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创新思维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1-10 18:16: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科学创新思维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科学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篇1

【关键词】 创新;思维能力;小学数学;重要性;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理论性太强,而小学生理解能力和自我分析的能力还比较薄弱. 鉴于这些客观的影响因素,只有数学教师认真分析新教材的内容,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才能有针对性的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好学生的创新意识. 如何科学的进行操作,还需要我们进一步作出比较详细的分析与研究,下面我们就简要的进行论述.

一、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成为了科技进步以及知识不断更新的一种重要方式,同时这也成为了知识经济时代的一种重要体现. 而创新人才则是知识经济时代最宝贵的财富,同时也是企业与国家赖以发展的根本.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启蒙阶段,在这个我们通过小学数学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对于他们今后人生的发展以及国家创新型人才的贮备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就从三个方面来论述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首先,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是教学顺应教育新体制的重要体现. 在新的教育体制下,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创新思维能力作为各项综合能力的启蒙,加强对它的培养对于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纵深思考能力、横向发散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其次,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能够影响其学习水平的因素比较多,比如说教师的教学水平、学习气氛环境以及自身的学习能力,等等. 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还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将会大大提高分析知识、联系性学习知识以及运用多种学习方法学习知识的能力. 因此说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最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国家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从这句话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教育对国家兴亡以及民族兴衰的重要性. 纵观历史,创新在经济发展与进步中的作用都是无可替代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以及物质文明的发展也是我们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进行的创新. 创新的实施者是人类,因此培养人才的创新思维能力才能实现国家的持续发展,才更符合国家人才培养的计划.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方法

(一)在教学中运用开放性的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所谓的开放式问题就是没有固定的答案,或者是计算的路线比较多的问题. 这样的问题对于发散学生们的思维,让学生从多重角度去分析问题有着很大的帮助作用,这也意味着这种问题的锻炼对于小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是有着比较高的效用的. 比如说,在一个铺满了方形地板砖和有着等距离柱子的长廊里,在没有测量工具的情况下如何计算长廊的长度?老师在提出这个问题之后让学生们展开探讨和思考,学生们往往会回答用脚步量或者是数柱子、数地板等等方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如经常进行类似问题的作答,将会对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能力起到很大的加强性作用.

(二)通过讨论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讨论式教学是老师在提出问题之后,由学生们分组或者整体在学生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和老师之间就问题展开一系列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各抒己见,将不同的看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呈现出来,这对于学生通过自我学习和相互学习从而学会从多个角度来思考问题以及反思自身思维存在的漏洞和不足之处有着很大的帮助作用. 同时,在讨论的最后,老师对每名同学或者是每个讨论小组讨论的结果再进行点评,对结论正确、全面的同学给予表扬、鼓励,对结论不正确的同学进行补充、指点,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的能力.

(三)开展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探究式教学是将科学实验方法与教学模式完美结合所产生的一种较为科学的教学方法,近几年来在理工科类课程的教学中运用的较为广泛. 探究式教学主要是通过提出问题,然后进行研究和论证,最后得出结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这对于培养小学生从发现问题到寻找答案再到得出答案的逻辑推理能力以及辩证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这也是我们在创新的过程中必须具备的两种基本能力,这样才能保障创新的科学性、准确性. 此外,这种做法可以让学生们通过了解知识进而发现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深入和全面的探讨与思考,对于提高学生们的创新思维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总结:关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在小学数学中的重要性以及方法,本文主要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具体的方法还需要我们根据教学过程中各相关主体的条件来综合性的制定. 本文旨在与教育界相关工作人士进行学术上的交流与探讨,在此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士参与到这项课题的探讨中来,为保障教育事业的现代化发展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刘慧卿.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J]. 学苑教育, 2011(13)

篇2

关键词:高中地理;创新思维能力;对策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1.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高中地理是一门兼顾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性质的学科,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做的就是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简单的听课与练习显然不能够适应地理教学的要求。在地理知识与理论的学习中,必须不断思考。对于以下考试常考的知识点而言,除了需要对常识性的地理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学生在计算中还需要灵活准确地运用所学知识。例如在《地方时》的学习过程中,应注重学生反应能力的提升,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必须给学生自主学习与思考的机会,并在教学中使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得以扩展,为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全面提升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2.拓展学生的思维宽度

地理学科研究的对象具有广泛性,不同地理要素之间的关联十分密切,并且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地理要素又决定了地理环境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一旦某种因素发生变化,就会对其他因素的变化产生影响,进而使整体景观的变化受到影响。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这是提高学生立体思维的重要前提。因此在地理教学实践中,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思维宽度的扩展,能够促使学生对不同地理要素的关系有一个深入的理解。例如在《海洋污染与生态破坏》的学习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海洋环境与整体自然环境的特点进行学习,了解二者之间的联系,如此才能够使学习效果得以有效提升。

3.强化生活认知体验

高中地理学科的学习与生活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在学习过程中,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并且各个领域的特征包括地理特征、经济结构都有所不同,学生需要对每个区域的基本特征进行了解,并对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要素与人文特点进行学习与研究,再结合自身的生活环境,使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得以强化。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前提,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对地区的人文环境与特点进行全面的认识与了解,并使生活的认知与体验得以强化,通过对地理知识的灵活运用,实现实践能力的有效提升。例如在《城乡建设与生活》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城乡居住环境的特点进行了解,并运用实际知识,加强生活体验。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对策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投入饱满的热情。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积极的思考教师应予以鼓励与支持,使学生敢于提问,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观点,使其自身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对地理知识的重要性有一个充分了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就要不断创新与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的注意力得以集中,求知欲得以激发,如此才能够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培养。由此可见,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是要扮演引导者与组织者的角色,通过巧妙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激发,最终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2.加强教学方法创新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已经难以适应现代素质教育的需求。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改变固定的思维模式与讲课模式,使学生的思维摆脱教科书的束缚,并提高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就要针对教学方法进行不断的创新与改进,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对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加以充分利用,使学生对地理知识真实性的认识得到强化,同时可以据此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如此才能够使地理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得到提高。

3.加强基础知识巩固

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扎实的基础知识,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必须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与强化。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对基础知识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鼓励学生对没有理解的知识点提出疑问,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为学生提供积极的引导与帮助,使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客观规律有一个正确的掌握,并形成一定的地理思维模式,从而培养与提升创新思维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必须对此予以重视,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强化高中地理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培养,为推动高中地理教学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朱言言.新时期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初探[J].文理导航:上旬,2014(1):80.

