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体育训练培训范文
时间:2023-11-10 18:16: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儿童体育训练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少年儿童来自珠海市香洲区、金湾区、斗门区及高栏港的各所公办及私立中小学校,年龄是在10岁~15岁之间,通过层层选拔,进入学校训练和读书。首先,少年举重运动员的基础训练应该抓好专项模仿技术动作,实现抓举、挺举技术动作的规范化。其次,全面进行各小肌肉群力量的训练,然后逐步提高腰力、腿力、手臂三大力量训练循序渐进,稳步提高。在训练中不断总结归纳发展少年儿童举重运动员科学训练计划。
在举重运动员的训练过程中,应当完善各种身体素质,特别是着重发展力量、速度和改进技术。对初学者来说,哪怕用很小的重量进行训练,也能发展力量。他们都是由于刚刚接触到举重项目,对该项目运动较为陌生及害怕。因此,教练员应对初学者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让他们了解举重项目运动的意义和作用,提高他们对举重的兴趣。少年儿童容易受伤、骨折,儿童并不是大人,成人训练方法不适应儿童。对不同的运动员视其发展水平以及技术掌握的程度给予不同的训练手段,尤其是对初学者先采用克服自身体重的练习手段。在安排训练时,应根据少年儿童的生理、心理发育等特点,分析后再进行科学合理安排训练。进行一般身体素质训练,可通过游戏、田径、体操、足球、篮球等运动项目的综合柔韧练。发展初学者的身体素质和心理机能,是非常重要的。同时,还要安排一些发展爆发力的运动项目练习,例如,30米~60米跑(往返反应跑)、后退跑、立定跳远、快速纵跳、后抛铅球及协调、柔韧、灵活性练习等,只有这样,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力量、专项成绩才能较快提高。可以采用以下几个步骤来合理安排举重训练。
一、基本身体素质训练
少年儿童的基本身体素质训练,目的是为运动员成为体育拔尖人才打下牢固的基础。它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不能错过少年运动员素质发展敏感期,否则,将事倍功半,有些则无法弥补,或直接影响运动员技术水平的提高及发展;二是按照专项特点进行素质训练,但又不要片面地追求专项素质力量训练。
(1)灵敏性、协调性、平衡力训练。灵敏性敏感期在8岁~12岁间,协调性发展在10岁~13岁,注意与其他素质及专业技术动作项目交替进行训练。因为它不仅代表人的基本能力,而是一种综合能力,它与众多因素有关,如运动技艺掌握多少和训练程度,各种运动素质发展程度,心理因素等。它是各专项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是少年儿童身体素质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举重也不例外。运动员的灵敏、协调、平衡能力和掌握技巧,它们之间密切相联。因此,在训练时,应给初学者科学合理地安排一些基础训练。如徒手、技巧、游戏及各发展灵活性的项目。
(2)柔韧性。柔韧性发展在8岁~12岁,这阶段一定要使各关节的柔韧性达到较好水平,宜从小培养柔韧训练,特别是踝关节、腕关节、肩关节、肘关节及腰部。随着年龄增长运动员对关节要求较高,如果各方面条件达标,是举重的苗子,假如柔韧性不好,最后也成不了优秀的运动员,柔韧能力的训练,可以减少运动员损伤的发生,对于基层教练员来说要注重初学者柔韧性训练。
二、力量训练
力量训练是举重运动员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不仅是举重项目,许多运动项目也是通过力量训练来提高成绩的,这足以说明力量的重要性。力量训练分三种:有绝对力量、相对力量、速度力量。举重运动员不断增长绝对力量无疑是重要的。因为举重就是看谁举得重,但是,由于举重是分级别的,各级别的胜负决定于相对力量,而不是绝对力量。对这一点必须引起教练员的重视。举重运动的另一个特点是在最短时间内发挥出最大力量。由于少年儿童正处于长身体,心理机能发展阶段,可根据年龄特征进行各种训练。7岁~10岁时,随着机体的生长,力量一直缓慢增长。男女差异不大,11~12岁的男女差异较大,力量增长较快。13岁~17岁为发展敏感期,力量增长的快慢决定了一个运动员的终身。7岁~10岁需注意全身各部分肌肉力量的训练。
少年儿童举重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可作如下安排:11岁~12岁应着重发展一般爆发力,特别是弹跳力,因为10岁~13岁力量增长很快,不应忽视,而且弹跳力与举重成绩有着极大关系。训练内容安排哑铃、壶铃、实心球、俯卧撑、引体向上、后抛铅球、倒立等,发展各肌肉的一般力量训练。13岁~15岁是最大力量的增长高峰期,不过这时期的力量增长与体重的增长是同时的,绝对力量增长很快,但是相对力量却增长无几。因此,在训练中除了继续发展弹跳力外,随着专项训练的开始,应该把专项力量和爆发力提到训练课上。10岁~13岁主要是发展全身各部位的一般力量。通过肌肉的协调改善来发展力量,以动力练习为主,少用静力练习,并注意不要使肌肉出现肥大,安排技术动作相似的练习。
16岁~17岁已进入最大力量增长时期,对于举重运动员来说是最重要的时期,可采用大重量的重复练习。这时肌肉横度增长较快,应把专项爆发力和最大力量的训练放在高水平上进行,对体重仍然不要控制,而要靠增长绝对力量来促使相对力量的增大,从而提高专项水平,在打好训练基础的同时,今后的比赛再考虑运动员的体重问题,只有这样的训练,才能使少年儿童在各级举重比赛中发挥最佳成绩。
三、心理素质训练
少年儿童正处在成长发育时期,培养少年儿童遇到紧张、挫折、困难情况下正确处理好所遇到的事情的能力,十分必要。训练应按照他们的心理特点,同步发展,切勿追求成人化,这样才会更好地进行训练。
举重运动员,刚开始兴趣并不浓,这主要是他们的兴趣爱好所支配的。因此,要从他们的兴趣爱好出发,以增强他们对举重的热爱,充分发挥自觉性和积极性。在训练专项的同时,加强运动员的心理训练,使之成为出色的运动员。
四、科学合理训练
根据少年运动员不同的特长和不足,多用直观教具和技术手段,示范要正确,讲解要清楚、明了、生动。随年龄的增长,逐步增加一些理性的讲解。11岁~13岁的少年儿童注意力持久性差,方法要灵活多样,不要单打一,采用一些游戏,比赛的方式方法训练,以提高运动员的兴奋性。
训练手段多样化,不同性质,不同部位的练习,互动式等交替进行,保证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延缓疲劳的出现,防止局部负担过重,防止受伤。运动负荷以量的积累为主。练习其他辅助项目,应适当注意强度的安排,并随着年龄和训练水平的提高而有所增加。还要做到循序渐进,由小到大,以免使运动员产生厌烦心理。大力量的训练要有充分的调整休息时间,不要急于求成,防止运动员受伤。
五、技术、战术安排
少年儿童的技术、战术训练应在身体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进行,11岁~12岁的少年儿童,此时神经系统灵活性高,可塑性大,易掌握各种技术动作,所以在安排发展灵活性的同时,安排一些技能技巧,以学习专项打好基础。在学习举重动作时,可通过电视录像、多媒体、网络电视、教练技术模仿,以建立直观印象。可选用直木棒重复练习技术动作,让他们多做多练,反复练习,充分巩固技术动作,再逐渐增加杠铃重量。切勿盲目加重量而适得其反,学习专项技术动作时,教练员要进行实质性地指导与保护。
少年儿童技术、战术训练,特别要重视基本技术训练,不断创新,使少年儿童从小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并努力保持准确、熟练、巩固、稳定的技术风格。战术意识的培养,不要过分局限于专项之中,在平时进行一般身体训练时,就要有意识地进行战术意识的培养。举重比赛强度大,举得次数少,并且又要发挥出平常训练最佳成绩,易造成运动员比赛中心理负担过大,如果赛前不能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对比赛成绩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应该结合实际,进行一些专项战术方法和手段的训练。适当进行模拟比赛,适应比赛场地及提高试举成功率的训练,同时,要将身体训练和技术训练、战术训练及思想教育等有机地结合进行。
作为体校的举重教练员,以上是我的一些浮浅的看法和见解,请大家多多指教。衷心祝愿体校越办越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体育人才。
参考文献:
[1]体育教材编写组.举重教材[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
