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教育学习心得范文

时间:2023-11-10 18:16: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法治教育学习心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法治教育学习心得

篇1

人生如一张白纸,在成长的过程中会自然而然在白纸上添上色彩!有的色彩缤纷也;有的灰暗一片;更有的在还没有添满色彩但这张纸就早已不在了!

能够使白纸变成色彩缤纷也是不容易的一件事啊!首先这个人必需知法守法,而且要持之而行!这样才能踏上人生里美好的第一步!

曾经看过的一个案例:15岁的初三学生庄海在初一年级时就加入了共青团,当选为班长,工作负责、学习优良,先后评为三好学生、优秀共青团员。有一天与父母告别后准备回家时,发现一个初二学生在他父母后面做鬼脸,这本来是一件很小的事情,问一问、说一说,都可以解决问题,但是庄海非常生气,认为是对自己父母的侮辱,竟和几个同学一起上去教训他一顿。原以为被教训者不会怎样,没想到却引起这个学生邀约一帮人来报复。为了不甘示弱,又发生了对报复者的报复,在双方殴打中,庄海拿出随身带的一把刀捅上去,造成一死一伤,法院判处庄海犯故意伤害罪。在监狱里,庄海面对铁窗、铁门,回顾这不该发生事,无限悔恨。

少年如果违法犯罪,同龄人瞧不起你,老师看不起你,父母伤心欲绝!少年如果违法犯罪,就是自己走向阴深的监狱,走向那永远没有光芒的地狱,

走向那邪恶的死神手上!少年如果违法犯罪,永远不能得到关心,而是得到伤心!永远不能得到阳光的沐浴,而得到的是失魂落魄!到时候你就后悔莫及了!

学习法制教育心得体会500字(二)

拂晓的初阳蒸融着大地,我们在校园里听了一场法制教育讲座。

一个17岁的失足少年,低着头,镇定而严肃向我们诉说了一段真实的人生经历。他10岁父母就离异了,我无法想象这对一颗涉世未深的童心的打击有多么大。幼小的他就带着一个妹妹,跟着近乎崩溃的母亲过上了相依为命的艰苦生活。14岁就去工地打工,辛苦而劳累,薪水十分微薄,但他感到快乐,那是一比温馨的财富。可是后来,他开始沾染了不良的恶习:抽烟,饮酒,还在社会上结交了不三不四的混混。就这样,很轻易,很自然地他走上了一条黑暗的不归路。

他将在监狱里度过漫长的八年。八年的监狱生活永远都是不堪回首的一页。烙下的疤痕将终身隐隐作痛。沉重的记忆燃烧着沸腾的血液,永远泛滥在他愈发成熟的心灵。他美好而灿烂的豆蔻年华就此葬送。有道是:"男儿到死心如铁,但高城望断,回首乡关归路难。"如今,他在忏悔,他想起了他母亲凄凉的泪,是那么让人寒心入骨。

在人生最重要的十字路口走错了一步,就是因为这一步而造成了今天的这种局面。我为他的行为感到羞耻、可悲,为他的忏悔感到同情。可法网无情,也许真的太残酷了。我似乎越来越感觉到冷,胜似凛冽风霜的侵袭。但就是这份无私,也给了我一份安全的温暖,冷酷丝毫掩盖不了正义。其实,法律就在我们身边,多用心去感受,遵法守法,让法活到我们心中。

从他的现身说教中我感受到了:大千世界,形形的不良诱惑无奇不有:美食娱乐,博采游艺,麻将扑克,功名利禄,金钱财物,江湖义气,……都可能成为诱惑的陷阱。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下场是可想而知的。正所谓"一失足成千古恨".但如果我们能保持头脑清醒,正确地把握和控制自己,就不会被这些诱惑牵着鼻子走,也就不会像他那样跌入这种深渊而不能自拔。

花开了又谢,风吹了有歇,但我坚信,阳光总在风雨后。

学习法制教育心得体会500字(三)

今天下午,同学们在学校的安排下,聆听了我校法制教导员的法制讲座。时间虽只有短短的一个小时,但我的感想却颇多。

在我们身边,一些同学老是犯错误,法律纪律观念淡薄,屡教不改。认为:只要自己不去杀人放火就行了,犯点小错误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呢?俗话说得好:"小时偷针,大时偷金。"小时偷油,大时偷牛。"这就告诉了我们:如果一个人从小就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没有良好的法律纪律意识,随意做损坏公物,打人,骂人,甚至偷窃等坏事,不仅仅是给你个人的形象抹黑,而且会渐渐腐蚀你的心灵。

渐渐地,就会使你经常情不自禁地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如果不能够痛改前非,继续发展下去,那些恶习就会在你心理根深蒂固,而且会越变越严重。到时,你很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最终等待你的,就只有失去人生自由的监狱了。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率呈上升趋势,便是证明。青少年正处在长身体、长才干的时期,可塑性很强。但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强,意志脆弱,自控力不强,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一步步走上不轨之路。

篇2

1.1设计原则和总体思路

1.1.1设计原则以宜昌市为单位的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网络平台运行模式。“统一标准,统一设计,分步实施,不断完善,充分体现实用性、准确性、方便性、直观性、可扩充性”。

1.1.2总体思路建立宜昌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基本信息和在职继续医学教育档案信息数据库,实现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网络化管理,辖区内卫生人才信息共享,为管理部门就学科建设、人才综合业务能力考评、职称评定等提供准确、客观的实时数据。

1.2功能模块本系统基于互联网广域网结构,分为个人、单位和继续医学教育管理三类用户。

(1)用户管理:针对继教办、单位、个人三种用户的增、删、查、改管理。

(2)个人学分申报:个人自行网上申报各个级别的学分,待单位、继教办审核。

(3)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管理:项目举办者(单位或继教办)录入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和学员参学信息数据,待管理员审批通过后自动为学员增加相应学分。

