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素质的含义范文

时间:2023-11-10 18:16: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理素质的含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心理素质的含义

篇1

【关键词】 护士;心理素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 R473.7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7-8517(2009)24-0201-01

伴随着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护士的工作任务已经不再单单是打针、包扎、发药等基本的技能操作,现代护士的工作任务已经变得相对比较复杂,除了帮助病人进行恢复健康外,还要对健康的人进行日常护理,帮助其维护健康,繁多的工作就需要护士具备一定的心理素质,以便更好的展开护理工作。

1 心理素质含义及其重要性

1.1 心理素质的含义 心理素质是个人在特定时期、特定场合、特定环境下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心理素质是记忆品质、思维品质、注意品质、意志品质等多种品质的高度凝结,心理素质与心理品质相比更具有内涵,意义也更加深刻。构成心理素质的要素包括很多,具体有辨别能力、认识能力、意志能力、品质道德、气质个性等各个方面。一个人的素质包含了很多种,心理素质只是人整体素质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比较重要的一大要素。人的心理素质时以先天素质为基础,在经过了后天的生活环境与各种教育的培养后慢慢步形起来的。与人其它素质相比,心理素质具有共性,也具有个性。

1.2 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影响人体健康。心理素质是否良好直接影响到了人自身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时人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心理素质出现问题,则可间接的影响到认得身体健康。当人没有一定的心理素质,就会导致性格病态、情绪障碍、心理缺失,这些都是心因性疾病的产生直接或间接原因。影响活动行为。心理素质从根本上来说是时人的一种思想意识的潜作用,心理素质的变化情况常常会在人脑中形成一定的意识,意识的反作用就能促使人朝着自己所想的方向进行个人行动,如果个人心理素质不健康,就容易导致人进行错误的活动,影响个体的社会化进程。影响智力发展。心理素质包括了智力与心理适应能力两个方面,个人智力的开发和利用关系着人今后的学习、事业发展情况,当心理素质出现问题时就会影响人大脑智力的发展,使人的文化素质、科学知识、人为品德受到制约,对个人的人生发展不利。

2 从多角度培养护士的心理素质

2.1 素质锻炼方面 心理素质的提高必须借助于人的实际锻炼,只有多投身于社会实践和日常工作中去,才能让自己的心理得到充分锻炼。主观方面而言,护士在工作之余应该多参加一些身体和心理上的锻炼活动,如:野外训练、登山运用、长短跑步等运动,不断地使自己的心理耐力得到加强。客观方面来说,医院在对护士进行专业培训外,还需要对护士开展一些心理素质活动,如:知识讲座、心理游戏、紧急处理等集体活动,通过参加这些活动培养护士的实践活动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增强心理素质主要的还是在于护士对自己的训练拓展,只有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接受各种各样的锻炼,为心理素质的提高创造条件,才能实现心理素质的提高。

2.2 职业道德方面 护士要树立自己的职业理想,这是提高护士心理素质的思想基础。让护士能够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护士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意义,培养护士职业人员的奉献精神,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以正确的思想意识引导着自己在工作岗位上做出优异的成绩来。其次,护士需要增强自己的职业理论知识,只有学习了与护士工作有关的知识后,才会让自己在工作中更好的处理一些问题,在处理事情的过程中自己的心里素质也将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培养。护士所具备的职业知识主要包括了:护理学专业知识、心理学、社会学、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和医学道德修养等知识,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存量,这样在调整自己的心情或者处理问题是就会运用自如。

2.3 心态调整方面 生活中充满了形形的人,马克思哲学告诉我们矛盾具有特殊性,即每个人的情和特征都不一样。护士在面对不同的病人或者护理对象时,常常要面对很多不同的情况。有的人会很轻松与其进行沟通交流;有的人性格不好使得交流起来比较困难;有的人则会故意找事为难护士的工作。这些各种各样的人,对于护士而言都是一种综合考验,既考验了护士的应对能力,也考验了护士的心理素质,以及自身的处理事件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就要需要护士具备足够的调整能力,能够随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情绪,不能因为一件事情而影响到自己下面的工作。这就告诉护士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需要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尤其是面对难以解决得事情时,更要耐心思考,争取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这样就能够在无形之中让自己的心理素质能力得到提高。

综上所述,心理素质对于护士人员来说时工作过程中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心理素质越强的护士,在工作当中就会很好的处理一些事情。因此,培养护士的心理素质是必不可少的,而在培养过程中需要从从方面进行考虑。

参考文献

[1] 谭自然.护理新概念与临床[M].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8,112.

篇2

1 正面引导教育,培养挫折意识,是培养学生坚强耐挫的心理素质的主要措施

人的意识主宰人的行为。要培养学生坚强的耐挫的心理素质,首先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挫折意识。“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告诉我们,任何成功都是要付出一定代价,甚至是失败的代价才能取得的。失败、挫折并不可怕,只要我们不灰心、不丧气,不断地善于总结经验教训,战胜困难,最终会取得成功。学生年小幼稚,缺乏受挫的思想认识和心理准备,往往―受挫折就会精神沮丧,退缩不前。因此,需要我们去正面引导教育她们,培养他们正确的挫折意识、对挫折含义的理解、挫折程度的估量、承受挫折的心理准备,将会影响一个人对待挫折的态度和克服挫折的信心,更是培养坚强耐挫心理素质的前提。我们要积极向学生做正面引导教育,使他们懂得,无论做任何事情,不可能都是一帆风顺的,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要遇到无数次的挫折,明白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缺乏坚强耐挫的心理素质。因此,要学会接受挫折,做好受挫、克挫的心理准备。此外,还要帮助孩子们树立远大的志向、崇高的理想和具体的近期奋斗目标,因为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他们就会尽力克服困难,承受挫折,开始新的奋斗。

2 因人施法,对症矫正,是培养学生坚强的耐挫心理素质的特效手段

学生在日常生活、人际交往和学习中,往往会遇到不同的困难和挫折,对于学生受挫后表现出的各种消极情绪,我们应注意观察和分析,要根据不同年龄、不同认识、不同情绪、不同表现,选择不同的方法方式,进行因人施法,对症矫正。