篇3

关键词:高中生物;创新思维;教学培养

随着国民教育观念的普遍提高,人们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变得越来越重视。尤其在不断推行新课改的过程中,学生的教学目标都产生了新的变化,不同程度向着创新要求靠拢。高中阶段的生物课程内容相对较难,往往不会在生活中过多接触,同样加重了对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因此,探讨高中生物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1.1利于满足社会发展的创新人才需求

现阶段,创新发展成为了国家和世界发展的主旋律。各种思想观念的创新、各种科学技术的创新、各种生产方式的创新,无疑不再体现着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也同时体现了时代和社会对拥有创新思维的人才的需求。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学校,更需要重视对不同自然学科的强化教学和训练。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侧重加强创新思维培养,正是对传统陈旧地“唯分数论”观念的摒弃。教学创新的做法就是具有整体系统性地把握知识框架,强化师生互动,强化理论与实践结合。只有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才能在枯燥的知识中得到更多地理性思考,抓准学问的本质,从而自信地面对不同的难题,社会也会因这样的人才变得更有发展动力。

1.2促进学生个体的综合素质提升

学生学习的目的在于不断的完善自己、提升自己。作为未来时展的主力军,学生自身必然希望能够以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作为竞争的资本,迎接不同的挑战。学生积极向上的个体要求,必然离不开自身的创新潜能的激发。在课程教学中,能够时刻将被动式学习转化为主动性学习,根据自我缺陷来完善自己的不足,将生活中的点滴经验不断填充到自己的思维认识到,在遇到不同问题时能够冷静地发现其中的关键,选用更有效率的方法来解决,自然而然就得到了锻炼。因此,学生个体能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时刻保持探索之心,保持创新思维,必然有助于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从而满足未来的时代需求。

2高中生物教学过程培养创新思维的具体策略

2.1保持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

高中生物有很多内容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在学习章节内容时,应该对其中的内容在大体浏览上基础上,产生一定的好奇心。如,北师大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课《分子与细胞》中,第二章“细胞的化学组成”内容中讲到了无机盐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学生在生活中生病时会接触到盐水,那么就会产生好奇心,思考盐水是否就是无机盐,细胞与无机盐之间有哪些必然的联系等内容。同时会留有一定的疑问,等待课堂上教师的讲解。高中生物课的很多微观级别知识都无法用具体的现象来表示,教师一旦开始新内容讲解,就应该将所有的背景知识加以总结,让学生既有好奇心,又有强烈的求知欲,促进相关知识点的创新性思考。

2.2灵活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之一应该是指路人,指引学生向着正确的方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而指引的重要方式就是设置灵活合理的问题。很多时候教师都应该对学生保持认可和互动的关系,鼓励学生的创新性问答,并在不断的论证中获得正确而稳固的知识。例如:北师大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课《分子与细胞》第一章内容中,并没有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之间的区别展开详尽的罗列,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怎样才能说明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是不一样的”让大家积极发言,可以从不同课本章节中总结,也可以对已有知识进行概括。学生在开放式的问题引导下,能够积极地代入到思考中,积极主动寻找并完善答案,激励创新思维的培养。

2.3强化实验效果,提高创新意识

高中生物学科既注重理论体系的完善,也重视实践教学的效果。能够将不同的理论知识点在具体的实验中加以体现,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最好体现。例如,北师大版高中生物教材《分子与细胞》第三章“细胞的物质代谢”内容中,会组织学生进行叶绿体和线粒体等物质的观察实验。在这样的实验中,观察叶绿体的结构和活动是实验的演示重点。但是,教师可以补充必要的实验内容,例如,向细胞添加适量的健那绿活体染色剂,可以看到线粒体将变为蓝绿色。这样的实验说明,在添加染色剂染色后,细胞并未死亡,而是仍在进行有氧呼吸,所有线粒体才能吸入染色剂变色。通过这样的附加实验内容,学生的知识点进一步得到补充,同时头脑中也会形成一系列的细胞动作想象,这样有助于在后期的学习中加深对不同知识的学习。

2.4扩大教学资源,提高新效率

当前,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日益月异,借助网络技术的多媒体应用已经在学校得到了普及推广。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该利用这些先进手段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无论是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结合大量的声音、图片、动画、图表等内容;还是教师共享的互联网中的经典生物实验,都能够为生物教学带来更为优越的教学资源。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能够将很多抽象地生物概念转变为更容易接受的信息,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下无形中也开启了更多的创新思维模式。例如,播放一则国际优秀实验室展出的基因图谱分析影像,能够让学生明白DNA染色体的结构特点以及特殊属性,同时能够对螺旋形结构等内容进行一定的开发,加强了对相关知识的认识。

3结束语

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和学生个体的素质发展都意义重大。教师应该灵活掌握培养方法,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出益于社会发展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素红.浅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都市家教月刊,2014(6):17-17.

[2]刘丽佳,吴汉文,张琦.新课程新理念新思维系列丛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陈岩邦.浅谈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33).

