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用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1-10 18:16: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信用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企业信用;企业市场营销;意义;策略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企业的要求不断增高,企业信用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愈加明显。良好的企业信用不仅利于企业的健康长远发展,且对我国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当前企业现代化制度的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企业信用也还存在缺失现象,应尽快采取积极措施,不断构建起良好的企业信用。
一、企业信用的基本内涵
企业信用是一个企业的最高利益,使企业能否正常运行的基础条件。企业信用是买方以企业自身的名义获取卖方授予的信用的特定的价值运动形式。主要包括付息、偿还等基本的信贷活动中的信用关系,以及借贷方的信用记录、偿还能力等,是通过一种综合性的关系呈现出来的。从法律意义上而言,企业信用的构建需要借助一定的法律基础,并借助自律与道德规范进行行为约束。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企业信用是企业践行承诺,并在适当时间内予以实现的能力。企业信用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立足点,在当前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下,企业只有认真承兑信用,才能以较高的信用度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寻求一席之地。
二、企业信用在企业市场营销中的意义
(一)良好的企业信用在企业市场营销中的积极意义
1、是企业市场营销的通行证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要想成功实现产品营销,并顺利实现资本周转,获得后续良性运转,必须具有良好的企业信用。唯如此,才能在整个市场发展中获取购买方的认可,才能获得企业发展的通行证,实现健康运转。
2、是企业在市场营销中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需要企业具有良好的信用。企业信用是企业不断累积经济实力,并实现良性循环发展的基础。在信用度的保障下,企业才能顺利进行市场营销,保证扩大规模发展的后续资金,并不断累积和扩大资本金,实现长远可持续的发展。
3、是企业在市场营销中增强竞争力的助推器
企业要想在市场营销中具有良好的竞争实力,仅仅具有良好的产品还是不够的,必须借助一定的软实力影响,对企业的产品进行良好的包装,方可保证企业产品的综合竞争实力。信用度不够的企业即使产品质量再好,也很容易因得不到买方的认可而出现滞销现象,降低企业的竞争实力。
4、是企业在市场营销中实现自我创造性发展的前提
企业在市场营销中需要不断进行产品创新,只有具有创造力的企业才能拥有不竭的发展动力。企业具有了良好的信用保证,可以很好地获得市场经济环境中的各种有利资源,顺利实现品牌塑造,顺利融得发展资金,从而不断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进行产品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企业信用缺失对企业市场营销的消极意义
1、导致企业产品出现滞销
企业在营销活动中,如果不能保证信用,而是借用虚假广告企图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最终的结果却往往南辕北辙,不仅不能使得产品实现顺利销售,且只能在部分消费者上当受骗后,不断扩大产品的恶劣社会影响力,最终导致产品的滞销现象,并对企业的其他产品营销产生不利作用。
2、不正当的价格营销制约企业市场营销的开展
企业在市场营销中的信用缺失,在营销价格上的表现十分明显,部分企业借助自身对市场经济知识的熟知,采取隐性的价格欺诈等策略,使得部分消费者在不明实情的情况下进行消费。如,企业在营销中通过不道德甚至非法的手段,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进行误导,并利用不合理的价格实现产品的销售,使得消费者受到欺骗;另外,生产与销售企业为了共同提升产品的利润空间,相互达成不正当协议,随意抬升产品的价格,整体价格的提升使得消费者在没有其他购买选择的情况下,被迫进行产品购置;再者,部分企业凭借自身的明显优势,在产品销售中私自抬高价格,出现不合理的价格定位现象,给消费者的购买力造成一定制约;再如,有的企业会根据消费者的购买力不同,设定不同的产品价格,这种歧视性价格行为也是企业信用缺失的呈现。以上无论那种不正当的价格营销策略,就长远而言,均将对企业的信用产生恶劣影响,并对企业的发展产生极大制约作用。
3、促销策略中企业信用的缺失阻碍企业的后续市场营销活动
部分企业在产品促销中,并没有根据产品的成本价格以及质量情况,进行合理的价格的定位,或者随意借助产品的捆绑等方式,实现消费者对产品的强制性购买,这种不正当的促销行为虽然暂时能获取了一定的经济收益,避免产品出现过期滞销现象,但在后续的市场营销活动中,消费者因具有了一定购买经验,必将谨慎进行消费,长此以往,企业在市场营销活动将会因信用缺失而无法吸引消费者的购买注意力,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4、增加企业的营销成本,降低营销效率
企业信用的缺失因使得企业无法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得到认可,而使得企业不得不为产品顺利实现销售,额外进行一定的投入,无形中增加了营销的成本,对企业的后续发展资金造成了一定负担,不利于企业实现规模扩大化生产。另外,企业信用的丧失很大部分原因是因企业进行了不正当营销,由于损害到消费者的切身经济利益,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违背了市场经济倡导的公平、公正性营销原则,必将对企业的营销业绩以及营销效率产生很大负面作用。
5、不利于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走向国际市场
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使得各个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日趋频繁,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机会不断增多,在这种背景下,企业的信用变得愈加重要,企业只用具有良好的信用度,才能获得走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由于国际市场对企业的信用度十分重视,且分设了专门机构予以评定,企业一旦信用缺失,便阻止了企业市场营销活动向国际市场进军的步伐。
三、企业信用在企业市场营销活动中的现状
1、对企业信用的重视程度不够
首先,部分企业领导对企业的信用意识还不够。没有认识到企业信用对企业获得稳定持久发展的保障性作用,在发展中,并不能督促和监督全体员工从产品的生产到售后服务,均能通过一定的规范性信用行为,保证企业营销活动的高度信用。另外,没有通过一定的规章制度,或者分设专门的部门或人员,对营销中的企业信用进行规范,通过对企业员工的行为形成一定的制约,并将营销活动各环节的信用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个人,来加强企业在市场营销活动中的信用度。其次,企业的员工没有对企业在市场营销中的信用予以足够重视,导致在具体营销活动中,并不能按照规范的程序进行,有的甚至私自改变营销策略,违背了市场营销中的信用原则,给企业的信用造成了恶劣影响。
2、缺乏完善的企业信用评价体系
企业信用虽然直接体现在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中,而实际上,是由企业产品从设计到原材料的选用再到生产、销售以及售后服务等一系列过程体现出来的,这一整个的过程均通过对企业的营销产生作用,对企业的信用度产生重要影响,只有通过建立起信用评价体系,才能对企业的整个营销活动做好基础性保证,而在当前部分企业还缺少完善的信用评价体系,不能对与企业营销活动所有有关的客观因素,以及营销人员进行合理评价,并在此评价的基础上,通过制定合理的营销策略,在不断提升企业信用的前提下,促进企业营销效率的不断提升,为企业的良性运转起到促进作用。
3、企业信用相关的法律建设还不完善
市场经济相关的法律法规中,还没有专门性的法律条文对企业的信用进行一定规制。法律的缺失使得部分自觉意识不强的企业难免在发展中,出现信用缺失行为,对市场经济秩序产生了一定的破坏作用。同时,由于市场内部缺少完备的道德评价体系,也对企业信用法律体系的构建产生了负面作用。
四、企业信用在企业市场营销活动中的构建策略
1、提高对企业信用的重视程度
首次,企业领导应加强对企业信用意识的重视程度,能认识到企业信用对于企业实现良性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从而在企业内部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对员工的行为形成一种有效的约束,促进员工信用意识的培养;并通过一定的宣传作用,提高员工对企业信用的认识程度。同时,企业领导还应分派专人或专门的部门,加强企业的信用建设,并同步强化对企业信用构建的监督力度,保证企业信用能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呈现一个良好的状态。其次,企业员工应不断提升自身的责任意识,加强对企业信用的认识程度,并能在日常的工作中,自觉按照企业信用的构建策略进行市场营销,以不断提升企业在市场营销中的信用度。
2、构建完善的企业信用评价体系
应加强对企业所有与营销活动有关工作的控制,以通过全方位的监理,保证企业能在不断提升信用度的情况下,实现良性发展。应对产品的设计、产品原料的选用以及产品的销售和售后服务,全面进行测评,保证每一个环节的信用系数,并在每个环节分设专门人员进行管理,通过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并借助相应的规章制度,来不断构建起企业的信用评价体系,并将其作为规范企业信用行为的依据,不断提升企业在市场营销中的信用度。
3、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应尽快建立健全有关企业信用的法律法规,并借助法律的强制效力,对企业的市场营销行为进行有效约束,保证企业的信用度,以不断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同时,应借助市场内部道德评价体系的构建,促进企业信用法律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以为企业信用的提升起到宏观上的推动作用。
五、结语
企业信用在企业市场营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应充分对企业信用的基本内涵予以认识,并全面认识企业信用对企业市场营销的意义,以及企业信用在企业市场营销中的现状,进而从提高对企业信用的重视程度、构建完善的企业信用评价体系,以及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等方面,不断加强企业信用的构建,以为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顺利开展,以及企业的长远发展起到应有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赵学峰.企业市场营销管理及创新策略[J].经营管理者,2012(2).
[2]贾志芳,王静.企业信用在企业市场营销中的重要性分析[J].中国商贸,2012(1).
