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风险及其防范范文

时间:2023-11-10 18:16: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财务风险及其防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财务风险及其防范

篇1

关键词:财务风险;物流企业;风险防范

一、物流企业财务风险及其成因

物流企业因为其特殊的服务性质和自身经营模式,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产生的财务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筹资风险

物流企业的筹资风险不同于其他企业。物流企业往往投资大规模固定资产,需要筹集的资金金额较大,因此风险指数高,不容忽视。

物流企业筹资风险成因:(1)物流企业起步阶段固定资产投资量大,需要金额较大的资金,这就要求企业筹集权益资本或债务资本,筹资风险应运而生:(2)部分物流企业筹资方式选择不当也是企业筹资风险形成的重要原因。

(二)投资风险

相比其他商业企业,物流企业前期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巨大,且建设期相对较长,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物流项目投资的投资风险。

物流企业投资风险成因:(1)投资决策缺乏科学性;(2)目标客户需求状况的不确定性;(3)物流服务中技术创新的适度性。对于物流企业而言,先进的信息技术无疑是企业能否提供领先的物流服务的重要因素。但同时,技术的创新及先进性是需要投资成本作为支撑的。如果所投资的技术过于超前,与市场对该技术的实际需求能力脱节,则新技术的使用效率无法提高;如果技术落后,物流企业就会失去市场竞争力。

(三)资金回收风险

资金回收风险是指资金不能及时周转或资金流出后不能及时收回的风险,本文中主要是指应收账款回收风险。

物流企业资金回收风险成因:(1)内部控制不完善。目前很多物流企业对应收账款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措施不力;(2)缺乏信用标准。物流企业属服务行业,大部分情况下是先提供服务后付款,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留住更多的客户,很多物流企业甚至长期让客户拖欠账款,这就容易出现应收账款数额大,账龄长等问题,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资金回收风险。

(四)现金存量与支付风险

现金存量风险是指若企业的现金存量不足,影响企业资金周转及经营管理的风险。支付风险是指与资金流动性和股权稀释有关的并购资金使用风险。

物流企业现金存量与支付风险成因:(1)特殊经营模式所致。物流企业先提供服务后付款的经营模式决定了企业必须先支付运费、人工费用等,且所需运转资金较多,在通货膨胀环境下必然会加重企业的资金费用负担,形成现金存量与支付财务风险;(2)物流企业存货库存结构不合理,存货周转率不高。存货周转率低一方面占用了企业资金,另一方面企业必须为保管这些存货支付大量的保管费用,并承担市价下跌所产生的存货跌价损失及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导致企业费用上升,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二、风险防范措施

在明确了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影响后,物流企业如何有效地防范企业财务风险,实现公司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重点。

(一)加强筹资、投资决策管理

1.合理使用缓解资金压力的筹资、投资策略

物流企业前期固定资产的投入规模大,占用资金多,特别是在流动资金不充足的情况下,会严重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所以物流企业可以更多地采用融资租赁方式租入车辆、设备和仓库等,或者以质押监管等财务手段筹集资金、购置设备。这样就能将更多的流动资金用于企业物流运营,缓解资金压力,同时也可适当降低企业筹资、投资风险。

2.加强投资决策管理

物流企业为了实现投资目标,在对一个投资项目进行决策时,除了应进行宏观投资环境分析和微观项目经济评价分析外,还应专门分析投资项目风险和投资策略的可行性等,综合考虑每个方案的优劣,最后做出取舍,以将企业的投资风险降到最低水平。

(二)加强信用及应收账款管理

1. 限定客户授信额度

公司在为客户提供服务的同时,要设法规避滞后付款方式下的资金运营过程中所产生的风险。解决该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根据客户的信用状况、业务量等实际情况,限定客户的授信额度。针对不同的客户,确定不同的授信额度。同时,还应关注客户的经营状况,及时做出策略调整等,最大限度的规避资金传递风险,保证公司的合法利益。

2、更新员工观念,提高风险意识

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会企业带来财务风险。因此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基本目前企业财务人员风险意识淡薄的现实情况,企业应定期对财务人员进行风险意识培训,努力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风险意识。

(三)加强企业营运资本管理

广义的营运资本就是企业的流动资产总额,是由企业一定时期内持有的现金和有价证券、应收和预付账款及各类存货资产等所构成的。企业营运资本的持有状况和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财务风险两个方面。物流企业主要提供物流运输、仓库储存、货物装卸、搬运、配送及相关货物流信息处理等服务,其营运资本涉及服务各个环节的资金需求及相关费用。加强物流企业营运资本管理,就要从服务的各个环节抓起,加强物流企业流动资产、流动负债的管理控制。

(四)优化资金流

企业的资金效率越高,降低成本的幅度越大,经济效益就越明显,财务风险也就越低。通过加速收款、控制付款的方式可以加强企业的现金管理,通过建立高效率的配送体系和具有增值服务能力的物流中心可以提高企业资本周转速度,降低财务风险。

鉴于财务风险的不可避免性,物流企业树立财务风险意识、加强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物流企业在经营管理的各阶段应不断加强和完善财务风险防范,结合企业实际构建财务风险防范体系,从而达到有效防范和化解企业财务风险,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的预期目的。(作者单位: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财政局)

参考文献

[1]金江军,潘懋.细说第三方物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

[2]邹颖.企业筹资风险的根源探析与防范研究[M].北京:立信会计出版社出版,2005年8月

[3]何青.企业融资政策与资本结构形成机理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7月

篇2

一、财务风险特征及其诱因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企业存在财务风险是难免的,关键是如何了解风险的起因,加强防范,使自身处于不败之地。财务风险是指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使企业不能实现预期的财务效果,从而产生的经济损失的可能性。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财务风险的存在,无疑会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以财务决策为例,企业的财务决策几乎都是在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做出的,离开了风险,就无法正确评价企业报酬的高低。归纳起来,企业财务风险的特征是客观性、全面性、不确定性、收益性或损失性。

企业产生风险的原因很多,既有企业外部的原因,也有企业自身的原因,而且不同的财务风险形成的具体原因也各不相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

随着经济全球化格局的形成和我国加入WTO,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多变,这是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外部原因。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但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宏观环境对企业来说,是难以准确预见和无法改变的,宏观环境的不利变化必然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二)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

企业要有自己的企业文化,要使风险意识成为整个企业全体人员的共识。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在现实工作中,许多企业的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企业只要做大做强了,就会有发展前途。

(三)资产、负债结构不合理

企业资产、负债结构不合理,总负债占总资产比例过高。我国企业资产负债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资产中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流动资产与固定资产的构成比例失调,负债中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比例不当,都可能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债务结构的不合理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一旦生产过程中断、阻塞、资金周转发生困难,届时企业将面临失去信誉,承担败诉赔偿的责任,严重的甚至导致破产。

(四)管理者投资决策失误

企业管理者投资决策失误,盲目追求规模扩张,搞“大而全”、“小而全”。近年来,不少企业看到海尔集团多元化投资成功,也仿效多元化经营模式,试图通过多元化经营减轻企业经营风险,这本来无可厚非,毕竟没有任何行业永远是“朝阳产业”。然而隔行如隔山,原来适用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模式,照搬到新的行业可能就不适用了。

二、财务风险防范建议及其具体方法

财务风险防范是指企业在充分认识所面临的财务风险的前提下,运用各种手段和措施,对各种财务风险进行预计、防范、控制和处理,以最小的成本确保企业资本运动的连续性、稳定性和效益性,以实现企业既定财务管理目标的一种理财活动。笔者认为,财务风险防范可采取以下对策:

(一)财务风险防范建议

(1)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正确理解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的关系。企业管理者,特别是企业的领导者应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将风险意识纳入企业文化之中,避免盲目决策,从根本上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风险防范就是企业在识别风险、估量风险和研究风险的基础上,用最有效的方法把风险导致的不利后果降到最低限度的行为。因此,企业不论是对外投资还是对外融资,也不论是研制产品还是销售产品,都应事先预测可能发生的风险,以降低经营的盲目性和决策的随意性,保证企业资金的安全使用和财务目标的顺利实现。

(2)建立健全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机制,用活财务风险管理方法。建立财务风险管理机制,首先,要明确承担风险者的责、权、利,争取风险、收益之间的相互统一。其次,要建立合理的、协调的行为激励约束机制,解决好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和企业员工等内部主体之间,以及企业与政府、企业与债权人等外部利益主体之间收益分享和风险分担的关系。而财务风险管理则是企业为降低风险,在财务风险预测、决策、防范、处理过程中,用来完成财务风险管理任务的各种手段和工具。

(3)确定最优的资本结构和筹资方式,合理安排债权资本所占的比例。选择合理的资本结构,债务资本和自有资本的比例要适当,充分利用债务资本的财务杠杆作用,选择总风险较低的融资组合。无论是自有资金,还是债务资金,只有比例适当,资金使用效益提高,才能保证企业的盈利能力。要注意长短期债务资本的合理搭配,避免债务资本的还本付息期过于集中,保持企业资金良好的流动性。合理筹措资金,适当控制融资规模。

