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力对幼儿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1-10 18:16: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想象力对幼儿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想象力对幼儿的重要性

篇1

【关键词】幼儿 想象力 特点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4-0165-02

想象力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表现之一,想象力丰富的人其创造能力、领悟能力相对也较高,这对一个人在工作与学习中能否占有一席之地,起着重要的作用。幼儿阶段是一个人智力发展前的时期,这一时期,幼儿没有社会经验的限制,他们对于一切事物感到新鲜,这就导致他们的想象能力极其丰富。幼儿的想象力有着自身的特点,它有别于成人,针对幼儿的想象力特点来进行培养至关重要。本文针对幼儿想象力的特点、重要性等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发展幼儿想象力的办法,希望能对幼儿教育有所裨益。

一 幼儿想象力发展的重要性

幼儿阶段,儿童的大脑、身体都在快速发展,此时儿童对于世界一无所知,适当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对他们以后的学习与工作十分有利。幼儿时期的儿童想象能力的发展是极快的,每一个年龄段他们的特点都有所不同,若是能抓住他们想象力的特点,对其进行相当的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定能得到提升,这样的培养将会让他们终身受益。

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社会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人类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想象力,就如人们根据鸟飞翔的样子而制造了飞机,根据蜘蛛织网而学会了织布等,人类的一切活动都与想象力分不开。幼儿由于其特殊的生理与心理因素,想象力就变得尤为重要。若家长与幼儿园能对儿童的想象力加以培养,让儿童在学前这段时期将想象力充分发展,儿童的思维基础变得厚实,对以后的学习与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想象能力是人脑对表象进行加工与改造、创造的能力,人们通过想象的思维过程来挖掘创造与发展的机会,因而想象能力具有创造性、新颖性的特点。想象可以将新形象进行加工与创造,这种加工与创造来自主体对客观世界的感知;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不同、社会经验不同,对于社会的感知能力有所不同。一个人感知能力的培养靠想象力来发挥,想象力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它主宰着人们能力的提高。儿童的心理与智商能力的培养需要一定条件。儿童在一岁半左右开始出现想象活动,这与表征活动密切相连。两岁左右的幼儿,学习能力已开始发展,这一时期对幼儿想象能力的培养极为重要。

二 幼儿想象能力发展的特点

幼儿的想象能力发展特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生理层面的发展;二是年龄方面的发展。在这两个方面中,后一个方面占据主要位置。

1.生理发展的影响

幼儿想象能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发展变化,具体来说,儿童想象最初出现是在两岁左右。这是因为想象与儿童大脑皮质的成熟相关联,大脑皮质的发展与健全成为儿童想象能力发展的动力,大脑皮质将已形成的暂时联系重新结合在一起,使得幼儿的想象能力得到提高。幼儿在两岁左右,其脑神经系统的发展近于成熟,语言能力开始迅速发展,语言的形成与发展,让儿童的想象能力得到概括性联系。

儿童在上小学之前,他们的语言能力、想象能力、认知能力都处于萌芽状态,这一时期所形成的认识能力、思维方式等决定了其以后人生的发展方向。想象是儿童智慧的翅膀,有了想象能力可以对他所认识的“事物”进行加工与创造。在对幼儿思维特点进行观察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大部分的儿童喜欢看动画片,动画片里的人物是卡通形象,卡通形象就是儿童想象能力的表现之处。然而,动画片对成人没有太多的诱惑力,这是因为动画片里的人物所说的话、所做的事,充满童真。成年人由于社会阅历、人生经验以及对世界的认识,使得他们的想象能力受到了限制,他们不是无法进行想象活动,而是思维与经验控制着他们想象力的发挥。但是儿童却不同,动画片是他们想象力发挥的重要场所,符合幼儿时期的心理特征。

2.年龄发展的影响

儿童的想象力与年龄的发展有关系,幼儿从一两岁开始,他们的想象力逐渐形成。在儿童两三岁时是想象力发展的开端,这时的幼儿想象没有目的性,他们在展开想象活动之前并没有形成想象的表象,想象过程也是极其缓慢的。在幼儿的想象能力形成初期与记忆能力非常接近,彼此的界线并不明显。幼儿在这一阶段的形象认识只会对自己生活中所熟悉的物体展开,因而,对这一时期幼儿想象力的培养,应着重放到把儿童的想象能力与记忆的区分上来,这是需要成人进行引导与培养的。可以以游戏的方式进行,游戏是儿童最乐于接受的方式,是促进儿童想象力发展的最直接方式。

当幼儿到四岁左右时,他的想象力仍旧是无意识的,属于自由联想,但是想象力在这时已开始形成,较之两岁时有了较大程度的进步。当幼儿长到五岁之后,儿童的感知能力已发生巨大的变化,他对于外界的形象、色彩以及环境开展有了反映,这时的幼儿想象不再是无目的的想象,而是有目的性的自由联想。虽然五岁过后的儿童已经开始有意识地进行想象,但是他们的想象很零散、不成体系,想象内容仍很简单。

当幼儿到了六岁左右时,儿童的有意识想象与创造想象已相当明显,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去进行想象活动,此时的想象活动变得有目的性,并且有明确的主题,幼儿根据自己的需求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幼儿此的想象内容更加丰富和完善,这时的想象与人生阅历的关联性不大,而是天马行空、漫无边际,这是孩童天真烂漫天性的一个表现。此外,此时儿童的想象能力具备了情节设计的功能,儿童的联想与想象变得有情节性,是一个想象链,不再是单一的形象与形式;这些有情节的想象充满创造性,因而六岁左右的幼儿具备编写故事、创造的能力。

幼儿期是儿童想象力培养的最好时机,这个阶段有计划地对儿童进行训练与培养,对于儿童未来的发展有益处。但是由于幼儿想象力发展的特点,家长与学校应根据其特点进行训练,这是十分必要的。