(4)学分申请审批:个人申报学分确认无误并提交,由所属单位首次审批确认并提交,再由继教办二级审批后自动增加相应学分。

(5)当年及历史成绩查询:按学员、单位、继教办、管理员的不同权限,可分别查看学员学分。

(6)统计汇总:按单位生成继续医学教育和人员基本情况分类统计数据。

1.3运行方式及特点

1.3.1个人通过互联网登录本系统,及时准确掌握继续医学教育的相关政策和信息,根据所需专业选择学习内容,合理安排时间参加继教培训学习,针对性强。同时能自行登记、修改本人在外省市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信息,供单位和继教管理部门及时审核登记学分,动态掌握本人继续医学教育完成情况。其特点在于由过去“单位整理信息录入软件系统”,改变成“个人根据完成的项目,实时在互联网上录入网络管理系统”,并设置有继续医学教育管理部门和单位两级信息审核权限,确保数据库唯一且准确。

1.3.2举办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由承办单位先行录入该项目基础数据并设定对应学分,学员持ID卡在培训现场的POS机上自行刷卡登记,实时记录参学人员信息和学分,省时省力,保证了授予学分的真实性,提高了工作效率。

1.3.3系统自动生成Ⅰ类、Ⅱ类学分,并自动判别不同职称、不同岗位人员年度和任职期间各类学分是否达标,其查询、筛选及统计功能可有效监督本地区、本单位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及学员学分完成情况,为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1.3.4数据库内学员的学分记录可由继续医学教育管理部门打印到学员继续教育证书上,供人事管理机构进行继教学分年审。

2应用效果

本系统研发历时两年。自2008年10月~2010年1月,依次经历了以下阶段:录入部分数据——部分单位试运行——系统功能测试——系统优化——分单位录入全部应参学对象信息——建立完整数据库——正式投入使用。迄今为止,系统正式运行近三年,608个医疗卫生机构及23321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在系统注册并纳入管理。

2.1实现了继续医学教育管理模式的转变。工作流程和管理手段得到优化,由过去低水平的机械式手工重复劳动,转变为实时、动态、高效的工作,基本达到对宜昌市继续医学教育对象规范、系统、网络化的服务和管理,使管理者有更多精力用于继续医学教育的宏观控制与科学管理创新,提高了工作质量、效益和决策水平。

2.2基本建立起以本市继教办为中心、各区继教办为分中心、各医疗卫生单位和学员为网点的继续医学教育信息网络和管理网络,实现了继续医学教育信息的共享与综合利用。

篇3

关键词:合作学习;啦啦操;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114-02

现阶段,随着全民健身及素质教育口号的提出,更多新颖健康的运动项目走进学生课题,啦啦操正是其中之一。啦啦操以其独特的运动魅力,起到了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但在啦啦操教学模式上,逐渐显露出不足。

一、啦啦操课堂教学现状

现阶段啦啦操教学,教学方法仍然拘泥于传统思路:教师示范相关动作,对动作进行分解,讲解各步骤动作要点,学生对动作进行模仿,最后教师指出相关不足后加以改正。

可以看到,这种教学模式,压抑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学生在音乐选择,动作编排等方面机械死板,教师评价标准局限于固定动作的完成,忽略了啦啦操作为一种团队项目所需具备的团结协作属性,现有的教学模式需要突破常规,增添变化。

二、合作学习的内涵及应用的必要性

1、合作学习模式

“合作”指个人或集体为达到某一确定目标,通过彼此协调,采取的联合行为。“合作学习”指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为达成教学目标,协调彼此行动,最终达成教学效果[1]。合作学习,可进一步理解为,在教学理论的指引下,组成以小组合作为主的相对稳定的结构形式,实现教学因素的动态互动,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和情感的健康发展,最后以团体取得肯定(成绩)的评价标准,达到教学目标。

2、合作学习在啦啦操教学中的必要性

啦啦操是体育运动中的一个新兴项目,是以团队的形式出现,融汇杂糅了多种艺术形式,如Dance(舞蹈)、Cheer(口号)、Partner Stunts(舞伴特技)、技巧、叠罗汉、抛接、跳跃等技术动作,配合音乐、服装、队形变化及标识物品要素等,通过躯体运动,既产生了锻炼效果,又形成了视觉美感,是填充素质教育内容的重要部分。啦啦操项目的特点是通过集体形式的活动,展示出个体及团体的运动美,它需要良好的配合,极佳的默契,较强的团队观念,因此,啦啦操的教与学都需要秉承合作意识,采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重要且必要。

三、合作学习在啦啦操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分组及角色分配

在啦啦操教学开始前,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总体水平,如学生体质情况,领会动作快慢情况,动作协调度等,对学生进行分组,分组坚持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为使组间成员互相依赖,互相促进,可以对组员进行相应的角色分配,可设领操者,纠错者,监督者,总结者,组织者等。在教学中每两组交叉合作:一组学习,另一组行使角色职能。不同的角色分工对学生能够参与其中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在新旧知识衔接处,应做好铺垫与引伸工作。但由于学生知识水平和能力的差异,有的学生能较好进行知识的正迁移,而有的学生却感到困难,存在许多的疑难问题。其中,领操者主要负责带领团队人员复习前一次课的内容,并对新内容进行帮带练习;纠错者负责在学习过程中(准备活动,复习,练习)纠正各成员的错误技术动作,并提示小组人员练习中需要保持姿态及表情的优雅舒缓;监督者,负责在练习完毕或者小组比赛后,评判小组练习效果;总结者负责在下课前对小组整体动作练习情况进行总结,指出长处及不足;组织者负责保障小组成员练习积极热情,端正练习态度,指出练习马虎者,小组有疑问时,组织者负责向教师传达。

