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建议范文

时间:2023-11-10 18:16: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建议

篇1

高校大学生申诉制度问题建议随着大学生法律意识,主体意识的不断增强,大学生自发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意识也逐步得到提高。虽然我国已经从法律上规定了学生的权利救济制度,但是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本文结合高校学生申诉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健全和完善高校学生申诉制度的几点建议。

一、高校校内学生申诉制度的概念

我国的高校学生申诉制度,是指高等学校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因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或认为学校和教师侵犯其合法权益而向学校有关部门或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提出重新认定和作出处理的制度。而在本文中,我们讨论的是前者,即高校校内学生申诉制也就是指高校学生认为学校给予自身的处理、处分决定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权益或者认为学校、教职工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而向学校提起的申诉。

二、校内申诉制度的现状以及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校内学生维权、申诉制度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目前该项制度还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着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在实际运行实践之中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作用,还存在一些缺漏,有待进一步深入完善研究。

1.学生申诉范围过于狭窄

目前,申诉机构受理申诉的范围还局限在于学生的违纪处分和取消入学资格、退学处理决定,而对于复学、毕业证书和学委证书等涉及学生受教育权方面以及对于学生荣誉、人格,隐私等涉及到学生人身权保护方面的内容,以及学校违规收费等涉及到学生财产权等方方面面的内容,这些在新《规定》中并没有体现这一点。

2.申委会设置模糊不清

新《规定》第六十条第二款规定:“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应当由学校负责人、职能部门负责人、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组成”。

(1)申委会的独立性不足

申诉委员会应该是处理高校内部学生与学校冲突矛盾的独立性机构,而在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中,有的高校将申委会置于校长办公室隶属下,有的将其挂靠在学生处等学校内部,使得很多高校的申委会并不具有独立性。在学校和学生发生矛盾纠纷之时,申委会就难以保证在其处理学校和学校纠纷矛盾中保持独立性与中立性。

(2)申委会人员配置不合理

新《规定》中,对于委员会如何构成、组成人员所占比例、如何选派成员、成员的职责范围以及如何处理不同成员的意见等都未作出明确的规定。而在高校实践当中,学校各行政部门领导占多数,而行政领导一般都是偏向维护学校利益,这样就很难公平公正地维护学生合法权益。

(3)申委会的权力不清

新《规定》中,学生申诉委员会没有资格改变学校对学生原来的处分决定,对于学校原来的处理决定,仅具有建议权,并没有赋予其有直接改变学校作出的决定的权限,这样就难免使得学生申诉委员会处于一种尴尬的地位,委员会不能够依据不同情况直接做出处理决定。

3.学生申诉时间过于严格

新《规定》第六十一条规定“学生对处分决定有异议的,在接到学校处分决定书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可以向学校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诉。”

“5个工作日内以书面方式提出申诉”,学生或许由于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不能在规定期限内提出请求,对于是否是特殊情况可以例外,新规定对此并没有补充说明。另外,在学生人身自由、行为能力受损情况下,往往因为无法按时提出书面申诉材料,而无法保护自己合法权益。

三、完善校内申诉制度的几点思考

高校的校内学生申诉制度是我国的救济制度,而我国的该项制度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有必要将该项制度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使其发挥应有的保护作用,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基于此点考虑,笔者针对高校学生申诉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1.保证学生申诉委员会的独立性

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应该一个相对独立的机构,它也可以与高校的职能行政部门有一定的联系,但是不应该成为高校的职能部门或者依附于其他职能部门。这样才能在处理学生申诉的时候,不受学校职能部门以及学校领导意志的干扰,在处理纠纷冲突时能够更多地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和中立性,更好地在学校与学生发生冲突纠纷的时候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2.合理配置学生申诉委员会人员

申诉委员会的成员应该具有代表性,应该保证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和法律人士的参与,其所占比例也要有一定的控制比例。不能造成学校行政部门代表过多,尤其是不能导致很多教师兼任其他行政职务,甚至是与学生处分决定相关的部门代表,致使学生代表在审议中没有话语权,要防止委员会流于形式,成为面子机构。

3.明晰学生申诉范围

根据《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和新《规定》等法律法规关于保护学生权益的规定,高校校内的学生申诉制度还可以拓宽和明确。学生申诉范围除了新《规定》已经明确的学生在学籍和违纪处分方面可以提出申诉之外,还可以将学生政治权利、受教育权、人身权、财产权利等方面内容纳入其中。

4.有限扩大学生申诉委员会的权利

高校应该赋予学生申诉委员会一定的自主决定权,如对于学生的批评教育、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等处分,委员会有权利做出改变的决定。但是对于涉及到改变学生身份的决定,如取消入学资格、开除学籍等处分,委员会就要根据情况提出处理意见,然后交由学校重新研究决定。

四、结语

高校学生申诉制度,是保障学生合法权益的重要制度,也是现代法治社会中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全社会各行各界都要来关注高校学生权利的维护,关注学生申诉制度,不断地对现行高校学生申诉制度进行完善与修订,使之逐步成为维护学生合法权益的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湛中乐.高等学校大学生校内申诉制度研究[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7,(5).

[2]詹明鹏.高校学生申诉制度:问题与展望[J].实践研究,2011,(6).

篇2

关键词 篮球专项学生 五项身体素质 现状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码:A

1研究对象

天津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二系2011级篮球专项学生,共120人。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天津体育学院2011级篮球专项学生耐力素质情况分析

2011级篮球专项学生的耐力素质整体水平还是比较低。经相关资料可知:“一场篮球比赛一般进攻次数达100次左右,投篮约90次,往返快跑约3000米”,而且还要持续、快速地完成起动、急停、跳跃、转身、滑步等各种动作。因此,没有好的耐力,很难完成比赛。

2.2天津体育学院2011级篮球专项学生速度素质情况

2011级篮球专项学生速度素质整体水平比较一般,保持中等成绩的学生占多数。因此针对我们学习的目标,对我们课程的安排也需要做一些科学、合理的调整。

2.3天津体育学院2011级篮球专项学生力量素质情况分析

大部分学生还在保持训练状态,也有很多学生在大学期间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所以成绩保持中等的学生居多。2011级篮球专项女生的力量素质整体水平比较低。通过对专项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由于训练时间、场地有限,在训练中往往往侧重于篮球技战术的发展从而忽略了身体力量的练习。

2.4天津体育学院2011级篮球专项学生灵敏素质情况分析

2011级篮球专项学生的灵敏素质处于中等水平,其中的原因是在平时的训练中,训练手段仅局限于球结合的练习,速度训练比重过小,然而,篮球的专项素质训练要以速度训练为中心,其中,各种变向跑动的训练最为重要,它对提高篮球运动员的灵敏性有很大的帮助。