2.1 对受挫后,急躁烦恼,焦虑不安、忧心忡忡的学生要进行情感方面的教育和指导。让学生了解,人的情感是怎样产生的,不良的情感会产生哪些不好的影响和后果,从而增强他们对自己情绪和行为进行自我调节和控制的能力。

2.2 对于受挫后精神沮丧,退缩不前的学生,要进行意志品质方面的教育。让学生明白,在人生道路上,困难和挫折的存在是必然现象,只有坚韧不拔的人,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2.3 对受挫后失意自卑,灰心失望的学生,要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要多帮助他们,要有意识根据他们的特长,安排他们做一些能胜任的事,使他们在成功的喜悦中提高他们的自信心,重新鼓起前进的勇气。

2.4 对于受挫后,离群孤僻、冷漠悲观的学生,要多接近他们,与他们交朋友,了解他们。组织他们参加各种有意活动,使他们在集体活动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使他们懂得理解关心他人,也将会得到对自己的理解和关心,从而冲出禁锢自己的牢笼,回归集体。

2.5 对受挫后产生妒忌、失落、压抑心理的学生,要侧重于心理疏导。因为这类学生一般都是优秀生,因为某次受挫,会产生妒忌、失落和压抑,教师要引导地们说出心里的苦恼,要使他们正确认识自己“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样才能扬长避短,重鼓起竞争的风帆。

2.6 对受挫后攻击它物、他人或自己的学生,要帮助其疏导愤怒情绪,转移其攻击心态。如与他们打球、唱歌、玩游戏或找其谈心、聊天等。告诫他们许多错事或失态的事都会因―时迁怒而做出来,与其事后后悔,不如与其事前禁止。

2.7 对受挫后,对批评教育产生抵触,有逆反心理的学生,要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教师要用真诚的爱去教育、感化他们,因为通情才能达理, 只有感化,才能转化。帮助他们寻找失败的根源,使他们尽快从受挫的阴影里解脱出来,朝着正确的目标前进。

3 创设条件,实践训练,是培养学生坚强耐挫的心理素质的主要载体

环境可以对少年儿童产生有力感染和直接的教育作用,而实践是培养各种能力的有效栽体,因此,要培养学生受挫的心理承受能力,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一些实践训练的环境和条件,促使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亲身去实践训练,从而接受教育与自我教育,培养耐挫的心理素质。

3.1 开展“诉烦恼,解忧愁”心理辅导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自我调节,自我教育,培养耐挫的心理素质。

3.2 设置磨难环境,进行排难抗压实践训练。让学生在训练中接受挫折和困难的挑战,锤炼坚强的耐挫心理素质。

3.3 发挥德育基地的特殊功能与家庭教育作用,形成教育合力,增强学生耐挫的心理素质。

3.4 重视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实践训练,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训练中,提高学生耐挫的心理素质。

篇3

【关键词】 表现力 健美操 乐感 心理素质

健美操是一项融体操、舞蹈、音乐为一体, 以美为核心, 以节奏、韵律为生命的艺术性很强的竞技类和健身类运动项目。它要求运动员完成的动作要体现幅度美、力度美、节奏美、韵律美、流动美, 而影响这诸多美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表现力。表现力是人的内在精神气质和外在动作表现的统一, 是通过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两方面表现来完成的。它往往是运动员取得比赛胜利的关键所在。本文通过查阅有关文献并观察运动员训练情况,对动作表现力的形成与培养做了本质上的剖析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1. 表现力的概念:

表现力是指人内在的情感在外部动作上表现的形式,是运动员自信心、自我陶醉、热情感染能力的综合反映。具体地说,就是运动员现场表现出的运动激情与自信力以及整个成套动作中利用动作与表情跟裁判、观众进行交流的能力。体现在各种动作能轻松完成,有力度感,节奏好,动作能与音乐紧密配合,充分展示美给人深刻印象,使人得到美的享受。

2. 影响健美操表现力的因素

2.1音乐

健美操与音乐是不可分割的,因为音乐和健美操都在表达同一个进程,音乐的时间单位是音调和节奏,健美操是姿态和动作,它们都属于“动的艺术”,都靠节奏和节拍来组织。在整体或完整的进程中一般不能停下来,否则就意味着终止。在这一进程中,音乐与健美操相互补充,相互映衬,可以把音乐看成是健美操的声音,健美操看成是音乐的形象,它们一个有声无形,一个有形无声,成为一对互补的艺术。因此,我们把健美操训练所用的音乐理解为音乐和动作的和谐统一,可以提高动作的表现力。

2.2健美操动作的技术、技能

整套健美操是由单个动作按照一定的顺序组合而成的,动作技术需要学习、巩固、掌握、再现的过程,若没有很好的动作技能的形成。那么就谈不上动作的表现力,因此,动作技术、技能是健美操表现力的物质基础。

2.3意识反应

在健美操中,音乐与动作是不可分割的,运动员用动作去表达音乐的旋律及情感。这些感受和感觉又属于意识范畴。因此,意识反应的强与弱,直接影响着健美操的表现力。

2.4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技术动作的发挥,心理素质好的运动员在比赛或表演中,能把整套健美操发挥的淋漓尽致,而心理素质差的运动员一上场心里就过分紧张,要么记错了动作,要么就是忘了节拍,在这种状态下,她就没有心思去发挥表现力。应该说,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健美操运动员不可缺少的。

3. 健美操运动员表现力的培养

3.1乐感的培养

健美操运动员要在练习中经常听各种乐曲,在平时还欣赏各种音乐,认真数音乐的节奏,同时体会各种音乐的旋律。也可以到舞厅、迪斯科厅、音乐会等场所培养乐感,最好在跳动中体会各种节奏和韵律感。通过一段时间的熏陶和培养,激发学习做动作时内在的表现力,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对音乐的理解可以提高到一个高度。

