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的核心问题范文

时间:2023-11-10 18:16: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预防医学的核心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预防医学的核心问题

篇1

一 教学方式

1.重视提问,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讲授,学生记忆为主,学生只作为旁观者,只听、只看,却很少有机会参与进课堂,这样极大地减少了学生发挥自主性的机会,对于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这一类陈述性课程来说,难免会给学生留下枯燥乏味的印象。但若在教学环节采用启发式的教学策略,重视提问,学生在课堂上不仅仅只剩“听老师讲”这一件事,他们会根据老师的提问,进行思考,参与课堂教学,从而将自己已有的生活知识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或将所学的基础知识与临床实践联系起来,如在讲解“微生物”与“病原生物”的概念时,让学生自己理解这两个专业术语,再根据学生的理解进行补充或纠正,在无形中慢慢纠正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从而养成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2.结合实际,指导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学生求知欲

朱光潜认为教育的本质在于启发人性固有的求知欲。在细菌生长繁殖与培养教学中,细菌的生长繁殖条件为重点,可在课前布置任务——制作酸奶,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最终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识点。学生通过翻阅课本、查阅资料,并借助小组讨论以及老师的帮助,最后确定实施方案。待酸奶制作完成之后,再根据同学制作酸奶口味的不同,来进行讨论,并由此引出细菌代谢这一章节内容。这一任务的布置可促使学生自主思考,在无形中督促学生自主去学习如何培养细菌,深究实施方案步骤背后的支撑知识,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对“细菌繁殖条件”这一知识点有了更直接、更深刻的认识,而且用事实让学生明白课本知识可以指导实践,在提高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同时,扭转学生脑海中普遍盛行的“知识无用论”这一错误的思想观念,让其明白“知识就是力量”的真正内涵,建立起知识就是力量的思想观念与学习态度,激发学生求知欲。

3.变验证性实验为设计性、对比性实验

随着我国人口的大幅增长,国民对医护人员的需要也水涨船高,然而现阶段各个医院及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及职业素养良莠不齐,医院因医生或护士责任心不强造成的医疗事故屡见报端。在职业教育课堂中强化学生的责任心则显得尤为重要,在实践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的“细菌消毒灭菌——高压蒸汽灭菌法”实验中,可采用对比性实验,将学生分成三组,分别按规定的时间规定的温度、规定的时间较低的温度和规定的温度较短的时间三种不同方法,对新鲜配置的细菌培养基进行灭菌,并将灭菌之后的培养皿放在恒温培养箱进行培养。最后通过对比观察三种方案的灭菌效果,并结合“安徽——欣佛”事件,让学生理解如何彻底消毒灭菌,深刻明确了彻底灭菌的重要性,进而强化学生的责任心。

二 教学态度

1.改变教育心态,严中带爱

古人道:“严师出高徒”,认为严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于是教师上课一脸严肃,对学生要求甚高。对一些自律性不强、易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多数教师出于方法欠缺,轻则批评,重则打骂。而老师得到的回馈是学生的不屑、充耳不闻、油盐不进,有的甚至开始逃课、旷课。这是一种跟教育期待完全相反的结果。〔清〕谭献在《复堂词录序》中说的“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而读者之用心未不必然”说的正是此理。课堂上老师教育违反纪律的学生,本意是希望学生能认真听讲,但学生则极可能会误解成老师对他们不友善,甚至抱有敌意。学生毕竟是孩子,老师虽具备了对他们的爱心,但板着脸去教育,学生很难感受到爱,从而不敢接近、信任老师。人性和时代的特点证明打骂不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教师应具备应有的教育智慧,改用其他方式,如当学生上课讲话时,老师需调整好心态,怀着一颗平常心,变发怒为宽容谅解,可用眼睛紧盯学生或点名进行课堂提问,亦可直接走到学生的身边,无论哪一种做法都可起到暗示作用,帮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这样做可以避免将学生物化,保全了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感到老师的爱及对他们的尊重,进而避免学生对老师产生抵触情绪,更重要的是拉近了与学生的关系,那么接下来的说服教育就很容易展开,记得有这么一句话:不是锤的敲打,而是水的抚摸,才使石子变得这般光滑剔透。

2.摒弃个人情绪,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

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有的老师对学习好的或讨人喜欢的学生格外关心,而对一些性格孤僻、自闭的学生则不闻不问,这样做会使学生感受到爱的不平等,对他们的心灵有着很大的伤害。长此以往,很难想象这样的学生在进入社会后能公平公正地对待他人。因此老师一定要在教学活动中摒弃个人情绪,将理性教育实践到底,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做一位学生心中可亲可敬的老师,只有这样才能言传身教地将公平的意义展示给学生,以期将来学生能公平公正对待自己周围的人及工作中遇到的病人。