[2]马克为.最新举重运动训练全过程与教学指导全书[M].北京:
篇2
以下内容由收录,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近年来,我区认真贯彻落实《体育法》、《全民健身条例》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以提高全民体质和健康水平为目标,全面推进全民健身体系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促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确立了“加强体教结合,拓展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平台,推动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的业余训练发展思路。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以全民健身为平台,营造业余训练氛围
1、通过各单项体育协会活动,促进学校体育业余训练开展。
我区现有注册羽毛球、乒乓球、篮球、足球、围棋、武术、跆拳道、体育舞蹈、长跑等单项体育协会13个和俱乐部10个,在我区的单项体育发展中起着基础推动作用。通过各单项体育协会活动与学校业余体育训练的结合与延伸,营造业余训练开展氛围,提高业余训练的影响力和社会知名度。增加学校对业余体育训练的支持与信心,扩大体教结合的深度。
2、积极倡导学生参与社会文化体育活动,带动学校体育业余训练开展。
我区从年初开始,全年举办有乒乓球、羽毛球、足球、棋类等各项全区性体育活动20余项次。特别是在我区的“彩色周末”“全民健身日”等公益展演,都会有如跆拳道、武术、体育舞蹈等学生体育表演。学生在社会活动中的积极参与,极大地烘托了赛场气氛,同时也带动了我区学校业余体育训练的开展。
3、依托区位优势,吸引京津技术人才资金的投入,改善场馆设施的建设,推动学校体育业余训练开展。
我区现有标准体育场地5个、非标准体育场地59个;体育馆4个、综合房5个、轮滑场3个、游泳馆5个、网球场2个(7块)、羽毛球馆9个(场地60片)。去年新增综合馆1个,羽毛球馆1个,改建区体育场内篮球场地5片,增建室外塑胶小篮球场地1个。社会性投资健身俱乐部3个,引资北京宝迪沃健身俱乐部480万元、凯迪沃健身俱乐部600万元在我区建设健身会所。通过依靠政府投入、企业赞助、社会各界支持以及体育场馆设施的商业化运营,我局去年投资200余万元对乒乓球馆、羽毛球馆、武术馆、篮球场、足球场进行了修缮、维护。筹资800万元新建的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今年上半年投入使用。
二、坚持“体教结合”的原则,以学校为基础,搭建业余训练开展平台
学校业余训练是竞技体育发展的基础。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紧扣“选拔苗子,组建队伍,基础训练,积极输送”这一主题,本着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依托教育部门和传统学校建立单项训练基地,把体育部门管理优势、政策优势与学校的生源优势、师资优势、场地优势有机结合起来,狠抓区少儿业余体校及其业训基地、区体育传统项目示范学校和各学校运动队的建设,为业余训练开展搭建平台。
1、既要以人为本,读训并重,育人成才,全面发展;又要科学施教,科学训练,提高质量,提高效益,提高成才率。逐步完善考评细则,强化督促指导,努力营造良好的业余体育训练工作氛围。
抓好体校日常业余训练工作,合理安排业余训练时间。平时训练每天晚上2小时,双休日下午3小时,节假日每天上午训练半天,这样就做到了读训兼顾。同时引导学生不上网吧、不去游戏厅,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增进了学生身心健康,增强了学生体质。对刻苦训练成绩优秀的学生,采取鼓励表扬、免收训练费等奖励措施,鼓励其积极参加训练。对现有的学员进行登记归档,依据学生家庭住址及户口所在地实施造册。随时记载和掌握学员的训练情况,以利于学员成绩的提高和会员的输送与转接。经综合评定将被挑选学生列为重点后备人才,此后对其进行长期跟踪考察,定期测试,并给予适当照顾,达到保证重点的效果。对现有的乒乓球、足球、篮球、武术、围棋等项目开展梯队训练,科学选才,将为省、市体校各专业队及大学院校输送更多更好的体育后备人才。
2、改革体制,搞活机制,坚持走“体教结合”道路,抓好特色体育项目工作。以区少儿体校为基地,走出体校办体校,建立多元结合的“大业训体制”。
利用区少儿体校专业训练优势,深入基层学校,“请进来,走下去”,以免费训练、联合办学等形式,扩大生源队伍。在每周一至周五下午五点放学后,在区体育场对区新华路小学、二道巷小学和炸子市街小学1-4年级约80余名学生进行集中训练1.5小时,免费开展了足球、篮球、羽毛球等运动项目,普及推广体育技能。同时还与其他各学校合作,选派教练员,协同各学校体育教师,利用学校大课间,普及业余训练工作。今年重点在我区工业街小学、东升路小学和相国庙小学建设羽毛球、武术、乒乓球、篮球等训练基地。
3、抓好传统项目学校和后备人才基地建设,以完善机制为重点,纵深推进体教结合。一是进一步强化体育和教育部门的会商机制,密切部门联系。二是进一步完善了体教结合的激励机制。今年,拟联合出台《区体育后备人才输送奖及突出贡献奖奖励办法》,充分调动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体育教师培养后备人才的工作积极性。三是进一步加强体育和教育部门共同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协作机制。设立评定了区级传统项目学校9所,保证寒暑假和平时学生体育训练时间,做好项目普及和提高。今年将设立区少儿体校单项训练基地4所,进行挂牌。
4、开展好青少年体育竞赛,以学校体育为重点,以赛促训,增强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我区每年组织一次全区中小学生运动会,各学校组织一次校运会。全区性中小学生篮球、乒乓球、武术、健美操、棋类等比赛活动也竞相举办。并且积极组队参加省、市级各项比赛。去年,区少儿业余体校利用节假日组织小足球学员参加了北京“国安杯”校园小足球比赛和秦皇岛全国少儿足球夏令营活动以及市冬季滑雪活动。活动的开展,增长了学员的见识,提高了刻苦训练的自觉性。我区少儿体校足球队、羽毛球队与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北京董炯羽毛球学校共建“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和董炯羽毛球学校分校。我们拟在7月份与北京海淀区体校组织羽毛球夏令营,开展两校交流,促进学员技战术提高。
三、以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为目标,充分发挥教练员的主导作用,全方位推进体育人才队伍建设
1、抓管理,健全管理制度。一是制定完善了《区少儿体校绩效工资实施方案》、《教练员教学管理办法》、《教练员教学目标责任制》、《教练员训练补助标准规定》、《竞技体育奖励办法》《区中小学校体育工作管理暂行规定》等一系列管理制度,以制度规范训练,以制度促进训练。构建一套稳定合理的激励机制,使少儿体校走上制度化管理的轨道。二是实行分级管理体系,分类指导。每季度、每半年和年终按统一标准分级进行检查、考核、验收。三是认真作好乒乓球、羽毛球、足球、篮球和武术等重点项目训练大纲的贯彻实施。
2、以肯干、肯学为基础,建立起以教练员为核心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抓好教练员队伍的建设。规定没有大专学历或市专业队退役以上的条件,不能担任业余训练的教练,在调整的基础上,积极进行选拔、引进和培养年轻教练,广纳贤才,充实教练员队伍。现有专科以上学历的篮球、乒乓球、健美操等专职教练员8人。从驻宣高等院校聘请武术、足球等专业教练员10名,解决训练不足的问题。形成了以专职教练员为主体,兼职教练员为补充的教练员队伍,为开展好业余训练提供了人才支撑。今年暑假期间,将共同组织推进全区中小学体育教师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工程。
3、健全业训激励机制,扩大对外交流,积极锤练队伍,加强培训,提高教练员专业技术教学素养。实行教练员竞聘上岗,实行训练补助、奖金与参赛成绩、输送人才等挂钩。每周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支持教练员参加各类培训班,积极为教练员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
