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信息技术专业范文

时间:2023-11-10 18:16: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物信息技术专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生物信息技术专业

篇1

关键词:生物专业 信息技术 创新精神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6-0030-02

创新是创造、革新的过程,是以现有的思维模式大胆提出科学假设,利用现有的知识,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或发明创造,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创新能力的高低,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发展和一个民族的兴衰,创新精神的培养也是生物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

培养生物专业学生的创新精神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营造创新氛围、搭建创新平台、建立和优化创新评价机制,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要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阶段和个体差别,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信息技术对生物专业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因此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涉及高等教育的部分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自己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在生物专业的教学中,我们应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

1 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素质

当前,世界范围内科学教育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时机,各个国家都将科学教育放在增强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战略位置,在这个背景下,21世纪初我国对高等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课程改革。

生物专业新课程改革的方向:一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为了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强调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几个尖子,改革是围绕学生的切实需要以及现实生活中需要的知识和能力。二是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包括创造力、创造精神、创新意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性是否得到发挥,从国家资源上来讲,是可持续发展中脑功能的一个重要方面。也将成为综合国力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生物专业教育的改革,要求生物学教师要转变自己的人才观,树立民主观念,关心每一个学生,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加强德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要求我们关注教育改革和发展,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所以,学校创新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营造创新环境,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2 转变教学观念,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创新实践环境

创新思维需要良好的创新实践环境。因此在制定生物专业培养方案时,需要注重加大实践教学学时的比例,改变以往“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观念,整合优化实验内容,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的比重,减少验证性和演示性实验,把创新精神培养纳入实验教学中,构建新的实验体系,把学生的创新能力考核纳入实践成绩评定中,从实质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加强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进行创新的动力;实行实验室开放式管理,实施弹性实验教学,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有利条件;加强实习基地建设,进行有目的的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在生产实践中去验证理论知识,强化实践能力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 改变教学方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应用信息技术,大胆地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走进互联网,了解世界,扩大视野:把探究引入课堂,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加强对研究性课题的研究,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创建各种有利于学生主体发展和参与精神培养的课堂及课外教学模式。例如,教学中可灵活采用:启发鼓励式教学、谈话式教学、探究式教学、问题情境式教学、过程探索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合作教学、研究性学习、STS教育、多媒体及网络教学等教学方法及手段。特别是信息技术中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不仅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而且还能实现大与小、远与近、快与慢、虚与实之间的转换,并具有信息量大,传递方便等特点。在信息化教育的今天,多媒体的应用在生物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生物学是研究生物的形态特征、生理特点、进化等方面知识的学科。多媒体可将书本知识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能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1 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

主动性是创新思维的一个首要特征。主动性是创新思维的基础和前提,人们在开展创新思维的时候,必须首先具有一种强烈的内部动力。有了这种内部的推动力,才会有刻苦的学习,才会有思想的解放、思维的活跃、潜能的发挥,进而才会有创新思维的萌芽与培育。“所谓课上得有趣,就是说学生要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网络中的资源丰富多彩,各种信息以多媒体化——文字、图像、图形、声音、视频图像、动画等呈现,形象逼真、生动新颖,从而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多样化、接近实际的学习情境。网络带来的强烈外部刺激无时无刻不在感染着学生,使学生产生了积极的心理体验,并迅速转化为一种求知欲望,转化成一种进入创造学习的主动性。利用网上的教学信息资源,针对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以多媒体、超文本、交互等方式来组织课堂教学,能够创设愉快的、数字化的学习情境。

3.2 增强问题意识,培养学生思维的扩散性

扩散性是创新思维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扩散性又称发散性,是一种充分发挥想象力,突破原有知识圈,在多方推测、假设和构想中,寻求新设想的思维方法。对问题的解答或者对于解决问题的方法,要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采取多种方法来思考,并在运用法则、定理、规律的同时举一反三,并且能不循常规,寻求变异,勇于创新。互联网的最大特点是其资源极其丰富,在互联网上可以使学生接触到各式各样、方方面面的信息,从而使学生视野不再局限于书本内容,这样为我们提供了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广阔空间。心理学家认为:发现问题是思维的第一步,回答问题是第二步。这样问题—回答—问题—回答就形成一系列的对话,形成不断向前推进的思维流程,进而迸发创新性思维。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各种条件,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在日常生活中尝试找到解决问题最为简捷的方法。

3.3 有效重构,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灵活性是创新思维的必要条件。思维的灵活性,表现在对具体问题的解决能从实际出发随机应变;能根据问题的具体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能根据不同的问题准确定位、优选解决方法。浩如烟海的网络信息,具有可组合性、可选择、可扩充性等显著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把已学的知识和新的知识、过去的经验和新的经验、旧的概念和新的概念重新加以组织、重构,转化为新的知识、经验和概念。使得学生在参与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中,将能活学活用所学的知识。

