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服饰文化研究范文
时间:2023-11-10 18:16: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民族服饰文化研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文献综述
高婕(2009)认为,民族文化的关键符号包括民族服饰符号、饮食符号、器物符号、仪式符号、神话符号、歌舞符号、节庆符号和人物符号等。而民族服饰符号作为表层文化符号,背负这向游客诉说“我们是谁”的作用。杨振之(2006)认为,旅游的过程是一种符号化的过程。旅游的“符号化”是旅游者被动接受旅游地文化符号的过程,而不是通过这些“符号化”活动来创造文化。旅游符号表象化的过程是一种简单的文化复制,如民族服饰只停留在敷衍旅游者穿戴上,对应着“快餐式”的旅游,旅游文化符号不能被过度应用或滥用,那样反而会助长旅游“符号化”的趋势并加剧这种危机,那是对旅游者消费行为、审美行为的误导。
二、旅游开发对凤凰县苗族民族服饰文化发展的影响
(一)正面影响
1.传播苗族服饰文化,提高知名度
凤凰古城的游客量从2000年的57万人次提高到了2014年的近1000万,增长了将近20倍。而作为苗族文化的代表符号――苗族民族服饰,每年无数的游客在凤凰古城游览时能看到穿着苗族民族服饰的当地居民或者工作人员,旅游开发在一定程度上传播了苗族的服饰文化,提高了在群众中的知名度。来过凤凰古城游览的游客会对造型奇美、工艺精巧、点缀着华丽银饰的苗族服饰印象深刻。如凤凰古城自2011年起,每年都举办了苗族银饰服饰节。在2015年的第五届苗族银饰服饰节上,1500名演员精彩演绎了苗族服饰文化,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拍摄。提高了苗族的服饰文化在全国的知名度。
2.带动当地民族服产业的发展
凤凰古镇传统的苗族服饰制作工艺是手工为主、以家庭为单位,自给自足。而在旅游业发展的推动下,当地服饰产业迅速产业化、规模化、商品化。旅游的发展带动了当地服饰产业的发展。
3.有利于传承并创新苗族服饰文化
凤凰旅游业发展不仅为苗族创造了经济效益,而且还创造了社会效益,弘扬了民族文化,而且成为促进传统苗族服饰创新和转型的外在动力。在旅游发展的推动下,苗族的服饰的传承与创新主要表现为:①原有习惯现代服装的苗民重新穿上苗装②面料跟做工改进③更加美型和多样。相比于传统的苗族服装较为简约化、实用化,现代的苗族服装更加华丽、具有美型。④功能的改进,由原来的遮身蔽体、防寒保暖的功能拓展了新的商品和时尚功能。
(二)负面影响
1.民族服饰去信仰化
许多少数民族在历史上信仰着“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在苗族各种绣花、挑花、蜡染的图案之中,浸透着各种神话传说,鲜明的反映了苗族崇巫信鬼的文化习俗与苗巫文化的特色。在服装中可以体现为:①服饰上的神秘纹饰、符号。②服饰蕴藏着人的“灵魂”,在生病时可撕下一块衣服去问巫师。③制作服饰的时候要挑选吉祥的日子进行,且制作时要充满敬畏与信仰。但在旅游迅速发展的环境下,传统的制作服饰工艺不能满足旅游需求的快速增长,只能借助于纯机器化的生产的制造。从流水线上下来的产品失去了手工的“温度”,不再具有制作者曾经倾注的神圣感和敬畏感。
2.民族服饰去真实化
历史上凤凰古城的苗族服饰承载着当地的真实苗族文化与习俗,苗人们穿着苗族服饰进行日常活动,同时遵循一定的规则,如不能随意穿戴其他支系、其他款式的苗族服饰。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苗族人民已不再穿戴苗族服饰。但旅游带来的经济利益又使得一些苗族人民重新穿上了苗族传统服饰,因此,穿着民族服饰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经济利益,而不是遵循传统习俗,失去了原有的真实性。
三、结语及建议
篇2
当前,东北地区主要居住着满族、朝鲜族、汉族、蒙古族四个民族,经过多年的发展,东北地区不同民族居民在生活方式等方面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融合,但每个民族都还保留着本民族的一些生活习惯和传统服饰。其中朝鲜族的民族服饰具有轻盈、绚丽的特点,有着神圣、高尚的寓意;满族服饰自成一家且有严谨的分类,包括套裤、坎肩、马褂、旗装等,多采用直线和曲线结合的构成形式;东北地区汉族居民最具有特点的服饰就是花棉袄,它用鲜艳的大红花和翠绿的枝叶彰显着东北人真实、爽朗的性格,近年来更是被我国明显屡次展现在国际舞台上。
一、传承民族服饰文化的价值
作为一种历史文化资源,民族服饰文化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其发挥作用的过程也就是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过程。近年来,随着我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计划的实施,东北地区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其中东北文化产业发展越来越受到地方政府的重视。因为东北居住着汉族、满足、朝鲜族、蒙古族等民族,其民族服饰文化遗产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作为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交融的资源,东北民族服饰的利用价值和发展潜力巨大。一方面,发展东北地区旅游经济中,东北地区民族服装制作技艺、文化内涵、样式已成为民族艺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这些服饰文化得到有效保护,才能融入时代的发展潮流。同时只有将这些民族服饰文化赋予新的含义,才能让东北民族服饰在东北地区旅游发展中形成强大的吸引力。另外,从东北地区经济的发展中不难看出,传承东北民俗服饰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朝鲜族鲜艳的色彩戴佩、满族服饰的精致做工都深深吸引着游客。另外,东北大花被面近年来越来越受到时尚界的重视,更是被我国众多明星带入了国际舞台。在全球化进程不断推进的今天,我们不仅应当将民族服饰的艺术特色和工艺技术传承下去,还要深入挖掘服饰中的民俗文化传统,进而推动东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二、通过产业化发展实现传承民族服饰文化的目的
合理开发文化资源的关键在于将东北民族服饰文化上升为文化产业资源,这需要通过相应的途径实现。第一,资源运营途径。资本是形成文化产业的基础,服饰文化产业亦是如此。作为生产要素,资本能为生产带来可观的经济利益。由于当前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不高,该地区不具备我国东部、南部那样雄厚的资本。这要求地方政府应变革传统民族服饰文化的产业投资体制,通过多渠道的投资服饰文化体制和筹资机制的建立,推动地区民族服饰文化产业发展。人们应看到民族服饰文化观赏价值和研究价值背后的经济价值。第二,市场途径。服饰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市场化的运作,将服饰文化资源升级为文化产业资源市场化运作,利用市场提升服饰文化资源效益发挥水平。第三,资源整合途径。整合民族服饰资源的本质在于根据市场需求提炼和梳理原来不成系统、分散的服饰文化资源,进而赋予服饰文化的产业资源形式市场价值。这需要地方部门在保护地方民族服饰文化的同时,对市场需要的民族服饰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和整理。第四,产业链形成途径。地方政府部门应将民族服饰文化优势上升为民族服饰产业的优势,进而实现民族服饰、文化产业共同发展。例如,可以通过民族服饰旅游纪念品、民族服饰展览等形式构建民俗服饰文化的产业链。如图1,东北画面服饰被带到了世界的舞台上,并受到人们的肯定。
篇3
我国是一个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由于不同民族和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导致各民族的民间服饰在情感语言文化方面有着不同的内涵和外延。我国的朝鲜族作为中华大家庭的一员,也有着自身独特的、绚丽多彩的服饰文化。
朝鲜族大部分是在清末时期从朝鲜半岛迁入东北地区而形成的少数民族,目前多居住在东北三省及内蒙古的部分地区,因此其民族服饰与朝鲜半岛的文化有着深厚的渊源。朝鲜族的民族服饰建立在特有的民族历史和文化背景上,与民族性情与审美情趣是分不开的,其服饰具有优雅、飘逸、素净的特点。朝鲜族喜爱暖炕生活,因而朝鲜族传统服饰款式宽松。简洁而不紧身,并予以穿着威严和优美的形象。
女装是短上衣和宽长的裙子,宽松简洁的款式及流动的线条突显出柔软之美,增添了女性的韵昧和魅力。上衣无纽扣,用布带打结,长裙则从上到下渐渐扩散,看起来十分优雅,符合朝鲜族女性的审美心理,充分反应了她们柔善、温和的美德。除此之外,女性佩戴的发簪等饰物以及扇子上的缨子也非常赏心悦目。
男子的传统服饰一般包括短上衣。外加坎肩,以及裤腿宽大的裤子。外出时,多穿以布带打结的长袍。短上衣是斜襟,宽袖,无纽扣,前襟两侧各钉有一飘带,穿衣时系结在右襟上方。短上衣外面要套上其它颜色的带纽扣的坎肩。裤子则特别宽松,裤长腰宽,其裤裆、裤腿肥大,这种设计便于在火炕上盘腿而坐,随便轻松。
儿童多穿七彩上衣,是用七色绸缎做的上衣,色彩斑斓,如彩虹般十分漂亮。意在让儿童幸福美丽。
朝鲜族在迁入到中国的初期,主要居住在偏僻的山村,服饰采用的主要布料是麻布或土布,质地粗糙。随着纺织工业的发展,如今多选用绸缎等衣料,颜色也更加绚丽多彩。
在特殊的日子,如结婚、花甲、周岁等重要仪式中,朝鲜族的男女老少都要穿上传统的服装,色彩鲜艳的服饰给节日带来了喜庆的气氛。而且在春节等重要节日里进行祭祀和拜年仪式时也都要穿上传统服装。以表示庄重和敬意。
