生态平衡。他们告诉我们好多次北戴河发生赤潮事件都和这方面有关。

当天,我们在秦皇岛市区和北戴河区与当地的市民和海边的渔民进行了一系列交流探讨,从他们口中得知,几乎每年他们这儿都会发生或多或少的海洋污染事件,不是赤潮就是石油泄漏,虽说旅游业为他们带来和丰厚的报酬,,但很多时候他们过度贪婪的欲望付出惨痛的代价,他们叙说了去年发生的那次赤潮事件,他们说当时海面一片红黄红黄的,很多海水养殖场的扇贝鱼虾死亡,都漂水面上来了,渔民们损失惨重。而最终监测部门给出的结论是海水发生异常是由微微型光合浮游生物数量异常增多造成的,他们说他们对着专业术语不是很了解,但他们知道这很大程度上还是他们自己买埋下的苦果,他们也表达了希望政府和国家能给与他们更多的帮助和正确引导,尽可能的减少类似事故的发生。

一天的倾心交谈,我们了解到了不同群体所关心的海洋问题,从他们口中,我们学会了很多课本上没有的东西,相信这会对我们今后的生活学习有一定积极作用。

篇7

关键词:一次性塑料袋;普遍使用;危害;白色污染;制约;观念意识

中图分类号:X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5-0271-01

我们都知道,也都发现我们日常生活中越来越离不开一次性塑料袋,塑料袋的确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这一时的方便却带来了长久的危害,塑料袋的回收价值较低,在使用过程中除了散落在城市街道,旅游区,水体中,公路和铁路两侧造成视觉污染外,它还存在着潜在的危害,塑料袋结构稳定,不易被天然微生物菌降解,在自然环境中长期不分离,这就意味着废塑料垃圾如不加以回收,将在环境中变成污染物永久存在并不断积累,对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一定条件下对人类,动物,农作物都能造成一定的伤害。

一、子,上面白花花的一堆塑料袋,但这样对人体是有很大危害的。塑料袋高温则分解出毒害物质,塑料制品本身无毒害物质,但因为它的回收再利用的设备不够完善,工艺简陋,而且许多厂家无合法营业在学校餐厅随处可见的就是塑料袋,同学们吃饭无论打包不打包都用塑料袋,吃过饭扫一眼餐厅的桌执照,导致再生产的塑料制品达到65摄氏度时,毒害物质就会析出并且渗入到食品中,则会对肝脏,肾脏,生殖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等人体重要部位造成危害。可见每天我们的身体都有渗入毒害物质的可能,所以,我们应该认真对待这个问题,不能为了方便就经常使用塑料袋来吃饭。

二、它不仅对人体产生危害,对动物生存也能构成威胁,抛弃在陆地上或水中的废塑料制品,被动物当作食品吞入,可能导致动物死亡,在动物园,牧区,海洋中,此类情况已屡见不鲜,因此,我们就是为了保护动物少受伤害也得控制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

三、塑料袋还可以影响农业发展,废塑料制品混在土壤中不断积累,会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但如果将塑料袋焚烧或填埋,焚烧会产生大量有毒烟雾,污染大气,并促使酸雨的形成,如将其填埋,埋葬100年,还是原状,无法被自然吸收,对土地有极大的危害,改变其酸碱度,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导致农作物减产,其危害之大可想而知。

四、塑料袋不仅仅可以造成危害,还可以造成白色污染,人们随手丢弃的废塑料对市容景观都造成一定的破坏,在大城市,旅游区,水体中散落的废塑料制品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的刺激,影响城市,风景点的整体美感,而且损害了我们国家和国民的形象,有的还随风挂在树枝上飘扬,所以,为了我们的环境,为了我们的家园,我们也要控制塑料袋的使用,不要随手乱扔。

