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呼吸系统疾病范文
时间:2023-11-10 18:16: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医儿科呼吸系统疾病,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纤维支气管镜;小儿;呼吸系统疾病
纤维支气管镜自20世纪60年代后期应用临床,已成为成人呼吸系统疾病诊断及治疗不可缺少的工具。由于小儿的气道狭小及不合作等因素,现患儿进行电子支气管镜术采用随机局部麻醉复合静脉镇静技术,极大的提高了我院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水平。在临床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经验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56例中男35例,女21例;年龄5个月~14岁。主要临床表现:咳嗽者48例,明显气促者34例,有异物吸入史者14例,因支气管肺部感染而就诊者33例。
1.2方法 检查前对患儿充分了解并争取配合,明确检查目的,作好处理可能并发症的准备。>2岁的患儿,术前禁食8 h;1~2岁的患儿术前禁食6 h;6个月左右的婴幼儿术前禁饮、禁食4 h,可由静脉补充一定量葡萄糖。阿托品不作为术前常规用药。>6岁的儿童纤维支气管镜在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任书平
(天津市武清区中医医院,天津 301700)
摘要: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在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中的诊治价值及其安全性。方法 回顾该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56例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小儿行58例次的纤支镜检查及治疗情况。结果 明确诊断气道狭窄15例;食道气管瘘7例;肺出血6例;肺泡灌洗液细菌培养25例次,18例次有细菌生长,阳性率72%;肺不张16例,以炎症为主占85.1% ,治愈率为92.2%;反复性肺部感染13例,治愈率87.1% 。结论 纤支镜在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中具有诊断及治疗双重作用,而且其安全性好,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中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纤维支气管镜;小儿;呼吸系统疾病采用局麻;
1.3支气管异物钳取 根据异物种类,部位及周围情况选择不同方法如骨片,笔帽类异物时选用鳄齿钳,塑料、气球碎片类异物选用钢丝钳,异物表面光滑如植物类(花生,黄豆)等,则选用网状套篮,糊状粉末状异物通过多次多部位生理盐水灌洗清除。对有反复咳嗽或呛咳、反复发生憋气或呼吸困难、反复发热、反复肺部感染以及不明原因反复发作哮喘患儿,尤其对婴幼儿,应高度警惕气管支气管异物等。有可疑病史应立即做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以明确诊断[2]。
1.4支气管镜检的安全性 与其他医学上的侵入性操作一样,电子支气管镜术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患者的配合就显得至关重要。本组经电子镜术诊治患儿56例,术中、术后均常规进行吸氧,血氧心电监护,多数患儿治疗过程安全顺利,5例术中出现一过性低氧血症,退镜并给予增大氧流量后缓解。3例出现鼻部出血,以鼻腔黏膜出血为主,出血量较少,退镜后未予特殊处置而自行止血。2例出现术后发热,体温均在38.0℃以下,给予物理降温后热退。术中术后均无物过敏,喉头水肿,喉痉挛,呼吸心跳骤停,惊厥,气胸,纵膈气肿等严重并发症。
2结论
儿童支气管镜适应症广泛:①不明原因的慢性咳嗽。②不明原因的喘息,纤支镜有助于查明气道阻塞的原因,部位及性质。③取异物,纤支镜在诊断和治疗气管异物方面较影像学检查更为直观、可靠,较硬支镜更为灵活、安全,由于其柔软可弯曲,取异物痛苦小,可深入到硬支镜不能达到的上叶或3~5级深部支气管检查,并取出异物。④不明原因的咯血或痰中带血,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有助于明确出血部位和出血原因。⑤肺不张,肺部结节或块影,阻塞性肺炎,炎症不吸收,肺部弥漫性病变,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气管支气管狭窄以及原因未明的胸腔积液等异常改变者。⑥肺或支气管感染性疾病( 包括免疫抑制患者支气管肺部感染) 的病因学诊断,如通过气管吸引,保护性标本刷或支气管肺泡灌洗获取标本进行培养等[3]。临床工作中如遇有不明原因的慢性咳嗽、喘息、咯血,X线胸片提示肺不张、肺部块影、阻塞性肺炎、肺炎不吸收、吸入性肺炎,疑有食管气管瘘、支气管异物者,应考虑应用纤支镜检查和治疗。通过纤维支气管镜在临床的应用给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刘迎新,赵芳兴,王玮.电子支气管镜术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2,05(5):890.
篇2
“冬病夏治”是祖国传统医学中的一种特殊治疗方式,体现了中医未病先防的特色。每年三伏天是冬病夏治的最佳时机。主要通过中医内服、外治、生活调养等方面,对体质进行全面调理。
外治与内治
冬病夏治的治疗方法很多,有三伏贴、三伏灸、三伏补、三伏浴、三伏熨等,均以温热助阳为主。同时根据患者体质情况,结合中医辨证论治方法,给予内服温补药物以扶助内在正气,分别采用补肺固表、健脾化痰、益肾填精、活血散瘀、祛风通络等治法,只要冬病宿疾属于虚寒痰瘀证者都可以选用。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中医内科门诊近年采用温灸、穴位敷贴、穴位按摩等“冬病夏治”方法,主要治疗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颈腰椎病、风湿关节痛、心脑血管病、消化系统疾病及阳虚体质患者,配合内服中药汤剂取得满意效果。
值得提醒的是,入伏后也是脑梗死、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的小高峰季节,针对以上“冬病”合并糖尿病、肥胖的冠心病患者,可以直接至医院,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银杏叶片、麝香通心滴丸等中成药。麝香通心滴丸在组方中加入名贵中药材“熊胆粉”,在补气活血之上,更具清脉凉开、化痰逐瘀之功,基础药理研究提示其具有稳定易损斑块、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作用。
适合“冬病夏治”的疾病
1.呼吸系统疾病
慢性咳嗽、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反复感冒等。
2.风湿免疫性疾病
关节疼痛及肢体麻木、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等。
3.消化系统疾病
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消化不良等。
4.耳鼻喉科疾病
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等。
5.儿科疾病
哮喘、咳嗽、支气管炎、体虚易感冒、脾胃虚弱等。
6.慢性皮肤病
荨麻疹、冻疮、硬皮病等。
7.妇科疾病
慢性盆腔炎、痛经、经行泄泻、不孕症等。
8.其他
篇3