朝鲜族的民族服饰在世世代代的传承中,刻印下了民族历史发展的轨迹,承载着民族的历史积淀,使人们体味出它的舒适、美观和其中所隐喻的传统文化意蕴和民族审美习惯,领略到它的装饰美以及朴素纯真的艺术品格,这是一份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在现代文明的不断冲击下,民族服饰的传承面临着挑战。传统民族服饰虽然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也承载了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人文风情,但由于制作程序繁琐,穿着不便,越来越被现代简化的服装款式所影响。如今在各类朝鲜族的庆典活动中,穿着民族服饰的人越来越少,很多城市里的年轻人对民族服装的认知在逐渐淡化,即便是在举办婚礼时也不穿民族服装,直接以婚纱代替。传统服饰文化正在慢慢遗失和被人们所遗忘。试想若承载民族文化信息的活载体已经不复存在,那么文化的传承又从何谈起呢?如何保留和发扬民族传统服饰文化,使其在未来的岁月中继续绽放光芒是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
1.做好朝鲜族民族服饰的挖掘、收集、整理工作
深入朝鲜族聚集的延边及东三省各地区进行民族服饰的挖掘、收集、整理工作,在这一过程中,可以了解这些服饰的历史渊源、象征寓意,做好文字及图片拍摄记录工作。同时在与当地朝鲜族群众的交流过程中,了解服饰的制作步骤与工艺等,使民族服饰文化体系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2.建立朝鲜族民族服饰展览馆
建立朝鲜族民族服饰展览馆,这将对逐渐淡化的民族服饰文化起到积极的保护和传承作用。外来多元文化的渗入在不停地影响着民族服饰文化的传承,因此,在朝鲜族聚集地区建立民族服饰展览馆,能够使当地朝鲜族对本民族文化产生积极的认同感,同时也能对下一代的教育起到良好的熏陶和引导作用。
3.做好朝鲜族民族服饰的推广工作
定期举办各种形式的民族服饰表演大赛,进行系统的宣传和推介。在展演活动中,对朝鲜族民族服饰的历史、现状,以及特点、功能、文化内涵进行系统介绍,逐步引导人们喜爱穿戴本民族的服饰。在各地区举办的少数民族运动会或朝鲜族民俗节等节庆活动中,鼓励朝鲜族干部及群众穿本民族服装,形成有利于推广民族服饰的良好社会氛围。
4.弘扬民族服饰艺术价值,鼓励技艺传承
受到现代经济文化发展的冲击,朝鲜族居住地区的传统服饰制作技艺正在逐渐消失,如何延续传统民族服饰文化,传承给青年‘一代,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应加大宣传力度,倡导和鼓励穿戴民族服饰,肯定传统服饰的艺术价值,更应支持他们在技艺上多学习,加以保护和传承;在一些艺术院校也可以做为课题进行深入研究与开发;多与韩国及朝鲜的服饰行业进行交流,开拓视野,扩大影响面。
5.促进朝鲜族民族服饰的改良工作
朝鲜族传统服饰反映着朝鲜族的文化和生活气息,将自然柔美的线条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是在穿戴上非常复杂繁琐。只有结合时代审美和生活需要的民族服饰才会有持久的生命力,因此要在保留民族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款式和工艺的改良,使其更适合简单便利的生活需要。通过举办各类民族服装设计大赛,不断完善和丰富民族传统服饰的种类、款式、面料、制作工艺等,使民族传统服饰的神韵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篇4
关键词:色彩;服饰;民族;文化特色;审美研究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11-39-2
记得哲学家罗素曾说过:“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每个民族的文化独特性都是世界这幅绚丽多彩的画卷中不可或缺的一抹亮色,人们从中寻找自我,寻觅精神之家,获得心灵之最终归属。而云南少数民族服饰色彩文化更是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其或艳丽丰富,或低调成稳的大胆用色,强烈而又和谐,充满着浪漫的激情和充沛的活力。让许多艺术家都感叹其境界望尘莫及。然而,云南地区少数民族服饰色彩文化的巩固,不是一两天可以形成的。其色彩相当于方言,是有特殊的衍生、存在的民族文化背景以及演变的过程。这并不是个人的行为,而是整个民族传统统一观念下的结果。借助神灵之力,以迂回妥协的姿态只是为了更符合审美规律而达到的各种色彩组合搭配的合理改善。云南地区各少数民族服饰色彩的多样性,是个民族岁月的沉淀,其创造的经验,形成的异彩纷呈的色彩服饰文化弥足珍贵。正是其令人难以抗拒的魅力,引导我扎入到其服饰色彩的探讨和研究中,我尚不可能对其进行全面深入考察。便只能从现象出发,最大可能的寻找云南少数民族服饰色彩极其与之相关的蛛丝马迹。力图准确把握和正确评价其色彩文化在世界服饰色彩文化中的地位,以求对促进世界服饰色彩文化交流,推进我国服饰色彩文化建设和发展贡献微薄之力。
一、云南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特色
云南少数民族服饰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融入了一些特殊的文化内涵。一套服饰看似平常,却把鲜活与生动融入其中。使得服饰包含着更为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非简单的衣装。云南民族多,服型多,色彩多。文化内涵丰厚积存,色彩丰富,绚丽多姿。构图疏密有致不失严谨。故用“多”、“丰”、“彩”、“巧”来形容云南民族服饰文化是一点也不为过。
云南少数民族服饰整体上来看有上重下轻的特征。这是因为云南民族服饰把上装放在相当重要的位置。且不说上衣有多么秀美精巧,品色多样,其配饰,胸前饰品以及腰饰常常是琳琅满目,应不暇接。相对于上装,其下装显得朴素简单得多。宽直筒的长裤,或让人筒裙,或百褶裙,装饰性非常少,偶尔只有镶边处理。
云南民族服饰的多样性也体现在各阶段年龄、地区上。如哈尼族少女时期头上会戴金丝绣山顶小花帽,不束围裙,十三岁后边改成成年姑娘的装扮:蓝色头巾,黑色围裙。结婚时期会穿蓝色长款嫁衣,雨帽带头上。为人母之后,便把色彩艳丽的衣服压箱底,改穿庄重沉稳的黑色衣服。云南凉山彝族也是如此,历来便有换裙仪式。表示女子从童年过度倒了成年。女子换装前会梳个单辫,身着浅色的两节裙,裙边镶有两条粗细不一的黑布边。换裙后就会开始穿着对比强烈的三接裙和四接长筒百褶裙,一般有红色,蓝色,黑色等。彝族崇尚黑色,黑虎即人,从图腾黑虎寓意而来,蓝即天,红则地。所以,这里的三接裙蕴涵深刻,象征天、地、人三界俱全,意义深远。而云南的白族多分布在大理。白族妇女用方形布料折叠成长方形的头帕,头饰双辫,然后缠上红白绒线,双辫要么盘在头顶,要么垂下来。未婚和已婚妇女装饰依然有所不同,前者在左侧垂着红白绒线流苏,后者则用蜡染或扎染花布做成头帕,鬓角不留流苏。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多元的民族性格,审美意识,宗教文化,生活环境,地域特征种种共同造就了云南地区风格迥异、不失原生味的多姿的民族服饰文化。
二、云南服饰色彩分析
有时候,语言并不是人们唯一的表达方式,它有时并不能完整的表达人类的情感。而色彩是天生具有“表情”的灵物,这种天性可以完成人们力求除语言外的情感表达以及信息传递。因此,许多民族利用服饰的色彩,用各种隐喻,对称,想象,烘托等手法体验激发人们无限的想象和深入的情感。民族服饰本身就是民族文化心理的物化形式,由质地,色彩,形以及图案四要素构成了完整的民族服饰。其中,服饰中所蕴含的观念和信誉似乎通过色彩来表达是最直接可靠的。色彩的三要素可以看着色彩的形式要素。而色彩所表达意义在于民族的历史、图腾、天象、祖灵等都是在传达种种文化讯息。不进具有直观的审美,更加具有抽象的表达意义。它们内在的组合法则正是区别于各民族文化的鲜明标志。
云南民族服饰大体上是以原色表现文化的第一特性,如红黄蓝三原色加上黑白而构成的五方正色。在对比中求和谐是云南民族服饰色彩文化的第二特征。服饰色彩搭配以艳丽为美,只艳不丽不美,只有把色彩搭配出和谐悦目的效果,才会在审美上得到认同。云南民族服饰的又一特征是以纯色的对比为主。色彩的运用不但喜欢原色而且喜欢将对比或互补的纯色搭配,从而达到对比明快清亮的视觉感受。
此外,在云南少数民族服饰中,在色彩选择上大都以强调和注重与祖先神灵的对应关系,从而形成自己独特崇尚的色彩以及各民族所忌讳的色彩。
比较明显的例子是彝族,又称“黑彝”。他们标榜自己是最高贵的民族,并把黑色标志为贵族专享的色彩。因此,服装色彩中就常常出现黑色,男子着黑色上衣,包黑色头巾,黑色也大面积运用于女性服饰,一直延续至今,虽然现在没有了威严的等级制度,但是其主要色彩的运用并未被遗弃。而白族却正好相反,是一个崇尚白色的民族,自古以来,便把白色作为本民族的吉祥色彩。此外,白族服饰还有色彩鲜明,对比度强烈,以白色或者浅绿色为基调色彩的特点,彰显出清纯淡雅的气质。但包头,腰带,外套往往会选择其他颜色进行搭配。比如黑色的外套、蓝色的包头、彩色的腰带以及褐色的坎肩等。多元色彩的点缀与白色相形益彰,更加出色。
有些少数民族服饰色彩在年代上是有很大变化的。布朗族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曾经受到社会政治、经济的制约。当一个民族闭塞停滞的时候,色彩的审美很容易受到限制。无法想象如今色彩绚丽的布朗民族服饰曾经确实一片死气沉沉。如今的布朗族服饰对色彩的审美变得独特且丰富多姿,直观具象且给人以丰富的想象。
从以上对云南几个特色民族服饰色彩的分析。不难看出,自然色彩是云南少数民族服饰色彩中的最初的艺术形态,直接反应着人的感知,认识。自然色彩赋予人们太多的启示和灵感。然后,更深层的看,服装色彩的运用也并没有那么简单,它所具有多层面的文化含义,性别、年龄、地位等条件造成色彩的区别值得我们深究。
参考文献:
[1]朱净宇,李家泉.少数民族色彩语言揭密[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
[2]李伟卿主编. 云南民族美术史[M].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2006.