2.5天津体育学院2011级篮球专项学生柔韧素质情况分析

2011级篮球专项学生的柔韧素质整体水平一般。大部分男生在入学后坚持锻炼的习惯,而女生只有少部分学生坚持,因此在柔韧性上男生成绩相对好于女生。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2011级篮球专项学生耐力素质方面,整体水平比较低,男生成绩处于中等的较多,女生相比之下稍微好于男生,良好较多。

(2)2011级篮球专项学生速度素质方面,整体水平比较一般,男生速度素质好于女生,成绩良好所占的比重较大,而女生成绩处于中等的较多。

(3)2011级篮球专项学生力量素质方面,整体水平比较低,成绩达到优秀和良好的人数较少。

(4)2011级篮球专项学生灵敏素质方面,整体灵敏素质一般,男女生成绩良好和中等所占比重较大。

(5)2011级篮球专项学生柔韧素质方面,男生成绩相对好于女生,良好和中等比重较大,女生成绩无一人达到优秀,

3.2建议

(1)教练员应加强对篮球专项学生身体素质和基础技术薄弱方面进行训练,保持并提高优势方面,促进各项身体素质和基本技术的全面、均衡发展。

(2)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让学生明白训练的目的和意义,提高学生对训练的兴趣。

(3)改进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最有效的上课方式,适当增加身体素质方面的训练内容。

(4)对课程内容加以调整,以满足不同水平的学生锻炼的需求,尽量使每个学生在学期结束后都能得到提高。

(5)改善场地、器材等条件,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训练环境。

参考文献

[1] 周岩.河北省团校学生体质现状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 2010(01):54-55.

[2] 陈安平,杨秉龙,章文.大学生身体素质的现状及其影响原因[J]. 山西体育科技,2000(01):129-130.

[3] 姜丽.大学生身体素质不容乐观[J].教育与职业,2011(07):31-32.

篇3

【关键词】大学生 身体素质 制度化 运动等级 学分制

前言

身体素质是人体最基本的素质,其主要体现在速度、力量、耐力等方面。 2014《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表明:我国青年大学生在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协调性及跑、跳、投等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教育部在2014年4月至7月间连发《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中小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办法》、《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等文件针对学生体质健康和学校体育工作“组合”出击,从学生、学校和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等多方面入手,着力解决一直以来制约我国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诸多因素。[1]

目前,国外学者开始从生态学角度对青少年体育行为进行研究,即从群体干预较多的体育锻炼行为进行研究。该理论认为学生锻炼行为受个体、人际和团体、制度、社会和政策等5个因素之间相互交错,在多重水平上影响着人的行为。[2]由于青少年锻炼行为是体质健康水平的直接影响因素之一,所以从生态学理论角度看,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是多样的,不仅受到个体先天遗传因素影响,还受到社会和环境等的影响。因此,从多维角度对大学生身体素质促进策略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它是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水平和完善学生体质健康干预理论的基础。

影响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生态学因素

1.个人因素

如今,大学生的课余时间充分,许多大学生宁可在宿舍玩游戏或休息也不愿意参加运动。从个人角度看,大学生不能很好形成体育锻炼习惯,一是对锻炼的益处没有充分认识;二是对于体育锻炼的行为不能很好的坚持,即缺乏长效机制;三是学生很难短时间内看到锻炼的益处;四是没有形成锻炼的氛围。久而久之,体育活动越来越少,最后导致身体素质迅速下降。

通过深层次分析发现,最终导致学生不喜欢体育运动的原因是缺乏体育锻炼的动力,即从心理和身体两方面看,多数学生没有体育锻炼的需求。因此,需要学校应通过说服教育、大力宣传和组织制度等外界因素给予足够多的刺激,使其体育锻炼的外在动力最终转换为内在的体育锻炼的需求和动力。

2.学校因素

从学校层面看,学校对大学身体素质的重视程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体育行为。学校对于学生体质测试效果的考评也影响着学生的体育锻炼的持续性,即制度对其体育行为的影响。学校体育锻炼设施和锻炼环境状况以及场地是否满足学生需求等对学生的体育兴趣形成和爱好的培养也至关重要。

通过不完全统计和观察,利用课外体育活动时间经常性地到体育场馆进行锻炼的学生凤毛麟角。每周三次以上、每次锻炼时间不低于30分钟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不到10%。这说明,学生中体育人口数量非常少。

从课程设置看,学校对大学生的体育课仅仅在大学一年级和大学二年级两个学年进行设置。每周一次的大学体育课课时也在缩减。如咸阳某所高校由原来的34个学时缩减为32个学时。课时的压缩是对学生体育权利的变相剥夺。这些因素对大学生体育观点和今后的体育行为也有着间接影响。

从教学角度看,学校体育课程设置缺乏特色和同一项目设置缺乏层次性是导致体育课程不能满足不同水平学生需求的深层次原因。所谓层次性主要指同一项目的开设应根据学习难度或学生实际水平分为不同层次的班级。如把学生分为初级、提高班两种形式,以便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和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该因素很可能是导致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深层次原因之一。

从学校每年举办的体育活动次数,包括与体育活动相关文件的制定上看,每次学生的体质测试达标率基本可以反应出学校对体育的重视程度。然而,我校每年达标率仅43%左右。北京清华大学的体质测试达标率达到80%以上。

然而,学校每年举办一次的运动会也只是仅有的运动精英们的运动会,大多数学生没有参加,也不喜欢去看运动会。每年的篮球、排球联赛也是很少一部分学生的活动。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这种活动可有可无。因此,建议学校在举办体育活动时尽可能地让更多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使体育活动从竞技化向趣味化转变。同时,延长学校体育课程的开设年限。

3.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在文中的社会环境主要指锻炼环境,如锻炼的氛围、锻炼场所的条件等。

(1)锻炼场所和环境。如咸阳某高校。目前,学校拥有体育馆一栋,但是主要为教学使用,课外能容纳的学生数量有限。室外场地篮球场11块、排球场9块、足球场1块、网球场6块、乒乓球88块、羽毛球26块。在校学生有1万4千人左右,因此场地资源较为紧张。由于室外场地较多,故受天气状况影响较大。多变的天气和过热过冷的天气是使体育课的难度增大,使学生产生上体育课的负面情绪。因此,建议学校加大体育经费的投资力度,改善学校的体育活动场所环境。(2)锻炼氛围。锻炼氛围反映了学校体育事业发展的水平,也反映了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参与程度。学生体育人口数量、场地的使用率、学校或社团开展体育活动次数的多少等指标可以反映锻炼氛围的状况。

文献资料表明,某高校约50%以上的学生每周锻炼1-2次,30%的学生每周锻炼次数达到3次以上。每次体育锻炼的时间达到30分钟以上的学生站到95%,[3]这说明学校体育人口数量较少。结合对该校每年学生体质测试结果的分析,可以认为该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比较差。同时,也可以认为该校锻炼氛围较好,但“准体育人口”数量较多。因此,我们认为学生每周锻炼次数和锻炼的负荷强度及运动时间对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影响很大,建议该校提高学生的体育知识素养,使其锻炼更加科学化。

