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想象力的培养方法范文

时间:2023-11-10 18:16: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儿童想象力的培养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儿童想象力的培养方法

篇1

关键词:想象力;创作;思维拓展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想象力是人类独有的宝贵财富。人的本性都有想象力,只是开发与否。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最好的办法之一。人类社会的每一个发展,都离不开想象。

小学美术教育是基础教育,其性质是教育取向的美术教育,其着眼点在教育,即由教育价值的角度看待美术教育,它以美术为媒介,在培养学生的本学科知识能力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和能力。美术教学过程对于提高儿童的各方面能力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儿童是天生画家”,儿童创作是自由的、自主的,其思维方式不同于成人,内容能反映出他们的喜、怒、哀、乐,纵观儿童美术作品,其表现形式的自由是我们成人所达不到的。

有时上美术课学生也会尝试自己想象创作,当拿掉任何的参照图画,学生进行自由创作时,同学们也能发挥的淋漓尽致。所以在美术教学中尊重儿童的想象力是美术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为此我们结合课题方案,在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中,通过调查,掌握学生美术想象能力的现状,分析影响学生想象能力的因素,采取相应措施,以促进学生美术想象能力的提高,真正实现美术教育的价值。

(一)课题的理论依据

现代科学巨匠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吴克杨说,想象力不是生来就有的先天素质,而是后天开拓的结果,它是完全能够培养的一种能力。

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出:“要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要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

儿童想象力是儿童美术综合能力的体现,许多心理学家、美术教育家对儿童美术想象创作及辅导作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总结了很多经验,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理论基础。

上述这些就为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想象力培养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并体现了其实践价值。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目前,我们在小学进行的美术教育只是一种国民美术教育,我们的教育对象中绝大多数人目前不可能将主要精力放在学习美术上,将来也不一定以美术专业作为自己的终生职业。我们对学生所实施的不是专业美术教育,而应该是对学生未来生活有帮助的,有利于他们身心发展的教育。因此,对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说,想象力是发明、发现及其他创造活动的源泉。孩子长大了,而由他的美感获得较高的创造力,并将之应用于生活和职业,那么艺术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就已达成。”同时,培养学生美术想象能力是美术教学的重点,想象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良好的想象力的形成离不开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想象活动要以儿童发展为中心,以促进儿童发展为根本目的。教师要冲破以传授知识、技能为主要目标的传统美术教学价值观的束缚,追求美术活动的素质教育功能,将目标锁定在促进儿童个性、创造力、成功感、绘画兴趣和习惯等有益于儿童终身发展的价值观上。所以,我们要改变美术教育的方法,运用范例、示范和讲解等有教师的单向传授知识技能的方法改为运用欣赏、启发、讨论、演示、思考的方法,尊重儿童想像能力的培养。要帮助儿童积累想像方法,启发儿童大胆运用线条、图形、色彩进行构图创造性表现,启发儿童的想像力。为儿童提供丰富形式,施展儿童的想象,让儿童在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增进自信心

二、实践过程: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和措施:

(一)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针对学生美术想象能力的培养进行研究,通过调查分析、观察比较等方法找到影响学生想象能力发展的因素,找出教学上的弊端,采用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实验法等切实有效的方法,加强美术课堂教学改革和学生美术想象训练,营造良好的美术想象环境,使学生从美术想象中找到乐趣。

(二)加强美术教学改革,合理处理美术教材

1.动各种感官培养儿童的想象力 培养儿童的想象力要培养他们的具体感,把模糊的表象、幻想,变成清晰的、具体的、永久保存的图像,就是要把头脑的想象具体的表现出来。也就是视觉里的事物说出来、写出来、画出来。因此,我们组织了多种多样、形式各异的活动,充分调动孩子的各种感官系统。 (1)“看”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美术活动中观察是极其重要的,通过观察物象、再现物象、添画、装饰、想象、涂色,使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让孩子闭上眼睛去想象,然后通过交流,用各种色彩表达自己的感受。 (2)倾听:让孩子们仔细倾听一段音乐,刺激他们的听觉系统,用手上的绘画工具表示听到音乐后的感受。 比如是欢快的音乐,应该表现色彩明朗的画面,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来画画,一切想象都放手给孩子们,让想象的画属于他们。

这是画家莫奈的作品,这几幅同样的画,对色彩不同的处理就给我们带来了一样的心情和感受。(莫奈《卢昂教堂》)

(3)触摸:让孩子摸一摸“奇妙的口袋”里不同的物体,刺激他们的触觉系统,再通过教师的引导进行大胆的描绘。 我们的这些尝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好奇心、积极性、探索欲望,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

2.积极利用电教媒体。

电教媒体是教学的得力助手,它信息量大,教学中能让学生充分接触相关内容,如图片、范画作品等,运用得当会收到良好的效果,让学生接触更多的想象画法,自制课件,利用学校的电脑进行教学,并对教学中电脑的参与进行了初步研究。

3.合理进行美术思维想象训练。

(1)法国著名艺术家罗丹也有一句名言:“自然总是美的”。自然界的景色千姿百态、斑驳陆离、纷繁变换、美不胜收。大自然是儿童绘画活动的最好课堂,欣赏大自然的景物为儿童开启了想象的大门,发现了美、创造了美。

当然动物园里机灵的猴子、威猛的狮子、美丽的孔雀------也都是我们的活教材,看到这些可爱的动物,孩子们对它们形象的表现更为主动。在大自然中孩子们主动探索知识、积极参与活动,可见大自然不仅增添了孩子们的知识和经验,也促进了他们智慧发展,丰富了孩子们的整个精神世界。

例如,我的教学中,启发学生画小猫睡觉时候的样子,就放手让学生大胆想象小花猫睡觉时候会发生什么事,这是学生的作品,都充满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达到了预期的课堂效果。在《科学幻想》一课中,放手让孩子大胆的想象,什么都可以想,可以画。

(2)对形态的夸张训练。抽象派画家毕加索对于形体的变化很夸张,我们们同学也应该对物体形体的夸张有一个练习,其中形状夸张在儿童作品中最为常见,因此,我们们在教学中加强对物体的变形、过分扩大形状等训练,如《奇思妙想》一课,要求同学们可以任意想象,有的同学想到了飞船。

在《彩绳装饰瓶》中,启发学生利用各种各样的普通的瓶子,想象制作一个美丽的瓶子。根据对同学们的思维想象训练,课堂效果很好。在上《卵石的想象》一课中,让同学们拾来各种各样的形状的石头,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了各种各样小动物和人物。也很生动有趣。

(三)加强作品欣赏。

通过欣赏提高审美能力,从而指导实践想象创作。欣赏的内容主要是同龄儿童的优秀作品,通过投影仪让学生欣赏,激发儿童在形式上追求创新,让他们明白即使是同一画种也有不同的表现效果,就如线描的表现有着纷繁与简约、粗犷与细腻等差别。欣赏画家的作品,鼓励说同学们也好好画,让手中的画笔体现自己的价值,现在是小画家,长大成为大画家。同学们的兴趣提高了很多。

三、效果与反思

1.反思新课程美术教学大纲指出:“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所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是每一位教师的主要教学目的。所以掌握方法 ,应用实际,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通过几年的实践研究,我们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并用简化、添加、装饰的处理方法,从而演变出一幅美丽的画面。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灵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掌握孩童的心理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使课堂达到了良好的效果。在一次美术课上,我在一个班要求学生根据所定的内容绘画。根据口述,学生发挥想象力,但画面的效果不是很好的。有的学生说不知怎样画,针对这种情况我在另一个班教学时,先给他们观看图片,启发学生的兴趣,在兴趣中讲授。结果这个班的学生不但画的有想象力,富有情趣,而且还能从快乐中学习知识。

2.效果:

美术教学展示作为素质教育成果展示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每年都要进行各种美术活动,这给我们的课题研究带来良好的想象氛围,因此我结合学校和教导处开展各项美术活动:

(1)美术比赛:结合各重大节日举行美术比赛,内容包括绘画、制作、编小报等形式,学生参赛面广,积极性高;

(2)作业作品展出:画展是学生展示才能的好机会,学生的想象创作能力在此得到充分肯定,展出每月定期,有新作品时不定期展出;

总之,社会在进步,方法在更新。要想与时俱进必须不断的反思过去,从中发现优点进行总结应用。教师若能在自己的成长中,学会反思,就必然学会教学,正是“经验+反思=成长”。让想象的世界属于孩子们!

