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文化氛围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1-10 18:16: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班级文化氛围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班级是学校的细胞,是学校实施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学习、生活、成长、发展的重要场所。学生在班级里学习,参加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度过了在校的大部分时间。同时,由于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非常容易受到外在因素的诱导和影响,他们的人格发展与班级文化的熏陶、导向、选择、教育有直接的关系,而且这种作用往往是潜在且长期的,而不是一下子就能看出来的,是一种深层次的影响。因此,研究新课程理念下的班级文化建设,己成了新课程改革过程中的一个突显课题。
加强班级文化建设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就是提高班级管理效率,加速班级管理目标的实现。 完善的制度可以确保一个班集体合理、高效、规范地运转,但完善的制度不能确保一个班集体高质量地运转。为什么?因为制度不是万能的,制度再科学再周全,也不可能规范人的思想和价值取向,也不可能规范人做事的效率和质量。例如,制度可以规定学生参加晨读,但无法规定学生在晨读的时候认真读书,制度可以规定学生参加午自习,无法规定学生在午自习的时候认真自习。制度可以规定考试作弊后受到的处分,但无法规定他下次就一定会吸取教训。文化触及到制度不能触及的学生的思想和价值取向。优秀的班级文化,形成良好的班级舆论导向,时时处处对学生的行为起到引领、规范和约束作用,学生在优秀的班级文化氛围中,通过“内省”和“慎独”来规范和约束自己。加强班级文化建设不能“包治百病”,但忽视班级文化建设将会导致班级“百病缠身”。因此,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势在必行。
班级文化是指由班级全体成员通过教育、教学、管理、活动所创建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在班级中建设班级文化,既发挥其对班级成员的导向、陶冶等教育功能,又能使班级成员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里的系列集体生活、学习、交往活动中获得成就感,产生幸福感,最终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发展。班级文化建设不但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塑造出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对学生的成长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它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引导功能,可以调动他们的兴趣,同时指明方向。二是凝聚功能,共同的奋斗目标,为班集体增光,大家一起努力,在同一个环境下生活,大家会更加的团结。三是激励和教育功能,因为好的环境会激发学习的兴趣,让大家的情操得到陶冶,增长见识。四是制约和规范功能,可以用制度来约束大家的各种行为。五是辐射功能,一旦被大家所认可,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把他的精神散发出去
在一个班级之中,班级文化建设是比班级制度、班级特色更重要的一项班级建设,只不过很多时候我们都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以至丢失了班级建设的根本。
一个班级的“优秀”不在活动有多么丰富,不在特色有多么鲜明,不在那些喧闹的东西。班级真正的“优秀”在学生的文化素养之中,在这个班级每个生命的灵魂里。班集体内部形成一种文化氛围,一步一步蔓延,把越来越多的人包裹在其中,掀起一场又一场的“文化运动”,就会有一批有文化素养的学生逐步成长起来,整个班级就有了希望。我们的管理目标将顺利实现。
篇2
【关键词】班级管理 企业文化 整合
一、班级管理融入企业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班级是中职学生在校学习、活动的最基本单元,是中职学校学生教育的核心和基础,中职学校的育人目标、措施和活动最终都要落实到班级和学生的具体行动,育人的目的才能得以实现和完成。因而在班级管理中融入企业文化教育可以使学生在管理中受到优秀企业文化的教育引导。引进企业文化的班级模式对学生缩短适应期有积极的作用,让学生提前感受企业的管理氛围,尽快跟社会接轨,跟市场接轨,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素养、敬业精神、创业精神,以及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真正实现学生在学校就能和企业“零距离”接触。
二、企业文化与班级管理整合的主要方式有:
(一)班级管理实行公司制班级管理
在班级管理中引入现代企业运行机制,以班级为单位成立模拟公司,模拟企业管理模式,建立班机公司化管理模式。以班主任为核心,以班干部部门领导,设立各职能部门,比如人力资源部,负责绩效考核;宣传部,负责班机文化的规划和对外宣传;生活部,负责教室和寝室内务整理和检查;总经理,负责班级日常事务,可以有班长挂职;董事长,由班主任担任,部门领导实行民主投票产生,形成良好的公平竞争机制,让学生在公平、民主的气氛中发展自我。
(二)引入企业员工评价体系,完善班级学生评价体系
如何提高学生的能动性,班级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非常关键。我们应该学习企业对员工的评价办法,制定学生个人业绩表代替学生综合测评,不仅要评价学生的个人表现,还要评价学生对集体的贡献,可以引入优秀企业好的用工机制,如海尔的“三工并存,动态转换”的机制,在经理主管的选拔、奖、助、贷等评选上形成良好的竞争机制,还可以引入模拟工资制,通过这些评价方法和激励机制,让每位学生如同在企业一样感受到企业内部的竞争压力,并引导学生能够将压力变成竞争动力。
(三)在班级文化氛围营造上引入企业文化氛围
教室是学生在校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教室文化对学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非常明显,要引入企业精神文化,对教室文化氛围进行精心设计,建立一个真实的企业办公环境,张贴优秀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经营理念等标语,使学生在日常学习活动中接受优秀企业文化的熏陶;利用板报的形式,让学生自己设计班级文化、营造班级文化氛围。
(四)班级日常管理引入优秀企业日常管理方式
日常行为管理是培养学生学会做事、学会做人的基本,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职
业素养有着重要的影响。在班级日常管理中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管理的活动中来,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约束,养成能做事、做好事的职业素养。教室卫生、宿舍卫生管理实行企业“5S”现场管理方法(个人形象、行为规范、工作环境、工作纪律和办公设备),从日常行为开始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