篇2

关键词:高等院校;图书馆网站;继续教育生;就业信息

收稿日期:2007―10―15

项目来源:此文是尹发跃主持的湖北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项目2004年立项课题“网站(页)上大学生就业信息应用研究”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2004d111。

作者简介:尹宁园(1962―),女,汉族,湖北省武汉市人,华中农业大学图书馆馆员,主要从事图书馆管理研究和人才信息资源优化配置与管理研究。

我国高等教育的继续教育与普通教育招生相辅相成,几乎是同比例的扩大了招生规模,其就业形势因社会对继续教育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偏见,使继续教育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比普教学生更为严峻。

一、现状

我国用人单位对高等院校培养的继续教育学生普遍存有偏见,相较于普教生其就业谋职更加困难。

如此环境下,各高等院校图书馆提供的文献信息资源咨询服务基本上都以普教生为主,对继续教育学生的信息服务也就是应付,其就业信息咨询服务难免不能面对人才市场需求,继续教育毕业生就业信息检索能力和查寻应用能力大打折扣,与人才市场需求错位,这是制约继续教育毕业生就业的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其实,图书馆网站应掌握社会对人才不同需求的情报,特别是要针对具有不同层次的大学毕业生,如继续教育毕业生有它自身的就业特点,反馈的就业信息就要根据社会新兴行业的出现开设什么专业,增加社会急需的专业的招生数量,减少乃至停止不适应社会需要专业招生等有关信息,来为学校继续教育招生就业提供决策参考。

图书馆网站建设的信息资源及开发利用还要掌握继续教育学生的自身能力及各种心态误区。因为继续教育学生自身素质高低是影响就业的最主要方面,另外他们还存在着各种心态误区也影响了他们的就业。如继续教育学生比较常见的一是自卑心态;二是继续求学心态;三是自傲心态;四是矛盾心态;五是盲目心态。

这种种心态的疏导及自身能力的培养是需要高等院校图书馆网站“分门别类”进行咨询服务和引导的。

据有关资料,目前继续教育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站查找就业信息资料的人数并不理想。其中纸质就业信息资源与网络就业信息资源两者结合利用的占54%,单纯利用图书馆网站就业信息网络资源仅占12%。由此可以看出继续教育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站获取就业文献信息的比率不高。这说明高等院校图书馆网站还没有树立为继续教育学生就业信息服务意识,认为只要购买的数据库保证普教生教学、科研的使用就够了,各个高等院校图书馆资源更是没有这方面的针对性开发和利用。

二、问题

如此说来,继续教育大学生在利用图书馆网站查找就业文献信息时并不方便,尽管他们有较强的计算机和网络应用能力,但他们不得不利用校外的有关人才网站,而这些网站(页)提供的就业指导和就业信息罗列得倒是较全面,但大多华而不实,甚至虚假信息也大量混入其中,即使确切的职业信息也是针对性不强,这主要是信息没有分门别类和有效鉴别,或者有类而检索功能不强,甚至还有的网站上主页内容是空的,有名无实,仅仅赶潮流而已。

以上问题既有客观原因,也有自身的主观原因。客观原因主要是:继续教育大学生就业信息网一般都附属在大学校园网上,大多由继续教育学院和开办有继续教育的各院系具体指导和管理,但这些就业网(页)可以说并没有与具有绝对信息资源优势的本校图书馆网站密切联系和配合,在就业信息资源的提供和利用上采取的是单打独干,“既忽视了校内的具有高素质信息人才参与网站的培育和发展规划,如广大教职工、图书馆的咨询馆员及有兴趣的学生等,也不注重发挥图书馆就业网站资源的优势与社会上人才市场的联系及合作发展研究”。而主观原因是图书馆网站在继续教育大学生就业信息资源特色服务上没有主动性,既没有发掘自身的信息资源优势,也没有挖掘具有这方面特色服务的咨询人才,更谈不上从事这项工作的相关鼓励措施了。现在的高等院校越来越强调大学生的就业率,并与教学、科研并驾齐驱,它既是衡量一个大学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也是检验大学毕业生能否适应市场的需要的一个重要硬件。这对继续教育大学生同样也是如此。

三、发展思路

以上现状分析说明了高等院校图书馆网站需要的不是就业信息的简单传递者或使用者,而是要具有较强信息意识和能够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大量支离破碎的就业信息与数据进行归纳、综合、分析,使之条理化,并且由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就业信息咨询人才负责为继续教育大学毕业生进行咨询服务。