三 幼儿想象力的培养方法

幼儿想象力的培养应根据幼儿年龄的大小而定,这是针对儿童心理特点展开的一项长期训练。当然,幼儿期儿童的主要活动范围为学校和家庭,父母应辅助学校进行想象力的培养,但最重要的方面是学校的训练,儿童在幼儿园里有很多小伙伴,老师开展培养与学习相对要方便;而小伙伴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也是儿童想象力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本文主要针对学校培养方面进行简单概述。

1.通过绘画活动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儿童在进入幼儿园时大脑发育近乎健全,但是他们的语言并没有发展到相应的阶段,因而他们不能进行较强的语言描述。儿童通过绘画的方式来进行表达,喜爱画画是孩子的天性,通过研究儿童的画作我们可以发现:他们所画的画虽然有些夸张与幼稚,但那是儿童在真实地表现外在世界,通过他们没有被外界污染的眼睛与心灵在进行创作。因而,老师在培养学生想象力时,可以根据鼓励儿童进行绘画的方式进行。

绘画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观察能力,通过绘画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提高手与脑共同协作的能力。当儿童在进行绘画创作的时候,老师鼓励儿童去进行想象创作,让他们根据自己所想象的样子作画,鼓励他们进行创造与创新。无论儿童的画质量好坏,老师都要给予表扬,这是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行为,可以让儿童在想象的空间中自由创造。

2.通过游戏活动来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

儿童是天真烂漫的,爱玩是他们的天性。有些家长为了让学生进行书本知识的学习,限制孩子的游戏时间,这种做法极为不科学,儿童在游戏的过程中有助于想象力的发挥,对儿童开朗性格的培养有很大的好处。

想象力离不开游戏活动,游戏活动满足了儿童对自由的向往、趣味性的追求,儿童在游戏的过程中想象能力得到提升。大量事实证明,游戏往往会在儿童的学习与工作表现出超乎常人的创造力。儿童是好玩、好动的,老师可以根据他们的特点进行一些具有创造性能力的游戏,如让他们根据喜好进行折纸,或是进行一些创造性的活动,这对儿童的动手、动脑能力的协调有好处。老师让儿童开动脑筋,用一些道具来进行汽车、房屋模型的建造,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与意愿进行创造,不要拘泥于传统的样式。

总之,幼儿阶段儿童想象能力的培养极其重要,家长与老师要根据幼儿的特点进行有计划的培养。培养想象能力,在儿童以后的工作与学习中作用是无穷的。同时,也有利于我国综合性人才的发展需求,因此,培养儿童想象力的重要性,理应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

参考文献

[1]林崇德主编.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2]王海英、周虹.解读儿童的想象[J].上海教育科研,2005(2)

篇2

[关键词]:幼儿 想象力 培养途径 培养策略

爱因斯坦指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兴趣、热情是进行想象活动的直接动力。教育者为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就要千方百计地去激发他们的兴趣。对于幼儿来说,思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丰富,但想象的内容还是浅显的,有非常强的可塑性,通过培养和发展使幼儿的想象力更加丰富活跃,是对幼儿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幼儿想象力培养的重要性

1.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不仅能感知新的事物遇到新的问题、产生新的需要,还能对头脑里保留的事物形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某种没有经历过的生活中不存在的事物形象。比如,在幼儿园绘画《未来的汽车》中,幼儿会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出各种新型的汽车图画,有的幼儿会把轮船、飞机、火箭还有看过动画片中的内容联合在一起画出来的汽车,这种汽车现实生活中是根本不存在的,是幼儿通过自己的想象加工改造画出来的,这就属于想象。

2.想象和发明创造紧密相联,在人类认知世界和改造世界中起着重要作用。马克思曾说:想象力为“十分强烈地促进人类发展的伟大天赋。”人类的创造性活动无一不是想象的结晶,没有想象就没有发明创造。因此,我们更应该注重想象力的培养和发展。

3.想象在幼儿的学习、活动、生活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幼儿在游戏、绘画、听故事等方面都需要展开想象的翅膀。比如,幼儿在过家家的游戏中会把自己当成爸爸或妈妈,布娃娃看成是自己的孩子,孩子饿了他们会给孩子喂饭,生病了会给孩子喂药和打针。幼儿把自己想象成了游戏中的重要角色,这就是幼儿的想象力。幼儿想象力的培养,关系到幼儿创造性的发展、关系到幼儿新知识的学习。我们应特别强调培养幼儿的想象力,让幼儿多接触生活不断积累经验,使幼儿的头脑中储备丰富的形象为幼儿的想象提供条件。

二、幼儿想象力的培养途径与策略

第一,就是要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使想象始终保持活跃状态。幼儿对世上的一切都非常好奇,总是怀着一种要发现世界奥秘的热望,到处探索。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的好奇心和创造力的发展是成正比的,好奇心强的儿童,一般创造性也较强。历史上大凡有成就的科学家、发明家,在孩提时代都有极强的好奇心。牛顿对苹果落地现象的好奇,引导他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瓦特对蒸汽掀动壶盖现象的好奇,促使他发明蒸汽机;帕斯卡对盘子叮铛声响现象的好奇,激发他发现声音振动原理;爱因斯坦则更是以从小就有研究问题的神奇的好奇心而闻名。正像一位科学家所说:“好奇心是创造精神的源泉,是想象和智慧的推动力。”因此,为使幼儿想象更富有创造性,老师必须特别珍视幼儿的好奇心,并能够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使幼儿的想象始终处于活跃状态。

第二,要给幼儿以想象的充分自由,培养他们敢想、多想的创新精神。观察和实验都表明,一个唯唯诺诺,头脑呆板,不敢想,不敢干,只会机械模仿,在一定框框内思想行动的孩子是很难有所创造,有所作为的。只有那些敢想、多想、敢别出心裁、敢与人不同的孩子,长大后才能有所创造,有所成就。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各科教学和各项活动当中,都必须注意给幼儿以想象的充分自由,鼓励幼儿积极动脑,自由畅想,并且当幼儿的想象一旦表现出了新颖性、独创性时,就给以鼓励、表扬。如教小朋友画一只鸭子在水池里游泳的画,有一个幼儿却画了二只鸭子在池边草地上游玩。他天真地说:“一只小鸭子不好玩,二只小鸭子在一块玩,才有劲。它们游完了,要在草地上做游戏了。”这说明那个幼儿有创造性,应该受到称赞。如若我们能这样随时给幼儿以想象的充分自由,鼓励他们想象得不同寻常、别出心裁,那么就能逐渐培养起幼儿敢想、多想的创新精神,这对于发展幼儿想象的创造性是极有好处的。

