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活动对幼儿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3-11-10 18:16: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艺术活动对幼儿的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艺术活动对幼儿的意义

篇1

关键词:幼儿美术;创新意识;兴趣体验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2-0246-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22.160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这样阐述了的幼儿教育活动:幼儿的教育教学是幼儿的积极参与,不是被动的接受教育,在幼儿园的教学当中,教学的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相结合,必须和幼儿的接受能力相吻合。因此,当我们在教学中,发现自己的教育教学与实际情况有出入时,就要研究问题的根源,正确掌握幼儿年龄阶段目标和幼儿近期发展情况,来制定适合自己的教学任务,尤其是在幼儿美术教学的环节当中,而要在教学中达到这一要求,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幼儿美术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兴趣

在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常常有这样的现象,孩子举着铅笔说:“老师,我不会画!”当孩子说不会画时,是孩子不能把生活中的相关体验和绘画融合起来,不知道怎样用绘画符号表达具体的形象。此时,教师可以创设一系列的问题情景,鼓励幼儿回忆事物具体的形象的主要特征,或让幼儿仔细观察具体的形象的细节,帮助他们唤醒相关的体验,引导幼儿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大胆地用绘画符号来表达。比如,有一次美术课,我教孩子们画《乘汽车》。里面有众多的人物,孩子不知道怎么画。我先让他们回忆自己坐公交车的经历,然后出示了许多坐在公共汽车里的照片给他们看,他们明白了,“哇!就是要画坐车的人啊!”孩子们高兴地开始画了。有的孩子画了男人,有的画了女人。有的还画了烫卷发的女人,穿花裙子的小孩等。站着的人要抓吊环,所以抓吊环的那只胳膊比另一只胳膊长了很多。有的孩子只画了大大的脑袋,身子是一个圆或方块,胳膊和腿只用一条线表示。虽然画面显得不“合理”,但他们却对自己的画赋予了无限的童稚之美,对自己的表现力充满了信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

二、理解幼儿的美术,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很多孩子十分喜欢绘画,其实他们在正规的美术教育启蒙之前就已经开始了画画的经历,在墙壁上、被单上、地板上创作了许多“得意”之作,他们画天画地画自然,画人画物画宇宙,无所不画,就是这些他们所喜欢的东西,才是幼儿的画笔之所在。幼儿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用自己的心在想世界,然后用自己的笔去描摹眼中看到的、心中想到的世界,他们认为世界万物就是那样的,而在我们成人的眼里,世界好像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所以有的教师就不理解幼儿的作品,经常性地否定幼儿的美术作品,有的甚至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殊不知幼儿用一种独特的目光去观察着周围的世界,把它们画在纸上。幼儿的发育还处在初级阶段,他们在生理、心理上的机制尚不完善,所以画出来的艺术形象往往具有他们的主观色彩,理性的客观的成分很少,这正是幼儿画的天性所在之处。在一定程度上说,正是他们的这些幼稚的天性,在他们的作品中所展示的内容是成人望尘莫及、意想不到的。因此教师应珍惜和爱护幼儿的这一特征,不要抹杀他们的艺术细胞,应遵循幼儿自身的发展规律,充分理解幼儿天真的心理,科学合理地激发幼儿潜在的兴趣,使幼儿在美术学习活动中得到良好的教育。幼儿美术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工程,不可能一朝一夕能实现完成的,我们在培养时务必要制定长远的完善的教学计划,来实现我们的目标。幼儿美术兴趣的培养,还要注重他们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如果没有创新能力,那他们只能在原地踏步,没有进步,这样是不会有所发展的。

三、放手让幼儿自由创作,真正体验成功的快乐

幼儿画画之前并没有想着用哪种技巧或是完成什么作业,他们只不过是通过绘画学会了一种跳跃的、灵动的、感性的思维方式。美术技巧对幼儿期的绘画来说意义不大,关键是他们高兴或悲伤的情感能否在绘画中得到宣泄,更应该注重他们审美意识的培养和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如孩子们画《快乐旅行团》这幅画时,除了画上了旅行的人,还把自己认为美好的东西全加了进去,有的孩子甚至画了三个太阳。但每个孩子说起自己的画来却都头头是道,眉飞色舞,这时我们不能说画的乱了。捕捉生活中的形象,画出眼中的世界和心中的激情,这样还可以培养出具有美术才能的儿童。有位版画家曾说过:“有了生活,孩子就有了快乐。有了生活,艺术就有了常青树。”

篇2

正文:

绘画,是孩子们创造天性的显露。我们也许只看到了美妙的幼儿画外在的形、色、图案,却不知这里面蕴含着的重要意义。孩子们常常是不由自主地寻找一切可以涂画的工具和材料,在墙上、地上进行涂鸦。为什么他们有如此强烈的内在表现需求呢?他们究竟是为了什么而画?为了游戏?为了成长?为了艺术?拟或是发自生活本身的一种自然展示?

毫无疑问,艺术对幼儿是有价值的,对幼儿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成为他们成长和自娱的重要实践活动。那么,我们的艺术教育将为幼儿起到一个什么样的作用?艺术活动对于幼儿发展的重要意义何在?艺术教育家赫伯·里德《通过艺术的教育》一书中指出:“艺术应为教育的基础,美术教育的使命就是通过艺术来教育人。也就是说它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教育家蒙台梭利主张:“应让儿童自由地表现自己的自我,自己的思想,以神圣的劳力依照自己的情感去创作,让孩子学会驾驭自己的才能。”艺术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艺术这个媒介,帮助孩子的心智成长,让孩子从绘画过程中体会到艺术的和美感。艺术也是一种个性的表达。对于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以一种玩的心态来尝试和体会自我表达的快乐。

我们在开展美术活动时,应注重发挥每个幼儿的能力和创造热情,引导孩子去发现美,并形成对这个世界至情至理的美感,形成完善而健康的人格,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因此,幼儿美术教育应着眼于以下几方面的发展:

1培养幼儿的美感和审美情趣

幼儿美术教育的功能,从艺术学的角度来看,在于培养幼儿对美的感受性,引导幼儿审美观的发展。幼儿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带有直觉性,虽然还很幼稚、肤浅,但已有了初步的审美意识。他们喜欢色彩鲜艳、形象夸张的事物。我们可利用周围现实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打动孩子的心。如:利用自然界、社会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向幼儿进行美的启示和教育,并为幼儿创设一个充满艺术美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使美的感受性得以深化,演化为自身对美的事物的追求与表现,因而变得更富有人性。并通过各种不同的美术活动,使幼儿把自身对美的体验和真实情感倾注在艺术创作之中,从中体味现实生活的美好,这种创造对幼儿来说是很快乐的。

2使幼儿个性得到自然发展

赫伯·里德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启发培养人的个性,顺应儿童自然本性的发展。”美术教育是表现内心的艺术,幼儿通过视觉艺术这一形式来表示个人的感受,从中体验到快乐、成功、确定自身内在的本质和价值。美术活动为幼儿提供了自我表现的最佳形式。教师应形成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利用现有的课程,创造性的教学形式,在尊重幼儿个性差异的基础上,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尊重每一个幼儿的这一权利,并给予被承认的快乐。使幼儿增进自我了解,自我肯定从而促进其自我成长。将来的社会是个多元化、个性化的社会,所有独具个性的美的艺术和文化将在这里获得展示,达到融合。因此,美术教育活动的目的之一就是:鼓励幼儿拥有自发的艺术倾向和创造。正如罗恩菲尔德所倡导的:“让儿童以异于其他人的方式表达其独特的思想和情感,并以此树立自我表现的信心。”