(五)班级活动开展采用企业项目管理方式
为了锻炼学生的能力,班级要组织许多活动,以前班级活动组织非常粗放,仅参与的少数学生得到锻炼,不能完全发挥活动的作用。现在班级活动按企业项目管理的流程组织活动,不再是班委几个人组织活动,而是模拟公司经理将全班同学组成一个个项目团队,.负责组织各项活动,这样不仅参与的同学得到锻炼,参与组织的同学也学会了做事,同时将企业的工作规范慢慢渗透到了班级的活动组织当中。比如:专业技能展示活动,把班级分成众多小组(调查组、策划组、宣传组等), 各组分工合作,共同执行,共同参与。
(六)引入人本理论
人本管理强调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对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主张师生关系民主平等,主张自主教育。要求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简政放权,让班级管理成为学生自己的事情。从组织结构的设计到职责权限的划分,从活动的组织到干部的教育都要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班级管理这一活动,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要求班主任要注重对班级人力资源的开发。在“走进学生、了解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的基础上,遵循“扬长补短”的原则做到“人尽其才,各有所用”。
(七)企业经营哲学的引入
当今社会企业的竞争就是智慧的竞争,任何一个成功的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经营哲学;同样,任何一个优秀的班级都有独树一帜的班级优势,并形成了特有的班级个性。企业的决策人是为了打造公司品牌,班级的管理者是为了提升班级的形象。在班级管理中引进借鉴成功企业的经营哲学不仅能够缩短掌握班级管理经验的时间,而且能打造班级特色文化,提升班级形象,对学生成材的培养也具有深远意义。
总之,在班级管理中要依托企业文化,不断加强对学生现代职业人意识的教育培养。班主任要多动脑筋,以创新的形式,调动学生管理的积极性、创造性,让学生在充分的实际锻炼中增强自我的职场意识。让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真正成为主人,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让学生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健康成长,使整个班级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为学生由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化做好充分的准备。
【参考文献】
[1]文萍.《中职班主任工作艺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8月,第一版。
篇3
一、班级物质文化建设对德育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班级的环境设施建设构成班级的物质文化。有目的、有计划地建设班级物质文化,为学生学习生活营造出积极和谐的环境,能使学生时刻接受班级环境的熏陶、感染及鞭策,并逐渐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对学生的德育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悬挂于教室四周的墙壁上的名人名言,使学生从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定期更换、精心设计的板报,能成为有力的宣传阵地,帮助学生自我教育、自我鼓励、自我发展、自我约束,具有美化和教化的双重功能;各种名目的壁报栏,张贴写作、书法、摄影、绘画等作品并时常更新,营造出班级浓郁的文化氛围。
教室窗明几净、整洁舒适、明朗清新的物质环境能让学生赏心悦目心情愉快,使他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有一个轻松、高雅、洁净的环境来调节情绪、放松心情,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养性怡情的潜在作用。物质文化建设只有在全体学生的共同参与下才能发挥巨大作用。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来布置、设计班级环境,也使自己在参与班级物质文化建设过程中各方面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二、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
班级的精神文化建设以班级的制度建立、班风学风的创立、活动的开展等为主要内容,是促进学生德育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1、制度文化建设能培养学生自主管理和创新的精神。高职阶段的学生具有思想逐渐独立、人格上渴望受尊重、乐意展示自我等特点,参与班级管理的意愿强烈。因此在班级管理中应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学生自主管理,而班级管理的有序离不开班级的制度文化建设。
班级的制度文化以有关班级管理、学生行为规范的规章制度、条例等制定为主要内容,通过制度文化建设,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激励、自我控制与自我调节等各方面的能力都等得到完善和提高。学生在自主管理过程中也通过创新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在提高自主管理能力的同时增强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良好的班风能健全学生人格。
班风的建设实际上就是班级人际关系氛围的建设,是一个复杂和综合的过程,一旦形成,就会成为一种强大的教育合力。良好的班风应具备以下特点:一是平等、团结、宽松、和谐,二是师与生、生与生之间互助互爱,相互尊重、情感融洽,彼此真诚相待。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学生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使每位学生都能意识到自己是班级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成员。
班风是由班级集体舆论、班级人际关系、价值观、道德观、行为模式、认同意识等组成,是班级文化在集体精神风貌上的具体反映。良好的班风能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与人合作的方法,领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健康的精神风貌和完善的人格品质的沃土和温床。