高等院校图书馆网上就业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和就业信息的开发利用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应与社会人才网站区别开来,当然不是绝对区别,而是相互补充、各有特色。它既是一项继续教育大学生工作,同时也是一种就业信息检索及咨询教学实践活动,因此,高等院校图书馆网站开展继续教育大学毕业生就业信息开发和利用的思路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建立国家级继续教育大学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站。几乎所有的高等院校都开办了继续教育学院,那么继续教育大学生无疑是一个巨大的人力资源库,就业信息资源是高等院校图书馆网站建设的基础,也是继续教育大学毕业生得以利用的必要前提。图书馆网站在信息数据库建设之初,这一点显得尤其重要。因为继续教育大学毕业生上网若没有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就业信息资源,就会对上网大打折扣,也会影响他再次踏入这个网站。所以,有必要提高网络就业信息资源建设的数量和质量,以促进继续教育大学毕业生更好利用图书馆网络就业信息资源。

就业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应有继续教育大学生自身的特色,与社会人才网站有所区别,即各有侧重。图书馆网站应尽量定位在权威的就业信息平台及专业的就业机构上,尽量与政府部门网站、可信度高的企(商)业网站、私人网站和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网站链接,以便学生了解整个就业市场高校的就业情况,至少同一学科的毕业生就业状况,做到知彼知己;实现微机就业信息联网,达到就业信息资源共享,并逐步实现就业信息化。

注重对继续教育大学毕业生网络伦理道德的教育和就业信息资源检索能力的培训,是提高大学生网络就业信息资源利用率的有效办法。图书馆网站要配合有关部门从大学生入学的第一年起就要对其进行职业信息检索教育,开始帮助他们对就业市场的状况进行接触和了解;第二年要帮助学生发现和了解自己的特质、专长和兴趣,参加相关活动,进而选择专业;第三年就要帮助学生了解雇主资料、市场需求,参加社会实践和一些招聘会,使他们对选择职业有直接感受;第四年开始对毕业生进行如何写简历、参加面试等有关信息进行专题训练,帮助毕业生了解需求信息,参加无形就业市场活动实践。

图书馆网站要拓宽继续教育大学生就业信息服务领域。如就业信息传递、代查和代检等。这类服务不但能充分利用网络就业信息资源,发挥资源共享的优势,还可解决继续教育大学毕业生就业信息查找中的许多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杨阳 成人高等教育专升本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J〕 现代企业教育, 2006(7)下87~88.

〔2〕尹宁园等 高等院校图书馆网站开展就业信息专题服务的现状及思路〔J〕.现代情报,2006(2)207~208.

篇3

关键词 中职生物教学 课程改革 信息化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进入信息化社会后,信息技术逐渐向社会各个领域渗透,互联网、物联网、智慧校园、智慧城市的建设等等,社会各方面关系中的游戏规则突变,教育领域也概莫能外。现代社会,信息技术在各科课堂上应用越来越广泛,中职生物技术专业因其专业特点,需要跟信息技术更好的整合,才能更好地提高中职生物课的教学效果。

生物课程信息化改革是指信息技术渗透在生物课程结构的各个要素,从而实现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我们应该认识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利用信息技术来营造一种信息化教学环境,该环境是能够支持真实的情景创设、启发思考、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多方面要求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也是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新型教与学方式,这样就可以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我生存能力、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最终实现面向时展的创新人才的培养。

1从中职学生的角度谈生物课程信息化改革的必要性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来看,大部分都处于14岁到18岁,自控能力较差。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呆板、枯燥的课堂容易让学生疲劳,注意力转移。如果善于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学生会有一种新鲜感,直观的图片,丰富的视频,生动的画面,不仅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让学生有一种成功感觉,从而喜欢上生物课,喜欢学生物知识。

(2)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电脑已经普及,许多学生的家里甚至宿舍都有电脑,而且中职生对电脑都比较感兴趣,尤其是游戏。教师可以把一些实验设计成游戏,让学生去闯关,这样学生就可以在游戏中学习生物知识。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会知识,寓教于乐,才是对中职生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2中职生物技术课程信息化改革的优势

2.1直观性

为了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图文并茂是教材改革的一大特点。全书多幅彩图,但都是静态图片,如果改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教师用Flash制作动画或者上网下载一些相关视频,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植物组织培养》一节,教师先让学生阅读课本,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注意事项,然后播放一段相关视频,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熟悉过程,使得学生在上课前做到心中有数。因此,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生物学知识。

2.2实验性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和演示实验是中学生物教学的重要一环。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实验是生物实验教学的特点,利用实验课不仅可以让学生记住某些相关结论、实验步骤,更为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透彻理解并且完全掌握产生实验结论的过程。在一些生物课堂的实验中,由于一些学校的硬件设施比较差,缺乏实验器材,有许多实验无法开展。因此,可以通过安装模拟仿真软件,让学生在电脑中仿真实验、仿真操作,从而达到实验的效果。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的辅助, 模拟在现有条件下难以完成的生物实验,则可弥补常规实验仪器的不足,提高生物实验的演示效果,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模拟动物自然选择的过程,让学生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中学习知识。