篇4

关键词:创设情境;合作探究;倡导民主;注重积累

公共艺术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实施美育、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根据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美术及应用美术的基础知识,熟悉其基本审美特征,理解作品的思想情感与人文内涵,感受社会美、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统一,获得身心愉悦与欣赏经验,丰富人文素养与精神世界,拓展审美视野,提高审美能力,发展创新思维,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综合素养,提升生活品质和文化品位。

创新思维是发现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思维,它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规律,而且能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是智力高度发展的表现。美术教育被公认为是培养创新精神的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径。因此笔者在公共艺术(美术)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主要的方法有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鼓励创新

由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差,学生的学习几乎完全依赖教师,只要求教师和书本之导向去记忆和容纳知识。学生既缺少创造性思维的要求和压力,也缺少相应的训练,因此产生了依赖心理。作为教师,就应该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重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要从学生的心理特征、知识、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等方面出发,引导他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创造更新、更奇的作品。我的做法是:引导学生多进行添画、组画、记忆画等练习,培养、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教会学生运用发散思维的方式大胆创新,将课本内容拓宽、画活。

如,教学拓展模块《平面构成》时,对学生来说,通过对点线面的认识和理解,体会构成的魅力,再通过想象点线面的重构,将平面构成的表现技法与传统绘画结合起来,创作了一系列优秀的现代绘画作品。

二、合作探究,培养思维的发散性

在学生创新心理诸品质中,发散性思维是至关重要的方面。发散性思维即求异思维,是一种从不同途径、不同角度去探索多种可能性、探求答案的思维过程。

我们知道,一般学生作画开始时都是凭印象来画,常常是别人怎么画,他也照着画。教师在课堂上要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常采用“一问多思”“一题多种表现”等方法来教学。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内在创造欲望,在教学中,不但要教给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更要培养他们探究问题的习惯。

如教学《材质与肌理》的时候,我们一般都是照书本临摹,这不仅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同时也降低了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因此,笔者改变原来的教学思路,课前先分组,请学生自主探究肌理表现的几种方法,然后通过示范演示相关表现技法,教师在过程纠正学生的表现技法,如此让学生在掌握基本技法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主观意识,设计并制作不同的机理表现作业,这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兴趣,同时也是他们真正做到了从自身的兴趣去学习和认识,并且还锻炼了他们的合作精神。

三、倡导民主,培养思维的批判性

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的课堂环境,是培养创新思维教学的前提。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才没有思想负担,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去热爱、信任、尊重每位学生,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发表欲,让学生敢想、敢说、敢问,从培养思维的批判性来进一步培养创新思维。

如在讲解《中国美术赏析――建筑》时,课程中将学生分组并主要负责其中的一种建筑形制,在课堂上让学生来讲述该建筑,并要求学生对建筑形制优缺点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学生经过自己查资料和小组讨论,得出了很多有意思的结论。比如,某小组在讲解“桥塔建筑”时主要讲了大雁塔,它是由高层楼阁发展而来,其塔身是一座多层楼阁,每层都有飞檐翘角、平座和门窗,可以登临眺望。同时,他们也指出了大雁塔是砖木结构的,遇火容易燃烧,因此防火很重要。

四、向大师学习,注重积累,形成个性表现

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创意表现具有自我个性。这是公共艺术教学中最重要,也最复杂的一件事。艺术作品是艺术家情感的流露。让学生通过学师的风格,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用心灵去感受艺术、热爱艺术,尽情发挥学生对艺术的主观能动性,创作出真正属于自己的艺术作品。笔者在公共艺术教学中,就充分利用这些大师给我们留下来的资源,充分讲解,使学生去体会大师的艺术情感,从而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凡・高的大多数作品均以黄色为主色调,黄色的热烈奔放与凡・高疯狂的个性形成了共鸣。因此才有了《向日葵》《鸢尾》等等。他用黄色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使他火一般的热情得到宣泄。在凡・高看来,黄色是阳光、友情、希望的象征。无论是凡・高对色彩的强化处理,或是塞尚理性地控制色彩,还是博纳儿主观随意组合色彩,都能感受到大师们独辟蹊径的主观意识的表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通过大量地分析研究大师的作品,增强学生的理解力,使学生感受到艺术的魅力的同时,也充分领悟个人个性的重要性,从而结合创作训练,掌握如何发展创意个性,达到思维上的创新。

五、建立科学正确的评价机制,促进创新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建立科学正确的评价机制能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21世纪的绘画是走向分析设计的时代,强调个人的自信。学生能否成才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尊重他们的个性,学生个性中的独特人格特征,如敏感、强烈的表现欲、好强、自信,教师应给予鼓励和保护。

传统教育喜欢用统一标准要求学生,一致性的思维、一致性的表现方法、一致性的作业,使学生形成循规蹈矩的思维模式,不敢越雷池一步,造成学生的自卑感,容易使他们缺乏信心,更无从谈创新思维。公共艺术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必须因材施教,以使每个学生能在自身原有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从而使每个人都得以发展。学生在作业中表现出来的千差万别,教师应科学地看待,而不能以自己的水平去修改或否定学生的作业。

在公共艺术课堂中,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要给予高度重视。从大量的习作和长期的实践中,有意识地充实、加强、完善属于自己的创新思维,让创意能力在艺术创作中插上翅膀,翱翔于广袤的艺术天空。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创新思维;科学发展观;作用领导者

毫无疑问,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的思维品格,是一切创新的重要基础。各级领导干部由于其在社会管理中所处的特殊地位,思维是否具有创新性,对于能否正确履行领导职能,垒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意义犹为重大。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干挑战。

1创新思维重要性概述

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需要,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落实。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需要用创新的思维来把握其内涵。从非本原性的维度进行考察,创新理论是创新思维的产物。因此,要想真正把握创新理论的实质和精髓,认识其价值和意义,离开创新性的思维方法或思维模式,是根本无法做到的。