3挖掘幼儿的创造潜能,培养创造能力

艺术活动的目的不在于培养多少职业艺术家,而在于利用这一手段启迪幼儿成为他人艺术的欣赏者和自己艺术的创造者。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创造,21世纪更需要富有创造性的人才,促进科技的日益进步,使我们生活的世界变得更为美好。

每个幼儿都具有创造的潜能和天赋。孩子们喜欢敲敲打打,搓弄着泥巴,堆砌着沙堆,趴在地上涂画。对各种各样的形与色有着浓厚兴趣,他们总是忘我地投入。发展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的主要方法,是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时间和丰富多样的材料,鼓励他们把想到的和感受到的,自由、轻松、愉快地进行表现,在这一自然而然的过程中使幼儿的创造性逐渐丰富。切忌用成人的模式去教导、要求幼儿。急于让幼儿学会写实地表现和掌握技能是不可取的,而应顺应幼儿心理发展的需要。美术活动对

他们来说,是一种感兴趣的快乐的游戏,一切教育的概念都应立足于这个现实基础之上。

因此,无论孩子的天赋差异有多大,如何利用不拘一格的教育,使所有幼儿从中受益并获得发展,这是我们教育的宗旨。

4完善幼儿的人格

未来的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是世界教育共同面临的一个课题。教育应面向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健全的人格,是幼儿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篇3

关键词:实物拼贴;版画;幼儿;实践经验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5-0091-01

处于3岁~7岁的幼儿,正是智力发展的最基础阶段,也是发展最快的饥饿期。恰当而正确的学前教育对幼儿智力以及成长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实物拼贴版画是一门生活艺术,可以提高幼儿思维能力、想象力以及结构和色彩的搭建能力。下面,本文对实物拼贴版画在幼儿教育中的积极意义以及实际教学方法进行论述。

一、实物拼贴版画教学的意义

开展实物拼贴版画可以激发幼儿对生活的热爱和感知,使他们在将来的生活中有活跃的、良性的思维和情感去更好地学习。实物拼贴是纸版画内容中的一项简单而且直接的教学方式,其教学目的是达到对幼儿的认知力、接受力、想象力、色彩感的培养和开发,让幼儿感受和使用不同材质,利用不同形状、色彩、肌理的材料,通过对实物拼贴的方法和表现的利用,使幼儿体现出自己独特趣味和对美的感知,使幼儿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确立,并享受变废为美的创造感。

二、实物拼贴版画的教学方法

(1)提供实物拼贴版画的材料,指导幼儿自主完成版画创作。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安排幼儿自己寻找所需要的材料。要注意的是,这些材料是必须在幼儿生活范围内可以寻找得到的。例如,自然界中的各种植物、生活中的各种废旧物品都有着奇妙而又美丽的纹理。它们新鲜、奇异,能摸、能做、能玩,能够充分地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将这些生活中触手可及的实物运用到幼儿的版画创作中,能够充分地契合幼儿的好问、喜欢动手、赋予想象等特性。幼儿喜欢把自己的想法通过画、剪、印等形式来表现。而实物版画正是融画、剪、印为一体的综合手工制作活动,在教学活动中也更易唤起幼儿的绘画灵感,发挥他们的个性,让他们大胆构思。幼儿在画画、贴贴、印印等有趣的活动中,能掌握一定的剪贴技能、构图能力和调配使用色彩的能力,提高审美能力,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所以,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先让幼儿感受材质的不同形状、不同的色彩,然后引导幼儿开动脑筋,通过利用小工具等让幼儿用撕、剪、拼、贴等方法大胆自由地表现,独立或者组成小组完成一件实物拼贴作品。其目标是一件完整的实物拼贴,只要求是完整的拼贴版画。幼儿制作一个完整实物版画画面是基础,在此基础上,教师再继续对幼儿的想象力、色感和构图进行指导,能使幼儿有更强的形象性和颜色搭配能力。

(2)给予幼儿适当的实物拼贴版画教学。幼儿教育者在实施实物拼贴的版画时,要让幼儿的发展呈现出一个缓行渐进的过程,并让幼儿以自主活动为基础来实践。大部分的专家学者认为,过度的学前教育,往往会牺牲幼儿的大量情感、社会参与性以及以抹杀长远发展为代价。因此,并不是学得越多越好,而是要给予幼儿适当的教育。作为幼儿教育的施教者,教师引导、参与实物拼图版画,本身就是一项艺术实践能力的拓展。施教者的引导可以培养幼儿做一件完整事情的能力,有始有终,有头有尾,告别了杂乱无章的思维。这样,学前教育的施教者也是在侧面辅地规整了、甚至捋顺了幼儿的新生的、蓬勃的思维和生活模式。

(3)在实物拼贴版画教学中体现生活教育。在进行实物拼贴版画教学中要体现幼儿对日常生活的反映。幼儿在拼贴内容里通常喜g使用在日常生活中他们最喜爱的东西,如自己身上的小亮片等。对于幼儿来说,这种东西是他们比较熟悉和了解的,也是他们想要使用的。所以,在幼儿实物拼贴中,教育者不应以好坏和美不美作评价,而是在理解幼儿所表达的内容的基础上,尽力帮他们完善拼贴版画,在完善的同时提高幼儿对美的认识,使他们对生活有所反馈,也对生活更有兴趣,从而使他们在一个良性的思维环境中自我成长、自我完善、自我发觉。幼儿教育者们的目标不是去培养多少个幼年期的“神童”,而是让更多的幼儿爱上生活。

三、结束语

总之,版画作为一种创造性艺术活动,因其制作的趣味性、材料的多变性和作品的不可预知性符合幼儿的好动、好奇的本性;又因其内容和形式的丰富性、创作主体的主动性、创作过程的独立性和连贯性、完成作品的成功体验等特点能够促进幼儿动脑、动手,对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动手实践能力、耐心细致、不怕困难的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实物拼贴版画作为幼儿非常喜欢的美术活动形式,对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周家俊.版画活动中美术材料投放的策略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7(06).

[2]况锐.浅析版画艺术在学前教育美术教学中的拓展[J].美术教育研究,2012(11).