2、掌握巩固基础理论

主要对啦啦操基础知识,核心技术要领,练习方法等进行教授,基础理论的巩固有助于后期学生发挥主动性,对技术动作融汇贯通后加以创新运用。在理论教学中,通过多媒体等方式欣赏啦啦操经典动作,着重强调啦啦操动作的流畅优美准确。

在对基础知识掌握后,为让学生增加情绪体验,可以安排各组根据自身理解,结合相关体操及舞蹈动作,适当改编原动作,自创学习情景,自主选择音乐。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检验理论掌握程度,激发学习热情,也能便于在之后的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基础不同,对各个组进行相应指导。

3、小组合作学习

通过分组安排及理论铺垫后,即可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开展啦啦操教学。老师通过动作示范,将课程重点动作进行展示,针对动作的难易程度,要结合采用完整示范和分解示范两种方法,同时,对容易出错的动作作纠错示范,从正面,侧面分别予以示范。丰富道具的运用,结合镜子,扇子等物品达到教学的直观化。

教师传授完要点后,要巡回在小组间进行观察指导,通过提问、诱导启发等方法纠正观察到的问题。掌握学生学习动态,特别是不协调或者有困难的小组,要及时给予帮助和引导,且能参与到讨论当中。使每个小组都能在学习中学习到合作学习的知识与技能。在各组完成整体动作套路后,教师可以要求各小组配合练习音乐,根据音乐节奏变化在队形、动作幅度、人面方向等环节进行创新编排,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锻炼创新能力。

4、评价反馈

对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反馈时,按小组间表演或比赛的形式进行。可由学生和教师两方共同评分,教师先安排相关内容,让学生根据编排题目的不同,对动作及套路进行相应的创编。题目可分多种形式,如时间的长短具体要求,队形变化频率,组合动作的拍数等。

教师应采用综合性评价方式,即小组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定三部分相结合,对创新性发挥较好,动作完成整齐优美的小组进行奖励,从而在组间相互竞赛中,巩固教学效果,完成教学最终目标。

啦啦操教学作为一种促进学生身心全方位发展的有益运动项目,在素质教育的浪潮中显示出磅礴生命力。合作教学模式与啦啦操教学存在天然的契合关系,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更能促进创新、实践能力的发展,理应在啦啦操教学中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单 舜.啦啦操创新性教学研究[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4,(3):65-67.

[2] 白 洁.罗 琪.陈 亮等.论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在啦啦操教学中的应用[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18(4):69,75.

篇4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渗透与融合;法制教育

21世纪是信息时代,是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无时无刻都在人们的身边,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方便的同时又潜在危机,我们知道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可以憧憬美好的未来,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欢呼,但是也要注意它消极的一面。比如网络病毒日趋泛滥、垃圾短信、诈骗信息和谣言邪说随处可见,这对社会就产生了负面影响,同时也产生了许多法律问题和道德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如何让学生能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去辨别,去处理,养成尊重国家宪法,维护国家法律的良好习惯,要学会正确的获取和处理我们所需要的信息。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学会科学管理学生。在我们日常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要善于去发现、去寻找、去利用如何渗透法制教育的点融合到学科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教学,不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感,觉得是在被动的接受法制教育,达到自然的渗透与融合。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法制渗透教育进行论述。

1巧妙的附着于平时知识渗透法制教育

高中生心里和生理都有了一定的认识,所以在进行教学时要注意巧妙的附着平时的知识点渗透法制教育相关知识。例如,在讲授“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课时,要让学生能合理使用信息技术,不要盲目地排斥,也不要过度地崇拜,要学会合理充分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我通过举三则资料(网络成瘾症、网络犯罪、网络诈骗)进行讲解,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互联网是“双刃剑”,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利用好了对我们是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知识宝库,利用不好对我们就会变成违法犯罪的工具。课堂中穿插讲解这些事例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认识到网络这个虚拟世界并不能完全脱离现实世界,一样要受到现实世界道德和法律的约束,任何人都不可逃脱。例如:在“文本和表格信息加工”一课中,为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必须要保证适当的上机训练时间,课堂教学中就要巧妙的融合渗透法制教育,跟学生讲清楚在公共使用的电脑上是不可以随便删除和修改别人的资料和作品的,更不能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上机操作的作业去拷贝和篡改别人的作业。以上的这些行为都是侵犯他人的著作权行为。我国著作权法第46条第1项规定的剽窃、抄袭他人作品的行为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侵权行为。它既侵犯了作者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故利,又对社会带来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和危害。不仅应承担民事责任,还应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

2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法律意识

《图像信息的采集与加工》这一节课上,在介绍图像加工工具photoshop(简称PS),我举了一个网络上热议的事例:“青藏铁路为野生动物开辟生命通道”一幅照片入选“影响2006CCTV图片新闻年度评选”铜奖,作者也因此名利双收。但是在1年之后的2008年2月12日,一个名为《刘为强获奖藏羚羊照片疑似造假》的帖子出现在某论坛上,网友纷纷指责。后来作者在网上发帖解释,当时他合成这张图片的原因,是他在掩体里呆了半个月等待自己想拍摄的画面,但结果却不理想,要不是“有羊没车”,要不是“有车没羊”。因为觉得画面不是很理想,所以心急之下合成再现了一把情景,并表示他愿意承担一切责任。《大庆晚报》的编委会于当月18日,在网上发表了公开道歉声明。通过讲解这个“合成照片”事件,让学生知道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面对诱惑,要经住考研,不要为了一时的利益作出违法、违规的事。要让学生学会正确的树立人生观、价值观,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3学生活动时间及时发现,及时提醒

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学生是非常喜欢学习的,它与其它的课程之所以不同,是因为它是一门与时俱进的、与世界相通的课程。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有时需要访问互联网,那么在学生访问互联网过程中,老师要随时对学生上网情况进行观察。跟学生强调要正确访问互联网,不要去浏览不健康的网站,不要跟陌生人透露自己的重要信息,比如:姓名、年龄、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家庭成员等等重要的个人信息,避免被一些坏人利用这些重要的信息去进行违法犯罪。同时把《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相关知识告诉学生,要做到“五要五不要”,让学生做个有自我保护意识的文明网民。我发现在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中法制教育无时无刻都渗透在其中,如何更好的将法制教育融合进信息技术课堂是我今后要继续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中生法制教育读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教育科学出版社.