3.2动作技术,技能的培养

技能的培养在有了一定的基础及乐感后,首先采用单个动作练习,主要强化学生身体关键部位的感觉,如胸、肩、髓、膝等部位,当学生掌握了基本动作感觉之后,可采用组合动作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动作连接的过程中,感受音乐中的旋律。最后进行一整套健美操动作的学习,训练方法最好用递加循环法比较好。其模式A+B+C+D+E+F=N此方法可把先学习的动作在之后的多次重复中逐渐熟练,有一种学习成果获得后的快慰,又有新学动作不断加人,产生新异刺激,增加练习者的兴趣,同时增大了练习密度;又可调节局部运动的负荷;在示范动作时,教练员不仅要动作规范化,姿态优美,同时要具有激情和表现力,把这份美的激情,渲染给每位运动员或练习者,一方面使她们享受美,另一方面她们会积极去模仿,体会这份美的感觉。

3.3意识的培养

在健美操训练中,良好的意识是以娴熟的动作技术、技能以及强烈的乐感为基础的。在训练中,强调动作与音乐的配合、情感的投入,练习动作时尽量用音乐伴奏,练习者要全身心投人每个动作和音符中,让音乐、动作、情感融为一体。在分段做动作时,教练员要及时发现错误、纠正错误,也可以用示范把正、误动作进行比较,让运动员或练习者更清楚的认识到错误在哪里。然后,再进行整套动作的复习、演练纠错、调整……,要让运动员或练习者一听到音乐就能马上做出此时的动作;相反,演练动作时,就马上联想到此时的音乐旋律,此时的意识是一个综合性的培养。

3.4心理素质的培养

健美操表现力除了前面所讲的,还要进行心理素质的培养、锻炼,让运动员或练习者一上场,能完全发挥往日的风采。做到遇惊不乱,大胆表现。一方面在训练中,经常进行分大组、小组或单人出来练习表演,还经常要在大众场合进行模拟表演,培养敢于表现的心理素质,另一方面作为教练员还应当常鼓励运动员或练习者,激发其表现欲望。要充分利用镜面反馈的作用,使学生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反馈”中,调整和修改自己的动作,提高自信心。特别是在临近比赛时,让每位运动员或练习者都有足够的自信心,只有这样,运动员才能正常发挥或超常发挥。换言之,运动员或练习者的表现力也得到了正常或超常的发挥。

3.5综合素养的培养

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有浅有深,怎样更好的更生动的从表情和动作上体现出音乐的含义呢? 这就要求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注意培养和提高运动员的综合素养。从艺术、文化、思想品质等方面去综合提高,表演出一套有血有肉的健美操,提高艺术的欣赏价值.

3.5.1.形体训练

要想在健美操中使学生达到更完美的表现,就必须进行系统的形体训练矫正身体的不良姿态。在安排内容时进行基本的形态练习,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对健美操意识和身体各部分正确的优美姿态,提高协调性表现力和韵律感的艺术素质。

3.5.2 舞蹈训练

各类舞蹈训练是提高健美操练习者表现力的首要培养途径。在健美操的训练中,通常要融入大量的舞蹈训练内容,其目的即在于提高练习者的全面素质,完善动作技能和身体姿态,使练习者具备良好的表演技艺及优美的的形态。通过舞蹈训练可以有效地增强表演者的表演意识,是提高表现力的必要手段。

结束语

篇4

关键词:心理素质 素质教育 物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c)-0210-01

传统的教育方法主要注重对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在实际教学中,越来越多的教师体会到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的教育。心理素质培养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素质是培养其它素质的前提和保证。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研究,以学生心理特点为依据,进行备课和教学。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将有助于学生的素质培养。那么,怎样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呢?

1 利用实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中学生对物理实验特别感兴趣,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一特点,投其所好,组织好物理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1 巧设实验,激发兴趣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一部好戏,往往拉开序幕就能引人入胜,一堂课,开好头,就很容易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我们尽可能用“新、奇、惊”的物理实验引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讲“升华与凝华”一节给学生演示“人造雪景”的实验,既让气态奈在枯枝上凝华,结成雪花状的图案,让学生觉得在气温较高的情况下,也能看到雪景,觉得惊奇、新鲜,然后顺势引入新课。在讲“二力平衡”时,用一根透明不显眼的胶线,一端拴在茶杯柄上,另一端拴在教师手指上,在讲课前,故意“不小心”让茶杯从手中落下,学生满以为茶杯落地被打破,发出“啊”的惊讶声,但结果却是茶怀在空中荡了几下就静止了,针对此现象进行分析、设疑,引出本节课要讨论的问题“二力平衡”。这些出乎学生意料的惊奇现象,在瞬间可刺激学生大脑,对实验产生深刻的印象。像这样“新鲜、新奇”的物理现象一定会使学生对物理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为新课的顺利进行,创设了良好的开端。

1.2 改进实验,培养兴趣

物理学中的许多规律来源于实验,因此,物理课堂上不仅要多做实验,而且要进一步改进实验。中学生有“好动”的特性,可在“动”字上下功夫。如:教师演示实验,尽可能改为学生演示或变为课堂上分组实验。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演示教材上的实验,教师还可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改进物理实验。在学习平面镜成像一节时,我改进了一个演示实验:在玻璃板前方点燃一只蜡烛,后面放一个烧杯,当向烧杯中倒水,出现了蜡烛在水中燃烧的新奇现象,这样学生就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又如讲“摩擦起电”一节,学生对“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电了”这一结论困惑不解,针对这一问题,可用悬挂的羽毛靠近感应起电机的金属球,金属球产生火花放电,自然就说明金属球带电,吸引了羽毛,从而验证了上面的结论,也解开了学生心中的疑团。

1.3 自制教具,提高兴趣

根据“有趣―兴趣―志趣”的规律,教师可采用自制教具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如利用火柴盒,可指导学生制作“小孔成像”或远近可调的“小照相机”。首先让学生将火柴盒做成暗箱,在火柴盒黑色一侧开一个1~1.5毫米的小孔,再将火柴盒的抽屉正面、侧面糊严,一端去掉堵头,糊上一层薄白纸,另一端割开,当成小拉手。这样一个屏幕远近可调的小照相机就制成了。它既可作小孔成像实验,又可当照相机使用。这种既不花钱制作又简单的实验很受学生的欢迎。