(4)实现优势互补,加大资本运营力度。采取资产兼并、债务重组、联营合作等多种形式,实现企业间的优势互补,既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增强企业综合竞争能力,又能扩大企业知名度,提高融资能力,进而可以达到有效规避财务风险的目的

(5)针对企业管理薄弱环节,建立健全风险控制机制。一是建立客户管理制度,加强对客户信用的调整和判别。对信誉不好的客户应尽量避免合作,对资不抵债的客户应尽早收回货款,并停止供货,形成一套适合本企业的风险预防制度,将风险降至最低。二是建立科学的内部决策制度。对风险经营决策和财务活动,要在企业内部的各职能部门中进行严格的审查、评估、论证,集思广益,尽可能避免个人决策失误造成的风险。三是建立统计分析制度。目前,许多企业虽然进行了多渠道筹资、多形式投资、盘活存量资产,但没有集中规范的统计会计资料将其显示出来,更没有做经常性的统计财务分析。

(二)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具体方法

(1)规避风险。企业对风险的对策,首先考虑到的是避免风险,凡风险所造成的损失不能由该项目能获得的利润予以抵消时,避免风险是最可行的简单方法。对不守信用的厂商应拒绝与其发生业务往来;对可能明显导致亏损的投资项目要放弃;在新产品试制过程中发现诸多问题时要果断停止试制。

(2)减少风险。减少风险主要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是控制风险因素,减少风险的发生。二是控制风险发生的频率和降低风险损害程度。减少风险的常用方法有:进行准确的预测,如对汇率预测、利率预测、债务人信用评估等;对决策进行多方案优选和相机替代;及时与政府部门沟通获取政策信息;在发展新产品前,充分进行市场调研;实行设备预防检修制度以减少设备事故;选择有弹性的、抗风险能力强的技术方案,进行预先的技术模拟试验,采用可靠的保护和安全措施;采用多领域、多地域、多项目、多品种的投资以分散风险。

(3)转移风险。企业以一定代价、采取一定的方式,将风险转嫁给他人承担,以避免可能给企业带来灾难性损失。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保险转移,即企业通过购买财产保险等方式将财产损失等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承担。二是非保险转移。即企业将某种特定风险转移给专门机构或部门。

(4)接受风险。对于损失较小的风险,如果企业有足够的财力和能力承受风险的损失时,可以采取风险自担和风险自保自行消化风险损失。风险自担就是风险损失发生时,直接将损失摊入成本费用,或冲减利润;风险自保,就是企业预留一笔风险金或随着生产经营的进行,有计划地计提风险基金如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等。

(作者单位为鞍山市财政信息中心)

参考文献

[1] 李冠众.论企业财务风险[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 王琴.财务管理[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

篇3

关键词:钢铁企业;财务风险;行业结构;钢铁成本;资金规划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10月13日

钢铁行业有“工业粮食”的称号,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我国钢铁企业的影响很大,总体经济效益下滑明显,财务风险陡然提升。在这种背景下,如果没有很好地对我国钢铁企业财务风险进行分析,寻找出原因,将不利于我国钢铁企业自身的改进和提高。因而,需要对我国钢铁企业财务风险现状有清楚了解,分析出引起钢铁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采取科学对策进行应对和防范。

一、我国钢铁企业财务风险现状分析

财务风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财务风险是指公司融通资金不当或公司财务结构上的不合理致使公司存在丧失偿债能力进而导致投资者的预期收益下滑的风险。广义财务风险包括企业与财务活动相关的所有风险,例如:筹资风险、经营风险、存货管理风险和流动性风险、投资风险等。本文以广义上的财务风险为主要研究内容。下面就从广义财务风险的不同方面对我国钢铁企业财务风险的现状进行分析。

(一)筹资风险。筹资风险指的是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没有筹集到所需要的资金,而且筹资策略使用不当,没有把筹集资金的成本降到最小。在偿还债务方面,企业没有做出科学规划,资金多数来源于举债,企业权益结构不合理,导致资金运转不及时,不能到期偿还债务,不能兑现预期承诺的利润。钢铁行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行业,顺利筹集资金和资金的合理使用及分配是十分重要的。筹资风险会影响到钢铁企业的生产经营和信誉,导致企业无法实现预期利润,阻碍企业的发展壮大。跟随着国家的产业政策、宏观经济政策和钢铁企业市场供应等情况的改变,筹资风险容易发生问题的环节也会发生改变。

(二)投资风险。投资风险指的是企业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进行投资,但最终的收益和开始时的规划有一定的差距或者根本不能得到收益,进而给企业造成不可挽回的亏损。造成钢铁企业投资风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1)管理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不能全面了解和掌握市场的动态,进行合理的规划和操作,导致形成错误的投资方向;(2)在投资项目出现问题时,不能就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的改正,造成损失时不能切实承担责任。一般情况下,钢铁企业在进行投资时,投资风险的加大会随着不确定因素的增多而增多,不确定因素的增多,会使得企业的投资结果与预期结果出现较大差距。投资收益低于负债,钢铁企业的资本结构就会失去平衡,严重威胁了钢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可能被恶意收购或者稀释大股东的控制权。

(三)经营风险。就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生产、销售环节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致使企业的资金运转出现推迟或断裂,企业的价值发生变化。钢铁企业的经营风险主要包含应收账款回收的风险、存货变现的风险、生产的风险和采买时的风险等。钢铁企业所需要用到的原材料大多需要国外进口,原材料市场价格的上涨,加大了钢铁企业的生产成本。钢铁企业由于生产技术和工艺的变动,导致生产不流畅。同时,钢铁企业生产产品的结构不合理。目前我国钢铁企业生产粗钢产品的数量巨大,形成库存积压;相反的,精钢生产量不够,供不应求。许多钢铁企业为了增加销售额过多地采用赊销的方式,使企业应收账款的变现风险大大增加,以致无法收回货款,形成严重损失。

(四)市场风险。钢铁企业的市场风险主要是指原材料价格上涨和钢材销售价格下降所带来的风险。随着国际市场上铁矿石和煤炭价格的暴涨,我国钢铁企业的生产成本大大增加。但是,因市场供求和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钢铁的销售价格却一路走低。如此以来,严重影响了我国钢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二、导致我国钢铁企业财务风险的原因

(一)行业结构不合理。我国钢铁行业的产能过剩,一直是一个顽疾。钢铁企业生产的钢铁产品多为粗钢,市场上的粗钢需求量已经饱和,但是我国钢铁企业的粗钢产量仍在不断增加,加大了国内钢铁市场上产品需求种类供给和需求不平衡的矛盾,市场价格持续走低,企业经营状况恶化。同时,国内钢铁企业的集中度不高,中国钢铁行业的领头者――上海宝钢,在全球的钢铁份额中也仅为7%。我国当前的主要钢铁产品的营销方式以经销商为主,重点企业给钢铁用户直接提品的销售方式所占比例较低。这种以经销商为主的销售方式,使得钢铁市场价格受经销商的影响很大。而且,经销商大多追涨杀跌,市场有所变动,企业之间便以打价格仗谋利,进一步造成了市场恐慌,使得钢铁的市场价格大起大落,影响钢铁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成本不断增加。钢铁企业的主要原材料是铁矿石。2014年,我国购进铁矿石9亿吨,2015年购进9.5亿吨。我国铁矿石的进口量占世界海运铁矿石总量的2/3。我国铁矿资源稀缺,钢铁企业对铁矿石的依赖程度高,但却没有定价权。由此导致钢铁企业购买原材料的购进成本增加,为钢铁企业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基于历史原因的影响,我国钢铁企业大部分建立在原材料资源丰富和经济较为发达的内陆地区。在区域布局上呈现出内陆产能过多、沿海产能不足、主产区产能过多、消费区产能不足的特点。这也增加了钢铁企业在运输方面的成本。

(三)资金规划失衡。很多钢铁企业盲目追求做大企业,导致企业重视资金需求,轻视资金成本。目前,我国推行稳健的货币政策,钢铁企业想要从银行获得贷款的门槛提高。企业为了筹集到更多的资金,忽视了对资金成本的分析,大量举债,使得企业负债增多,最后入不敷出,严重威胁到钢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还有一些钢铁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盲目采取赊销这一手段。这个方法虽然能在短时间内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但是如果企业本身对赊销对象的信誉没有全面的了解和把控,就盲目提供赊销业务,最后造成企业无法收回应收账款,形成坏账。