[3]社会心理研究.2002(2).

[4]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策略及研究———探索学校普法教育的新途径与新方法.

篇5

一、创新教育理念,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针对中职生而言,大都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抽象、枯燥、空洞乏味,与现实生活相去甚远,学与不学都毫无益处。面对这种情况,作为思想教育工作者一定要转变思想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教育观念和人才观念,要结合中职生的实际情况,改变以传授知识为核心的传统教育理念,形成既传授知识又加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观念,坚持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从而建立中职人才培养的新机制。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注意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发展潜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理解和尊重学生的见解,为他们营造良好的成长氛围。

二、改革教学内容,培养创新意识能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应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使最新理论成果能够及时体现在教学内容中,并结合中职生的成长实际以及认知特点,始终坚持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宗旨,将中职生普遍关注的现实问题、热点、难点问题,与实际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充分调动中职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创新意识及能力。“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只有和时代同步,和青年同步,吸收新思想,解决新问题,才能入脑入心”。鉴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材、教学进度、授课要求都统一的情况,为了更好地贴近中职生的实际,教师应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整合,以学生易于理解、感兴趣的热点剖析为主线,以具体生动形象的事实数据材料为载体,科学设计教学情境,有效引领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提升教学手段,切实解决实际问题

中职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国家培养技能型应用人才,为了更好地培养中职生的实践技能,要求其应当具备探究式的学习方法。而过去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都采用 “注入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处于被动和从属地位,无法发挥主体作用,缺少辩证的科学态度,不利于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形成。而要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就必须提升教学手段,以本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为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实施了互动教学,呈现出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案例式、体验式等多种教学手段;针对不同阶段中职生的特点以及不同的课程,采取了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多种方法,构建了“教”与“学”的良性互动平台,把原本空洞、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同社会现实以及学生的实际需要紧密结合,变“灌输式”、“注入式”教学为师生互动式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要你学”向“我要学”转变,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能力培养转变,课堂教学力求生动活泼,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以行导人,引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创新需要,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四、注重实践锻炼,拓展人才培养方式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案的设计应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知识与运用结合”的原则,应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根本出发点,精心组织实践教学。以本校为例,为了有效彰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科学引领和指导学生自觉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认识社会、认识生活,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结合各门课程的教学要求和课程特色,合理选择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使社会实践教学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实践,使中职生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在思想上产生共鸣,政治上更加坚定,行动上更有责任感。让中职生在受教育和做贡献的同时,增长了才干,陶冶了情操,受到了教育。

五、严格考评标准,构建科学考评体系

篇6

关键词 职业核心能力 培养 教学方法

以职业核心能力为主体、职业价值观为内核的综合素质是求职竞争的重要条件 ;职业核心能力是入职发展的基本动因和依托;职业核心能力和正确的价值观是晋职成功的内核所在。

一、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三个途径:

一是开设专门的职业核心能力培训课程。如开设与人交流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等课程,有针对地对学生的各项核心能力进行训练;

二是在各种课程的教学中渗透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创设项目或问题,让学生分小组协作,通过讨论,查阅资料,解决疑问等方法共同完成任务,并正确评价完成过程和最终作品。通过这种教学过程,培养了学生的交流能力、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自我学习能力等各种核心能力。

三是充分利用团学组织、学生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搭建学生自我展示、自我发展的平台,以此促进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学生的活动应充分利用各级学生组织开展,从班级到专业,到系,到学院。不同级别活动的参与人数和达到效果都不同。从活动的数量上来说,应该成为一个金字塔形式:班级活动次数最多,学院组织活动最少。这样既可以最大限度的让全院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全面性,又能要让一部分有特长的学生在更大的舞台上展示自我,拓展能力。

职业核心能力培训的教学宗旨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必须通过职业活动(或模拟职业活动)过程的教学,通过以任务驱动型的的学习为主的实践过程,在公平下的知识和理论指导下,获得现实职业工作需要的实践能力。职业核心能力的培训不同于一般理论知识或理论系统的教学,其教学目标不在于掌握核心能力的知识和理论系统,而在于培养能力。

职业核心能力课程的教学方法

1.核心能力培训课程的教学要体现以下原则:

第一,教学目标反映能力本位的主导性。要强调培训课程以培养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为目标,整个课程要突出以工作现场为条件,以实际任务驱动,或采取项目贯穿始终的动手能力训练,以能力点为重点,不追求理论和知识的系统与完整。

第二,教学形式的拓展性。要能在各种工作场景或环境中开展教学。

除专题讲授外,核心能力的培训还应贯穿在各种课程模块之中,贯穿在各种课外活动、生产实习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之中。

第三,教学组织的多样性。要实现专题性教学和渗透性教学相结合,多渠道、多形式地培养培训。

第四,教学过程的针对性。学习者的能力在不同模块项中会有强弱的差别,即使在同一模块项中,对各能力点的掌握程度也会有高低的不同。因此,对学习者来说,已经具备的能力点不必重复学习和训练。

2.教学的基本方法:行动导向教学法

核心能力培训除了必要的程序性知识传授之外,大量需要的是通过实践活动进行行为方式的训练。因此,核心能力培训主要应遵循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理念和方法。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以职业活动的要求为教学内容,依靠任务驱动和行为表现来引导基本能力训练的一种教学方法。