[3]陈人舰.企业信用对营销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
篇2
[关键词]企业档案信息;管理开发与利用;重要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TE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4-0347-01
前言: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信息在企业生存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仅有助于本企业的工作开展,也有利于和其他企业的合作,提高工作焦虑,节省工作时间,进一步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并且在当下企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企业想要在市场博得一席之地,就必须与时俱进。建立企业档案信息并实现有效的开发利用是企业发展到今天需要跟进的潮流,建立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模式。企业应抓住这个机会,实现对企业档案信息的有效开发和利用,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
1.影响企业档案信息管理开发与利用的有关因素
1.1 知识管理因素
二十一世纪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在企业不断追求更多效益、利益和竞争优势的状态下,催生了知识管理的诞生。企业档案信息的建立与保持并不是简单存放,而是有目的、有选择、有进一步提炼的过程,有的信息需要进行再次编辑,或者随着社会、企业以及技术的不断发展,还需要做好信息更新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因此,知识管理是一项对工作人员专业性要求较高,耗费时间较长,需要工作人员高度关注的工作。并且,目前来看,企业在这一方面的人才还比较匮乏,相关人才的培养工作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知识管理的程序比较复杂,所花时间也比较长,在对文件等信息进行再次编辑和整理时,难以保证信息整理的质量。由于知识管理工作比较繁杂,因此知识管理的模式应该进一步细分,提高信息的价值性和有效性。在知识管理中,档案室需要设置足够的相关工作人员,专门负责相应的工作,比如档案整理、档案信息收发、无用档案信息销毁等工作。这样不仅仅能够减少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也能够提高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的质量水平,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知识管理可以使档案开发利用的归宿得到进一步明确――挖掘档案信息中的知识,提取信息中的有用成分,让其得到充分的利用,实现信息的价值。
1.2 信息资源管理因素
信息资源管理理论的兴起得益于20世纪中期信息论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随着计算机以及网络的不断发展,信息资源发展到以电子数据的形态存在。借助于计算机的大储存量和运算速度快的特点,以及档案信息数据库的建立为档案信息的快速检索和快速查找的实现提供了条件。这项技术最初仅仅用于政府机关,但目前也已经在企业档案信息管理中有所应用,企业在针对档案信息管理开发以及利用时适当地利用大数据的优势,能够进一步地提高工作效率,并且计算机工作的精确度更高,工作效率也更高。利用智能化的软件代替人工挖掘有价值的档案资源是未来企业档案管理开发的主要形式之一。按照这一发展趋势,虽然智能软件不能够完全取代工作人员,但是企业在档案信息管理工作中需要加强对智能技术的应用,利用新技术、智能化来进一步提高对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管理。除此之外,信息资源管理中需要对信息进行必要的筛选,提高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以及有效性,体现出信息资源的价值。
2.企业档案信息管理开发与利用的重要性
2.1 促进信息共享平台建成
企业档案信息的建立有助于建立起信息共享平台,这一平台的建立有利于信息的快速更新,企业可以根据新的经济发展动态及时做出调整,及时更新档案信息管理模式。信息共享平台不仅仅可以运用在本企业,在企业之间的交流中也可以适当运用,有利于企业之间形成良性竞争,促进企业之间的共同发展。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经济跨国化的今天,信息交流面广,更新速度快,这就需要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来促进企业跟上时展的步伐。另外,和传统档案信息管理方式相比较而言,信息共享平台的建立在扩大档案信息存储量的同时还有助于成本的节省,也有助于保存时间的加长,为信息的检索和查找提供的便利,提高了工作效率。信息共享平台的建立也能够丰富企业的信息资源,通过对企业信息的细化,在如今越来越丰富的信息资源的条件下也能够迅速搜索到想要的确切信息,能够提高其准确程度和减少所花时间。信息共享平台是当下社会和经济发展形势下的要求。
2.2 强化企业管理
企业的有效管理是能够维护企业的秩序,是企业从事生产发展的基石,因此,企业管理在企业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建立企业档案信息管理能够实现对企业工作人员的有效管理,完善企业内部管理结构。企业档案信息集合了大量的信息资源,掌握了企业的发展历程,这一历程也是企业开展管理工作的有效经验。企业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对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在针对管理模式的问题上,可以通过相应档案信息资源作为参考,结合信息共享平台中即时更新的经济发展动态和经济发展趋势,结合企业当下所处的情况,更换新的管理模式,促使企业管理真正发挥效用。企业档案信息需要不断更新、不断删取,这样的过程使得企业管理能够做到与企业发展保持相对一致的步伐,使其管理模式不至于落后,适宜企业当下的发展情况。
2.3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企业档案信息的保存实质上是企业的有效资源,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积淀,这些信息对企业以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无论在企业技术开发、管理模式、经营模式建设,尤其是在企业文化建O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企业档案信息的管理开发和利用,在企业发展出现问题时能够提供相应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的参考,进一步促成问题的有效解决。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对企业发展模式进行不断的更新和完善,掌握企业发展方向,提高企业各个部门的工作效率,以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尤其是在计算机和网络的支持下,企业档案信息工作的工作效率极大地提高了,更好地发挥出信息资源库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除此之外,档案管理工作职能的加强,就在于把档案开发利用的价值植于生产,科研的建设之中,从而将档案知识财富及其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从而获得新的效益,这一点尤其体现于技术性企业之中。企业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其经济效益,企业档案信息管理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支撑。
3.结语
企业信息档案管理是市场经济下的要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企业更加注重工作效率,而信息档案的建立能够有效提高企业工作效率。企业档案信息管理开发以及利用是企业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发展起到指导作用,档案信息的建立是信息收集、整理的过程,为信息查找提供便利。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新技术的运用将能够有效减少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企业在进行档案信息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时需要积极采用新技术,来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经济效率。
参考文献
[1] 丁梅.浅谈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科技与管理,2014,04(12):99-101.
篇3
一、企业市场营销中企业信用可提升营销效率
在市场营销中,企业信用不仅可以切实的维护商业供给与销售线各供销关系的利益,而且也维护了地方政府和市场经济的利益,从而使的市场营销的效率得到了增加,交易成本大幅减少,这足以能体现企业信用的重要性。市场营销的主要目的是增加企业的纯利润,为达到此目的,首先要从消费者的角度着眼,在市场销售中维护好消费者的利益,满足市场的需求,这也与企业的社会职能相符合的,都以促进社会的繁荣富裕为最终目的,如果在市场营销中企业信用额度缺失了,那么无疑会损害消费者和市场经济的利益,而企业信用的提升则会大大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维持规范的市场秩序,保持稳定的市场环境,从而为市场经济公平良性发展提供前提条件。此外,企业信用度的提升也有利于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有利于保持竞争中的平衡,从而保障企业的相对利益。而信用缺失的行为,诸如抢占份额,非法竞争,窃取商业机密,商业诋毁,商业贿赂等恶劣的行为则会造成市场竞争的不公平不平衡发展,稳定的市场经济秩序和环境被严重破坏,并且极大的限制了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企业市场营销中企业信用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因此,将市场营销规范化,将其固定在一定的框架之内,提升企业信用,顺应客观规律,才能够真正的促进企业自身的稳定发展,而企业是社会活动的主要因素之一,只有企业保证其信用度,勇于担负起应该承担的社会和经济责任,以维护好市场经济和消费者的利益为己任,改善虚假欺诈行为,防止假冒伪劣产品的出现,真正把道德标准作为衡量经济行为的标尺,才能维护好社会利益和自身的经济利益。这说明,企业市场营销中的企业信用对于提升营销效率,维护社会和经济利益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企业市场营销中企业信用可降低营销成本
在经济活动中,企业总是会在产业和技术的创新上投入一定资金,从而通过实现产业和技术的创新来提高企业竞争力和综合能力,力求在市场当中占有一定份额,并保证其优势地位,从而降低成本,增加利润。但是除了产业链和技术的创新之外,提升企业信用也可以保证市场营销中的交易的顺利进行,减少由于商品和劳务等问题出现的市场交易双方出现的各种争端。市场交易的双方,如果有一方出现信用问题,奉行机会主义行为,也会使得双方的信用度出现危机,从而出现沟通不畅,违背最初所制定的公平性计划,使得在此过程中耗费掉本不应该耗费掉的人力和财力,造成市场交易的成本大幅度增加,不仅损害了市场交易双方的利益,也对于市场经济的正常快速发展起了阻碍的作用。信用的缺失毋庸置疑会导致企业市场营销成本的增加,而在市场交易中,保证企业信用度,奉行一定的道德标准,才能够真正使得交易活动顺利进行,从而降低企业成本。
篇4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在一个多月里,调查了我市几种不同类型的企业和对企业信用享有行政执法权的工商、税务、房管、技术质量监督部门和已经按商业银行运作的工商银行。在调查中,人们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除了“信用”、“档案”,那就是“整合”:一厂一企的信用档案需要整合,政府有关部门对企业信用档案的监管需要整合,全社会对企业信用档案资源的利用同样需要整合。整合,表达了人们搞好信用档案工作的良好愿望;整合,寄托了人们对政府主管部门的热切希望。
整合:深化企业信用档案管理的新命题
所谓“整合”,就是将个别的、分割的、零散的事物通过整理、整顿等手段组合成集中的、统一的、完整的事物。而在本文,“整合”则有其特定的含义,就是将分散保管的企业信用档案及其信用信息资源,在兼顾信息资源现有配置与管理状况的条件下,加以重新整理或整顿,实现无缝组合,以便在新的信息交换与共享平台上实现企业信用档案信息资源的最大增值。
在调查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广大企业经营者和政府监管部门的领导都较为充分地意识到信用在生产经营和社会发展中的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企业信用档案的管理现状与其重要程度和各方面对其广泛利用的客观需求形成了突出的矛盾,同时也决定了对企业信用档案进行整合的重要性与迫切性。