参考文献:

李红:包豪斯艺术教育思想对幼儿美术教育的启示.《云南教育》,14,43-44.

尹少淳:《美术及其教育》,湖南美术出版社,1995;

篇2

所谓创造力,是发散思维的外在表现行为,是一种思维能力,具有独创性和创新性。创造力本质在于创新,能够提出新问题,找到新方法,创造新成果。创造力是完成创造性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需要人去挖掘、引导和培养,学前儿童由于心理差异,年龄层次的不同,创造力的培养也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学前儿童的创造力培养是一个渐进、复杂的过程,在方法和策略上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宽松的教育环境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基础

学前儿童的创造力与教育环境密切相关。学前儿童好动且富有想象力,从3岁起,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开始表露,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是保证幼儿的创造力发展的外在因素和基本保障。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在《创造性思维》中写道:“富有创造力的天才喜欢回到幼儿时期的概念世界中去,用一个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孩子所特有的敏锐目光和解题方式来编织某一领域的最新知识。”作为幼儿教师和家长,应该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教育环境,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便于幼儿发挥创造性思维,释放幼儿的天性,给予幼儿极大的自由,使幼儿的身心得到彻底解放,适当给予幼儿进行创造活动的物质基础,即各种不同的物质材料,让幼儿自由活动,尽情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提出“六大解放”观点,即解放幼儿的眼睛、嘴巴、头脑、双手,时间和空间。让幼儿勤于观察,学会思考,大胆操作,充分交流,感知自然,做到这“六大解放”,幼儿的天性得以发挥,创造力才能真正被激发出来。

二、家长和教师应允许幼儿提出疑问,善于启发幼儿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培养创造力的内在动机,古今中外的许多发明家,如爱迪生、瓦特、鲁班等,他们的成功很大程度上都源自于幼时的好奇心,在孩提时代,他们就对许多事物都充满好奇,遇到新鲜事物总会打破砂锅问(纹)到底,诸如同样是金属制品,为什么轮船在水里可以浮起来,铁块就会沉下去,等等。这些问题的提出正是创造力诞生的标志之一。作为幼师和家长,应该允许孩子大胆想象,时常设置疑问,启发幼儿的兴趣,鼓励他们多思考,用发散思维看问题和现象。摒弃旧观念,转变评价方式,正确评价幼儿。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特别需要一种民主、宽松的氛围,教师和家长应尊重孩子的人格,尊重孩子的天性和心理需求,使幼儿自由想象、大胆探索,引导幼儿与同伴共同商量解决,在愉快的心理环境下乐于创造性的进行活动。

三、利用游戏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创造力的培养可以贯穿于幼儿园活动的各个环节中,特别是幼儿游戏活动环节。教师应注重引导幼儿开展创造性游戏,通过组织幼儿游戏,既可以拓展孩子们的知识面,又可以培养幼他们想象力和创造力,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幼儿在这种满足感的驱使下,会逐渐形成创造过程中的所谓成就感。这种成就感有助于幼儿在实际生活中进一步发挥创造力。通过幼儿游戏,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也会得到进一步提升:幼儿可以从最初的简单模仿,过渡到能将过去的经验进行组织和概括,最后发展成为实际的创造。幼儿游戏中,包含有许多创造性空间,作为幼儿教师和家长,不应抹杀幼儿创造性思维的施展空间,而是应该有意识地启发幼儿多做一些表演性游戏和建构性游戏。

四、注重开发和培养学前儿童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创造力最本质的内涵,没有一定的想象能力,创造力便无从谈起。一切创新活动的开端都是以想象力萌芽为标志。3~6岁年龄段是学前儿童想象力表现最活跃的萌芽时期,这一时期的幼儿崇尚自然,内心充满好奇和幻想,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应顺乎孩子的天性,尊重幼儿自由幻想的权利,这也是保护了幼儿的创造天性。

怎样培养学前儿童的想象力?首先,要开发幼儿的感性思维,引导幼儿想象各种日常事物的形象和特点,并指导幼儿观察、了解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并在其头脑中形成记忆。丰富的各类事物形象,有助于幼儿想象力的发展。其次,经常带领幼儿进行参观、游览活动,可以帮助幼儿增长见识,这样,幼儿就极容易将事物的某些特点串联起来进行想象,而想象力也将在这一环节中得到全面发展。再次,要充分利用文学艺术,培养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教师可运用讲故事、童话叙述、朗诵诗歌、绘画、音乐等激发幼儿的想象,让幼儿获得间接知识,丰富想象的内容,另一方面让幼儿运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想象。

篇3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儿童想象力的几点做法:

一、启发诱导

在辅导儿童作画时,老师决不能以成年人的标准去要求儿童,用成年人的审美意识去要求儿童作画,就会使孩子们失掉最为可贵的童心。学龄前的孩子,他们都有一个广阔的想象天地,有一个艺术领域的“自由王国”。他们的作品常常使成年人感到惊讶。然而有相当多的家长和老师,忽视了孩子们的创造力,强迫他们临摹梅、兰、竹、菊,练素描。虽使其受到一定的技法训练,但这样过早接受技法训练,实质上是对儿童智能发展的扼杀。儿童作画不像专业画家那样重视技法技巧,更多的是感情。因此,老师不能给孩子们加很多条条框框,要根据儿童心理、年龄特点启发诱导孩子们自己动手画,鼓励孩子大胆画,老师决不能包办更不能,应该启发孩子从自己身边最熟悉最感兴趣的东西画起。如,在讲《画狮子》一课时,经过教师启发诱导,有的孩子画面上画的是饲养员叔叔送饭来了。狮子高兴得演起杂技的生动情节,有的画的是狮子们在赛跑,有的是狮子在睡觉等精彩画面。事实证明,只要通过启发诱导,儿童就能画出自己的童心和感受,从而发展了想象力。

二、设问质疑

在儿童的生活经验中。他们的记忆表象却仍然是五彩缤纷、多姿多彩的,他们知道房子有摩天大厦、亭台楼阁;人有男女老少、胖瘦高矮,那为什么具体创作中却画不出生动的形象呢?显然是因为儿童的记忆被一贯的表现习性和惰性制约着。因此我认为在教学活动中解放、激活儿童的想象力,使他们从固有的旧习和惰性中冲出来,并从中提取鲜活的“因子”进行新的优化与综合,就一定能画出具有想象力的新形象来。在这一活动中,设问质疑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如,在画房子时,为改变儿童一个梯形加几个方形的表现方法,我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

1、从家里到学校的路上你觉得有哪几幢房子比较好看。能说出好看在什么地方吗?

2、你还知道我们张家口有哪些房子最有特色。印象最深刻?

3、你知道我们中国有哪些著名的建筑物,能说出它们的主要样子吗?还有谁知道国外的吗?

4、房屋主要由顶、墙、门、窗等组成,你见过哪些不同样子的顶、门、窗等?

5、古代的房子为了好看就要雕梁画栋。你看到过的房屋在什么位置装饰、美化得好看呢?