行动导向教学有很多方法,其中最适用于核心能力培训的方法有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及案例教学法等。这些教学方法主要是通过行为目标来引导学生在综合性的教学活动中进行“手--- 脑---心”全方位的自主学习。在这种新的教学方式下,教学目标是一个行为活动或需要通过行为活动才能实现的结果,学习者必须全身心地参与到活动的全过程中去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因此,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学习者是主角,参与是关键,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主持人,其责任是通过项目、案例或课题的方式让学习者明确学习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控制教学的进度和方向,根据学习者的表现因人施教,并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估,从而指导学习者在专业学习和技术训练的过程中全面提高综合能力,即核心能力的素质。

3.教学的基本程序:OTPAE五步训练法

能力的训练需要有科学的方法,要通过有效的程序达到真实有效的效果。根据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理念,参考国内外先进的职业教育和企业培训的模式,经反复研讨,设计了一个新型的“目标-任务-准备-行动-评估五步训练法”,即“OTPAE科学训练程序”,在每个能力点的训练中,均按照下列五步训练法组织 教学和训练:

(1)目标(Object):是依据核心能力标准将本节训练的活动内容和技能要求作具体解释和说明。呈现本节特定的学习目标,以使学习者明确学习内容,确认自己学习行动的目的。

(2)任务(Task):是对该能力点在实际工作任务中典型状态的描述和意义的呈示。通过列举活动案例,分析能力表现形态,让学习者形成基本认知;并通过该能力点运用的意义阐述,形成学习者的学习动力。

(3)准备(Prepare):是对理解与掌握该能力点“应知”内容的列举和说明。知识是能力形成的基础,掌握必须的基本知识以及能力形成的基本方法、程序,是提高能力训练效益的重要前提。

篇7

【摘要】

目前我国已经步入创新型国家发展的新时期,结合新的历史形势,联系个人实际教学经验及国家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高职院校德育教育要求,笔者对高职院校课堂德育教学新方法的运用进行了简要的探析与阐述,希望对高等职业院校德育教育的课堂教学发展提供出有价值的参考素材。

【关键词】新时期高职院校课堂德育教学方法

Analysis of classroom teaching method of mor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e new age

ZHAOJinling

【Abstract】

At present, China has entered in a new period of development of an innovationoriented country. In light of the new historical situation, contacts individual practical teaching experience and the requirement of our country under the new historical conditions to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or moral education, the author briefly analyzes and describes the application of a series of new classroom teaching methods in mor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oping to provide some valuabl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lassroom teaching of mor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words】the new ag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Moral education in classroom teaching method

随着我国“到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发展目标的确定,中国早已步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创新时期。在新的历史时期,要想实现国家的宏伟发展目标,我们就必须进一步推进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进一步加强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建设。不容置疑,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在推动国家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已经越来越突出,同时高职人才的素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新时期,如何更好地发挥高职院校德育教学的作用,探索出更好的、更符合高职院校学生需求的德育教学方法,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使他们成为创新型国家的良好建设者和优秀职业人,是摆在我们每一位高职德育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在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注重德育教育内容,还要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注重德育教育方法的改进,只有好的德育教育方法才会将好的德育教育内容展现出来,才能实现德育教育目标。本文,笔者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就新时期高等职业院校课堂德育教学方法的运用阐述些探析观点。 

高职院校的课堂德育教学又可分为课堂理论德育教学和课堂实践德育教学。

1.高职院校课堂理论德育教学方法

1.1案例教学法

高职院校学生的成才目标是未来社会的优秀职业者,因此在理论讲授上我们要打破以前传统的“重学术、轻应用,重普教、轻职教”的教育思想。在德育内容上要较普通高校有所不同,在课堂理论讲授过程中,要少些枯燥的纯理论,多增加些趣味性强、贴近职业学生生活的德育案例的讲解。因此,案例教学法应是高职院校课堂理论德育教学中重要而又频用的主体教学方法。随着多媒体课件的普遍应用,如今我们案例的呈现方式也不应仅仅限于口述,应该采用多种方式呈现案例,如案例的呈现可以是辅以图片的介绍、可以是音频的播放、更可以是视频的展示。案例教学法的运用主要是通过生动的事件、丰富的信息量来帮助学生理解基本理论知识,更好地提高学生对理论问题的理解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减少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的“排斥感”。

1.2课堂设问法

德育教育的课堂上,教师是主导、是引领者,学生是主体,高职院校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是一个认知、克服、矫正、培养的过程。如何发现学生的不正确认知倾向,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发挥主体能动性,克服、矫正他们的错误认知和道德倾向,是教师在课堂上必须解决好的问题。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发现问题上下功夫。课堂的设问对于发现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倾向和意识动态是最好的方法。设问评价法就是通过课堂设问,同学对问题回答,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点评来实现对学生的正确德育教育的。学生回答问题的道德取向正确,教师应给与肯定和鼓励;反之,教师应该及时发现学生道德取向、价值观念中的问题,及时给予引导和修正,这种及时的纠正由于是在学生发挥主体能动性时给出的,因此不仅对回答问题的学生本人,而且还对整个课堂的全体学生产生巨大、而深刻的影响。所以,在高职院校的德育课堂中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十分必要的。

1.3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主要是指教师以实例的形式向学生提供若干特定的情景,事先设计一种假设的“实际情况”的情景,由学生扮演、模拟情景中的角色,从事指定的活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分析、解决、理解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将真实生活体验引入课堂,使学生在相对短的时间内身临其境般地体验感受一系列真实事件和问题。这种方法使学生在动态学习中体会、感悟、验证自己,在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觉悟的同时,还可以快速培养学生的创造甚至创新能力和进取精神。