三、我国钢铁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对策

(一)科学调整我国钢铁行业结构。进一步加快国内钢铁企业兼并重组的步伐,改变受地区界限、所有制束缚阻碍的现状,加强产业集中度。对于重点企业以及工厂设施水平较高、产品质量较好的企业,应该鼓励其发展,并引导相关企业参加兼并重组。提升品质、节能降耗,淘汰一些高耗能、高污染的小型炼钢炼铁企业。加强技术改造,提升国际竞争力,减小粗钢等低质量钢铁产品的生产量,增加支持高强度的三级钢筋、高档的汽车板、高档轨道用钢等产品的生产量。增加钢铁企业与用户的直供销售模式,使我国钢铁企业与国内主要支柱产业相配合。我国政府推出要扩大内需的政策,比如大力推进高铁建设等,这无疑是对钢铁企业的一个利好消息,将会增加钢铁产品的需求,刺激钢铁行业的发展。

(二)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钢铁企业生产成本。由于钢铁企业本身没有矿山,所生产产品的原材料大多要靠国外进口。所以,原材料及能源供应情况的变化对钢铁企业的影响很大。我国钢铁企业要增大对上游产业的投资,减小原材料的成本。健全国内企业与世界主要铁矿石企业的谈判机制,将铁矿石价格控制在最低限度。由于历史原因,我国钢铁企业在区域布局上不是很合理。所以,钢铁产品销售经常需要海运。由于海运费用的变化,钢铁企业每年投入到海运市场上的资金是巨大的。国内钢铁企业需要在海运市场上取得更多的话语权,加快钢铁企业物流运输方面的建设,降低运输成本。钢铁企业还可以通过提高资源配置来节约成本,但是不能片面强调节约生产成本,否则会抑制企业的发展。

(三)科学规划资金结构及使用。我国钢铁企业投入巨大资金,但是收益很小,有一定的原因是由于大量的负债。我国钢铁企业在筹集资金时要把握负债限额,权衡自有资金与债务资金的比例。在筹集资金时不要只依靠向银行贷款,应寻求更多筹资渠道,使企业筹集资金的来源多元化。另外,应收账款是资金回收风险的重要因素。应收账款会加速现金流出,延缓现金流入。所以,钢铁企业在进行贷款时,应该对贷款项目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在最大程度上发现风险并降低风险,对贷款项目建立可靠地信用政策,及时关注它的偿债能力。同时,确定合理的应收账款比例,建立销售责任制,从源头上控制坏账发生。

四、结语

钢铁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加强对钢铁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和防范是十分必要的。我国钢铁企业一定要对自身的现状有清楚的认识,了解引起企业财务风险的原因,从而把财务风险控制在可控的范围内。财务风险管理是一项系统、科学的工作,更好地控制钢铁企业财务风险需要国家和企业共同努力。

主要参考文献:

[1]石柳元.当前我国钢铁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与管理现状及解决措施探析[J].财经界,2016.9.

[2]董文锐.钢铁企业财务风险现状及其防范措施分析[J].现代国企研究,2015.2.

篇4

【关键词】建筑企业 财务风险 防范

财务风险对建筑企业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我们必须分析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财务风险的认识水平和抗御财务风险的能力,积极防止和降低风险,保障企业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以实现预期财务目标收益。

一、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及形成原因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巨大的财务风险,主要分为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

(一)外部风险的表现及形成原因。

1.宏观调控的风险

建筑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受国际宏观调控的影响比较明显,所以其面临的风险也较大。国家为了刺激经济采取的措施之一就是大规模的投资建筑行业,由此带来了建筑行业的繁荣,带动了与建筑行业相关行业的发展,但是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建筑行业也存在一定的泡沫,资金不到位,应收账款增加,进而引发企业的财务风险。

2.政治风险

由于建筑业竞争比较激烈,目前,我国的建筑市场已由国内走向国外,很多建筑施工企业在国外都承揽了工程项目,但是大多数项目都处于非洲一些国家,由于这些国家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国家局势动荡,企业面临着较高的政治风险。一旦投资所在国国内政治环境或对外政治关系发生变化时,这种变化有可能给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带来消极效应,即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财务损失。

(二)内部风险的表现及形成原因。

1.合同风险

由于建筑市场尚不规范及其企业在投标过程中的激烈竞争,许多施工企业为了生存,急于揽到工程任务,被迫签下不平等的施工合同,合同中的很多条款都是“霸王条款”,这样使得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条款对施工企业非常不利。合同是企业一切风险的源头,如果合同本身就有失公平,那么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就很被动,往往被人牵着鼻子走,这无疑将会增加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

2.成本风险

当前施工队伍多,施工资源少,这两者的矛盾日益突出,所以在投标过程中不正当竞争仍然存在,施工企业为了取得施工项目,往往采取主动压低工程投标价、缩短工期甚至采用“围标”等手段来相互竞争,建设单位肯定会选取标价最低的单位,这样使得企业的工程项目成本亏损,效益下降,无疑给企业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

3.融资风险

建筑施工企业在流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为了施工正常进行,不得不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融资。短期借款是建筑企业在金融机构取得贷款的主要形式,而施工企业资金具有较长的周转周期,往往贷款期限已到,资金周转依然比较困难,企业为了偿还旧债不得不再借新债。建筑施工企业的生产经营主要依靠这种筹资方式进行,因此企业的投资方向和发展规模将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可能会引发更大的财务风险和生存危机。

4.应收账款风险

建筑工程往往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工,这就决定了施工企业必须在施工前和施工中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及物力,但是这些投入要等全部工程完工并经验收之后才能回收回来,然而,在工程完工后,有些业主单位故意不及时办理工程竣工验收手续和工程竣工决算,使得工程价款即应收账款的数额得不到及时清楚的确认,同时由于业主恶意拖延,使得保修工程的时间延长,维修保养工程的费用增加,应收账款的数额增大,大量的应收账款得不到及时回收,使得企业的资金链条断裂,将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财务风险和生存困难。

二、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

(一)加强企业自身的财务风险内部控制制度的管理。

1.建立严格的企业财务风险内部管理制度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包括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目标的设立、企业风险管理机构的设置以及人员配备、各职能部门在风险管理中的权利和职责、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等方面。严格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本身就已经阻止了一部分财务风险的发生。因此,企业为了防范财务风险,必须建立严格的企业内部财务风险管理制度。

2.建立适合本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企业通过运用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方法对企业盈利能力、资产运营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及现金流量等方面进行财务风险分析,建立一套长期的风险预警机制,运用此机制定期对企业的财务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及早发现异常情况即着手应变,以避免或减少风险损失。

(二)加强合同管理。

施工企业在签订合同时,要尽可能仔细的研读合同内容,考虑周全。尽量避免和消除可能出现的经济纠纷。凡是合同中涉及到验工计价时间、方式及工程款结算的违约条款,各自应承担的经济责任等必须填写清楚,切忌条款含糊,约定不具体,不全面、责任不明确。对于不合理的合同,企业应该直接拒绝签订或者和业主商议,让其改变其条款内容,减少因合同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三)加强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现在是每个建筑施工企业的重中之重,企业为了提高收益,必须加强成本管理。主要可以从预算管理和过程管理两方面进行成本管理

1.加强施工前的成本预算管理

企业在投标时就应该对所投项目的成本进行全面的预算,确定目标成本,合同签订后,应该组织技术人员、成本管理人员、设备保障人员和财务人员一起进行商讨,优化施工方案,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提出用最小的成本创造最大的收益的施工最优方案。为了减少不必要的损失,还要对施工期间的费用进行预算,落实到相应的责任部门,严格控制施工期间的费用支出,增加收益。

2.加强施工中的成本管理

第一,建筑施工企业的具体项目的施工中,应该积极进行技术创新和设备的更新,根据设计院所提供的设计图纸和技术资料,结合合同规定的工期和施工现场条件等因素,进而制订出最符合企业情况的施工方案,以达到缩短工期、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目的;第二,设备保障部门负责人应该加强设备、原材料以及油料的管理,在采购环节对价格和质量要进行详细的市场调查,选择质量好价格相对低廉的产品,在使用过程中要进行严格控制,避免对材料的浪费及丢失和对设备的损坏,还要对工地的废弃材料进行合理的利用,从而节约成本;第三,建筑施工企业也应对人员成本进行控制,合理设置工作岗位,以岗定责,以岗定员,以岗定酬,以绩定酬,对每个员工的工作实行绩效考评并且采取奖励和惩罚的措施控制人工成本。

(四)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

1.定期分析应收账款

一旦产生应收账款,企业就必须思考采取什么措施能快速、完全的收回问题,所以,施工企业应建立应收账款分析制度,定期对所有应收账款的运行情况、额度、账龄情况及回收情况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施工企业可以将欠款单位分成一定的等级,对那些应收账款数额巨大、拖欠时间长、回收难度大的单位应重点督促要求及时还款,如果不及时偿还要采取法律措施来维护企业的权益。同时对于还款能力强的欠款单位,也不能放松警惕,时常保持联系,防止新的应收账款产生。

2.制定合理的收账政策

第一,激励与惩罚相结合。对于应收帐款回收速度快、额度大的单位或个人进行考核奖励和现金奖励。反之,如果单位或个人在回收工作中消极怠慢,工作效率差,则要进行一定的惩罚。第二,建立信用档案。施工企业应根据欠款单位的以往的还款情况来建立其信用档案,对欠款单位的经营状况、财务情况及其现金持有量等信息要及时掌握,针对在还款过程中不按规定的时间和金额归还应收账款的单位,应紧密联系。

3.计提应收账款坏账准备金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应收账款可以计提坏账准备金。企业应准确的估计那些欠款可能回收无望,从而变成坏账、死账或呆账,企业针对这种情况应积极制定相应的措施制度,尽量来弥补回收无望的欠款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建筑施工企业应提取坏账准备,其金额应按应收账款期末余额的一定比例进行提取,从而保证施工企业的积极稳健发展。

基金项目:渭南师范学院2013年人文社科育苗项目(13SKYM048)。

参考文献:

[1]朱雅霜.防治与控制企业财务风险的措施[J].会计之友,2008,120.