又如开展课外自制喷泉实验:学生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将装有半瓶水的烧瓶加热至沸腾,用带有细玻璃管的橡皮塞塞紧瓶口。细玻璃管口用有弹簧夹的橡皮管塞紧,再将烧瓶倒置在铁架台上,向烧瓶上泼冷水,将橡皮管伸入有色液体中并取下夹子,此时有色液体迅速沿玻璃管上升,在烧瓶内形成美丽的喷泉。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培养了独立操作实验的能力,提高了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更调动了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2 利用情感教育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学生如果对物理这门学科没有爱好,没有情感,那他们的学习始终是被动的。

如何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情感呢?首先教师应以满腔的热情,扎实的专业知识,幽默风趣的语言在学生头脑中产生良好的印象,赢得广大学生的欢迎。教师还应以灵活的教学方法,广泛的爱好,良好的气质、品德等个性心理素质去影响学生,使学生头脑中对教师产生好感。这种好感久而久之就会变成情感。同时,教师就应抓住学生对教师的情,以教师对物理的爱好,对教育事业执着追求的精神,对物理教学的认真负责的态度,言传身教身体力行去感染学生,并以良好的个人心理素质去影响他们,使其对老师的情感潜移默化到对物理的情感,从而爱上物理学科。学生对物理课光有情感和兴趣还不够,因为每个学生学习方法、智商、爱好不同,因而在学习中还存在不同的个体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中存在不同差异,对症下药。对学习态度不端正的“调皮学生”,要晓之以理,加强在学习目的和思想行为上的帮助,平时要“严之以爱”。在学习、生活纪律中严格要求,同时处处关爱他们,让他们在学习、生活中体会到“严师出高徒的道理”。从而使教师对学生的关爱转化为学生的自觉学习的心理动力。对待学习方法有问题的后进生,要“导之以法,助之以成”。帮助他们认真总结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找出成绩不理想的根源。同时教他们如何认真听课、做笔记、课后消化知识、总结归纳本节课的知识点、定理、定律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掌握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等。学习中缺乏信心和决心的后进生,教师不能歧视他们,而应满腔热忱地关怀他们,在学习中“晓之以理,行之以励”,给他们讲述认真学习的道理,利用中外科学家艰苦奋斗,执着追求科学知识的典型事迹,唤起他们学习的信心与决心。在平时教师应以自己的言行去影响他们,以对教育事业执着追求的精神及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去影响、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抽课余时间主动找他们谈心,谈自己读书时的心得,特别是当学习上受到挫折时,自己内心的体会,感想及其处理方法。总之,通过谈生活、学习、理想、谈人生等等进行“动之以情”的帮助,使他们体会到温暖,体会到教师的良苦用心,从而激发学习的信心和毅力,增强自觉学习的动力。不仅培养了良好的心理素质,更有助于学生人格的完善。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 心理健康教育 问题 对策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但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教育片面追求“知识传递”的价值趋向,导致了学校仅仅重视学生的智力开发,忽视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忽视意志、兴趣、个性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产生了负面效应。

由于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与此同时学生的心理健康得不到应有的关心和重视,下面就具体来分析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一、了解心理健康教育基本含义

健康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之一,也是一个广为人知的概念。我们从小就要在各种表格中填写健康说明,我们也认同“拥有财富远不如拥有健康”这一道理,这说明健康是参与社会生活的一种重要,以至于人们在见面时一般要相互问候彼此的健康,表达自己对朋友健康的祝愿。人们认为,为了其他的幸福如利益、提升、财富而牺牲健康是不明智的行为。

心理健康教育含义: 指在学校中,教育工作者根据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应用心理学揭示的原理和方法,来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维护学生心理健康以及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为目的的教育活动。

二、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许多农村中小学对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在教师的观念中。心理健康教育只是学校领导、班主任、德育工作者或心理辅导员的事。与自己的教育教学无关,可做可不做;即使搞心理健康教育精力也有限。仅仅解决少部分学生身上发生的心理问题。认为对心理健康的学生没有必要搞心理辅导。学校没有把心理健康教育提到议事日程。落到实处。

(二)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化水平不高

许多农村中小学校长、教师包括心理辅导教师。缺乏应有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在实际的心理辅导过程中常常采用品德教育的方式,以批评教育、惩罚教育为主要教育方法,在客观上伤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导致学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还有教师由于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不能及时发现和正确判断学生的心理问题,简单地把学生的心理问题归因于品行问题,采取不恰当的教育措施。

(三)学生的心理问题突出

农村中小学生处在长知识、长身体的关键时期。面临着理想与现实、独立与依赖、渴望交往与心理闭锁的矛盾。他们面对竞争十分激烈的社会环境,其心理压力不仅来自学习、认知方面,也来自社交、情感等方面,不仅来自学校,也来自家庭和社会,对这些压力,许多学生深感力不从心,无法适应,再加上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导致了一部分学生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1)认知上的问题。主要是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等方面的问题。(2)情感上的问题。很多中小学生在情感调节上表现为情绪极不稳定,喜怒无常,一会儿兴高采烈,一会儿悲观失望。情感调节有问题的学生。

三、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原因

(一)中小学阶段是个体一生中心理发展最为重要的关键时期,是学生的心理从不成熟走向基本成熟,人格逐步形成、完善和稳定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每个学生都会遇到心理发展过程中所常见的危机问题,心理矛盾和冲突时有发生。有的因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而影响个体心理顺利成长,导致心理障碍的形成。

(二)时展迅猛剧烈,各种文化纷至沓来,社会文化心理日趋复杂,成人在竞争社会中带来的变异约束与烦恼,及青少年自身的耳濡目染,也给正处于身心发育正待成熟的少年儿童的心理和行为带来一些障碍和失常。