社团举行体育活动的次数和活动参与人群多少以及活动的举行效果反映了该校的锻炼氛围。这一标准可作为社团考核的标准。通过了解发现,多数社团对不举行体育活动,且体育社团举行体育活动次数也很有限。另外,社团举办的体育活动参赛人群规模小。以上说明,组织或者社团在体育中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促进学生身体素质提高的策略

1.通过宣传和说服教育等方式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

大学生的体育观受到家庭因素和学校因素的影响,其中学校对学生体育观的形成和建立非常重要。树立正确的体育观是提升大学生身体素质的途径之一。对于大学生而言,“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其向每一位学生诠释身体锻炼的重要性。因此,笔者建议学校通过宣传、说服教育、案例教育等方式,使学生对体育功能形成正确的认识,建立正确的体育观,成立相应部门帮助体育锻炼的“懒惰者”尽早地形成规律性体育锻炼的习惯。

2.增加体育社团数量,积极开展体育活动

社团是一群有共同爱好的群体,他们有着自己的计划和活动。体育社团也是一群有着不同体育项目爱好者的聚集地。

通过完善学校社团的建立条件,如对各个社团的体育活动的组织次数进行规定。同时,要求体育社团定期举办体育摄影、体育知识竞赛等活动对学生的体育知识进行普及,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影响学生的体育观和体育行为。

3.建立运动员等级学分制

学校为每位入学的大学生建立运动电子档案,并建立运动员等级学分制,体育运动学分达到一定的要求才可以毕业,用这种方式来激励更多的大学生参与运动,发挥自己的特长。

学校可以根据学生每次体能测试的结果,为每位学生设置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学生只要参与运动,就可以获取相应的学分,表现突出的可以实行加分制。例如每学期都进行体能测试,对每次的测试成绩与上一学期进行比对,用这种形式来激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运动,使运动员等级学分制落到实处,用强制性的制度手段来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

4.院系实行体育考核制度化

院系实行体育考核制度化主要是发挥制度的作用,通过约束、激励等措施强迫或激励学生进行体育活动。院系实行体育考核制度化应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但是以下原则不可忽视:

第一,实行院(系)体育考核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故各个院(系)应把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水平作为任务之一。树立只有好的身体素质才能更好地接受教育并服务于社会这样一种身体教育理念。建议建立、健全院(系)体育考核的制度化,并逐步加大学生在体育综合素质评比中的分值比例。这也是提升身体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

第二,院(系)应从新生入学时就设立体育考核制度,强制性地让大学生在制度的监管下进行运动。首先,要求院系领导老师必须带头参加晨练。其次,要对出勤的学生进行考勤和考核,对于没有出勤学或不积极参加这种活动的学生进行说服教育。

第三,把学生体育活动的出勤和考核情况纳入学生入党或申报奖学金、助学金时的评审条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等三个文件[EB/OL].http:///xin_wen_dong_tai_890/20140526/t20140526_1119702.shtml。

[2] 张戈:《大学生体育锻炼促进的研究――以北京大学为个案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北京体育大学,2011,6。

[3]朱伟:《咸阳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与锻炼行为研究》,咸阳师范学院,2015,6。

篇4

摘 要 中学生体质下降日益严重,略微提高运动量,对于一般体质的普通学生来说,在心理和生理上是双重的痛苦。所以,在不影响其他科目学习的情况下,逐步循序渐进改善中学生的体质差,针对这一问题,本文进行了调查与研究。

关键词 高中生 体质 运动处方

一、研究目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才竞争是当今社会竞争中的主要特征,强健的体格是整体素质体现的基础。中学时期是提高身体各项素质的有利时期。因此“高中三年内循序渐进的提高学生体质”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以营养学等作为理论基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高中体育现状为主要脉络,?????希望通过健身运动处方的方式对学生的体质进行干预,使青少年逐渐建立健康的体育运动方式,对高中生的健康成长起到一定的作用。

二、研究方法

(一)实验对象

受试者为河北师大附属中学高一及高二的100名学生,其中男生50人,女生50人。其基本情况如下:实验前学生身体素质测试统计结果为:优秀的学生有4人,占4%;良好的11人,占11%;合格的27人,占27%;不合格的58人,占58%。

(二)实验方法

1.测试指标与方法

本文的主要方法是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分析影响高中生身体素质的主要因素,探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加强其身体素质的教学内容、方法,控制运动负荷。

2.实验内容的设计

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田径课的受欢迎的程度不比球类、健美操等课程,主要原因是内容枯燥、形式简单。跑跳投的教学内容,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是如果想要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田径中的各个项目是较为直接和效果最明显的方法。因此将田径内容健身化,并且通过“游戏结合练习”的方法进行教学,培养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养成自我练习的良好习惯,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健身运动处方是以田径的训练方法和内容为主,制定出不同的运动方法。使高中生健身锻炼更科学更安全、更简便、合理而有效。

三、结果分析

对受试学生的问卷调查总结情况:实验前学生身体素质测试统计结果为:优秀的学生有4人,占4%;良好的11人,占11%;合格的27人,占27%;不合格的58人,占58%。

实验后的身体素质测试统计结果为:优秀的学生提高到10人,占10%;良好的学生提高到30人,占30%;合格的学生提高到57人,占57%;不合格的学生减少到3人,占3%。学生的优秀率、良好率、合格率明显提高。经过对学生3个月的教学,学生的身体素质指标,有了明显的提高。

每周2次体育课后,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市场不稳定,有时会出现肌肉酸痛和肌肉拉伤,有时也会没有达到运动效果。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利于达到教学效果。

学校体育安排为一周三次,教师和学生可以及时互动,教师可以控制学生的运动量,学生可以及时向老师反馈运动感受,教师随时根据学生情况调整运动量和强度,不会让学生产生身体疲劳。

所以,要想达到良好的运动效果,运动频率至少在3次/周,这也提示了现在高中每周1-2次的体育教学并不能满足当下提高中生体质提高的要求。要想改变这样的状态,需要对高中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改变。在运动量和强度达到一定标准下,“量”的积累才可以使得“质”的改变。

四、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

1.利用运动健身处方学生体育活动进行积极控制,此法简单而有效。但是教师在制定运动处方时需要考虑高中生的年龄、性别、青春期阶段的心理活动变化及生理特点等多方面因素,才能进行选择学生学习的内容,对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以此制定运动健身处方。2.在指导下,学生逐步完成运动内容。经过8周的课程,半数以上的学生睡眠、情绪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日间学习的质量。为持续提高中学生的体质,不仅要有合理的运动安排也需要加强对学生的体育意识的培养。

(二)建议

1.将学生的体质进行区分,并分类做出教学计划,分别循序渐进的提高学生体质。在不影响学生正常学习的情况下,增强各项身体素质。这样可以缩小学生体质方面的差异,在体育测试时适当奖励,提高学生的兴趣。2.培养学生的体育观念,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促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3.教师与学生积极沟通,引导学生,提高学生运动兴趣。4.创编新的体育运动形式,多样化的运动方式使学生在 锻炼的同时又也感到了体育的乐趣,也提高了课外活动的质量。5.学校要保证学生的充足的时间和相应的运动设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运动环境。

参考文献:

[1] 田继宗.运动处方教学模式[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7.