[3]丁亚平.艺术文化学[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4]杨正权.论图腾崇拜与西南民族服饰文化(载尤中教授从事学术活动四十周年纪念文集)[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5.
[5]张文勋主编.滇文化与民族审美[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2.
[6]邓启耀民族服饰:一种文化符号[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1.
[7]潘定红.中国民族服饰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
篇5
【英文摘要】TheculturalsystemoftheChinesenation''''sdressesandadornmentsisakindofstatementabouttheemotionsofthelaborpeopleofallnationalities.Itperspectivesethniclifecuston,ethnicaestheticconceptionandideologicalemotionbysymbolizedvisionvocabulary,alsoindicatessymbolizedculturalchoicesofeverynationslity.Thechangesofcomponentelementsofdressespromotethechangeanddevelopmentofemotionandaestheticforms.Theacuteandquicktransitionofvisionalemctionalsemanticalmeanings,mainlyappearsbycertaindressmodelingandpatterndesign,andembodiesthehistroicalcontinusofaestheticculturalsystemofethnictradition.
【关键词】民族服装/历史文化/情感/传达
ethnicdressesandadornments/historicalculture/emotion/transition
【正文】
〔中图分类号〕J5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8575(2003)04-0141-04
中华民族服饰经过几千年的风雨沧桑,形成了富有中国气派、博大精深的民族服饰文化体系。它不仅体现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整合,以及审美主体内心炽热情感的外化,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透视出中国特定社会文化结构下的特定民族生活习俗和民族审美理念,以纯真、质朴、平淡的符号化视觉语汇及独到的视觉审美视点,高度艺术化地概括反映了民族服饰文化的本质特征,从而体现出我国民族服饰语言从审美意象到具体化艺术符号情和意的整合构筑与传达。
不同民族、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文化的差异,反映在民族服饰情感语言文化方面具有各自不同的内涵和外延,但都体现着实用文化与审美文化的集中统一,体现着各自民族符号性的文化选择,民族服饰因接受了这许许多多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视觉信息传达符号,便促使其生成了多种特色服饰语言文化,因此,民族服饰具有区域性和标志性的特性,并作为文化见证和信息传达媒体,展示了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和文化精神,构成人类文明进步的物质表现形式和历史文化确证。
民族服饰历经数千年演变之后,除继续负载传递服饰文化信息和展示服饰文化信息的使命之外,还通过其凝聚着的特定历史文化语言,向人们诠释服饰自身诞生的历史时期或时代印记,表现出博大精深的社会历史文化涵义。
回顾历史,先秦时期盛行的具有粗犷之感的粗亚麻布装,隋唐时期质地细腻的丝绸、锦缎等服饰,这些都从某一侧面客观真实地反映出我国早期社会的历史文化和当时的社会生产力、社会经济发展、纺织业及服装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并以其特有的艺术气质及艺术表现语言,准确地传达服饰的结构美和纹饰美,以及服饰本身所蕴含着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独特思想语义。因此说,服饰不仅是形象化展示艺术的载体、人们情感意念的寄托物,而且具有文化概念和历史属性,具有承载历史文化、撰写历史文化的功能。
尽管民族服饰在人类文化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从其诞生之日起就被人类历史所禁锢,被人们的观念所束缚,被生产工艺所限制,被文化、环境、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等因素所制约,存在着历史的局限性及表现形式的不完整性。
中华民族服饰的创造和发明是人类造物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我国各族人民在这个过程中,依据本民族的习俗、思想、情感以及欣赏习惯,不断变更着式样、色彩、材质、结构等构成要素,满足探寻美、创造美的欲望,促进了情感的抒发和新的审美形式的变化和发展。
人类求新、求异、求变、求美的本性,决定了情感与形式之间的稳定性结合只是相对的、短暂的,人类的情感和形式语言间总是在相互交融的运动之中寻觅着一种新的结合与平衡,从而产生出诸多各具民族特色的服饰艺术视觉交流语言及服饰语义传达符号,这些语言和符号既构筑起特定时期、特定地域的特定造物文化。
因此说,中华民族服饰是各族人民情感的表述和记录,它的历史流变,记载下了一部广大劳动人民情感积淀、凝聚、物化、释放的演变史,是民族造物工艺文化从单一走向多元化,从以最初的物质文化功能,即服饰的使用功能为主导、转向追求精神愉悦及阐释审美情感为主流的装饰欣赏功能,从朦胧意识的纷乱状态,走向视觉语言定位传达的历史性突破和划时代的变革,从一个侧面演绎出工艺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
民族服饰美感本身是无形的、抽象的概念,只有将其转化成具体形态才能被人们所认同或感知。而且情感的视觉化、形象化表述只能依附于具体的形态。“造型是运用艺术手段依赖美的规律,将处于变化运动中的事物予以概括、综合、凝聚、固定的物化与升华的过程;创作过程中对形象的提炼,加工以至必要的夸张、变形,都是为了更有效地突出形象本身审美特点;造型不是创作的最终目的,而是揭示艺术基本主题的手段”。[1]
民族服饰语言的造型传达是多层面的复合结构,可概括为内在本质和外在表象两大范畴。外在表象是根据民族传统理念、民族习俗、民族事象等选择的恰当艺术组成方式、造型元素,如廓型、色彩、装饰、材质等,为揭示民族服饰主题本质服务,是看得见、摸得着、真实的客观具体存在,是依附载体体现出来的具体形象和形式特征。而内在本质的表达则通过外在表象发生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其内在性格、精神、本质通过色彩及纹样等外在造型形式的反映;传达物化于其中的人的思想情感、精神追求、审美观念、文化传统等,则是将造型语言形式化、人格化,形、意交融于一体,抒发人的情感,展现实用功能和审美意念的和谐统一,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更高层次的需求。