[2]周炼军.论财务风险成因及防范[J].财会通讯,2011(3).

篇5

关键词:生产经营;经营发展;环境因素

Abstract: the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of the enterprise is in certain social and economic environment, the environment both favorable factors, there are also adverse factors, the business development of the enterprise also restricted by environmental factors.

Key words: the production and business operation; Business development; Environmental factors

中图分类号: D412.6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企业的生产经营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中进行的,环境中既有有利因素,也有不利因素,企业的经营发展也因此受到环境因素的制约,在其财务风险环境因素中包括:市场环境、法律法规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政策环境等,而这些环境的变化是企业难以预料的,这也必然影响到企业的财务活动。财务风险是由于举债而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中,企业已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使企业面临风险的威胁。因此,正确把握企业财务风险的运行规律,加强对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显得非常重要。

一、中国企业财务风险的现状 

1 资金结构不合理 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长期资本构成及其比例关系。资本结构理论经历了旧资本结构理论和新资本结构理论两个阶段。资本结构的不合理将使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中国企业大部分生产经营资金的来源为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从国有企业财务结构来看,普遍存在着资产负债率较高、银行贷款过多的问题。从企业负债结构来看,长期负债较少,短期负债过多,企业对银行的依赖很大。

2 资金回收策略不当 

现代社会企业间广泛存在着商业信用。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从会计核算的角度看,这可以增加企业利润,但相当多的企业在信用销售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不够,盲目赊销,造成大量应收账款失控,相当比例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

3 收益分配政策不规范 

股利分配政策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分配方法的选择会影响投资者对企业状况的判断和企业的声誉,从而影响企业资金的来源,也可能影响企业潜在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如果企业的利润分配政策缺乏控制制度,不结合企业的实现情况,不进行科学的分配决策,必将影响企业的财务结构,从而形成间接的财务风险。与国际上广泛采用的股利政策相比,中国企业较少分配现金股利,代之以配股或送红股的分配方法,这一方面有意无意间助长了证券市场上的投机气氛,另一方面无助于投资者形成正确的投资理念。不仅如此,中国企业股利政策的制定也往往无章可循,股利分配方案常常朝令夕改,令投资者无所适从。 

二、中国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分析 

1 企业的理财活动尚未与不断变化的外部经济环境相适应 

企业财务活动是处于一定的环境之下,并受这些环境的制约,包括国民经济整体的形势及行业景气度,国家信贷以及外汇等政策的调整、银行利率及汇率的波动、通货膨胀程度等等。企业理财环境的变化莫测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因为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其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预见和难以改变的,这必然影响到企业的财务活动。

2 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决策缺乏科学性 

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也是中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中国,企业与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在采购、生产、销售、财务、市场预测等各环节之间缺乏统筹协调配合,造成应收款项、存货等资产损失严重。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不进行深入市场调研和科学论证,盲目投资,形成不良资产或巨额损失。资本结构缺乏科学规划,筹资综合成本高,造成负债比重加大,财务风险增高。 

3 企业理财人员素质不高,缺乏风险意识 

任何系统的运行,人都是非常重要的条件,高素质的理财人员,更是企业不可多得的财富。就目前的情况看,中国企业的理财人员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和受专业教育的程度限制,其综合素质和业务素质都有待提高,他们的理财观念和理财方法,特别是职业道德和职业判断能力,还不能在更大程度上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要求。

三 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及化解策略

1 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措施。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不同的财务风险产生的具体原因不尽相同。因而,如何防范企业财务风险,化解财务风险,以实现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重点。因此,防范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应做好以下工作:

2 通过认真分析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及其变化,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系统,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即是说,应制定财务管理战略。面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企业应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3 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应通过会计政策和会计策略来解决现阶段和未来的企业财务风险问题。而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

4 对财务风险作出恰当的处理。财务风险的处理是风险的事后控制,具体方法主要有:①坚持谨慎性原则,建立风险基金。即在损失发生以前以预提方式或其他形式建立一项专门用于防范风险损失的基金。如工业企业按一定规定和标准提取坏账准备金。商业企业可提取商品削价准备金,这是弥补风险损失的一种有效方法。②在损失发生后,或从已经建立了风险基金的项目中列支,或分批进入经营成本,尽量减少财务风险对企业正常活动的干扰。③建立企业资金使用效益监督制度。有关部门应定期对资产管理比率进行考核。同时,加强流动资金的投放和管理,提高流动资产的周转率,进而提高企业的变现能力,增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另外,还要盘活存量资产,加快闲置设备的处理,将收回的资金偿还债务。④注重投资决策问题。投资决策是企业重大经营决策的主要内容之一,直接影响企业的资金结构。企业决策者必须作好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5 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防止因决策失误而产生的财务风险。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会使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按照以上方法作出的决策,产生失误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从而可以避免财务决策失误所带来的财务风险。

6 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理顺内部的关系。要明确各部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及职责,并赋予相应的权力,真正做到权责分明,各负其责。而在利益分配方面,应兼顾企业各方利益,以调动各部门参与企业财务管理的积极性,从而真正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使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清晰明了。

企业进行负债经营决策时,首先应该考虑企业举债的规模和偿债能力。一般而言,确定负债规模应该考虑以下因素,如警惕财务杠杆效应的负面影响、防范财务风险和关注财务成本。建立企业财务预警的“诊断”机制,要对企业的负债进行分析,从三个方面来看:①负债经营有利于提高经营者业绩,使企业获得负债资金效应,降低资金成本,提高权益资本收益水平。②负债经营可以迅速筹集资金,弥补企业内部资金不足,增强经济实力。③负债经营给企业带来更大的风险和破产的危机。

参考文献

[1]李清华.财务管理[M].北京:经济出版社,2002

[2]钟言.财务风险防“四高” [N].中国经济时报,2005-11-29. 

[3]朱然.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J].经济师,2005,(4). 

篇6

关键词:民营企业;财务风险;财务控制

一、民营企业的界定、特点

(一)民营企业的定义

一直以来有多种定义,以前有一些中国学者和一些研究人员将民营企业和私营企业等同,认为民营企业就是私营企业,这种定义是不正确的。

事实上,我们过去和西方现在把民营化等同于私有化的理解是错误的。民营化是一种新型的社会所有制形态,它所带来的是按份共有、产权清晰的现代法人所有的企业制度,这是一种新型的公有形态。只有这样界定民营的概念,才能把股份公司、三资企业和其他各种非国有独资企业都纳入民营企业的概念之中,扩大民营经济的发展空间。

(二)民营企业的特点

民营企业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产物,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是最具创新活力和发展潜力的一组经济群体,在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民营企业可以说是中国经济的一只重要的力量和生力军。民营企业的主要特点有:

1.企业小,机智灵活,跟着市场应变。

2.先天不足,难以发展。民营小企业普遍的素质低,在开始时,通过最原始的创业方式,小企业一般都能够在市场上分一杯羹。在企业逐步扩大的同时,在正规化管理的过程中,家族内部矛盾开始激化,管理进程冲突不断,企业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很容易走进一条死胡同。

3.融资困难。改革开放二十多年,到这两年融资方面政策上虽然有所松动,但根本局面依然没有好转,融资难已经是民营企业公认的瓶颈。

4.管理混乱。民营企业的管理实质上是国营体系管理改良简化版,加上中国传统的家长管理制版本。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触及正规化管理时,每每在矛盾冲突下胎死腹中。虽然个别民营企业依靠强有力的领导能够突破这个怪圈,但民营总体上,迄今为止,始终无法逾越管理混乱,实现脱胎换骨的企业转变。

二、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一)技术水平低下导致企业产品的竞争力不强

我国民营企业相当一部分是起源于个体工商户或者私营企业主,而更多的民营企业是为了适应社会当时的产品需要而建立的。这些产品多是需要技术含量较少而人力劳动需要较多的。所以我国的民营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技术水平低,产品档次低,质量差,消耗浪费严重,污染坏境。而这样长期发展下去,必然会影响到民营企业的做强做大,阻碍了民营企业规模的进一步发展。