6、大家都知道得很多,你能根据所知道的也来构思一些和他们都不一样的房屋吗?想一想,说给大家听听。

面对老师的提问,学生个个从身边到远处、从整体到局部、从客观到主观不断地展开记忆的大搜寻,脑海中那些若明若暗的大厦、宫殿、楼房、居舍……那些忽隐忽现的飞檐斗拱、门牌厅堂……不断地与自己的审美取向和构成能力发生智慧的碰撞、想象、综合。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所创造的新形象对于“旧形象”必然有了“质”的飞跃,使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三、寄情于物

儿童对五彩斑斓的世界充满着好奇和浓厚的兴趣。儿童从小就喜欢画画,他们把画画当作一种游戏。当儿童用笔在纸上画出线条、各种图形和颜色,他们会非常快乐,他们的想象不受任何拘束,在儿童的笔下动物会说话,车船能走路,草木会传情,世界万物在孩子的笔下都像人一样是有感情的。如,画的挖土机的机器手能像人的胳膊那样弯过来。画的太阳有的哭、有的笑、还有的发怒,非常生动有趣。因此老师要充分理解孩子的感情,不要横加指责这里不合理,那里不合比例,而是要鼓励儿童表达他们的丰富感情,发展它们的想象力。

四、热爱生活

儿童的想象来源于生活,来源于自然。儿童的想象力和他的生活是分不开的。小孩子喜欢画图,是因为他们受了外界事物的刺激,在他脑子里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借图画表达出来。我们生活着的社会环境包括家庭、设区,都是我们进行美术教育的课堂,孩子们通过接触社会,积累生活经验,积累创作素材,我们应创设更宽大的学习空间,让孩子用美术的手段反映和描绘自己的生活。如,冬天画打雪仗;秋天画大丰收;中秋画吃月饼;过年画放鞭炮;看了有关海底探险的报道,就画漫游海底世界。所以老师和家长应该尽量引导儿童去接触丰富多彩的生活和大自然,开阔他们的视野,从而激发绘画兴趣。当然,老师应该作正面的引导,帮助儿童分清生活中的美和丑,引导儿童歌颂生活中美的事物。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

大自然不仅是森林、海洋、田野、山岭。而且身边的公园、绿地、小巷、阳台,也都是我们赖以成长的土壤,那里有我们生存所需的阳光、空气和水,更蕴藏着无穷无尽的美等待我们去发现。天地之间,万物生长,带给我们万千的形态,只要你走进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就会探索出无数美的奥妙。云是怎么飘的?彩虹是怎样产生的?山石河流是怎么形成的?就连一片小小的树叶、一块儿小小的石头都是很好的创作素材。如,用卵石和蔬果做的小工艺品、用落叶做的树叶贴画、用种子贴的风景画、用物品包装盒做的纸盒房子和玩具

大自然即是一个天然的大课堂,它不仅开阔了心灵、还陶冶了美的情操。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五、顺应心理

由于儿童生理特点所决定。儿童画画不是画眼中看到的。主要是画心里想到的。如花母鸡喜欢画出鸡肚里的鸡蛋,画水果喜欢画出果核,花树喜欢画出树根,画筐和网都是透明的,能看见里面盛的东西,画立交桥上下层的车辆、人、马都画出来,孩子心里这样想得就这样画。如画妈妈下班后骑车回家的情景,人体比例、自行车结构画的都不合理也不准确,但它合乎孩子的心理,妈妈工作了一天,下班后还要买菜接孩子,妈妈真辛苦,把热爱妈妈的感情画出来了。又如画下雨的情景,天上下着雨,小朋友们打着伞在小花圃的周围兴奋地观看着种子发芽的情景。一圈人,有的头朝下脚朝上,是一种不合物理合心理的表现。对儿童画的这种特点,老师不能责备,不要强求孩子纠正,要鼓励他们多看、多问、多想。把现实生活和想象联系起来。幼儿期对事物认识往往停留在直觉反应的层次上,这是本能的、生理的,同时又受个性的影响,他们努力用最直接的方法表现、发泄自己的情绪和心绪,我们应适当以成人生活世界作为他们的参考,鼓励他们运用自己独特的表现语言表现自己理解的世界。还要鼓励他们的创造性,这样才能发展儿童丰富的想象力。

六、大胆表现

儿童受年龄特点的限制,身心没有发育完全,观察能力不强,看东西总是先看最突出最生动的地方,因此在作画时,也总是什么重要,就对什么进行夸张。如有的同学画摘黄瓜的劳动场面,黄瓜画得又粗又长,比人还高,得蹬着梯子才能摘。画人总爱把头画得大大的,脚画得很小。画头时又强调眼睛和嘴,老人和小孩的形象,往往只通过添上胡子和皱纹加以区别等等。儿童用色喜欢鲜艳的色彩,往往不考虑物体的固有颜色,而喜欢色彩对比强烈,想用什么色就用什么色,喜欢什么色就画什么色,儿童这种夸张手法往往使画面非常生动,应该给于鼓励,而且还要鼓励他们“异想天开”,去想象那未知世界,大胆地画出心中所想,如奇怪的鱼、奇怪的树、奇怪的汽车等等,激发幼儿充分的想象力。他们创作出小房子鱼、跳舞的鱼、汽车鱼、长灯泡的树、长布娃娃的树等等,教师应留给孩子想象的空间,并保护这些想象的资源。鼓励孩子们突破传统物象的模仿。大胆地变形是很重要的。习惯了模仿成人的示范作品,在孩子们脑海中容易形成对物象认识的传统定式,并很难走出这个框架。所以要鼓励儿童抓住物体的特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大胆地夸张变化,创造出自己特有的绘画表现语言。

七、培养记忆

篇4

关键词:想象;儿童;绘画;观察能力;扩散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4-0201-01

想象力是儿童画的翅膀。所谓儿童画,即是能够反映儿童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能反映儿童天性,反映儿童内心情感和个性的绘画作品。因此,也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和理解,加上学生主观的想象所表现出来的图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儿童画。因此引导、开发孩子的想象力是教好儿童画的关键。

1.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是绘画的首要问题

科学的观察习惯,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感受的重要途径。不会观察,便无从表现。小学生的心理生理条件决定了他们观察目的的不明确性和随意性,容易被事物的局部细节所吸引,缺乏分析和比较,整体观察能力差。同时,也正是由于学生观察的随意习惯,才造就出儿童绘画的特有的稚拙之美,这是儿童画的价值所在,因此,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年龄实际,运用继承和创新的观点指导学生作画。

1.1 教师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务。对于儿童来说,他们视觉观察的随意性尤为突出,缺乏整体意识,因此记忆画是培养学生整体观察力的良好途径。如带领学生观察描绘春天的景色,观察时,教师要不断地提醒学生观察春天所特有的现象,分辨各事物的特点,同时,感受大自然的美,用画笔记录所见、所闻、所感、所想。这样可以很好地提高低龄儿童的整体观察和记忆能力。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容易抛开对事物的观察,只看几眼凭主观印象和认识来作画,会把人物画成没脖子,两条腿分开生长的现象,或只注意细节而忽视整体。进行课堂写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在明确观察任务之后,还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包括基本形状和主要结构,在写生时不断地提醒学生仔细观察比较,有比较才会有真实难受。

1.2 教师明确观察任务的同时,教给学生科学的观察顺序和方法:

(1)整体的观察。先观察整体,再深入局部仔细观察,然后回到整体关系上的观察。即:整体--局部--整体。指导学生用最简单的平面几何形体概括整体形象,然后顾及整体逐步深入。

(2)审美的观察。教学中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体验各种形式美法则,如观察一束花,可以让学生感受红花绿叶衬托之美,以及宁静、生动之美等。

(3)比较地观察。教学中,指导学生对实物间的大小、比例、位置的比较,以及实物本身各部分间比例及基本形比较,同时还要进行色彩比较。

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加强观察训练,有意识地搜集和积累创作素材,供学生观察和表现,并予以正确的引导和启发,为以后的创作打下基础。