(三)随着农村劳务输出的增加,带来了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他们或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领养,或寄居亲戚朋友,而老人和亲朋主要关心的是孩子吃饱了没有,睡好了没有,穿暖了没有,很少关心孩子心里在想什么,在学习中有什么困难,心理上有什么压力……这些问题如得不到重视和及时解决,久而久之,这些孩子就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

(四)农村家长知识水平,文化品味,道德水准参差不齐,较之城市居民而言有较多不尽人意之处。诸如有的小富即安,富不思进;有的封建迷信思想严重;有的整日浸泡在麻将扑克中,对子女管教方法简单,或粗暴加压,或放任自流,或娇宠惯养,或恨铁不成钢,给孩子的心理健康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五)地方经济的差异,种种条件制约下的不均衡,使农村健康娱乐设施匮乏,文化氛围不浓,活动不多,青少年学生课余生活枯燥、单调,游戏机房和网吧成了孩子经常光顾的地方,有的上网成瘾,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

(六)地域环境、文化底蕴的不同,学校教育条件、师资力量与城市的差异,农村各种心理健康教育资料的缺乏,都导致了农村中小学生在心理健康状况上的不同和差异。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需要,应引起高度重视,家庭和社会要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学校更应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每个人都能受到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

参考文献:

[1]曹海静\王玲《中小学心理教育课程》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1999,8.

篇6

在长期的美术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存在着缺乏自信的现象,如下笔胆怯、不肯定、生怕自己画不好而得不到别人的认可。还有学生追求“自然几何完美”,利用数学工具来表现本该很富童趣的事物,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对自己能力的怀疑。

“自信是成功的一半”,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就显得很重要。

一、在美术活动中要强化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个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可贵的心理品质,它在个人潜能、个性发展、心理成熟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充满自信的人不轻易在困难面前退缩,敢于接受挑战;充满自信的人有主见、有魄力,富有热情和创造力。因此,自信心可以帮助一个人逐渐建立起成熟的人格魅力,拥有美好健康人生,走向成功。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有些学生严重缺乏自信心,常常会紧张、神情不安、不自在,到了新环境会不知所措。绘画时不敢下笔,没画几笔便又匆匆擦去,反复如此,严重的甚至把纸擦坏了还没画好;还有的害怕别的同学尤其是老师看,总怕自己画得不好,怕老师和同学会笑话,“我不会画”“我不知道如何画”“请你帮帮我”的语言是画画中经常出现的,或者用线断断续续、画面简单、涂颜色很轻等。对于这些情况,老师切忌“当头一棒”,使其本就畏惧的心理更加害怕。正确的做法是应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我常用“你是最优秀的!”“你真棒!”“老师相信你能行”“你的表现方法很独特!”“你是最棒的!”等语言鼓励学生,消除他们的紧张畏惧心理。其实有许多学生并不是画不好,而仅仅是缺乏自信心,老师适时的鼓励与恰当的引导能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二、抓住美术的学科教学特点,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

虽然现在的教育由应试教育逐渐向素质教育转变,但教育体制的本质限制了现在的教学,使其仍然以应试教育为主。在这种情况之下,学生的学习压力可想而知。而美术学科的特点恰恰能使学生缓解精神和心理压力,从而使学生健康有序地发展。在美术教学活动中,首先要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使学生享受美术活动带来的乐趣。在教学“案头小摆设”这节课时,我课前先给他们每人准备了一块红塘泥,然后上课时给他们讲述自己儿时和小伙伴玩塘泥的趣事,使他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最后再用多媒体展示几件简单实用的泥塑作品。学生一边观察一边自己去做,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完成自己的作品。看着自己亲手制作的各种“工艺品”,学生的内心得到极大的满足,有了一种“成就感”。这样的课堂既缓解了学生的压力,又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培养。

三、对追求“自然几何美”心理的消除

在美术绘画活动中,有些学生认为桌子、树干、马路、电线等是笔直的,应用直尺表现,这样才工整;太阳、人头、向日葵等是圆圆的,应用圆规或圆形的工具来画等。因此,画面刻板而缺少韵味和稚拙的童趣。针对此类学生,关键是如何使其摆脱“完美无缺”的思想。我首先让他们欣赏优秀的线造型儿童作品,讨论“作品好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并适时加以启发引导。另外分别展示工艺美术作品、装饰画和用工具画的画等,让学生找出其相似之处,指出几何工具表现的适合内容,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通过欣赏优秀的儿童作品确立学生的绘画自信心。

儿童画讲求“随意性”和凭感知画画,一笔过去不修改、不雕琢、不做作,往往是直中有弯、弯中有直,圆中有方、方中有圆,运笔自由、洒脱、肯定,这才是学生在绘画中良好心理素质的表现。

篇7

【关键词】作文教学 心理素质

How to cultivate students’ mental quality in the composition teaching

Shang Qiling

【Abstract】Composition teaching is the emphasis of Chinese teaching. In the composition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mental quality.

【Keywords】Composition teaching Mental quality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学生听、说、读、写训练的综合体现。要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对写作知识的传授、写作技能的指导,是必不可少的。但不能只抓这些方面,更重要的是在作文教学中加强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

素质教育是以人为中心,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德育中的心理素质最为重要。心理素质是否过硬关系到学生能否主动、正确、全面地提高自身素质,能否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要的“四有”新人。

过去的“应试教育”忽视了素质教育。在作文教学中只传授“套题”功夫,考试前让学生背熟一些优秀例文,考试时便按作文题“移花接木”,把内容搬进试卷,抄袭现象严重。片面追求分数,忽视了素质教育,培养的学生只是高分低能,缺乏必要的过硬的心理素质。

一个人的先天禀赋是心理素质发展的基础,而社会环境和学校教育才是心理素质发展的决定因素,我们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摆在首位。

在作文教学中要重点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心理素质的培养。

1.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1.1 多写日记。学生平时用“日记”的方式把一天天的生活见闻、感觉,一次次丰富多彩的活动描述下来,发展其观察能力,提高写作技能。养成学生常动笔、爱动笔的习惯,让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写作,一改以往被动的“要我写”为主动的“我要写”。