民族服饰展示的不仅仅是形体语言,而且通过形体语言,延伸了审美心理空间和审美心理感应,传达出形体所隐藏的情感语汇,将有限的形体物理空间转换成了无限的心理想象空间。换言之,外在表象因素的表情也起着重要作用,正确地把握其形体的性格特征,有利于更准确更恰当地传达视觉信息,从而减少与观众沟通的障碍,更好地进行情感交流。
民族服饰与整个民间文化、民族文化的心理结构、民族审美、民族风格、生活习俗甚至民族的经济、历史和地理环境等,都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民族服饰的这些品格,均可通过一定的服饰造型设计及服饰图案设计呈现出来,通过特定的民族服饰形体语言和形式特征,使人们体味出它的舒适、美观和其中所隐喻的民族传统文化意蕴和民族审美习惯,领略它的装饰美以及朴素纯真的艺术品格。
如我国广大农村的许多地方至今仍可见到小孩穿的“虎头鞋”,其造型稚拙、憨厚、质朴,弥漫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传统的装饰风格,它以情感为纽带,以事物固有性格特征为核心,通过特定的极度夸张的外形特征,张扬事物的真、善、美,舍弃老虎的威猛凶暴,以猫温柔可爱的品格取而代之,没有了“沉重、恐怖、神秘和紧张,而是生机、活泼、纯朴、天真,是一派生机勃勃,健康成长的童年气派”。[2]在这里,老虎的形象被作为寄托情感的言情物,假借老虎的某些品格,倾吐内心的情感,希望自己的孩子虎头虎脑、无病无灾、健康快乐成长,表达了母亲对孩子的美好祝愿和护生的民俗心态。不仅如此,细心的母亲还常在老虎尾部加上了上翘的虎尾巴,方便孩子提鞋,这又将实用功能与装饰功能有机完美地融合于一体。
在我国民族服饰中这样的细节比比皆是,充分显示出母爱的细致入微,博大无私。从艺术角色看,虎头鞋的造型,凝结的是情感审美艺术物态化的表现形式,整个造型交织着情和爱,体现出审美情感与实用艺术、平面装饰造型与立体空间造型完美结合的现代设计理念,透射出浓烈的民族情感和炽热的艺术激情,是我国劳动人民朴素、纯真、善良、憨厚优良品格的真诚流露。
图案是民族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民族服饰乃至整个民间美术体系中都起着传情达意的作用,它不是简单地模拟对象形体的外形,而是同民族服饰整体造型艺术一样,以舍形取意的方式,视对象为传达审美情感和文化的视觉信息符号,传达一定的社会文化信息和人的审美情感。不同民族的宗教信息、崇拜偶像均不相同,这些信仰和图腾文化在民族服饰文化体系中突出地表现出来。
贵州东南部地区的妇女,将多种图腾崇拜的形象融合于一体,以水牛的头和角、羊胡、虾须、蛇身、鱼尾等整合为意象中的“苗龙”形象,刺绣在自己的衣服和围裙上,表达自己的民族信仰。
这些视觉信息传达符号不仅对服装起着装饰美化的作用,使服装呈现千姿百态、靓丽夺目的艺术效果,同时更重要的是它以形象化的创造性语言,记录下了民族的社会意识形态和民族情感世界的演变,为研究民族服饰艺术提供了极具史料价值的佐证。同时,这些信息符号也反映了勤劳智慧的苗族超凡的艺术概括和对装饰艺术的大胆追求。
民族服饰的图案造型设计,均与民族心态、民族习俗紧密相连,重在表达一种审美思想。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心态崇尚吉祥、喜庆、圆满、幸福和稳定,这一理念反映在民族服饰图案上,则表现为追求饱满、丰厚、完整、乐观向上、生生不息的情感意愿,通过图案造型,向人们展示民俗文化理念的深层底蕴和生命情感。
我国北方民族喜欢在嫁妆的鞋垫、肚兜上刺绣鸳鸯戏水、喜鹊登梅、凤穿牡丹、富贵白头、并蒂莲、连理枝、蝶恋花及双鱼等民俗图案,以隐喻的形式,将相亲相爱、永结同心、白头到老的纯真爱情注入到形象化的视觉语言之中,反映了朴素纯洁的民俗婚姻观,同时,赋予纹样造型以生命的律动,表现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的勃勃生机。而方胜、如意纹、盘长等造型符号和纹样,则反映广大劳动人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和真诚期盼,表达朴素纯真的审美情趣。
色彩是民族服饰视觉情感语义传达的另一个重要元素。民族服饰色彩语义的传达依附于展示媒体,通过视觉被人们认知,不同的色彩其色彩性格不同,作用于人的视觉产生的心理反应和视觉效果也不尽相同,因而具有了冷热、轻重、强弱、刚柔等色彩情调,既可表达安全感、飘逸感、扩张感、沉稳感、兴奋感或沉痛感等情感效应,也可表达纯洁、神圣、热情、吉祥、喜气、神秘、高贵、优美等抽象性的寓意。民族服饰色彩多运用鲜艳亮丽的饱和色,以色块的并置使色彩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视觉美感,明亮、鲜艳、热烈、奔放,显示出鲜明的色彩对比效果。
民族服饰的图案色彩经营,完全脱离了事物原始图像的固有特征,自然界中的红花绿叶,在民族服饰图案中已失去了它的本来面目,转变成为纯粹的色彩情感信息符号,一切为表现审美情感服务,“画画儿无正经,好看就中”,民间艺人们正是依据这一原则随心所欲地驾驭色彩,以满足人们的情感欲望。
民族服饰色彩的形成和传达,在很大程度上,受独特的人文意识的渗透和民族习俗的影响。
有些少数民族地区以“人—地—天—道—自然”五位一体的宇宙观,追求素朴天真的自然之道,成为民族文明的主流意识。这一哲学理念反映在对民族服饰色彩情感的感悟和表达上,常以青、白二色为服饰主色调,表达一种质朴浑厚、洁净爽朗、简朴素净的自然之美,再辅以红、黄、绿、紫等为装饰对比色,在使用面积、色彩冷暖和肌理纹饰等方面,既形成强烈的艺术对比,又协调统一,体现出承载实用文化精神意义上的审美品格。
民族服饰视觉情感语义的准确传达,必须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表达方式。
民族服饰的表现材料多种多样,异彩纷呈,它的运用、发展和终结,均与各民族服饰的民族审美意识和民族心理密切相关。材料的更新替代,始终以审美信息传达为中心并为之服务,式样、色彩、纹理、结构等构成元素的变更,产生了诸多不同的艺术交流语言,这些艺术语言即构成了不同民族特定的造物文化。这种新的文化又与服饰文化、民族习俗、民族传统、民族意识等相互交织、渗透、聚积和综合反应,促进并形成富有本民族特色的传统审美文化体系的历史延续。织花、刺绣、蜡染、挑花、银饰等多种材质及形式混合并置,传达着共同的主题思想。但无论采取何种材料或何种表达方式,都具有装饰和表意的双重功能,具有符号性的表征意义及明显的地域特征,甚至成为一个民族一个地域的重要标志。
例如被作为中华民族象征的“龙”形象,在中原地区被视为至高无上皇权的标志,而在贵州苗族蜡染中的龙纹,则被苗族人民释义为“蛇、黄鳝、鱼、水牛,能驱雾降雨,使大地风调雨顺,常葆生机,象征吉祥如意和安宁”。[3]
我国民族服饰的视觉情感语汇极其丰富,对它的研究探索,都应立足于本土文化,在注重研究表象外在形态的同时,更应深入内在的深层结构,洞察民族服饰深层文化心理结构、民族服饰造型的现代意义、民族服饰文化的历史源流,以及远古太极阴阳哲学的宇宙观、民族习惯、民族传统等对民族服饰文化的深远影响。在此基础上潜心研究民族服饰文化的视觉情感语义传达,捕捉民族服饰情感语言的独特表达方式,以及通过其造型、色彩、材料等呈现出来的浓烈、粗犷、直白、简朴、纯真等特有的性格,多视点、多视向反映潜在的情感意蕴,阐述中国民族服饰文化体系的博大精深和真挚情意。
【参考文献】
[1]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中国大百科全书[M].美术卷.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0.12.