虽然不能完全解决这些问题,但我们应该尽量减少它的影响,若仅仅依靠消费者的环保意识,实际减少塑料袋的使用是难以实现的,大学生可以组成一个减少塑料袋使用联盟,采取综合性行动,即调查,宣传教育,建立塑料袋收费制度,实施情况的监督等,但利用经济驱动力来促进消费者来改变他们的消费方式,从而控制塑料袋的消费量,这不是根本的解决办法。

白色污染不是塑料袋的悲哀,而是人们自身的悲哀,白色污染的源头其实并非物质或用品本身,而是人们的行为习惯,为了图方便,几乎人人都在使用塑料袋装物品,而却很少人知道塑料包装物对环境的危害,我们每个人都是环境灾难的制造者,也是环境灾难的受害者,更是环境灾难的治理者,所以,我们每个人尽量不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用更环保绿色材料代替,重复使用,多次利用,我们不应该作口头环保者,要做到实际应用上,为我们的美好家园做贡献,每件事都要从小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所以不要认为自己少用一个塑料袋没什么用,如果没跟人都这样想就不行了,所以,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一份爱心。

参考文献:

[1]关于环境保护的书籍.

[2]环保.

篇8

一、化学教学内容与环保教育的有机结合

中学化学教材中潜在的环境教育的因素很多,日常教学中要把它们科学、巧妙地渗透到各章节之中。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环保内容,采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增长环保知识,加强环保意识。

如《化学与生活》中“空气质量的改善”一节,讲到空气污染与防治时,首先指出大气有自净作用,当大气中污染物数量超过其自净能力时就会出现大气污染;然后让学生阅读,了解空气污染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燃烧和工厂废气;空气污染物主要分有害气体和粉尘两类,有害气体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其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能形成酸雨;再利用多媒体播放因废气排放造成空气污染、酸雨及危害人类生命的影片,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在学习“氧气”后,引导学生了解“臭氧”,指出冰箱、空调等的使用,会破坏臭氧层,导致臭氧层空洞的出现,使微生物死亡;使植物生长受阻,尤其是农作物如棉花、豆类、瓜类和一些蔬菜的生长;使海洋中浮游生物死亡,导致以这些浮游生物为食的海洋生物相继死亡;使人和动物的免疫力减低;使人的皮肤色斑增多,皮肤癌发病率增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生命和生存。在教学过程中,播放南极上空臭氧空洞的视频及相关的危害性漫画材料等,形象地向学生展示保护环境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在教学时结合教学内容介绍日常生活的环保事例,如垃圾分类及回收;减少一次性塑料水杯、快餐盒的使用;金属、纸和塑料的回收等。让学生真正体会环保的重要性,明白环保功在当今,利在千秋。

二、化学实验教学与环保教育的有机结合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中的大多数产物是有毒或有害物质,尤其产生的有毒气体散发到空气中直接影响师生的健康,污染环境。在实验中大多数学校没有废水回收装置,虽然所做实验毒性不大,但为了加深学生的环保意识,在没有废水回收系统和污水处理的前提下,每次给学生实验提供一个回收仪器,要求学生将废液等倒入其中,并对收集的废液稍作处理后再排放。例如,在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时,由于一氧化碳有毒,为了防止一氧化碳泄漏,这就要求教师严格教育学生,实验前首先做好装置气密性检验,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增加尾气处理装置,把有毒气体转化成无毒或毒性降解物。

化学实验教学中力求利用最少的实验药品,获得最好的实验效果。微型化学实验不仅试剂用量少,且其效果可以达到准确、明显、安全、方便和防止环境污染等目的。可见,如果适当地将一些污染较大的实验改成微型实验,既能省钱、省时、省力,又能减少污染、保护环境。

三、联系实际与环境教育的有机结合

篇9

关键词:循环经济;税收制度;税收体系;环保税种;环境友好型社会

改革开放30年,我国工业的高速发展虽然吸取了“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教训,但没有逃脱“先污染,后治理”的末端治理模式的怪圈,多数地区都是先污染后治理。长期以来的粗放型经济增长,导致经济增长对资源的消耗超过了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和自我恢复能力,生态环境总体呈现“局部好转、总体恶化”态势,环境治理能力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不断扩大。因此,发展循环经济,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要求