【关键词】 中医儿科学;特色优势;发展策略
中医学自身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学术继承和发扬是学科建设的主要任务。中医学包括中医儿科学的大量学术积累,其中蕴藏着大量的真知灼见,任何学科的发展都离不开对已有学术成果的传承,因此,我们要发展中医儿科,就必须最大限度地弘扬本学科学术精华,特别是在中医儿科临床上,充分发挥本学科有特色、优势的治法、病种,扩大学科服务范围,继而谋求加快学科学术发展的速度,这是本学科学术进步和事业发展的中心任务。
1 发挥学科特色优势是面向临床的主要任务
在目前中医、中西医结合、西医儿科并存的格局下,医疗市场行业竞争激烈。中国和世界各国中医儿科的临床工作发展很不平衡,一些单位的中医儿科迅速发展,也有一些单位的工作在萎缩。凡是工作开展好的单位,共同的经验都是发挥了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因此,能否发挥好中医儿科的学科特色和优势,就成了我们事业成败的关键。
关于中医儿科的特色优势病种,我们在2007年曾组织了中国城乡不同地区、不同等级医院、不同职称级别、中医中西医不同专业儿科工作者的抽样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与西医相比,大多认为中医儿科(某些情况下的中西医结合)在下列病种(证)或其某个阶段具有治疗优势。(1)新生儿疾病:胎怯(早产儿和足月小样儿)、新生儿黄疸、新生儿硬肿症、新生儿腹泻、新生儿脐部疾患等。(2)呼吸系统疾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病毒性肺炎与其他类型肺炎、反复呼吸道感染等。(3)消化系统疾病:鹅口疮、口炎、胃食管返流及反流性食管炎、胃炎、消化性溃疡、厌食、小儿腹泻等。(4)营养性疾病:消化不良、营养障碍、营养性贫血等。(5)循环系统疾病:病毒性心肌炎等。(6)泌尿系统疾病: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血尿、泌尿道感染、遗尿症等。(7)神经肌肉系统疾病:小儿癫痫、脑性瘫痪、惊厥等。(8)心理行为障碍性疾病:多发性抽搐症、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等。(9)内分泌疾病:性早熟。(10)免疫、变态反应、结缔组织病: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紫癜、湿疹、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幼年类风湿病等。(11)感染性疾病:麻疹、风疹、幼儿急疹、水痘、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流行性乙型脑炎等病毒性脑炎、百日咳、急性感染性多神经根炎等。同时,中医特色疗法,如推拿疗法、针灸疗法、中药外治疗法等,在儿科疾病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和良好的效果。
从以上中医儿科特色优势病种来看,涵盖了儿科临床常见的多数疾病。中医儿科不仅在许多儿科慢性病中具有整体调节、扶正祛邪的特色,而且在急性疾病,特别是感染性疾病治疗中有很大优势。中医儿科临床优势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急性病毒感染性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WHC)的统计资料显示,近年来,在儿科急性感染性疾病中,细菌感染性疾病呈下降趋势,病毒感染性疾病呈上升趋势。我国近年小儿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临床研究资料表明,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90 %以上为病毒感染,急性支气管炎75 %为病毒感染,肺炎中约50 %为病毒感染。近几年造成广泛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禽流感、手足口病、甲型流感H1N1等,都属于病毒感染性疾病。已经有许多的临床研究资料证实,中医药治疗多种病毒感染性疾病较西药治疗更加有效、安全。例如:我们承担的“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课题“小儿肺炎中医证治规律研究”经过四中心、360例、随机、盲法、对照临床研究,清肺口服液试验组痊愈显效率89.62 %,利巴韦林对照组痊愈显效率73.92 %,试验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01)。我们承担的另一项“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课题“中医药治疗病毒性肺炎疗效评价方法研究”结果,清开灵注射液联合儿童清肺口服液的中药治疗方案,与利巴韦林注射液联合复方愈创木酚磺酸钾口服液的西药治疗方案相比,不仅中药组的终点(10 d)疾病疗效评价优于西药组,而且多数评价指标(咳嗽、痰壅、发热、恶寒、紫绀、面色、口渴、食欲食量、舌象、脉率)中药组的起效时间早于西药组。
二是脾系疾病。脾系疾病是儿科临床发病率仅次于肺系疾病的常见疾病。脾系疾病包括消化道疾病和营养性疾病。中医药治疗消化道疾病如泄泻、积滞、厌食、功能性腹痛等,在调整消化道功能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因矿物元素、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缺乏所致疾病,如锌缺乏症、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疳证等,不仅不少中药中含有一定量的矿物元素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增加了摄入量,更重要的是中药的调脾助运等作用,促进了机体对各种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降低了不良反应。一批行之有效的中医临床诊疗操作技术在不断扩大应用,如推拿治疗小儿泄泻、便秘、腹痛,董氏指压手法治疗婴儿吐乳症技术等,这些简便有效诊疗技术的临床推广,扩大了中医特色疗法在中国城市社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世界各国的普遍应用。
其他如中医药调补先后天治疗新生儿疾病,调整阴阳治疗小儿心理行为障碍性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肾脏病,发时治标、平时治本观点在慢性复发性疾病中的应用等等,都是发扬儿科中医药治疗优势的例证。
中医儿科优势病种及特色疗法的临床应用,满足了现代社会对于儿童预防保健的需求,适应了现代临床疾病谱的变化,顺应了现代人对于医疗安全性的重视,减少了抗生素、激素等化学药物的滥用,在各国医疗保健事业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
2 加速学科学术发展是面向未来的主要任务
在历史跨入21世纪之时,我们总结过去,展望未来,还应当清醒地看到虽然中医儿科学的现展速度已经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但是,与西医儿科学和其他自然科学学科的发展速度相比,则显得相对滞后。我们必须加快学科学术发展速度,这才是面向未来、能够获得本学科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选择。
任何一门学科的学术发展都需要依靠科学研究,中医儿科学的未来发展也必需依靠本学科科学研究的开展。中医儿科学科研的领域需要不断扩大、科研水平需要不断提高,才能推动学科的快速发展。