第三,要为幼儿提供驰骋想象的具体机会、条件,实际锻炼幼儿的创造性想象能力。这可以从多方面进行。在上图画课时,老师可以只示范物体(如猫、孔雀)的基本外形和基本画法,至于猫、孔雀的外形变化,各种活动,姿态,则留给幼儿自己去想,去画;在上语言课时,讲故事讲到关键、曲折之处,可以戛然而止,让幼儿去想象故事将如何发展;在游戏时,可以由幼儿自己商议主题,选择角色,确定使用的玩具,等等。通过上述种种做法,会使幼儿的创造想象能力得到锻炼,使其想象的创造性日益得到发展。

篇3

关键词:创意美术活动;幼儿美术;意义

一、创意美术活动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艺术天赋

美术教育为幼儿在语言表达不健全的情况下,增加了一种简洁的表达方式,促进了幼儿的视觉思考能力。创意美术活动的发展,最大限度地提供幼儿独立自主的思考和审美方式,用美术的方式来表达所见所想,促进幼儿表达方式的多元化。由于创意美术活动的丰富性、多元性,幼儿的观察力不同观察方面也不同,造成幼儿不同的审美感受,丰富了幼儿的审美素养,启发了幼儿的艺术天赋。

二、创意美术活动有利于拓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

传统的美术教育,模式单一,一味地追求对个别事物的绘画能力,强调模仿技能。而创意美术活动突出创意两字,追求全新的美术教育理念,以培养幼儿的个性,感受创新成就感和想象力乐趣为目的,让幼儿真正喜欢上美术并且从中受益。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以丰富的美术材料,来刺激孩子的美术感官,获得美的独特欣赏,同时激发孩子们对事物的想象力。

三、创意美术活动以多样形式启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创意美术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不仅只限于绘画方面。在以美术教育为宗旨的基础上,创意美术活动,包括了除基本的绘画外,剪纸贴画、涂鸦、泥塑、手工制作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幼儿充分体验到了美术的基础性和多样性。在活动中,以幼儿为中心,营造出健康活泼的氛围,让幼儿亦学亦乐,保持对美术的兴趣,主动参与到美术活动中。

四、创意美术活动有利于幼儿性格健全成长

在创意美术活动中,对于幼儿的美术作品,教师不仅仅是给予作品简单的评价,像与不像,好看与不好看,而是尊重幼儿的表达需求,保护幼儿的创造情绪,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多以鼓励表扬等方式,促进幼儿性格的健康发展。

幼儿期是人生可塑性最高的时期,具有无限的可能性,是培养孩子创造力和想象力的黄金时期。创意美术活动的积极实施,提高了幼儿对美术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幼儿的智力启迪和人格的健康发展,激活幼儿的艺术细胞,陶冶幼儿的审美感官。创意美术活动是幼儿美术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教育方式,对于幼儿的美术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篇4

1 生活是幼儿想象力的源泉

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没有形象的呈现,就没有理智活动。他指明了形象思维发展中的重要性。生活里的形象反复出现会在人的记忆里产生意象,想象力是在意象基础上发展而来,培养幼儿绘画的想象首先应丰富他们感性经验。 首先应多带幼儿去郊外体验大自然的风光。春天的百花齐放、柳枝发芽,燕子呢喃;夏天河水碧波荡漾,泛舟河上、岸旁垂钓、听青蛙歌唱;金秋硕果累累,树叶有红、有绿,遍地金黄;严冬皑皑白雪,银装素裹,大地着上神秘色彩,使幼儿领略了大自然的美,又引起许多的幻想。其次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美。如马路上的车水马龙,交警叔叔不畏酷暑寒冬在指挥车流;妈妈每天不辞辛苦地骑车送孩子上幼儿园,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看到修路工满身尘土挥汗劳动,使幼儿知道现代建筑是许多人不辞劳苦的结晶,就会产生不同的新鲜感受,更会联想出许多往事传说。带幼儿听音乐,看晚会演出,使幼儿不但领略到乐曲的美妙,更能提高审美意识。例如教幼儿画新式汽车前,我先带他们观察马路上各种车辆,而后让他们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各式各样的玩具汽车,使他们由远及近、有浅入深地感知了汽车的构造、用途,在此感性经验基础上又向他们出示了许多奇特的新式汽车图片,孩子们兴奋异常,思维开阔,大胆想象,按捺不住急切作画的心情,就连调皮捣蛋的孩子也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创作中去。结果孩子们创造出了飞机汽车、苹果汽车、机器人汽车等极其富有想象力创造性的作品。因此,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就是幼儿想象力发展的基础。在实际工作中,要指导孩子去感知客观世界,使其置身于大自然中,多让他们去看,去听,去模仿,去观察,通过参观、旅游等活动开阔幼儿的视野,积累感性知识,丰富生活经验,增加表象内容,为幼儿的想象增加素材。有一次我带领我班小朋友户外活动时,当看到蓝蓝的天上有片片白云时,有个小朋友不禁大声喊:老师,我真想采下一片白云。 我问为什么啊? 我想吃啊,好甜。 那是棉花糖啊! 我抬头望去,这片片白云蓬松、柔软,多象一块棉花糖! 看来这个小朋友一定经常吃棉花糖。 而另一个小朋友则说:那不是棉花糖,那是我爷爷放的一群绵羊, 原来这个小朋友的爷爷在农村, 养了一群羊,怪不得幼儿对羊的记忆表象特别清晰。可见,幼儿的感性知识和生活经验,对幼儿的想象是很重要的。幼儿个体的经历不同,想象的内容也有区别。