固有思维模式会潜在地但却顽固地以原有理论为版型,把新理论的蓬勃鲜绿剪裁殆尽以把它纳入原有理论的旧框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刚产生的时候,一些人就是这样来理解它的。他们说,讲生产力没有谁比马克思、恩格斯讲得深刻,讲文化没有谁比列宁讲得透彻,讲为人民服务没有谁比讲得精到。言外之义就是顺应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而创新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毫无新意。这些人之所以有这样的认识,从深层原因分析,就是因为他们为固有的思维模式所桎梏而无法触及新理论、新思想的内核,犹如乞丐想象皇帝的生活就是每顿都能吃到烧饼一样。当前在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上,少数人也存在着类似状况。把“第一要义是发展”理解为“第一要义是大力发展生产力”,把“核心是以人为本”理解为“核心是以人民为本”等等,不一而足。从表面上看,是这些同志对科学发展观意义的理解出现偏差,但是问题的症结却出在思维方式上,即没有能够掌握科学发展观得以产生的创新思维方式,致使充满创新精神、富有新意的“新话”也被说成了老腔老调的“旧话”。

对于领导者来说,有无创新思维是能否理解科学发展观这一创新理论的基础。更为重要的是,对于领导者来说,有无创新的思维方式,还是决定能否将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的重要保证。领导科学研究表明,同一项决策由不同的人来实施,其结果是大不一样的。即使是一项不完善的决策,若由富有创新精神、意志力坚强的人来实施,也能在实践中弥补其不足,进而取得良好的实践效果。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离不开领导者的创新思维。这种思维的创新性至少反映在两个层面:制度和体制的创新,方法和措施的创新。比如,坚持以人为本,如何在制度设计上妥善处理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的共同利益与不同群体的特殊利益的关系,在收入分配制度上,怎样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等等。在发展问题上,用何种方法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背景下应对挑战,抓住机遇,如何结合本地区的实际选择独特而有效的发展模式。不同思维方式的领导会作出不同的决策,拿出不同的举措。这些决策和举措在优劣的层次上有上、中、下之分,犹如棋手面对同样的棋局,有的走出的是令人惊叹的妙着,而有的下出的却是令人扼腕的臭棋。“棋差一着,蹩手蹩脚”,“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因此,领导者有无创新思维品格,会影响着一个地区的发展和进步。

2领导者品格——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人类对于未来实践活动状况及结果的一种前瞻性反映,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主观对客观的反映。认识受主体、客体以及实践条件的限制,因而有受动性、滞后性的一面;但又因为人有自觉能动性的特点,认识又有能动性、超前性的一面,是人类对于未来实践活动状况及结果的一种前瞻性反映,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三代表以及科学发展的延伸。

211解放思想的创新思维

创新的根本目的就是寻求最优的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案或办法。现实的世界是发展着的世界,万事万物都处于不断流变的过程之中。旧的问题有的解决了,有的没有解决或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他们或依然存在或以新的形式而存在,同时又会不断有新的问题产生。因此,人类始终面临着不断探索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的任务,面临着针对不同的问题提出不同的解决思路和不同的解决方法的任务。影响创新的最大的主观障碍就是思维定势。所谓思维定势,简单地说就是过去的思维对当前思维的影响。当我们长期处于某一个环境,多次重复某一活动或反复思考同类问题时,头脑中就会形成一种思维习惯;一旦我们再碰到同类问题时,思维活动就会自然而然地受这种思维定势所支配。思维定势对人们平时思考问题大有帮助,它能使思考者在处理同类或相似问题时省去许多摸索、试探的步骤,不走或少走弯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大大缩短思考时间,提高思考效率。然而。当人们面临新问题时,就需要有新的思考程序和思考步骤,此时,思维定势就会起阻碍作用。因为,人的思维一旦局限在思维定势的框架内就会一条胡同走到底,而想不到其他的思维通道。此时。只有突破思维定势,另辟蹊径,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212从一般思维中创新

创新性思维不是离开一般思维的“天启”思维,而是一般思维形式的共组。首先,创新性思维是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的辩证统一。“没有漫长而且有耐心的演绎推论,就没有丰富的直觉。”“从特殊到一般的道路是直觉性的,而从一般到特殊的道路则是逻辑性的。”在领导者进行创新思维的过程中,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是互为补充的:在逻辑方法还走不通的地方,就需要用非逻辑方法开辟新的通路,而当非逻辑方法已打开通路后,又必须及时地在从旧认识到新认识之间架起“逻辑的桥梁”。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对于创新同等重要。只运用发散思维,不重视收敛思维,就会胡思乱想,一事无成。只运用收敛思维不重视发散思维,则会因于成见,难干创新。在领导活动过程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只靠运用习惯的、传统的思维方法,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它要求有独特的、新颖的、创造性的思想方法,这就必然要打破现成的框架,冲破传统的约束。当前,我们肩负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神圣使命,这是一项前人未为、他人未试过的事业,需要我们艰苦探索、勇于创新的事业。“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我们的事业能否发展,能否加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各级领导者的创新思维。思维创新,事业常青!

篇6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创新思维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现代科学技术教学手段可以丰富中学语文教学内容,吸引力。”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创新型的人才需求量逐年增学生目光,引发学生好奇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现代科学大,人才的培养从教育抓起,初中教育作为人生教育阶段的转折技术突飞猛进,网络的普及对传统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挑战。语点,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基础性的作用。语文课作为一切文教学也应现代化,运用多媒体课件等技术手段丰富学生的课文科的基础,课上对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至关重要,是每一名堂内容,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去充实自己,丰富自己的头脑,而不教师都应该努力的方向。是沉迷于网络游戏,体验和感受网络知识带给我们的乐趣,培养