2.想象力的丰富,源于平时对周围事物的细致观察

想象力是儿童画固不可少的属性,更是儿童画创作的重要成分。想象力源于见识多广,对周围事物和外部世界的认识和印象积累越多,就越会产生丰富的联想。当然,培养想象力,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创设条件,引导学生观察社会、观察自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并鼓励学生用日记画的形式把所见、所感、所想及时记录描绘下来。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表现,在尊重学生主观想法的提前下进行适当的启发和引导,这样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发展,想象的源泉才不会枯竭和泯灭。

例如:教师可结合地方特色,开展美术创作活动,反映家乡,宣传家乡,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热情。如开展“海”系列创作活动,带领学生参观渔村、港口、码头、海滩等。用写生和默写的方法记录所见、所感,并用日记画的形式围绕创作主体,图文并茂予以记载。这样可以积累创作素材,如果再加上学生主观上的大胆设想,指导学生运用适当的形式加以表现,可以创作出许多优秀的绘画作品。

3.通过各种课堂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扩散性思维

3.1 添画,教师可以提供不完整的图画,让学生发挥想象,补充添加使其更具意义,如采取漫画形式进行添画。这里表现出答案的多样性和趣味性,以达到培养兴趣、发展想象力的目的。

3.2 续画,教师先开个头,让学生接着画下去,这不仅是形象构图的一种继续,而且是由浅入深的思维过程,同样能够促进学生多向思维的发展,对小学生来说主要可以采用故事的形式进行续画。这种一个线头、多种结局的手法,无疑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3 命题画,即教师设立主题,让学生围绕主题进行想象。通过启发引导,打开学生发挥自由想象的束缚,让学生置身于教师创设的情境,成为情境中的主人。如三年级美术教材《太空旅行》,茫茫太空,神秘莫测,学生很难进行具象描绘,只有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中,充当小小宇航员,才能发挥丰富的想象,想象出太空神秘而又美好的一切。在此,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及观点,予以适当的启发和引导,促使学生想象力的发展。

4.艺术的生命力贵在创新

创造精神和才能的培养,是美术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实践证明:儿童学画可以启迪智慧提高创造力,是观察、记忆、想象、创造等形象思维过程。可以说儿童画的创造过程,就是创造思维的过程。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我们不妨就绘画创作课来作一次尝试(内容为表现儿童生活为主的创作画):

A 、让学生说说自己最感兴趣的生活情节。学生会争先恐后地说出跳绳、拔河、捉迷藏等,这些内容虽很普通,却是学生最为熟悉的,最能反映学生的童年特色。

B.让学生回忆在参加这些活动中最精彩、最有意义的瞬间。

C.说出学生各自所喜爱的活动场所,具体有哪些事物等。

D.让学生作简单描绘。教师提醒学生,你喜欢哪一种活动就表现哪一种,可以加上自己的想象。这样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且表现形式多样化。

E.最后,教师进行个别的指导和启发。

篇5

关键词:儿童美术;美术素质;教育

一、儿童角度的审美与美术素质的体现

儿童美术教学是培养儿童美术素质的基本过程之一,是美育中的重要环节。当今,美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不断得到加强,通过美术教育开发儿童大脑的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儿童的灵感和想象,使大脑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促进与发展。同时,培养儿童追求美、创造美的良好素质,形成从整体到局部、从感性到理性的思维方式。通过美术教育,使儿童在精神上得到愉悦、舒适,有一个宽广的眼界,激发儿童艺术灵感,培养儿童美术素质。

美术素质的培养需要审美的条件,审美的前提是感知觉的产生,这就需要我们将美术素质的培养和知觉做出对比。人们观察事物或欣赏一件艺术品时,知觉使我们会不自觉地进入再现的内容。而儿童由于平时对客观事物的好奇较多,更容易产生审美的活动,激发艺术灵感。所以,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对儿童表现出的审美要做出肯定评价,积极指导,使儿童这种无意识的艺术灵感得到升华,形成一种美术素养。

二、美术素质的培养应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

1.儿童的美术素质的培养要围绕儿童提高美术兴趣的方式

在儿童的世界里,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儿童眼中的世界与成人有着极大的区别,儿童认知世界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他们对事物的感受没有受角度、类别等诸多因素的限制,他们的绘画有着随心所欲、超越现实、超越时空的自由。

如果一些教师和家长用比例、透视、明暗调子等技法去苛求儿童,根据成人理解的方法对儿童进行教学,这种教育方式在教育者看来内容丰富,对接受者却无法消化,同时扼杀了他们的个性,无法发掘其内心的艺术感觉。长此以往儿童的脑海中就不再呈现创造性与艺术感觉,随之美术素质无从谈起,对儿童美术素质的培养无法展开。

2.儿童在艺术活动中有几种主要表现形式

儿童在美术活动中的表现形式反映了儿童的心理特征。首先,自由的想象力。本质上讲,就是把通过感知到的事物或大脑中储存的图式加以改造组合,形成新的意象的过程。这种自由的想象力则是来自儿童对客观世界的好奇心,正是对未知世界的探求,把内心的幻想与多姿多彩的外界事物联系起来,从而体现出儿童的个性、人格,也体现出儿童的创造性心理表现。其次,特殊的形式感。儿童表达艺术的最好方式是那种纯朴的、未被雕琢的特殊的形式感。儿童在作画的过程中是自由的,凭着直觉和想象力,他们的思维与成人有很大的差别,所以我们不能根据成人的理解去对儿童进行教学,我们应该尊重儿童的发展,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注重对儿童综合素质的培养。

3.正确认识儿童美术活动中的特性

培养儿童美术素质的前提我认为,在培养儿童美术素质的前提下应该制定儿童美术素质教育的方式方法。首先,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会使儿童自由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形式感受到严重影响,无形中抑制儿童的想象力和创作力,儿童独特的形式美感在画面里也会消失。其次,积极引导儿童亲身体验和感受形象世界,让儿童走进自然,从周围环境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想象力。最后,在美术教学中,多采用艺术欣赏的活动课,让儿童接触大量优秀作品,从而提高儿童的感受美、把握美的事物的能力,培养良好的美术素质。

三、对儿童美术素质的培养给以启发和引导

1.通过提高教师美术素质来促进儿童美术素质培养

美术素质是多元化的,不同的艺术作品具有不同的艺术气质。对于美术素质的培养应该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发展过程。在儿童美术教学中,教师要科学地选择教学内容,意识到艺术过程的体验比结果更为重要,教师通过丰富的语言、丰富的表情和富有感染力的行为动作为儿童展现他们眼中的世界,激发儿童的感情,有助于儿童准确地认知世界。

2.通过提高儿童创造性思维能力促进儿童美术素质培养

儿童美术教师要树立创新价值取向,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和质量观。教师要意识到儿童美术教育活动的根本目的在于激发儿童对美术的兴趣,丰富儿童的美术实践经验,建立初步的美术素养和审美意识,促进儿童健全人格的形成。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培养儿童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激发儿童的创作愿望,正确评价儿童的自由表现,尊重儿童富有个性的创造行为,保护儿童的创造力。

3.通过激发儿童个体的特点来提高美术素质的培养

在对儿童进行美术教育过程中,要提倡画面造型独特、色彩波澜,应当尊重儿童自身特点完成辅导教学。可以在顺应儿童自然发展的前提下加以启发和引导,更多地使用游戏式的方法完成教学,培养他们有兴趣、有创造、有感情的创作冲动,保持大脑创造性思维的正常发展,从而提高儿童美术素质。

篇6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想象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1-062-01

哲学家康德指出:“想象力是一个创造性的认识功能;它有本领,能从真正的自然界所呈现的素材里创造出另一个想象的自然界。”想象能拓展人头脑中的无限空间,能有助于人类进行发明创造。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对学生创造力的发展都大有裨益。那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怎么培养学生想象力呢?在此,笔者略谈四点。