(二)不完善的金融市场和自身的低信誉导致民营企业财务融资困难

民营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金融机构贷款是民营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而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仍处于转轨过程中,为民营企业服务的地方金融体系尚不完备,民营企业的融资投资环境不佳,融资渠道,融资规模和投资领域都受到限制。特别是在筹资方面,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比较狭窄,而中小民营企业更是难以从资本市场上融资,发行股票作为上市公司的融资渠道仍相当艰难,民营企业的贷款规模太小。这些融资上的限制造成了民营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合理,加大了民营企业的财务风险。

(三)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整体素质较低,财务管理观念较差

任何系统的运行,人都是非常重要的条件,高素质的理财人员,更是企业不可多得的财富。现在民营企业的老板很大一部分是从上个世纪末那种传统的个体户发展起来的。经过这些年的发展,虽然民营企业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管理模式仍大多是那种家族式的管理模式,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统一的经营模式。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经营管理关系的日趋复杂,加之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这些都成为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

从一份对我国某地区民营企的调研来看,企业管理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素质较低,从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来看,大都财务管理观念淡薄,信用观念,时间价值观念,风险意识,融资和投资意识等都不同程度的缺失,缺乏现代管理意识,甚至对财务管理有误解。从企业财务人员来看,素质普遍偏低或者根本没有专职的财务人员,这些都造成了企业财务管理的无章,无序和混乱状态。

(四)内部财务关系混乱, 内部财务监控机制不健全

企业内部财务控制不合理、内部监控机制不健全是造成财务风险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资金管理及使用上、利益的再分配等方面,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以及企业与上级之间存在着权责不明、职责不清的管理混乱现象,这些都造成了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财产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都无法得到保障。如企业在采购环节上,企业库存所占比重较大,大多表现为超储积压现象严重、材料变质等,这些都造成企业无法实现销售,还势必造成企业花费大量的保管费用,增加不必要的费用支出,利润下降,资金的无效占用。由于长期库存积压,还要承担市价下跌所产生的存货跌价损失及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还有就是企业为了加快存货周转,不对市场和赊销对象诚信进行有效调查的情况下,盲目的扩大赊销金额,赊销后各部之间没有尽到收款义务,相互推诿,导致大量坏账的发生,加大了财务风险的出现。

内部财务监控是企业为了保护其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其经营活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制度的要求,提高经营管理效率,防止舞弊,控制风险等目的,在企业内部采取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制度和措施,是确保企业自身能够持续经营和加强企业内部管理需要的业务监控。民营企业内部大都没有设立相对独立的内部财务监控机构,即便是有也是形同虚设,根本起不到财务控制的有效作用。

三、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对策

(一)优化产品结构,增加企业规模,提高企业抵御财务风险能力

现阶段我国民营企业的产品单一,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优化企业产品结构,可以分散企业的财务风险,使企业在遇到财务风险时能够易于渡过难关。我们目前大多民营企业生产的产品是一些技术含量低的非深加工产品,而这种产品很难在市场上获得持久的销售量,为了企业的继续发展,必须深化产品加工,努力将产品做成品牌产品,使之有较长的销售周期。企业在发展中应该不断增强企业的资本,扩大企业规模,使企业有更强的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

(二)改善宏观环境,加强企业自身建设,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

民营企业融资渠道不畅是因内外双重因素决定的,因此,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从内外两方面人手。

1.外部方面。改善宏观环境、积极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建立健全公平竞争的法律规范。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积极推出并不断丰富扶持鼓励民营经济的政策、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对于那些发展潜力大,能够促进就业的民营企业,政府应加大信贷扶持力度。成立国有担保公司等融资渠道。鼓励金融服务创新、改进对非国有企业的资信评估制度、建立健全信用担保体系为非公有制企业的融资提供平台,促进民营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其次是强化外部监督,借助多方面外部力量,帮助民营企业实现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建立健全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自律原则和约束规范。

2.内部方面。民营企业本身要认真分析和评价影响企业融资的各方面因素,使企业的融资活动能够达到最高效率和最好的综合效益。

(1)建立企业内部信用机制。要树立起守信用的意识,在企业内部建立信用机制。一方面,民营企业要加强自我信用控制能力;另一方面,要提高民营企业信用风险的防范能力,以优化企业信用管理机制,提升企业信用管理水平。

(2)尝试权益融资方式。对条件成熟的民营企业来说,可以尝试采用权益融资方式,有效避免财务风险,使资本结构更趋稳健、更趋合理,有利于增加企业的竞争力;同时,要实现产权关系明晰化,从而起到优化企业产权结构、治理结构的作用。

(三)增强财务管理观念,加强财务管理体系建设

1.要更新管理理念,确立财务管理的战略核心地位,促使财务管理工作由被动记账向主动管理转变。要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战略核心地位,使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不再是被动地服从再生产过程,而是主动地支配和管理再生产过程,使其满足资金增值的需要。主动的财务管理不仅要做好财务数据的记录和处理工作,更要认真研究如何建立会计规范体系以确保财务原始数据的准确和会计工作效率的提高,同时应充分利用预算工具进行管理。以企业整体经营目标为基础的全面预算,是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起着目标激励、过程控制及有效奖惩的重要作用。

2.增强风险意识,强化风险管理,防范财务风险。市场经济的机制客观上使任何一个企业都存在着蒙受经济损失的机会与可能,而这种可能性在民营企业规模化发展过程中会更大。因此,企业管理者和财务人员必须有正确的风险观,善于捕捉环境变化带来的不确定因素,有步骤、有预见地采取各种防范措施,把可能遭受的风险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一是要树立资金的风险意识,构建有效的资金管理机制,强化资金管理责任制。二是要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和财务分配结构,防范骨干员工的“道德风险”和所有者之间的利益吞食。三是要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防患于未然。财务部门要充分利用自身掌握的财务信息,多方收集企业外部的相关情报,主动研究市场发展动态,全程监控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从而使企业能够有预见地采取各种防范措施,把可能遭受的风险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四)建立企业内部有效的企业制度和治理结构,完善企业管理

一个完善的企业内部制度是保证企业能够长期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随着家族企业的不断发展和企业的逐步规范化操作,有必要建立和完善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完善的决策制度、财务制度、监督制度、人事制度、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等。这就必然要求那些还抱有老思想的企业家丢弃企业创业初期凭经验管理的模式,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积极吸收家族外的高级管理者、技术人员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体制以及能够相互制衡和约束的权利分配机制,保证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管理措施得以能够实现。要设置专门的机构来讨论与经营相关的家族事务,包括设立家族理事会、家族控股公司和家族股东会等形式。这样董事会成员能够从繁杂的家族事务中脱身,集中精力考虑公司的战略问题和创造长期的股东价值。

篇7

1.筹资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投资效益的不确定性,即投资风险的存在。由于竞争激烈,市场形势复杂多变,企业的投资效益有一定的不确定性,由此产生筹资风险;二是资金调度的不合理性。资金合理调度,可以相对节约资金占用使其既能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又能在时间上相互衔接,形式上相互协调,充分挖掘资金使用的潜力。资金调度不合理,就会出现相反的情况;三是外币汇率风险,只有当企业进行外币筹资业务时才发生。企业借入外币进行筹资活动,如果归还时该种外币汇率下降,就会产生汇兑收益。反之,就会产生汇兑损失,这样就要使企业以更多的本位币来归还借款。

2.投资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投资方向错误。选择的投资方向从一开始就是夕阳产业、市场淘汰产品项目或国家即将控制投资发展的污染环境产业,投资之日开始就决定了其注定失败的命运;二是投资过程不能严格按预算控制投资成本。形成边投资边修改预算的“钓鱼工程”,最后扩大了投资总额,造成投产后资产折旧费用占产品成本比例过大,在经济上制约了工程项目资金的回收期缩短;三是投资购建的资产在技术上不先进。购建技术落后的设备、或从经济上看已经不先进的设备,从生产工艺上注定了投资项目资金回收的风险。

3.资金回收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收账政策过于宽松。适当的赊销能够促进企业产品销售扩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是,过于宽松的收账政策则有可能给企业带来致命的伤害,造成企业资金大量流失;二是企业内部对应收账款管理存在漏洞。管理层对抓紧应收账款催缴工作的力度如何,能否安排专人专门负责应收账款的管理,甚至派人长期上门催缴,落实难点、焦点客户的账款回收,是该问题的内部原因;三是不愿动用法律手段讨回债权。基于维持长期客户的关系,不愿诉讼法律手段解决长期拖欠问题,造成问题积累超过限度,使其酿成现实风险。