建立规范是学科学术发展的基础。所谓规范,库恩《科学革命结构》说:“她包括了一门学科的研究方法、总体框架以及最基本的概念、理论和定律。”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医儿科学在规范化、标准化方面所做的工作还很不够。中医儿科学科需要建立的规范,必须是能符合本学科学术特点和规范化要求的各种规范。例如:切合中医药学本义的中医儿科学名词术语规范,有中医药特色的诊断辨证标准,能反映中医药优势又能得到学术界公认的疗效评价标准,符合循证医学原则的临床研究规范,利于中成药开发又符合新药研究原则的制剂工艺和质量标准等。这些规范的产生,要通过科学研究来实现。在临床研究和数理统计分析基础上形成规范,是最佳的研究方法。但是,临床研究成本高、耗时费力。近年来,在儿科规范化工作中已普遍采用了文献研究、专家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特别是基于德尔菲法的专家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的方法,能集中本学科权威专家的意见,是一种在国际上被广泛采用的研究方法,在《儿科常见病中医诊疗指南》的研究中已经取得良好的效果,今后将会在中医儿科学规范化、标准化工作中有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作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的重要任务之一,要求“制定并与中医药有关的国际行业标准”,我们儿科专业委员会今后在这方面将承担起与儿科有关的任务。
中医儿科学基础研究范围广泛。整体观点是中医学优势之一,要将儿童的孕育成长、保健预防、病因病机等,放到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不同的天时、地理、环境的大自然整体和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内环境整体中加以认识。对中医儿科基本理论中的若干问题不要再过多地进行理论论争,要重视通过科研来认识其科学内涵,辨析正误,吸收其合理的部分用于指导临床。辨证学研究的重点是辨证客观化,即如何将通过现代检测方法获得的疾病微观信息纳入中医儿科学辨证体系,以及如何将各种诊查方法所采集到的“证象”定性定量,从而形成客观的证候诊断标准。治疗学研究的重点,一是儿科常用治法的疗效机理研究,二是儿科药物剂型改革及多种疗法研究,三是有毒中药的毒理及减毒方法研究,四是各种治法的优化组合及其适应病证研究。要研究出更多疗效可靠、应用方便,适应当今和未来社会需要的儿科疗法和药剂。
临床研究的范围目前仍将侧重那些中医药有优势、儿科临床常见的病种。例如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肺炎、手足口病等病毒性疾病,哮喘、过敏性紫癜、肾病综合征等免疫性疾病,腹泻、营养素缺乏症、肥胖症等脾胃病,多发性抽动症、癫痫、脑性瘫痪等神经精神疾病,高热、惊风、血症等急症,低出生体质量儿、新生儿黄疸、新生儿硬肿症等新生儿疾病等。同时,在有条件的单位,要面向世界需求,开展中医药治疗儿科现代重点疾病的研究,如儿童艾滋病、各种新型流感等,争取在其中一些疾病取得突破。临床研究的重点在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要遵循现代流行病学、循证医学和临床科研方法,进行多中心协作攻关,力争探索出一些新的证治规律,研制出一批疗效更好、副作用小而使用更为方便快捷的新药,研究提出中医药治疗的有效、安全、经济的优化治疗方案并加以推广。临床研究的内容将深化,如从笼统的一方治一病发展为辨证立方、异病同治;对难治性疾病或其中某一证型、某一严重合并症等研制有针对性的方药;研究有效方药的剂型改革;研究有效方药的主要有效成分、有效单体并形成体现辨证论治特色的“创新中药”等。
实验研究将会更多地直接引入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为提升中医儿科诊疗水平服务。要装备先进的仪器设备,逐步研制出儿科常见病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应用各种先进的研究方法,尤其是细胞、分子、基因、蛋白的研究方法,从宏观到微观的各个层次,揭示儿科有效中药及其他疗法的作用机理,为创新疗法、创新理论的建立奠定基础。
总之,中医儿科学科学研究的重点在临床,目的在于围绕临床疗效的提高,目标是学科创新性理论的产生,为中医儿科学事业发展,并最终实现学科现代化积累条件。
中医儿科学术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才。20世纪下半叶,中医儿科多层次、多形式人才培养的格局已经形成。今后,要根据学科发展需要,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改善知识结构,提高动手能力,培养更多的中医儿科专业人才。首先是为数众多的临床人才拓展中医儿科服务范围,直接为各国儿童的健康事业服务。同时,必须通过研究生教育和继续教育,造就一批具有宽广深厚的中医理论基础、掌握相关现代科学知识和前沿技术、科研能力强的智能结构型人才,通过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捕捉学科学术发展热点问题的能力,经过规范、先进、严谨的科学研究,创造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承担起推进中医儿科学科发展的重任。
在学科人才比较集中的单位和地区,要组织起一批实力强大的研究团队,团结合作,才能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在不同的研究领域取得突破。研究方向的确定,应以儿科临床常见疾病、中医药有优势的疾病、学科基础较好为原则,逐渐形成在中医儿科学科专业划分基础上的肺系疾病研究、脾系疾病研究、心肝疾病研究、肾系疾病研究、传染病研究、新生儿疾病研究等研究团队,扩大一批重点学科、重点专科、重点研究室、重点实验室等,不断提高研究水平,产生有创新意义的研究成果。
篇4
【关健词】 住院患者;疾病构成;统计分析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 of disease constitution of inpatients, strengthe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ommon and frequently occurring disease, rational allocation of health resources for the hospital, and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introduction of new technologies. Methods Disease classification relevant data of in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2010 to 2012 were statistical analyzed . Results The first 5 system diseases inpatients is 70.75 percent of total inpatients,it is a major source of our hospital patients. Conclusion The hospital should pay close attention to changes in disease constitution, rational allocation of health care resources,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key departments, strengthen the professional advantages, to further improve the level of medical technology and service quality.
