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的理解范文

时间:2023-11-10 18:16: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预防医学的理解,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预防医学的理解

篇1

关键词:妊娠高血压;预防;中西医结合;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17)13-0158-02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regnancy-induced hypertension syndrome,PIH),属于继发性高血压病范畴,是只有妊娠期妇女才会发生的疾病,在临床上又十分的常见,主要的临床表现有高血压、水肿以及蛋白尿,症状比较严重时会出现头痛、眩晕,更严重的甚至表现抽搐、昏迷等,还可导致心肾功能衰竭、凝血功能障碍、胎盘早剥等严重并发症,是导致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一直都是产科工作者十分关心的疾病,其在我国的发病率为9.4%~10.4%,在国外的发病率为7%~12%[1],在孕产妇死亡的疾病中占12%[2],是围生期新生儿预后及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近年来,随着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病因学、发病机制、高危因素、病理与生理变化、临床表现、诊断以及治疗方法等的研究进展,以及人们生活饮食、医疗卫生水平的不断提高,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致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所占比例也在逐年降低。进一步研究与探讨妊高征的预防及护理措施,对孕妇及胎儿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与现实意义。

1 妊娠高血压影响因素及临床表现

1.1妊娠高血压的影响因素

随着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基础医学研究进展,认为妊娠高血压的发病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年龄:孕产妇年龄过大、过小都会增加妊娠高血压的发生,一般年龄≤20岁或>35岁的初孕妇更易患妊娠高血压。②遗传与免疫:研究表明,妊高征与孕产妇自身的隐性基因或者隐性免疫反应基因相关。临床上经产妇妊高征较少见,妊高征之女患妊高征者较多。孕产妇家族中有高血压病史,如孕产妇的母亲、姐妹等有子痫患者的相关孕产妇有较高的妊高征发病率。③身体素质:贫血、营养不良或者患有如原发高血压、低蛋白血症、糖尿病、肾炎等病史的孕产妇有较高的妊高征发病率。③种族差异与体型:研究表明,美国非洲裔或西班牙裔多高于白人,体重指数>0.24者更易患病。④子宫胎盘状况:如果孕产妇是多胎妊娠、初产妇,或者有羊水过多、腹壁紧张、子宫膨大过度等症状,宫腔压力便会增大,随即引起子宫胎盘血流量减缓、缺氧以及孕产妇血管痉挛,以致其血压升高。⑤前列腺素水平:通常,人体内血压可以维持在一个较为相对稳定的水平,是由于体内一般处于平衡状态的加压与降压物质,而前列腺素可以起到使血管扩张的作用,因此,当孕产妇血管中前列腺素减少时,血管壁对加压物质的反应性便会增高,从而导致妊高症的发生。

1.2妊娠高血压的临床表现

妊娠高血压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①血压升高:收缩压≥18.7kPa(140 mmHg)或舒张压12.0kPa(90 mmHg),且持续时间较长不下降。②蛋白尿:留清洁中段尿检查,24 h的尿蛋白≥0.3 g。③水肿:下肢和腹壁水肿,重者出现腹水,且经休息后水肿未消失。一般体重增加过多的孕产妇易出现此症状。④身体异常:表现为头痛、眩晕,恶心、呕吐,上腹部疼痛等。⑤抽搐昏迷:抽搐昏迷可发生在产前、产时或产后,是妊娠高血压病情最严重的临床表现。抽搐时患者表现面部肌肉紧张,双眼固定无神,牙关紧闭不开,全身剧烈颤抖,思想意识丧失,呼吸骤然停止,大小便暂时失禁等,症状较为严重时可致死亡。

2 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妊高征的临床观察

2.1资料与方法

2.1.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2月确诊为妊高征的4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24例,观察组24例。其年龄为20~38岁,平均年龄27.8岁,孕周22~37 w,平均孕周35.6 w。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一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P>0.05。

2.1.2方法 48例患者在患病入院时,均对其做相关检查,并给予常规护理。其中,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主要具体治疗方法为硫酸镁静脉滴注,滴注1 次/d,滴注速度为1~2 g/h,滴注配比为50 ml 25%硫酸镁溶液与300 ml 10%葡萄糖溶液[3]。对观察组,不仅对其采用硫酸镁静脉滴注的西医治疗,还对其结合一定的中医治疗,中药成分为枸杞子15 g、24 g、熟地20 g、山茱萸15 g、泽泻10 g、牡丹皮10 g、山药15 g、茯苓10 g、菟丝子15 g、杜仲15 g、党参15 g。

3 结果与分析

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优于对照组,痊愈数大于对照组,相比较来看,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更为显著,见表1。

3 讨论

妊高征是产科常见并发症之一[4],通过本文分析可知,本病除需要积极进行常规救治外,正确的预防与结合中药成分的科学护理也尤为必要。

针对妊高征的影响因素,认为正确的预防措施一般为:①按时产前检查,做好孕期保健。在妊娠早期测量一次血压,作为基础血压,之后定期测量血压,在妊娠35 w以后,尤其应每周量血压,测体重,以便及时发现妊高症症状,及早治疗。②合理安排饮食,注意日常休息。饮食、营养与日常休息与妊高症的发生息息相关。加强妊娠期饮食营养,尤其是叶酸、蛋白质、维生素等的摄入,加上按时休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妊娠高血压的发生。③重视遗传因素,防治原发疾病。有家族高血压病史,尤其是家族妇女有患过妊高症,以及本身曾经患过慢性肾炎等可以引发妊高症疾病的孕产妇,为了自身及胎儿健康,更应做好预防准备,防治妊娠高血压的发生。

硫酸镁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具有解痉、镇静的作用,常用于血管扩张,降低血压,治疗子痫和妊娠高血压[4]。中医讲究对症下药,枸杞子、、熟地、茯苓建脾益气,其余补血活血、平肝潜阳。气血双补可以优化全身脏器血液循环,恢复可能有问题的肾小球功能,缓解小血管痉挛,提高身体机能。本文通过对48例妊高征患者的研究表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中西医护理,能更有效地改善临床症状,为更优质的护理干预提高途径。因此,单纯使用西药对妊高征患者进行一般护理,效果不及与中药结合护理,即中西医结合护理妊娠高血压疗效效果更加明显,应该在临床应用中更多的推广。

参考文献:

[1]丰有吉,沈铿.妇产科学[M].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4-82.

[2]张优玉.硫酸镁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0,3(14):75-76.