与北京体育大学、省局各管理中心进行对接交流,采取“送出去、请进来”方式,选送教练员跟班、跟队教学培训。请进高校教师和专业队教练,对全区体育教师、教练员进行理论业务培训和现场教学,提高了教学训练水平,同时又促进了业训工作思路的开拓、调整和教学训练方案的优化。我局聘请北京市海淀区体校教练员在双休和节假日不定期地到我区进行教学指导,以提升教练员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四、存在的问题
一是县区级体育工作职能呈弱化趋势,指导性下降。大多数学校对加强青少年业余训练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明确,思想上不重视,工作中无要求,物资上没保障。个别学校因生源原因对上级业余体校选材不予支持,导致体育苗子不能及时得到更好的培养与输送等。二是学校体育教师业务水平有待提高,运动项目开展较少,有待开发。我区青少年运动项目主要集中在田径、篮球、足球、乒乓球、武术项目上,排球、羽毛球项目开展学校少,举重、摔跤、柔道、游泳等容易出成绩的项目因受场地器材设备和师资的影响一直未曾开展。有的根本就没有抓业余体育训练工作的想法,认为学校体育工作就是上体育课、开展课间操即可,亦或怕苦怕累怕出安全事故。三是体育事业经费紧缺。业余体校的人员编制、福利待遇、训练经费等方面都存在着差距和不足。绝大多数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场地狭小、器材短缺的现象普遍存在,基本没有可用的经费投入到学校体育工作特别是业余训练工作上。四是竞技实力不强。
五、今后的工作思路
篇3
关键词:烟台市;中学生;男子篮球;业余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3.96
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是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基本形式,优秀年轻运动员的选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业余训练的好坏。如果将体育后备人才比作竞技体育人才之流,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就是竞技体育发展之源,源流俱在,竞技体育才可确保持续发展。据此为了更好的了解烟台市中学篮球业余训练状况,特开展了本次调查活动。烟台地区有着开展篮球运动良好的少年基础,本次调查对于烟台市青少年篮球训练的整体状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对于促进地区青少年篮球的发展,完善业余篮球训练体制,提高青少年业余训练水平,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业余训练的状况
篮球运动在烟台市有很好的群众基础。篮球运动已经成为校园中最普遍的一种运动方式。但从青少年参加业余训练的动机来看,被调查的32所中学的学生们对于参加业余训练的动机呈现多样化。多数学生把篮球当作健身手段或是出于兴趣爱好,也有部分同学是受朋友影响,或因为自身崇拜篮球明星而参加运动的,还有小部分同学是为升学做准备(高校招收体育特长生)。经调查训练时间是制约青少年业余训练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多数学校业余训练时间不足。业余训练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基本技术的训练上,如传球、运球、投篮、突破等。每周也会进行专门的身体素质训练,具有较高水平的高中代表队会进行简单的战术配合训练,如掩护、传切、突分、策应等基础配合,从调查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训练时间偏少。普通同学参加篮球训练的机会要少于校队队员,他们选择活动的方式一般为参加俱乐部组织的篮球训练营,或是同学之间自发组织为主。
2教练员队伍的状况
教练员是训练工作的决策者和具体实施者,不论什么项目,所有的训练都是由教练员直接控制的。在训练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练员。教练员队伍的整体结构是否合理,教练员的专项训练技能,会对一个地区青少年篮球训练产生最为直接的影响。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各校训练队都能保证有一名篮球教练员。在回收的23份教练员问卷中,有4名教师是专职从事教练工作,其余19名是中、小学体育教师,训练的年限最高的达到了12年,最少的也有2年的执教经验。教练员的年龄结构集中在30至50岁的居多。一名合格的教练员必须要同时具备两方面因素,一是要有丰富的篮球经验,二是要懂得篮球理论。运动训练学理论以及篮球运动专项特征表明,篮球教练员最佳年龄为50~65岁;处在这一阶段的教练员具备丰富的比赛经验和体会,所掌握的专项训练理论以及实践经验都比较丰富,所带队员会通过训练展现出较高的竞技水平。
烟台市青少年篮球业余训练的场所大多集中在学校,训练时间是在自习课或专门的训练课。因此学校对业余篮球运动训练的重视程度,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该校青少年业余篮球的发展。从调查结果看,多数学校领导对篮球训练的重视程度不高,只有个别学校会下放经费支持训练,其中只有两所学校是由企业提供赞助维持训练。常年坚持训练的学校多是由学生自己负担所有的费用,学校不会给队员们提供补助。教练员指导训练不积极,能不练就不练的现象频繁出现。在对体育教师和教练员的访谈中了解到,学校迫于学生升学压力不能保持正常的训练。业余训练得不到学校领导、班主任及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4结论与建议
4.1业余篮球运动开展训练组织情况及建议
烟台市青少年篮球运动开展较广泛。但在调查中学生运动员缺乏正确的指导,所掌握的篮球基本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从训练的组织情况上来看,多数学校有自己的校代表队,但是平时坚持训练的学校却屈指可数,多数学校仅是有比赛任务时才临时组织集训,这种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训练的系统性和规律性。能坚持每天训练的球队寥寥无几,队员们在一起磨合时间不够,技战术水平不高,不能在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这与学生学习压力过大,训练时间不足不无关系。对此应该对运动员进行思想教育,端正他们的训练目的。使他们能够自觉的投入到训练中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在日常生活中教师以及教练员应多关心体育特长生,了解他们的所需所想,要真正做到为学生服务。
4.2教练员工作情况和领导重视程度及建议
烟台市中学篮球教练员多是是由本校的体育教师担任,少数学校也有由学校的田径教师、教导主任担任的情况。教练员不能定期参加专门的岗位培训,训练质量没有保证,并且比赛奖励制度不健全,导致教练员及队员比赛积极性不高,成绩不尽如人意。我们应该建立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学历层次清晰、专业素质丰富的教练员队伍。教练员应端正自己的从教态度,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更要丰富自己的专业技战术及理论知识,合理的组织学生进行日常训练,保证训练的系统性、规律性。烟台市相关部门以及学校领导对业余篮球训练的开展不够关注,不够重视青少年篮球运动的发展,基本没有对青少年业余篮球运动的资金投入,导致训练经费严重缺乏。同时也没有赞助商愿意出钱支持业余篮球事业的发展,青少年业余训练在地区影响力不大。对此,应当加大各地方相关部门对业余篮球训练的重视程度,设置教练员岗位培训,加大比赛奖励力度,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其社会影响力,鼓励和提倡企业及公司赞助校篮球队的训练。注重培育学校篮球队的品牌作用,重视业余体校以及俱乐部的训练活动,注重培养高水平运动员,争取向高校输送更多的体育人才。
参考文献:
[1]杜娟.许博.张敏新时期我国篮球教练员队伍建设的探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6)
[2]谭朕斌.著现代篮球运动训练理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
[3]宫士君,马进荣,刘文娟.儿童少年篮球训练应注意的若干问题[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23(3):98~99.