“循环经济”(CircularEconomy)是英国环境经济学家D·Pearce和R·K·Turner在其《自然资源和环境经济学》(EconomicsofNaturalResourcesandtheEnvironment,HarvesterWheatsheaf,1990)一书中首先提出的。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closingmaterialscycle)经济”的简称,它要求人类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规律构建经济系统,使人类社会与经济系统和谐地融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从而构建一种全新的生态化的经济模式。它遵循3R原则,分别是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原则。减量化原则是输入端方法,要求用较少的特别是控制使用有害于环境的资源投入,来达到既定的生产目的与消费目的,从而在经济活动的源头就控制资源使用和减少污染;再利用原则是过程性方法,要求制造产品和包装容器能够以初始的形式被多次使用和反复使用,而不是用过一次就废弃;再循环原则是输出端方法,要求物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能重新变成再生资源。

循环经济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范式。它要求按照自然生态规律组织生产、消费和废弃物的处理,将传统的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的“资源—产品—废弃物排放”的单向开环式线形经济流程,转变为低投入、高利用和废弃物低排放的“资源—产品—废弃物排放—再资源化”的闭环式经济流程。资源在这个不断进行的循环经济中得到持久的利用,从而把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的程度,旨在建立一种以物质循环流动为特征的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所要求的环境与经济双赢。

二、基于循环经济角度审视我国现行税收制度

1.资源税征税范围太窄,税负轻。现行资源税只对部分矿产资源和盐征税,那些急需保护的如森林、水、海洋、野生动物等资源没有包括在内,对资源的保护不利。资源税采用定额税率,单位税额低,资源税税率水平远低于一些低税率国家的税率,如法国、德国等,并且自开征以来很少做出调整,从而使得资源成本过低,不能正确反映资源的市场价格变化和企业盈利情况,加重了环境的负担,不足以达到保护资源的目的。

2.排污费征收效率低。从1982年排污收费制度正式确立以来,它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存在的问题逐渐凸现出来。第一,征收标准低。现行的收费标准是1988年环保和物价部门协同制定的,20年来基本没有改变,所征收的排污费仅占污染控制成本的四分之一左右,远低于污染治理成本,与环境的真实成本和治理成本相比差距很大,直接导致了许多企业宁愿交排污费也不愿意治理污染。而政府为了征收排污费,还需要维持庞大的征收队伍和监督机构,不得不额外增加支出来治理环境。第二,征收力度不足,征收方式不规范。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排污费实行的是“先排污,后收费”的征收方式,其直接后果是约束机制对企业失去作用,环保责任转移给了政府和社会。而且,以“费”的形式征收,缺少法律保障,征收效率低下。而且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未能按照法定的用途使用资金,挪用挤占现象比比皆是。

3.税收优惠政策单一,效果不显著。考虑环境保护因素的税收优惠政策单一,缺乏针对性、灵活性,直接影响税收优惠政策实施效果。

三、国外发展循环经济的税收政策

税收作为政府的重要经济手段,具有资源配置、调控经济等职能,美国、欧盟等已经将征税作为实现循环经济的有效措施,充分发挥其杠杆作用。

1.实现减量化原则的税收政策。在美国新泽西州和宾西法尼亚州针对将垃圾直接运往倾倒场的公司和企业征收填埋税和焚烧税,使这条原先最便宜的垃圾处理途径的价格趋于上涨,使减量化和再生利用显出吸引力;在荷兰则是通过对家庭废物收费,使家庭废物减少10%~20%;在丹麦,由于对无危险物收税已经使垃圾填埋成本翻倍,垃圾焚烧费用增加了70%,1987~1993年间,家庭垃圾减少了16%,建筑垃圾减少了64%,其他方面的废物也平均减少22%;爱尔兰在2001年对使用塑料购物袋征税,半年后,塑料袋的使用量骤降90%;德国对排除或减少环境危害的产品,免征销售税,只征所得税。此外,企业还可享受折旧优惠,环保设施可在购置或建造的财政年度内折旧60%,以后每年按成本的10%折旧。德国已经开征除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外,其他能源如汽油、电能等收取生态税,间接产品也不例外,效果显著。2.实现再利用的税收政策。在日本对废塑料制品类再生处理设备在使用年度内,除了普通退税外,还按取得价格的14%进行特别退税。对废纸脱墨处理装置、处理玻璃碎片用的夹杂物出去装置、铝再生制造设备、空瓶洗净处理装置等还可获得3年的固定资产税退还。