2 给孩子留下幻想的空间

想象力其实就是孩子开动脑筋的一种表现。当一种创意变成现实时,人们都会称赞;一个创意没有成为现实时,人们又会嗤之以鼻。 儿童世界的想象,往往是无中生有的,所以经常会让人感到幼稚、可笑。于是,在我们的藐视甚至讥笑声中,孩子的想象力可能正被我们做父母的或做老师的亲手扼杀在襁褓之中。 因此,为保护和增强幼儿稚嫩的想象力,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努力创造一个民主、宽松的教育环境。如:教师热爱关心每一个幼儿,让幼儿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各种不同的问题,即使说错也没关系;给幼儿一定的自由度,使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选择地进行各项活动;给幼儿提供充分表现的机会;幼儿因好奇做错了事或者因好心办坏了事,可以适当给以宽容等等。这样幼儿的个性得到了发展,自我意识得以实现,自信心增强了,其想象力也会随之萌芽。 美国大发明家爱迪生儿时曾因顽皮被学校开除,只能由其母亲在家对他进行各方面的教育。有一次,其母亲看见他把鸡蛋放在自己的屁股底下孵小鸡,对他的举动不但没有训斥,反而给以理解和宽容的态度,正是由于母亲的理解、宽容,才使得他的想象创造思维得以不断扩散, 以至后来爱迪生成了大发明家。

3 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篇5

关键词:幼儿;语言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2-148-01

幼儿期的语言学习与发展,是人的一生中语言发展与运用的关键时期。作为幼儿教师,必须抓紧这个时期努力发展幼儿的语言。那么,如何才能对幼儿进行良好的语言教育?教师们以实现语言教学的有效性为目标,通过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与积累,最终探寻出有效的幼儿语言教学方法。

一、幼儿语言教育的重要性

教师想要实现幼儿语言教育的有效性就必须知道语言教育的重要性,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谈论语言教育的重要性。

1、语言教育能够开发幼儿智力

语言是人生智慧最直接的表达方式,美国教育学家加特纳将人的智力结构总结为七种,即:音乐智力、运动智力、逻辑智力、语言智力、空间感智力、人际交流智力、内在智力。加特纳认为这七种智力相互影响、相互发展。比如幼儿通过在幼儿园学习语言,在学习过程中幼儿能够在这一小团体中初步学会人际交往,从而加强儿童语言智力的培养,这样同时也提升了幼儿的交际智力。在幼儿交际智力得到提升后,幼儿可能设法参加更多的课外活动、文化活动和社区活动,这些活动也就会影响到幼儿今后的音乐智力、运动智力、逻辑智力等智力结构。所以,加强幼儿园语言教育不再是简单的规范普通话教学,更能够提升幼儿的智力发展,完善智力结构。

2、通过语言教育开发幼儿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幼儿阶段的儿童就像一张白纸,尚没有固有的思维方式束缚,是想象能力、创新能力提升的关键时期。语言教学具有逻辑性强的特征,抽象的语言能够激发幼儿对未知词汇和事物的想象。比如幼儿园教师在讲述“大海”这一词汇的时候,儿童就会通过自身的想象,描绘出心目中大海的形象。因此,幼儿园语言教育能够促进儿童通过想象来理解抽象的词汇和事物,对提升儿童的想象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激发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

“兴趣是第一老师”,兴趣是孩子们不断探究他们所生存的这个“未知”世界的动力源泉,是开展各项活动的前提和保障。我们知道幼儿心理发展的突出特点是情绪性,善于模仿,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更是幼儿心理发展的显著特点,凡是他们感兴趣的,觉得希奇的事物,都能留下深刻印象,并在活动中注意力集中,因此,内容的选择应注重趣味性、新颖性,以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从而实现语言教学的有效性。

那么如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呢?例如,喜欢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教师可以根据幼儿这一特性带领他们做各种游戏,教师在设计游戏教学时首先要考虑游戏的内容和形式,孩子们是否会感兴趣。为了激发孩子们积极参与的兴趣,设计的游戏必须要能调动孩子们的好奇心,只有有了好奇心的驱动,他们才能会兴高采烈、积极主动地参加到游戏中来,并在教师的引领下充分锻炼孩子们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其次,善于捕捉和观察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将教学的内容与此密切挂钩,如幼儿喜欢看卡通片,那么就可将卡通片的人物、情节等文字利用恰当的时机出示给幼儿。再次,要为幼儿选择趣味性强的语言图书来阅读。教师通过激发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来实现提高他们语言能力,这一策略是有效可行的。

三、在课堂上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

幼儿语言发展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与口语训练之间架设一座平台,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孩子得到心理上的放松,在课堂充分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犹如进入说话乐园。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插图让孩子们进行说话练习,这样不仅能锻炼幼儿的语言组织能力,而且能使幼儿加深对知识的印象。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在幼儿时期,孩子的特点就是对新事物有一种新鲜感、未知感,而且孩子最喜欢动画片了,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给孩子提供更多的大自然画面,让孩子去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在介绍大自然的过程中,教师要用普通话作介绍,这以便于学生的学习和理解。幼儿时期孩子的情绪不是很稳定,喜欢大哭大闹,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让学生看动画片,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也可以让孩子扮演动画片中的角色,这能更好地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

四、大胆想象,发展幼儿思维

叶圣陶说:“语言是思维的定型,思维是语言的基础。”发展语言能力就是发展思维能力,而发展思维能力正是发展智力的核心。在幼儿语言教学中幼儿语言的发展关键在于思考。

篇6

关键词:节奏;幼儿音乐;音乐启蒙

引言

节奏以不断变化的形式出现在日常生活中,不仅音乐具有节奏,时间及空间等方面也都具有节奏[1]。节奏的轻重缓急有利于幼儿感受音乐律动,因此节奏在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幼儿教师要重视对幼儿节奏感的培养。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丰富的音乐活动及组织相关的音乐游戏来提高幼儿的音乐课堂参与度。在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中运用节奏可以激发幼儿的音乐潜能,拓展幼儿的思维,从而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发展。