1.4导读原著法

篇8

关键词:高职院校 非学历教育 发展 创新

一、发展理念的创新

思路决定出路,高职教育若想在非学历教育工作上取得显著成效,必须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其中理念的创新尤为重要。一方面需要打破旧思想,转变新观念,开拓新视野,适应新潮流,形成新理念;另一方面更要注重实践应用,将新理念通过制度建设、政策扶植等方式加以有效应用,并结合自身实际,充分发挥高职院校优势条件,对非学历教育现有资源进行资源整合、结构重组、优化配置,最大限度地保证非学历教育的良性发展。

二、管理体制的创新

诸多高职院校现行的非学历教育管理体制已经无法适应时展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组织结构上不完善。许多高职院校对非学历教育各办学单位都是分散式管理,仅存利益关系,缺少必要的组织管理机构,导致各办学单位“各自为政”,不利于非学历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缺乏长效管理机制。因为缺少必要的组织管理机构,日常管理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导致管理混乱。

对非学历教育进行长远规划和统筹安排,已成为非学历教育创新管理体制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高职院校应完善组织结构,建立非学历教育领导机构,由领导机构负责对非学历教育进行监督管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日常管理实行统筹安排,例如对非学历教育实行统一招生、统一收费、统一培训、统一管理等等,从而保证非学历教育各项工作都能够在学校有效监督管理之下进行,形成一体化层级式管理体系。

三、运营模式的创新

高职院校现行的非学历教育运营模式存在诸多弊端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缺少规章制度体系的约束。在没有硬性约束的情况下,非学历教育办学单位在运营过程中管理混乱,甚至存在虚假宣传、恶意竞争、胡乱收费等现象。另一方面缺少规范化运营程序。学校与办学单位之间缺少层级式的管理机构,双方责任与义务不清,运营过程中管理严重缺失,出现问题时极易造成不良影响。

高职院校必须对非学历教育现有的运营模式进行改革创新,打破传统模式的束缚,整合内部资源,提高人财物等现有资源的使用效率,在双方互利的前提下,建立起全新的适应于教育发展趋势和市场经济运行的运营模式。要实现运营模式的创新,首先应遵循准入制度。学校设立非学历教育办学基本条件(包括办学方案、培训内容、师资力量、办学经费等),各办学单位必须符合规定要求才准予进入。其次,应加强市场引导。非学历教育要培养的是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合格人才,学校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市场引导,针对各办学单位实行切实可行的、具备可操作性的目标管理,力争实现经济与社会效益双赢。再次,应统筹管理。高职院校要针对非学历教育办学单位制度统筹管理,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权利和利益,但非学历教育必须在学校的统筹管理下运营,接受学校的监督管理。 转贴于

四、资源机制的创新

诸多高职院校非学历教育在办学资源的投入、更新和管理等方面完全依靠各办学单位自行解决,这对学校缓解教育资源不足和发展非学历教育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非学历教育要想发展壮大,必须建立起一套资源管理新机制。可以通过资源优化组合、资源共享等多种方式,有效利用好非学历教育现有资源,通过合作办学、社会融资等多种渠道,挖掘资源优势,促进非学历教育良性发展。

五、发展平台的创新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刻,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人才的能力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各种社会非学历教育也迅速发展,给高职院校非学历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在非学历教育领域的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获得社会认可和政策支持,是摆在各高职院校非学历教育眼前的一件大事。

高职院校非学历教育必须创新发展平台,做到“两个结合”。一是与国际非学历教育相结合。要站在国际角度,密切关注国际非学历教育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国际先进的教育资源,例如培训课程、教材、管理模式等,尤其要率先引进信息、旅游、现代制造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内容,将高职院校打造成具备国际国内认证资格、拥有行业领先地位的国际化非学历教育培训中心。二是与市场需求相结合。非学历教育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同政府职能部门、企事业用人单位的合作与交流,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将高职院校非学历教育工作推向良性发展新阶段。

参考文献

[1]郑义寅 论高校非学历教育工作的“五项创新”[J].中国成人教育,2008年04期。

篇9

于坤(1981.5-),女,籍贯:山东省平度市,讲师,物流师,单位: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历:研究生,研究方向:物流管理。

孙家兴(1984.11-),籍贯:黑龙江,单位: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本科,研究方向:物流管理。

摘要:为克服高等职业院校物流专业教学模式的现存问题,提升物流教学的实效性,需要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本文从高职物流专业教学方法现存问题;高职物流专业教学方法的改革;高职物流专业教学方法的创新等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解决高职物流专业现存教学问题,并在改正后的基础上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培养出新物流行业环境下急需的物流专业从业者。

关键词:物流专业;教学方法;改革;创新

前言:中国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上飞速迅猛的发展和史无前例的建设规模,同时也带动了许多新兴行业的兴起。物流行业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进入中国后开始高速发展,一度成为带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链条。为了适应物流行业的蓬勃发展,我国近年来开办物流专业的院校数量也成倍增长。而作为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高等职业院校,开办物流专业有着绝对的优势和必要。但国内物流专业教育开展较晚[1],与发展仕途一路辉煌的物流行业想较之,国内物流专业教育始终跟不上行业的发展。物流行业所涉及的方方面面越来越密集,教育作为行业的铺垫与延伸,需要跨越的障碍越来越多。我们在各种复杂的商业环境下迎来的机会不断增多,这给物流行业建设者和教育者带来的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而物流教育的发展与其教学方法息息相关,新经济形势下,高职物流专业的教学方法需要改革和创新。