篇2

新乡卫生学校 河南省新乡市 453700

【摘 要】为了有效的激发预防医学学科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们的实践思维水平,提高预防医学学科的教学成果,本文从提出了案例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相结合的新模式,指出两种方法结合的好处,并从课程的设计、教学资源的建设、考核体系的建立以及教学反馈完善等方面入手具体落实到预防医学学科教学工作中。

关键词 案例教学;传统教学;预防医学;综合素质

1 预防医学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预防医学的教学实践已获得了一定程度的进步,但在师资力量、教学辅助型资源以及学生的学习习惯等因素的限制下,绝大多数的院校在预防医学的教学活动中仍在采用传统教学方式。预防医学传统教学模式主要按照大纲和教材开展层次分明的教学工作,有利于保障学生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但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是学生被动性的接受知识,而忽略了对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的引导,不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2 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结合在预防医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1 完善课程设计

第一,根据不同的教学板块,院校应积极组织教师们认真选择案例,选取医学里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以及与人们生活紧密关联的常见性案例进行讲解,着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第二,指引学生们从医学文献中找出典型的反面案例,例如在设计、实施等出现错误的案例。学生们所选的案例主要限定在医药卫生领域的临床科研实践,以及近期公开发表的医药卫生领域的科研成果。这些素材涉及的范围比较广,而且没有固定的答案,旨在提高学生分析错误之处和辨别设计思路的能力。第三,综合运用专题讨论法、选题讨论法等方法进行教学讨论来提高学生积极地学习性。相对于枯燥抽象的理论知识,学生们更倾向于丰富多彩的实践课程。这一方面能有效的诱使学生们进行深入学习,大大的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另一方面也对教职工们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有利于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

2.2 推进教学资源建设

学生们的学习素材不应当仅仅局限于课堂上讲师们传授的内容以及有限的专业课本上。在知识信息大爆炸的互联网时代下,院校应当为学生们提高条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拓展学生们的知识来源。一方面,院校应当为学生们建立齐全的预防医学课程学习的网站,提供教学资源和国内外著名的预防医学网站给学生们享用。这样学生们能够根据查阅的教学资料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同时也能方便快捷的利用邮箱、在线解答等方式与教师们沟通学习中遇到的疑问;另一方面,院校应当加大对预防医学教育的资金物质投入,建立预防医学的实践场地,帮助学生们完成预防医学理论和实践知识的相互转化,提高医学生们的综合素质,为以后真正跨入预防医学界奠定坚实的基础。

2.3 建立合理的评价考核体系

原则上来讲,评价考核体系主要包括考核内容、考核形式两方面。在传统教学方法和案例教学法相结合的教育方式下,考核内容应更加侧重学生们综合能力的评价,并相应地增加案例讨论内容所占的比重,拓宽案例讨论的考察范围,真正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评;而考核的形式应当突破单一的试卷测试,根据案例讨论的教学和课程特点,考核时应当兼顾学生对案例的收集整理能力、撰写的分析报告、课堂表现等多方面的因素采用试卷理论考试、课堂答辨等多样式手段来评价。例如,由于采用了案例式和传统法教学后,学生们的业余时间被用去很多,因此,适度增加平时成绩在总成绩的比例能促进学生对学习过程的重视,极大的激发了学生们日常对学习的投入。

2.4 重视教学反馈

传统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的结合使得学生们经过自主学习和在对案例的分析下充分掌握预防医学的相关知识,同时在相互的交流讨论中提高了自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增强了团队合作精神。但是,这种方式不能保证每位同学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时由于学生们自身的知识有限,不能深入分析案例,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们对知识的掌握。为此,院校教师们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认真监督教学的每个进度和环节,做好回馈管理,及时发现并纠正出现的问题。

3 结语

预防医学是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过硬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分析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预防医学教学中,院校使用传统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的结合,提高了学生们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了学生们对预防医学的兴趣,使得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得以达成的提高,同时,也促使教师们积极地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创新,教学效果更佳明显。实践证明这种方式被普遍采纳,各院校们应进一步的尝试和完善,为预防医学事业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步怀恩, 王泓午, 赵铁牛, 李戈, 衡明莉. 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结合在预防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 南方医学教育,2010,02:22-23.

[2] 贺棋.Seminar 教学法在基础护理学中的应用研究[D]. 南方医科大学,2012.

[3] 左恩俊, 胡书海, 李晓杰, 牛卫东,马国武, 唐立. 案例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相结合在口腔修复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04:101-102.

篇3

【关键词】 预防医学教育;重要性;实用性;趣味性;素质教育

预防医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在医学领域中有着较特殊的地位,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及现代医学的发展,预防医学在医学教育中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而学生对预防医学往往有片面的认识,认为这一学科不重要,没有临床学科实用。因此,为了使这门课真正让学生掌握并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就要加强预防医学教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1 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预防医学的重要性

针对医学生普遍存在重视临床医学的学习而忽视预防医学学习的情况,应自始至终反复强调此学科的重要性,尤其要高度重视第一次绪论课的教学。教学中,可通过一些例子强调预防医学在现代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所起的巨大作用。例如强调如果没有预防医学这门学科及其不断的发展,恐怕我们的卫生工作到现在还处在与传染病做斗争的第一次卫生革命运动中[1]。反应停这种致畸率很高的药物还会被孕妇滥用,特别是曾威胁全球的SARS也就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也会在全球肆虐等等,从而引起学生对预防医学这门学科的高度重视。同时让学生看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的老龄化趋势,人们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加强预防卫生工作,要求医务工作者必需掌握疾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社区保健调查研究的方法和疾病预防控制的措施等预防医学的理论知识。做到不仅会治病、更要防病。启发学生要想适应新形势下卫生工作的需要、成为高素质的卫生工作者,不仅要学好临床医学,更要学好预防医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

2 教学过程中体现预防医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突出预防医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新生入学教育开始,就让学生充分认识预防医学是一门涉及面相当广泛的综合性学科,就业并非一般人理解的只有卫生监督和疾病控制,其它象环保部门、城乡建设、建筑行业、饮水管理、食品工业管理、气象局、职业病防治所、学校卫生管理等行业都需要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就业途径相当广泛,从而意识到学好预防医学大有作为。在教学中突出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的知识就在身边,很实用。例如,讲到三级预防的[2]内容时,就可以结合国情适当举例。在我国SARS流行期间,可结合当时SARS疫情,给学生讲明,造成SARS疫情的病源是人群普遍易感的,一旦有传染源存在,极易造成大范围的传播和流行。因此,为了控制疫情,必须做好SARS的三级预防工作,特别是重在防止疾病发生的第一级预防措施,如室内定期消毒、通风、注意个人卫生、适时戴口罩、适当体育锻炼、改善饮食等以及重在早发现以控制疾病发展的第二级预防措施,如每天组织学生监测体温等。这样将学校制定实施的SARS防治具体措施用三级预防的思路一一列举、讲明,理论联系实际,学生不仅学到了相关的理论知识,而且能自觉主动地做好SARS的预防工作。在授课中也可以适当运用一些趣味性的表达和例子来调节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介绍自我保健的内容时,就可以夸张地介绍说:“等大家都有了很好的自我保健能力,咱们医务人员就该失业了,各家都有齐全的诊疗设施,所有的健康问题在家就可以解决了,这多好啊!”学生一听就笑了:这不太可能吧?这时就可以接着指出,自我保健是一种有局限性的非专业性的卫生保健活动,要求“多依靠自己,少依赖医生”,强调的是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积极主动的自我保健来有效地防止疾病的发生,控制疾病的发展,将健康掌握在自己手里,而并非“全依靠自己,不要医生”,对于这样的小知识点,大家在笑声中掌握会更加牢固。