篇4

关键词:艺术特质 艺术教育 教育功能

说到艺术人们就会想到那些动人心弦的音乐、栩栩如生的绘画作品、优美多姿的舞蹈、生动逼真的表演,等等,如美术、音乐、诗歌、舞蹈、电影、电视、书法、服饰,这些我们熟悉的事物都是艺术,它起源于劳动,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呈现出五彩缤纷的世界,是人类按照美的规律创造世界、创造自身的实践活动。无论古今何种艺术门类、艺术形式,在本质上都是审美的、人情感的物化,都是生活的反映。艺术有其自身的语言和规律,艺术的特质在于它具有意味的形式。幼儿艺术教育是艺术中的一门新的课程,以艺术教育学、儿童心理学、学前教育学为理论基础,以我国的幼儿艺术教育活动的历史和发展为依据。由于种类不同,采取的教育手段和方法不同,但教育思想在整体上是一致的。幼儿教师要承担各科教育任务,将艺术整体作为一种具有特殊教育功能的手段和对象加以学习,从本质上更深刻地认识美术教育、音乐教育等艺术教育活动的本质,对提高教师本身素质和能力具有实际的意义。幼儿艺术教育的范畴是很广泛的,美术、音乐、舞蹈、表演、戏曲、诗歌、影视欣赏都是艺术教育所涉猎的领域,其中美术和音乐是艺术教育的主要内容,本着从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出发,坚持科学、使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教学活动中艺术对幼儿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四大功能方面。近年来,幼儿音乐、美术、舞蹈、表演越来越受到社会、家庭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充分认识艺术教育对幼儿成长和发展的重要作用,使我们目标明确地进行各种艺术教育活动,虽然各种艺术门类的教育作用不尽相同,各具特殊性,但它们都以美育、智育、体育、德育的四大教育功能为主导。

1.艺术教育中的美育功能

美育是艺术教育中的一种,幼儿美育的任务主要是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幼儿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幼儿美育的本质不是以抽象的说理教育幼儿,也不是向幼儿灌输文化知识,而是以直观的艺术形象打动幼儿的心灵,唤起幼儿内在的审美情感,使幼儿在美的感受和熏陶下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美是艺术的特质,人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追求通过艺术最集中、最典范、最强烈地表现出来,所以,艺术教育最能培养幼儿美的感受力和审美情感。当我们面对美丽的大自然,面对社会中的真、善、美的事物,面对优美的艺术作品、健美的人体自身时,都有一种愉悦之情油然而生,这就是美感。人们常常用“好看”、“漂亮”、“顺眼”等词句表达对美的感受。美感产生的过程即当一个外在美的事物呈现——通过感官感知唤起人们对以往生活的积淀在心底的美的观念(伴随情感)——心理上产生对此物的愉悦情绪(美感形成)。美感具有情感性、愉悦性、形象性和趣味性,对幼儿来说最具感染力和吸引力。色彩鲜艳的图片、悦耳动听的歌曲、引人入胜的故事、活泼愉快的舞蹈都能唤起幼儿的美感,甚至让人们忘掉周围的一切。幼儿艺术教育正是以这些直观的形象、和谐的乐音、生动的表演、有趣的活动启迪幼儿。例如:在带幼儿观察景物或图片时,不仅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各个事物的形状、颜色、结构和特征,还要注意引导幼儿看各个事物间的关系、相对大小位置、远近关系,以及人物或动物与环境中各个形象的关系。利用示范讲解,让幼儿知道如何表现个别形象,合理布局和构图,分清主次关系,用平行线表示远近不同的景物等。通过这些活动,幼儿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并使美的情感开始萌发,逐渐形成欣赏美、热爱美的心理品质。幼儿艺术教育能使幼儿通过艺术活动具体感知和认识美的形态,并通过艺术活动具有初步的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愿望,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的思想品质和性格,形成积极向上和善良美好的心理品质,为建立健全审美结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艺术教育中的智育功能

艺术教育不仅在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上,而且在发展幼儿的智力上,特别是在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注意力、创造力和表现力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1981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美国科学家斯佩里研究发现,人的大脑两半球的功能是高度专门化的,有着明显的分工,每一半球的功能独立、完整。大脑“左半球控制着左侧肌体的感觉和运动,同抽象思维、象征性关系和对细节的逻辑分析有关,它具有语言的、观念的、分析的、连续的和计算的能力”。“右半球则与知觉和空间有关,处理单项的事物而不是数理的排列。它具有音乐的、绘画的、整体的和几何,以及空间的鉴别能力”。“右半球与知觉、空间、图像、音乐,以及色彩感知、接受其他非语言信息的鉴别能力有关,即与侧重视觉、听觉的形象思维有关。”幼儿时期是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如果在这一时期只注意教他们识字、计算而不注意对支配视觉、空间、音乐能力的锻炼,显然就会阻碍大脑右半球的发育。相反,如果不失时机、恰如其分地把幼儿艺术教育提高到相应的位置,有计划地让幼儿进行艺术活动,就对幼儿大脑的健全发育起到促进作用。经验证明,从小接受艺术教育的儿童总是格外聪明。例如:罗曼·罗兰是德国著名作家,他创作的文学作品《约翰·克利斯朵夫》享誉世界。童年的他在酷爱音乐的母亲的影响下,幼小的心里就播下了音乐的种子,还培养了忧郁而善于幻想的艺术素质。爱因斯坦不仅是一个多才的科学家,还是一个小提琴演奏家,据说在研究相对论的日子里还不忘演奏小提琴乐曲,他把艺术的美看成“启迪心灵的钥匙”。正是由于他把科学和艺术结合起来,因而才思维敏捷,精力充沛,从而登上科学的峰巅。艺术教育的特别意义在于有利于大脑潜能的全面开发,对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的培养都具有良好的作用,具有促进幼儿智力发展的拓掘作用。

3.艺术教育中的体育功能

艺术教育对幼儿身体的健美发育和成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舞蹈是适合幼儿身体锻炼的方式之一,舞蹈和体育都能促进幼儿身体的健康成长,但相对来说体育侧重于体育技能和体质的锻炼,而舞蹈侧重于从美的角度、从艺术表现的角度培养幼儿通过身体动作传达情意和表现情感,使肌体和形态得到协调发展,在舞蹈的过程中,随着乐曲节奏翩翩起舞,有更大的寓教于乐的性质,更易于幼儿接受。绘画、手工、弹琴、书法等艺术活动有助于培养幼儿手的灵巧性,以及手、眼、脑三者之间的协调能力,促进幼儿手部小肌肉群的发育和成长。有种说法说:“幼儿的智慧在指尖上”,是说手与大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幼儿手部的小肌肉组织发育较慢,神经指挥小肌肉动作的机能尚未成熟,其动作是不由自主的,幼儿美术活动和音乐演奏都需要幼儿动手,幼儿通过动手的过程锻炼了手部的小肌肉群、手指和手腕的一致动作,手、眼、脑协调一致动作的能力,而这种锻炼的过程是在有兴趣的、不知不觉的艺术活动中愉快地进行的。例如:让幼儿动手制作航天飞机,首先要按照飞机的图形把它剪下来,再把飞机折叠好,最后把航天员安装在飞机上,这要幼儿用上剪、粘贴等操作程序。在这个活动中,幼儿真正做到手、眼、脑之间的协调统一操作才能顺利完成,活动后幼儿还能从中找到成功后的喜悦。用“心灵手巧”来比喻一个人具有聪明的头脑和灵巧的双手。艺术活动是手脑并用的活动,绘画中的一点一线、折纸中的每一个动作、弹琴中手指弹出的每一个音符都要反馈到大脑中,大脑不断检查、对比、判断这些信息,不断递给手的动作,从而实现艺术活动的整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手与大脑之间的联系得到充分的增强、协调性得到极大的发展。

4.艺术教育中的德育功能

篇5

关键词:唐卡 藏族文化 创新意识

【分类号】G613.6

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省级规划课题:拉卜楞寺建筑装饰艺术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运用与研究(课题批准号:GS【2015】GHB1524)“阶段性成果”。