3.实施再循环的税收政策。在美国一些州征收新鲜材料税,促使人们少用原生材料,多进行循环。新加坡政府规定,对用水再循环设备的投资,可以用其他产品的所得税予以补偿。

四、建立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税收体系路径

(一)完善税制改革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1.资源税。在明确资源税的征收目的是遏制环境浪费而不是仅限于调解级差收益的机车上完善资源税改革。首先扩大征税范围,将土地、海洋、草原等自然资源也纳入征税范围,使其的成本和价格能够真正体现其稀缺性、不可再生性的特点。其次,调整征税税率,增加资源成本,提高资源价格,从而达到保护资源,遏制浪费的目的。

2.消费税。尽管2007年已经对消费税实施了改革,如将一次性筷子、木地板等列入了征税范围,起到了保护环境的目的,但是还远远不够,消费税的征税范围还应该继续扩大,特别是将白色污染纳入征税范围。

(二)创新优惠政策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制定有利于循环经济、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税收优惠政策,促进环保产业发展,使环保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新兴支柱产业。首先,为鼓励企业投资环保产业,制定促使企业进行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方面投资的税收优惠政策,如对固定资产可以实行加速折旧政策,对购入的环保设备可以采用超额抵扣进项税额等。其次,在生产销售过程,对采用清洁生产工艺、清洁能源的企业要给与减免所得税的优惠,对综合利用废弃物生产的企业,符合国家规定的,在增值税、所得税方面给与更多的优惠,以资鼓励。此外,制定必要的鼓励资源回收利用开发利用替代资源的优惠政策,大力促进回收和循环利用各种废旧资源,鼓励研究、开发和使用替代资源等。

(三)加快开征环保税种保障循环经济发展

到本世纪中叶,全世界应该努力减排达到一半。为实现此目标,有必要开征专门的环保税种,如对水污染征税、对垃圾填埋场征税、对排放废弃物征税等,实现循环经济的减量化要求。

在污染总量控制的前提下,开征环保税种,遵循“谁污染,谁负责”,对造成环境损害的行为或产品征税,征税对象既可以是排污行为,也可以是污染产品本身。当然,税率要适中,过低或过高到都不能达到开征的目的。这部分收入用于改善环境,专款专用。在具体操作中,这些环保税种要分期分批开征,从而达到资源控制和减少污染排放的根本目的。

五、结语

发展循环经济可以从根本上减轻环境污染,缓解资源约束矛盾,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但是,税收手段只是其中一种,还需要和其他经济手段相配合,综合利用,通过产业、税收、价格、信贷等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共同发力,实现经济模式的转变,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塑料袋;环境保护;和谐发展

[中图分类号]X50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9-9646(2011)1-2-0060-04

1902年10月24日,奥地利人马克斯・舒斯尼向世人宣布了一项发明――塑料袋!从那时起塑料袋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展着并大受欢迎地落户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