3、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丰富的班级活动能起到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增强自信,丰富学生生活,满足学生交际、结伴、归属的需要,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开阔知识领域,完善认知结构等重要作用。班级活动的开展可针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和专业素质的提高两方面来进行。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除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展示集体风貌的的大型文体活动,如文艺晚会、运动会等,以及跨系跨专业跨年级的多种形式的社团活动,如演讲比赛、专题辩论会、书画展等活动外,班级也可让学生自己设计主题,组织以班级、宿舍等为单位的丰富多彩的各种小型文体活动,如以唱歌、跳舞、朗诵、演奏、演讲、辩论、书法、绘画、摄影、读书、运动等为主题的各项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克制、学会感恩、学会合作、学会理解等等,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立足专业特点开展班级活动,能有效促进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健康、文明、高雅、丰富的班级活动为学生个性和谐自由的发展提供了广阔天地。
4、良好的学风能促进学生智力及非智力因素的全面发展。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学习活动是一个系统,是由操作系统――智力因素和动力系统――非智力因素组成的。智力因素包括观察力、想像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非智力因素通常是指人进行活动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信念、性格和习惯等。智力因素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起着重要作用,非智力因素则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事业发展都有着巨大的助推作用。学习是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任务,班级的学习风气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因此应在班级营造积极主动、奋发向上的学习气氛。良好的班级学风能促进学生智力及非智力因素的全面发展。
篇4
关键词:班级文化;建设;环境;管理;精神
在开展学生德育工作中,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发挥班级文化作用,可以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良好的人格、品格,促进班风、学风的良性发展。
班级文化建设由环境文化、管理文化、精神文化等组成。其中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是核心,它决定了一个班级的“精神高度”。
一、加强班级环境文化建设,让班级环境建设具有浓郁的文化氛围
班级环境的布置是班级环境文化建设最基本的内容。它不仅体现了班级的精神面貌,而且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美的环境才能塑造美的心灵。它虽然“桃李不言”,却能如一缕春风、一阵细雨,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自然而然中受到熏陶、暗示和感染,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我们要利用好每一个空间、精心布置、充分挖掘教室的育人功能,使其既温馨舒适,又催人进取。“孟母三迁”就是揭示环境文化对人的个性和情操影响的典型例子。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做好教室的环境文化建设呢?教室环境文化建设应该力求达到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首先,我们应该设置奋斗目标、班训、班级口号、班主任寄语、班级公约、名言警句、图书角等内容;布置应该是错落有致、疏密合理;风格上,动静搭配、色彩和谐;内容应该讲究艺术,使形式到内容都力求美的体现,使学生愉悦,让学生奋起。此外,还可以创置疯狂英语一角,设立学习、创作成果展示台、经典名著小书柜等内容,从而使教室学习形式多样化,形成深厚的学习文化氛围,激发学习的兴趣,促进班风、学风的良性发展。
教室环境文化建设也可以在教室建立“绿化角”,这样,不仅能美化教室环境,还可让教室与自然融为一体,拓宽学生的知识,陶冶情操,激发其不断学习、进取和创新,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宿舍应该有宿舍雅号、宿舍公约,还可有学生制作的手工、字画等作品,也可建立“绿化角”。寝室公约由学生民主制定,共同遵守。学生长期置身于这种浓郁的文化环境中,情操自然而然得到陶冶,心灵得予净化,良好的人格、品格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激发不断学习、进取和创新,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班级环境文化建设还可以让家长参与教室、宿舍环境建设中,让班级更有家庭的文化气息。如家长为班级制作一个储物架,一张图片,培育一盆花草,写上一句祝福,既丰富了班级文化内容,又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更让学生在班级里还能感受到家的温馨,促进情感的健康发展。
二、加强班级班级管理文化建设,让班级管理上升为深厚的班级文化内涵
首先,是抓好细节。我们加强班级管理文化建设,应该把行为规范细化,让每一个成员都牢记在心,自觉接受约束,时时都感到不遵守规范是不行的。比如,我们要求尊师爱生,那么怎样才算是尊师爱生?我们就应该有具体的行为要求,制定出相关的条例,并制定出相应的监督考核措施,谁要是违反了,谁就会立刻受到处罚。这样,久而久之,尊师爱生的要求才能变成全体师生的自觉行为,才能真正成为一种文化。
其次,是注重引领。要营造良好的班级管理文化氛围,需要教师的引领。一是注重舆论导向。要建设良好的集体舆论,对好的事情大加褒扬,对不好的事情及时贬斥。当一个群体中形成了正确的舆论,每一个成员的一言一行就会受到它的监督,这种监督就是一种导向,时间一长,人们不需要它的监督也能自觉地按照规范去做了,那文化也就形成了。文化一旦形成,反过来就会对人产生强大的影响作用。二是教师要有爱心,因为教师有爱心才有教育,有了爱心才有责任心。当教师的学心如甘露般注入学生的心灵,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
最后,是持之以恒。建设班级文化,说到底,就是培养所有成员的良好习惯,改变其不良习惯。我们知道,人的心理规律是这样的:一些学生思想转化过程中出现反复是正常的教育现象,这是由于这些学生的认知状况和规律决定的。他们经常缺乏一种正确动机,在受到自满、畏难、外力不良因素的影响时,他们的认知就很有可能出现反复,从而导致他们的言行也有反复的过程。对此,心理学家詹姆斯说得非常具体,他认为培养人的习惯,必须坚持训练,不能破例,因为“每一回破例,就像让你辛辛苦苦绕起来的一团线掉下地一样,一次滑手所放松的线,比你许多次才能绕上去的还要多”。可见,习惯的培养,最需要的是持之以恒,最忌讳的是一曝十寒。
当师生们不需要任何提醒也知道按照规范去做了,此时,他们的好习惯已经养成了,素质提升了,良好的班级文化也就建成了。所以,建设班级文化必须以行为训练为抓手,以培养良好习惯、提升素质为目标,从小事抓起,从老师做起,注重引领,严格训练,持之以恒。
三、加强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就是要让师生的精神转化成班级精神文化内涵。
让师生的精神转化成班级精神文化内涵是班级文化建设是核心,它决定了一个班级的“精神高度”。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做好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呢?