唐卡也叫唐嘎,唐喀,系藏文音译,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题材内容涉及藏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堪称藏民族的百科全书。

唐卡是在松赞干布时期兴起的一种新颖绘画艺术,即用彩缎装裱而成的卷轴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历来被藏族人民视为珍宝。唐卡的品种和质地多种多样,但多数是在布面和纸面上绘制的。另外也有刺绣、织锦、缂丝和贴花等织物唐卡,有的还在五彩续纷的花纹上,将珠玉宝石用金丝缀于其间,珠联璧合。唐卡绘画艺术是文化的奇葩,千余年来影响深远。

唐卡作为藏区艺术的魁宝,在幼儿阶段就开始接触并初步认识,是藏区民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幼儿审美观的形成有重要意义。

一、唐卡在藏区幼儿园美术教育中的意义

1.让幼儿通过唐卡初步了解到藏族文化和历史

唐卡艺术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中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唐卡在内容上多为宗教、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等,凝聚着藏族人民的信仰和智慧,记载着的文明、历史和发展,寄托着藏族人民对佛祖的无可比拟的情感和对雪域家乡的无限热爱。唐卡内容繁多,既有多姿多态的佛像,也有反映藏族历史和民族风情的画面。作为身处藏区的孩子,从小就应该了解藏族文化、宗教和历史,通过唐卡感染他们,形成初步的民族意识。

2.通过唐卡培养幼儿对颜色的认识,从而产生正确的审美观

唐卡的造像、线条、色彩、构图、装饰等方面,在继承藏族传统绘画流派曼唐画派精细柔美的艺术风格的同时,大胆借鉴了汉地绘画的特点,形成了细腻圆润的绘画风格。唐卡颜料全为天然矿植物原料,色泽艳丽,经久不退,具有浓郁的雪域风格。唐卡构图严谨,均衡,丰满,多变,画法主要有工笔重彩与白描为主。刺绣唐卡是用各色丝线绣成,有山水、人物、花卉、翎 毛、亭台、楼阁等。通过对唐卡的认识,让孩子们对颜色有了更丰富的认识,并对自己生活的环境产生热爱之情。

3.通过动手实践提高幼儿的基本绘画技巧

由于唐卡的内容丰富,色彩多变,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想象力。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幼旱男巳ぃ让他们临摹一些简单有趣的图案,例如:祥云、彩莲、花鸟、山水等,引导幼儿的正确勾线绘画。也可以让幼儿给描好的形象染色,按照不同唐卡的要求涂色。通过这些实践活动提高幼儿的绘画兴趣和技巧。

二、唐卡在藏区幼儿园美术教育中的创新性运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的报告书《学会生存》中强调:“人的创造力,是最容易受文化影响的能力,是最能发展并超越人类自身成就的能力,也是最容易受到压抑和挫伤的能力。”只有富于创造性的幼儿园美术教师,才能造就出富于创造性的幼儿, 只有富于创造性的幼儿园美术教师才能用创造性的教育唤起幼儿创造性的学习, 用创造性思维方法锻炼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品质, 使教与学合理地碰撞出创造的火花。

1.幼儿美术教师要树立创新价值取向, 转变传统教育思想教育思想是幼儿美术教师行动的先导。 有什么样的教育思想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教育实践。 教育思想的转变是幼儿园美术教育改革的核心和前提。 因此, 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幼儿美术教师首先要形成全新的教育观念, 树立以创新精神为价值取向的教学观和质量观。 要认识到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根本目的在于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丰富幼儿的美术实践经验, 建立初步的审美意识, 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

幼儿美术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唐卡作品当中有意义的内容,将唐卡中的色彩、人物、图案融入日常的美术教学活动中,从而激发幼儿健康审美观的形成。要科学选择美术教学内容, 意识到对艺术过程的体验比结果更为重要。要灵活地运用多种美术教育方法,增加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 激发幼儿创作的愿望。要正确评价幼儿的自由表现,尊重幼儿富有个性色彩的创造行为,保护幼儿的原创力 ,让幼儿成为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发达的创造欲望和健康和谐人格的人。运用唐卡中对和谐自然环境的描述,培养幼儿健康的自然观。教师要认识到创造力是与生俱来、自然产生的,每个孩子都有创造的欲望与权利,教师要给予小心的呵护。否则,思想认识上差之毫厘,行为效果上就会谬以千里。

2.幼儿美术教师要营造新型师幼关系, 培养幼儿创新意识。幼儿创造性的培养源于幼儿园日常的美术教育过程。鲜明的情绪是激发幼儿强烈美术创造需要的基础。因此,幼儿美术教师必须要努力营造一种有助于幼儿创新意识培养的民主师幼关系。要确立以幼儿为本的教育观念,充分尊重幼儿的思想、情感、意志和行为方式, 鼓励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大胆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形成一种以创新精神吸取美术知识、运用美术知识的性格。

篇6

一、舞蹈有助于对幼儿进行灵魂的塑造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因为幼儿具有天真、纯洁的天性,有着极大的可塑性,所以幼儿教育就显得更为重要。由于幼儿教育的特点,教师除了用语言、文字来传递和表达思想外,还必须通过身体的语言――舞蹈来塑造幼儿的灵魂。舞蹈是通过人体外在的动态来透露和展示人的思想、感情、精神风貌、胸襟抱负、理想等丰富的内心世界。那么对于幼儿教师来说,若将舞蹈动作做得规范、优美、表现准确、表情恰当自然会有助于幼儿的模仿,激发幼儿的兴趣。反之,由于舞蹈动作的不到位、姿态不优美,使人看起来没有美感,既不利于幼儿的学习,也不利于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更谈不上对儿童灵魂的塑造作用。

二、舞蹈可以促进学识修养的提高

舞蹈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所涉及的学科众多,诸如文学、历史、哲学、音乐、体育、美术、戏剧、

美学等。同时,舞蹈和其他学科的艺术紧密关系,也丰富和发展了舞蹈艺术本身的表现力。舞蹈造诣愈高,作品的含韵愈广,其学识修养愈深。自古以来知识浅薄、孤陋寡闻的舞蹈家罕见。而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舞蹈家甚多。如东晋时期的舞蹈家谢尚,既是政治家又是军事家;南宋的舞蹈家严蕊,博通古今,琴棋书画、丝竹弹唱样样精通;当代的舞蹈家赵青,不仅精通音乐,而且还是著名的演员。舞蹈作为人类艺术之母它的发展道路是漫长的。无论是原始人作为生命萌动的舞蹈,还是那堪称人类艺术宝库中璀璨明珠的舞蹈艺术精品,都无例外地以形体运动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