【Key words】 Inpatients; Disease constitution; Statistical analysis
为了解本院住院患者疾病构成特点, 探讨本区居住人群发病规律及常见病、多发病, 寻找发病的主要原因, 以便有针对性的加强疾病的防治工作, 提高本区人民的健康水平, 为医院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医院特色科室的建设等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就本院3年来住院疾病及年龄性别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本院2010年~2012年住院患者疾病分类报表。按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分类, 资料完整准确可靠。
3 讨论
3. 1 住院疾病前5个系统疾病占住院总数的70.75%, 是本院住院疾病的主要构成部分。因此, 这些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应成为本院医疗工作的重点和研究发展的方向。
3. 2 呼吸系统疾病主要以肺炎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为主, 主要分布于5岁以下儿童。由于儿童呼吸系统发育尚不完善, 处于生理性免疫功能比较低的状态, 对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抵抗力不够强, 据统计资料显示, 每年春夏季节为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期, 儿科住院病床经常爆满, 因此, 医院管理层应了解疾病的发病规律, 在其高发季节做好相应的医疗护理准备工作, 增加医疗护理技术力量, 提高诊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相关部门应加强预防保健宣传工作, 做好春夏季节的儿童卫生保健工作, 增强儿童监护人的自我保护意识, 减少呼吸系统疾病的感染机会。
3. 3 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疾病以梗阻性分娩为主。本院妇产科专业技术力量配置比较合理, 加之本市是粤东片经济较发达地区, 外来人口较多, 这些人群生育多选择收费标准较低的区级医院。
3. 4 损伤和中毒的主要疾病是骨折, 内部构成比是48.52%。损伤高发的原因主要是各类车祸和各种伤害事件增多。近年来, 私家车激增、交通管理水平和道路设施相对滞后等原因引起意外交通事故频发[1], 再者, 现代社会人们生存压力大、多数人群心理浮躁, 各种伤害事件和意外事故相对增加, 由此造成的各种损伤患者数也就相应增多。针对这种情况, 医院管理层应加大相关科室的医疗设备和人员配置, 引进人才, 注重培养相关专业技术人才, 提高骨外科的诊治水平, 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医疗业务发展的需要。而有关部门也应注意改善道路交通状况, 加强各种车辆的管理和严格驾驶员的培训考核, 加强全民心理健康教育和法规教育, 提高全民安全意识, 减少人为事故的发生。
3. 5 循环系统的常见病为脑血管病、高血压和缺血性心脏病, 内部构成比为77.98%, 主要发病人群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心脑血管病是21世纪威胁中老年人生命的主要疾病, 并随着人口老年化越来越突出[2], 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群体, 是许多慢性疾病的高发人群。如何提高这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是医疗机构的工作重点和研究的方向。心脑血管病由于病程长、医疗费用高等因素, 给社会和家庭造成很大的负担, 所以, 尽早发现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尤为关键。本院是一所区级医院又是社区服务中心的双重性质的机构, 充分利用优势, 对本片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建立健康档案, 同时针对老年人发病规律和特点做好常见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工作, 提高老年人防病、治病的自我保护意识。
3. 6 眼和附器的主要疾病是老年性白内障, 近年来, 本院开展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全称是: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 是目前治疗老年性白内障较常用的手术, 效果好, 是本院眼科的特色项目, 3年来收治患者共280例, 占眼和附器疾病的77.35%。
通过对住院疾病的统计分析, 了解疾病构成现状, 对疾病的防治工作具有指导意义[3]。医院应密切关注疾病构成的变化, 合理配置卫生资源, 加强重点科室的建设, 巩固专科优势, 鼓励新技术、新项目的研发和利用, 引进人才和培养人才, 进一步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 为医院生存和发展提高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日孜万古丽.10922例出院病人疾病构成分析.中国病案, 2012,13(10):48-50.
篇5
【关键词】 和解少阳法; 慢阻肺; 临床效果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种气流受限的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具有明显气流阻塞,最大呼气流速降低,肺用力排气延缓的特征,在15岁以上的发病率约为3.17%[1],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高。目前认为其病因与吸烟、感染、空气污染等有关,临床的主要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喘息及气短等。早期常无明显的体征,随着病情的发展出现桶状胸,呼吸浅快,语颤减弱,肺部可闻及过清音,肺下界下移,心界缩小。目前,西医的方法主要是控制感染和支气管舒张剂的运用。笔者所在医院就采用和解少阳法治疗60例慢阻肺的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3月-2012年3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60例慢阻肺患者,男46例,女14例,年龄45~82岁,平均(64.4±7.9)岁,有24例伴有高血压,26例伴有糖尿病,12例伴有肺心病,慢阻肺的诊断参照《内科学》第7版教材[2]。
1.2 方法 由于和解少阳法的代表方剂为小柴胡汤,故予以小柴胡汤加减运用,具体的药物为柴胡20 g,黄芩、人参、半夏、生姜各10 g,甘草6 g,大枣2枚。以上均在辨证加减的基础上化裁,腹痛明显去黄芩加芍药10 g,胁下痞硬加牡蛎10 g,水肿明显加用茯苓,白术各10 g,疲倦乏力明显者加用丹参10 g,咳嗽痰多加用枳实10 g,身热喜饮加天花粉10 g。以上方药水煎服,每日一剂,连续治疗15日为一个疗程。
1.3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肺部无过清音及干湿性啰音,呼吸音正常。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肺部可闻及散在过清音及干湿性啰音,呼吸音略减弱。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变[3]。
2 结果
以上病例均随访6个月,显效37例,有效1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1.7%,显效率为61.7%。
3 讨论
从中医角度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病属于中医的“肺胀”范畴,是由于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肺脾肾三脏虚损,引起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类病证。病变首先在于肺,病理表现属于本虚标实之证,以标实为急,主要为痰浊、水饮与血瘀互为影响,兼见同病。治疗上遵循“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是属于虚实夹杂的复杂病症,扶正祛邪是其治疗大法,多采用祛邪宣肺、降气化痰、温阳利水等方法治疗[4]。而从西医角度考虑,治疗主要是延缓病情进展,改善呼吸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分为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治疗。
少阳病的治疗大法在中医称之为“和法”,属于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八法中的基础方法,《伤寒论》以为,汗、下、和三法代表了太阳、阳明和少阳三种疾病的治法。少阳位于半表半里,有枢机特征,唯有和之方为适宜。
祖国医学以为,少阳属于幼阳、小阳,六经辨证以为,下则为阳明,补则为太阴,若汗则治在太阳,均不得驱半表半里少阳病之邪气,只有升发少阳之气以祛邪的小柴胡汤治疗少阳病才可称为和法。而从少阳病的病机看,少阳既无阳明之旺盛,也无三阴之虚衰,所以疾病属于半表半里,与正气相搏而有进退,病机的主要特点是机体的阳气不旺盛,故禁用汗、吐、下法,包括通利小便。
在小柴胡汤中,柴胡、生姜清泄降浊,起升发透表之效,黄芩、半夏健脾益气,人参、甘草、大枣扶正祛邪,防止邪气内传入内,以上方药共奏和解少阳之效。故被柯韵伯称之为“少阳枢机之剂, 和解表里之总方”。而从现代药理学表明,柴胡、黄芩具有抗菌、抗病毒的作用,可促进机体的免疫力增强,其吞噬功能增强、自然杀伤细胞功能增强,半夏具有显著的镇咳作用,0.6 g/kg的半夏接近与1 ml/kg的可待因,另外可抑制腺体的分泌,而生姜具有促进肠蠕动和抗感染的功效。
综上所述,和解少阳法治疗慢阻肺的临床效果显著,结合相关的报道[5],长期服用小柴胡汤与体育锻炼等相结合,有助于控制病情,降低肺心病、呼吸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且副作用少,医疗费用低,患者容易接受,值得临床上借鉴运用。另外,和解少阳法对于病毒性肝炎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故对于合并有肝炎的患者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陈华.俞景茂教授和解少阳法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经验[C].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第二十七届全国中医儿科学术研讨会暨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第二届中医儿科国际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2010:35-38.