首先,从企业层面上看。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的企业档案管理通过恢复整顿,特别是众多工业企业实施了《工业企业档案分类法》以后,逐步走上了正轨,实现了各种档案的综合管理。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随着企业制度改革的深化,许多企业档案管理已经打破了原有综合管理的模式,各种不同的管理模式应运而生,有许多和企业信用直接相关的档案分散在各有关部门保存,即使档案工作基础较好,已按照企业档案“十大分类法”实行综合管理的企业,与企业信用直接相关的营业执照、各种证书、各类合同、质检报告、资质材料等档案都分散在各个不同的类别中(主要集中在经营管理类、生产技术类、科学技术研究类、基本建设类和会计档案类等几大类别)。由于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企业对其信用建设的诉求普遍提高,对信用档案的利用呈现出频繁、集中、快速的需求,而现有的管理状况显然难以满足这一需求,于是对企业信用档案加以整合便成为企业经营者们的普遍要求。由于企业信用档案涉及各个领域、各个方面,从多角度、多侧面反映企业的信用度,必须从各方面加以整合,才能真正体现其利用价值。特别是在经营活动中急需证明本企业的信用度时(如进行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往往要求在较短的时间把散存在不同全宗的信用档案(一般为复印件)调集在一起,加以整理、组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就是企业信用档案利用的整合性。这一特点无疑为企业信用档案的科学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信用档案管理分散的现状和频繁利用的实际情况,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合理的整合则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
其次,从社会层面上看。企业信用度的提升和企业信用档案的管理,光靠企业自身的努力,显然是不够的,还必须依靠政府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介入与管理,才能遏止种种制假造假现象的发生,才能提高整个社会的信誉度。现在,我国的工商、税务、质监、银行、房管、海关、公安等部门都把加强企业信用管理摆上了自己工作重要的议事日程,而加强企业信用档案管理自然成为题中之义。但是,当我们调查了我市的上述有关部门以后,发现尽管这些有实力的部门,对企业信用管理的水平已经相当高,但都存在着条块分割、各行其是,数据之间缺乏共享和交流,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无法实现信用档案信息资源共享,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还是那两个字―――“整合”。
量体裁衣与合纵连横
尽管不同类型企业的情况各不相同,但信用档案的整合仍然有共性的规律可寻。对于一厂一企的信用档案管理来说,无非从两个方面进行整合:
一是信用档案实体的整合。有人提出,为了有效解决企业信用档案实体保管的分散性给企业信用档案的利用带来的不便,建议将企业档案中与信用有关的档案抽出来组成一个新的门类加以统一管理,这或许对个别企业是可行的,但对绝大多数企业显然是不可取的。因为,这样“整合”的后果必然会破坏原有的档案管理体系,给整个企业档案管理造成新的混乱。但是,我们决不能因此就认为在计算机普遍使用的今天,企业信用档案实体的整合已经没有必要,已经毫无意义。我们在调研中发现,有些企业对某些重要的信用档案实体的整合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一是将直接反映企业信用的各种营业执照、证书的原件全部交档案室集中保管;将最能集中反映企业信用度的各种荣誉证书、奖杯、奖牌集中到企业荣誉室向客户展示,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二是将已经把有关信息录入计算机的重要信用档案原件交档案室整理归档,或进行复制加工提供二套制文件供其他有关部门利用。三是深入开展编研工作,对企业信用档案进行二次加工或三次加工,形成新的能集中反映企业信用度的编研资料―――也是一种新的企业信用档案。
二是信用档案信息的整合。随着企业管理手段的不断提升,利用计算机进行信用档案信息整合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当然,由于企业性质、类型各不相同,它们整合的内容、形式、方法也各不相同。但是,通过调查,我们在这众多“不相同”中可以抽象出若干“相同”的共性特征:一是要注意不同类型的信用档案信息的整合。不仅包括文书档案、会计档案、生产经营档案中与企业信用有关的信息的整合,甚至还应包括人事档案中有关诚信信息的整合。二是要注意不同载体形式的信用档案信息的整合。现在,先进的照相、摄像设备的应用在许多企业已经十分普及,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声像档案大量形成,有效整合好其中的信用档案信息对提高企业的信誉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平时看到的一些企业内容详实、图文并茂、制作精美的宣传手册、VCD光盘等广告宣传品,就是充分利用各种不同载体的档案信息而整合出来的编研成果。三是要注意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档案、图书、资料、情报中的信用信息的整合。特别要注重自己的客户与竞争对手的信用信息,不仅要在行业内收集,还要善于在行业外收集,特别要善于利用互联网捕捉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到工商、税务、质监、房管等几个政府行政监管部门调查了一圈,明显感到他们对企业信用及其档案的管理与整合普遍很重视,管理与整合的技术手段也很先进,同时也看到在系统内部、在系统与系统之间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样感受到对企业信用档案信息整合的重要性与紧迫性。解决的办法:通过整合,实现合纵连横,实现各系统之间企业信用档案信息资源的全面共享。
先说系统内部。由于领导重视程度不同、经济实力和人才实力不同,自然形成了企业信用档案信息整合的不平衡性。有的已实行全国联网,有的才实行全省联网,而有的正在努力实行全市联网。例如:“房地产信用信息管理系统”下设的三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之间相互安全地交换信息尚有一定的困难;基础好、功能强的工商信用管理市与市之间的协作网内部的数据交换也不那么容易。
再说系统与系统之间。由于管理体制方面的原因,人们往往十分注重本部门、本系统的信用信息管理,各系统使用的软件不同,工作平台不同,输入输出接口不同(更重要的还有思想认识上的原因),各系统之间的信用档案信息共享还有许多困难,形成了许多各自为政、互不关联的“信息孤岛”。这一现象的存在,造成了信用信息共享的巨大障碍和信用信息资源极大的浪费。消除“信息孤岛”现象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通过整合,实现“合纵连横”,将这一个个信息孤岛连成片,整合成一个全社会都可享用的信用档案管理体系。尽快实现合纵连横,应该成为各级政府加强信用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当务之急。
那么,如何才能实现合纵连横?现在的情况是条条上的信用信息整合总体上做得不错,但在块块上的信用信息整合似乎并不那么容易。此所谓“合纵易,连横难”――管理体制使然。当然,这里所说的“难、易”都是相对而言的。领导重视、资金雄厚的系统自然“合纵易”(如工商、税务),反之则不然。从总体上说,“连横”的难度要远远超过“合纵”。
因势利导: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在整合中的作用
我们在调查中,看到工商、税务等政府监管部门雄厚的经济实力和人才实力,确实有点自愧不如,但是我们决不能因此忘记自身肩负的职责。尽管我们的财力优势、人才优势都无法与那些政府监管部门相比,但我们有着《档案法》赋予的档案行政管理职能的优势,有着对档案管理具有丰富经验的优势,我们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发挥自己在企业信用档案管理整合中的作用。作为地市一级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该如何在整合中发挥作用,如何切实加强与深化企业信用档案的管理?我们只能面对现实,因势利导,真正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3+1”科学信用管理模式,对我们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3+1”科学信用管理模式是一套结合西方管理技术、中国市场信用现状和中国企业管理特点的管理模式,由外经贸部研究院的信用管理专家提出。“3+1”科学信用管理模式将西方管理技术和本土企业管理文化紧密地结合。其中的“3”是指三个不可分割的信用管理机制:企业前期信用管理、企业中期信用管理和企业后期信用管理;其中的“1”是指建立一个独立的信用管理机构(部门)。
我们不妨借鉴“3+1”科学信用管理模式,对企业信用档案也来一个“事前”、“事中”、“事后”全程动态式管理。
企业信用档案前期管理,至少有三件事可做:一是加强宣传,提高企业员工与行政监管部门职工(特别是他们的领导)对搞好企业信用档案工作的认识;二是制定信用档案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明确归档范围,工作标准和规范;三是加强对企业与行政监管部门档案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使他们尽快掌握搞好企业信用档案工作的实际本领。
企业信用档案中期管理,工作重点主要是加强对企业信用档案管理的监督指导,要帮助企业与行政监管部门尽快建立或完善资信调查、采集和评估的运行机制。建立起适合他们自身特点的信用档案管理方式,保证信用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和适时性。还要帮助、指导有条件的企业与行政监管部门建立起自身与客户信用档案资料数据库,并保证其与其他数据库的无缝对接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共享。这一阶段应该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重点,应该有许多事情可做。
企业信用档案后期管理,可做的事情也很多:一是对企业信用文件的适时归档进行监督指导,至于信用档案是否集中管理,应根据行业特点和各单位具体情况决定,不能搞一刀切;二是对政府监管部门的信用档案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指导,监督指导的重点应放在各政府监管部门信用信息平台接口的对接和不同系统信用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上。
至于“3+1”科学信用管理模式中的“1”―――建立一个独立的信用管理机构(部门)的问题,也正是我们在调查中与有关政府监管部门共同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篇5
关键词:企业信用 市场营销 应用
自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市场经济多元化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市场开放程度的进一步加大。那么,随之而来的是在各行各业的市场中存在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为了提高自己的产品竞争力,大部分都选择了像企业的产品包装、自我宣传和业务的不断拓展等等类型的市场营销活动。市场营销的活动越来越受到广大企业的青睐,但是,由于现阶段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造成了越来越多的恶性营销方式的出现,这样的行为给广大的消费者和国家都造成了相当大的损耗。所以,我们一定要进一步地认识到,企业信用在整个市场营销中的重要性和意义。
一、企业信用在市场营销中的重要的意义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下,遵守信用、着重承诺是一个企业的立足之本和成长的基石。良好的企业信用是一个企业的无形的财产,给企业带来诸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企业信用在协调生产者、消费者和销售者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在维护相关企业、相关地区和相关政府的利益上发挥了积极地作用和影响。企业信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生产和交易的成本,进一步提高了整个市场营销的营销效率。
良好的企业信用是一个企业进行市场营销的根本。我们都知道,良好的企业信用是企业无形的资产和财富,是一个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立不败之地的根本。如果一个企业拥有良好的信用档案,那么,在无形中就会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产品的价值。由此可见,企业只有保证了产品的质量,杜绝了价格欺骗,做好售前、售中和售后的服务工作,树立了良好的信用形象,才能赢得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进一步实现企业的目标利润。