就我们每个人来说,当然是想得到自身的完美,换句话就是求得心灵与身体两个方面的尽善尽美。心灵美是内在的美,指人的思想、精神、情操、品德、风度等方面。身体美是外在的,即人们形体、仪表、举止等方面。舞蹈是人的内在美与外在美达到有机统一的一种形式。正如现代舞之母“邓肯”所说:“舞蹈是身体对表现心灵的一种媒介,是心灵的反映。”当代青少年越来越注意自身的仪表美而舞蹈教育在塑造青少年学生的形体美,以及风度气质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舞蹈是一门感情艺术,我国古代《诗经•大序》中有“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有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之说。舞蹈是通过音乐形象来反映它的思想内容的,而音乐形象的树立,不仅要靠人体的动作,而且还融汇了文学、美学、雕塑、美术等其他艺术的因素。所以说,学生通过舞蹈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美术鉴赏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三、舞蹈能磨炼意志、陶冶情操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句话道出了历代舞蹈家的共同经历。舞蹈是充满“苦”的艺术,不吃苦,不流汗,就没有舞蹈艺术。学舞者必须呕心沥血、锐意进取,苦练技艺,持之以恒。著名舞蹈家杨丽萍之所以能够在舞蹈艺术上取得相当高的成就,是靠她勤奋不已的努力和锲而不舍的追求。人们都说她是天才,而她自己却说:“在我没有刻苦钻研之前,没有人说我是天才。”可见,要想在舞蹈上获得提高,必须付出艰苦的代价,在教学中有时学生为了学会一个舞蹈动作,要反复练上几十遍甚至几百遍,累得大汗淋漓,筋疲力尽,他们在学会了舞蹈动作的同时,还有一个更大的收获,那就是培养了坚强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舞蹈艺术之所以美,内涵之所以深邃,乃源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和千姿百态的大自然。例如,通过农民割稻丰收的景象,表达人们内心喜悦之情,从而歌颂了劳动,赞美了幸福生活;通过对孔雀优美俏丽形象的塑造,间接的表达人物的聪明智慧、优美感情与精神风貌;通过对英雄人物的塑造,来抒发自己内心的崇高和敬仰之情,净化自己的心灵。舞蹈艺术是一种以情感为主的活动,情感的激荡构成了舞蹈艺术活动的基本意义,情感使舞蹈艺术充满活力。舞蹈艺术给予我们的意义正是心灵的意义。舞蹈艺术活动所开启的世界就是心灵的世界,舞蹈艺术活动就是心灵再造一个别样世界的活动,就是心灵构造意义的活动。

每个舞蹈都有它具体的内容,通过舞蹈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通过丰富多彩的舞蹈活动可以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了解,使他们热爱生活,提高精神文明的建设。近几年来,我国的学校、机关、厂矿及社会团体开展群众性的舞蹈活动,对增进友谊、陶冶情操、培养文明礼貌习惯、扭转社会风气,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正因如此,好的舞蹈作品,不仅它的动作是优美的,而且它的思想内容也必须是积极向上的。这样,学生通过舞蹈的学习,不仅培养了自身的美感,而且也陶冶了性情。

四、舞蹈有助于增强民族自豪感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有着五十六个民族和各自不同风格、特点的舞蹈。如蒙古族的“安代”、藏族的“弦子”、维吾尔族的“赛乃姆”、朝鲜族的“果格里”、傣族的“孔雀舞”等,这些都是宝贵的历史财富,构成了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艺术遗产的一部分。建国后,舞蹈工作者深入民间采风学习,整理创作出大批的民间舞蹈。我国在国际上赢得极高荣誉的舞蹈节目,都是在继承民族民间传统舞蹈基础上革新、创造出来的。民族民间舞蹈不仅是人民喜闻乐见的形式,也是表达本民族思想感情有利的“形象语言”。舞蹈越具有民族的浓郁风格、特色,就越为各国人民所理解和喜爱,也越为世界各国人民所欢迎。20世纪50年代名噪舞坛的老艺术家白淑湘、崔美善、戴爱莲、刀美兰、阿依吐拉、斯琴日哈等,他们皆为中华民族之精英,其舞,其人,受世人尊敬。当代杨丽萍,幼师学舞蹈,通历史,晓地理,识国粹,长志气,为祖国而骄傲,为民族而自豪。

从古至今,舞蹈作为人们娱乐的手段,经常出现在盛大的庆典、婚礼、节日和朋友的聚会中。人们借助舞蹈来烘托气氛、抒感、增进彼此间的友谊。随着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丰富和发展,舞蹈作为一种增进了解感情的方式,在社会交往公共关系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由于生产、生活方式以及宗教的差异使舞蹈艺术具有了鲜明的地域特性,随着各民族之间文化交流的频繁,舞蹈艺术的发展也迎来了历史的机遇。舞蹈在不断的交流中改进、提高、创新,通过舞蹈艺术的时间性与空间性相互关照、协调统一,使舞蹈艺术达到日臻完美的境界。

篇7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一方面继续重视科学教育的同时,也越来越重视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幼儿阶段是最容易塑造一个人的性格、习惯的阶段,因此,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正是以此为切入点,简要介绍了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内涵,进一步阐述了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联系,然后分析了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必要性,从有利于发展幼儿的创造性与创造意识、丰富幼儿的情感、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氛围等方面论述,最后笔者给出了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路径探讨,从主体层面、课程设计层面、实践活动层面展开,通过对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路径探讨,希望为我国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提供一些启发。

关键词:

幼儿;艺术教育;科学教育;融合研究

科学与艺术是人类历史上永恒的话题,艺术来源于生活,是人类对现实生活中的现象进行加工提炼创作出来的,是人类精神世界的结晶,哪怕是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也有艺术的存在;科学是人类逐步进化,寻求自身发展、自身突破的内在需求,是以逻辑分析的方法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等领域的许多现象进行分析,然后进行抽象,找出隐藏在其中的最基本的规律,从而影响人的思维和活动,进而再作用于客观世界。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科学与艺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研究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与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路径探讨,希望为我国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提供一些启发。

一、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概述

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针对的主体年龄段是3———6岁,这是儿童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的一个阶段。幼儿艺术教育与幼儿科学教育的内涵理解如下:

1、幼儿艺术教育

对于幼儿艺术的理解,可以从三个层面把握,第一,幼儿艺术是幼儿情感的表达,是幼儿自身的文化、精神状态、思维方式的表现;第二,幼儿艺术是幼儿将自身的情感、特征投射到客体身上,并且把客体当做自己的一个方面;第三是幼儿艺术的成果方面,指的是幼儿的艺术创作成果。在此基础上的幼儿艺术教育是指,艺术教育者根据3-6岁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幼儿艺术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艺术欣赏和艺术创作活动,感染幼儿,并培养其艺术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最终促进其情感和个性发展的一种审美教育。

2、幼儿科学教育

幼儿科学是幼儿在认识世界过程中发生的,是幼儿把握自身所认识到的周围世界的一种方式。幼儿对周围的世界进行探索,产生好奇心,通过发问、观察的方式,解决疑问的过程,就是儿童科学进行的过程。对于幼儿来说,科学教育仅仅是一个启蒙阶段,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对3———6岁的幼儿,通过自身的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研究活动,对周围物质世界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问题,寻求答案的探索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幼儿获取广泛的科学经验和探究事物的方法,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对大自然的关注和热爱。