一、树立正确的创新观念、重视创新思维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思维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命运。这一番推理2、课堂上注重语言修养大多数人都不会反对,这个推理也论证了思维决定命运这个命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作为两个参与者,教师的地位不言而题。一个人的思维是否清晰,决定着这个人的命运是否清晰。喻。无论是传统的课堂教学还是创新的课堂教学,教师的语言一个人的思维是否创新,也决定着这个人是否有全新的生活。在课堂上永远起着重要作用,是贯穿课堂进行的主线。因此,教思维指导着人类的一切活动,“劳动创造人类”,而思维决定着师要注重语言修养,勿用指令性的、批评性的、武断性的语言和劳动,可以不夸大的说,思维创造人类。思维的重要性如此巨讽刺挖苦性的语言,这些语言严重影响学生的情绪,不利于课堂大,我们应该牢固树立培养思维的观念。世界每天都在变,这就的进行,更谈不上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应该选用那些要求我们拥有创新的思维,以适应这种瞬息万变。我们应树立肯定性的、赞扬性的、鼓励性的语言,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成功感、正确的创新观念、重视创新思维的培养。优越感。学生在愉快和自信中会思维敏捷,积极性高,创新的能

二、语文课上创新思维培养的具体实施力才会得到培养。

1、教授学生思维创新的方法3、提高教师教学素质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思维创新的方法教给学生,初中语文课上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就是这个意思,让他们自己有意识的要求,只有教师拥有创新的理念,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方法,才的配合和锻炼。学生思维创新的培养,学生是内因,教师是外能培养出拥有创新思维的学生。因此,教师应提高自己的业务因,外因通过内引起作用,学生是整个过程的主体,只有学生把素质,适应这种更高的要求。如:很多教师尤其是老教师至今不方法学会,并将之消化,转换成自己的能力,才会起到事半功倍会上网,连计算机最简单的操作都不会,试想,这样的教师教授的效果。出来的学生怎么会拥有创新思维呢?教师也应该与时俱进,时

篇7

关键词:钢琴教学;创新思维;师生互动

中图分类号:G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2―0035―02

新时期教育观念为我们诠释了高等教育的创新性、科学性,要求教学既要注重专业基础教育,又要加强对学生的独特性、创新性的培养,使之成为21世纪创新型人才。对高职院校钢琴教育而言,亦需要革新传统钢琴教育,针对学生的特点摸索合理有效的教学方式,力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能最佳配合,良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实践证明,在师生互动教学活动中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开发是一种能保证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教学手段,为此,探讨钢琴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实现师生互动,对逐步完善钢琴教学体系的作用巨大。

一、高职院校钢琴教学现状

1.高校钢琴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深蒂固,目前一些高职院校钢琴教学仍然沿袭“满堂灌”的僵化教学,教师单一地传授乐谱知识,课堂上枯燥无味,学生被动地学习知识,个性遭到了泯灭,致使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均受到制约。我们知道,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主体,“一言堂”的形式简单地灌输知识,教师很少去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与学习状态,师生间缺乏互动,学生在课堂上以听众的角色学习知识,不会思考,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更谈不上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挖掘自己的潜力,导致对钢琴知识的学习浅显,仅仅掌握专业理论知识,课外的钢琴练习少之又少,无法提升自我的综合素质。长此以往,我们不可能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做出过高的评价,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出过高的期望,这是钢琴教学的失败,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刻不容缓,所以仍在沿袭传统的钢琴教学模式的高校要认识到现有形式的弊端,与时俱进,及时地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探求一条行之有效地钢琴教学路线,为社会培养杰出的创新型人才而努力。

2.目前高校钢琴教学的举措

随着现代教学观念的确立,一些高职院校的领导高瞻远瞩,对教学方式进行了革新,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上力求规范化,积极探索科学的钢琴教学体系,并且有了一些举措,达到了一定深度。具体举措如下:一是为了保证钢琴教学目标的完成,取得预期的教学成绩,各院校对钢琴教学的考试与考查的程序进行了规范性的细化,同时通过量化考核的方式对钢琴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考核,以绩效工资的形式体现工作质量的优良,此过程中要确保客观公正,使之长期有效地实行下去。二是为了保证学生学习时间的充足,学习质量的提高,学校对学生学习钢琴的时间做了硬性的合理的规定,确保学生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之余巩固钢琴演奏的技能技法,达到娴熟的地步,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充足的学习时间里发挥自己的艺术潜能,开发出自己的创新思维。三是钢琴教学中关注贝多芬的《月光》、《悲怆》,肖邦的《夜曲》,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等经典曲目的训练,并加大训练力度。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对经典曲目进行分类,让学生全面了解钢琴演奏中的协奏曲、奏鸣曲、回旋曲、变奏曲等不同的演奏技巧,培养出优秀的钢琴师。可以说目前的高职院校依据自己的校情、学情改变了原有的教学模式,钢琴教学开始朝着教育改革的新方向发展,顺应了音乐教学的大发展趋势,钢琴教学的大发展指日可待。

二、钢琴教学中创新思维与师生互动的重要性

创新钢琴教学手段有两种,一种是用创新思维指导钢琴教学工作,改变存在弊端的教学理念,使钢琴教学顺应时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一种是在钢琴教学过程中真正实现师生互动,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课堂上学生的个性得到施展,学习的积极性随之提高,创新思维得到发挥。可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展师生互动是钢琴教学的重中之重。

1.创新思维在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

创新是时代的主题,也是当代教育教学的主题,创新思维在钢琴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大学生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足的资本。将创新思维合理地运用到钢琴教学方式中,势必打破“一对一,口传心授”的教学模式,转换单一、教条的教学思路,促进钢琴教学的整体进步。与此同时,对学生的影响也是积极的,它的运用可以引导学生转换传统的思维方式,多角度分析钢琴学习中的问题,深入全面地掌握钢琴方面的知识,更好地理解音乐;可以延伸学生的思维层面,挖掘艺术潜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对所学的音乐作品进行二度创作。