一、联系生活:在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学生的想象力不是自然产生的,它与学生日常生活中经验的积累有着密切的联系。任何想象总是以感性材料为基础,从而想象出自己从未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但构成这些形象的感知材料归根结底是来源于客观现实。美术教学中,我特别强调学生在写生中要细致观察,并通过体验生活等方式来丰富他们的直观感受,让学生不断积累有关写实方面的知识,获取清晰和富有记忆的表象,以增加学生的想象储备。有了比较丰富的感性材料的积累,只不过是给想象提供了原始材料,更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展开想象。由于儿童对音乐特别感兴趣,因此可以运用音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我经常采用美术活动与多种领域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情绪体验,让学生听音作画,把绘画与音乐、散文、故事、诗歌相结合,调动学生的听觉,再根据听到的引起联想和想象,启动孩子想象的翅膀,将音转化成形,启发学生想象。如《下雨》一课,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安排的:首先欣赏表现雨天的欢快的乐曲,再配上各种雨中情节视频,出示雨天的人物、植物、动物等,让学生逐个感知,并让学生回忆生活中的雨中情境图。当然,雨中情节包罗万象,雨中人物都在干什么呢?雨中的动物都在干什么呢?启发学生根据以上的想象,自己组织画面,画出自己心中的雨天的图画,拓展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力,看谁画的内容多,画面丰富、表现雨的手法丰富、颜色漂亮……结果学生想象力特别丰富,并能较好地用图画表现出春天的勃勃生机。

二、故事激趣:在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故事能使他们增长知识,陶冶心灵,并能激起对故事情节的想象,进而用各种绘画形式表现出来。例如,教学《可爱的动物》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六一儿童节快要到了,动物世界里要召开联欢会。小动物们都穿着节日的盛装,来参加舞会。瞧,那满身花纹的小斑马、摇摇晃晃的小企鹅、脖子长长的长颈鹿、威风凛凛的小老虎……都是那样有趣可爱。同学们有兴趣把这些小动物画出来吗?下面我们就来画出这些小动物。”这样,通过这段小故事,把小动物的形象艺术化地融入了学生的脑海。学生不仅从故事中感受到了生动的形象,而且可以想象出成人无法想象的画面,构思新颖、有趣,构图饱满、生动,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较高的审美情趣,想象力特别丰富。

三、调动诸感官: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师可以组织形式各异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系统。美术活动中观察是极其重要的,“看”是学生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可以通过观察物象、再现物象、添画、装饰、涂色,使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也可以让孩子闭上眼睛闻各种各样的气味,边闻边想象,刺激孩子的嗅觉系统,然后通过交流,表达自己的感受;还可以让孩子亲自摸一摸不同质地、不同形状的物体,刺激他们的触觉系统,再通过教师的引导进行大胆的描绘……这些尝试都将取得很好的效果,会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积极性、探索欲望,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四、欣赏绘画作品: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儿童的绘画作品充满了个性,其中有许多值得相互学习欣赏的部分,从中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因此,教师应有目的地引导儿童向同伴学习,这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也是十分重要的。在平时的美术教学中,我会及时地介绍学生有创意的表现,引导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想象创造。在学生完成作品后,把学生的作品全部拿出来展览,引导学生乐于观赏,能在别人的作品中寻找、发现优点。这样的相互学习,不仅可以弥补学生自己想象的缺陷,还可以拓宽想象的视野,更能提高全体学生的想象力。欣赏、观摩大师的作品也是儿童绘画的常用形式。凡高、米罗、毕加索等大师的作品应该常出现在教学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想象能力。培养孩子的想象力,还应将美术活动同其他学科结合起来,在综合教育活动中让儿童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飞翔。

另外,用好科幻画,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利用“科幻画”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的也是一种好方法。科幻画的题材很多:如《未来的……》、《月球之旅》、《梦幻》等。这类题材的教学最有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在这类想象画中,可以打破现实生活的种种限制,让学生自由想象,随意表现,任意组合,创作出独特、离奇的新形象。可以创作出人到外星球生活、飞着走路、遥控干活,植物、动物可以像人一样会说话、有生活、有情感。在想象中一切界限都消失了,一切都有可能性,现实生活的经验、逻辑思维的规律、时空的限制、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等等,一切都不存在了。幻觉、梦境、神话、传奇、现实、理想在这里都融为一体,使想象获得了无限的自由性和广阔的驰骋天地。爱因斯坦语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的培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教师只有呵护学生的“异想天开”,鼓励学生的与众不同,引导学生的奇思妙想,保护学生的童真童趣;只有真正为学生架起想象的桥梁,为学生点燃想象的火花,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而艺术创作离不开生活,美术教学不能构想空中楼阁。教师要培养跨世纪的人才、培养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就必须把学生从狭小的空间解放出来,要引导学生养成勤于观察、善于观察的好习惯,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给他们空间,尽情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动脑动手,直接体验,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和创造思维,使其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中国美术史教研室.中国美术简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篇7

关键词:美术教育;创造力;儿童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只有培养具有良好创新能力的公民,才能让一个民族长久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才能让一个国家在世界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鉴于此,我国素质教育非常强调对儿童创新精神和能力创作的培养。笔者从事小学美术教学多年,认为美术教育教学是培养儿童创造力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在美术教育活动中加强对儿童的创造力培养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创设情境,激发儿童创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儿童求知的动力,只有当儿童对美术有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的激情和灵感才会被激发出来,才能积极思考和创造。因此,作为美术教师,应为儿童创设各种有趣的情境,激发儿童创作的兴趣,让他们乐于用美术的形式表达自己的体会和认识。

二、丰富儿童感性经验,奠定儿童创造基础

心理学研究表明,想象是创造的重要基础,离开了想象就根本谈不上创造。当然,没有凭空的想象,想象需要形象的基础,对于儿童来讲,这种形象的基础来源于是儿童对生活的感性认识。由于儿童年龄小,知识经验欠缺,他们进行想象时需要具体的感性材料,所以教师在教学时不能简单地将自己的认识和经验强加于儿童身上,应为儿童提供多种途径让儿童去感知外界事物,从而获取自己的经验,应鼓励儿童多看、多听、多触摸以及多尝试,从而丰富他们的生活,增长他们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如,笔者在教学中引导儿童去观察生活的环境,如观察马路、路灯、桥梁、花草、动物等,这样儿童在画画时就会有了形象的基础,从而建立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三、鼓励儿童充分想象,提供儿童创造条件

想象是创造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是人类创造性活动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要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应先完善儿童的想象力。当然,想象力的培养需要一定的方法和策略,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在此介绍两种培养儿童想象力的策略。(1)适物想象。即由一事物联想到另一相关事物的心理过程。如,笔者让儿童对一次性饭盒、牛奶盒等废品进行加工创造时,就会启发引导儿童进行想象,想象一个普通的纸盒通过再次创造会变成哪些新事物,儿童进行创造后,有的在纸盒粘上了轮子,安装了翅膀,变成了会飞翔的房子,有的则在纸盒上安装了几个小叉子变成了机器人。(2)创造想象。一般来讲,创造想象有四种具体方法:①夸张法。如小人国和巨人国、拇指姑娘形象的创造;②组合法。如美人鱼、猪八戒形象的创造;③拟人法。如葫芦娃、风婆婆、花仙子形象的创造;④典型化法。如《鲁滨孙漂流记》中的鲁滨孙形象的创造。在教学中,笔者会针对具体的内容教会儿童创造想象的方法,如,让儿童设计未来的汽车,当有的儿童设计出了新型公安车(设有飞行器和潜水艇的汽车),我会告诉儿童新事物组合的方法。