最关键的是要让教师知识和人格精神转化成班级精神文化内涵。孟荀在人性善恶论中,虽然一个崇尚于性善,另一个崇尚于性恶,但他们最终都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在班级精神文化中,教师应该是班级精神文化内涵最持续的体现者,他们不能仅仅成为解题的工具,而应成为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是学生精神的导师。他们要传播给学生人类最美好、最珍贵的精神财富。传统教学模式让课堂变成应试演练战场,学科的魅力、文化的传承在课堂上了无踪影。作为教师应该扪心自问:我们的身上是否形成文化内涵的载体,在现实活中能如春风化雨般润泽学生的生命灵魂,为其人生的健康、持续发展而悄然发挥促进作用的。教师只有不断挖掘学科魅力,完善知识和人格,让其形成班级文化重要文化内涵,比如语文教师通过激情情操成为带领学生品味精炼语言,品读精典名著,挥妙笔书写人生榜样;数学教师通过严谨和理性成为带领学生由未知而已知,找准人生的坐标榜样;物理教师以务实成为带领学生究物穷理,悟尽物中之真理榜样。这样教师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要点,而是学科的精髓和内涵,让学生被学科的魅力深深的吸引,被教师的人格魅力深深地吸引,那么肯定能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普通教师与名师相比,知识和人格精神并不欠缺,但在名师身上,我们不难发现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他们的知识和人格精神已经转化成班级文化内涵重要因素,就算某一天名师不在班里,但还有一种无形力量激励着学生不断努力,不断拼搏,那就是名师的知识和人格精神已经转化成班级文化内涵无限魅力。
篇5
在最近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本人结合实际,从文化视角尝试推进班级管理工作,突出了物质、精神和制度三个方面,为班级管理提供了精神支撑。一是造舆论彰显亮点。抓住班级的特色优势,是班主任管理的需要,更是树立班级形象的关键点、“牛鼻子”。为了彰显航空服务专业特色,笔者首先抓住了环境美育,加强了教室环境美化。张贴名人名言、劝学语言,让墙壁“说话”。设置了入学“心语角”,学生人人一语,每天抬头看视,让励志“招手”,等等。这样一来,教室环境焕然一新,特色文化氛围浓厚。二是提精神对准焦点。青年学生成长的阶段性特征强,总体上会出现“U”型趋势,中间的阶难度最大,也最重要。对此,笔者结合班级实际,突出“四抓四养成”主题,每个学期选准一个焦点,提炼学生们的精神气。先后抓思想教育,突出“励志”主题,促进学生养成刻苦学习、自立自强的行为信念;抓传统文化教育,突出“笃行”主题,促进学生养成尊敬师长、热爱公益的行为理念;抓行为规范教育,突出“法治”主题,促进学生养成遵纪守法、诚信文明的行为信念。这样,始终把个人凝聚在集体中,把对学生的成人与成才教育密切相连,言之有物,施之可行。三是建制度破解难点。班级管理难度大,问题多,这是客观事实,形成的因素也复杂。但是,管理上出问题,产生机理在于缺乏制度依以贯之的执行。抓班级管理,没有严格的班级纪律,步伐一致就很难。对不爱学习的几个同学,笔者采取“自醒法”,要求两周写一次学习计划及近期目标,最后把积累的一叠计划、目标一起反馈给他,让他们自己体会“长立志”、“立长志”的感受;对于个别上课调皮捣蛋的同学,笔者发挥他们爱动的特点,采取“换位法”,专门让他们组织适合自己的活动游戏,以他们为主角,让他们在游戏和活动中带动全班同学活跃起来,同时通过换位让他们理解尊重老师尊重人的重要性。
建设班主任文化,有助于提升班主任队伍建设,有助于提升学生教育的成效。因此,要高度给予重视,更需要系统建设、建好班主任文化,其关键,在于使班主任文化建设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融化于情、固化于制。内化于心,就是要让先进班主任文化成为领航标。教书育人集中体现了学校各项工作的核心价值观。班主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铸魂育人,要引导班主任自觉增强这种意识,以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作为检验工作的唯一标准,在全体班主任中形成统一思想、共同理念和基本规范。坚持不懈地研究和推进班主任文化建设,促使班主任队伍形成并始终保持职业风范,为推动发展树立正确的导向。外化于行,就是要让先进班主任文化成为动力源。文化的创新驱动也源于此。要着眼于把文化活力转化为动力,探索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建立完善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引导向上,公平公正。大力推进学习型班主任建设,提升素质,永不僵化。这些措施的落实,在于具体推动班主任文化建设。班主任文化真正外化于行,集中到一起就是学校形象。当然,也需要树立文化典型,开展主题文化活动,建立文化礼仪,营造文化氛围,进一步增强班主任的文化执行自觉性。
融化于情,就是要让班主任文化成为软实力。“文化的繁荣发展不能任其自然成长,必须加以引导、加以培育、加以研究。”育人是系统工程,班级管理是系统工程的一部分。抓住班主任这个文化创造、运用和发展的主体,创造条件让他们敢于创造,长于管理,善于总结,就能使其能够引领人、鼓舞人。当更多的学校管理者受其影响,掌握和使用这种文化的精髓,其产生的能量就会越大,最终共同造就竞争力。从这个意义上讲,先进班主任文化映射的是一个学校的形象、特色和优势,是软实力。
篇6
[论文摘要]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班级情感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明确了“以人为本”的班级情感文化建设理念,提出构建班级情感文化的方法和措施,以期促进班级文化的深层、和谐发展。
[论文关键词]以人为本 情感文化 情感育人 民主管理
班级是高职院校实施教育的基本单位,也是高职院校的基本管理单位。班级有着不同于课程教育的文化育人方式,而且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人才的培养方式、培养质量。班级文化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所谓班级文化,通常是指班级内部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共同思想、作风和行为准则的总和,它是班级的灵魂所在,是班级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和成功的关键。针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应该构建班级情感文化,来影响和推动其在班级这个集体中的健康成长。
一、班级情感文化构建重要性
班级是学生学校生活的中心,是学生在求学阶段接触最多、生活时间最长的集体。它作为一种特殊的组织,必须适应我国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必须创造一个适应学生成长的良好的文化育人环境,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教育需求、情感需求、道德需求,求得每一个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形成健全人格,形成知识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学习的能力。如果一个班级,它的管理是在文化的沙漠中进行的,那么,学生心智的成长和人格的形成就必将会失去生存的土壤,这样的教育就必然会枯燥乏味,黯然失色,这样的集体就必将没有生气。