篇4
关键词:短跑运动员;科学选材;常用指标
在田径运动快速发展的今天,要想缩短我国与世界短跑运动水平的差距,必须坚持运动员科学选材的原则。科学选材,是体育运动科学训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表明:科学选材是训练工作的基础,也是决定未来发展的关键。早期发现对短跑具有发展潜力天赋的优秀的人才,可以说训练成功了一半。笔者认为只有早期的选材工作做好了,才能为培养高水平的运动员打下良好的基础。
1 运动员选材的基本概念
1.1所谓运动员选材,就是根据运动项目特点和要求,采用科学的方法把那些适合某个项目,并且有发展前途的少年儿童通过客观指标的测试,全面综合评价和预测,把先天条件优越的少年儿童从小挑选出来,加以系统训练及培养,最终创造优异成绩。随着科学训练方法手段的不断发展和提高,科学选材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运动员天生资质,可以保证运动员多年的系统训练,为创造优异成绩打下良好基础。
1.2运动员选材在《中国大百科书》体育卷中的解释是:把先天条件优越,适合从事某项运动的人才从小选,进行系统的、有目的的培养,以便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
1.3挑选优秀运动员是一个发掘遗传基因、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运动素质、心理素质、运动智能、运动技术等各方面潜能的工作。
1.4现代运动员选材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综合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成果,特别是应用近代人类遗传学、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生物化学、生物力学、体育专业理论、体育教育学和人文环境等新知识、新成就、新技术,使运动员选材从碰运气的选材或经验选材,提升到理智、科学地选材。
1.5对于少年儿童的选材,田麦久提出了少年儿童训练的指导目标,既少年儿童参加训练选手未来发展的目标,认为:应选拔具有较高运动天赋及巨大竞技潜力、更有可能经过多年系统训练被培养成符合优秀选手竞技能力结构模型特征的少年儿童加以专门的培养。
2 短跑运动员选材指标的研究
2.1 身体形态指标选材
短跑项目的特点,要求运动员必须具备与其相适应的良好身体特征。根据国内外优秀短跑运动员的身体形态分析,短跑运动员选材的身高标准在不断提高,要求运动员的身体形态匀称结实、肌肉富有弹力、小腿、踝围、跟腱相对较长。其中主要包括身高、下肢长B/身高×100、比大小腿长[大腿长/(小腿长+足高)X100]、比踝围(踝围/跟腱长×100)和比跟键长[(跟腱长/小腿长+足高)×100]、上下肢比例等。在相同指标的情况下,身高、下肢长、跟键长、踝围细、脚掌小的运动员选优(表1)。
2.2身体素质指标选材
身体素质是少年儿童短跑运动员选材非常重要的指标之一。运动员的短跑成绩取决于速度、速度力量和专项耐力,其中速度能力尤为重要,在选材中优先考虑。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到素质增长的速度,那些素质起点水平高,增长速度快的少年儿童,将是理想的短跑选手。少年儿童短跑运动员选材常用的身体素质指标如下(表2):
2.2.1测试项目包括60米起跑、100米跑、300米跑、立定三级跳远、后抛铅球、1500米/800米等指标。
2.2.1.1测试60米起跑、加速跑:检测反应速度、起跑技术、加速能力以及最大速度等。
2.2.1.2测试300米跑:检测人体无氧耐力。
2.2.1.3立定三级跳远:检测下肢爆发力、动作的协调性、动作速度及下肢力量。
2.2.1.4后抛铅球:检测上下肢协调性、上肢爆发力、腰背肌素质。
2.2.1.5测试1500米/800米跑:检测有氧耐力、内脏器官和体能恢复情况。
2.3遗传学指标选材
优秀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一部分是通过训练得到明显改变的,而另一部分则主要是由遗传特征所确定的,也就是所谓的天赋或先天性。随着科学训练的不断发展,遗传学的变异观点已渗透到运动员科学选材领域,逐步形成了《运动才能遗传学》理论,指导着运动员科学选材工作的深入和开展。德国学者格拉姆在研究运动能力的遗传问题时概括地指出“在运动能力的遗传中,只要不是极端的个体,其后代中有50%的人含有优秀的运动才能,而且还有可能超越亲代个体,亲缘越运,这种可能性越大。因此,应用遗传学的理论、观点和方法进行科学选材是不可缺少的内容。选材时应注意选拔身体形态、生理生化、智力与个性、运动素质等方面的遗传度指标进行优选。
2.4心理学指标选材
一个优秀的少年儿童短跑运动员,除必须有形态机能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的优势特点,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能力。心理学家认为:“体育运动决不是单纯的体力、技术、战术之争,而是心理之战。”所以,科学选材还包括心理选材。短跑运动的项目特点要求运动员要反应快,速度感觉好,敏感性强。在选材中可以通过简单反应时、起跑反应时、50米速度知觉、100米速度预估以及脚踏频率等心理素质指标来测定。教练员还可以通过比赛,观察运动员的表现情况,判定其心理能力和素质。
2.5 生长发育指标选材
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过程的阶段性规律很强。一般有两个突增期:第一次突增期在两岁以前;第二个突增期在青春期,年龄在10~11岁至14~15岁。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实际上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年龄阶段,即生活年龄和生物年龄,生活年龄是指人体实际生活中生长的年份,生物年龄也就是现在所说的骨龄,骨龄可以反映少年儿童生长发育时期的基本过程和发育程度,人体的生长发育水平的高低,与运动能力有着直接作用,早发育早成熟的运动员早期表现能力相对强,晚发育的运动员早期表现能力相对落些,在挑选田径短跑的运动员中根据有关资料表明应该选择正常发育的学生参加短跑训练较为适合。
2.6生理指标选材
机能类指标包括血色素、肺活量、心功指数以及红肌纤维和白肌纤维的比例。在选材时,应重点选择白肌纤维比例高的运动员。另外,其它的生理指标也不能忽略,如安静时的心率、运动时的最大心率、肺通气量、最大摄氧量、运动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等。
2.7生化指标选材
人体生化过程能直接影响人体生理机能和运动能力。短跑项目主要是靠肌糖元无氧硝解代谢供能,尤其是ATP和CP供能,它们的含量多少直接关系到在无氧条件下的能量供应。一般认为,肌肉中CP的含量及其在合成的速度,是人体速度素质的基础,所以,在选拔少年儿童短跑运动员时应重视这一重要的生化指标。通过这种指标的选材可以充分了解到初选运动员的特点以及今后所要发展的专项。