一、在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中运用节奏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幼儿的音乐启蒙在幼儿音乐教学过程中,节奏教学能够促进幼儿身心的综合发展。幼儿教师作为幼儿教育的引路人,应重视培养幼儿的节奏感,训练幼儿的节奏感能够让幼儿更好地感受音乐的魅力[2]。节奏有轻重缓急,包含丰富的韵律感,可以营造音乐学习的气氛,使幼儿更容易融入音乐。众所周知,幼儿的好奇心较重,对新鲜事物十分感兴趣,对枯燥无味的事物兴趣淡薄。幼儿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将节奏教育融入日常音乐教学中,启发幼儿感受节奏的规律,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开发幼儿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幼儿可以随着节奏的律动摇摆身体,感受音乐,通过感受节奏与音乐产生共鸣。

(二)有利于开发幼儿的音乐潜能幼儿教师可以划分环节进行音乐教学,一个环节是在丰富的音乐节奏活动中让幼儿模仿节奏;另一个环节是让幼儿在参与音乐游戏时自由发挥。这种环节划分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幼儿参与音乐课堂教学,在听觉与感觉上体会音乐的节奏感,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音乐节奏,培养幼儿的音乐创造力与想象力,从而开发幼儿的音乐天赋与潜能。但不是每位幼儿都有较强的音乐天赋,所以教师要结合幼儿之间的差异,制订不同节奏的教学方式。为了挖掘幼儿的音乐潜能,幼儿教师应进行细致的观察,培养幼儿良好的节奏感,提升幼儿的音乐欣赏水平与音乐素养。

(三)有利于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将节奏运用在幼儿音乐教育中,有利于提高幼儿的音乐课堂参与度,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3]。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培养幼儿的音乐学习兴趣至关重要。传统的音乐教育方式过于单一,导致幼儿对音乐缺乏兴趣。幼儿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创新音乐教育方式,通过对节奏的感知进行对应的唱、跳教学,让幼儿亲自感受音乐的节奏,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从而强化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幼儿对音乐缺乏兴趣还可能是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有些家长对培养幼儿的艺术特长操之过急,没有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接受能力,导致幼儿对音乐产生厌恶心理,失去了学习音乐的兴趣。因此,幼儿教师及家长都应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根据幼儿的特点,从节奏下手进行趣味教学,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在音乐教学中准备一些沙锤,选择有节奏的曲目,引导幼儿跟着节奏摇动手里的沙锤,培养幼儿的节奏韵律感,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在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中运用节奏的措施

(一)幼儿在不同阶段个性化的特点(1)小班幼儿在三四岁左右,刚步入幼儿园,思维能力与观察能力比较弱,表达能力有限,对新鲜事物的感知全靠直觉,面对陌生的环境,情绪波动较大,所以学习音乐时很难专注投入。小班教师在教学时应选择较为简单的旋律,用简单、形象的方法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教师可在节奏感教学时采用朗读与打节拍的方式,使幼儿在学习节奏的过程中不断掌握朗读与打节拍的方法,从而学会儿歌。教师在进行儿歌教学时,可以根据节奏的律动设计舞蹈动作,让幼儿进行模仿,带领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幼儿能够全面发展。(2)中班幼儿在四五岁左右,处于过渡阶段,逐渐产生有意识的记忆,面对新鲜事物能够进行形象感知。中班幼儿的思想发展更加成熟,在对事物有一定认知的基础上,想象力渐渐开始萌生与发展。针对中班幼儿的音乐教学,幼儿教师应在简单的节奏与音乐模仿的基础上,培养幼儿的思考能力,并激发中班幼儿的创造力,提高中班幼儿的课堂参与度。(3)大班幼儿在五六岁左右,与小班幼儿和中班幼儿相比具备较为成熟的观察能力、想象力与创造力,可以自己观察周围的事物,抒发自己的情感。大班幼儿的注意力比较集中,能够专心参与对节奏的学习。针对大班幼儿的音乐教学,教师应积极引导幼儿在音乐游戏中探索音乐的节奏感。教师帮助大班幼儿在已有的基础上提高节奏感,树立大班幼儿的自信心,帮助幼儿提高审美能力与音乐素质,进一步提升幼儿的韵律感。

(二)幼儿教师应选择合适的节奏类型幼儿能够与合适的节奏类型产生共鸣,合适的节奏类型对幼儿以后的发展意义深远。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存在个体差异,教师应及时了解幼儿之间的差异,针对这一情况筛选音乐节奏进行教学,激发幼儿的音乐学习兴趣,增强幼儿的音乐节奏感,提高幼儿的音乐欣赏水平。幼儿的性格影响了幼儿喜欢的节奏,性格外向的幼儿偏向于欢快的节奏,性格安静的幼儿偏向于抒情的节奏。幼儿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以调动幼儿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拓展幼儿的思维,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三)教师应创新教学的形式为了激发幼儿学习节奏的兴趣,教师应创新教学方式,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为幼儿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幼儿快乐地学习节奏,与音乐融为一体。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在满足幼儿音乐启蒙教育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教学,从而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结语

篇7

关键词:幼儿园;绘本教学;教师职能;热情

绘本教学给幼儿园的教学提供了新思路,带来了活力,它为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新的形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幼儿认知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带来了可能。同时,要想真正发挥应有的效能,使幼儿园改变教育思路,教师教学思维的转变是前提。