3 将素质教育贯穿到预防医学教学全过程的始终

医学生的素质决定着未来医务工作者的医疗服务质量与水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注重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素质教育,注重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如预防医学的一个重点内容就是环境与健康[3],在授课过程中,就可以从各方面培养学生的环境、群体意识及爱国思想。结合现在环境污染的状况,让大家观察身边那些不环保、不文明的行为和现象,如随地吐痰、自来水管一开就没人关、食堂里剩饭剩菜随处可见、一下课教室里粉笔头乱飞等等,体会自己身上有哪些可能增加环境负担的不良行为,教育学生环保行为要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意识到热爱环境就是热爱生命。另外,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相关理论内容又恰恰在预防医学中有所涉及。那么在课堂上除了进行相应理论知识的讲解,也可以结合不同篇章对学生实施适当的健康教育。如在饮食与健康的关系中教会学生如何制定自己的食谱而做到合理膳食;在心理、社会因素与健康的关系中,教会学生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以稳定情绪,才有利于健康,以及控制身心疾病在自己身上出现等各方面自我保健的知识[4]。总之,素质教育不是经过一时一事能提高的,必须从小做起,而且确实可通过教师在传授专业技能知识的过程中进行,这种点滴的渗透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可起到巨大作用。

在当前社会和医学发展的大趋势中,预防医学肩负着重要的使命,作为预防医学的专业教师更要认清形势,在教学中注意突出预防医学的重要性,体现出预防医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将素质教育贯穿于预防医学教学过程的始终,随时总结经验,不断进取,才能培养出具有健全身心、高素质的实用型卫生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黄吉武.预防医学[M].3版.北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5-97.

[2] 钱宇平.流行病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44-152.

篇4

关键词: 护理专业 预防医学 教学改革

随着医学模式、疾病谱和卫生服务模式的转变,护士不仅要完成临床护理的任务,而且要能预防疾病,保护和促进健康,成为“既懂护理、又懂预防”的21世纪新型护理人才。教育部、卫生部明确了卫生职业教育教育改革的发展,应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办学方针,要求培养融“预防、护理、保健、康复、健康教育”为一体的具有整体护理能力的实用型护理人才。预防医学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适应新形势下医学教学改革的要求,提高护理专业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结合我校生源的基本状况,我对预防医学教学状况、制约教学质量的诸多因索进行分析,并进行探讨与实践,以期对护理专业预防医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有所帮助。

一、坚持预防为主的思想,突出预防医学的重要性

在护理专业的教学过程中,预防医学未被摆在适当的位置,教学课时少,教学设施不齐全,很多实践内容无法开展。加之学生预防观念淡薄,认为临床治疗和护理优于、重于预防,学习目的不够明确,把预防医学的学习当作一般科普知识或生活常识,因而不重视,导致学习效果差。因此,强化预防医学课程学习的重要性是十分重要的。首先,要端正预防医学教学的指导思想,形成培养预防保健型新型护理人才的目标意识。其次,讲好绪论课是转变学生思想观念、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通过绪论课教学,学生会对本学科有一个总体的认识,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和动机。再次,结合三次卫生革命和建国以来我国预防保健工作的成就,以及近年来对一些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成功控制的事例,凸显预防医学在卫生事业发展中所起的巨大作用。最后,始终贯穿群体观念、环境观念、大卫生观念,使学生意识到卫生服务在内容上已经由治疗扩大到预防服务,由病理扩大到生理、心理服务,由院内扩大到院外服务,逐步认识医学功能的整体化、综合化、社会化。

二、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优化教学内容

近几年,预防医学授课时间大多安排在基础阶段进行。鉴于学生在此阶段尚未接触到临床护理医学的内容,还不具备医学方面的基础知识,缺乏基础医学的理论支持,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明显,所以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是十分必要的。同时,预防医学教学内容也应依据不同专业的特点突出重点,护理专业预防医学教学内容应突出护理专业的特点。针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迅速发展对护士预防保健能力的需求,应将提供社区卫生服务所需的知识技能纳入教材,创新构建护理专业预防医学配套教材,从而使预防医学教材及教学内容充分体现护理专业特色,以更适合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

三、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

传统的教学采用教师+黑板+粉笔+教案模式,内容多以教材为主,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以老师为主体,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由于没有重视实践教学,实习课很少。少量实习课也只局限在简单的理化实验、食物中毒、职业病案例分析及部分统计学练习。由于时间、条件的限制,学生没有到社区、防疫部门及其工矿企业参观实践的机会,理论与实践相互脱节,不能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从思想上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尽快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充电,不断更新知识,进行多种教学方法的探索,以增强护理专业预防医学教学效果。在实践中,我们进行了多种教学方法的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教学过程。以案例导入进行教学或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案例讨论,可以调动同学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而有助于深刻地理解和牢固地掌握教学知识点。比如在讲解食物中毒时,可联系我国2008年发生的“三鹿奶粉中毒事件”;在讲解职业中毒时,可以联系私企“苯中毒”事件;在讲解环境污染时,可以联系伦敦烟雾事件、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痛痛病、水俣病等案例,加深学生的理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此方法能避免课堂教学枯燥无味,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带着问题听课,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再与实际情况相对照,从而能认识到预防医学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2.采取多媒体与黑板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多媒体教学是把文本、图形、视频图像、动画和声音等运载信息的媒体集成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的信息技术。随着计算机多媒体的发展,这项技术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教学方面,在讲解中利用多媒体插入一些与预防医学内容有关的图片、动画或视频,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加深直观印象和扩大他们的视野,激发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益。如统计学中t分布的讲解,可以运用Flas将不同自由度的t分布曲线图形进行演示,这比直白的讲述和固定的图片更能让学生直观明了地掌握,从而起到更好地辅助教学的作用。但多媒体教学有所长也有所短,在教学中只能起辅助作用。如果过多使用或夸大它的作用,将无法收到预期的效果。故在预防医学教学中,我们采取多媒体与黑板相结合的方式,对重点、难点内容在黑板上演绎推理,讲解详细、透彻。

3.穿插运用预防医学生活知识链接,体现预防医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在护理专业预防医学的教学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突出预防医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在教学中联系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的知识就在身边,很实用。例如,讲到三级预防的内容时,就可以结合国情适当举例。例如,在我国“SARS”流行期间,我结合疫情,给学生讲解,造成“SARS”疫情的病原是人群普遍易感的,一旦有传染源存在,便极易造成传播和流行。因此,为了控制疫情,必须做好“SARS”的三级预防工作,特别是第一级预防措施,如室内定期消毒、通风、注意个人卫生、适时戴口罩、改善饮食、适当体育锻炼等,以及第二级预防措施,如每天组织学生体温监测等。同时可将学校制定实施的“SARS”防治具体措施用三级预防的思路列举、讲明。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相关的理论知识,而且能自觉主动地做好“SARS”的预防工作。在授课中也可以适当运用趣味性的表达和例子以调节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以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介绍自我保健的内容时,我说:“等大家都会自我保健了,所有的健康问题自己就解决了,多好啊!”学生一听就笑了:开玩笑吧?可能吗?这时我借机点出:自我保健是有局限性的非专业性的卫生保健活动,要求“多依靠自己,少依赖医生”,强调的是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通过积极主动的自我保健来有效地防止疾病的发生,控制疾病的发展,将健康掌握在自己手里,而并非“全依靠自己”。这样的小知识点使大家在笑声中更加牢固地掌握。