亚斯贝斯认为教育的本质是陶冶。而陶冶离不开情感文化的渗透。创设一个人文的情感化的班级环境,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自然而然地受到暗示、熏陶和感染。人的情感往往会影响人们对事物的看法,以人为本,构建积极的班级情感文化,能使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理解,平等、友好相处,形成奋发向上的气氛,使学生对事物的看法向着正确、积极的方向发展。这种班级文化一旦形成,将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利于教学,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特别是对正在成长中的年青一代更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把教育思想渗透于整个文化环境之中,充分发挥班级文化的育人功能,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助于和谐班级的创建。大学生情感丰富、思维活跃,思想处于由不成熟向成熟的过渡阶段,作为高职院校的班主任或辅导员,要想管理好这个群体,带出一个理想中的班级,班级情感文化建设既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
二、“以人为本”的班级情感文化建设理念
古希腊散文家普罗塔戈说:“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被点燃的火把。”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大学生的自主思想、主体意识在不断增强,要求自我表现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在班级管理中, 他们往往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有位班主任曾这样说过:“班级管理犹如将对兵,班主任要一呼百应。”结果该班主任费尽心思,却百呼不应。问题在哪?问题在于该班主任忽略了学生的需要。作为班主任,不能总把自己放在一个师长的地位上来管理班级,不能单向地灌输和命令,否则会使学生反感而产生抵触情绪,这样便管理不出一个和谐的班级。因此,在新教育理念下,新型班级管理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情感文化理念。
“以人为本”班级情感文化理念,就是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以人为本,做到有一颗爱心,心中时刻装着学生;有一颗诚心,诚心诚意与学生交朋友;有一颗公心,公平合理办事,让学生心服口服;有一颗热心,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有一颗真心,真心实意解决学生关心的难点和热点问题。“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同时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给学生一个自由自主发挥的空间,让他们在主动参与班级管理中锻炼和提高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交际能力和合作意识、探究意识,反对对学生进行强制与命令、灌输与说教、压抑与责骂,不能扼杀学生的主体性。
坚持“以人为本”班级情感文化理念,才能使班级管理成为充满“爱意”的管理,成为富有“诚意”的管理,成为饱含“情意”的管理,成为体现“创意”的管理,成为透视着“理性”的管理。这样班级里才会充满温馨和人情,成为学生快乐成长的亲情家园,才会洋溢着人文精神的芬芳,成为全体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乐园。
三、“以人为本”的班级情感文化的构建尝试
(一)以爱诠释教育,以情接近学生
班主任工作所涉及的是一个个细致微妙的内心世界,只有走入学生的心灵世界中去,以心交心,才会发现教育之美。感觉到育人就是一种幸福。
1.倾洒爱心,情感育人。大学生远离父母,步入校园,他们需要关心、爱护。班主任要有博爱思想,要走近学生,注重与学生之间的“心灵沟通”,以诚相待,使学生的心灵得到感化。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不会也不可能有对其真理的追求”,教育心理学也认为师生关系的亲和性是保持和激发学习动力的重要基础。因此班主任通过真实的情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班级和谐发展的重要前提。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班主任就是他们心灵的导师,要为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使其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奠定良好的基础。当一个学生从教师那里得到热忱的爱护和关怀,得到良好的感情体验时,便体会到了学校的温情、社会的温情,从而学会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逐步懂得应如何用高尚的道德情感对待别人,正确看待人生。
2.涵养耐心、宽待学生。耐心是一种素质。必要的宽容,适度的激励,犹如春日的一缕阳光,能温暖人心,点燃心中奋斗之火,能给学生以信心,让学生坚定前进的道路,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班主任对学生要信任和宽容,特别是学习等各方面相对弱一些的学生,班主任决不能低估这一群体的作用,学生犯错误时,批评要注意场合和方式,语言不能尖酸、刻薄。讽刺、挖苦、辱骂只能引起学生的反感,使学生越滑越远,其实许多逃课、旷课、扰课的学生也就是这样形成的。班主任的一句话可以改变学生的一生!反之,尊重学生,鼓舞激励,善意教育,往往如春风化雨,效果是事半功倍的。
3.倾心谈话,架设情感之桥。大学生情感体验强烈而富有热情,在与学生的交往中,班主任要注意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所起的作用。班主任要经常通过与学生的促膝谈心,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学生的心理或思想问题。首先要将事情的情理讲清,试着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了解他们对问题的看法及相应的对策。而后提出自己个人的想法供学生参考,注意摒弃个人的偏见,就事论事,不要急于下结论,而是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后由学生自己思考,从而提高学生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班主任应该关心这个集体,爱护这一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员。对学生要公平,一视同仁,老师对学生的尊重、理解、信任和关怀是沟通老师和学生情感的桥梁。实践证明,这种无穷的感化力量是其他任何教育方式也无法取代的。
(二)以情激励学生,让班级焕发生机
优良的班风对学生健康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巨大的激励作用,能使班级中的每一个人都精神振作、身心愉快,紧紧地团结在一起,相互之间高度信任,人际关系和谐,使班级中的每个成员都能在一种积极上进的情感文化中健康成长。
1.激情励志,确立班级精神。文化是一种底蕴,人格是一种修养。人的发展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形成一种文化,让班级凝聚成一种精神。因此,班级教育应以人为本,以文化为载体,努力营建积极、健康、向上的情感文化氛围。
在进行班级管理过程中,应倡导“自信、励志、合作、竞争”的班级理念,倡导“种下思想,收获行动;种下行动,收获习惯;种下习惯,收获品德;种下品德,收获命运”的成长理念。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努力形成“博学、勤奋、创新”的优良学风。同时,积极创设文化育人氛围,在学生教室中张贴名人名言,鼓励学生多看些名人传记,激励学生学习成才。让学生每时每刻都受到一种人格精神的熏陶,逐步形成“严谨、进取、求实、创新”的学习风气。
2.发挥情感激励功能,在民主中实现管理。有意识地在班级管理中引进激励机制,以人为本,在保证公平的情况下,充分激发学生的竞争活力。在班级建设中,班主任要将班级的管理活动制度化和指标化,同时让学生参与制度和指标的制定。比如,对于班委的任用,实行竞聘的管理制度,改变以往由班主任指定的做法。此外,还可以制定学生的综合测评评价指标,实行加分制,鼓励优秀宿舍,鼓励集体或个人参加各项竞赛,让学生在成功中成长,使学生感受到平等、民主的气氛,认识到个人努力的重要性,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这样不仅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班主任也可以从繁重的管理工作中解放出来。