[2] 教育部关于2002年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公告[R].2003.

[3] 毛晓荣.“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的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改革[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42(5):97-99.

[4] 贺艳东,嵇明海.科学参加健身锻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J].运动.2010.10.

[5] 杨静宜.运动处方[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6] 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200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20-135.

[7] 黄玉山,邓树勋,曾凡,张琴,毛昌全,谢平.中学生健身运动处方的应用研究[J].体育学刊.2003.11.

篇5

关键词:瑜伽 高校 教学 研究

1、前 言

近些年来,北京众多高校纷纷开设了体育舞蹈的教学,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在不同程度上对大学生的身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患精神疾病的趋势逐年上升,忧郁症、自杀现象屡屡出现,应当引起全社会以及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同时通过体育舞蹈的学习,能产生一种自尊、自爱、自强的精神,一种自娱自乐的心境,缓解各种压力造成的紧张、疲劳和紊乱的情绪,从而达到振奋精神、陶冶情操的健身目的。目前,许多高校都开出了体育舞蹈系列的教学,课程资源不充足的现象逐渐显现,亟待不断挖掘和开发。本课题的研究,可以在体育舞蹈教学中,引用瑜伽健身的功效,来弥补课程资源不充足的缺憾,同时也给体育舞蹈教学增添了新的色彩,丰富了教学的内容,提高了体育舞蹈的教学质量。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选取本校交谊舞教学班级作为调查、研究对象,在四个教学班级中进行对比试验的研究。其中:两个班级为普通组,两个班级为实验组,经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实验,将两个组的教学效果进行分析比较。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根据研究需要广泛查阅资料,参考社会学、学校体育学相关的文献,同时参考与本研究相关的理论文章,查阅网上有关瑜伽的信息,为课题的研究奠定基础。

2.2.2 调查访问法:走访知名大学,对开设体育舞蹈课程的学校进行重点访谈,获得第一手资料。

2.2.3 数据统计法:采用SPSS数据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2.2.4 对比实验法: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最终将普通班级和实验班级的教学效果进行对照、比较。

3、结果与分析

3.1 瑜伽健身功效带给高校体育教学的启示

瑜伽在高校体育课程设置来说属于新兴项目,它的健身功效带给高校体育教学许多启示。瑜伽主要通过提升思想意识,帮助人们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从而达到健身的目的。瑜伽姿势运用古老而易于掌握的技巧,改善着人们生理、心理、情感和精神方面的能力,是一种达到身体、心灵与精神和谐统一的运动方式。瑜伽还具有调节内分泌系统的功效,预防各种疾病,从而保证了大学生的生活质量。高校开设瑜伽课程,正是运用瑜伽特殊的健身功效,帮助大学生排解烦恼,改善心情,克服心理障碍,增强体质。

3.2 瑜伽带给大学生身体形态、身体素质的影响

3.2.1 瑜伽对大学生心肺功能的影响

在体育舞蹈教学中引用瑜伽健身功效的练习,对大学生的心肺功能有较明显的影响。瑜伽主要采用腹式呼吸和胸式呼吸结合,在练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呼吸自然,吸气缓慢而深长,呼气细而幽长,使学生逐步适应幽静、舒适的环境。与此同时,胸腔内脏器官的血液不断旺盛,使肺大量的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有利于气体的交换。这就是瑜伽健身功效,使心肺功能得以提高的原因所在。

3.2.2 瑜伽对大学生柔韧性的影响

由于瑜伽健身功效的作用,对大学生身体形态的影响比较明显,经过一个学期不同内容的教学,实验组的学生,在柔韧性等身体各项指标上均优于普通组,说明瑜伽的功效在教学中已经凸显成效。瑜伽的练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长时间坚持不懈的练习,才能熟练掌握瑜伽的健身方法。在教学中把瑜伽纳入课的准备、结束部分,可以提高学生上课的情趣,为体育舞蹈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

3.2.3 瑜伽对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

瑜伽对大学生身体素质指标的影响也较明显,实验组的学生在身体素质各项指标上均优与普通组,尤其在力量和有氧耐力方面占绝对优势。在瑜伽的教学中由于注重力量、呼吸和运动的配合、运动与静止的控制,明显提高了学生的下肢和腰腹力量以及有氧耐力,使大学生的力量素质和耐力素质在不同程度上有了明显提高。

3.3 瑜伽在体育舞蹈教学中的价值取向

瑜伽对大学生来说是一个新兴的项目,在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融入瑜伽的健身的功效,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瑜伽是一项集智育和体育于一身的练习方法,它通过呼吸、意识和姿势的结合,对身体的练习影响很大,是一种明显在生理、心理相互影响的运动。说明瑜伽练习对学生的生理、心理、精神、情感等各方面都能起到良好的作用,可以缓解压力,保持健康,热爱生活,珍惜生命,还可以修身养性,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它是一项真正意义上的身心双修的练习,说明瑜伽对促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有比较明显的应用价值。

4、结论与建议

4.1 实验结果证明,瑜伽在体育舞蹈教学中占有一定优势。把瑜伽放在准备活动中,让动与静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对浮躁、好胜、冲动的学生来讲,可以减轻压力,释放能量,能够调节学生的心态,提高集注意力,使学生尽快地进入上课状态。把瑜伽放在课的结束部分,能够缓解由于课的强度带来的疲劳,使学生尽快放松紧张的心境,调整好自己的精神状态。

4.2 瑜伽对高校大学生来属于新兴项目,趣味性较强,健身条件简便,健身方法科学,可以不受练习场地的限制,而且健身效果明显建议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大力推广。

4.3 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尝试运用瑜伽练习,可以使人的心境平和,减少忧郁和沮丧,从而增强自信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由于瑜伽功效对调节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有良好效果,建议用瑜伽作为对大学生的一种心理治疗的辅助手段,这样可降低焦虑,也可以减缓抑郁。

4.4 瑜伽健身功效将的拉伸做得非常到位,从而增强了身体的柔韧性和肌肉伸展的能力,可以有效的避免运动伤害事故的发生。同时瑜伽也是最好的放松练习,能帮助大学生身体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好的恢复,建议把瑜伽作为交叉练习方式纳入其它体育教学当中。