2.8 智力选材
智力是指人们运用大脑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大脑的一种功能。智力因素一般包括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创造力六个方面。当代运动员在竞技场上必须具备灵活的头脑、敏捷身手,在风云多变的赛场灵活应变,以超强的智商战胜对手。培养顽强勇敢、坚毅沉着、机智灵活等优秀的意志品质。这样才能适应现代体育竞赛的需要。在选材中尽量选拔智力水平高的少年儿童参加训练,是发展高水平短跑运动员的必备条件。
3 科学选材的体会
只有根据运动项目特点,树立科学选材观,形成见解独到,选材手段科学,才能成为一名伯乐型的教练员。教练员作为选材工作的主体,应逐步形成自己的选材“套路”,练就一双“伯乐识千里马”的慧眼。例如当年孙海平指导就是看中了刘翔在栏架前与众不同的感觉。谁都没练过,大家都在跳栏和躲栏,只有刘翔敢于迎上去。孙海平在总结选材经验时说,我选材首先会让你跑一下,看看节奏感和踝关节的力量好不好。节奏感,主要是你在跑动过程中,动作自不自然和连不连贯;踝关节力量则是在你脚落地的那一刹那,是否有足够的力量支撑住地面。跨栏技术不会――可以学,韧带不好――可以拉,唯独足弓深浅,弹跳力强弱必须要先天出色。而刘翔恰好具备了这些优点,这是缘分更是眼光。曾连续带出两届全运会冠军的国家队三级跳远教练员何幼棣,在选材上也有独到的见解,他认为,第一跳敢跳且跳跃距离较远的运动员,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他在选材时把这一点作为考察运动员的重要依据并获得了成功。再如,国外有一名著名短跑教练员,在选材时,重点考察运动员10秒内用笔在纸上点的点数,他认为点数多的运动员,在反映能力、肌肉协调能力、速率上占优,适合从事短跑训练等等。
4 结论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体育训练如果把握住了选材这个重要环节,就意味着成功了一半。一个运动员要登上事业的巅峰,除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及拼搏进取精神外,还需具备较好的形态、机能等先天条件。因此,只有认真做好早期的选材工作,才有可能培养出高水平的运动员。
参考文献:
[1]体育院校函授教材,运动心理学、运动生理学、生化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
[2]中国田径协会,田径教学大纲[M].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3]赵保丽,等.田径运动员选材[M].(少年体育训练》杂志社,2005.1
篇5
关键词:青少年;体育舞蹈;身体训练
体育舞蹈从1992年成为奥运会表演项目,2010年亚运会又成为比赛项目,到如今,二十年间,体育舞蹈在中国发展很迅速,因为具有很高的观赏性又有体育锻炼效果,很适合作为少年儿童的特长进行培养,练习者数量巨大。现如今,从事体育舞蹈的培训教学机构很多,但从业者的综合素质、舞蹈水平相差很大,很多情况下,难以保证训练的良好效果。因此,我就运动理论的角度,谈谈体育舞蹈训练的一些认识。
青少年阶段是人体生长发育旺盛的时期,生理机能和身体形态尚未发育成熟,特别是青春期,身体状况变化更大,从运动训练的角度来看,这一时期的孩子具有了一定身体训练的资本,但是身体并未发育成熟,训练方法上一定要区别成人的训练模式。要结合青少年的身体特点和运动训练的基本要求,科学的安排训练,才能促进他们身体的发育,达到良好的训练目的。
一、 体育舞蹈训练中运动基础理论运用
从生物力学来说,身体的各个部分运动都需要力量,这个力量主要是来自身体的肌肉收缩产生的机械力。在运动训练中,这种力量我们称之为力量素质。在体育舞蹈中,不论是缓慢柔美的动作,还是激情爆发的动作,都离不开力量素质,力量素质的训练是体育舞蹈的一个重要基本素质。力量素质的训练可以徒手练习或利用器械练习,不论那种方式,都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
1.超量恢复原理是增长力量的基本方法
人体在运动后的恢复过程中,体内被消耗的能量物质(ATP、蛋白质、糖和无机盐等)不仅能恢复到运动前的原有水平,而且在一段时间内可出现超过原有水平的现象,称为超量恢复。利用这个原理,在运动训练的过程中,运动员就可以利用超量恢复阶段,进行新的运动负荷的适应和掌握。体育舞蹈训练中人体所承受的运动负荷,就是训练量,它主要是由练习的强度、密度、持续时间和练习的数量四部分组成。大的负荷能刺激肌肉发生良好的生理、生化反应,有助于肌肉力量的增加。超负荷训练会导致超量恢复的产生,使肌肉成分重新组合,即肌蛋白含量得到提高,从而使肌肉更加粗壮有力。训练量是否适宜,直接影响训练效果。负荷量过小,肌肉得不到足够的刺激,不利于力量的提高;而负荷量过高又可能引起过度疲劳等不良反应,很容易导致损伤。因此,体育舞蹈训练中要特别注意运动解剖生理学和保健学知识来评估训练量。
2.重视小肌群的练习
每一个体育动作的完成,都是多组肌肉统一配合的结果,这里面就有主导的大肌群和配合的小肌群,大肌群力量占优,小肌群力量偏弱,大肌群容易得到锻炼,力量也会逐渐增大,而相应的小肌群在训练时,力量增长不会太快,小肌群比大肌群更容易疲劳,这样大小肌群在训练的过程中就是出现力量的不协调。“木桶原理”很容易说明这问题,木桶上最短的木板是决定水装多少的一个决定因素。在训练过程中,小肌群的疲劳过早出现,就会引起肌肉的代偿,即不得不让其它肌肉来代替这些肌肉发力,这样就违背了原有的发力方式,这样也就会产生动作变形。变形的动作就不是原有的动作了,也就是错误动作了,并且,训练的实践告诉我们,动作变形是错误动作和产生运动伤病的主要原因。
二、要依据青少年身体发育特点安排素质训练
青少年的身体尚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各组织器官正处于生长发育之中,对于身体结构上的改变与技能上的发展至关重要。人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发展具有阶段特征,对青少年来说,身体素质是形态、机能发育在运动能力方面的反映,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发展受形态和机能发育的制约。
1.力量素质
力量发育和肌肉的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少年儿童速度力量的发育特点是:7-13岁速度力量增长很快,13岁以后,男女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男子的增长速度大于女子,到16-17岁时增长速度下降。大量训练实践表明,发展下肢弹跳能力的是一阶段在7-14岁,女子腰腹肌力量发展主要在7-12岁。在成长阶段,他们具有适应运动的能力,各年龄段都可以进行适当力量训练,但要慎重掌握负荷和身体可能承受能力之间的关系,要有一定的负荷,但要区别于成人训练方式。