一、关于幼儿园绘本教学

1.绘本

绘本是由优美的文字和具有完整叙事的图片有机结合而成,以其深刻的主题和生动丰富的内容吸引儿童的一种文学题材,其中图片和文字是最主要的组成成分。

儿童绘本是在深刻把握儿童的生活特点和体验儿童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紧扣儿童的心理编排形成的,因其符合儿童的生活体验和心理感受,得到了儿童的注重和青睐,成为儿童教学的重要教材。此外,绘本的图片具有完整的叙事功能,可以使不识字的幼儿在反复的翻阅中了解绘本中所讲述的故事,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对于发散儿童的思维,培养较强的理解和逻辑能力有很大的作用。同时,绘本中还有许多优美的文字,语言生动活泼、易于理解,比起那些只注重押韵和好听的儿歌,绘本中的文字更形象,更适合幼儿园儿童的记忆和理解。

绘本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儿童的喜爱,同时也成为幼儿园进行教育活动的有力工具。但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绘本教学还存在着很大问题。

2.幼儿园绘本教学存在的问题

(1)在绘本教学中,教师的讲述仍然占据大量的时间

绘本是针对幼儿的心理,从他们的视角编排的,尽管孩子不识字,但仅从图片中,大部分幼儿也能明白书中所讲的内容,且能够进行合理的想象,拓展故事情节,丰富自己的想象力。但大部分教师却以自己的讲述代替了孩子的自由阅读。通过教师对绘本中文字的描述,幼儿被告知这个故事讲述了什么,说明的是什么故事,幼儿的思路被打断,进而跟着教师的讲述构建故事的框架,限制了幼儿的想象力和自主阅读能力,使绘本教学失去了固有的

意义。

(2)教师在进行绘本教学时,忽视了孩子之间交流的重要性

有些幼儿园老师片面强调孩子安静、听话,禁止幼儿在阅读绘本时说话,虽然保持了课堂纪律,但也限制了讨论在发展孩子的思维和想象力方面的作用。此外,一些教师为了能配合技术上的要求,在教学活动中频繁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看似创新了教学手段,丰富了教学方式,但整个课堂却成了教师的成果展示,缺乏幼儿的积极参与。教师用多媒体代替书本,不利于孩子保持对书本的热情,产生阅读上的兴趣,从而对幼儿的语言教育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提高幼儿园绘本教学的策略

面对教师在绘本教学方面认识和能力的不足,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绘本教学的质量,培养孩子在阅读方面的基本能力。

1.促进教师转变教育职能

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改进,传统的由教师负责讲解知识、学生安静听讲的教学模式正不断发生改变,越来越多的老师开始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由他们自主学习。对于幼儿来说,他们还没有学习的自主性,还需要教师予以监督,才能保证课堂的有效性,但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按原来的教学方式对待绘本教学。

幼儿园正是为孩子将来的语言、智力、创造力和想象力打基础,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孩子的天性,放任他们自由地想象,给予其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对绘本的内容和思想进行自己的理解,并鼓励他们讲述出来。但要注意,幼儿所讲述的绘本内容没有对错之分,只是不同孩子对同一则故事的不同理解而已。

2.重视交流的作用,培养学生对书本的热情

幼儿园孩子的天性便是吵闹,这是他们表达意见和情绪的方式,教师在合理控制课堂纪律的同时,还要容许孩子在读绘本时进行适度的讨论,这种讨论对于孩子之间迸发想象力和灵感有很大的作用,教师应尽量避免阻碍这种灵感的产生。同时在使用新技术为课堂增添活力和新鲜感的同时,教师更要注意多媒体所展示内容的内涵,并将内容与绘本紧密结合,不要让孩子在接触新事物时,对书本产生陌生感。

绘本教学与幼儿园教学质量的提高密切相关,它能帮助孩子摆脱传统教育的束缚,通过自己的理解接触新知识,从而对知识的学习更加感兴趣,防止幼儿从小产生对学习的恐惧。但同时它需要幼儿园教师将其真正运用于幼儿的教育中,而不是作为吸引家长和儿童的摆设。

参考文献:

[1]郑晓红.以绘本为载体,促进幼儿发展的实践研究[J].才智,2010(31).

篇8

关键词:幼儿;美术;活动环境;艺术修养;发展规律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2-0066-01

美术活动是幼儿园课程体系的重要构建成分,美术活动的有效开展对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等有不可低估的作用。那么,幼儿教育工作者如何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相关理论为标杆去优化幼儿的美术活动,促进幼儿美术综合素养的整体提升呢?

一、构建良好的美术活动环境,为幼儿提供艺术创作的舞台

新纲要特别重视环境对幼儿的教育影响作用,强调环境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的重要性。因此,幼儿教育工作者应为幼儿的美术活动构建优质的物质环境。在幼儿园物质环境的构建上,应以明亮、跳跃、积极向上的橙、黄、蓝、红为主色调,让幼儿受到“美”的熏陶。在幼儿园适宜的地方布置美术作品时,宜以世界名画、抽象画为主,并且适时进行更新。在幼儿园活动室走廊的墙壁上可以悬挂幼儿绘制的美术作品,在作品下方可以布置一张小卡片,让幼儿对该作品提出独特的分析、理解或建议,以帮助作者不断提升、完善和改进自己的作品。幼儿教育工作者还应为幼儿构建良好的心理环境。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应做有心人,善于及时发现幼儿在美术创意方面的新变化,并且用赞美、欣赏、鼓励的语言对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点滴进步进行肯定和赞扬,让幼儿逐步树立自信。例如,幼儿刚从小班升入中班时,对图像表现不尽如人意,时常出现画人时将脚和手都画在头上的现象。经过几次美术活动后,有的幼儿能将手和脚画到身体上,虽然位置不一定正确。此时,教师可以这样加以肯定和鼓励幼儿:“你会给小朋友穿新衣服啦!”幼儿受到老师的夸奖,自信心会大大增强。教师对幼儿的美术活动表现应大加赞赏、耐心地引导,从而让幼儿对美术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提升教师自身艺术修养,引领幼儿充分展示艺术才能