3.通过多种途径传递爱意

高职教育的学生与任课教师的接触时间较少,仅限于上课阶段及上课前后。要想融洽与学生的关系,则需要老师好好利用课堂时间及课间休息时间,在课堂上老师应多走下讲台,虽三尺讲台是教室的天地,然而讲台本身的高度会令学生产生疏离感,教师应适时在教室循环走动,同时可多拍拍学生肩膀,多摸摸学生的头,通过善意的、欣赏的肢体接触来缩短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在课间休息时间,老师要放下自己的身份,与学生平等自由地互动,相互学习彼此的思维方式、思考方式以及各自的观点,再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如可用价值观引导优秀学生,用制度来约束中等学生,用关注来促进后进学生,充分发挥教育智慧对学生的正面作用。只有通过多种方式向学生传递爱意,力求与学生在情感上获得共振,才能赢得学生的心,赢得学生内心的尊重与敬畏,学生也只有在爱意包围的教育氛围中,才会呈现心情愉悦、自愿求知的学习状态,才能轻松快乐地接受课堂知识,最终达到老师讲课效果与学生的学习效果双显著的目标。

三 教学检测

现在高等院校施行期末考试这一检测制度,而对于主观学习能动性较差的高职学生来说,寄希望于学生平时自控学习,扎实基础知识,这未免有点理想化。为了使学生在校能有一技之长,可使用教育心理学中的反馈机制,将期末测验内容分布在平时,在相关内容章节学习结束后,收集相关临床资料供学生分析思考解答。这样做有三个好处:(1)短期测验中,学习内容较少,容易掌握,则学生取得优异成绩的可能性很大,而优异成绩会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学习成就感,而老师对取得优异成绩学生的表扬则可以提高学生在群体中的威信,从而产生较强的学习动机,有效提高学习积极性。相反若在单调乏味的学习过程中,面对的全是需要记忆背诵的枯燥知识点,则相应的学习成就感就无法得到认同,长期的学习只会变成冗长的枯燥的乏味的体验,最终对学习提不起兴趣,丧失学习动机,甚至有可能逃避学习。(2)减轻学生期末考试压力,改变学生“60分万岁”这种观念,帮助学生点滴积累,最终能技有所长,学有所获。(3)短期检测可作为一把双标尺,既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可以检测教师的教学效果。学生若学习效果不理想,则需教师进行分析评估,进而调整教学计划和策略,寻找一种更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

在现阶段教育背景下,将“实然”的教育困境转化成“应然”的理想教育之地,还需走很长一段路,路途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困难和障碍,但只要教育者怀着坚定的信念,不断摸索,不断探究,就不愧对教师这一称号。

参考文献

[1]杨梅.论教师的教育智慧[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2(36)

篇2

关键词基因组医学精准医学医学遗传学教学改革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以及新一代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广泛应用,我们已经步入“精准医学”(PrecisionMedicine)新时代。精准医学主要利用疾病基因组学以及药物基因组学大数据,通过基因诊断并以此为依据对疾病进行分类、分型,根据基因组特征,采用最新的个性化治疗等技术,为病人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最有效的药物,最安全的剂量,对传统的医疗模式进行革命和创新。

基因组学始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后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启动而迅猛发展。基因组医学是由诸多科学家在2003年为纪念DNA双螺旋结构发现50年时所提出的一个医学领域的新名词。基因组医学是以人类基因组的研究为基础,将生命科学与临床医学相整合,从而将基因组的研究成果快速地应用于临床医学实践,这将是贯穿21世纪的在生命科学和临床医学领域的一次伟大革命。

在基因组医学时代背景下,各临床专业科室都必须适应基因组医学带来的临床变革,不断更新知识体系。医学遗传学作为一门基础和临床相互融合且发展飞快的学科,不仅要求医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更要求其可以将相关知识致力于临床实践,这就要求我们对医学遗传学传统教学内容及模式进行调整。因此,如何以基因组医学为导向,着眼于精准医学,推进临床医学教育,加强医学遗传学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让学生掌握医学遗传学的临床应用,并在以后的工作中将其普及社会是我们面临的问题。综上所述,我们对医学遗传学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及教学思维等进行了改革。

1改进课程内容设置

我们以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医学人才为目标,根据医学专业的发展特点,合理设计医学遗传学课程,而课程的设置、编排等问题直接影响到教学进程、教学的内容和教学质量。因此,课程改革也是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1]

首先,对于基本的医学遗传学课程,我们将围绕遗传病开展教学,课前引导学生查阅资料,让学生对遗传病基础有一定了解,课堂抽查课前预习效果。课堂上从临床遗传病常见病例着手,用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介绍其发病机制,如何导致疾病发生和具体的研究方法,然后系统地介绍遗传物质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最后再从临床遗传学角度开展疾病的预防、诊断与治疗,基本知识点和原则逐点介绍。