4.收益分配风险有两个来源:一方面是收益确认的风险,即由于客观环境因素的影响和会计方法的不当,有可能少计成本费用,多确认当期收益,从而虚增当期利润,使企业提前纳税,导致大量资金提前流出企业而引起企业财务风险;或者有可能多结算成本,多计有关费用,少确认当期收益,从而虚减了当期利润,影响了企业声誉。另一方面是对投资者分配收益的形式、时间和金额的把握不当而产生的风险。如果企业处于资金紧缺时期,却以货币资金的形式对外分配收益,且金额过大,就必然大大降低企业的偿债能力,影响企业再生产规模;如果企业投资者得不到一定的投资回报,或单纯以股票股利的形式进行收益分配,就会挫伤投资者的积极性,降低企业信誉,股票上市企业的股票价格会下跌,这些都会对企业今后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二、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几点看法

1.思想上重视防范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防范就是企业在识别风险、估量风险和分析风险的基础上,充分预见、有效控制风险,用最经济的方法把财务风险可能导致的不利后果减少到最低限度。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就是要在财务风险发生以前,采取各种措施最大限度地防止风险的发生或者把风险控制到最小程度。根据企业财务风险的来源,树立财务风险意识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企业员工,特别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只有树立财务风险意识,善于对环境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进行科学预测,有预见性地采取各种防范措施,使可能遭受的风险损失尽可能地降到最低限度,才能保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笔者认为,江西水泥厂2005年出现的财务困境,就是因为当时的管理高层没有很好地预测财务风险,对市场环境盲目乐观,大量地举贷建分厂,当市场需求一缩紧时,贷款利息就成了企业沉重的负担。

2.选择合适的财务风险防范方法。

(1)保持资产的流动性。

企业偿债能力的大小直接取决于其债务资金总额及资产的流动性。债务资金总额是根据企业生产经营需要而筹措的,在正常情况下,企业并不会为了偿债而扩大筹资规模,企业真正能够偿债的只是货币资金及部分变现能力强的流动资产(即资产负债表左边的前面几项)。而固定资产、长期投资等,往往只能作为一种企业实力的保证。资产的流动性,具体表现为资产总额中流动资产的比重和流动资产中速动资产的比重。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也是反映资产流动性的指标。

一个企业的资产结构往往是其生产经营的需要和特点决定的。但企业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采取措施相对地提高资产的流动性。例如,企业采取融资租赁的方式取得部分厂房和设备,这样可以避免部分流动资金“固化”,相对提高资产的流动性,还要求企业及时处理资金周转过程中不正常的资金梗阻。如积极变卖处理超储积压物资,采取措施尽快回收应收账款等,使流动资产真正“流动”起来,既有利于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利用效果,又有利于企业实际偿债能力的增强。江西水泥厂在财务危机四起时,也采取了一系列办法提高资产的流动性。如成立清欠办,加强对应收账款的回收力度,对一些年年报亏的子公司采取承包租赁经营等。通过这些办法的实施,有效地缓解了财务危机。

(2)保持合理的债务规模和结构。

在尽力保持资产流动性的同时,也需要控制合理的债务规模和结构。企业负债控制到多大的规模内,并无定论,但一般来说,它必须与企业的还款能力相协调。由于在企业中,只有作为所有者权益的那一部分才能作为偿债来源,因此,举债规模应与企业所有者权益相适应,一般来说不应该超过净资产的数额。但是,在不同的行业情况也会有差别。对于一些固定资产比重较大的行业,由于资产的流动性不强,真正可用于偿债的是货币资金。对于这样的行业,负债规模还应略低一些,另外,企业确定负债规模的另一个考虑因素是盈利能力。企业盈利能力越强则效益越高,负债能带来更好的效益,还款一般也有保证,因此,可适当扩大负债比重。企业资金周转速度的快慢,也是企业确定负债的一个考虑因素。若企业资金周转快,生产周期短销售实现快,则容易组织还款资金;反之,则容易出现拖欠债务的情况,此时企业应相对降低负债比重。总之,企业的现金流越有保证就越可以组织较高规模的负债。

考虑负债规模的同时也要考虑债务结构的合理化。债务结构主要指长短债务的规模。一般来说,长期债务的资金成本较高,短期借款的资金成本较低。从控制资金成本的角度来看,企业提高短期借款的比重,可相对降低资金总成本。但短期借款的比重太大,违约风险也太大。企业短期临时性的资金需要,宜用短期借款解决。长期性的资金需要,若不发行股票筹资,则宜以长期借款解决。若以短期借款解决,往往陷入借新债还旧债的困境,一旦无法借到,便会面临财务风险。在这样情况下还可以引起借款利率上升,与降低资金成本的初衷背道而驰。

(3)合理调动货币资金,可以考虑建立风险基金。

要防范企业财务风险,需要企业财务人员进行货币资金的合理调度与安排。根据不同企业资金运动的规模和生产经营的特点,妥善安排货币资金的收支活动,使之在平时能保证生产经营的需要,在还款和分红付息期到来时,及时地筹集和调度资金,以避免出现无力支付的情况。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联营、合并等多方位多元化经营方式来扩大规模,运用规模经济来分配企业财务风险,以盈助亏,以优补劣。建立风险基金,即对于出现的偶然性很大而损失有限的风险,企业可以采取各种可能的方式,有计划的提取一定数量且独立于企业运营资金之外的货币资金,作为损失发生时的补偿基金,防止风险发生对企业正常运营资金的影响,从而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

(4)加大对子公司的财务控制力度,增强抗风险能力。

企业作为所有者,对子公司的净资产有绝对的控制权力,但各子公司也必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独立地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企业要加大对子公司的财务控制,首先,要建立一整套子公司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制度,从规章制度上保证子公司的财务运作符合企业的整体利益。其次,要推行财务总监制或会计委派制,把财务会计人员的任命权归母公司管理,以避免子公司会计信息失真。再次,对子公司要实行合并会计报表。

(5)加强对投资项目的论证,提高投资收益。

对新上马的项目,一是要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论证。对投资的区域、行业、时间以及以什么方式投资,都要进行可行性论证,以避免投资风险。同时,还要结合投资成本,静态回收期、投资回报率、该项目的发展前景等方面综合考虑。二是投资规模要适度,资金投向要合理配置,不能贪大求全,否则不利于风险的分担。三是要树立抵御风险的信心,一旦决策投资,就要尽快上马建设,不搞胡子工程。

(6)建立健全财务活动各环节的风险防范机制。

一是在财务预测和财务计划环节方面,财务部门要根据供应、生产、企管、营销等业务部门提供的生产计划统计,市场信息和竞争对手的相关资料,加以整理归类,建立相应的预测模型。应用敏感性分析、概率分析等数学方法,对可能发生的风险及影响程度加以预测;对应对方案中可能发生的风险采取针对性措施,生产多种的产品,长线产品与短线产品搭配,在时间、数量上相互弥补等,以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同时,在编制预算时要尽量采取弹性预测,留有余地,以应付突发事件的影响。二是在财务控制环节方面,要把财务活动的实际指标与预算指标相对比,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的方法,发现差异,采取措施。对风险大的,应按照预测和计划阶段已确定的各种风险防范方案,调整财务活动,将风险调整到可控范围,以减轻损失程度,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运行。

篇8

摘 要 商品流通企业财务风险问题可导致企业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较大偏差,不仅对企业稳定发展构成严重影响,也增加了财务管理工作的不确定性,为保证经营效益,企业应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财务风险防范。因此本文从提高商品流通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水平的角度出发,对企业的财务风险的具体表现进行阐述,并通过原因分析探究其防范策略。

关键词 商品流通 企业财务风险 原因 防范策略

一、商品流通企业财务风险问题的重要表现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的流通离不开企业财务的规划,但是在市场资源快速流动的过程中,企业的财务风险也不断加大,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负债风险。负债经营是现代企业发展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许多企业为实现商品生产,都会通过银行贷款、发行债券、租赁等方式进行举债,而这些负债资金可以有效地激活企业的生产环节,但是负债经营要适度,过度举债只会让企业在繁重的利息中增加生产成本,进而增加财务风险,甚至得不偿失;二、商品积压风险。畅通的商品流通需要一定的商品库存保障,但是在现代竞争环境下,如果企业在确定商品存量的过程中,存在失误造成商品挤压,会为企业造成严重的财务风险,例如积压商品需要仓库租赁和管理费用,商品存储中形成的成本以及市场滞销后会存在市场降价风险,而这些成本如果无法及时收回,会大大增加企业的财务负担,甚至造成企业再生产的困难;三、应收账款的回收风险。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商品流通中,为增加企业交易量以及商品周转的效率,选择期货交易,而这种逾期付款的方式虽然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但是如果应收账款在企业财务结构中所占比例过高,必然会降低企业资金周转的总量,并增加账款的回收风险;四、外部风险。这种风险既包括不可抗力对企业造成的影响也包括国家宏观和微观经济政策对企业的产生的影响,其中后者通过利率调整影响金融环境,进而增加企业商品流通的风险。

二、商品流通企业财务风险的形成原因

(一)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意识薄弱

风险防范意识是推动企业落实财务风险措施的指导,然而一些商品流通企业,由于其风险防范意识的薄弱导致了其财务政策效率的低下,例如一些企业由于缺乏健全的财务信息收集管理制度,导致了许多重要的信息丢失或无法及时收集,而企业采购决策层无法根据财务信息作出有效的采购决策,从而增加了企业经营的风险。