塑料是美籍比利时人列奥・贝克兰(Leo Baekeland)发明的。“塑料”的英文名称是“plastic”,它源自希腊语“plastics”意思是“成型”、“可成型”、“具有可塑性”,其作为形容词就成了“塑料”。1926年3月美国的《塑料》杂志对塑料这样描述;“一种能塑成各种形状的材料,不像非塑性物质那样需要切凿。”严格地说,塑料应该是:以树脂为主要成分,加入(或不加)增塑剂、填充剂、剂、着色剂等添加剂,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塑造成一定形状,并在常温下能保持既定形状的有机高分子材料。塑料从问世至今一百年间,快速地发展为60个大类,300多个品种,并广泛地运用在航空、航天、通讯工程、计算机、军事、农业、轻工业、食品加工业等各个行业中,遍布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方面:儿童玩具、牙刷牙缸、体育器材、电脑外壳、装饰材料,可以说,有人生活的地方就要使用塑料。塑料袋和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商店结下了不解之缘。而塑料袋作为方便文化的象征,它促进了市场繁荣,促进了人们适应现代化生活,给人们出行购物来了便利,改善了人们传统的生活习惯。现在人人用、时时用、处处用已经成为新的生活习惯,而与此同时,随用随弃也成了习惯,旅游景区、江河湖泊、公路铁路两侧,五颜六色的塑料袋泛滥成灾。去年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下发了《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通知指出,鉴于塑料购物袋已经成为“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今后各地人民政府、部委等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并将实行塑料购物袋的有偿使用。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同时,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旅客列车、客船、客车、飞机、车站、机场及旅游景区等地也不得向旅客、游客提供超薄塑料购物袋。这是我们国家与时俱进,治理污染,保护环境,和谐发展的举措,而惩治“视觉污染”、惩治“潜在危害”博弈文化心理、消费习惯,可以说,它注定需要持之以恒的坚持、再接再厉的精神,注定需要人们的理性思考和责任担当。

一、塑料袋使用现状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塑料袋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承载工具,人人用、时时用、处处用已经蔚然形成习惯。有资料显示全球一年使用塑料购物袋在五千亿个以上,就是说,每一分钟时间内就用去了100亿个塑料袋!这一100个亿,可将地球表面覆盖好几层!塑料袋如此大量地使用,如此不计成本地使用,其势必在全球范围内泛滥成灾,污染大气、土壤、河流,影响了人们的健康,破坏生态平衡。

台湾:台湾有2200万人口,每年用去200亿个,平均每人每年用去900多个。

英国:英国每年用去130亿个,平均每人每年用去220个。

美国:美国每年用去1000亿个塑料袋(耗费1200万桶石油),平均每人每年用去330个。其中加利福尼亚州每年用去190亿个,平均每人用去552个(清理费用3亿多美元,掩埋需2500万美元);洛杉矶每年用130亿个,平均每人用去600个(废弃的塑料袋多达4.5吨)。

而与此相呼应的是全球其他塑料用品人均销量也在逐年快速递增:1970年为8kg,1980年为13.4kg,1995年为22.5kg。德国2001年销量为150kg。形形的塑料用品其殊途的用场最终多归于垃圾。据我国塑料加工业协会统计,我国一年塑料废料废弃物为300多万吨。

值得关注的是,我国的塑料用品的使用更是逐年增加,其中塑料购物袋在我国的使用不过十几年的历史,却已经占了包装材料总量的三分之一。据中国塑料加工业协会统计,我国每天买菜要用掉10亿个塑料袋,其他各种塑料袋的用量每天在20亿个以上。我国每天用去的塑料袋是30亿个!(我国每年塑料废弃量超过300多万吨!)而一些大城市则更为严重:

北京:北京每年废弃塑料袋是23亿(产生垃圾14万吨);

上海:上海每年产生的废旧塑料袋垃圾19万吨;

天津:天津每年产生的废旧塑料袋超过10万吨!

每一个塑料袋就是一个环境杀手!