四、重视评价,激发儿童创造欲望

儿童美术教育活动的重要目的并不是培养画家,而是激发和培养儿童的创造兴趣和欲望,提高其自身的综合素质。因此,教师在对儿童的作品进行评价时,不能用成人的艺术眼光去评价儿童作品,应符合儿童年龄特点,富有童趣,同时还可以让儿童之间进行互相点评,通过这些激励评价,提高儿童美术创作过程的兴趣和自信。另外,在对儿童作品进行评价时,教师还可以适时适当地为儿童提供交流展示的平台和机会,邀请个别儿童向其他儿童介绍自己的美术作品的创造构思和灵感创意,自己和其他儿童则作为耐心的听众,仔细聆听和分享创造的快乐,理解和尊重每个儿童的艺术创作才能。

参考文献:

[1]王灿明.儿童创造教育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篇8

一、利用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和对美术的天然兴趣培养创造性思维

想象是创作的源泉。儿童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它的具体形象性以及进行初步抽象概括的可能性[1]。儿童的天性是活泼好动,他们敢于大胆想象,对周围的事物没有现成的看法和固定的认识,对自己所处的生活世界充满好奇、充满幻想,甚至天马行空。在他们眼里世界的一切都是有生命的,都是活生生的个体。他们对生活世界的很多认识是对成人认知和成人思维模式的颠覆。因此,教师要巧妙地抓住儿童纯洁稚拙的童心和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的特点,以及独特的想象力,有步骤、有针对性地释放他们的想象空间,将眼睛看到、心灵感受到的丰富而奇特的生活世界转化为色彩斑斓、造型独特的美术世界,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我教授粘贴画《灿烂的春天》时,先展示卡纸、剪刀等教具,引起学生们的好奇心,再以提问引导的方式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幼儿在跟老师之间提问回答的互动过程中思索问题、发现问题,丰富想象的内容,然后教师鼓励儿童把头脑中想到的画面表现在作品里,从而孩子们创作的欲望得到激发,活跃的思维得到具体呈现。特别重要的是,这一过程需要教师合理、科学地引导儿童进行大胆的、奇特的想象,充分发挥儿童富于想象的天性。一旦儿童的想象天性和形象性思维特性在美术学习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利用,加上老师及时的肯定与鼓励,就会进一步激起他们天性中许多具有灵性而又奇特有趣的想象。倘若如此,这将成为他们学习美术乃至其他科学的巨大推动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最终目的。正如有专家指出的,儿童在“色彩、线条、形状、质感、节奏等方面培养起来的敏感”将极大地推动其“生命潜能”的挖掘[2]。

兴趣是儿童最好的老师。所有的创造激情来源于兴趣和好奇心。儿童要进行绘画创作,首先要有浓厚的兴趣,才能激发他们特有的创作灵感和积极的思维意识。儿童对美术的兴趣与生俱来。正如一些论者指出的:“每个孩子都是艺术家,他们都有与生俱来的对绘画的兴趣,作为儿童美术教学,应该研究和探讨怎样去启迪与开发他们的兴趣,这是搞好儿童美术教学的关键。”[3]教育家德廖莫夫说:“并非所有的儿童都会写诗和唱歌,然而所有的儿童都会画画。”[4]幼儿的好奇心重,对有趣的物体,有意思的事物,出于好奇常引发兴趣,好奇心驱使他们喜欢寻找奇异的、有刺激的事物,引起探索兴趣,激发创造的激情,促进创造思维活动。只要有了兴趣,不管做什么事,就会集中精力,积极思考。这样的思考是发自学生自身的需要、欲望,是自觉的,更是积极的,甚至有时可以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和对孩子的长期观察发现,孩子从呱呱落地开始,他们就会对色彩鲜艳、造型美丽的东西用眼睛盯住不放。2岁多的儿童在会拿笔之后,就不断地涂抹出许多线条,且乐此不疲。3岁之后就能较熟练地将感知、情感和行动符号化,并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和一定的价值取向性。到5岁左右,儿童已经具备初步的绘画能力,如平衡感、和谐感以及构成感,并对用美术表现儿童自身的生活世界有了某种自觉,意识到绘画可以再现生活世界、美化生活世界。依此施教,会大大激发儿童的创作欲望和对生活的观察兴趣[5]。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正是有针对性地利用了儿童这一天然的对美术的兴趣和认知特点,科学地加以引导,培育与呵护儿童对色彩、造型和空间构造的敏锐的感知能力,最终实现对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二、科学的美术教育策略是培养儿童创造性思维的重要保证

在利用儿童对生活世界的丰富的想象力和对美术的天然兴趣进行美术施教,培养儿童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离不开美术教师的正确认识和科学、有效的启发。儿童美术教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角色,更应该像是大海中的一座灯塔,指引他们朝正确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向前进。儿童美术教师“对儿童美术经验与情感的感性塑造和表象建构工作,不但对青少年孕育创造性思维的感性动力和表象时空具有决定性意义,而且还对人的道德情感、认知意向和人格行为产生深刻的定向式、印刻式影响”[6]。因此,在培养儿童创造性思维、开发儿童智力的过程中,美术教师责任重大。倘若以形象生动、直观有趣等多种方法和多种视角去激发儿童的想象力,捕捉儿童的兴趣点,开启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老师生动形象的语言是学生进入绘画思维和创造的桥梁。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的言语、准确的动作、鼓励的眼神、真诚的情感、平等的作风以及良好的精神风貌,去营造出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尽情地表现心中所思、所感,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创造出儿童美术作品纯粹的童真和活的灵魂。

(一)让儿童自己动手和动脑,教师不可轻易越俎代庖

让儿童自己动手和动脑能有效地、积极地引导他们的创造性思维。美术活动中培养儿童的创造力,离不开儿童的手脑并用。当儿童产生了创造意识后,就会迫不及待地通过自己的双手去验证自己的想法,在验证过程中,他们会一次次地改进自己原有的思路,通过再思考再动手,最终达到完美的结果。如:泥工活动捏茶壶时,教师出示自己事先捏好的茶壶,引导儿童观察茶壶的结构组成,并讲解制作步骤。然后要求儿童制作茶壶。由于儿童年龄小,再加制作较复杂,儿童在团出茶壶的身子时无法将壶嘴按放在壶身上,教师就启发儿童动动脑子,怎样才能把壶嘴按在壶身上,儿童通过讨论后找出了一个合理的方法———用牙签棒将壶身壶嘴连接,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壶嘴角度千差万别,教师再次让孩子观察后讨论,找出制作不合理的地方,并说明原因,通过几次尝试儿童又掌握了壶柄的连接方法,这样就制作出一个完整的茶壶。在掌握了制作工艺后,教师启发儿童进行创意设计。每个儿童都积极思考,各式各样的茶壶便相继而生,方形的,圆形的,大的、小的、品种各异,个别儿童还制作了勺子、锅、铲、碗等,他们把这些“餐具”放置在桌上,就地取材,还玩起了做饭游戏。这一过程,大大提高了儿童的动手动脑能力,训练了儿童的发散思维,创造精神得以体现。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儿童动手动脑的过程中,教师不可轻易越俎代庖。教师的职责在于点拨、启发以及对儿童作品的画龙点睛上。作品应体现儿童自身对生活世界的认知和审美观照,包括构图、色彩、大小比例。教师作为成年人,有一整套成熟的美术技法和审美取向,但那毕竟是成人世界的认知与审美,与儿童对生活世界的认知与审美有着本职的区别。所以面对童画、童塑或儿童的器物制作,教师绝不能因其稚嫩而轻易加以否定,并随意加以修改甚至另起炉灶。纵观儿童美术课程内容的演变发展,学科倾向的课程观已经渐为经验倾向的课程观取代,现代儿童美术教育更加注重彰显儿童的主体地位,注重发展性、适宜性、参与性、互动性、人文性与生态性。对技法的严格要求已经退居其次,儿童的审美经验成为构建儿童美术课程内容的核心。以教师为主导的、以技法传授为主要内容的灌输式教学向以儿童生活经验为核心的生态式教学转变[7]。