2.3微观性

生物学的内容有许多是微观的,我们很难在课堂上用实物展示,只是停留在理论上讲解,学生会很难理解。在《微生物》这一章节,学生对微生物不是很了解,没见过,而绝大多数微生物都是微小的,不能用肉眼观察,只能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得到,如果让每个学生轮流到讲台上,通过显微镜来观察,这样不仅浪费时间,效果也不太好。若老师把制作好的临时装片或永久装片放到多媒体展示台上,大屏幕上可以看到放大的细胞,老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细胞结构,说出各部分的名称及功能。这就实现了细胞在教学上由微观变宏观,由抽象变具体,有助于学生对细胞结构的理解,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2.4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教育信息化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利于提高生物的成绩。在讲解《蛋白质与酶》这节时,可以用动画展示蛋白质组分的分析实验,蛋白产品的制备和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制备及活力测定的实验这三个实验,必起教师空口干巴巴地讲,这样做更能引起学生对这节课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这节课上,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总之,中职生物技术课程改革,改变了我们传统的生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丰富课堂教学,生物知识由微观变宏观,由抽象变具体,学生由被动听课转化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我们应让信息技术更深地融入到教学中去,促进中职生物技术课程信息化改革。

参考文献

[1] 任宇,赵蔚.信息技术与“多媒体技术”课程深层次整合的实践探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3).

篇4

【关键词】高中生物;信息技术;整合

引言

随着生物教学改革深入开展,为了不断提高高中生物教学质量,要引入信息技术,有效的构建更加高效的教学课堂,希望通过实践探索,能够不断提高学生生物实践能力,具体分析如下。

1.结合信息技术帮助学生认识实验的器材

鉴于高中生物内容的复杂性,其所运用的实验器材也较为复杂和高端。对于一般规模的教育机构,很难全面拥有所有教学所需实验器材,因此教师在实际开展教学时,更多采用较为原始的教学方式,通过图解方式让学生掌握相关实验器材的结构和类型。由于此类教学途径受限,实验器材结构繁复,学生很难清晰了解每种器材的准确构造,这对学生掌握器材情况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对此,教师可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动态展示,更为清晰地向学生展现出各种器材的外观、构造和实验原理等特点,极大提高了学生对实验器材的掌握程度,同时也填补了学生的好奇心,为下一步实际操作打下基础。如遇到较为特殊的实验器材,在开展实际实验过程前,教师更要通过课件明确讲明该种器材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让学生根据实验原理对器材进行规范操作,尽量减少操作误差,从而获得实验的准确结果。

2.通过信息技术让学生养成规范操作习惯

生物实验是较为严谨的科学操作,因此无论是实验过程中运用的手法、步骤还是技巧等因素,都可能直接影响到最终的实验结果。而学生与专业的研究者相比,其专业性较差,且在实验态度方面也不够严谨。对此,教师不仅要对学生重点强调实验过程中的严谨和认真态度,更要从专业角度指导学生进行规范操作,逐步按照既定标准和要求进行实验,这样才能得到更为准确的实验数据和结论。如在检测生物所含糖、脂肪等物质实验时,由于教师展示的过程面向所有学生,在此过程中个别学生便会由于观察不认真或者没看清楚过程、步骤,而在自己开展实验时出现偏差。对于这类偏差,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展示,这样就解决了学生看不清的问题,再加上教师亲手操作,学生便更容易掌握标准的步骤了。对于实验过程中的难点和关键环节,教师还可以结合课件进行重点分析讲解,让学生加深理解,在自己进行操作时,便会降低不必要的失败几率。学生在更为生动的讲解方式指导下,也更乐于投入到生物实验的理解和操作中,从而提高对整个学科的探究兴趣。

3.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更加高效的教学情境

学生的参与热情有赖于开展教学所处的情境,学生在更为适合的环境下更易开展未知知识的探究。教师也要广泛运用多种手段促进教学情境的营造工作,保证学生以最佳的状态和心境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如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细胞的增殖》内容学习时,如果运用一般的教学方法,学生难以轻松掌握细胞的变化过程,因此教师此时便可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将课程内容制作成动画展示给学生,学生通过视觉方面的冲击直观感受到细胞的变化情况,教师在结合不同阶段的变化进行深入浅出的引导和讲解,这样学生便在头脑中形成了较为清晰和准确的印象,使较为复杂的专业知识变得浅显易懂了。学生面对较为生动的教学方式,从情感角度便先接受了知识,再从理性角度理解和接受,更会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为教师达到预设的目的奠定物质基础。

篇5

潢川县双柳树高级中学 刘畅

我是潢川县双柳树高级中学的一名生物老师,有幸参加了“国培计划(2020)”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项目的学习,通过这次国培,收获颇丰、感想颇深、眼界开阔了、思考问题能站在更高的境界,为自己能够参加这样一次国培学习而感到十分高兴。国培收获更多,让我对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有了新的认识,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现将学习心得总结如下:

一、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

通过这段时间的网上研修学习,使我进一步了解了信息技术这一门知识。随着计算机、多媒体、现代通讯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社会各个工作领域、每个职业都离不开信息技术。而一个国家至关重要的教育领域,当然更应该首当其冲。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在平时我都停留在基本应用上,然而通过此培训,才真正的认识到自我在信息技术的运用方面还有许多的不足,在今后的业务提升方面还有大量的知识要学习,只有这样随时为自我更新,补充新识,更新观念,从根本上提升专业素养。

二、要运用技术,有效的辅助课堂教学

通过聆听专家老师专题与案例分析的学习,使我充认识到作为一名老师,首先要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掌握信息操作的基本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除此之外还应具备信息收集处理以及表达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深刻的认识到教育信息的重要性,明白什么是教育信息化发的发展情况,真正理解了信息化教学环境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掌握了几种常用的教学模式和软件的基本应用。

本次培训,线下实践要求老师们要把线上学到的信息技术知识与自己的学科相融合开展新形式的教研活动,50%的教师要讲授公开课。教学主任推门听课评课,自己还要把自己的课堂实录、PPT、微课视频上传到工作坊完成平台任务。教师教学基本技能展示、案例研究设计和教学资源的共享,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拨云见日,使我对教育教学的理解更加透彻,为今后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重视实践,审视自我。

“国培”让我认识到:一节好的生物课,新在理念、巧在设计、赢在实践、成在后续。一节好的生物课,要做到三个关注:一是关注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认知需求,关注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是一节成功课堂的必要基础。二是关注生物,抓住生物的本质进行教学,注重生物思维方法的渗透,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实验、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有机会经历生物学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真正体验生活中到生物学,乐学、爱学生物;三是关注课堂,关注生物教法、学法,体现生物课的灵魂,而课堂中教师不时的“装糊涂、留空间”也是一种教学的智慧和方法。

四、注重反思,提升教学。

篇6

关键词:生物学科;课堂教学;数字技术

一、数字化技术引入生物课堂教学的时代意义

新世纪是生命科学高速发展的时代,生命科学对人类的影响之大将不可预料。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基础课程,生物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深入研究、开发和运用信息,从努力实践到积极创新,开发制作适用于课堂教学的优质教育资源,力求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生物学知识,获取更多的生物学信息。

信息技术包括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把它运用在生物教学中与生物教学整合,是新世纪教育改革的新思维,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这种整合是指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生物教学活动,实现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和生物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优化教育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具有集成性、交互性等特点,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

近年来,笔者利用信息技术运用在生物教学中,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今天的教师,不能满足于一支粉笔、一张利口,博闻强记、引经据典的传统教学;而应不断努力、不断探索、不断尝试将生物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达到有效整合,以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二、利用数字化技术促进生物教学方式改革

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已促使教育思想、观念、方式、方法等发生了变化。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无疑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指导者和协助者,以及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在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现代教学中,教师还是课件的设计者、教学信息的组织者。这样一个转变过程,对于每个教师都是非常艰巨的挑战,需要教师不断提高专业知识和素养,积极探索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革。

在教学中,师生之间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教师的作用是按照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优秀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有效实施新课标教学的基础,进行初中生物新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研究,就是通过构建富于校本特色的、适应新课程标准的数字化初中生物学科教学资源,探索初中生物教学的新途径和方法,研究初中生物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价值,形成初中生物新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的新模式,促进教师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

三、数字技术与生物学科的有效结合

现在一些教师和学生,对于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教学的整合认识上存在着很多误区:有的认为为直接照搬网络上下载的课件上课就是整合教学;有的认为课堂上只要用了多种电教媒体就是整合教学;有的认为在机房上课,网络环境下上课就是整合教学。在此,先要充分认识整合和信息技术两个概念。

整合是指可联合实施以确保实现共同成果的方法。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把课程内容和方法与信息技术、信息方法、信息资源、人力资源有机结合,共同完成生物课程教与学。目的是把各种先进技术应用到生物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整理、组合,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焦效应,从而促进生物传统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根本提升,以实现课程教与学的目标。

生物学科课程整合的关键是教师的教学艺术,体现在如何有效应用信息技术更好地实现生物课程学习的目标。生物学科整合课的定位是不是信息技术课,不是生物多媒体课,整合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各种手段、方法,自主、高效地学习生物学科知识,培养学科的能力,促进学科素养的提高。

四、选择最佳媒体组合,构建教学环境

作为一门自然学科,生物学对初一、初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往往内容抽象,不易理解,枯燥无味,学生靠死记硬背的方法来掌握知识,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而现在,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文本、图形、视频、音频和交互式的特点,可以编制出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创造出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改善学习效果,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大为提高。在教学中,要使每种媒体发挥出它的特长、优势,要想做到选择出最佳媒体或几种媒体最优组合,这里有一个适时适度的问题,是确保电化教学产生良好效果的重要一环。