在西安,《华商报》(08.1.10)记者在超市做过调查,结果是:某超市一小时中,消费者拎出的塑料袋有840余个。另有一处超市的调查结果是:51%的消费者手上塑料袋在3个以上。还有调查显示,西安200多家超市便利店,年消费塑料袋4个多亿(印刷费用4000多万元)。如此,还不包括农贸市场,不包括饭店和其他消费场所。这样多不胜数的塑料袋,其殊途的用场最终同归于垃圾,浪费了资源,损失了经济,污染了环境,破坏了生态平衡。

其实,塑料从1907年问世以来,日新月异的发展,百花争艳的品类,雨后春笋地层出不穷让人惊叹不已。加之其集合了价廉、质轻、绝缘、不锈、高强的优点,而被广泛应用在建筑材料上,如地板、门窗;交通工具,如汽车、飞机;通讯设备,如手机、电脑;体育器材,如滑雪板、高尔夫球杆还有儿童玩具等方面,并逐步取代着金属、木材和水泥,塑料产量在20世纪50年代超过了铜和锌,70年代接近木材和水泥,80年代在体积上超过了钢材。1991年世界塑料原料(树脂)产量突破了1亿吨。2003年突破了2亿吨。历史的发展证明,一种新型材料的出现,一定会给人类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定会促进人类文明的飞跃。从石器时代到青铜器时代再到铁器时代,都是以新材料的出现和使用为标志的。塑料作为20世纪前所未有的一个新型材料,它促进了整个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发展,促进了人们适应现代化生活,塑料购物袋则为人们出行购物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塑料制品提高了人类现代生活的质量,推动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吃、穿、住、行、通讯和娱乐等都和塑料制品结下了不解之缘,塑料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环保问题让人们对塑料袋产生了厌恶情绪。而污染环境问题的不在塑料本身,更关键的是要对使用后的塑料袋做到及时的、科学的回收、利用、无污染的处理,变废为宝!

二、塑料购物袋的危害

塑料袋给环境带来的污染主要有“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视觉污染”是指散落在环境中的废弃塑料制品对市容、景观的破坏,是“白色污染”问题中的最突出的问题。“潜在危害”是指废弃塑料制品进入自然环境后,难以降解而带来的长期性的环境问题。塑料结构稳定,不易被天然微生物菌破坏,这就意味着,废弃塑料垃圾如不及时地科学地回收、利用、无污染处理,它将在环境中变成污染物永久存在并不断积累,它不仅影响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威胁动物生存环境,而且还会因为处理不当而影响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其他有机垃圾的综合利用,影响人体健康,破坏生态平衡,污染生存环境。

(一)危害人体健康

环保专家指出,现在市面上使用的塑料袋有三种:一种是既不能沾皮肤,又不能放食物的,只能用来装建筑材料;一种是用来装服装的;还有一种是勉强可用来盛放食品的。其中的一次性塑料袋多是由价格低廉的回收塑料制成,含严重超标的细菌和致癌物,制造时大量加入增塑剂颜料、稳定剂等有毒物质,用一次性塑料袋装熟食65摄氏度以上即有毒,此时,塑料袋中的有害物质将渗入食品中,会对人的肝脏、肾脏、生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损害。塑料稳定剂中还含极易析出的硬脂酸铅,一旦进入人体便会形成蓄积性铅中毒。危害人体健康。

(二)影响农业发展

塑料难降解。普通塑料在自然界中往往需要400~1000年才能完全分解,而且,即使分解,其化学成分仍将长期遗留在自然环境中。这些在短时间内不能降解的塑料袋(包括农膜)混在土壤中,会在土壤中大面积残留并不断累计,使土壤板结,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影响农业发展。据调查,4公斤塑料可使玉米减产70%,小麦减产14%,蔬菜减产30%。生活中的废弃塑料袋如果填埋,不仅会占用大量土地,而且被占用的土地长期得不到恢复,影响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土壤中的塑料袋受到热、辐射等的影响还会产生有害物质氯化氢,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此外,塑料袋长期残留在农田中,会影响土壤透气性,阻碍水分流动和作物根系发育,会缠绕农机,影响田间作业,长此下去使土壤环境恶化,进而威胁人类生存。