(二)采用适当激励策略,激发儿童创造思维

美术教师应当在儿童的美术创作中引导学生体会创造性劳动的喜悦,让儿童在自信和赏识中延续并增强对创作的欲望。当独特的构思与新颖的作品受到表扬获得赞美的时候,更能增强他们创造的自信心与创作的欲望,激发出儿童的创造性才情。

1.创新点评方式

在我所开展的儿童美术教学活动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感兴趣的不仅仅是五角星的多少,还有每堂课画面背后老师写的评语。学生把每一次评语当做老师给自己的悄悄话,从评语中孩子能知道自己的画优点在哪里,不足在哪里。比如:“××小朋友的《三月三的螃蟹》图画作品,构图层次清洗、色彩艳丽明快,特别值得表扬的是河边垂柳的造型优美栩栩如生,如果下次能够继续努力把螃蟹身体画得更对称一点就十分完美了;”“××小朋友在《三月三的螃蟹》这幅作品里画了一只色彩非常艳丽的大大的螃蟹,它好像正在非常得意的散步呢。从作品中可以看出我们的小朋友在生活中一定是仔细观察过螃蟹的。一定要继续保持仔细观察的好习惯哦!”美术作业讲究创新思维,儿童画要求有趣。教师应鼓励和肯定儿童大胆创造,对有创意的儿童给予表扬,并通过教师的肯定让儿童得到创作的快乐,让儿童的创造思维得以延续。同时,心理学、教育学都认为,少儿时期是人的智力开发的关键时期,少儿时代是思维的发育阶段,而进行美术教育正是开发智力,训练思维,培养灵感,提高他们自身修养和气质的一种手段,同时美术又是少儿最乐意接受的一种形式,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个鼓励的眼神或者一句话,都能激发儿童无穷的创造力。

2.采用多种形式把儿童作品展示出来

不论是绘画还是手工、泥塑,在每一堂课结束以前,我都会让每个孩子拿着画册到讲台上介绍自己当堂课的作品,他们会告诉其他小朋友和老师:我今天画的是什么、我的画面讲的是什么故事、我觉得自己哪里画得好。同学们都会参与到自评和评价他人作品中,老师也会加以点评引导,把儿童作品中的优点最大化挖掘出来,初步培养儿童辩别好坏的能力,提高审美意识。儿童也可以在看其他同伴的作品。同时,开阔视野,取长补短,拓展自己的思维,积累素材。让儿童的创造思维在课余时间得以延续。

3.保护儿童个性发展,开发创造潜能

我国近现代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原则认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4]在传统的绘画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喜欢用同一的绘画工具,同一的绘画方法来要求儿童完成任务,其结果是儿童很想去尝试一些与众不同的绘画作品,而个性思维被压抑,最终必将导致儿童的从众性。因此,当儿童掌握了一定的绘画方法后,教师就应从“横向绘画创作”和“纵向绘画创作”这两方面着手,进一步促进儿童的创造力的发展。如:在综合绘画活动“美丽的家”时,教师进行横向绘画指导,也就是说同一主题画或想象画,儿童可以自行选择绘画工具和绘画手段加以创作,于是教师为幼儿提供了油画棒、彩笔、水彩棉签等多种绘画工具。允许儿童自由选择绘画工具,并引导儿童充分发挥自己独特的想象力,利用自己手中的工具绘出了不同风格的画图“美丽的家”。接下来,教师组织儿童又进行了较复杂的“纵向绘画创作”。不要统一要求画面布局,而是引导儿童展开想象。“美丽的家”可以在草地上、海边、大楼里;“家”可以是一个温馨的角落,也可以是一所漂亮的平房;“家”可以是“爸爸妈妈和我”在的地方,也可以是有花有草有窗户的一幢房子。通过实验证明,这种方法充分发挥了儿童的创造力。使用这种方法绘制组合的画面色彩丰富,布局饱满,大大开发了儿童的创造潜能。

(三)将美术与其他学习领域结合起来,融会贯通,促进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人类进入21世纪后,开始重新审视儿童美术课程内容的全面性和整合性,“逐步拓展美术欣赏的内容,考虑欣赏内容与表现内容的有机整合,探索美术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有机融合,加强儿童美术课程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7]。对儿童美术教育而言,这种课程的融合突出表现为美术与音乐、文学的融合。音乐、文学、美术同属艺术范畴,他们之间有许多可以融合的地方。音乐中的乐符,需要高低起伏、快慢相间的组合才会成为有旋律、节奏的艺术形式,美术也是一样,不同的个体,通过变化、创造组合在一起,才会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有节奏感、韵律感的画面。文学给人以巨大的想象空间,文学家可以创造出或优美、或壮观的文学意境,加上文字本身及文字表达富于暗示、联想等特征,每个阅读者可以有不同的理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美术的巨大的想象空间与个性化解读跟文学的这一特征高度契合。所以,对于儿童美术教育来说,应该自觉探索不同课程领域的有效融合,给学生开启一扇广阔的心智启发之门。在具体的做法上,我们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譬如,教师可以用一个故事或者一首儿歌来调动儿童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根据听到的内容,发挥想象,设计一个画面,这样不仅训练了儿童的听说能力、音乐感悟能力,而且使儿童养成了一种整体观照意识,培养了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篇9

美术教学因思维方式的独特性,想象力的丰富性,绘画、手工的操作的实践性等决定着他的特殊地位。特别是在培养学生创作能力方面起着独特作用,是其他任何学科不可替代的。

美术教学中,要注重个性的培养,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力,美术教育作为一门特殊的艺术教育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还要有个人特色和风格。课堂是学校实施美术教育的主要途径,教师是个引路人,首先要理解学生,亲近学生,不要以成人的创作规律去要求学生。课堂中,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努力去创作。想象是创作的核心,没有想象,就不会有创造。因此,教师应尽力营造一种崇尚个性和独立思考、反对僵化和盲目崇拜,鼓励学生大胆想像和创造,积极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的良好教学氛围,允许失败,鼓励表现自我和张扬个性。美术教学中,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想象力也是我们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每一个成功人士都是想象力非常丰富的人,尤其是画家、诗人、作家、科学家、天文学家,他们肯定有非一般人的想象力,才有今天的成就。想象力的培养在美术教育中有较多的体现,如根据一个场景、一种现象、一个季节、一首诗歌,让学生画一幅想象画等。课堂中,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努力去创作。想象是创作的核心,没有想象,就不会有创造。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关键。在美术教学中,进行一些能引起学生联想、发挥想象的创造活动,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如为儿歌配画,学生们不仅能从诗句中感受生动的形象,而且还能扩大学生画画的联想范围和进行形象的思维能力,并且使儿童的品德情操受到教育。他们的技能可能会幼稚,表现能力也很有限,但他们的构思望望很新颖,别有趣味,对于学生们这些闪光的创造性火花必须给予鼓励,通过鼓励一个学生,而激发起全体学生进行再创造的热情。又如为画配故事,在教学中,要引发学生内在感受,情绪、想象、气质和才能等等。由引发然后产生联想,联想是形象思维的重要方法之一,美术作品恰恰就是想象思维的产物,通过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不仅能使学生得到想象思维训练,而且能提高创造思维能力。善于挖掘,孩子的潜力是无穷的。越是开放的教学,学生就越能发挥自身的潜力。

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美是生活中合乎规律的、与其内容和谐统一的、丰富独特的又令人愉悦的具体形象。人们认识美、发现美就必须有鉴赏能力,而人的鉴赏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必须经过后天的培养和训练。且爱美是人的天性,对正在成长的少年儿童来说,表现尤为突出。通过审美教育,能使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去鉴别真伪、分辨善恶,判断美丑。所以我们的美术教育有较多的审美内容。此外,学生在美术课的实践活动中,除了能亲身感受到变化多姿和造型结构美和绚丽多彩的色彩美,同时也会感受到蕴藏于自然的变化、统一、对称、均衡、对比、调和等形式美。