2.柔韧素质
人身体的柔韧性主要表现在关节的活动范围上,它与关节的运动幅度、肌肉和周围韧带的伸展性有关。人的关节运动幅度一般女性强与男性,随其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小。一般在12岁以前的训练柔韧性较好,年龄越小柔韧性越好,这与少年儿童骨骼的弹性好、可塑性大,软组织水分多,关节囊较软有关,所以柔韧性练习年龄越小越好发展。
3.协调素质
协调能力是人体各种技能的综合表现。人体协调性大部分来自于遗传,随着年龄的增长,力量、速度及耐力等体能的自然增长,各器官技能也随之完善,协调能力在后天也会得到相应的发展。一般地,7-14岁时发展人体协调能力的最佳时期,其中6-9岁时一般协调能力发展最有利的时间,9-14岁则是发展专项协调能力的最有利时期。协调能力在体育舞蹈学习训练过程中,可以在掌握新动作的速度、灵活性、空间定位能力和节奏感等方面表现出来。
4.耐力素质
人体耐力的发展,总的趋势是随年龄增加而逐渐提高,至20岁左右达到高峰,以后又随年龄增加而下降。耐力的性别差异很明显,女子在13岁以后开始下降,17-18岁又逐渐回到13岁水平,21岁又逐渐下降。12岁左右每脉搏输出量少,主要通过加快心率,满足身体需求,因此容易疲劳,不能满足长时间运动时机体对氧的需要,但随着年龄的增加,心血管及内脏器官机能的发育成熟,心脏供血能力提高,神经系统逐渐趋于均衡,因而在16岁以后始发展耐力素质的有利时机。
总之,科学的训练模式很重要,是提高教学效果重要手段,这需要教授者良好的专业技术和严谨的教学方式。良好的训练效果,才能让学生在提高身体效果的同时,体会到体育舞蹈带着来的快乐,反之,违反正常人体规律的训练方式不仅不能提高训练效果,甚至会伤害学生的身体,这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参考文献:
[1] 胡声宇:《运动解剖学》,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年
[2] 邓树勋:《运动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3] 李志勇:《运动训练学》,山东大学出版社,2000年
篇6
一、以学生为突破口,推动冰雪运动普及
目前,我国学生人口比例约20%,如果广大学生参与到冰雪运动中,一个学生又带动一个家庭,三亿人上冰雪的目标将不再遥远。因此,普及冰雪运动应从学生教育开始抓起,教育部门应牢牢把握青少年心理特点,本着体教结合、寓教于乐、带动全体、共促发展”的理念,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从日常课程设置抓起,从小学到高中、大学建立相应地冰雪运动教学大纲,编制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习教材,在学校中开设冰雪课程,培养优秀的教师和教练员,普及冰雪运动文化和知识,培养学生的兴趣,变“让我练”为“我要玩”。在此基础上,推广宣化二中冰雪运动员培训基地学校以及市职教中心与河北体院联合开办“3+4”体育本科冰雪专业的经验做法,进一步扩大试点。
二、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营造青少年参与奥运的良好氛围
深入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以学校为阵地,广泛开展各类文明礼仪教育与实践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养成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使恪守规范、维持秩序成为自觉行动,从而为全社会形成文明礼让、团结友善、热情好客、安全有序、畅通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奠定良好基础。同时,为把奥林匹克教育渗透延伸,作为奥运举办地的北京及张家口中小学校应与境外的学校全面开展同心结活动。选择二百余所学校与世界各个国家地区的奥委会以及残奥委会建立结对联系。当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到京、张参加奥运会及残奥会时,同心结学校的同学到奥运村参加对口国家团队的活动,使他们一到奥运村,一到中国,就能感受到宾至如归的大家庭温暖。同时在比赛时,同心结学校到赛场为他们加油助威,增添亲切和友谊的氛围。此外,通过共植“冬奥青年林”、举办青少年“冬令营”等活动,烘托共迎冬奥、绿色奥运的良好氛围。
三、以冬奥为契机,全面促进青年运动员整体素质提升
在职业运动员培养过程中,重体育训练、轻文化教育的问题比较突出。加强青少年运动员的文化学习,提高综合文化素质,学会正确的思维模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应作为培养的努力方向。应在积极推进《全国青少年体育比赛赛前运动员文化测试工作管理办法》的基础上,针对运动员设计系统性教育计划,从思想修养、职业道德、人生观、价值观、人际关系、团队精神和比赛中的自我牺牲精神等诸多方面加强教育,提升青少年运动员整体素质,使冬奥会成为一次全面促进青年运动员整体素质提升的里程碑。
篇7
一、建章立制,强化体卫管理。
1、学校成立了由分管校长为主管,教导主任、体育教师、总务主任共同参与的体卫工作领导班子,将体卫工作纳入学校工作整体计划,尤其将田径传统项目、篮球、乒乓球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落实体育工作,并把体育工作业绩列入年终考核内容,使之步入良性循环、持续发展之路。确保了日常体育教学工作和各项体育活动及训练落实到位,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2、我校历来重视学校体育卫生工作,为深入贯彻中央7号文件,我们对学校体卫工作每学年都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并制定好相应的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发展规划与年度计划,期末进行总结。为把工作落实处,我们每学期都召开体育卫生工作专题会议,具体讨论学校工作主题、系列活动及经费落实情况,做到专款专用。
3、学校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课程计划开足、开齐体育课程,并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授课(每周开足3节体育课、2节体育活动课等)。我校严格遵照执行“阳光体育运动”、“三课两操两活动”的体育规定,以学校作息时间表为依据,组织学生参加早晨的早操和晨锻,确保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几年来,我校无论是严冬还是酷暑,从未间断过。学校还根据学生的年龄差异特点,适时更换活动内容,由于形式多样,深受学生欢迎。由于我们一贯坚持,学生体质较为良好.