[2] 王宁群,王东海.和解少阳法治疗内伤基础上外感咳嗽的思路探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12(5):88-89.
[3] 何德平,林琳,吴蕾,等.中医药对慢阻肺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作用的临床研究[J].新中医,2006,38(11):42-43.
[4] 杨正央.老年慢阻肺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疗效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1,8(19):78.
篇6
苏惠兰
厦门大学附属福州市第二医院儿科,福建福州 350007
[摘要] 目的 探讨盐酸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在儿科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0年05月到2013年05月收治的90例儿科呼吸道感染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存在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在儿科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值得广泛推广和使用。
[
关键词 ]儿科;呼吸道感染;盐酸氨溴索注射液;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 R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14)03(a)-0124-02
呼吸道感染主要包括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90%均为病毒引起,在儿科中是较为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儿科呼吸道感染的发病原因主要是患儿的各个器官还未发育成熟,对于药物代谢能力以及疾病的抵抗能力均较低,若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通常病情比较严重,甚至会出现死亡,对患儿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威胁[1]。对比观察我院在2010年05月到2013年05月收治的90例儿科呼吸道感染患儿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和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在2010年05月到2013年05月收治90例儿科呼吸道感染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占45例。所有患儿均经过临床检查确诊,符合以下纳入标准[2]:患儿均符合呼吸道感染的相关诊断标准,发病的时间在2天内,在临床上的症状通常表现为咳嗽、流鼻涕、鼻塞、发热、咽部红肿、扁桃体肿大以及咽痛等;除外重大脏器疾病和并发症等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方法治疗,男性患儿占25例,女性患儿占20例,患儿的平均年龄为(1.2±0.2)岁,平均病程为(1.26±0.25)天。其中新生儿肺炎患儿占18例,小儿毛细支气管肺炎患儿占17例,新生儿肺透明膜患儿占10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男性患儿占24例,女性患儿占21例,患儿的平均年龄为(1.3±0.5)岁,平均病程为(1.28±0.27)天。其中新生儿肺炎患儿占19例,小儿毛细支气管肺炎患儿占18例,新生儿肺透明膜患儿占8例。两组患儿在年龄、病程以及性别等基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对比观察两组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方法治疗,主要包括止咳治疗、抗生素治疗、镇静治疗、平喘治疗以及退热治疗,使用利巴韦林注射液(生产厂家:成都平原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3330)10~15mg/kg+5%的葡萄糖溶液100ml静脉注射,每天2次,每次静滴时间在20分钟以上。同时使用小儿氨酚磺那敏颗粒(生产厂家:哈药集团制药六厂、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3022613)进行口服治疗,每次服用0.5~1袋,每天服用3次,一个治疗疗程为5天;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使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进行静脉推注治疗,每天推注治疗2次,对于年龄在1岁以内的患儿使用剂量为7.5mg,对于年龄在1岁以上的患儿使用剂量为15mg,同时以每6小时7.5mg的盐酸氨溴索进行雾化吸入治疗,一个治疗疗程为5天。
疗效判定 对两组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治疗疗效进行判定,主要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指患儿经过治疗喘息、咳嗽等临床症状均消失,患儿肺部喘鸣音和中细湿罗音均消失,不良反应发生率在5%以下;有效指患儿经过治疗喘息、咳嗽等临床症状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不良反应发生率在10%以下;无效指患儿经过治疗喘息、咳嗽等临床症状均没有得到改善,甚至加重。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的数据统计分析工具为软件spss18.0,以“±s”形式对计量资料进行统计记录,采用t法检验其相关性,计数资料相关性的检验方法为卡方法,P<0.05,代表数据的比较差异明显,且统计意义具备。
2 结果
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75.6%,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5.6%,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观察组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的患儿占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对照组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的患儿占3例,出现心跳絮乱症状的患儿占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6%,观察组患儿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明显低于对照组,存在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儿科呼吸道感染的发病原因主要是患儿的各个器官还未发育成熟,对于药物代谢能力以及疾病的抵抗能力均较低,若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通常病情比较严重,甚至会出现死亡,对患儿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威胁。儿科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治疗方法以抗生素、平喘、镇静、止咳等常规治疗为主,但是达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3-4]。盐酸氨溴索作为新型的动力祛痰剂和粘液溶解剂,对呼吸道系统具有良好的保护效果,能够溶解分泌物、促进排痰,对于黏液性和浆液性的分泌物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降低了痰液黏稠度。盐酸氨溴索能够促进黏液腺毛运动功能,对呼吸道内黏液分泌物的排除起到了促进作用,避免了黏液长时间的滞留,对于呼吸状况起到了显著改善作用。
盐酸氨溴索抗炎和镇咳效果显著,不会存在明显的不良反应,具有显著的抗感染能力,增强了巨噬细胞活性,应用于治疗儿科呼吸道感染中效果显著。儿科呼吸道感染患儿在发病早期给予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能够减少炎性介质的释放,对于炎性症状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5-6]。上述结果显示: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75.6%,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5.6%,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的患儿占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对照组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的患儿占3例,出现心跳絮乱症状的患儿占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6%,观察组患儿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明显低于对照组,存在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了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在儿科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在提高临床治疗疗效的同时,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地临床治疗方法,值得广泛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张芳玲,吴军. 复方丹参联合盐酸盐酸氨溴索辅助治疗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后痰多症32例[J]. 中医儿科杂志,2011,16(06):23-24.