篇6
(东莞市纺织服装学校,广东 东莞 523900)
【摘要】 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表征,民族服饰图案是民族精神和民族审美情趣的“图腾”,民族服饰图案在现代服装中的传承是民族服饰文化的沿袭和发展。
关键词 民族服饰;图案;符号意义;西方服饰潮流
Doi:10.3969/j.issn.2095-0101.2015.03.024
中图分类号: TS941.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101(2015)03-0061-03
收稿日期:2015-03-31
作者简介:王晓(1984.12- ),女,现为东莞市纺织服装学校二级教师。主要从事服装造型与表演艺术研究工作。
1 民族服饰图案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1.1 文化符号意义
民族服饰图案元素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和形式语言,是民族文化心理结构和思维方式在服饰中的再现,是民族习俗、宗教信仰、自然崇拜和祖先神灵崇拜等民族思想的重要表征。从符号学的角度来讲,民族服饰图案具有存蓄、交流、传达和表现民族历史文化的功能。因此,民族服饰图案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实际上是以服装为媒介,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传统和民族文化精神,是民族文化与现代文化交流与融合在服饰艺术领域中的实现。
世界艺术史的规律告诉我们:“唯有保持着民族魂的艺术,才是最有生命力的艺术,同时是最具有世界性的艺术”[1]。在世界文化潮流日益趋向一体化的前景下,深入挖掘民族服饰文化,使风格独具的民族服饰文化与现代国际流行文化相结合,实现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结合,是弘扬和发展民族服饰文化的必然之路。
1.2 美学意义
民族服饰图案反映了“天人同构共感”和“万物有灵”的美学特质,其图案色彩艳丽、构图完整、寓意深刻、做工考究,体现了东方追求古朴、纯真的自然美的独特审美价值。同时,图案本身的所体现出来的美学特质,即“对称与均衡”、“对比与调和”和“重复与统一”等的美学形式,也展现了朴素、醇厚、内敛和含蓄的审美意蕴,是东方民族性格和民族心理物态化、艺术形式化的外在表现。
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近年来,中国民族服饰图案不断在国际T型台上演绎着独特的民族风情。这种民族文化符号走向世界舞台,顺应了现代人回归自然、重温民族传统文化的思绪。故此,我们应该从中国传统民族服饰文化中汲取灵感,并使之与当代流行时尚的时代精神相融合,不断地推动着“中国风”、“东方潮”的盛行。
2 民族服饰图案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应用的相关原则
2.1 统一性
统一性是指民族服饰图案的造型特征与审美旨趣应该与被装饰服装的风格特征保持统一或协调,以避免民族服饰图案元素的“滥用”而有损服装的整体风格和审美意趣。现代服装类型丰富、款式多样,不同类型的服装(如休闲装、运动装和职业装等)和款式对图案的应用在造型形态和装饰手法上具有内在规定性,这种内在的规定性主要体现在图案与服装本身在风格和审美趣味上的内在联系性。在现代服装设计中,人们常批评的“民族符号滥用”正是忽略了图案与服装本身的内在统一性,而仅“痴迷”于民族服饰图案自身的美学特质。现代服装中除图案元素之外,还包括钮扣、缉线、拉链和袢带等元素,服装就是把多种元素有机组合在一起,使人感到既丰富又有统一,既多样又有条理,成为完美的整体。布鲁诺认为:“整个宇宙的美就在于它的多样统一,这个物质世界如果由完全相像的部分构成,就不可能是美了,因为美表现于各个不同部分的结合中,美就在于整体美的多样性。”同样,服装的美也在于“多样的统一”,在于“整体美的多样性”[2]。
2.2 针对性
任何一种服装都有一个特定的消费群体,而绝不会以所有人为对象。不同的消费群体因职业、年龄、教育和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对服装的审美具有明显的倾向性,这种倾向性既体现服装的款式上,也可能反映在服装的细节上,如对服装图案的偏好。因此,我们在对民族服饰图案加以应用时,应针对特定消费群体的审美情趣,对民族服饰图案加以选择性应用。同时,民族服饰图案种类繁多,形制各异,民族服饰图案元素这种在样式上的丰富性及造型形态上的多样性,在决定了其应用广泛性的同时,也决定了基于服装造型需要对其图案应用的选择性,也就是说,不是所有的民族服饰图案元素都适合在同一类型的服装中加以运用的。如民族服饰图案中的人物图案,其人物多为儿童,且造型活泼可爱、极富童趣,对于这类图案比较适合在童装中加以运用,而不太适合中老年服装。故此,在运用民族服饰图案作为装饰的过程当中,应该针对不同的服装类型及其消费群体做出合理性的选择。
2.3 可实现性
这里所指的可实现性,是指民族服饰图案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在工艺上的可行性。民族服饰图案的美学特质在现代服装中的呈现,不但取决于设计师匠心独运的设计手法,还取决于现代工艺技术。民族服饰图案的审美情趣在现代服装中实现的过程,同时也是现代工艺技术对图案再塑造的过程,同一图案所使用的工艺技术不同,图案在服装中的最终效果也有所不同,如刺绣图案的古朴美与油墨印花图案的现代美有所区别。而现代工艺技术对服装所用的面料又因纱线的物理、化学属性以及面料的厚薄程度而具有选择性,故此,在表达民族服饰图案元素在现代服装中的最终效果时,必须考虑其工艺上的可实现性,如果图案的最终效果因服装材料的限制而无法在服装中得以实现,那仅仅是“纸上谈兵”。同时,民族服饰图案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也应当考虑经济上的可行性。
3 基于民族服饰图案元素应用现状的分析
3.1 民族服装中“形”与“意”的兼备
中国民族服装中对图案应用注重传神,对神的描写高于对形的描写,强调主观对客观物体的感受,注重审美的内心体验和对“气韵”的感悟,它不是靠“再现”的逼真性征服受众,而是通过以“物”传神的方式,使“神”超越感性现象在心灵中升华,由此形成了中国特有的服饰审美情趣。
中国的民族服装,如有国服之称的旗袍,服饰中的图案为使其纹饰变得丰富而富有层次上的变化,首先对图案进行解构(见图1),将整个的骨式解构成枝、叶、花等单独纹样,其中以的“枝”作为整个图案的主题,并单个花式在造型形态上形成空间上的互补,单独纹样在结构造型上展现丰富的变化同时又保持格调上的统一性,线条流畅而富有节奏上的变化,整个纹饰错落有致。同时,整个图案的布局讲究大小、疏密之间的对比,构图严谨,纹饰繁而不乱,图案色彩与面料质感保持一种静谧的气氛。整个服装中的图案通过在造型形态上的演变和在空间上的合理布局以及色、形、质的调和,而显得生动自然、意趣盎然,塑造出一种清雅、富丽的高贵气质。民族服饰图案这种“形”与“意”的融合在唐装中也有所体现,如图2所示。唐装中的图案以牡丹花作为主体图案,花型的层次感丰富,每一朵牡丹花虽属同一花型,但细节上又有微妙的变化,同型异趣。此外,牡丹的枝叶纹饰变化细腻,整个造型构成一个“如意形”,纹饰生动而寓意吉祥。同时,牡丹花的细枝末叶以不同的形态相互交叉而使图案之间在造型上相互映衬、构图严谨。图案在细节结构上的变化和空间上的穿插,从而使图案单一而不单调。牡丹是圣洁的象征,寓意富贵与吉祥,图案的造型与面料的色、质的融合,洋溢着一种富贵的气息。通过图案的使用来表达吉祥寓意,形意结合,是民族服装中惯用的装饰手法。(文章中的图均引自民族服饰网)
3.2 民族传统与西方现代服饰潮流的融合
我国民族服饰图案以其丰富的结构特征和造型形态而突显出较强的装饰性,它作为一种民族文化符号与现代服饰审美精神的融合,将会强化服装本身的审美意趣,而这种审美意趣的强化主要从文化意蕴和艺术形式两个层面体现出来。如图3所示,这是吉芬服装品牌在法国巴黎举行的一场会上的设计作品,整个服装的造型形态现了休闲、时尚和高品质的意大利服饰文化风情,但设计师并不局限于此,而是独具慧眼地将我国民族服饰图案中的刺绣图案用在袖口加以装饰,从而使得整个服装在统一的格调中又因融入中国民族服饰图案元素,而显得亦中亦西、古朴而不失其优雅、繁饰而不损其简约,从而使得极富西方现代感的服装造型因洋溢着东方古朴、自然的民族文化风情,而显得别致有趣,韵味十足。这种审美意趣的塑造,体现了生活在繁闹都市中的人们渴望回归传统、重返自然的心里诉求。
对于民族服饰图案与西方现代服饰潮流的融合,除了将民族服饰图案直接作为装饰性元素加以应用之外,一些服装设计师还通常基于整个服装创意需要,而对民族服饰图案进行造型形态上的演绎,这种造型形态上的演绎主要通过装饰手法以及工艺技术上的创新来实现,从而使民族服饰图案焕发出新的美学特质。这类经过设计师精心重塑后的民族服饰图案应用在现代服装中,将会使民族服饰图案以一种“新的艺术形态”刷新受众对民族服饰图案元素的一贯审美认知,而给受众一种全新的视觉感染力。如图4所示,中国龙在晚礼服中的应用打破了常规思维应用的界限,而是将中国龙图案以立体化的造型凸显在晚礼服的视觉中心,从而使得庄重、高雅的晚礼服颇具动感,在视觉上给人以新的震撼力,意趣十足。
4 结 语
现代社会已进入到多元化、多样性和多层次文化融合的氛围之中,服装界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是多种风格轮回与交替,同时,从各国民族服饰中提炼出来的艺术符号不断地震撼着时装圈[3]。民族服饰图案作为民族文化精神的载体以其丰富的表现形式、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审美意蕴给现代服装带来了新的冲击,也给现代服装文化增添了新的闪光点。中国民族服饰图案以其丰富的纹饰类型和造型形态洋溢着东方民族古朴、自然、含蓄、内敛的审美特质和文化意涵,并为国内外许多知名服装设计师所倾慕,将这种民族化的艺术符号在不同类型的服装中进行演绎,从而赋予民族服饰图案以新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谢小兰.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华民族服饰文化[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3.11-12.