2.师生互动在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

2010年湖北《楚天都市报》对几所高校课堂上师生互动的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与授课教师的接触较少,甚至没有交流,关系十分疏远。追究根源,主要是缘于教师课堂满堂灌,课堂结束就走人,学生的成绩好坏只参照期末考试的成绩,致使学生的综合素质难以提高。在高职院校钢琴教学中,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同样是课堂,课堂上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问题,质疑问题,师生间要积极互动,这样可以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回归,增强学生的主体性学习意识,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从而在很大程度上达到“教”和“学”统一,实现素质教育的诸多目标。由此可见,师生互动是必不可缺少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它创新并丰富了钢琴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学习钢琴的乐趣,提高钢琴教学效果。因此,做为工作在钢琴教育教学一线的教师要重视师生互动,正确理解其对钢琴教学创新的重要作用。

三、培养创新思维、实现师生互动的有效措施

1.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具体方式

首先,要突破思维定式,开拓教学思路。钢琴教师要时刻牢记音乐对学生的审美作用,及时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作品中的美,激发学生对音乐作品的表现不仅停留在技术层面,还要形成正确的审美体验,以情动人,以情促演。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深入地研究音乐作品,透彻地分析作品的和声及曲式,正确地把握作品演奏速度等,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针对每个学生的艺术特点进行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其次,要加强对学生灵感的重视和把握。学生在学习钢琴的相关知识时,脑海中会有灵感的呈现,这不是教师教授的,是经过刻苦的反复训练得来的,灵感会给学生带来发挥的激情,更好地激发自身的技能与潜力,为此教师要教导学生及时把握这种感觉,形成较好的审美情趣、审美价值。

第三,注重学生音乐表演整体意识,鼓励创新精神。钢琴演奏需要表演者利用直觉思维、发散思维等多种创新思维把握乐曲的整体,对细节进行适当的定位,通过自己的二度创作准确地演奏乐曲,让欣赏者既能看到乐曲自身的特点,又能体味到演奏者的独特风格。

2.加强师生互动教学的有效措施

钢琴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性,给足学生时间调动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课堂上教师权威的讲解会埋没学生的艺术个性,为此需要教师多鼓励学生发挥潜能,使之成为课堂上的主角,既要实现师生互动,又要促进生生互动。可见,学生角色的转换是师生互动的前提。

在钢琴教学中,高职院校要积极开展创新思维的培养,加强师生间的互动,充分发挥它们的正面促进作用,推进钢琴教学改革的进程,快速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从而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综合素质高的优秀钢琴人才,保证钢琴教学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刘庆刚,杨峻.钢琴教学艺术论[M].北京: 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2]梁刚.高职钢琴教学中的创新思维[J].音乐生活,2009(03).

[3]茌庆梅.师生互动在高职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科技信息,2009(18).

篇8

各位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现在我们正处于一个时过境迁的时代,很多有用的东西都需要新的想法才能创造出来。所以,我今天想跟大家讨论的话题就是:创新!

下面我给大家举个事例,让大家感受到创新思维的无处不在与重要性。300多年前,一位奥地利医生给一个胸腔有疾的人看病,由于当时还没有发明出听诊器和X射线光透视技术,医生无法发现病在哪里,病人不治而亡,后来经尸体解剖,才知道死者的胸腔已经发炎化脓,而且胸腔内积了不少水.结果这位医生非常自责,决心要研究判断胸腔积水的方法,但久思不得其解.恰巧,这位医生的父亲是个精明的卖酒商,父亲不仅能识别酒的好坏,而且不用开桶,只要用手指敲敲酒桶,就能估量出桶里面酒的数量.医生在他父亲敲酒桶举动的启发下想到,人的胸腔不是和酒桶有相似之处吗?父亲既然通过敲酒桶发出的声响可以判断桶里有多少酒,那么,如果人的胸腔内积了水,敲起来的声音也一定和正常人不一样.此后,这个医生再给病人检查胸部时,就用手敲敲听听;他通过对许多病人和正常人的胸部的敲击比较,终于能从几个部位的敲击声中,诊断出胸腔是否有病?这种诊断方法就是现在医学上所称的“叩诊法”.来,这种“叩诊”法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1861年的某一天,法国男医生雷克给一位心脏有病的贵妇人看病时,为难了.正在为难之际,他忽然想起了自己在参与孩子游戏活动中的一件事情,孩子们在一棵圆木的一头用针乱划,另一头用耳朵贴近圆木能听到搔刮声,而且还很清晰.在此事的启发下,他请人拿来一张纸,把纸紧紧卷成一个圆筒,一端放在那妇人的心脏部位,另一端贴在自己的耳朵上,果然听到病人的心率声,甚至于比直接用耳朵贴着病人胸部听的效果更好.后来他就根据这一原理,把卷纸改成小圆木,再改成现在的橡皮管,另一头改进为贴在病患者胸部能产生共鸣的小盒,就成了现在的听诊器。由此可见,创新思维是多么的伟大,能够创造出造福人们的东西。

如今,我国正在努力的建设创新型国家,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我们应该积极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为祖国的伟大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那么,我们该如何培养创新思维呢?首先,知识是产生创新性思维的前提。没有厚实的知识积累,即使有了创新点子,与无法将点子转变为解决问题的方法。牛顿有一句很经典的话:我之所以看得更远,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巨人的肩膀就是前人知识的沉淀,所以培养创新思维的第一步,就是做好知识积累。第二点,实践经验是创新思维的根本基础。知识是在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发展。因此,我们在学习中、生活中,应当注重观察细节,积累实践经验,为创新思维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一点,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基本方法。当我们不能直接解决问题的时候,可以尝试运用逆向思维、反向、横向、类比、联想思维,从不同的方向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我相信努力做到以上几点,创新思维就会慢慢被培养出来。

当今世界,国家与国家的竞争十分激励。其竞争的焦点就是科学技术,科学技术的竞争核心则是人才的竞争,而衡量人才的标准就是看其创新能力和才能。因此,创建创新性国家,建设一个国富民强的国家,核心就是培养创新性人才。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而我们,作为这个时代的少年,作为国家重点培育的创新型人才,应该努力学习,积极实践,将自己雕琢成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为祖国的伟大事业做贡献!