把数字技术引入生物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空间扩大了,他们能主动地学习生物知识,并像生物学家一样成为探究者、发现者、讲演者、冒险者。教师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动态地展现生物学问题,不仅能系统传授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教会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篇7

摘要:本文针对我校《网络防御技术》课程的实践环节,分析其具体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本科生《网络防御技术》课程在实践

>> 面向海洋技术专业本科生培养的海洋遥感课程教改初探 《中药生物技术》本科生课程教学研究初探 本科生“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的双语教学改革 对教育技术学本科生现行培养方案的分析 关于信息技术环境下本科生教学活动设计的思考 本科生沉迷网络游戏的案例分析及预防干预对策 以协议分析为导向的本科生网络管理能力培养模式 艺术类高校本科生网络行为的实证研究(上) 艺术类高校本科生网络行为的实证研究(下) 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本科生开展创新性实验培养模式 高职本科生网络平台建设 基于信息技术的本科生研究性创新能力的培养 医学本科生进行医学影像技术实习的意义 教育技术学本科生专业能力发展的创新思考 浅析信息技术对本科生教学活动的影响 教育技术本科生多媒体课件的ARCS评价研究 提高材料成型专业本科生CAE技术应用能力的措施 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导师制模式的探索 CFD技术应用于本科生“气体动力学”的探讨 浅谈培养本科生实验技能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3.

基金项目: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面向物联网工程专业的网络管理与安全课程群建设”(编号:省2012273);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P2P技术的网络安全协同管理机制研究”(编号:2012FFB00601);湖北工业大学教学研究项目“RESTFUL Web服务环境下自主学习云系统的研究与实现”(编号:校2012015)

第一作者简介:徐慧,女,湖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网络与服务管理。

篇8

【关键词】高中生物;现代化信息技术;合理应用

在高中阶段,生物课的课堂设置定位于集专业性、社会实践性以及实验性与一体的综合学科,广大授课教师在实施教学的具体阶段,通过积极地转变教学思路,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仅仅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更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这对于他们今后在生物学科上有更深入的研究以及兴趣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积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意义

众所周知,生物学科自身的属性决定了它与语文、历史、政治之类高度人文化的学科有着十分巨大的差异,生物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的种种自然现象决定了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简单的通过语言讲解以及死记硬背式的填鸭式教学无法满足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好奇心,更为灾难性的后果是,传统的利用模型以及教师现场的作画展现课堂内容,不仅仅对生物教学中应有的动态传递造成了忽略,更使学生将生物学科定义为枯燥、无味、死板的一门抽象性科目,与他们的实际生活毫无关系。通过有效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授课教师不仅仅能够将生物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部分进行动态展示,更能够有效地通过文字、图片、影像资料的组合为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课堂内容,从而降低相关知识的学习门槛,提高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实现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目的。

二、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具体应用方式

(一)有效创设教学情境,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往往会涉及到大量微观生物的相关知识,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因为见不到真实可感的画面以及动态演示而无法对这一部分知识进行准确的理解以及感悟,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有效参与,“教学难”的问题可以得到十分有效的解决。举例来说,在高中生物课堂的教学过程中,《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癌变》的教学上,笔者通过使用网络引擎,搜索到大量的细胞生长、分化、癌变以及分化和衰老的图片以及动态演示影像资料,在进行具体筛选后,使用科学组合的方式将其合理安排在授课过程中所具体使用的教学课件中,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笔者采用动态演示以及图片展示相结合的方法,将细胞分化、癌变以及衰老的不同阶段的形态以及特征进行了重点讲解,有效地化解了学生学习过程中原有的枯燥无味抵制感,创设出使他们乐于学习、积极探索的课堂情境,促进了整个课堂的高效开展。

(二)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参与下,将课堂难点逐一突破

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具体理论、概念、原理一直是学习中的难点、重点,传统教学模式下,由于缺乏科学、高效的教学手段辅助,这一部分授课教师通常会采用让学生直接背诵的方法进行教学。然而这样的教学模式往往会导致适得其反的教学效果,由于学生对概念内容理解不全或者是根本就没有理解,这导致他们在实际背诵过程中,无法精确的对概念进行重现。有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参与,这个难题便迎刃而解了。举例来说,在对免疫部分的授课过程中,涉及到特异性免疫的相关知识与定义,为了确保学生能够对这一部分的准确理解,从而降低学习具体知识的学习门槛,笔者在具体授课过程中,通过使用具体的图像展示,将特异性免疫的分类、特点以及形成过程做出了形象的演示,学生通过这一系列的前期学习与直接感知,对于特异性免疫的具体过程获得了十分形象的概念,开展教学中的巨大拦路虎被有效解决了,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便得到了十分有力的保障。