要发掘学生的个性,以真正意义上的情感关怀挖掘每一个学生身上的潜力,挖掘每一个学生身上那些本真的闪光的东西,让这些闪光点在班级建设中显现出来。例如,以班干部为核心,在定期开展班务活动中,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班级建设及管理,真正做到班集体人际互动,开发激励向上的东西,培养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在师生共同的努力下,就容易使班级获得考评成绩优秀,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班集体由此而可能焕发出无穷的力量和生机。
(三)开展感恩教育,完善班级情感文化
篇7
关键词:学分制;高校;生活区;育人文化建设;思想政治教育
生活区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学生的“第一社会、第二家庭、第三课堂”,随着高校完全学分制及学生自主选课制度的深入推进,大学生行政班级日趋弱化,生活区必然地成为了大学生学习、生活与开展活动的主要场所。作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生活区文化不仅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等有着重要的潜移默化影响,而且对大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的养成和健康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学分制教学模式内涵
学分制是以学分作为计算学生学习量的单位,以学分衡量其学业完成情况,并以学生取得最低必要学分作为毕业标准的教学管理制度。在学分制中,学生有更大的选课自由,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自主选择授课老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和需要安排学习进度。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学分制更有利于高校因材施教和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也能够满足社会对多元化和个性化人才的强烈需求,但同时也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二、高校学分制模式下生活区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大学生活区文化是指在大学生宿舍这一特定的环境里,通过各种可能的活动中所形成的物质环境和文化氛围。它包括宿舍的布局、规章制度、成员间的人际关系、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高校学生管理的基本结构是以班级为单位对学生进行组织和管理。随着高校的发展和学分制的普及,仅仅以班级为单位的管理模式就逐渐暴露出诸多不足,生活区渐渐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
(1)日常活动缺乏固定场所。随着高校学分制教学模式的深入实施,同学们自主选课的不断扩展,大大减少了同班同学之间的接触机会,给以班级为单位的活动带来了场地问题和没有统一时间等阻碍。这使得高校工作者不得不探索更加灵活的、有弹性的空间开展学生活动,为拓展生活区育人文化功能提供了前提。
(2)校园活动缺少普遍参与性。现阶段,高校活动大都呈现出规模大,要求高,参与人员少,观众多的特点。正是由于这些特点,使得这些活动的参与度降低,教育意义减弱,同学们的参与积极性普遍不高。在生活区开展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育人活动,既可以提高同学们的参与热情,也能够化整为零,解决时间和场地等问题。
三、创新高校生活区育人文化建设工作方法
1.强化生活区环境文化建设
(1)设置思政活动室。生活区应该设置必要的活动场所,以方便工作和活动的开展。设置思政活动室,为学生学习、党员活动、辅导员办公及开展课外活动提供场地。
(2)布置走廊文化。根据专业特色和自身需要,布置走廊文化,使同学们在不经意间感受学校的文化,激励学生们积极进取、奋发图强。
(3)提倡寝室文化。寝室环境建设对学生行为具有暗示、熏陶和感染作用,对寝室进行美化和装饰,用环境来影响同学们的情感、工作和学习,切实达到文化环境育人的目的。
2.完善生活区制度文化建设
(1)日常寝室评比制度。为保证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环境,须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根据自身情况制定《日常寝室评比制度》、《寝室文明公约》等规章制度,用制度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
(2)特色寝室评比制度。同学们根据自身特点和需求进行特色寝室的打造,经过综合评比评选出不同类型的特色寝室,以提高寝室文化建设,传承发扬健康、向上、团结、文明的寝室文化氛围。
3.优化生活区管理文化建设
(1)配备公寓指导教师。根据需要为每幢公寓楼配备公寓指导教师,负责公寓的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文化建设和安全稳定建设等工作,确保生活区安全有序运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辅导员进住生活区办公。为更好的为学生服务、更全面的掌握学生情况,安排辅导员定期进住寝室和到生活区办公。这种走进学生的姿态与做法会深受学生欢迎,彰显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寝室楼的育人功能也会因此得到加强。
(3)成立生活区“自管会”。 成立大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会,以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为宗旨,以营造“健康、文明、创新、发展”的生活区文化为主旋律,以创建高水平生活区为目标,对学生公寓进行全面管理,与学校和物业管理相补充协调。
4.抓好生活区网络文化建设
(1)建立生活区论坛。利用生活区论坛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每日在论坛上学校相关通知、生活区近期活动等信息,同时也为不同年级学生提供了交流的平台,达到互通有无,共同进步的目的。
(2)建立生活区微信平台。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流行方向,完善手机网络思想教育阵地,建立生活区微信平台,每日社区生活状态、当日天气预报、励志故事等,即时信息尽在掌中,方便同学们阅读,使同学们掌握最新消息。
5.创新生活区党团学风建设
(1)建立学长教学制度。根据专业需要由高年级本科生学长为低年级同学进行专业知识辅导。将学长教学工作室设在公寓楼的思政活动室,既能方便学生学习,又在生活区营造了一种学习帮扶、共同进步的学习氛围。
(2)建立学长帮扶制度。为每个大一新生寝室配备一名高年级党员或入党积极分子,积极引导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合理规划学业生涯,以学长的先进带动一年级的学生学习先进、争当先进。
在生活区育人文化建设中,要充分认清生活区文化的内涵和功能,坚定生活区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明确生活区文化建设面临的形式,掌握指导生活区文化建设的科学方法,不断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生活区,共同促进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吴春胤,孙凌洁,刘继红.浅谈高校完全学分制.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2):177.
[2]杨为学.论宿舍文化建设必要性.现代商贸工业,2011(13):182.
[3]彭梅芬.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创新与发展.改革与战略,2004(6):75.