篇7
摘要: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经过千百年的传承演变,人们习惯地把中国传统装饰吉祥图案界定在固定的范围内,使其寓意为福、禄、寿、喜、财而受人们喜爱和膜拜,同时也因他特有的装饰风格和民族语言,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
关键词:吉祥图案;时装设计;装饰风格;寓意
1.民族服饰文化起源和发展
1.1 民族服饰研究背景
中国是多民族的国家,蕴藏在中华各民族中的民间艺术,以其博大而丰富多彩的魅力,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得以发展的源泉,吉祥图案的发展它有着深刻的民族习俗、政治、经济、宗教乃至审美的历史渊源。其中有着极其漫长的演变和发展过程,它与广大劳动人民集体的智慧和创造是分不开的,是直接来自于人们的吉祥观念的反映。曾今拜访过少数民族地区,在那里对民族服饰文化这一领域又有了新的认识和了解,了解到民族服饰文化在人类发展中的变化以及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合成的发展轨迹,让我们去正确的发扬和传承这种理念,同时为时装设计提供设计灵感。
1.2吉祥图案在民族服饰中的运用
基于对民族服饰的研究,一直在探讨通过民族精神怎样去运用其知识和原理在我们的服装设计上面去,民族精神是反映在长期的历史过程和积淀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文化、民族习俗、民俗性格和信仰等,那么这就体现了,我们伟大的祖先们在创造我们服装的时候也是带着他们的意识,他们的价值观,去设计我们的服装,把他们伟大的智慧和美好的祝愿体现在服装上,这就是使得我们的传统吉祥图案得到的彻底的发挥,那么中国传统装饰吉祥图案以它特有的装饰风格和民族语言,几千年来在服装中的被广泛应用,成为中华民族服饰文化宝贵的财富和向导。
1.3 吉祥图案的寓意和表达方式
在吉祥图案的表达方式上面,特别值得我们认识的是象征、含蓄的艺术表达方式,那么,象征是艺术表达的一种手法,它是我们祖先们对外部世界进行概括的结果,其特点是以彼物比此物,引碧连类,以事物的形态、色彩和生态习性,取其相似或相近加以类比,一表达诸多的吉祥含义,使象征内容更加强烈、集中,那么,我们的祖先和我们的服装设计师在把这些富有深意的象征形式运用在我们的服装,主要是为了表达吉祥文化所规定好的特定寓意,比如,葫芦的藤蔓和石榴的多子实,这象征着多子多孙,家族长盛不衰,像这样的吉祥图案,我们可见很多古人们在婚嫁的时候,在新娘的嫁衣上绣上这些图案,以表示对新婚夫妇的祝愿和家族的祝福。那么,松、鹤因其寿命较长,所以被用来象征长寿,有“松鹤延年”之称,这些也可以运用在老年人的衣服上面,以表示对他们的祝福的含义,同时,牡丹则象征着富贵等,这些无论是衣服上面,一些牡丹装饰画也可装饰家里,以表达一份美好的祝愿和信心,还有现在流行的各式中国结,每逢中国过年或者国家发生很有意义和价值的事情,我们都用以此来表达我们对祖国和整个中华各族人民的美好祝愿,同时,这也被寓为结盟、团结、永结同心等多种吉祥寓意。那么,含蓄的表达方式是传统“服装装饰吉祥图案”传情达意的特征,它是运用有限的艺术形象调动观赏者的艺术联想方式,使得我们的吉祥画更有求弦外之音的观赏性,依题材性质可分为纳吉、祝福等。这是谈到这样两种表达方式和具体象征意义。
2.吉祥图案演绎时代潮流
当今社会,我们的设计师也会多少把这些吉祥图案的元素运用在晚礼服的设计上,为那些去参加红地毯,参加聚会的明星们设计,特别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这两年来,范冰冰在戛纳走红地毯的时候,他们首选礼服都选用以吉祥图案为设计的,第一年是以一件刺绣龙袍向全世界的人们展示我们中国的龙这一吉祥物,龙在先民崇拜的诸多灵物中具有相当大的至尊至高的地位,是先帝与皇权所促成的,在今天的社会,龙则是代表我们历史文化中的一个神秘者,我们伟大民族吉祥物的一个元素和象征,今年,她则以一件以鹤为元素的长礼服又为她带来了一片亮点。那么,在明星的礼服中运用其,必然是表达对自己的一个祝福和愿望,从这些观点出发研究,不难发现,在如今追求时髦,并且开放的商业化时代,大家一致对于服装设计还是造型方面的观点,都认为服装必然要给人以相当大的爆发力和亮点展示出来,让别人一眼就认识这件衣服,更重要的是认识穿这件衣服的明星,从而,无形中也为其背后的经济体系提供了免费宣传,无形中为他们带来了价值和利益。这利益的背后,不难发现,我们传统的民族装饰吉祥图案为其发挥了一个重要的作用,那么,这些服装设计师在运用这些衣服作为创作灵感的时候,我们作为服装设计的设计师或者学者,必须知道把这些不同的吉祥图案来运用在不同的地方,以此来表达我们不同的心境和需求,例如:表祝寿的主体,擅长表现人物的可选择,比如:群仙祝寿、如果你擅长表现动物的可选择:白猿献果,那么,擅长表现花卉的可以选择松鹤延年也可选择桃、佛手、灵芝、荷花、等组成的群仙祝寿等,这些的设计表达方式,在构思,造型和图案的搭配上仍要力求创新,因为,服装的款式在不断追去新意和变化,那么,有关于我们的服装的装饰吉祥图案也应该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变化,也要不断追求的新意和表达方式,这样我们的服装装饰图案才会不断的发展壮大起来。
3.结束语
一个民族,必须有自己的民族文化,一个民族的服装也必须有自己的民族文化与不断演变的新意,而民族的传承正是民族文化和民族服饰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五千的民族吉祥装饰图案,从发生到发展再到现在的大胆创新运用,其实,这些都是要受到民族心理、民族崇拜、我们的民族价值观,不同的民族用不同的方式创造着不同民族服饰文化,不同的服饰文化,也用不同的方式创造着我们不一样特色的民族,这也是我国多民族文化总是以多姿多彩形式出现的的重要原因,民族吉祥装饰图案以自身的独特风貌和饱含人类生生不息的活力,这也为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创造了无尽的价值和精神,这样的精神也是我们在生活中,工作中,以及研究课题时所膜拜的,因为这是我们民族的宝藏之一,同时,中国的服装渐渐走向现代,走向世界,那么我们自己的民族吉祥装饰图案在服装上运用也应该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同时,我们要在保持自己本民族的传统的同时,去融合世界的角色,这样我们的民族装饰吉祥图案必然在我们中国的未来服装设计师的作品中继续辉煌和灿烂!(作者单位: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
篇8
关键词:民族服饰文化 服装设计 传承 发展
1.民族服饰文化
几乎是从服饰起源的那天起,人们就已将其生活习俗、审美情趣、色彩爱好,以及种种文化心态、宗教观念,都沉淀于服饰之中,构筑成了服饰文化精神文明内涵。 民族服饰指一个民族的传统服饰,不同民族基于生存环境、习俗文化等的差异,其服饰的发展变化也不尽相同。这里的民族取材是很广泛的, 用于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各民族, 如中华民族。
民族文化是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有共性,又有历史阶段性;同时也具有社会阶层性,民族的多样性。汉族和各少数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国文化,各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个性鲜明、千姿百态,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传统民间艺术的亲切感,是人与人、人与物、人与世界的直接接触与碰撞的结果。它即朴实又生动感人。因此,在每一件民间艺术作品中都融入了创作者们对世界、对生命、对社会的理解。它再现了每一代人的生活、观念与情感,成为最直接的艺术之源,所以说传统的民间艺术是最具原创力的艺术。
2.中国民族服饰文化现状
近年来,中国元素被中外服装设计界广泛运用,更有西方服装设计师在挖掘古老东方璀璨而神秘的文化中获得成功。让・保罗・戈尔捷在08年春夏装中用西装造型、毡帽、紧身衬衫、喇叭裤塑造了西部牛仔的服装形象;Marc Jacobs 08年的民族风格以部落感的饰品和非洲风情的裹裙为蓝本;CHANEL在08年以层叠的吉普赛长裙搭配吉他,带来一幅“都市游牧族”的经典造型。东方设如:VIVIENNE TAM在她的2009春夏时装系列中加入了云纹、梅花及牡丹图案,辅助于刺绣,钉珠的表现工艺,与现代廓型相结合展示出中国风。
而在中国,传统中国的文化元素却成为了本土服装设计师手中的“天使与魔鬼”――一方面,设计师在运用民族文化概念时力图标新立异,却概叹总落后于西方设计界的精巧创意;另一方面,为无法将浩瀚的本民族文化与时装完美结合而纠结。于是,很多设计师在民族服饰文化的运用方面迷失了。
3.民族服饰文化的运用发展
从艺术的发展史可以看到任何主流艺术或文化的发展都曾受到民族传统艺术的影响和滋养。传统文化艺术能够流传至今,也证实了它具有永恒的生命力,坚持现代设计的民族性很大程度上要求对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学习与借鉴。尊重传统,发扬传统,从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中去吸取精华丰富素养,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每一个中国设计者的必修课。
在民族风格溶入现代设计方面,日本取得了很大成功,日本的设计起步阶段也是西方化盛行,但最终还是回到了传统,创造了极具民族文化风格又是现代设计观念的艺术设计成为了民族特色与现代时尚观念相结合的优秀典范,使日本的艺术设计颇具世界影响力,在日本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是其最重要特征之一。 日本设计师的作品具有非常鲜明的民族文化印记,能让人清晰的识别。
那么中国印象呢?在公众的印象中,法国的服装浪漫;英国的服装前卫,美国的服装时尚;意大利的服装精致,那么,中国服装的最大特色应该是什么呢?她所应该体现的本源是什么呢?――中国的文化,带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中国文化。