[2]林意菊,杨林,周俊翔. 盐酸氨溴索不同给药途径治疗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Meta分析[J]. 中国药业,2012,15(08):23-26.
[3]洪芳. 盐酸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疗效观察[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30(12):49-49.
[4]杨锦明,张懿. 盐酸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在儿科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应用[J]. 吉林医学,2012,30(11):6586-6587.
[5]史彦华. 盐酸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J].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3,13(02):28-29.
[6]徐永谊,陈怡禄,梁小丽. 盐酸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合理应用[J]. 中国医药导报,2009,19(05):155-156.
[7]史彦华. 盐酸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J].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3,13(02):28-29.
[8]杨锦明,张懿. 盐酸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在儿科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应用[J]. 吉林医学,2012,30(05):164-165.
篇7
【关键词】呼吸系统疾病;抗生素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651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399-0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扬州市江都区滨江人民医院呼吸内科病房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168例其中男96例,女72例,年龄14-83岁。原发病主要包括肺炎78例、慢性支气管炎53例,其余47例肺心病、肺气肿、流感等。应用的抗生素类别包括: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氨基苷类、大环内酯类等。
12方法调查内容:患者一般资料(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病名、过敏史、应用抗生素情况(包括名称、给药方法、用药起止时问、联合用药情况)。通过以上调查内容回顾性总结抗生素应用的情况,评价其合理性。
2结果
21抗生素应用情况本组抗生索使用率为100%(168/168),其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占625%(105/168),喹诺酮类抗生素占22%(37/168),氨基苷类抗生素占9%(15/168),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占65%(11/168)。
22联合应用情况本组抗生素联合使用92例,占548%(92/168)。其中二联用药占674%(62/92),三联用药占293%(27/92),四联用药占33%(3/92)。
23合理应用情况符合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总后卫生部制定的《抗菌药物联合使用指导原则》的在合理应用范围内的有120例(714%),不合理应用原因中以应用时间过长或用量过大为主。
3讨论
以抗生素为代表的抗菌药物的滥用已经成为我国医疗行业十分突出的问题[4]。作为全球抗生素滥用最严重的国家,目前在我国抗生素临床应用中β内酰胺类、氨基苷类、大环内酯类及喹诺酮类抗生素为目前应用较广的几类抗感染药物[5-6]。本组资料显示,抗生素使用率为100%,抗生素应用比例为:β内酰胺类占625%,喹诺酮类占22%,氨基苷类占9%,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占65%,可见抗生素临床地位之重要。
在治疗感染性疾病时,为了增强抗生素的疗效,缩短病程,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常常把两种以上的抗生素联合起来使用,即抗生素的联合应用[7]。但是,部分医生们误以为联合使用抗生素就是越多越好,这是不对的。对于联合使用抗生素,我们应该权衡利弊,从正反两个方面、一分为二地正确看待。因此,在临床工作中,使用抗生素治疗感染性疾病时,凡使用一种抗生素能够达到治疗目的时,不要使用第二种或第三种。只有这样,才符合有效、简便、经济和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原则。只有对那些感染特别严重、估计有两种以上细菌合并感染或估计使用一种抗生素难以控制的感染时,才考虑联合使用相应的抗生素。本组抗生素联合使用92例,占548%(92/168)。其中二联用药占674%(62/92),三联用药占293%(27/92),四联用药占33%(3/92),可见,呼吸科住院患者的抗生素联合应用比率比较高,存在安全隐患[8]。
目前临床上应用抗生素的现状和问题主要有:指征不明确而滥用抗生素;盲目首选昂贵的和新的广谱抗生索,忽视或弃用廉价有效的抗生素[9];外科手术用药抗感染不规范,要么用药过早,要么停药过晚;应用剂量过大,疗程过长,用法混乱,多种抗生素联合用药不当;频繁更换抗生素品种;忽视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不询问过敏史,甚至不做皮试。本组资料符合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总后卫生部制定的《抗菌药物联合使用指导原则》的、在合理应用范围内的有120例(714%),不合理应用原因中以应用时间过长或用量过大为主。