篇6

【关键词】初中体育 教学 建议

【中图分类号】G8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 -0214-01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当前教育部对学校提出的新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进行初中生体育教学的思考,进行更好的教学方法的革新,使学生通过更有效的体育教学获得更好的效果。进行体育教学的思考,有效地提高初中体育教学的效果,对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1 当前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应试教育日趋严重的背景之下,体育教学所受重视程度日渐降低,中考中体育加试的出现使得初中对于体育成绩的提高有了一定的重视,但是其重视程度仍存在严重的不足。相比于体育加试的30分成绩,更多的学校选择考前的突击训练进行成绩的提高,平时更多的将经历用于文化课的学习之上。

进行体育的学习对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强健体魄有着十分积极地意义,但是长久以来民间的观念便是进行体育锻炼就等同于浪费时间,学校组织过多的时间为学生安排体育课程便会影响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因此在升学率的影响以及民间的影响之下,很多学校忽视相关的体育教学,即使体育加试的出现也难以改变这一现状,学校对于体育课程的 安排从时间上来说课时数量严重缺失,而且从教师资源上来说教师的水平良莠不齐,一些地方性学校的体育教师更是不具备良好的体育素质,对于一些体育项目更是不甚了解,进行体育课教学时出现严重的水平问题。因此很多的学生体育课上更多的是进行放松而不是进行体育锻炼,在这种恶性循环之下,导致目前初中生身体素质普遍较差,缺乏积极运动的兴趣问题的出现。

2 初中体育教学的几点意见

面对当前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问题的良好解决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更好的进行学习和生活。

2.1学校加强认识

初中生在一些问题上缺乏自己的认知能力,因此学校的态度将直接的影响着学生的态度,当学校对于体育教学不重视时学生进行体育课的学习便会出现应付现象明显的问题,面对当前很多学校过分的重视文化课的设置而大幅度缩减体育课时的情况,学校应该提高对于体育课的认识,进行体育课的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体魄,更健康的身体,同时长期从事体育锻炼可以使学生具有更充沛的活力,进行学习时获得更好的效果,进行体育课的学习还可以增进学生对于体育知识的了解,方便进行一些兴趣的建立,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

2.2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科技时代的到来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迷恋网络游戏,手机游戏等,学生们出去游玩各自玩手机的现象已经十分普遍,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很多学生讨厌进行体育锻炼,相比于进行锻炼出一身的汗,学生更喜欢坐在一个安静的角落玩几局游戏,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初中体育课的良好开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学生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总是教师进行规范动作的演示,并提出相关的注意事项然后由学生进行练习,缺乏趣味,尤其是同一班级的学生身体素质也会有很大的不同,一些学生对于教师所传授的技能可以很好地接受,并规范的完成,但是一些学生却难以完成,当教师在这个时候不能进行正确的引导,便会使得一些学生对于体育课产生更浓厚的厌学情绪。进行多样活动的设置,帮助学生通过游戏的方式获得相关技能以及体育锻炼是教师应该积极思考的问题,进行活动的引入可以极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学习体育热情,增长其体育技能。

2.3加强专业知识的讲解

面对当前很多学生认识不到体育学习的重要性,进行专业知识的讲解,使学生更好的认识到进行体育锻炼对于自身发展的益处,可以方便教师进行体育教学。在进行体育知识讲解时,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特长进行相关技能动作的分析,使学生可以更直观的了解进行每种动作的真实效用,既可以增进学生的知识同时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进行更好的理解,进行更规范动作的练习。

2.4增加相关体育运动

进行更多的体育运动的设置,使学生更好地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活动的参加进行体育锻炼,获得更好的体育锻炼效果,增加自身身体素质,更好的提高学习效率,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在学校进行相关活动的设置时可以进行自身周边环境的利用,例如当学校附近有山,学校便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登山运动,在保障学生安全的前提下进行统一锻炼。

3 总结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求学校对学生进行更全面的教育,进行体育课的设置帮助学生强健体魄,拥有更好的身体素质既可以提高学生对于体育的了解,进行相关运动的熟悉,身体素质的有效改善还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效率获得显著地提升,帮助学生进行更好的学习。因此进行体育教学的研究,投入更多的精力进行体育课的发展对于学校的发展,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课程设置 改革 身体素质

进入21世纪,我国大学体育课程,在“健康第一”的思想、“素质教育”的思想及“终身体育”的思想指导引下,特别在2002年《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颁布与实施以来,在全国普通高校掀起了体育课程新一轮改革的热潮,出现了多种模式的大学体育教育形式,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发展趋势己成为高校体育领域最为关注的论题。本文以沙洲职业工学院课程设置改革为切入点,探讨我国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努力探索我国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

1. 改革课程设置

课程的设置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根据教育的总体要求和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以及各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实际情况,开设体育课程的类型基本如下:

a.必修选项课:针对高校一、二年级学生开设体育必修选项课。学生入校时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体育基础,体育特长自主选择某一体育项目的课程进行学习与锻炼。二年级学生可以重新选择另一类体育项目的课程进行学习锻炼。

b.公共部分必修课:针对高校一、二年级学生开设,各个专项在完成各自的教学任务的同时必修的内容:素质练习,太极拳,长跑。

c.保健体育课:为残疾、体弱患有慢性病的一、二年级学生开设保健课。选用对身体康复较好的传统体育项目为主把健身体疗结合并对学生实行动态管理。康复后可以转达到选项课班去学习。成教学生开设基础体育课。

d.理论课(必修课)为一、二年级学生开设。紧扣体育课程主要目标,把“健康第一”做为确定课程内容的基本出发点,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注重体现体育文化传播,体育意识培养。

e.课外俱乐部:在校学生必须体育课外俱乐部活动,每位学生每周至少参加二次,每学期18周,每位学生以参加俱乐部次数多少计入体育 课成绩,满分为20分。

2. 改革后大学生身体素质与全省、全国同年龄组学生比较研究

身体素质是指人体在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协调以及柔韧等方面的机能能力,亦是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是体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人的个体差异。[1]统计资料所反映的力量、速度、耐力等的各项指标均客观的体现了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水平。

2.1 100米跑的测试结果与分析

100米跑反映了人的速度素质以及快速移动能力。

通过测试2005-2007级学生与全省、全国同年龄组学生100米跑对照显示:沙洲职业工学院学生的100米跑成绩均略高于全省及全国同年龄组的平均成绩,但是差异性不显著(P>0.05)。在速度素质方面和全国学生基本处于同一水平。

2.2肌力的测试结果与分析

测试项目男生采用引体向上,女生采用一分钟仰卧起坐。这两个指标体现了肌肉长时间对抗疲劳的能力,即肌肉在长时间内进行收缩活动的能力。

通过测试2005-2007级学生与全省、全国同年龄组学生肌力对照显示:男生高于全省同年龄组的平均成绩,差异显著(P0.05);女生则高于全省、全国同年龄组平均成绩,差异显著(P