二、我国的企业信用在市场营销中的现状
1.在产品的营销中出现的信用缺失的表现
很多企业在对其产品进行营销的过程中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使用不合格的原材料、以次充好,在产品的包装和广告上大大的进行欺骗性广告宣传、夸大其词、欺骗消费者。很多不道德的企业就利用这样的低劣的手段和宣传方式进行产品营销,尤其是现在,这种企业越来越多,这种社会现象越来越严重。
2.在价格营销中出现的信用缺失的表现
信用缺失在企业的价格营销中表现也相当恶劣。例如:价格欺诈行为,就是企业通过不道德的手段,对消费者进行错误的消费引导来损害消费者的利益。还有,歧视性价格的愈演愈烈,就是在市场营销的过程中,商家根据不同的顾客、不同的消费水平和能力,对同一种商品采取不同价格的形式。这一种现象尤其存在于稀缺行业或者垄断性行业当中。还有一种现象就是价格的协定,也就是说生产者和经营者,为了更大限度地获得利润、提高市场占有率,相互之间串通好价格或者达成某种不道德的协议。还有一种就是掠夺的价格现象,这种现象主要存在于优势的企业当中,他们常常把产品的价格压到产品的成本价格左右,这样迫使其他企业不得不出手,从来击倒对手。这些现象在我国的市场营销中,比比皆是。
3.在渠道营销中出现的信用缺失的表现
我们的渠道营销,简单地说,就是通过产品的组织、分配、协调的方式来使得产品和劳务顺利的走向消费市场,进入销售的环节。在这一过程中,很多不道德的厂家和企业,就以欺诈的手段和行为进行欺诈性的买卖,常常利用垄断手段、限制竞争的方式,违背商业道德进行欺诈性活动。
4.在促销策略上出现的信用缺失的表现
在产品营销的过程中,促销策略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合理的促销策略可以促使促销的形式多元化和进一步的构建相对和谐的市场环境。但是有很多不道德的企业唯利是图,通过各种非法的手段进行各种各样的促销活动来获得巨额利润。我们经常看到的就是不管去买什么东西,销售员都会夸大自己的产品,诽谤对方的产品,或者对消费者进行错误的引导和蛊惑,损害了广大消费者的权利和利益。
三、进一步强化企业信用在市场营销中的应用,构建良好的企业信用营销理念
1.在产品的营销和促销策略中要加强企业信用的应用
首先要杜绝企业利用上述的低劣的手段和宣传方式进行产品营销。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一定要把好关,严禁使用不合格的原材料、以次充好,一定要做到产品生产质量的保证,保证好产品的质量是首位的。
其次,要做好产品促销策略的应用。严禁杜绝企业使用各种非法的手段进行各种各样的促销活动来获得巨额利润。在产品的销售过程中,一定要提高营业员的素质,杜绝营业员夸大自己的产品,诽谤对方的产品,或者对消费者进行错误的引导和蛊惑,这样类似现象的出现。在产品的包装和广告上杜绝使用夸大其词的宣传来欺骗消费者。
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提高企业经营者和营销人员的素质是必需的,要不断树立企业每个岗位人员的诚实守信的意识,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开展诚实守信方面的考核,多多的普及关于诚实守信和信用缺失危害的知识,将诚实守信意识深入贯彻到每个员工的心里。
2.在价格营销中要加强企业信用的应用
在现有的市场经济的体制下,建立良好的竞争体制。国家要加强对垄断性行业的控制和税收的进一步完善。进一步减少甚至杜绝歧视性价格、价格的协定、掠夺性价格等现象的发生和出现。从而,建立良好的、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的新体制。
3.在渠道营销中要加强企业信用的应用
每个企业都要规范自己产品的渠道销售,加强不同渠道销售之间的联系和监督。渠道营销就是通过产品的组织、分配、协调的方式来使得产品和劳务顺利的走向消费市场,进入销售的环节。那么在产品的组织、分配和协调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注入企业信用的加强和应用。规范企业产品的渠道销售流程,减少渠道销售的漏洞,减少和杜绝利用垄断手段、限制竞争的方式欺诈性的买卖,构建规范的企业营销渠道。
4.转变企业的营销观念,进一步构建良好的企业信用营销理念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类文明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和发展,人们的道德思想水平也到达了一个新的高度。而市场营销的手段是一个企业道德水准的根本体现。企业要想最大限度地丰富和满足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维护自己的切身利益和企业的长远发展,以及维护社会的稳定,都离不开诚实守信的观念构建。所以要转变转变企业的营销观念,进一步构建良好的企业信用营销理念。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了企业信用在市场营销中的重要的意义和影响。一个企业的诚实守信、诚信经营、相应的履行社会职责,对企业自身的壮大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要想进一步实现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要想进一步促进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就必须要抓好企业的信用,做好市场营销中的企业信用。相应的整个国家的企业都本着诚信经营的原则来进行市场营销的活动,那么,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会朝着健康的方向进一步发展、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l]宋志勋,和玉恋.诚信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J].社会科学坛,2012 (5)
[2]陈小毅,谢守祥.中小企业社会信用体系的构建[J].经济论坛,2011 (1)
[3] 赵晓兰,师伟力.企业应高度重视信誉预警管理[J].经济论坛,2010 (12)
篇6
【关键词】信用管理 中小企业 重要性 对策
一、建设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意义
信用管理体系的建设对中小企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可以促进中小企业开拓更加广阔的市场。当市场信用环境良好时,中小企业可以利用两种方式发展市场―现金销售和赊账销售,赊销方式可以扩大市场占有率,进而提高销售量。其次,可以促进企业融资。信用担保体系以及信用管理体系的建立有助于中小企业获得更多的信贷供给。再次,可以减少企业的交易成本。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企业的平均信用交易成本为14%,较美国高出11%,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企业信用管理造成的。最后,可以降低交易风险。信誉良好的企业在市场博弈过程中占据有利位置,中小企业可以通过确定交易对象的信用记录来降低交易过程中的风险。
二、我国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信用意识未形成,信用需求不强烈。
在经济活动中,人们因为计划经济的影响并未准确的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举个例子,有些地方政府实行地方保护主义,对本地的假冒产品采取默认的态度,拒绝接受外来检查。这种不重视诚信的做法很难使经济得到真正的发展。因为在当前的市场经济中,没有诚信准则,就不能很好的对现有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进而导致对产品需求的减少。
(二)社会信用管理立法建设滞后。
要想做到社会信用管理,就必然要征集个人和企业的数据,这就涉及到了隐私权的问题。当信用法规无法硬性约束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时,某些失信者就会利用这一漏洞,为自己谋福利,进而导致中小企业信用机制的恶化,甚至会完全不顾诚信规则。许多国家都对征信数据的采集以及使用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做出了非常明确的规定。例如,美国颁布了17项关于社会信用的法律法规,欧洲各国也相继提出了约束社会信用的法律法规。我国近些年也出台了一些相关法律法规,《担保法》和《个人信用实名制》等等,但是,这些大多属于各部门制定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无法形成完整的体系。
(三)中小企业自身信用管理未开展。
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多数中小型企业内部并未建立信用管理制度。由于缺乏信用管理机构,没有人员管理企业信用方面的问题,这就直接导致了一些因为诚信导致的违约现象的发生。更为严重的是,企业并未明确的了解合约客户的信用状况,这就可能会导致最后的上当受骗。
三、我国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的主要对策
(一)明确体制转换期政府在信用体系建设中的职能。
在信用体制建设中,鉴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现有的体制转换制度,政府的作用不容忽视。政府的干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信用的恶化,因此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对信用市场进行管理。政府应大力推进外在制度的建设,进而促进内在制度的发展,但是切忌直接干预企业内在信用体系的运行。政府还应该加强对信用的约束。首先,完善已有的法律法规,如《合同法》和《担保法》等。其次,制定新的条例和实施细则。我国目前的情况是,企业在建立社会信用体系时,有时会遇到没有法律依据的情况,为了改善这种状况,政府需要为其创建更加健全的法制环境。此外,在中小型企业建立信用体系的过程中,政府应该采取鼓励的态度,并使得中介组织在资信调查和信息咨询上为中小企业提供帮助。
(二)加强信用立法,规范和引导社会信用活动。
信用是一种文化,在信用文化形成的过程中,道德规范和精神文明建设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针对我国目前信用严重缺失的情况,发展全社会的信用文化显得尤为重要。而全社会信用文化的培育,需要相关制度的保驾护航。具体来说,一方面,要建立相关的惩罚机制来处理交易中的失信行为,另一方面,要表彰诚实守信的企业,鼓励守信行为。
在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下,开发国内的信用市场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信用管理人才的需求量更是庞大。保守估计,我国在未来几年内对信用管理人才的需求量将达到50万。然而我国现在面临的窘境是,国内缺乏相关的信用管理教育。国内高校应该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提供相关的长期教育和短期培训。
(三)完善中小企业自身信用管理。
信用体系的建立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其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提供了一种保障。因此,中小企业应该重视自身的信用管理。在相关专业人士的指导下,中小企业应该尝试建立信用管理部门。首先,要对所有的原始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全面了解企业的信用情况。其次,因地制宜的制定一些信用政策,这些政策的制定要从实际情况出发,要切实考虑企业自身的具体状况以及客户之间的差异,进而确定合适的授信和受信额度。最后,要明确信用管理的重点,一般来说,重点在事前和事中阶段,企业需要对信用管理进行全程监控,并在此过程中加强风险评估。
四、结语
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的发展应该受到足够的重视。信用管理体系的建设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意义重大,可以促进市场的开拓,促进企业融资,减少交易成本以及降低交易风险。但是,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信用管理体系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首先要明确体制转换期政府在信用体系建设中的职能,其次,要加强信用立法,规范和引导社会信用活动,最后,要完善中小企业自身信用管理。
参考文献:
篇7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企业信用建设工作会议,主要内容是回顾总结近年来我市企业信用工作情况,研究部署下阶段工作任务。今天的会议很重要,会前,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作了研究,讨论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刚才,工商局周曙光局长对全市企业信用工作有关情况作了介绍,经济开发区和劳动保障局两个单位作了交流发言。市政府企业信用办公室副主任、市工商局俞振琪副局长今天也专程到会指导,对我市前阶段的企业信用建设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对下阶段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希望大家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再讲四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近年来我市企业信用建设工作成绩
2012年以来,根据市委、市政府“信用”建设总体目标,在各镇、街道和相关部门、单位的密切配合和共同努力下,我市的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建成了以现代信息化技术为支撑的市政府企业信用信息交互平台,开通了企业信用信息网,成为政府企业信用资源开发利用和公益信息服务的主要载体。完善企业信息报送和信息管理制度,健全政府部门间的协调配合机制,保证了企业信用信息征集、管理、运用的制度化、规范化。
(二)信息资源整合共享。不断充实全市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完善企业信用信息交换目录,三年来共收录来自工商、国税、地税、劳动保障、质监、统计等20家部门、单位有关的政府企业信用信息超过18万条,实现了全市企业信用信息互联共享、资源整合。
(三)信息运用成效初显。积极探索企业信用信息使用和管理的有效手段,强化企业信用评价和奖惩。企业信用信息网开辟企业“红黑榜”,实名公示诚信红榜企业928家、失信黑榜企业493家。加大对失信企业曝光力度,增加了失信企业的失信成本,有效维护了贸易安全和社会稳定。开展了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估工作试点,以信用预警推动了中小企业自我发展。加强行业信用监管体系建设,开展童车、印刷行业信用档案管理工作,为深化行业信用评价进行了有益探索,也为提升行业竞争力奠定了基础。
总之,我市近年来在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方面进行的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进一步整合了信息资源,提高了企业和社会的诚信意识,提升了政府行政效能和管理水平,规范了市场经济秩序,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统一思想,切实增强企业信用建设工作责任感
信用是做人最重要、最根本的思想品质,是建设良好社会道德风尚的前提,信用是立身创业之本。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政府无信不公、社会无信则乱。社会信用是政府信用、个人信用和企业信用的有机构成,而企业信用是整个社会信用的核心,建设全社会的信用体系就必须抓好企业信用建设。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加强企业信用建设意义重大。
(一)加强企业信用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实践证明,一个地区的信用状况是决定其环境竞争力和要素聚集力的决定因素,信用就是发展环境。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必须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企业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社会信用的核心,建设全社会的信用体系就必须抓好企业信用建设,以确保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
(二)加强企业信用建设,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规范有序的市场经济活动需要建立一个能够有效调动社会资源和规范市场交易的信用制度。良好的信用关系是企业正常经营与经济健康运行的基本保证。没有信用,企业不可能健康发展;没有信用,社会经济不可能有效运行。
(三)加强企业信用建设,是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措施。信用是企业的生命。从企业内部看,信用是企业形成凝聚力并且发展壮大的基础,在企业投资者与投资者之间、投资者与劳动者之间、劳动者与劳动者之间,需要有最起码的信用和信任关系。从企业融资看,信用是企业融资的重要条件,如果企业信用缺乏或者信用制度不健全,就不可能顺利融资。从市场交易看,企业只有诚实守信才能在市场树立良好的形象,受到客户和消费者的信赖和欢迎,才能赢得更广阔的市场。
(四)加强企业信用建设,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一方面,社会上之所以存在的信用缺失现象,是因为守信者没有得到应有的收益和鼓励,失信者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甚至得到不应得的利益。建立企业信用机制,激励信用优异企业,惩戒信用不良企业,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企业信用建设和监管作为政府部门社会管理方式的创新和有效手段必须得到加强。另一方面,虽然经过多年努力,我市企业信用意识有了提高,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一些企业为了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诚信经营,特别是偷税漏税、欠薪逃逸等行为依然时有发生,直接影响到我市企业整体形象、影响到我市发展整体环境,进而影响我市经济发展、社会稳定。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正确履行相应的职能。
总之,企业信用建设是一项社会工程,一项系统工程,一项关系企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强化经营发展能力的工程,也是一项优化和提升我市发展环境的工程。各镇、街道和各部门、各单位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加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高度重视企业信用建设体系工作,切实加以推进。
三、突出重点,扎实推进企业信用各项建设工作
企业信用体系作为经济行为的一种规则、秩序和需要,它的形成和完善,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在政府各有关部门系统有效的干预以及强力推动下,齐心协力、密切配合,突出重点、标本兼治,才能逐步完善,抓出成效。关于今年及未来较长时间我市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点工作和主要任务,市政府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已经作了明确要求,全市上下要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整合资源、信息共享,综合运用、注重实效”的原则,加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强化对企业信用的监督、管理、服务和综合运用。这里,我再着重强调几点:
(一)要建好一个平台,即建成企业信用信息交互平台系统,为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全方位的企业信用信息服务。这项任务今年年底前要基本完成。
一方面,政府企业信用信息监督管理系统需要进一步完善,真正建立以企业进入市场的注册登记事项为基础,政府职能部门日常监管和司法(仲裁)机关执法而发生(掌握)的企业信用信息为重点,企业自愿申报的信用信息为补充,覆盖全部企业的信用管理网络系统。建好一个面向社会、统分结合、各取所需的多层次、多功能的企业信用信息平台,要求高、投入大、任务重,特别是整合共享要求高,不仅需要开发技术人员的努力,更需要各部门、单位从实际需求出发,提出意见和方案。
另一方面,针对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资源不够丰富、覆盖面不够广,数据准确性、完整性、时效性等方面不足等问题,进一步完善信息交互制度,加大信息采集力度,加强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建设。
(二)要搭建两大支柱,即加强信用规制建设和信用教育,支撑起全市企业信用体系。
一是健全企业信用各项制度。一方面,要加强企业信用工作制度建设,把企业信用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完善市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各项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和流程,完善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企业信用联络员、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考核等一系列制度,从制度上保证全市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进。另一方面,要积极加强企业信用信息制度建设,充分发挥企业信用作用。一是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制度。有关职能部门在其职权范围内,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经济户口”为户头,以各自在履行法定职责中发生的企业信用信息为内容,分别建立分门别类的企业信用档案,记载企业诞生、存活、消亡全过程中涉及信用的资讯、事件、荣誉、处罚等信息,为其监督管理活动服务;二是建立企业信用身份证制度。以金融机构现行的企业信贷信用评级和企业贷款证为基础,各部门监管企业信用记录为内容,信用中介机构评价结果为依据,对企业信用实行评级颁证制度;三是建立企业信用担保制度。在试行建立担保机构为商务信用有限的中小企业增强融资信用度的基础上,支持发展担保公司,充分运用担保机制,为中小企业增强融资、交易信用服务;四是建立企业信用激励惩戒制度。
二是加强企业信用教育。一方面,加强信用体系建设相关法规的宣传与普及,努力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加强对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宣传,组织开展诚信守法教育,增强企业信用意识,发动社会各界积极关心、支持和参与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另一方面,通过信用信息评价运用,加强政府企业信用监管和评级,建立企业信用惩戒机制,对有制假售假、逃废债务、做假账、拖欠工资、不参加社会保险、严重污染环境、严重影响消防安全、生产安全等行为的企业和出具虚假报告的中介机构,实行“黑名单”和曝光制度,并采取重点监管措施。对于失信行为,通过行政性惩戒、司法性惩戒、市场性惩戒以及通过信用信息的广泛传播形成社会性惩戒,形成失信者“一处失信、处处被动”的局面。
(三)要构建三大体系,即加快形成政府企业信用运行管理体系、社会信用服务市场体系、企业内部信用管理体系。
一是加强政府企业信用运行管理体系建设。一方面,强化政府监管和服务职能,按照企业信用制度要求,规范政府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加强对企业的预警和评价。另一方面,带头使用企业信用产品,在政府招标、政府采购、特许经营、建筑施工、银行贷款等方面按规定使用企业信用报告,形成“政府用信用、企业创信用、社会重信用”的良好氛围;并着力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综合利用企业信用信息共享系统,以欠费、欠薪、逃税、骗贷、商业欺诈、破坏环境、制假售假、安全隐患等为重点,加大对企业的信用监管力度,形成失信行为联合惩戒机制。
二是加强社会信用服务市场体系建设。一方面,鼓励发展信用中介服务业。把企业信用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和规范摆在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位置,作为一项新兴产业加以扶持培育。按照政府主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原则,以建立企业信用调查、征信、评估实体为重点,鼓励发展一批以企业信用中介服务为主业的企业信用中介服务组织,营造和维护良好的信用中介服务市场环境。另一方面,支持行业信用服务。支持建立“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企业信用自律团体或行业组织,维护行业利益,使之成为政府与企业沟通和协调的桥梁。
三是加强企业内部信用管理体系建设。一方面,引导企业组织教育培训,普及信用知识。重点抓好企业法定代表人和信用管理骨干人员的培训,着力增强全员信用意识,大力培育具有信用特质的企业文化。另一方面,引导企业建立健全自身内部信用管理制度,加强客户资信管理,提高信用分析能力和应收账款管理水平,建立防范欺诈和承担风险的内部制约机制。