4.重视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预防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掌握基本的方法和技能。社会实践是很重要的环节,可适时安排学生参观污水处理厂、自来水厂、工矿企业、社区医疗部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社会,充分了解预防医学在卫生工作实践中的作用。同时也应建立社区教学实习基地,带领学生进行健康宣教及流行病学调查,在实践性教学中让学生认识预防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还应改善预防医学实验室条件,开放实验室,播放实验录像等辅助教学手段,以向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学习空间。

总之,在新的医学模式、疾病谱和卫生服务形势下,结合护理专业学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而岗位要求不断提高的具体实际,提高护理专业预防医学教学质量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尽管其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但我们应坚持不懈地加快护理专业预防医学教学改革的步伐,积极进行有效的探讨与实践,以培养出适应现代临床护理实际需要的实用型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庄勋,李百胜,朱和新等.对预防医学教育国际化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2).

[2]王玉荣.新形势下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5,12(1).

[3]邱伟,李小波,罗江洪等.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的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8).

篇5

2002年2月,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公布了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最基本要求》,界定了医学教育的7个基本方面:职业价值、态度、行为与伦理,医学科学基础知识,临床技能,交流沟通技能,群体健康与卫生系统,信息管理,批判性思维与研究;阐述了医学院校毕业生所必须具备60种核心能力。从《医学教育全球最基本要求》和全国医学院校的卓越医师培养模式来看,与传统医学生培养目标相比,卓越医师的培养更强调和注重人文素质。鉴于在卓越医师培养中,人文素质的培养越来越重要,人文教育的比例越来越大,因此,预防医学的教学更应发挥学科人文科学的特点,充分利用自己的学科优势,将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结合起来。

2将预防医学教育融入临床教学过程

2.1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育的国际趋势

早在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了五星级医生(医疗保健提供者、保健方案决策者、健康知识传播者、社区健康倡导者和健康资源管理者)的概念。医师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疾病治疗者,而是一个针对全人群的健康服务者。传统的培养模式不可能培养出五星级医生。因此,预防医学的教育在医师培养中承担了更大的任务。从国际来看,预防医学的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在美国,预防医学为必修课,其内容包括社区保健、预防医疗、统计学、营养学、社会医学、家庭医学,并组织学生进行基层社区保健实习和门诊保健见习。在俄罗斯,预防医学也为必修课,定为国家考试科目,其内容包括医疗机构卫生(医院规划、卫生技术设备要求、放射防护、微小气候、照明、噪音、医院设计、劳动卫生、营养卫生、课间实习),并规定临床实习时每个学生必须在疾病控制中心实习一个月。在日本,文部省规定预防医学为社会保健课程,另外由教师制定课题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在德国,预防医学包括统计学、卫生学、劳动卫生学、社会医学、公共卫生事业课。在英国,公共卫生课也称社区医学,十分重视用流行病学方法来研究基础保健问题。

2.2结合卓越医师培养目标,将预防医学融入临床医学教学中

2.2.1预防医学理论与临床医学各学科融合渗透预防医学教学的根本目标在于培养合格的卓越医师,预防医学的教学活动都应围绕这一目标服务。因此,预防医学的教学必须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弥合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的裂痕,将预防医学理论渗透到临床各学科,提高卓越医师的思考能力与逻辑能力。如将营养与食品卫生理论渗透到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中;将环境与健康理论、行为医学理论渗透到病因探索、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中;将流行病学理论和概率观点,渗透到疾病的病因探索、诊断与治疗中;将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和健康管理理论与疾病的早期诊断、预防和控制结合起来。

2.2.2预防医学实践与临床实践结合起来,增强卓越医师的岗位适应力人类疾病发生、发展的复杂性和综合性,要求卓越医师有广阔的视野、深厚的知识底蕴与突出的实践能力。卓越医师培养过程中的临床实践,固然能够提高医师的临床实践能力,但对于卓越医师来说,尚不能满足由于人群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对健康服务提出新的需求。加强卓越医师的预防医学实践必不可少,我国控制2003年SARS和2009年H1N1流感流行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经验表明:一个优秀的卓越医师必须具备能防、能治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预防医学实践主要内容包含社区预防、保健、免疫接种、疾病统计、疾病监测、疾病筛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等。在临床实践中,不仅要体现预防医学的实践内容,而且要将预防医学的实践场所从疾病控制中心,逐渐扩展到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临床场所中,与卓越医师的岗位衔接起来,增强毕业生岗位适应能力。

2.2.3培养卓越医师的科研思维与探索能力创新与探索精神是卓越医师的重要素质之一,对卓越医师而言,传统培养方法缺少相应的训练。预防医学学科中流行病学、循证医学和卫生统计学等学科对培养卓越医师的科研思维和探索精神有重要作用[5]。预防医学的教学中应适当加强这些课程的学习,以适应医学生将来从事临床科学研究的需要,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提高临床工作的诊疗水平。突出循证医学的地位,培养学生在临床工作中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提高终身学习的能力。

2.2.4培养卓越医师法律意识和职业素养医学的目标和任务决定了卓越医师不仅要有较高的技术水平与技术能力,而且应具备良好的法治精神和职业素养。因此,在预防医学教学中应适当增加卫生法律、法规的知识,让学生尽早产生法律意识,明白医学的法治精神;除此之外,应让学生尽早地参与社区实践、社区活动,体验和了解社会实际情况;广泛与社会人流,了解人民群众的需求,训练医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从而提高其职业素质。

3编写用于卓越医师培养的预防医学教材

卓越医师的培养在我国还是一个较新的课题,全国尚无统一的模式与教材。现阶段我国应用于临床医学生的预防医学教材,主要是国家规划教材,经过多年实践与数次修订,内容选择和安排有很大的改进。但笔者认为尚不能完全适应卓越医师的培养,尤其是目前我国卓越医师培养方案均采用模块式教学,预防医学的教学内容全部分解到各个教学模块中,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融合在一起,极大地限制了预防医学的教学设计,因此如何设计和编写用于卓越医师培养的预防医学教材,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4综合应用现代教学手段与方法,改革考试评价体系