2.3立定跳远的测试结果与分析

立定跳远测量受试者向前跳跃时腿部肌肉快速收缩的力量,反映了人的爆发力。

通过测试2005-2007级学生与全省、全国同年龄组学生立定跳远对照显示:男生略高于全省、全国同年龄组的平均成绩,差异显著(P

2.4耐力跑的测试结果与分析

男生采用1000米跑,女生采用800米跑。体现了人体进行一般工作的抗疲劳能力。

通过测试2005-2007级学生与全省、全国同年龄组学生立定跳远对照显示:男生低于全省、全国同年龄组平均成绩,差异显著(P

通过上述身体素质指标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较对照,身体素质中立定跳远,耐力跑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余部分指标反而有所提高,表现出“稳中有升”的良好态势。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现阶段的体育课对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具有良好效果。表现在开设体育课的学年里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呈上升趋势以及学生自主锻炼次数要比不开设体育课的学年多。

2.改革后学生的身体素质未见下降趋势,部分指标反而有所提高,表现出“稳中有升”的良好态势。

3.2建议

1. 优化大学体育课程目标体系;调整课程结构与内容;改进课程实施;改革课程评价的解决对策,为推进大学体育课程改革提供研究思路。

2.高职院校的学生不仅需要进行基本的身体素质锻炼外,还需要根据所从事职业的特点分项目的进行职业实用的身体训练体现出“技艺性”是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特点。

3.随着大学体育课程进一步改革,大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加强,大学生体育意识得到提高;提出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依据大学生发展需求为导向,构建新的大学体育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韩丹.增强人民体质是我国体育的根本宗旨阴[J].体育学刊,2000(3)

[2]体育词典编辑委员会编写.体育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4:40

课题来源:沙洲职业工学院2008年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编号:2008402901)

篇8

关键词:高校;体育素养;探讨与建议

一、高校学生体育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

1.目前高校学生身体素质普遍偏低

由于许多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一般都比较低,而身体素质的好坏与体育素养的高低有着直接的关系,他们的体育素养也不高,这是高校学生在体育学科上的通病。

2.高校学生的体育意识不强

当前许多高校学生的体育素养之所以不高是因为他们的体育意识不强,这点是很关键,马克思哲学中提到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意识对物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如果我们的体育意识不高,就很难把体育素养上升一个台阶。

3.高校学生的体育兴趣不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换句话说,如果我们学生对体育运动没什么兴趣的话,那么是很难搞好体育锻炼的,而体育素养的提升更是无从谈起。因此高校学生的体育兴趣不高,也是提升高校学生素养的一大瓶颈。

二、提高高校学生体育素养的必要性

在分析提高高校体育素养必要性的同时,我们首先得了解一下高校体育。目前高校体育教育的基本手段一般都是身体练习,目的是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高校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培养大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兴趣以及培养高校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习惯,而体育素养的提高与体育兴趣和体育习惯是密切相关的,因此提高大学生的体育素养,一方面是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高校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手段,另一方面也是社会体育事业顺利发展的客观需要。

三、提升高校学生的体育素养的措施和建议

目前许多高校学生的体育素养普遍存在不高的现象,这可能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一是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不高;二是大多数高校学生的体育意识不强;三是高校学生体育兴趣不浓厚。因此,提升高校学生的体育素养可以从这几个大的方面入手,以下就是提升高校学生的体育素养的相关措施和一些建议。

1.增强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

高校学生自身身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体育素养的提升,因此,作为高校体育教育的教师要想方设法地去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增强学生的体育素养,当然,学生自身去锻炼是最主要的,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其内因引起的,因此,从外界和自身两个方面出发,只要持之以恒就是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体育素养的。

2.加强高校学生的体育意识

在马克思的唯物论中“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意识对物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要提高高校学生的体育素养,加强高校学生的体育意识是尤为重要的。加强学生的体育意识,可以做到以下几方面:首先,我们可以做好体育运动方面的相关宣传工作;其次,可以开展体育运动的相关活动,并对运动优秀者进行表彰嘉奖。例如:在校园里举行体育运动比赛,开展运动会等;再次,把体育学科作为必修科目来对待,并且设置相应的学分,虽然这有点强制性,但也未必不是一个好的方法。

3.提高高校学生的体育兴趣

要提高我们学生的体育兴趣,首先要了解学生为什么没兴趣,问题到底出现在哪里。其实要提高高校学生的体育兴趣主要在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增加现代的新的教学因素,在进行体育运动的同时我们可以做些游戏,如:鸳鸯背锅、阳光组合小跑、双人背瓜、单腿火车跑等游戏,一方面不仅可以提升高校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另一方面这也是一种体育运动的方式。因此,我们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输入现代的新血液,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高校学生的体育素养。

4.加强体育硬件设施的建设

体育硬件设施是保证体育运动顺利开展的物质基础,没有良好的体育硬件设施,许多体育运动都难以开展。因此,学校应改善学生体育活动的场馆以及保证体育器材的数量和质量,以满足广大高校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现实需求,尽量避免学生因体育场地、器材缺乏等这些因素而放弃体育运动的机会,进而影响到高校学生体育素质的提高。因此,提升高校学生的体育素养,加强体育硬件设施的建设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目前针对高校学生体育素养不高的现象,只要我们认真去分析其中的原因,并且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一些相关的措施和建议,我相信经过这些努力,提升高校学生的体育素养是可以取得一定成果的,相信我们高校学生的素养会慢慢提升的。

参考文献:

[1]陈雷飞.高校学生体育素养培养的探讨.体育世界:学术版,2010(5).

[2]范.多媒体教学在高校足球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34).