二、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联系

艺术与科学相辅相成,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也是这样,他们在总体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方法上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在教育目标上,无论是幼儿艺术教育还是科学教育,都是以培养幼儿全面的能力,塑造健全的人格为根本,在幼儿的身心发展阶段产生重要的影响,比如培养幼儿专心钻研的素质,无论是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都需要幼儿潜心、专心的做事,通过这方面的教育,培养孩子专心做事、心无旁骛的基本素养,还可以帮助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受益终生的,因此,幼儿教育与科学教育都有促进幼儿在情感、态度、知识、能力、技能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作用。在教育来源上,虽然幼儿艺术教育的教育内容以音体美的教育为主,向其他形式扩展,科学教育的教育内容以文化素质教育为主,看起来二者的教育内容并无太大关系,但是,二者在教育来源上是相同的,都是以幼儿的生活、接触到的有限的对世界的认识为基础,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比如对幼儿开设的自然科学的课程,也是以幼儿对周围世界的疑问为基础开展的,比如为什么会打雷,飞机为什么会飞,等等,对幼儿开设的手工制作的课程,也是鼓励幼儿以身边周围可以随处接触得到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在教育手段和方法上,也是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虽然科学要求更加严密,追求合理性与逻辑性,艺术追求创造力,追求灵感的闪现,但是他们在教育手段与方法上,都主张积极的交流与合作,都认同在合理基础上的大胆探索、追求,对任何知识都是谦虚、谨慎的态度,不盲目服从权威,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保持怀疑但不过激的良好教育方式方法。

三、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必要性体现在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重要意义上,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的重要意义体现在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与创造意识、丰富幼儿的情感、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等。

1、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与创造意识。

创造力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综合性本领,但这种能力在幼儿时期是最不受束缚的,也是在幼儿时期最容易培养的,幼儿时期的孩子对周围的一切都产生好奇心,天上的星星、地上的蚂蚁、飞奔的汽车,幼儿无时无刻不在对周围的事物有好奇心,把这种好奇心进行有力的引导,向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引导,通过对二者的融合,恢复幼儿的思维和学习生态的教育,通过充分利用游戏形式的艺术化的教育,幼儿以自身的视角与思维方式,来表现他们对于陌生世界的认知,他们的创造性在这种自由宽松的氛围中也被激发出来。在艺术化的教育中,幼儿的潜能最容易被激发出来,从而培养了幼儿的创造力与创造意识。

2、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有助于丰富幼儿的精神世界与感情世界。

科学研究需要细心,艺术需要丰富的内心世界与感情,这二者的结合,将会使得两种状态向有利的方向结合。我们重视文化课的学习与培养,然而科学研究并不是机器,在枯燥的、日复一日的研究中能够坚持下来,除了对于科学的热爱,也离不开精神世界的丰富,而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恰恰有利于幼儿在其小时候就拥有一个丰富的精神世界,无论是从事科学研究还是其他工作,都能以一个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阳光开朗的人,而不是只会从事某一个工作的无趣的人。通过二者的融合,有利于幼儿人际交往的开展,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其思想不断成熟,沟通交流能力也在不断地往更高的水平迈进,通过科学与艺术相融合的教育,处事更加稳重,行为更加从容,而且可以将自己的情感在与别人进行合作时表达,让别人可以懂得自己的意愿,这都有利于幼儿的人际交往,也会受到大家的欢迎。

3、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有助于幼儿健全人格的塑造与智力的开发。

众所周知,让幼儿拥有一个健全的人格与拥有健康的体魄是同样重要的,健全的人格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因此,对于幼儿健全人格的培养非常有必要,而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比如在科学教育过程中,面对一些趣味实验,有多次失败的可能,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幼儿树立自信心,不断尝试,面对同伴的质疑,是否可以从容应对等等,都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塑造孩子健全的人格。此外,通过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还可以促进幼儿的智力开发,通过广泛涉猎艺术与科学知识,不断学习,增长学识,培养广泛的情趣,拥有求知创新的心态,可以全方面的促进幼儿的智力开发与意志力的培养。

四、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路径探讨

1、在主体层面,逐步渗透

在主体层面,我们进行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针对的对象是幼儿,而幼儿是3———6岁的儿童,这一时期的幼儿对于科学教育的接触比较浅显,也不可能进行深入的科学教育,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没有科学教育,要想把幼儿的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进行融合,需要学校、教师、家长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多种工具、多种形式、多种生活学习情境刺激幼儿的积极与主动性,从而在多方面把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相融合。我们可以在儿童文学中渗透科学教育,利用艺术形式使幼儿对教育活动产生好奇,有求知欲望。比如在叫幼儿乐器或者唱歌的时候,可以通过通俗的语言给孩子解释乐器是怎样发出声音的,人的器官是怎样相互协作发出声响的,在教幼儿的唱歌过程中,把艺术与科学完美的融合,在幼儿的生活、学习中,一点一滴的渗透。

2、在课程设置层面,注重关联性

在进行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时,在课程设置方面要注重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之间的相互联系性,建立具有明确教育目的科学与艺术教育体系。比如,利用孩子爱玩的天性,甚至带有破坏力的特点,让孩子了解某玩具的构造,拆散后再重新组装起来,这既培养了孩子的耐心与恒心,还让孩子在拆卸、组装玩具的过程中,学习了科学知识。在课程设置时应该努力引导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比如可以在艺术教育活动中给幼儿一幅画作原形,让幼儿根据画面的构图、造型的不同把事物或动物比作人,按人的心理变化来创作出作品等等。

3、在实践活动层面,注重动手能力

我们教育孩子,不能做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要真正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才能达到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的目的。而培养孩子动手能力最好的方式就是手工制作或者简单的实验,结合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我们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也可以进行手工制作,手工制作活动需要探究所要制作物体的性能,按照其原理进行科学设计,在感知基础上探究原理,整个过程需要不断与幼儿相互配合,根据设计的需要不断调整设计,这就要求幼儿在活动中充分的相互交流、相互帮助,激发幼儿渴望学习知识、帮助同伴的愿望。并且,幼儿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比如放大镜、潜水镜等等,我们可以在让孩子进行简单的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或者进行简单的美术手工制作,也可以邀请民间艺人,比如剪纸画等等,充分调动孩子动手的积极性,提升孩子的动手能力,实践证明,孩子更乐意在动手过程中学习、进步。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当今社会越来越需要复合型高素质的人才,这都离不开对幼儿的科学培养,而艺术与科学相互融合的培养模式,无疑是最佳的培养方式,虽然艺术与科学各有各的教育价值与认知体系,艺术教育强调情感表达及审美,科学关注真实,但诚如笔者前面分析所言,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在教育目标上、在教育手段和方法上等等方面都是相通或者相类似的,他们之间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对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研究,以期为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奠定基础。

作者:李红竹 单位:阿坝师范学院基础教育系

参考文献:

[1]柳志红.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篇8

 

一、 《指南》提供的教育指导分析

 

不论是对于孩子家长,还是社会各界来讲,都非常重视 幼儿的艺术教育发展,但是通过分析相关幼儿教育调查结果 发展,在教育发展创新过程中也存在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 从幼儿家长的角度来看,大部分家长都认为三到六岁的幼儿 通常都处于人生成长发展中的较为“朦胧”的状态,在家庭教 育方面,通常情况下,都局限在生活常识的传授与掌握上,逐 步的引导幼儿去认识陌生、复杂的世界。从幼教工作者的角 度来看,大部分幼师都认为三到六岁的幼儿处于智力、思维 的开放与形成的重要时期,必须要加以正确、全面的指导,所 以各种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都是围绕智力、思维开发和培 养来进行的,却常常忽略艺术教育的积极作用,即使开展相 关的艺术教学活动也都逐渐形式化,没有充分发挥出艺术教 育对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积极作用。