参考文献
[1]张艳秋呼吸内科抗生素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0,4(13):123-125
[2]兰雅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培养及细菌耐药性检测[J]航空航天医学,2010,5(21):81-83
[3]宋凌菁,李冬英53例呼吸机相荚性肺炎患者下呼吸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实用临床医学,201l,12(4):9-10
[4]赵文静,刘霞抗菌药物的滥用与危害[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21):78-81
[5]谢悦旭,杨玉玲,蔡蕤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23:10-10
[6]张玉芳抗生素用于儿科呼吸道感染存在的几个常见问题[J]中华中西医学杂志,2011,9(6):76-77
[7]辛玮,尚绪刚抗生素的联合应用[J]中国健康月刊・B版,2011,5(8):33-35
篇8
【关键词】 车前子;儿科;临床应用
车前子为车前科植物车前或平车前的成熟种子。车前子属甘寒之品,入肝、肾、肺、小肠、膀胱经,具有利水通淋、渗湿止泻、清肝明目、清肺祛痰止咳之功。历代对车前子的功效有许多论述,如《本经》云其“主气癃,止痛利水道通小便,除湿痹”。《滇南本草》云其“清上焦火热,止水泻”。《本草纲目》云其“导小肠热,止暑湿泻痢”。《科学的民间药草》云其“镇咳,祛痰,利尿”。《山东中药》亦有用其“敷湿疮、脓泡疮、小儿头疮”的报道。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觉车前子在儿童各个系统疾病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现总结如下。
1 消化系统
1.1 小儿腹泻
车前子具有渗湿止泻的作用,具有利小便以实大便之用。现代药理研究[1]也证实,车前子含有大量的多糖体黏液质,有保护肠黏膜及吸附解毒作用。其利尿作用,可促使水、钠的重新分布,阻断水、钠向肠腔内移动而达到止泻作用。因此临床上笔者常将车前子与茯苓、猪苓、泽泻等利水渗湿药同用,利水渗湿效显,多用于治疗水湿停滞中下焦,而见小便短少不利、大便泄泻。或车前子与黄连、黄芩、秦皮等清热燥湿药同用,车前子利水而止泻,与三味清热燥湿药配伍,功能清化肠中湿热,多用于治疗湿热泄泻。
1.2 新生儿黄疸
《本草纲目》云:“黄疸有五,皆属热湿。”车前子入肝经,具有清肝、利水之功效,新生儿黄疸多由母孕期间感受湿热之邪,蕴结于里,传于胎儿,以致婴儿生后肝胆蕴郁湿热,肝气疏泄失常,胆汁外泄,浸面目肌肤而发黄。车前子具有清肝利湿退黄之功,使得湿热自小便而去,黄疸自解。因此车前子加减茵陈、大黄、栀子等药物,在治疗新生儿黄疸方面有其独到的一面。
2 泌尿系统
2.1 急性尿路感染
车前子归膀胱经,功效利尿通淋。小儿乳食不知自节,若喂养不当,乳食无度或过食肥甘生冷,均易导致乳食内积,积热蕴滞,湿热内生,下注膀胱,膀胱气化不利而引起小便频急、淋沥涩痛。而车前子“利水道通小便”,利水通淋,与苦寒清热、利水通淋的萹蓄、瞿麦、金钱草配伍则功专力宏,可用于治疗淋证属湿热下注膀胱,而见小便频数短涩、滴沥刺痛、欲出不尽等症。
2.2 小儿遗尿
现代医学认为功能性遗尿的常见原因是精神因素,如突然受惊、过度疲劳、骤换新环境、失去父母照顾及不正确的教养习惯等[2]。此种认识与中医学七情致病特点颇为相符。中医学认为精神活动超出了常度,可影响内脏的活动而产生病理变化。本病常因五志过极,心火内炽不能下济于肾,则致心肾失交,水火不济,膀胱失约,小便自遗。病位在膀胱,属虚实夹杂之候,故治疗当从心肾入手[3]。临床上常以车前子配合莲子、黄芪、党参、麦冬、黄芩、地骨皮、茯苓等,共奏清心滋肾、安神固脬之功,使阴平阳秘,水火既济,遗尿自愈。
3 呼吸系统
3.1 急性支气管炎
现代药理研究[4]证实车前含桃叶珊瑚甙、黏液质、车前甙、熊果酸、棕榈酸等成分,能使呼吸道黏液分泌明显增强,有显著的祛痰、镇咳作用,故而《中药大辞典》明确提出了其止咳化痰,治疗咳嗽痰多的功用,因此车前子与前胡、桔梗、浙贝母等化
痰止咳药同用。前胡降气化痰,桔梗宣肺化痰,浙贝母止咳祛痰,车前子也具祛痰止咳之效。四药配合,功能宣肺化痰止咳,多用于外感咳嗽而见咳嗽痰多、咳痰不爽等。
3.2 支气管哮喘
中医学认为,车前子味甘性微寒,甘则升,寒则降,甘升有利于宣散肺气,寒降又有助于敛收肺气之耗散,如此一升一降,宣中有降,调节肺气出纳,因此车前子与麻黄、杏仁、桑白皮等平喘止咳药同用。麻黄宣肺平喘,杏仁、桑白皮止咳定喘,车前子与之配伍,多用于治疗咳喘发作,而见咳嗽痰多、气急胸闷等症。
4 神经系统
王军仓[5]认为车前子上清头目,下通水道,有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的作用,临证时详审病因,随症配入驱风镇惊、开窍醒脑、降逆止呕之品。因此车前子与泽兰、石菖蒲、蝉蜕、僵蚕、全蝎相配伍,泽兰祛癖散结、行水退肿,石菖蒲除痰开窍,蝉蜕、僵蚕、全蝎熄风止痉通络,对各种脑炎所致的脑水肿、颅内高压症收效甚捷。
5 心血管系统
儿科重症肺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心力衰竭,而心衰的治疗措施包括强心利尿,车前子在利尿方面有其独有的优势,通过利尿消肿,减轻心脏前负荷,从而达到改善心衰的目的。因此,临床上车前子常与葶苈子、桑白皮、生黄芪、太子参、丹参、泽泻、麦冬、五味子、全当归相配伍,组合成心衰合剂,共奏强心泻肺利尿之功。
此外,车前子还有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有降低眼压、胆固醇以及抗衰老的作用等,在临证时灵活加减运用,可取得显著疗效。
参考文献
[1]夏玮.复方车前子散治疗小儿秋季腹泻[J].湖北中医杂志,2004,26(4):33.
[2]诸福棠,吴瑞萍,胡亚美,等.实用儿科学(下册) [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805.
[3]吴朝晖,杨少华.清心莲子饮为主治疗小儿功能性遗尿症[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6,6(3):64-65.