三、启发孩子兴趣。“兴趣是最大的动力,是成功的一半。”只有学生对美术感兴趣,才能主动去吸收美术知识和技能,并更多地接触优秀的美术作品和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兴趣也是信心的推动力,对美术兴趣盎然的儿童,总是信心十足敢于大胆表现,他们思想活跃,经常表现出高度的创造欲望和热情。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法,让学生去感受事物并对事物产生充分的联想,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儿童的好奇心强,好动,他们喜欢各种各样富于乐趣的“游戏活动”,可以说喜爱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儿童的生活是游戏的生活,儿童的世界是游戏的世界。因此,在平时的美术活动中,我寓教于乐,常常采用游戏教学法,利用乐趣来激发兴趣,启发孩子的想象。在教学中,我还经常用猜谜语、脑筋急转弯、贴五官等游戏,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学生不受任何条条框框的约束,心情舒畅地即兴作画,对培养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张扬学生的个性,挖掘内在的潜力,具有很大的帮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想象力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它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创新欲望,从而激起学生的变新行动,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篇10

小学美术创作画教学想象力小学美术创作画是运用学生已经获得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经过构思、构图等绘画步骤,围绕一种主题思想来表达画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绘画创作方式。由于学生都是儿童,而儿童绘画有它独特的特点,儿童普遍涉世不深,天真浪漫,可塑性极强,所以引导学生挑选良好的绘画题材和命题尤为重要。美术源于生活,因此绘画的题材和命题多来自于生活中,好的题材和命题不仅可以让学生有发挥的空间,而且能联系实际培养他们对美术的兴趣,习惯用美术的视角来观察生活中的人和物。

一、小学美术创作画教学的几个重要环节

首先来谈一下小学美术创作画的题材。儿童在生活中直接或者间接接触到的人物、风景、动物以及想象中的事物,都可以成为创作画的题材。根据学生的层次不同,因材施教,对于普通的学生可以先试着从一些简单的实物开始入手,接着引导他们把简单的实物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情景、一个感兴趣的故事情节或者一个天马行空的想象世界;而对于有一定的美术基础的学生,则可以直接引导他们去观察身边的世界,从生活中提炼题材,进而去表达一种主题思想。

接下来就是创作命题了。作为小学创作画的重要一环,命题可以是自由开放的,可以是师生互动的,挑选学生感兴趣的诗歌或漫画,也可以是生活中一些有趣的事;可以规定一个大的范围,让学生在框架内自由命题,也可以具体到某一方面的事物,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表达对这个事物的看法。总之,好的命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美术教学中来,他们不再是受教育者,而是创作过程的参与者,让他们认识到这是在画我的“画”,而不是在做我的“作业”。

有了合适的题材和命题,接下来就是构思了。构思就是根据创作命题,在脑海里、意象中对所要创作的画的整体内容进行计划和想象。例如,《手形的联想》一课,每个学生可以自由摆出各种手势进行联想。简单的如手指呈“OK”状姿势,学生会自然联想到身边的动物——大公鸡;又如,手指呈“V”状时,学生将手形描绘在纸上添加上眼睛、鼻子、嘴巴及色彩,眼前一只可爱的小兔子映入了我们的眼帘。类似这样的例子很多,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回忆和想象,但不可用自己的想法代替学生的想法,哪怕同一个题材,视角不同,创作也会不同,真正做到敞开学生的心扉,画他们自己的画,表达他们自己的想法。

学生有了构思后,就要通过绘画的形式,把脑海中的画形象地画出来,这是考验美术基本功的环节。老师可以做些适当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构图和造型上的问题的,讲解一些美术方面关于绘画布局美观性的知识。对于一些学生想画但画不出来,老师要认真倾听他们的想法并加以肯定,根据其构思给学生予以讲解,给他们提供范图,帮助他们勾勒清晰的画面,直到他们可以作画。对于学生所画的事物的形象要求不能过高,因为小学儿童所画的形象比例、动态都不够精确,只要能表达清楚他们的想法,有他们自己的特色就可以了。

二、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创造能力

小学创作画的过程也是学生提升想象力、创造力的过程。一幅优秀的创作画,需要一个与众不同的灵感,需要一个给画以生命的灵魂。诚然,扎实的基本功是必不可少的,但由于儿童对于绘画的认知及技巧的运用还不成熟,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得到逐步的提高,所以我认为,小学美术教育在兼顾基本功训练的同时,重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及创造能力。兼之,小学儿童天真、随性,可塑性极强,我们要做的就是引导梳理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不是给他们一些框架加以限制。

艺术与文学是密不可分的,正如文学中有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一样,创作画也可以借鉴这些,极尽想象力把它展现出来。比如,学生画太阳,用圆代表太阳,周围四散的短线代表光芒,按道理画到这里已经算完整了,但很多学生还会给圆添上眼睛、鼻子和笑脸,把太阳拟人化了,这样很好,原本枯燥的画卷一下子生动起来了,也展示了学生当时创作时的良好情绪,借画纸感染了观众。

对于创作中学生的奇思怪想,表面上看有违常理,但不能批评学生而是要循循善诱,对于好的构思和想法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令他们乐于去思考,去想象,去创造。创造不光体现在构思上,还体现在美术手法的创造性运用上,同一张画纸上可以采用多种表现技法反映画面,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根据画面需要,将通常的水粉画背景、线描勾勒事物轮廓、油画棒填色等绘画方法都融入进去,充分利用所学来展现自己的创作。

培养想象力是做好创作画的关键,而兴趣则是做好创作画的动力源泉。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创作画的兴趣呢?除了及时地肯定表扬学生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寓教于乐。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投身于大自然,尽情感受大自然的美,体味大自然带给大家的欢愉。与此同时,教师适当地布置一些创作画的作业,让他们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玩耍中有趣的事,表达他们亲近大自然的感受,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孩子爱画画,确切地说是喜欢那种无拘无束信手涂鸦的快乐。孩子喜欢学画,是因为他们渴望借助这无声的语言来宣泄自己的情感。

一提到创造力,总觉得是虚无缥缈的,看不见摸不着,其实不然,美术创作来源是生活,是生活的艺术的反应。要提高自身艺术的创造力,首先要了解生活,熟悉生活,热爱生活。仔细观察生活,才能很好地在画卷上反应生活。例如,我们看天上的云彩,在晚霞的映衬下,白里透着金色,仔细观察会发现云朵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如何在静止的画纸上体现这种美的动态呢,这就需要想象力了。我们可以把云彩想象成棉花一般,一团一团写意地挂在天空中,随着风儿的轻抚而流动着;亦可以用飘散的花絮来表达流动的方向,然后在天地交接的地平线上用燃烧着的火焰来体现晚霞映衬下的火烧云,再配以光与影的变化,树叶的遮蔽,等等,使二维的画纸变成三维的立体。

一幅儿童画,能体现出儿童的认识和感知能力,同时也能反映出儿童的情感、审美和人生观。现在各先进国家美术教学改革采取的有效教学方法,都是利用儿童画自发的本能的启蒙教育资源,促进儿童身心的启蒙发展,开拓发展儿童自己通过本能的认知活动,向大自然索取知识的本领和发展创造加工形象语言知识与创作性的艺术表现的才能。在指导儿童画创作时,根据情况,创设一定情境,渲染绘画氛围,可以丰富儿童创作思维,从而让学生创作出优美的作品来。总之,儿童绘画的创作与指导,是一个神秘的充满诱惑的世界,我将用自己的教学实践去努力探索其规律,为儿童绘画的百花园增添新的绚烂的花朵。

参考文献:

[1]朱国华.儿童非写实性意向创作能力的培养.中国美术教育,2005,(4):17-19.

[2]邹亚贺.创新实践——美术教学中的灵魂.美术报,2004-1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