预防医学教学内容涉及理论、知识、技能和科研设计等内容,要全面提高预防医学教学质量,达到卓越医师的培养目标,必须综合应用现代教学手段与方法。现代常见的教学方法有案例为中心的教学法(CBL)、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BL)、以探究为基础的教学方法(RBL)和团队导向学习法(TBL)等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期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如基础理论可采用传统的讲授法;环境与健康、卫生法律法规可采用案例为中心的教学法(CBL);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可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BL);流行病学可采用以探究为基础的教学方法(RBL)和团队导向学习法(TBL),鼓励学生进行流行病学课题的设计、调查。此外,改变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采用以过程评价和综合评价为主的评价方法。过程评价重点考查学生学习的参与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过程评价采取学生每完成一项任务后,根据学生的表现、结果质量及时予以评分的方式进行。过程评价成绩与最终卷面成绩一起进行学生成绩的综合评定。

5注重教师发展,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篇6

[关键词]中职;预防医学;教学方法

预防医学内容广泛,涉及领域众多,关系到全社会全体人群的稳定、健康及安全的学科,是中职学校农村医学专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该课程的最终目的是要促进身体健康,减少人体疾病,延长生命周期,提高生命质量。而农村医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部分就成了农村卫生室及边远贫困地区卫生院医生,主要从事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预防保健、康复指导、健康教育等工作。因此目前中职学校预防医学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就成了每一个预防医学教学工作者应当思考的重要问题。

1中职学校预防医学教学现状分析

1.1学生素质相对偏低

中职学校中,学生很多来自于农村。相对应城市学生来讲,他们在文化知识水平上存在一定差异。很多都是毕业于乡镇初中,没有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主动性也明显存在不足,还有部分学生的厌学情绪较为严重。

1.2师资队伍相对不足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中职学校的专业教师比较缺乏,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单一。学校从事预防医学的教师大多不是预防医学专业的,业务能力不强。而且很多教师都刚从医学院校毕业后直接到校任教,没有经过系统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的学习,教学能力有所欠缺。多数教师仍然采取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教学,PPT教学也仅仅只是纸质教材的翻版,不能够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起来,没有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得教学效果明显偏低。此外,再加上教师课时较多,根本就没有多余的时间来备课听课等。

1.3实训教学严重不足

农村医学专业学生使用的《预防医学》教材中包括了环境与健康、社区卫生保健调查研究方法、社区卫生保健的实施、疾病预防和控制等内容,需掌握的知识点多。而教学计划安排的课时少,预防医学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理论上,实践部分应占到了预防医学总学时的三分之一。但是目前很多中职卫校没有开设预防医学的实训教学。有开设的学校也因为没有自己的预防医学相关的实验室与实践实训基地,导致了很多实验根本无法开展,实训无法开展,从而导致了学生无法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2改善中职预防医学教学现状的措施

2.1提高学生对预防医学重要性的认识

未来社会的医学模式发展已经从自然医学向社会心理医学过度。一方面,医学对于健康的要求已经从个体到了群体,如WTO提出的口号“人人健康,健康人人”。另一方面,医学对于健康的要求也更加提高,除了治疗疾病,更要无痛、微创乃至最终的预防疾病[1]。新学期开始,就让学生充分认识预防医学是一门涉及面相当广泛的综合性学科,就业并非只有防疫站,其他像职业病防治所、食品卫生管理、环保部门、城乡建设、学校卫生管理等行业都需要运用到预防医学的专业知识,就业途径相当广泛。从而让学生意识到学好预防医学将有利于立足社会。尤其农村医学的学生毕业以后从事的是基层卫生工作,需要承担日常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等多位一体的综合服务,不仅要治疗疾病,还要进行饮食指导、心理疏导、健康宣教等工作。只有加强自身对预防医学课程的重视,建立起预防为主的观念,掌握相应的预防知识,才能够更好地适应以后的工作需要。

2.2积极改革课堂教学方法

预防医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在受到经费、场地等制约因素而影响现场教学不能够实施的情况下,教师应积极寻求各种新技术的帮助,促进学生的思维以及动手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充分利用计算机建立模拟实验室,模拟相应的实验环境。教师应提供相应的背景材料,引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行设计调查方案并亲自动手进行部分指标的检测。这样既能够节省资金也能够促进学生知识的不断更新,且更新周期十分快。比如在测定评价营养状况时:学生在模拟实验室中,通过模拟人体或是正常人体来进行膳食调查、营养状况评价并找出有效干预的措施[2]。通过以上学习安排,让学生在病因、临床状况、实验室测定、治疗措施以及预防方法上开展系列操作,从而使学生的预防观念、理论知识与动手能力都能得到进一步提升,也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较大的提高。运用互动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参与率和解决问题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前面章节的提问,帮学生回忆已学过的基础知识,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加深理解,强化记忆。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启发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可能碰到的事件进行讲解。例如,在环境与健康的教学中,讲述装修污染的主要污染物,进行必要的提问,开拓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了解目前国人健康新杀手的元凶。采用多种形式的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采用专题小组讨论法、辩论小组讨论法、以案例为中心的小组讨论法等讨论式教学,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被动变主动,而且还能锻炼学生从各种资料中选择有效信息并及时提供反馈信息,可使学生深入学习,提高教学效果。如在职业病当中尘肺的课堂讨论中,学生结合病例围绕几方面问题进行讨论:①生产劳动中哪些职业易接触粉尘?②人体接触粉尘后,机体如何对粉尘进行防御和清除?③接触粉尘引起尘肺外,对人体健康还有哪些其他影响?④如何预防生产性粉尘导致的人体健康损害?善用多媒体,制作能吸引学生的课件。少用文字,多用图片和动画的形式,生动展示每个章节的知识内容。这样就可节省大量板书的时间,大大地增加教学的容量。再加上多媒体可做到图文并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对某些章节,还可播放相应的视频和制作微课讲解。如传染病防制一节,可制成微课,先由案例引出概念,接着讲解流行过程的基本环节,最后通过问题让学生思考防制措施。

2.3打破封闭课堂教学及走出校门

就目前中职预防医学教学现状看来,大部分教学仍然停留在课堂理论知识讲授上,学生参与实践实训的机会很少面对这种情况,应积极争取与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立合作关系,让学生能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公共卫生活动之中[3]。比如:疫点消毒工作,预防接种的宣传、联系、实施工作,建立社区健康档案工作。引导学生真正接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实际工作,以增强学生对公共卫生的认识,加强学生的责任感,从而为社会培养三有(有知识、有技能、有素质)医师作准备。

3教学效果

在2个班级(2015级农村医学01-02班)的教学结束后,笔者组织了反馈调查。两个班级共调查80名学生。学生一致反映:实施上述措施的教学改革,有效地增强了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生的预防医学观念、基层服务观念与能力。72.1%的学生反映有很大收获,27.9%的学生认为有较大收获。本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对学科、课程、师资等各方面的教育资源进行了有机整合,达到了师生互相促进的目的。

4结语

总之,预防医学是一门具有极强实践性的学科,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积极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不断探索实践,致力于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预防医学这门学科的精髓,从而能够在今后的医疗实践中为人类健康造福。

参考文献

[1]黄建华.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发展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5):154.

[2]贺蕊霞.改革教学策略在预防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16):27-28.