[4]韩笑.新形势下大学宿舍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创新.神州,2012(10):248.
作者简介:
篇8
关键词: 生态互动式 幼儿园 班级文化 构建方法
生态教育是教育理念和教育实施策略的融合,并且是系统观、整体观、联系观、和谐观和均衡观下的教育,最早由藤守尧先生提出[1],是一种生态智慧充分体现和不断运用的教育。班级文化是一种文化氛围,主要包括班集体内部形成的价值观、共同思想及班级作风和行为。对被教育者有一种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幼儿园班级文化的目标就是让孩子与玩伴、老师友好相处,培养孩子自身文化修养。那么如何将生态互动与幼儿园班级文化建设相结合,构建生态互动式良好的幼儿园班级文化呢?
一、让幼儿与环境互动
(一)创造良好的物质环境。
在宽松愉悦的家庭式环境中,孩子可以在开放的环节中生活实践。为了让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成为孩子们发自内心的行动,我们开展“参与校园标志建设”主题活动,通过寻找校园各处的标志,了解各处标志的特征及该处设置标志的原因,如草坪处要树立“爱护小草,呵护生命”的小标牌,并让孩子们自由结伴寻找标志,讨论商量幼儿园哪些地方还应添加标志,绘画设计出标志,最后张贴于需要的地方。这样可以初步树立孩子的环保意识,从而努力实现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提高孩子的自我管理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为了让幼儿成为环境设计的主动者,我们不断努力创造与幼儿相互作用的物质环境[1]。比如,在制作“袋子”这一主题活动中,可以先让幼儿自主寻找各种各样的材质:塑料、布、竹篾、芦苇秆等。幼儿在搜集材料的过程中,通过各种感官接触,充分了解各种材质的袋子。当他们带着各种材质的袋子回到教室后,由教师指导分辨各种材质,教导孩子使用不同材质制作袋子对环境的影响,使孩子从小养成少使用塑料制品尽量使用环保制品的习惯。孩子在寻找材料和制作袋子的过程中,不但获得新的知识,其动手能力和创造性也得到较好发展。同样课程的每个主题都可以让幼儿自己收集,然后共同完成。
(二)师生情感交融,营造“心态文化”环境。
为了实现生态互动式教育,同为人际生态共同主人的教师和幼儿,应该彼此尊重、平等相待、自由和谐快乐地相处,而不再是传统的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管理与服从、灌输与接受的关系。在教师与幼儿的相处中,教师应多用肢体语言进行交流,如当幼儿做好某件事时,教师对其微笑并竖大拇指,对于其做得不好的地方应微笑、轻拍肩膀或脑袋,并善意地提醒指导。经常用肢体语言动作表示对幼儿的关心、接纳、、鼓励或不满意。赞许的微笑,会意的点头,鼓励的目光,满意的大拇指都能给幼儿充满感情的关注,让幼儿体验备受关爱和成功的喜悦,从而营造出班级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宽松自由和谐的班级文化氛围。
二、生态互动式幼儿园班级文化的建设
(一)优化课程设置,增设互动环节。
在课程设定上,我们本着“幼儿发展为本”的宗旨,以幼儿全面、和谐、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学前教育总目标,并将这一目标融合到每一个班级课程中[2]。以下课程从环境创造、共护家园、活动区域提示、教学活动计划几方面全方位为幼儿提供既适宜又有挑战性的活动内容,促进以幼儿为主体的主动学习,从而形成幼儿的构建式学习。如开展玩具总动员的主题活动。将教室用大的纸板隔开,分成几个小的空间,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小组有一个指挥人员,由指挥人员带领各小组成员寻找材料,如易拉罐、矿泉水瓶、卡纸、旧的袜子和衣物等,将收集的材料带到各自小空间,然后各小组开始制作自己想要的玩具。孩子们通过合作方式一起制作各种各样的玩具,虽然比不了玩具店里卖的玩具,但孩子在制作过程中增长了见识并提高了动手能力。最后各小组学生可以将本小组制作的玩具组到一起互相分享和交流意见。又或者在这样每一个小空间,学生可以利用搜集的材料,将小空间装扮成小房间。如用卡纸或旧衣服制作窗帘,用易拉罐或矿泉水瓶做灯具等。家装饰好了之后,根据主题,设计分类教学活动,让孩子将自己制作的物品按家中应该摆放的位置摆好,将家里布置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分类后组织一次社会活动,各小组相互邀请对方到家里玩,以此培养孩子正确接待客人的礼貌和行为习惯。
(二)加强班级制度管理,创建制度文化。
以“不学礼,无以立”为班训,以“创文明”活动贯穿教育始终[3]。幼儿从上幼儿园第一天起,老师就不断向孩子灌输这些思想,并且老师不断建立班级规则,慢慢地孩子和老师都将共同遵守这些规则,逐步形成本班特有规则,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使班集体积极向上。如我们每天安排值日生,孩子们每次当值时,都自豪地向同伴和家长说:“今天我当值日生了!”当他们戴上值日生袖章时显得尤为自豪,从而争当文明小卫士。我们还和孩子约定:礼貌待人,早上上学见了老师和同伴要问好,放学回家要向老师说再见,遇到客人要微笑,并主动打招呼;同学间团结互助,相亲相爱;不能乱翻乱拿别人的东西,更不能抢别的小朋友的东西;自己的东西自己保管好,用过后放回原来的地方。建立奖惩制度,按上述规则,做得好的小朋友奖励大红花等,做的不太好的小朋友给予适当惩罚。
三、结语
幼儿是祖国最年轻的一代,关注幼儿的教育就是关注祖国未来,建设生态互动式幼儿园班级文化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中国现代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从根本上保证生态互动式幼儿园的建设,首先要让幼儿与环境互动,即创造良好的物质环境,营造和谐的心态文化环境;其次,多创建特色课程文化,培养孩子的创造型思维和动手能力;最后就是加强班级制度规范,从小教育孩子按规则办事,培养孩子的自我约束能力。生态互动式幼儿园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任重道远且富有挑战性的过程,却是带给我们幸福丰盈感受的过程。愿孩子们在我们精心打造的环境中童心闪耀、个性飞扬。
参考文献:
[1]毛伟.精心打造幼儿园特色的班级文化[J].教育艺术,2012(6):205-206.