4、我校群众体育的开展方面也做得很有特色。每年举办春、秋季两次运动会,开展冬锻长跑活动,校运动会、冬季体育系列比赛等大型体育活动,做到制度化、规范化。田径、篮球是我校历年来的体育特色项目,在县比赛中成绩名列前茅。具有参与率高,涉及面广等特点。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更达到了锻炼身体,锻炼意志的作用。
5、搞活体育传统项目训练。
篮球、乒乓球是我校传统项目,在加强日常体育教学工作的同时,我们十分重视传统项目的课余训练。从科学选材到梯队建设和训练,分工到人,层层落实。从兴趣出发,激发队员训练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积极参与运动训练的源泉。从特长入手,充分挖掘学生运动潜能。在训练中必须采用针对性原则,在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的同时,努力使学生的专项身体素质得到发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在训练中,遵循少年儿童生长发育规律,进行科学化规范化系统训练。在训练中,能抓住学生的特点,认真制定训练计划,在训练过程中,针对每个人的特点进行适当调整,使他们的训练水平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由此,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竞技水平逐年提高。近几年,在全体师生积极努力下,我校篮球、乒乓球代表队在县中小学生篮球、乒乓球比赛中屡创佳绩,团体总分名列前茅。
二、加强师资培训,购置必要的体卫设施。
1、我校一直把优化学校体育教育师资队伍作为提高体育工作水平的重要方面来抓,不断充实教师队伍,重视和加强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学校按规定配备专兼职体育教师5名,(3名专职、2名兼职)。学校按规定在今年暑期中进行场地改造、配备体育器材和教学用具、用品等,并做好课内外体育活动和体育训练的安全工作。
2、加强卫生教育,提高学生健康水平。
学校全面贯彻卫生工作《条例》,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全面加强对学生健康状况的监测。同时切实改善卫生环境和教学卫生条件,着力提高师生的健康水平。今年,学校在教育局的帮助下将投入100多万元的资金改建师生餐厅,对教室、办公室换窗、全面粉刷。加强食堂卫生管理和食品、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及时对一年级新生进行预防接种查证验收。制定防近措施,学校定期开展学生的体质检查,建立学生健康档案。保健教师定期检查学生眼操、读写姿势,并组织教师学习教学卫生要求,关心学生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使学生的视力不良发病率得到有效控制。学校还举行讲座、黑板报的宣传进行健康教育。学校能根据季节性流行病传染特点,进行预防宣传教育。健康教育的时间以健康教育课和晨会为主。通过健康教育活动,学生基本掌握了健康知识,养成了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我校严格执行《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建立卫生责任追究制度,由校长、总务部门有专人负责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学校食堂有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有健康证,有食堂卫生管理制度与措施,并有预案制度。
三、存在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
篇8
一、小班化体育教学的意义
相较于其他学科,体育课有更强的参与性和互动性,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不可控性和危险性,因此,有些体育教师为了保障学生的安全,只设计安全系数较高的内容,有些教学内容被放弃。目前,大部分体育教学都面临教师少、学生多的情况,多数教师只完成基本教学,更有甚者认为只要不出差错就好,这样的想法严重阻隔了师生间的有效交流。小班教学能缩减班级人数,让教师有更多的机会和学生进行沟通,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完成,同时,也更有利于教师将精力放在个性化方案的制定上,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系统性掌控,做到因材施教,体现教学的能动性。
二、小班体育教学的特点
在以往的大班教学中,教师只能选择在体育馆或是操场进行授课,地点的单一对授课形式和教学目标的达成有一定的局限。相较而言,小班教学有更多的灵活性,可以在计算机室进行模拟运动练习,在教室观看体育比赛,在乒乓球室、篮球馆等功能教室进行专业训练。小班教学人数少,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课程的高质量完成,增加教师与学生的沟通,让学生能够更加亲近教师。教师也可以更加了解自己的学生,这种沟通是双向的,更是有益的。此外,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始终具有因材施教的意识,能了解学生的不足,运用相应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发展。在保证授课时间的基础上,学生有了更大的空间,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体育技能的训练结合在一起,强化训练,有效控制活动的安全进行,防止出现意外事故。
三、强化异质学生的培养
异质学生的产生有很多原因,突出体现在生理上的肥胖和心理上的自卑。有些异质学生在心理上存在一定问题,尤其是与其他同学一起活动的时候,他们容易产生胆怯和自卑的心理。在以往的大班教学中,教师很容易忽视对这一类学生的教育,使他们成为体育课的旁观者,小班体育教学的应用可以改变这种状况。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在小班体育教学中要做好正确的引导。首先,一定要足够重视异质学生,尤其是在教学中,可以优先指导或是单独指导这一类学生。有些常规的体育活动对于异质学生来说极为困难,更何况一些需要耗费大量体力和难度系数较大的项目,所以,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宽容,适当降低难度,比如给异质学生留有更充足的任务时间,减少强度过大的项目,进行合理的分组。分组合作对于小班教学来说成效明显,可以将异质学生安排在各个组里,使其在与同学合作的过程中逐步突破自我封闭,积极与同伴沟通,充分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为了收到更好的效果,教师可以给异质学生更多的分数,让同学喜欢和接纳他们,也让他们体会到自身的价值。同时,在异质学生取得进步的时候,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让学生感受到体育运动带来的快乐,重拾自信。
四、小班体育教学在农村学校的应用
1.关注留守儿童,做好因材施教
农村教育必须面对留守儿童的问题,一些家庭无力给予孩子较多的关注,部分留守儿童身上存在一些问题,这给教学带来了很大困扰,尤其是体育课。为了促进这类学生的发展,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困难出发,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关心他们的心理感受,并借助体育运动磨炼他们的意志,改掉不良习惯,承担德育的责任。在长跑、折返跑、跳高、单双杠等常规训练中积极鼓励学生挑战自我,提高自己的忍耐力,正如在生活中遇到问题一样,需要自己面对和解决。教师要多组织团体运动,比如球赛、接力赛等,利用多种形式促进学生间的相互配合,提高留守儿童的交流表达能力。体育锻炼不应只出现在课堂上,还应出现在生活中,用学到的知识指导生活。
2.优化课程开发,制定地方课程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师采用灵活的授课形式,尤其是体育学科内容丰富,形式鲜活,教师要利用这一特点活化教材的使用。农村学校由于地理位置原因,具有更为丰富的教学素材和课程资源,与其循规蹈矩,不如利用自身的??势来丰富体育锻炼的内容,只要活动有趣味、有效果、利于操作就可以引入课堂。比如,靠山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野外拉练,爬山比赛,近水的学校可以开展游泳等水上项目,既丰富了授课形式,又教会学生游泳等生存技能。教师可以适当改革教材,对于不适用的课程进行删改,依据实际情况制定地方课程。
3.做好课程设计,提高体育能力
课程设计是教学的基础,只有真正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制定出缜密、有效的教学内容。以每节课的热身运动来说,这是最基础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部分,体育教师可以利用巧妙的设计让热身运动更扎实到位。比如,可以在做好热身操之后加入一些额外环节,面对幼儿可以是喜闻乐见的简单游戏,面对少年可以采取连环活动的形式。比如50米折返跑加俯卧撑,既增加锻炼的趣味性,又达到热身的目的,还有一些团队项目也是很好的选择,比如篮球接力、控球防卫等,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在授课过程中,要注重学生体能与技能的双重发展。技能作为提高体育学科效率的重要保障,应该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并能够推进教学的科学开展。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对于运动技能的探究从未停止过,没有技能的体育是无法促进学生体能发展的,反之体能也是培养技能的基础。比如,篮球运动具有良好的技巧和团队合作方法,但是体能不达标也无法获得最终胜利。
4.训练需要技巧,教育依靠精神
虽然技能训练是提高学生水平的有效手段,但是也不能无节制地向学生灌输技巧,超负荷训练。在练习技能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生理特点和成长阶段,进行科学有效的训练。在这一点上,小班教学具有一定的优势,人数少,可操作性强,尤其是有氧等运动的进行,教师能都做到一对一的指导,并根据遇到的问题进行及时纠正,制定好计划。体育训练需要依据学生特点制定指导计划,分时期分门类进行系统化训练,并在特殊时期进行补充训练。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可以将项目进行有效整合,使运动更具有系统性和连贯性,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同时,体育技能的培养也需要调动身体的各种感官,增强大脑反应速度,增强运动效果。
5.唤醒学生主体意识,发挥教师指导作用
篇9
一、进一步加强对全民健身工作的领导
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全民健身工作,并当作加强两个文明建设,关心群众身心健康,提高国民素质的大事来抓,要建立和健全各级“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委员会”,对全民健身工作进行指导、协调和监督。要切实保证全民健身工作所需要的人力、财力、物力,并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增加全民健身经费的投入。要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将体育彩票公益金按比例投放到全民健身工作中去,充分发挥体育彩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公益作用。