同时,在推进下一阶段企业信用建设工作中,具体要处理好三对关系:一是政府部门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企业信用建设由政府统一领导,各部门、各单位共同参与。政府决策需要各部门单位及时提供数据,数据要求全面、完整、及时、准确。部门既是企业信用的监管者,又是服务员。企业不仅是市场的主体,也是企业信用建设的主体。企业信用信息是企业运行状态的客观反映。如何使部门与企业形成共识,共同加强企业信用建设,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是企业信用建设工作的重点。二是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关系,各个部门要有大局意识,打破局限,站在政府层面来思考和认识政府企业信用建设工作,每个部门都是这个网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撑着整个网络的正常运转并共享网络资源。各部门都是运行者,又是受益者。要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平台,进一步提高行政效率,减少行政成本。三是企业信用与社会的关系,企业信用信息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政府用于监管的信息,也就是部门内部监管的信息。另一类是可以向公众开放的信息。在企业信用建设中,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合理界定两类信息,对一些存在恶劣失信行为的企业除了在荣誉获取、招投标、银行贷款等方面限制外,还要加强社会公开力度,加强对市场主体的约束,提高失信成本,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对企业不诚信行为进行监督,增强企业自律意识。对社会责任感强、信用度高的企业要赋予其无形的信用资产。
四、加强领导,确保企业信用建设取得实效
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涉及面广、时间跨度大,对硬件和软件的要求高,要达到预期成效,必须狠抓落实。
(一)要加强领导,完善机制。市里成立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我任组长,市长任副组长,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任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简称“市企信办”),办公室设在市工商局。同时,将企业信用建设工作列入部门岗位目标责任制。企业信用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要加强对各部门工作进行日常督查、指导,确保企业信用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根据各自的职责制订企业信用建设工作方案,完善企业信用建设工作制度,确定企业信用管理工作联络员,切实做到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分管领导具体抓、具体工作专人负责;落实责任、落实任务、落实经费,监督到位。各镇、街道和各部门、单位要立足职责,把企业信用建设作为创新性、开拓性工作,切实加以落实。
(二)要加强研究,巩固基础。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和交换,其基础和核心是信用数据,没有数据就谈不上共享,就谈不上信用管理、就谈不上信用建设;没有正确可靠的数据,就谈不上信用应用。目前,进入我市企业信用信息交互平台的部门共20个18多万条信息数据,但超过80%的数据均来自于准入、许可等静态信息,缺乏日常监管的动态信息;不同部门之间的数据还不能匹配,如反映企业利润的数据,企业申报在税务部门、统计部门和银行的数据就有不一致的情况。企业信用建设体系建设工作是一项较新的工作,各部门、单位要组织人员,静下心来,从社会大监管、部门大协作的高度,认真地进行思考和研究,打破过去守旧的思维模式和陈旧的管理经验,梳理整合有效信息,纳入企业信用信息交互这个大平台中,并积极探索利用综合的信用信息,开展服务管理的新方法。要进一步扩大企业信用信息交互的参与面,完善各部门、单位企业信用数据交换目录,让企业信用信息交互平台真正成为政府及各部门有关决策的参考依据和科学管理的有效载体。
篇8
关键词:民营企业 信用 问题 对策
(本文为浙江省“十五”规划课题《永康民营企业信用状况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
信用缺位与信用体系不完善对一国经济的影响将是十分巨大的,甚至是灾难性的。当前,融资难,担保难成为困扰民营企业发展的首要问题,其中主要症结是企业信用不足,特别是企业财务信用的缺失现象相当严重。已成为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良好的信用是保持民营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提高民营企业自身素质、发展能力、摆脱困境的现实选择。加强民营企业信用建设已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
企业财务信用的内涵、现状
企业财务信用主要是指资本信用、商业信用、管理信用等方面内容。其中:资本信用又包括投资与筹资两个方面的信用,它指企业按公司章程的规定缴纳投资款、按期归还各种借款本息、按公司章程向投资者分配股利;商业信用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不进行商业欺诈,按时向购货方供货、按期向销货方支付货款;管理信用是指企业向外提供真实合法的财务会计报告、严格产品服务质量管理、严格执行各项合同和协议、按期足额向国家缴纳各种税费。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础,是维系各种经济关系的纽带,是保持市场公正和效益的前提。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经历实物经济、货币经济和信用经济三个阶段。我国目前的市场经济处于货币经济向信用经济的过渡时期,还未建立健全科学的信用监督管理体系与机制,使得我国的经济患上了严重的信用“败血症”。据资料统计:目前由于信用问题造成的市场交易无效成本,已占到GDP的10%左右。信用缺失而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5855亿元,相当与中国年财政收入的37%,国民生产总值每年至少减少2个百分点。企业信用缺失带来的最严重的后果是:破坏市场经济运行基础,动摇投资人信心。企业财务信用是企业信用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制约着民营企业发展,特别是制约着民营企业融资和贷款。众所周知,民营企业由于规模小,实力弱,资金缺乏,需要融资和利用银行资本。它们的发展状况直接决定着我国国民经济能否健康持续快速发展,也影响着整个社会的信用状况,我们必须认真研究民营企业财务信用存在的问题。
企业财务信用存在的问题
1.企业经营理念不当加大信用风险。表现在:企业经营重市场,轻管理的理念,盲目利用赊销扩大市场份额,造成企业巨大的市场信用风险损失。由于市场经济秩序的不完善以及管理方式的落后,企业间的交易行为呈现出一种严重信用失控的混乱局面。许多企业过分注重销售业绩的增长,扩大账面销售额,财务状况却常常不乐观,导致应收账款上升、呆帐坏帐增加、利润下降。严重的账款拖欠不仅吞噬了企业的大部分利润,而且造成现金流量不足,缺乏全面管理能力,尤其是对资金管理能力,企业缺少足够的偿还能力,只能靠银行贷款维持,信用风险过大。然而一旦失去银行贷款,便立即陷入经营上的困境,难以继续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甚至走上破产倒闭的绝境。
2.企业信用管理制度的缺失。表现在:(1)企业缺少科学的信用管理制度,失信赖帐,恶意逃债。主要表现在商业失信和借资失信。在商品交易中合同本是法律文书,必须遵守,但在实际履行中却出现一种非常不正常的行为,即故意违约,不交货、不付款,你拖我、我欠你,三角债层出不穷,使许多企业形成呆、坏帐而破产。合同的履行率低,法院受理的经济纠纷和债权债务民事纠纷多。在借款交易中,有约不履,拖欠贷款,逃废债务,使银行背上了不良资产,给国家造成了巨大损失。消弱了银行支持经济建设的作用。(2)财务制度不健全,报表普遍不统一,财务上存在严重不实问题。对外提供虚假的财务会计报告,隐瞒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偷漏税收。甚至一个家庭开办好几个法人企业,多头开设账户,多头贷款。(3)企业各管理部门信息不畅通,客户资信资料不完整,信用决策和控制缺乏信息支持。
3.企业经营中客户有欺诈、不讲诚信;政府有关政策不到位、执行不力;地方信用环境差,信用体系不健全,缺乏企业信用监管。对诚实守信经营企业保护不力,助长了部分企业的失信行为,造成了部分企业不依法经营的侥幸心理,不仅损害了地方投资环境,也影响了企业健康发展。
改善民营企业财务信用的基本对策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认为,现代市场经济是一种以信用交易为主的信用经济,企业信用管理和社会征信系统建设都是保持信用经济稳定运行所必要的重要构架。要从根本上改变信用落后的状况,建立失信约束惩罚机制迫在眉睫。在信用体系建设中,要增大失信成本,从立法到执法上,使失信成本提高到无利可图,使其付出惨重的代价。目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信用体系在我国刚刚出现,处于起步阶段。企业信用制度没有建立,个人信用更为落后。近阶段,民营企业财务信用建设着重应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对策。
1.企业应当构建一套完整的科学信用体系。(1)明确认识信用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在现代企业的市场经营中,信用是一项很重要的资源,一个成功的企业可以凭借良好的信用使其经营规模超出自身资金的几倍。企业领导员工要认识到信用管理的重要性,建立一个在厂长直接领导下的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从而有效地协调企业的销售目标和财务目标,同时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科学的风险制约机制,防止任何部门或各层管理人员盲目决策所可能产生的信用风险。从而增加有效销售、减少坏账损失、使企业利润最大化。(2)建立完整科学的信用管理制度。现代企业管理是依靠科学有效的制度来进行管理,企业的管理制度是企业经营管理理念方法的体现。在构建科学完整有效的信用管理体系时,必须健全信用管理制度。一个完整有效的信用管理制度应包括:客户资信管理制度、客户授信制度和应收账款管理制度。(3)建立企业内部信用管理机制,均衡销售业绩与信用风险。销售和财务部门应各具自己应有的职能,信用管理有其特殊的要求,并且信用风险形成于各个管理领域。因此应当独立设置信用管理部门,使客户信用评估专业化,应收账款管理专门化,避免信用管理在企业管理各个环节相互脱节、相互冲突、缺少协调的状况。(4)培养合格的信用管理人才。信用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多方面的专业知识。企业在信用管理建设需要特别重视信用管理专业人员的培训,使其掌握信用管理专业知识和技术,才能担当起企业信用管理的重任。
2.打造民营企业信用品牌,制定信用评价标准。信用对企业和个人都是严重一种无形的资源。因此,有关方面要建立信用制度,建立企业信用档案,优胜劣汰,使守信者得益无穷,失信者寸步难行。具体标准可制定为:一是依法开展生产经营活动,重合同守信用。建立健全的合同管理制度,依法签定合同并履约。二是依法建帐和会计核算。严格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进行会计核算,不得帐外设帐,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三是严格执行国家财务管理制度。按时如数偿还银行贷款,在金融机构中有良好的信用。四是加强应收应付账款管理。按时如数支付客户货款,在客户中有良好的信用。五是加强质量管理。严格按标准组织看待生产,为社会提供优良产品和服务,严禁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六是依法纳税。及时足额缴纳税款,在当地税务部门中有良好的信用。七是企业法人代表诚信守法,树立良好的个人信用。企业领导班子成员注重整体形象,以身作则,遵纪守法,从严治企等。
3.加强诚实守信的道德教育,让人们懂得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就没安全感,市场经济就不能健康发展。同时,消除人们对现代市场经济的误解,使人人从我做起,诚实守信。
4.加强信用方面的立法和执法,发挥政府在信用管理上的宏观指导、调控、监督作用和职能。市场经济最终是信用经济,但也需要用制度和法律的力量来保证。目前我国的制度和法规已很多,但关键是要有法必依。因此执法部门在执法中要由“被动变为主动”,从严执法,加大打击力度,把各种失信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使失信违法者无藏身之地。同时,应借鉴其他有关国家的经验,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的《信用法》。
5.加快企业信用中介机构的发展。信用中介机构的主要业务包括:记录企业的资信、业务、财务等方面的资料;高层管理人员的背景资料和业绩资料;为客户提供资信等方面的担保。信用中介机构是我国信用监督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业务的开展可以大大减少或消除企业交易信息的不对称,提高各交易主体的信用程度、降低交易成本。
参考文献:
[1] 王安平.透视信用危机[J].西安:价格与市场,2001,11.