篇7

1.1对预防医学课程重视不够

预防医学以人群健康为主要研究对象,应用基础医学、环境医学等有关学科的理论,运用流行病学、统计学、毒理学等方法,研究自然和社会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及其作用规律,并予以评价,进而采取公共卫生措施,达到预防疾病或伤害,促进身心健康,延长寿命的目的[1]。然而现有的矛盾是,医学教育体系将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分割开来,尤其在临床专业的课程设置中,预防医学部分的授课比重小,知识内容严重缩水,培养出来的临床医学生只会解决个体疾病问题,缺乏预防观念,难以满足新形势的需要。另外,我校留学生多为临床专业,留学生本身对预防医学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存在逃课、不认真听课、不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等问题。留学生听课人数过少或课堂效果不佳可能导致教师备课、授课积极性降低,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1.2语言交流不畅

目前的留学生教育均以英语作为授课语言。南亚的留学生英语口语带有明显的地方口音,与教师平时学习及接触到的英美式英语有较大出入,而且不同国家的留学生英语水平也参差不齐,这使得教师和留学生之间的语言交流障碍进一步加大,尤其对授课教师的英语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教师英语水平不一也是影响语言交流和授课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国内大部分教师由于缺乏全英语教学的经验,所以在授课过程中过于紧张,不够自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由于受语言的限制,无法很好地讲解教学内容,与留学生的互动非常少,尤其是预防医学中的理论较为抽象,从而使得这种矛盾更加凸显。由于语言交流不畅的原因,师生的磨合适应期明显延长,教学前期效果不佳也可能是影响留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原因。

1.3预防医学教材缺乏规范性

国内预防医学专业英文教材数量少,教师、留学生用书缺乏。由于没有统一、规范的预防医学专业英文教材,许多专业课教师都是自行选择国内外英文教材,按照自选教材编写讲义。这一问题首先带给教师的是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加大,容易因教师个人理解不同导致内容传授不一致或是内容不连贯。另外,较大的工作量和备课难度容易导致教师备课不充分等现象的发生,从而影响教学质量。预防医学是理论性、政策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实验课可以培养留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各个学校在医学留学生的预防医学课程中都开设了实验课。但最突出的矛盾是,课程的开设与实验指导英文教材的缺乏。尽管目前国内外有一些可供参考的英文版本预防医学理论教材,但实验教学却几乎无英文教材可供参考,导致有些难以理解的实验课或是变相成了理论课,或是只供简单观看,形同虚设。

2留学生预防医学教学的改进办法

2.1加强医学留学生对预防医学的认识

纵观国内外医学教育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在医学教育中加强预防知识教育,使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拥有预防医学理念,使培养出的医生既具有较强的临床技能、良好的医德医风,又懂得结合病人、家庭和社区的需求开展适宜的预防保健和社区卫生服务,已经成为目前国内外医学高等教育普遍关注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预防医学绪论的讲解中,让留学生认识到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基础医学有所不同,它具有较强的社会性、群众性[2]。随着医学模式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单纯专科化的医疗服务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需要。因此,必须改变传统医学服务模式,发展以健康为中心,预防保健为手段,以保护和增进人群健康为目标的现代医学模式[3]。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作为新世纪的医学生,就必须具备全面的医疗保健知识。尤其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医学留学生除了应具备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外,还应该具备相应的预防医学知识。只有使医学留学生充分认识到预防医学在现代医学模式中的重要地位,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其带着巨大的热情投入到预防医学的学习中,才能达到教与学的有效结合,使留学生预防医学教学事半功倍。

2.2加强全英语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英语教学能力

预防医学全英语教学不仅要求教师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还要求教师有较高的英语表达能力以及较高的听力水平。首先,教师需具备较高的听力水平。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必须要能听得懂留学生的问题,避免因听不懂留学生的问题而无法解释回答,造成留学生领悟和理解困难的现象。其次,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英语表达能力,才能给留学生满意的回答和解释。因此,加强全英语教师队伍的建设迫在眉睫,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1)学校可以选拔出英语基础较好的中青年教师,进水平较高的语言大学或英语教育培训班学习,或者学校聘请外籍专家自行开办全英语教学交流辅导班,使教师在自身授课、接受培训、经验交流中不断提高全英语教学能力。(2)选送优秀青年教师到国外知名高校参加语言和教学培训,鼓励有留学经历及国外生活经验的教师多承担留学生教学任务,并为未曾出国学习的教师搭建与有经验教师交流学习的平台,以提高留学生预防医学的教学质量。(3)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全英语讲课比赛,组织专家教授随堂听课,通过留学生民意测评对教师全英语教学进行评估,将评价结果与讲课资格、职称晋升等挂钩,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大力提高全英语授课水平,不断改善教学质量。(4)已有学校设立留学生授课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即有任课经验的教师,如果认为自己英语能力尚佳均可报名参加资格考试,通过面试审核合格后授予资格证书,具有留学生授课资格[4]。各高校可以尝试实行该资格认证制度,既可以加强教师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也能提高全英语教师队伍的素质。

2.3改进教学方式,激发留学生的积极性

除解决语言问题外,提高预防医学教学质量最有效的途径是改进教学方式、改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以激发留学生学习的热情。(1)学科教研室应组织全英语授课教师观摩学习国外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将其融入到留学生教学中,避免不符合留学生思维活跃特点的中国“填鸭式”教学。应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尽可能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①启发式教学法:课堂互动有利于强化留学生的记忆,激发留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首先鼓励留学生提问,并且经常主动向留学生提问,促使留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思考。②强化教育法:每次上课前,以结合生活实际的提问方式,简要复习上次课的内容;课程结束时,及时进行小结和提问,帮助留学生强化记忆。③以案例为核心的教学法:解决实际问题是最容易激发留学生学习动力的方法。尝试将各种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融入到教学中,根据不同案例,精心设计问题,让留学生自由组合成组,每组固定人数,围绕每章节指定的案例进行讨论。该方法以留学生为主体,以案例为基础,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核心,对预防医学的知识进行研究性学习,可以提高留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运用知识的能力。(2)课堂及课余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留学生教育与国内教育最大的不同是全程英语教学,因为大多数教师对自身英语交流缺乏自信,因此与留学生交流和沟通较少便成了突出问题。加强教师与留学生之间的语言交流可以增进师生互相了解,拉近教师与留学生的距离,同时交流又是缩短师生磨合期的有效手段,成为保证留学生教学质量的关键。这就要求教师想留学生所想,讲留学生所需,并且用更多的时间与留学生相处,熟悉他们的语言习惯、生活习惯甚至宗教习惯,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互动,既消除了教师紧张的心理,也调动了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课堂中借助手势、表情以及教具,融趣味性、艺术性于教学之中,可以避免枯燥、呆板的教学,激发留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教学资源进行课前准备。多媒体教学(幻灯片、录像、动画等)具有直观、生动、形象等特点,在教学中采取此方式传授知识,可以更好地帮助留学生克服语言障碍,掌握教学内容。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视觉效果好的优点也使教师备课和授课变得相对轻松。