篇9
学校阶段性地开展班级工作总结,能够推动和促进班级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班级管理能力,促进班级管理的有效性,营造文明、和谐、奋进的学校文化氛围。
班主任是学校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教育者,具有特殊地位和独特作用,是学校教育内涵发展提质增效的原动力,学生的管理直接影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好与坏。晚上,xx学校召开以“总结第一学月班级工作情况”为主题的班主任会议,学校领导及各班班主任共同参加了会议。
会上,政务主任xx首先就前段时间班主任工作进行总结,主要从出勤、纪律、卫生、等方面进行了细致地分析,指出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希望各班主任能及时改进,支持和配合政务处的工作,齐心协力,发挥学校管理的核心作用。
副校长xx提出政教不分家,学生德育工作的积极开展对学生学习具有促进意义。他希望班主任要主动做事,主动落实,要勤走、勤看、勤讲;要和学生多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班级工作要根据班级特点进行争对性管理;对于班级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做到扎实有效;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的学习习惯,营造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
校长xx最后总结发言,他强调班主任工作是一项繁琐、复杂、辛苦的工作,它需要每一个班主任应充分认识自身职责的重要性,要有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一种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要强化管理意识和责任意识。始终坚守“六个点”:两操出操点,寝室查寝点,早晚自习考勤点,课堂巡查点,上下午守课点,一日三扫点;做到三勤:勤查岗,勤查课,勤谈心;落实三心:耐心,细心,爱心。从小细节抓起,善于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改进工作方法,使班级管理更高效。同时对之后的工作提出新的希望,他要求班主任要加大力度抓好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狠抓学生的学习习惯,着手抓好学生安全教育,重视大课间活动,重点对初三班级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管理措施。
篇10
关键词:中职生;德育;良好习惯;自我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8-0007-01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要让学生由接受教育逐步过渡到自我教育,确立终身发展的内在需求。自我教育作为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实现培养人才的有效手段,这与新时代下德育新观念的要求相符,即道德的内化是从“纪律”发展到“自主”的过程。因此,在中职班级管理过程中,应当充分调动学生自身蕴藏的巨大的自我教育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一、以自我意识发展为内容,确立终身发展的内在需求
德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健康的道德品质、形成崇高丰富的精神世界。这就需要教师能够积极开掘人的精神世界中的积极因素,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才能使学生成为有活力、有目标、努力实现人生价值的人。这样的德育目标,离不开对学生自我教育管理能力的培养,要引导学生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定为自我终身发展的内在需求,积极主动地不断进行自我教育,为实现自我的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中职班主任应结合中职生的现状和特点,帮助学生确定自我管理的方向和内容,涵盖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这是学生形成良好习惯、积极开展自我教育的第一步。例如一年级的新生,往往对自己未来的一切感到很茫然,不知道自己的未来目标该是怎么样的,这种茫然不利于学生的有效发展。为此,中职班主任可以通过各种有效方式,一步步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对自己终身发展的重要性。比如开展“养成良好习惯,成就美好生活”的主题班会,可以让学生意识到良好习惯的重要性,让学生能够主动发现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改正自己的不良习惯,提高学生对良好习惯养成的自觉性,提高自我控制能力,从而努力地完善自我,最终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二、以文化熏陶为手段,培养良好和谐的道德素质
班级文化具有无形的教育力量,良好的文化氛围可以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的情操,帮助学生领悟德育内涵,形成良好和谐的道德素质。班级文化是班级的灵魂,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可以引导学生走出误区,自然而然地改变坏习惯,于无形中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增强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班级文化的建设,首先应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从集体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比如班级制度的制定、板报设计、教室环境和宿舍环境的美化、班级活动的开展,都应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参与讨论,自行设计和安排。这样的物质环境,就不仅仅是摆设,还能起到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目的。其次,要重视班级活动的开展,比如主题班会的建设、学校或班级组织的各种竞赛活动。这样的活动,能够满足学生求知与实践的愿望,同时也能调动学生参与班级建设的主动性,在各种比赛、竞赛活动中激发学生的进步思想。最后,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只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开展一切教育活动,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促使学生自觉养成良好习惯,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三、以社会实践为形式,激发自我教育的主体能动性
陶行知说:“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德育的基本价值取向也应“回归生活”,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中,才能将道德落实在生活中,真正将良好习惯转化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使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形成对生活的正确认识,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并在生活中得到检验。因此,中职班主任应以社会实践为主要教学形式,将德育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培养品德,增强素养,在生活中检验自己的言行习惯,提高自我教育的主体能动性,在自我完善的过程中获得满足感和荣誉感,形成良性循环。例如,在顶岗实习的社会实践阶段,班主任可以将做人教育寓于其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遵纪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劳动习惯,从顶岗实习中切实体会到社会和企业对现代一线技能人才的道德要求,变理论说教为引导、示范。这种“学中做,做中学”的方式,能在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当中渗透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引导学生在做人做事方面不断地进行自我教育。只有从提高学生基本素养入手,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才能引导学生在活动情境中不断地强化认知和体验,并在不断反省中提升道德品质,促进自我的全面发展,有效管理自我。
四、结束语
“真正的教育乃自我教育。”但是,良好习惯的自我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一个长远的规划和细节化的操作,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德育工程。只要中职教育工作者多探索、勤反思、善总结,就一定能在细微处逐渐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强化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让每一个中职学生都能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