(三)威胁动物生存

废弃塑料袋丢弃在地面和水中对动物生存构成威胁。抛弃在陆地上或水体中的塑料袋,被虎、豹、海龟鲸鱼等动物当作食物吞入后,就会威胁动物的生命,导致动物死亡,进而破坏生态平衡。1970年到1987年间,人们调查了太平洋海域的543只白额鹱等大型海鸟,由于它们分不清塑料与海草,其中458头胃中有塑料类物品。废弃塑料袋对海洋的污染已经成为国际性问题。废弃塑料袋缠住船只的螺旋浆,损坏船身和机器引起事故和停驶,给航运造成重大损失,(每清除1吨海上垃圾要用去清除陆地垃圾10倍的花费)。在陆地上,由于塑料制品在动物体内无法被消化和分解,以致误食后即能引起胃部不适、行动异常、生育繁殖能力下降,甚至死亡。农田里的废农膜、塑料袋等也同样会引起牲口误食因厌食而死亡。羊喜欢吃塑料袋中夹裹着的油性残留物,却常常连塑料袋一起吃下去,由于吃下的塑料长时间难以消化,羊的胃被挤满了,不能吃东西,饿死了。这样的事在动物园、牧区、农村、海洋中屡见不鲜。漂泊在湖泊河流中的塑料袋,会破坏水质,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传播疾病。

(四)污染大气质量

生活垃圾中的废弃塑料袋,重量轻,体积大,将其填埋,会占用大量土地,浪费土地资源。焚烧塑料袋则会产生有害烟尘和有毒气体“二恶英”―― 一种强致癌气体。“二恶英”久久悬浮于空气中,随着空气吸入人体并且极难被排出,当体内的“二恶英”达到一定含量后就会引起分娩异常、雄性雌性化等一系列疾病。“二恶英”有毒气体还会影响大气质量,促使酸雨形成。而随意丢弃在水中、陆地、空中的塑料袋不仅给人造成视觉污染,还会堵塞城市排污系统,给城市安全造成严重的隐患。

小小塑料袋,看上去不起眼,用起来方便又廉价,但因使用数量巨大(全球一年使用塑料购物袋在五千亿个以上),加之没有及时地、合理地、科学地加以回收、利用、无污染处理,因此已经在世界范围内一天比一天严重地危害人体健康、影响农业发展、威胁动物生存、污染大气质量,因此造成的资源浪费(生产塑料袋消耗原油)、环境污染十分惊人。欧洲环保组织在纪念塑料袋“百岁诞辰”时,将其评为“二十世纪最糟糕的发明”。原因也就在于此吧……负面作用已经远远超过其利用价值。

三、治理塑料袋污染的举措

塑料袋的现象其实是一种经济现象,其中的理论的基础就是“要求决定供给”。塑料袋为人们的出行购物提供了物美价廉的、随时随地的方便,这种已经是积跬步成江河的现象,这种水滴已石穿的消费行为习惯,抑制它、转变它、疏导它,需要持之以恒的心理准备。不用塑料袋,表面看起来是件小事,但要做好这件小事,却需要很大的勇气和持之以恒的毅力,需要人们的理性思考和责任担当,需要学习和借鉴他国的先进做法,需要开发替代品,需要人们重提菜篮子,需要宣传绿色环保,需要行政手段,需要多角度、多层面、多样化的方法,打一场持久的全民同心协力的“限塑”环保战。

(一)可资借鉴的做法

对于限制和禁用塑料袋,全世界正在达成共识。目前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采取行政立法的手段“迫使”人们改变不利于环保的购物习惯,取而代之以有益于环保的购物包装袋,如:

法国:法国从2010年1月1日起,政府立法,将在全国范围内禁用不可降解的塑料袋。

美国:美国旧金山市在2007年投票通过立法,旧金山成为全美第一个明令禁止超市使用塑料购物袋的城市。

英国:英国伦敦33个市镇议会投票,一致同意立法禁用塑料袋,伦敦将成为首个禁用塑料袋的大都市。

不丹:不丹通过立法控制游客数量,向每个入境者收取至少200元美元的环保费用,不丹的塑料袋使用量减少了50%。

孟加拉国:孟加拉国从2000年开始禁止人们使用塑料购物袋,禁令颁布实施后,国内的塑料袋使用量减少了90%。

在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等国家的大型超市,一个塑料袋向顾客收取0.3欧元的费用,韩国40家大型超市和商场联手,塑料袋价格统一为50韩元,逐步形成有偿使用。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积极行动起来:孟加拉因塑料袋堵在江河湖海口,洪水频繁,造成灾难,因此自2000年起已在全国禁止使用塑料袋;爱尔兰从2002年以来,对塑料袋使用者征税,塑料袋的使用率降低了90%。