篇9

关键词:大学 篮球教学 男生体质 影响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3(c)-0205-02

近年来,大学生身体素质下滑趋势明显,体质状况不容乐观。为了制止大学生体质下滑的问题,许多学校将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列入学生档案,并作为学生评优、评先或毕业的重要依据和必备条件。这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广大学生对体育课堂的重视,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开始有所增加。大学体育教育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关键环节,有效的课堂教学有助于学生体质改善和提高。对此,该文为了深入分析体育教学对学生体质的影响状况,以篮球为教学内容,通过对参与篮球选项课与未参加篮球选修课的男学生的体质测定,为今后大学篮球教学更加有效_展提供可靠的理论数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该校大一100名男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篮球选修课的男生和非篮球选修课的男生各50名。该研究试图通过为期一年的测试日照职业技术学院篮球选修课大一男生肺活量、立定跳远、引体向上、50 m及1000 m等五个指标,同时以无篮球课学生作为对照组进行测试。

1.2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不同项目对学生体质的影响情况,为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对比研究法。依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采用由中体同方体育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与最新型 《标准》测试设备配套的《体质测试管理系统》软件。通过对比试验测试参与篮球选项课学生与未参加篮球选修课的学生的体测五大指标(肺活量、立定跳远、引体向上、50 m及1 000 m等五个指标),分析篮球教学对学生体质健康指标的影响,探索篮球运动与体测指标的相关性。

(3)实践法。经过32周篮球教学时间,测定学生的五大指标,观察指标数据,了解其实施效果。测试后整理、分析数据,以探讨篮球教学是否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指标产生有利的影响,为进一步促进大学生体质提高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实验数据。

(4)统计方法。采用SPSS11.5对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学生对篮球教学作用认识

大学生对体育项目的认知和教学作用的认识与理解,关系到他们是否能够积极地从事到

体育课堂学习之中。就篮球项目教学而言,对选课学生和非选课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如表1),认为篮球教学具有健身作用和娱乐身心的学生人数分别占所调查人数的98.0%和82.0%,而认为篮球教学给自己带来痛苦感觉的人数占30%。而未选课学生中,认为篮球课学习会给自己带来痛苦的感觉人数居多。二者之间有着显著性差异。这说明,当下高职院校学生对篮球教学作用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2.2 学生自我体质感觉情况

如表2,参加篮球学习的学生的自我体质感觉良好,比为参加篮球学习的学生的自我感觉要高一些。这说明,篮球教学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有着重要的影响,学生能感觉自己的身体素质在提高。

2.3 体质测试情况

通过测试(如表3),选篮球课的学生经过教学后在肺活量体重指标、立定跳远、引体向上、50 m、1000 m等五项体质指标中明显优于未选篮球课的学生,二者在各项指标中均具有显著性差异。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当前大学生对篮球教学作用的认识不一,参加过篮球学习的学生和未参加篮球选课的学生对篮球教学作用的认识存在明显的差距。

(2)通过篮球教学后,篮球选修的学生对自我体质状况的感觉要优于非篮球选修课的学生,这跟篮球教学的实施与否有一定的关系。

(3)篮球项目可以有效地提高和改善大学生的身体技能和身体素质,这说明篮球教学与学生体质的改善有着一定关联性。

3.2 建议

(1)加强篮球课堂教学,提高师资队伍教学水平,确保学生通过篮球课堂教学能够获得相关的专业知识。

(2)加强场地条件改善。针对当前高职院校篮球场地少、篮球数量少等情况,学校应加大经费投入,确保每个上课的学生能够每人一个篮球。

(3)构建和谐的篮球课堂教学氛围,形成友好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让篮球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4)加强对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结合篮球教学,进行项目性特点进行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促使学生身心素质提高。

参考文献

[1] 雷芬芳,侯广斌,李群英,等.不同健身运动处方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5,24(3):317-321.

篇10

关键词:体质健康;运动突破概率;条件期望

中图分类号:G804.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9-1264-03

A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 Improving System of Evaluation of

Students' Physic Health Standard Test

XU Wu, LUO Jian-ping, LI Shu-mei

(P.E Department, Nanji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Nanjing 210046, Jiangsu China)

Abstract:It is to try on a new method that based on statistical analysi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information collected system about Students' Physic Health Standard Test. The paper takes a series base of a class students' physic health standard test performance for example, useful information can be obtained through statistical analysis so as to help construct personal performance information form which can conveniently analysis and record., which can provide the digital following information to help teacher to take appropriate measure.

Key words: physic health; sports ability exceed probability; conditional expectation

1《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于2002年6月颁布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检验当代大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依据,也是高校开展体育教学、课外活动、群体竞赛等各项活动工作的主要参考指标之一。按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办法的要求,每位在校学生每年均需接受全面的身体测试并将评定成绩记入《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登记卡》,学生毕业时放入本人档案。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内容根据男女学生的不同特点,制定了不同的测试项目,而本文则是对案例学校提供的大学男生的测试项目(如表1)进行统计分析和研究,对于其他学校的其他测试项目同样具有普适性。[1,3]

表1男生《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项目

测试项目分值南京财经大学

男学生选测项目必测身高标准体重15身高标准体重项目肺活量15肺活量选测台阶测验与1 000 m二选一20台阶测验项目坐位体前屈与握力体重指数二选一20握力体重指数50 m与立定跳远二选一30立定跳远身高标准体重身高标准体重是指身高与体重两者的比例应在正常的范围,是评价人体形态发育水平和营养状况及身体匀称度的重要指标;肺活量指数肺活量是评价人体呼吸系统机能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台阶试验指数是反映人体心血管系统机能状况的重要指数;握力指数握力体重指数反映的是肌肉的相对力量,即每公斤体重的握力;立定跳远,反映了学生下肢爆发力。[2]

2案例分析

2.1原始数据选取南京财经大学2005级一个班男生《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作为原始数据,样本量为30人,测试项目见表1。所有数据都经SPSS13.0统计软件包统计处理。

2.2样本统计分析

表2样本统计分析

身高标准体重肺活量台阶测验握力体重指数立定跳远样本均值9.86711.40018.46717.70020.200样本标准差2.7132.5542.6362.3363.305样本众数915202018样本标准偏差0.2750.2240.1430.1320.164样本方差7.3616.5246.9475.45910.924样本峰值0.197-1.368-0.241-0.3561.032样本偏斜度-1.2490.3701.261-0.6021.119样本极差877815置信区间

(95.0%)[8.854,

10.879][10.446,

12.354][17.483,

19.451][16.828,

18.572][18.976,

21.434]几个样本统计量的含义:

1) 样本方差。从表中该项可以看出立定跳远的得分相对于其它测试项目的得分分散度显得更加严重,这就表明:在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中,这是最容易拉开距离的素质项目,得分容易,失分也很容易,同时也反映了不同学生之间下肢爆发力

投稿日期:2007-11-02

作者简介:徐武,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素质的差异非常大,凸现了下肢爆发力锻炼的重要性。因此,建议各运动项目的教师要不断的加强学生下肢爆发力素质的训练力度。

2) 偏斜度。偏斜度表示的是分数段的分布对称情况。当偏斜度时,表示左偏,也即高分人数较多,没能拉开距离,测试项目的难度适中或偏低;相反而言,就是右偏,高分人数较少,距离拉得较大,可能出现分数段的空挡,相对于样本群体而言,测试项目的难度较大。从表2可以看出,今年的体质健康测试项目对于2005级男同学来说,总体上左偏,但是身高标准体重指数和握力体重指数右偏,说明学生身体形态匀称度不高,肌肉的相对力量较弱,正反映了学生锻炼效果不高,亟需教师进行正面引导。