[2] 周建国.刍议企业信用与信用效益[J].特区财会,2002,8.
[3] 高尚全.企业该如何启动信用经济[N].北京:中国经济导报,2001-05―03.
篇9
关键词:企业;信用管理;含义;对策
一、企业信用管理的含义
信用是一种建立在授信人对受信人偿付承诺信任的基础上的能力,不用立即付款就可获取资金、物资、服务。其主要表现形式为赊销,即买方预先获得货物或,后期偿付货款的商品买卖行为。由于信用关系的不断发展、扩大,给交易双方带来了不确定性,这就产生了信用风险。造成信用风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政治风险、信息风险、商业风险、管理风险、财务风险等等。所谓信用管理,就是为了协助企业实现销售最大化目标的同时将风险和成本降至最低,而对信用交易进行科学管理以控制信用风险的专门技术。信用管理的主要功能包括:征信管理(信用档案管理)、授信管理、账户控制管理、商账追收管理、利用征信数据库开拓市场或推销信用支付工具。
二、企业信用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企业信用管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营造人人讲诚信、守信用的良好氛围,形成健康良好的社会秩序,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企业信用管理是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抓好企业信用建设,必将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按照信用原则进行经济和社会事务的交往,是全社会协调和谐的重要基础。我国自古以来就有诚实守信的优良传统,儒家文化诚实不欺、信守诺言的诚信观,培育了我国儒商的优良商业道德,需要我们大力继承与弘扬。
(二)加强企业信用管理,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需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市场能否正常有序运行,决定着资源能否合理有效流动,产生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如果信用体系发展程度低,信用秩序混乱,企业信用缺失,就会严重破坏市场秩序,增加交易风险、提高交易成本、降低交易效率,成为制约市场机制发挥配置资源作用的障碍,直接影响到正常的经济秩序,影响扩大内需和经济持续增长。目前,信用缺失给我国的国民经济、市场秩序和消费者带来了严重损害。据有关部门调查,我国由于市场交易缺乏信用监督,使得国内生产总值的10-20%为无效成本。因此,加强企业,对于建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三)加强企业信用管理,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需要
企业只有讲求诚信,自觉防范和抵制违法违章行为,才能正确处理与消费者及其他经营者的关系,才能真正赢得广大消费者及其他经营者的信赖。在买方市场条件下,一个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除了加强商品质量和价格竞争力以外,还要更多地采用信用结算方式增强企业竞争力。与现汇结算方式相比,信用结算方式的优势显而易见,购买方可以凭借自身良好的信用充当交易媒介先收货后付款,从而提高购买方的购买能力和销售商的营业额。在西方国家,所有商业贸易的90%都采用信用方式进行,信用结算方式已经成为商品交易中的绝对主流。而在我国,由于企业信用的缺失和不足,企业问信用交易方式仅占所有交易的20%左右。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企业已处于和国外企业同台竞争的环境中,落后的结算方式严重地阻碍了贸易的扩大和企业的发展,很多国外厂商因为无法接受我国企业的现汇结算方式转而去购买其他国家的产品,极大地削弱了我国企业的竞争力。
三、完善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制度的对策建议
我国的企业信用管理发展时间较短,管理水平较低,成为了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当前,随着我国成为世贸组织的正式成员,建立健全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构建社会整体信用体系
信用体现了最根本的法律关系和社会关系,体现了市场经济必备的道德理念和法律意识,是整个社会交往的基础。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范市场经济的各种经济行为,强化全社会重合同、守信用的商业道德,在全社会形成诚实守信、扶正祛邪的良好社会风气,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保障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迫切需要,是我国入世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和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不可缺少的手段。
欧美的信用体系,以1830年英国首次出现信用管理机构为标志,迄今已走过了170多个年头。美国也于1937年出现了首个CREDIT CONSULTING机构,其著名的商账追收局(ABC公司)至今也有70多年的历史。而我国由于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没有信用销售行为,也就不存在信用风险,直到市场经济开始建立,信用管理才被提上日程,因此信用体系不仅建立得比较晚,也比较落后。
由此看来,我国要构建完善的信用体系,还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首先,要加大宣传普及的力度,使人们了解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懂得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市场经济就不能健康发展的道理。其次,要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要让企业成为市场的主体,成为维护社会信用的主体。使企业真正把信誉当作生命,合法经营,诚信发展。再次,加快企业信用制度改革,建立信用制度的微观基础,通过政企分开、产权明晰的改革,确立企业法人财产权,建立所有者对工商企业和银行运营的督导机制,防止银行和企业管理人员利用公司治理结构的漏洞,通过信用关系进行舞弊和诈骗活动。
(二)健全企业信用管理政策法规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目前,由于市场经济体系不完善,在某些领域内还存在着“法律真空”现象。因此,要强化规范市场交易行为的信用立法,建立健全完备的相关政策法律体系,明确法律责任,使对信用缺失行为的惩罚有法可依。要明确相关法律的细则,堵塞目前法律防范信用缺失的漏洞。可以参照发达市场国家的《公正信用报告法》等相关法律,严格规范涉及信用的行为,对债务人的违约制定更加严厉的赔偿和惩罚措施,同时要完善《刑法》中对欺诈和非法侵占等恶意背信行为的有关规定,依法惩治此类犯罪。
(三)完善企业信用管理机制
信用是企业进入市场的通行证,良好的信誉是企业的无形财富,企业应提高认识,建立适应企业发展的信用管理制度。
1、设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企业要实施经营管理全过程的信用管理,必须在原有的业务管理体系中,增加信用管理职能。一套科学的信用管理组织机构是企业信用管理目标得以实现,业务流程和方法得以顺利运行的基本保证。大型企业可设立专职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小企业则考虑设置信用监理。企业信用管理部门应该在公司总经理或董事会的直接领导下,从企业整体的经营目标和利益考虑,其制定的信用管理目标必须超越任何一个部门的管理目标。企业的信用管理部门或信用监理应当行使4项基本职责:参与公司信用政策的制订、财务计划及信用额度的审核;实施客户资信信息的开发与管理;应收账款的科学化、系统化管理;拖欠账款的催收与处理。
2、建立完善的信用管理制度。(1)客户资信管理制度。客户既是企业最大的财富来源,也是风险的最大来源。强化信用管理,必须首先做好客户的资信管理工作,其中在交易之前对客户信用信息的收集调查和风险评级尤为重要。企业需要在5个方面强化客户资信管理:客户信息的搜集和资信调查,客户资信档案的建立与管理,客户信用分析管理,客户资信评级管理,客户群的经常性监督与检查。(2)客户授信制度。企业在交易过程中产生的信用风险主要是由于销售部门或相关的业务管理部门在销售业务管理上缺少规范和控制造成的,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是对客户的赊销额度和期限的控制。一些企业在对待客户的赊销行为上随意性很大,结果往往被客户牵着鼻子走。实践证明,企业必须建立与客户间直接的信用关系,实施直接管理。因此,必须实行严格的内部授信制度,这方面的制度化管理应包括4个方面:赊销业务预算与报告制度,客户信用申请制度,信用限额审核制度,交易决策的信用审批制度。(3)应收账款监控制度。许多企业已制订了一些相应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但是这些制度还远远不能适应当前市场环境和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少管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改进这方面的管理主要应在如下几个方面制度化:应收账款总量控制制度,销售分类账管理与账龄监控制度,货款回收管理制度,债权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林钧路.社会信用体系原理[M].中国方正出版社,2003.