一方面,通过立法的手段禁止使用塑料购物袋,一方面提倡重复使用塑料购物袋,提倡重提布袋子、菜篮子,相信假以时日,使用布袋子、纸袋子、菜篮子定会成为新的消费理念,成为人们自然而然的购物习惯。

(二)经济调控

运用税收杠杆的调控,对塑料的生产者、销售者适当提高税收,同时用减免税收的方式扶持、奖励使用纸袋子、布袋子包装的场所。法国的麦德龙在西安落户后,一直采用向消费者有偿提供塑料袋的做法,虽然每个塑料袋仅收0.3元,还是让一些消费者望而却步,而他们持之以恒,近三年来,塑料袋从过去每天售出3000个,逐年下降到每天售出1000个,采用经济的手段在目前不失为良策。因为它一则减少了超市的成本(据《华商报》报道,西安“爱家”超市朝阳门店,每年免费提供给消费者的塑料袋支出约80万人民币);二则,降低了白色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及处理其所需的费用。相信,假以时日,绿色环保的购物观念,会被消费者理解和支持。进而在全社会蔚然形成绿色的、环保的消费习惯。

(三)引导宣传,塑绿色环保新观念

结合节假日,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互联网、路牌灯箱等媒介,以大家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方式,在社区、超市、农贸市场、旅游景点等场所,广泛宣传“白色污染”的种种危害,宣传限用塑料袋的意义。新加坡2007年举办了“自备购物袋月”的活动,每周的周三,新加坡全国200家超市就会以宣传、引导的方式鼓励消费者少用塑料购物袋。英国独立报发起了“体验小变化,持续好生活”活动,向读者提出了十种绿色生活方式,“减少塑料袋,再制环保袋”就是一种。读者体验用环保袋代替塑料袋的生活,这些做法都收到了好的成效。我们要大力宣传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义,提倡重拎布袋子、重提菜篮子,重复使用耐用型绿色环保购物袋,减少使用塑料袋,引导企业简化商品包装,积极选用绿色、环保的包装袋,鼓励企业及社会力量免费为群众提供布袋子等可重复使用的购物袋,共同营造节制使用塑料购物袋的良好氛围。在全社会再塑绿色环保的时尚观念。

(四)可持续发展,做好废旧塑料袋回收利用

塑料浪费资源、损失经济、污染环境问题的关键不在塑料本身,更关键的是对使用后的塑料袋如何做到及时地、科学地回收、利用、无污染的处理,变废为宝!一方面加强管理,如建立回收网点(我国的废旧塑料回收率只有百分之十几,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建立废旧塑料袋回收、运输、储存直至再利用的全过程管理,以促进废弃塑料袋的回收利用。法国连锁超市“新乐福”的包装塑料袋一侧印着一个灯泡,下放写着;请不要随意乱扔此袋,把它放进垃圾箱后,它可为一只60瓦的灯泡提供10分钟照明所需能源。包装另一侧写着:在我们商店里,这个袋子为您包装服务,回到家里它能作为您的垃圾袋,最后您可以把它放进垃圾箱里,让它转化成其他能源。这种潜移默化的宣传对公众影响巨大。一方面标价回收。如人们不会将纸箱、报纸扔掉而是收集起来去卖钱一样,标价回收废弃的塑料袋让市民、拾荒族收集、捡拾塑料袋,集中起来,便于处理。日本横滨市就制定了环境分类标准,将垃圾按等级分成十类,市政府发给市民手册,指导市民对垃圾进行分类,日积月累地使民众养成环保的消费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