(三)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将教学内容积极地拓展

现代化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最大的优势便是其具有极大的开放性,使用者可以利用网络搜索到诸多传统教学中无法获知的图片信息、科研成果以及理论动态进行及时的课堂讲解,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到更多的学科知识,在有效拓展视野的同时,增加他们对该门学科的学习兴趣。举例来说,笔者在对学生授课过程中,讲解到《动物细胞工程》这一部分时,不仅仅对学生进行必要原理讲解、细胞工程意义的常规课堂内容的讲解,更通过网络搜索,使学生了解到现今世界上的动物细胞工程研究情况以及我国甘肃省动物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相关研究成果,学生更为全面的获得了关于该部分学习内容的知识,他们的知识素养不仅仅在理论知识上得到了提高,实际运用的具体知识也有效地得到了拓展。

通过对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学生能够在相同的课堂时间内获得更多、更有效的知识量,这对于他们在实际学习过程中,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助作用。教师应当抓住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重要辅助教学作用,通过科学的教学方式组合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深感兴趣,从而主动地对课堂知识进行探索,通过调用多种思维方式,不仅仅会在学习成绩上得到快速提高,学生的思维活跃度也将明显改善,这对于新时代下培养创新型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结语

高中生物教学中积极的使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能够对课堂效率进行有效地改善,从而创建出更为和谐、向上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而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生物教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不能够只重视到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便利而忽略试验的开展,更不能够将所有的知识不加选择的全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应该有针对性、有重点的选择,这样才能够确保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合理运用。

参考资料:

[1] 李明先.如何提高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J].新疆教育.2013(06):414-415.

[2]张彬.谈高中生物教学模式的转变[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09):125-126.

[3]王敏利.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探究[J].新课程学习:上.2013(01):152-153.

篇9

一、认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地位,把握好教学的方向

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活动,让学生主动、愉快地学习,使学生接受全方位、信息含量大的教育,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学习方法、技能等方面得到有效地发挥。

(一)学习内容的把握

学习内容是教学三位目标的具体实践,虽然教材是具体的学习内容,但在教学实际中对教材进行合理的调整,根据学科特点、教学实践要求以及莫尔道嘎地区的特点进行。根据莫尔道嘎地区的学生大部分都来自林区,学生基础差,信息技术认识不足,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所以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循序渐进,因“人”施教,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生物学科的教学,可以进行相关教学学科的渗透教育,帮助学生提高各方面能力。根据教学和学生的个体特征,学生的合作探究得到逐步提高,不断培养学生探索精神,教育教学能力是要渗透教学的每一项任务,每一个知识点。

二、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做新课改的有心人

如何在莫尔道嘎地区开展好信息技术手段下的生物教学,是一个摆在民族教育者面前的崭新课题。为此,我们理应抓住机遇,全面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树立新教育观、教学观,具体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学生主体性原则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实践应始终体观学生主体性的原则,要灵活运用莫尔道嘎地区的教学的优秀教育教学经验,侧重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合作探究精神和学习的兴趣,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领悟信息技术带来的视觉冲击。课堂教学实践中,在充分理解课程标准的情况下,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合理地整合开发挖掘教学资源,重新审视教学内容的合理性。信息技术教学应该充分关注莫尔道嘎地区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分层次的教育学习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解决具体问题的个性差异。对学困生,要多帮助、多鼓励,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对于学优生,要鼓励在自主探究基础上进行学习。

(二)教学方式的适度原则

结合莫尔道嘎林业地区的特点和教育教学实际,教学方式比较有效的是:

1.分层递进教学法。分层递进教学首先要承认人有差异,正是师生间诸多差异的存在,才成就了教育的精彩;其次要将差异教学作为“分层递进教学”的基本思想,不是消灭差别,而是在承认差异的基础上,鼓励个性发展,缩短不良差异。“因材施教,差异发展”;再次要明确差异可以成为一种可供开发利用的教育资源。

2.小组合作探究。小组合作探究首先要精选合作内容,这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前提。让每个合作成员有明确任务的学习内容比较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组中完成的互学习,小组成员的有效组合,是合作学习是否有效的关键,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提高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 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良好学习习惯。

3.任务驱动法教学。任务驱动的教与学的方式,能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和感悟问题的情境,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的学习方法。 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提升学科素养。

三、“落实上下功夫,在细节上多思考”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的整合

(一)注重落实,注意细节

教师在备课、上课等环节上一定要思考如何将教学目标落实下去。另外,部分教师在上课过程不注意细节问题,如专业术语不规范,教学语言欠生动,师生关系生疏等,这也给教学效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教师要加以改进。

(二)加强课堂教学,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

莫尔道嘎林业地区由于地区处于农村牧区,个别地区不具备使用“班班通”。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往往都在多媒体教师进行,学生很难集中精力在学习上,这为课堂教学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并且,由于受以前种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在课堂上也出现了诸多不好的学习习惯,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上下功夫,在习惯养成上多用心,努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多思考、多总结,加强教育教学研究