篇9

关键词:创新思维;体育教育;教学体系

一、创新和创新思维的内涵

所谓的创新,指的是改变固定的思维模式,重新挖掘某件事物从未被关注过的重要部分,从另外一个角度改变事物的本质。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活动当中,创新表现为教育模式的改革,从学生思维的角度出发,在原有体育教学方案的基础上,通过教育方式、教育体制、教学目标的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更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而创新思维作为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在创新思维的引导下,才能够以正确有效的行为,达到创新的目的,这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和智力活动,要求具备的基本特征是新颖、原创和突破。譬如体育教学创新思维,是在原有教学材料和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突破性的重组创造,“举一反三”出新的概念或者成果。以散打武术教学为例,拳法、腿法、摔法等的套路组合,没有固定的模式,关键在于实战的灵活应用。也就是说,教师在教会学生基本拳法、腿法、摔法等技击手段的同时,还需要为学生灌输实战的理念,以实战的态度对待所学到的技击方法,并在实战中灵活应用,才能够体现出教学的有效性。

二、创新思维在体育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体育教学中应用创新思维的必要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体育教学中存在“墨守成规”的问题,制约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另外一个是创新思维的先进性和前瞻性,能够促进体育教学活动的发展,提高教学的效果水平。

(一)体育教学存在“墨守成规”的问题

高职院校教育事业的改革,要求体育教学在保持原有有效教学方式的基础上,以“推陈出新”的方式,对体系进行优化创新。但目前体育教学体系存在的“墨守成规”问题,制约着体育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首先,教学理念滞后,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习惯传统的教学模式,缺乏创新的意识,因此没有正确理解教育改革的内涵。其次,课程内容的设置未能突出专业特征。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活动重点关注了专业特色、教师资源、场地资源、器材设备等,而对于专业设置的具体特征,并没有深入研究。再次,教学方法单一,普遍采用讲解、示范和练习三种方法,但这种方法过于强调教师的主体性地位,忽略是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角色的重要性,对于学生的体质差异性、接受能力、自觉性等都没有关注,同时没有给予学生主动探索的机会,从而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后是课程考核体系不健全,对于教学效果的评价,一般都是通过体育课的成绩定论,这种评价方式过于片面,而且有失公允,很多有潜质的学生,其潜能难以被挖掘出来,能力创新更是无从谈起。由此可见,体育教学体系亟需输入创新思维,以满足体育教育事业的改革要求。

(二)创新思维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作用

创新思维要求改变以上“墨守成规”的人云亦云教学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启发式教学方式和讨论式教学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自主创新的意识。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活动应用创新思维,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传授的地位,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了更多实操的机会。譬如篮球赛场上学生的互动交流,体育教师在安排的篮球比赛中,指出学生在动作、合作等方面的不足之处,尤其是队员之间的合作,基本上没有固定的模式规定具体的防守、进攻、传球和突破,而需要在赛场上一点一滴地指导,提高学生临场应变的思维能力。另外,创新思维是体育教育改革的关键,其中包括教育的观念、思想、制度、内容和方法等,换句话说,创新思维具有现代化发展的先进性,这一点与教育改革的需求如出一辙,使得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精神能够得到全面贯彻落实。

由此可见,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需要以创新的方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创新思维能够为创新方式提供选择的方式,让体育教学逐渐摆脱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不断提升。

三、创新思维在体育教育体系中的应用

鉴于创新思维在体育教学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我们需要在教学活动中应用创新思维的有效性,笔者认为有必要结合教学的实践问题和基本要求,提高创新思维应用的针对性。

(一)教育观念的转变

传统教学理念没有要求学生掌握“举一反三”的能力,而仅仅要求学生掌握课堂的基本知识和相应的技能水平,譬如掌握篮球比赛的基本规则,以及篮球运作、进攻、防守等基本动作,但学生能够灵活应用所学到的基本知识和动作,并打赢篮球比赛,教师并没有意识去重点关注。因此,在应用创新思维的时候,需要对现有的教育观念进行转变,让教师从以往知识灌输者的身份,转变成为学生的指导者、帮助者和交流者等,并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掌握旧知识的基础上,自我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完成自我提升的过程,体现出学生在教学当中的自我价值,从而增强自主创新意识。

(二)教学氛围的营造

教学氛围的营造,是创新思维应用的软条件。学生只有在自由和舒适的教学环境下,才能够有效调动创新意识,进而激发自己的创造性和积极性。首先,安全心理环境的创造。让学生从心理的层次上,感觉到接受教育的自由,以及没有太大的压力,教师应该以表扬、引导等方式,帮助学生消除学习上的困惑,以及纠正学生在学习上的错误。其次,愉悦教学环境的创造,教师应该善于利用教育的活动,以平衡和合作的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为实践教学提出改善建议,这样才能够缓和教学的气氛,为学生提供一个发挥创新思维作用的机会。再次,阶梯问题情境的创设,在教师引导的基础上,让学生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从心理层面上拓展获得知识的信心,以层层递进的提出问题方式,层层解读问题解决思路,这样一来,教学氛围就不会过于死气沉沉,学生的创新思维才有可能被调动起来。在营造教学氛围的同时,离不开学生的参与,教师应该将学生当做教育的主体之一,不断地激励学生参与其中,就好比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可见体育教学当中教师和学生交流知识情感的重要性,需要给予学生更多参与的权利。