要大力发展群众性体育组织和各项体育协会,推动各地、各单位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各级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对体育社团组织要加强指导和监督,引导他们向健康的轨道发展。要建立健全群众体育社团组织申报、审批和管理制度,对搞封建迷信活动的非法组织要坚决取缔。
二、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全民健身意识
加强宣传,不断增强全民健身意识,是推进全民健身活动的重要环节。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深入发动,广泛动员,大造声势,为全民健身活动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要有计划地举办“全民健身宣传日”、“全民健身活动月”、“体育节”等活动,编写指导群众科学健身的图片资料、电化教育宣传片,出版各种体育宣传画册,组织专家学者开设全民健身科学讲座,普及科学健身知识。要坚决反对和打击以全民健身活动为借口而进行的各种封建迷信活动。
宣传、新闻单位要把全民健身活动的宣传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开辟全民健身专栏,组织全民健身典型采访和系列报道,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使全民健身家喻户晓、人人参与,不断增加我省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
三、进一步采取措施,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
全民健身活动要从实际出发,坚持业余、自愿、小型多样和科学文明的原则,把全民健身活动同旅游、文化活动相结合,突出群众性、健身性、民族性、趣味性和科学性,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真正落实到最基层。
(一)切实抓好学校体育。学校体育是全民健身的基础和重点。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执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积极开展学校群众性体育活动和校运动队的课余训练,以推动学校体育的全面发展。要切实解决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体育师资、经费、场地和器材不足等实际间题,为学校体育工作创造必要的条件和良好的环境。各级体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业务指导,切实抓好课余体育训练工作,办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努力为国家培养和输送更多的优秀体育后备人才。
(二)认真抓好城市社区体育。当前,要以争创体育先进社区为突破口,推动城市社区体育活动的开展。要建立和完善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的体育组织机构,提倡建身边的场地,抓身边的组织,开展身边的活动,进一步丰富和活跃社区体育活动。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要从实际出发,积极为广大干部职工创造体育健身环境和条件,积极开展各种群众性体育活动。
(三)大力发展农村体育。农村人口众多,积极发展农村体育对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具有重大意义。要以争创全国、全省体育先进县(市、区)和体育先进乡镇为动力,把农村体育工作推上新台阶。要结合我省农村特点,发挥村民委员会和基层群众体育组织的作用,积极开展龙舟、舞龙、舞狮、武术、足球、篮球、排球等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珠江三角洲地区和经济特区应加快发展农村体育的步伐,在全省起带头和示范作用。到本世纪末,全省要努力完成46个全国体育先进县(市、区)和55个省体育先进县(市、区)的创先目标。
四、进一步加快全民健身体育场馆建设,不断满足群众健身的需要需
各地要按照《广东省体育设施建设和管理条例》,将城市公共体育场馆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逐步增加数量,提高质量,有条件的地方应积极创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或基地,城市居民小区体育设施建设要与小区总体规划相配套,与教育、文化、卫生等设施相配套。要结合老城区改造和小城镇建设,开辟体育公园、群众体育锻炼园地、儿童体育乐园等。鼓励单位、团体、个人兴办健身俱乐部、健身馆等。
要建立健全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制度。公共体育设施应最大限度地向社会开放,提高使用率,并尽可能降低收费标准,对学生和老年人、残疾人要实行免费或优惠办法。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体育场馆也应逐步向社会开放,提高场馆的使用率,为群众健身活动提供便利条件。
五、进一步推行成年人体质测定制度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制度,努力提高全民健身的科技含量
篇10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育观念;转变角色
著名心理学家列昂捷夫说:“儿童最自然和最自由的形式就是游戏,通过游戏,儿童可以对周围世界进行更全面、更快速的认知。”相关实践也表明,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时机,为学生引入游戏,能够使学生情绪高涨,并且是提升小学体育教学课堂效果最为有效的渠道。在小学体育游戏教学的过程中,小学生可以全身心、忘我地投入到活动中。通过游戏教学,小学生可以全身心放松,充分展示自我,发挥自身特征,从内心激发对于体育的兴趣和热情。此外,通过游戏教学,还可以使小学生在玩耍中便掌握了体育知识和技巧。下面,笔者就思考人教版课程理念下小学体育游戏教学。
一、更新教学观念
体育游戏作为一种积极的小学体育教学手段,深受人们喜爱。在开展小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想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要求体育教师必须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对新课程理念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满足。学校可以通过招聘新教师或加强教师培训的方式来使教师转变自身的观念。而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也要下意识地转变自身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摒弃陈旧教学理念,形成有趣、丰富、科学、合理的小学体育教学模式,这样能够为创新和推广体育游戏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积极转变角色
教育要以学生为本,教师要坚持人本思想和理念,尊重小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所具有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将自己看做是课堂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以及互动者,以朋友的身份来和小学生做游戏,积极观察和了解学生心理最真实的想法和需求。比如,在教授学生关于球类运动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一场拍球游戏,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教师也要参与到小组中,扮演组员的角色,教师要积极与学生探讨拍球的技巧,比如组织学生对墙拍球,通过对墙拍球来使学生对球熟悉,并且掌握拍球的技巧和手感。教师在活跃、积极的学习氛围中完成了自己的教学活动,同时,学生也从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到了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更掌握了拍球的技巧。
三、塑造丰富多样的课堂
由于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太过封闭和单一,传统的体育教学过于强调学生掌握知识和运动技能,这样的教学模式没有重视学生心理需求,导致学生产生疲惫心理和厌学心理。新课程标准要求体育教师要在培养学生技能的过程中,使学生可以在快乐中学习体育知识。因此,体育教师必须在设计游戏的时候,综合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兴趣爱好、心理诉求,坚持寓教于乐。为小学生营造一个和谐、愉悦、轻松、欢乐的体育课堂,使小学生在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加喜欢体育课程,爱上体育锻炼。
四、兼顾每名学生
在体育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对每一名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充分考虑,比如,男生和女生在生理、心理、爱好、兴趣方面都具有很大的差异。教师在设计体育游戏的过程中,不仅要综合考虑整个班级的秩序和整体性,还要对小学生个体差异性进行充分考虑。设计出男生和女生都喜欢的游戏,还要设计出适合弱体质女生玩的游戏。比如反应游戏和语言游戏等等。这样可以使每一名学生都可以在体育课堂中充分展示自己,充分参与到体育课堂中,而非观望。这样的小学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在达到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同时,激发了小学生开展体育活动的兴趣,帮助小学生树立自信心,从本质上激发了小学生体育训练积极性,更提升了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正因如此,考虑每一名小学生个体差异性,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总之,开展体育游戏教学,能够增强小学生体质,陶冶小学生的情操,使小学生身心愉快。正因如此,体育游戏教学与一般教学方法不同,通过游戏教学,小学生的身体活动可以与智力活动有机结合,游戏活动已经成为一种全新的体育锻炼的方式。要求体育教师要根据新课程标准为小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使小学生可以得到身心放松和全面发展。通过体育游戏的教学模式,能够全面提升小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基本活动能力。
参考文献:
[1]庄绪华,葛长春.浅析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方式[J].当代体育科技,2015(03):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