目前,从莫尔道嘎地区乃至全市范围来看,对信息技术教学与学科整合还处于一个不成熟的阶段,没有什么成熟的经验供我们参考,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多学习,多思考,多总结,做新课改的有心人。

总之,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教学,教师要根据自身特点,结合所处的地域特点,充分利用好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并注重和其他学科的整合,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技术服务学习的意识,把信息技术与学科进行有效整合,作为支持学习和合作的手段,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篇10

一、生物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大势所趋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打破了传统的时空界限,也彻底的改变了人们的认知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网络是知识和信息的传播和获得更加容易,学生和教师获得新知识的机会是平等的,教师不再居高临下;网络也使学生不再是只是被动的接收者,而是成为具有独立意识的主体。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现有形势,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主动学习和运用新技术,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而不能仍抱着粉笔和挂图不放。而且生物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较,往往需要跨越时空,把微观的内容直观化,抽象的内容形象化,这就决定了把信息技术应用到生物学教学中,是很有必要的。多媒体计算机集声音、图像、模拟等手段于一体,尤其适用于中学生物教学。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化无形为有形,是生物教师好帮手。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为师生打开了一个充满活力的生物世界,增强了教与学的主动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参与热情,提高了教学效率,有效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生物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要切合实际

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应根据实际的学情、教情,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设备,而不能不切实际,盲目的追求所谓整合。例如课堂利用互联网教学在目前还不大可能,但可以布置 相关作业,让学生利用家庭电脑或信息技术课上网收集资料;再如多媒体课件一般是在多媒体阶梯教室或多媒体电脑室里使用的。而这些硬件设施在一个学校里一般只有几个这样的教室,所以就目前条件来看,也不可能每节课都用得上多媒体课件,而且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使用多媒体教学,要从实效出发,如果有些教学内容用别的方法、甚至是比较原始的方法上效果更好,那就不必用机械地摆花架子。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有选择的制作或运用多媒体课件。我认为以下几类内容可选用:距离学生较远,学生不熟悉的内容,如微观知识、基因工程等;抽象而且复杂的内容,如DNA的结构功能、蛋白质的翻译过程、细胞分裂过程等;知识涵盖面广,时空跨度大的内容,如生态与环境,生物的分类等;复习知识脉络,进行综合巩固练习的课程。同时积极探索新的整合方式,比如对于基本没有时空局限的内容,校园植物种类、分析你一天的食谱等,可指导学生直接参与实际调查,获取“第一手资料”进行研究。这些学生身边的信息也许没有计算机等多媒体设备的参与,但使每个学生都平等的参与进来,同样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三、生物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提高

1.教师要以先进的教育思想、教与学理论(特别是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实施课程整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教师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学生主动进行知识建构,学会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学习是实施课改的关键。同时教师要认清新形势下教与学的关系和教师角色的变化,当前教师更多的是处于协作者和合作者的地位,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帮助学生行使主人的权利,与学生一起去面对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教师的教成为学生的学的帮助和引导。

2.教师应在丰富自身生物学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掌握相应的信息教育技术,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比如应用互联网查找、下载相关生物学资料,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研究和交流,提高生物教学技能;利用Flash、PowerPoint、Authorware等软件制作生物课件的技能;素材的积累与整理能力,素材的收集整理是更好实用信息技术的保证,否则到用时会手忙脚乱,不知到哪儿去找了。素材来源很多,包括互联网、光盘、电视录像、报刊杂志等媒体上相关的生物图片、声音、动画、文字资料等,这些素材是杂乱无章的,教师应及时的加工处理后进行收藏。

3.认真钻研整合方法,提升课程整合的层次。这一点是目前课程整合课题急需解决的方面,也是课程整合取得成效的关键。课程整合不只是在课堂上简单的使用计算机,而应是把信息技术自然的融合到课堂教学中。这就要求教师加强学习策略、学习方法的整合,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生物教师要充分认识本学科的特点,结合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巧妙利用多媒体手段把现代生物学相关知识生动有趣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主动地学,教师也从枯燥的传统教学模式中解脱出来,从而轻松地教。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和网络)的自由参与性、平等交互性、虚拟探究性以及客观公正性来打破教师对于知识、技能的绝对权威,通过师生的交流活动来相互促进和启发,从而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4.课程整合要求教师具备团结协作精神。在过去,教师备课往往是自己一个人的事情,而现在倡导的课程整合要求同学科教师间要资源共享,不同学科间要加强交流,进行知识融合,特别是计算机教师要给与技术上的帮助和支持,这样才能不断在交流中迸发出灵感的火花,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生物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与学生素质的提高密不可分

1.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课程整合不仅是新课改形势下的大势所趋,同时也是适应学生实际情况的必要措施。现代的中学生在大量信息资源的耳濡目染下,具备开阔的眼界和敏捷的思维,这就要求我们的生物教学不能仅局限于教科书,必须积极加强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搜集、筛选、整理出更新的和更有益的知识信息,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