3) 置信区间(95.0%)。置信区间表示分数的集中情况,95%为置信水平。从表2可以看到,置信区间的长度都小于3个单位,说明我校2005级男同学本次体质健康测试成绩比较集中。与握力项目的置信区间的上下限相比,台阶测验的置信区间下限起点较高。关于其原因通过走访测试教师发现,可能是学生在台阶测验中存在一些不当行为,如少做、节奏慢、台高私自改变等问题,导致测试成绩偏高;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该项目相对于该班男学生体质而言标准不高。

2.3运动突破概率每个学生如何确定其最优的突破口来提高身体素质,就要进行运动突破概率计算。假定某位同学的当前成绩是Xi=xi(i=1,2,…,5),那么他在当前的水平下优先考虑着重加强哪个测试项目对于尽快提高薄弱的身体素质是最有帮助的?在概率论中有一个结论:“当X~F(x)时,有F(X)~U(0.1)”,这个结论很好的避开了分布假设问题。一个直观的认识来源于:如果某位同学一个学科当前成绩的累积分布Fj(xi)很大时,那么在该项目上提高成绩的难度应该比其他项目中累积分布Fj(xj)较小的要大;也就是说如果总分提高1分的话,那么这1分出现在项目i中的概率小于出现在其它项目j中的概率。基于上面的考虑,用pi(xi)=1-Fi(xi)表示1分出现在项目中的概率,那么qi(xi)=Fi(xi)就是1分不出现在项目中的概率(当前项目i的得分为xi)。从而得到的条件概率称为“突破概率”:

r1(x1,x2,x3,x4,x5)

=p1q2q3q4q5p1q2q3q4q5+q1p2q3q4q5+q1q2p3q4q5+q1q2q3p4q5+q1q2q3q4p5

r2(x1,x2,x3,x4,x5)

=q1p2q3q4q5p1q2q3q4q5+q1p2q3q4q5+q1q2p3q4q5+q1q2q3p4q5+q1q2q3q4p5

r3(x1,x2,x3,x4,x5)

=q1q2p3q4q5p1q2q3q4q5+q1p2q3q4q5+q1q2p3q4q5+q1q2q3p4q5+q1q2q3q4p5

r4(x1,x2,x3,x4,x5)

=q1q2q3p4q5p1q2q3q4q5+q1p2q3q4q5+q1q2p3q4q5+q1q2q3p4q5+q1q2q3q4p5

r5(x1,x2,x3,x4,x5)

=q1q2q3q4p5p1q2q3q4q5+q1p2q3q4q5+q1q2p3q4q5+q1q2q3p4q5+q1q2q3q4p5

以05级参加测试的男生“王小兵”同学的真实成绩为例,计算他的各项测试指标突破概率结果请见表3。

表3

身高标准体重肺活量台阶测验握力体重指数立定跳远测试成绩912151723Fi(xi)0.3 7450.5 9100.0 9340.3 8210.5 948ri0.1 1630.0 4820.6 7560.1 1260.0 474就王小兵同学当前的身体素质而言,上面结果表明:在当前成绩水平下,总分提高1分有一半以上的可能性来自于台阶测验成绩的提高。从该项目的突破概率来分析,教师可以建议其经常进行耐力跑等运动项目,重点促进其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水平,因为相对于他的总体身体素质而言,这是非常具有训练潜力的。

2.4挑战目标――条件分布的上1/4分位数和条件期望条件概率:Pr{Xi>xi|Y>y},条件期望:E={Xi|Y>y}。

在锻炼过程中,越高的目标并不一定就是适合自己的目标,制定合适的目标,不断取得成功,对于激发锻炼的积极性才有很大的帮助。那么,怎样制定适合自己的有针对性地锻炼目标呢?条件概率指出了在总分高于自己的群体中,他们单项运动成绩高于某个特定分数的概率;而条件期望刚好给出了总分高于自己的这个群体中对于单项运动成绩的平均分数是多少。一般情况下,条件期望和条件中位数的差别不大,因此为了拉开两个测量值的挑战性,求解条件分布的上1/4分位数和条件期望作为单项运动得分挑战的0两个目标。

条件分位数的定义为:ζp/y=inf{x:F(x|y)p},p(0,1)。

王小兵同学的台阶测验和总分(15,76)可以计算得到:

条件分布的上1/4分位数为ζ0.75/76=19,条件期望为E(X1|Y>760=17.3。

这两个结果表明:在总分高于76的同学中,他们的台阶单项运动成绩平均为17.3分,而且有四分之一的同学的台阶单项运动成绩分数高于19分。这对于王小兵而言,是两个有一定难度的挑战目标。只有目标明确,差距清楚,才能清楚自己在某些身体素质上与其他同学的差距究竟有多大。对于教师而言,就能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身体素质弱点制订因材施教方案,帮助学生实现运动能力的提高。而那种不管学生的现今运动能力如何,总是想让全部学生都达到较高标准的做法是不切合实际的,所以这里采用条件均值和条件上分位数作为两个目标,对于学生而言也是可以接受的一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

2.5学生个人运动状态信息系统的构建将通过统计分析得到的学生体质信息汇总为学生个人运动水平的横向状态信息表(以王小兵同学为例,见表4)。该班体育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横向信息,了解他们自身的身体素质基础,还可以针对学生身体素质薄弱点,制定有效培养和锻炼计划,经过训练或锻炼后,测试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信息,然后根据测试信息再制订培养计划,进而从锻炼效果和时间上就可以构建纵向体质信息跟踪系统,对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体育锻炼意识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表4

院系:工商管理学院;学号:××××××;姓名:王小兵身高标准体重肺活量台阶测验握力体重指数立定跳远测试成绩912151723运动突破概率0.1 1630.0 4820.6 7560.1 1260.0 474条件上分位数1415191927条件期望1213171825注:考虑到学生测试的算分习惯,所有的挑战分数均采用整数分。

3结语

这篇文章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将统计分析的思想与实际教学的需要相结合,通过这样的思路不仅获取了更有价值的学生体质信息,为进行有的放矢的体育教学工作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方法,从而有效的解决学生体质健康持续下滑问题。而且,各种分析处理方法都是在很自然的前提下提出的,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很容易的应用到平时的体育锻炼效果分析中。

建议高校根据学生的测试信息,制作学生个体运动状态信息表,推荐学生针对自身素质和兴趣进行项目选修。每个项目教师要因材施教,以协调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并根据学生期末测试信息,进行跟踪调查。如果教师多一份耐心和责任心,如果计划能够彻底实施,提高学生体质问题将不再是问题。

既然存在着学生体质持续下滑现象,那么体育教学的每个过程和环节中值得思考的软因素无处不在,如何将这些被我们“熟视无睹”的信息或因素进行客观的分析和研究,反馈到教学的各个环节,这将是值得体育教师和体育界其他人士重点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李宜南,万平,赫忠慧.北京大学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结果分析报告[J].体育科学,2005,25(2):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