1.2 独立完成。作文课要让学生自己多观察多思考,每次作文都要做好充分准备,上课写作时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完成,发现抄袭要重写。这样学生便能潜移默化地养成实事求是的品格,自己应该做的事自己做,并把它做好。

2.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喜爱,才是最好的老师。”这对初中生来说尤为突出。兴趣,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我坚持做好几点:

2.1 愉。以愉快的情绪去感染教育学生,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快乐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自觉地提高学习质量。

2.2 诵读品味。让学生欣赏优秀的作品,经常挑选好文章,有目的地进行朗读,在诵读中品味优美词句,体会美的含义、美的写作方法和美的精神境界。

2.3 精心评讲。每次评讲先让学生把自己的作品读一遍,然后组织学生评议,进而教师总结,让学生学有榜样;特别要关注差生的作文,对他们的一些好词好句、好的开头、结尾都应给予表扬并登记入册,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

3.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3.1 把握素材。语文的精髓是文章,文章的精髓是生活。作文教学必须让学生打开联系生活的通道,使学生有更广阔的创作空间,提高创造力;让学生留意自己身边的一事一物、一情一景,把握好作文素材。

3.2 重视感情投资,唤起学习兴趣。师生关系是教学中最基本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以深厚的感情关怀和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虚心听取学生意见,就能调动学生好学的积极性。在近年的实践当中,我总是以一份真诚、一份爱心去组织课堂教学,唤起学生的求知动力,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教师要以良好的行动感染学生、教育学生,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认识自己。

篇8

一、重视艺术欣赏课中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创造力,是高等教育中培养大学生素质的核心问题,所以要重视对大学生的创造力的培养。欣赏的过程,也是培养欣赏者创造力的过程。艺术欣赏课可以使学生在欣赏艺术的过程中,对作品的色彩、比例、空间、节奏等视觉思维得到培养和训练,以欣赏的方式帮助学生开拓视野,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艺术欣赏和美术创作一样。都是一个思考与创造的过程,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众所周知,优秀的艺术作品,可以激发欣赏者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在艺术欣赏课过程中。由于欣赏者面对的是具有启发性的视觉形象,所以会自然地唤起种种联想和想象。拿国画的留白来说,留白,并非没有实际意义,国画的留白即画中的虚景,是国画特有的一种表现方式,作画者为了让画面达到完美的效果,使画中景物看起来更协调,也给欣赏者留有更多的想象空间,所以在画面中做留白的处理,使画面关系更清晰。在绘画中,要善于处理好留白与绘画的关系,使画面达到完美的视觉效果。在创作中,可以使作品表现得很完整或很具体,但是都不要忘记留给欣赏者一些想象的空间。在艺术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由局部观察转为整体观察,由平面观察转为立体观察,由自然观察转为艺术观察,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二、重视艺术欣赏课中对学生审美观的培养

美术课的专业教育目标,首先是让大学生具备正确的审美观。教师要引导大学生在审美实践中提高对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认识,培养他们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力和鉴别美与丑的能力。艺术欣赏课。是对学生进行审美观教育的方式之一。艺术欣赏课可以让学生集中的、长久的体验作品给我们带来的情感和认知。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对艺术语言(表现艺术形象及感情的点、线、面、体、色彩、明暗、质感、量感等)的认识,例如,线是点移动的轨迹,有直线、曲线、折线之分,线有粗细、长短、曲折、浓淡等变化,不同的线给人传达的是不同的心理感觉;色彩的审美特性是十分明显的,它具有表情性,能够向我们传达出一定的感情意味,传达出能够引起人的情感的信息。红色表现的是热烈而兴奋的,黄色表现的是明朗而欢乐的,蓝色表现的是抑郁而悲哀的,绿色表现的是和平而稳定的等。

三、重视艺术欣赏课中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篇9

1目前,我国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心理素质存在的几个方面问题

就目前来说,我国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心理素质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紧张怯阵状态、懈怠状态、过度兴奋造成“应激反应衰竭”状态、追求赞许心理状态。紧张怯阵状态是指:有不少刚从事节目主持人的主持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在场下训练时能达到较好的水平,但一到上节目面临“实战”,这些主持人就会出现紧张、怯场、不自信,这时就会心理失控、紧张过度、丧失自信、不能自控,只要有一点干扰就会陷入不能自己的境地。[1]懈怠状态表现为:情绪低落,四肢无力,动作怠慢,意志消沉,思维不畅,无精打采,电视节目主持人在面临直播任务前,过度疲劳,休息不好,或者缺乏事业心,责任感等都会容易出现直播时的懈怠。过度兴奋造成“应激反应衰竭”状态表现为:不少电视节目主持人面对第一次上直播节目和面对实况转播,极易出现一种状态,就是离直播或转播还有很长时间。他们就会进入兴奋状态,表现为情绪特别高,这种过早兴奋,必然过多的消耗能量,到了“临战”时反而筋疲力尽了。“临战”前的不适时的、过度的情绪应激,如果得不到及时缓解,就会出现“应激反应衰竭”。这是由于精神过度紧张而造成身体上的各种异常反应。追求赞许心理状态是指:许多新的电视节目主持人由于缺乏自信,总希望自己的主持能够受到观众的赞许,但是观众对节目有批评有赞扬,这才是正常的反馈。

2提高电视节目主持人心理素质的的途径

针对电视节目主持人存在以上这个四个方面心理素质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心理素质。[2]2.1电视节目主持人在上场前应了解主持人临场心理特点临场心理主要有:

2.1.1诚信关注、自信坦然在电视节目直播现场,主持人的真诚、自信都是非常重要的。无论发生什么情况,都要求主持人必须坦然应对,很好地把握。

2.1.2机敏专心、认知迅速作为电视节目主持人,在节目现场必须做到注意力高度集中,主持人要严格要求自己,不能让自己受外界的任何干扰,要注意到现场上每一个变化,又要注意到每一个有价值的细节。

2.1.3思维敏捷、应变从容在电视节目主持现场,主持人的思维必须高度清晰,对待问题反应要敏捷、迅速,对随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应变从容,因为任何事情都有可能随时随地发生,主持人不能在节目现场乱了阵脚,必须从容应对。