幼儿教育工作者应努力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精心钻研美术教育教学的相关理论,正确处理好美术活动中“教”与“学”的辩证关系,全面了解、掌握美术教育教学方法、原则、策略,积极培养幼儿的美术想象力与创造力。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应努力解放幼儿,实现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六大解放”。教师应着力做到“导”与“放”的有效结合。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会感受到艺术的美;在教师的精心辅导下,幼儿会获取表现美的技能。教师“导”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幼儿的自主创造,教师应鼓励幼儿在美术活动中自己去做,自己去想,自己去创造。教师应引导、鼓励幼儿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去表现美、创造美,去表达对事物的感悟与理解。

三、遵循幼儿美育发展规律,激发幼儿艺术创作情趣

幼儿教育工作者应遵循幼儿美育发展的规律,应对幼儿发展的特征有所通晓,努力激发幼儿艺术创作的情趣。例如,在中班美术活动中让幼儿学习画圆,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说一说自己画出的圆像什么,目的是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也许有的幼儿会说画的圆像泡泡,有的幼儿会说画的圆像鸡蛋,有的幼儿会说画的圆像乒乓球,有的幼儿会说画的圆像饼干,有的幼儿会说画的圆像皮球,还有的幼儿会说画的圆像苹果等等。教师对幼儿的自由表达、个性化的表达都应大加赞赏,都应及时肯定和鼓励,让幼儿对自己创作的作品充满着向往,充满着期待。为了进一步放飞幼儿的想象力,激发幼儿的创造力,教师还可以鼓励幼儿在刚画出的圆上添加若干线条,使圆变成新的图案。幼儿们就会惊奇地发现,在原来的圆上只要稍稍添加若干线条,一个新的事物就诞生了,什么眼睛啊、太阳啊、钟表啊、甲虫啊、鸡啊、鹅啊,就都变得活灵活现了。幼儿在添加线条的过程中想象力得到放飞,创造欲望得到满足,张扬了幼儿的个性,启迪了幼儿的创造性,激发了幼儿艺术创作的情趣。

四、科学评价幼儿艺术作品,提升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艺术素养

幼儿教育工作者应理解幼儿自主创作的美术作品。幼儿具有特殊的认知、特殊的情感表现方式,会按自己的特殊理解对美术作品进行夸张性的表现。幼儿这种天真烂漫的表现,即使带有若干不合理的成分,但这毕竟是幼儿自主意志的体现,是幼儿思想、情感的真实传达,教师都应给予赞赏、鼓励。当然,教师的必要指导、修正也是不可或缺的。幼儿教育工作者还应尊重、保护幼儿创作的积极性,切忌轻易否定幼儿的艺术作品。例如,在一次自主创作活动中,有一名小男孩创作的一幅画,上面污黑污黑的一大片,污黑之中还夹杂着许多红色的物体与一些不成样的物体。初看该作品,也许会让你大失所望,但这位小男孩却兴致勃勃地告诉老师:“老师,这是我画的恐龙时代,剑龙与翼龙正展开搏斗……”,教师听完小男孩的解说,深深地为小男孩惊人的想象力、天真的情趣所折服。

五、结束语

总之,幼儿美术活动的策略很多,幼儿教育工作者唯有对幼儿的美术活动策略进行优化,才能将幼儿的美术活动落到实处,也才能让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尽情地想象,尽情地创造,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字:学前教育;幼儿舞蹈;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4-0056-01

20世纪初,幼儿舞蹈初入学前教育的教育范围之内。许多西方国家在很久以前便开始密切关注并且重视幼儿舞蹈对于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西方国家的大多数人认为儿童的艺术启蒙教育影响他们一生的前途与发展。在我国,幼儿舞蹈教学起步比较晚,教育基础薄弱,学前教育中幼儿舞蹈的教学体系还没有完善。但是,随着世界各国的文化教育不断融合,我国的教育界和舞蹈界越来越关注幼儿舞蹈教学体系的发展与完善。

一、学前教育专业中幼儿舞蹈教学的重要性

现如今,我国教育界普遍提倡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而幼儿舞蹈是学前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对素质教育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幼儿舞蹈已经成为现代教学的一个潮流,呈现着繁荣与发展的趋势。我们对学前教育专业中幼儿舞蹈的教学的重要性展开以下几点讨论:

(一)能够开发儿童的智力。儿童处于正在发育与成长的阶段,智力还没能完全得到开发。儿童的模仿能力和接受能力非常强,他们能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开发智商。所以,儿童的智力是由先天条件和后天因素两个重要方面共同造就的。一般来说,后天因素起着更为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心理学家曾研究发现,人类的智力发育时期大多数是幼儿时期。幼儿舞蹈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开发儿童的智商,比如舞蹈动作能够加快儿童的反应速度,学习舞蹈的过程能够提高儿童的思维能力。这一系列舞蹈教学都能很好的开发幼儿的智商,而且也是学期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能够培养儿童的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接受力。幼儿舞蹈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记忆力,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幼儿必须要全神贯注,认真模仿并凭记忆记下整套舞蹈动作。显然,在幼儿学习舞蹈的工程中,记忆便从未停止过。所以幼儿舞蹈教学在培养并提高幼儿的记忆力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舞蹈还能够提高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接受力,在少儿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幼儿会不断去想象、创造舞蹈的动作、舞蹈的音乐、舞蹈的语言,从而加深对舞蹈的深沉理解。幼儿舞蹈教学使儿童接受舞蹈动作的同时,还能够尽情的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这对于他们的启蒙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三)能够创造儿童的观察力和表现力。幼儿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必须要关注教师的一举一动。通过这样的途径,儿童的观察力很自然的便被发掘出来。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便是幼儿的表现力。幼儿的表现力可以通过多方面来进行表达,用舞蹈动作和舞蹈音乐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情和想法,是一种非常突出的表现方式。有人曾经说过,“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正是通过这种观察力和表现力,幼儿能够凭借自己的想法去将某些感情表现出来。幼儿舞蹈在教儿童表现自己的方法的同时,也创造了儿童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二、提高学前教育专业中幼儿舞蹈教学的方法