(二)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方法有待革新

风险管理方法是落实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然而一些企业由于其管理方法无法与现代市场环境相适应,导致其风险管理的失效,例如一些企业在确定风险管理方法时,缺乏责任意识,从而导致相关措施在落实中无法定位,而这不仅增加了商品流通的风险,也会导致企业在发生财务风险后,出现相互推诿的情况。

(三)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影响

现代市场瞬息万变,任何一个市场信息都有可能影响企业商品的流通效率,然而一些企业由于缺乏健全的市场信息收集环节,导致了信息的不对称,而这种不对称一方面为信息收集的不及时,即商品流通信息滞后于生产信息;另一方面是信息的不准确,即企业在收集信息时没有进行筛选和整理,从而影响了信息的价值。

三、商品流通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策略

(一)强化财务风险预测能力

商品流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一方面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并通过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对商品流通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测,并制定相应的防范计划;另一方面要合理规划负债比例,将举债控制在企业能够承担的范围内,从而保证企业经营周转的顺畅。

(二)创造良好的企业内控环境

良好的内控环境可以帮助企业有效地化解财务风险,因此企业在营造内控环境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建立激励机制,即通过绩效考核,强化职工的风险防范意识,并将对风险的防范与化解与工作效率相结合;另一方面要建立责任制度,对于出现的财务问题做到责任明确,赏罚分明。

(三)建立长效风险控制机制

商品的流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企业要建立长效风险控制机制,将商品流通的各个环节纳入到企业管理中来,例如在控制商品库存时,企业应该通过前期的市场调查对库存情况进行预测,并随时根据市场走向确定存量的变化,从而提高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

(四)做好有效的监督管理

商品流通企业在风险管理中,应该通过加强监督职能,不断改进企业的管理水平,例如在风险评估的过程中,企业要通过监督部门的控制来对可能发生风险的环节进行确认,并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而在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过程中,企业应该把握管控要点,以保证对外部变化及时做出反应。

四、结语

总之,在新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商品流通企业只有不断提高财务风险的管控能力,才能不断改善企业的管理水平,而要想做到这一点,企业就应该通过对财务风险原因的分析,制定科学的防范措施,从而保证企业能够在风险防范理念的指导下,健全财务体制,营造内控环境,从而提高企业应对市场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篇9

一、企业财务风险与预警机制概述

1、企业财务风险

财务是企业的资金运动及其所体现的经济关系。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企业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因而造成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目前,学术界对于什么是风险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角度解释风险含义。随着风险理论研究的深入,被普遍接受的风险的定义是指在特定的时期内,人们对对象系统未来行为的决策及客观条件的不确定性而引起的可能后果与预期目标发生多种负偏离的综合,它也可以表述为某种不利事件或损失发生的概率及其后果的函数,即:

R=f(P,C)

式中:R―风险;

P―不利事件或损失发生的概率;

C―该事件或损失发生的后果。

2、企业财务预警机制

财务预警是指对企业财务危机的预测,而财务危机是由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所引发的。因此,全面认识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和准确界定财务危机是进行财务预警系统研究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企业财务预警管理理论作为对现有管理理论的扩展,是一门专门揭示企业经营活动中的逆境现象、管理波动、管理失误的本质特征、成因机理和发生规律,研究如何构建企业管理系统的防错、纠错机制及建立避防失误、扭转逆境的管理系统的基本理论。它将企业内的各种逆境现象,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活动过程来考察,在分析了逆境与危机现象的形成机理与内在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早期预报与预控的原理与方法,建立了用于监测、评价、预报企业逆境现象与危机现象的预警指标体系,并设计了企业财务管理、营销管理、组织管理、决策事务管理、技术管理等的具体预警模式和方法。

二、企业财务风险与预警机制分析

1、财务风险的分析

财务风险存在于整个财务活动中,具有客观性、不确定性、损失性、收益性等特征。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表现在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并且不为人们的意志所改变。我们只能通过某种技术或方法控制、降低财务风险,却不能完全避免、消除财务风险的存在。企业财务活动存在着两种可能结果,即实现预期目标和没有实现预期目标,这就意味着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表现在财务风险具有一定的可变性,即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期内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财务风险的损失性表现在财务风险会对企业的生存、发展及获利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使企业蒙受损失。财务风险的收益性表现在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如果处理得当,不仅能有效地避免财务损失的发生,还能取得较高的财务收益。

依据风险分析的一般过程,企业财务风险分析的工作流程是:首先对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因素进行综合辨识,然后在特定分析方法基础上拟定一个基本风险标准,并以此来估计和评价企业的财务风险。在大量的企业财务风险研究成果中,研究人员充分利用各种经济、统计、会计和数学工具,在实践和理论两方面结合探讨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各种形式的财务风险分析方法,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两大类:财务风险主观分析方法和财务风险客观分析方法,前者主要依赖于企业主观因素,而后者主要依赖于企业客观因素。

2、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分析

(1)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性质。财务预警系统属于微观经济预警范畴,事实上它是一种风险控制机制,它集预测与警示、排警于一身。首先要预测财务危机及可能的风险,然后将其以特别的方式警示利益相关者,并提出具体的建议帮助他们规避风险。

该系统作为经营预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子系统,为企业改进经营决策、有效配置资源提供了可靠依据。财务预警系统具有参照性、预测性、预防性和灵敏性四个特性。

财务预警系统可以依据企业财务运行特点和相关规律等,从大量的财务指标中,筛选出能及时准确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变化的指标系列,运用财务管理原理和数量分析方法,测算出反映企业财务运行状态的指标和指标体系,使其成为我们判断和认识企业财务运行规律的参照指标和指标体系。企业财务运行各影响因素之间有一定的相关关系,所以我们可以根据财务运行状态的发展趋势和变化,预测和推导与此密切相关的各因素的发展变化。

尤其是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的关键因素出现不良征兆时,可以及早寻求对策,以减少财务损失。一旦企业财务预警系统中相关指标贴近安全警戒线,便可以及时寻找导致财务运行恶化的原因,以化解财务危机。由于企业财务体系中各因素之间密切相依,存在互动关系,某一因素的变动,会在另一因素上敏锐地反映出来,从而提供相关预警信息。财务预警系统的上述特性,使其可在企业运行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实现动态调控,将企业财务中不良因素解决在萌芽之中。

(2)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功能。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可以对企业经营活动中的特定事件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预先报警。因此,它可以对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进行实时监控,在合适的时点上报警,使决策者提前作出相应的对策。建立切实可行、高效运行的财务预警系统,是企业良性发展的需要。一个完整的财务预警系统应包括预警机制的建立、指标体系的构成、预警方法的使用和防警排警的措施等四个方面内容。

财务风险预警可以对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特定事件进行预测,根据各种财务指标的实际状况与企业制定的标准进行比照,如果发现企业的实际财务指标与预定标准不一致,就会发出警报,使管理者针对这些偏差作出决策。管理者还可以根据对企业经营中的预警结果,发现财务指标的偏差所在,并通过分析找到影响这些指标的根本原因,有的放矢地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处理。先找到影响企业正常经营的根本因素,再提出改进企业经营管理的正确方案和措施。通过财务风险预警分析,企业就能够系统而敏锐地发现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通过改进企业经营管理有效地避免和防范财务危机的发生,并在以后的经营中防止类似不利影响因素的再度发生,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持续进行。

三、企业财务预警的方法

企业财务预警的方法可分为黑色预警方法、红色预警方法、黄色预警方法、绿色预警方法和白色预警方法,每种方法中都包含了一套基本完整的预警程序。

黑色预警方法:依靠考察某一有代表性指标的时间序列变化规律,即循环波动特性来进行预警。黄色预警方法:是一种由因到果的分析。利用反映警情的一些指标的指数来进行预警,需要对指标进行综合,经常用到合成指数和扩散指数两种形式,把一系列反映警情的指标与警情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统计处理,然后根据计算得到的分数预测警情程度,在统计预警方式的基础上对预警进行进一步分析。红色预警方法:其特点是重视定性分析。红色预警方法经常用于一些复杂的预警。主要内容是对影响警情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进行全面分析,然后进行不同时期的对比研究,最后结合预测者的直觉、经验及其它有关专家学者的估计进行预警。绿色预警方法:同黑色预警方法相似。白色预警方法:在基本掌握原因条件下用计量技术进行预测。

四、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运作

1、预警系统的目的性

预测与警示只是手段,排警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才是目的。企业财务预警系统若要有效运作,就必须要有正确、实时且合乎企业需要的各种管理资讯系统,提供实时而完整的经营结果数据,供经营者及各部门负责人以实际经营状况数据体系,来与财务指标数据相比较。经营者应早日依数据所代表的经营内涵作进一步分析判断,找出问题,用最恰当的办法将之解决,及时防止财务恶化。当有超出或低于指标数据的情形发生时,就表示企业财务状况将有不健全的症状出现。