一、高职物流专业教学方法现存问题。

因为我国物流专业教育起步晚,而高职院校在软硬件力量方面更是有多方面的不足,在实际教学的时候存在一定量的问题,经仔细梳理后发现以下三个主要问题。首先,高职物流专业教学模式的设置问题。高职院校的教学实施模式无法满足现代物流行业的需要。这是因为以往高职物流专业教学模式设置仍然围绕在刚八十年代传统物流行业运营方式和运输方式两方面开展,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与现代物流行业脱节,跟不上新兴物流业运作模式。虽然现有物流行业极缺专业物流人才,但以往传统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往往无法胜任招聘岗位,这才就造成了现在这种行业与从业者无法匹配的局面;其次,高职物流专业学生培养课程的设置问题。高职院校往往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物流技术类、信息类的课程设置很不完善[2]。虽然我国当前一些高职院校意识到引入国外最新物流专业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的重要性,但立足长远便能发现,国际范围内的物流理论暂且都不成熟,而像我国这样几乎全部引进他国经验,必定是阻碍日后物流行业发展的暗礁。最后,高职物流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及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问题。国内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不够[3],在校园教授专业学识的老师往往自身都从未接触过物流行业,实践经验不足,仅对照书本教学,随意性严重,这不利于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另一方面,现有高职院校缺乏针对物流专业学生德操、文化、心理、职业等方面的培养。仅是专业方面的教学未免太过单一,综合素质教学培养明显不够。

二、高职物流专业教学方法的改革。

高职物流专业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需要及时改正,并结合现有行业环境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改革。首先,高职物流专业教学模式应结合现代物流行业实际进行修改,以应对现代的物流行业网络信息化、操作自动化、服务智能化的转变。摆脱旧观念及旧理论的禁锢,教学模式的设置让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与现代物流行业接轨,跟上新物流运作模式的节奏和速度。其次,中国物流专业教育应该尝试建立适合自己的现代物流专业发展理论体系。模仿是最快的学习方式,但一味的模仿和借鉴只会让自己无法支撑而止步不前。结合本国实际建立适合本国的现代教学理论体系将是中国物流教育进行改革的一大步。最后,国内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不足将对现在及未来中国物流专业学生的培养存在很大威胁,我们应该鼓励老师同学生们一样,积极投身于现实的物流行业中去。在一些专业课开课时,高职院校与实际物流企业达成合作关系,以专业老师为首,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实践,现学现卖,活学活用,学以致用,让老师和学生一起达到知识与经验的积累。此外,院校应注重加强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物流专业学生仅强于专业知识是不足以应对新竞争环境的挑战,德操、文化、心理、职业等方面的培养应是高职物流专业教学方法的另一大改革要点。

三、高职物流专业教学方法的创新。

在劲烈市场竞争环境下,教育与市场不再是两个独立个体。应对现有物流市场发展猛劲的形势,高职物流专业也应充分认识到自身不足,从而进行以下两点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备迎接市场挑战的准备。首先,学生教学培养模式方面的创新。高校不再是圈养学生的象牙塔,学生在校园里享受相当高程度的学习、生活、实践自由,高职院校应多为学生提供“走出去”的实践机会,密切与周边物流企业、物流相关行业的协作关系,开展与企业之间的合作项目。学生在入学初期就能接触到日后将从事的行业及具体工作,牢固专业知识;其次,高职物流专业地域性教学方法的创新。以黑龙江省为例,该省属于寒冷地区区域,冰冻时间较长,物流行业在运作中会遇到因地域性造成的难题。而该省物流专业学生常年生活、学习于此地,对该地域特征感触较深。专业学习方面也基本立足于本省,对黑龙江省物流行业及物流企业都有一定的熟悉和了解。针对地域性教学方法的创新,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中加入针对寒冷地区区域性特点的部分,突出严寒地区区域物流人才的培养,这样不但可以方便教学工作的开展,还为黑龙江省的物流行业的发展培养储备地域性人才,起到学校和企业的双赢作用。

四、结论。

通过分析及探究,高职物流专业教学方法存在教学模式的设置问题,应当结合实际,避免教学与实践的脱轨,迎合现代物流行业的转化,设置真正适合本校的教学模式;高职物流专业教学方法存在学生培养课程的设置问题,应适当掘弃他国陈旧的理论或是不符合自身发展实践经验,结合本国物流发展道路进行学生培养课程的设置,尝试建立本国特有的现代物流教学理论体系;职物流专业教学方法存在教师队伍建设及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问题,为了避免专业老师实践经验过少,仅对学生进行书面教学,学校应当鼓励老师应同学生一起多参与行业实践。另一方面则是应该注重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培养,在强化专业知识的同时,丰富学生身心,帮助学生应对日后来自物流行业实践的挑战。而针对高职物流专业教学方法的创新则有学生教学培养模式方面的创新;高职物流专业地域性教学方法的创新两方面。(作者单位: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

课题名称: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操作技能考核方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JG2014020269

参考文献:

[1]李峻峰,李怡,李艳,王建宏.高职高专物流人才培养的问题和对策[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8,(02).

篇10

【论文摘 要】中职德育课新课改特别强调案例教学作为教学方式的改变,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本文从中职德育课案例教学的含义、编选方法、教学效果以及案例教学需注意的问题等几方面来阐述案例教学法,为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师实施案例教学法提供参考。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渠道,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新一轮课程改革推动了德育课教材的改革,新的德育课教材抛弃了传统德育课教材说教性、灌输性的方式,代之以案例性、问题性、活动性的方式呈现,因此,每个中职德育课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必须引起大家的关注和思考。在新课改背景下,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应与时俱进,充分体现新课改所倡导的新理念,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其创造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谓案例教学,就是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设置一个个具体的案例教学,将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的问题作为个案形式,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的活动,让学生从特定的体验中分析、决策、锻炼,从而培养他们独特的、综合的工作能力及团队精神,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基础的价值取向。笔者认为,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对于促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改革和加强素质教育有着深远的意义,笔者通过在课堂中的实践,谈谈对案例教学法的一些认识。