(一)营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幼儿天性活泼好动,这就自然的能够营造出一种非常和谐并且轻松的学习氛围。教师要做的便是保持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有礼貌并且温柔微笑着对待学生。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思想品德和价值观、道德观基本上已经形成,他们应当注意观察学生的行为,并且对每位学生的性格进行大致的了解。这样才能在教学的过程中做到给每位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保护并且协调好每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该能够通过舞蹈传达学生一些信息,比如乐观、自信、坚持等。这些积极向上的启蒙教育对于幼儿的成长是十分有利的。

(二)用爱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爱,永远是一个不变的话题,它的力量是巨大的。教师可以用爱来展示自己的人格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幼儿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爱心,他们善于接受美好的事物。幼儿舞蹈教师可以在播放舞蹈音乐的时候,说一些极富感性并且充满爱的语言,这样才能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添加一些抒情的话语,用真诚将其表达出来。这样有利于学生全神贯注,并且享受学习的整个过程。

总之,我国教育界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专业中幼儿舞蹈的教学,而且对于培养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也极为重视。他们不仅要自身的专业素质强,而且还要具备相当好的舞蹈表现力和感知力。幼儿舞蹈教学任重而道远,在教育界的发展空间也非常之大。

参考文献

[1]张建波.新《纲要》背景下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J].学前教育研究,2009,(5).

[2]沈雯.幼儿艺术教学情境主题的类型[J].学前教育,2009(11).

[3]崔红英.我国基础教育艺术师资培养的问题浅析[J].教师(理论版),2008.

篇10

关键词:绘画 自信心 培养 策略

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就曾说过:“我们要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自信心作为一种重要的非智力因素,是幼儿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康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自信心”,才能勇敢地面对困难,才能形成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人格品质。幼儿借助点、线、形、色等造型元素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内心意愿的绘画活动,不仅是幼儿情感培养和激发幼儿想象力以及创造力的重要途径,而且也是锻炼幼儿意志、增强幼儿自信心的教育手段。在绘画活动中如何运用恰当的策略,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呢?

一、爱中找

孩子是敏感的,对于老师的爱,孩子最容易感受和接受。因此,平时我注意观察孩子的变化,满足孩子身心的需要。同时,积极寻找孩子身上的发光点,并给予亲切的支持,使孩子认识自己的长处,相信自己的力量。有一次,我让小朋友画“快乐的暑假”,小朋友开开心心地画起来了,只有圆圆皱着眉一动不动。我走过去蹲在她旁边;轻轻地问:“圆圆,暑假中有没有开心的事?告诉老师好吗?”圆圆想了好久,才轻声地说:“妈妈带我到乡下去了,不好玩。”我又问:“那你看到了什么?”“很多猪。”“把看到的画下来吧,一定很好,很多小朋友可没见过猪呢。”她的眼中慢慢放出了光彩。她开始构图,先画了一头猪,再画了猪圈和一个人,画了一个太阳。我拿起她的画,对小朋友说:“瞧!圆圆真会动脑筋,这张画画得多有趣,你们要向她学习。”圆圆非常激动,画得更认真了。

二、帮中引

自信心的建立主要靠幼儿自身的努力,让才能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发挥,让他们感受到自我创造、自我表现的极大乐趣。

教师首先应帮助幼儿掌握好绘画的技能。根据幼儿的绘画特点,进行点、线、圆各种图形练习。当作品出现圆形,就引导幼儿用圆和线条组合起来画自己熟悉的物体,如气球、太阳、苹果、小兔等,在圆与线条组合的过程中,分辨方位的能力也逐步提高。通过基础的绘画训练,幼儿学会用图形与线条创造各种图像表示自己熟悉的物体,并逐步学习了涂色方法。

多画多练是提高绘画技能的主要途径,除了每天绘画教学活动外,还利用绘画角、扮演小画家、自由活动时间,引导幼儿参与到绘画活动中来;教师为他们提供纸和笔,可自由涂画,区域游戏中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幼儿共同作画。其次教师应积极开发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操作技能。如在主题活动“美丽的季节”中,画“收获的季节”,我们先带领幼儿参观了丰收的橘园,教师启发幼儿在果园中感受收获的快乐,并请幼儿与父母一起用水果制作各种东西,再用画笔画出自己的所见、所知和所想的事物,这样他们在创造过程中会表现得想象力充分、情感丰富、思维积极性高、操作能力强。通过这样的指导和帮助,幼儿较快地克服了自己的绘画薄弱点,享受了成功的喜悦,提高了自信心。

三、评中激

幼儿对成人评价的依赖性与他们的年龄成反比,即使是大班幼儿,他们自我评价的独立性仍然较差,他们往往是将成人的评价尤其是教师的评价作为认识自己的重要依据。

因此,在组织幼儿开展绘画活动中,教师要多运用积极的评价和反馈方式表扬幼儿,同时多用肯定的语言与幼儿交流。评价时,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语言、举止,要让每个幼儿都觉得老师都很喜欢自己的作品。老师和蔼可亲,幼儿在以后的活动中才会敢画,愿意画。尤其是对那些能力较弱的幼儿,从不轻易否定,而是注重在语言和情感上给予更多的鼓励、支持和关注。这样,幼儿就会在美术活动中愉快地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中,并逐渐从教师正确的评价中认识自己,肯定自己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自信。

四、联中促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只有幼儿园中教师的鼓励、表扬,而家长却时常随意贬斥、否定幼儿,这样是无法实现培养和建立幼儿自信心的。为此,召开家长联谊会,让家长了解到自信心的培养对孩子的个性发展及今后的生活所起的作用,让她们了解家园共育的重要性,并给予了以下的几个建议:

1.延续亲子情。家长要调节好自己的心理,控制自己的言行、情绪,尽量多和孩子用积极情感来创作画,表现自己快乐心情的习惯。

2.放手让孩子参与活动。积极参与活动是儿童产生自信心的重要源泉,家长要为孩子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放手让孩子进行各种活动,如让孩子看水塘中嬉戏的鱼,到郊外放风筝,制作面具等等,从而逐步提高孩子各方面的能力。