篇9
关键词:儿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干预措施
0引言
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患者没有遭受超出法律界限的损失或功能缺陷,即为护理安全[1]。在我国目前的儿科护理中还存在着很多不安全因素,极大地影响了护理的效果,本文通过对某医院2014年1~9月的儿科患者进行分析研究,把60例患儿分为两组进行对照分析,对在护理过程中进行不安全因素的干预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本次研究的资料选取某医院2014年1~9月的60例儿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7例,女33例,年龄都在3~12岁,平均年龄(6.7±0.5)岁。随机的将60例患儿分为两组,每组30例。这些患儿中,属于血液系统疾病的有12例,消化系统疾病的有15例,呼吸系统疾病的有18例,循环系统疾病的有9例,外科疾病的有5例,其中疾病1例。两组患者必须在基本条件上差距不大(P>0.05),要保证一定的可比性。1.2方法。两组患儿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观察组患儿进行常规护理时对护理过程中不安全因素进行干预,而对照组患儿的护理只采用常规护理即可。常规护理就是对患儿的基本资料有一定的了解,对其基本情况进行总结,对身体和生活方面进行一些必要的护理。干预护理措施指的是在护理过程中,对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不安全因素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针对这些不安全因素制定有效的干预对策,提升护理的效果,加快患儿的康复。1.3统计学方法。通过SPSS12.0统计学软件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分析发现在儿科护理过程中存在着包括患儿及其家长、护理人员、医患及家属之间的沟通,还有疾病本身等多方面不安全因素,对这些不安全因素进行有效的针对性干预,能够使护理的效果明显提高,避免发生不安全事故,帮助患者尽快康复,使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提高。
3讨论
3.1存在的不安全因素。3.1.1患儿及其家长;儿科护理的患者年龄普遍较小,对护理会有一种自然的恐惧感,不容易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护理工作开展起来十分困难。而家长方面则是因为家长对患儿的关爱给患儿形成了一种依赖感,在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工作时,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不利于护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以至于出现护理事故,对患儿的健康安全造成了威胁。3.1.2护理人员;目前我国的护理人员数量较大,专业水平参差不齐,一些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在进行患儿的护理工作时,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另一方面,一部分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在进行患儿护理时粗心大意,尤其是交接班的转接工作做得不到位,只是患儿的护理工程出现问题,身体健康受损[2]。此外,一些特殊的护理中需要对患儿进行静脉穿刺,本身患儿因为疼痛不会过多的配合,如果护理人员的手法不熟练,更是会大大影响护理的效果。3.1.3沟通方面;由于患儿本身年龄比较小,在表达能力方面不是很擅长,无法将自己的真实需求清楚的表达给护理人员,护理人员无法得知患儿的真实意愿自然也就无法很好的进行护理工作。还有就是,家长由于担心患儿的健康,可能会对护理人员提出比较苛刻的要求,进而引起医患纠纷,这也使得护理工作的开展十分不便,很可能造成患儿健康受损。3.1.4疾病本身;一般来说,儿科患者的病情比较凶猛,发病比较快,如果医务人员来不及对病情做出正确的判断,很有可能会延误治疗,导致患儿发生生命危险。3.2针对不安全因素的干预措施。3.2.1加强家长的护理教育;根据以往的经验来看,患者家长的医学知识十分有限,对护理工作的进程不了解,往往会因为对患者的担心而与医护人员发生纠纷,影响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从而导致患者不能及时的接受护理。因此,必须要对家长进行健康教育,使其具备一定的疾病知识和护理常识,了解护理工作的流程,积极的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护理。3.2.2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因为儿科护理本身的难度比较大,就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在进行护理时,能对突况冷静的进行处理,对各种不安全因素都有一定的了解,能够及时发现并进行干预,耐心的对待患者,使患者能够放松的接受护理,提高护理的效果。3.2.3多进行沟通;医患矛盾是目前治疗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及其家长多进行沟通,了解更多患者资料的同时,与家长营造一种和谐的的氛围,在护理过程中,对患者进行鼓励夸奖,使患者对自己产生依赖感,从而减少对护理的恐惧感,能积极的配合护理工作,提高护理的满意度。
总而言之,在儿科护理过程中,存在着来自各方面的不安全因素,这些都对护理工作造成了很大影响,不利于患者的康复。因此,必须对这些不安全因素进行有效的干预,提高护理的效果,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实现医患双方的共赢。
作者:杨凯 单位:黑龙江省大庆市萨尔图区妇幼保健站
参考文献
[1]《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年总目次[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13:2299-2316.
篇10
【关键词】 哮喘治疗 中西医结合疗法 儿童
支气管哮喘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之一。本院儿科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共观察患者240例,中西医结合观察组(简称观察组)160例,西医观察组(简称对照组)8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平均病程、急性发作期病程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所有病例均符合文献[1]中的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发病均在36h以内。
1.3纳入标准 (1)符合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诊断标准,病情程度属轻、中度者;(2)发作期病程在36h内者;(3)年龄≥3岁,<18岁;(4)知情同意,自愿受试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排除标准 (1)支气管哮喘持续状态或危重患者;(2)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3)可造成气喘或呼吸困难的其他疾病患者;(4)合并有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5)已知对该药物或试验用药中某味中药过敏者;(6)不符合纳入标准,科研依从性差,未按规定服药,无法判断疗效和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的患者;(7)根据医生判断,容易造成失访者。
1.5治疗方法
1.5.1对照组 根据《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方案指导治疗。
1.5.2观察组 在GINA方案指导下进行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辨证要点、方药如下:寒哮用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热哮用麻杏石甘汤、苏葶丸合麻杏石甘汤或定喘汤加减;证属痰热留扰者用清气化痰丸合苏葶丸加减;证属痰湿壅盛者用六安煎合三子养亲汤加减;证属肺实肾虚者用苏子降气汤或射干麻黄汤合都气丸、参蛤散加减。 每日1剂,水煎100~150ml,分3~4次服用(以上剂量可视年龄、体质酌情增减)。连续治疗7~10d。
1.6主要症状体征评分标准 根据2003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修订的《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常规(试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及GINA[2]相关内容制定。
1.7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根据中医证候评分,以积分改善率为标准来判定综合疗效。(1)临床控制:治疗后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减少≥90%以上;(2)显效:治疗后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减少>70%~90%;(3)有效:治疗后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减少>30%~70%;(4)无效:治疗后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减少≤30%。
1.8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组间比较用t检验。
2 结果
2.1两组单项症状体征病情积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治疗方法临床疗效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x2=14.151,P<0.05。说明观察组患儿支气管哮喘症状体征改善明显,总体疗效虽与对照组相当,但显控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2.3单项临床主要症状体征治疗前后积分及差值比较 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哮喘其疗效优于西医对照组(P<0.01或0.05);而对肺部哮鸣音的改善,其疗效与西医对照组相当。
3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共同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以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或咳嗽为主要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多数患儿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近年来,国内儿童哮喘的患病率有所上升,因此,积极治疗儿童哮喘,控制症状,减少发作已成为儿科医务工作者的一项紧迫任务。
但是,由于哮喘的治疗方案需要分期、分证进行多层次研究,而本病又具有病程长,患儿难以坚持服药的状况,笔者只做了急性期的观察,而且尚未进行客观性的检测指标,如肺功能等,因而无法全面地反映中西医结合治疗哮喘的疗效性,同时如何进一步筛选确定最为有效的治疗哮喘的方药,也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 考 文 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