一 教学案例准备

1.抓住教材,运用案例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新教材,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各门课教材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做到教学内容图文并茂、体例活泼、语言浅显易懂,选配了不少生动、典型的案例,如《职业生涯规划》教材中就有大量的课首案例、文中案例,这有利于学生对课本知识的了解,也有利于学生从中感悟、理解本课的主要观点,教师将其穿插教学中,既调动学生参与,又活跃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联系实际,编选案例

德育课新教材,每门课程的每一课基本上都有案例,且针对性较强,教师在教学中尽量采用。但也可根据本地、本专业学生的实际等另编选案例。案例的编选是案例教学法的前提和基础,这需要教师和学生多阅读《半月谈》《时事报告》等各类报纸杂志,多收看《新闻联播》《今日说法》等电视节目,并做好摘记,广览博取,整理相关材料,编写成册,不断充实教学资源,随时供教学使用。在新课改背景下,典型、适当的案例应具备以下几点:

第一,目的性。教学中的任何活动都围绕着一定的教学目标,在选编教学案例时也要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去进行。

第二,生活化。即提供给学生的案例要贴近学生实际,尤其要选择贴近学生心理和年龄实际的案例,这样的案例,较容易引起学生心理上的共鸣,激起探究的兴趣,从而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

第三,本土化。引用的案例最好是我们身边发生的事情,通过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事例,使学生感悟更深,这样会收到更好的效果。例如,笔者在进行《经济政治与社会》第三课的“依法纳税”的教学时,选编案例:2011年春节,我有几个在外地工作的大学同学回来过年,经倡议组织了一次聚会,大家一起到某宾馆吃饭共消费了800多元,但在饭后结账索要发票时竟遭到饭店老板的拒绝。我们当即向税务部门投诉,当税务局依法追查开发票事件时,老板采取藏匿等手段逃避检查,后经税务执法人员进行税法的宣传教育,他最后认识到了消费者索要发票也是防止税费流失的一种规定。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识别社会中违反税法的现象,并能正确对待。

第四,典型性。案例的选择必须在社会、生活和职业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影响力,使学生认识到德育课是对时代的正确认识,是一个人了解社会的一扇窗户,是适应社会发展的一条途径,从而感悟到德育课的价值。

第五,方向性。选用案例应以正确教育为主,反面教育为辅。运用事例时应把握正确方向,唱响主旋律,多弘扬正气,讴歌正义,用积极的例子去激励学生,培养学生的浩然正气。

第六,时效性。选择的案例要反映时代的最新成就,反映当前的热点问题,紧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步伐,以增强时效性和新鲜感,切中学生的兴奋点、关注点,使学生在饱满的精神状态下完成学习任务。

二 案例教学法的实施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在德育课堂中教师如何实施案例教学?应做到以下几点:

1.导读案例,自主质疑

教师在讲授案例前布置学生阅读案例材料,提供一些资料或提示查找必要的信息,并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初步形成关于案例中的问题的原因分析和解决方案。此外,教师也可以给学生列出一些思考题,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意识地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辅导或点拨,引导学生发现和整理出典型的、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个环节必须抓牢,否则会影响整个教学效果。例如,笔者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第三单元“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与措施”的教学时,首先指导学生阅读课首案例“新生活从选定方向开始”,学生通过这个案例的自主学习,很快掌握了本课教学内容,并加深了理解。

2.分组讨论,进行探究

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小组成员可以多样化,使他们在讨论时能够表达不同的意见,对案例的理解更深刻。安排讨论时要确定主题,主题应具有针对性、开放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感而发,做到畅所欲言,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应成为一个为学生搭建平台、提供便利的助手,鼓励学生踊跃发言,一起参与。这个过程是培养小组成员的合作精神、团队智慧的环节,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要加以重视。

3.集中讨论,达成共识

各小组派出代表,发表小组对案例的分析和处理意见。让学生自由讲述他们对案例的理解、分析、判断、论证过程,说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此时,教师担当的是主持人的角色,引导学生对讨论结果进行及时的归纳和总结,达成共识。这个过程也是知识升华、认识深化的过程。

4.认真点评,科学总结

案例教学的最后环节,即评价总结环节。此环节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集中体现,学生讨论后,教师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整理思维过程,还应指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反思,抓住问题的本质,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科学地释疑、解疑,说明案例的关键点。

三 案例教学法的实效

案例教学法符合中职生的认知规律,能够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知行统一的教学原则,具体有以下几方面的效果。

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德育课理论性强,枯燥乏味,单凭教师讲解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在课堂中创设一个宽松的教学情境,提供生动、逼真的案例,引发思维,启迪思想、碰撞火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2.适合新课改的要求

德育课在实施案例教学中改变了教师唱独角戏的局面,把课程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符合新课改教学大纲的要求。

3.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自主学习为理念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直接参与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和评价,探究未解的问题,这为锻炼、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创造了条件。

四 实施案例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1.遵循启发引导的原则

在采用案例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启发、引导学生去独立思考,指导学生展开讨论,切忌包办代替,从而违背案例教学的指导思想,阻碍学生自己去分析、解决问题。

2.掌握教学时间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往往给学生留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对问题展开讨论,但有的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因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而争论不休,辩得兴起而忘了时间。这时,教师要有效地加以控制,要根据讨论问题的情况合理分配时间。

3.善于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技术集幻灯、录音、电影、计算机等多种现代化技术手段于一体,可以对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色彩等多种信息进行优化组合,具有大容量、超时空、交互式、多感官体验等特点。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教师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采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使多媒体教学在教学活动中活跃教学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挥最佳优势。

总之,案例教学法适时、恰当地运用于中职德育课教学中,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效果显而易见,是符合新课改背景下德育课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此,我们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大胆运用案例教学法,经过不断探索,努力实践,一定能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2008

[2]吴效锋.新课程怎样教——教学艺术与实践[M].沈阳:沈阳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