其次,根据医学遗传学课程发展需要,我们新增加生物信息学内容,介绍如何利用信息学和统计学等学科的技术,收集、整理、研究目前快速发展的基因组测序、蛋白质组序列测定、结构解析和代谢组等领域的大规模数据,同时通过生物信息学的研究实例,讲解生物信息学的基本知识和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对本门学科的兴趣。通过病例为示范,引导学生将生物信息学理论知识用于实践。例如我们实验室收集到一个高度近视的隐性遗传家系,致病原因未明,我们先采用基因芯片进行连锁分析定位致病区间,然后对两个患者和一个正常人进行全外显子测序,指导学生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法对三个样本的测序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对检测到的患者共有的而正常人没有的外显子区间影响功能的纯合突变进行初步筛选并对定位致病区间的突变在家系内进一步筛选验证,最后成功定位到3号染色体189713156位置上的NLEPREL1基因一个GLN氨基酸的终止突变。该基因与胶原蛋白的装配和稳定性有关,此突变与带有白内障和玻璃体视网膜退化表型的非综合征型高度近视有关。这样的案例式教学法不仅巩固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提高了学生进行科学分析问题的能力。

医学遗传学是一门涉及数千种遗传性疾病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的综合性学科,具有基础性和前沿性并存的特点。[2]为了让学生了解到最前沿的科研动态及相关遗传病的研究进展,我们同时开设了“医学遗传学研究进展”课程。“医学遗传学研究进展”是一门以“医学遗传学”课程为基础的课程,它着眼于现代医学遗传学最新最受关注的领域,旨在让学生对医学遗传学的知识进行消化和升华,它的课程内容紧跟国内外前沿,针对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内容和最新进展设置讲座内容,结合教师当前研究的科研项目进展加以讲解,促使学生了解和关注医学遗传学的前沿进展。该系列讲座强调结合基础科学和临床科学,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开阔学生的眼界,掌握最前沿的科研进展。2改革课程体系

绝大多数疾病均与遗传相关,临床中每个科室都应不断更新对相关疾病的知识,因此我们在临床医学范畴下的二级学科的教学环节中应增加相关医学遗传学内容的介绍。例如,消化系统专业课,我们将增加消化系统的遗传学基础知识的介绍;神经内科专业课程,我们拟设置专门的神经内科遗传病及致病的遗传学基础的章节,系统介绍神经内科常见的遗传病种类、遗传学基础、分子和细胞系诊断方法以及相应的遗传咨询要点。

将基因组学作为一个大平台,根据不同的学科,每个学科上课的比重都不一样,把基因组医学与疾病基因组学灌输到临床,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仅教授核心知识点,并且把基因组医学、遗传病学、精准医学、个体化医疗等理念贯穿到临床教学中去,使学生掌握从基因组水平上考虑对疾病诊断、防治与治疗的重要观念。通过打破常规,教授新的医学遗传学理念,以鼓励学生不拘泥传统的循征医学思维模式,以基因研究为导向,提倡“精准医学”,让个体化医疗这一概念从理论中走向生活。

3教学思维,引领学生建立个体化医疗的观念

在教学上,我们率先突破常规的循征医学思维模式,建立以基因研究为导向,提倡精准医学的思维模式。“精准医学”是以个体化医疗为基础,随着基因组测序技术快速进步以及生物信息与大数据科学的交叉应用而发展起来的新型医学概念与医疗模式。其本质上是通过基因组、蛋白质组等组学技术和医学前沿技术,对大样本人群与特定疾病类型进行生物标记物的分析与鉴定、验证与应用,精确寻找到疾病原因和治疗靶点,并对一种疾病不同状态和过程进行精确亚分类,最终实现对于疾病和特定患者进行个性化精准治疗的目的,提高疾病诊治与预防的效益,这是对传统医疗模式的革命和创新。[3]美国总统BarackObama在今年年初的国情咨文中正式宣布精准医学计划(PrecisionMedicineInitiative),该计划的提出是集合了诸多现代医学科技发展的知识与技术体系,体现了医学科学发展趋势,也代表了临床实践发展的方向。[4]我们顺应时展潮流,率先将个性化医疗、精准医学的理念引入课堂,不断渗透精准医学理念,使学生掌握从基因水平上考虑对疾病诊断与防治的重要观念。

为引领学生建立个体化医疗的观念,需要我们加强各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使现有的教学知识体系更加完善,让学生们能够学以致用。我们积极推进与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病理学、医学免疫学、生物信息学、预防医学、材料学、计算机学等其他学科交叉融合,既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交流,又培养了学生跨学科的思维模式。通过交叉学科的建设,学生将本科专业知识和医学遗传学知识重新组合,更具创新性思维。我们还成立了“教育部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吸引了不同专业的学生进入医学遗传学领域来,学生在实践课题或项目的设计当中,不仅仅局限于本学科,并引进其他相关学科的方法,利用其他学科的优势来弥补自身不足。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已进入大数据时代,高效准确地处理数据显得愈发重要。以医疗大数据作为支撑,通过基因组、蛋白质组等组学技术和医学前沿技术,精确寻找到疾病的原因和治疗的靶点,实现对于疾病和特定患者进行个性化精准治疗是“精准医学”的最终目的。因此,我们需要建立一套完善、有效的数据分析平台。我们与生物信息专业进行合作,将临床诊断中收集的数据,进行科学的数据分析,再将分析的结果反馈到临床中去,建立个体化医疗。同时,在授课过程中,不但传授医学遗传学核心知识点内容,而且将精准医学理念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从基因水平上考虑对疾病诊断与防治的重要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