 

而教育部在《指南》后,则帮助家长和教师理清了艺 术教育的思路。其中明确的提出了幼儿教育应将促进幼儿德 智体美全面发展为核心,并从不同层面、领域来开发幼儿的 学习潜能,而艺术教育就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领域。在教育发 展中严格避免出现“小学化”的不良现象,教师应通过游戏等 新颖、有趣的方式来引导幼儿轻松、愉快的学习和掌握相关 知识,对于幼儿产生和提出的强烈好奇心与独特想法应给予 充分保护、尊重,促进儿童的个性化发展。相关教学活动的设 计、开展与评判也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不能 以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幼儿。而利用《指南》不仅能够帮助家长 和教师理清教育方向,也能够防止其陷人教育误区。

 

二、 《指南》指导下的幼儿艺术教育的教学方法

 

1.强化幼儿的艺术体验

 

要想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进一步增强艺术教 育效果,教师就必须要加强学习和积累,不断提升自身的艺 术修养,也只有这样才能够设计出更加新颖、丰富的艺术教 育活动,才能够在活动中给予幼儿更科学、完善的指导。教师 应加强对不同艺术形式的深人了解,并将其恰当的融人到艺 术教育活动中,强化幼儿的艺术体验,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幼 儿对艺术知识的学习兴趣,也能够在艺术体验中轻松、准确 掌握所学知识与技能,并为幼儿未来的学习、成长奠定坚实 基础。比如,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一些童话故事改变成

 

简短的舞台剧,并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其中。如《白雪公主和七 个小矮人》是幼儿再熟悉不过的故事了,对此,在表演中教师 就可以引导幼儿演绎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而让艺术活动成为 幼儿展示自己的舞台,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与 信心,也能够有助于幼儿个性品质、舞蹈表现力的培养与锻 炼。

 

2.准确把握幼儿心理发展

 

美术艺术教育不仅是幼儿艺术教育的关键组成部分,也 是能够充分展现幼儿心理的一种艺术形式。给幼儿一张白 纸、一些画笔,然后让其进行自由的绘画创作,通过幼儿的自 由发挥,教育者不仅可以考察幼儿当前的绘画水平与观察能 力,也能够进一步了解幼儿的个性发展方向。对刚接触美术 艺术的幼儿来讲,其绘画作品常常会给人一种“奇怪”的感 觉,这时教育者应积极询问和倾听幼儿的绘画内容,并详细 的记录下来,进而通过画面展现程度来判断幼儿观察能力的 发展情况。利用《指南》来指导艺术教育,教师可以适当融人 一些游戏法,如,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些带有团边框的卡纸,让 其对卡纸进行自由的颜色填充。或者是指导幼儿开发身边的 美术材料,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贴画游戏。这样的教学方法, 不仅能够调动幼儿的参与热情,也能够在激发其创新思维的 同时,进一步培养和锻炼幼儿的实践动手能力,并参与游戏 过程中,培养其形成良好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进而促进 幼儿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篇9

前言

民间艺术能否融入幼儿课堂教育,关键得看其有没有实用价值和可操作性。幼儿教育加入民间艺术是为了让原有的课程内容以另一种异于传统课程的形式呈现在课堂上,不是生搬硬套机械式的添加。我园研究的科研课题:冕宁民间刺绣在幼儿美工活动中的转换运用就是在探索如何采用一种新的方法把民间艺术和幼儿的课程有效地结合,以一种生动活泼充实有趣的方式展现在幼儿的面前,使他们的学习由一种单纯的“玩”变成一种有效的“玩”。当然,幼儿教育融入民间艺术不是对民间艺术的全盘复制,不能过分强调民间艺术而舍本逐末,应当选择性的添加和融入到幼儿教育中。

一.民间艺术具有的特殊的教育价值

我国的民间艺术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民间艺术对当代的幼儿教育事业有着重要的意义。幼儿需要从小培养一种爱国思想,就必须对我们国家的优秀文化传统有所了解。民间艺术是我国优秀文化传统的典型代表,因此,在幼儿教育课程中有选择性的添加是一项很有意义的举措。此外,民间艺术有其自身的独特魅力和重要功能。人们的日常生活,从衣食住行到发明创造处处能看到它的缩影。如冕宁县域内流传的十字绣,黑底白花,简洁朴素,鲜明和谐,从孩子们穿的黑底白花领褂,大人们用黑底白花的翁裙背小孩,妇女腰上围的黑底白花的花围裙等方面都可以看出,它早已以一种物态化的形式扎根于人们的生活环境中。在精神文化层面,它也以一种潜移默化地方式改造、影响人们的认知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等多个方面。因此,民间艺术对幼儿智力潜能的开发、思想品德的培养、审美能力的提高等方面的培养都有巨大作用。民间工艺取材于我国劳动人民自身的生活,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操作性,许多作品都传达了我国民间艺术传统的精髓。开展这项内容不但能陶冶幼儿的审美情操,让幼儿充分体验艺术美带来的精神愉悦,而且锻炼了幼儿的认识、欣赏、思考、创作能力等。民间工艺中常常包含着劳动人民的朴素情感,流露出人们对真善美的崇尚,渗透着我国本真哲学,如儒家道家法家甚至佛家等正统思想。这些优秀的价值理念、思想情感都会对幼儿的良好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民间艺术融入幼儿园课程的课程价值

2.1民间艺术融入幼儿园课程具有社会与个人价值

民间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它是中华民族文明之源,是我国传统文化这条大河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与生俱来的乡土情味和地域特色最容易取得人们精神上的共鸣和认同,甚至唤醒深藏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的爱国情愫。培养学生与传承文化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因此学前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在符合国家、社会、家长提出的要求下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这就提醒我们,主体价值的体现必须以社会价值为根据,幼儿自身得不到发展,文化传承又从何谈起。当然,实现社会价值不能影响幼儿的身心发育,必须以一种积极健康的趋势良性发展。

2.2民间艺术融入幼儿园课程可以弥补幼儿课程的不足

民间工艺有很强的地域性,它会以当地民族的传统文化作为落脚点,渗透着当地人民的生活气息和乡土文化,因此它不同于当前制度化的教育体制。当前的幼儿教育课程很难看到带有生活气息和乡土情味的民间文化,而我园将冕宁民间刺绣转换应用到幼儿美工活动中则是一种贴近自然、贴近生活,融入民俗的教育方式,这正体现出民间工艺的实用性和教育价值。民艺诞生于普通人民生存的地方,与当地风土文化联系紧密,和其它手工制作相比,它更能给幼儿带来生活气息。将民间工艺活动与幼儿教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所带来的必然是有浓郁生活气息的课程。因此,我园开展的科研课题――冕宁民间刺绣在幼儿美工活动中的转换运用的研究是实现幼儿园课程教育民艺化的一个很好平台,这是民艺化的幼儿教育的优势。