(三)教学手段的更新

体育教育体系的创新思维需要具备一定水平的“硬条件”,那就是教学的手段,这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的教学手段实际上是创新思维的结晶。如果一个教师的教学思维固定,所采取的教学手段势必单一,所取得的教学效果也只能停留在某个水平,因此,我们需要对教学手段进行更新。一方面是对比分析现有的教学手段,找出存在的不足之处,创新原有的教学手段,融入创新的思维,这样才能够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譬如某武术项目的授课,以往教师都是以亲身示范的方法,对细节动作进行讲解,但在学生实际练习的时候,教师仅仅对某些不规范的动作进行纠正,而对于动作在不同情况下的灵活应用方法,却鲜有谈及,以致学生所学的武术动作缺乏实战性。另一方面是根据教学的实践需求,创造出新的教学手段,并根据具体教学工作的变化,适时进行调整,譬如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体质状况,以及教学条件等,灵活采用教学手段,以及根据学生的学习方法,探索研究适合学生的具体教学方法,实现人才思维能力的创新。另外,教学的信息交流也很重要,教师可以藉此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并从他人吸取有用的教学方法,以作为教学手段更新的科学依据。

(四)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

为了验证创新思维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效果,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教学评价体系进行改革,一方面是确定评价的具体内容。鉴于体育教学体系内容的复杂性,但所有体育项目都具有实操性的要求,因此可以设定具体项目的活动,既不设置活动的成绩,也不明确活动的目标,而是由学生自由组合和自由发挥,检验学生在活动当中的创造性能力,从侧面上折射出学生创新思维的应用水平。另一方面是理顺评价的步骤和流程,以防止评价工作脱离教学的主题,要求教师根据授课的内容,制定评价的具体内容。总之,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属于动态管理的过程,而且没有固定的评价模式,每个教师都可以将自己认为重点的教学内容,作为评价体系的内容,这也是教学评价针对性的集中体现。

四、结束语

篇10

关键词 开放科研实验室 创新思维 中西医结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 中医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性及其现状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创新、勇于创新”。对本科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是时展、社会发展和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中医学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但今天西医发展迅猛,而中医的速度相对缓慢。因此要振兴中医,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是关键。但目前对中医专业本科生的培养存在较多问题,对本科生培养多采用 “理论加实验”的模式,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合为一体,实验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教学过程;传统的、印证性的实验多,综合性、研究性、开放式、自选式实验少;实验内容多年无更新,缺乏创新性,研究技术落后;考核方法单一,一般只提交实验报告;实验课没有单独计算学分,学生不重视实验教学,动手能力提高有限;未将中医药现代化实验方法融入本科生教学过程。现有的教育体制导致当前中医药学生缺乏创新性思维方式,这也严重制约了中医的发展。如何采用更灵活、更有效的方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亟待解决。

2 开放科研实验室是培养本科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之一

开放科研实验室主要指将教师的实验室向广大本科生开放。我校将大一至大三中有精力、有能力且对科学研究感兴趣的学生组织起来,有的放矢地让他们参与到教师们的科学研究中去,开展前沿的科学研究工作。并且随着研究的深入,鼓励学生继续独立申请学校、省和国家的开放课题。学生通过从完全学习如何做科学研究,到自己动手独立完成实验,最后到自己申请课题的过程中全方位地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这解决了传统的、印证性实验机械、缺乏主观能动性的弊端。①开放科研实验室既可以给学生提供创新条件、创新环境和平台,也是渗透创新教育的最好课堂。开放实验室科研创新平台是开展高校创新教学与科研的核心阵地,同时也是高校学科建设、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其功能定位将决定整个平台的开放程度、覆盖范围、基本开放形式等。②

3 对中医本科生开放科研实验室实施中的几点经验

3.1 开放科研实验室应是“精英”教育

由于条件的限制,开放实验室仅仅只能针对学校少部分人开放。从我们学校实施开放科研实验室的经验来看,开放科研实验室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进入开放科研实验室的学生比例约50%,热门实验室甚至更低。因此,选拔合适学生是开放实验室实施重要一步。我校选拔的程序是首先将开放看的科研实验室的信息公布于网上,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实验室并参加面试。参加选拔的学生层次参差不齐,目的性也是不尽相同。部分学生可能完全是为了“混”几个学分而来。我们在选拔的时候首先将这部分功利性较强的学生排除。其次,在选拔的时候应重视学生自身的素质。科学研究需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学生在校的首要的任务是完成本科课程,开放科研实验室的训练属于“小灶”。因此,实验室开放的对象应是学有余力且有志于发扬中医的学生。我们在选拔的时候不仅仅参考其专业课程的分数,还会对其价值观进行测评。科学研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学生先从最基本的技术的学习到独立进行实验设计也是个漫长的过程,可能需要1~2年的时间。因此,我们在选拔的时候会优先考虑低年资的学生,并会进行试用一段时间,考察其各方面的科研素质,再做录用。

3.2 “创新” 应重视中西医结合

随着后西医涌入中国,西方医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技术对中医构成了严峻的挑战。当代中医学生肩负着传承并发展中医的重任。中西医结合是目前发挥中医作用和促进中医现代化的关键途径之一。因此,在校的中医本科生课程中西医的比例大概是6比4。课程安排多以课堂讲授为主,授课时中西医完全割裂开了,并没有做到中西医结合。我们的实践证明开放科研实验室可成为培养学生中西医结合创新思维的平台之一。我们所选的学生多为低年资学生,缺乏临床经验,基础医学的教师也都缺乏临床经验。因此,我们的开放实验室的中西医结合主要在于中西医技术上的结合,即中医学西医的理论和方法, 用西医的最新的分子生物学技术, 阐明中医的科学内涵。把中医一些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现代化,启迪学生的思维。在鼓励学生创新的同时,我们督促学生练好基本功,掌握好中西医的基本理论。这为今后学生在临床实践中继续进行中西医结合探索打下基础。

3.3 开放实验室应可采取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合理安排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