2.4统一规范留学生预防医学教材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学计划、传授课程知识的基本工具,是留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目前,国内尚无统一的留学生预防医学的全英语教材,也没有规范的英语教学大纲,各学校选用的英语原版教材及配套资料各不相同,甚至存在预防医学中流行病、卫生毒理、营养与食品卫生等不同教学内容使用教材不一的情况。针对这一问题,首先,学科组应根据本校教师队伍、留学生的情况,选取统一的便于留学生理解、易于教师授课,同时符合我国国情又兼顾留学生国家文化的合适教材。组织教师集体备课,根据国外英文原版教材和国内教材存在的差异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删减,结合国内本科生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写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并符合自身教学习惯的留学生教学大纲及PPT讲义,以保证教学内容全面、知识连贯、重难点明确。针对没有实验教材的现况,教研室应自行编写留学生实验教学手册,包括英文实验大纲、教学讲义(实验原理、流程、结果分析、注意事项)等,经过专家论证后,作为实验教材使用,以解决留学生上实验课没有实验教材的难题。

3结语

篇8

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在语言学习中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然而,听力教学长期以来一直是英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在听力教学中还存在很多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以阅读听力文字材料代替听力教学。

许多教师认为,听力教学费时多,而收效不明显。因此,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课文教学、语法教学和单元测试等方面,仅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统一播放听力录音。如果学生没有听懂,教师就把录音的文字材料发给学生,让学生阅读。这种以阅读听力文字材料代替听力教学的现象在高三年级更为普遍,其结果是学生长期缺乏听的体验,视觉系统成了学生获取新语言知识的唯一渠道,学生看得懂的东西听不懂。

2.以模拟训练代替听力教学。

高考听力测试采用的题型是选择题,这主要是出于标准化测试的需要。这种题型非常机械,正确答案是在学生听材料之前呈现出来的,学生要做的只是把正确答案与其他干扰项区分开来。这样的题型显然不利于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然而,在实践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用这样的练习代替听力教学,机械地采用“呈现题目——听录音——核对答案”的模式,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使很多学生对听力课失去了兴趣。

目前,在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模式:① 运用新教材中的 Warming up 和 Speaking 两部分的内容,组织学生用英语交流和讨论,让学生在口头运用英语交流的过程中相互倾听,或者老师就话题内容用英语讲述,供学生听,培养学生的听力水平。② 利用新教材中的阅读材料(Reading,Integrating reading 中的文章)的朗读带的播放来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③ 利用教材中的Listening 和练习册中的听力训练,上专门的听力课来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④ 教师用英语授课,课堂上增加学生用耳朵感知英语的机会,以期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⑤ 举行定期的经常性的听力测试,以测代练,以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然而这种模式存在的问题是:①老师把听英语材料与培养听力能力简单地等同起来,陷入盲目的实践中,效率低下,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②教师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制约,以“本”为本,受课本的束缚,亟待更新教材观,为了教学目标的实现而积极利用一切可能的资源。③教师利用现行课本实施教学时,存在着材料使用时教学目的错位的现象。④教师用英语授课来培养学生听力能力的做法,只能适应旧的英语教学大纲的高中毕业目标要求;新课程标准中的 6 级(高中一年级)目标就应该已经实现它,在高二以后应有新的提高和突破。⑤在以测试代替训练的做法中,应试指导思想起着主导作用。⑥教师在专门的听力课教学中存在着方法不科学、过程处理简单化的现象。⑦学生接受听力材料的场所单一(只在教室中),形式单调(录音磁带或口语表达内容),时间有限(只在课堂上)。

如何纠正听力教学过程中的偏差,摆脱盲目的实践,提高中学外语听力教学的效率,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呢?

篇9

[关键词]高职医学教育;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

高职医学教育作为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基层医疗机构卫生人才的重要途径,以培养面向基层医疗卫生和社区卫生服务保健机构的实用型人才为目标,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从事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基本医疗服务、疾病预防、保健、疾病康复、计划生育及健康教育等方面工作。随着医学模式以及疾病谱的不断变化,加之各种公共卫生事件频发,以及越来越多慢性病对人民健康的严重威胁,我国的卫生服务更加注重预防的重要性,对基层医务人员在疾病防控、人员管理、技术指导、康复复诊、健康管理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1]。因此,新形势下高等职业医学教育必须认真审视和深刻反思,加大公共卫生与防疫医学等相关人才的培养力度,适应新形势下的基层医疗机构对卫生人才需求的挑战,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

一、明确预防医学在高职临床医学专业中的地位,引起学生的重视

预防医学作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相互渗透,与临床医学相比较,预防医学具有更加直接和现实的意义。作为高职临床医学专业,临床医学教育的重点是培养面向农村、面向社区的助理全科医生[2]。因此通过课程学习,学生不仅要掌握临床专业知识,还要知晓预防、保健和健康管理等理论和技能,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目的。由于医学模式和疾病谱的变化,各种慢性疾病对我们健康的影响越来越严重;而且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发,我国的卫生服务工作越来越注重预防的重要性,强调临床与预防的结合,因此,基层卫生机构对“六位一体”人才的需求也更加迫切[3]。目前,大多数临床工作者对预防意识表现淡薄,给高职医学教育提出思考课题。而且,在传统上,对临床专业学生的培养更多的是强调临床专业技能,反而忽视对预防技能的培养。作为基层医疗机构的后备军,高职临床专业的学生必须接受足够的预防医学教育,掌握必要的预防医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树立大健康、大卫生和预防为主的观念,真正做到防治结合。在课程教学的不同阶段,加强思想政治和人文社会科学的教学,将思政教育、人文素养和职业素质贯穿于整个教学全过程,帮助学生树立宏观的预防理念,提高预防医学知识在今后职业生涯中的重要价值。因此,要帮助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明确学好预防医学的重要战略意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新形势对基层医学人才的挑战。

二、加大临床与预防医学课程整合,培养新型基层医学人才

为了培养预防与诊疗、保健与康复等综合服务能力为一体的新型“防治结合型”基层医学人才,在“以健康为中心、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思想指导下[4],结合预防医学课程在临床专业的特点,加大临床与预防医学课程整合。针对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如对人类健康危害较大的心脑血管疾病、营养与代谢性疾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肾脏病以及心理与精神障碍性疾病等,开设基于案例的临床与预防医学交叉整合课程。根据我国基层卫生机构对人员岗位能力的要求,适量增减、整合教学内容,更好地体现宏观和微观的结合。适当增加利用社会医学的手段进行初级卫生保健,实施个人和群体的防病、保健等内容;增加有关基层卫生服务、健康宣教、健康促进的内容;增加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策略,以及各种新发传染病的防治。课程内容涵盖各种慢性病的流行病学概况、病因及危险因素、社会危害与经济负担、早期诊断、多学科防治的融合,通过对诊疗技术、预防保健技术、保健康复技术和心理干预技术等方面的技术整合,达到综合干预措施的目的。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的课程整合更好地在课程教学中体现以“健康为中心、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理念,帮助学生树立“医生不仅要医病,还要医人,更要保护和促进人类健康,预防疾病”的观念[5]。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服务于基层医疗机构,针对基层工作主要特点,教学应以基层卫生服务、新发传染病控制、各种慢性疾病预防以及食品安全等为主,形成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培养模式,更加符合“培养促进全体人民健康的医生”的宗旨。