2、几个预警系统的制定方案

(1)在财务危机分析清楚后,要立即制定相应的预控、转化措施,尽可能减少财务危机带来的损失。为此我们可以设立企业预警部实行预警管理,将财务预警组织作为企业预警部的一个分支。将财务预警的职能和其他方面预警的职能全部交给一个单独的预警部来执行,有利于对企业经营状况的总体把握。

(2)在财务部门中设立财务预警分析员的工作岗位。这种模式对财务预警分析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有了专门的分析员,财务预警工作可由财务部门直接开展,因而可以获得更全面、更可靠的财务信息作为预警分析的依据。

(3)由企业的某些除财务部以外的职能部门(如审计部门,安全部门)承担财务预警工作。这种模式有利于将财务预警与企业的内部审计或安全管理结合起来,并能保证预警工作的独立性和结论的客观性、公正性。

(4)财务预警系统要在实践工作中实现理论上的功能,需要建立起计算机信息系统。由于计算机的自动性,它还可以为企业财务预警管理提供“标杆”的作用。

(5)企业可以在面临不正常的经营波动和财务危机的状态下设置临时性的机构,如财务危机处理小组、财务预警咨询小组、领导小组等,其成员由临时从主要职能部门中抽调的负责人或有能力的人组成,因为这些管理人员对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的原因及过程非常了解。

3、达到的预警效果

良好的财务预警分析系统,能够有效预知企业可能发生的财务危机,预先防范财务危机的发生。可以在对大量资料系统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抓住每一个相关的经营波动或财务危机征兆。这个信息系统还应能提供及时完整的经营资料和数据,使经营者及各部门负责人能以实际经营状况的数据体系,与财务指标数据相比较。还要配备专门的人员实施信息收集、处理、贮存及反馈的职能,并为预警系统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篇10

【关键词】房地产 财务风险 防范探析

一、引言

房地产行业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逐步呈现出了快速发展的态势,从其营业收入来看,俨然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从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数据:2011年全国房地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中,我们可以看出,房地产已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但是由于房地产业自身具有建设周期较长、投资规模大、相关不确定因素多和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大的特点,较大的财务风险是当前我国房地产企业所面临的问题。

当前,随着国家对房地产行业的宏观调控力度逐渐加强,严峻的政策形势也摆到了房地产企业面前。如何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规避与控制,是事关众多房地产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大事。房地产企业的财务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负债数额较大,按期偿债风险较高

预售款、自有资金、银行借款和相关经营性欠款是房产企业的进行房地产开发资金的主要来源。从房地产企业财务报表来看,其自有资本金比重比较低,开发资金的大部分来自于银行借款。同时,由于房地产企业开发周期较长,所投入资金的回收期长,进而给期望利润率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因而,极大的财务风险由此而来。如果企业未能就相关风险进行预测并控制,那么不能偿还到期银行借款本息的概率随之增大。此外,很多房地产企业在高收益驱使下,盲目进行多渠道融资活动,如将大额存单质押贷款和资金空转,这些都有可能导致企业没有能力偿还银行债务本息。

(二)房地产企业再融资风险较高

房地产企业资金需求量大,通过再融资来满足其资金需要是其解决资金问题的重要措施。但是,随着宏观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变化,国家对房地产企业的再融资计划开始实施相对缩紧的政策,房地产企业的相关融资与再融资提案都被纳入国土资源部与证监会的审核范围。与此同时,政府出于保障民生的考虑,对房地产企业的信贷政策也逐渐紧缩,这也不可避免地给房地产企业再融资增加了难度。此外,房地产企业自身过高的负债率必定会相应降低对债权人的债权保证程度,这对房地产企业从其他渠道增加负债筹资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上述因素使房地产企业的再融资变得日益困难,当再融资问题的严重性逐步增大时,有可能使房地产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的致命威胁。

(三)利率波动的风险较大

由于房地产企业的高资产负债率,利率波动对房地产企业影响的程度也被随之扩大。当利率上升时,房地产企业的资金成本会相应增加,进而导致预期收益降低。同时,利率的升高会使更多资本流向风险较低的国债、银行存款等领域,投资者的购买欲也随之降低,整个房地产市场的市场需求也会随之降低。近年来央行的数次加息使房地产企业的资本成本随之增加,按揭贷款购房的投资者所面临的相应成本也迅速上升,会对投资者的购房需求造成影响,这无疑会给房地产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二、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成因的分析

不妨将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成因从内外部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外部成因

企业财务活动所处的外部环境主要包括法律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等,它们虽然存在于企业的外部,但是对企业的财务活动而言,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就我国国内的房地产企业而言,法律环境和政治环境相对稳定,企业所面临的经济环境对房地产企业的影响则相对较大。经济环境主要有经济周期、经济发展水平和宏观经济政策,具体而言,包括经济周期的波动、产业结构、货币政策、国际收支与汇率、通货膨胀与就业、国民生产总值增长情况和工资水平等。经济环境的变化会导致房地产企业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进而会对房地产企业经营和财务状况产生重大影响,也会因此带来相应的财务风险。

(二)内部成因

房地产业作为资金密集型行业,产品开发周期长、资产周转天数长、资产风险较高是房地产企业的主要特征。房地产企业开发周期越长,由此所带来的不确定因素也就越大,相应的财务风险也就越大。

过高的资产负债率也是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较大的原因。房地产企业自有资金的占比不高,资产负债率往往可以达到70%,甚至更高。充分利用财务杠杆发挥作用带来的利益越大,所伴随其产生的财务风险也会越来越高。用自有资金购买土地,再将土地向银行抵押用于房地产的开发是房地产企业通常所采取的经营模式。在这种经营方式下,一旦相关房产销售受阻,房地产企业将因此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危险。

此外,房地产企业通常为了经营管理的方便,往往设立相应的项目部来实现对所要开发楼盘的管理,这种经营方式在调动相关项目公司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往往也会带来相应的管理上的风险与问题,财务风险也蕴含在其中。

三、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防范措施

(一)在融资环节的财务风险防范

可以从两方面来着手:首先,要注重融资策略的创新,实现多元化融资。当前房地产企业再融资较为困难,风险也较高,探索新的融资方式是解决融资难问题的一个较为不错的方法。为了取得广泛的资金来源,房地产企业应在利用传统融资的前提下,应将发行股票、债券、预售房款以及房产信托基金等方式作为传统融资方式的有效补充,进而实现多元化的融资。在降低资产负债率,对资金成本进行有效控制的同时,以可以为房地产企业扩大资金来源,降低财务风险。再者,房地产企业应该优化资本结构,来降低其偿债风险,目前国际公认的资产负债率是60%。房地产企业应通过合理安排自有资金与债务资金的比例关系,寻求最佳的资本结构,这样才能够将债务风险进行有效控制。

(二)在投资环节的财务风险防范

房地产企业应该加强对投资风险的控制,为预期报酬的实现而努力。要充分建立并完善投资立项、项目审批、运营管理、过程监控、投资评价和档案管理的投资管理业务流程,以期能够使房地产企业投资运营更加有效。在对房地产企业进行投资管理的期间,要对项目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对项目可行性和投资收益进行合理估计;在相关项目进行选择的时候,要保持谨慎的态度,克服盲目乐观和冒险主义的思想,努力降低投资风险。

(三)在营运环节的财务风险防范

首先是对应收账款的管理,赊销方式进行经营虽然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账面利润,但企业并没有从中得到真实的现金流入,反而会因为相关的利息和税收的开支加速现金从企业中流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管理给予一定的重视,并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使房地产企业的应收账款能够尽快收回,是企业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应收账款的快速收回,也会进而降低企业坏账损失风险。再者就是对现金的管理,保持充足的现金流,统筹安排资金,是企业获取利润的关键。房地产开发项目所需资金量比较大,如果不能对资金进行合理的统筹安排,资金匮乏并对项目施工进度产生影响的情况是有可能发生的,如果处理不当,甚至导致项目失败。同时,市场、社会、自然等多种不确定因素都会对房地产开发项目造成影响。这些不确定因素会导致商品房销售不畅,商品房大量积压,最终有可能危及企业资金的正常运转,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还有可能使企业逐渐失去再融资能力,为企业财务危机埋下隐患。因而,企业要对现金管理加以重视,应该制定资金使用计划,使现金收支平衡。财务人员还应充分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盘活企业闲散资金,保证企业经营资金需求。最后,努力降低商品房空置率,进而减少资金占用,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利用率也是企业在营运管理中应该予以考虑的措施。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宏观经济形势不断变化的情况下,房地产企业因其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所面临的财务风险较大。在当前形势下,加强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管控的研究,一方面能够提高房地产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让房地产企业在多变的形势下能够稳健的前行;另一方面,希望通过对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管控的研究,使房地产企业能够更加健康的发展,使房地产行业能够保持持久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王质君.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