三.民间艺术融入幼儿园课程的思索

3.1利用童话语言培养幼儿对美工活动的兴趣

幼儿喜欢可爱的卡通的事物,结合一些童话漫画不断提高幼儿绘画水平,这是幼儿容易理解和乐于接受的方式。现在的卡通漫画丰富多样,指导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内容,如巴拉拉小魔仙、天线宝宝、海绵宝宝、大耳朵图图等。老师在示范画图的时候幼儿都特别激动,容易互相讨论注意力不集中,老师应把幼儿尽量集中在自己周围,让他们清楚地看到示范画图的整个过程,同时要注意一边画一边沟通,给他们一种心理暗示使之对画图不那么恐惧,消除压力,从而接受绘画这一活动,然后引导幼儿大胆的画出刺绣作品中的图案:“大团花”、“吊吊花”等较复杂的图案。对幼儿画出的图画,用童话式的语言进行评论,多对幼儿的进步和发现给予鼓励,使他们更乐于去做这一项绘画活动。

3.2结合手工活动开展绘画,激发幼儿对美工活动的兴趣

手工课程包含泥工活动、纸工活动等。绘画与手工结合的美工活动,不仅仅是像绘画活动那样要求作品的好坏,而更注重幼儿从动手参与活动中体会到的乐趣,因此这是大多数幼儿所喜爱的课程,幼儿在玩泥、剪纸、绘画、填色、穿线、拓印、排水、扎染、彩线编织、粘贴等活动中对事物的认知,有利于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模仿和利用这些模型。例如,通过给漫画涂色染纸,可以提高他们的整体感知能力。折叠、剪纸等活动,可以让他们理解对称结构。

3.3幼儿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要灵活创新

教师在幼儿民间艺术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教师的帮助幼儿面对民间艺术作品时有自己的判断,能做出自己的审美反应,帮助他们掌握怎么样认知和感受民间艺术作品的精髓,这是培养幼儿审美感和认知能的关键。教学内容的选材上,以灵活多样富有乐趣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幼儿才更愿意参与到课堂中。课堂上采用分组教学的方式,强带弱,大带小,认真的和不认真的为一组,课后和家长沟通,要求家长在家督促幼儿多做民艺手工活动,如剪纸,剪吊吊花、大团花,做纸风车,泥塑。在家长的指导下了解民间艺术,如冕宁刺绣:绣花鞋垫、绣花领褂、绣花翁裙、绣花围裙等。经常组织一些制作小工艺品、绘画、剪纸的比赛,并设置奖品评选优胜,这样更能带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教师要为幼儿提供自由发挥的平台,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对幼儿的培养必须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应该针对他们的兴趣将民间艺术有机的设置在课程中,这样才能得到教学双赢的目的。

结论

民间艺术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了解它就是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欣赏它就是感受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情感。幼儿教育融入民间艺术是我国教育事业一个大胆尝试,同时也是对我们优秀民族文化的一种继承和弘扬。此项举措不仅使现代教育保持了中国民间文化的艺术根源,又赋予了其新的时代意义,或许还会开启我国教育之路向更远的方向发展的大门。

参考文献

[1] 曹蓉. 提高幼儿美工教学效果的方法研究[J]. 科教文汇, 2010 (026): 174-174.

[2] 赵淑芳. 民间工艺融入幼儿园课程的意义及策略研究[D]. 西南大学, 2010.

篇10

1、对活动价值的思考:

本次活动来源于《我们的城市》主题中“路边新事”站点下,有这么一条目标:“有了解自己身边的各种新事物的兴趣,乐于主动收集新的信息。”在信息发达的今天,广告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也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而又非常喜欢的一个内容。广告直接表现了生活中的许多新事物,在活动中,通过我喜欢的广告、设计创意广告等环节帮助孩子梳理广告的艺术特点,激发孩子的创作欲望,鼓励孩子大胆的表达表现,提高多方面能力的发展。

2、对幼儿经验的思考:

平时我们能听到孩子们嘴里冒出各种各样的广告词,可见广告已渗入到孩子们的生活中。广告来源于生活,广告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对于幼儿来说有一定的直接经验,容易进行交流,而且一部分经典的广告已经深入孩子们的心中,因此,选择“广告”这一话题,孩子们有话可说,也乐于表达。

3、对活动设计的思考:

本活动共分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生活中的广告。本环节通过谈谈自己喜欢的广告,欣赏广告,从而了解广告的特点和作用。

第二环节:我们的创意广告。本环节是通过小组合作,尝试运用各种形式设计创意广告,进一步感受广告的艺术特点。

第三环节:特别的广告。本环节是幼儿在宽松平静的氛围中,用心欣赏公益广告,了解广告所要传达的意义。

活动目标:

1、对生活中的广告有所了解,知道广告的作用和艺术特点。

2、设计表现创意广告,体会广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对广告有所了解

2、物质准备:

广告的视频、广告产品:奶粉、牛奶、饼干等、点赞贴纸

(提示:老师提供具有艺术特点强烈的、有代表性的广告视频,点赞贴纸根据分组情况准备相应贴纸)

活动过程:

一、生活中的广告(本环节通过谈谈自己喜欢的广告,欣赏广告,从而了解广告的特点和作用。)

1、畅所欲言:我喜欢的一则广告。

2、欣赏电视广告,聊聊广告的特点。

(1)丹麦蓝罐广告:有故事情节的形式。

小结:这真是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演员通过他们的表演来推销产品,让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产品。

(2)黄金搭档广告:语句简短、朗朗上口、有背景音乐。

小结:原来好看的画面、好听的音乐、有趣的语言、优美的舞蹈、一句简单好玩的广告语都是我们喜欢广告的理由。小小的广告能让我们知道关于商品的许多信息,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提示:

1、我喜欢的广告——这个环节给于孩子畅所欲言的时间,也同与周围的朋友聊一聊。是一个经验回忆的过程。

2、在欣赏广告的环节中,提供2个有代表性的广告,通过讨论了解这则广告的特点,本环节时间一般在10分钟左右)

二、我们的创意广告(本环节是通过小组合作,尝试运用各种形式设计创意广告,进一步感受广告的艺术特点。)

1、设计广告:

引发兴趣:今天我们要来开一家广告公司,要给一些产品设计独特的、有创意的广告,最后评选出“最佳创意奖”。

幼儿设计:

重点关注:

(1)观察幼儿之间合作、协商的情况。

(2)观察幼儿能否运用不同的形式设计创意广告,鼓励幼儿夸张、有趣、大胆地进行表现。

2、分享广告:每一个团队演绎分享他们的创意广告。

(提示:分享环节可以组织孩子为自己觉得有创意的广告点赞,此环节时间一般在15分钟左右)

过度:看了广告、说了广告、也设计了广告,这些推销产品的广告,是为了宣传和推销他们的产品,让人们喜欢他们的产品如何去购买它,这些我们叫它商业广告。其实在我们身边,还有另一种广告,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三、特别的广告(本环节是幼儿在宽松平静的氛围中,用心欣赏公益广告,了解广告所要传达的意义。)

1、集体欣赏“为妈妈洗脚”广告

关键提问:你看了这个广告有什么感受?

小结:这是一则关于爱的“公益广告”,公益广告还会让我们去关注到身边一些美好的事情,通过广告,让我们了解在社会中的一些责任,宣传一些好的品德,也会告诉我们小朋友一些简单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