如何灵活运用中国文化的元素?在西方,设计师们积极从世界各民族传统中汲取养分,并使之转化成永恒的时尚艺术。中国风格的高级时装让一种沉静的气质顷然而出,成为这个奢华当道、热闹缤纷的世界里,让人驻足欣赏的美丽风景。让中国风带着厚重的历史感与新鲜的时尚感,席卷了变化万千的时尚舞台,这一切主要得益于国际顶尖品牌的设计手法非常多样化,而且运用极其灵活,丝毫没有生搬硬套的痕迹。概括其设计手法主要有两种:一是现代时装外形轮廓与中国服饰元素的混合;二是中国化元素非中国化运用。
国外设计师在吸取中国元素时往往是在现代时装外形轮廓基础上大做局部文章,以寻求创新和突破之处,并以实现现代设计与传统民族元素的完美结合。最常用的设计手法即采用中国工艺材料和图案色彩或装饰或打破基本固定的款式造型。
在工艺材料运用方面,要数中国特色的织锦与刺绣运用最为广泛。最常见的是栩栩如生的刺绣花朵,或镂空或采用立体感较强的中国刺绣方式,展开了花朵最妖娆的姿态,让面料充满了立体感。
在图案色彩方面西方设计师不仅仅只停留在过去对龙和花卉团纹样的简单复制上,而是进一步挖掘了更具有中国人文气息的绘画,如中国的水墨画,Dior的设计师在白色的面料上用泼墨的手法画上了黑色的花朵,并加以红色花朵点缀,而服装款式简常,但泼墨花纹的出现却让连衣裙有一种清雅的面貌。以民族风着称的enzo,对中国少数民族服饰元素不断进行重新演绎,在黑色天鹅绒的面料上刺上了抢眼的民族图腾,而花朵、圆点、金属镶边等图案和各种颜色的交错融合,也在服装上撞击出了最美丽的火花,搭配西式的长毛绒红色围巾,展现出一派热烈的民族风情,让中国最具有民族风格的时装元素在世界时装舞台上大放异彩。
大红、紫罗兰以其明艳之色更显女性千娇百媚,这些颜色显然是凸显中国女之美的必备元素。而一些热闹颜色的混合具有无限视觉冲击力,红和绿,湖蓝及明黄,那些生动的对抗色令我们在挑战眼球极限时,再造出鲜活的中国味。
西方的设计师用自己视角理解演绎着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元素,这些方式固然值得借鉴,但是东西方设计师受各自传统文化意识和伦理道德观念上的差异,对彼此的运用并不充分的理解与认同,而彼此消费群体的审美趋向亦不相同,因此,中国设计师在借鉴的同时,也需探索出属于能充分体现"中国美" ,中国人精神的设计风格。
4.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对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统文化素养的深厚积累,对一个设计师来说是何等的重要。要创造出中国设计的特色与风格,离开了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是行不通的。设计师们应该在自己的文化背景当中去思考怎样设计,怎样去融合,自己去想,自己去创造。世界化的设计是不存在的,中国的设计永远是中国的设计,文化是本土化的东西,它必须是自己的,将新的理念融入环境和文化创造出新的服饰,就是新的中国时尚。
参考文献
[1]胡梅芳.民族服饰要素与创意[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
[2] 华梅.中国服装史[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10).
[3] 管德明,崔荣荣.服装设计美学[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1).
[4] 孙涛,吴志明.东西方服装设计师运用中国服饰元素的差异分析[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篇9
摘要:昭觉彝族服饰是彝族族文化的载体,其间蕴含着彝族历史、文化传统,体现了彝族独特的审美心理、情趣、品味。昭觉彝族服饰种类繁多绚丽多资、异彩纷呈。本文从昭觉彝族服饰的特色,浅谈昭觉彝族服饰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关键词:昭觉彝族服饰;做花;保护;开发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彝族传统服饰历史文化资源的存留逐渐减少。
今天,我们能为彝族服饰文化做点什么?该怎么做?在保留文化多元化、多样性的今天,很有必要从传统中发掘优秀成果加以开发利用。
一、昭觉彝族服饰简介
昭觉位于四川大凉山腹心地带,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县。其风俗原型、厚重、原始意味浓,很少受到外地文化的影响,故保留了自己固有的服饰文明,从汉代以来有关彝族的记载,称彝族先民披羊皮、披毡、着贯头衣拖尾服、妇女着裙,这在昭觉有些地区至今还在保持①。
服饰在我国一开始形成就出现了明显的地域差异,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充分体现了不同地方的地域特点及历史积淀。昭觉彝族服饰可以看出一个民族的节庆、婚姻、丧葬、崇尚、信仰、礼仪等习俗和历史文化的发展。
从地理环境的角度分析,昭觉县以山原为主,四周山川环抱,峡谷深邃,而彝族支系众多,居住分散,从而使得昭觉县各地区服饰风格明显,带有浓厚的地域色彩。彝族男子穿大襟右衫、站袖上衣,下着长裤。裤脚有大、中、小三种。女子上着大襟右衫,下着百褶裙②;从气候变化的角度上分析,昭觉气候变化不大,不少地区四季冷凉,所以彝族服饰季节性不强。由于地处高寒地带,男子均喜外披“披毡”和“擦尔瓦”,昼为衣,夜为被的多用功能①;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分析,首先,彝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优越的自然条件孕育了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猿人②。早有东汉后期就有先民在此居住,昭觉是四川通往云南古驿道的必经之区,在东汉时视为“冲要”之地③,可见昭觉极富文化底蕴。其次,内涵丰富、特点鲜明,彝族以黑色为贵、为美⑤。从服饰的纹样还还可以看出他们对动植物和大自然的崇拜。火镰纹是服饰上常见的纹样。最后彝区兼收并蓄,融汇中西。
二、昭觉彝族服饰的特色
每看到彝族服饰都令人遐想彝族人祖先大气英姿或伟岸魁梧或曼妙高大。每一件服饰的花纹、饰物都蕴含着古老和神秘的味道。
从制作上来说,彝族服饰多为全手工缝制,制作工艺精巧,图案构图巧妙,各种图案与现实生活密切相连,丰富多彩。在衣料的取材上多采用麻、棉和羊毛等捻线纺纱制作服饰男子多采用兽皮和牛羊皮制作,有着鲜明的民族特点。
彝族服饰的主要艺术手段是“做花”①。“做花”的主题范围甚广,略分为三类:一为具象的,如羊角、火镰等直接取材于大自然;二位抽象的,由各种几何图形组成如二方连续、格纹等;三为寓意的,有蝶恋花、鸳鸯戏水等含义。这些“做花”跟大自然的颜色一模一样,一眼看上去就像是或美丽的山花开在衣裙上或活灵活现的鸟儿嬉戏欢飞等等。彝家女就是这样带着对大自然的热爱,倾注着对美好事物的憧憬。
这些“做花”在彝族服饰的的布局也是很有讲究的。首先这些“做花”一般会按耐用和美观的标准上布局。补花、锁花一般在衣领、袖口、衣角、鞋舌等;桃花、刺绣在上衣胸襟、裤筒中段、百褶裙显眼的位置以示美观。这些“做花”的刺绣方式有平绣、叠绣、长短针、缠针等。
彝族崇尚和喜爱的颜色是白色、黑色和蓝色。服饰异彩纷呈、种类繁多。如婚服、丧服、毕摩服、战服等,有英雄结、英雄带、斗笠、擦尔瓦、披毡、百褶裙、宽大女子上衣、大中小裤腿的裤子、羊皮大衣等等,无不展示着彝族古朴、博大的服饰文化和豪迈宽广的民族情怀。
三、昭觉彝族服饰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随着时代的进步,以汉族文化模式为主体的生活方式改变了昭觉地区原有的生活状态,当然还有经济的冲击,对民族传统服饰遗产的保护不够等因素从而导致少数民族传统服饰的消亡。
昭觉县领导独具慧眼,大胆的让民族服饰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方式举办各种服饰文化节。使形式多样的节目构筑成一场异彩纷呈、充满昭觉味道的文化盛宴,其中原创节目居多。并以宏大、热烈、独特、多视点、多色彩、多角度地向全国人民展示了昭觉极具魅力、极富潜力的民族文化资源,打造了中国彝族服饰之乡,展现了丰富多彩的优秀民族文化,。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到“彝家姑娘、七彩彩裙、舞动天上的云霞、充满谐趣的彝语相声、欢快的板凳舞、不同生产生活、民俗节庆场景”等等,展现了昭觉彝族区的一片大好新生活……这样让世界更好的了解了昭觉彝族服饰。
作为中国人,这样的博大精深的服饰文化我们有责任保护。首先,可以指定相关的法律予以保护措施,如将昭觉彝族服饰文化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制定相关的保护法④等;其次,对昭觉彝族传统服饰遗产进行实物保存,如设立少数民族博物馆等;再次就是文化传播,多做关于昭觉彝族服饰文化的研究,让世人很好的了解昭觉彝族服饰;最后就是通过各级政府制定相关文化保护的政策,比如昭觉县领导这样多举办这类文化节目,通过媒介的传播,让世界关注昭觉彝族服饰。通过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宣传彝族传统文化的价值、意义,营造有利于传统文化保护的社会环境和社会意识,是指成为全民族共同关心的事业。
当然在对昭觉彝族服饰的保护的同时,决不能忽略了彝族服饰文化的开发也要与时俱进,我们在研究服饰图案、色彩、材质、搭配、造型、细节的同时,在用运用到现代的服装设计上我们要从中吸取养分和启发。如1985年,在国际芭蕾舞腹胀设计比赛中获奖之作,即使两套凉山彝族妇女加工制作的直筒喇叭裙,为我国夺得了国际比赛中的第一个服装奖⑤。不能仅仅只是局限于服饰上、而应运用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在家居的摆设、各种物品的选取、搭配等等。昭觉彝族服饰博大精深,昭觉彝族服饰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它所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历史阶段中这个民族的政治、惊异、文化、宗教、审美等各个层面。不管我们处于各个行业,需要学习的太多,它给我们养分,启发我们的思想。
参考文献:
[1]树枫著.西部民族风情[M].