2.1.4准确移情、积极转变“移情”包含三种含义:①“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体验对方的情绪情感。”②“把自己的内心情感移入到对方和对方一起感受”;③“讲曾经有过的情感体验,‘移接’到另外的事物上”。电视节目主持人“移情”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主持人要善于体会编导和节目所需传达的感情体验;②主持人要善于设身处地的体会谈话对象的情感体验;③主持人要善于用自己的情感借助声音或形象去感染观众。[3]

2.2电视节目主持人一定要做好临场准备,以及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主持人获得好的临场心理状态的基础。如何做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2.1主持人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把握准视角作为电视节目主持人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采访对象,上至各界要人,下至平民百姓。主持人必须面对任何人都要保持平常心,平等对待任何一个观众。

2.2.2主持人要了解清楚节目现场观众要求、节目风格以及现场的气氛要求主持人在了解受众的需求。在采访前要全面细致地研究受众的心理活动规律,了解他们喜欢什么、关心什么、想看什么、有针对性地提出他们所需要的对他们有用的信息,把握他们心理的承受能力,选择适合他们接受的语言环境。主持人要调整好心态,以适应不同的节目类型。比如:政治论、谈话性的风格应是严肃认真的,要求主持人必须保持冷静、客观,因此主持人要具有一种平和、从容的心态;而文艺性、娱乐性的节目主持人则需要活泼、大方、反应敏捷,因此主持人必须要保持一种比较积极、欢快的心态。[4]主持人的主持要适合节目现场气氛。比如,节目刚开始大家都很拘谨,这时主持人就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带动全场气氛。如:讲一些笑话、幽默故事等。原《实话实说》主持人崔永元就是这方面的典范。

2.2.3主持人应提前预演节目,增强自信心,要有很强的自我意识电视节目主持人要想在节目现场表现自如,就必须在直播前反复演练,主持人应当主动参与到节目的策划,在策划过程中要与大家多交换意见,一起出主意、想办法。

2.2.4主持人要有很强的心理承受能力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工作,是一个万人瞩目的工作,因而主持人的压力是非常大的。如果主持人没有很好的心理承受能力是很难胜任主持人这个职业的。当前,电视节目主持人面临的压力主要有: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工作周期是非常紧张的。一个电视节目主持人要参与节目策划、编排、制作等整个过程。从开始到最后,节目主持人的压力会越来愈大。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位置是:“众人评议”的。现在几乎家家都有电视,主持人是一个电视台,一个节目的形象代言人,即使有些失误并不是主持人的过错。作为电视节目主持人,必须要有足够的勇气,宽广的胸怀面对方方面面的压力,与节目组的人员和睦相处,不能有半点骄傲情绪。

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社会角色冲突。对于电视节目主持人,观众既希望他是个“博览群书、知识渊博、上到天文、下到地理”无所不知的“圣人”,又希望他是一个可以推心置腹,促膝长谈的“老朋友”“自己人”。此外,在荧幕上,他们是明星;在生活中,他们是普普通通的人,要为人父,为人母,为人夫,为人妻,这些都是角色转换时产生的冲突。电视节目主持人必须比普通人付出更多的精力,才能化解社会角色给他们带来的冲突。总之这三点就足以说明电视节目主持人要有很强的心理素质。

篇10

关键词:基础研究;研究开发;人才;人格

一、问题提出

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培养和开发科技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依靠创新素质,形成独立的研究开发优势与自主创新能力。

科技人才指在科学技术的生产、传播、转化、产业化及提供科技服务等各种科技活动中承担主要角色的有关人员。科技人才一般都经过高等院校培养(正规教育),或经过专门训练等较大的人力资本的投入,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某种专门知识和才学、某种能力和特长的,能够以自己的科技活动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做出贡献。

科技人才的分类,依据分类标准不同,有不同的分类方式。本文依据科技人才在经济生活中所处的层次以及在科技活动本身的分工中所处的环节,将科技人才划分为基础研究科技人员、研究开发类科技人员及一般工程类科技人员。

基础研究类人员,在科技活动中主要承担发现自然界物质运动的规律,揭示自然现象的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的职能。其产出形式主要是论文。

研究开发类人员包括应用研究人员和开发研究人员两类。应用研究人员在科技活动中的主要职能在于探索基础研究中所获得成果在实践中应用的可能性,一般是针对某些需要解决的特定问题而进行研究。而开发人员的主要职能是在运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超过的基础上所进行的发展新系统、新产品、新结构、新工艺、新材料等研究活动。

人格是科技人才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它本身又是一个复杂的多维的综合体,包括科技人才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它影响科技人才对各种社会关系的处理;科技人才性格的意志特征,包括科技人才对行为目标的明确程度、对行为自觉的控制水平、在紧急状态或困难面前的表现以及对自己所做决定的贯彻执行等方面的特征,它影响科技人才最终目标的达成;科技人才性格的情绪特征,主要指科技人才情绪的强度、稳定性、持续性和主导心境方面的特征,对科技人才的活动起渲染作用;科技人才的理智特征,指科技人才在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认知方面表现出来的个性差异,它影响科技人才对事物的把握。提高科技人才的创新素质,研究科技人才的人格非常重要。

二、研究方法

为了了解青岛市科技人才的心理素质现状,文章对包括青岛科技大学、山东科技大学、青岛海洋大学、山东省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青岛眼科所、青岛边防检测站、青岛软件园和中国海洋所9个单位的科技人才进行了心理测验,所用量表是卡特尔十六人格测验和爱德华个人需求倾向测验。参加测验的科技人员670人,开发研究类科技人员290人(男性170人,女性120人;大于35岁的130人,不大于35岁的160人)基础研究类380人(男270人,女110人;大于35岁的270人,不大于35岁的110人)。将所得的原始数据输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建中的WJZ心理测验与统计软件中进行了统计。