三、强化实践教学,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临床医学专业中有关预防医学的内容体现在多个方面,很多内容较抽象,对高职学生有一定难度。在教学中可以针对一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选取典型案例,激发学生兴趣。讲授事件相关基本理论,教学过程中引入标准化病人(SP),鼓励学生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通过典型事件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教学[6]。对于抽象的理论知识,如卫生统计学,可以利用在线上直接教学,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发挥更多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快速掌握抽象的理论知识和方法,课后利用多种渠道及时布置练习以巩固课堂知识,达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针对基层常见疾病健康教育和慢性疾病的管理,在教师指导下,鼓励学生结合临床知识对疾病进行健康教育和预防,对糖尿病患者给予饮食指导、高血压患者进行危险因素的评估及健康指导,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可充分利用学院自身的实习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用半理论半实践的教学方式,带领学生进入社区,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开展社区实践活动,开展健康教育、营养指导、慢病管理等社区活动。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自行设计方案,教师进行适当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团队协作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为学生今后进入社区工作奠定基础。除此之外,带领学生积极开展涉及家庭成员健康的临床服务,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预防医学在临床职业规划中的重要性[7],依托临床知识对社区开展预防医学教育,更加深入地对临床医学生进行预防医学的理念教育,让学生认识到预防医学对家庭乃至社会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和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利用课堂所学知识,依托学院大学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开展学生的科研创新力培养,鼓励学生结合临床知识、综合预防知识及所学多学科的知识方法,自己参与选题,尝试社会性比较强的健康管理和促进内容,再将课堂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依靠省级或校级的科研项目资助,开展设计性、综合性调查研究和实验,并协助指导学生撰写相关综述或调研性论文。鼓励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参与专业教师的课题和项目,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转化,让学生体会和理解疾病预防的理念。

篇10

【关键词】卫生职业教育 预防医学 课程改革 必要性 教学内容

卫生职业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全能型的医疗人员。预防医学课程所涉及的知识内容比较多,在卫生职业教育中属于重点课程,这也说明了课程改革的重要性。现代医学对于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有着非常高的要求。但是在实际学习中,学生大都忽略了预防医学知识的重要性,没有形成预防意识。那么,如何增强学生学习预防医学课程的兴趣,并使学生在实际操作时运用预防医学知识,就成了教师必须要思考的问题,也是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

一、预防医学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进步,过去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教学的需要。培养出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且能够应付各种突发问题的学生,加速改革预防医学课程的脚步,成了必然趋势。受目前大环境的影响,各行各业对于从业者的综合素质要求日益严格,不但要求学生有极高的专业水平,对于学生的个人魅力也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学生只有不断进步,不断提升专业素质与实际操作能力,才有可能不被社会淘汰。预防医学课程是临床专业的必修课程。加强预防医学课程的教学,可以使现代医学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对于培养优质的综合型人才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预防医学课程改革的方向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自身的管理意识也在不断地增强,很多人开始认识到养生保健的重要性。因此,培养具有预防和治疗等技能的综合素质较高的人员就显得非常重要。医术的核心在于实践。对于预防医学课程改革来说,也要以实践为主,对授课内容、授课方式、教育理论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改革。对于预防医学课程改革来说,要让学生树立预防意识,并将预防知识与医学理论相结合运用在实践当中;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未来医学的发展方向,根据实际生活的需要来进行人才的培养,使学生运用所学的医学知识更好地服务社会。

三、教学内容改革

(一)理论教学改革

把对人身体产生巨大影响的环境因素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便于学生对预防方法的学习。要让学生全面地学习疾病的预防、康复以及保健知识。还要响应教育部门的号召,加强对学生进行应对突发疾病及传染病的预防等方面的训练。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对知识进行筛选,摒弃一些落后繁复的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容易理解预防医学的理论知识,并且可以熟练地将这些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以便更好地应对真实的病例。理论教学比较枯燥,学生不感兴趣,这也是预防医学课程总是被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枯燥的文字理论制作成学生更易接受的图形、视频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探究的兴趣。

(二)实践教学改革

医术只有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价值。在教学中,教师要多列举生活中的例子来让学生探讨,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医学问题。让学生对一些与生活贴合度高的集体事件进行探讨,可以有效提高其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比如让学生针对心血管疾病、感冒等病症进行分析,探究这些生活中常见病例的预防和控制技巧,以此来训练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可以利用预防医学的理论知识对各种素材进行分析、总结,从而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习惯,让学生的学习更加具有逻辑性。多鼓励学生参加社会活动,让学生参与活动的规划与组织,以此训练学生的团体感和实际操作能力。也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各种情景,让学生独立地进行规划、分析和总结,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防治方案。学生只有积极参与实践,提升动手能力,才能紧跟现代医学的发展步伐,避免被社会所淘汰。

(三)教学模式及教学手段的改革

预防医学课程的改革要以教学模式的改革为起点。教师要充分利用传统教学中的有利因素,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开展师生互动,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教学内容。问题是学习的动力,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在相互探讨中得出结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教师在教学中要勇于打破固有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多鼓励,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学内容由简单到复杂,让学生一步步接触预防医学的各种概念。

教师还要学会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丰富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医学知识理论比较枯燥,尤其是预防医学课程,要求学生具有极大的耐心。教师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让原本枯燥无味的学习变得有趣,课堂变得更有活力,教学效果自然较好。

问题是学习的动力。为了了解“带着问题学习”这一授课方式的成效,笔者对某个班级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70%的学生觉得采用“带着问题学习”的方式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授课内容,并且认为这样的方式更加形象,有活力;80%的学生认为这样的授课方式能够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使学生对医学知识的认识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另外,认为采用这种授课方式的课堂教学环境更加轻松有趣的学生达到75%以上。通过以上调查可以发现,学生对于“带着问题学习”的授课方式是认可和接受的。特别对于案例讨论课堂而言,采用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四)预防医学课程考核方式及内容的改革

过去的课程考核更重视对知识点的考查。在预防医学课程改革后,实践显得越发重要。因此,改革后的课程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查也将越来越突出。这就要求不断完善考核制度,建立更加系统规范的考核方式。可以将考试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考核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如环境对人健康的影响等内容;第二部分考核学生的表达能力,以及对知识的运用情况,并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如给出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和总结;第三部分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了解学生对操作过程的熟悉程度,如对社区常见病的调查研究、通过论文的形式进行展示等。采用分段式的考试方法,教师可以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从而对下一步教学进行改进,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对自身的情况有所了解,了解自身的优势,明白自己在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和加强。这样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

四、结语

对预防医学课程进行有效的改革,可以提高学生对预防医学课程的重视度,使学生能够真正地了解公共卫生服务的内涵,同时对于培养学生的预防意识也非常有帮助。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中,为培养全能型的医疗人员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我国医疗保健事业的发展奉献力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