[2]四川省彝学会和西南民族大学彝学研究中心编.四川彝学研究[M].
[3]曾明,罗曲,阿牛史旦,吉郎伍野著.大凉山美姑彝族民间艺术研究[M].
篇10
关键词:造型艺术;原始信仰;毛皮文化;民间文化
北方少数民族服饰造型艺术来源于各民族特定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结构所形成的审美意识,来源于少数民族同胞独特的思维方式和造型意识。在人类社会发展之初,渔猎狩猎活动是人们求得生存、延续生命的主要条件,并创造了人类原始文化。北方少数民族民间造型艺术,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原始信仰(包括萨满教文化、信仰文化等)艺术;二是毛皮、兽皮文化艺术;三是鱼皮文化艺术。
1 北方少数民族服饰造型的原始信仰艺术表现
萨满教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信奉的宗教。满族、蒙古族、赫哲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翰尔族等民族都信奉以“万物有灵”为思想基础的萨满教。萨满服饰是萨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每一件萨满服饰上,都蕴涵着萨满的鬼魂观。在鄂伦春族中,共发现了九种不同的萨满服饰。尽管这些萨满服饰属于不同地域、不同部族、不同历史时期的遗存,在饰物造型和装饰图案上也有着一些差别,然而它们对自然崇拜的造型特征却有着惊人的一致。在北方民族的狩猎活动中,鹿是重要的猎取对象。萨满神冠上都有耸立挺拔的鹿角(有的在双鹿角之间塑铜鸟)冠下额前饰流苏。萨满从鹿的角斗中得到启发,在做法时佩戴鹿角代表神灵与鬼神相斗。萨满神冠后面饰以红、黄、蓝三色布飘带,分别代表了火神、山川大地和天空河流。
北方游牧民族受生产方式所限制,多以兽皮为原料加工制作服饰。将去毛的光板本色皮,放入柞树皮熬煮的水中进行染色,缝制成袍后还要在衣服上装饰铜或铁制作的配饰,神裙带及飘带上多饰以蛇、熊、狼、蛙、蜥蜴等动物造型,在袍摆饰以各色布带皮带或铜铃。萨满在族群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上界天堂,中界人间,下界鬼神,人们相信萨满能沟通神灵,生病、受灾都要求萨满跳神。萨满服饰主要有神冠和神衣,神衣包括上衣、围巾、神裙、鞋袜、被褥等,萨满服饰的色彩、图案、纹饰造型各异,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和审美表现力。
2 北方少数民族传统毛皮服饰造型文化艺术
鄂伦春民族是一个从原始社会一步跨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这个只有几千人的民族,没有太多的受到人类社会文明进程的袭扰,最大限度的保持了其原始的与狩猎生活息息相关的装饰艺术的单纯性和独特性,因而,鄂伦春民族的装饰艺术可以作为研究中国北方狩猎民族古老装饰艺术的“活化石”。以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为代表的生活在大小兴安岭地区和内蒙古草原的北方狩猎民族,衣食住行依赖于原始狩猎生产,他们创造了北方毛皮装饰艺术。
毛皮制品加工首先要鞣皮,其次是剪裁,最后用马鹿、驼鹿、狍筋等制成的兽筋线进行缝制。“毛皮文化”因各民族的民俗文化、审美多样性而有着丰富的内容,毛皮制品有皮袍、皮衣、皮裤、皮帽、皮靴、皮包以及各式皮具,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毛皮镶嵌工艺类;皮袋、皮包工艺类;毛皮服饰类。
鄂伦春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熟练掌握了毛皮镶嵌的工艺技巧,不论是造型设计还是装饰纹样的组合都已到了娴熟的地步。毛皮镶嵌工艺可以制作服饰、鞋帽、手套及各种包袋等,多以狍子毛皮、灰鼠毛皮、鹿兽毛皮为原料,将不同质地、颜色、花纹的毛皮组合排列镶嵌图案,制作工艺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是在板皮上绣出各种主次分明的几何纹、云卷纹图案,主纹四周镶嵌几何形色块。多在服饰中间以刺绣的形式作适合纹样,以二方连续的毛皮图案作为边饰,形成了以四周粗犷的皮毛色块烘托纤细秀丽的刺绣纹样,从而形成强烈的质地与纹样的对比,其中以镶嵌象征爱情的“南绰罗花”最为流行。第二种是将不同毛色的几何形原料镶嵌组合,这种形式多为各种毛色等量、均衡排列的四方连续骨架形式。各种兽皮在他们精心设计和巧妙使用后,成为兼具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的毛皮艺术品,在北方少数民族传统服饰艺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3 北方少数民族兼具实用与艺术的鱼皮服饰文化
在北方少数民族中,赫哲族是唯一使用鱼皮制作服饰的民族,被称为“鱼皮部落”。赫哲族是全世界穿用鱼皮服饰时间最长的民族,是世界范围内唯一一个至今仍有鱼皮制作技艺传承的民族。赫哲族的鱼皮服饰文化是北方少数民族最具特色的传统民族服饰,是赫哲族人民用自己的聪明才智适应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为人类服饰文化做出的卓越贡献。
赫哲人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根据鱼皮的厚薄、软硬等特性结合鱼皮的自然纹理,用不同鱼种的鱼皮制作不同的衣物和器具。赫哲族传统鱼皮服饰主要包括长袍、短衣、套裤、鞋、袜子、手套、袖带以及绑腿等。制作衣袍的鱼皮可以选用鳇鱼、大马哈鱼、鲤鱼、草根、白鱼、鲢鱼等,鞋靴一般选用怀头鱼、哲罗鱼、狗鱼、细鳞鱼等鱼皮制作。从选鱼到服装制作完成,要经过剥皮、晾晒、鞣制、裁剪、拼接、缝纫、染色和贴饰等数道复杂的工序。首先将三、四尺长的鱼皮完整的剥下来、去鳞晾干,用木棒捶打柔软;其次用刮刀将鱼皮上的杂乱纤维刮干净,将不整齐的边角剪掉,根据鱼皮的颜色深浅、自然纹理进行拼接、缝纫成衣;最后用植物染料染色和装饰。
鱼皮长袍、短衫是赫哲族鱼皮服装的典型代表,其式样类似于旗袍,偏襟或对襟,男女老幼皆可穿着。赫哲人喜欢用鳇鱼皮制作长袍,因为鳇鱼皮的厚度堪比牛皮,张幅较大,剪裁拼缝较简单,保暖性和耐磨性都远胜于其他鱼皮。赫哲族的鱼皮衣袍上半身大都染成紫色,在衣领处、衣襟处、袖口处用各种各样的云纹、花鸟、山水、风景图案和许多海贝、鱼骨、铜铃、珠子等装饰物进行装饰,还在背面有贴缀或拼接的呈左右对称的鱼皮剪刻装饰图案。下摆处用红色、紫色、白色滚边,造型粗犷、奔放、古朴、自然。赫哲服装不但精美,它还具有轻巧、抗寒、抗湿、耐磨、防水等特点。轻巧细薄的鱼皮衣,不仅面料为鱼皮,就连缝衣服的线也用鱼皮制成。鱼皮线细如尼龙丝,柔韧耐用、针脚细腻,也使得赫哲人的传统服饰缝合工艺不同于北方其他少数民族皮革服饰制作。鱼皮服饰造型优美,色彩分明,集穿着与装饰于一体,融实用与艺术于一身。
这三大类文化艺术基本上包含了北方少数民族狩猎时代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两大方面。北方少数民族传统服饰造型艺术,是服饰文化与民族习俗、民族传统、民族意识等相互交织、渗透、聚积的综合反应,是富有本民族特色的传统审美文化体系的历史延续。
参考文献:
[1] 张馨之.中国民间美术鉴赏——民间服饰[M].江西:江西美术出版社,2006.
[2] 徐万邦,祁庆富.中国少数民族文化通论[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6.
[3] 钟茂兰,范朴.中国少数民族服饰[M].四川: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