三、结果分析

如表1所示,研究开发类与基础研究类科技人员在因子F、N、O上存在差异显著,其中在因子F、N上研究开发类科技人员高;在因子O上基础研究类科技人员高。这表明研究开发类科技人员具有较高的兴奋性、世故性和较低的忧虑性。这与他们的工作有关,研究开发类科技人员能够直接带来效益,往往受到重视与尊重,而基础研究类科技人员的劳动成果不能直接带来效益,因而受到忽视,无论在立项、待遇还是社会地位都不如研究开发类。

如表2所示,研究开发类科技人员男性在因子F上低于基础研究类科技人员,差异显著。

如表3所示,研究开发类与基础研究类科技人员女性在因子C、H、N、Q4、X1、Y1上存在差异,其中,在因子C、Q4、X1上基础研究类科技人员女性高于研究开发类科技人员女性,分别呈现极显著、显著和显著差异;在因子H、N、Y1上研究类科技人员女性高于研究开发类科技人员女性,分别呈现极显著、显著和显著差异;在因子H、N、Y1上研究类开发类科技人员女性高于基础研究类科技人员都呈现差异极显著。这表明基础研究类科技人员女性情绪稳定成熟,能面对现实,但对工作常感不满、紧张困扰,具有较低的心理健康水平。而研究开发类科技人员女性冒险敢为,很少有顾忌,聪明能干、世故,具有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

如表4所示,研究开发类科技人员与基础研究类科技人员年长的在因子F、N、Q3、Y2上存在差异,其中在因子F上基础研究类科技人员年长的高于年长的研究开发类的科技人员,呈差异显著;在因子N、Q3、Y2上年长的研究开发类科技人员高于基础研究类年长的科技人员,呈显著差异。表明年长的研究开发类科技人员聪明能干、世故、知彼知己、自律尊严,具有一定的专业成就;而基础研究类科技人员具有较高的兴奋性和较低的专业成就。

如表5所示,研究开发类年轻科技人员在因子Q1上高于基础研究类年轻科技人员,差异显著。表明年轻的研究开发类科技人员自由、不拘泥于现实,而基础研究类年轻的科技人员相对保守。

四、思考与建议

(一)给基础研究类科技人员成就感

上文结果显示基础研究类科技人员与研究开发类科技人员相比具有较低的兴奋性、世故性和较高的忧虑性。相比年长基础研究类科技人员具有较低的专业成就,相比年轻基础研究类科技人员相对保守。基础研究类科技人才具有较低的心理健康水平,年长的基础研究类科技人才具有较低的成就感这与他们的工作性质有关,研究开发类科技人才能够直接带来效益,往往受到重视与尊重。基础研究人员的工作产出对经济生活往往没有直接的作用,但有很强的溢出效应,为各项科技活动提供知识存量,是各项科技活动得以进行的基础。因此,基础研究人员的激励可能更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的政策干预。虽然国家有关部门已经意识到,并且在近几年政策开始倾斜,但力度还远远不够,尤其是具体单位还没有重视,更没有采取具体的措施。

(二)重视基础研究人才中女性的心理健康

科技人才中女性与男性相比具有高的忧虑性和具有较低的心理健康水平。这基本反映了我国的现状。各级领导应该给予重视,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真正提高占科技人才33.7%的女性的心理健康水平。从我们的调查研究发现基础研究类科技人员女性情绪稳定成熟,能面对现实,但对工作常感不满、紧张困扰,具有较低的心理健康水平。

(三)确定科学的科技人才价值评估模式

对科技人才考核是对科技人才实施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贯穿于科技人才管理的全过程,科技人才的发现、鉴别、选拔、培养,调配、使用、奖惩和流动都需要考核,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科技人才管理的依据,是科技人才管理的核心问题之一。

按照商品的价值理论,一般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的劳动。科技人才这一高级的劳动力商品其价值较一般商品具有更广泛的内涵。首先,科技人才的价值包含一般商品价值的含义。人和社会为培养科技人才所付出的劳动是科技人才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科技人才的价值还包括其在实际工作中的经验积累、自我完善、自我提高以及其他自我提高付出的劳动。科技人才这一高级的商品的显著特点就是其价值随着消费时间的延长,消费次数的增加而提高。

科技人才的价值可以用其已经创造的价值和有可能创造的价值来衡量。科技人才在以往的工作中已得到充分发挥并被人们所普遍和认识的才能,称之为"显才能"。通过"显才能"为企业创造"显价值"。未得到或未充分得到发挥的,尚未被人们认识或充分了解的才能称为"潜才能"。其具有的"潜才能"有可能在今后为企业创造的价值称为"潜价值"。科技人才的显价值比较好确定,虽然潜价值是尚未实现的价值,但却不能否认其客观存在。因而必须制定包括潜在价值在内的科学评估模式。

(四)建立科技人才心理素质的咨询与诊断

目前,中国的经济增长需要科技人才,在科技人才的素质中,心理素质是所有素质的中心,它影响着科技人才素质的培养和构建。心理素质包括一个人的人格、智力、情绪、情感、意志品质等智力与非智力特质。实践表明:一个优秀的科技人总是有着很好的心理素质。在许多事情上是由于心理素质差而导致了不必要的损失。在高科技领域,由于创造力的缺乏而造成的被动局面明显,如今的科技人才要真正有所作为,除了要有艰苦拼搏的创业精神,还要有优秀的思维品质、人格品质和较好的潜力。

了解科技人才的心理素质的内涵,对科技人才的心理素质进行咨询,将心理素质的测评、培养及其综合评估引入到科技人才的咨询上来,以提高科技人的心理素质。科技人才的心理素质的咨询按四个模块:心理咨询、群体分析、综合分析和培养建议。这样可以为科技人才的综合评价提供参考;在任期内对科技人才的人格特质、意志品质、记忆力、想象力等制定有针对性的科学合理的有助于提高科技人才专业素质以及心理素质的培养素材;为科技人建立一个心理档案。为科技人的提升提供可靠的数据源;为个人提供一个全面了解自我和自我咨询的渠道,测评也发现,在科技人才队伍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有的甚至很严重,利用装载在网络上的个人咨询系统,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提高科技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郑雪.人格心理学[M].暨南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