2、朱荣恩.企业信用管理[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
篇10
关键词:商品市场;信用缺失;企业信用制度体系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传统的采邑经济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而逐渐被破坏,代之以以社会化大生产为特征的市场经济,各种产品和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生产要素的流动领域大大扩大了。人员流动范围的扩大和流动更加频繁,使得原有的身份信用不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地出现反映信用缺失问题的现象,事实上,中国经济的各个领域以及各个市场主体和公共部门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信用问题,这些问题成为中国经济保持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桎梏。
本文主要分析我国商品市场中的信用缺失问题。
一、我国商品市场中信用缺失问题的主要表现
商业信用是信用制度的基本内容之一,我国目前的信用缺失首先表现在商业信用领域,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下面两个方面:
1.大量存在经济活动主体之间相互拖欠货款,贷款方拖欠银行的贷款,经济活动主体偷、逃、骗税的现象
中国企联于2005年7月至2006年7月通过问卷、企业座谈、实地调研等方式对513家企业的诚信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针对调查研究的情况,提出了推动我国企业诚信建设的政策建议。调查显示,企业受到多种失信行为的困扰,主要包括拖欠款、违约、侵权、虚假信息、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等。我国企业市场交易手段落后,由于信用条件不完善,造成企业信用交易手段受到限制,财务成本高。20世纪90年代我国商业票据结算量约相当于企业存款余额的11倍,而美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已经是3300倍。此外,发达国家企业间的逾期应收账款发生额约占贸易总额的0.25%~0.5%,而我国高达5%以上。近年来,我国由于企业失信行为引发的社会问题呈现多发趋势,发生数量大幅增加,影响较大有:欧典地板虚假宣传案、齐齐哈尔第二制药厂制假案、安徽华源制药厂产品质量案等。
2.经营中弄虚作假行为猖獗,主要表现在:不法厂商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质量欺诈、商标侵权、专利侵权以及合同欺诈等
据中国消费者协会调查,1998年全国有68.45%的消费者受到过商业欺诈行为的侵害。概括起来,我国商业企业对消费者的欺诈行为主要表现为商业质量欺骗、价格欺骗、服务方面的欺骗、商场在促销活动中的欺骗、经营方式的欺骗及企业形象和商场实力的不真实宣传等方面。据统计,2003年前11个月,全系统共查处提供虚假文件骗取登记、虚假出资、虚报出资、抽逃出资的企业2.3万家,吊销违法企业营业执照15.3万家。查处无照经营业额211万户次,取缔无照经营47万户,查处各类食品违法案件1.03万件,制假售假案件24.24万件、商业欺诈案件5159件。受理消费者申诉70.66万件,查处侵害消费者权益案件15.45万件,广告违法案件6.88万件,商标侵权案件2.87万件,合同违法案件1.74万件,其中合同欺诈案件3173件。
二、我国商品市场上信用缺失的原因
我国商品市场上信用缺失的主要原因可以从技术层面和制度层面两个层面来展开分析。技术层面的原因主要有信用风险管理意识淡薄、信用风险管理技术落后以及信用风险管理人才匮乏等,制度层面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尚未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的契约化交易相适应的信用制度。
(一)技术层面的原因
1.信用风险管理意识淡薄
我国企业对商业信用的认识不完善,存在短期行为。很多企业为了提高销售额和扩大产品市场份额就盲目地赊销产品,加上信息获取困难等外在客观原因,对客户的信用情况缺乏足够了解,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商业信用风险比比皆是。当前,绝大部分企业尚未建立授信管理制度,有的建立了授信管理制度但不完善,有的建立了完善的授信管理制度却没有得到切实的执行,以至有的企业第一批发出的商品货款还没有收回,就发出第二、第三批商品,而且涉及金额巨大。这种不重视控制信用风险的做法对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十分不利,是一种非常短视的行为。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信用经济”这一观点的深入人心,企业信用管理也在社会上引起了关注。一些企业开始有意识地进行信用管理,但对于那些规模较小的公司来说,信用管理仍然没有受到充分的重视。即使是在那些大型企业,专门设有信用管理机构、由专业的信用管理人员负责信用管理的情况也是凤毛麟角。信用管理意识淡薄的直接后果就是信用风险无法得到有效控制,使风险在企业中累积。
2.信用风险管理技术落后
授信企业普遍缺乏专业化的信用风险管理技术。一些企业为了扩大销售增加利润,盲目地采用赊销形式,售后又不重视应收账款的监督和管理,结果导致了较多的呆账。据相关调查分析,在大量的坏账中,属于外部环境、政策性原因和“三角债”之类问题的,所占的比例并不高,大约只有16%左右;而属于经营性、内部管理造成的,则占到80%以上。
对客户的信息管理是信用风险管理的关键。当前,国内企业缺乏客户资信资料管理技术,还不具备自主建设客户信用信息数据库的能力,对往来的客户无法及时记录各种交易信息以及形成的内部评价,更没有条件对客户的经营状况及财务状况等进行时时跟踪及风险预警。另外,企业信用管理的核心是对客户进行信用分析和信用等级评定,通过对客户所有相关财务及非财务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得出客户的偿债能力评估。这项工作需要运用专门的信用分析模型来完成,但目前我国的企业中能将信用风险模型引入企业信用管理的非常少见。3.信用风险管理人才匮乏
信用管理是一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管理知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对信用管理人员,尤其是信用管理部门经理的要求非常高。信用管理人员要掌握信息、财务、管理、法律、统计、营销、公关等多方面的综合知识,同时实践能力和工作经历也必须出色,才能胜任信用管理工作。但当前,国内很多企业对信用管理工作的认识还只停留在“信用管理就是收收账”的层面上,所以,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工作并未受到重视,只是交给一些不具备专业知识的业务人员去操作,缺乏科学、严格的标准。
另外,造成我国商品市场上信用缺失的原因还有我国地方保护主义盛行和事实上存在的市场分割。
(二)制度原因
商品市场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如果没有建立起与市场经济中契约化交易相适应的信用制度,那么商品市场中容易出现信用缺失问题。我国的经济形式,在改革开放以前是采邑经济,改革开放以后逐步向市场经济转变。
社会信用的维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比在采邑经济条件下重要得多。因为在自给自足的采邑经济下,交易的重要性还未能得到充分体现,即使社会信用体系遭到破坏,交易无法顺畅进行,经济也不会受到致命性影响;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分工的细化和专业化生产已经达到了很深程度,以至于任何一个微观个体都无法在不与其他个体交易的情况下继续维持其生产经营。而社会信用的维持显然是交易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我们无法想象在缺乏社会信用,交易没有任何保障的条件下还会有众多的交易者愿意进行交易。于是,社会信用体系的维持就成为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与契约化交易相适应,信用的维持也主要体现在对契约的遵守和履行上。与采邑经济下的情况不同的是,信用的维持主要不是通过对违约者进行舆论的谴责以及由此造成的实际社会活动的全面隔离来实现,而是诉诸法律及相应的市场规范,而我国恰恰并没有建立起维持信用的制度体系以及相应的市场规范。
三、政策建议
我国商品市场中的信用缺失问题表现复杂,而且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单从某个方面着手很难解决问题,应该建立起一个比较完整的中国企业信用制度。企业的信用等级涉及:(1)静态指标,反映企业当前实力,如企业规模、企业资产质量、企业产品质量、企业财务状况;(2)动态指标,反映企业发展能力,如企业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经营能力、员工素质、所在行业前景等;(3)履行承诺的意愿;(4)社会对企业信用的认可程度,等等。相对于个人信用,企业信用具有非人格化、积累性和稳定性等特点。企业是具有独立权力能力和行为能力的法人实体,其信用虽然与员工行为有关,但作为一个整体,其信用主要通过企业整体形象为社会所感知,而不与具体的个人相联系,即具有非人格化的特点。企业信用被社会认知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社会成员与企业在一个长期、反复的互动过程中,形成对企业的共识,建立信任关系。按照现代企业理论,经营者与其也是一种雇佣关系,企业可以通过更换经营者来改变由于个人失信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因而企业信用对个人的依赖较小,有较强的稳定性。
企业信用制度涉及:(1)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相关的法律、规章的建立和执行,包括信用信息采集、使用的法律规范和违规行为的惩罚机制的建立和完善;(2)征信(信用调查)资料的开放和征信企业合法地市场化运作;(3)政府或民间机构对信用交易和征信企业的管理,等等。中国企业信用制度组成框架包括:征信条例、征信企业管理条例、企业征信管理办法、企业信用评估办法、企业信用数据管理条例、企业信用查询条例、信用中介机构条例、企业债务催收办法、信用结账条例、信用监管条例和信用争议解决条例。
参考文献:
[1]企业诚信建设课题组.我国企业诚信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建议[J].中国建材资讯,2007.
[2]徐瑞娥.加快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观点综述[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网,2004-10-31.
[3]卢现祥.西方新制度经济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6.
[4]诺思.制度变迁理论纲要[G]//经济学与中国经济改革.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5]程选民.产权、信用与现代市场经济[J].财经科学,2000,(2).
[6]张亦春,等.中国社会信用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企业盈利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